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刘凯

光大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7100002,曾就职于中信证...>>

20日
短线
16.67%
(第456名)
60日
中线
12.5%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6/34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拓邦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8-01 14.65 -- -- 16.52 12.76%
16.52 12.76%
详细
事件:拓邦股份发布2022 年半年报,2022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28 亿元,同比增长16.02%;实现归母净利润2.47 亿元,同比下滑42.43%。 点评: 22Q2 单季业绩显著改善,全年业绩可期:22Q2 单季公司收入环比增长26%, 扣非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155%,改善明显。2022 年上半年,公司为保障交付安全,储备了一定的库存,部份高价库存在二季度消耗并进入成本。同时,上半年计提股权激励费用同比增加约7100 万元。扣除股权激励费用,三项费用同比增加约1.5 亿元,主要原因是公司业务处于快速发展期,新项目研发投入增加, 以及公司海外基地尚在前期投入阶段,销售费用同比增加。我们认为,22Q2 单季业绩已体现明显的改善,2022 年下半年相关不利因素有望消除,全年业绩有望实现较高增长。 新能源板块收入增长61%,高增长态势有望延续:2022 年上半年新能源板块实现销售收入8.58 亿,同比增长61.23%,高于公司整体增速。公司新能源业务产品线丰富、产品形态多元,在新能源领域具备逆变器、电芯、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包、换电柜、PACK 等产品和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能力,依托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稳定的品质保障,以定制化解决方案优势快速打开市场。叠加海外能源紧张的因素,带动2022 年上半年海外市场对能源、户用储能的需求较大。我们认为, 该业务未来几年有望延续高增长的态势。 工具/家电提供持续增长动力。工具板块22H1 实现销售收入16.07 亿,同比增长7.96%。中长期来看,工具的应用场景在增加,欧美以外市场的渗透率也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公司在该板块的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家电板块22H1 实现销售收入15.15 亿,同比增长12.1%。主要原因是大客户开拓进展顺利并有新客户突破,客户数量增加及体量加大。我们认为,创新的产品不断涌现,如商空、变频空调、厨房电器、洁净产品、服务机器人等增长迅猛,打开了家电板块的成长空间。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2022 年受高价库存以及三费增加的影响,给该公司业绩带来一定压力。我们下调公司2022 年的归母净利润预测为6.14 亿元, 较前次下调幅度为12%,维持公司2023-2024 年归母净利润为8.78/10.85 亿元的预测,对应PE27/19/15X。我们看好新能源业务打开公司的长期成长空间,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毛利率下滑风险;下游市场需求不及预期。
创维数字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2-07-28 17.30 -- -- 26.58 53.64%
26.58 53.64%
详细
数字解决方案领军者:创维数字为机顶盒和宽带通信的智能设备及系统方案头部提供商,机顶盒出货量市占率2018-2021连续四年全球第一,同时领先布局VR、汽车电子等新兴领域,渠道优势显著。2019-2021公司营收分别为88.96/ 85.08/108.4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2/ 3.84/ 4.22亿元,22Q1实现营收27.7亿元,同增24.81%,实现净利润2.08亿元,同增33.74%。 VR 业务:硬件技术叠加行业+应用,公司VR 业务高增可期。VR 行业出货量已达拐点放量在即,公司研发优势显著抢先布局Pancake 短焦产品,全球首款消费级6DoF 短焦VR 一体机Pancakexr 将在7月25日发布和8月量产,突破VR在重量体积上的技术瓶颈,具备更轻的重量、更小的体积、更高的分辨率的Pancake 一体机将助力公司进军2C 市场。凭借公司产品高性价比优势及渠道优势,国内外市场份额有望快速扩大。2B 端,公司在VR+行业快速推进,已覆盖K12教育、职业教育、医疗、文旅、工厂等领域。 车载显示业务:车载显示量价齐升,成倍增长可期。多屏化+大屏化趋势有望推升单车座舱的屏幕价值量从1500元提升至6000元以上,公司作为Tier1供应商,已进入包括一汽-大众、吉利、长城、Smart、奇瑞、北京现代、江淮汽车、五菱汽车、南京金龙等前装车厂供应商目录及相关车辆的定点,根据近三年的定点项目,22-23年车载业务有望实现5/10亿营收,成倍增长可期。 传统业务:机顶盒龙头地位稳固,宽带业务受益双千兆放量可期。机顶盒方面,公司市占率高企,2018-2021年公司数字机顶盒出货量市占率连续四年蝉联全球第一名。未来超高清、智能化及IoT 化打开替换空间,公司领先布局8K、融合终端及智能机顶盒。宽带方面,双千兆打开市场空间,2021年公司PON 网关产品进入运营商集采第一阵营,在宽带连接业务上实现营收同比增长89.97%。 启动1-2亿元回购方案,彰显发展信心。2022年3月公司发布公告回购部分股份,总额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且不超过2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16元/股,彰显公司对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高度认可。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鉴于公司传统机顶盒及宽带两大传统业务提供稳定基本盘,新兴业务汽车车载显示在多屏化+大屏化趋势下价量齐升,VR 业务技术领先放量可期,我们预测22-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8.9/11.5/ 14.5亿元,对应PE为23X/ 18X/ 14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需求及上游供应不足、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海外拓展不及预期。
均胜电子 基础化工业 2022-07-21 19.30 -- -- 22.80 18.13%
22.80 18.1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 22H1实现归母净利润约-1.1亿元,其中 Q1实现归母净利润约-1.6亿元,预计 Q2实现归母净利润约 0.5亿元。 点评: Q2单季扭亏为盈,边际改善显著:根据公司公告,预计 2022年半年度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约 0.8亿元,其中 Q1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约-0.5亿元,预计 Q2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约 1.3亿元,单季业绩边际改善较为显著。从 2021年下半年以来,受到全球新冠疫情、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与运输费用上涨等的影响,公司业绩出现了较大亏损。2022年以来,公司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减缓、降低外部因素造成的影响,围绕稳供应、控支出、提效率、转成本等方面来提升业绩并逐步取得成效。 汽车电子订单充沛,智能驾驶提供新增长点。根据公司 2021年年报,2021年公司汽车电子系统新获订单 308亿元。公司控股子公司均联智行已于 2021年 8月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智能座舱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开发完整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目前已经与国内某知名自主品牌签署订单协议,预计 2022年四季度开始实现量产。同时,在智能驾驶域控制器方面,公司与国内外多家下游主机厂和平台型公司合作深入,2022年开始将有多款车型陆续实现定点和量产。在智能传感器方面,公司与激光雷达制造商图达通深度合作。我们认为,汽车电子、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业务有望驱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 持续推进汽车安全业务整合,改善成本结构。根据公司 2021年年报,2021年公司汽车安全系统新获订单 218亿元,汽车安全系统美洲区经营亏损已在 2022年第一季度逐渐扭转。在主动安全领域,随着驾驶安全等级重要性的提升,以及主动安全与智能驾驶应用的不断融合,我们认为,公司的相关产品体系也将发挥更大的协同作用,在智能化的大趋势下将更具竞争力。在被动安全领域,公司将把握行业趋势,通过自身经营管理的提升逐步恢复市场份额,向行业龙头看齐。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 2022年二季度单季扭亏为盈,我们认为下半年有望实现业绩正增长。鉴于公司汽车安全业务整合持续产生相关费用,以及上游原材料价格/运输费用上涨给公司带来一定业绩压力,我们下调公司 2022-2023年净利润预测为 5.83/9.35亿元,较前次下调幅度为 47%/34%,新增公司 2024年净利润预测为 11.91亿元,对应 PE45/28/22X。公司全产业链布局有望带动公司长期成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供应风险
斯达半导 计算机行业 2022-07-21 372.79 -- -- 450.00 20.71%
450.00 20.71%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22 年半年报预增公告,公司预计2022H1 实现归母净利润3.4-3.5 亿元,同比增长120.80%-127.29%;预计22Q2 实现归母净利润1.89-1.99 亿元,同比增长139.24%-151.90%,中值1.94 亿元,同比增长145.57%。 公司预计2022H1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25-3.35 亿元,同比增长129.49%-136.55%;预计22Q2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8-1.9 亿元,同比增长133.77%-146.75%,中值1.85 亿元,同比增长140.26%。 点评: 新能源车和风光储等下游营收占比快速提升。2022 年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稳步快速增长,产品在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储能等行业持续快速放量,新能源行业收入占比从2021 年的33.48%提升至2022 年上半年的47.37%。2021 年,公司生产的应用于主电机控制器的车规级IGBT 模块持续放量,合计配套超过60 万辆新能源汽车,其中A 级及以上车型配套超过15 万辆,同时公司在车用空调,充电桩,电子助力转向等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器件份额进一步提高。 公司车规级SiC 模块已实现出货,将为公司提供持续增长动力。公司车规级SiC 模块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开始大批量装车应用。根据Cree 公司的预测,SiC 逆变器能够提升5%~10%的续航能力,节省400-800 美元的电池成本(80kWh 电池、102 美元/kWh)。特斯拉、蔚来等车厂的高端车型已应用SiC 产品,未来将有更多车型采用。根据Yole 数据,2021 年全球SiC 器件市场规模约10 亿美元,预计到2027 年,SiC 器件的市场规模将超过70 亿美元,SiC 器件长期增长动能充足。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看好公司未来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基于公司在车规和光伏IGBT 的快速进展,我们上调公司2022-2024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9.59(业绩上修+8.99%,下同)、45.15(+15.53%)、61.72 (+13.98%)亿元,上调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03(+22.22%)、12.37(+33.59%)、16.26(+28.03%)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2-2024 年PE 分别为81x、53x、40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技术与产品研发风险;贸易环境影响。
鼎龙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2-07-15 20.60 -- -- 25.10 21.84%
27.10 31.55%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22 年半年度业绩预告:2022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1.77-1.98 亿元,同比增长93% -11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1.62-1.83 亿元,同比增长70-92%; 其中Q2 单季度实现归母净利1.05-1.26 亿元,同比增长96-134%,环比增长48-7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0.95-1.16 亿元,同比增长122-172%,环比增长43-74%。 点评: 公司2022 年上半年业绩表现亮眼,Q2 单季度业绩强劲,同比环比提升显著,主要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1)CMP 抛光垫稳步放量,CMP 抛光液进入采购阶段,CMP 清洗液取得规模化订单;(2)柔性显示材料YPI 产品在客户端持续放量;(3)打印复印通用耗材业务稳健经营,综合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泛半导体材料业务产线产能稳步释放,多项产品步入高速成长期。 CMP 业务线领域,CMP 抛光垫:公司目前已实现了抛光垫产品的先进和成熟制程100%覆盖。抛光垫产品一期、二期合计年产能达30 万片/年,三期预期2022 年夏季完成设备安装,进入设备联动、试生产阶段。CMP 抛光液:Oxide 制程抛光液产品已取得小量订单,Al 制程某抛光液产品在28nm 技术节点HKMG 工艺中通过客户验证,进入吨级采购阶段。抛光液产品的产能建设方面,武汉本部一期全自动化抛光液生产车间已经建成,具备年产5000 吨抛光液的生产能力,二期在按计划筹备中。清洗液:Cu 制程CMP 清洗液已实现突破,获得3 家国内主流客户验证通过, 另有3 家客户进入大规模验证阶段,并已经取得小量订单。其他的目前已经开发出W、SiN 以及Al 制程清洗液,部分送至客户测试。产能方面,年产能2000 吨的武汉本部一期清洗液产线已达到稳定供货的能力。 半导体先进封装材料领域,底部填充胶、临时键合胶、半导体封装用光敏聚酰亚胺等都按计划正常开发中,同步开始上游核心原材料的自主研发。公司已开启先进封装材料产线的建设,用于产线上的产品直接给客户送样测试,计划2022 年10 月在武汉竣工生产。 柔性显示材料领域,主要客户G6 线验证已基本完成,YPI 产品进入批量放量阶段。新品研发方面,PSPI、TFE-INK 产品中试结束,客户端验证良好,武汉本部PSPI 一期年产150 吨中试产已建成,即将开始规模化产线的二期建设。 保持耗材业务固有产业链优势,协调发展。在墨盒成品端,公司与行业头部电商加强战略合作,进行业务数字化建设,积极推动线上客户与线下客户市场的同步发展。硒鼓产品端,名图、超俊通过采取加强专利研发力量,持续提升效率。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是国内 CMP 抛光垫领军企业,其抛光垫业务有望随着国内晶圆厂扩产和国产化导入加速而释放,同时公司积极布局CMP 抛光液、清洗液、先进封装材料等其他半导体材料业务,我们看好公司在泛半导体材料平台化布局,维持公司2022-2024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4 亿元/5.42 亿元/7.34 亿元的预测,对应PE 分别52x/37x/28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晶圆厂扩产不及预期,产品研发不及预期,客户验证或导入进度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大幅涨价,疫情反复风险。
纳芯微 2022-07-15 395.26 -- -- 464.80 17.59%
464.80 17.59%
详细
纳芯微是国内稀缺的数字隔离芯片全品类提供商、完整的传感器IC 提供商、汽车电子芯片领跑者。公司聚焦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集成电路研发和销售,产品技术覆盖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广泛应用于工控、汽车、通讯和消费电子等领域。21 年公司实现营收8.6 亿元(YOY+256%),归母净利润2.2 亿元(YOY+340%); 22Q1 营收3.4 亿元(YOY+146%),归母净利润0.84 亿元(YOY+148%)。 华丽创始团队,知名资本加持。公司核心团队人员大多具备海外龙头企业工作背景,其中董事长、研发负责人、IC 设计总监、信号调理产品线总监、隔离与接口产品线总监等人均有ADI 工作背景,人事行政总监在TI 工作近十年。公司获得了中芯、大基金、深创投、小米等多家知名资本背景PE 的支持。 传感+信号链+数字隔离+电源链技术组合,主打高壁垒市场。公司以混合信号为基础,囊括高精度REF、高精度仪表放大器、高精度ADC/DAC 数字信号处理芯片,拓展了隔离与接口以及驱动与采样芯片。传感ASIC 多品类覆盖,数字隔离性能国际领先,并通过隔离+电源/信号链持续拓展品类。下游主打泛能源及车载IC 等高壁垒市场,业绩持续快速成长。 新能源时代下,隔离成为模拟IC 高速成长赛道。隔离芯片作用是保证强电和弱电电路间信号传输安全性。新能源时代下,工业变频伺服、光伏储能、智能电网、新能源车、通讯数字电源等市场快速发展,扩大了强弱电路之间信号传输的使用场景,同时各类系统对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隔离芯片被更多的集成到信号链和电源类等模拟芯片中,进一步扩大了隔离类芯片的整体需求。同时,中国数字隔离芯片进口替代潜力大,国内下游大客户也为公司带来更多新品开发机会。 国内车载IC 领跑者,传感/隔离/驱动/采样芯片快速放量。亿欧智库预测2025 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将超过1300 万辆,行业保持快速增长。公司通过了ISO26262 全球汽车功能安全的最高等级认证,多款产品符合AEC-Q 可靠性测试标准。新能源汽车电气化程度高,三电+热管理系统新增了多种数字隔离类芯片产品的需求。公司传感及隔离类车规级芯片已在比亚迪、东风、五菱、长城、上汽大通、一汽集团、宁德时代、云内动力等终端厂商实现批量装车,此外进入了上汽大众、联合汽车电子、森萨塔等合资及国外厂商的供应体系。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我们预测公司22~24 年净利润4.1/5.6/9.4 亿元, 对应PE 95/68/41X,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及理财收益影响预计净利润约为4.9/7.1/9.3 亿元,对应PE 79/54/42,我们看好新能源快速发展趋势下,隔离类芯片成长前景,以及公司在传感IC 和电源链品类拓展潜力,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人才紧缺风险,高估值风险,次新股波动风险。
三安光电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7-14 21.95 -- -- 24.71 12.57%
27.60 25.74%
详细
5G、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来射频、快充行业需求猛增,GaAs、GaN 步入成长快车道。GaAs、GaN 因其优异的物理特性在射频和快充等领域被大量应用, 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根据Yole 数据,2018 年GaAs 元件市场全球总产值约88.7 亿美元,预计2024 年将达到157.1 亿美元。Yole 预测,GaN 射频器件市场规模将从2020 年的8.91 亿美元增长到2026 年24 亿美元,CAGR 为18%。GaN 功率器件市场规模将从2020 年的0.46 亿美元增长至2026 年11 亿美元,CAGR 为70%。三安集成的GaAs 射频出货产品全面覆盖2G-5G 手机PA、WIFI 等应用领域,客户累计近100 家,客户地区涵盖国内外。公司目前拥有两座GaAs 工厂,订单稳定交付能力增强,进一步加速客户产品迭代,保证客户未来供应链安全稳定。 SiC 产品在新能源车主驱模块中性能表现优异,逐步进入放量窗口期。根据Cree 公司的预测,SiC 逆变器能够提升5%~10%的续航能力,节省400-800 美元的电池成本(80kWh 电池、102 美元/kWh)。特斯拉、蔚来等车厂的高端车型已应用SiC 产品,未来将有更多车型采用。根据Yole 数据,2021 年全球碳化硅器件市场规模约10 亿美元,预计到2027 年,碳化硅器件的市场规模将超过70 亿美元。三安光电的SiC 二极管在2021 年新开拓送样客户超过500 家,出货客户超过200 家,超过60 种产品已进入量产阶段;SiC MOSFET 工业级产品已送样客户验证,车规级产品正配合多家车企做流片设计及测试;SiC MOSFET 车规级与新能源汽车重点客户的合作已经取得重大突破。 Mini LED 市场规模迎来快速增长,技术积淀、产能优势加持,跟随大客户共享首波红利。受益于直显和背光两大场景的双重驱动,Mini LED 市场规模有望迎来快速增长,据Arizton 数据,2021 年全球Mini LED 市场规模约为1.5 亿美元, 2024 年将超过23.2 亿美元。三安光电在Mini LED 市场拓展已取得初步成效, 已与海内外重要客户展开合作。泉州三安和湖北三安新扩产能正在逐步释放,未来营业收入规模将会持续提高,盈利能力也将会持续改善。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是国内LED 芯片龙头厂商,同时全面布局化合物半导体业务,该业务受新能源汽车、5G 等应用驱动,收入规模增长迅速。我们维持22 年营业收入预测为170.90 亿元,考虑到22 年传统LED 市场需求较弱, 盈利性较差,下调22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1.09(-13.42%)亿元,考虑到化合物半导体23-24 年市场规模增速较快,我们上调公司23-24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40.21(+5.56%)、282.24(+5.91%)亿元,上调公司23-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17(+12.40%)、42.82(+5.83%)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48x/29x/23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LED 芯片价格下行,Mini LED 应用、化合物半导体产能不及预期等
TCL科技 家用电器行业 2022-07-12 4.75 -- -- 4.72 -0.63%
4.72 -0.63%
详细
事件:(1)7 月6 日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天津硅石拟与江苏中能共同投资设立新公司内蒙古鑫环,实施约10 万吨颗粒硅、硅基材料综合利用的生产及下游应用领域研发项目,天津硅石出资18 亿元,持股40%;天津硅石拟与江苏鑫华、内蒙古鑫华开展1 万吨电子级多晶硅项目, 天津硅石将对内蒙古鑫华增资7.2 亿元,持股40%;(2)同日,公司与鑫芯半导体签署《增资协议》,投资17.9 亿元认购鑫芯半导体23.08%股份。 点评: 持续加码半导体光伏及半导体材料彰显公司泛半导体布局的决心与信心。TCL 中环新能源光伏业务在G12 大硅片上产能领先,具备专利优势的叠瓦组件亦快速上量,其8-12 英寸半导体硅片产销量也明显增长。此次投资将强化公司在光伏及半导体材料的业务布局:(1)在中环现有产业基地基础上进一步打造形成内蒙古中环产业城,建成具备国际竞争力、国内最重要的单晶硅材料制造产业基地,有利于实现产业链战略协同降本,强化上游硅料供应链稳定性,助力实现公司“新能源光伏全球领先战略,半导体材料追赶超越战略”;(2)鑫芯半导体在高阶硅片量产及境外市场推广具备较强技术和资源优势,有助于公司加深与战略伙伴的合作及协同,提升行业影响力。 面板价格底部明确,静待反转。国际局势动荡、全球通胀等因素影响下需求疲软使得面板行业22 年上半年景气度继续下行。22 年5 月TV 面板价格已低于现金成本水平,部分面板厂商已开始下修稼动率,且部分品牌客户希望 5、6 月订单合并结价,进一步加大了面板厂6 月至第三季度的整体稼动率下行压力。根据CINNO Research 预估,由于供给端稼动率的下修,6 月份TV 面板价格跌幅相比5 月将全面收敛。目前中大尺寸面板价格下跌空间有限,预计22Q2 后旺季备货拉动供需逐步趋于平衡,景气度有望触底。 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持股TCL 中环约30%股份, TCL 中环市值为1959 亿元(2022 年7 月7 日),30%股权对应约590 亿元市值;公司22 年Q1 净资产约为435 亿元,过去十年公司历史PB 底部估值约1.1x,TCL 科技面板业务保守估值约480 亿元。考虑到TCL 中环光伏和半导体材料业务正处于高景气, 叠加目前面板行业处于周期底部,我们认为公司目前675 亿元市值显著低估。我们维持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6.08/95.12/120.28 亿元的预测,对应PE 估值分别为9x/7x/6x,PB 估值分别为1.4X/1.2X/1.0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面板价格波动,下游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硅料价格波动。
富瀚微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7-11 79.37 -- -- 77.28 -2.63%
79.30 -0.09%
详细
富瀚微是国内领先的摄像头 SoC、ISP 厂商,公司在专业安防领域市场份额有望快速提升,并且在汽车电子、消费安防等领域取得了突破。公司抓住安防行业机遇,发挥多年积累的产品与技术优势,在 2021年取得了优秀业绩,归母净利润达到 3.64亿元,同比增长 315%。 全景环视渗透率提升推动公司车规 ISP 业务快速发展:公司拥有专业车规 ISP、模拟视频链路芯片以及车载 DVR 芯片,是国内少数通过 AEC-Q100Grade2车规认证的产品,形成了 360度全景环视、驾驶员行为检测等一系列车载视频解决方案,并成功在数家汽车厂商实现量产。 汽车智能化推动 360度全景环视搭载量快速提升。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1年国内前装搭载全景环视的新车上险量为 459万辆,同比 20年的308万辆提升约 50%;其中 21年搭载率为 22.5%,相对 20年的 16.7%提升约5.8pct,仍然有较大的渗透空间。在全景环视快速发展,并且开始下沉到经济型车辆的背景下,公司的模拟 ISP 方案兼顾性能与成本,有望得到广泛采用。 与大客户紧密配合,安防新品快速走向高端化:公司产品与海康等大客户方案长期磨合,契合市场需求,ISP 与视频解码等关键技术不断迭代,铸造行业壁垒,22H2即将发布的高端产品性能指标快速提升,在后海思时代独树一帜,极具竞争力,产品系列可基本覆盖高中低端全场景。当前安防芯片市场格局重塑,公司将有望迅速填补市场空缺,大幅提升市场占有率。 以安防为基石,拓展智慧视觉大市场:公司的 SoC 与 ISP 等产品应用范围广泛,借助于专业安防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与客户关系积累,公司有望在消费安防、汽车电子、工业视觉等诸多领域开拓新市场。以领先的消费级 IPC 厂商萤石网络为例,公司 2021年已经成为该客户的主要芯片供应商。 在 AI 时代,视觉是最重要的感知手段之一,无论是智慧家庭、智能座舱还是机器人,视觉都为 AI 处理提供最重要的环境数据。公司以安防市场为基石,以视觉感知技术为抓手,积极拓展智慧视觉大赛道,把握 AI 时代的新机遇。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推出高端安防 SoC,在安防行业地位稳固,市场份额快速提升,同时发力汽车电子和消费安防,积极拓展智慧视觉领域新赛道。 我们看好公司发展前景,并维持对公司的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27.40/38.07/48.9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41/7.11/8.71亿元,当前市值对应 PE 为 34/26/2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安防行业需求不及预期,高端产品推广不及预期。
四方光电 2022-07-07 149.90 -- -- 182.99 22.07%
182.99 22.07%
详细
四方光电:专注于气体传感器市场,拥抱蓝海市场。四方光电成立于2003年,是专业从事气体传感器、气体分析仪器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专注于气体传感器,以及基于核心传感器的气体分析仪器的技术开发及产品应用,公司高管均为技术背景出身,研发实力雄厚。2003-2011年,公司以工业过程和环境监测气体分析仪器为主,启动民用气体传感器产业配套。2012-2020年,公司形成气体传感器与气体分析仪器并重的“双轮驱动”格局。2022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5亿元,同比增长28%,实现归母净利润0.43亿元,同比增长31%。传感器国产化率提升,市场空间持续增长。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我国国内厂商智能传感器总产值占比从2016年的13%快速提升到2020年的31%。未来随着国内厂商技术持续迭代、产品线进一步丰富、市场认知度持续提升,智能传感器市场国产化率有望进一步提高。同时,随着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推广,智能传感器在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们认为,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智能传感器行业带来巨大发展契机。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预测,预计2026年中国智能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将从2021年的160亿美元增长到239亿美元,2021-2026年的复合增速达8.36%。 下游应用持续拓展,车载业务打开成长空间。公司民用空气品质传感器产品在环境电器、清洁电器等领域持续拓展。同时在车载领域,车载传感器产品线不断丰富,逐步从产出期进入到量产期。2021年,公司车载传感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9.94%,获得车载传感器项目定点的传感器数量累计约1000万个,公司不断拓展车载安全领域尤其是加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失控传感器的市场开拓力度,有望带动公司长期业绩成长。业绩预测、估值与评级:四方光电专注于气体传感,公司在原有业务保持高速增长的基础上,车载传感器产品线不断丰富,气体分析仪器业务围绕“双碳”、“国六”新需求,不断推出新产品,有望持续带动公司长期成长。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8.14/11.70/16.08亿元,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6/3.67/4.96亿元,对应PE38/28/21X。我们认为公司车载业务在手订单转化有望给公司带来利润增长空间,应享有一定的估值溢价,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风险、车载市场拓展业务不及预期、新品研发进展不及预期。
创世纪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7-04 11.50 -- -- 12.30 6.96%
12.30 6.96%
详细
创世纪电车业务步入高速成长通道。新能源制造厂商采购数控机床设备主要应用于三电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包括汽车发动机缸体、缸盖、减速箱壳体、齿轮、轴承、活塞;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底盘、外壳、触摸屏、电机、马达等零部件的精密加工。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将驱动创世纪车床、卧加、龙门高速成长。2021 年创世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销售数控机床约300 台,贡献收入约6000 万元,收入占比约1%;公司预计2022 年该领域出货量约3000 台,同比有望实现约十倍增长,贡献收入约6-7 亿元,收入占比约10-15%。 三电系统:创世纪推出三电壳体加工的整体解决方案。新能源汽车有“电机、电池、电控”三大核心部件,即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电机由上下端盖和壳体组成,电池成组后也需要壳体保护和金属散热系统,而电控组件也需要壳体来保护,所以新能源汽车的制造需要大量的金属壳体加工。金属壳体的加工是创世纪立加、卧加、数控车床、龙门加工中心的主要应用领域。因此近期创世纪台群品牌专门针对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推出“三电”壳体加工的整体解决方案。 (1)电机:电机需要加工的部分包括电机端盖、电机内壳、电机外壳、变速器底壳、变速器端盖等。这三类电机组件的生产商部分采购创世纪台群车床、立加、卧加等产品。(2)电控:由各种集成电路元件构成,因此需要有坚固、高效散热、高防尘防水标准的外壳保护。创世纪中小型卧加T-H11、T-1200 钻攻机在电控壳体中应用广泛。(3)电池模组壳体加工主要包括电池托盘加工和电池侧板加工两个部分,公司主要推荐台群G-M2030L 大型龙门加工中心或G-M2025L (中大型)、G-M2015L(中型)龙门加工中心的方案。 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创世纪车床、立加应用空间巨大。(1)转向系统:新能源汽车转向机连接器,因其高刚性和高精度的工件特性,在加工时对设备的刚性和精度要求极高,且在加工过程中对刀具的消耗和磨损也较快。创世纪的L-35H 车床、T-V1265S 立加等设备在转向系统中均有较大的应用空间。(2)制动系统:新能源汽车的制动系统一般由刹车盘、刹车片、刹车盘固定座和制动卡钳等部件组成。创世纪的台群T-500B 钻攻机在刹车卡钳加工领域、L-V50 车床和T-V856S 立加在刹车盘领域均应用广泛。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维持公司2022-2024 年净利润预测为9.29、13.13、17.14 亿元,目前市值对应PE 为20x/14x/11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消费电子增速放缓;需求疲软风险;材料成本上涨风险。
华测导航 计算机行业 2022-07-04 34.25 -- -- 36.76 7.33%
37.86 10.54%
详细
华测导航:国内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领先企业。公司主营各类高精度定位导航智能装备和系统解决方案,主要应用在建筑和基建、地理空间信息、资源与公共事业、机器人与无人驾驶四大行业,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研发投入,公司已经形成较完备的基础器件平台和全球服务平台。近年来,公司业绩稳定增长,盈利能力强。2021 年,公司实现营收19.03 亿元,同比+35.02%;归母净利润2.94 亿元,同比+49.45%;公司2022 年的经营目标为营业收入达到25.5 亿元,同比增长34%;归母净利润达到3.7 亿元,同比增长25.7%。 高精度GNSS 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应用范围不断拓宽。2020 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4033 亿元,同比增长约16.9%,其中高精度GNSS 产品及服务产值为110.4 亿元,同比增速达到47.6%。测绘、精准农业、数字施工、位移监测等成熟产业不断发展;同时,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应用范围持续拓宽, 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北斗技术的融合使得相关的应用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不断涌现,以自动驾驶、智慧城市、无人智能为首的新兴应用场景带来增量需求,使得高精度GNSS 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预计到2025 年,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826 亿元,2020-2025 年复合增速约50%。 自动驾驶打开高精度定位新增长极。预计2022-2025 年自动驾驶会由L2 向L3 加速渗透,到2025 年,L2、L3 级智能网联汽车市场份额有望超过50%。以GNSS 卫星导航+IMU 惯性导航为基础的卫惯融合方案是辅助L3 级自动驾驶高精度定位的主流方案。公司已通过IATF16949 车规标准认证,可为车企提供端到端满足ASIL-B 要求的车规级高精度定位解决方案。目前,公司已经被指定为哪吒汽车、吉利路特斯、比亚迪汽车、长城汽车的自动驾驶位置单元业务定点供应商。 积极探索“北斗+”产业生态,产品出海拓展全球市场。公司通过多年在高精度定位+各行业应用领域的实践,积淀了丰富的行业融合经验,为公司奠定了开拓“北斗+”业务边界的基础。公司牢牢把握国家北斗产业发展黄金期, 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随北斗出海,产品较早地进入了国际市场,并完成了全球营销网络的布局。未来,公司在亚太地区、非洲等新兴市场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预计公司2022-2024 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6.47/36.09/48.33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95/5.19/6.87 亿元,对应PE 分别为46X、35X、27X。考虑到公司在高精度定位赛道产业链整合能力较强,且积极切入车载定位导航新赛道,未来成长性较高,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反复、基建投资周期波动、新兴业务拓展低于预期。
敏芯股份 2022-06-29 51.80 -- -- 55.90 7.92%
67.97 31.22%
详细
敏芯股份:国产MEMS传感器标杆企业。敏芯股份作为国内少数掌握多品类MEMS芯片设计和制造工艺能力的上市公司,公司以消费电子行业为主导、积极布局并开拓汽车、工业控制和医疗等下游市场。 消费:消费类是公司MEMS产品线的重要应用领域。公司的声学、压力、惯性、骨传导、压感传感器均在上述领域有所应用。(1) 声学传感器:根据Omdia《MEMS麦克风板块市场份额2021》报告显示,2020年公司硅麦克风芯片的出货量已位列全球第三,成为仅次于英飞凌和楼氏的芯片厂商;(2) 压力传感器:对于消费类领域应用的压力传感器,公司针对市场应用广泛的特点,开发出品类众多的器件类型,包括差压传感器、大气压力计/高度计、防水气压计、水深计等产品;(3) 骨传导传感器: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创新性地推出新一代的骨传导传感器方案,与其他骨传导传感器方案相比具有突出的优势;(4) 压感传感器: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推出压感传感器芯片,是公司在MEMS传感器领域的“Me First”的尝试。 汽车:汽车是MEMS传感器的传统应用市场。公司针对汽车领域的产品主要为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全部使用自有MEMS芯片。公司新推出的用于测量DPF两端压差的差压传感器DPS和用于测量燃油蒸汽压力的EVAP传感器相继研发成功。公司同样着眼于由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的趋势带来的一些新的应用产品开发。 工控、医疗及其他:公司是国内血压计芯片的头部供应商,工控、医疗国产替代空间大。公司在原有芯片基础上开发了更小尺寸血压计芯片,将其应用在一次性血压计上,进一步扩展了产品的覆盖面。此外,医疗、工控行业对流量传感器的需求将持续增加,该类产品具有较大的进口替代空间,基于上述市场需求,公司在流量传感器方面也启动研发,大流量传感器芯片目前也已开发成功,为后续不同量程传感器芯片的开发奠定了基础。大流量传感器芯片已获得客户认可,开始小批量出货,预计明年可以实现量产。后续公司将继续小流量传感器芯片的研发,并将开始模组的开发。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2021年收入增长7%但归母净利润下滑70%,2022年第一季度收入下滑16%且归母净利润下滑161%。综合考虑到公司下游的智能手机行业持续低景气度、公司传统业务硅麦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下滑、公司布局新业务且大幅提高研发投入,我们下调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0.31亿元(下调幅度为72.07 %),下调23年净利润预测为0.52亿元(下调幅度为70.95%),新增24年净利润预测0.90亿元,目前市值对应22-24年PE分别为89x、53x、31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芯片缺货;消费电子景气度下滑;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芯海科技 2022-06-29 49.45 -- -- 64.55 30.54%
64.55 30.54%
详细
信号链领域布局全面,产品技术国内领先:公司是一家集感知、计算、控制、连接于一体的全信号链芯片设计企业,专注于高精度ADC、高性能MCU、测量算法以及物联网一站式解决方案的研发设计。公司依托高精度ADC技术及高可靠性MCU技术,在各领域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在巩固健康测量IoT市场的同时,不断拓展新的应用,产品向高端化方向进发,并赢得了诸多下游重要客户的认可。 持续深耕健康测量与AAIOT,从家用向医疗拓展:公司健康测量产品不仅在可测量指标上不断拓展,能够测量包括人体成分、心排、HRV(心率变异性)、平衡度等诸多身体参数,同时在测量精度上精益求精,掌握从芯片到结构到算法的系统工程。公司推出的八电极人体成分分析仪方案,通过第三方测试机构验证,各项测量指标与业内标杆企业的产品相关系数均在0.97以上,达到业界领先水平,目前该方案已经获得客户认可。而且该方案应用领域从家用设备向医疗设备拓展,相关产品已在医疗器械认证中。 模拟信号链新品不断,BBSMS芯片有望高速成长:公司在模拟信号链领域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及解决方案,拓展新的应用市场。公司推出应用于穿戴设备上的PPG模拟前端芯片,其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2021年开始小批量供货。公司推出锂电管理芯片BMS芯片,性能指标超越国外标杆企业的主流产品,其算力更强、精度更高、可靠性更好,已经实现品牌客户批量出货,2022年将有望迎来高速增长。 MCU业务多点突破,加大车规级应用投入:公司的通用32位MCU在工业控制、通信、汽车电子、智慧家居等众多领域获得突破,电源快充MCU、笔记本主板MCU等均取得不俗进展。公司的车规级信号链MCU已经在多家客户端验证通过,并开始进入产品测试和量产导入阶段。Cortex-M0内核的通用车规MCU产品正在进行AEC-Q100测试认证。公司已经与德国TUV莱茵公司展开战略合作,建设汽车电子芯片开发体系,进一步扩大汽车产品投入。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信号链技术国内领先,新品研发推广顺利,向工业与车规级市场开拓,业绩有望持续增长。我们维持对公司2022年和2023年的盈利预测,同时新增2024年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12/11.94/14.5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6/2.37/2.75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分别为41/29/25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消费IITOT市场需求不及预期,MCU市场价格波动。
领益智造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6-27 4.76 -- -- 5.32 11.76%
6.28 31.93%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21 年度报告及2022 第一季度报告,2021 年公司实现营收303.84 亿元, 同增7.97%;实现归母净利润11.80 亿元,同降47.93%;2022Q1 公司实现营收70.65 亿元,同增9.93%,实现归母净利润3.01 亿元,同降35.05%。 点评: 21 年缺芯少料盈利能力短暂承压,22Q1 部分产品因疫情递延出货。随着5G 手机、可穿戴设备等升级迭代,疫情居家办公需求增加,“双碳”目标的推进,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3.84 亿元,同增7.97%;而归母净利润受到疫情、原材料价格上涨、芯片短缺等影响同降47.93%至11.80 亿元。21 年精密功能及结构件/充电器/材料/汽车业务分别实现营收221.68/ 56.05/ 12.54/ 4.44 亿元,分别同增1.87%/ 48.60%/ 12.34%/ 141.54%,充电器及汽车业务实现高速增长。22Q1,受到全球贸易摩擦及地缘政治因素影响缺芯少料及原材料价格上涨问题延续,且疫情致部分生产基地防疫政策相对严格,导致少量产品递延出货。2022Q1 公司实现营收70.65 亿元,同比增长9.93%;实现归母净利润3.01 亿元,同比下降35.05%。 控费稳健,研发加码。公司21 年三费率合计18.82%,较同期增长1.32pct,22Q1 三费率4.67%,较同期小幅上涨0.78pct,控费相对稳健。公司于研发上持续加大投入,2021/22Q1 研发费用分别为17.01 亿/ 4.52 亿元,2021 年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增长0.49%至6542 人。 深耕消费电子行业,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布局力度。传统消费电子业务方面,公司持续提升产品线成熟度及客户渗透率,于21 年1 月与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在桂林签署了项目合作协议,计划总投资不低于10 亿元生产结构件,已于12 月正式开工,并于22 年2 月审议通过了《关于签署<桂林领益智造智能制造项目(二期)合作协议>的议案》,由公司在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桂林领益智造智能制造项目(二期),在前次合作范围外增加消费电子配套充电模组业务。公司积极布局新赛道,发挥业务协同效应。公司在加强主营业务经营的同时凭借自身在精益制造领域沉淀的研发、生产能力和规模优势横向扩展布局,加强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等新领域的布局力度,报告期内完成收购浙江锦泰电子有限公司,并通过拟投资建设电池结构件项目等方式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业务,2021 年公司汽车业务实现141.54%的高速增长,为未来发展新增长点。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由于智能手机行业景气度较弱,且领益智造处于扩产周期, 产能利用率处于爬坡周期,折旧成本和人工费用等较高,因此我们下修公司2022-2023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8.22 亿元(业绩较前期调整比例为-45.96%,同下)、23.13 亿元(-51.11%);新增2024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8.92 亿元,对应2022-2024PE 分别为17X/ 13X/10X。 领益智造致力于成为全球智能制造全产业链平台领导者,为全球客户提供“一站式” 的智能制造服务及解决方案。从基础材料到精密零组件,再到核心器件、模组及专业组装,均可持续满足客户多元化、多样性和即时性的需求。公司是精密制造行业里极少数同时覆盖了材料、精密功能件及结构件、模组和精品组装业务的全产业链一站式精密制造商,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医疗、5G 通讯及物联网等领域,目前领益智造已经积极切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前景可期, 我们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分析,消费电子行业景气下行风险,宏观经济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6/34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