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张雷

浙商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230521120004。曾就职于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28.85%
(第390名)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5/21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宁德时代 机械行业 2022-10-25 406.62 -- -- 414.54 1.95%
490.56 20.64%
详细
2022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103.40 亿元,同比增长186.72%;归母净利润175.92亿元,同比增长126.95%;扣非归母净利润160.38 亿元,同比增长142.87%。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973.69 亿元,同比增长232.47%;归母净利润94.24 亿元,同比增长188.42%;扣非归母净利润89.87 亿元,同比增长234.70%。 投资要点盈利能力改善持续,出货保持高速增长2022 年第三季度公司的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41.17%,盈利改善持续;毛利率为19.27%,环比下降2.58 个百分点,主要系第二季度包含一部分之前的价格追溯调整,其中储能系统业务毛利率改善明显,第三季度已恢复至两位数水平,且新落地项目盈利能力继续改善。出货方面,第三季度公司电池系统销量约90GWh(动力电池约占80%),保持较快增长,是上半年产量(125GWh)的72%。 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布局海外生产和客户据SNE 数据,2022 年1-8 月公司的全球动力电池市占率为35.5%,其中8 月占39.3%,拉开与第二名LG ES 的差距;据动力电池联盟数据,公司在国内的动力电池市占率稳定在50%左右,龙头地位保持。目前欧洲和美国的电车渗透率均偏低,发展空间广阔,公司加快海外布局,产能方面,8 月12 日公司拟投资不超过73.4 亿欧元建设匈牙利电池工厂,规划产能为100GWh;客户方面,公司成功获得宝马定点,将从2025 年起率先在“新世代”车型中使用46 系圆柱电芯;并将与福特汽车开展全球战略合作,涵盖北美、欧洲及中国的动力电池供应。 储能大单快速获取,覆盖户储和大储产品9 月以来,公司先后拿下美国储能技术平台和解决方案供应商FlexGen 的储能大单,三年供应10GWh 产品;与美国公用事业和分布式光伏加储能开发运营商Primergy 达成协议,为Gemini 光伏+储能项目独家供应电池,成为美国最大的光伏储能项目之一,提供长寿命、高集成和高安全的户外液冷储能电柜Ener One。 盈利预测及估值维持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供应商,产品竞争力不断强化。预计22-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2.04、434.63、587.22 亿元,对应22-24 年EPS 分别为11.15、17.81、24.06 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37、23、17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产能投放不及预期;新品认证和量产不及预期。
中控技术 2022-10-24 87.50 -- -- 99.30 13.49%
99.30 13.49%
详细
业绩总结:2022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2.25 亿元,同比增长44.56%;归母净利润4.7 亿元,同比增长54.21%;扣非归母净利润3.64 亿元,同比增长54.21%。2022 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58 亿元,同比增长43%;归母净利润1.56 亿元,同比增长28.29%;扣非归母净利润1.25 亿元,同比增长57.89%;扣非后销售净利率达到8.02%,比去年同期提升0.75 个百分点。公司下游对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需求旺盛,公司产品竞争力和运营效率不断提升,业绩高速增长。 下游需求旺盛,公司产品竞争力持续增强,业绩高速增长报告期内公司下游行业稳健增长,企业数字化、智能化需求旺盛,公司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订单同比增长;公司管理变革持续推进,管理能力、运营效率提升,公司业绩实现大幅增长。 新产品创新迭代,公司技术产品引领行业公司于今年7 月正式发布新产品智能运行管理与控制系统(i-OMC),这是公司结合客户需求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全新提出的流程工业装置自主运行的新一代系统架构,相对传统的DCS 实现质的飞跃,能够帮助客户在生产成本、安全性等方面带来优化和提升。该技术已经在部分客户定向应用,未来将全面推广。 战略重视标杆客户和标杆项目,公司持续扩大领先优势公司战略重视标杆客户和标杆项目,完成九江石化 89 万吨/年 PX 装置、中国化学天辰齐翔尼龙新材料项目一期 30 万吨/年丙烯腈装置、广西华谊能化工业气体岛与合成气综合利用工程、华能集团全球首个 60MW 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江西信丰电厂 660MW 国产超超临界发电机组等一批重要项目验收投运。 2021 年公司在石化和化工两大优势行业合计占公司营收比例超过50%,在医药、冶金、新能源等多个行业也有标杆客户和标杆项目方向的斩获,石油石化+其他七大行业的项目经验积累使得公司发展天花板持续打开。产品创新配合大客户战略,公司不断挖深竞争护城河,领先优势持续扩大。 盈利预测与估值上调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公司作为流程工业领域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国内龙头企业,未来有望维持高质量的较快成长。考虑到公司下游需求旺盛、公司产品竞争力和运营效率不断提升,上调公司2022-2024 年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8.04、10.18、12.97 亿元(上调之前分别为7.53、9.46、11.49 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1.62、2.05、2.61 元/股(上调前分别为1.52、1.9、2.31 元/股),对应PE 分别为54、43、34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行业周期性波动、DCS 业务增长放缓、重要原材料进口风险。
三一重能 2022-10-21 32.86 -- -- 36.10 9.86%
36.10 9.86%
详细
公司为国内风电整机核心供应商,陆上风电装机份额排名第五。 公司系国内领先的风电整机供应商,陆上风电装机份额排名第五。公司 2021年营业收入达 101.75亿元,同比增长 9.28%,2018-2021三年 CAGR 达 114.23%;归母净利润达 15.91亿元,同比增长 16.01%,2019年实现扭亏为盈。2022H1公司营业收入40.83亿元,同比增长 3.02%;归母净利润 7.98亿元,同比增长-5.22%。 产业链一体化有效降低成本,引领风机轻量化发展。 全球风电稳健发展,海上风电独立增长趋势明确。补贴退坡后风机价格下降显著,2022年 9月风机裸机平均中标价格约 1880元/kw,同比下降 24%,成本控制能力成为风机核心竞争力,大型化、轻量化带动风机降本,为行业核心趋势。公司为国内风电整机核心供应商,2021年吊装量达 3.21GW,陆上风电市占率达 7.75%,市场份额排名第五。公司风机盈利能力优势显著,2021年风机销售毛利率达 26%:通过产业链一体化、轻量化制造、箱变上置等技术有效降低风机成本,基本实现叶片、发电机等核心零部件自供;公司引领风机轻量化发展,3.XMW 系列风机机舱重量降至 97t; 同步布局 6-10MW 大兆瓦海上风机产品研发,有望实现海上风电突破。 布局风电站业务,自运营+“滚动开发”实现产业链延伸风电行业降本进程持续,陆上风电投资经济性凸显。公司布局新能源电站运营业务,截至 2022H1末公司自营风电电站并网容量 454MW;在建风电场容量 294MW;在手资源优质,2022H1在手风场平均发电小时数为 1225h,高于全国平均 6.17%。公司依托“滚动开发”模式持续变现,截至 2022H1末公司累计转让电站容量 660MW,实现投资收益 17.17亿元。 盈利预测及估值公司为国内风电整机核心供应商,引领风机轻量化发展,陆上风电市占率持续提升。 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7.48亿元、23.93亿元、29.66亿元;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 CAGR 为 30%;2022-2024年 EPS 分别为 1.47元、2.01元、2.48元。2022-2024年同行业平均 PE 分别为 15倍、13倍、10倍。由于公司为国内整机新锐,市场份额有望快速提升,我们选取 PEG 估值法给予公司估值,以 2023年为基数给予公司 PE 为 23X,对应市值 550元,对应当前股价尚有 33%上涨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风电装机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机销售价格波动、电力项目建设不及预期等
TCL中环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0-21 42.40 -- -- 47.50 12.03%
47.50 12.03%
详细
22Q3业绩超预期,工业 4.0推动降本增效公司发布 2022年三季报:2022Q1-Q3,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50.01亿元,同比增长 80.68%;其中 2022Q3实现归母净利润 20.83亿元,同比增长 66.80%,环比增长 29.68%。公司业绩超预期原因主要来源于: (1)宁夏中环六期项目投产顺利,先进优势产能加速提升,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2)G12技术平台与工业4.0生产线深度融合,持续推动降本增效。 晶体、晶片先进产能加速释放,技术+工艺进步持续提质增效公司加速 G12先进产能扩产。晶体环节,50GW(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慧工厂(宁夏中环六期项目)进展顺利,一二模块已全面投产,预计 2023年全部达产。截至 2022Q3末,公司单晶总产能提升至 128GW,预计 2022年末将超过 140GW。晶片环节,公司天津 DW 三期 25GW 和宜兴 DW 四期 30GW 项目加速投建、投产。报告期内,公司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和工艺进步持续提质增效,晶体环节,单台月产同比提升 12%,单位产品硅料消耗率进一步下降;晶片环节,硅片 A 品率提升 4%,同时持续推进细线化、薄片化等项目,同硅片厚度下单公斤出片数提升 6%。 工业 4.0赋能低成本制造,迈向国际化新征程公司持续深化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的生产模式,进一步实现工业 4.0及智能制造升级,提升柔性制造能力,打造黑灯工厂。随着工业 4.0生产方式持续在公司各产业板块的作业流程和作业场景的应用,报告期内,公司人均劳动生产率继续大幅提升、产品质量和一致性持续提升、原材辅料消耗进一步改善,工厂运营效率与成本持续优化。工业 4.0为公司实现少人化、低成本制造奠定基础,基于全球商业布局、工业 4.0柔性制造、技术创新能力及差异化产品竞争力,公司将持续推进营销全球化和产业全球化战略。 盈利预测与估值维持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是光伏及半导体硅片双龙头,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70.00、100.00、130.00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2.17、3.09和 4.02元/股,对应 PE 为分别 20、 14、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需求不及预期;项目扩产进度不及预期。
杉杉股份 能源行业 2022-10-21 20.59 -- -- 20.82 1.12%
20.82 1.12%
详细
10月17日,公司发布定增预案,拟募集不超过60亿元用于云南30万吨负极一体化项目(一期20万吨),项目总投资79.3亿元,拟投入募集资金42.亿元,剩余资金用于补充流动性。投资要点定增募投云南20万吨负极一体化项目,补足资金保证供应链稳定能耗双控下石墨化供给紧张,行业一体化扩张趋势明晰,4月27日公司公告拟在云南扩产30万吨锂电池负极一体化项目,一期20万吨,二期10万吨,覆盖集原材料加工、低温改性、石墨化、碳化、成品加工等全部工序;本次定增募投云南一期20万吨,补足资金,提升石墨化自供能力,保证供应链稳定。低电价区域卡位布局,远期高自供率成本优势显著公司目前人造石墨负极18万吨,石墨化9.4万吨,自供率52%,远期规划四川眉山20万吨(根据公司官媒信息,一期10万吨8月已投产)、云南30万吨一体化,预计远期石墨负极产能达68万吨,石墨化产能59万吨,自供率达87%,新增产线位于水电资源丰富的四川、云南等区域,可充分享受当地低电价优势,卡位优势地段,随着负极产能建设及落地、石墨化工艺优化和自供率提升,公司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绑定上游核心焦类供应商,强化战略供应链布局建设公司研究出一套快速原料焦评价体系,筛选优质供应商,大大加快交付能力的同时,提高定制焦开发的速度。公司积极强化战略供应链建设和资源布局,在针状焦、石油焦、包覆沥青等主要原材料领域与主要供应商(中国石油锦州石化等)开展商务、技术、研发方面的全方位战略合作,为负极未来3~5年战略规划提供充足且高性价比的原料保障,在针对相关瓶颈工序,通过签订长协、参股等方式提前锁定外部资源,有效保障了供应链的安全稳定。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是全球领先的负极材料供应商,LCD偏光片业务运行良好。 我们维持22-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33.84、44.71、53.9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51、2.00、2.41元/股,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14、11、9倍。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原材料及石墨化环节价格变动、新能源汽车销量不达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欧晶科技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2-10-18 39.93 -- -- 97.30 143.68%
122.95 207.91%
详细
国内领先的石英坩埚制造企业,绑定大客户助力行稳致远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石英坩埚制造企业,主营业务为石英坩埚产品、硅材料清洗服务、切削液处理服务。2019年至2021年公司营收分别为5.74亿元、5.60亿元、8.48亿元,同比增长4.68%、-2.42%、51.5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9亿元、0.85亿元、1.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10%、45.23%、56.86%。2022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1亿元,同比增长35.72%,归母净利润0.92亿元,同比增长23.65%。 石英坩埚:光伏+半导体双轮驱动景气向上,客户+原材料为主要壁垒石英坩埚是拉晶环节的必备耗材,受到光伏、半导体双轮驱动景气维持高位,我们预计2022年石英坩埚需求量约62.04万个,对应市场空间40.32亿元。从竞争格局来看,石英坩埚供给分散,未来绑定大客户、石英砂资源充裕的厂商有望突围。欧晶科技作为石英坩埚唯一上市公司:1)深入绑定TCL中环的同时积极发展新客户,2019年-2021年对TCL中环的销售收入逐年增加,2019-2021年对其销售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6.52%、90.61%、89.12%,同时近三年,公司分别新增客户15、18、21家,客户结构持续优化;2)与全球最大的高纯天然石英砂供应商西比科是战略合作关系,锁定产业链紧缺的石英砂环节,2019年-2021年向其中国代理商(北京雅博)采购高品质石英砂占当年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9.39%、20.83%、12.42%。 集硅材料清洗:自动化为发展重点,降本增效摆脱劳动密集硅材料清洗作为拉晶环节配套服务,受到下游光伏扩产拉动显著,2022年预计市场空间28.62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硅材料清洗厂商多为硅片厂配套,具有规模小、劳动力密集的特点,我们认为未来拥有规模优势和自动化降本能力的公司有望脱颖而出:1)规模优势:群达环保(2018年新三板摘牌)2018年营业收入仅2723万元,同年欧晶科技硅清洗业务收入1.57亿,具有显著规模优势;2)降本能力:2018-2021年之间人工成本均占硅材料服务成本40%以上,而欧晶积极推进降本增效,单位人工效率稳定增长,2018-2021年硅材料清洗业务生产效率分别为7.1、8.8、10.3、10.7吨/人,人均效率不断提高。 盈利预测与估值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公司是石英坩埚行业龙头,受益光伏装机需求快速增长及大客户产能加速扩张。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1.95、3.01、3.96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42、2.19、2.88元/股,对应PE分别为26、17、13倍。我们选取光伏耗材板块的金博股份(碳碳热场龙头供应商)、天宜上佳(碳碳热场新秀,2021年扩产2000吨)、石英股份(高纯石英砂国内龙头)作为同行业可比公司,可比公司2022-2024年平均PE为46、27、20倍。给予公司2023年行业平均27值倍估值,对应目标市值81.27亿元,对应当前股价有63%涨幅。 风险提示全球光伏装机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单一客户集中度较高。
卧龙电驱 电力设备行业 2022-10-18 12.27 -- -- 13.56 10.51%
14.27 16.30%
详细
10月 14日公司公告,拟与深圳芊亿(有限合伙)合资成立浙江卧龙储能系统有限公司,注册资金 1亿元,公司持股 80%,有望提升公司光伏储能业务的联合运营能力, 推动储能业务持续健康经营发展。 投资要点 储能产品线逐渐丰富, 在海内外落地众多项目公司已有储能系统、变压器、 PCS 等产品,目前主要是应用于工业场景,并在开发分布式储能节能管理系统、储能电池开发等项目。在大储,龙能电力已中标绍兴的大型储能项目;在 PCS,公司并购的荣信电力电子业务具备丰富的 PCS 产品线;在电池,公司并购的绍兴灯塔电源深耕锂电储能多年,具有一定规模的PACK 和 BMS 产能。 引进牧原加强光伏电站业务, 屋顶光伏应用期间广阔公司目前储能方向的子公司已储备较多,其中子公司龙能电力主营光伏电站业务, 以工商业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为主, 在浙江地区具有领先地位, 目前正在分拆上市, 6月 25日, 公司对其增资并引进牧原集团,增资后公司持股 41.98%,牧原集团作为国内领先农业企业,屋顶光伏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有望与龙能电力业务产生协同。 9月,公司在大同与北京京能国际综合智慧能源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 从事综合能源服务,包括储能技术服务。 在欧洲具有品牌和本土优势, 推出户储产品性价比高公司的工业电机业务在欧美地区具有众多百年知名品牌和完备的营销网络,推广储能产品具有一定优势, 目前在户储方面,公司已向市场(尤其是欧洲)推出“智能物联户用储能系统”, 拥有超低待机损耗等高性能,可扩展电池, 系统运行噪音低至 24分贝以下,并可通过网站和智能监测 APP 系统远程查看设备状态。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是全球电机领先供应商, 储能业务蓄势待发。 我们维持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2-24年归母净利润为 13.96、 16.56、 18.67亿元,对应 22-24年 EPS 为 1.06、1.26、 1.42元/股,对应 PE 为 12、 10、 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汇率变动和国际贸易环境风险、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上涨。
多氟多 基础化工业 2022-10-17 38.00 -- -- 39.38 3.63%
39.40 3.68%
详细
公司是国内无机氟化工龙头企业公司是无机氟化工龙头企业,综合布局“氟”、“锂”、“磷”、“硅”四大化工行业,产品涵盖电解液锂盐、电子化学品等。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为78.09亿元,同比增长83.95%;归母净利润为12.6亿元,同比增长2490.8%。新能源车行业拉动下,六氟磷酸锂产品量价齐升,公司盈利能力有较大提升,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上涨18.66和15.13个百分点。2022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4.03亿元,同比增长355.54%,六氟磷酸锂等新材料业务持续高速增长。 发力新能源领域,一体化优势显著公司具备“萤石—高纯氢氟酸—氟化锂—六氟磷酸锂—锂电池”完整的产业链,其主打产品是有锂电池电解液“魂魄”之称的核心电解质材料六氟磷酸锂,公司是该领域国内首家打破海外技术垄断的企业。2021年公司在该领域市占率为17%,稳居行业一梯队。凭借公司技术领先和产业一体化布局,我们预计公司六氟磷酸锂产品的非碳酸锂成本对其他多数厂家有较强相对优势。考虑现在较低的六氟磷酸锂价格和较高的碳酸锂原料成本,公司相较二三线企业有较确定的扩产达成率,市占率提升的趋势非常明显。公司目前产能3.5万吨,公告规划2025年扩建至20万吨。此外,公司也前瞻布局新型锂盐、钠离子电池及其材料等领域,公司是国内首家商业化量产六氟磷酸钠的企业,目前有近千吨产能,公司也计划建成1GWh的钠离子电池的一期产能。 提前布局电子化学品业务,分享半导体国产化盛宴公司以电子级氢氟酸为突破口进入湿电子化学品材料领域,是国内首家、业内少数产品品质达到技术要求最严苛的UPSSS级别的厂商,并且已经进入台积电、三星、德州仪器等顶级半导体厂商供应链。公司现有半导体级氢氟酸产能1万吨,规划2025年扩产至10万吨左右。公司旗下的中宁硅业是国内首家硅烷国产化企业,其生产的以电子级硅烷为代表的干电子化学品也已进入台积电供应链。 盈利预测与估值作为无机氟化工龙头企业,公司受益于新能源、半导体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对应上游的新材料国产化进程。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19亿、32.07亿、35.92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64、4.19、4.69元,对应PE分别为14、9、8倍。考虑到公司在新能源、半导体行业较大的成长空间,结合可比公司估值水平,我们认为公司股价有一定上涨空间。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消化风险,原材料波动风险,环保及安全生产风险
中一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0-17 69.84 -- -- 78.50 12.40%
81.91 17.28%
详细
国内高端铜箔领先者,锂电铜箔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订单需求强劲 公司是国内高端铜箔行业领先者,受益新能源汽车产业高景气度驱动,叠加公司产能逐步释放及锂电铜箔业务占比提升,2021年公司营收21.97亿元,同比增加87.80%,归母净利润3.81亿元,同比增加207.64%;2022年上半年公司产能利用率达到121%,铜箔订单饱满,需求强劲,带动业绩延续增长势头,实现营收14.07亿元,同比增长46.7%,归母净利润2.23亿元,同比增长16.52%。 全球锂电发展贡献增量,新增产能加速落地承接增量需求释放盈利空间 (1)需求端:随着新能源汽车及储能需求的爆发,预计2025年全球动力及储能电池出货量达1612GWh、397GWh,带动全球锂电铜箔需求从2021年36.09万吨提升至141.615万吨,2021-2025年CAGR为40.75%。2)供给端:2021公司锂电铜箔产能2.45万吨,预计2022/2023/2024年产能将达到4.25/5.55/8万吨,充分享受下游产业放量红利。 核心技术迭代凸显成本优势,产品结构高端演进提升盈利空间 (1)良率领先:公司自主掌控贯穿全生产工艺的核心技术,锂电铜箔及标准铜箔良率分别达到83.86%,89.69%,综合良率达到86.31%,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有效推动单位生产效率提升、成本下降;(2)产线国产化:公司新建产能在阴极辊等核心设备方面以国产化为主,在满足产品各项技术指标的同时实现每万吨产能建设投资金额4.3亿元,投资成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3)产品结构高端:公司锂电铜箔在铜箔业务占比72.07%,6μm及以下极薄锂电铜箔为公司主要产品,高端化路线推动公司盈利能力提升;(4)轻量化趋势打造潜在增长点:公司4.5微米极薄锂电铜箔成本达到量产水平,静待下游需求放量推动盈利实现持续增长;成立全资子公司发力复合集流体,电镀核心技术优势可以应用到复合铜箔的生产中,提高良品率和生产效率。 深入绑定优质电池厂商,头部客户合作不断深化 公司与宁德时代、时代一汽、四川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优质客户签订框架采购合同,客户订单排产饱和,产能利用率及产销率分别超120%、97%;公司向宁德时代供应的锂电铜箔占公司销售比例达83%,随着动力电池市场头部效应加强及公司新建产能释放,有望推动青海时代以外企业的供应量提升,公司与宁德时代合作有望不断增强。 盈利预测与估值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铜箔供应商,受益下游锂电池的持续性增长。我们预计22-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0、7.14、11.00亿元,对应EPS分别为4.85、7.07、10.89元/股,对应PE分别为14、10、6倍。我们选取锂电铜箔企业诺德股份、超华科技、铜冠铜箔作为可比公司,2023年行业平均PE为20倍。综合考虑公司业绩的成长性和安全边际,我们给予公司2023年PE估值20倍,对应当前市值有102.80%的上涨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能源车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亿纬锂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0-13 91.85 -- -- 98.64 7.39%
98.64 7.39%
详细
公司预计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4.37-26.59亿元,同比增长10%~2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1.30-23.43亿元,同比增长0%~10%,在对参股公司思摩尔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投资收益同比下降幅度较大、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的前提下,前三季度实现正增长。其中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0.82-12.98亿元,同比增长50%~80%,年内同比转正,业绩中枢在11.9亿,环比增长42%,受益于产品提价顺畅、出货量和规模效应提升,预计毛利率改善明显。 投资要点产能建设按需规划,全球化生产基地布局深入 目前为止,公司锂电池的扩产规划已超380GWh,以动力储能为主,包括沈阳40GWh,惠州软包10GWh、圆柱4GWh、荆门掇刀区产业园152.6GWh、惠州潼湖约28GWh、成都50Wh、云南20GWh、青海10GWh、与SKI 合资25GWh、亿纬林洋10GWh、匈牙利德布勒森30GWh。公司建厂以配套客户为考虑,产能具有明确客户需求,同时加快在全球的建厂节奏,主要基地靠近客户生产基地。 46电池获大运、宝马定点,预计23年产能达20GWh 2022年8月,公司首件搭载自主研发46系列大圆柱电池的系统产品在研究院中试线成功下线,产线进度行业领先;2022年9月,公司与大运汽车战略合作,将在远航品牌车型上装配46系列电池;公司还获得宝马Neue Klasse系列车型定点,证实公司大圆柱电池产品性能和供货能力。公司在荆门的20GWh大圆柱电池预计在2023年释放,行业布局领先,有望率先抢占大圆柱电池市场先机。 上游布局加快,入股锂盐和负极环节企业 (1)碳酸锂:9月28日公司公告拟收购瑞福锂业20%股权,瑞福及其控股子公司已有年产2.5万吨碳酸锂的产能和1万吨氢氧化锂的产能,与紫金锂业、瑞福锂业成立的合资公司将合计投资30亿元建设9万吨锂盐项目(公司持股26%),公司及其指定主体独家享有对合资公司66%锂盐产成品的包销权,其中一期3万吨碳酸锂项目在建中。此外,在青海项目中,目前金海锂业1000 吨氯化锂和 10000 吨碳酸锂的项目进展顺利。(2)负极:9月28日公司拟对贝特瑞全资子公司四川贝特瑞增资并持股40%,其1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将于2024年6月30日前投产,有望配套公司成都基地50GWh项目。 盈利预测与估值 公司是优质锂电池供应商,动力储能快速放量。我们维持公司22-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04、60.22、94.37亿元,对应22-24年EPS分别为1.74、3.17、4.97元/股,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50、28、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能建设和消化不及预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验证和放量不及预期。
通威股份 食品饮料行业 2022-10-11 47.50 -- -- 51.85 9.16%
51.85 9.16%
详细
2022Q3业绩超预期,硅料及电池盈利维持高位公司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增公告:2022Q1-Q3,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14-218亿元,同比增长约260%-267%;其中2022Q3,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92-96亿元,同比增长约209%-222%。 多晶硅:需求持续旺盛+产能快速爬坡,多晶硅业务量利齐升受益于多晶硅需求持续旺盛、价格同比上涨,叠加公司新产能快速爬坡达产,公司多晶硅业务实现量利大幅提升。产能方面,截至2022H1末,公司多晶硅产能达到23万吨;乐山三期12万吨项目已取得能评批复,预计将于2023H2投产;公司规划投建云南二期20万吨及包头20万吨项目,均预计于2024年内竣工投产。同时,公司与隆基、美科、高景、宇泽、双良等下游企业新增签订硅料长单购销合约,保障产品稳定销售。 电池片:产销两旺+结构优化,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报告期内,公司电池片业务产销两旺,产量同比大幅增长,产品结构持续优化,盈利能力持续提升。随着金堂二期8GW、眉山三期8.5GW的建成投产,预计2022年底公司电池片产能将超过70GW,其中大尺寸产能占比将超过90%。N型电池方面,公司采用210PECVD多晶硅沉积技术路线,平均转换效率超过24.7%,组件功率达到690W(210尺寸66片版型)。公司规划新增建设8.5GWTOPCon电池产线,预计将于2022年底建成投产。 组件:战略扩充组件产能,一体化布局初露锋芒公司顺应行业发展趋势,战略拓展组件业务。2022年8月,公司预中标3GW华润电力光伏项目组件集采,中标价1.942元/W,价格低于第2中标候选人约0.053元/W;9月6日,公司预中标广东电力200MW光伏组件集采,中标价1.981元/W,较第2中标候选人高0.001元/W,较第3候选人低0.006元/W。公司拟与盐城经开区管委会签署投资协议,就在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投建年产25GW高效光伏组件制造基地项目达成合作,项目预计固定资产投资金额约40亿元。公司自2016年起即拥有部分组件产能,并积累了一定的组件技术与市场基础,此次战略扩充组件产能,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一体化产业布局,保障光伏业务稳健发展。 盈利预测与估值上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是光伏多晶硅及电池片双龙头,发力组件加强垂直一体化布局。考虑公司多晶硅及电池片业务盈利能力超预期,我们上调公司2022-2024年盈利预测,预计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80.15、210.37、231.31亿元(上调前分别为238.04、209.58、227.91亿元),对应EPS分别为6.22、4.67、5.14元/股,对应PE分别为8、10、9倍。 风险提示:光伏需求不及预期;项目扩产进度不及预期。
索通发展 有色金属行业 2022-10-03 28.70 41.59 223.41% 33.87 18.01%
33.91 18.15%
详细
国内独立预焙阳极龙头,战略布局锂电负极公司是国内独立预焙阳极龙头,2021 年国内产量市占率达10%,2022 年,拟收购负极企业欣源股份并自建一体化负极产能,进军锂电负极材料,贯彻执行“C+(carbon)战略”,公司2018-2021 共3 年营收CAGR 达41%,归母净利润CAGR 达45%,主要系公司产能的持续扩张。2022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79.63 亿元(+103%),归母净利润5.68 亿元(+95%)。 人造石墨负极前景广阔,石油焦供需紧张影响负极竞争格局电动车&储能驱动下预计25 年全球人造石墨负极需求量达153 万吨,四年CAGR 达40%。当前低硫石油焦供需失衡,据测算占人造石墨成本比例上升至33%。我们预计石油焦尤其是负极用的低硫石油焦中长期供需缺口不断拉大,成为负极新的卡脖子环节。目前多家负极龙头已经开展焦类原材料的前瞻布局,未来对石油焦原材料的掌握将成为决定负极公司产能利用率、出货保障以及盈利水平的关键要素,从而影响到行业的竞争格局。 拟收购欣源协同进军负极,石油焦采购优势赋能第二增长曲线公司拟收购负极公司欣源股份,在工艺、采购、渠道充分协同,公司当前阳极用采购石油焦的规模远大于整个负极行业对石油焦的需求,可充分利用采购渠道优势保证低价原材料供给为负极业务赋能;内蒙欣源已进入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下游锂电池厂商供应链体系,公司直接利用欣源股份现有市场及客户渠道,大幅降低客户导入周期,快速切入负极材料领域贯彻战略。公司规划远期负极一体化产能31.5 万吨(含自建和欣源),我们认为公司通过充分协同与磨合,凭借其原材料端的成本优势有望迈入负极主流梯队。 高端化和北铝南移带来变革,公司紧握机遇携下游加速扩产电解铝生产中吨铝电耗下降和中高端铝供给水平提高是预焙阳极往高端化发展的驱动力;2017 年以来原铝行业供给侧改革,新增电解铝产能扩张有“北铝南移”的趋势,落后的预焙阳极产能面临出清,具备资金、客户优势愿意跟随建厂的预焙阳极大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公司持续研发高端预焙阳极获得海外客户广泛认可,与下游优质客户合资建厂深度绑定,抓住行业北铝南移带来的西南地区需求不断增加和老产能出清的机会,持续推进在西南、西北、山东、海外四区域的战略布局,争取十四五期间平均每年实现60 万 吨预焙阳极产能投放,十四五末实现公司总产能达到约500 万吨,市占率有望再上台阶。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是市占率稳步提升的预焙阳极龙头,负极材料开启第二增长曲线。根据2022 半年报披露,相关收购项目与建设项目均在稳步推进中,收购相关工作与索通盛源20 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首期5 万吨)一步2.5 万吨建设工作争取在2022 年年末完成。我们考虑欣源股份并表(不包含配套定增),预计2022-2024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1.77、17.27、24.49 亿元,本次定增及资产收购不以配套融资成功为前提,仅考虑发行股份支付(对价11.40 亿元、发行价17.26 元/股),本次发行后公司总股本5.07 亿股,对应9 月30 日股价总市值为141 亿元,对应EPS 为2.32、3.41、4.83 元/股,对应22-24 的PE 分别为12、8、6 倍。按照分部估值法,我们给予负极业务23 年行业平均PE 13 倍,对应市值61 亿元;给予预焙阳极23 年平均PE 15 倍,对应市值139 亿元;给予薄膜电容器23 年平均PE 23 倍,对应市值5 亿元;给予其他业务23 年平均PE 6 倍,对应市值19 亿元。综上,公司目标市值为223 亿元,目标价格44.04 元/股,当前股价离目标股价还有58%的上涨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负极及石墨化产能建设不及预期;定增和资产收购不通过的风险。
TCL中环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9-30 45.80 -- -- 47.50 3.71%
47.50 3.71%
详细
22Q3业绩超预期,工业4.0推动降本增效 公司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2022Q1-Q3,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9.30-50.70亿元,同比增长约78.53%-83.60%;其中2022Q3,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0.13-21.53亿元,同比增长约57.06%-67.98%,环比增长约25.26%-33.98%。公司业绩超预期原因主要来源于:(1)光伏及半导体硅片先进产能加速提升;(2)光伏硅片出货结构优化;(3)工业4.0持续推动降本增效。 光伏硅片:先进产能加速释放,工业4.0优势显著 随着宁夏银川50GW(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慧工厂(中环六期)顺利投产,公司先进产能加速提升,产品结构优化,预计2022年末公司晶体产能将超过140GW,成为全球光伏硅单晶规模TOP1厂商。公司发挥工业4.0优势,晶体端降低单位产品硅料消耗率,单炉月产能力再创新高,硅片端通过细线化、薄片化改善工艺,A品率大幅提升,同硅片厚度下公斤出片数显著领先同行。 半导体硅片:产销规模同比大幅提升,加速全球化营销网络搭建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加速产能投放,抛光片、外延片出货量持续攀升;坚定total solution路线,加速完善产品结构,为客户提供全产品的解决方案。同时,公司贯彻国际化战略,供应链建设方面加强与供应商及客户联动,深度融入全球半导体价值链,持续提升全球客户服务能力。 工业4.0赋能低成本制造,迈向国际化新征程 随着工业4.0生产方式持续在公司各产业板块的作业流程和作业场景的应用,报告期内,公司人均劳动生产率继续大幅提升、产品质量和一致性持续提升、原材辅料消耗进一步改善,工厂运营效率与成本持续优化。工业4.0为公司实现少人化、低成本制造奠定基础,有望助力公司全球化战略推进。 盈利预测与估值 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是光伏及半导体硅片双龙头,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70.00、100.00、130.00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17、3.09和4.02元/股,对应PE分别为21、15、11倍。 风险提示 光伏需求不及预期;项目扩产进度不及预期。
TCL中环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9-30 45.80 -- -- 47.50 3.71%
47.50 3.71%
详细
22Q3业绩超预期,工业4.0推动降本增效公司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2022Q1-Q3,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9.30-50.70亿元,同比增长约78.53%-83.60%;其中2022Q3,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0.13-21.53亿元,同比增长约57.06%-67.98%,环比增长约25.26%-33.98%。公司业绩超预期原因主要来源于:(1)光伏及半导体硅片先进产能加速提升;(2)光伏硅片出货结构优化;(3)工业4.0持续推动降本增效。 光伏硅片:先进产能加速释放,业工业4.0优势显著随着宁夏银川50GW(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慧工厂(中环六期)顺利投产,公司先进产能加速提升,产品结构优化,预计2022年末公司晶体产能将超过140GW,成为全球光伏硅单晶规模TOP1厂商。公司发挥工业4.0优势,晶体端降低单位产品硅料消耗率,单炉月产能力再创新高,硅片端通过细线化、薄片化改善工艺,A品率大幅提升,同硅片厚度下公斤出片数显著领先同行。 半导体硅片:产销规模同比大幅提升,加速全球化营销网络搭建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加速产能投放,抛光片、外延片出货量持续攀升;坚定totalsolution路线,加速完善产品结构,为客户提供全产品的解决方案。同时,公司贯彻国际化战略,供应链建设方面加强与供应商及客户联动,深度融入全球半导体价值链,持续提升全球客户服务能力。 业工业4.0赋能低成本制造,迈向国际化新征程随着工业4.0生产方式持续在公司各产业板块的作业流程和作业场景的应用,报告期内,公司人均劳动生产率继续大幅提升、产品质量和一致性持续提升、原材辅料消耗进一步改善,工厂运营效率与成本持续优化。工业4.0为公司实现少人化、低成本制造奠定基础,有望助力公司全球化战略推进。 盈利预测与估值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是光伏及半导体硅片双龙头,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70.00、100.00、130.00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17、3.09和4.02元/股,对应PE分别为21、15、11倍。 风险提示光伏需求不及预期;项目扩产进度不及预期
八方股份 机械行业 2022-09-22 120.81 -- -- 127.52 5.55%
129.98 7.59%
详细
2022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5.42亿元,同比增长 25.19%;归母净利润3.50亿元,同比增长 13.22%。 2022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总收入 7.80亿元,同比增长 10.72%,环比增长 2.44%; 归母净利润 1.71亿元, 同比增长 7.30%, 环比下降 4.87%。 传统电动车用电机增长带动收入高增,毛利率受产品结构调整影响2022上半年收入增长主要受传统电动车电机业务收入体量快速增长影响; 2022上半年公司整体毛利率 33.56%,其中二季度实现毛利率 31.42%,同比下降 2.89个百分点,环比下降 4.33个百分点,主要系传统电动自行车电机放量,但其毛利率相比电踏车电机较低,导致公司整体毛利率下滑; 2022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率达 2.7%,同比上升 0.72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绝对值同比上升 70.54%,主要系增加电摩相关项目开发并研发人员薪酬所致。 2022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率 22.72%,第二季度 21.89%。 产品快速迭代品牌力不断提升,全球电踏车市占率有望提升2021年欧洲电踏车销量超 500万辆,渗透率提升至 23%,通胀和俄乌战争对需求提升短期有一定抑制,环保意识增加&政策引导支持下,长期欧洲电踏车市场广阔。 2022年公司陆续推出 M5 10、 M820等新款中置电机产品,全面优化重量、防震、灵敏度等产品性能,支撑电踏车电机高盈利,此外公司组织海内外地积极进行海外巡展、赞助自行车队等体育赛事,不断提升“bafang”口碑强化品牌形象,凭借多种类、小批次的产品种类以及品牌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公司海外市占率有望提升。 2022年国内传统电动车市场高景气,扩产+搭建品牌重返国内市场2022年各省市“新国标”过渡期陆续到期, 不符合新国标标准的存量电动两轮车的换购需求增长。 3月以来,换购大潮陆续启动,预计换购仍将成为下半年电动车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国内传统电动车市场保持景气。 根据公司公告, 公司未来将在天津增配 330万台产能满足华北地区需求、在苏州募投 120万台传统电机(含电轻摩)配套华东地区客户, 总产能规模达 630万台/年,公司抓住《新国标》带来的行业机遇,重返国内市场创造新的增长曲线。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是全球电踏车用电机龙头,重返国内传统电机市场。 我们预计公司 22-24年归母净利润为 7.77、 11. 10、 14.07亿元,对应 22-24年 EPS 为 6.46、 9.23、 11.70元/股,对应 PE 为 19、 13、 10倍。 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风险、产能投放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汇率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5/21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