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张宝涵

安信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450522030001...>>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33.33%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索辰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3-11-01 114.23 154.07 86.14% 128.00 12.05%
144.90 26.85%
详细
事件概述:10月30日,索辰科技发布2023年三季报。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36.29万元,同比增长36.54%;实现归母净利润-3713.44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4238.18万元,亏损幅度同比收窄。 QQ33延续高增,软件业务占比持续提升,收入端,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236.29万元,同比增长36.54%;单Q3来看,公司实现营收3086.95亿元,同比增长37.38%,收入保持高速增长,主要系工程仿真软件收入实现较大增长。成本端,得益于公司高毛利的工程仿真软件业务持续高增,公司营收结构持续优化,毛利率逐季持续提升,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达66.13%,单Q3毛利率达74.08%,环比+9.05pcts。利润端,由于公司下游特种领域贡献的营收居多,收入具有一定的季节性,而费用支出较为刚性,导致归母净利润为负。 国内ECAE仿真软件龙头企业,多重驱动力保障业绩持续增长目前国内CAE行业遇双重机会,1)国产化:根据《中国工业软件产业白皮书(2020)》的统计,研发设计类软件国产化率约为5%,是工业软件中最容易出现“卡脖子”的环节,国产替代需求强、空间大。近年来,CAE相关工业软件国产化政策持续推出,CAE产品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的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速。2)产业结构升级:国内的产业结构升级离不开正向设计,而CAE为正向设计必须的软件之一,为CAE行业带来长期持续的成长驱动力。 公司为目前国内CAE龙头企业,在产品的广度和深度上均处于国内较为领先的地位,公司未来的业绩驱动力主要为以下三点:1)军工数字化高景气度下,国防科技领域CAE国产化率的持续提升;2)民用市场的开拓。CAE软件基础技术具有通用性,特种领域技术和产品积累在民用市场能够复用,产品优势得以持续深化;3)推出云仿真平台,扩大潜在客户群体,优化商业模式。我们认为,短期来看,公司受益于下游国防科技领域国产替代的需求加速,业绩确定性强;中长期来看,公司布局新产品,开拓民用市场,优化商业模式,成长路径清晰。 拟发布股权激励,彰显公司发展信心8月27日,公司发布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公司拟向激励对象授予不超过22.0000万股的限制性股票,约占本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的0.3596%。1)从激励考核来看,本次激励计划考核年度为2023-2025年,以2022年为基数,考核各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其中目标值分别为40%/95%/170%,对应同期增速分别为40.00%/39.29%/38.46%;触发值为30%/69%/120%,对应增速分别为30.00%/30.00%/30.18%。无论是从目标值还是触发值来看,公司营收考核目标均较高,彰显公司发展信心。2)从考核范围来看,本激励计划拟首次授予的激励对象总人数为27人,主要为核心技术人员及核心骨干,约占公司截至去年年底员工人数的13.92%。CAE行业人才壁垒较高,核心员工持股有利于维持核心技术团队的稳定性,保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投资建议:CAE作为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中重要的一环,具有自主可控的战略意义。公司为国内CAE行业龙头,产品较全、产品性能对标海外龙头Ansys,具有稀缺性。短期来看,公司受益于下游国防科技领域国产替代的需求加速,业绩确定性强;中长期来看,公司布局新产品,开拓民用市场,优化商业模式,成长路径清晰,空间大。我们预计公司2023年-2025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77/5.30/7.32亿,维持买入-A的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价为154.07元,相当于2023年25倍的动态市销率。 风险提示:军用领域需求不及预期、民营客户拓展风险、市场竞争加剧。
派克新材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11-01 84.25 100.00 42.55% 99.47 18.07%
99.47 18.07%
详细
事件:10月30日,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实现收入(27.95亿元,+32.35%),归母净利润(4.23亿元,+20.61%),扣非归母净利润(3.68亿元,+7.92%)。 前三季度业绩稳步增长,单三季度交付有所放缓。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十四五”战略规划以及业务发展的需要,不断强化自身发展,经营业绩稳健增长,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2.35%,主要系航空、石化和电力锻件业务增长所致。 ,分季度来看,23Q1-Q3分别实现收入(9.43亿元,+54.34%)、(10.38亿元,+60.55%)、(8.14亿元,-4.73%),Q3环比下降21.58%;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43亿元,+33.38%)、(1.55亿元,+27.09%)、(1.25亿元,+2.84%),Q3环比下降19.35%,Q3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增速均有所下滑,或与下游客户交付节奏放缓有关。 ,从盈利能力角度看,Q1-Q3毛利率分别为26.32%/27.08%/22.50%,Q3环比下降4.58pct,预计主要因交付产品结构变动所致。 Q1/Q2/Q3净利率分别为15.20%/14.92%/15.38%,Q2净利率环比下滑0.28pct,主要系二季度①资产减值损失由于存货库龄增加同比增长2240.24%,②信用减值损失由于应收账款增加同比增长1907.54%所致;Q3净利率有所修复,环比提升0.46pct,主要系三季度应收账款及存货变化不大,无需计提相关减值损失。 盈利能力保持稳定,研发强度持续加大。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25.49%,同比下滑0.42pct,或因产品结构变化所致。净利率为15.15%,同比下滑1.47pct,净利率下降幅度大于毛利率,主要系期间费用率增加0.62pct至7.92%,其中研发费率增长0.40pct,主要系公司持续加大对航空航天、新能源行业产品研发投入,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加45.39%所致,销售费率增长0.32pct,主要是引进人才工资增加及业务招待费增加所致。随着公司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控制生产成本,实现降本增效要求,盈利能力有望迎来修复。 QQ33交付或有所放缓,经营性现金流有所改善。据半年报,截止二季度末,公司应收账款较期初增加68.89%至13.90亿元,表明公司上半年交付顺利;据三季报,截止三季度末,公司应收账款较二季度末下降6.69%,且三季度末存货从二季度末的9.53亿元增长至9.58亿元,表明公司交付或有所放缓,部分产品以在产品或库存商品等形式计入存货科目。此外,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增加1.83亿元,主要是前三季度业务增长,增加回款所致。 军用环形锻件头部企业,发动机行业蓬勃发展带动航空业务持续上量。1)竞争格局看,由于锻件产品具有多规格、定制化特点,在装备前期设计阶段即需要公司参与设计定型,且一旦确定供应关系后将基本不会更换,行业进入壁垒较高,格局较为稳定;2)供需关系看,我国新型号战机换装列装带来对发动机需求提升,叠加国产化比例不断提高,预计发动机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而公司作为我国发动机环形锻件核心供应商之一,伴随在役型号上量及预研型号批产,航空业务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且锻件行业作为重资产行业,伴随量提升后规模效应显现,预计盈利能力或仍有提升空间。 投资建议:公司是我国环形锻件领域龙头企业,军品已进入航发集团、航天科技集团及航天科工集团等供应体系,考虑航空发动机、火箭及导弹领域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预计公司航空航天业务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且伴随高毛利率军品业务不断上量,将为公司业绩增长奠定坚定基石;民品下游电力及石化行业均为支柱产业,将继续为公司夯实基本盘。预计公司2023-2025年净利润分别为6.1、7.9、10.0亿元,23年给予20倍pe,对应目标价是100元,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
中科星图 计算机行业 2023-10-31 46.60 63.00 7.22% 54.27 16.46%
54.27 16.46%
详细
事件: 10月 26日,公司发布 2023年三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收入(13.99亿元,+69.11%),归母净利润(1.03亿元,+44.77%),扣非归母净利润(0.56亿元, +74.10%)。 集团化发展推动细分市场渗透,前三季度业绩稳步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企业发展战略,多条增长曲线有机衔接, 经营业绩稳步增长。分季度看, 2023年 Q1-Q3分别实现营收(2.68亿元,+85.01%)、(4.55亿元, +49.27%)、(6.77亿元, +79%),季度间收入均实现较高增速,主要系在集团化发展的推动下,公司实现了对各细分市场的渗透,进而扩大业务规模,实现收入的增长。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05亿元, +629.02%)、(0.30亿元,+27.84%)、(0.68亿元, +39.58%), 扣非归母净利润(-0.07亿元,+52.44%)、(0.18亿元, +5.63%)、(0.45亿元, +49.25%), 收入带动下净利润亦呈现增长趋势。 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研发投入不断加大。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 48.80%,同比下滑 1.1pct,净利率为11.90%,同比增长 0.54pct。 净利率增长主要系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 3.32pct 至 33.26%,其中销售费率同比减少 2.23pct, 管理费率同比减少 1.47pct。此外,公司重视研发,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前三季度投入研发费用 2.34亿元,同比增长 70.51%, 研发费率 16.70%,同比增加 0.14pct,主要系公司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构建更丰富的产品体系,并快速推进 GEOVIS Online 在线数字地球建设,逐步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公司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所致。 资产负债表前端指标表现良好,经营活动现金流有所下滑。 前三季度公司预付款项较期初增加 91.98%,存货较期初增长27.75%,表明公司正积极备货,推进生产,交付后有望持续兑现至业绩端。应收账款较期初增长 57.17%,表明公司交付顺利,待现金回款后有望进一步改善公司现金流情况。此外,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3.88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 0.45亿元,主要系公司用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及职工费用等现金支付增加所致。 拟回购公司股份,彰显中长期发展信心。 2023年 10月 26日,公司发布提议回购公告,拟将集团化业务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投资收益进行股份回购,并形成长期回购机制。此次回购拟使用 0.8-1亿元的自有资金以集中交易方式进行,回购价格 69元/股(不 超过董事会通过回购决议前3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 150%)。 此外, 公司控股股东中科九度、持股 5%以上股东中科曙光以及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邵宗有先生已承诺自 2023年 7月 8日起 12个月内不减持公司股票。 此次回购有望推动股价向公司长期内在价值的合理回归, 促进公司稳定可持续发展, 同时亦彰显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 投资建议: 公司是国内数字地球龙头企业,深耕特种领域,基本盘稳固,并积极拓展商用领域,丰富业绩增长源泉。依托传统线下业务、在线数字地球业务以及海外市场拓展,公司正着力构筑三重增长曲线,多条增长曲线有机衔接,助力公司成长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空天信息企业。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4、 4.7及 6.6亿元,给予 23年 68倍 pe,对应 6个月目标价 63元, 维持买入-A 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环境风险;线上业务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盈利预测及假设不及预期。
火炬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0-31 44.00 56.09 170.18% 47.44 7.82%
49.11 11.61%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36亿元(-21.14%),归母净利润7.18亿元(-8.17%),扣非后净利润6.93亿元(-11.26%)。 点评: 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受到疫情及消费电子市场影响,但自产元器件板块维持增长趋势。公司是我国军用MLCC领先企业,并已连续10年荣登中国电子元件企业经济指标综合排序百强榜单(原中国电子元器件百强企业)。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8.36亿元(-21.14%),归母净利润7.18亿元(-8.17%),扣非后净利润6.93亿元(-11.26%)。分业务:自产元器件板块维持增长趋势,实现收入12.58亿元(+7.76%),其中火炬电子(母公司)实现营收10.97亿元(+5.51%),净利润6.10亿元(+10.14%);新材料板块受疫情和周期性供货因素的影响,实现营收6441.69 万元(-32.54%);因消费电子市场需求整体持续低迷,国际贸易业务实现营收15.00亿元(-35.66%)。基于以上因素,公司2022年三季度单季实现营收8.76亿元(-26.06%),归母净利润2.21亿元(-4.17%)。公司将对内提高企业的经营质量,降低库存水平和应收款余额,以控制经济疲软带来的经营压力。我们认为在我国军工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战略下,信息化装备的数量和单位装备价值量有望进一步提升,电容器作为信息化装备的基础元件,需求量将维持较高水平,推动公司自产业务业绩增厚。 公司收入结构调整,毛利率提升。2022年前三季度,或由于公司收入中毛利率较高的自产元器件业务比重上升,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44.46%,+8.42pcts)提升。公司三费费用率上升3.52pcts 至9.86%,其中销售费用率3.54%(+1.1pcts),管理费用率5.28%(+1.9pcts),财务费用率1.04%(+0.53pcts)。由于三费费率的上升,公司净利率提升幅度小于毛利率,提升3.64pcts 至25.99%。 资产负债表指标表明自产业务需求仍在增长,现金流好转。2022年前三季度,合同负债0.07亿元(+184.64%),反映订单增长。由于公司国际贸易业务面临市场低迷,并采取降低库存战略,因此公司存货12.49亿元(+15.3%)的增加或部分原因为公司为自产业务备货。另外,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39亿元(+130.74%),得到好转,三季度单季实现0.21亿元(由负转正)。 公司通过产业整合与投资,拓展国际业务。公司二级全资子公司雷度国际以850万美元收购新加坡MaxmegaElectronicsPTELTD74%的股权,并于2022年7月28日完成股份交割。Maxmega专业从事特种无源电子元件和半导体产品的销售和分销,东南亚市场分销经验丰富。本次收购有利于公司在东南亚开拓电子元器件市场,通过产业整合和资本合作,对进一步拓展国际业务具有重要意义。 公司拟分拆控股子公司广州天极在科创板独立上市,增强子公司综合竞争力。火炬电子目前持有广州天极51.58%的股权。广州天极拥有自主可控的陶瓷介质材料制备技术和半导体薄膜工艺,是国内少数实现从陶瓷、薄膜等介质材料制备到微波无源元器件生产全过程的企业之一。其核心产品之一微波芯片电容及介质制备技术“晶界层介质基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广州天极产品广泛应用于军用雷达、电子对抗、制导、卫星通信等国防军工(含航空航天)领域以及5G通信、光通信等民用领域。我们认为本次分拆上市有助于广州天极依托科创板平台进行独立融资,促进微波无源元器件的发展,进一步增强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投资建议: 公司作为国内高可靠MLCC主要的生产厂家之一,且为首批通过宇航级产品认证的企业,承担过多项国家军工科研任务,已与多数军工企事业单位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认为“十四五”期间军工行业下游需求上升明确,在我国军工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战略下,信息化装备数量和单位装备价值量有望进一步提升,电容器作为信息化装备的基础元件,行业增长确定性较强。我们预计2022-2024 年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11.8、13.8、15.9亿元,对应估值分别为16.8X、14.3X、12.4X。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MLCC价格下降,下游民品市场需求变动风险
光威复材 基础化工业 2022-10-26 80.64 66.58 153.35% 81.23 0.73%
81.23 0.73%
详细
事件: 2022年 10月 24日,公司发布 2022年三季报,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19.40亿元, -1.14%),归母净利润(7.5亿元, +21.36%),扣非归母净利润(7.16亿元, +23.70%);单三季度实现收入(6.26亿元, -7.87%),归母净利润(2.45亿元, +32.86%),扣非归母净利润(2.35亿元, +32.81%)。 净利润稳定增长, 盈利能力同比改善。 报告期内, 公司努力克服疫情、产品降价等不利因素影响,积极进行生产经营、 业务拓展,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9.40亿元,同比下降 1.14%, 主要系公司 2021营收占比 64.49%的量产定型碳纤维在 21年基础上二次降价及疫情导致公司五个业务板块停产半个月所致; 但公司在收入规模略有下降的情况下, 实现归母净利润 7.50亿元,同比增长 21.36%, 主要系公司碳纤维新品贡献继续增大、碳梁业务因汇率波动产生汇兑收益 9244万元所致。具体来看, Q1-Q3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5.91/7.24/6.26亿元,Q3环比下降 13.51%; Q1-Q3实现归母净利润 2.08/2.98/2.45亿元, Q3环比下降 17.90%, Q3收入及净利润均环比下滑主要系涉军定型碳纤维下游交付节奏的季度间波动所致, 根据公司定型纤维销售合同(合同期 2022年 1月 1日-2024年 6月 30日)22H1及前三季度执行率分别为 26.25%及32.27%可计算出公司22H1及前三季度的交付产品金额(不含增值税) 分别为 4.87及 5.99亿元,单三季度仅交付 1.12亿元, 预期全年公司经营业务和业绩保持相对稳定。 具体业务板块方面, (1)碳纤维(含织物)前三季度实现收入 10.87亿元, 同比增长 3.65%,其中涉军产品生产备货正常并按订单及时交付, 一般工业应用产品生产稳定,部分应用验证正常推进中; (2) 风电碳梁业务实现收入 5.36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 (3) 预浸料业务实现收入 2.29亿元,同比下降 20.33%, 主要系上年同期风电预浸料业务受风电抢装影响快速增长基数较大所致, 但此业务阶段性强, 剔除风电预浸料业务后, 同比增长 11.94%; (4) 复合材料制品业务实现收入0.47亿元,同比下降 18.44%,主要受收入确认节奏影响; (5) 机械装备业务实现收入 0.25亿元,同比增长 14.71%; (6) 光晟科技实现开发性收入 0.1亿元,主要系项目多以开发、验证为主, 尚未形成量产业务。 盈利能力同比改善明显,费用控制能力不断增强。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 52.56%,同比增加 4.96pct,根据中报,或与碳梁业务较 21H1同比增加 12.82%、预浸料业务较21H1同比增加 6.65%有关。其中 Q1-Q3毛利率分别为 54.85%/55.22%/47.30%, Q3毛利率同比增加 5.22pct,环比下滑 7.92pct, 同比增加或与高附加值产品增加有关,环比下滑或与季节间交付结构变动有关。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率为 37.76%,同比增加 6.32pct,主要与期间费用率同比减少 2.76pct 至 16.44%有关。 其中销售费率同比下降 0.28pct,财务费率同比下降 5.23pct,主要系汇率波动形成汇兑收益所致。 分季度来看, Q1-Q3净利率分别为34.70%/41.14%/36.75%, 或与季度间产品交付节奏变化有关。 随着公司不断加强费用控制能力,全年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增强。 产能建设有序进行, 助推公司业绩增长。 报告期内, 公司各产线建设项目稳步推进中, (1) 公司 T800H 级碳纤维产业化产线已建成并正在实施等同性验证; (2) 高强高模碳纤维项目有序推进中,预期年内建成; (3) 年产四千吨包头一期碳纤维项目(包括原丝工艺和碳化工艺) 预期明年上半年建成投产。 随着各产线建设有序推进, 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基础有望进一步夯实。 此外, 报告期内,公司 CCF700G 碳纤维产品通过装机评审,成为某重要机型的配套材料供应商,目前已开始生产供货。 T800H 级碳纤维已完成验证的主体工作,公司将积极配合以争取尽早完成项目验收。 公司新牌号产品陆续通过验证定型, 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并增韧业绩。 投资建议: 公司是国内碳纤维龙头企业,军品业务壁垒深厚, 大额订单保障业绩增长;民品业务多点开花, 享下游碳纤维需求高增。 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9.8、 13.3、 16.3亿元,对应估值分别为 43X、 32X、 26X,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 项目建设不及预期,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价格下降风险
航天电器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0-26 79.00 91.48 134.44% 82.50 4.43%
82.50 4.43%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22年三季报。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06亿元,同比增长25.57%,归母净利润4.42亿元,同比增长12.1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19亿元,同比增长14.87%。 下游需求依然旺盛,公司营收持续增长。2022前三季度,受上游金属材料、化工材料供货价格持续高位影响,公司毛利率水平同比下降1.9pct。我们认为,受航天领域国防产品高景气度影响,公司营收将持续增长,同时,由于近期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后期公司毛利率水平有望稳步回升,未来公司业绩有望进一步提高。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合同负债同比上升。公司持续加大高速传输互连技术、射频微波互连技术、一体化系统互连技术、新能源线束技术、EPS 电机技术等领域的研究投入,2022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为4.03亿元,同比提高33.89%,高于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率。2022前三季度,公司合同负债为1.00亿元,同比上升17.65%,表明公司后续订单依然饱满。我们认为,随着“十四五”期间新型航天装备研发工作的不断推进,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在手订单饱满,公司业绩将保持高增长趋势。 公司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期间费用率持续下降。2022前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6.54%,同比下降1.44pct。我们认为,随着公司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公司期间费用率持续下降,未来随着公司营收规模的不断增长,公司期间费用率仍有下降空间。 航天领域连接器及微特电机龙头公司,核心受益航天领域高景气。 公司实控人航天科工集团是我国各类精确制导武器的主要研发生产单位,公司是导弹产业链核心标的,处在确定性好和增速高的细分领域,公司作为航天领域连接器及微特电机龙头供应商,在“十四五”期间将持续受益于精确制导武器的放量批产。2022年公司连接器产品业务占比持续提高,2022H1公司连接器销售占比为66.52%,同比上升0.3pct,进一步聚焦于航天领域主业。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6.5、8.3、10.5亿元,对应当前股价的PE 分别为56、44和35倍,继续给予“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军品订单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材料涨价导致公司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中航高科 机械行业 2022-10-25 27.07 44.70 137.14% 28.97 7.02%
28.97 7.02%
详细
事件:2022年10月21日,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报,实现收入(33.64亿元,+18.02%),归母净利润(6.71亿元,+18.05%);单三季度实现收入(10.65亿元,+16.19%),归母净利润(1.95亿元,+5.62%)。 新材料业务业绩稳步增长,盈利能力环比改善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聚焦主责主业,持续加强技术创新,生产交付能力和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主要业务稳步增长。截止2022年9月30日,公司收入端完成全年经营工作目标的74.76%,利润总额完成工作目标75.14%,其中: 1)新材料业务:受益于主要复合材料原材料产品交付增长,2022前三季度公司航空新材料业务实现营收33.21亿元(+19.78%),归母净利润7.09亿元(+12.61%),其中子公司航空工业复材营收同比增速为21.44%,净利润同比增速为14.98%,快于新材料业务整体增速。 分季度来看,Q1-Q3新材料业务营收分别为11.34(+17.15%)/11.35(+24.32%)/10.52(+18.07%)亿元,或与公司配合下游客户进行均衡生产有关;Q1-Q3新材料业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9(+18.39%)/1.97(+16.57%)/2.03(+1.50%)亿元,Q3同比增速放缓,或与21Q3费用率较低(主要是研发费率较低)净利润基数较大及下游交付节奏波动有关;Q1-Q3新材料业务净利率分别为27.25%/17.36%/19.30%,参考2021同期净利率26.96%/18.51%/22.45%,或与季度间产品交付节奏变化有关。“十四五”期间航空领域重点型号加速放量,叠加新机型复材占比提升显著,公司产品预浸料位于复材制备关键环节且占据主导地位,新材料业务有望核心受益并保持稳健增长。 2)机床装备业务:受国内疫情反复、供应链运转等影响,部分需求订单不能及时响应导致产品交付下降,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697.92万元,同比下降55.78%;归母净利润-2958.99万元,同比增亏775万元,主要系产品交付下降以及固定费用摊销导致毛利同比降低822.73万元所致。 盈利能力环比提升,费用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32.98%,同比增加0.13pct,其中Q1-Q3毛利率分别为37.35%/29.65%/31.83%,Q3毛利率同比下滑0.75pct,环比提升2.18pct,环比增加或与Q3 高附加值产品交付量提高有关。前三季度公司净利率为19.89%,同比下滑0.06pct,主要系期间费用率同比增加0.07pct至11.56%所致,但剔除研发费率后,公司费用率实际有所改善(-0.25pct),其中销售费率下降0.25pct,财务费率下降0.27pct,财务费率改善主要系子公司航空工业复材财务费用同比减少961万元所致。分季度看,Q1-Q3净利率分别为25.18%/16.05%/18.25%,Q3净利率同比下滑1.91pct,环比提升2.2pct,同比下滑或与Q3研发费率同比增加2.62pct使得期间费用率同比增加1.49pct有关,环比改善或与公司持续加强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有关。随着公司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精益生产管理,全年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增强。 资产负债表前瞻性指标增幅明显,现金流有所改善。报告期内预付款项较期初增长60.36%,主要系子公司航空工业复材增加预付材料款1600万元,设备款5000万元所致,表明公司当前订单充足,正积极备产备货组织生产。同时,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合计32.32亿元,较期初增长92.84%,或表明公司当前订单交付顺利,确认收入后可持续兑现业绩。此外,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59亿元,同比增长0.69%,或反映需求不断向好的同时,回款节奏不断改善。 卡位优势明显,处于复材产业链中游关键环节预浸料,并在军航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子公司航空复材处于航空复合材料产业链中游预浸料的关键环节,并占据主导位置,依托复合材料的设计性、多年的树脂体系积累及集团渠道关系构建了深厚的壁垒,其2016-2021年利润复合增速为37.10%。目前以J-20、Z-20、Y-20等为代表的新机型逐步量产,其复合材料占比较原有机型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势必带动对复合材料需求量的提升,且新机型的附加值较高,因此预计未来2-3年随着新机型量产交付,复合材料需求及价值量将有较大提升,成长性突出。 投资建议:公司在复合材料产业链关键环节处于主导地位,直接受益于以20为代表的新机型放量,成长性突出,且控股股东航空工业作为国有投资改革试点,关注后续变化。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0、10.4及13.8亿元,对应估值分别为47、36及27倍,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订单不及预期;民品领域拓展不及预期。
广东宏大 建筑和工程 2022-10-25 28.32 37.00 73.55% 30.48 7.63%
33.22 17.3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报,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66亿元,同比增长18.67%,归母净利润3.91亿元,同比增长15.2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52亿元,同比增长8.59%。 点评:222022年前三季度矿服民爆是收入的主要发力点,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长15.26%。2022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66亿元,同比增长18.67%,归母净利润3.91亿元,同比增长15.26%。公司矿服民爆业务是前三季度收入的主要发力点,矿服业务新开工项目同比增加,民爆业务近年进军甘肃与内蒙地区,炸药需求旺盛,促进收入提升。 2022年三季度单季,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06亿元,同比增长12.17%,归母净利润1.39亿元,同比增长8.32%,相较一二季度有所放缓。公司三季度或因新疆地区疫情因素导致业务受到一定影响,预计疫情好转后,增速有望回升。我们认为公司矿服民爆一体化优势将有利于客户的开拓与绑定,民爆业务进军新市场将带来存量里的增量,防务业务若军贸相关订单落地将为公司业绩带来较高弹性。 公司加强成本管控,毛利率保持平稳。2021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为19.83%,同比小幅下降0.11pcts,保持平稳。公司通过对存量项目进行深挖,包括优化施工方案以及与业主重新议价,进一步提高矿服项目效益。与此同时,公司对炸药销售价格采取了提价措施缓冲了上游原材料提价的影响。公司前三季度三费费率为6.44%,同比减少0.36pcts,成本端得到控制。公司增加研发投入,2022年前三季度达到2.16亿元,同比增长21.54%。 资产负债表前瞻指标提升,彰显需求景气。公司存货5.30亿元,较期初增长24.71%,预付款2.80亿元,较期初增长400.00%,表明公司正积极备产备货以应对需求增加。同时,公司合同负债1.74亿元,较期初增长176.19%,公司民爆业务打开内蒙与甘肃市场,未来传统主业有望持续增长。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88亿元,同比下降81.88%,主要由于矿服板块回款有所减少、防务装备板块收入减少及应付票据兑付导致。 外延并购区域整合叠加新市场开拓,助推传统业务持续增长。目前民爆行业正在经历整合,产业集中度提升。公司通过民爆产能的整合,打破长期以来“小、散、低”的竞争格局特点,已完成广东省内8家民爆器材生产企业中7家的整合工作,巩固市场地位。公司紧跟国家能源保障政策,通过外延并购战略布局内蒙市场,带来增量收入。目前公司在证产能为50.1万吨,位列全国第二。另外,公司具有矿服、民爆一体化产业链优势,大客户、大项目、大投入的战略已见成效。 军贸市场空间广阔,或为公司业绩带来较高弹性。公司已成立军工平台,打造“1+N”战略布局,其中HD-1与JK系列是公司两大军品外贸项目。HD-1出口立项已于2019年获有关部门批复同意,且于2020年完成测试与定型。由于此类产品具备消耗属性,需求量大且毛利率较高,若相关订单落地将为公司业绩带来较高弹性。 投资建议:公司拥有矿服民爆一体化服务优势,在政策推动行业整合向头部集中的背景下,公司通过民爆产能的整合,打破长期以来“小、散、低”的竞争格局特点,已完成广东省内8家民爆器材生产企业中7家的整合工作,巩固市场地位。公司紧跟国家能源保障政策,通过外延并购战略布局内蒙市场,带来增量收入。另外,若军贸订单落地将为公司带来较高业绩弹性。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5.7、6.6、7.6亿元,对应估值分别为39.7X、34.4X、29.7X。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订单不及预期;疫情带来的行业需求不及预期。
中复神鹰 2022-10-21 45.01 45.87 71.48% 52.72 17.13%
52.72 17.13%
详细
事件:10月19日,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52亿元(+106.12%),归母净利润4.24亿元(+112.09%),扣非归母净利润4.04亿元+(+126.81%);单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89亿元(+82.25%),归母净利润2.04亿元(+157.98%),扣非归母净利润1.92亿元。 新增产能释放顺利,助力业绩高速增长。2022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52亿元,同比增长106.12%,归母净利润4.24亿元,同比增长112.09%,主要系下游应用领域对高性能碳纤维需求旺盛,供给端西宁项目产能释放,产销量大幅增长所致。具体来看,Q1-Q3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60/4.03/5.89亿元,Q3环比提升46.15%,主要系西宁万吨项目于上半年陆续投产爬坡,Q3基本满产运行,产销量规模增长所致;Q1-Q3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18/1.02/2.04亿元,Q3环比提升100%,净利润环比增速快于收入增速,主要系Q3满产规模效应放大及主要原材料丙烯腈价格环比下降16.3%成本端收窄所致(据wind数据,丙烯腈Q3市场均价为9517.42元/吨,Q2为11371.32元/吨)。考虑到当前下游需求较为饱满,在公司产能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业绩端有望持续兑现高景气。 盈利能力改善明显,费用管控能力持续增强。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47.98%,同比增加4.02pct,主要系公司营业收入增加,产品规模效应显现。其中Q1-Q3毛利率分别为46%/44.82%/51.69%,或与西宁项目产能释放及爬坡节奏有关,Q3环比增加6.87pct,主要系产线满产后,规模效应放大所致。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率为29.17%,同比增加0.82pct,改善幅度小于毛利率增幅,主要与期间费用率同比增加1.64pct至23.56%有关。但期间费用率增加主要系研发投入加大所致,剔除研发费率后,其他三项费用率合计16.21%,同比下降0.85pct,其中销售费率同比下降0.13pct,财务费率同比下降1pct,表明公司费用管控能力进一步增强。分季度来看,Q1-Q3净利率分别为25.64%/25.34%/34.56%,Q3净利率环比大幅增加9.22pct,主要系Q3期间费用率环比改善2.17pct,其中管理费用率环比下降2.91pct,财务费用率环比下降0.55pct。随着公司不断深入推进精益化管理,全年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增强。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稳步增强发展后劲。2022前三季度,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为1.07亿元,同比增长211.96%,研发费用率同比增加2.49pct至7.35%,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加大了航空级碳纤维及预浸料等研发支出,根据2022年中报,T800级碳纤维已获中国商飞PCD预批准,预浸料应用验证进展顺利。依托强大的研发实力和丰富的研发成果,2022年10月12日,公司被评为工信部国家级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重视研发,不断加强研发资源的投入及布局,有望进一步夯实发展后劲。 公司产能有序扩张,夯实业绩增长基础。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产能为14500吨/年,包括连云港生产基地3500吨/年产能,以及于5月建成并投产的西宁万吨碳纤维项目11000吨/年产能,产能及产量均领跑国内碳纤维企业,竞争优势明显。此外,各扩产项目正有序推进,其中(1)西宁二期1.4万吨高性能碳纤维及配套原丝项目已于2021年10月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厂房已封顶,预计2022年底至2023年期间各产线可陆续建成并投产;(2)连云港航空航天高性能碳纤维及原丝试验线项目建设阶段已完成,将于2022年7月底开始联动试车;(3)上海碳纤维航空应用研发及制造项目外购设备陆续到货,预计2023年9月可建成并投产。随着碳纤维下游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公司产能有序扩张,有利于公司获取新增市场份额并拓展下游应用,为业绩持续增长夯实基础。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碳纤维企业中的龙头企业,技术积淀深厚。公司目前正积极扩充产能并拓展下游应用,考虑到碳纤维行业景气度上行,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7.3、9.9亿元,对应估值分别为78X、55X、40X,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扩产速度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 格大幅上涨。
中简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2-10-17 47.18 58.10 133.99% 57.61 22.11%
58.50 23.99%
详细
高性能碳纤维龙头供应商,下游需求饱满成长迅速。公司成立于2008年4月,主要为承担科技部“863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工程化”重点项目。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坚持高性能碳纤维的研发、生产,先后开发成功ZT7、ZT8、ZT9及M40J等多系列碳纤维产品,2020年11月入选工信部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受益于下游航空航天领域需求快速增长及不断提质增效,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呈增长趋势。2017-2021年营收复合增速为24.95%,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为16.27%。其中,2021年因主要客户对相关产品降价导致营收增速减缓至5.72%,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3.38%,但2022H1业绩增速已回升,主要系公司不断挖潜提效,降低降价所带来的影响,2022H1营收同比增长56.6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96.7%。 航空航天领域市场前景广阔,公司碳纤维产品有望核心受益。碳纤维由于性能优异,已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及民用工业等多个领域。2021年全球碳纤维需求总量为11.8万吨,预计未来5年复合增速为14.1%,我国碳纤维需求未来5年复合增速为26.3%,超过全球增速。其中,1)在航空等高端领域,军机新机型加速放量叠加复材占比提升,为碳纤维需求贡献增量;2)民机C919首架交付在即,复材用量增加叠加国产替代,民机碳纤维市场空间广阔;3)航天是高模碳纤维的优势应用领域,战略储备及实战演练武器消耗需求提升叠加技术进步,航天用碳纤维用量有望进一步提高。公司目前已具备高强型ZT7、ZT8、ZT9系列和高模型ZM40J石墨纤维工程产业化能力,其中ZT7批量稳定应用于我国航空航天八大型号,ZT9、M40J能够满足新一代航天和航空装备对高强度、高刚度、低结构重量系数应用场景的需求。随着航空航天领域需求加速释放,公司碳纤维产品有望核心受益。 技术优势显著,产能扩张助力未来成长。截止2019年4月30日,公司共拥有10项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正在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10项专利申请。凭借深厚的技术积淀,公司碳纤维产品性能、质量稳定性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此外,公司积极募投扩产,巩固市场地位。公司原仅有一条150吨/年(12K)或50吨/年(3K)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产能瓶颈较大,后通过IPO募资2.42亿元进行1000吨/年国产T700级碳纤维扩建项目,2021年9月已完成等同性验证。2021年10月,公司发布定向增发预案,拟建设年产1500吨高性 能碳纤维及织物产品的产线。考虑到当前下游需求较为饱满,在公司产能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业绩端有望持续兑现高景气。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高性能碳纤维龙头供应商,随着下游航空航天领域需求的加速释放,公司碳纤维产品有望核心受益。此外,公司积极募投扩产,布局航空航天领域,随着募投项目有序达产,公司未来业绩有望进一步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6.9、8.5亿元,对应估值分别为43X、28X、22X,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募投项目投产不及预期;客户开发进度不及预期;产品价格下降的风险;客户相对集中风险。
中航电子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9-05 18.24 23.10 95.27% 20.05 9.92%
20.05 9.9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报,2022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87亿元,同比增长12.38%,归母净利润5.20亿元,同比增长35.1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36亿元,同比增长28.54%。 点评: 2022H1公司优化供应链运营管理和生产交付能力,业绩增长35.10%。公司是航空工业集团旗下航空电子系统的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发展平台,拥有较为完整的航空电子产业链。2022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87亿元,同比增长12.38%,归母净利润5.20亿元,同比增长35.1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36亿元,同比增长28.54%。其中,二季度单季实现营收28.41亿元,同比增长7.05%,实现归母净利润3.19亿元,同比增长29.83%。面对疫情,公司优化供应链运营管理和生产交付能力,按计划参与重点装备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任务,按计划完成产品交付和系统联试,同时持续拓展非航空防务和非航空民品业务。 公司提质增效,盈利能力提升。2022H1公司三费费用率合计10.29%,同比下降0.76pcts,其中,销售费用率0.75%,同比下降0.26pcts,管理费用率8.30%,同比下降0.05pcts,财务费用率1.23%,同比下降0.45pcts。研发费用3.83亿元,同比增长9.17%。公司加快完善公司治理和制度体系,推动研发与技术进步。2022H1公司毛利率28.84%,同比上升0.79pcts,净利率10.36%,同比上升1.75pcts,盈利能力提升。我们认为,公司持续提升运行效率和质量,优化产品结构,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2021H1合同负债同比增长34.46%,产业链景气度持续。2022H1公司合同负债8.63亿元,同比增长34.46%,表明订单充足,公司配套下游多个主机厂,反映行业需求景气。公司存货66.19亿元,同比增长23.98%,其中占比最高的原材料27.82亿元,较期初增长24.92%,公司积极备货,相关采购持续进行中。2022H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75亿元,由正转负,主要由于去年预收款较高导致。我们认为,未来公司订单有望保持增长态势,产业链景气度将持续。 中航电子拟吸并中航机电,组建机载系统上市平台。根据6月10日公司发布的预案,中航电子拟吸收合并中航机电并定增募资50亿。中航电子的换股价格为18.94元/股(分红后),中航机电的换股价格为12.59元/股,换股比例为1:0.665。中航电子与中航机电分别是航空工业旗下航空电子系统与航空机电系统的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发展平台。若吸收合并完成,中航电子作为存续公司将整合吸收合并双方资源,优化航空工业机载板块的产业布局,发挥规模效应,实现优势互补,有效提升存续公司核心竞争力,顺应全球航空机载产业系统化、集成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机载产业。 投资建议: 公司是航空工业集团旗下航空电子系统的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发展平台,业务覆盖防务航空、民用航空、先进制造业三大领域。未来或将充分受益于“十四五”期间新一代航空装备的放量以及国产大飞机项目的逐步落地。我们预计2022-2024 年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9.7、11.9、14.6亿元,对应估值分别为36.8X、30.0X、24.4X。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吸收合并终止的风险和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
振芯科技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2-08-31 26.90 34.00 110.01% 30.12 11.97%
31.22 16.06%
详细
事件: 公司公布 2022年半年报。 2022H1,公司实现营收 5.00亿元,同比增长 38.87%,实现归母净利润 1.63亿元,同比增长105.09%。 2022Q2, 公司实现营收 2.99亿元,同比增长 57.34%,实现归母净利润 0.95亿元,同比增长 128.16%。 集成电路营收持续高增长,是公司业绩成长主要动力。 公司集成电路产品主要以处理模拟和数字信号的数模混合产品为主,产品生命周期较长,行业技术壁垒较高,具有高投入、高成本、重技术人才经验的特点,因此,行业竞争格局相对稳定。受益于集成电路行业市场需求增长, 公司在保障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加大新产品推出速度及市场开拓力度,上半年公司集成电路业务实现营收 2.62亿元,同期增长 77.45%,显著高于公司整体营收增长速度。 我们认为,随着装备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数模集成电路产品需求将保持增长,公司的数模集成电路产品将持续推动公司业绩增长。 研发投入已见成效, 规模效应显著提升, 期间费用率进一步下降。 前期, 公司为了开发集成电路产品, 在研发投入方面投入庞大, 目前诸多产品已经实现量产,研发投入占比逐步减小。 公司营收规模持续增长,规模效应显著提升,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占比显著降低。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25.63%, 同比减少 7.11pct, 其中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研发费用占比分别为 12.16%、 5.28%、0.5、 7.69%,同比变化分别为-0.76pct、 -1.23pct、 +0.05pct、 -5.18pct,研发费用降幅最为明显。 我们认为, 随着公司产品不断放量, 营收规模持续增长, 公司期间费用率仍有下降空间。 北斗三代组网完成,有望助力公司打开成长空间。 公司深耕北斗行业多年,相关产品覆盖北斗卫星导航“元器件—终端—系统应用”全产业链条, 从北斗一号到北斗三号保持了较强的产品技术优势和新产品研制能力,是国内北斗导航领域龙头企业之一。 2012年北斗二代组网完成后, 2013-2015年公司北斗产品复合增长率达到 50%以上,受北斗组网带动作用十分显著。 随着 2020年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完成,我国卫星导航与位臵服务产业整体发展和产值增速明显,根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白皮书》显示, 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臵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 4,033亿元人民币, 2014-2020年产值复合增速约为 20.11%。 我们认为,北斗三代组网完成后,公司地面终端设备有望迎来快速增长,未来公司北斗产品有望助力公司业绩打开成长空间。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 3.1、 4.9、 7.0亿元,对应当前股价的 PE 分别为 48、 31和 21倍, 继续给予“买入-A” 评级。 风险提示: 公司集成电路产品交付不及预期的风险; 国内北斗三代导航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江航装备 2022-08-31 16.37 15.15 66.48% 24.46 6.67%
18.68 14.11%
详细
事件:8月28日,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报。2022上半年收入(5.86亿元,+21.60%),归母净利润(1.47亿元,+15.00%);2022Q2收入(3.18亿元,+8.25%),归母净利润(0.91亿元,+7.93%)。 强军需求带动收入稳定增长,航空业务占比再创新高。公司作为国内唯一的航空氧气系统及机载油箱惰性化防护系统专业化研发制造基地,亦是国内最大的飞机副油箱及国内领先的特种制冷设备制造商,在报告期内积极开拓市场,挖掘潜在客户,核心受益于强军背景下装备需求放量。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6亿元,+21.60%),收入规模实现稳步增长,其中: 1)航空装备,公司主要为国内各大主机厂、军方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配套供应国内有装备需求的所有在研/在役军机以及部分民机,产品覆盖航空氧气系统、机载油箱惰性化防护系统、飞机副油箱以及敏感元件、氧气地面设备等。2022上半年公司取得多款新机型配套订单,航空装备业务取得高速增长,共实现营业收入(4.03亿元,+35.72%),占总收入比重(68.67%,+7.14pct)达到历史新高。公司作为航空子系统细分赛道独供企业,相关业务的高速增长及占比提升充分反映当前航空装备下游需求的高度景气。 2)特种制冷,通过全资子公司天鹅制冷开展,目前军用特种制冷设备已实现空、军、海、火箭军全军种覆盖,并借助军用技术成果转化向工业民用领域的特种耐高温空调、专用车空调等细分市场持续拓展。报告期内公司凭借军用特种制冷市场主导地位充分受益下游装备放量,同时民品制冷积极拓展客户,2022上半年共实现营业收入(1.32亿元,+4.81%),占营业收入(22.45%,-3.59pct)。 分季度看,公司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18亿元,+8.25%),归母净利润(0.91亿元,+7.93%)收入及利润规模均达到单季度历史高点,而增速较往季度略有放缓或主要系近两年基数提升较大及单季度交付节奏波动共同作用所致。公司单季度毛利率由21Q2的48.57%同比下降3.88pct至22Q2的44.69%,或主要系伴随交付规模提升公司承受下游降价压力所致,预计伴随公司高附加值产品未来交付占比的提升,毛利率有望在迎来企稳回升。Q2期间费用率单季度净利率为28.57%,较去年同期保持稳定。 毛利率或因交付结构承压,研发投入持续加码。2022上半年毛利率同比下降6.73pct至41.51%,其中,航空产品毛利率下滑5.27pct至42.31%,特种制冷装备毛利率下降9.51pc至29.97%,或主要系报告期内高毛利航空产品交付占比下降且销售规模提升过程中价格承压所致。另一方面,随着公司不断加强内部控制,经营效率持续提升,上半年期间费用率下降2.65pct至16.89%,达到历史同期最低水平。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期内,随着公司研发任务增多,同时伴随项目研制进度推进,科研领用及交付产品增多,最终导致研发费用增长49.34%,研发费用率提升1.02pct至5.47%。公司科研任务密集,研发投入持续加码,有望加快未来高附加值产品的投产速度,为公司盈利水平的提升形成正向助力。最终因资产减值计提减少1353.13万元,而信用减值计提增加864.42万元,公司净利率虽小幅下降1.44pct至25.14%。 资产负债表预示景气上行,现金流有望迎来改善。公司期末存货达7.15亿元,较期初增长4.38%,,其中原材料增长6.56%,反映公司正在积极备料生产,库存商品及发出商品分别增长4.47%及11.32%,或将在下半年完成交付及收入确认后将持续兑现至收入端。公司2022上半年在建工程较期初增长118.44%,其中主要增量来自“712厂房”及“冷夜产品数字化柔性生产线”两个项目,公司当前正积极扩充产能,或从侧面体现未来订单需求的积极预期。公司上半年经营性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89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82.32%,主要系期内预收货款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所致,预计下半年现金流或有望伴随订单交付确认显著改善。 投资建议:考虑到航空装备高景气,公司航空产品增速高于行业,制冷业务贡献更大业绩弹性,以及公司前期改革成效显著等因素,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3.4、5.1和7.6亿元,对应PE为27X、18X和12X,持续推荐,维持“买入-A”。 风险提示:军机换装列装进度不及预期,制冷领域竞争格局恶化,民用航空订单及国产替代不达预期
中航高科 机械行业 2022-08-30 23.38 44.70 137.14% 28.25 20.83%
28.97 23.91%
详细
事件: 2022年 8月 25日,公司发布 2022年半年报,实现收入(22.99亿元, +18.88%),归母净利润(4.76亿元, +24.04%)。 全年生产任务过半, 新材料业务业绩持续增长2022H1公司坚持聚焦主业发展,不断优化产品结构, 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收入端完成全年经营工作目标的 51.09%,利润总额完成工作目标 62.60%,其中: 1)新材料业务: 受益于航空复合材料产品交付增长, 带动新材料业务实现收入(22.69亿元, +20.65%),归母净利润(5.06亿元, +18.03%)。 其中, 子公司航空复材仍是公司主要业绩来源, 报告期内实现营收(22.29亿元,+22.51%),营收占比 97%;净利润(5.17亿元,+20.77%),占公司归母净利润 109%。 此外, 2022H1航空复材净利率为 23.20%,相较 2021H1的 23.53%, 略下降 0.33pct, 或与交付产品结构变化有关。 分季度来看,2022Q1、 Q2新材料业务营收分别为 11.34亿元(+17.11%)及 11.35亿元(+24.42%), 或与公司配合下游客户进行均衡生产有关; Q1及 Q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09亿元(+18.52%) 及 1.97亿元(+16.48%), 净利率分别为 27.25%及 17.36%,参考 2021同期净利率分别为 26.92%及 18.54%,或与全年交付产品结构波动有关。 此外, 据公司 2021年报指引, 2022年预计新材料业务利润总额 9.92亿元,按上半年 5.92亿利润总额推算,则下半年将至少完成利润总额(4亿元,同比+13.64%), 22H2新材料业务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十四五”期间航空领域重点型号加速放量, 叠加新机型复材占比提升显著, 公司产品预浸料位于复材制备关键环节且占据主导地位,新材料业务有望核心受益并保持稳健增长。 2)机床装备业务: 受疫情影响, 公司供应链受阻, 部分需求订单不能及时响应导致产品交付下降, 2022H1实现营收 2429万元,同比下降56%;归母净利润-2353万元,同比增亏 837万元, 主要是毛利同比降低 597万元以及上年同期清理往来款项增加营业外收入 349万元所致。 航智装备正积极拓展航空专用装备与零部件加工业务,着力推动产品转型升级,公司装备业务有望实现减亏。 毛利率净利率同步提升,费用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 2022H1公司经营效率不断提升,毛利率同比提升 0.54pct 至 33.52%, 或主要因航空复材业务交付增长及规模效应显现带动核心业务毛利率持续提升。此外,公司上半年净利率提升 0.79pct 至 20.64%,主要与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1.82pct 至 10.22%有关。 其中, 销售费率下降 0.33pct 至 0.57%,系本期销售服务费及差旅费等减少所致; 财务费率减少 0.23pct 至 0.61%, 系航空复材本期贷款同比减少 3.2亿元,利息同比减少 418万元所致。 随着公司不断优化资源配臵,强化精益生产管理,全年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增强。 资产负债表前瞻性指标增幅明显, 现金流大幅提升。 2022H1预付账款较期初增长 30.20%,主要系子公司航空复材预付材料款增加所致; 存货中原材料、在产品亦较期初增长 53.19%及 39.64%, 各前瞻性指标表明公司当前订单充足,正积极备产备货组织生产。同时, 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合计 30.53亿元,较期初增长 82.20%,或表明公司当前订单交付顺利,确认收入后可持续兑现业绩。此外, 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达 2.39亿元, 同比增长 426.52%,主要系报告期内子公司航空复材收到政府补助款 1.5亿元,利用票据结算以及款项未到账期导致购买商品支出金额同比减少 1.78亿元所致。 卡位优势明显,处于复材产业链中游关键环节预浸料,并在军航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子公司航空复材处于航空复合材料产业链中游预浸料的关键环节,并占据主导位臵,依托复合材料的设计性、多年的树脂体系积累及集团渠道关系构建了深厚的壁垒,其 2016-2021年利润复合增速为 37.10%。 目前以 J-20、 Z-20、 Y-20等为代表的新机型逐步量产,其复合材料占比较原有机型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根据知网,国外先进战机复合材料占比 30%甚至更高、先进直升机复合材料占比近 50%),势必带动对复合材料需求量的提升,且新机型的附加值较高,因此预计未来 2-3年随着新机型量产交付,复合材料需求及价值量将有较大提升,成长性突出。 投资建议: 公司在复合材料产业链关键环节处于主导地位,直接受益于以 20为代表的新机型放量,成长性突出,且控股股东航空工业作为国有投资改革试点,关注后续变化。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0、 10.4及 13.8亿元,对应估值分别为 41、 32及 24倍,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 军品订单不及预期;民品领域拓展不及预期。
火炬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8-29 42.65 56.09 170.18% 47.30 10.90%
47.44 11.2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报,2022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60亿元,同比下降18.73%,归母净利润4.96亿元,同比下降9.8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84亿元,同比下降10.63%。 点评: 2022H1公司收入因疫情原因有所影响,提质增效促进净利率提升。公司是我国军用MLCC领先企业,并已连续10年荣登中国电子元件企业经济指标综合排序百强榜单(原中国电子元器件百强企业)。2022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60亿元,同比下降18.73%,归母净利润4.96亿元,同比下降9.85%。受疫情以及经济发展疲弱影响,公司收入与业绩出现下滑。公司自产业务通过提质增效,优化产品结构,有效降低了成本,因此公司综合毛利率(43.29%,同比+6.87pcts)与净利率(25.94%,同比+2.56pcts)同比提升。 自产元器件板块实现营业收入8.50亿元,同比增长5.42%,占比43.37%。受益于军用电子、新能源及新兴产业等下游市场需求量的提升,公司自产元器件整体保持增长。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我国特种MLCC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21亿元快速增长到2021年的36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11.4%,预计我国特种MLCC市场有望在2024年达到51亿元,年均复合增速12.3%。我们认为在我国军工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战略下,信息化装备的数量和单位装备价值量有望进一步提升,电容器作为信息化装备的基础元件,需求量将维持较高水平,推动公司业绩增厚。 国际贸易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0.62亿元,同比下降31.34%,占比54.19%。公司国际贸易下游主要集中于通讯产品、数码产品、汽车电子、安防、工业类电子等领域,由于经济发展疲弱及疫情的影响,收入有所下滑。随着三季度疫情好转,我们认为板块收入也有望出现环比好转。 新材料板块实现营业收入8.50亿元,同比下降34.10%,占比1.90%。公司是国内少数具备陶瓷材料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产品性能、产能已具备稳定供货能力。我们认为公司陶瓷材料具备技术稀缺性,在市场应用逐步拓宽后将进入放量阶段,未来收入规模有望扩大。 公司原材料、在产品增长,备货自产业务。2022H1,公司合同负债0.04亿元,同比增长52.54%。同时,公司存货12.07亿元,较期初增长6.90%。其中原材料2.49亿元,较期初增长5.61%,在产品1.45亿元,较期初增长27.75%,公司备货自产业务。公司三费费率为8.67%,同比增加2.51pcts。其中销售费用0.56亿元,同比下降3.72%,主要由于销售机构经费和业务宣传费减少所致;管理费用0.97亿元,同比增长21.18%,主要由于人员薪酬上涨、新增资产折旧摊销以及股份支付所致;财务费用0.17亿元,同比增长62.43%,主要由于本期借款利息增加所致。另外,由于公司收到政府补助增加以及采购付现较同期减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18亿元)同比增长35.11%。 公司通过产业整合与投资,拓展国际业务。公司二级全资子公司雷度国际以850万美元收购新加坡MaxmegaElectronicsPTELTD74%的股权,并于2022年7月28日完成股份交割。Maxmega专业从事特种无源电子元件和半导体产品的销售和分销,东南亚市场分销经验丰富。本次收购有利于公司在东南亚开拓电子元器件市场,通过产业整合和资本合作,对进一步拓展国际业务具有重要意义。另外,为进一步推进公司战略目标及产业布局规划,雷度国际拟通过二级市场择机追加购买日本显示公司(JDI)股权,截止报告期末,雷度国际合计持有JDI股份数为384.50万股,持股比例未超过1%。 公司拟分拆控股子公司广州天极在科创板独立上市,增强子公司综合竞争力。火炬电子目前持有广州天极51.58%的股权。广州天极拥有自主可控的陶瓷介质材料制备技术和半导体薄膜工艺,是国内少数实现从陶瓷、薄膜等介质材料制备到微波无源元器件生产全过程的企业之一。其核心产品之一微波芯片电容及介质制备技术“晶界层介质基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广州天极产品广泛应用于军用雷达、电子对抗、制导、卫星通信等国防军工(含航空航天)领域以及5G通信、光通信等民用领域。2022H1,广州天极实现营业收入(1.01亿元,同比+25.86%),净利润(0.31亿元,同比+13.38%)。我们认为本次分拆上市有助于广州天极依托科创板平台进行独立融资,促进微波无源元器件的发展,进一步增强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投资建议: 公司作为国内高可靠MLCC主要的生产厂家之一,且为首批通过宇航级产品认证的企业,承担过多项国家军工科研任务,已与多数军工企事业单位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认为“十四五”期间军工行业下游需求上升明确,在我国军工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战略下,信息化装备数量和单位装备价值量有望进一步提升,电容器作为信息化装备的基础元件,行业增长确定性较强。我们预计2022-2024 年公司 的净利润分别为11.8、13.8、15.9亿元,对应估值分别为16.8X、14.3X、12.4X。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MLCC价格下降,下游民品市场需求变动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