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8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三环集团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1-31 23.84 32.87 28.90% 26.05 9.27% -- 26.05 9.27%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年业绩预告,预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51.5-61.8亿元,同比增长 0%-20%;预计实现归母净利 14.3-16.6亿元,同比-5%-1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约 10.4-13.1亿元,同比-15%-7%。 Q4业绩复合预期,同比改善明显。 根据业绩预告,公司 23Q4单季度预计实现营业收入 10.4-20.7亿元, 归母净利润约为 2.9-5.1亿元。取预告中值, 23Q4单季度预计实现营业收入 15.6亿元,环比微增约 5.5%,同比增长约 30%;预计实现归母净利 4亿元,环比微降,同比增长约 53%。 2023年全年来看,公司营业收入稳健增长,主要受益于下游行业需求逐步复苏,叠加公司产品技术突破和品质提升,部分产品订单稳步回升;其中,公司 MLCC 业务下游应用领域覆盖广度提升,收入同比增长可观。 MLCC业务:行业景气度边际改善,公司高容产品持续放量助力实现量价齐升。 行业层面, 2023年 MLCC整体价格企稳、库存水位回归相对健康的水平, 行业已出现边际改善迹象,静待下游需求复苏驱动行业进入下一轮上行周期。公司层面,公司定增项目推进顺利,随着高容 MLCC 产能不断释放,公司有望在MLCC 业务打开新的增量空间、实现量价齐升;受益于高容产品占比稳步提升,公司盈利水平有望回升。公司 MLCC 产品不断朝着高容化、微型化、高可靠等方向发展,车规级产品验证进展顺利,已有产品顺利导入汽车供应链;小尺寸产品亦在不断突破、部分型号实现批量供货。下游需求修复,叠加公司产品结构优化、产能和稼动率提升, MLCC 业务延续高增长趋势可期。 传统业务逐步回暖,新业务进展顺利。 公司传统陶瓷插芯业务市占率稳居第一位,随着 IDC、 5G基站建设需求回暖,该业务有望直接受益;公司通过自研实现打破海外企业在陶瓷封装基座领域的技术垄断,伴随下游晶振需求修复、受益于国产化替代趋势,有望加速导入市场。此外,公司氮化铝陶瓷基片、燃料电池隔膜板等新业务推进顺利、发展势头良好,未来业绩贡献有望逐步放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 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15.3/21.0/27.8亿元。 考虑到 MLCC 行业成长性可观、国产替代尚有广阔空间可拓展,公司作为平台型电子陶瓷企业在产业链布局、 成本和价格方面竞争优势明显,高容产品放量进展顺利、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给予公司 2024年 30倍 PE,对应目标价格32.9元,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定增项目进度或不达预期; 下游需求回暖或不达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三环集团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1-26 24.80 -- -- 26.05 5.04% -- 26.05 5.04% -- 详细
2024年1月17日,公司发布《2023年度业绩预告》。 需求回暖订单稳步回升,全年营收稳步增长2023年随着电子产品行业景气度有所回升,消费电子等下游行业需求逐步复苏,加之公司产品技术突破和品质提升,公司部分产品订单稳步回升。公司预计2023年实现营收51.49~61.79亿元,同比增长0%~20%;归母净利润14.29~16.55亿元,同比增长-5%~10%;扣非归母净利润10.37~13.06亿元,同比增长-15%~7%;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3.7亿元。 单季度看,23Q4公司预计实现营收10.44~20.73亿元,同比增长-12.72%~73.41%,环比增长-29.33%~40.42%;归母净利润2.87~5.13亿元,同比增长9.69%~95.84%,环比增长-30.07%~24.85%;扣非归母净利润1.59~4.28亿元,同比增长-10.55%~140.15%,环比增长-48.38%~38.58%。 MLCC:本土化供应迫在眉睫,产品认可度提高+深化高容布局助力长期增长随着5G、智能手机、物联网以及汽车等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子元器件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其中MLCC是世界上用量最大、发展最快的基础元件之一。根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数据,2022年全球MLCC市场规模约1204亿元,其中中国市场规模达到596亿元。竞争格局方面,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日企市占率最高,达到54%,中国大陆MLCC制造商约占全球7%的份额。中国MLCC进口量长期高于出口量,且差值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我国MLCC净进口量达到1.06万亿颗,同比增长21.16%,反映出我国MLCC产品进口依赖度高,国产替代空间广阔。从产品结构看,进口MLCC以高性能为主,出口MLCC集中在中低端领域,反映了国内市场对高性能MLCC的高需求的同时,揭示了本土MLCC产业在高性能、高容量产品方面仍有待开发的市场潜力。 2023年公司MLCC产品市场认可度显著提高,下游应用领域覆盖日益广泛,营收同比实现较大增长。为解决应力断裂、啸叫等行业痛点,三环集团不断加大对MLCC技术研发创新和产能扩充的投入,现已推出高容高压、高强度N、高强度C、高频四大产品系列。在高容MLCC领域,三环集团MLCC产品已完成介质层从单层5μm膜厚到1μm膜厚的飞跃、堆叠层数达1000层的突破,以及0201及以上尺寸高容产品较大规模的量产,并率先在各终端应用领域的头部企业得到大批量应用。展望未来,公司将力争实现0805-100μF、1206-220μF中大尺寸高容规格和01005~0603等中小尺寸更高容量规格的开发与量产,预计2025年实现高容系列年产量数千亿只的扩产目标。 投资建议:我们维持对公司原有的业绩预测,预计2023年至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6.22/71.28/89.30亿元,增速分别为9.2%/26.8%/25.3%;归母净利润为15.55/20.48/25.85亿元,增速分别为3.3%/31.7%/26.2%;对应PE分别为30.6/23.3/18.4倍。公司紧抓MLCC国产化、高端化带来的市场机遇,持续进行MLCC技术研发创新,积极扩充产能,同时新能源业务作为第二增长曲线日趋成熟。 持续推荐,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终端市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无法如期产业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产能扩充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系统性风险等。
三环集团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1-22 25.61 -- -- 26.05 1.72%
26.05 1.72% -- 详细
事件:预计23年实现收入51.5-61.8亿元,同比+0%-20%;预计实现归母净利14.3-16.6亿元,同比-5%-10%;2023年Q4预计实现收入10.4-20.7亿元,实现归母净利2.87-5.13亿元。以中值计算,Q4预计收入为15.6亿元,同比+30.3%,环比+5.5%,归母净利预计为4.0亿元,同比+52.8%,环比-2.6%,符合预期!下游需求复苏,MLCC产品销售同比高增长。公司23年稳健增长,主要系电子产品行业景气度有所回升,部分产品订单稳步回升。其中,公司MLCC产品2023年市场认可度显著提高,下游应用领域覆盖日益广泛,销售同比有较大增长。我们认为2023年MLCC业务或是公司增长的主要来源,其中份额增长预计是主要原因。 亿千亿MLCC市场机遇依然巨大,24年增长势头有望持续。三环MLCC市场份额的提升或源于公司产品综合竞争力的提升。MLCC行业千亿空间+低国产化率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而三环近年来发力突破MLCC业务,持续在拓领域、高容化、扩产能方向上突破。23年MLCC业务已经实现较大的增长。预计24年产品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提升份额逻辑不变,整体增长势头有望持续。 投资建议:预计23-25年实现收入56.6/73.9/92.1亿元,实现归母净利15.4/19.3/26.2亿元,以1月17日市值对应PE分别为30/24/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客户拓展不及预期、产能建设不及预期
三环集团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2-26 24.29 -- -- 26.05 7.25%
26.05 7.25% -- 详细
深耕电子陶瓷长达半世纪,兼顾优异的规模增长与盈利能力。三环成立于 1970年,半个多世纪以来不断深耕电子陶瓷元件及基础材料领域,从最初的单一电阻业务发展为目前包含通信部件、MLCC、陶瓷封装基板等多元化产品线,近年来公司抓住行业机遇进军的 MLCC 业务有望成为未来增长主力军。公司业绩快速增长,2013-2022 年收入和归母净利 CAGR 分别为 10.9%和 11.5%。三环利润率长期维持高位,2018-2022 年平均毛利率和净利率分为为 49%和 33%。 电子陶瓷国内龙头,有望复制海外巨头拓品类成长路线。2022 年全球电子陶瓷行业规模高达 1860 亿元,中国市场规模高达 998 亿元但本土企业供应份额较小,国产替代趋势非常明确。电子陶瓷的粉体制备方法和元件制造工艺关联度高,依靠底层技术可拓展至下游元件领域。对比海外村田、京瓷等电子陶瓷巨头,三环的产品线还有巨大的拓展空间。公司也确立了“材料+”战略,通过集团层面技术平台等方式,有望复制海外陶瓷材料企业的产品线持续扩张路线。 千亿 MLCC 市场是三环当前重点发力突破的业务。MLCC 行业千亿空间+低国产化率一直存在巨大的市场机遇。公司在 17-19 年产销两旺的背景下,抓住产能转移和下游需求增长的机遇,连续启动多个项目进军 MLCC 项目,两个募投项目合计产能达到 5400 只/年。目前三环 MLCC 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持续向着拓应用领域、小型化、高容化和高品质化发展。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电子陶瓷龙头,MLCC 带来新一轮成长机遇。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4/2025 年 实 现 收 入 56.1/73.8/92.0 亿 元 , 实 现 归 母 净 利 润15.8/20.8/26.6 亿元,以 12 月 22 日市值对应 PE 分别为 35/26/21 倍。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客户拓展不及预期、产品量产不及预期
三环集团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2-13 24.29 -- -- 26.05 7.25%
26.05 7.25% -- 详细
多措施并行促发展,23Q3业绩同比高增长公司积极开拓产品市场,加快技术创新速度,持续进行工艺改进和成本控制工作,23Q3业绩同比实现高增长。23Q3公司实现营收14.77亿元,同比增长39.30%,环比增长2.54%;归母净利润4.11亿元,同比增长35.44%,环比减少0.05%;扣非归母净利润3.09亿元,同比增长32.44%,环比减少6.18%;毛利率39.88%,同比增长1.06pct,环比减少0.11pct;净利率27.87%,同比减少0.79pct,环比减少0.70pct。23Q3单季研发费用1.56亿元,同比增长56.80%,环比增长25.30%。 MLCC:本土化供应势在必行,突破超高容势不可挡三环集团专注于电子元件及其基础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电子元件及材料、半导体部件、通信部件等,可广泛应用于电子、通信、消费类电子产品、工业用电子设备和新能源等领域。其中,光通信用陶瓷插芯、片式电阻用氧化铝陶瓷基板、半导体陶瓷封装基座等产品产销量均居全球前列。 随着5G、智能手机、物联网以及汽车等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子元器件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其中MLCC是世界上用量最大、发展最快的基础元件之一。根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数据,2022年全球MLCC市场规模约1204亿元,其中中国市场规模达到596亿元。竞争格局方面,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日企市占率最高,达到54%,中国大陆MLCC制造商约占全球7%的份额。近年来,中国MLCC进出口数量逐年增加,但进口量长期高于出口量,且差值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前十个月我国MLCC净进口量达到8546亿颗,高于去年同期的7126亿颗,反映出我国MLCC产品进口依赖度高,国产替代空间广阔。从产品结构看,进口MLCC以高性能为主,出口MLCC集中在中低端领域,反映了国内市场对高性能MLCC的高需求的同时,揭示了本土MLCC产业在高性能、高容量产品方面仍有待开发的市场潜力。 为解决应力断裂、啸叫等行业痛点,三环集团不断加大对MLCC技术研发创新和产能扩充的投入,现已推出高容高压、高强度N、高强度C、高频四大产品系列。 1)高容高压系列:产品突破材料高介电常数,叠层更多、介质层及电极层厚度更薄,适用于对成本和尺寸要求较高的领域。2)高强度N系列:产品通过对内部叠层设计进行优化,实现印刷电极等分设计的交错叠层新结构设计,有效改善产品抵御机械应力断裂的能力及弯曲性能。3)高强度C系列:产品具有的超强延展性可缓冲外部冲击,适用于易受不良机械应力产生断裂风险的场合。4)高频系列:产品采用铜电极替代镍电极,可让产品在高频状态下展示出低ESR,高Q的特点,适用于低损耗、应用带宽要求高的电路中。 在高容MLCC领域,三环集团MLCC产品已完成介质层从单层5μm膜厚到1μm膜厚的飞跃、堆叠层数达1000层的突破,以及0201及以上尺寸高容产品较大规模的量产,并率先在各终端应用领域的头部企业得到大批量应用。展望未来,公司将力争实现0805-100μF、1206-220μF中大尺寸高容规格和01005~0603等中小尺寸更高容量规格的开发与量产,预计于2025年实现高容系列年产量数千亿只的扩产目标。 新能源:掌握SOFC/SOEC全技术链条量产能力,210KW发电系统通过验收在双碳目标指引下,SOFC/SOEC技术作为重要的燃料电池/氢能技术实现了快速发展。经过近20年的持续投入与技术攻关,三环集团现已成为全球SOFC/SOEC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之一,掌握从材料、单电池、电堆、到系统的SOFC/SOEC全技术链条研发及量产能力,拥有超50项核心专利,率先推出国内首台35kW和50kW大功率SOFC发电系统,并牵头承担“十三五”“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致力于为“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的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提供安全、可靠的新能源技术替代支持。 2023年1月,公司开展的“210kW高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顺利通过验收。该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研发贯穿了全技术链条,成功创新了我国首台套百千瓦级陶瓷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示范应用,装机容量突破210kW,交流发电净效率高达64.1%,热电联供综合效率达91.2%,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收分别为56.22/71.28/89.30亿元,同比分别为9.2%/26.8%/25.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55/20.48/25.85亿元,同比分别为3.3%/31.7%/26.2%;PE分别为35.7/27.1/21.5。三环集团持续加大对MLCC技术研发创新和产能扩充的投入,紧抓MLCC国产化、高端化带来的新机遇,预计于2025年实现高容系列年产量数千亿只的扩产目标;在新能源领域,公司成功掌握SOFC/SOEC全技术链条研发及量产能力,在双碳目标指引下,成长动力足。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终端市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无法如期产业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产能扩充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系统性风险等。
三环集团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1-28 24.29 -- -- 26.05 7.25%
26.05 7.25% -- 详细
电子陶瓷专家,垂直一体化发展打造成本优势。 公司深耕电子陶瓷领域 50 余年,覆盖产品线包括电子元件材料(MLCC、陶瓷基片、电阻器等)、通信部件(陶瓷插芯、陶瓷套筒等)、半导体部件( PKG等)、燃料电池部件等,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发展,成本优势显著,盈利能力较强。 MLCC: 行业处于周期底部,高端产品持续放量,市场份额快速扩充。周期角度, MLCC 处于行业周期底部,重点把握反转时机,关注量、价、交期、存货的变化。 供给端,海外巨头占据主流市场,大陆企业份额较低,公司高端产品具有与国际龙头厂商竞争的实力,有望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需求端, 长期来看, 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等贡献新增量,行业订单正在逐渐向好, 短期来看, 消费电子市场增长趋势基本明确。 竞争力, 公司 MLCC 定位于中高端市场,相较于低端市场,中高端市场产品盈利能力更强,竞争格局更清晰, 同时公司具有多年电子元件及材料的研发生产经验, 未来增长可期;公司连续扩充高端产能,更好的满足市场份额拓展的需求。 成长性, 短期来看,公司 MLCC 业务的成长主要是周期反转以及高端产品产能的释放,中长期来看,公司的成长主要来源于国产替代空间的释放以及高端产品市场份额的提升。 PKG、光通信部件、 SOFC 部件等多业务布局,注入长期增长动力。PKG 业务方面, 主要跟随下游晶振等市场需求变化, 22 年行业处于下行阶段,根据三方预测以及周期变化, 晶振市场将进入上行阶段,公司 PKG 业务有望开启增长周期。 通信部件业务方面, 消费电子和光通信市场的变化决定业务板块的走向,我们预期消费电子市场将逐渐回暖,同时由于数据中心规模的增长,光通信行业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公司积极进行陶瓷插芯、陶瓷套筒等多类业务的导入,有望在数据中心市场放量的周期中受益。 SOFC 部件业务, 公司实现了从 SOFC 上游隔膜板到 SOFC 发电系统、应用系统的业务拓展,在燃料电池市场规模整体呈现增长趋势的背景下,公司有望收获市场份额以及市场空间增长的双重红利。 【投资建议】随着 MLCC 去库存阶段的结束、行业将逐步进入上行周期,叠加公司新产能 的 持 续 扩 充 , 我 们 预 计 公 司 2023/2024/2025 年 营 业 收 入 分 别 为56.58/74.44/88.91 亿元;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5.76/20.72/25.35 亿元; EPS 分别为 0.82/1.08/1.32 元;对应 PE 分别为 37/28/23 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新产品、新产能放量不及预期
三环集团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1-13 24.29 37.19 45.84% 26.05 7.25%
26.05 7.25% -- 详细
投资要点: 公司是深耕电子陶瓷五十余年的电子元器件厂商,在材料和器件方面完成了产业链一体化布局。MLCC 产能持续爬坡,高容值品类不断突破,车载 MLCC也已通过认证,有望持续推动业绩增长。 深耕电子陶瓷五十年,材料器件一体化布局公司自 1970年成立以来,专注于电子陶瓷器件及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业务,公司以电子陶瓷为核心,不断拓展业务边界,提供 MLCC、陶瓷基片、光通信插芯及套筒、陶瓷封装基座、陶瓷劈刀等多种器件产品。 并且多项业务已经培育形成规模, 2022年电子行业、通信行业、半导体行业收入分别达 14.61、 14.79、 9.80亿元, 同时还有多项业务处于培育阶段。 MLCC 产能逐年放量,借助新能源汽车等下游持续增长公司在 2020-2021年分别开展了两项 MLCC 的扩产项目,合计扩充产能约为每年 5400亿只,预计 2025年达产。 MLCC 被称为电子工业大米,是三大基础元器件中份额最大的品种,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 5G 基站等领域,有望迎来终端数量、单机用量同步提升的双击效应。 同时公司持续加强高容值产品的研发生产,产品平均单价有望逐步提升。 持续研发突破高容量 MLCC,加快高端国产化进程2022年公司的研发支出 4.52亿元,同比增长 8.04%,研发费用率达到 8.74%。 公司的研发人员 2022年底达到 1817人, 同比增长 5.03%,占整体员工的比例为 15.43%。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在 A 股可比公司中名列前茅。经过长期的投入,公司已突破高容量 MLCC 技术, 车载高容 MLCC 目前已通过车规体系认证,部分常规容量规格已开始导入汽车供应链。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59.93/74.66/90.32亿元,同比 增 速 分 别 为 16.38%/24.58%/20.97% ; 归 母 净 利 润 分 别 为15.12/20.37/25.0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0.49%/34.68%/22.84%;3年 CAGR为 18.47%, EPS 分别为 0.79/1.06/1.31元,对应 PE 分别为 39/29/24倍。 绝对估值法测得公司每股价值 39.24元,可比公司 24年平均 PE 为 28倍,鉴于公司国内 MLCC 龙头地位,对应 2024年给予 35倍 PE,对应目标价 37.19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波动、市场竞争加剧、核心产品价格下滑、成本波动等风险。
三环集团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9-04 32.35 39.60 55.29% 32.50 0.46%
33.10 2.32% -- 详细
事件:三环集团发布23年中报。 业绩符合预期,Q2业绩环比提升明显。2023H1公司实现营收26.3亿元,同比下降9%;归母净利润7.3亿元,同比下降22%;毛利率为39.7%,相比21年下降7.27pct,主要由于23年上半年电子行业终端需求疲软导致公司营收和盈利能力下降。23Q2实现营收14.4亿元,同比下降3%,环比提升21%;归母净利润4.1亿元,同比下降7%,环比增长28%,盈利能力明显修复。 MLCC复苏确定性高,三环卡位高端持续放量。目前MLCC行业进入被动去库存的尾声,各厂商稼动率持续改善,库存逐步消化,MLCC行业景气度向好趋势不改。 未来消费类需求回暖,叠加服务器、汽车类需求的强劲拉动,我们看好产业链相关企业因此受益。三环集团卡位高端,逐步建立起竞争优势,国产替代有望加速。公司通过改进工艺和优化设计,有效解决了MLCC常见的断裂和啸叫问题,产品性能持续提升;MLCC产品不断朝着高容化、微型化、高可靠等方向发展,致力于实现0805-100μF、1206-220μF中大尺寸高容规格和01005~0603等中小尺寸更高容量规格的开发与量产,超高容MLCC获得阿拉丁神灯奖“最佳产品奖”和“第十一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金奖”,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未来随着公司高容产品结构占比持续提升,以及车规级产品逐步导入和放量,MLCC业务有望维持高速增长。 陶瓷燃料电池应用系统渐成公司增长新极。目前,三环集团拥有50余项关键基础材料、单电池、电堆、系统的核心专利,开展的“210kW高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同时牵头承担“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5月,公司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重点专项“百千瓦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应用关键技术”项目顺利召开项目启动会,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大功率SOFC热电联供系统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我们预计公司23-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6、23.0、28.7亿元(23-24年原预测为20.4、25.3亿元,主要下调了通信部件、电子元件及材料、半导体部件等业务的营收),根据可比公司24年33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为39.6元,维持买入评级。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能扩张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三环集团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9-04 32.40 -- -- 32.50 0.31%
33.10 2.16%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 年半年度报告,2023 年 H1 公司实现营收 26.29 亿元,同比-9.14%;实现归母净利润 7.31 亿元,同比-22.16%;实现扣非净利润5.69 亿元,同比-29.65%。分季度看,公司 2023 年 Q2 实现营收 14.40 亿元,同比-3.49%,环比+21.11%;实现归母净利润 4.11 亿元,同比-6.93%,环比+28.49%;实现扣非净利润 3.29 亿元,同比-15.51%,环比+37.02%。 Q2 盈利能力实现提升,整体盈利能力环比提高:受国际地缘政治动荡、全球宏观经济波动等影响,公司产品所处行业及相应下游行业整体需求景气度较弱,公司主营业务产品盈利同比下滑。2023 年 H1 公司毛利率为 39.73%,同比-7.27pcts;净利率为 27.84%,同比-4.66pcts。2023 年 Q2 公司毛利率为 39.99%,环比+0.58 pcts;净利率为 28.57%,环比+1.61 pcts,公司整体盈利能力环比提高。费用方面,2023 年 H1 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 用 率 分 别 为 1.27%/6.92%/8.74%/-3.16% , 同 比 变 动 分 别 为+0.41/-0.11/+0.56/-0.58pcts。其中,销售费用率与绝对值同比均有所增加,主要系公司销售人员工资、社保、福利及差旅费等增加所致。 新品研发持续突破,定增扩产为中长期增长赋能:2023 年 H1,公司持续改进工艺技术和优化设计,研发各系列 MLCC 产品,有效解决 MLCC 常见的断裂和啸叫问题,提升了产品性能。其中,大功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堆模组方面,公司目前已完成 10kW 电堆模组的开发,产品成功在广东省能源集团等下游客户中示范应用;5G 通信基站用高容量 MLCC 目前已开始批量供货;车载用高容量 MLCC 目前已通过车规体系认证,部分常规容量规格已开始导入汽车供应链。电池业务方面,2023 年 1 月,公司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系统的装机容量达到 210kW,相关合作示范应用项目相继通过验收;2023 年 5 月,公司牵头承担的“百千瓦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应用关键技术”项目正式启动,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我国大功率 SOFC热电联供系统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此外,公司主营产品陶瓷插芯、片式电阻器陶瓷基板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保持优势:高强度氧化铝陶瓷光板开发项目产品已通过客户验证,实现供货;高强度陶瓷封装基座研发方面,已完成 部分规格的开发并实现供货;高速光通信用多芯 MT 插芯开发方面,16 芯产品已通过客户验证并实现供货。公司 2021 年定增募资 37.5 亿元用于高容量 MLCC 扩产,规划新增年产能 3000 亿只,预计 2025 年项目建设完毕、产能释放后,公司高容量等高端规格产品产能将进一步扩充,进而提高公司市场占有率,为公司中长期业绩增长注入新动能。 5G基站、车电市场空间广阔,高容量 MLCC 大有可为:5G 通信基站、汽车电子作为公司布局的新应用领域,是公司未来重要的增量市场。工信部数据显示, 2023 年一季度末,我国 5G 基站总数为 264.6 万个,同比净增 108.7万个;占移动基站的比重为 23.7%,同比+8.2pcts。我国 5G 基站建设稳步推进,公司 5G 通信基站用高容量 MLCC 产品市场空间广阔。此外,据 JWinsight 预测,全球车用 MLCC 用量将于 2025 年增长至约 6500 亿颗,中国车用 MLCC 用量将从 2021 年的约 1500 亿颗提升至 2025 年的超 2800 亿颗;此外,新能源汽车正成为车用 MLCC 增长的主要引擎,预计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用 MLCC 用量超 3300 亿颗,成为继 5G 之后,MLCC 的主要增长驱动力。未来随着公司高容量 MLCC 产品研发持续突破、新兴市场顺利开拓,公司有望进一步打开长线空间。 维持“增持”评级:公司作为国内被动元件头部供应商,在电子陶瓷元件及材料领域具有深厚积淀。目前高容 MLCC 基本由日韩企业供应,我国整体市场份额较低,公司始终以国产替代为发展逻辑,对标国外先进同行,不断提高产品研发能力打破国外垄断。随着国产化进程加速推进,我们持续看好公司 MLCC 产品未来带动营收增长的持续贡献和电子陶瓷的新业务布局。随着公司定增项目产能逐渐释放,公司将持续受益于国产 MLCC 需求放量。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0.06 亿元、25.64 亿元、32.19 亿元,EPS 分别为 1.05 元、1.34 元、1.68 元,PE 分别为 28X、22X、17X。 风险提示:应收账款金额较大风险,技术研发风险,新兴领域发展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三环集团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8-31 31.00 -- -- 32.84 5.94%
33.10 6.77% -- 详细
2023年8月29日,公司披露2023年中报业绩。2023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29亿元,同比减少9.14%;实现归母净利润7.31亿元,同比减少22.16%。单Q2来看,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40亿元,同比减少3.49%,环比增长21.11%;实现归母净利润4.11亿元,同比减少6.93%,环比增长28.4%。 23H1业绩符合预期,MLCC业务收入同增。23H1公司电子元件及材料业务同比增长+11.4%,营收占比提升;通信部件业务收入规模同比下降-35.59%。具体来看,23Q2随着MLCC前期去库效果显现、公司高容产品进展,公司订单增加、稼动率稳步提升。盈利能力方面,23H1公司整体毛利率为39.73%,同比-7.27pct,其中23Q2公司毛利率为39.99%,环比+0.59pct。分业务来看,电子元件及材料毛利率为29.66%,同比下滑24.35pct,通信部件毛利率为41.94%,同比下滑1.22%。毛利率环比提升主要由于公司MLCC稼动率提升且期间费用控制较好,预计未来稼动率提升叠加提价因素有望带动盈利能力继续修复。 技术创新加速,MLCC产品性能提升,SOFC自主创新能力持续。 公司通过改进工艺技术和优化设计,研发各系列MLCC产品,有效解决了MLCC常见的断裂和啸叫问题,提升了产品性能。公司MLCC产品不断朝着高容化、微型化、高可靠等方向发展,不断实现产品技术突破和品质提升,市场认可度得以逐渐提高,下游应用领域覆盖面日益广泛。5月,公司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重点专项“百千瓦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应用关键技术”项目顺利召开项目启动会,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大功率SOFC热电联供系统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结合公司技术创新持续及客户不断开拓,我们认为未来公司有望凭借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成本优势,深度受益下游应用拓展与MLCC元件本土产业进口替代机会。 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6.83、21.13、26.70亿元,同比+11.87%/+25.55%/+26.35%,公司现价对应PE估值为35、28、22倍,维持买入评级。 全球厂商大幅扩产引MLCC市场供大于需、下游市场需求释放不及预期、新产品放量不及预期、产品价格下跌风险等。
三环集团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8-02 32.68 -- -- 33.26 1.77%
33.26 1.77%
详细
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预告,根据公告,公司预计23H1实现归母净利润6.29~8.17亿元,同比下降13~33%;预计23H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86~6.47亿元,同比下滑20~40%。 公司预计23Q2实现单季度归母净利润3.09~4.97亿元,取中值4.03亿元,则同比下滑8.77%,环比增长26.02%;预计实现单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2.46~4.07亿元,取中值3.26亿元,则同比下滑16.29%,环比增长36.03%。 MLCC新品进展顺利,持续向高容发展,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受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宏观经济波动及下游厂商去库存影响,电子产品行业整体需求放缓。但公司积极采取措施,开拓产品市场,加快技术创新速度,在原有的技术积累上继续优化和延伸。MLCC在高容量、小尺寸的研发上取得重大进展,车规级MLCC产品已通过车规体系认证,部分常规容量规格也已开始导入汽车供应链。我们认为,MLCC市场具有较大的国产替代空间(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22年全球MLCC市场规模约1204亿元,但本土厂商的市占率仅约7%),随着公司稼动率的提升以及高容产品占比的增长,叠加成本优势,公司MLCC业务有望持续带动整体收入增长。 陶瓷背板、PKG等产品有望随行业复苏实现业绩回暖公司陶瓷背板、PKG等产品主要被用于消费电子领域。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下游消费市场的需求也将持续好转,带动公司相关业务收入回暖。 在陶瓷背板业务中,公司下游以智能手表为主,收入有望随产品在智能手表中渗透率的提升而增长。在PKG领域,公司产品主要被用于晶振领域,目前正积极拓展滤波器等下游应用,收入有望随着对下游应用的拓展而提升。此外,公司陶瓷基片、浆料等产品也将受益于电阻需求的复苏而回暖。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33/24.22/30.03亿元,对应PE为37.78/25.47/20.5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品拓展不及预期,下游需求复苏不及预期。
三环集团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5-10 29.17 -- -- 31.42 6.87%
33.98 16.4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年度报告和 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2022年全年公司实现营收 51.49亿元,同比下降 17.19%;实现归母净利润 15.05亿元,同比下降 25.17%;实现扣非净利润 12.21亿元,同比下降 33.24%。公司 2023年 Q1实现营收 11.89亿元,同比下降 15.16%,环比下降 0.55%;实现归母净利润 3.20亿元,同比下降 35.68%,环比增长 22.14%;实现扣非净利润2.40亿元,同比下降 42.77%,环比增长 34.81%。 需求静待复苏,新品开发+市场开拓助力盈利修复:受全球宏观经济波动影响,电子产品行业整体需求有所放缓,叠加下游厂商去库存影响,公司主营业务盈利水平有所下滑。2022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 44.10%,同比-4.65pcts; 公司净利率 29.25%,同比-3.13pcts。2022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双下滑,主要系受国际地缘政治动荡以及电子产品行业整体需求放缓影响。费用方面,2022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及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1.11%/9.31%/8.78%/-3.38%,同比变动分别为+0.28/+2.02/+2.05/-1.83pcts。其中,财务费用率与绝对值同比下降,主要系公司进行现金管理的资金增加,利息收入增加所致。为应对宏观经济波动及市场需求疲软的影响,公司进一步提升现有产品质量水平,加快新规格、新应用的开发工作,提高市场竞争力,巩固市场地位;持续开发精密陶瓷结构类产品,拓展新能源汽车部件、半导体陶瓷、结构陶瓷件等应用领域。 新品研发持续突破,定增扩产为中长期增长赋能:2022年,公司 MLCC 在高容量、小尺寸的研发上取得重大进展;陶瓷燃料电池应用系统(SOFC)的装机容量达到 210KW,相关合作示范应用项目相继通过验收。其中,大功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堆模组方面,公司目前已完成 10kW 电堆模组的开发,产品成功在广东省能源集团等下游客户中示范应用;5G 通信基站用高容量MLCC 目前已开始批量供货;车载用高容量 MLCC 目前已通过车规体系认证,部分常规容量规格已开始导入汽车供应链。此外,公司主营产品陶瓷插芯、片式电阻器陶瓷基板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保持优势:高强度氧化铝陶瓷光板开发项目产品已通过客户验证,开始供货;高强度陶瓷封装基座研发方面,已完成部分规格的开发并开始供货,正在推进超小型规格的开发及客户验证; 高速光通信用多芯 MT 插芯开发方面,目前 16芯产品已通过客户验证并开始供货,正在进一步开展 24芯单模低损规格的开发。公司 2021年定增募资37.5亿元用于高容量 MLCC 扩产,预计 2025年项目建设完毕、产能释放后,公司高容量等高端规格产品产能将进一步扩充,进而提高公司市场占有率,为公司中长期业绩增长注入新动能。 5G基站、车电市场空间广阔,高容量 MLCC 大有可为:5G 通信基站、汽车电子作为公司布局的新应用领域,是公司未来重要的增量市场。工信部数据显示, 2023年一季度末,我国 5G 基站总数为 264.6万个,同比净增 108.7万个;占移动基站的比重为 23.7%,同比+8.2pcts。我国 5G 基站建设稳步推进,公司 5G 通信基站用高容量 MLCC 产品市场空间广阔。此外,据 JWinsight 预测,全球车用 MLCC 用量将于 2025年增长至约 6500亿颗,中国车用 MLCC 用量将从 2021年的约 1500亿颗提升至 2025年的超 2800亿颗; 此外,新能源汽车正成为车用 MLCC 增长的主要引擎,预计到 2025年,新能源汽车用 MLCC 用量超 3300亿颗,成为继 5G 之后,MLCC 的主要增长驱动力。未来随着公司高容量 MLCC 产品研发持续突破、新兴市场顺利开拓,公司有望进一步打开长线空间。 维持“增持 ”评级:公司作为国内被动元件头部供应商,在电子陶瓷元件及材料领域具有深厚积淀。目前高容 MLCC 基本由日韩企业供应,我国整体市场份额较低,公司始终以国产替代为发展逻辑,对标国外先进同行,不断提高产品研发能力打破国外垄断。随着国产化进程加速推进,我们持续看好公司 MLCC 产品未来带动营收增长的持续贡献和电子陶瓷的新业务布局。随着公司定增项目产能逐渐释放,公司将持续受益于国产 MLCC 需求放量。预估公司 2023年-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 20.17亿元、27.71元、34.24亿元,EPS分别为 1.05元、1.45元、1.79元,对应 PE 分别为 29X、21X、17X。 风险提示:技术研发风险;应收账款金额较大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新兴领域发展不及预期风险。
三环集团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4-26 29.66 -- -- 31.42 5.08%
32.80 10.59%
详细
2023年4月23日,公司披露2022年年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51.49亿元,同比减少17.19%;实现归母净利润15.05亿元,同比减少25.1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2.21亿元,同比减少33.24%;实现毛利率44.10%,同比减少4.65pct。单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96亿元,同比减少26.72%;实现归母净利润2.62亿元,同比减少13.8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78亿元,同比减少31.06%。 经营分析2022年需求低迷业绩下滑,23Q1订单需求回暖。2022年受国外地缘冲突及全球经济波动影响,电子产品行业发展不及预期,下游厂商持续去库存,导致公司营收及利润下滑。2022年MLCC行业需求疲软公司降价以保证订单量及份额,持续去库至22Q3行业触底,22Q4起常规、高容料号价格反弹,原厂稼动率环比提升。目前经过前期去库,产业链库存已处合理水位。23年3月底公司宣布涨价,根据产业调研涨价幅度在5-10%左右,目前公司稼动率为6-7成,常规及高容料号价格回弹,高容订单回暖。公司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具备成本优势,稼动率提升叠加提价因素有望带动盈利能力修复。 积极布局高容量、小尺寸MLCC,车规领域蓄势待发。公司高容量和小尺寸MLCC研发进展显著;陶瓷燃料电池应用系统装机量达210KW。高容MLCC金额占比有望达40-50%;车规应用预计在23Q2量产,同时稳步推进扩产计划,预计全部达产后将达500亿只/月。此外,公司凭借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成本优势深度受益下游应用拓展与MLCC元件本土产业进口替代机会。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9.28、24.08、30.66亿元,同比+28.16%/+24.85%/+27.34%,公司现价对应PE估值为30、24、1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厂商大幅扩产引MLCC市场供大于需、下游市场需求释放不及预期、新产品放量不及预期、产品价格下跌风险等。
三环集团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3-17 30.52 39.05 53.14% 34.84 14.15%
34.84 14.15%
详细
深耕电子陶瓷五十余载,打造一体化产业布局。公司致力于电子陶瓷领域,掌握从粉体制备、前道成型烧结、后道加工和表面处理等工艺,是国内少数实现垂直一体化的电子陶瓷公司。公司产品结构呈现多元化,目前已形成陶瓷部件、陶瓷基板、陶瓷封装基座、MLCC(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燃料电池电解质隔膜片、接线端子等多门类产品结构。2019-2021年公司营收由 27.3亿元高速增长至 62.2亿元,毛利率常年稳定在 50%左右高位,相较同业优势明显。 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并进,拓展市场新空间。公司光纤陶瓷插芯产能居于全球首位,伴随全球光纤连接器市场稳定增长,公司该项业务得到持续的盈利保障;公司在陶瓷封装基座领域加大产研投入向 SAW 滤波器进军,未来有望受益于国产替代趋势加速导入市场;公司陶瓷基片产品达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氧化铝基片业务市占率稳居全球第一。陶瓷劈刀、燃料电池隔板等新业务进展顺利,关键技术有所突破,公司拓展新业务版图实现可持续发展。 MLCC 需求增量空间巨大,公司扩充产能卡位高端迅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加速渗透、5G 通讯迅猛发展、物联网技术普及拉动 MLCC 需求增长。根据集微咨询和 IDC数据,2025年车规级 MLCC 需求量有望突破 6000亿颗,5G 手机 MLCC 需求量有望突破 1.6万亿颗。此外,受益于海外龙头退出中低端 MLCC 市场, 叠加国产替代程度加深,公司 MLCC 产品销量迅速攀升,并不断向汽车电子等高端领域迈进。公司募资加大高端 MLCC产研投入,2020年公司拟投入募集资金 18.95亿元用于“5G通信高品质 MLCC 扩产技术改造项目”,2021年投入 37.5亿元用于“高容量系列MLCC 扩产项目”,预计项目达产后新增 MLCC 年产能 5400亿只,高品质 MLCC有望成为公司盈利新极。未来随着 MLCC 行业周期逐步触底上行,MLCC 价格和市场需求均有望恢复,公司扩产项目持续推进,高容 MLCC 产品迅速放量,有望驱动公司业绩进一步提升。 我们预测公司 2022-2024年每股收益分别为 0.79、1. 11、1.42元,根据可比公司 23年平均 35倍 PE 估值水平,对应 39.36元人民币目标价,首次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能扩张不及预期、新增产能无法消化、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假设条件变化影响测算结果。
三环集团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3-08 31.86 37.28 46.20% 34.84 9.35%
34.84 9.35%
详细
投资逻辑: 电子陶瓷专家,垂直一体化布局打造技术+成本优势。公司成立以来产品线围绕电子陶瓷展开,不断深入研发丰富产品矩阵。目前光纤插芯及套筒、陶瓷基板、接线端子等产品全球地位领先; MLCC 业务也已实现起量、成为战略性业务,高容产品突破;陶瓷封装基座、陶瓷劈刀率先实现国内量产;手机盖板、浆料等新品也有望实现快速放量。2022年主要受下游需求疲软影响公司业绩,预计 2022年归母净利润 12.87-16.89亿元,同比下降 16%-36%;扣非归母净利润 10.42-14.08亿元,同比下降 23%-43%。未来公司有望凭借垂直一体化优势长期受益于下游汽车、工业等领域需求增长与进口替代机会,依托材料平台“内生+外延”发展多条业务线,目前公司已实现电极浆料、陶瓷粉体的自制和精密模具的设计创新,并实现 90%生产设备的自主研发制造。 重点发力 MLCC 业务,高容产品有望放量。2022年 MLCC 行业持续去库,22Q4起常规、高容料号价格反弹,原厂稼动率环比提升,终端客户及代理商库存回归科学水位,公司 MLCC 稼动率提升至60%以上。公司重点突破高容、车规领域 MLCC,23Q1高容订单增加,车规进展加速,且稳步推进产能扩充,预计全部达产后产能将达 500亿只/月。公司产品应用领域逐步向工业、汽车、数据中心市场渗透,且日韩厂商市占率超 90%,公司掌握核心原材料配方制备能力,粉料设备一体化优势,将凭借成本优势深度受益下游应用市场拓展与 MLCC 元件本土产业进口替代。 多产品布局,为公司业绩贡献多维增量。通信部件中,传统业务光纤陶瓷插芯将随下游海外市场增长加快出口,陶瓷背板有待市场渗透。半导体部件中,陶瓷封装基座切入 SAW 滤波器市场,未来有望持续受益于半导体国产化+石英晶体振荡器/ SAW 滤波器需求增加。其他业务中,劈刀、浆料等新品多点开花,产品性能率先国产突破,定增扩大劈刀产能、抢占市场先机,浆料将受益于电阻厂商积极拓产、放量可期。 盈利预测、估值和评级预测 2022-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 15.51亿元、20.01亿元、25.05亿元,同比-22.85%、+28.96%、+25.21%,我们给予公司 2023年 36倍 PE 估值,目标市值 720.18亿元,对应目标价格为 37.58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厂商大幅扩产引 MLCC 市场供大于需、下游市场需求释放不及预期、新产品放量不及预期、产品价格下跌风险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8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