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98/537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浙江龙盛 基础化工业 2020-08-06 15.62 -- -- 16.50 5.63%
16.50 5.63%
详细
事件:7月17日,四川省应急厅检查组对四川红光开展安全环保检查的过程中发现重大安全隐患,随即要求红光公司必须在7月底前有序停产,并在10月9日前全面完成整改。整改后必须经验收并按程序上报、审批同意后才可恢复生产。若验收没有通过,四川红光的复产可能会遥遥无期。 “321”天嘉宜爆炸事故后,浙江龙盛和四川红光是国内仅剩的两家生产间苯二胺的企业。目前浙江龙盛拥有6万吨间苯二胺产能,其中3万吨外售,四川红光间苯二胺产能1万吨。由于四川红光停产,间苯二胺的供给将偏紧,价格出现上涨。7月中旬,间苯二胺价格为6万元/吨,7月底已涨至7万元/吨,涨幅超过15%。染料中间体业务技术壁垒高,对安全生产的要求非常严苛,浙江龙盛在经历了各级部门上百次安全检查的情况下仍能稳定运行,表明公司安全管控能力强。我们认为,受益于间苯二胺价格的上涨,公司业绩有望提升。 投资要点:染料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是全球染料行业的龙头企业,目前拥有30万吨/年的染料产能和10万吨/年的助剂产能,均位居世界第一,2021年末还有9000吨染料产能计划投产。同时公司向上游延伸进入染料中间体行业,拥有11万吨/年的产能,一体化生产给公司带来了成本和环保优势。2020年将有年产2万吨H酸项目、年产4500吨间酸项目和年产9000吨间氨基苯酚项目三个中间体项目即将投产,进一步扩充中间体品种,整合和延伸染料产业链的上下游,强化公司对关键中间体的控制能力。 行业格局逐步改善,底部得到确认。近年来国内安全环保检查加速染料行业小产能出清,大量计划建设的新产能因安全环保不合格而取消,只有像浙江龙盛这样安全环保过硬的企业才能扩张产能。同时,疫情影响需求,染料价格持续低迷,目前分散染料价格处于近三年低谷,活性染料价格处于十年来的低谷。虽然行情低迷,但龙头企业却继续扩产,挤压中小企业生存空间,未来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我们认为染料价格继续下行的空间不大,价格底部得到确认,未来一旦需求改善,行业龙头的盈利能力将大幅提升。 间苯二胺价格弹性高,有望提升公司盈利水平。由于国内间苯二胺领域唯一的竞争对手四川红光的停产,间苯二胺价格开始上涨,7月底的价格较7月中旬上涨了1万元/吨。间苯二胺的价格弹性高,历史上曾因“321”天嘉宜爆炸事故,从4.5万元/吨上涨至15万元/吨。本次价格上涨多少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四川红光何时复工。二是下游需求是否会导致供不应求。浙江龙盛有3万吨间苯二胺外售,另有3万吨间苯二胺用于生产间苯二酚,间苯二胺每增加1万元/吨,将给公司带来约4亿元的利润。我们认为,一旦四川红光停产时间过长,下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时,间苯二胺价格将出现暴涨,届时将大幅提升浙江龙盛的盈利水平。 房地产项目进入收获期。公司的房地产业务主要集中在上海,华兴新城项目、大统基地项目、黄山路项目等旧区改造项目稳步推进。其中华兴新城2019年已取得静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的批复,大统基地项目预计2020年开始预售,黄山路项目一期2019年已开始交房。未来三年公司的房地产项目将进入收获期,回笼大量现金。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暂不考虑间苯二胺价格上涨的影响,预计公司2020-2022年的EPS分别为1.40、1.70、2.18元/股,对应的PE分别为11.38、9.34、7.2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间苯二胺价格上涨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新产能推进不及预期;安全生产风险。
石大胜华 基础化工业 2020-08-06 38.50 -- -- 42.00 9.09%
58.68 52.42%
详细
摆脱校企机制,公司进入无实际控制人状态。石大控股向融发集团和开投集团分别转让公司7.50%股权,股份转让价格为32.27元/股,开投集团与融发集团系一致行动人。截至2020年7月31日,开投集团与融发集团合计持有公司15%股权,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石大控股持有公司10.31%股权,北京哲厚持有公司8.42%股权,其余十大股东中包括高毅资产等机构投资者,主要股东持股比例较低且接近。经认定,公司自8月3日起,公司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对于校办企业改革号召,顺利完成混改,摆脱校企机制,未来公司管理层将保持稳定,业务重心和长期发展战略不会发生变化。股权改革有利于公司提升运营效率,优化股东结构,充分发挥其上市公司平台作用。需求端逐步恢复,下半年业绩有望企稳回升。上半年公司亏损3900到4900万元,一方面是由于国际油价大幅下跌,油气产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另一方面系疫情背景下,下游需求同比减少,供给同步有所增加,碳酸酯系列产品价格有所下降。预计下半年新能源车产销环比提升,带动公司溶剂类产品价格回升,从而带来公司业绩改善。 新产能打开成长空间,巩固全球溶剂龙头地位。公司现有DMC产能12.5万吨,公司与中化泉州石化设立合资公司,投资建设新能源材料项目,新产能采用EO-EC-DMC的技术路线,由中化泉州提供原材料环氧乙烷(EO),解决了原材料EO难以远距离运输的问题,该项目选址福建,贴近华南地区需求,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10万吨DMC及相应的EC装置,预计2021年4月投产。公司在全球溶剂市场具有明显优势,全球市场份额超过40%,公司与国内天赐材料、国泰、比亚迪等及国际三菱化学、宇部兴产、enchem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稳定战略合作,新产能投放有利于公司打开成长空间,巩固龙头地位。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我们认为,1)公司摆脱校企机制,成为无实际控制人状态,进入发展的新阶段;2)新产能打开成长空间,巩固全球溶剂龙头地位;3)添加剂投产在即,完善产业链布局,未来有望贡献业绩弹性,预计2020-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1/4.5/5.9亿元,对应的PE分别为72/17/13倍,2020年公司业绩受油价波动影响较大,考虑到公司未来新产能及产业链布局,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大幅波动风险;新能源车政策波动风险;碳酸酯系列产品价格波动风险;新产能投放进度不及预期;无实际控制人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影响;大盘系统性风险。
旭升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0-08-06 45.61 -- -- 46.60 2.17%
46.60 2.17%
详细
公司2020年上半年营收6.6亿元(同比+32%),归母净利润1.4亿元(同比+66%),业绩超出市场预期。Q2业绩大幅改善的同时,现金流回暖。公司Q2营收3.8亿元(同比+50%,环比+31%)、归母净利润0.9亿元(同比+92%,环比+77%)。Q2业绩大幅改善的原因主要有:1)受一季度疫情导致消费滞后的影响,Q2汽车销量环比改善显著。新能源乘用车二季度销售23.8万辆,环比+109%;2)公司主要客户特斯拉、蔚来等Q2放量提升公司盈利。二季度特斯拉、蔚来销量分别为9.07万辆、1.03万辆,环比及同比均有大幅提升;3)产能利用率提升带来的规模优势及豪华车型增量帮助公司Q2的毛利率、净利率提升至36.46%、23.91%,环比提升2.77%、6.29%;4)公司新客户拓展顺利,产生新增长点。上半年公司开拓的北极星、马瑞利、伊顿、宁德时代等主机厂和零部件客户销量稳步增长,其中公司对采埃孚销售4869.83万元,同比增长186.38%。 非公开发行募资持续扩大产能,顺应电动化趋势,抢占高端市场。 公司6月2日完成非公开发行股票项目,募集资金净额超过10亿元,用于建设“新能源汽车精密铸锻件项目(二期)”和“汽车轻量化零部件制造项目”,2022年下半年建成后可增加每年685万件的精密铸锻产能和720万件的机加工产能,产品将主要面向底盘和新能源零部件。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增加公司年度收入5.6亿元,净利润1.3亿元,同时丰富产品结构,抢占高端铸锻件市场,提升精密机加工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能力。 受新能源汽车下半年销量持续改善、ModelY投产及Model3的持续火爆,公司业绩将逐季递增。1)预计下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环比均有改善。假设今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与去年持平,约106万辆,那么下半年销量预计70万辆,环比+50%,同比+40%,同比和环比增速均有改善。2)新能源补贴政策延长至2022年且补贴退坡幅度较小,叠加双积分政策的颁布,也将提振新能源汽车销量。3)下半年大众I.D4及比亚迪汉等多款预期爆款车密集投放,激发消费潜能,4)特斯拉上海工厂ModelY将在下半年投产,明年Q1对外发售,公司有多款零部件供货,预计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维持公司“增持”评级。预计公司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37亿元、18.38亿元、24.7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1%、28%、3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9亿元、3.05亿元、3.8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0%、22%、27%,对应EPS分别为0.57元、0.70元、0.89元。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产量不及预期。
华峰测控 2020-08-06 318.00 -- -- 324.80 2.14%
324.80 2.14%
详细
2020H1业绩大超预期,2020年高增长可期。2020H1公司实现营收1.84亿元(+80.01%),归母净利润8940.33万元(+135.37%),公司中报业绩大超预期,未来持续高速增长值得期待。我们认为公司聚焦于模拟和混合信号测试机领域,产品线覆盖了从设计、晶圆制造到封测的全部环节,竞争优势明显,同时,公司积极布局SoC测试领域,在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加速背景下,未来具备较大的成长空间。我们提高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0-2022年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96/2.85/3.9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3.20/4.66/6.52元/股,对应当前PE估值分别为98/67/48倍。维持“买入”评级。 n营运效率持续提升,毛利率和净利率维持在高水平。2020年上半年,尽管受到新冠疫情冲击,公司抓住重点客户和新客户的发展,推动精益化管理,克服全球产业下行压力,实现了收入规模和净利润的稳步增长。公司盈利能力显著增强,2020H1毛利率为81.33%,稳定维持在较高水平,净利率达到48.57%,同比大幅增加11.42pct,主要原因为精益化管理带来的效率提升,其中,销售费用改善带来较大贡献,公司2020H1销售费用率为10.86%(-4.05Pct),管理费用率为22.40%(-1.01Pct),财务费用率为-3.24%(+2.85Pct)。公司坚持自主研发,不断提升研发投入,研发成果业绩转换明显,2020H1研发投入为2103.94万元,同比增加51.62%,占营业收入比为11.41%。 n立足模拟市场,切入大功率/SOC赛道,引领半导体测试机国产化大潮。公司深耕模拟/数模混合芯片测试机领域20余年,已成为国内半导体测试机龙头。国内半导体测试机市场集中度较高,根据赛迪顾问数据,2018年中国集成电路测试机市场规模为36.0亿元,泰瑞达和爱德万份额分别为46.7%、35.3%,公司市场份额为6.1%,其中,公司在中国模拟测试机市场的市场占有率为40.14%。在模拟及混合测试机方面,公司产品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已经在产业链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封测环节,公司是国内前三大半导体封测厂商模拟测试领域的主力测试平台供应商;在晶圆制造环节,公司产品已在华润微电子等大中型晶圆制造企业中成功使用;在IC设计环节,公司产品已在矽力杰、圣邦微电子、芯源系统等知名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中批量使用。我们认为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综合竞争优势明显,受益于半导体产业东移以及国产替代大趋势,有望乘风而起引领半导体测试设备国产化大潮。风险提示:下游资本开支不及预期风险;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国产替代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航锦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0-08-05 27.07 -- -- 31.38 15.92%
31.38 15.92%
详细
实现控股武汉导航院,加码北斗三号芯片业务。公司近日公告子公司长沙韶光完成对武汉导航院16%股权的收购,至此累计已收购其43.66%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武汉导航院主要从事北斗芯片的研发设计,拥有院士领衔的专家团队,技术实力雄厚,其拥有自主研发的北斗3基带射频一体化芯片。公司实现对武汉导航院控股,一方面实现了公司芯片业务向北斗领域的拓展,且可以发挥二者在芯片技术、产业和市场上的协同效应,目前北斗三号系统已正式开通,公司有望充分分享其市场红利;另一方面,此次收购是与保利联合竞拍,有助于拓展北斗三号海外项目。 打造“芯片+通信”生态链,板块呈现高增长态势。公司军工电子业务以长沙韶光和威科电子为主体,分别形成了高端核心芯片和通信板块两大产业领域。2020Q1公司电子板块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62.4%和87.5%,呈现高增长态势。近日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披露,高性能图形处理芯片SG6931已实现量产。看好公司军工电子业务发展。 董事长增持计划延长彰显发展信心。公司日前公告,公司董事长增持计划的期限延长6个月至2021年2月3日。由于窗口期原因,董事长前期增持公司股份3000万元-5000万元的计划尚未完成,截止目前累计增持69.7万股,金额约1786万元。增持计划期限延长,彰显了公司高管对于公司发展前景的信心。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维持增持评级。公司军工电子业务高速增长,且不断加码布局,斩获订单。近日实现对武汉导航院控股,加码北斗芯片业务,北斗三号系统已正式开通,公司有望充分分享市场红利。预计2020-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39亿元、5.26亿元以及6.33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64元、0.76元及0.92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37倍、31倍及26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北斗三号相关业务进度低于预期;2)市场拓展不及预期;3)化工业务下滑风险;4)系统性风险。
新宙邦 基础化工业 2020-08-04 58.60 -- -- 62.25 6.23%
80.55 37.46%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20半年报:实现营收11.93亿元,同比增长12.94%,归母净利润2.38亿,同比增长77.31%,扣非净利润2.20亿,同比增长74.12%,业绩位于预告2.28-2.41亿的上段,略超市场预期。 投资要点: Q2业绩增长再提速,超市场预期。2020Q2公司实现营收6.72亿元(YoY+23.6%,QoQ+29%);归母净利润8423万元(YoY+93%,QoQ+40%);扣非归母净利润1.25亿元(YoY+87%,QoQ+32%),产品综合毛利率39.84%,同比+4.2pct。上半年期间费用率(含研发费用)17.8%,同比-3pct。各主营业务有序推进,带动营收提升的同时产品单位盈利能力和费用控制能力进一步增长。分业务来看,公司四大主业--锂电池化学品、有机氟化学品、电容器化学品、半导体化学品逐步调整产品和客户结构,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其中锂电池化学品、有机氟化学品贡献主要业绩增量: 锂电池化学品实现营收5.9亿元/YoY+13%,实现毛利1.71亿元/YoY+23%,毛利率29%/YoY+2.4pct。营收和单位盈利能力的同步大幅改善主要受益于欧美主要发达国家新能源车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扩容提速带动公司电解液出货量提升。同时疫情影响下一次锂电需求增加+风电带动超电容发展,公司上半年超容电解液及一次锂电池电解液也有了较好的发展,保持了较好的市场占有率和经营业绩。从中长期来看,公司通过差异化的产品与市场策略,保证了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目前已与三星SDI、LG、索尼、松下、比亚迪、CATL等海内外优质客户达成深度合作,现拥有电解液产能3.3万吨,在建产能4.9万吨,未来随着新产能的逐步投放,优异的客户结构有望为公司带来业绩弹性。 有机氟化学品实现营收3.09亿元/YoY+32.7%,实现毛利1.1亿元/YoY+11%,毛利率63.5%/YoY+7.1pct。公司持续加码投入研发,优化产品结构,消除了海斯福对单一产品的依赖,形成了以六氟异丙基甲醚等八大产品为核心的多元化产品结构.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含氟医药中间体增速,同时以环保型含氟表面活性剂产品为代表的市场会进一步拓宽带动营收毛利双双增长。目前,全球对氟精细化学品的需求巨大,政府对精细氟化工的扶持力度也在逐步加强,含氟精细化学品市场未来前景广阔。 电容器化学品实现营收2.46亿元/YoY+12.9%,实现毛利9680万元同比基本持平,毛利率39%,同比基本持平。受贸易战、安环监管趋严等因素影响,电容器化学品市场需求下滑,价格承压导致电容器化学品业绩下滑。在市场需求承压的情况下,公司加大研发,在超级电容器材料、导电高分子材料和铝电容电解液等高端产品实现突破,市场占有率和产品毛利率逆市增长。半导体化学品实现营收4625万元/YoY-24%,实现毛利968万元/YoY+10%,毛利率21%/YoY+3.4pct。在国家支持和美国出口限制下,国内半导体行业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公司持续推进新产品研发,高纯半导体双氧水、氨水产品已成功投产,并逐步客户认证,IC高端湿化学品已开始销售,未来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 费用控制能力全面提升,现金流表现优异。2020H1年公司期间费用率(含研发费用)为17.8%/YoY-3pct,其中销售费用率3.7%/YoY-0.2pct;管理费用率7.4%/YoY-0.7pct;财务费用率0.2%/YoY-0.1pct,研发费用率6.5%/YoY-1.2pct。在费用控制能力全面提升的同时,公司管理团队和核心人员稳定,研发人员占比维持在20%左右,研发费率始终保持在6.5%以上为公司持续创新力提供了坚强的保障。2020H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3亿元,销售回款能力优秀;投资活动现金流净流出1.6亿元,流出额同比下滑43%,投资拓展放缓;筹资活动现金流净流入10.4亿元,主要来源于上半年定增的完成。 维持公司“买入”评级:公司四大主营业务稳步发展,在全球疫情下,有机氟和锂电材料业务逆势发力,驱动业绩快速增长,电容器和半导体化学品保持稳定盈利能力,目前定增完成后产能建设按规划推进,我们预计2020/2021/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6/6.43/8.41亿元,eps为1.23/1.56/2.0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环保限产导致原材料价格上升;市场需求不及预期;产能扩张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润达医疗 医药生物 2020-08-04 14.38 -- -- 18.09 25.80%
18.09 25.80%
详细
上半年公司业绩受疫情影响较大,新冠试剂盒获批增加业绩来源。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9.43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0.67%主要是公司主营业务受疫情影响,常规检测需求阶段性下滑。随着疫情逐步缓解,二季度业绩已逐步恢复。从月度来看,2月至4月,医院住院量、门诊量及手术量急剧下降导致部分常规检测量大幅下滑;二季度随着全国疫情有所缓解,业务量逐月提升,6月份整体营业收入已达去年同期水平。再者由于二季度北京等个别地区出现疫情反弹,当地子公司受其影响较大。分地区来看,华中地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5%,西南地区同比增长近15%,华东地区同比下滑约12%,华北、东北地区受北京及东北地区的疫情反弹影响,营业收入同比下滑30%左右。在未出现疫情反弹的地区业务已逐步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再者公司于6月9日和北京纳捷诊断联合开发新冠试剂盒获得中国注册上市批件和CE认证,本土新冠疫情虽得到控制但是小范围的反弹以及流感和新冠的症状相似,下半年检测仍是刚需,润达拥有自己的试剂盒为下半年业绩收入新增长点。 后疫情常态化阶段,PCR实验室的构建赋能润达业绩增长加速。公司为传统医学实验室构建服务商,长期主营业务帮医院构建实验室提供一体化服务包括设计、建设和建后仪器维护等。新冠后疫情时代国家积极推进基层PCR实验室补短板,未来2-3年将是实验室集中建设的高峰期,润达医疗在实验室建设经验丰富,我们看好其凭借多年积累的实验室建设服务经验从这一轮基层PCR实验室建设潮中率先走出来。 润达为IVD综合服务商龙头,医保控费大背景下企业价值凸显。公司从2010年起为医院客户提供的整体综合服务,大力推行集约化业务和区域检验中心业务。润达凭借产品种类完善、技术服务能力强的优势,积累了大量的优质客户资源,目前已累计为全国4,000余家各级实验室提供专业的体外诊断产品和技术服务支持,服务客户数量位居同行业前列。未来医保控费大趋势下成本的控制为重点,医疗体系都需要控制成本,润达的产品涵盖近1,200家厂商的19,000个产品在与产品厂商协商拿货价格有话语权优势,因此我们看好在严格成本控制下,润达综合服务价值降低医疗机构成本的价值显现。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公司作为IVD综合服务商代表性企业,我们看好其在后疫情时代基层PCR实验室构建浪潮中率先走出来。预计公司2020-2022年的EPS为0.62、0.78和0.95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PE为22.80、18.14和14.75,首次覆盖,予以买入评级。风险提示:PCR实验室建设不及预期;政策变动风险;分子诊断上游原材料波动风险;新冠疫情走向不确定风险。
普利特 交运设备行业 2020-08-03 16.66 -- -- 17.08 2.52%
17.08 2.52%
详细
事件: 7月30日,普利特发布中报:2020年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03亿元,同比+21.26%,实现归母净利润2.83亿,同比+372.81%。业绩大超预期。同时,公司发布了三季报业绩预告。预计净利润3.64~4.20亿元,增长225%~275%。 2020年H1业绩的增长来源于两点:1)公司组织科研人员成功开发出口罩专用熔喷聚丙烯材料,该材料在疫情期间销售成果优异。2)原油价格下跌,产品毛利率提升。2020年Q3业绩的增长来源于汽车产业的逐步复苏,公司汽车材料等产品的销售逐渐恢复增长。 投资要点: 新材料行业内的领先企业。公司制定了明确的产业发展战略,确立了电子新材料、特殊化学品和汽车材料三大新材料产业发展方向。受益于5G和AI等新的需求,电子新材料未来有望高速增长,公司积极开发应用于高频通讯和智能交通领域的电子新材料,力争成为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和通讯电子领域的上游高端新材料供应商。特殊化学品的产品主要为紫外线吸收剂和受阻胺类的光稳定剂。公司旨在通过扩大特殊化学品产品种类,新增如抗氧化剂、热稳定剂、阻燃剂、成核剂、扩链剂、增韧剂、光引发剂、阻聚剂等,搭建更为广阔的特化平台。公司在汽车材料领域的主要产品为改性复材,与下游厂商深度合作,从车型开发到最终量产,为客户提供全套解决方案。 国内车用改性塑料龙头,业绩拐点明确。公司是国内车用改性塑料的龙头企业,在上海青浦、浙江嘉兴、重庆、美国等地拥有共45万吨的改性塑料产能,远期计划扩产至60万吨。公司与全球主要车企均有合作:宝马、奔驰、通用、福特、上汽、吉利、比亚迪等。改性塑料价格与原油价格高度相关,2020年H1原油价格处于低位,公司毛利率大幅提升,公司整体毛利率恢复到26.9%。随着汽车行业需求的逐步回暖,叠加汽车轻量化趋势创造的改性塑料的需求增量,公司业绩拐点明确。 布局LCP材料,受益5G发展。通过13年的自主研发,公司对液晶高分子材料(TLCP)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以及美国PCT专利。此外,公司成功研发了LCP树脂材料,其中注塑级LCP树脂材料已批量供货至下游客户,应用在电子连接器、发动机零部件、精密器械等领域。薄膜级LCP树脂即将进入量产阶段,将被应用于5G手机的天线、中继线、3D摄像头、智能手表等领域,拥有庞大的市场空间。 外延收购进军光稳定剂领域。公司通过收购帝盛集团进军光稳定剂领域,该收购2020-2022年的业绩承诺分别为0.8、1.1和1.3亿元。帝盛集团是国内紫外线吸收剂的龙头,也是公司改性塑料的上游供应商,合并后将发挥协同效应。2020年H1,公司出资1亿元收购宿迁振兴化工有限公司80%的股权,进一步提高公司在受阻胺类光稳定剂领域的技术水平,快速形成公司光稳定剂全系列的产品结构,增强了公司在光稳定剂行业的竞争能力和市场地位。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公司是车用改性塑料的龙头企业,LCP和光稳定剂业务打开公司成长空间。基于审慎性考虑,暂不考虑公司非公开发行、可转债发行对其业绩的影响,预计2020-2022年的EPS分别为0.52、0.60、0.71元/股,对应的PE分别为31.67、27.54、23.0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汽车行业需求不及预期;LCP研发不及预期;收购项目不及预期;公司非公开发行、可转债发行的不确定性。
当升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08-03 34.62 -- -- 44.77 29.32%
57.57 66.29%
详细
产能有序投放稳定释放业绩弹性。公司作为国内正极材料龙头,形成高容量、高压实、高电压、单晶形貌且性能稳定的多系列产品体系,并持续加码高镍三元。疫情之后,公司复工复产情况良好,现有产能几近满产。2020Q1江苏当升三期工程(0.8万吨高镍三元)投产后,有效总产能达到2.4万吨,且高镍(NCA/811)产线具有向下兼容普通三元产品能进一步释放产能弹性。常州基地目前产能处于建设期,预计2020Q4将释放2万吨产能,远期规划产能10万吨。公司产能有序、稳定投放为持续业绩增长奠定坚实基础。n定位高端市场,海外占比持续提升。2019年公司三元材料外销占比超过30%,产品在多家韩国、日本电池巨头形成稳定供货,已成功进入奔驰、现代、日产等供应体系。2019年底,动力电池白名单开放,外资电池龙头正式入华加速电池产能建设。在外资电池国产化的大背景下,公司产品供应外资电池龙头(如SKI、LGChem、三星SDI等)占比持续提升,客户结构持续改善,从而进一步改善其盈利能力。n公司逆势增长,彰显核心竞争力。2020Q1正极行业CR5为40%,环比+4pct,疫情加速行业低端产能出清,正极材料头部厂商的优势有望得到持续的强化。在Q1产业链承压的情况下,正极材料行业出货量7.1万吨/YoY-13%,QoQ-36%,其中三元材料产量3.6万吨/YoY-12%,QoQ-27%。公司Q1正极材料出货3200吨,同比上升7%,环比下降9%,公司逆势攀升,优势明显。展望2020H2,随着国内外需求共振,我们预计公司2020年正极出货量有望实现25%以上的同比增长,进一步扩大其领先优势。n股权增持绑定管理层与核心员工利益。3月底公司公布股权激励草案,截至2020年7月16日,公司股权增持计划已通过“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长江盛世华章集合型团体养老保障管理产品进取增利6号”以二级市场竞价方式累计买入公司股票2,025,8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46%,成交均价约为26.18元/股,成交总金额为53,040,207元,占本次股权增持计划认购总金额的72.98%。公司后续将按照窗口期的有关规定,视股价情况择机购买公司股票。股权增持绑定管理层与核心员工利益,彰显员工对公司未来发展的 坚定信心。n三元需求将回归高速通道,公司相对受益。刚果金供应受限,叠加下游需求向好,推动钴价持续上涨,钴金属价格从年初约22万/吨的低点反弹至现在27~28万/吨,对三元产业链有边际改善。随着下半年电动车需求高速增长,将进一步助推三元正极材料需求,公司相对受益显著。此外,上半年因比亚迪刀片电池与宁德时代CTP电池采用磷酸铁锂体系,叠加特斯拉欲采用无钴电池,引发市场对三元前景的担忧,对钴行业及三元产业链形成较大的负面影响。我们认为,高镍三元仍是动力电池的主流方向,无钴电池产业化仍需时间。为了维稳上游资源供应,特斯拉将与嘉能可签订采购协议,嘉能可将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及其计划中的柏林工厂提供钴金属,此举有利于提升钴及三元产业链的行业估值。随着行业边际改善,公司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n维持“买入”评级:预计公司2020-2022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3.26、4.85、5.92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75、1.11、1.36元。基于公司产能有序投放、海外占比持续提升、股权增持绑定员工利益叠加行业边际转暖,公司步入中长期向上拐点,前景甚好,维持“买入”评级。n风险提示:行业结构改善不及预期、正极材料加工费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航发动力 航空运输行业 2020-08-03 37.24 -- -- 56.33 51.26%
56.33 51.26%
详细
公司是我国航空发动机龙头。公司是我国主战军机航空发动机的国内最主要供应商,产品覆盖涡喷、涡扇、涡轴、涡桨、活塞等全种类。新机型上量和原有型号更新换代带动军用发动机需求持续增长,业绩加速向上拐点可期。一流空军建设正在持续推进,目前正处于新型号上量和原有型号更新换代的关键时期,对于新装和换装发动机的需求日益旺盛;且随着实战化训练强度和频次的加大以及存量发动机规模的扩大,维修保障需求亦将不断增加,预计未来10年包括维修在内的军用航空发动机市场总规模有望达数百亿美元,公司将充分受益。2020Q1公司存货水平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1.8%,预收款项(合同负债)同比增长49.6%,鉴于军工行业以销定产的特点,表明公司下游需求旺盛,公司业绩加速向上拐点可期。民用航空发动机市场潜力大。相比于军用发动机而言,民用市场更为广阔,且业内普遍认为国内民航市场将是未来20年全球最大的市场,我们测算未来20年国内民航航空发动机需求有望达数千亿美元。随着国产民机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未来国产民用航发的逐渐成熟,公司有望逐步迎来国产替代的重大机遇。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我们认为目前军用航空发动机下游需求旺盛,未来民用市场更为广阔,且随着相关型号的逐渐成熟,产业景气度有望持续提升,公司业绩有望不断兑现。预计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82亿元、15.33亿元以及18.45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57元、0.68元及0.82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66倍、55倍及46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风险提示:1)航空装备列装进度不及预期;2)型号研制进度不及预期;3)系统性风险。
景津环保 能源行业 2020-07-31 20.13 -- -- 21.69 7.75%
24.87 23.55%
详细
压滤机行业龙头,专注高端产品的隐形冠军。公司为国内压滤机市场领军企业,专业制造压滤机整机及配套设备,专注于高附加值系列的隔膜压滤机,2016-2019年压滤机销售量年复合增速达到21.5%。压滤机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规模较大企业已经形成技术、研发、工艺、设备、销售渠道等全方位的核心竞争力壁垒,盈利能力强于中小型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稳固。公司压滤机市场占有率40%左右,行业龙头地位突出。 财务表现优异,产能释放加速。2015-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速分别达到20%和30%。公司产品销售以单客户定价模式为主,“以单定产”,价格控制力及定价话语权相对较强,产品销售单价自2017年以来呈现稳步上涨的态势,现金流表现良好。通过构建压滤机全产业链生产制造技术及制造能力,公司一方面充分保证压滤机产品质量,另一方面自产厂房与设备共用利于降低压滤机整机制造成本,毛利率水平超过同行。公司资产负债结构健康合理,IPO募集资金5.49亿元人民币,计划投入四项重大改造更新项目,产能释放加速,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稳固龙头地位和核心竞争优势,为后续扩张提供坚实基础。 压滤机下游市场广阔,水环境治理推动污泥市场需求。环保为压滤机最大市场,污泥治理标准和需求不断提升带动压滤机设备刚性需求。假设污泥处置率保持平稳,按照机械压榨污泥投资成本及新增污泥产生量测算,2020-2022年三年,每年新增污泥处理量对压滤机产生的需求空间将在100亿元左右,三年累计市场空间在300-500亿元。 除环保领域的应用外,压滤机在矿物加工、食品、化工、医药等领域亦不可或缺。采用各主要行业压滤机投资额占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测算2020-2022年除环保外其他主要行业压滤机市场规模合计47亿元,其中,矿物及加工、化工、食品、医药行业压滤机市场空间分别为21亿元、18亿元、3亿元、4亿元。 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我们看好公司在压滤机行业的龙头地位,为高端装备制造细分赛道隐形冠军。压滤机将伴随着环保要求不断提升,以及矿物及加工、化工、食品、医药等行业对精细化固液分离技术不断进步的需求,而产生可持续性增长,公司作为龙头有望持续受益。预测公司2020-2022年EPS分别为1.23、1.51和1.80元/股,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16.84、13.73和11.47倍,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激烈导致产品价格及毛利下降风险;钢材及聚丙烯价格大幅上涨风险;压滤机下游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达预期风险;订单获取及实施不达预期风险。
法兰泰克 交运设备行业 2020-07-31 13.80 -- -- 17.00 23.19%
20.36 47.54%
详细
深耕智能物料搬运,成就欧式起重机龙头:公司产品定位于智能物料搬运行业,公司核心产品为中高端桥、门式起重机。公司的欧式起重机具有标准化、模块化、轻量化、绿色节能、低噪音等优势。公司自有品牌诺威电动葫芦拥有全产业链自主知识产权,业务发展迅速,市场份额快速增长。公司选择全球知名供应商如SEW、SIMENS、SCHNEIDER等合作,使整机产品可靠性得到充分保证。凭借起重机产品在技术、性能等方面的领先优势,公司积累了众多优质客户资源,包括中国中车、中航飞机、秦山核电、宝钢集团、葛洲坝、三峡集团等。 外延拓细分市场,打造全能智能物料搬运龙头:公司完成对Voithcrane收购,布局特种起重机和欧洲高端市场,并积极推进产业协同与产品技术融合,通过对Voithcrane先进技术的引进与消化吸收,进一步提升了起重机业务的竞争力。公司在2019年还完成控股国电大力,进一步丰富公司业务结构,提升研发与服务实力、完善产业布局、拓展新的行业客户,夯实公司在智能物料搬运行业的领先地位。国电大力在手订单充足,将显著提升公司业绩持续增长动力。 切入高空作业平台领域,打造新增长点:公司已于2019年上半年完成智能高空作业平台车的首期研发工作,实现了小批量的生产和交付,已初步实现销售额80万元。公司强势切入智能高空作业平台领域,并拟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投入智能高空作业平台项目,将在常州建立高空作业平台的生产和研发基地。公司强势切入高空作业平台赛道,有望打造下一个五年的业绩增长点。 维持“买入”评级。基于审慎性原则,暂不考虑可转债发行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预计公司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7亿元、16.2亿元、19.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5亿元、1.73亿元、2.19亿元,对应的PE分别为21、17、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周期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盈利能力;下游行业市场低迷造成需求下降风险;公司可转债发行进度的不确定性影响等。
金诚信 有色金属行业 2020-07-31 12.42 -- -- 14.18 14.17%
14.18 14.17%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20年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81亿元,同比增长16.66%,归母净利润1.96亿元,同比增长18.14%。 投资要点: 疫情影响不大,业绩表现不俗。公司积累深厚,充足的项目储备助力公司抵御疫情影响风险。公司2019年新签合同约62亿元,陆续开工建设推进。同时,公司主营矿山服务,考虑到停工及维护成本,下游大型矿山开采完全停工可能性小,即使停工也需要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公司主营业务在矿山开采环节属于刚需,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受益于此,2020年上半年,公司业绩延续一季度的增长态势,并保持住增速,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6.66%和18.14%,在疫情影响大背景下较为难得,显示公司所在行业赛道及主营业务的充分优势。 “五大板块”+“两大市场”战略路径清晰,核心技术全国领先。以公司核心主业矿山工程建设与采矿运营服务为基石,公司不断明晰战略发展路径,计划通过矿山工程建设及采矿运营服务、矿山科技创新、矿山智能设备制造、矿山资源开发、矿山产品贸易等五大业务板块,延伸至矿山开发服务产业链的上、下游,充分发挥协同效应、有效补充现有主业,巩固公司龙头市场竞争地位。公司在稳固国内市场份额的同时,大力开拓海外市场,上市以来,公司海外业务占比不断提升,由2015年的营收占比22.75%提升至2019年的39.4%。 目前我国浅层矿产资源逐年减少与枯竭,已被逐步开采殆尽,1000米以下的深部开采成为主要推进方向。公司早在10年前即开始储备矿山深大竖井施工与设备技术,目前已具备同时施工10条超千米竖井的能力,承建的会泽3#竖井掘砌及配套工程是国内已完工最深的竖井工程,井深达到1526米,莱州汇金矿业投资有限公司纱岭金矿1529米超深度竖井副井和1449米进风井掘等深度竖井工程正在施工中。 矿山资源开发步伐加快,业绩质量提升可期。公司持续加大下游资源开采的战略布局力度,2019年以来相继收购磷矿石、铜、金、银矿产资源,切入现金流较好、规模体量更大的资源开发业务,不断实现战略落地,同时也为公司未来业绩高质量增长打下基础。目前,公司已经完成贵州两岔河磷矿90%股权、刚果(金)Dikulushi铜矿项目、以及加拿大CordobaMineralsCorp.19.9%股权的收购,海外矿山收购成本较低,同时公司具备工程建设及运营能力,接续开发及运营的成本优势明显。 发行可转债。资产负债率。公司计划发行10亿元可转换债券,用于矿山采矿运营及基建设备购置项目、国内矿山工程业务项目、赞比亚及塞尔维亚矿山工程业务项目、智能化及无人化开采技术研发项目等,若可转债顺利发行,则能够进一步保障公司在手订单的顺利实施,公司研发能力亦有望进一步提升。 与其他建筑工程类上市公司相比,公司应收账款及回款控制良好,经营性净现金流量近四年连续为正,2019年经营净现金流量达到5.75亿元,为上市以来最好水平,2015年以来公司每年年末账面货币资金均在11亿元左右。较低的资产负债率水平与充沛的货币资金,为公司上下游产业链拓展战略落地提供有力支撑。 维持公司“买入”评级:我们看好公司在非煤矿山开采与运营服务的行业龙头地位,受益于“一带一路”海外拓展成效显著,订单稳定贡献稳健业绩增长。同时,公司稀贵金属资源开采布局初步显现,后续有望为公司带来业绩弹性。基于审慎性考虑,暂不考虑收购业绩并表及可转债发行的影响,预计公司2020-2022年EPS分别为0.66、0.80和0.98元/股,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18.89、15.49和12.58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矿业企业资本开支低于预期;并购整合风险;矿山生产安全风险;海外经济政治风险;金、银及铜等金属价格的不确定性影响;可转债发行失败风险。
新和成 医药生物 2020-07-30 29.09 -- -- 33.40 14.82%
35.67 22.62%
详细
维生素业务高度一体化。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维生素生产商,从事VA、VE、VD3、VH等的生产,其中VA产能10000吨,位居世界第一,VE产能20000吨,位居世界第二。维生素贡献了公司61%的营收和64%的毛利。公司从VE中间体异植物醇和三甲基氢醌入手,逐步打通VA、VE整条产业链,是国内唯一能够生产关键中间体芳樟醇、柠檬醛的维生素企业。高度的一体化保障了公司免受中间体价格波动的影响,长期保持高毛利率。 进军进口依赖度高、与维生素拥有共同下游客户的蛋氨酸领域。由于蛋氨酸技术壁垒高,主要产能被赢创、安迪苏、诺伟司、住友化学垄断。我国是蛋氨酸消费大国,但国内蛋氨酸产能严重不足,2019年进口依存度高达65.1%。公司完全掌握蛋氨酸生产技术,拥有5万吨蛋氨酸产能,同时在山东园区新建25万吨产能,其中一期10万吨固体蛋氨酸已经进入试生产阶段。公司有望享受蛋氨酸进口替代的红利。蛋氨酸的下游应用为饲料行业,与公司现有维生素业务的下游客户高度重合,有望利用现有的销售渠道迅速提升蛋氨酸的市占率。 利用维生素共用中间体,横向延伸进入消费品属性的香精香料行业。 公司通过维生素关键中间体芳樟醇与柠檬醛横向进入香精香料领域,目前拥有12000吨芳樟醇产能,世界第二,和8000吨柠檬醛产能,同样位居世界第二。香精香料属于消费品,下游多为刚需,2018年全球香精香料市场规模为271亿美元。公司香精香料业务的护城河在于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芳樟醇和柠檬醛的技术壁垒高,全球拥有生产能力的厂商仅3家,除新和成外均为国外企业。从原料成本角度看,根据我们的测算,与竞争对手BASF相比,公司的芳樟醇与柠檬醛的原料成本分别低了12.1%和5.4%。 PPS行业国内的佼佼者,与DSM合作如虎添翼。在国外企业向中国倾销PPS的背景下,公司是唯一拥有成本优势的本土PPS生产企业,其他国内PPS企业均因成本过高而难以开工。2019年4月,公司向商务部提交PPS反倾销调查,若上诉成功,PPS价格有望回升,届时公司PPS毛利率有望提升。公司与DSM成立工程塑料合资公司,双方的合作一来反映出DSM对于公司PPS树脂生产质量的认可,二来为公司进入PPS改性领域打下坚实基础。 丰富营养品业务产品种类,打造精细化学品产品群。公司通过内部挖掘,积极开展新产品研发和中试,打造精细化学品产品群,投资50亿元建设的黑龙江生物发酵产业园项目将公司的技术从化学合成拓展到生物发酵。辅酶Q 10、葡萄糖、叶红素、己糖酸、山梨醇、钴胺素等将营业品进一步丰富产品线。由于下游与维生素业务高度重合,公司将利用现有营养品销售渠道,为新增产品快速打开市场。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公司致力于精细化学品的研发与生产,主要产品均拥有极高的毛利率。维生素业务将继续为公司带来丰厚的现金流,而香精香料、新材料、蛋氨酸、生物发酵等业务将打开公司的成长空间。预计公司2020-2022年EPS分别为1.75、1.87和2.14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推进进度不及预期;产品价格大幅下跌;下游需求萎缩;行业内竞争格局恶化风险;相关产品进口替代不及预期;公司规划产能释放进度具有不确定性。
贵州茅台 食品饮料行业 2020-07-30 1690.00 -- -- 1746.78 3.36%
1828.00 8.17%
详细
事件: 贵州茅台 7月 28日发布中报: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39.53亿,同比增长 11.31%;归母净利润 226.02亿,同比增长 13.29%。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95.48亿,同比增长 9.54%; 归母净利润 95.08亿,同比增长 8.92%。 营收和净利润平稳增长,直销占比不断提高 2020上半年茅台实现营业收入 439.53亿,其中茅台酒 392.61亿,占比 89.32%;系列酒 46.50亿,占比 10.57%;2019年系列酒营收占比 11.18%。2020H1公司直销收入 51.53亿,占比 11.72%;经销收入 387.59亿,占比88.18%;2019年公司直销占比 8.48%,2020H1直销占比相比 2019年年报提高 2.09%。经营性现金流 126.21亿,同比降低 47.60%。 经营性现金流的降低主要是主要是本期客户存款和同业存放款项净增加额减少。报告期内,茅台完成基酒产量 4.81万吨,其中茅台酒基酒产量 3.67万吨、系列酒基酒产量 1.14万吨;2020年度茅台酒销售计划为 3.45万吨左右。 品牌和产区壁垒长期存在,茅台在白酒中独一无二 茅台酒多次见证我国外交与内部建设的重大时刻,其品牌影响力为国内白酒所无法媲美且短期难以培育。此外,“离开茅台镇就酿不出好的茅台酒”,位于赤水河岸边的茅台镇产区是酱酒的核心产区,具有很强的产区壁垒。品牌和产区壁垒形成了茅台酒的稀缺性和广泛的市场需求。 出厂价具有上调预期,产销量将迎来增长 茅台酒出厂价自 2018年1月便未提高,目前一批价已超过 2500元,一批价与出厂价价差不断增大,出厂价具有较强的上调预期。此外,2021年茅台将实现 5.6万吨的茅台酒基酒和 5.6万吨系列酒基酒产能释放,根据酱酒 5年酿酒周期计算,2020年-2025年茅台成品酒的产量也将保持平稳增长,结合茅台酒的市场投放计划和产品结构的影响,预计未来 10年销量将平稳上升。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茅台酒稀缺性预计长期存在,且随着产能释放产销量将进一步增强保障,而直销的推进将对吨价提升和业绩增长贡献弹性,预计公司 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474.55/554.60/652.98亿元,对应的 PE 分别为 44.21/37.83/32.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食品安全问题; 经济发展不达预期; 公司经营不达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98/537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