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张雷

浙商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230521120004。曾就职于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13.33%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6/18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昱能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5-10 212.65 -- -- 309.99 3.25%
219.57 3.25%
详细
业绩符合预期,2022年及 2023Q1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 250.30%、282.91%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3.38亿元,同比增长 101.27%;归母净利润 3.61亿元,同比增长 250.30%;扣非归母净利润 3.39亿元,同比增长 251.18%。 2023Q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1.18亿元,同比增长 282.91%;扣非归母净利润1.09亿元,同比增长 264.81%。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微逆及储能产品性能全行业领先2022年,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达到 0.55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 4.10%。截至 2022年末,公司取得授权专利 135项,其中发明专利 80项(其中 4项已取得美国 PCT专利)。公司微逆产品已升级到第四代,领先国内同行 2-3年,首创 20A 大电流产品树立业内技术标杆,公司累计已参与 15项国家、行业或团体标准的制定。 储能产品方面,从便携式移动储能、户用储能到工商业储能系统,公司均已完成产品布局,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单相户用储能系列产品已进入量产阶段,并销往欧美市场。其它各系列储能产品有望在 2023年实现量产供货,可以和公司各功率段的微逆产品形成光储一体系统。 境内外市场双轮驱动,光储一体协同推进公司产品销往中国大陆及美洲、欧洲、澳洲等 100多个国家及地区。在欧洲、美洲、澳洲等海外地区,公司积累众多优质客户,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国内方面,公司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同时不断凭借已有品牌优势开拓本土客户。2022年,公司实现微逆销售 93.5万台,对应销售收入 10.65亿元,同比增长 108%,毛利率 38.28%;2023Q1,公司实现微逆销售 31万台,对应销售收入 3.56亿元,同比增长 181%,毛利率 40.27%。分区域来看,2022年,公司欧洲市场销售占比47%,美国市场占比 25%,拉美 22%,其他区域约占 6%;2023年 Q1,公司欧洲市场销售占比 65%,美国市场占比 15%,拉美 15%,其他区域约占 5%。 盈利预测及估值维持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公司是全球微逆领先企业,储能业务打造第二成长曲线。我们维持公司 2023-2024年盈利预测,新增 2025年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35、15.49、22.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1.65%、85.48%、44.55%,对应 EPS 分别为 10.44、19.36、27.99元/股,对应PE 分别为 29、16、11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装机需求不及预期;竞争格局恶化;国际贸易摩擦加剧。
聚和材料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5-10 71.21 -- -- 85.69 20.33%
102.90 44.50%
详细
2022年业绩符合预期,单位毛利下降致 23Q1盈利下滑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5.04亿元,同比增长 27.94%;实现归母净利润 3.91亿元,同比增长 58.53%;扣非归母净利润 3.59亿元,同比增长 46.87%。非经常收益主要系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和政府补助。2023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7.84亿元,同比增长 5.31%;归母净利润 1.24亿元,同比增长 19.70%;扣非归母净利润0.61亿元,同比下降 40.76%。非经常收益主要系金融资产投资收益。扣非归母净利润下滑主要系为行业降本增效导致单位毛利的下降,同时销售人员和研发人员的增加导致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的增加所致。 全面覆盖光伏 N 型银浆产品需求,银粉国产化进程加速2022年,公司“年产 3000吨导电银浆建设项目(一期)”已建成并投产,实现正面银浆出货 1374吨,成为行业历史上首家年正银出货量超过 1000吨的企业,并长期为与规模较大的直销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22年,公司研发费用2.1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 3.30%,同比增长 33.50%。公司围绕分散、导电及接触等核心技术不断创新,产品全面覆盖光伏银浆主流技术路线需求,包括单晶 PPERC,N-TOPCon,HJT 和 X-BC 等热门电池技术领域。同时公司与国内多个科研院所、海外研究机构建立深入合作关系,积极布局下一代印刷技术、金属化技术和新电池应用结构的技术。此外,公司银粉国产化进程加速,2022年向DOWA 采购银粉占年度采购总额的 39.11%(2021年为 82.19%)。 非光伏浆料持续突破,不断拓宽下游应用领域除正面银浆外,公司也在积极开发其他非光伏领域用电子浆料和胶粘剂,覆盖射频、片式元器件、电致变色玻璃、LTCC、光伏、动力储能、消费电子等领域。 电子浆料经过 3年多的技术沉淀,公司已形成 8大系列,70余个 SKU,产品覆盖射频、片式元器件、电致变色玻璃、LTCC 等多个市场,多项技术实现了同行业技术突破。胶粘剂围绕光伏、动力储能和消费电子等核心市场需求,开发了包括导热、结构、灌封、功能粘接等多个功能系列产品,其中多个主打产品已通过核心客户验证,获得稳定订单需求。 盈利预测及估值维持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是全球光伏银浆龙头,N 型 TOPCon 银浆有望加速放量,非光伏浆料持续突破。我们维持公司 2023-2024年盈利预测,新增 2025年盈利预测,预计 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07、8.05、10.1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55.09%、32.66%、25.44%,对应 EPS 分别为 5.42、7.19、9.02元/股,对应 PE 分别为 19、15、1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装机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行业竞争加剧。
金博股份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05-10 111.30 -- -- 167.80 1.72%
125.88 13.10%
详细
光伏热场产品需求向好,公司营收平稳增长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4.50亿元,同比增长 8.39%;归母净利润 5.51亿元,同比增长 9.99%,扣非归母净利润 2.96亿元,同比下降 35.67%。2023Q1实现营业收入 3.01亿元,同比下降 32.93%;归母净利润 1.18亿元,同比下降 41.76%。 公司 2022年业绩稳定增长,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有一定差异主要因为: 1)光伏热场产品需求提升,下游客户加大采购公司产品;2)2022年公司收到政府补助增加。2023年一季度公司业绩同比下滑主要因为报告期内公司产品销售价格下调,毛利水平下降。 热场材料单位售价、单位成本均有所下降,整体净利率维持原有水平2022年公司实现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产量 2506.48万吨,同比增长 46.90%;实现销量 2480.80万吨,同比增长 59.74%。价格端,2022年公司先进碳基复合材料平均销售价格为 57.74万元/吨,同比下降 32.69%。成本端,2022年公司先进碳基复合材料平均销售成本为 29.70万元/吨,同比下降 11.11%。2022年公司销售毛利率达 47.80%,同比下降 9.48pct,其中 Q4毛利率为 39.11%,环比下降 4.57pct; 2022年公司销售净利率为 37.98%,同比提升 0.53pct,其中 Q4销售净利率为17.96%,环比下降 24.90pct。主要系公司维持客户的合作关系,对产品进行主动降价。 碳基复合材料产能项目持续推进,完善产业链布局,提升规模优势2022年,公司 3500吨/年光伏热场产能定增项目顺利发行。碳谷产业园一期项目全面完成;二期高纯大尺寸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产能扩建、碳粉制备、氢能项目正在推进。公司计划通过定增方式,投资建设 1500吨高纯大尺寸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产能项目,预计产能建设完成后,公司规模优势进一步强化。 半导体、碳陶、氢能、锂电业务齐发,深化战略合作,打造多维成长曲线2022年,公司与宇泽半导体在单晶 N型热场领域的开发和应用,达成战略合作。 并持续研发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应用的热场材料,与天科合达达成战略合作。碳/陶领域,收到广汽埃安、比亚迪开发定点通知书。氢能领域,完成第一代片状碳纸样品开发,通过膜电极、电堆客户验证,完成第二代连续式卷对卷碳纸配方和技术研发,并与神力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锂电领域,推进 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用碳粉一体化制备产能建设,并与中科星城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锂电负极项目预计在 2023Q2实现部分产能。 盈利预测及估值给予“买入”评级。公司是国内碳碳热场材料龙头,产能扩建持续推进,新材料业务稳步拓展,我们预计 2023-2025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7.23、9.54、12.45亿元,对应 EPS 为 7.69、10. 14、13.23元/股,对应 PE 分别为 22、16、13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泰胜风能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5-09 9.17 -- -- 12.36 34.06%
12.30 34.13%
详细
22净利稳步增长,23Q1盈利能力提升显著。 公司发布 2022年年度报告及 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 31.27亿元,同比下降 18.84%;实现归母净利润 2.75亿元,同比增长 6.33%;毛利率 18.37%,同比提升 2.08pct。2023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 8.05亿元,同比增长 44.40%;实现归母净利润 0.91亿元,同比增长 45.13%;毛利率 22.13%,同比提升 7.10pct。22年营收下滑主要系国内海上风电市场处于调整期,23Q1营收及净利润大幅上升主要系公司盈利能力修复显著。 塔筒龙头订单增长显著,陆风+海风业务共振驱动增长。 截止 2022年末,公司在手订单 33.13亿元,陆风在手订单 25.50亿元,海风在手订单量 7.11亿元,海洋工程在手订单量 0.34亿元,其他业务在手订单量 0.18亿元;国内在手订单量 21.14亿元,国外在手订单量 11.99亿元。23Q1公司新增订单量 11.27亿元,同比增长 307%,陆风及海风新增订单量分别为 7.52亿元和 3.5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182%和 954%;国内及国外新增订单量分别为 9.96亿元和 1.3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1038%和-31%,陆风+海风业务共振驱动增长。 加速塔筒产能扩张,推动广东地区海风基地建设。 公司加速扬州基地产能扩张,受益行业景气,23年公司塔筒业务(含其他海上风电及海洋工程装备)总产量目标力争达到 70万吨。公司 2022年投建扬州泰胜风能装备有限公司年产 25万吨塔架项目,拟用于海外出口产品的生产。该项目目前处于厂房建设、设备安装阶段,预计于 2023年年中建成投产,投产后预计新增塔筒产能约 25万吨,累计产能有望超 90万吨;对于海上风电业务,公司继续推动广东地区海上风电制造基地的布局工作,尽快完善沿海海风产业布局。 盈利预测及估值上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公司为国内塔桩龙头,出海+海风业务共振驱动公司增长。考虑到公司产能扩张加速,我们上调公司 23-24年盈利预测,预计 23-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07、6.69亿元(上调前分别为 4.66、6.01亿元);新增 2025年盈利预测为 9.00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54、0.72、0.96元/股,对应 PE 分别为 17、 13、1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风电装机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产品价格波动风险。
祥鑫科技 机械行业 2023-05-08 49.07 -- -- 56.75 14.67%
64.99 32.44%
详细
投资事件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约 42.89亿元,同比增加 80.93%;归母净利润约 2.57亿元,同比增加 300.38%。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约 11.49亿元,同比增长 52.71%;归母净利润约8205.12万元,同比增长 140.43%。 投资要点 盈利能力逐季提升,已与主要客户、供应商形成价格机制2022年第四季度和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毛利率分别为 18.04%和 18.51%,净利率分别为 6.62%和 7.18%,呈现逐季提升的趋势,我们认为主要受益于毛利率更高的新能源业务占比提升、规模效应显现等因素,公司已与主要客户、供应商建立了价格联动机制或共识,客户质量优秀,同时受益于产能规模的继续提升,我们认为未来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望保持在合理水平。 在手订单饱满,绑定优质客户,保障收入规模高速增长根据公司公告,公司于 2023年 1-4月获得客户(根据与相关客户的保密协议,无法披露各客户的具体名称)的项目定点意向书,预计项目总额为 149-151亿元,项目周期为 1-7年,下游客户涵盖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和光伏逆变器、通信等行业。公司深度绑定广汽埃安、吉利汽车、比亚迪、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华为等一流客户,结合此前公司获得的存量订单,我们认为目前公司在手订单饱满,将有力支撑公司的收入规模快速增长。 产能建设同步跟进,定增计划顺利进行公司围绕客户的生产基地,在东莞、广州、常熟、天津、宁波、宜宾、马鞍山、墨西哥蒙特雷等地区建设生产基地,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品的运输费用、缩短供货时间、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并迅速调整相应的生产工艺、提前获取新款产品的开发情况和快速调整研发方向。2023年 3月公司递交定增募集说明书,拟募资不超过 18.38亿元用于建设光储逆变器、新能源车身结构件和动力电池箱体等产线,将补充公司产能扩张的资金需求。 盈利预测与估值维持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是汽车领域冲压模具和金属结构件的老兵,新能源车和光储业务带来新生命力。我们维持 23-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80、10.55亿元,新增 25年盈利预测为 12.97亿元,对应 EPS 为 4.38、5.92、7.27元/股,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10、8、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新增项目建设不及预期风险等。
赛伍技术 基础化工业 2023-05-08 20.70 -- -- 21.90 5.14%
22.65 9.42%
详细
22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0.68%,盈利能力阶段性承压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41.15亿元,同比增长 36.39%;归母净利润 1.71亿元,同比增长 0.68%;扣非归母净利润 1.60亿元,同比下降 3.14%;综合毛利率 13.04%,同比下降 1.59pcts。2023Q1,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10.41亿元,同比下降 5.18%;归母净利润0.33亿元,同比下降 62.54%;扣非归母净利润 0.30亿元,同比下降 65.44%;综合毛利率8.15%,环比提升 1.10pcts。 光伏胶膜出货量大幅增长,盈利能力有望触底回升2022年,公司光伏胶膜产品销售收入 21.12亿元,同比增长 85.66%;销量 1.68亿平米,同比增长 77.12%;销售均价 12.54元/平米,同比增长 4.85%。2022年,公司光伏胶膜毛利率为 7.75%,同比降低 5.20pcts,主要原因系 2022年下半年原材料 EVA 价格持续下降,公司库存原料平均价格远高于即时行情价格,导致四季度胶膜毛利率下降且期末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随着 2023年 EVA 价格企稳回升,胶膜产品盈利能力有望见底回升。 率先开发成功 UV 光转胶膜产品,产品结构持续优化面对新型电池组件技术趋势,公司已在行业内建立起完整程度领先的封装胶膜产品矩阵: ①针对 TOPCon 电池组件,公司封装胶膜产品在部分一线组件厂商测试合格并形成销售,出货量已经处于行业领先;②针对 HJT 电池组件,公司率先开发成功异质结 Raybo?(镭博)光转膜,经过华晟、迈为等公司的测试,2022Q3起已经开始小批量连续供货,2023Q1开始大批量供货。③针对钙钛矿,公司自主研发的钙钛矿热塑性 TPO 封装胶膜已与协鑫光电签订数兆瓦级的首次批量订单,并已完成交付。 坚持多元化平台型发展战略,非光伏材料业务蓄势待发公司非光伏材料业务主要包括交通电力(含新能源动力锂电池)材料、消费电子材料、半导体材料等业务。2022年,公司交通电力(含新能源动力锂电池)材料实现营业收入4.07亿元,较上年度增长约 62.69%,实现毛利率 26.88%;消费电子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5,712.12万元,同比增长 6.74%。2023年,公司已经储备了 UV 减粘型切割胶带等多个半导体封装制程材料,已在国内多家封测厂测试通过并实现交付。 盈利预测及估值上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是光伏胶膜和背板龙头,非光伏业务有望打造第二成长曲线。考虑到 UV 光转胶膜出货占比提升有望推动公司盈利能力超预期,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 2023-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84、7.08亿元(上调前为4.49、5.42亿元),新增 2025年盈利预测,预计 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9.19亿元,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 182.68%、46.24%、29.85%,对应 EPS 分别为1. 10、1.61、2.09元/股,对应 PE 分别为 19、 13、1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装机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UV 光转胶膜等产品出货不及预期。
星云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5-04 30.59 -- -- 36.00 17.65%
35.99 17.65%
详细
公司 2022年实现营业总收入 12.80亿元,同比增长 57.92%,实现归母净利润 895万元,同比下降 88.24%。2023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57亿元,同比增长 26.77%,实现归母净利润-3337.39万元。 坚持技术研发为核心,规模化转型有望进入回收期公司 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 12.80亿元,同比增长 57.92%,实现归母净利润 895万元,同比下降 88.24%。2022年公司毛利率同比下降 17.1个百分点至 27.78%,主要因为公司处于规模化业务转型期,化成分容及光储充等规模化业务占比提升,毛利率有所下降。另一方面 2022年原材料成本上涨、供应链不畅共同影响毛利率。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2022年公司的研发投入金额为1.73亿元,占 2022年营业收入比例为 13.48%,同比增长 24.68%。 检测业务带动锂电设备业务,增强核心客户黏性2022年公司实现锂电设备收入 10.19亿元,同比上升 58.40%。毛利率 25.02%,同比下降 16.56个百分点,主要系原材料成本上涨和采购周期错位。公司发挥自身检测技术优势,通过子公司向下游锂电池企业开展检测服务,在提高公司技术水平的同时增强了核心客户黏性,使公司由传统的单一设备销售向销售及服务相结合的业务模式转型,公司将由传统的设备销售型企业转型升级为集产品销售与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复合型企业。 “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落地,推动储能业务向规模化转型公司积极把握储能技术趋势,与行业头部企业合资成立储能业务公司。2022年10月,公司首座标准化“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投入运行,与全国多个地市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广该产品。公司与下游电池厂家长期保持紧密合作,对储能业务的发展具备较强的合作延续性。同时公司在检测技术上的优势有助于储能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未来有望取得较好发展,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估值维持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锂电后段设备供应商,储能快速扩张和锂电设备修复。我们维持 2023-2024年盈利预测,新增 2025年盈利预测,预计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80、3.03、4.21亿元,对应 23-25年 EPS 分别为 1.22、2.05、2.85元,对应 PE 分别为 25、15、11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
东方电缆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5-04 46.53 -- -- 54.42 16.96%
54.42 16.96%
详细
23Q1 利润环比增长显著,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23Q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38 亿元,同比下降20.82%;归母净利润2.56 亿元,同比下降8.10%,环比增长141.0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母净利润2.48 亿元,同比下降10.50%,环比增长193.94%;毛利率30.96%,同比提升3.82pct。利润环比增长显著主要系高附加值的海缆交付较多。 盈利能力提升显著,在手订单充足持续增长。 23Q1 公司实现海缆系统营业收入5.60 亿元,同比下降24.43%;海洋工程营业收入0.94 亿元,同比下降65.31%;陆缆系统营业收入7.82 亿元,同比下降2.13%。23Q1公司整体综合毛利率为30.96%,同比提升3.82pct。截止2023 年4 月22 日,公司在手订单约89.31 亿元,其中海缆系统50.14 亿元,陆缆系统24.48 亿元,海洋工程14.69 亿元;23Q1 公司中标南网、国网、中铁电气、中石化等海缆项目,海陆缆系统累计中标金额约13 亿元,订单充沛支撑公司后续持续增长。 国际化战略进一步推动,欧洲海风订单实现突破。 公司在进一步推进公司国际化战略,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在海洋油气领域获得了卡塔尔油气公司NFXP 脐带缆项目。同时,公司签署了InchCape 海上风电项目输出缆供应前期工程协议,项目总规划装机容量1.08GW,协议金额约人民币1400 万元。公司将提供220kV 三芯2000mm2 铜导体海缆的设计和整个系统的型式实验。根据协议约定,公司在顺利完成该型式实验,并经业主完成项目投资决策程序后,将另行签订主合同成为该海上风电项目输出缆的供应商,海外业务实现较大突破。 盈利预测及估值维持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公司系国内海缆系统核心供应商,我们维持公司23-25 年盈利预测,预计23-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14、20.41、25.11 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2.35、2.97、3.65 元/股,对应PE 分别为20、16、13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风电装机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产品价格波动风险。
恒润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3-05-04 20.01 -- -- 21.93 9.38%
24.07 20.29%
详细
23Q1 盈利增长显著,轴承产品放量在即。 2022 年公司营业收入19.45 亿元,同比下降15.20%;实现归母净利润0.95 亿元,同比下降78.55%。2023 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4.33 亿元,同比增长16.36%;实现归母净利润0.29 亿元,同比增长131.61%。22 年盈利下滑主要系:(1)受疫情影响,风电建设进度缓慢,塔筒法兰产品订单和价格下降;(2)传动子公司前期处于建设期,费用开支较大。23Q1 盈利增长显著主要系:受益原材料成本下降毛利率提升显著。 法兰:龙头大兆瓦优势稳固,产能扩张巩固领先地位。 公司深耕塔筒法兰领域,为国内风电法兰龙头,是目前全球较少能制造7.0MW 及以上海上风电塔筒法兰的企业之一。2022 年公司风电塔筒法兰业务营收9.18 亿元,同比下降24.01%,主要系风电行业开工审慎,公司风电塔筒法兰产品订单减少,价格下降。2022 年公司风电塔筒法兰实现从7MW 向9-12MW 技术升级并积极扩张海上风电大型法兰产能。恒润环锻现有厂区10MW 及以上风电塔筒法兰实现批量生产,新建5 万吨12MW 海上风电大型锻件项目有望于2023 年底完全达产,巩固市场份额布局和先发优势。 风电轴承:22 年轴承首次批量出货,轴承产品放量在即公司横向拓展风电轴承业务,年产4000 套大型风电轴承生产线项目于2022 年7 月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实现从零到150 套/月产能爬坡。子公司恒润传动22H2 完成建设,新产品6MW 三排独立变桨轴承于22Q4 实现批量生产,8MW 独立变桨轴承处于台架试验认证阶段;2022 年公司风电轴承实现营业收入1.12 亿元,子公司恒润传动亏损0.21 亿元。风电轴承产能爬坡完成后,产品出货放量有望实现盈利能力转好;公司有望凭借自身优势开展风电主轴承研发,受益风电主轴承国产替代趋势。 盈利预测及估值下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公司系风电法兰龙头,轴承产品放量在即。考虑风电行业降本趋势,我们下调公司23-24 年盈利预测,预计23-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6、6.90 亿元(下调前分别为7.35、9.21 亿元);新增2025 年盈利预测为9.00 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0.94、1.56、2.04 元/股,对应PE 分别为21、13、10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风电装机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产品价格波动风险。
宇邦新材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5-01 57.33 -- -- 61.21 6.77%
77.77 35.65%
详细
产能扩张降本增效持续推进,2022年公司业绩高速增长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0.11亿元,同比增长62.29%;归母净利润1.00亿元,同比增长29.95%;综合毛利率为11.21%,同比下降2.35pct。2022Q4,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69亿元,同比增长58.78%,环比增长20.71%;实现归母净利润0.25亿元,同比增长50.62%,环比下降7.18%。2023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4亿元,同比增长18.70%;归母净利润0.36亿元,同比增长79.49%;综合毛利率13.06%,同比增长2.01pct。报告期内公司收入显著增长,主要系公司产能规模扩大,为客户提供配套产品,降本增效不断推进。 互连+汇流焊带营收持续增长,产销规模再创新高2022年公司互连带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5.38亿元,同比增长64.82%;毛利率9.76%,同比下降2.55pct;汇流带产品实现营业收入4.53亿元,同比增长56.34%;毛利率12.60%,同比下降0.74pct。2022年,公司电气机械与器材制造业务实现销售2.24万吨,同比增长57.46%,均价约为8.98万元/吨,平均毛利约为1.01万元/吨。公司为了满足快速扩张的市场需求,同步扩张产能,促进主要产品营收增长;同时,由于产品的直接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90%以上,且原材料价格整体上涨,故公司产品单位成本增长,导致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毛利率下降。 新建产能项目有序推进,光伏焊带业务高速增长2023年,公司将持续推进产能扩张,按进度推动新建项目落地。公司募投项目——年产光伏焊带13500吨建设项目正在逐步投产。此外,公司于2023年4月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拟投入3.57亿元用于安徽年产光伏焊带20000吨生产项目,项目总投资4.42亿元,该项目计划于2023年7月开始实施,建设期为3年,建成后,公司产能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且优化公司产品结构,提升高性能光伏焊带的生产能力,满足下游客户多样化需求。 盈利预测及估值维持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公司为光伏焊带行业龙头,新建产能项目有序推进,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我们维持公司2023-2024年盈利预测,新增2025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2亿元、3.56亿元、4.70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33、3.43、4.52元/股,对应估值分别为25倍、17倍、13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增长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蔚蓝锂芯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3-04-28 11.13 -- -- 11.40 2.15%
11.62 4.40%
详细
投资事件 (1)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2.85亿元,同比下降 5.92%;归母净利润 3.78亿元,同比下降 43.5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2.98亿元,同比下降 48.85%。 (2)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9.74亿元,同比下降 47.08%;归母净利润-1254.96万元,同比下降 106.27%;扣非归母净利润-1607.47万元,同比下降 111.35%。 投资要点 收入端:客户去库存影响持续,收入端有所承压2021年,公司电动工具客户超买了电芯形成了高于正常周期的电芯和成品库存。 2022年开始,受海外通胀等原因引起的需求下滑影响,公司锂电池业务的主要大客户处于去库存的过程中,同时公司积极布局的动力工具之外的其他应用场景尚处于开发期,公司 2022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5.92%,其中锂电芯业务收入约25.56亿元,同比下降 4.39%,锂电芯销售量 3.13亿颗,同比下降 19.7%;2023年第一季度的整体收入同比下降 47.08%。 利润端:产能利用率偏低、资产减值等因素削弱盈利2022年第四季度和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的毛利率分别为 14.22%和 9.16%、净利率分别为-3.24%和-0.96%,我们认为,公司锂电芯的产能利用率偏低造成盈利能力受损较重。此外,截至 2022年末公司资产减值损失-1.10亿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公司的利润水平。 产线升级逐步完成,新产品拓展至磷酸铁锂、钠电池等2022年,张家港第一工厂完成 26700磷酸铁锂、钠电池共线产能改造;张家港第二工厂新增产线逐步投用;淮安工厂一期项目进入产线调试;储能应用的淮安二期磷酸铁锂和钠电池共线大圆柱产线动工建设;同时公司于 2022年下半年启动了马来西亚 10GWh 锂电池投资项目,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项目用地选址,预计 2025年前投产。上述项目全部建成后,公司锂电池产能预计将接近 30Gwh。 盈利预测与估值下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是圆柱锂电芯的优质供应商,工具电芯去库存接近尾声,积极布局新兴场景。考虑到下游客户去库存的短期影响、新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谨慎下调公司 2023-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至 4.50、7.21亿元(下调前为 14.33、16.79亿元),新增 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 10.29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39、0.63、0.89元/股,对应 PE 分别为 29、18、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客户订单需求不及预期、新产品拓展慢、产能投放不及预期风险等
普利特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4-28 14.41 -- -- 14.60 1.32%
15.05 4.44%
详细
业绩符合预期,海四达并表贡献显著增量业绩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总收入67.58亿元,同比增长38.76%,实现归母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增长750.99%。其中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4.77亿元,同比增长67.77%,实现归母净利润0.49亿元,同比扭亏为盈。一方面2022年下半年大宗原材料价格下降,公司毛利率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公司收购海四达电源并于2022年9月完成并表。此后公司将聚焦锂电池业务,并积极扩张产能布局户储和大储业务。我们预计锂电业务将在2023年后为公司贡献显著增量业绩。 锂电池产能积极扩张,下游客户订单饱满2022年海四达贡献收入10.86亿元。海四达是从业30多年的老牌锂电厂商,截至2022年底公司三元和磷酸铁锂电池产能合计为4.03GWh。2022年公司在原有电动工具和后备电源基础上发力户储和大储领域,2022年成功开拓头部客户大秦新能源等。下游客户订单饱满,公司拟发定增积极扩产,新增产能建设7.3GWh。 传统主营改性塑料稳定增长,股权激励和定增彰显经营信心2022年公司改性塑料业务实现收入56.72亿元,同比增长18.49%,该业务毛利率为13.34%,相比2021年同比提升2.79个百分点。车用改性塑料受益新能源汽车增长和单车使用量提升,行业空间仍旧较大,预计公司改性塑料业务将持续保持稳增。此外LCP为高分子材料增量领域,市场为日、美垄断,国内以金发科技、普利特为代表的头部公司加速追赶,受益国产替代。 盈利预测与估值下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是国内改性材料龙头,收购海四达锂电储能将成为第二增长曲线。由于碳酸锂价格下降引起市场观望情绪,锂电池厂商盈利受影响,下调2023-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6.12、8.29亿元(下调前为7.96、10.78亿元),新增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0.58亿元,对应23-25年EPS分别为0.60、0.81、1.04元,对应PE分别为24、17、14倍。当前时点公司估值处于低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能消化不及预期;技术研发与推广不达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
特变电工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4-26 16.24 -- -- 24.45 10.14%
17.89 10.16%
详细
公司发布2022 年年度报告和2023 年一季度报告,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958.87亿元,同比增长39.03%;归母净利润158.83 亿元,同比增长118.93%。2022 年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13.52 亿元,同比增长4.98%;归母净利润48.27 亿元,同比增长133.89%。2023 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62.74 亿元,同比增长37.21%;归母净利润47.24 亿元,同比增长51.34%。2022 年第四季度毛利率为40.65%,环比提升4.16 个百分点;净利率为22.89%,环比下滑0.86 个百分点。 2023 年第一季度毛利率为38.16%,环比下滑2.49 个百分点;净利率为25.78%,环比增加2.89 个百分点。 投资要点 输变电产品与服务业务受益于特高压等电网建设加速2022 年公司变压器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35.28 亿元,同比增长23.94%;电线电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2.22 亿元,同比增长13.89%;输变电成套工程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1.79 亿元,同比增长25.48%。公司输变电设备与服务业务受益于特高压等电网建设加速,同时公司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市场份额稳步提升,输变电产业国内市场实现签约311 亿元,公司变压器产品实现产量2.69 亿kVA。 新能源业务快速增长,多晶硅产品量利齐升公司2022 年新能源产业及工程实现营业收入343.72 亿元,同比增长72.13%;实现多晶硅销量10.67 万吨,同比大幅增长。受益于多晶硅价格持续上涨,公司该业务毛利率达到57.82%,比上年提升17.66 个百分点。2022 年公司新疆3.4 万吨多晶硅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及内蒙古10 万吨多晶硅项目建成投产,准东20 万吨多晶硅项目已开工建设,截至2022 年底公司多晶硅产能达到20 万吨/年。 煤炭业务持续高景气公司煤炭业务2022 年实现销售收入174.50 亿元,同比增长88.62%,毛利率为47.63%,比上年同期提升4.08 个百分点。截至2022 年底,公司南露天矿、将二矿已分别获得4000 万吨/年、3000 万吨/年产能核定。2022 年公司煤炭产品产销量以及销售均价均有所提升。 盈利预测与估值维持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公司多晶硅业务持续高景气,输变电业务有望受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维持2023-2024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0.43、139.45 亿元,新增2025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36.10 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3.61、3.59、3.50 元,对应PE 分别为6、6、6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电网投资完成进度不及预期;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
当升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4-26 54.19 -- -- 55.50 1.00%
54.74 1.01%
详细
投资事件 (1) 2023年一季度,营业收入 46.92亿元,同比增长 22.12%;归母净利润 4.31亿元,同比增长 11.26%;扣非归母净利润 4.25亿元,同比增长 21.01%。 (2) 拟实施 2023年管理层和核心骨干股权增持计划,参加对象总人数不超过 450人,拟认购股权增持计划的资金总额预计不超过 9000万元。 投资要点 第一季度业绩符合预期,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约 11%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的归母净利润为 4.31亿元,环比下降 44.83%,同比增长11.26%,我们认为在行业出货压力和成本压力均较大的情况下,同时考虑到季节性影响下,公司总体经营正常,维持了单吨利润的相对稳定。 国际客户资源优质丰富,产能利用率有望维持高位我们预计公司 2023年新增的产能包括江苏当升四期 2万吨钴酸锂和常州当升二期5万吨高镍三元,2023年公司整体产能利用率有望处于相对高位,以夯实盈利水平。此外,公司与全球一流锂电巨头企业均保持密切合作关系,国际客户业务占比较高,全球市场占有率长期位居行业前列,由于 2023年国际客户需求有望好于国内,且产品价格相对友好,公司在海外领先的客户资源有望保障公司收入的高速增长。 磷酸铁锂已导入动力储能客户,固态产品实现装车新产品方面,公司磷酸铁锂材料成功导入国内一流动力及储能电池客户,未来随着公司攀枝花新材料产业基地(30万吨产能项目)的建成将大规模量产。公司研发成功的双相复合固态锂电正极材料和固态电解质新产品,已向清陶、卫蓝新能源等业内领先的固态锂电池供应商实现稳定供应并实现装车应用,奠定了公司在固态电池材料领域的领先优势,为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估值维持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是全球三元正极龙头企业,看好 2023年海外出货和新品放量加速。我们维持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9.84、24.41、28.39亿元,对应 EPS分别为 3.92、4.82、5.60元/股,对应 PE分别为 13、 11、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客户订单需求不及预期、新产品拓展慢等。
华自科技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4-25 13.67 -- -- 17.40 27.29%
19.38 41.77%
详细
公司 2022年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 17.40亿元,同比下降 19.62%,归母净利润-4.21亿元。 坚定转型储能和锂电设备,期待业绩底部反转公司 2022年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 17.40亿元,同比下降 19.62%,归母净利润-4.21亿元。亏损主要系疫情影响开工以及需求萎缩影响收入,另一方面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导致毛利率有所下降。2022年公司毛利率为 21.59%,同比下降 3.7个百分点。2022年公司环保业务因开工受限以及需求萎缩,业绩不达预期,计提商誉减值 2.38亿元。此外,由于公司加大新能源板块的研发投入以及人员薪酬和股权激励摊销费用的增加,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大幅提升,2022年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支出分别为 1.97、1.53亿元,管理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相比 2021年分别提升 6.91、2.76个百分点至 20.15%、8.82%。 电网侧储能电站快速落地,产业链成本管控保障高盈利新能源强配和租赁扩容政策支持下,湖南引领全国电网侧储能发展。公司率先布局,城步儒林一期 50MW 在 2021年底并网,剩下二期 50MW 也已经于 2022年12月 31日之前成功并网。2022年公司实现储能业务收入 7800万元,同比下降26.36%。储能毛利率为 17.8%,公司除电芯全产业链布局,产业链成本管控较强,毛利率有望保持较高水平。 锂电设备业务快速修复,头部客户拓展顺利2022年公司实现锂电设备收入 7.53亿元,同比下降 5.51%,主要系收入延后确认。毛利率 18.16%,同比下降 4.15个百分点,主要系原材料成本上涨。公司下游核心客户包括宁德时代、蜂巢能源、赣锋锂业等。我们认为公司头部客户黏性较高,基于锂电设备和储能业务并进战略,公司未来与头部锂电厂商将互为供应商,合作进一步加深。 盈利预测与估值维持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是电力自动化领先企业,储能快速扩张和锂电设备修复。我们维持 2023-2024年盈利预测,新增 2025年盈利预测,预计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47、3.92、6.15亿元,对应 23-25年 EPS 分别为 0.63、0.99、1.56元,对应 PE 分别为 22、 14、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储能项目建设不及预期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6/18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