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0/215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中微公司 电力设备行业 2024-01-18 139.53 -- -- 143.20 2.63%
163.07 16.87%
详细
2024年1月14日,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 全年业绩高速增长,在手订单充沛公司预计2023年实现营收62.6亿元,同比增长约32.1%;归母净利润17.00~18.50亿元,同比增长45.32%~58.15%;扣非归母净利润11.00~12.40亿元,同比增长19.64%~34.86%;毛利率约45.53%;新增订单约83.6亿元,同比增长约32.3%。 单季度看,23Q4公司预计实现营收22.19亿元,同比增长30.76%,环比增长46.47%;归母净利润5.40~6.90亿元,同比增长43.35%~83.15%,环比增长244.35%~339.97%;扣非归母净利润3.66~5.06亿元,同比增长32.95%~83.76%,环比增长70.60%~135.80%;毛利率约45.67%。 刻蚀设备龙头高筑技术壁垒,产品市占率实现大幅提升2023年CCP和ICP等离子体刻蚀设备预计实现营收47.0亿元,同比增长49.4%,营收占比约75.08%;新增订单约69.5亿元,同比增长约60.1%,占新增订单总额的83.13%。逻辑芯片制造方面,公司12英寸高端刻蚀设备持续获得全球知名客户订单,实现65nm至5nm各技术节点的大规模量产。存储芯片制造方面,公司等离子体刻蚀设备已大量用于先进三维闪存和动态随机存储器件的量产;此外,用于超高深宽比掩膜刻蚀的超低频偏压射频ICP刻蚀机和用于超高深宽比介质刻蚀的超低频高功率偏压射频CCP刻蚀机均已开展现场验证,目前进展顺利。 受益于公司完整的单台和双台刻蚀设备布局、核心技术持续突破、产品升级快速迭代、刻蚀应用覆盖丰富等优势,2023年公司CCP和ICP刻蚀设备在国内主要客户芯片生产线上实现市占率大幅提升;TSV硅通孔刻蚀设备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先进封装和MEMS器件生产。2023年12月,公司12英寸双反应台多反应腔主机系统PrimoD-RIE作为首台设备顺利搬入增芯12英寸智能传感器及特色工艺晶圆生产线,体现了客户对公司产品的高度认可。 开发新品打造全套设备解决方案,新厂投入运营+布局零部件支撑营收增长公司在新产品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公司目前已有四款LPCVD和ALD设备产品进入市场,其中三款设备已获得客户认证,并取得重复性订单;硅和锗硅外延EPI设备、晶圆边缘Bevel刻蚀设备等多个新品亦将在近期投入市场验证。 2023年公司MOCVD设备受LED终端市场波动影响有所承压,预计实现营收4.6亿元,同比减少34.0%,营收占比约7.35%;新增订单约2.6亿元,同比减少约72.2%,占新增订单总额的3.11%。公司开发的包括SiC功率器件、GaN功率器件、Micro-LED等器件所需的多类MOCVD设备取得良好进展,2024年将会陆续进入市场。 公司在南昌约14万平方米的生产和研发基地已正式投入使用,上海临港约18万平方米的生产和研发基地部分生产厂房已经投入使用,上海临港滴水湖畔约10万平方米的总部和研发中心建设顺利,为公司营收快速增长提供强劲动力。同时,公司持续开发关键零部件供应商,推动供应链稳定、安全,设备交付率保持在较高水准,设备的及时交付也为公司营收稳定增长提供强有力支撑。 投资建议:鉴于公司刻蚀设备持续创新,产品交付顺利,我们调整对公司原有的业绩预测,预计2023年至2025年营业收入由原来的61.72/80.07/99.03亿元调整为62.61/82.65/104.14亿元,增速分别为32.1%/32.0%/26.0%;归母净利润由原来的14.35/18.15/21.73亿元调整为17.50/21.22/26.99亿元,增速分别为49.6%/21.3%/27.2%;对应PE分别为48.4/39.9/31.4倍。公司作为国内刻蚀设备龙头,在手订单充沛,不断丰富产品矩阵以打造全套设备解决方案,长期增长动力足。持续推荐,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无法如期产业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晶圆厂产能扩充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系统性风险等。
盛美上海 电力设备行业 2024-01-17 96.28 -- -- 96.99 0.74%
98.54 2.35%
详细
2024年1月9日,公司发布《关于自愿披露2023年度经营业绩及2024年度经营业绩预测的公告》。 全年营收稳步增长,2024年有望延续增长趋势公司预计2023年实现营收36.5~42.5亿元,同比增长27.04%~47.93%,主要系中国半导体行业设备需求持续旺盛以及客户认可度提高推动公司订单持续增长,同时公司新客户、新市场拓展颇具成效,贡献新营收增长点。单季度看,23Q4预计实现营收9~15亿元,同比增长0.59%~67.63%,环比增长-21.03%~31.60%。根据公司2023年11月投资者调研纪要,公司表示毛利率指引区间为40%-45%。 展望未来,公司预计2024年实现营收50~58亿元,同比增长17.65%~58.90%,主要系下游厂商扩产带来对设备的旺盛需求,其中清洗设备营收延续稳定增长趋势,电镀、炉管设备持续放量。2023年国际市场整体需求相对低迷,预计到24H2国际客户的扩产将对国际市场需求带来一定的改善。公司预计在美国客户处进行验证的1台设备将于2024年确认收入,并已获得该客户第二台的背面及边缘清洗设备订单,预计24Q1末交付。2025-2026年度,公司PECVD设备、Track设备开始贡献营收,助力公司业绩再上台阶。 多产品线布局成效显现,助力公司业绩再上台阶1)清洗设备:公司预计将在此轮扩产中获得可观的清洗设备订单,其中2024年槽式设备将实现较高增长。2)PECVD设备:公司预计2024年PECVD设备将有多家存储、逻辑客户。3)Track设备:目前在客户端验证进展顺利,预计在2024年年中有望完成与光刻机的对接工艺测试;此外,公司不断拓展新客户,目前有多家客户在洽谈。2024年公司将重点推进KrF设备进入市场,同时积极研发浸没式ArF设备。4)镀铜设备:得益于前道制程的建厂以及3D封装对电镀的需求,电镀市场处于快速扩张阶段。公司全面布局各类电镀设备,包括大马士革电镀、TSV电镀、先进封装电镀以及第三代半导体电镀设备,并在工艺上获得验证。镀铜设备将是公司2024年的核心增长点。目前公司在国内电镀市场的市占率约30%,前道镀铜设备已有海外的demo订单,正在欧洲、美国、新加坡等地进行市场开拓。5)炉管设备:2023年底公司新增多家炉管客户,将是2024年核心增长点。6)超临界CO2干燥清洗设备、单片高温硫酸设备等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投资建议:鉴于公司各类设备研发和导入进度顺利,海外市场拓展收获颇丰,我们调整对公司原有的业绩预测,预计2023年至2025年营业收入由原来的38.01/48.70/59.60亿元调整为40.00/54.00/65.01亿元,增速分别为39.2%/35.0%/20.4%;归母净利润由原来的7.99/10.09/12.04亿元调整为8.87/11.22/14.22亿元,增速分别为32.7%/26.5%/26.7%;对应PE分别为47.4/37.5/29.6倍。公司深耕清洗设备领域,积极完善产品线布局,受益于半导体设备国产化及先进封装发展带动“中道设备”需求增加。持续推荐,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无法如期产业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晶圆厂产能扩充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系统性风险等。
天坛生物 医药生物 2024-01-15 28.80 -- -- 31.07 7.88%
31.07 7.88%
详细
业绩符合预期。 公司发布 2023年度业绩快报: 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 51.82亿元(+21.59%, 同增, 下同) , 产品销售收入持续增长; 归母净利润 11.03亿元(+25.23%) , 扣非归母净利润 10.95亿元(+28.31%) 。 单 Q4来看, 公司实现营收 11.60亿元(-14.03%) , 归母净利润 2.16亿元(-22.99%) , 扣非归母净利润 2.16亿元(-20.35%) 。 Q4业绩下滑可能受 2022Q4高基数、 投产浆节奏等因素影响。 随着新浆站采浆量不断兑现、 新建基地逐步投产, 叠加新品静丙及重组凝血因子Ⅷ陆续放量, 公司业绩有望快速增长。 浆站拓展持续推进, 投浆能力逐步提升。 采浆方面, 浆站拓展持续推进。 公司 2023年共有 19家浆站获得单采血浆许可证, 其中 2023H2公司已推动 3家浆站获得单采血浆许可证。 截至 2023H1公司所属单采浆站总数达 102家(在营 76家、 筹建26家) , 2023H1所属 76家在营单采血浆站采浆量 1125吨(+10.8%) , 采浆水平国内领先。 投浆方面, 公司产能布局逐步深化。 2023年永安基地已顺利投产,设计产能达 1200吨; 另有两个超千吨投浆能力的云南及兰州基地在建, 未来随着产能逐步提升, 产品供应能力有望全面提升。 创新研发持续发力, 新品上市有望贡献新增量。 公司持续加大创新投入, 基于公司在层析工艺静丙、 重组凝血因子方面的研发实力, 2023年已推动“蓉生静丙?10%”及重组凝血因子Ⅷ两款创新产品获批上市。 新品竞争优势明显, 增长动力充足。“蓉生静丙?10%” 为第四代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 , 是国内首个用层析法研制的丙种球蛋白, 生产工艺、 收获率和产品质量等方面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注射用重组凝血因子Ⅷ已突破凝血因子Ⅷ产品原料血浆来源限制, 主要适用于血友病 A 患者出血的控制和预防, 有望为血友病患者带来更多用药选择。 在研管线逐步进入收获期, 人纤维蛋白原、 兰州血制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已处于上市注册申请阶段, 成都蓉生皮下注射人免疫球蛋白、 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 及上海血制人纤维蛋白原等研发课题正在开展Ⅲ期临床试验。 投资建议: 公司具有央企股东背景, 血制品行业国内领先。 随着新浆站采浆量不断兑现、 新建基地逐步投产, 叠加新品静丙及重组凝血因子Ⅷ陆续放量, 公司盈利能力有望不断提升。 我们上调原有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1.03/14.18/17.59亿 元 (前 值 10.45/12.51/14.95亿 元 ) , 增 速 分 别 为25%/29%/24%, 对应 PE 分别为 43/34/27倍。 维持“买入-A” 建议。 风险提示: 单采血浆站监管风险、 采浆成本上升风险、 原材料供应不足风险、 在建项目不及预期风险等。
新劲刚 计算机行业 2024-01-12 20.35 -- -- 20.94 2.90%
20.99 3.14%
详细
事件:1月9日,公司发布《广东新劲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之发行情况报告书》,本次发行的发行价格最终确定20.00元/股,发行对象共7名,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2.46亿元。 认购价高于发行底价,募资扩产射频微波业务。本次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定价基准日为发行期首日,即2023年11月10日,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80%,即16.10元/股。根据投资者认购情况,本次发行的发行价格最终确定20.00元/股,发行价格与发行期首日前二十个交易日均价的比率为99.38%,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均价的80%。 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将用于射频微波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其中补充流动资金7380万元,射频微波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17220万元,在该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提升公司射频微波功率放大及滤波、接收、变频等相关电路模块、组件、设备的生产制造能力,满足公司经营扩张需求,为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到发行收到12份申购报价单,象最终定增发行对象7名。本次发行共收到12份申购报价单,所有申购对象均按照《认购邀请书》的要求提交了文件,其中,包括大客户中电科旗下子公司中电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电科投资是中国电科战略新兴产业孵化平台,本次申购价18.8元/股未成功获得申购,但价格依旧有效且高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均价的80%,显示出对本次认购的重视和看好。本次最终的发行对象共7名,分别为财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诺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佛山正合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正合智远6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北京裕石投资有限公司-裕石9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佛山市佛控汇创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安联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安联裕远12号资产管理产品、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发行对象均以人民币现金方式并以同一价格认购本次发行的股票。 数据链射频前端技术领先,行业复苏叠加卫星景气有望受益。子公司宽普科技在原有优势UV、L频段产品的基础上,不断向C、S、X乃至Ka、K等更高频段产品发展并取得进展,形成了具有行业领先的宽带高可靠射频微波功率放大技术、宽带高可靠射频微波功率合成技术等射频微波功率的相关设计与实现技术,具有发射、接收、滤波等大、中、小功率的全套射频解决方案的能力,在特殊应用通信数据链射频前端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11月24日,子公司宽普科技收到特殊机构客户的《关于下发2024年-2025年度部分型号项目生产任务需求的通知》,涉及的采购合同总金额约为3.25亿元(含税),占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的75.51%,受益行业需求逐步复苏,预计对公司未来年度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产生积极影响。同时,随着国内卫星互联网建设的不断加速,作为军事通信卫星的重要配套产品射频功放组件有望获得广阔的市场,公司的特殊应用射频微波产品作为信息化装备的重要部分将充分受益。投资建议:公司长期聚焦于“特殊应用领域电子业务”和“特殊应用领域材料业务”的布局和发展,是通信数据链射频端领先企业,看好公司长期价值。我们预测2023-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5.25/6.53/8.03亿元,同比增长21.9%/24.4%/23.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0/1.98/2.47亿元,同比增长21.7%/23.8%/24.5%,对应EPS为0.64/0.79/0.99元,PE为31.5/25.5/20.5,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募投资金收益不及预期,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项目交付、验收及回款进度不及预期。
利安隆 基础化工业 2024-01-11 26.78 -- -- 28.46 6.27%
28.46 6.27%
详细
事件:利安隆近日发布公告,拟以2亿元自有资金增资宜兴创聚。增资完成后利安隆将持有宜兴创聚51.18%股权,宜兴创聚将全资并购韩国IPI公司100%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宜兴创聚将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宜兴创聚和韩国IPI将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国增资控股宜兴创聚,并购韩国IPI公司100%股权。根据交易方案:1)公司及其他增资合作投资方合计投资3.21亿元,合计持有宜兴创聚82.15%股权,其中公司投资2亿元持有51.18%股权,对应宜兴创聚100%股权价值为3.91亿元。2)宜兴创聚应将从本次交易中获得的不高于人民币2亿元增资款专项用于支付取得韩国IPI100%股权的对价及相关税费,并向韩国IPI提供不超过0.2亿元人民币股东借款以供其回购注销韩国产业银行持有的韩国IPI优先股。获得的剩余增资款专项用于宜兴创聚建设YPI生产线和TPI涂覆线以及补充宜兴创聚、韩国IPI的流动资金。3)韩国IPI在2022年实现收入1933万元净利润-2204万元,2022年末总资产8252万元净资产3655万元;2023年上半年实现收入478万元净利润-897万元,2023年6月30日总资产7489万元净资产2758万元。4)宜兴创聚成立于2023年9月11日,自成立以来除与韩国IPI各股东签署收购韩国IPI股权的股权转让协议、与韩国IPI签署股东借款协议以回购韩国产业银行持有的韩国IPI优先股,以及签署其他与本次交易有关的协议之外,无其他实质经营行为,尚无财务数据。交易完成后,宜兴创聚将持有韩国IPI100%股权。 级切入电子级PI产业,布局中韩双基地。韩国IPI公司拥有聚酰亚胺(PI)成熟的生产技术和量产工艺,创始团队拥有PI领域十余年的研发应用经验,对PI材料的特性、应用方向有非常深刻的探索。2010年开始,韩国IPI创始人在韩国研究机构GSCaltex从事PI材料研发工作,2015年,三位创始人将PI有关的设备和开发成果从GSCaltex剥离,并创立韩国IPI公司。目前IPI公司已有成熟量产产品FCCL用TPI膜和QFN封装用TPI膜、Filmheater,以及具备量产基础的使用无害溶剂的YPI产品,以及其他若干技术和产品方向储备。韩国IPI的产品已通过三星电子、联茂电子等公司的验证,并已经开始批量供应。本项目将在江苏宜兴快速建设中国产能和研发中心,形成韩国研发中心和中国研发中心、韩国产能和中国产能并行的研发生产格局。公司经过对市场消费趋势的研判,结合自身技术能力和人力资源条件,逐步向柔性OLED显示屏幕、柔性电路板(FPC)、芯片封装等制造使用的核心材料产业延伸,本项目相关产品聚酰亚胺膜和浆料材料属于“卡脖子”进口替代类电子级PI材料。通过本次交易实现公司与宜兴创聚、韩国IPI的资源整合,进而增强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 内生外延并重,三条生命曲线推动可持续发展。自公司上市以来,并购了利安隆科润、利安隆凯亚、锦州康泰、增资扩股利安隆赤峰并于2023年扩大持股比例。四个标的公司通过协同发展均呈现了优秀的业绩,整合取得了显著成效。公司规划布局三大板块业务推动可持续发展,形成了核心业务锅里有饭的第一生命曲线高分子材料抗老化业务,战略业务仓里有粮的第二生命曲线润滑油添加剂业务,新兴业务田里有稻的第三生命曲线生命科学业务,业务层次清晰。第一曲线高分子材料抗老化领域已深耕多年,基本盘扎实稳健,技术和人才储备充分,未来发展预期确定。第二曲线润滑油添加剂正值供应链自主可控的关键窗口期,二期新产能的投产,该领域未来增量发展提速确定性大。第三曲线生命科学领域空间广阔,公司本着立足未来,在全球开启“生物造物新征程”中,先发从基础布局,为未来打开了发展空间。 投资建议:利安隆为国内抗老化助剂龙头企业,2022年并购锦州康泰开启润滑油添加剂第二生命曲线,设立生命科学部进入分子砌块和合成生物学领域培育第三生命曲线,通过本次交易快速切入PI等高端电子材料领域,看好公司业绩持续增长。由于交易事项尚在推进中,暂不考虑本次交易影响,预计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52.71/62.47/71.58亿元,同比增长8.8%/18.5%/14.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1/5.23/6.25亿元,同比增长-25.6%/33.6%/19.5%,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5.8x/11.8x/9.9x;首次覆盖,给予“增持-B”评级。 风险提示:交易整合不确定性;标的公司业绩波动风险;应用开拓和客户导入不及预期;项目建设和产能释放不及预期;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超预期。
中科蓝讯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1-11 67.00 -- -- 68.37 2.04%
70.65 5.45%
详细
事件点评: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报告期内,预计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143,000.00万元到145,000.00万元,同比增加32.42%到34.2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4,000.00万元到26,000.00万元,同比增加70.34%到84.5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6,000.00万元到18,000.00万元,同比增加42.67%到60.51%。 受益于讯龙系列产品起量和市场复苏,2023年业绩同比快速增长:2023年3月29日,在我爱音频网主办的2023(春季)亚洲智能穿戴展上,中科蓝讯展出了“蓝讯讯龙”三代高性能穿戴芯片和标准穿戴芯片,“蓝讯讯龙”三代基于22nm先进低功耗工艺,支持最新的蓝牙5.3LEAdio协议(已全系通过最新蓝牙低功耗音频标准LEAdio规格认证)及LC3(低复杂度通信编解码器)的编解码功能;内置RISC-VCPU+HiFi4高性能DSP,适合复杂神经网络算法及客户定制化音效需求。根据公司2023年12月11日发布的投资者调研纪要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讯龙系列产品营收占比提升,品牌客户推进取得重大突破,一线手机品牌小米、realme均有耳机产品使用公司芯片,二线品牌客户也在持续拓展,营收占比持续提高。耳机市场方面,从全球地区TWS总出货量来看,2023年Q3TWS市场价格段销量占比呈现“哑铃状”趋势,高价款及亲民款产品销量占比持续增加。 品牌端市场销量集中在三季度释放,四季度需求逐渐平缓。结合海外电商对万圣节、圣诞节、黑色星期五等海外消费节点进行布局,白牌市场需求依旧强劲。受益于公司讯龙系列产品持续起量、印度及非洲等国外TWS耳机市场增长和国内市场复苏影响,公司音频产品销售金额增速较快。报告期内,预计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143,000.00万元到145,000.00万元,同比增加32.42%到34.2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4,000.00万元到26,000.00万元,同比增加70.34%到84.5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6,000.00万元到18,000.00万元,同比增加42.67%到60.51%。 构建核心竞争力,持续关注产品升级和品类扩张::公司是业内较早采用RISC-V指令集架构作为技术开发路线的芯片设计企业,基于开源的RISC-V指令集架构,配合开源实时操作系统RT-Thread,自主开发出高性能CPU内核和DSP指令,实现了各种音频算法。采用RISC-V指令集架构一方面不需要高昂的授权费,另一方面是指令集相对精简,而公司基于RISC-V指令集架构自研CPU内核更是可以使得公司不断优化芯片设计进而持续提升产品的性价比优势,在中低端市场构建起了较高的护城河。公司在现有音频芯片的基础上,围绕蓝牙、WIFI两个连接渠道,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及客户资源,持续孵化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和拓宽销售渠道,培育潜力市场,扩大下游新的应用场景。公司逐步形成以蓝牙耳机芯片、蓝牙音箱芯片、智能穿戴芯片、无线麦克风芯片、数字音频芯片、玩具语音芯片、AIoT芯片、AI语音识别芯片八大产品线为主的产品架构,并不断进行技术迭代和产品升级。“讯龙二代+”耳机芯片、“讯龙三代”高端音箱芯片、高性价比手表芯片等将在2024年逐步推出。有望扩大下游应用场景和客户范围,持续增强公司盈利能力。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2023年业绩超预期,将公司2023年至2025年营收预测由之前的14.13亿元、18.50亿元、25.14亿元分别上调至14.44亿元、18.93亿元、25.42亿元,将归母净利润由2.43亿元、3.35亿元、4.87亿元分别上调至2.48亿元、3.41亿元、4.91亿元,对应的PE分别为32.2倍、23.4倍、16.3倍,考虑到公司还处在产品升级和产品线持续拓展期,维持买入-A建议。 风险提示:终端市场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晶圆产能紧张和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带来的风险、新品导入不及预期
晶合集成 计算机行业 2024-01-10 16.83 -- -- 17.43 3.57%
17.43 3.57%
详细
专注12英寸显示驱动芯片代工,营收呈现逐季复苏态势晶合集成主要从事12英寸晶圆代工业务;根据TrendForce公布的23Q2全球晶圆代工企业营收排名,公司位居全球第十,在中国大陆企业中排名第三。 2023年以来公司营收呈现逐季复苏态势,23Q3公司实现营收20.47亿元,同比减少18.14%,环比增长8.90%。受营收同比下滑、折旧摊销等固定成本较高以及汇兑收益同比减少的影响,公司利润端有所承压。23Q3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76亿元,同比减少89.89%,环比减少73.65%;扣非归母净利润0.22亿元,环比减少90.99%。23Q3公司毛利率环比减少4.93pct降至19.20%,主要系产品组合带来价格波动和设备折旧的增加。 以显示驱动为核心,持续研发先进制程及多元化工艺平台合肥市提出“芯屏汽合”的产业发展战略,已形成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终端芯片需求旺盛。公司位居合肥战略核心,充分发挥本地终端市场距离近、规模大的优势,依靠成熟的制程制造经验,配套服务于合肥产业链规划,提供关键芯片,促进产业链联动发展。根据公司2024年1月投资者调研纪要,公司目前产能为11万片/月,未来将根据市场的复苏情况弹性规划扩产计划。 工艺平台方面,公司以DDIC、PMIC、CIS、MCU为主轴,持续推动逻辑、E-tag、Mini-LED芯片等新工艺平台的发展。2023年上半年,公司DDIC、PMIC、CIS、MCU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7.84%、5.77%、4.08%、1.35%。制程节点方面,公司量产制程节点覆盖150nm-55nm,正在进行40nm、28nm制程平台的研发。2023年上半年,55nm、90nm、110nm、150nm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83%、49.92%、31.65%、13.60%,其中55nm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增加较快,主要原因在于公司55nm实现大规模量产。根据公司2023年12月投资者调研纪要,公司55nm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营收稳步提高。 公司积极规划和研发更先进的工艺平台,持续向更先进制程节点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果:1)55nm铜制程平台及145nm低功耗高速显示驱动平台已开发完成。2)55nmTDDI产品已实现大规模量产。3)40nm高压OLED平台元件效能与良率已符合目标,具备向客户提供产品设计及流片的能力。4)车用110nm显示驱动芯片在车规CP测试良率已达到良好标准,并于2023年3月完成AEC-Q100车规级认证,于2023年5月通过公司客户的汽车12.8英寸显示屏总成可靠性测试。 终端市场蓬勃发展,为公司长期增长提供有力保障OLED:根据Omdia数据,全球OLED面板出货面积有望从2022年的1790万平方米强劲增长到2026年的2610万平方米,预计OLED显示器面板出货量将由2022年的16万片,增长到2026年的277万片,实现17倍以上的大幅增长。中国面板企业积极布局OLED市场,京东方、维信诺、天马微电子等面板厂新建的OLED产线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完成全面投产。OLED面板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OLED面板驱动芯片需求的增长;Omdia数据,2022年OLED驱动芯片出货量约10亿颗,预计2026年达到16.7亿颗。公司致力于打造完整的OLED驱动芯片工艺平台;根据公司2024年1月投资者调研纪要,公司40nmOLED驱动芯片已开发成功并正式流片。 汽车:汽车“三化”进程持续推动单车半导体价值量增长;根据标准普尔预测,单车半导体价值量有望从2022年的854美元提升至2029年的1542亿美元。Omdia数据显示,2023年车载TDDI的总出货量将达到5500万颗,同比增长53%,并将在2027年达到9600万颗,2023-2027年CAGR约15%。公司已通过显示驱动芯片及微控制器芯片的车规级AEC-Q100认证,未来将持续推进逻辑、电源管理以及图像传感器芯片的认证,全面进入汽车电子芯片市场。 AR/VR等新兴应用领域:中国信通院预测,2020-2024年全球AR/VR市场规模CAGR高达54%,预计2024年全球AR/VR市场规模达到4800亿元。目前AR/VR微显示技术主要采用LCoS(硅基液晶),OLEDoS(硅基OLED技术)和LEDoS(硅基LED技术)三种微型显示技术。公司积极进行硅基OLED技术的开发,已与国内面板领先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加速应用落地。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收分别为73.61/100.27/134.1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8%/36.2%/33.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0/10.91/18.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0.2%/263.8%/69.3%;PE分别为112.7/31.0/18.3。晶合集成以显示驱动为核心,持续研发先进制程及多元化工艺平台,55nm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营收稳步提高,同时40nmOLED驱动芯片已开发成功并正式流片。随着电视、手机等下游终端市场逐渐复苏,公司营收有望重回增长赛道。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终端市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无法如期产业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产能扩充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系统性风险等。
普天科技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4-01-10 18.62 -- -- 18.60 -0.11%
27.50 47.69%
详细
普天科技发布 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 第三季度,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2.82亿元, 同比下降 15.27%; 归母净利润-0.01亿元, 同比下降 102.17%。 中电科平台优势明显, 业绩短期波动承压。 普天科技平台优势明显, 作为中国电科下属上市公司, 在资源配置、 产业整合、 区域布局等方面可获得中国电科支持, 且公司地处粤港澳大湾区, 具有融资和资本运作优势。 在业务方面, 公司通过资产重组等扩大主营业务, 提升通信网络设备、 应用终端、 印制电路板和时频器件的设计制造能力, 完善公司信息通信相关产业布局。 在资质方面, 面对所处行业所实行的严格的资质准入标准, 公司拥有甲级资质多项, 业务涉及运营商、 数字政府等多个领域。 在技术方面, 2023年上半年, 公司(含子公司) 申请专利 46项, 获得授权33项, 掌握一批非专利核心技术。 2023年前三季度,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8.87亿元, 同比下降 6.36%; 归母净利润 0.64亿元, 同比下降 46.98%。 从单季度来看,营业收入12.82亿元,同比下降15.27%;归母净利润-0.01亿元,同比下降102.17%。 拓展公网通信赛道, 网规网优行业领先。 在公网通信领域, 公司着力提升全流程、跨网络、 多技术服务能力, 研发 5G 微基站和室分产品, 助力电信运营商打造坚实的数字通信网络; 致力于“5G+” 技术和产品创新, 以横向多专业设计协同、 纵向跨区域支撑管控, 自主研发并形成 5G 行业终端+5G 网络设备+5G 创新应用的端网云系列化产品。 公司网规网优保持全国最大独立第三方设计院的行业领先地位, 拥有在服务省份运营商客户数量 34个。 2023年 9月, 《面向行业的 5G 网络 SLA定义及需求白皮书》 正式发布, 在白皮书的调研、 研讨及编制工作中, 普天科技技术专家团队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2023年 11月, 普天科技荣获 2023年度“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 该奖项是我国信息通信领域最具权威性的科技奖项之一, 本次获奖肯定了普天科技在电信行业的技术创新突破。 聚焦专网+智慧应用优势, 华为认证级开发伙伴。 在专网通信与智慧应用领域, 公司聚焦优势业务领域, 推进智慧交通新基建, 提升大数据服务能力和行业赋能效应; 拓展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应用, 深耕行业数字化, 深挖水务、 燃气、 园区等重点垂直行业新需求, 打造数字政府、 数字民生、 数字园区新高地。 截至 2023年上半年,公司公专电话产品和专用无线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第一; 应急行业, 应急窄带指挥无线通信网市场占有率保持行业前二; 能源电力调度通信市场、 人防信息化市场持续保持行业前三甲。 2023年 9月, 普天科技专家参与编制的《数字政府标准化白皮书(2023) 》 发布, 该白皮书首次提出建立数字政府标准体系, 并对我国数字政府标准化工作做出总体性、 体系性的梳理和规划。 2024年 1月, 普天科技联合华为构建的“智慧园区设施及能耗管理解决方案” 完成深度整合和测试, 普天科技成为华为在智慧园区解决方案场景的认证级开发伙伴(ISV/IHV) , 这为普天科技拓展技术资源和市场渠道提供了有力支持, 并将进一步提高普天科技智慧园区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市场竞争力。 前瞻布局汽车及轨道交通,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在智能制造领域, 公司掌握特种印制电路板和高端恒温时频器件微型化、 智能化、 柔性化、 模块化以及虚拟制造和虚拟测试方面的新技术, 可提供 PCB 设计、 制造、 贴装一站式服务, 是国内规模较大、 技术领先的样板、 快件, 高端特殊领域 PCB 生产厂家。 2023年上半年, 公司推出全系列恒温晶振产品, 包括小型化恒温晶振,超高稳定度恒温晶振等, 持续保持恒温晶振市场领先地位; 在航空航天等特殊领域, 市场份额持续保持稳定; 时频器件业务持续保持市场领先, 培育的特殊领域市场增长势头良好; 公司提前布局的汽车、 轨道交通的客户需求有较大增幅。 远东通信的 Tetra 设备实现了国产 Tetra设备对进口 Tetra 设备的完全替代, 打破了国外厂商长期的市场和技术垄断, 应用于全国 20多个城市 40多条地铁线路, 市场占有率行业领先。 中电网通唯一上市平台, 有望受益卫星通信发展。 普天科技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是中国电科通信子集团中电网通唯一的上市平台, 致力于成为数字时代 ICT 融合服务的领导者。 公司依托电科集团在卫星互联网方面的技术积累, 持续跟进卫星互联网相关业务, 并积极参与卫星互联网相关的标准及技术研究。 公司下属子公司远东通信研发和生产的恒温晶体振荡器可应用于卫星通信等领域。 2023年 2月, 远东通信以 60%份额中标华为恒温晶振项目,公司恒温晶振系列产品可充分满足 5G 高端通信设备对高稳时钟的需求。 2024年 1月, 远东通信成为长江电力流域应急卫星通信系统建设中标候选人, 该项目可为长江电力电力生产、 多级联动、 应急指挥提供应急通信保障。 下属子公司电科导航目前业务涉及北斗短报文终端和通信服务, 北斗短报文可提供卫星数据通信业务。 目前, 国内卫星通信星座建设正如火如荼展开, “国家队” 中国星网于 2023年 7月成功发射试验星, “G60” 格思航天卫星工厂第一颗商业卫星 2023年 12月成功下线, 产业链迎来发展机遇, 公司有望受益卫星通信发展。 投资建议: 作为中国电科下属上市公司, 公司致力于成为数字时代 ICT 融合服务的领 导 者 , 看 好 公 司 长 期 价 值 。 我 们 预 测 2023-2025年 实 现 营 业 收 入73.40/82.02/91.92亿元, 同比增长 3.7%/11.7%/12.1%,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5/2.80/3.59亿元, 同比增长-8.6%/43.4%/28.2%, 对应 EPS 为 0.29/0.41/0.53元, PE 为 68.8/48.0/37.4, 首次覆盖, 给予“增持” 评级。 风险提示: 卫星互联网发展不及预期, 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项目交付、 验收及回款进度不及预期。
东阿阿胶 医药生物 2024-01-09 49.88 -- -- 56.18 12.63%
66.00 32.32%
详细
事件:2024年1月2日,公司发布第一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及回购股份公告。公司拟以自有资金回购151.23-166万股,回购价格不超74.82元/股,用于股权激励计划。公司计划向包含董事、高管、中层及核心骨干在内的185人授予不超151.2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0.2348%)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24.98元/股;解禁指标涵盖ROE、净利润CAGR、营业利润率三重维度。 股权激励全面综合考核,彰显公司长期发展信心。本次激励计划各年度考核指标为:1)2024-2026年ROE不低于10%、10.5%、11%,且不低于同业平均或对标企业75分位;2)以2022年为基准,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CAGR均不低于20%,且不低于同业平均或对标企业75分位;3)2024-2026年营业利润率不低于23%、23.5%、24%。股权激励将核心员工与公司利益深度绑定,有助于增加公司人才吸引力,促进公司核心队伍建设,更加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 坚持“药品+健康消费品”双轮驱动,成效显著。公司加速业务重塑,坚持“药品+健康消费品”双轮驱动,以阿胶、复方阿胶浆为基石,向“阿胶+”及“+阿胶”不断延伸。1)传统阿胶块:公司通过精准营销、品牌唤醒促进终端纯销持续增量;并持续打造“滋补国宝”顶流品牌,夯实品牌基石;2023Q1-Q3阿胶块营收占比约50%,增长基本持平。2)复方阿胶浆:公司全面落地大品种战略,深耕连锁、拓展县乡市场,搭建动销体系;2023Q1-Q3复方阿胶浆营收占比近30%,增速近40%;同时积极拓展新适应症,开展治疗癌因性疲乏、改善睡眠、治疗卵巢综合征、改善阳康后疲劳等高等级循证医学研究,适应症的扩大有望拓展消费者人群,提升市场渗透率。3)桃花姬阿胶糕:作为健康消费品领域核心品牌,将通过快消品思路实现从区域性品牌向全国性品牌迈进;2023年以来已通过打造出圈金曲、多媒体高频次重点市场覆盖、官宣明星代言等活动深化动销及终端渗透;2023Q1-Q3桃花姬阿胶糕营收占比约10%,增速70%左右;未来将持续丰富桃花姬品牌内涵,探索“轻养生”第二增长曲线。4)其他:男士滋补品牌“皇家围场1619”已于2023年6月焕新上市,通过重点布局线下零售市场有望提升男科市场占有率。 投资建议:公司发布股权激励计划提振长期发展信心,双轮驱动发展战略成效显著,成长动力充足。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21/12.81/15.71亿元,增速分别为31%/26%/23%;对应PE分别为32/25/21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A”建议。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变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阿胶价格体系波动风险、产品推广不及预期风险等。
鼎龙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4-01-08 22.44 -- -- 21.95 -2.18%
22.77 1.47%
详细
事件点评: 2023年 12月 25日, 鼎龙股份发布《关于全资子公司实施增资扩股并与员工持股平台共同投资建设年产 300吨 KrFArF 光刻胶产业化项目的公告》 。 公司对潜江新材料实施增资并以增资扩股方式引入两家员工持股平台及一家新进投资方共同投资建设年产 300吨 KrF/ArF 光刻胶产业化项目。 本次增资后, 公司持有潜江新材料的股权比例将由 100%变更为 75%, 公司仍为潜江新材料的控股股东, 潜江新材料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布局高端光刻胶, 加速 KrF/ArF 光刻胶产业化, 打造新增长极。 根据 TECHET 数据, 2021年全球半导体光刻胶市场中, 合成橡胶(JSR) 、 东京应化(TOK) 、信越、 杜邦、 住友化学、 富士等企业占据的市场份额合计超过 90%, 用于先进工艺的 KrF、 ArF、 EUV 光刻胶基本由外资厂商垄断。 近年来, 国内厂商已实现 g/i 线光刻胶量产, 但在更为先进的 KrF、 ArF、 EUV 光刻胶领域尚未实现大规模量产。 在国际市场技术封锁、 国内半导体产业加速发展大背景下, KrF、 ArF 光刻胶因其覆盖从 0.25μm 到 7nm 主要半导体先进制造工艺, 是现阶段迫切需要实现国产化技术突破的半导体关键材料。 KrF、 ArF 光刻胶作为半导体光刻胶的主流产品, 尚未实现大批量国产化; 因此, 抓住当前外部环境带来契机实现抢位发展, 锁定国内晶圆制造厂供应商份额, 将为中国光刻胶企业带来快速发展机遇。 据 CEMIA 统计,2022年中国集成电路晶圆制造用光刻胶市场规模为 33.58亿元,较 2021年的29.59亿元增长 13.48%; 其中 2022年 KrF 光刻胶市场规模为 14.06亿元, ArF 和 ArFi光刻胶市场规模为 8.11亿元, KrF 与 ArF 光刻胶合计占比超过 66%。 预计到 2025年, 中国集成电路晶圆制造用光刻胶市场规模将达到 37.64亿元, KrF 与 ArF 光刻胶市场规模将同步增长, 预计 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25.01亿元。 在加速推进半导体材料自主可控国产化进程背景下, 国产半导体光刻胶一旦进入合格供应商名单且开始批量出货后, 订单预计较为持续稳定, 从而带来可观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完毕后, 公司将建成年产 300吨的 KrF/ArF 光刻胶生产线, 从而实现“卡脖子” 的高端光刻材料产业化, 推动高端光刻胶国产替代进程。 将进一步丰富公司业务板块、步入高端光刻胶关键赛道, 有利于公司进一步优化半导体材料业务产品结构、 扩大市场份额、 新增利润增长点。 相关材料技术/产业化经验, 塑造 KrF/ArF 光刻胶项目核心竞争力。 (1) 具备高端晶圆光刻胶原料自主合成的技术能力: 光刻胶全流程开发包括原料合成和配方开发, 其中光刻胶原料的合成和纯化技术难度极大, 也是国内产业链相对薄弱的环节。 公司拥有超 20年有机合成、 高分子聚合、 材料工程化、 纯化等技术积累, 已具备独立开发高端晶圆光刻胶功能单体, 主体树脂和含氟树脂(浸没式 ArF 光刻胶的核心组分) , 光致产酸剂、 淬灭剂及其它助剂等光刻胶上游原材料的能力。 公司通过实现高端晶圆光刻胶原料自主合成, 为公司产品高效开发及未来产业化稳定快速放量奠定坚实基础。 (2) 具备进口替代类关键光刻胶产品成熟的开发经验: 公司成功开发出多款“卡脖子” 进口替代类关键材料, 并在其中的 OLED 显示用光刻胶PSPI 和封装光刻胶的开发和应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 熟悉光刻胶产品的开发、应用流程及客户应用需求, 帮助公司快速推进高端晶圆光刻胶产品的开发和客户端验证。 截至 2023年 12月 25日, 公司已开发出 13款高端晶圆光刻胶产品, 包括 6款浸没式 ArF 光刻胶和 7款 KrF 光刻胶产品, 并有 5款光刻胶产品已在客户端进行送样, 其中包括 1款能够达到 ArF 极限分辨率 37.5nm 的光刻胶产品和 1款能达到 KrF 极限分辨率 120nm L/S 和 130nm Hole 的光刻胶。 (3) 具备丰富的半导体材料产业化经验并已同步进行产业化布局: 基于对公司高端光刻胶产品开发、 验证进度的信心, 公司实行技术研发和品质管控、 量产线建设的同步推进模式, 已提前储备多台光刻胶关键量产设备, 其中包含多台浸没式 ArF 光刻胶不可替代的量产设备, 为公司在国内率先量产浸没式 ArF 光刻胶提供了有利保障。 目前, 公司已基本完成单体、 树脂、 光致产酸剂、 淬灭剂合成的小规模混配线建设; 公司年产 300吨KrF/ArF 光刻胶产业化项目有望在 2024年第四季度建设完成。 (4) 具备半导体行业的深厚理解和客户基础: 公司已与高端晶圆光刻胶产品的下游客户—国内主流晶圆厂建立良好客情关系, 下游客户对公司产品开发及稳定生产的能力具有很强的信心, 对新产品开发、 验证评估及未来量产导入提供有力支持。 投资建议: 2023年, 全球半导体市场陷入低迷, 终端市场需求疲软, 下游需求低于预期, 导致半导体各环节业绩承压。 我们调整对公司原有业绩预测, 2023年至2025年营业收入由原来 30.69/35.43/41.69亿元调整为 26.19/30.29/37.47亿元,增 速分 别 为 -3.8%/15.7%/23.7%; 归母 净 利润 由 4.73/6.07/8.11亿 元调 整 为2.82/4.53/6.22亿 元 , 增 速 分 别 为-27.8%/60.6%/37.4%; 对应 PE 分别为78.2/48.7/35.4倍。 考虑到鼎龙股份在有机合成平台和高分子合成平台上多年的技术积累, 以及 OLED 显示用光敏聚酰亚胺 PSPI 的研发和产业化经验, 布局开发高端 KrF 和 ArF 光刻胶产品, 丰富半导体材料品种, 推进公司在半导体材料相关产业链延伸拓展,并积极开拓新业务增长点, 维持买入-A 建议。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环境变化风险; 新业务布局效果不及预期风险; 新业务需求不及预期; 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
济川药业 机械行业 2024-01-08 32.96 -- -- 33.29 1.00%
40.48 22.82%
详细
深耕儿科、 清热解毒等优势领域, 品牌积淀深厚。 公司聚集儿科、 消化科、 清热解毒等中成药优势领域, 核心品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及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贡献公司收入主要来源, 2023H1三者合计营收占比达到 71.74%; 此外二线品种逐步发力, 健胃消食口服液、 黄龙止咳颗粒等均处于高速发展期, 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公司业绩稳定增长, 2023Q1-Q3实现营收 65.37亿元(+10.91%,同增, 下同) , 归母净利润 19.44亿元(+22.11%) , 扣非归母净利润 18.28亿元(+26.38%) 。 随着产品结构调整及费用管控已见成效, 毛利率下滑, 净利率提升; 2023Q1-Q3毛利率 81.69%(-1.05pp) , 净利率 29.79%(+2.76pp) 。 小儿豉翘清热糖浆提供儿科用药新选择,蒲地蓝消炎口服液院外市场优势仍在。 (1)小儿豉翘: 伴随流感进入高发期, 儿科感冒用药需求旺盛。 公司持续深耕儿科优势领域,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作为公司独家品种, 儿科中成药市场规模领先。 该品种2022年实现销售额约 23.55亿元; 2023H1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超 11亿元(+25.78%) 。 新增糖浆剂型已于 2023年 11月获批, 新剂型服用方便、 口感更佳、 药物吸收好, 儿童用药依从性得到提升。 (2)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作为公司独家剂型, 虽已于 2022年末调出所有省级医保目录, 但受益于多年来品牌效应在零售药店市场仍保持销售领先优势; 根据 2023年 1-8月零售药店数据, 公司的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在清热解毒品类销售中占比达到 8.67%, 位居清热解毒小类热销榜榜首。 BD 产品引入稳步推进, 注入长期增长新动能。 公司通过 BD 战略布局创新药械,此前股权激励考核指标中明确要求 2022-2024每年 BD 引进产品不少于 4个。其中2022年公司已达成 4项产品引进或合作协议,包括 1个用于自免的一类新药 PDE4抑制剂、 1个用于消化外科的二类新药及 2个用于新生儿黄疸的医疗器械; 2023年引入的主要品种为征祥医药自研的聚合酶酸性蛋白(PA) 抑制剂 ZX-7101A, 主要用于治疗或预防流感, 该药物即将完成第一个适应症的Ⅲ期临床。 随着 BD 产品引入的稳步推进, 公司产品管线不断丰富, 长期发展动能充足。 投资建议: 公司深耕儿科、 清热解毒等优势领域, 核心品种市场优势突出, 二线品种逐步发力; 公司业绩稳定增长, BD 产品持续引入将丰富公司研发管线。 我们维持原有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5.09/27.85/32.36亿元, 增速分别为 16%/11%/16%。 对应 PE 分别为 12/11/9倍, 维持“买入-B” 建议。 风险提示: 政策风险、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产品集中风险、 产品降价风险、 BD 引入不及预期风险等。
海光信息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1-08 74.11 -- -- 74.67 0.76%
90.26 21.79%
详细
事件点评: 公司发布 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 报告期内, 预计 2023年年度实现营业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 将增加 55,473.33万元到 113,473.33万元, 同比增长 10.82%到22.14%。 预计 2023年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 将增加 37,645.99万元到 51,645.99万元, 同比增长 46.85%到 64.27%。 预计 2023年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 将增加30,653.52万元到 44,653.52万元, 同比增长 40.96%到 59.66%。 业绩持续增长, 2023年 Q4单季度业绩创新高: 根据公司发布的 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显示, 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 预计 2023年年度实现营业收入 568,000.00万元到 626,000.00万元, 预计 2023年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18,000.00万元到 132,000.00万元。 根据公司发布的 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394,272.30万元, 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90,163.45万元。 因此, 预计公司 2023年 Q4实现营收约 173,727.70万元到231,727.70万元, 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27,836.55万元到 41,836.55万元, 2023年 Q4单季度营收创历史新高, 单季度归母净利润也属于相对较高水位。 2023年全年来看, 营收实现同比增长 10.82%到 22.14%, 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 46.85%到 64.27%,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增长 40.96%到 59.66%。 本期业绩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始终围绕通用计算市场, 保持着高强度的研发投入, 通过技术创新、 产品迭代、 性能提升等举措, 不断增强产品竞争优势, 在收入、 毛利率方面持续提升, 进一步夯实了公司的领先优势和市场竞争力, 实现了业绩的持续增长。 新品发布, 市场前景广阔: 公司坚持自主创新, 通过多代处理器产品的迭代设计和开发, 已基本形成“量产一代、 研发一代、 规划一代” 的产品持续演进节奏。 根据公司 2023年 04月 30日发布的投资者调研纪要显示, 海光三号系列芯片最高规格具备 32核心 64线程, 拥有多达 128条 PCle4.0通道, 支持内存频率提升至3200MHZ。 相比上一代产品, 海光三号的整体实测性能提升了约 45%。 在 SOC设计、 I/O 带宽、 取指单元、 功能模块、 防御机制等方面, 海光三号均做了不同程度的优化, 综合性能大幅跃升。 根据公司发布的 2023年半年报显示, 海光 CPU系列产品海光三号为报告期内主力销售产品。 新品方面, 深算二号已经于 2023年Q3发布, 实现了在大数据、 人工智能、 商业计算等领域的商用。 公司海光 4号已发布, 预计将在未来带动销售增长, 市场前景广阔。 根据 IDC 的报告显示, 2021年, 中国服务器市场出货量达到 412万台, 同比增长 9.6%; 厂商收入达到 264.5亿美元, 同比增长 15.4%。 按处理器类型划分, X86服务器厂商收入达到 254.6亿美元, 同比增长 15.2%; RISC/EPIC 服务器厂商收入达到 2.5亿美元, 同比下滑36.5%; CISC 服务器厂商收入达到 1.6亿美元, 同比增长 31.7%; ARM 服务器厂商收入达到 5.7亿美元, 同比增长 85.4%。 我们认为, 公司 CPU 产品具备广阔的市场空间, 将会显著受益于国产替代渗透率持续提升的产业大趋势。 投资建议: 考虑到 2023年度业绩预告超预期, 我们将公司 2023-2025年营收预测 由 57.10亿元、79.70亿元、107.92亿元分别上调至 60.43亿元、84.37亿元、114.22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 17.9%、 39.6%、 35.4%, 将归母净利润预测由 11.70亿元、16.67亿元、 23.02亿元分别上调至 12.28亿元、 17.28亿元、 23.09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 52.9%、 40.7%、 33.6%, 对应 PE 分别为 137.5倍、 97.8倍、 73.2倍。 考虑到公司是 X86架构 CPU 的国产龙头厂商, 且 CPU+DCU 持续升级, 维持增持-A 建议。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景气、 行业竞争加剧、 公司产品研发及导入不及预期
益丰药房 医药生物 2024-01-05 41.25 -- -- 41.77 1.26%
45.00 9.09%
详细
药店连锁龙头,持续探索新业务。公司作为国内连锁药店龙头药企,具有优于行业平均的盈利能力。从业绩端看,利润端增速快于收入端,毛利率短期承压。 2023Q1-Q3公司实现营收158.88亿元(+19.03%,同增,下同),归母净利润9.99亿元(+21.32%),扣非归母净利润9.66亿元(+21.58%);毛利率39.55%(-1.38pp),主要受门诊统筹、防疫相关商品销售消化去库存等因素影响;净利率7.10%(+0.23pp),主要受益于公司营业收入增长及管理效益的提升。从产品类别看,非药收入增速放缓。2023Q1-Q3非药营收19.57亿元(+5.44%),主要系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销售受到影响所致;随着公司多元化转型持续向大健康产品方向延伸,后续该板块有望逐步恢复。在业务模式上,公司在保持传统线下销售模式优势的基础上设立新零售事业群,线上线下相融合;2023Q1-Q3新零售业务收入13.89亿元(+14.33%),营收占比8.75%。 u药店门诊统筹逐步落地,有望为公司带来显著贡献。自2023年2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以来,各地积极推进零售药店门诊统筹的落地。截至2023年8月,已有25个省份的14.14万家定点零售药店开通门诊统筹报销服务,累计结算1.74亿人次,结算医保基金69.36亿元。门诊统筹对药店开放,可以为药店引流并带来增量销售收入,利好药品零售行业。截至2023Q3公司已有中南、华东及华北三个地区的医保定点零售药店8327家,公司从商品品种配置、门店软硬件设施设备等方面做好对接门诊统筹的各项工作,随着各地药店门诊统筹落地进度加快,门诊统筹对公司业绩贡献度有望显著提升。 u区域聚焦稳健扩张,规模效应优势明显。公司始终坚持“区域聚焦”发展战略,通过“新店+并购+加盟”的拓展模式,持续提升门店网络覆盖的广度和深度。目前门店网络拓展聚焦中南、华东及华北重点六个省市。并购方面,截至2023年9月15日,公司实施同行业并购投资业务11起,涉及门店401家。新增门店方面,2023Q1-Q3公司新增门店2240家;其中自建门店1046家,并购门店368家,加盟门店826家。截至2023Q3末,公司门店总数为12350家;其中直营连锁店9562家,已取得各类“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资格的药店8327家,占公司直营门店总数比例为87.08%。通过“区域聚焦”战略,公司迅速占领区域市场,在区域竞争优势日益扩大的同时,持续增长的规模效应提升公司议价能力,从而获得超过行业平均的盈利水平及较高的销售与利润提升。 u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领先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之一,门店拓展坚持区域聚焦,规模效应优势明显。随着门诊统筹的逐步规范化、门店拓展的稳健扩张、新零售业务的持续探索以及大健康新业态的延伸发展,公司业绩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31/17.74/22.11亿元,增速13.0%/24.0%/24.7%;对应PE分别为29/24/19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A”建议。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快速拓展影响短期业绩风险、并购门店经营不达预期风险、公司快速发展人力资源摊薄风险等。
山外山 机械行业 2024-01-04 27.26 -- -- 30.81 13.02%
30.81 13.0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年度实现营业收入6.50-7.20亿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增加2.68-3.38亿元,同比增长70%-88%。预计2023年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6-2.0亿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增加1.01-1.41亿元,同比增长170%-238%。预计2023年年度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40-1.75亿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增加0.92-1.27亿元,同比增长190%-263%。2023年公司业绩保持快速增长,主要系公司通过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新产品布局、性能提升等举措不断增强产品竞争优势,实现产品销量增长,同时,公司耗材产品陆续上市,与设备销售协同效益加强。在血液净化产品国产替代政策的进一步推进下,公司营业收入和盈利水平持续增长。 产品品牌效应持续增强,耗材新品上市推动营收增长。2023年前三季度血液净化设备板块实现营业收入4.54亿元,同比增长180%,公司设备产品业绩增长亮眼。 公司深耕血液净化设备领域多年,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搭建起较高的技术壁垒护城河。公司的拳头产品连续性血液净化设备实现了对进口品牌的多方面超越,是目前国内市场上功能最强大,适应症范围最广的CRRT设备,凭借疫情契机实现快速装机,并得到客户充分认可,产品品牌效应持续增强。未来随着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血透设备等有望持续提升产品性能,增强产品核心竞争力,同时政策倾斜下,加快国产替代进程,实现公司产品销售快速增长,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占率。耗材端来看,随着血液净化耗材新产品连续性血液净化管路、血液透析器、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的上市,公司耗材陆续完成挂网,可与公司市场上已售出的血透设备和CRRT形成协同效应,拉动耗材销售高增长,据公司投资者交流披露,2023年前三季度血液净化耗材板块实现营业收入7457.64万元,同比增长46%。未来随着部分省份血透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落地,有望快速增加公司耗材的医院覆盖数量,加快公司耗材产品放量,增加公司盈利能力。 持续布局海外业务,海外市场发展空间广阔。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海外销售收入达到8787.76万元,同比增长140%,海外业务实现快速增长。公司血液净化设备系列产品凭借优异的产品质量、稳定可靠的性能与极高的性价比优势,已成功打入全球市场,远销意大利、瑞士、印尼、印度、秘鲁、马来西亚、南非等70余个国家和地区。公司未来将重点对已覆盖的海外市场进行深入挖掘,同时积极开拓新市场,推动海外业务快速发展。 投资建议:参考公司业绩预告,我们微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9/2.15/2.54亿元(前值为2.01/2.15/2.54亿元),增速分别为237%/8%/18%,对应PE分别为31/29/24倍。考虑到公司血透设备凭借产品性能和价格优势,政策倾斜下加速国产设备进口替代。自产耗材陆续获批,有望通过渠道协同带动耗材快速放量,公司业绩将持续快速增长,维持“增持-A”建议。 风险提示: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海外市场开拓不及预期风险。
友讯达 能源行业 2024-01-04 16.37 -- -- 16.59 1.34%
16.59 1.34%
详细
事件: 2023年 12月 25日, 公司正式取得了以 JJF 2012-2022《超声波燃气表型式评价大纲》 为依据的民用全规格(G1.6~G4) 超声波燃气表型式批准证书, 成为全国第一个国产方案取得超声波燃气表型式批准证书的企业。 营收净利润稳定增长, 盈利能力提高。 公司是全球场域网解决方案专家, 是一家集研发、 生产、 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截至前三季度,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1亿元, 同比增长 3.37%;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1.62亿元, 同比增长100.12%; 实现毛利率 37.64%。按单季度数据看, 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46亿元, 同比增长 3.62%; 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7417.63万元, 同比增长15.95%。 公司持续保持研发投入, 研发费用 5012.30万元。 公司秉持“生产一代、开发一代、 预研一代” 的产品研发策略, 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交流、 技术研讨, 保持公司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 2023年获评深圳市专精特新企业。 大金额中标国网/南网集采项目, 深耕布局配电网产品/解决方案。 2023年 12月 7日,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子商务平台发布了《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2023年第八十九批采购(营销项目第二次电能表(含用电信息采集)招标采购)推荐的中标候选人公示》 (招标编号: 0711-230TL12222021), 公司中 11个包, 中标金额约为人民币3.69亿元, 占公司 2022年经审计营业收入的 36.10%。 公司核心技术包括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CFDA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 LCFDA 低功耗传感网络技术和双模异构通信技术, 产品涵盖低压配电监测终端、 输变电感知终端、 变配电物联终端、 公用能源计量设备等。 首发场域网(FAN) , 推出新型配电台区智能化解决方案。 9月 20-22日, 公司在IOTE 2023第二十届国际物联网展·深圳站首次通过展会形式发布场域网(FAN) --最后一公里物联网概念, 展示了包括 MoCoFAN、 LoRa FAN、 WMBus 等无线物联网通信模组及通信解决方案, 全面展示了公司在物联网领域的各大创新成果及方案。 MuCoFAN 网络是一种地域覆盖的衍生网络, 融合了 HPLC 和 RF 两种传输介质, 具有双模混合组网、 多模灵活接入的特征, 支持接入 HPLC、 WiFi、 ZigBee 等多种通信模式, 实现了场域网的深度通信覆盖。 在新型电力系统领域, 公司基于 MuCoFAN 多模感知场域网, 展出新型配电台区智能化解决方案, 此方案基于配电台区物联感知多模通信技术, 通过一张网络实现台区信号全覆盖、 设备全接入, 可实现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高效互动协同。 自主研发超声波燃气表, 获首个国产方案认证。 2023年 12月 25日, 武汉友讯达正式取得了以 JJF 2012-2022《超声波燃气表型式评价大纲》 为依据的民用全规格(G1.6~G4) 超声波燃气表型式批准证书, 成为全国第一个国产方案取得超声波燃气表型式批准证书的企业。 型式批准证书作为法制计量器具进入市场的“准生证” , 是产品生产与销售的必备条件。 2022年 12月 27日,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超声波燃气表型式评价大纲》 , 并于 2023年 6月 27日起正式实施, 标志着超声波燃气表产品正式合法化。 公司推出的这款产品, 是一款完全自主研发的国 产化超声波燃气计量模组。 本计量模组主要覆盖 G1.6、 G2.5、 G4、 G4+(全量程)民用燃气表的量程范围, 实现了全量程全温度的稳定计量。 投资建议: 考虑公司在燃气电表的技术实力, 以及公司在电网主营业务的增长性,我们认为未来公司将长期保持较高成长性。 预测公司 2023-2025年收入 11.76/14.38/ 18.00亿元, 同比增长 15.1%/22.3%/25.2%, 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91/2.48/3.19亿元, 同比增长 93.5% / 29.7% / 28.8%, 对应 EPS 0.96/1.24/1.60元,PE 16.6/ 12.8/ 9.9; 首次覆盖, 给予“买入-B” 评级。 风险提示: 燃气计量表推进速度不及预期; 市场竞争持续加剧; 应收账款回收不及时。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0/215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