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仁堂
|
医药生物
|
2011-05-04
|
14.39
|
13.74
|
--
|
15.51
|
7.78% |
|
19.78
|
37.46% |
|
详细
渠道建设保障营收高增速 公司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9.42%,环比增长64.78%,继去年全年营收实现06年以来最高增速后,继续维持高增长。我们认为这得益于公司近年来市场渠道的持续开拓。公司目前百余家一级分销商中,近30家为近两年所开发。集团旗下销售终端目前有千余家,计划十二五期间再翻一番,公司目前约有10%的销售收入通过集团终端实现。公司自身及集团的渠道开拓都将有助于提高公司产品市场覆盖率。实际上,由于优良的品质及品牌效应,公司产品一直处于供需偏紧状态,因此,新终端的持续建立会对公司营收增长体现出较为明显的拉动效果。 公司一线产品包括安宫牛黄丸、六味地黄丸、乌鸡白凤丸、国公酒、大活络丸、牛黄清心丸等大家耳熟能详的中药品种,且销售都达亿元以上。这些经典产品伴随市场开拓销量还将进一步增长。而公司丰富的二线产品经过深入挖掘必将为进一步开发出更多的过亿品种,坤宝丸等产品已经显现出了快速的上升势头。 费用控制能力突出,未来成本压力或降低 在营收同比较快增长的情况下,公司期间费用率比去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体现了公司较强的费用控制能力,其中销售费用仅微涨0.58个百分点,体现出公司的近两年渠道建设逐步步入收获期。公司毛利率下降2.13个百分点,拖累了一季度净利润增速,中药材价格去年上涨幅度较大,公司“不省人工”,“不减物力”以保产品品质,毛利率下降也是必然结果。预计今年中药材涨势不会继续持续,库存也将逐步消化,未来季度产品毛利率或将回升。 现金激励草案公布,公司发展添新动力 作为一家国资背景的老牌企业,公司激励机制囿于常规,也因此其发展速度一度被市场所担忧。如今,公司公布对管理层的现金激励草案,以净利润增速为标准,以净利润为基数提取一定比例现金作为管理层奖励,体制改变迈出了第一步,为公司发展增添新动力,或预示未来更深入的体制变化。 按照草案及去年净利润算,管理层所获现金奖励总额范围为0~3400万之间,每一档次奖励提高300万到900晚不等,以去年19%增速计算,奖励金额为600余万,去年公司管理层薪酬总额为516.8万元,对比以上数据,我们认为如果最终现金激励方案通过,激励效果将相当显着,为公司发展和同仁堂这一老品牌的二次腾飞增添新动力。 盈利预测及评级 公司2011年老产品将继续放量,二线品种成长迅速,由于激励方案起点时间不确定,全年可能存在业绩压制因素。预计2011~2013年EPS 分别为0.79,0.97和1.13元,考虑到间接持股的香港国药上市可能给公司带来市值提升,以及公司管理体制变化带来的超预期因素,我们维持对公司的增持评级,目标价40元。
|
|
|
中国玻纤
|
基础化工业
|
2011-05-02
|
17.83
|
5.77
|
239.22%
|
18.86
|
5.78% |
|
22.44
|
25.86% |
|
详细
事件 公司公布一季报,前三个月实现营业收入14.34亿元,同比增长82.02%;实现营业利润1.50亿元,同比增长203.12%;实现利润总额1.60亿元,同比增长164.8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6051万元,同比增长264.36%,基本每股收益0.1416元。 简评 一季度产销量大涨,价格同比攀升。公司1-3月份受玻纤行业复苏,特别是出口市场回暖的带动,产销量和价格同比去年大幅回升。一季度销售玻纤粗纱约20万吨,同比去年增长33%以上,内外销比例恢复到1:1,一季度玻纤产品销售价格相较于去年12月份提高8%。量价齐升推动收入大幅增长82.02%。 巨石集团毛利率同比环比均大幅提高。公司一季度毛利率为31.10%,同比去年下降3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子公司北新科技上半年亏损导致的,剔除掉北新科技的影响,巨石集团一季度玻纤产品毛利率达到35%以上,同比环比均有大幅提高。北新科技全年有望实现盈利。 营业外收支大幅波动源于巨石九江搬迁导致。公司一季度营业外收入和支出均出现大幅增加,营业外收入大幅增加主要原因是本期巨石集团子公司巨石九江收到拆迁专项补偿款所致;营业外支出大幅增加,主要原因是巨石九江“退城进园”搬迁厂房处置资产所致。 玻纤行业全年新增产能有限,公司畅享行业复苏及龙头优势。玻纤行业今年基本没有新增粗纱产能,细纱产能预计增量不到10万吨。玻纤行业为资本密集型行业,投资的资金壁垒和技术壁垒均较高,目前新投资建设玻纤产能最低门槛为3万吨,以吨纱投资1.5亿-2亿计算,约需5-6亿元,中小民营企业很难再涉足。公司作为行业的绝对龙头可畅想行业复苏带来的规模优势。 盈利预测和估值。假设公司年内完成对巨石集团的资产重组,则我们预计公司2011-2012年收入分别为61.44亿元、72.13亿元、82.68亿元;EPS 分别为:1.35元、2.11元、2.60元。维持买入评级。
|
|
|
东北制药
|
医药生物
|
2011-05-02
|
19.42
|
12.07
|
222.21%
|
20.90
|
7.62% |
|
20.90
|
7.62% |
|
详细
发改委发布2011年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其中的医药部分将VC原料药的相关规定进一步细化,规定以下为限制类项目:新建、扩建古龙酸和维生素C原粉(包括药用、食品用和饲料用、化妆品用)生产装置。 我们预计公司2011-2013年的EPS 分别为0.86元、1.40元和1.49元。随着今年国家规范VC 行业的力度不断加大,行业的景气周期将逐渐确立;且此次发改委再次强调VC 项目的限制类属性, 并提出规范中间体和扩建项目,有望更有效的规范产能。长期来看各地执行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大,也提高了新项目的投产成本。综合考虑VC 行业的剧烈波动将会得到缓解。维持东北制药28元的目标价和增持评级。
|
|
|
宏润建设
|
建筑和工程
|
2011-05-02
|
9.67
|
6.61
|
221.40%
|
10.21
|
5.58% |
|
10.21
|
5.58% |
|
详细
一季报业绩下降源于地产业务下滑:公司2010年为地产业务确认高峰,2011年地产业务的业绩贡献主体为参股40%的杭州全景项目(业绩确认需到年底),另外还有龙口宏润花园项目等,因此导致1Q11公司收入下降、毛利率小幅下降0.68个百分点至11.64%。而公司期间费用率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此外,金太阳电力对公司投资收益增长的贡献也需到年底体现。因此中报业绩同比小幅下降也在预期之中。 瑕不掩瑜,亮点有二:(1)订单稳健增长。1Q11公司新签订单16.45亿元,同比增15.2%;(2)现金流明显改善:公司经营现金流量净额3.37亿元,同比大幅增加709%,源于公司如期收到宁波BT项目长期应收款4亿元。公司长期借款减少3.1亿元,故1Q11财务费用率同比下降0.42个百分点至1.02%。 维持对11-12年EPS为0.85元和1.29元的盈利预测和买入的投资评级:新能源两大业务平台的产能扩张(交大泰阳产能从70MW扩张到370MW,金太阳电力产能从150MW扩张到300MW)、交大泰阳的整合协同效应(统一采购/销售、有效激励机制等)、市场需求景气高位使得新能源业务成为增长新引擎,维持新能源业务11-12年EPS贡献0.18、0.31元的预计。当前股价并未反应公司新能源业务价值,当前股价对应11-12年的动态PE仅16、10倍,估值优势凸显,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
|
|
|
三爱富
|
基础化工业
|
2011-05-02
|
25.93
|
30.57
|
203.22%
|
36.44
|
40.53% |
|
37.96
|
46.39% |
|
详细
事件 29日,三爱富公布2011年1季报,当期实现销售收入12.75亿元,同比增长103.84%;净利润2.22亿元,同比增长16564%, 合每股收益0.64元,一季度同比实现爆发性增长。 简评 氟产品景气与CDM 收益补增共举业绩爆发 2010年4季度以来,受下游需求的快速复苏拉动,含氟高分子和制冷剂产品开始步入景气。PTFE 价格从10年4季度的7万元左右上涨到3月份的10万元以上,增幅超过40%;制冷剂R134a 从09年初底部的27500元/吨上涨到目前的75000元/吨,价格上涨170%以上。公司一季度含氟高分子和制冷剂产品的毛利率水平分别达到20%和35%以上,实现盈利的大幅改观。 今年一季度公司CDM 收入1.13亿元,产生9683万元净利润,考虑30%的少数股东损益,贡献公司一季度业绩0.19元左右。一季度业绩构成应当是0.44元主业收入+0.2元CDM。 由于2010年CDM 理事会对HFC23焚烧的CDM 项目方法学进行调查,调查结束前暂缓支付,因此2010年度公司未有CDM 收入,据我们了解目前已无争议,因此一季度确认的CDM 收益应当是2010年CDM 的部分补增。 主流产品价格仍坚挺,虽有扩产景气可持续性仍谨慎看好 含氟塑料价格坚挺,后市看高:截至4月28日,受到市场供给紧张影响,PTFE 价格已攀升至13-4万元/吨,较之一季度末的10万元再涨30%左右。含氟高分子产业门槛较高,且目前业内主要企业的开工率都在高位,短期内增加供给的能力非常有限,市场库存渐趋耗竭,预计五一过后价格仍将上行。 CFC 替代品:长看替代市场,短看旺季渐临,虽有扩产犹可谨慎看好:据我们了解,今年2季度国内CFC 替代制冷剂可能有所扩产,引发了市场对于制冷剂景气可持续性的担心。我们认为,CFC 替代品长期看将不断接管CFC 产品市场,短期看随着天气逐渐变热,需求旺季即将来临,因此市场扩产对价格的压制或无须过度解读。综合考虑,基于谨慎原则假设一季度以来公司产品价格的升势出现一定程度调整。 R22价格波动不影响公司整体盈利:近期R22产品价格出现涨而后跌,跌而复涨的行情,引起市场对于公司盈利稳定性的担忧。目前,R22内外需出现分化:国内天气转暖,需求向好,而外需较为疲软,加之R22目前盈利空间丰厚,预计未来价格将由较为纠结的走势。但我们认为,由于公司R22主要作为其中间产品使用,因此R22的价格波动对公司整体盈利水平的影响不大。 据我们了解,目前公司CFC替代品虽然价格有所波动,但由于原料三氯甲烷等价格有较大下降,其毛利率仍保持前期35%左右的高位;含氟聚合物价格进一步上涨,产品毛利率较之3月份的20%左右有进一步提高。 综上,我们认为,虽然公司产品在2季度面临一定行业扩产和外需不振的压力,但2季度行业扩产影响将被长期景气和短期旺季抵消,且含氟塑料需求的坚挺和制冷剂旺季效应仍将为行业景气提供有力支撑。谨慎预期产品价格在经过适当调整后仍将维持相对高位,公司盈利能力无忧。 CDM今年仍有更多收益,势谨慎判断下全年业绩仍有保证 考虑到前期的0.19元CDM收益仅是2010年应获收益的部分补增,保守预计今年至少还有0.3元的CDM收益增厚(包括2010年尚未确认的部分和2011年的CDM收益)。我们基于谨慎原则假设一季度以来公司产品价格的升势出现一定程度调整并企稳,公司全年综合毛利率在24%左右(一季度毛利率在28.5%),时,每季度主业收益应当在0.3元,则全年业绩=0.64+0.3×3+0.3=1.84元,业绩有较强保证。 一季度为全年奠定基础,上调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 我们认为一季度0.64元的业绩为全年业绩丰收奠定了基础,上调公司2011-12年盈利预测至1.83、2.02元,按今年20-25倍市盈率估算,目标价格36.6-45.75元,给予“增持”评级。
|
|
|
中兴通讯
|
通信及通信设备
|
2011-05-02
|
21.88
|
25.33
|
152.24%
|
22.60
|
3.29% |
|
23.64
|
8.04% |
|
详细
事件 华为昨日在德、法和匈牙利对中兴通讯提出法律诉讼,指控其侵犯华为专利权和商标权。而恰在昨日,Telenor(挪威跨国运营商,全球第18大运营商)旗下公司、马来西亚领先的无线运营商DiGi 宣布,选定中兴在马来西亚建设2G/3G/4G 统一无线网络(部署5000个HSPA+/LTE 站点,合同金额约几亿美元)。当日正在马来西亚访问的温总理出席了签约仪式。 简评 强势崛起 树大招风 此次华为起诉中兴与公布中兴获得马来西亚合同的时间过为巧合,而此前马来西亚是爱立信和华为的实力范围。我们认为华为此举与此前爱立信诉中兴目的类似,表明中兴已与其在欧洲运营商市场展开正面竞争,恰说明中兴在国际市场的突破,且此项目将对今后其他运营商选择厂商产生一定示范效应。目前专利诉讼已成为国际大厂商之间常用的手段,背后无不凸显利益之争,不过我们仍对两大中国厂商首次出现诉讼、同国兄弟企业之争表示意外。 我们认为华为诉讼事件对公司业绩影响不大 专利战在信息产业当中是常见套路,目的基本都不是专利许可费而是牵制对手(如最近的爱立信诉中兴,华为诉MOTO,诺基亚诉苹果)。但在这个技术与专利双密集的行业中,大多数专利属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较难厘清某个专利的真正归属,而如果专利战双方均握有相当数量的专利,那么诉讼将变成持久战,所以往往大公司之间的专利诉讼以交叉许可收尾。我们认为该诉讼不会对中兴经营和业绩产生大的影响,但中兴受到全球第一和第二大通信设备厂商的围攻,一方面说明中兴的崛起,另一方面确也表明竞争的白热化。我们维持此前判断,今年的欧洲市场将是中兴大的亮点,不过此事件将多多少少对中兴开拓欧洲市场造成一定困扰。 盈利预测和评级 此事件可能短期对公司股价造成一定波动,但我们仍坚定看好中兴中期发展前景,近期的一系列事件恰表现出中兴呈现出明显的上升势头(近期中兴在中移动GSM 设备招标中的优良表现也对此进行了验证),我们认为近期股价的调整有可能恰是介入机会(目前PE 仅18倍)。维持对中兴的盈利预测,预测11-13年EPS 为 1.46元、1.85元和2.16元,维持增持评级,维持目标价41元。
|
|
|
卧龙电气
|
电力设备行业
|
2011-05-02
|
9.29
|
14.67
|
109.86%
|
9.65
|
3.88% |
|
9.65
|
3.88% |
|
详细
投资收益大幅增加形成大部分利润 一季度实现营业利润7259.79万元,其中投资收益6507.07万元。若扣除投资收益,营业利润相比去年同期下降83.78%。此部分投资收益来源于浙江卧龙置业将持有的卧龙地产(600173)之59,244,315股股份以339,647,657.90元的价格转让给王建乔(卧龙电气董事长)。公司(600580)持有卧龙置业19.15%股权,因此交易完成后卧龙置业产生投资收益318,210,625.90元,影响公司(600580)期间收益60,937,334.86元。 主营业务或是全年低点 主营业务表现不佳主要由三点原因导致:1,原材料价格仍然高位运行;2,生产规模扩大导致用工成本、货款和往来款增加;3,行业竞争导致销售毛利率降低。我们认为,一季度主营业务表现不佳是由于季节性因素以及规模扩张所致。公司(600580)牵引变压器业务和节能电机业务将在今年迎来拐点:高铁基本建设陆续完工后,牵引变压器将会迎来订单密集期;而国家节能电机标准将会在7月强制执行,公司(600580)多个节能电机型号入选国家高效电机推广目录,预计将会迎来节能电机业务的爆发增长。保守估计公司(600580)2011年EPS可达0.75元,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格26.85元。
|
|
|
广晟有色
|
有色金属行业
|
2011-05-02
|
63.01
|
75.00
|
106.04%
|
68.49
|
8.70% |
|
78.80
|
25.06% |
|
详细
稀土成为业绩中流砥柱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稀土产品和钨矿价格同比大幅上涨,产品销量也有所增加,是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的主因,其中稀土业务是业绩增长主要贡献者。2010 年稀土业务营业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83.5%,营业利润占总利润的74.8%。 广东稀土一枝独秀,向深加工布局意图明确 公司目前已经拥有广东省内仅有的4 张稀土采矿证中的2 张,是省内唯一合法的稀土采矿权人,未来有望整合平远县和新丰县所有稀土资源。目前探矿权区域内共有稀土矿石权益保有储量611 万吨(折合稀土氧化物约近1 万吨),稀土氧化物产能1200 吨。主要业务仍停留在稀土筛选、分离和销售阶段,毛利率仅有14.74%。公司有向下延伸产业链的打算,预计稀土深加工项目2013 年投产,主要生产灯用三基色荧光粉、LED 荧光粉等,产业链建成后稀土业务毛利率将有所提高。 钨精矿毛利高,钨价上涨支撑盈利 公司控制广东韶关石人、梅子窝等5 座钨矿,共有钨矿石权益保有储量100 万吨,年钨矿产量1600 吨。钨精矿毛利率34.66%, 略高于钨精矿开采行业平均水平。主要业务也以钨精矿开采、销售为主,初级加工为辅,缺少深加工生产线。但是预计未来随着国内钨矿资源整合,钨矿价格上涨对业务盈利能力将继续支撑。 其他众多金属矿种或带来惊喜 公司还拥有阳春石菉铜矿、潮州厚婆坳银矿、大宝山铜钼多金属矿、红岭矿业、陆丰县甲子锆矿等各类丰富的矿产资源,这有可能会为公司未来的资产收购埋下伏笔,给公司业绩带来惊喜。 盈利预测和评级 我们预测公司2011-2013 年EPS 分别为0.41 元、0.44 元和0.75 元。考虑到资源稀缺性,我们预计未来两年钨和稀土价格将继续稳步上升,因此公司盈利前景良好,给予“增持”评级。
|
|
|
中国建筑
|
建筑和工程
|
2011-05-02
|
3.74
|
2.67
|
98.58%
|
3.76
|
0.53% |
|
3.90
|
4.28% |
|
详细
公司今日公布2011年1季报:1Q11实现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为872.3亿和44.7亿元,同比增长39.9%和52.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2.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9.1%。EPS为0.07元,公司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推荐理由为管理优秀的“建筑+地产”央企龙头但估值优势明显、持续快速增长的确定性高,可能的股价催化剂包括快速增长的业绩兑现、股权激励获批、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大单等。
|
|
|
湘电股份
|
机械行业
|
2011-05-02
|
14.00
|
18.47
|
91.81%
|
14.64
|
4.57% |
|
14.64
|
4.57% |
|
详细
湘电风能股权注入将提升公司利润水平 公司2010年底公告,湖南省国资委同意湘电集团转让所持湘电风能49%的股权,同时要求湘电集团加快推进退出湘电风能事宜。根据约定,股权注入将在2011年上半年完成。湘电风能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40.52亿元,净利润2711.8万元,比2009年的9724.07万元大幅下降,主要是因为公司计提了高额的坏账准备。预计2011年湘电风能将显着增厚公司业绩。 兆瓦风机快速发展,风电业务毛利下降 2010年,公司XE932.5MW风力发电机试制成功,5MW海上风力发电机成功下线;承接外销配套2兆瓦风力发电机200台;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形成批量化规模,1.5MW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市场业务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实现订货14.6亿元。公司风力发电系统业务营业利润率12.70%,下降3.79%,未来依然面临特许权招标下的价格压力。 市场拓展成果显着,核电业务稳步进展 公司规范整合营销资源,电机产品高附加值领域实现新突破,冶金、水利、建材、石油、化工等市场订单进一步增多,常规电机有效排产突破13.6亿元;在高效节能电机领域,公司是行业领先者,目前高效节能电机应用比例低,未来可能呈现爆发式增长;轨道交通市场取得新进展,先后成功签订成都地铁西延线增购项目;水泵外贸市场取得新成果,全年实现外贸订货2.53亿元;核电市场持续跟进,成功签订桃花江核电站AP1000机组凝结水泵合同,标志着公司在第三代核电技术上取得了实质性突破,福岛事故再次提高对于核电安全性的要求,可能促进国内第三代反应堆的发展,公司的核电业务依然值得期待。 维持对公司的增持评级 按照公司配股以后最新股本计算,预计公司未来3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05、1.46和1.94元,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38元。
|
|
|
中国太保
|
银行和金融服务
|
2011-05-02
|
22.72
|
21.16
|
88.72%
|
23.16
|
1.94% |
|
23.16
|
1.94% |
|
详细
中国太保28日晚发布2011年一季报,2011年一季度中国太保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34.49亿,同比增长22.6%。 实际上750天移动平均收益率曲线只适用于传统险,而保险公司会计准备金中大部分为分红险准备金,而这部分准备金与移动平均收益率曲线无关。
|
|
|
物产中大
|
批发和零售贸易
|
2011-05-02
|
9.75
|
5.67
|
67.38%
|
11.22
|
15.08% |
|
11.22
|
15.08% |
|
详细
房地产利润锁定高增长 公司2010年加快房地产项目建设进度,竣工交付后,结算收入集中在1Q11确认,分部利润取得较高同比增幅,迈上新台阶。房地产项目结算收入在一、四季度集中确认,符合公司及行业发展规律。预计4Q11仍将是房地产收入结算高峰,全年利润增长可期。 汽车销售回暖带动经销板块 1Q11物产元通中高端品牌车型销售保持平稳增长,进口品牌增幅超过20%。根据行业规律,高端品牌新车销售毛利率(10-15%) 普遍高于中低端(中端7-8%、低端4-5%)品牌,将增强公司盈利能力。2010年,公司获得厂家正式授权网点38家,其中省外市场取得突破。预计2H11开始,新建店面批量投入使用,汽车经销收入有望超越行业增速。同时公司持续提升后服务盈利能力,2010年平均后服务吸收率达到76.6%,同比提高5.3个百分点。 更名“物产中大”符合公司定位 公司一贯以“有房有车”为发展口号,此次更名彰显出物产元通的重要性。根据“十二五”规划,公司将积极推动汽车经销业务扩张,同时希望借助资本市场,在经销商集团跑马圈地的竞争中获取更多资源。 重申买入评级,目标价29.4元 调升公司2011-2012年净利润预期分别至6.85亿元和9.15亿元, 每股收益分别为1.56元和2.08元(不考虑摊薄)。重申买入评级, 目标价29.4元。
|
|
|
长江证券
|
银行和金融服务
|
2011-05-02
|
10.31
|
5.24
|
55.61%
|
10.73
|
4.07% |
|
10.73
|
4.07% |
|
详细
经纪业务逆势而上,自营优势突出。 经纪业务市场份额稳步攀升,佣金率止滑回升。2010年公司股基交易额同比增长12.11%,市占率1.656%,市场排名第18位,与2009年持平。股基权交易市占率去年4季度较3季度增长0.09个百分点至1.70%,今年1季度又增长0.03个百分点至1.73%。同时,公司佣金率降至去年4季度的低点之后,在今年1季度出现上升,达到0.83‰。在去年佣金战激烈的大背景下,公司佣金率快速止滑,同时市场份额持续稳步提高的经营表现在上市公司中绝无仅有。 自营业务稳健开展,收益行业领先。固定收益类收入贡献稳定,投资收益率行业领先。2010年实现自营收益9.29亿元,市场排名第三。资管业务产品类型不断丰富、规模稳步增长、业绩明显提升。截止2010年底,公司共有集合理财产品10只,规模43.11亿元,位列市场第11位。 创新业务平稳起步。 2010年,公司取得融资融券、股指期货业务资格,直投公司运营取得突破性进展,积极备战新三板,同时在金融衍生品业务交易系统开发上取得。 投资建议: 我们看好行业及公司发展,维持增持评级。
|
|
|
美的电器
|
家用电器行业
|
2011-05-02
|
16.32
|
19.26
|
37.45%
|
17.89
|
9.62% |
|
17.89
|
9.62% |
|
详细
公司发布一季报,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4.81亿元,同比增长96.1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1亿元,同比增长17.53%。 公司空冰洗央营销整合仍有很大潜力可挖,海外布局进展也十分顺利,研发费用的高投入和高级人才的引进会保障公司盈利水平的持续提高。我们预计公司2011-2013年EPS为1.18元、1.45元和1.73元,维持“增持”评级。
|
|
|
北新建材
|
非金属类建材业
|
2011-05-02
|
13.60
|
7.76
|
29.44%
|
14.31
|
5.22% |
|
15.57
|
14.49% |
|
详细
产能释放+全国布局助推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公司前三个月实现收入增长38.71%,主要得益于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石膏板产业布局的进一步完善,公司及所属分子公司新建的石膏板生产线陆续竣工投产,产能规模迅速扩大,从而提高了区域市场的产品供应效率和供应能力;此外随着产业布局的深入,公司大力拓展地县级市场销售渠道,并进军新农村及保障性住房建设。 原材料价格上涨抬升生产成本,毛利率有所下滑。 公司一季度实现毛利率20.13%,同比去年下滑了6.37个百分点,主要是原燃料及美废价格上涨对生产成本冲击较大,因此导致营业利润增速仅为4.04%。我们认为二季度伴随公司自建的护面纸投产及产销量扩大摊销成本等因素,产品的毛利率会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营业外收入大幅增长带动利润总额增速提高。 一季度营业外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9,712,242.33元,增长了1,609.60%。主要原因是公司及部分所属子公司本期确认的政府补助有所增加。盈利预测及估值。 我们略微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11-2012年收入分别为60.17亿元和73.80亿元,分别增长37.7%和22.6%。毛利率分别为27.09%和27.30%,对应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5.85亿元和7.29亿元,分别增长40.3%和24.7%,每股收益分别为1.02元和1.27元。基于公司未来几年产能持续快速扩张,且仍具备较好的成长性,而目前股价对应11年PE估值仅为14倍,我们认为估值偏低,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20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