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710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三诺生物 医药生物 2024-09-20 23.91 -- -- 23.99 0.33% -- 23.99 0.33% -- 详细
公司 2024年中报业绩符合预期,归母净利润增速好于收入,主要由于血糖监测系统毛利率提升和海外市场经营向好。短期来看,公司在稳固国内 BGM 基本盘的基础上,持续提升 CGM 国内市占率,加快海外市场拓展, CGM 有望持续放量;中期来看,公司 CGM 产品在美国的临床稳步推进,明年内有望顺利获批FDA 注册证, CGM 已在欧洲地区获 CE 认证,有望逐步放量; 长期来看,公司的国内血糖行业龙头地位有望保持稳固,并依托Trividia 和 PTS 的海外布局,建立全球化的销售体系,分享全球CGM 市场的广阔空间。 事件公司发布 2024年中报公司 2024H1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1.33、 1.97和 1.78亿元,分别同比变动+6%、 +13%和-10%,基本 EPS 约 0.36元/股,同比+13%。 经计算, 24Q2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1.19、 1.17、 1.01亿元,分别同比变动-1%、 +1%、 -25%(上述 23年基数含并表 Trivid ia 的影响,下同) 。 简评中报业绩符合预期,血糖监测系统稳健增长公司 2024H1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1.33、 1.97和 1.78亿元,分别同比变动+6%、 +13%和-10%,业绩符合预期。 24H1归母净利润端增速好于收入端,一是血糖监测系统毛利率提升 5.16pcts;二是海外市场经营向好, 24H1美国子公司 Trividia 实现归母净利润 3122万元,子公司 PT S 实现归母净利润 927万元。 24H1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 预计主要由于并表口径与去年有所差异, 23H1公司以 4.97亿元现金认购长沙心诺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3.4亿元新增注册资本,持股比例达到 55%,完成对心诺健康控股以及并表, Trividia 去年上半年的亏损计入非经常性损益。 经计算, 24Q2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1.19、 1.17、 1.01亿元,分别同比变动-1%、 +1%、 -25%。 分业务看,血糖监测系统业务稳健增长。 24H1公司血糖监测系统收入 15.52亿元,同比增长 12.74%; iPOCT监测系统收入 0.88亿元,同比增长 5.89%;血脂检测系统收入 1.22亿元,同比减少 20.86%,去年同期血脂收入增速 76.11%;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系统收入 1.20亿元,同比增长 37.67%;血压计收入 0.62亿元,同比增长 2. 20%; 经营品收入 0.38亿元,同比减少 52.72%;糖尿病营养、护理等辅助产品收入 1.34亿元,同比增长 0.02%。 分地区看,其他地区收入增速较快。 24H1公司在国内收入 12.01亿元,同比增长 5.73%;美国地区收入 6.95亿元,同比增长 2.35%;其他地区收入 2.37亿元,同比增长 23.19%。 展望下半年, 新品有望带来业绩增量, CGM海外拿证稳步推进展望下半年,公司产品创新迭代有望带来业绩增量。 24H1,血糖监测方面, 公司新一代 CGM 国内注册申报获得受理, 公司自主研发第三代直接电子转移技术,具有低电位、不依赖氧气、干扰物少、稳定性好、 准确性高等优点,个人版/家庭版 MARD 值为 8.71%,医院版 MARD 值达到 7.45%; iPOCT 监测方面, 公司推出行业首创液相单人份三合一产品 iCARE-1300型便携式全自动多功能检测仪,“五分类血常规+液相生化 +免疫联检”三大检测模块创新集成;在血压计等领域,公司也均有新品推出。预计下半年公司将不断推出满足客户需求的创新产品,新品有望推动业绩持续增长。 CGM 海外拿证稳步推进,助力海外经营持续向好。 截止 24H1, PTS 累计持有 12款有效的产品美国 FDA注册证和 17款产品的 CE 认证; Trividia 累计持有 5款有效的产品美国 FDA 注册证和 4款产品的 CE 认证 ,正在申请 1款产品的 CE 认证。 公司自主研发的 CGM 产品已于 2023年 9月获得欧盟 Medical Devices Regulation(EU) 2017/745(简称“MDR”)认证,具备了进入欧盟市场的准入资格,可在认可欧盟 CE MDR 资质的国家进行销售,并已于今年开始在 eBay、 Amazon 等国际电商平台上销售。 截至 7月,公司 CGM 产品“三诺爱看”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陆续在中国、印尼、欧盟 MDR、英国、泰国、印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注册证; 美国 F DA 的注册临床试验也在有序推进中。CGM 海外拿证节奏体现了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海外经营持续向好奠定基础。 毛利率改善明显,主要是传统主业和海外市场贡献24H1公司毛利率 55.15%、 同比增加 3.96pcts,其中血糖监测系统毛利率 61.32%、同比增加 5.16pcts,预计由于产品结构改善;美国地区毛利率 43.77%、同比增加 5.03pcts,预计由于美国子公司经营改善。销售费用率 26.88%、同比增加 2.3pcts,预计和公司加大销售渠道投入有关;管理费用率 9.58%、同比减少 0.6pcts;研发费用率 8.02%、同比减少 0.1pcts;财务费用率 0.23%、同比减少 1.05pcts,预计是子公司心诺健康归还借款,利息计提减少所致。 24H1公司信用减值损失 0.24亿元,主要是子公司 Trividia 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增加所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2.28亿元、同比减少 9.52%。 短期看好公司 CGM持续放量,中长期看好公司扩大海外市场份额短期来看,公司在稳固国内 BGM 基本盘的基础上,持续提升 CGM 国内市占率,加快海外市场拓展, CGM有望持续放量;中期来看,公司 CGM 产品在美国的临床稳步推进,明年内有望顺利获批 FDA 注册证, CGM 已在欧洲地区获 CE认证,有望逐步放量;长期来看,公司的国内血糖行业龙头地位有望保持稳固,并依托 Triv idia和 PTS 的海外布局,建立全球化的销售体系,分享全球 CGM 市场的广阔空间。 我们预计 2024-2026年公司收入分别为 46.17亿元、 52.49亿元和 59.5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13.7%、 13.7%和 13.5%,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计分别为 4.32亿元、 5.43亿元和 6.6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51.9%、 25.8%和 21.9%,按照 2024年 9月 13日收盘价 24.11元/股计算, 2024-2026年 PE 分别为 31、 25、 21倍, 维持“买入”评级。
未署名
三友医疗 机械行业 2024-09-20 17.53 -- -- 17.55 0.11% -- 17.55 0.11% -- 详细
公司是国内脊柱领域龙头公司,上半年业绩符合预期。23Q2以来,受集采降价影响,公司收入及利润下降。随着集采落地执行满一周年,24Q3公司有望迎来业绩拐点,回归快速增长轨道。子公司水木天蓬是全球超声骨刀领域龙头,公司正推进完成对其少数股权的收购。海外业务在脊柱新产品带动下,有望实现快速增长。在国内外市场共同发力下,公司有望实现脊柱产品和超声骨刀的双轮驱动,维持脊柱行业龙头地位。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报公司24H1实现营业收入2.12亿元(-24.86%);归母净利润0.02亿元(-97.34%),主要系公司脊柱产品集采降价;扣非归母净利润-0.02亿元(-103.76%)。基本每股收益为0.01元/股。 简评业绩符合预期,脊柱价格高基数下收入同比下降公司24H1实现营业收入2.12亿元(-24.86%);归母净利润0.02亿元(-97.34%);扣非归母净利润-0.02亿元(-103.76%)。 经计算,24Q2实现营业收入1.26亿元(+3.51%),归母净利润0.04亿元(-86.65%),扣非归母净利润0.01亿元(-93.55%)。 业绩符合预期,2023年4月开始脊柱高值耗材带量采购在国内各省市陆续落地实施,上年同期价格仍相对较高。控股子公司水木天蓬的研发人员2024年4月的股权激励一次性确认股份支付费用金额723.85万;控股孙公司法国Implanet于2024年2月纳入公司合并范围,其经营亏损上半年影响归母净利润-872.06万元。 国内脊柱领域龙头,24Q3脊柱业务有望迎来拐点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脊柱企业,脊柱产品份额位居国产厂商前列,在2022年脊柱集采的固定融合系统类产品中报量份额约占7%。23Q2以来,受集采降价影响,公司收入及利润下降。随着集采落地执行满一周年,24Q3公司有望迎来业绩拐点,回归快速增长轨道。水木天蓬业绩保持稳健增长,产品竞争力居于领先地位上半年控股子公司水木天蓬实现收入4489万元,同比增长21.45%。其中,耗材收入3365万元,同比增长60.40%,占收入的比重超过50%。水木天蓬在超声骨刀领域有着深厚的研发积累和核心技术,是国内超声能量手术工具龙头,通过与临床医生密切医工合作,解决临床手术痛点,开发了一系列的切骨方式和与之配套的超声骨动力系统。上半年超声骨刀在欧洲、美国及拉美等国际市场的销售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法国、希腊、意大利、瑞士和美国等地持续销售的基础上,新增了荷兰,西班牙和澳大利亚地区的临床销售。 8月14日,公司发布《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草案)》,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曹群、徐农合计持有的水木天蓬37.1077%股权及战松涛等持有的上海还瞻98.9986%LP出资份额,通过全资子公司拓腾苏州以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天蓬投资持有的上海还瞻1.0014%GP出资份额。本次交易前,上市公司持有水木天蓬51.8154%股权;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将合计持有水木天蓬100%股权。本次交易实质为直接或间接购买水木天蓬剩余48.1846%股权,本次交易总对价为41,567.57万元,对应水木天蓬100%股东权益作价为86,267.31万元。目前该收购事项正在进行中,公司完成收购后将实现对水木天蓬的全资控股,有望进一步增厚公司利润。 海外布局加速推进,欧美市场有望实现突破2024年2月,公司完成对法国骨科公司Implanet的收购,目前持有其74.56%股权。依托Implanet的基础,公司脊柱及超声骨刀业务有望加快海外市场的拓展。上半年公司Zeus脊柱内固定系统全球首台手术在法国波尔多顺利完成。截止目前,公司Zeus脊柱内固定系统在法国多家医院陆续开展手术,后续将继续推广到美国、英国、意大利、德国等地。 展望下半年及明年,脊柱业务有望迎来业绩拐点,超声骨刀及海外市场有望带来新成长动力随着集采落地执行满一周年,24Q3公司有望迎来业绩拐点,回归快速增长轨道。公司集采前在国内市场主要集中在三级医院为主,集采后随着经销商和医院覆盖范围的拓展,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下半年公司有望完成对子公司水木天蓬的少数股权的收购。海外业务依托法国子公司Implanet和Zeus新产品,有望在欧美市场实现突破。在国内外市场共同发力下,公司下半年及明年有望回归快速增长轨道。 毛利率及费用率短期受集采影响,后续有望趋于稳定2024年销售毛利率68.13%(-15.40pp),毛利率同比下降幅度较大,预计主要由于集采执行后脊柱产品价格有所下降。销售费用率31.77%(-9.68pp),主要系脊柱带量集采逐步落地,公司营业收入减少,商务服务费减少。管理费用率12.02%(+6.48pp),主要系公司完成对Implanet收购,自2024年2月开始并表,导致的管理费用增加。研发费用率20.69%(+10.12pp,主要系水木天蓬的研发人员2024年4月的股权激励一次性确认股份支付费用,及Implanet并表导致研发费用增加。财务费用率-2.37%(+0.24pp),主要系汇兑损益变动影响。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43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29亿元,主要系集采后终端价格下降,导致经营性现金流减少。应收账款周转天数54天,同比减少101天,主要系集采后公司终端收款效率提高,并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短期看好脊柱业务重回增长轨道,中长期看好脊柱领域全面布局下国内外业务实现快速增长短期来看,脊柱集采影响已逐步出清,Q3有望迎来业绩拐点,后续有望通过新品上市和进口替代恢复稳定增长。中长期来看,脊柱行业成长性良好,公司有望维持行业龙头地位,通过拓展超声能量手术器械及海外市场,公司有望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实现收入5.80、7.64、9.87亿元,同比增长26.0%、31.8%、29.1%;实现归母净利润0.81、1.70、2.38亿元,同比增长-15.4%、110.3%、40.2%。按照2024年9月13日收盘价(18.0元)计算,对应2024-2026年PE分别为55、26、19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风险提示1)行业政策变化风险:目前骨科脊柱集采已经全面落地,执行周期三年,后续集采品种将会进行续约,续约政策变化可能影响厂家产品的利润率水平;由于医疗行业合规性加强等行业政策因素导致部分地区招标需求延后及新产品推广活动开展受阻,存在达不到我们业绩预测的风险。 2)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国内骨科行业生产厂商较多,不排除部分中小厂商借助集采取得市场份额,导致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3)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公司持续加大新产品研发,布局脊柱微创、超声骨刀等产品的升级,新产品的研发存在不确定性,如果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可能将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未来的成长天花板。 4)公司治理层面风险:9月3日公司公告,监事方颖女士收到上海证监局出具的警示函,主要由于其亲属短线交易事项;若后续出现类似事项,可能对公司造成不利影响。 5)盈利预测不及预期风险:以下风险可能导致公司收入及利润增速不及预期:a)脊柱集采续约进一步降价;b)行业竞争加剧,导致公司市场份额提升不及预期;c)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等。以上风险因素可能导致公司收入增速、利润率水平不及预期,下表为假设2024-2026年收入增速变化-5pct、毛利率变化-5pct的悲观情况下对公司业绩预期的敏感性分析。
威高骨科 机械行业 2024-09-20 21.63 -- -- 21.82 0.88% -- 21.82 0.88% -- 详细
公司发布 2024年半年报公司 2024H1实现营业收入 7.51亿(-6.81%),归母净利润0.93亿元(-16.67%),扣非归母净利润 0.89亿元(-16.70%) 。 基本每股收益 0.23元/股。 简评业绩符合预期,高基数影响收入利润增速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51亿(-6.81%),归母净利润 0. 93亿元(-16.67%),扣非归母净利润 0.89亿元(-16.70%)。经计算,公司 2024Q2实现营业收入 4.03亿元(-3.12%),归母净利润 0.58亿元(+230.47%),扣非归母净利润 0.55亿元(+237.38%)。 业绩符合预期,上半年收入、利润下降主要原因为脊柱产品去年同期仍执行集采前价格,收入基数较高;集采降价后毛利率下降,导致利润下滑幅度高于收入。 手术量稳步增长,二季度环比改善上半年脊柱业务实现收入 2.2亿元,其中二季度环比一季度增长 12%。上半年手术量同比增长 15%,销量同比增长 36% 。创伤产线实现销售收入 1.2亿元,其中二季度环比一季度增长 33%。 上半年手术量同比增长 28%,销量同比增长 25%。关节产线实现销售收入 2.3亿元,手术量同比增长 21%,销量同比增 22%。运动医学覆盖医院数新增 300余家,手术量及销量较去年同期增加3倍,实现销售收入 1,880万元,其中二季度环比一季度增加 4倍。
宗申动力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9-20 11.75 -- -- 12.32 4.85% -- 12.32 4.85% -- 详细
核心观点:宗申动力公布2024年中报,二季度业绩环比高增,24Q2总营收24.82亿,同比+28.9%,环比+6.5%。毛利率达16.4%,环比+1.6pct;归母净利润1.62亿,同比+9.5%,环比+35%。期间费用率保持平稳,二季度期间费用率7.9%,环比+0.2pct。上半年各产品营收均实现增长,公司发动机产品实现营收20.3亿,同比+26.3%。通机产品实现营收21.1亿,同比+3.1%。产品零部件实现营收2.4亿,同比+4.5%。航发业务利润实现突破,宗申航发营收近1亿元,实现环比23H2翻倍以上增长,贡献净利润1711万元,环比转正。参股公司宗申新智造收购隆鑫通用股权有序推进中,后续有望实现业务协同。 事件:宗申动力公布2024年中报,二季度业绩环比高增,24Q2总营收24.82亿,同比+28.9%,环比+6.5%。上半年发动机营收同比大幅增长,航发业务开始贡献利润。 简评:Q2业绩环比高增,归母净利润1.62亿:公司24Q2总营收24.82亿,同比+28.9%,环比+6.5%;24Q毛利率达16.4%,环比+1.6pct;归母净利润1.62亿,同比+9.5%,环比+35%Q2期间费用率保持平稳:Q2期间费用1.97亿,期间费用率7.9%,环比+0.2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2.5/2.5/3.1/-0.2%,环比分别+0.4/+0.3/+0.2/-0.7pct。按业务板块拆分,发动机营收同比大幅增长:1)24H1,公司发动机产品实现营收20.3亿,同比+26.3%,毛利率11.1%,同比-2.03pct;2)24H1,通机产品实现营收21.1亿,同比+3.1%,毛利率14.8%,同比-0.26pct;3)24H1,产品零部件实现营收2.4亿,同比+4.5%,毛利率18.9%,同比-4.6pct;航发业务开始贡献利润:24H1,宗申航发营收近1亿元,实现环比23H2翻倍以上增长,贡献净利润1711万元,环比转正。宗申航发公司积极深化布局,开拓应急救援、农林植保等应用场景,同时加速推进适航认证进程以及混动航发产品的研发,为产品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参股公司成为隆鑫通用控股股东,有望实现业务协同:隆鑫通用主业为摩托车生产制造和通用机械生产制造,拥有丰富产业资源,有望与公司形成业务协同效应。此外,由于宗申新智造的股东及其关联方存在与隆鑫通用主要业务存在同业竞争的情况,后续存在双方业务整合的可能性。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6.46/7.50/8.84亿元,对应PE20.78/17.91/15.19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分析:1、原材料成本波动风险。公司核心产品依赖于钢材、铝材和塑料等关键原材料。鉴于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大宗商品的价格可能会存在波动。此类波动可能会对公司的成本结构、经营业绩以及毛利率产生不利影响。 2、汇率变动风险。鉴于公司出口业务占比较高,人民币及出口目的地国家货币的汇率变动对公司的财务状况或有显著影响。全球宏观经济事件,如地区政治冲突和美联储的利率调整,可能导致汇率波动,进而影响公司的出口竞争力和产生汇兑损失,增加公司的财务成本。 3、宏观经济变化与市场风险。全球宏观经济的波动,包括地区政治矛盾和货币政策调整,可能导致海外市场需求的不稳定,增加公司的生产和库存风险。
比亚迪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9-20 259.01 -- -- 258.80 -0.08% -- 258.80 -0.08% -- 详细
比亚迪公布2024年中报,上半年共实现营收3011亿,归母净利润136.3亿。二季度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双增长,二季度营收1761.8亿元,同比+26%,环比+41%,其中比亚迪电子收入421亿,汽车及电池板块1341亿。二季度归母净利润90.6亿元,同比+32.8%,环比+98.3%,其中汽车业务净利润84.65亿元,同比+38.1%,环比+103.1%,单车归母净利润0.86万,环比增长0.1万。随着Q3进入销售旺季叠加以旧换新刺激,规模效应有望进一步强化,同时DM5.0及高端产品占比提升,技术周期下产品周期持续走强,出口和高端化逐步兑现,单车盈利有望继续向上突破。 事件比亚迪公布24年中报,上半年共实现营收3011亿,归母净利润136.3亿,其中二季度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双增长,营收1761.8亿元,同比+26%,环比+41%。 简评24H1实现营收3011亿,归母净利润136.3亿:1)24Q2营收1761.8亿元,同比+26%,环比+41%,其中比亚迪电子收入421亿,汽车及电池板块1341亿。 2)Q2归母净利润90.6亿元,同比+32.8%,环比+98.3%,其中汽车业务净利润84.65亿元,同比+38.1%,环比+103.1%,单车归母净利润0.86万,环比+0.18万。 降价影响毛利,规模效应带来单车盈利大幅修复:1)Q2受荣耀版影响毛利率下滑,24Q2ASP13.64万,环比-0.8万,单车毛利从24Q1的4.05万下滑至3.06万;2)销量环比大幅提升摊薄单车费用,Q2乘用车销量98.27万,环比+60.4%,同时Q2期间费用环比-4.9%,将单车期间费用由3.43万摊薄至2.03万,环比-1.4万;3)随着Q3进入销售旺季叠加以旧换新刺激,规模效应有望进一步强化,同时DM5.0及高端产品占比提升,单车盈利有望继续向上突破。技术周期下产品周期持续走强,出口和高端化逐步兑现:1)技术周期:DM5.0正式发布,成本更低、油耗更低、动力更强,领先地位稳固,e4.0即将发布,持续在电动化维度拉开技术代差。 2)产品周期:基于新一代混动平台和纯电平台的新一代主力产品开始陆续上市,接棒荣耀版,ASP提升+新平台降本,有望带动单车利润向上修复。 3)插混产品推动出口:边际上看公司插混产品海外开始在南美等地加速放量,有望逐步实现对日系HEV产品的替代,插混产品渗透不依赖于充电网络建设,有望走出独立增长曲线。 4)高端化产品布局日臻完善:腾势Z9&Z9GT、汉L、唐L、豹3、豹8、仰望U7等高ASP车型陆续上市,贡献丰厚边际利润。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362.9/489.6/624.1亿元,对应PE20.72/15.36/12.05x,维持“买入”评级。风险分析1)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公司新能源乘用车电池成本中碳酸锂成本占比较高,如果碳酸锂价格未来降幅较低或再度上涨,公司材料成本回落速度将不及预期。 2)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目前各个主机厂新能源乘用车产品投放明显加速,竞争对手降低产品价格,如果市场竞争显著加剧,公司销量增长将受影响,公司营业收入将不及预期。 3)需求不达预期的风险。公司主要业务增量来自新能源乘用车,如果新能源车渗透率增长不及预期,或乘用车整体需求下降,公司营业收入将不及预期。
奥赛康 医药生物 2024-09-20 10.81 -- -- 10.86 0.46% -- 10.86 0.46% -- 详细
核心观点: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实现稳步增长,利润表现实现扭亏为盈,总体表现符合预期。公司三款创新药ASK120067、ASKC109、ASKB589临床三期稳步推进,临床获益明显,安全性与疗效表现优异。ASK120067一线适应症已递交NDA,ASKC109预计2024年底递交NDA,ASKB589预计2026年底递交上市申请,三款重磅创新药将为公司业绩带来新突破。公司仿制药、改良药大品种受集采影响见底,销售实现放量,四大领域形成产品组群。我们认为,公司仿制药规模化、创新药持续兑现,管线梯度、格局不断完善,业绩表现稳中有进。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中报,营收稳步增长,利润扭亏为盈。 奥赛康2024年中报,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9.23亿元,同比增长29.60%;扣非归母净利润0.7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39亿元,实现扭亏为盈。报告期内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分别为5.20亿元、0.60亿元、1.24亿元,费用总体得到有效控制。报告期末,货币资金余额10.34亿元。 简评:一、管线布局明晰全面,整体业绩表现符合预期仿创结合稳中求进,整体表现符合预期。公司是一家创新与研发驱动的医药制造企业。截至2024年中报发布,公司共计上市产品30款,共计8款产品递交上市申请,主要在研项目共计48项,其中11项为重点在研化学、生物创新药,另有多款创新药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公司管线覆盖消化、抗肿瘤、抗感染、慢性病四大领域,管线布局明晰全面。 业绩预测:2024年,创新药方面,ASK120067、ASKB589、ASKC109临床三期稳步推进,ASK120067一线适应症已递交NDA,ASKC109预计2024年底递交NDA,ASKB589预计2026年底递交上市申请。三款药物临床疗效获益明显,安全性均得到保障,有望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突破点。仿制药与改良药方面,集采价格影响即将触底,公司药物销售实现放量,规模化初具。公司仿创结合,四大领域管线布局梯度明显、趋向完善。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将实现营业总收入16.79亿、19.36亿和23.26亿,同比增长16.32%、15.30%和20.16%,预计公司2024年至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1.23亿元、2.34亿元、3.94亿元,对应PE82.48、43.32和25.75。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分析:行业政策风险:因为行业政策调整带来的研究设计要求变化、价格变化、医保报销范围及比例变化等风险。 研发不及预期风险:公司多款新药新药物处于研发过程当中,存在临床入组进度不确定、疗效结果及安全性结果数据不确定等风险。 审批不及预期风险:审批过程中存在资料补充、审批流程变化等因素导致的审批周期延长等风险。如后续生物类似物未能通过上市审批,将影响公司药品销售收入,进而对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前景产生不利影响。 销售不及预期风险:药物上市后在销售过程中会受到竞争格局加剧、物流运力不足、生产产能不足等风险,存在增速低于预期的风险。同时行业反腐对于新产品销售放量、准入速度等不及预期的风险,并且由于政策落地有先后顺序,细分赛道及局部区域销售可能存在不同的表现。 敏感性分析:公司ASK120067临床III期稳步推进,预计2025年进行销售,我们预计2024、2025和2026国内销售额分别为0亿元、0.66亿元和1.33亿元,产品处于研发阶段,存在临床研发不及预期风险,且初期国内上市存在放量不确定性风险,如果ASK120067放量速度不及预期,可能存在公司2024年至2026年营收不及预期风险;公司ASKC109临床III期稳步推进,预计2025年进行销售,我们预计2024、2025和2026年国内销售额分别为0亿元、0.55亿元和1.86亿元,产品处于研发阶段,存在临床研发不及预期风险,且初期国内上市存在放量不确定性风险,如果ASKC109放量速度不及预期,可能存在公司2024年至2026年营收不及预期风险;公司ASKB589临床III期稳步推进,预计2025年进行销售,我们预计2024、2025和2026年国内销售额分别为0亿元、0亿元和0.64亿元,产品处于研发阶段,存在临床研发不及预期风险,且初期国内上市存在放量不确定性风险,如果ASKB589放量速度不及预期,可能存在公司2024年至2026年营收不及预期风险此外,公司研发管线丰富,研发投入众多,如果研发费用大幅上升或下降可能造成公司利润波动。
恩捷股份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4-09-20 24.84 -- -- 25.20 1.45% -- 25.20 1.45% -- 详细
2024H1公司实现营收/归母/扣非47.8/2.9/2.6亿元,同比-14%/-79%/-81%,其中Q2营收/归母/扣非24.6/1.3/1.1亿元,同比-18%/-82%/-85%,环比+6%/-16%/-26%。Q2隔膜产销量同环比均增长超20%,但受行业竞争加剧,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影响,叠加当期汇兑损失、咨询费用增长较大,公司盈利能力下降。公司持续推进产能布局建设,上半年完成江苏、湖北产线投建,美国工厂Q3预计设备投建,匈牙利基地24年有望实现出货。 事件2024H1实现营收/归母/扣非47.8/2.9/2.6亿元,同比-14%/-79%/-81%,其中Q2营收/归母/扣非24.6/1.3/1.1亿元,同比-18%/-82%/-85%,环比+6%/-16%/-26%。 简评盈利:24H1公司毛利率21.02%,同比-22.48pct,其中Q2毛利率23.06%,同比-18.28pct,环比+4.19pct。营收及盈利能力下降主要系隔膜行业价格持续下降所致,其中:1)隔膜业务:公司上半年湖北、江苏扩产,当前产能约115亿平,H1出货A品隔膜约27亿平,同比增长约22%,Q2出货约15亿平,同环比增长超20%。但受到行业降价影响公司24H1实现营收38.61亿元,同比-17%,盈利承压。 2)BOPP膜:H1实现营收2.82亿元,同比-15%,主要系产线调整影响出货。 3)其他业务:无菌包装/特种纸实现营收4.02/0.51亿元,分别同比+9%/+18%,仍保持较好增长态势。 费用:24H1公司四费合计8.27亿元,同比+0.7亿元,其中财务费用同比增加0.53亿元,主要系汇兑损失增加;管理费用同比增加0.39亿元,主要系公司管理优化支付的咨询费。 海外布局:美国、匈牙利工厂逐步建设,美国工厂产线逐步投入,预计25年实现批量出货;匈牙利基地预计10月开始出货。 投资建议:预计2024/2025/2026年出货65/80/95亿平,业绩6.2/10.1/14.4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39/24/17倍,给予“增持”评级。风险分析1)下游新能源汽车产销不及预期:销量端可能受到需求疲软影响而不及预期;产量端可能受到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限电等影响不及预期,进而影响公司相关业务出货量及盈利能力。 2)原材料价格上涨超预期:2021年以来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价格高位及不稳定性对于终端需求有一定影响,与此同时对于公司短期业绩有扰动。 3)公司重点项目推进不及预期:公司作为新能源赛道参与者,重点项目的推进是支撑营收和利润的关键,也是公司成长性的反映,重点项目推进不及预期将影响当期和远期业绩。
当升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9-20 30.10 -- -- 30.40 1.00% -- 30.40 1.00% -- 详细
2024H1公司实现营收35.41亿元,同比-58%,归母净利润2.87亿元,同比-69%,扣非后2.17亿元,同比-80%。2024上半年公司正极材料产量合计3.6万吨,三元2.09万吨,钴酸锂0.18万吨,磷酸(锰)铁锂1.33万吨;其中铁锂正极受益于终端储能高景气度,Q2环比增长2倍以上。2024上半年固态电池正极累计出货数百吨,已顺利导入辉能、清陶、卫蓝新能源、赣锋锂电等固态电池客户,成功装车应用于上汽集团等一线车企固态车型上。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中报。 2024H1公司实现营收35.41亿元,同比-58%,归母净利润2.87亿元,同比-69%,扣非后2.17亿元,同比-80%。 其中2024Q2营收20.25亿元,同比-45%,环比+33%,归母净利润1.76亿元,同比-64%,环比+60%,扣非后1.12亿元,同比-82%,环比+8%。 简评量:三元正极稳定出货,磷酸铁锂正极快速上量。 产销方面,2024上半年公司正极材料产量合计3.6万吨,其中:按产品来看:三元正极材料产量2.09万吨,钴酸锂正极产量0.18万吨,磷酸(锰)铁锂正极产量1.33万吨;按季度来看:预计2024Q1/Q2正极材料产销分别1.4、2.2万吨,其中三元和钴酸锂正极1.1、1.2万吨,环比基本持平,主要系欧美电车销量疲软、海外电池厂需求承压;铁锂正极产销0.3、1.0万吨,环比增长2倍以上,主要系受益于终端储能高景气度。 客户方面,公司与LG新能源、SKon、三星SDI、Murata、欧美大客户等一线品牌动力电池和车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产品配套进入大众、现代、戴姆勒、宝马等海外新能源车企。 利:三元正极稳定盈利,铁锂正极实现减亏。 毛利率方面,2024H1境内业务毛利率11.8%,同比-3.37pct,主要系国内价格竞争相对激烈;境外业务毛利率21.1%,同比-0.5pct,降幅相对较低,盈利能力较境内更好。单吨盈利方面,2024H1三元正极业务单吨盈利1万元左右,受益于海外客户占比较高,盈利能力在行业内保持领先;铁锂正极业务预计仍处于亏损状态,但Q2在产能利用率明显提升的带动下,环比有所减亏。 海外产能方面,欧洲项目总体规划50万吨,其中多元材料20万吨,磷酸(锰)铁锂30万吨,将分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建成年产6万吨高镍多元材料生产线,生产线按照超高镍及高镍多晶、单晶的要求来设计,同时兼具生产中镍产品的能力。 固态电池正极方面,2024上半年累计出货数百吨,已顺利导入辉能、清陶、卫蓝新能源、赣锋锂电等固态电池客户,成功装车应用于上汽集团等一线车企固态车型上。 非经常性损益方面,2024上半年公司非经常性损益0.7亿元,其中追回部分客户欠款,单项计提坏账准备转回0.27亿元,政府补助0.45亿元。 投资建议:预计2024-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6.0、7.7亿元,对应PE25、20倍。
中科电气 机械行业 2024-09-19 7.92 -- -- 8.12 2.53% -- 8.12 2.53% -- 详细
公司锂电负极的产能23.6万吨,在建9.4万吨,上半年产量9.5万吨,产能利用80%。24H1锂电负极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0.79亿元,同比增长0.53%;实现负极材料出货量9.2万吨、确认收入数量8.8万吨,同比分别增加52.86%和53.09%,分季度来看,预计Q1/Q2确收口径3.8万吨/5.0万吨,营收增幅不及出货主要系市场竞争加剧导致负极材料价格快速下行。盈利性来看,Q2单吨盈利随稼动率提升环比增长。 事件公司24H1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22.6/0.69/0.88亿元,同比+1%/+155%/+180%,扭亏为盈;其中24Q2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12.0/0.45/0.56亿元,同比+0.4%/+338%/+140%,环比+12%/+91%/+71%。 简评量:24H1出货量同比高增,价格下滑导致营收增速较低1)产能端:公司锂电负极的产能23.6万吨,在建9.4万吨,上半年产量9.5万吨,产能利用80%。海外方面拟投资50亿元人民币在摩洛哥实施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和二期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能规划各为5万吨/年,建设周期预计各为24个月。 2)销量端:24H1锂电负极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0.79亿元,同比增长0.53%;实现负极材料出货量9.2万吨、确认收入数量8.8万吨,同比分别增加52.86%和53.09%,分季度来看,预计Q1/Q2确收口径3.8万吨/5.0万吨。 利:Q2稼动率提升带动负极产品能力环比改善预计Q1/Q2经营性单吨净利约为800/1200元,从归母口径来看负极Q1/Q2单吨净利400/700元,稼动率提升后Q2盈利能力环比有所提升。投资建议:预计2024、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2.70、3.23、3.95亿元,对应PE20、17、14倍,维持“增持”评级。
万华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24-09-19 71.00 -- -- 76.50 7.75% -- 76.50 7.75% -- 详细
公司24Q2公司实现营收509.0亿元,同比+11.4%,环比+10.3%,实现归母净利40.2亿元,同比-11.0%,环比-3.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39.7亿元,同比-8.1%,环比-3.8%。其中Q2毛利率15.3%,环比-2.3pct有所下滑,主要受到纯苯等原料成本抬升的影响。 展望下半年,纯MDI/TDI价格价差已开始反弹,看好后续修复。 石化产品产销稳步增长,公司携手海外共建特种聚烯烃项目,强强联合打造全球竞争力。新材料板块高速成长,20万吨POE装置/4.8万吨柠檬醛装置均已投产,公司多点布局成效显著。 事件公司披露2024年中报,公司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70.7亿元,同比增长10.8%,实现归母净利81.7亿元,同比减少4.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81.0亿元,同比减少2.5%。其中Q2公司实现营收509.0亿元,同比+11.4%,环比+10.3%,实现归母净利40.2亿元,同比-11.0%,环比-3.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39.7亿元,同比-8.1%,环比-3.8%。 简评Q2营收同比增长11%,毛利率环比略减随着公司聚氨酯等扩建项目产能持续释放,2024年上半年公司主产品营收、产销均实现同比增长。盈利方面,相关业务毛利率有所下滑,公司Q2实现毛利率15.3%,同比-0.1pct,环比-2.3pct,实现净利率8.7%,同比-2.0pct,环比-1.2pct。期间费用方面,Q2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环比-0.2/-0.1/-0.2/+0.1pct,基本保持稳定,Q2减值损失合计-1.5亿元,环比减亏0.9亿元。 聚氨酯盈利有望修复,龙头地位不断巩固24Q2聚氨酯板块营收180亿元,同比增长5.2%,环比增长2.6%;销量138万吨,同比增长11.3%,环比增长5.3%。根据百川盈孚,24Q2纯MDI均价1.9万元/吨,同比-0.5%,环比-7.1%,聚合MDI均价1.7万元/吨,同比+11.6%,环比+6.0%。受原油等因素影响,Q2公司纯苯等原料价格提升,对毛利率造成一定挤压。 展望Q3,纯MDI/TDI价格价差已开始反弹,在全球不可抗力频发的背景下,看好盈利持续修复。公司聚氨酯板块总产能516万吨/年,福建基地和宁波基地扩能全部投产后公司MDI/TDI总产能在全球占比均将超过35%。随着福建检修结束和未来新产能落地,公司有望持续放量。技术方面,公司MDI低盐酸比新工艺、盐水回用技术得以投用推广、TDI新技术将纯度提升至99.99%,综合来看,公司全球聚氨酯材料龙头地位有望不断巩固加强。 石化业务营收稳步增长,携手外资共建特种聚烯烃项目24Q2石化板块营收211亿元,同比增长17.4%,环比增长13.8%。公司7月公告,拟与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北欧化工、博禄化学共同成立中外合资公司,并启动在福州市建设160万吨/年特种聚烯烃一体化设施的可行性研究。该合作有望利用北欧化工先进且专有的Borstar聚烯烃技术的竞争优势、博禄化学在特种聚烯烃的生产优势以及万华的供应链优势,多维度增强项目竞争力。此外公司蓬莱项目一期装置进入管道试压和电缆敷设攻坚阶段,将按计划陆续中交,乙烯二期稳步推进,预计24H2逐步投产,为公司中长期广阔成长空间打下基础。 精细化学品和新材料板块继续成长,POE、柠檬醛相继投产24Q2精细化学品和新材料板块营收68.7亿元,同比增长16.0%,环比增长12.6%。销量48万吨,同比增长23.1%,环比增长9.1%,继续稳健增长。公司20万吨/年POE项目已顺利投产,实现“卡脖子”材料大规模国产化,4.8万吨柠檬醛装置成功投料试车,单套产能全球最大。公司在新材料领域布局效果显著,竞争力不断提升。 盈利预测和估值:预计公司2024至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值为187.4、228.2、245.2亿元,对应PE为11.9、9.8、9.1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速低于预期(公司主要产品MDI市场需求与地产家电等宏观周期紧密相关。公司主要产品的销售价格和销量随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呈现出一定波动变化。随着国内外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下游行业对于公司产品的需求和价格可能出现下降的情形,对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和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公司石化业务原料和产品价格波动剧烈,将导致公司业绩波动;公司新材料项目进度不及预期(公司规划了柠檬醛及衍生物、电池材料、可降解塑料、高端聚烯烃等一系列新项目,若上述项目不能如期落地,将对公司的产销、经营成本等造成影响,进而影响收益)。
山推股份 机械行业 2024-09-16 6.78 -- -- 7.30 7.67% -- 7.30 7.67% -- 详细
核心观点:2024H1公司营收稳步增长,同比+33.81%,公司加快市场、业务及产品三大结构调整,国内市场产品占有率进一步提升,出口业务高位增长。公司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加速向高利润、高附加值的大吨位产品转型,持续推进大马力推土机销售。分行业来看,海外挖掘机销量增长带动商业产品增速较快。归结到利润端,规模效应带动费用率持续改善,2024H1公司业绩快速增长,看好公司后续大马力推土机放量及海外市场拓展。 事件:2024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08亿元,同比增长33.81%;归母净利润4.18亿元,同比增长38.49%;扣非归母净利润4.09亿元,同比增长55.58%。 单季度来看,2024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39亿元,同比增长38.02%;归母净利润2.11亿元,同比增长58.39%;扣非归母净利润2.01亿元,同比增长68.43%。 简评:出口业务高位增长,规模效应体现明显2024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08亿元,同比增长33.81%。公司主动应对市场形势变化,深化改革,加快市场、业务及产品三大结构调整,国内市场产品占有率进一步提升,出口业务高位增长。 营收分地区来看,国外片区营收及占比均有提升。2024H1公司国外片区营收36.25亿元,同比增长44.41%,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61.16%,同比+4.00pct;国内片区营收23.01亿元,同比增长22.37%,在市场结构调整战略指引下,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国外营收及占比均有明显提升。2024年公司持续推进海外子公司布局,新增比利时子公司,重点拓展非洲、欧洲、美洲、东南亚等区域海外经销商24家,其中非洲、欧洲、美洲区域经销商占比有所提升,区域结构更为合理,有效提升了目标市场的覆盖率。 营收分产品来看,主机销售带动整体增长,持续推进产品结构调整。2024H1公司工程机械主机产品营收42.35亿元,同比增长39.55%;工程机械配件及其他营收16.91亿元,同比增长24.72%。 2024年公司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加速向高利润、高附加值的大吨位产品转型,持续推进大马力推土机销售,引导客户大马力推土机国产化,大马力高端产品占比进一步扩大。 营收分行业来看,2024H1公司工业产品营收达47.83亿元,同比增长28.82%;商业产品营收达11.43亿元,同比增长68.63%,商业产品增幅较大,主要受益于海外挖掘机销量增长。 低毛利率机型销售占比提升导致毛利率略降,规模效应带动费用率持续改善。盈利能力方面,2024H1公司实现毛利率16.84%,同比-0.76pct,其中工程机械主机、配件产品毛利率为19.74%、11.88%,同比分别-2.66pct、+4.16pct,主机毛利率下降我们判断主要系海外挖机、国内装载机销售比例提升,导致整体毛利率有所下降。费用端来看,2024H1公司期间费用率达8.54%,同比-2.06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00%、2.45%、3.31%、-0.22%,同比分别-0.32pct、-1.26pct、-1.01pct、+0.58pct。公司费用管控表现优秀,叠加规模效应,公司整体费用率持续改善。 归结到利润端,2024H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18亿元,同比增长38.49%,对应归母净利率6.43%,同比+0.22pct;扣非归母净利润4.09亿元,同比增长55.58%。公司规模效应体现明显,2024H1业绩实现快速增长。回款表现方面,2024H1公司销售收款增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2.30亿元,2023H1为-0.85亿元,同比增长370.61%。 推土机龙头地位稳固、形成多样化产品链,大马力推土机产品及项目推进顺利公司已形成以推土机为核心的六大系列主机产品链。公司在山东重工集团强大的资本、技术、人才及渠道协同支持下,不断强化资源与业务协同,利用集团黄金产业链竞争优势实现动力总成、液压件、变速箱、变矩器、四轮一带、研发等方面的资源共享,极大的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已形成推土机、压路机、平地机、摊铺机、铣刨机、装载机六大系列主机产品及工程机械零部件全面发展的产品链。 推土机行业优势地位稳固,持续推动推土机大马力、高端化进程。公司推土机产品以绝对优势领先其他生产制造商,推土机产品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始终保持60%以上。公司不断推进研发创新,推出纯电推土机DE26、LE系列纯电装载机、全液压推土机DH80等产品完善产品谱系,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纯电推土机为国际领先水平。此外,公司大马力机型持续推进,带动整体毛利率提升,推出的SD60、SD90等系列超大马力机型填补技术空白实现国产化替代,公司募投项目高端大马力推土机产业化项目预计2024年底投产,期待大马力推土机快速放量。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131.92、157.31、176.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15%、19.25%、12.4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72、12.19、14.5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95%、25.47%、19.67%,对应PE分别为10.33x、8.23x、6.88x,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分析:(1)经济波动风险:公司所属的工程机械行业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宏观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国家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都可能给行业的发展带来波动。 (2)市场竞争风险:工程机械行业竞争程度较为激烈,公司必须在优势产品和核心技术上持续保持核心竞争力,并及时调整产业布局,否则公司有面临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 (3)汇率波动风险:公司加大海外建厂、开拓海外市场多以当地币种或美元核算,受到复杂的国际形势影响,未来海外市场及汇率的走势不确定性较高,从而将对公司的收益产生较大的影响。 (4)毛利率水平波动风险:未来若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主要产品价格下降,亦或公司成本控制能力下降,都将可能导致公司毛利率水平出现波动,给公司的经营带来一定风险。 悲观情景下,若公司毛利率出现超预期的负面波动,假设毛利率较盈利预测下降1pct,2024-2026年毛利率分别为14.58%、15.62%、16.52%。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46、10.70、12.90亿元,同比+10.58%、+26.37%、+20.65%,对应PE分别为11.86x、9.38x、7.78x。 乐观情景下,若公司毛利率表现超预期,假设毛利率较盈利预测提升1pct,2024-2026年毛利率分别为16.58%、17.62%、18.52%。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97、13.69、16.28亿元,同比+43.32%、+24.79%、+18.90%,对应PE分别为9.15x、7.33x、6.17x。
特变电工 电力设备行业 2024-09-16 11.80 -- -- 12.10 2.54% -- 12.10 2.54% -- 详细
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报,2024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8.42亿元,同比下降4.52%,实现归母净利润30.34亿元,同比下降59.46%,2024Q2单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2.79亿元,同比增长2.84%,实现归母净利润10.41亿元,同比下降62.16%。2024H1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多晶硅市场价格大幅下滑。上半年输变电业务、发电业务、黄金业务稳步增长,输变电成套工程实现签约239.61亿元,同比增长超20%。国际市场产品签约6.75亿美元,同比增长95.65%。上半年逆变器交货约7GW,同比增长105%。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报,2024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8.42亿元,同比下降4.52%,实现归母净利润30.34亿元,同比下降59.4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9.46亿元,同比下降58.48%。 2024Q2单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2.79亿元,同比增长2.84%,环比增长3.04%,实现归母净利润10.41亿元,同比下降62.16%,环比下降47.8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9.85亿元,同比下降64.36%,环比下降49.78%。 简评输变电业务景气度维持,业绩、订单持续增长2024年上半年输变电业务实现签约239.61亿元,同比增长超20%,国际市场产品签约6.75亿美元,同比增长95.65%。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输变电国际成套项目正在执行未确认收入合同及待履行合同金额超50亿美元。 变压器:2024H1营业收入103.09亿元,同比增长27.92%,毛利率18.54%,同比增长2.69pct。 电线电缆:2024H1电线电缆产品营业收入70.7亿元,同比增长20.84%,毛利率8.00%,同比下降1.16pct。 输变电成套工程:2024H1输变电成套工程营业收入22.79亿元,同比增长4.12%,毛利率15.34%,同比下降6.61pct,主要受益于公司输变电国际成套项目工程进度加快,按工程进度确认的收入增加。新能源电站建设、运营稳步增长,多晶硅盈利下降多晶硅:2024年上半年多晶硅板块实现收入58.67亿元,同比下降53.50%,实现多晶硅产量14.65万吨,同比增长92.55%,实现销量13.68万吨,同比增长58.86%。上半年多晶硅收入下降原因为多晶硅平均售价同比下降超过70%,而销量增加不及多晶硅价格下跌对收入的影响。 电站建设:2024年上半年电站建设实现营业收入32.07亿元,同比增加17.27%。上半年新增获取光伏、风电项目指标开发约2.2GW,完成并确认收入的光伏及风电建设项目装机共计1.35GW,新能源BOO电站发电量41.72亿千瓦时。 电站运营:2024年上半年电站运营实现收入12.42亿元,同比增加9.04%,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已实现并网发电的运营电站项目约3.33GW。 逆变器:上半年公司逆变器等产品国内市场集采中标量和海外市场签约量较上年同期增长超200%,上半年逆变器交货约7GW,同比增长105%,实现收入8.8亿元,同比增长100%。 煤炭&火电业务:2024年上半年煤炭产品营业收入93.33亿元,同比下降6.24%,毛利率34.09%,同比下降9.95pct。上半年火电机组完成发电量82.95亿千瓦时。 新材料:2024年上半年铝电子新材料、铝及合金制品营业收入27.90亿元,同比增长7.42%,毛利率15.33%,同比下降1.22pct。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024、2025、2026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002.0、1094.8、1228.0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52.7、75.8、107.3亿元,对应PE分别为11.4、8.0、5.6X,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1.国际宏观经济波动风险。鉴于当前国际形势的复杂性和贸易摩擦的加剧,公司海外业务面临政治、法律、经济和文化等多重不确定因素,可能对公司经营产生不确定性和压力。 2.行业竞争加剧风险。随着新能源行业新进入者的不断增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可能导致公司市场份额受到挤压;同时,铝电子新材料市场需求增长缓慢,可能进一步加剧行业竞争的严峻性。 3.多晶硅价格下行风险。受供需关系影响,2023年以来多晶硅价格整体持续下跌,2024年市场迎来更大面积的过剩,导致公司盈利受损。 4.光伏、风电新增装机不及预期风险。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领域受宏观经济形势和用电需求波动的影响较大,若新增装机未能达到预期水平,可能影响公司盈利水平。
澳华内镜 医药生物 2024-09-16 39.50 -- -- 39.66 0.41% -- 39.66 0.41% -- 详细
核心观点:公司2024年上半年业绩符合预期,Q2收入增速较Q1有所放缓,主要受行业合规要求提升、医疗设备更新换代政策尚未落地导致部分医院暂缓医疗设备采购等因素的影响。随着医疗设备更新换代政策逐步落地、配套支持资金逐步到位,行业招投标有望逐步恢复。展望Q4及明年,若设备更新落地范围较广、力度较大,行业设备采购需求有望改善,公司业绩有望取得较好增长。 公司新产品AQ-300上市以来持续打磨、临床认可度持续提升,三级医院突破的数量有望持续高增长。 事件:2024年8月22日,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报根据公司公告,公司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54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归母净利润566万元,同比下降8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35万元,同比下降10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1.29亿元(去年同期为-2979万元),基本每股收益为0.04元/股。 简评:短期招投标有所承压,业绩符合预期公司2024年上半年营收、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4亿元(+22%)、566万元(-85%)和-135万元(-105%),位于业绩预告区间内,符合预期。24Q2单季度营收、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4亿元(+13%)、290万元(-87%)和-110万元(-106%)。上半年利润大幅下滑,主要受股权激励费用的影响,剔除股份支付后的归母净利润为4774万元(+7%)。 Q2收入增速较Q1有所下降,预计主要受医疗行业合规要求提升、医疗设备更新换代政策尚未落地导致部分医院暂缓医疗设备采购等因素的影响。 分业务来看,2024年上半年内窥镜设备收入为3.42亿元,同比增长23%;内窥镜诊疗耗材收入为0.69亿元,同比下降9%;内窥镜维修服务收入为0.42亿元,同比下降3%,目前收入体量较小。地区来看,上半年境内销售收入为2.86亿元(+22%);外销收入为0.68亿元(+22%),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19%。 在设备更新政策逐步落地和AQ-300放量的驱动下,下半年业绩较上半年有望改善随着医疗设备更新换代政策逐步落地、配套支持资金逐步到位,行业招投标有望逐步恢复。展望Q4及明年,若设备更新落地范围较广、力度较大,行业设备采购需求有望改善,公司业绩有望取得较好增长。公司新产品AQ-300上市以来持续打磨、临床认可度持续提升,三级医院突破的数量有望持续高增长。公司多款细镜、分体式上消化道内镜、双焦内镜等新镜种在2023年陆续获批,2024年推出的新产品包括高光谱智能影像平台、140倍光学放大内镜、4K双焦内镜系列(65X近焦放大)等,产品组合进一步丰富、产品性能不断优化,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在中高端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此外,公司持续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力度,在俄罗斯、巴西、韩国等多个国家获得了一系列产品的批准,AQ-300在欧盟已获批,有望驱动海外市场下半年实现高增长。 毛利率受会计准则调整影响有所下降,研发和营销投入持续加大2024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71.46%,同比下降4.82个百分点,预计主要系会计准则调整所致,根据2024年3月财政部发布的新版会计准则,公司质保相关的维修费用与预提费用从原先的销售费用计入营业成本中。 销售费用率为34.69%,同比提升0.51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为16.60%,同比提升2.68个百分点,主要系职工薪酬、股份支付及差旅费用增长所致;财务费用率为-0.11%,同比提升0.61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为24.70%,同比提升0.63个百分点。2024年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1.29亿元(去年同期为-2979万元),主要系回款放缓与投入增长所致。上半年存货周转天数为388.27天,同比减少111.18天,周转效率有所提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121.16天,同比增加33.27天,主要系公司销售规模持续扩大,同时上半年受整体市场环境的影响,回款速度放缓导致。其余财务指标基本正常。 AQ-300产品性能不断优化、镜体种类持续丰富,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公司2022年11月正式推出下一代4K软性内窥镜系统AQ-300,在光学放大、镜体操控性等关键性能上实现突破。在产品性能方面,公司结合临床端的反馈对AQ-300系列进行持续迭代,在操控性能、操作手感、稳定性等多个方面都达到了临床操作需求。公司多款新镜种在2023年陆续上市,包括全新UHD系列十二指肠镜、超细内镜等多款细镜产品、UHD系列双焦内镜、分体式上消化道内镜等,进一步丰富了公司镜体种类。此外,公司持续推进营销体系建设,不断加深公司产品的市场覆盖深度及广度,同时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围绕AQ-300系列开展了包括内镜培训班、案例分享、规范化诊疗讲座等一系列专题活动,受到专家、客户、经销商的良好反馈。综合来看,在产品性能提升、镜体种类持续丰富、学术推广和渠道建设不断加强的驱动下,叠加鼓励国产替代、进口论证趋严等政策的支持,公司AQ-300有望在三级医院实现快速放量。 短期看好公司旗舰产品AQ-300加速国产替代,中长期看好软镜赛道的高景气发展短期来看,公司旗舰产品AQ-300性能显著提升、镜体种类持续丰富,随着医疗设备更新换代政策逐步落地,有望在三级医院实现快速放量。中期来看,公司持续布局3D消化内镜、内窥镜机器人系统、一次性内镜等新产品,有望贡献新的盈利增长点。长期来看,一方面,消化道癌筛查需求旺盛,目前国内渗透率仍然较低,公司国内市场份额提升空间大;另一方面,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长期成长空间广阔。考虑行业合规要求提升、医疗设备以旧换新政策落地节奏的不确定性、股权激励费用对表观净利润的影响,我们下调2024-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公司收入分别为9.06亿元、12.80亿元和18.0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4%、41%和41%,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计分别为0.29亿元、1.19亿元和2.6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0%、313%和118%。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医疗行业合规要求提升的风险;设备更新换代政策落地的节奏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业绩存在不及预期的可能性;库存较高的风险;技术创新和研发失败的风险:核心技术泄密风险;研发人员流失的风险;市场拓展和市场竞争风险(竞争对手奥林巴斯下一代新产品X1镜体后续在国内上市带来的竞争风险);部分进口原材料采购受限的风险(公司内窥镜设备的镜头、光源等部分原材料的主要供应商系美国、日本原厂商的代理商或贸易商,未来如因特殊贸易原因导致相关国外供应商停止向国内企业出口上述原材料,将可能在短期内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一定不利影响);质量控制风险;税收优惠政策变动风险;应收账款回收风险(若公司客户未来经营情况或与公司的合作关系发生不利变化,应收账款回收风险将增加,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汇率波动风险;资产重组及商誉减值的风险;产品认证风险;地缘政治风险。
海泰新光 机械行业 2024-09-16 25.78 -- -- 27.25 5.70% -- 27.25 5.70% -- 详细
核心观点2024年上半年业绩符合预期,订单交付短期承压,预计主要受下游美国大客户去库存的影响。展望下半年,公司业绩增速有望逐步改善。一方面,去年同期公司收入和利润基数较上半年有所下降;另一方面,随着下游客户新一代内窥镜系统销售持续增长,库存量有望下降到较低水平,公司ODM订单发货预计将逐步回升。同时,双方合作产品品类持续丰富,公司下半年会配合美国客户实现4mm宫腔镜量产,有望带来一定的业绩增量。在整机业务方面,公司上半年整机设备销售额已经超过去年全年,已累积发货超过一百套,预计下半年有望持续放量。 事件2024年8月15日,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报公司2024年上半年营收、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0亿元、0.71亿元和0.65亿元,分别同比下降18%、21%和25%。基本每股收益为0.58元/股。 简评业绩符合预期,短期订单交付受史赛克去库存影响,整机业务实现高增长2024H1,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0亿元、0.71亿元和0.65亿元,分别同比下降18%、21%和25%,考虑去年上半年业绩基数较高,叠加下游美国大客户去库存的影响,业绩符合预期。24Q2营收、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3亿元(-14%)、0.32亿元(-21%)和0.28亿元(-28%)。上半年收入同比下滑,主要由于2023年上半年美国大客户为新系统的发布持续集中备货,业绩基数相对较高;同时,备货也造成客户的库存处于较高水平,为了降低库存量,客户放缓了从公司进货的节奏。上半年利润端降幅大于收入端,一方面由于公司营收同比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公司在研发、营销以及加快国外建厂等方面的投入增加,费用率提升,导致净利率有所下滑。 2024H1医用内窥镜器械收入为1.76亿元(-17%),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80%(去年同期占比79%);光学行业收入为4268万元(-23%),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20%(去年同期占比21%),预计主要受下游行业需求景气度的影响。公司整机设备的销售呈现明显增长趋势,上半年收入已经超过去年全年销售额。 ODM订单发货有望逐步回升,整机产品有望快速放量展望下半年,公司业绩增速有望逐步改善。一方面,去年同期公司收入和利润基数较上半年有所下降;另一方面,随着下游客户新一代内窥镜系统销售持续增长,库存量有望下降到较低水平,公司ODM订单发货预计将逐步回升。同时,双方合作产品品类持续丰富,公司下半年会配合美国客户实现4mm宫腔镜量产,有望带来一定的业绩增量,2.9mm膀胱镜、3mm小儿腹腔镜和开放手术外视镜也在开发中。在整机业务方面,公司上半年整机设备销售额已经超过去年全年,已累积发货超过一百套,预计下半年有望持续放量。此外,子公司美国奥美克已经通过了美国客户的认证,可以在美国子公司进行内窥镜成品生产和销售;同时,公司将加快泰国子公司的生产能力建设和相关认证进度,形成总部、泰国子公司、美国子公司之间的产业协同链条,进一步降低国际政策如关税对公司业务的潜在影响。 毛利率维持较高水平,费用管控良好公司2024H1毛利率为64.09%,同比基本持平。销售费用率为4.65%(+1.50pct),主要由于公司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完善营销网络体系,提升品牌影响力,业务宣传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等支出增加;管理费用率为10.91%(+1.67pct),管理费用同比下降2.79%,主要由于股份支付费用、修理费用减少;财务费用率为-2.57%(-1.05pct),主要由于期末调汇产生的汇兑收益增加;研发费用率为13.98%(+1.11pct),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0.61%,主要由于股份支付费用减少。管理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主要由于费用下降幅度低于收入下降幅度。2024H1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0.64亿元(-20.89%),主要由于销售规模同比下降,回款相应减少。存货周转天数为393.10天,同比增加116.69天,预计主要由于公司为应对供应链长周期、供方风险以及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增加了物料储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73.91天,同比增加4.45天。其他财务指标基本正常。 深耕医用光学二十载,三大业绩增长引擎齐发力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荧光硬镜上游厂商。短中期来看,随着下游客户新一代内窥镜系统销售持续增长,公司供给史赛克的荧光镜体新品和升级光源模组持续放量,未来随着合作镜体种类的持续丰富,ODM业务有望维持稳健增长;此外,公司自主整机品牌逐步发力,光学业务推出非接触式掌静脉等新产品,均有望增厚公司业绩。 长期来看,公司光学技术优势显著,业务延展性较强,未来通过持续拓展新客户和新应用领域,有望打开成长天花板。考虑上半年受大客户去库存的影响较大,我们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收增速分别为9%、30%和22%,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5%、34%和28%。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订单签订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史赛克新品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公司研发投入大、未来研发成果不确定的风险;国内市场拓展存在不确定性的风险;国际贸易环境多变对公司海外销售可能影响较大的风险(公司产品对外出口占比较高,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贸易整体环境和政策的变化存在不确定性,可能会对公司向境外客户的供货带来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公司的经营发展);汇率波动的风险:整机业务受国内医疗行业合规要求提升等行业政策因素影响的风险以及市场推广和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公司经营规模扩大带来的管理风险。
奥迪威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9-16 11.99 -- -- 12.20 1.75% -- 12.20 1.75% -- 详细
核心观点:公司24H1收入利润同比均实现双位数增长、Q2单季度表现亮眼,业绩整体符合预期。公司业绩增长主驱力来自优势业务车载传感器&执行器的出货量提升和出货结构优化,另一方面也有以消费电子端为代表的新业务起量助推。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公司毛利率修复、传统业务稳步放量、新业务领域开拓加速三条趋势进一步印证明确,因此维持前期盈利预测和“增持”评级不变。 事件:公司于2024年8月26日晚间发布2024年中报。公司2024H1实现营业收入2.84亿元、YoY+32.17%;实现归母净利润0.47亿元、YoY+13.08%。其中Q2单季实现收入1.60亿元,QoQ+28.44%、YoY+39.92%,实现归母净利润0.26亿元,QoQ+29.67%、YoY+13.29%。 简评:24H1业绩表现符合预期,汽车传感器&执行器持续放量是主要驱动力。公司24H1收入同比增速超30%,主要驱动力为车载传感器面向境内客户的出货量提升、叠加明星产品AK2对AK1的替代下高单价产品出货比例提高,从而带动传感器业务YoY+36.79%。同时公司的表类业务增速基本稳定。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消费电子端的压触传感器、雾化换能器以及安防端的探测传感器等创新产品客户认可度均有提升,未来有望成为新增长源。 高单价产品出货占比提升叠加成本端压降,驱动毛利率持续修复。从毛利端看,24Q2单季毛利率36.66%,较24Q1提高2.45%、较前期低点24Q4提高2.81%,延续了修复趋势,但仍低于23Q3之前的毛利水平。从归因来看,公司前期毛利率受损一方面是由于市场竞争加剧下被动改变价格策略,另一方面是大宗原材料价格出现波动;而目前两方面均出现转机——高壁垒高单价产品出货占比提升拉高平均单价并一定程度上减轻低端竞争影响,同时大宗成本波动平抑帮助压降了公司的原材料成本。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公司毛利率修复趋势将持续。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综合上述分析及公司披露的H1业绩,我们维持前期盈利预测不变,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79亿元、6.84亿元、8.15亿元,同比增长24.03%、17.98%、19.2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4亿元、1.18亿元、1.48亿元,同比增长22.35%、24.98%、26.06%。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18.03X、14.42X、11.44X。维持“增持”评级不变。 风险分析:1、核心技术泄密及技术人员流失风险:历过二十多年的技术研发和积累,公司在换能芯片制备、产品结构设计、智能算法和精密加工技术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核心技术;如公司核心技术泄密,将对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力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公司拥有一批掌握基础材料、力学、电子、通信、自动化等多学科专业背景的专业研发人才,公司对核心技术人员不构成重大依赖,但如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可能对公司在研项目进度造成不利影响以及带来技术泄密的风险。 2、产品和技术升级风险:传感器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下游应用领域对现有产品应用场景、性能指标等不断提出新的需求,这就要求公司对现有产品技术和工艺水平进行升级,以保持产品竞争力。如果公司不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和保持技术研发趋势,新的技术成果转化后达不到客户要求或市场需求,则可能对公司核心竞争力及未来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3、存货跌价及毛利率波动的风险:公司的存货主要由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以及待客户验收对账的发出商品组成。公司生产模式为根据订单的出货计划及库存情况排产,若未来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或其他因素导致生产计划与实际销售情况差异较大,可能造成存货滞压和减值的风险。若因下游市场变化导致公司产品销售价格下跌或销量下降,或者原材料价格、用工成本的上升,可能导致毛利率水平的下降。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710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