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邱世梁

浙商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230520050001曾任职:广发证券、中国银河证券、国金证券、新时代证券...>>

20日
短线
2.33%
(--)
60日
中线
1.16%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8/48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博实股份 能源行业 2023-11-22 14.80 -- -- 15.23 2.91%
16.25 9.80%
详细
公司是国内优质的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专业从事智能制造装备及机器人系列产品的研制,并能够为客户提供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下游行业包括化工、冶炼、物流等。主要产品:智能制造装备、工业服务、环保工艺与装备。2022 年智能制造装备收入及毛利占比分别66%、71%,其中固体物料后处理智能装备是公司的核心产品。 近年公司收入、利润稳定增长。2022 年营收 21.5 亿元,2018-2022 年 CAGR 达24%;归母净利润 4.45 亿元,2018-2022 年 CAGR 达 25%。2022 年公司毛利率37%、净利率 21%、ROE(摊薄)达 14%,盈利能力较强。 公司实控人为蔡鹤皋、张玉春、邓喜军、王春钢等 4 人组成的一致行动人,技术背景雄厚。联通、哈工大为公司另外两大重要股东。 中国智能装备行业万亿级市场,预计 2020-2025 年智慧工厂复合增速达 10%智能制造有助于我国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加快实现制造强国。我国目前处于工业电气化的后期,工业信息化有待普及。根据《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报告(2022 年度)》,2020 年智能制造装备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 50%,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到 2024 年将达到 4.5 万亿,复合增速 14%。 智能工厂是智能制造的重要应用场景,据《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报告(2022年度)》,2020 年我国智能工厂规模 8560 亿元,预计 2025 年超过 1.4 万亿元,复合增速 10%。 公司:传统业务扎实,机器人打开成长空间传统业务:在手订单充足,近年多晶硅、电石行业成为新增长点。2023 年 9 月末,公司预收账款+合同负债金额 16 亿元,反映订单较饱满。2022 年公告新签重大合同金额 16.7 亿元,2023 年 1-10 月 9.3 亿元,较 2020-2021 年增长明显。 布局未来:深耕机器人赛道,人形机器人业务前景广阔。(1)2023 年 8 月,公司与哈工大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动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原理样机产业化。(2)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应用能够推动消费者的消费升级、企业的产业升级。(3)公司具备较雄厚的机器人研制基础。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工业机器人研发应用的企业之一,2022 年,公司机器人+业务实现营收 1.96 亿元。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2、6.3、7.4 亿元,同比增长 17%、21%、17%,复合增速 19%。对应 PE 为 28、23、19 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人形机器人业务推进不及预期;2、智能制造装备研发及产业化进程不及预期;3、机器人+及中国智能装备需求不及预期。
汇川技术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1-17 62.89 -- -- 66.42 5.61%
66.42 5.61%
详细
立足工控核心技术,自研+并购实现多元化布局。汇川技术成立于2003年,经过20年发展,已成为国内领先的工控自动化企业。公司依托工业控制底层技术,从单一变频器供应商已逐步成长为多层次、多产品、多领域的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0亿元,其中,通用自动化业务占比约为50%,电梯电气系统、新能源车&轨交、工业机器人&机械传动分别占比22%、24%和2%。 战略力、组织力、产品力有机结合成就强平台。复盘公司发展,我们认为公司成为具备强α龙头的直接原因是公司多次预判并抓住时代发展机遇,从电梯一体化产品起家,受益国内地产基建高速发展,再到通用自动化业务和新能源汽车业务。内在原因是公司具备战略+组织+产品三位一体的核心优势:战略方面,具备战略高度、战略敏锐及定力;组织方面,重视人才且具备强大迭代升级能力;产品方面,具备场景式定义的能力,技术为本,市场驱动。 通用自动化业务:三千亿市场,空间广阔。据中商情报网预测,2023年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达3115亿元,同比增长11%。随着中国装备制造向自动化、智能化、高效率发展,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仍具备明显的成长属性。 内资绝对龙头,发展路径清晰稳健。公司在通用伺服、低压变频器和小型PLC三大核心产品市场份额均为内资第一名,市占率分别达到24%、18%和15%,且领先优势持续扩大。借鉴海外巨头经验,公司在技术和应用领域的拓展方面有望稳健增长,主要增长逻辑为制造业周期复苏+产品拓展+国产替代。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短期,制造业增速筑底,预计2024年整体改善;长期,公司“战略力+产品力+组织力”持续发挥优势,电梯及轨道交通业务有望稳定提供利润,通用自动化业务不断丰富,稳健增长,数字化及能源管理业务打开成长天花板。 预计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91、374、464亿元,同比增长27%、28%和2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55、66亿元,EPS分别为1.7、2.1、2.5元。综合考虑历史估值、可比公司估值及业绩增长,司给予公司2024年年35倍倍PE估值,对值应市值1926亿元,合理价值72元/股,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制造业复苏不及预期,光伏锂电板块去产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整车厂加速自研;产品技术开发进度不及预期;第三方信息可信性风险。
巨星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1-15 20.50 -- -- 22.35 9.02%
23.90 16.59%
详细
手工具行业全球龙二, 全球资源配置型企业巨星科技是“中国设计、亚洲制造、欧美本土服务” 的全球资源配置型公司。 2007-2022年公司收入和净利润复合增速分别为 15%、 23%, 远超同期美国工具、 五金及用品消费 CAGR 8%。 今年在欧美“高通胀+渠道高库存+地产低景气” 等三座大山压力下仍极具经营韧性, 23前三季度实现利润 15.1亿元,同比增长+19%。 核心竞争力: 供应链精细管理+渠道深度服务形成飞轮效应,夯实流量分配能力飞轮已成: 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兼顾效率和弹性,涵盖全球供应商数千家(且还在不断增加), 可确保公司快速响应并及时交付各类大额订单; 优秀的渠道本土化深度服务能力, 使得公司做到了反向绑定北美核心渠道、切入欧洲极其分散的 KA 与经销商。 渠道—供应链互相强化,公司产业链地位日渐提升,当前已成为具备流量分配能力的全球多品牌管理企业。 中长期: 工具行业千亿美金, 主业手工具份额持续提升,电动工具重要突破 (1) 手工具+电动工具接近千亿: 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手工具行业 2022年规模约 241亿美元,电动工具行业 2022年规模 439亿美元, 2016-2022年 CAGR分别为 5.4%、 6.0%。 (2)手工具主业公司份额存在持续提升空间, 公司手工具市占率估计 10%左右, 对标龙头史丹利百得手工具市占率 17.2%, 在 SKU 数量、 KA 货架、经销渠道均有追赶空间。 (3) 电动工具第二发展曲线有望重大突破, ①电动工具行业在产品结构和渠道结构端均存在突破口; ②电动工具可复用手工具渠道,公司在主业已打下坚实的渠道基础; ③公司擅长资源整合, 可借助并购外延有效打开边界, 历史上已经成功拓展至激光测量仪器、储物柜等多个品类。 短期:北美当下处于渠道主动去库末期+地产左侧底部,曙光初现库存周期: 过去 3年, 北美因为疫情供应链中断, 经历了一波特殊的渠道库存周期,钟摆效应之下工具行业经营波动放大。 (1)强劲主动补库, 2020年 H1-2021年末,因海运运力短缺、供应链断裂、 消费现金补助等因素,渠道管理层备货激进; (2)被动补库开启、渠道态度滞后, 2021年末-2022年 H1,劳氏、家得宝等北美主流渠道库存开始有一定积压、同时伴随销售增速放缓,但此时库存态度并未转向; (3)强势主动去库, 2022年 H2起, 需求承压,渠道主动减少冗余库存; (4)当下或已进入主动去库末期, 订单回暖在即, 2023年 Q2北美核心渠道家得宝管理层就库存问题表述已转向: “meaningful reduction”。行业或已进入被动去库阶段。 地产周期: 本轮加息周期下, 目前时点预计联邦基金利率高位继续上行空间或有限。 在高按揭利率背景下,新房销售拐点已现,二手房销售位于左侧底部企稳,房屋空置率居于历史低位, 美国地产拐点将至。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为出口链手工具行业龙头,与创科实业、泉峰控股、格力博、大叶股份、SWK、 MAKITA 等同为工具行业企业,与捷昌驱动等同为国内优质出口链企业;可比公司 2024年平均估值为 PE14.5X。 我们认为当前已居于地产和库存周期的双重左侧底部区间,近月耐用品消费和工具、五金及用品消费等数据超逐月改善,行业需求回暖曙光初现。 预计 2023-2025年公司营收 116.0/147.1/188.6亿元,同比-8.0%/26.8%/28.2%,归母净利润 17.3/20.5/25.7亿元,同比22.0%/18.1%/25.5%,当前市值对应 PE 为 13.9/11.8/9.4X。按照巨星科技手工具龙头品牌定位,参考创科实业和史丹利百得, 给予巨星科技目标 PEG 中枢 1.0,当前巨星科技 PEG 仅 0.54存在低估, 维持“买入”评级。
涛涛车业 机械行业 2023-11-13 48.89 -- -- 57.16 16.92%
63.90 30.70%
详细
非道路休闲车企龙头,“特种车+智能电动低速车”产品四箭齐发公司为国内休闲车企龙头,第二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品横跨电动滑板车、电动平衡车、电动自行车、全地形车、越野摩托车、电动高尔夫球车等重要品类,通过持续的品类升级、拓展、创新打造休闲运动、智能出行、特种作业等方面的科技服务供应商。2022年实现营收17.7亿,2018-2022年营收CAGR为30%。2022年实现净利润2.1亿,2018-2022年净利润CAGR为52%。 公司布局产品市场空间广阔,电动自行车市场规模有望超过千亿美元1)电动滑板车:据QYResearch统计,2020年全球电动滑板车总产值达12亿美元,预计2027年达到33亿美元,2021-2027年复合增长率为15%。2))电动平衡车:根据EVTank统计,2020年全球电动平衡车出货量达到1032万台,同比增长24%。3))电动自行车:根据MarketsandMarkets数据,2022年全球电动自行车市场规模为497亿美元,预计2027年将达到806亿美元,2022-2027年复合增长率为10%。4))全地形车:根据Statistia数据,ATV和UTV2030年全球市场空间约193亿元。5)高尔夫球车:全球市场规模预计从2021年的16.9亿美元增至2028年的25.5亿美元,2021-2028年CAGR为6%。6)越野摩托车:根据Off-roadMotorcycles,Statista数据,市场规模将以6%的CAGR从2023年的75.6亿美元增至2027年的96亿美元。 核心逻辑:品类拓展+供应链优势+立体渠道布局,加速开辟第二曲线品类拓展::公司通过对下游需求的深刻理解不断延伸产品线,2022年在北美上市的G5等系列滑板车受到市场欢迎,2023年的G6款等也将陆续发布。公司的电动高尔夫球车、电动自行车和300cc等大排量全地形车也已开始销售,将成为后续销售增长新引擎。 供应链优势::公司多个核心零部件实现自主生产,核心零部件如发动机自制比例达50%以上。背靠“永武缙”五金产业聚集区,生产所需大部分原材料或部件均可就近采购,借助区位优势对上游供应商具备较强的议价能力,自制平均成本与外购平均单价差异率平均为30%左右,增厚利润空间。公司凭借对核心零部件生产技术的积累,实现产业链纵向一体化,提升发展上限。 立体渠道布局::公司采用“线下批发零售+线上电商平台”双线并进,配合“国内生产、海外仓储、海外销售、当地服务”的销售模式,搭建全渠道、贴近消费者的销售模式。线上渠道充分结合自有网站和第三方网站(如亚马逊、EBAY等)销售;线下渠道已入驻沃尔玛、TARGET、ACADEMY、BESTBUY等大型专业商超,公司拟建的“营销网络建设项目”将新建电动自行车营销网络、智能电动低速车营销网络、高端品牌全地形车营销网络等3个营销中心,拉近公司产品与用户的距离,增强线下销售能力同时提升品牌影响力。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收为21.5、29.1、39.4亿元,同比增长22%、36%、35%;归母净利润为2.9、3.6、4.8亿,同比增长39%、27%、32%,对应PE为19、15、11倍。 看好公司凭借新品放量和渠道优势进入业绩增长快速道,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新品投产进度不及预期;2)销售渠道拓展不及预期;3)盈利预测假设条件不成立
柯力传感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1-13 32.79 -- -- 38.07 16.10%
39.26 19.73%
详细
国内应变式传感器龙头, 2017-2022年归母净利润 CAGR 约 19%公司深耕称重领域物联网研发与应用, 连续 14年在国内称重传感器市场市占率第一。 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交通、冶金、港口、化工、建筑机械、工程机械等下游行业,贸易合作遍布 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7-2022年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 CAGR 分别约 11%、 19%。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 5亿元,同比增长约 0.2%,归母净利润约 1.4亿元,同比增长约 10.1%。 2016-2022年我国应变式传感器市场 CAGR 为 14%, 高端产品迎国产替代机遇应变式传感器是将工程构件受力后的形变转化为可测量的电阻变化的传感器。 作为我国“强基工程” 的核心关键部件之一, 应变式传感器需求前景广阔, 2022年我国应变式传感器市场规模达到 30.6亿元, 2016-2022年 CAGR 为 14%。 竞争格局方面, 目前外资企业在工控等领域的高端应变式传感器产品仍占主导地位,2022年前五大跨国公司销售额占比 48%,高端领域国产替代前景广阔。 人形机器人产业趋势确立, 力矩传感器有望迎来新增长空间力觉传感器可以分为一至六维力传感器,其中六维传感器是维度最高的传感器,目前主要应用于机器人、汽车、医疗手术、航空航天等。 根据 Research andMarkets,全球力传感器市场预计将从 2022年的 21.9亿美元增长至 2027年的 29.1亿美元,五年 CAGR 达 5.8%。 随“具身智能”浪潮推进,人形机器人关节处力矩传感器需求量大, 有望打开广阔市场空间。 以传感器为基石打造物联网产品矩阵,迈向多物理量传感器平台型龙头公司抢抓机器人发展机遇,积极开发多维力传感器和扭矩传感器, 坚持“力敏+其他物理量传感器+智能物流设备+工业物联网自动化设备+物联网平台企业”五大投资方向,走向多物理量传感器集团。 公司建立十大工业物联网事业部, 打造以“新老产品+子公司产品+平台产品+事业部产品”构成并融合的物联网产品矩阵,推动集团向物联网企业发展。 截止 2023年上半年,公司控股参股公司数 24家,涵盖传感器生产、技术研发及服务、软件开发、信息服务、贸易、投资等领域。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 2023-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2亿元、 3.9亿元、 4.8亿元,同比增长23%、 20%、 24%, 对应 PE 约 29、 24、 19倍。公司作为国内传感器领军企业,人形机器人有望打开新市场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技术突破不及预期;市场需求不及预期;人形机器人产业化不及预期;第三方数据可信性风险等
拓荆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1-09 232.00 -- -- 267.49 15.30%
269.76 16.2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 23Q3收入持续高增长,产品持续验证、在手订单充足2023Q1-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0亿元,同比增长72%。2023Q3收入7.0亿元,同比+49%,环比+16%。公司收入端继续高增长,主要系国内晶圆厂持续扩产带来的需求增加,多款新产品陆续通过验证并逐步扩大量产规模,在手订单充足。截至23Q3末,公司合同负债为15.0亿元,环比基本持平,存货38.7亿元,环比增长5.8亿元。 23Q3毛利率同环比提升,股权支付费用影响利润表现2023Q1-Q3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1.8亿元,同比增长14%、57%。股权激励费用影响利润端表现,前三季度股份支付费用1.71亿元,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3.41%。 2023Q3归母净利润1.5亿元,同比+13%,环比+107%,扣非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76%,环比+143%,利润延续高增长。受益于毛利率提升及费用率下降单三季度盈利水平提升,2023Q3毛利率51.7%,环比增长2.5pct,净利率20.6%,环比增长8.4pct,期间费用率35.1%,环比下降6.0pct。随着公司产品端验证带来批量订单,公司有望释放更大的利润弹性。 2023年股权激励覆盖范围广,高目标增速彰显发展信心10月27日公司发布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授予不超过375万股限制性股票,约占总股本的2%,激励对象总人数不超过701人,约占二季度末全部职工人数的76%,覆盖范围广。以2022年营收、归母净利润为基数,首次及预留部分授予的考核期为2024-2027年,营收目标增长率为95%、160%、210%、250%,即33.3、44.3、52.9、59.7亿元;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归母净利润增长目标为106%、159%、211%、257%,即7.6、9.5、11.5、13.2亿元。假设2023年12月初授予,预计摊销的总费用为3.89亿元,2023-2027年摊销费用分别为1489、17863、12363、5671、1541万元。本次股权激励计划考核目标大幅超过2022年股权激励计划,彰显公司发展强烈信心。 薄膜设备覆盖面不断延展,键合新产品验证顺利公司持续完善PECVD、ALD、SACVD及HDPCVD等薄膜系列产品性能,积极推进混合键合设备产品的产业化验证。1)PECVD设备不断扩大覆盖面,通用介质薄膜材料(包括SiO2、SiN、TEOS、SiON、SiOC、FSG、BPSG、PSG等)和先进介质薄膜材料(包括ACHM、LoKⅠ、LoKⅡ、ADCⅠ、HTN、a-Si等)均已实现产业化应用,NF-300H(可沉积ThickTEOS)已实现产业化应用。2)ALD设备中,PEALD已实现首台产业化应用,TALD设备已出货至客户验证进展顺利。3)SACVD设备持续拓展应用领域,SATEOS、BPSG、SAF薄膜工艺通过客户验证。4)HDPCVD设备已实现首台产业化应用,可沉积SiO2、FSG、PSG等介质材料。5)混合键合设备,晶圆对晶圆键合设备实现首台产业化应用并获得重复订单,芯片对晶圆键合表面预处理设备已发货至客户验证。 盈利预测与估值薄膜沉积设备赛道空间广阔/国产化率较低/竞争格局良好,公司作为龙头企业获取订单有望持续超预期,加之公司在手订单饱满,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收28.3、40.0、52.8亿元,同比增长66%、41%、32%,归母净利润4.9、7.8、10.2亿元,同比增长32%、61%、31%,对应23-25年PE分别为90、56、4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资本开支不及预期,新产品验证进度不及预期。
三一重能 机械行业 2023-11-08 30.04 -- -- 30.20 0.53%
30.20 0.53%
详细
风电整机新秀, 2018-2022年归母净利润 CAGR 约 49%公司为风电整机新秀,主营业务为风电产品及运维服务、发电收入和风电建设服务, 2022年上述业务的营收占比分别为 82%、 5%和 12%。风电产品及运维服务主要包括风机销售、运维服务、叶片销售。其中, 2022年风机销售营收占比为72%,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 2018-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 CAGR 分别约 86%、 49%;公司毛利率保持在 23%以上,净利率从-32.33%提升至 13.41%。 2022-2025年全球、国内新增装机量 CAGR 约 20%、 19%;主机竞争格局或将重塑从行业空间来看,风电行业高景气,“十四五”期间新增装机容量有望超预期。 预计“十四五”期间全球、国内风电年均新增装机容量 109、 67GW, 2022-2025年 CAGR 约 20%、 19%。从发展趋势来看,风机大型化是实现度电成本下降的核心手段,成为“平价时代”必然选择, 2020-2022年我国新增装机风机平均单机容量从 2.7MW 至 4.5MW。海上风电趋势显著,预计 2022-2025年全球及我国海风新增装机容量 CAGR 均约 43%。从主机环节来看,整机厂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抢装潮致第一梯队集中度下降,第二梯队迎来新机遇。 2018-2022年前十名主机厂从90%提升至 98.6%,前三名主机厂市占率从 63.9%下降至 51%。头部主机厂市占率差距在缩小,不断成长的三一重能已成功跻身第二梯队。 成本、研发、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构建核心竞争力,“双海”战略打开成长空间公司具备多重竞争优势: 1)成本优势: 2018-2022年公司平均毛利率约 29%,盈利能力显著领先同行。公司产品研究设计、生产效率及供应链保障共同构建成本优势。 2)研发优势:公司持续加强研发投入,成为国内“箱变上置”技术创新引领者。 3)产业链上下一体化优势:公司具备风电全产业链业务布局,在风机核心零部件、风机产品及运维服务、风电场设计、建设、运营等方面全方位布局。同时,公司具备独立研发生产制造叶片、发电机的能力。 “双海”战略布局打开成长空间,有望实现量利齐升。海上风电方面,公司 2023年上半年宣布 9MW 海上风电机组正式下线,紧跟行业趋势。海外市场方面,公司积极布局、稳步推进。 2022年公司中标哈萨克斯坦 98MW 风电项目。 盈利预测与估值: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 CAGR 约 24%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 17.4、 21.8、 26.6亿元,同比增长 6%、 26%、22%, CAGR=24%。现价对应 PE 21、 16、 14。 给予“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1)风电装机不及预期; 2)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3)风机销售价格大幅下降; 4)电力项目建设不及预期。
晶盛机电 机械行业 2023-11-06 43.40 -- -- 47.71 9.93%
47.71 9.93%
详细
SiC碳化硅衬底:25万片6寸+5万片8寸碳化硅衬底项目启动,第三成长曲线打开1)事件:30万片SiC项目签约上虞。11月4日,公司举行“年产25万片6英寸、5万片8英寸碳化硅衬底片项目”签约暨启动仪式,旨在加快半导体材料端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国产化替代,这一举措标志着公司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2)回顾历史:公司在SiC材料+设备领域布局深厚。公司自2017年开始碳化硅晶体生长设备和工艺的研发,相继成功开发6英寸、8英寸碳化硅晶体和衬底片,是国内为数不多能供应8英寸衬底片的企业。目前,公司已建设了6-8英寸碳化硅晶体生长、切片、抛光中试线,6英寸衬底片已通过多家下游企业验证,正处于快速上量阶段,8英寸衬底片处于小批量试制阶段。3)展望未来:此次签约项目总投资21.2亿元,将形成年产25万片6英寸、5万片8英寸碳化硅衬底产能,建成后公司将利用自身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加快碳化硅衬底片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加速推进碳化硅材料国产化进程。泛半导体“设备+材料”龙头,平台型布局空间持续打开1)光伏设备:公司为光伏单晶炉龙头,向光伏超导磁场单晶炉、电池+组件设备、石英坩埚(龙头领先)、金刚线领域延伸,打开光伏业务第二成长曲线。2)半导体设备:大硅片设备--公司在8-12英寸晶体生长、切片、研磨、减薄、抛光、CVD等制造环节已实现全覆盖和销售,基于先进制程开发12英寸外延、LPCVD以及ALD等设备。功率半导体设备--公司单片式、双片式6英寸碳化硅外延设备批量销售,成功开发具国际先进水平的8英寸单片式碳化硅外延生长设备,大幅降低下游生产成本。3)碳化硅:技术端:公司8英寸N型碳化硅晶体处于小批量试制阶段。客户端:公司已与客户A形成采购意向(公司公告),2022年-2025年将优先向其提供碳化硅衬底合计不低于23万片。产能端:在宁夏银川,公司计划建设年产40万片6英寸以上导电+绝缘型碳化硅衬底产能;在浙江上虞,公司25万片6寸+5万片8寸碳化硅衬底项目已启动。 设备端:公司发布6英寸双片式碳化硅外延设备,8英寸设备成功研发、引领行业加速进入8英寸时代。4)蓝宝石:公司已生长出全球领先的700Kg级蓝宝石晶体,将规模量产等级由300Kg逐步提升至450Kg。推进子公司宁夏鑫晶盛产能提升,强化规模优势。投资建议:看好公司在光伏、半导体、碳化硅、蓝宝石领域未来业绩接力放量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47.5/58.3/70亿元,同比增长62%/23%/20%,对应PE为12/10/8倍。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半导体设备研发进展低于预期;光伏下游扩产不及预期。
中微公司 电力设备行业 2023-11-03 169.00 -- -- 174.99 3.54%
174.99 3.5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三季报。 23Q3收入持续增长,非经损益亏损影响利润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0.4亿元, 同比+32.8%; 归母净利润 11.6亿元,同比+46.3%,扣非归母净利润 7.34亿元,同比+13.9%,毛利率 45.8%,同比+0.3pct,净利率 28.7%,同比+2.7pct。 2023年前三季度刻蚀设备收入为28.70亿元, 同比+43.40%, MOCVD 设备收入为 4.09亿元, 同比+5.50%。 2023单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5.1亿元,同比+41.4%,环比+16.2%; 归母净利润 1.57亿元,同比-51.8%,环比-78.4%; 扣非归母净利润 2.1亿元,同比+5.7%,环比-26.2%。 截至 2023Q3,合同负债 13.65亿元,环比-24.3%,存货40.9亿元,环比+7.5%。 2023Q3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原因为二级市场股价波动导致非经常性损益亏损, 2023Q3非经常性损益为亏损 0.58亿元,较上年同期收益 1.22亿元减少 1.8亿元。 23Q3毛利率保持稳定, 费用率环比增加2023Q3毛利率 45.7%,同比持平,环比-0.2pct;净利率 10.3%,同比-20pct,环比-45.5pct。 2023Q3费用率环比增加,管理、销售、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5.5%、 9.5%、 -0.5%、 13.9%,同比+1.0%、 0.1%、 3.0%、 0.0%,环比+0.5%、+2.1%、 +2.7%、 +1.6%。 中国半导体刻蚀设备龙头, 国产化加速、 领先客户突破顺利公司作为国内半导体刻蚀设备的龙头厂商,推动 CCP、 ICP 等刻蚀设备国产化率快速提升。 同时, 公司在 MOCVD、 LPCVD 等领域也有布局, 推动公司向平台化进展。外部管制趋严下,各大晶圆厂国产化及先进制程产线建设对半导体刻蚀薄膜等设备需求提升,公司产品研发、验证、导入、放量节奏有望加快。 据公司三季报, 公司的刻蚀设备在客户端不断核准更多刻蚀应用,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并不断收到领先客户的批量订单。 公司在关键先进工艺节点的技术进展不断推进, 极高深宽比刻蚀设备、大马士革刻蚀设备、 EPI 设备研发顺利推进,四季度存储芯片价格回暖,国存储大厂扩产潜力有望为公司带来订单弹性。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实现营收 61.4、 79.2、 104.5亿元, 同比增长 29.5%、29.1%、 31.9%, 归母净利润 14.9、 18.7、 24.0亿元, 同比增长 27.2%、 25.9%、27.9%, 对应 PE 分别为 70、 56、 4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设备国产化不及预期; 产品验证不及预期
中无人机 航空运输行业 2023-11-03 45.28 -- -- 46.62 2.96%
46.62 2.9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 年第三季度报告1) 2023 前三季度业绩: 2023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3.18 亿元,同比减少39%;归母净利润 2.43 亿元,同比减少 32%;扣非归母净利润 2.36 亿元,同比减少 34%。2) 2023Q3 业绩: 从单季度角度看, 2023Q3 实现营业收入 1.24 亿元,同比减少75%,环比降低 83%;归母净利润 0.29 亿元,同比减少 76%,环比减少 81%。 公司 2023Q3 业绩承压,主要是按照合同约定,本季度交付产品的结构与上年同期不同;同时部分产品受产品鉴定验收延期影响,交付顺延至 10 月。 2023Q3 毛利率同环比大幅下降, 净利率环比改善1)利润率方面: 2023Q3 毛利率为 26.70%,同比降低 6.56pct,环比降低5.52pct;净利率为 23.56%,同比降低 0.79pct,环比增加 2.77pct。2)期间费用方面: 2023 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为 10.55%,同比增加 2.39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1.03%/4.82%/9.44%/- 4.74%,同比+0.65pct/+1.88pct/+3.49pct/-3.63pct。 营收端承压导致期间费用率处于高位。 存货稳增或贡献营收新增长,合同负债增加或反映公司在手订单增加1) 资产负债端: 2023Q3 末公司存货为 15.63 亿, 同比增长 7%, 比 2023Q2 末增长 13%, 未来随着产品交付,存货有望转化为收入; 2023Q3 末合同负债为 4.81亿元,比 2023Q2 末增加 33%, 或反映公司在手订单增加。2) 现金流量端: 2023 前三季度经营/投资/筹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 1.99/17.86/- 2.39 亿,去年同期为 3.05/-6.31/41.95 亿。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公司产品立足“一型装备服务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市场战略,“翼龙”品牌在国内外军民用领域具有市场影响力并享有较高声誉。 根据公司三季报业绩和产品交付节奏情况,我们对公司盈利预测进行调整。预计 2023-2025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 4.08、 5.58、 7.35 亿元,同比增长 10%、 37%、 32%, PE 为 75、 55、 42 倍,考虑到公司在大型固定翼长航时无人机系统产品力和市场优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国内军品订单需求不及预期; 2)军贸出口订单不及预期; 3)公司产品交付节奏不及预期
中国中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3-11-03 5.30 -- -- 5.40 1.89%
5.69 7.36%
详细
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润49.48亿元,同比增长17.2%根据公司三季报,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430.35亿元,同比增长5.51%;实现归母净利61.52亿元,同比增长2.06%;扣非归母净利49.48亿元,同比增长17.2%。2023Q3实现营收557.32亿元,同比增长2.7%;归母净利润26.91亿元,同比下降7.09%;扣非归母净利23.65亿元,同比增长0.78%。 力盈利能力:2023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21.82%,同比+1.24PCT,净利率为5.61%,同比-0.1PCT。2023Q3毛利率为22.94%,同比+1.69PCT,净利率为6.24%,同比-0.52PCT。 费用端:2023年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为15.72%,同比+1.05PCT。其中,销售费用率为3.81%,同比+0.65PCT;管理费用率为6.37%,同比+0.15PCT,财务费率为-0.03%,同比+0.21PCT,主要系汇兑收益减少;研发费率为5.58%,同比+0.05PCT。单2023Q3,销售费率为3.43%,同比+0.23PCT;管理费率为6.38%,同比+0.49PCT;财务费率为0.59%,同比+0.95PCT;研发费率5.72%,同比+0.25PCT。 前三季度铁路装备、新产业分别长同比增长12.41%、14.77%,新签订单加速公司致力于构建以轨交装备为核心,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多元业务架构。 2023年前三季度:((1))备铁路装备:营收525亿元(同比+12.41%),占比为36.70%(+2.25PCT)。其中:动车组收入216.58亿元(同比+43.37%),机车收入164.59亿元(同比+7.55%),货车收入116.15亿元(同比-18.91%),客车收入27.68亿元(同比+40.37%)。 ((2))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营收301.18亿元(同比-12.92%),主要系城轨地铁车辆收入减少,营收占比为21.06%(-4.45PCT)。(3))新产业:营收559.23亿元(同比+14.77%),主要系储能设备、通用零部件等产品收入增加,营收占比为39.10%(+3.16PCT)。(4))现代服务业业:营收44.94亿元(同比-18.96%),营收占比为3.14%(-0.96PCT),收入下降主要系物流业务、租赁业务收入减少。 新签订单加速:公司前三季度新签订单约2115亿元,同比增长18.75%,Q3单季度同比增长60.59%(上半年同比增3.67%)。其中,新签国际业务订单约376亿元,同比增长62.77%。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1.85、130.74、140.70亿元,同比增长4.56%、7.30%、7.62%,对应PE为12、12、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动车组招标低于预期;2)铁路新线投产低于预期;3)“一带一路”和高铁出海落地低于预期;4)新产业发展低于预期
北方华创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1-02 255.55 -- -- 265.50 3.89%
265.50 3.89%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 年三季报。 2023Q3 收入维持高增长, 合同负债增长验证订单充足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45.9 亿元,同比增长 45.7%;归母净利润28.8 亿元,同比增长 71.1%; 扣非归母净利润 26.4 亿元,同比增长 78.8%。 其中电子工艺装备收入 129 亿元,同比增长 63.43% ,电子工艺装备收入实现快速增长。 2023Q3 公司实现营收 61.6 亿,同比增长 34.9%,环比增长 35.3%;归母净利润 10.8 亿,同比增长 16.5%,环比下降 10.2%;扣非归母净利润 10.3 亿元,同比增长 24.1%,环比下降 4.1%。 截至 2023Q3 末,公司存货和合同负债分别为173 和 94 亿元, 分别较 2023Q2 末环比增长 4%和 9%, 反映公司新签订单较好,订单充足支持公司未来收入端增长。 费用率控制良好,经营活动现金流大幅增长2023Q3 单季度毛利率 36.4%, 同比下滑 4.7pct,环比下滑 7.0pct,毛利下滑或系高毛利的电子元器件营收占比下滑所致;净利率 18.1%,同比下滑 3.6pct,环比下滑 9.2pct。 2023Q3 管理、销售、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6.3%、 3.7%、0.1%、 8.7%,同比-0.2%、 0.0%、 +0.3%、 -0.1%,环比-1.3%、 -0.7%、 +1.0%、-1.9%。 2023Q1-Q3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1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95%,其主要原因系公司订单增加带来货款收入增加。 规模效应有望逐步显现,释放利润端弹性。 国产半导体设备龙头, 受益于资本开支加速+国产化率提升公司是中国半导体设备平台化龙头, 覆盖刻蚀、沉积、清洗、热处理、外延设备等。 1)刻蚀装备,客户覆盖国内 12 寸逻辑、存储、功率、先进封装等, ICP刻蚀设备国内领先, 深硅刻蚀设备实现批量出货助力 chiplet TSV 工艺, 12 寸CCP 晶边刻蚀机进入多家生产线验证; 2) 薄膜沉积设备,突破 PVD、 CVD、 ALD等沉积工艺,铜互联、铝、钨、硬掩模等二十余款沉积设备成为国内主流芯片厂的优选机台。 3) 热处理设备领域公司是国内龙头。 4)外延装备, 已经覆盖单晶硅、多晶硅、碳化硅( SiC)、氮化镓( GaN)、磷化铟( InP)等外延工艺。 5)清洗装备, 单片清洗机覆盖 Al/Cu 制程全部工艺,为国内主流厂商后道制程的优选机台。 2024 年全球半导体有望迎来周期复苏,预计国内头部 Fab 厂扩产加速,资本开支提升带动设备需求向好。外部半导体管制趋紧,国内晶圆厂验证国产设备意愿强烈, 带动设备国产化率继续提升。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实现营收 201、 259、 334 亿元,同比增长37%、 29%、 29%,归母净利润 38、 49、 64 亿元,同比增长 60%、 29%、 31%,对应 23-25 年 PE 分别为 36、 28、 21 倍,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设备国产化不及预期;产品验证不及预期
新莱应材 钢铁行业 2023-11-02 33.50 -- -- 39.00 16.42%
39.00 16.4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三季报。 23Q3收入环比改善,半导体下游需求有望回暖2023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9.8亿元,同比-0.7%,归母净利润 1.7亿元,同比-38.8%, 扣非归母净利润 1.6亿元,同比-40.3%。 2023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亿元,同比-7.5%,环比+12.6%,归母净利润 5765.6万元,同比-51.6%,环比+1.3%, 扣非归母净利润 5519.5万元,同比-53.3%,环比-2.8%。 公司收入承压主要系半导体及医药板块需求影响订单。 三季度公司业绩同比下滑,环比实现改善,随着半导体业务需求回暖公司业务有望恢复至增长快车道。 毛利率下滑叠加费用增长, 盈利能力短期承压2023Q3毛利率 25.7%,同比-4.3pct, 环比+0.9pct; 净利率 8.2%,同比-7.4pct,环比-0.9pct。 2023Q3管理、销售、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3.8%、 6.0%、1.8%、 4.4%,同比+0.6、 +1.3、 +1.0、 +1.5pct,环比-0.2、 +0.7、 +0.7、 +0.8pct。 毛利率下降主要系收入结构变化,毛利率较低的食品业务营收占比提升, 销售、管理费用率增加主要系公司加大推广投入。 静待半导体需求回暖, 拟回购股份彰显长期价值信心1) 半导体管阀零部件龙头,受益于国产替代加速。 公司已进入应用材料、泛林、台积电、长江存储等客户供应链。 目前积极推进海外建厂,公司新建新加坡、马来西亚公司开拓海外市场,海外大客户需求有望修复。 2) 食品“零部件+设备+包材” 一体,出口+替代双轮驱动发展。 公司加速导入国内外乳制品企业, 原材料价格下行周期, 食品板块收入利润高增长。 3)医药零部件市场空间广阔,需求有望修复。 9月 4日公司发布回购股份报告书,拟以不超过 43元/股价格,回购资金不低于5000万不超过 1亿元的股份, 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回购将于董事会审议通过后 12个月内实施,彰显公司长期价值信心。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 2023-2025公司营收 28.9、 37.1、 46.3亿元,同比增长 10%、 28%、 25%;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6、 3.9、 5.3亿元,同比下滑 24%、 增长 50%、 增长 35%,对应 PE 分别为 53、 35、 2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中铁工业 交运设备行业 2023-11-02 8.03 -- -- 8.04 0.12%
8.04 0.12%
详细
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 6.96%,扣非归母净利同比增长 2.86%根据公司公告, 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217.47亿元,同比增长 6.96%,归母净利润 14.86亿元,同比增长 0.53%,扣非归母净利润 13.99亿元,同比增长2.86%。 2023Q3实现营收 68.5亿元,同比增长 4.29%,归母净利润 4.85亿元,同比下降 12.07%,扣非归母净利润 4.18亿元,同比下降 15.03%,单三季度业绩略低于预期。 盈利能力: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 19.27%,同比+1.33PCT, 净利率为6.88%,同比-0.35PCT。 2023年 Q3公司毛利率为 21.36%,同比+1.49PCT,净利率为 7.11%,同比-1.28PCT 。 费用端: 2023年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为 11.94%,同比+0.99PCT。 其中,销售费用率为 1.98%,同比+0.27PCT;管理费用率为 4.71%,同比+0.4PCT, 财务费率为 0.07%, 同比+0.1PCT;研发费率为 5.18%,同比+0.21PCT。 单 2023Q3,期间费用率 14.60%,同比+2.37PCT,系研发费用阶段性大幅增长(同比+36.87%)影响,研发费率同比+1.71PCT。 新签订单结构持续优化, 高毛利业务占比有所提升,钢结构占比下降 2.67PCT根据公司公告, 2023年前三季度新签订单 384.1亿元,同比增长 5.7%,增速环比上半年提升 2.25PCT,其中隧道施工装备、工程施工装备、道岔、钢结构新签订单金额分别为 105.2亿元、 15.8亿元、 60.5亿元、 183.4亿元,同比分别+8.5%、+35.4%、 +11.7%、 +0.1%。 从订单结构看,盈利能力较弱的钢结构业务订单增速较去年同期(+11.5%)大幅下降,占新签订单总额比例为 47.75%(同比-2.67PCT), 而高毛利率业务隧道施工装备及相关服务和道岔新签订单占比分别为 27.39%(同比+0.71PCT)、 15.75%(同比+0.85PCT), 经营结构持续优化。 隧道施工装备: 传统领域优势稳固, 矿山/水利/抽水蓄能等新领域持续开拓国内: 公司在北京、上海、重庆、广东等地承揽了城轨项目隧道掘进机订单,广东上海等地承揽了铁路项目隧道掘进机订单。 新领域拓展: 根据 2023年半年报和官方信息,公司在水利领域市占率超过 60%,在广东、浙江等地承揽了水利工程项目隧道掘进机订单;在抽水蓄能领域市占率 80%,在新疆、山东、河北等地承揽了抽水蓄能项目隧道掘进机订单;在矿山建设领域市占率超过 40%, 在甘肃、贵州等地承揽了矿山建设项目隧道掘进机订单。 海外: 在西欧、东南亚、南亚和中东区域承揽了铁路、地铁、高速公路等建设项目隧道掘进机订单。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9.7、 21.8、 24.3亿元,同比增长5.4%、 11.0%、 11.5%,对应 PE 为 9、 8、 7倍, PB(MRQ) 0.7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地铁等基建投资增速放缓; 2) 抽水蓄能技术迭代与发展低于预期
中航西飞 交运设备行业 2023-11-02 22.26 -- -- 23.19 4.18%
23.19 4.1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 年第三季度报告1) 2023 前三季度业绩: 2023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284.13 亿元,同比增长0.24%;归母净利润 8.04 亿元,同比增长 22%;扣非归母净利润 7.61 亿元,同比增长 26%。 公司 2023 前三季度业绩符合市场预期。2) 2023Q3 业绩: 从单季度角度看, 2023Q3 实现营业收入 88.57 亿元,同比减少4%,环比减少 24%;归母净利润 2.38 亿元,同比增长 37%,环比减少 28%。 2023Q3 利润率同比提升,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保持稳定1)利润率方面: 2023Q3 毛利率为 8.53%,同比增加 1.30pct,环比增加2.69pct;净利率为 2.69%,同比增加 0.80pct,环比减少 0.15pct。2)期间费用方面: 2023 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为 3.05%,同比降低 0.14pct。其中销 售 费 用 率 / 管 理 费 用 率 / 财 务 费 用 率 / 研 发 费 用 率 分 别 为 1.20%/2.32%/- 0.86%/0.39%,同比+0.37pct/+0.21pct/-0.67pct/-0.05pct。 收账款持续增长, 或表明公司持续保障交付终端用户1) 资产负债端: 2023Q3 末公司应收账款为 276.76 亿元,比 2023Q2 末增长15%,较年初增长 256%, 主要系本期销售的部分商品货款尚未收回,后期有望转化为收入; 合同负债为 181.12 亿元, 较年初减少 21%;预付款项为 53.94 亿元,较年初增长 46%,主要系本期预付采购商品款增加。2) 现金流量端: 2023 前三季度经营/投资/筹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93.72/- 5.92/-6.15 亿元,去年同期为 245.53/-4.36/-93.91 亿元。 经营现金流净额减少主要系本期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减少、采购原材料等支付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增加。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主要系本期流动资金借款及偿还借款较上年同期减少。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公司作为军用运输机、轰炸机、特种飞机上市平台,同时受益国产大飞机未来放量及国际民航市场复苏。 预计 2023-2025 公司归母净利润 8.8、 11.1、 15.0 亿,同比增长 69%、 25%、 35%, PE 为 70、 56、 41 倍,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 军品订单不及预期; 2) 型号研制进度不及预期; 3) 民航市场复苏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8/48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