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5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中海油服 石油化工业 2024-02-29 14.60 -- -- 16.49 12.95%
20.01 37.05% -- 详细
海洋油气前景广阔:1)全球:2022年全球海域常规油气剩余可采储量占全球34.57%,全球深水油气产量达1010万桶油当量/天,占全球油气产量的6.4%。未来随着深水油气产能的进一步释放,2030年全球深水油气产量有望突破1700万桶油当量/天。2)我国:中国海洋油气开发近10年保持强劲增长势头,CAGR约4.4%,增速接近陆上的两倍。2023年我国海洋原油产量突破6200万吨,已连续四年占全国石油增产量的60%以上。中海油预计2060年我国海洋石油及天然气产量占总产量比重将分别达40%和20%以上。 公司股价表现受油价与业绩双重驱动:我国油服公司盈利能力存明显周期性规律,油价可作为判断趋势拐点的信号指标,同时持续的股价表现离不开公司业绩支撑。当油价回暖时,股价往往在业绩复苏拐点确认之后迎来反弹。当前油价自2020年以来重回中高位,而中海油服因ROE尚未回归此前水平,股价相对平缓,但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公司ROE呈增长态势,2023Q3同比上升5.98%,待业绩进一步回归,股价可期有较大程度涨幅。 油价——原油价格中枢提升::供给端,OPEC+主要产油国联合减产,美国工作钻机数恢复与原油增产缓慢;需求端,GDP增长低于趋势水平,同时能源效率提高和车辆电气化使石油需求增长趋缓。整体来看2024-2025年石油供需仍相对偏紧,2023年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平均为82.41美元/桶,EIA预计2024/2025年为82.50/79.50美元/桶。全球油价预计上行空间有限,但较历史油价走势而言未来原油均价中枢提升,将维持中高位区间震荡。 业绩——增储上产推动业绩稳定:源于中海油的收入比例维持在80%左右,国家政策对国内油气公司勘探开发投入有决定性作用,我们认为公司业绩主要传导机制为:油价+政策+中海油经营表现→中海油资本开支→中海油服业绩。1)油价端,原油均价中枢提升;2)政策端,相关政策法规的不断推行,中海油未来勘探开发资本开支有望保持1000亿元以上;3)中海油经营端,中海油桶油成本不断下降,桶油利润将有效助力其上游开发力度;低负债+优秀现金流强力支撑公司上游资本开支,有效助力资本开支向中海油服业绩传导。 业绩——多措并举助力业绩优化:分析公司2020-2022年业绩,我们发现大额资产减值、钻井毛利下滑、海外业务欠佳三个因素对业绩产生不良影响。公司对此积极行动:1)轻资产重技术,以租代建,将钻井业务逐步转化到油技业务,减弱周期属性,凭借其较低的固定成本和稳定的毛利率,叠加持续推进技术成果转化,为业绩提供支撑;2)钻井业务存较大弹性,钻井平台工作量和收入逐步恢复,但整体来看本轮油价恢复尚未带动钻井业绩恢复此前水平,未来有较大改善预期;3)海外市场业绩有望突破,公司“1+2+N”市场格局逐步成型,2022年新签海外合同总金额达35.35亿美元新高。当前国际上游勘探开发有望恢复,公司不断积淀,增强国际认可度和客户高质性,海外业务有望实现突破性发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87/41.37/51.20亿元,EPS分别为0.67/0.87/1.07,以2024年2月27日收盘价计算,对应PE为21.93x/16.90x/13.65x,看好公司未来业绩确定性及增量性,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和油价下行风险;地缘政治不稳定风险;上游资本开支不及预期风险;海外业务发展不及预期风险。
海尔生物 医药生物 2024-02-28 32.00 -- -- 33.36 4.25%
37.87 18.34% -- 详细
核心业务稳健发展。 2023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26亿元(-12.00%)、归母净利润3.57亿元(-22.59%)、扣非归母净利润2.93亿元(-28.14%), 剔除去年同期公共卫生防控业务后,公司核心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35%; 新产业收入增速达50%,服务收入占比16%。 其中三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5.56亿元(-31.15%)、 归母净利润0.79亿元(-51.06%)。 三季度营收增速下滑主要系本报告期公司公共卫生防控业务不再开展,导致收入同比下降,除去公共卫生防控业务,公司核心业务基本与同期持平。 利润端下滑是由于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和期间费用率明显提升。 创新驱动场景纵深拓展。 1)生命科学板块: 前三季度,板块实现收入8.35亿元,其中核心业务收入同比下降0.64%。 智慧实验室场景中: 自动化样本管理方案助力高校、科研机构生物样本库自动化升级,生物培养方案抓住细胞治疗等创新疗法发展机遇,离心制备方案产品线不断丰富,在同济大学、厦门大学等行业领先用户推动场景方案创新和延伸,业务增长迅速。 2)医疗创新板块: 前三季度,板块实现收入9.86亿元,其中核心业务同比增长24.02%。 各场景中,新拓展的用药自动化业务受益于医疗新基建实现快速发展;血/浆站、公卫等用户需求有所复苏, 支撑板块持续增长。报告期内,用药自动化业务在武汉中心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等用户落地,订单不断增长;智慧血液网、智慧疫苗网在内蒙古、贵州等地加快复制,浆站业务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全球化战略加速推进。 前三季度国内市场实现收入12.12亿元,其中核心业务同比增长17.15%;海外市场实现收入6.08亿元,同比增长1.05%。 1)国内市场: 鸿鹄航空科技与川航物流达成战略合作,扩展在开罗、布达佩斯等地区航线网;实验耗材销售至中国台湾。 2)海外市场: 在手订单充足,三季度新增海外经销商44家; 新突破塔吉克斯坦、纳米比亚等空白国家,覆盖国家和地区达144个。 合作国际组织累计达49个,新增IDB、梅里埃基金会等国际组织用户。 毛利率提升, 期间费用率上涨。 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为50.86%(+ 3.65pct), 销售净利率为20.02%(-2.36pct)。 毛利率提升主要原因是创新驱动下的业务结构升级和全流程降本增效。 期间费用率方面,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13.79%(+2.29pct)、 管理费用率7.44%(+2.00pct)、研发费用率13.29%(+3.11pct)、 财务费用率-0.82%(+ 0.79pct)。 销售、管理、 研发费用率较同期明显提升, 主要是因为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和市场开拓, 并持续优化人才结构。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的营收分别31.37/38.75/47.4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6.65/8.26/10.36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09/2.59/3.25元,对应PE分别17.11/13.83/11.03倍。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推广不及预期风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长安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2-23 13.59 -- -- 17.98 32.30%
18.90 39.07% -- 详细
以燃油车混动化“增存量”,纯电车多品牌覆盖全价位市场“抢增量”。。公司加快燃油车新能源转型步伐,“P2+P13+增程式”方案同时发力,根据产品定义选择适配的混动方案,以满足用户差异化的需求。“启源+深蓝+阿维塔”三品牌并行,实现“低中高”细分市场全覆盖,有助建立清晰的品牌认知,提高公司在纯电领域的市占并开启新一轮高端化探索。 其中,启源聚焦10-20万主流家用电动市场,旨在为“长安”主品牌塑造全新数智形象来与过去燃油车形成品牌切割;深蓝瞄准15-30万电动蓝海市场,以多样性的补能方式和高性价比的智能科技推动“电动、智能双平权”,承担公司“上量”使命;阿维塔定位高端智能电动品牌,24年将推出2款定位20万元量级、锚定主流人群的走量产品,并提供增程式动力选择,动力、价格选择的多样性有助阿维塔打开销量空间,带动长安品牌向上。 HI模式外再与华为成立合资公司,公司多维度将受益。公司与华为拟设立合资公司,开展汽车智能解决方案、汽车智能座舱等7大领域的业务,不涉及整车业务,公司拟获取不超过40%的股权。我们认为,若本次合作能够顺利落地,公司将在多维度收益:1)公司有望通过合资公司充分获取华为的研发、技术和产品资源,并率先应用于自主车型,有助于公司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抢占智能电动车市场份额;2)华为在消费电子领域20余年的产品、营销经验和品牌影响力将为公司产品定义和营销策略锦上添花;3)华为终端用户基础庞大,线上运营体系成熟,能够为公司引流并带来巨量产品曝光度,完善的海内外渠道布局和成熟的终端营销经验也能为公司快速触达用户并完成销售转化赋能;4)若合资公司未来能在多方赋能下实现稳健盈利,将增厚公司投资收益。 海纳百川计划逐步打破出海壁垒,引领自主实现由产品出海向价值链出海转化。“海纳百川”计划明确了“四个一”发展目标,并提出了“五大布局”,为长安汽车逐项突破出海重难点、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提供了战略性思路,公司以泰国为桥头堡逐步辐射全球右舵市场,首个海外右舵新能源生产基地已动工,首期产能10万辆,二期提升至20万辆,计划于25年Q1投产,后期在欧洲、南美等地区也有产能建设规划,此外,还将持续在海外设立零部件仓储配送中心、技术培训中心等,建设本土化技术、运营和销售团队,打造本土化产品,加速由“产品出海”向“价值链全球化”的转变,重构全球汽车产业链。 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114.36/102.74/126.20亿元,对应EPS1.15/1.04/1.27元,对应PE为11/13/10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持续加剧风险、原材料成本上涨风险、新车型推出和交付速度不及预期风险、新车型销量表现不及预期风险、正式投资合作协议签署不及预期风险。
宁波银行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4-02-12 20.89 -- -- 23.57 12.83%
23.57 12.83% -- 详细
宁波银行公布2023年度业绩快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5.84亿元(6.40%,YoY),实现归母净利润255.35亿元(10.66%,YoY)。年末不良贷款率为0.76%(持平,QoQ),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为461.36%(-19.21pct,QoQ)。 投资收益或带动营收增速改善。2023年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3.49亿元(+9.64%,YoY),较Q3同比下降局面明显改善。主要原因或在于投资收益受益债券市场良好走势,低基数下实现快速增长,进而带动营收增速提升。关于营收弹性的详细分析参阅报告20231107《宁波银行(002142):表外清收力度或较大,低基数下营收弹性可期》。 存量住房贷款降息与资本市场较弱表现或分别抑制利息收入与财富管理收入。虽然2023Q4公司营业收入改善,但仍低于预估值155.47亿元。一方面或是因为存量住房贷款降息影响利息收入。宁波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约811亿元,按照存量住房按揭贷款下调比例60%(假设公司存量按揭住房贷款享受利率下调的比例与全国水平58%接近),下调幅度65pb(假设公司存量按揭住房贷款利率降幅介于全国和上海之间,二者分别为73bp与54bp)测算,2023年Q4利息收入将减少3.2亿元。另一方面或是资本市场较弱表现叠加资管行业降费让利,公司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业务收入被抑制。 贷款延续高增长,存款增速高位回落。受益于良好区域经济需求与积极投放策略,宁波银行贷款规模延续高增长态势。2023年Q4末,宁波银行总贷款规模较Q3末增加359.34亿元至1.25万亿元,同比增速19.76%,高于预估值17.65%。存款规模增速则明显回落,2023年Q4末,宁波银行存款总额较Q3末下降189.56亿元至1.57万亿元,同比增长20.76%,增速较Q3末回落5.84个百分点,低于预估24.80%。这或与揽储节奏有关。2023年Q3,公司揽储力度较往年同期明显偏强,存款增速较Q2末明显提升,而同期M2增速则从高位回落。 2023年Q3揽储力度偏强提前缓解Q4揽储压力,致使存款增速向中枢回归。 资产质量优异,信用成本或仍体现弹性。受益于优异的区域经济基础与风控能力,公司资产质量保持优异,2023年Q4末不良贷款率保持0.76%极低水平。测算2023年Q4公司营业支出74.22亿元,同比增长12.10%。鉴于基数不高且刚性较强,预计营业支出中管理费用相对稳定,规模或在60~65亿元。如此推算,2024年Q4资产减值损失或在10~15亿元,对应信用成本为0.08%~0.12%,位于近年单季度较低水平。考虑到2023年Q4末宁波银行贷款减值准备较Q3末减少7亿元,认为减值损失计提结构中,贷款拨备计提力度或明显下降,这与2023年Q3表外资产计提力度明显下降的情形明显不同。宁波银行厚实拨备覆盖率与优异资产质量赋予信贷成本弹性,2023年下半年宁波银行不同计提节奏体现这一弹性。关于宁波银行2023年Q3资产减值损失结构的详细分析参阅报告20231107《宁波银行(002142):表外清收力度或较大,低基数下营收弹性可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由于业绩快报数据有限,我们暂且维持原预测,预计2024-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82.35与756.1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4.20与329.17亿元。行业层面,融资平台与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持续推进、宏观经济处于底部、存款降息力度较大,这些因素有望银行业经营压力有望缓解。公司层面,宁波银行区域经济优势明显,专业经营能力突出,当前公司相对估值位于低位。基于以上,维持公司“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区域经济明显转弱,重点领域风险暴露,不对称降息致净息差大幅收窄
海油工程 建筑和工程 2024-02-05 5.46 -- -- 6.87 25.82%
6.97 27.66%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自愿披露关于海外项目的公告》, 于近日与卡塔尔NOC正式签署RUYAEPCI 09总包项目合同。公司承担管理、详细设计、采购、施工、运输、安装和预调试及其相关工作内容等总承包工作,合同金额约为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64亿元人民币。 公司海外认可度持续提升: 此次合同主要内容涉及在卡塔尔AI-Shaheen油田区域内38条海底管道以及9条海底复合电缆的项目管理、详细设计、采购、施工、运输、安装和预调试及其相关工作内容, 基于实际施工进度按月支付, 建设期限为2023年10月31日起64个月。此合同标志公司进一步得到中东地区业主认可与信任, 促进公司坚实推动海外战略, 是公司持续加强海外市场开发力度、推动境外业务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体现。 市场多元化发展格局大力深化。 此前公司于2023年12月披露收到卡塔尔国家能源公司ISND 5-2期油田开发项目中标的通知,合同金额约44.37亿元。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计实现海外市场承揽额76.35亿元。 如将近两项沙特项目计入后, 2023年公司实现海外市场承揽额184.7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10%。 根据披露, 2023年前三季度, 公司在手未完成订单总额约411亿元,为公司全年业绩奠定坚实基础。公司由国际工程分包商向国际工程总包商身份转变持续推进,未来有望保持业绩持续增长及盈利能力进一步改善。 公司现金流良好,企业维持在高质发展轨道不变。 公司三季度单季毛利率10.84%、净利率5.84%,维持在近五年相对较高的位置,受客观因素影响略有波动。三季度公司实现经营性净现金流32.61亿元,总现金流净增加30.7亿元,报告期内公司有效运用营业现金比率指标,净现金流处于年内阶段性高点。 中国海油勘探开发资本开支有望保持1000亿元以上。 在高油价催动下, 2022年中海油勘探开发资本开支同比上升14.6%。 1月25日,中国海油发布2024年经营策略和发展计划称,2023年资本支出预计达人民币1280亿元,预计在2024年资本支出预计将达1250亿-1350亿元人民币,考虑到上游资本开支占比为77%,且2019-2022年中海油勘探开发资本开支实际值均大于年初战略指引预测值,实际值与年初预测值的比例均值为1.25,按该均值测算2023年/2024年中海油上游资本开支实际值约为1007/1279亿元。上游勘探景气提升,为公司业绩提供有力保障。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的营收分别为335.96/359.48/380.6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50/25.98/27.11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55/0.59/0.61元,对应PE分别为9.89/9.33/8.93倍。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波动和油价下行风险;地缘政治不稳定风险;上游资本开支不及预期风险;海外业务发展不及预期风险。
保隆科技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2-05 41.97 -- -- 50.88 21.23%
53.76 28.09%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业绩预告,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60亿元-4.30亿元,同比增长68%-101%;扣非净利润2.80亿元-3.50亿元,同比增长236%-320%。 全年业绩高速增长,股权激励、资产减值拖累短期业绩。受益于成熟业务进一步获取市场份额、新业务快速成长,公司全年业绩高速增长。单季度来看,公司业绩预告对应2023Q4实现归母净利润0.21亿元-0.91亿元,2022Q4为0.99亿元;扣非净利润0.03亿元-0.73亿元,2022Q4为0.03亿元,股权激励计提费用、资产减值等事项对短期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ASU再获定点突破,合作比博斯特强化智能底盘布局。得益于理想等品牌车型的热销,空悬在国内30万元以上乘用车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随着更多新势力、自主品牌跟进,空悬配置正逐步下探至20-30万元市场。公司空悬业务在手订单丰富,新车型的量产交付有望接力前期畅销车型,推动空悬业务的持续大幅增长。产品层面,公司在空簧、储气罐等领域保持优势的同时,ASU、控制器等产品再获新进展,据公司公众号,公司近期收到自主车企ASU定点,智能悬架控制器项目通过ASPICECL2国际评估,并与智能底盘解决方案供应商比博斯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投资协议,推动空悬产品的智能化升级。 国内市场携手蔚来、理想强化合作,海外市场定点持续落地。2023Q4公司先后与蔚来、理想等国内头部新势力品牌达成战略合作,加强在公司强势产品线上的合作。同时,公司推进海外市场拓展,今年以来收获全球高端品牌车企的轮速传感器全球项目定点,为其20多个车型配套,与楚航科技合资公司保航科技获得VinFast的VF系列5个车型的角雷达定点,覆盖VF全系车型,海外市场有望成为公司新业务的下一增长点。 投资建议:考虑到股权激励、研发投入等因素的影响,我们维持营收预测不变、调整业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3.93亿元、5.46亿元、7.28亿元(原预测值分别为4.62亿元、6.11亿元、7.69亿元),EPS为1.85元、2.58元、3.44元(原预测值分别为2.18元、2.88元、3.63元),对应PE为23X、16X、12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客户汽车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新
兆易创新 计算机行业 2024-02-05 63.70 -- -- 76.66 20.35%
82.43 29.40% -- 详细
事件概述:2024年1月26日,兆易创新发布2023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57.66亿元(-29.08%YoY),实现归母净利润1.55亿元(-92.45%YoY),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22亿元(-98.85%YoY)。单季度来看,2023Q4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3.72亿元,(0.78%YoY,-4.00%QoQ),实现归母净利润-2.79亿元(-608.18%YoY,-385.26%QoQ)。 受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影响,2023Q4业绩短期承压,2024。年减值风险或将大幅减小。受行业整体下行,公司产品销售价格及毛利率有所下滑,在公司产品出货量同比增加的情况下,公司经营业绩出现下滑。其中净利润受资产减值影响较大,2023年资产减值损失预计6.12亿元,其中商誉减值损失约3.8亿元,存货减值损失约2.32亿元,若扣除商誉减值影响,Q4净利润约1.01亿元,环比增长3.73%。公司2019年收购思立微确认商誉13.05亿元,2020-2022年计提商誉减值5.25亿元,2023年预计商誉减值损失约3.8亿元左右,减值后商誉余额预计为4亿元左右。2023年计提较高减值准备,主要由于传感器业务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不断下行,以及下游手机市场需求疲软、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降导致。尽管产品价格下行,公司传感器业务2023年销量同比明显增加,市场份额也在增长,公司传感器产品核心竞争力没有变化,传感器产品价格目前处于底部区域,随着需求回暖,预期产品毛利率会逐步回到正常水平,2024年减值风险相对降低。存货方面,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计提存货减值金额分别为0.55、0.82、0.46亿元,Q4预计存货减值金额为0.49亿元,趋于平稳;同时公司库存水位呈下降趋势,2023Q3库存20.91亿元,环比下降1.12%,目前产品市场价格基本处于底部区域,未来库存随着成本变化和产品结构调整,预计存货将继续保持下降趋势,存货减值风险或减小。 公司2023年Q3存储产品价格小幅度回暖,MCU营收逐步企稳。四季度为传统淡季,公司2023年Q4营收同比实现正增长,环比小幅下滑4%。产品线方面,NOR、DRAM、NAND、MCU和传感器业务都呈现了企稳的状况,其中NORFlash出货量创历史新高,市占率提升;利基型DRAM和SLCNAND价格出现小幅回暖;MCU在2021年和2022年基数大的情况下,2023年上半年营收出现大幅回撤后,四季度逐步企稳;传感器2023年出货量实现了良好增长,价格下跌较多。整体上,2023年受周期影响,产品价格下跌较多,Q4逐步企稳,2024年有望逐步回暖。 展望2024年,随着行业库存去化以及消费需求回暖,存储和MCU业务发展趋势量价向好。 1)NORFlash方面,在工业、车载和大容量的高端电子消费品应用领域,随着消费需求回暖有望实现营收增长;2)NANDFlash方面,主流NAND在2023年底涨幅50%以上,2024年NAND价格预计将延续涨势;利基型的产品或将在2024年迎来较大的价格提升,同时,公司产能放量,客户渗透提升有望增加销量;3)DRAM方面,公司已量产DDR4、DDR3L、LPDDR4产品,并通过与代工厂商的紧密合作关系,获得稳定的产能保障,2024年利基型产品有望逐步获得市场订单;4)MCU方面,公司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下游应用占比中工业领域持续提升,未来随着下游工业优质客户库存去化以及景气复苏,叠加消费和汽车前装应用领域产品出货量增长,MCU业务有望逐步实现回暖。 投资建议:公司产品覆盖高中低端市场,随着NORFlash、MCU产品向中高端的工业、汽车领域拓展,以及自研品牌DRAM比例的提升,公司有望充分受益国产替代趋势。因为行业周期下行超出预期,公司经营情况短期承压,我们调整了2023-2025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5、11.25、15.55亿元(原预测值分别是6.85、15.57、25.05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4、2025年PE为39、2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市场竞争加剧;2)存储价格恢复不及预期;3)新品导入不及预期。
继峰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4-02-02 10.10 -- -- 13.38 32.48%
14.18 40.40%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61亿元-2.40亿元,扣非净利润1.67亿元-2.46亿元,同比均实现扭亏为盈;公司发布公告, 获得某头部传统汽车主机厂高端品牌的座椅总成项目定点, 根据客户规划,项目预计从2025年1月开始,生命周期5年,生命周期总金额为50亿元。 获得头部传统汽车主机厂定点, 乘用车座椅总成新业务再下一城。 2021-2022年公司获得来自新能源汽车主机厂的3个定点项目,乘用车座椅总成业务实现从0到1突破, 2023年公司获得奥迪、新能源汽车主机厂、一汽大众等客户定点,预计生命周期总金额分别达到80-100亿元、 58亿元、 57亿元,客户类型由新势力拓展至头部合资品牌,站稳中高端乘用车座椅总成市场。 本次公司突破头部传统汽车主机厂, 进一步丰富了公司客户群体。 2023年公司为蔚来配套的首个项目已在合肥工厂实现量产, 2024年随着更多定点项目进入量产阶段,公司乘用车座椅总成业务有望持续放量。 智能座舱重新定义车内空间,座椅升级趋势明确。 近年来汽车智能化水平提升,车企致力于探索座舱空间在家庭、工作、社交等领域的多样化使用场景, 以新势力为代表的车企普遍采用全新的座舱设计理念,如蔚来的“第二起居室”、理想的“舒适的家”等,在此背景下,“女王副驾”、“零重力座椅”等高端座椅逐步应用,成为提升座舱舒适性的重要抓手。面套、机构件、发泡海绵、骨架等各个环节的优化,以及热舒适系统的加入使座椅在材质和功能上都实现了升级,推动单车价值持续提升。 隐藏式出风口、隐藏式门把手、车载冰箱等新产品拓展顺利。 公司已开拓隐藏式出风口、隐藏式门把手、车载冰箱等新业务, 截至2023年6月,公司已获得大众、吉利、长城等客户在汽车出风口的定点,在手项目超30个; 隐藏式门把手、车载冰箱产品已获得定点。 投资建议: 根据海外整合及新业务订单情况调整盈利预测, 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2.11亿元、 5.33亿元、 9.08亿元(原预测值分别为3.04亿元、 6.49亿元、 10.32亿元),对应EPS为0.18元、 0.46元、 0.78元(原预测值分别为0.26元、 0.56元、 0.90元),按2024年1月31日收盘价计算,对应PE为55X、 22X、 13X,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汇率波动的风险、盈利改善不及预期的风险、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特锐德 电力设备行业 2024-02-02 16.80 -- -- 21.55 28.27%
21.55 28.27% -- 详细
充电桩行业迎来量利价齐升:1)量: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上升叠加单车带电量的提升,有望推动整体充电量的大幅增长。当前国内公桩保有量车桩比为7.4:1,总保有量车桩比为2.4:1,同时车桩比发展呈现非常明显的区域不平衡,充电桩运营市场空间广阔。 2)利:充电桩行业单桩平均利用率呈现上升趋势,2023年行业平均利用率达到6.72%,充电运营行业有望加速迎来盈亏平衡点。3)价:经过“跑马圈地”之后,充电运营行业竞争格局高度集中,CR3达到52%,头部运营商具有较高的定价话语权,价逻辑顺畅。 公司充电桩业务α属性明确:利用率/资金/渠道优势显著,微电网-虚拟电厂/充电网数据资源有望带来业绩新增量。1)利用率高于行业平均,2023年特来电平均利用率达9.05%,主要系公司具有群管群控/大功率柔性充电技术,分时收费策略优势,充电站场地先发优势;2)公司多轮增资引入战略合作,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已成立独资/合资公司超过200家,其中,合资方为政府投资平台、公交集团等国有企业的超过160家,具有较为明显的资金/渠道优势;3)V2G政策正式出台,特来电支持车网互动的充电设备市占率69.16%,除了调峰辅助服务外,还可以参与现货市场、需求侧响应以及其他辅助服务;4)海量充电网数据资源将进一步丰富公司盈利模式。 “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业务:受益电网投资结构升级,深度绑定优质客户。公司为电力、轨交、煤炭、新能源等各行业提供变配电产品及技术服务,在电力、轨交、铁路等传统领域市占率稳居前列。电网投资稳步增长,投资结构升级,公司受益于配电网扩容带来相关电力设备需求高增,主要集中在:1)公共配电领域,新能源汽车下乡、分布式光伏推广,均受到农村电网容量限制;2)发电端,风光发电机组从配电端接入电网,新增配电设备需求随之提升。公司与国网、中国华电等大客户深度绑定,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1-9月公司共中标国网、中国华电和中国华能7.9亿元左右的订单。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在保持传统箱变电力设备领域优势的前提下,受益于电网投资结构升级,未来有望迎来新的业绩增量。充电桩运营市场广阔,公司作为全国充电运营商龙头,在资金、渠道、技术、电网容量、数据资源等方面具有先发优势,有望率先迎来盈利拐点。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147.05/183.81/228.1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9/7.54/11.47亿元。EPS分别为0.45/0.71/1.09元/股,对应PE分别为37/24/16倍。考虑到公司充电网为行业龙头但尚未实现盈利,我们选取分部估值法,给予公司传统业务18倍PE,给予公司充电桩业务2.2倍PS,对应2024年市值231.20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不及预期、充电运营行业竞争加剧、充电桩利用率提升不及预期、应收账款占比较高风险。
卫星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24-01-25 14.23 -- -- 16.46 15.67%
20.01 40.6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45-52亿元,同比上年同期增长48.00%-67.31%;预计扣非净利润45.63-51.63亿元,同比上年同期增长47.71%-67.14%;预计基本每股收益达1.37-1.54元/股。其中2023年Q4单季度预计归母净利润为12.1-18.1亿元,同比上升2521.7%-3826.1%,环比上升-22.2%-16.4%。 C2业务原料成本优势显现:2023年全年美国乙烷价格约为182.4美元/吨,同比上年下降48.79%,其中2023年Q4平均价格为168.6美元/吨,环比下降22.98%,乙烷价格回归低位,原材料成本优势进一步凸显。当前美国乙烷裂解项目投产放缓+出口受限,供给过剩对乙烷价格将造成长期压制,同时2023年12月乙烷价格与HenryHub现货价格比例已达1.1,关联性进一步显现,预期冬季天然气价格未来反弹幅度有限,乙烷价格有望持续保持低位,公司将维持C2业务生产成本优势红利。 C3业务有望提供业绩弹性:1)原料价格有所回落:2023年Q4华东丙烷CFR均价为670.5美元/吨,环比上升7.3%,同比上年同期上升1.8%,原料成本的上升对Q4业绩造成一定影响。而自2024年以来,丙烷价格有所回落,1月1日~22日华东丙烷CFR均价为627.2美元/吨,公司PDH工艺成本有望下降;2))价差有待恢复:2023年Q4公司C3业务主要产品丙烯酸/丙烯酸丁酯/环氧丙烷/双氧水价格(均为华东地区价格)分别环比上升-3.2%/+5.4%/-1.3%/-31.2%,其中丙烯酸及丙烯酸丁酯当前价差较2015-2022八年平均价差分别下降71%和64%,未来景气上行C3产品有望提供可观业绩弹性。 新材料业务开拓成长空间:公司于2021年签署投资150亿元连云港绿色化学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含年产10万吨α-烯烃与配套POE等生产装置),2022年底建成年产1000吨α-烯烃工业试验装置已实现稳定运行,其中1-辛烯为国内首创。2023年9月公司α-烯烃顺利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成果鉴定会,1-辛烯纯度指标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水平,高产1-辛烯技术填补国内空白。2023年6月公司宣布拟在连云港投资约257亿元,新建α-烯烃综合利用高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计划2024年底前开工建设,预计投产后将进一步夯实公司在POE高端新材料市场的综合实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报告期内,公司多项新增产能顺利实现收益转化,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凸显,全年盈利超预期,我们上调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52/67.64/79.53亿元,EPS分别为1.44/2.01/2.36,以2024年1月23日收盘价计算,对应PE为9.91x/7.11x/6.04x,看好公司业绩确定性及未来成长性,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落地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地缘政治问题;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江苏吴中 有色金属行业 2024-01-24 8.97 -- -- 11.37 26.76%
13.88 54.74%
详细
事件: 公司于1月22日晚发布公告称,公司旗下孙公司达透医疗器械(深圳)有限公司收到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产品名称为聚乳酸面部填充剂AestheFill,获批有效期为2024年1月17日至2029年1月16日。 AestheFill产品在海外市场上强硬的产品力和海外高认知度。 AestheFill于2014年获KFDA批准上市,目前已在60余个国家进行销售,产品临床经验丰富,凭借优异的产品力及品牌口碑, AestheFill虽在中国台湾市场上市较晚,但已超越老牌童颜针Sculptra位列第一,目前已拥有近30%的市场份额。 AestheFill产品自身具备优良的产品性能。 AestheFill核心成分为聚双旋乳酸( PDLLA),其呈海绵状多孔微球结构的特性推动其具备更佳的即刻塑形效果, 刺激胶原蛋白再生效果更强;同时产品为唯一一款可调配浓度定制化产品,在医生注射时,可根据客户需求方便地定制专属的注射方案,相较于其他产品更具实用性,未来空间更大。 公司依托AestheFill切入医美赛道将助力公司快速卡位国内高端医美市场,为公司后续医美业务的拓展和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公司通过“引进+自研(合研)”推动医美产线布局。 ①HARA玻尿酸已完成临床试验入组,预计产品有望在2025年取证, 产品依托“Humedix的知名品牌背书+升级版技术实力”快速占领国内玻尿酸市场份额。 ②重组胶原蛋白方面, 公司通过“自研+引进”的模式快速发展。 内部依托中凯生物制药厂推动,外部与南京东万签署合作协议,获得东万胶原蛋白原料在医美领域独家经销权与独家开发权, 该胶原蛋白通过CHO细胞体系表达,具有三螺旋结构,加速了公司在重组胶原蛋白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进一步丰富了注射类医美管线。 投资建议: 公司坚持“医药+医美”战略布局, 深耕医药行业的同时,全力布局发展医美业务,利用已成熟的研发实力与经验赋能于医美业务开展,开辟公司的第二成长曲线,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年归母公司净利润为0.29亿元、 1.99亿元及3.67亿元, 按2024年1月22日收盘价计算, 对应PE分别为199.35倍、 29.14倍及15.82倍。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无法如期上市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产品推广不及预期。
常熟银行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4-01-16 6.72 -- -- 7.41 10.27%
7.62 13.39%
详细
事件: 2024年1月8日-2024年1月12日期间,公司陆续收到部分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增持公司股份的告知函。本次增持实施前,增持主体合计持股比例0.0432%;本次增持实施完成后,增持主体合计持股比例达到0.0685%。 本次增持彰显新任领导班子凝聚力,增强战略执行力确定性。 2008年确立“三农两小”市场定位以来,公司围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三农等目标客群发力微贷业务。十余年来, 公司各届董事会及管理人员实现平稳过渡,一以贯之坚守小微战略,为公司战略执行力提 供坚实保障。2023年11月,公司顺利完成董事会换届,原行长薛文当选公司第七届董事会 董事长,原江南农商行副行长包剑回归常熟银行获聘行长,二人均为常熟银行老将,具备丰富的基层业务经验与管理层经验。本次增持主体包括薛文董事长与包剑行长在内的董监 高共13名管理层(见表1),彰显新一届董事会凝聚力,增强战略执行力确定性。 本次增持体现管理层对公司发展前景的信心和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 公司层面, 尽管息差承压,但得益于较快的规模增长、优异的投资收益、扎实的资产质量及良好的控费效果,2023年Q1-Q3公司业绩表现保持行业领先。2023年12月国有行率先开启新一轮存款降息,公司于2024年1月1日跟进下调存款挂牌利率(见表2), 常熟银行居民定期存款占比较高,有望从中受益更多,测算本次下调有望2年内提升息差11bp。长远来看,小微零售市场空间广阔,区位优势与“技术+配套”综合优势有望持续驱动公司成长。 行业层面, 2023年10-12月制造业PMI连续三月下降,指向银行所处的宏观环境走弱,但2023年12月存款降息与近期房地产行业积极政策对后期宏观修复带来积极作用。这意味着当前银行所处的宏观环境或已在底部, 从经验来看,在宏观底部布局银行是较好策略。 本次增持于估值底部进行,有利于增强市场信心。 2023年Q4地产风险担忧上升、存量住房贷款利率调整、化债让利等利空因素交织之下,银行指数于10-12月银行指数分别下跌3.86%、 2.28%与0.53%。期间,标杆中小银行估值水平与相对行业的估值溢价均创新低,这意味着板块估值对悲观情绪的反应更加充分。 同期, 公司表现弱于行业, 2023年10-12月分别上涨0.55%、下跌7.88%、 下跌5.75%, 估值持续下修至上市以来新低0.72xPB(2024/1/4), 1月8日-1月12日管理层增持期间,公司相对估值为0.73~0.77xPB,位于上市以来底部位置。早在2021年8月, 公司管理层曾集体增持股份,该次增持后,公司走势脱离底部(见图1)。 本次增持为管理层第二次集体增持,有利于增强市场信心。 投资建议: 公司于2024年1月1日下调主要期限定期存款挂牌利率, 我们据此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1.78、111.78、129.23亿元(原预测: 101.78、110.62、 126.26亿元),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分别为33.55、 39.18、 47.91亿元(原预测: 33.55、 38.17、 45.33亿元),期末每股净资产分别为9.20、 10.27、 11.58元,对应1月12日6.70元收盘价的PB分别为0.73、 0.65、 0.58倍。 小微零售市场空间广阔,区位优势与“技术+配套”综合优势有望持续驱动公司成长, 新领导班子增持公司股份彰显凝聚力与公司发展信心, 维持公司“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资产规模增长明显低于预期;小微贷款质量大幅恶化;净息差大幅收窄。
恒立液压 机械行业 2024-01-10 52.91 -- -- 57.75 9.15%
59.30 12.08%
详细
稀缺性:液压行业千亿赛道,孕育国产液压龙头。公司伴随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而崛起,研发制造已达一流水平,通过产品验证绑定下游客户,是国内高端制造稀缺龙头。 液压件行业壁垒深厚门槛高, 新进入者面临诸多挑战,如研发复杂、验证周期长、客户粘性大、资金投入周期长和人才紧缺等; 据MarketandMarkets报告估算, 2022年全球液压件市场规模约2975亿元;中国是全球最大市场,占比达36.04%, 市场规模约1072亿元。对比全球百年液压巨头力士乐、派克、 KYB和川崎, 公司研发投入、毛利率和净利率均处于领先水平。随着国际化推进,公司市场开拓潜力可期,仍具成长动能。 确定性: 挖掘机是液压件主要应用下游,公司国内份额突出。 从国内液压件下游分布看,工程机械应用占比最高,达40.5%;而挖掘机占到工程机械行业60%的份额,是液压件重要的应用场景。我们预计2025年挖掘机液压件国内市场规模有望达258亿元。 公司深度绑定国内外头部主机厂,占国内挖掘机液压件市场半壁江山。 2021年公司挖机油缸销量创新高,达85.53万只,占国内挖机油缸总销量的60%以上;未来若中大挖渗透率提升,有望贡献增量。 挖机泵阀业务放量,复刻挖机油缸成长路径。 泵阀马达价值占比高达60%,技术及价值含量较油缸更高,市场规模亦更广阔。 2021年公司挖机泵和多路阀实现销量13.88和11.68万只,按照挖机上的安装数量,渗透率分别达30%和20%以上。展望未来,公司有望借鉴油缸业务经验,发力海内外泵阀销售。 稳定性: 非挖液压件市场可观,多点开花有效平滑周期波动。 非挖产品在整体液压件市场中占比约75%,空间潜力可期,应用场景多样,与基建房地产相关性较低。公司的非标液压件在盾构机、海工海事、农机、高空作业平台等领域多点开花。其中,公司盾构机油缸全球市占率超60%,国内市占率超80%; 海工海事领域,公司在制造、设计、检测和工艺端有深厚技术储备,大型项目经验充足; 农业机械及高空作业平台领域,公司自主研制液压闭式行走和工作系统,广泛应用于多家主流客户。公司2014-2022年重型装备非标油缸销量上升, 2022年销量最高达20.5万只,复合增长速度达20.16%; 2023H1实现同比增长18.4%,给业绩增长注入稳定性。 成长性: 海外工厂亟待投产,切入滚珠丝杠产业。 公司坚持推进全球化进程稳步,先后收购日本服部精工和德国哈威InLine液压海外公司;已在美国芝加哥、德国柏林、中国上海、中国常州设立四大研发中心;成立欧洲、美国、日本、印度、印尼海外销售服务公司;在墨西哥设立北美在岸工厂。 墨西哥工厂预计2024年投产,达产后预计贡献新增产能价值17.03亿元。 外延拓展丝杠业务,滚珠丝杠应用领域广泛,在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中使用较多。滚珠丝杠市场主要有日本和欧洲企业主导,国内滚珠丝杠需求仍存缺口且在不断扩大,预估2022年需求缺口为455万套。公司拥有先进的制造设备和深厚的精密加工制造积累,为滚珠丝杆产品生产奠定良好基础。 线性驱动器项目预计2024年投产,达产后预计贡献新增产能价值62.96亿元以上。 投资建议: 公司是国内液压件稀缺龙头,业绩兼具确定性、稳定性和成长性等优质属性。 我们看好公司挖机液压件向大型高端设备渗透,全球占有率进一步提升;公司非标液压在高机、农机、海工装备、盾构机等领域多点开花,稳定业绩增长;全球化海外工厂亟待投产;滚珠丝杠产品拓展,打造第三增长曲线。预测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23.85/28.98/36.70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30.30/24.95/19.70倍, 维持“买入”评级。
荣盛石化 基础化工业 2024-01-04 10.64 -- -- 10.49 -1.41%
11.49 7.99%
详细
公司与沙特阿美签署备忘彔拟相互收购对方下属公司股权,国际化进程有望加速。1月2日,荣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在沙特达兰签署《谅解备忘彔》,根据该备忘彔,双方拟相互收购对方下属实体公司股权。这是继2023年3月双方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后,进一步深化合作,标志着双方向跨国实体项目投资合作迈出了重要一步。备忘彔显示,双方正在讨论荣盛石化(或其关联方)拟收购沙特阿美朱拜勒炼化公司(“SASREF”)的50%股权,并拟通过扩建增加炼油化工产能、提高产品灵活性、复杂度和质量。同时,双方也正在讨论沙特阿美(或其关联方)对荣盛石化旗下宁波中金石化有限公司不超过50%股权的潜在收购,并联合开发中金石化现有装置升级扩建、开发新建下游荣盛新材料(舟山)项目。收购沙特阿美在沙特的炼厂股权并参与其扩建项目,同时引进沙特阿美深度参与国内项目的建设,是荣盛石化加快实现石化产业全球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有利于荣盛石化获取充足稳定和有竞争力的石化原材料、补充更加先进的化工技术,以及建立更加系统协调的全球产业体系。 公司拟投资675亿元建设金塘新材料项目,深化拓展大化工平台。金塘项目为延伸浙石化及中金石化下游产业链,拟新建以下装置:300万吨/年催化裂解装置、100万吨/年气分装置、60万吨/年芳烃抽提联合装置、30万吨/年PEO装置、100万吨/年EVA联合装置、20万吨/年POE装置、40/25万吨/年苯酚/丙酮装置、20万吨/年1,3-丙事醇装置、40/88万吨/年PO/SM装置、40万吨/年PTT装置、60万吨/年顺酐装置、50万吨/年BDO装置、20万吨/年PBS装置、40万吨/年PBT装置、12万吨/年异丁烯装置、15万吨/年CO2回收装置、16万吨/年乙基氧化装置、20万吨/年DMC装置、48万吨/年聚醚多元醇装置、120万吨/年ABS装置、2×24万吨/年双酚A装置、2×26万吨/年聚碳酸酯装置、10万吨/年CHDM装置、10万吨/年PCT装置、10万吨/年PCTG装置、5万吨/年UHMWPE装置、30万吨/年α-烯烃装置。(可能存在部分装置类型或规模会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据公司公告预计,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均营业收入8,687,714万元,每年可实现净利润1,546,303万元。项目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24.81%,税后投资回收期6.11年(含建设期3年)。 投资建议:大而美标的,行业周期底部配置价值凸显。油价中高位震荡,化工行业整体处于周期相对底部。随着需求回暖,产品价差存在回升趋势;公司优质资产陆续投产,预计业绩有望逐步修复。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32、67.24、113.97亿元,EPS分别为0.21、0.66、1.13元,对应PE为48.74X、15.45X、9.12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油价格剧烈波动;下游炼化品需求不及预期;新材料项目建设不及预期等。
信邦制药 医药生物 2024-01-03 4.46 -- -- 4.66 4.48%
4.66 4.48%
详细
业务覆盖医疗、中药、流通全链条,利润端有望快速增长。 公司业务覆盖医疗服务、 中药医药制造、医药流通,过往数年业绩稳健增长。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分别为63.5、 2.2亿元, 2014-2022年CAGR分别为12.5%、 5.6%。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分别为48.2、 2.5亿元, 分别同比增长2.9%、 2.3%。截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医药流通、医疗服务和医药制造的收入占比分别为67.4%、 23.0%、 9.6%,毛利率分别为20.0%、 11.6%、 13.6%。我们认为,常态运营下,各业务毛利率持续修复,尤其是高毛利的医药制造恢复增长态势及相对较高的医疗服务板块盈利能力稳步提升,公司整体利润端有望提速增长。 医疗服务板块:肿瘤专科与综合医院齐头并进,毛利率已呈抬头趋势。 公司医疗服务板块呈快速增长态势, 2014-2022年CAGR为19.6%。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9.2亿元(yoy-5.7%),短期增速放缓; 毛利率为13.6%(+0.2pct),已恢复至2019年水平。 公司医疗服务板块在贵州省内拥有肿瘤专科及综合医院合计6家医疗机构,合计拥有床位数近5千张。1.肿瘤专科: 省内肿瘤治疗需求旺盛,唯一三甲肿瘤专科优势显著。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是省内唯一的三甲肿瘤专科医院,目前开放床位1500余张, 2022年营收9.17亿元。 肿瘤医院汇集高层次专家人才,医疗设备领先,拥有GCP机构和多样化的科研平台。 2.综合医院:省医科大持续赋能,综合服务能力领先。白云医院、乌当医院是贵州省内高知名度的综合医院,均拥有各自的特色学科。其中, 白云医院受益于医教研一体, 预期5年增加3千床位, 10年成为当地一流医院。 医药制造: 整体发展平稳,毛利率高。 2023年上半年,公司医药制造板块营业收入为3.9亿元(yoy+10.3%),毛利率为52.2%,维持较高水平。 1.中成药: 收入端逐步修复, 克痹丸有望成为超亿元大单品。 2023年上半年,公司中成药收入1.6亿元(yoy-14.02%),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收入端有望逐步修复。 公司加强独家品种关节克痹丸推广, 2022年该品种实现收入逾5千万元,同比增长36%, 对标同品类超亿元大单品,放量可期。 2.中药饮片: 政策端持续向好,新产能投放,收入高增延续可期。2022年,同德药业改扩建项目完成了GMP符合性检查并投入生产,中药饮片加工产能由3,000吨/年增至6,000吨/年,仓储能力达3000吨。 2023年上半年,同德药业收入为2.1亿元(yoy+37.9%)。公司中药饮片业务在政策支持以及和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合作的前提下,有望实现快速发展,成为公司新的重要增长点。 医药流通: 区域龙头,综合优势显著,业绩稳定。 2023年上半年,公司医药流通板块收入为27.0亿元(yoy+3.9%), 毛利率为11.6%。公司已成为省内医药流通的龙头企业,具有众多国内外知名上游供应商的省级独家代理权,全省等级以上医院客户覆盖率达95%以上,全省基层医院覆盖率达45%以上, OTC零售市场覆盖率达95%以上。公司医药流通板块能够发挥上下游协同作用,具有下游客户优势,增加与上游供应商的谈判能力;同时,公司的医药流通业务可以有效控制医疗服务板块采购成本,增厚利润。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收68.37亿元、 74.65亿元、 81.61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3.09亿元、 3.79亿元、 4.43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16/0.19/0.23元,对应PE分别为27.8倍/22.7倍/19.4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医疗服务恢复不及预期风险; 中药材产量不及预期风险; 医疗事故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5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