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490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希荻微 计算机行业 2024-06-14 10.94 -- -- 12.83 17.28%
12.83 17.28% -- 详细
24Q1营收同比高增205.94%,归母净利润环比亏损幅度收窄。 公司23年营收3.94亿元,同比下降29.64%,归母净利润-0.54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1.87亿元,主要由于下游手机、电脑等消费电子需求低迷。 24Q1营收1.23亿元,同比增长205.94%,环比下降7.20%,归母净利润-0.49亿元,同比由盈转亏,环比亏损幅度有所收窄,扣非归母净利润-0.54亿元,同比增长18.54%,环比增长24.90%。归母净利润同比转亏系23Q1股权转让及技术许可交易产生损益约1.38亿元,环比亏损幅度收窄则主要受益于24Q1毛利率环比提升2.78pct至32.45%,且资产减值损失环比减少。 电源管理和端口保护及信号切换芯片有所改善,音圈马达驱动成主要增长点。 公司三大产品线包括:(1)电源管理芯片(23年营收2.61亿元,占总营收的66.41%),(2)端口保护及信号切换芯片(23年营收1.07亿元,占总营收的27.10%),(3)音圈马达驱动芯片(23年营收0.25亿元,占总营收的6.35%)。 2023年公司新拓展音圈马达驱动芯片,由于该业务仍在过渡期,其营收按净额法确认。若按出货金额计,24Q1三大产品线总出货金额2.65亿元,同比增长560.42%,其中音圈马达驱动芯片出货金额达1.58亿元,已进入vivo/荣耀/传音/OPPO/小米/联想等供应链,是主要增长点。同时,电源管理芯片和端口保护及信号切换芯片出货金额1.07亿元,亦呈现较大增长。 拓展消费电子客户广度,布局汽车电子领域,车规级电源管理芯片进展顺利。 公司是手机电源管理芯片主要供应商之一,积极将产品推广至智能穿戴/电脑/平板等其他消费类终端设备。同时,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持续加大投入,自主研发的车规级电源管理芯片产品已符合AEC-Q100标准,且DC/DC芯片已进入Qualcomm全球汽车级平台参考设计,实现了向Joynext/YuraTech等汽车前装厂商的出货,并最终应用于奥迪/现代/起亚/小鹏/红旗/问界/长安等中欧日韩等多个品牌的汽车中。 国内电源管理芯片领先企业,内生外延并举拓宽产品线,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23年新增音圈马达驱动芯片业务,并积极拓展智能穿戴/电脑/平板等其他消费类终端设备,布局车规级电源管理芯片,未来有望进一步成长,预计24~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2/0.21/1.01亿元,对应24/25/26年PE为-73.0/217.6/44.6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环境风险;行业风险;存货跌价风险;公司规模扩大带来的管理风险等。
聚辰股份 计算机行业 2024-06-13 58.37 -- -- 65.28 11.84%
66.17 13.36%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及2024年一季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7.03亿元,同比下降28.25%;实现归母净利润1.00亿元,同比下降71.63%;实现扣非净利润0.88亿元,同比下降77.52%。2024年Q1公司实现营收2.47亿元,同比增长72.49%,环比增长22.52%;实现归母净利润0.51亿元,同比增长138.05%,环比增长184.76%;实现扣非净利润0.66亿元,同比增长293.40%,环比增长206.91%。 23年业绩同比承压,24年Q1业绩同比高速增长:2023年公司业绩同比承压,主要系受个人电脑及服务器市场需求疲软,以及下游内存模组厂商采购及库存策略调整等因素影响,公司配套DDR5内存模组的SPD产品的销量及收入出现较大幅度下滑。2024年Q1公司业绩实现同比高速增长,主要系1.受益于下游应用市场需求的回暖,公司工业级EEPROM产品和音圈马达驱动芯片产品的销售收入同比快速增长;2.公司SPD产品、NORFlash产品以及汽车级EEPROM产品的销售收入同比实现高速增长。2024年Q1,公司毛利率为54.62%,同比增长7.11pcts,环比增长7.02pcts;净利率为20.24%,同比增长7.73pcts,环比增长13.28pcts;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费用端:2024年Q1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5.47%/5.01%/15.77%/-1.44%,同比变动分别为-0.18/-1.84/-8.34/-2.48pcts。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均减少,主要系公司营业收入快速增长。 布局工业、汽车级EEPROM产品,NORFlash产品持续放量:公司的工业级EEPROM产品目前已覆盖了智能手机摄像头模组、液晶面板、工业控制、通讯、蓝牙模块、计算机及周边、医疗仪器、白色家电等众多应用领域,并已在智能手机摄像头模组、液晶面板等细分应用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获得了较高的市场份额。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趋势的不断发展,汽车电子产品的渗透率快速提升,公司积极完善在A0等级汽车级EEPROM的技术积累和产品布局,进一步开发满足不同等级的ISO26262功能安全标准的汽车级EEPROM产品。目前,公司已拥有A1及以下等级的全系列汽车级EEPROM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的智能座舱、三电系统、视觉感知、底盘传动与微电机等四大系统的数十个子模块,终端客户包括众多国内外主流汽车厂商。公司基于NORD工艺平台开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NORFlash产品,并已实现向TWS蓝牙耳机、PLC元件以及AMOLED手机屏幕等应用市场和客户群体批量供货,产品累计出货量已超过1亿颗。公司已成功实现批量交付新一代1.2V/1.8V逻辑电平自适应中置开环音圈马达驱动芯片,闭环音圈马达驱动芯片产品也已获得客户小批量应用。2024年Q1,公司NORFlash产品的出货量超过5,600万颗,单季度销量占2023年全年销量的比例接近70%,公司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存储市场逐渐复苏,DDR5渗透率提升带动SPD销量增长: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预估,第二季DRAM合约价季涨幅将上修至13~18%;NANDFlash合约价季涨幅同步上修至约15~20%,全线产品仅eMMC/UFS价格涨幅较小,约10%。我们认为,存储市场整体在于逐步复苏的阶段。公司作为业内少数拥有完整SPD产品组合和技术储备的企业,自DDR2世代起即研发并销售配套DDR2/3/4内存模组的系列SPD产品。针对最新的DDR5内存技术,公司与澜起科技合作开发了配套新一代DDR5内存模组(主要包括UDIMM、SODIMM、RDIMM、LRDIMM)的SPD产品,该产品内置8KbSPDEEPROM,用于存储内存模组的相关信息以及模组上内存颗粒和相关器件的所有配置参数,并集成了I2C/I3C总线集线器(Hub)和高精度温度传感器(TS),为DDR5内存模组不可或缺的组件,也是内存管理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随着下游内存模组厂商库存水位的逐步改善,以及DDR5内存模组渗透率的持续提升,2023年Q4特别是12月份以来,公司SPD产品销量及收入环比实现较大幅度增长,相关业务回暖趋势明显;2024年Q1,公司SPD产品的销量同比实现大幅度增长。 下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随着DDR5内存技术商用以及汽车级产品的性能与技术水平逐步获得客户端认可,公司业绩具备长期增长动力。目前公司与澜起科技已占据了DDR5SPD领域的先发优势并实现了在相关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受下游需求疲软的影响,公司2023年业绩承压不及预期,我们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0亿元、4.65亿元、6.45亿元,EPS分别为2.14元、2.93元、4.07元,对应PE分别为27X、20X、14X。 风险提示: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市场需求波动风险、重要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
中微公司 电力设备行业 2024-06-12 142.52 -- -- 152.58 7.06%
152.58 7.06%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了2023年年度报告、2024年一季度报告,2023年全年公司营收62.64亿元,同比+32.15%;归母净利润17.86亿元,同比+52.67%;扣非净利润11.91亿元,同比+29.58%。公司2024年Q1营收16.05亿元,同比+31.23%,环比-27.77%;归母净利润2.49亿元,同比-9.53%,环比-60.21%;扣非净利润2.63亿元,同比+15.40%,环比-42.56%。 业绩整体持续增长,规模效应逐渐显现:2023年,公司业务规模持续扩大,刻蚀设备销售收入快速增长,这使得公司业绩实现快速增长。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45.83%,同比+0.09pct;净利率为28.48%,同比+3.84pcts,公司盈利能力维持较高水平。费用方面,2023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7.85%/5.49%/13.04%/-1.39%,同比变动分别为-0.77/+0.51/+0.27/+1.80pcts,管理费用增加主因系公司23年职工薪酬同比增加及股份支付费用增加。24年Q1,公司的CCP刻蚀设备和ICP刻蚀设备在国内主要客户芯片生产线上渗透率持续提升,公司业绩整体保持同比增长;营收同比增长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的主因系股价下跌,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大幅下降及政府补助收益减少。 持续投入设备研发,部分设备已获复购订单:基于客户旺盛的需求和对市场的信心,公司继续加大研发力度,积极推动多款新产品研发。刻蚀设备研发方面,公司根据技术发展及客户需求,大力投入先进芯片制造技术中关键刻蚀设备的研发和验证,目前,公司的多款关键刻蚀工艺设备已经在客户产线上展开验证;公司的晶圆边缘Bevel刻蚀设备完成开发,即将进入客户验证;公司的TSV硅通孔刻蚀设备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先进封装和MEMS器件生产。薄膜沉积设备研发方面,公司目前已有多款设备产品进入市场,其中部分设备已获得重复性订单,其他多个关键薄膜沉积设备研发项目正在顺利推进。公司钨系列薄膜沉积产品可覆盖存储器件所有钨应用,并已完成多家逻辑和存储客户对CVD/HAR/ALDW钨设备的验证,取得了客户订单。公司近期已规划多款CVD和ALD设备,增加薄膜设备的覆盖率,进一步拓展市场。 MOCVD设备研发方面,用于碳化硅功率器件外延生产的设备已于一季度交付到客户端开展验证测试;制造Micro-LED应用的新型MOCVD设备也已在客户端进行验证测试。紧抓市场发展机遇,前瞻性布局高端设备:根据SIA数据,2023年全球半导体产业销售总额为5,268亿美元,并预计2024年全球半导体产业销售额将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公司紧跟市场发展趋势,提前布局高端设备,在逻辑集成电路制造环节,公司开发的12英寸高端刻蚀设备已运用在国际知名客户最先进的生产线上并用于5纳米及以下器件中若干个关键步骤的加工。在3DNAND芯片制造环节,公司的等离子体刻蚀设备已应用于128层及以上的量产,同时公司根据存储器件客户的需求正在开发极高深宽比的刻蚀设备和工艺。公司的MOCVD设备PrismoA7、PrismoUniMax能分别实现单腔34片4英寸和41片4英寸外延片加工能力。公司的PrismoA7与PrismoUniMax设备技术实力突出,已在全球氮化镓基LEDMOCVD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 公司和诸多一流的LED外延片厂商公司紧密合作,实现了产业深度融合。公司开发的12英寸低压薄膜沉积设备可以用于先进逻辑电路接触孔填充工艺,以及满足128层及以上3DNAND的多个工艺的制程要求,同时公司还致力于更先进逻辑电路的接触孔填充设备和更多层数的存储器件接触孔和金属互联填充设备的开发和工艺验证。 上调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公司的刻蚀设备在国内外持续获得更多客户的认可,针对先进逻辑和存储器件制造中关键刻蚀工艺的高端产品新增付运量显著提升。我们看好下游半导体制造产业增长趋势,公司持续深耕集成电路关键设备领域,未来公司业绩有望受益半导体产业发展进而持续增长。 考虑到公司新增订单充足,并结合公司业绩表现,故上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20.10/26.11/33.40亿元,对应EPS为3.24/4.21/5.39元,对应PE为43/33/26倍。 风险提示:上游供应链产能紧张风险;下游客户扩产不及预期;国际贸易摩擦加剧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艾森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6-12 33.00 -- -- 58.87 78.39%
58.87 78.39%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和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3.60亿元,同比增长11.20%;实现归母净利润0.33亿元,同比增长40.25%;实现扣非净利润0.27亿元,同比增长88.60%。2024年Q1公司实现营收0.82亿元,同比增长14.22%,环比下降26.98%;实现归母净利润0.08亿元,同比增长112.28%,环比下降46.82%;实现扣非净利润0.04亿元,同比增长5.51%,环比下降60.97%。 产品结构优化毛利提升,盈利能力有望持续增强:2023年,公司核心板块产品保持增长,其中电镀液及配套试剂销售收入+21.80%,光刻胶及配套试剂销售收入+18.70%,带动公司营收同比增长;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调整,电镀液及配套试剂、光刻胶及配套试剂等高毛利产品收入占比的提高,带动公司毛利率同比提高。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27.18%,同比+3.85pcts;净利率为9.07%,同比+1.88pcts。24年Q1公司毛利率为26.53%,同比+0.60pcts,环比+2.06pcts;净利率为9.17%,同比+4.23pcts,环比-3.43pcts。 费用方面,2023全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5.59%/5.67%/9.08%/-0.78%,同比变动分别为+0.05/-0.09/+1.76/-0.07pcts。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为3268.79万元,同比+37.98%,主要由于公司进一步加强研发团队建设,加大研发投入,研发人员薪酬、研发耗材增加。 核心主业增长势头良好,持续推进半导体制造关键材料本土化:公司逐步在先进封装以及晶圆28nm、14nm先进制程取得突破,2023年公司电镀液及配套试剂销售收入为1.79亿元,同比+21.80%,表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分领域看:1)在先进封装领域,公司先进封装用电镀铜基液(高纯硫酸铜)已在华天科技正式供应;先进封装用电镀锡银添加剂已通过长电科技的认证,尚待终端客户认证通过;先进封装用电镀铜添加剂已完成测试认证,现处于批次稳定性验证。2)在晶圆领域,公司大马士革铜互连工艺镀铜添加剂产品已进入样品试制和产品认证阶段;14nm先进制程的超高纯硫酸钴已完成样品生产,在客户端测试进展顺利;晶圆制造铜制程用清洗液已完成客户测试认证,实现小批量交付。此外,2023年公司光刻胶及配套试剂销售收入为0.69亿元,同比+18.70%;其中,光刻胶销售收入为1200.34万元,同比+38.65%。在光刻胶及配套试剂方面,公司以光刻胶配套试剂为切入点,已成功实现附着力促进剂、显影液、去除剂、蚀刻液等产品在下游封装厂商的规模化供应;同时,公司积极开展光刻胶的研发,以先进封装负性光刻胶、OLED阵列制造用光刻胶以及晶圆用PSPI等特色工艺光刻胶为突破口,覆盖晶圆制造、先进封装及显示面板等应用领域,成功打破国外垄断,并逐步向先进制程延伸。目前,公司自研先进封装用g/i线负性光刻胶、晶圆制造i线正性光刻胶均已实现批量供应。 技术突破提升产品竞争力,协同国内优质客户稳步前进:公司2023年报显示,2022年我国集成电路用湿化学品整体国产化率达到38%,g/i线光刻胶领域国产化率不足20%,KrF光刻胶整体国产化率不足2%,ArF/ArFi光刻胶整体国产化率不足1%。公司在先进封装、晶圆制造及OLED阵列制造领域的电镀液及配套试剂、光刻胶及配套试剂等领域已经实现技术突破,公司相关产品的技术突破和规模供应有助于提高我国在半导体关键材料领域的竞争力。根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的数据,2020-2022年,公司在集成电路封装(含集成电路先进封装及传统封装)用电镀液及配套试剂市场占有率(按销售量计算)均超过20%,排名国内前二。此外,公司与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国内前三大封测厂商均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并批量供应电镀液及配套试剂、光刻胶配套试剂,部分光刻胶及先进封装用电镀添加剂产品已通过其认证。公司与主流封测厂商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公司优秀的技术能力及与客户的信任关系有利于推动公司与下游客户协同推进半导体关键材料的国产化进程。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公司以半导体传统封装的电镀产品起步,逐步掌握了引脚表面处理的全套电子化学品,具体包括电镀液和电镀前后处理化学品。经过多年努力,公司逐步取代国外材料公司成为传统封装电镀化学品领域的国内主力供应商,并逐步向先进封装、晶圆制造及显示面板等领域延伸,形成了电镀液及配套试剂、光刻胶及配套试剂两大业务板块,产品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新型电子元件及显示面板等行业。根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的数据,综合前道晶圆制造与后道封装领域来看,2022年中国集成电路用湿化学品总体市场规模达到56.9亿元,同比增长9.21%;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71.3亿元。此外,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的数据预计,2025年中国集成电路g/i线光刻胶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0.09亿元,其中,集成电路封装用g/i线光刻胶市场规模将增长至5.95亿元。公司在先进封装、晶圆制造及OLED阵列制造领域的电镀液及配套试剂、光刻胶及配套试剂等领域已经实现技术突破,随着半导体行业逐步复苏,公司两大核心板块产品有望持续放量,公司业绩有望进一步提升。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1亿元、0.74亿元、1.02亿元,EPS分别为0.57元、0.84元、1.15元,PE分别为61X、42X、30X。 风险提示:新品导入不及预期、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
美格智能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4-06-07 20.76 -- -- 21.76 4.82%
21.76 4.82% -- 详细
事件:6月1日,公司发布《2024年度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本次计划拟向激励对象授予权益总计611.00万股,占本次计划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26,170.2144万股的2.33%。 拟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提振员工信心,助力公司长期发展。公司发布《2024年度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向公司公告本次激励计划时在公司(含分子公司,下同)任职的中层管理人员、核心骨干员工等共计242人授予权益总计611.00万股,占本次计划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26,170.2144万股的2.33%;其中拟向激励对象授予210万份股票期权,占本次计划公告时股本总额26,170.2144万股的0.80%;拟向激励对象授予401.00万股公司限制性股票,占本次计划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26,170.2144万股的1.53%。此次股权激励计划草案将提振公司员工信心,将公司业绩发展与员工利益绑定,带动公司实现长期发展目标。此次股权激励计划草案针对2024-2026年设定考核目标分别为:1.2024年:以2023年度营业收入为基础,2024年度营业收入增长不低于30%(27.91亿元);或以2023年度净利润为基础,2024年度净利润增长不低于30%(0.84亿元);2.2025年:以2023年度营业收入为基础,2025年度营业收入增长不低于60%(34.35亿元);或以2023年度净利润为基础,2025年度净利润增长不低于60%(1.03亿元);3.2026年:以2023年度营业收入为基础,2026年度营业收入增长不低于90%(40.79亿元);或以2023年度净利润为基础,2026年度净利润增长不低于90%(1.23亿元)1。 构建全面的算力模组产品布局,赋能AI及终端场景发展。公司致力于加深高算力模组技术研发及产品布局,在业内率先推出了高算力AI模组、AI大模型以及多感知融合VSLAM解决方案等算力概念,并在推动端侧AI发展上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公司产品矩阵完善,包括4G/5G、RedCap、AI算力、LTECat.1/4/6、NB-IoT、Wi-Fi、NTN等模组,多网络制式的模组产品矩阵构建起全栈式物联网连接生态,可满足多场景应用需求,助力各类物联网终端快速畅连。伴随生成式AI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边缘人工智能的采用率显著提高。美格智能高算力AI模组可提供0.2~48Tops不同等级的硬件算力,并能成功运行诸如LLaMA、通义千问Qwen等多个参数达70亿的大模型,充分满足AIGC应用对端侧和边缘侧算力的需求2。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1.21/1.70/2.04亿元,2024-2026年EPS分别为0.46/0.65/0.78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48/34/29倍。随着公司算力模组技术不断升级迭代,我们看好公司未来业绩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宏观经济波动风险;产品质量管控风险;汇率风险。
广钢气体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6-07 9.60 -- -- 10.49 9.27%
10.49 9.27%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及2024年一季度财务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18.35亿元,同比增长19.20%;实现归母净利润3.20亿元,同比增长35.73%;实现扣非净利润3.09亿元,同比增长39.09%。2024年Q1公司实现营收4.61亿元,同比增长11.33%,环比下降3.93%;实现归母净利润0.67亿元,同比下降10.18%,环比下降27.58%;实现扣非净利润0.65亿元,同比下降12.44%,环比下降25.43%。 多个电子大宗气站投入运营,期待研发成果转化贡献业绩:得益于公司前期新建电子大宗气体项目陆续供气、持续加大氦气市场开发力度,2023年公司电子大宗气体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5.14%、通用工业气体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5.60%。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35.06%,同比-3.21pcts,主要系公司推进多个重点项目电子大宗气站持续建设并陆续投入运营,造成对应营业成本增加;净利率为17.42%,同比+1.96pcts。24年Q1,受氦气业务市场回撤影响,整体毛利和净利润同比下滑;公司毛利率为30.74%,同比-10.95pcts,环比+0.04pcts;净利率为14.62%,同比-3.17pcts,环比-4.86pcts。费用方面,2023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及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10%/8.71%/4.84%/0.70%,同比变动分别为-0.72/-0.02/+0.18/-0.80pcts。2023年公司扩大产品及技术研发,投入研发费用8875.96万元,取得较为突出的研发成果:公司成功自主开发了亚超临界二氧化碳输送技术,成为世界少数掌握此技术的公司,填补了国内空白;公司推出新一代气瓶智能操作系统“HandlingPilot”,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机器人技术,实现气瓶充装“无人”化。 巩固电子大宗供应优势,战略布局电子特气推动可持续发展:2023年,公司积极推进合肥综保区、华星光电t9、合肥长鑫二期、北京长鑫集电、上海鼎泰匠芯等多个重点电子大宗气站项目持续建设,并陆续实现商业化。同时,公司陆续中标西安欣芯、深圳赛意法、广州增芯、广州广芯、北京赛莱克斯等客户的新建电子大宗气站项目,均签订长期供气协议,扩大了在集成电路制造等领域的领先优势。在氦气业务方面,随着广州、武汉氦气生产基地相继竣工投产,公司开拓更多氦气资源,全球供应链建设日趋完善,市场供应能力稳步提升,进一步巩固了公司氦气业务的领先地位。为延伸电子超纯气体产品链、巩固和发展现有电子大宗气体客户,公司适时开展电子特种气体业务战略布局,预计电子特种气体项目将在2024年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打造自主可控的电子特气供应体系,推动公司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氦气供应打破外资垄断,工业气体市场广阔:根据卓创资讯数据,2023年中国电子大宗气体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03亿元,按公司电子大宗气体销售收入测算,公司电子大宗气体的市场占有率为11.75%。2023年,在国内集成电路制造和半导体显示领域的新建现场制气项目中,公司中标产能占比达到24.6%,排名第二。在电子大宗气体领域,公司已与林德气体、液化空气、空气化工三大外资气体公司形成了“1+3”的竞争格局。公司围绕氦气完整供应链形成了自主可控的技术能力,成为进入全球氦气供应链的第一家内资气体公司;同时,公司持续完善氦气供应链,计划在2025年拥有100个ISO罐的运力,支撑公司成为拥有全球5%市占率的氦气厂商。公司气体产品下游产业涵盖集成电路制造、半导体显示、电子设备及材料、低温超导、能源化工、机械制造等电子及通用工业领域,根据卓创资讯数据,随着工业气体主要下游应用领域稳定发展,预计2025年中国工业气体行业有望达到近2600亿元的规模,公司有望迎来广阔成长空间。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公司是一家国内领先的电子大宗气体综合服务商,产品涵盖电子大宗气体的全部六大品种以及主要的通用工业气体品种,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半导体显示、光纤通信等电子半导体领域以及能源化工、有色金属、机械制造等通用工业领域,具有明确且可观的市场前景。 随着工业气体下游应用领域持续发展,公司有望凭借在电子大宗气体领域的领先优势,实现业绩持续增长。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9亿元、5.04亿元、5.80亿元,EPS分别为0.27元、0.38元、0.44元,PE分别为37X、26X、23X。 风险提示:下游行业景气度下滑风险、原材料采购风险、新增产能利用率较低风险、市场竞争风险。
顺络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6-06 24.72 -- -- 28.20 14.08%
28.20 14.08%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一季报,2024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59亿元,同比增长22.86%,环比下降7.74%%;实现归母净利润1.70亿元,同比增长111.26%,环比增长4.34%;实现扣非净利润1.58亿元,同比增长156.73%,环比增长8.53%。 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24年Q1净利润同比翻倍增长:24年Q1公司营收同比快速增长,主要原因系:公司各业务延续了2023年下半年传统旺季的发展态势,经营效益持续提升。同时,公司净利润同比翻倍增长,主要原因系:精密电子元件及新应用领域业务发展顺利,市场订单增加,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24年Q1,公司毛利率为36.95%,同比+4.77pcts;净利率为15.65%,同比+5.84pcts,公司盈利能力同比显著改善。费用方面,2024年Q1公司销售、管理、研发及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04%/5.54%/8.53%/1.87%,同比变动分别为+0.01/+0.21/-0.21/+0.05pct。其中,2024年Q1管理费用率与数额均出现了同比提高,主要系业务增长及办公厂房折旧增加所致。 LTCC业务增速亮眼,一体成型电感放量在即:公司在LTCC平台上布局多年,拥有雄厚的研发实力和研发团队,累积了大量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并与全球众多电子行业前沿技术领导企业建立了长期战略伙伴关系。2023年至今,公司LTCC业务保持着较高的增速。随着高端电子元器件国产化替代市场应用需求不断增加,高端机型对信号管理类产品要求不断提高,公司LTCC平台系列产品销售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市占率也有望逐步提升。同时,公司LTCC与一体成型电感产品的推广取得了较大进展,其在各应用领域核心大客户处的供应份额持续提升;公司小尺寸精密电感产品、一体成型功率电感及LTCC器件产品亦进入了放量阶段。2024年4月,公司表示其LTCC器件产品、一体成型电感系列产品的需求较为旺盛,产能利用率亦维持在较高水平。 汽车业务发展势态向好,车规产品供货多家知名客户:根据FortuneBusinessInsights预测,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1.58万亿美元,2023-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市场CAGR约为17.80%。2023年,公司车规产品通过了国内外汽车电子客户的严格审核、认证及测试,公司现已成为全球顶级汽车电子厂商及众多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正式供应商;公司汽车电子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新能源汽车中的电池、电机、电控等细分领域,多品类产品实现了批量化供应。同时,公司可供产品的单车价值量约几百元至三千元,随着新产品新技术的不断导入和突破,未来可供产品的单车价值量有望持续提升。2024年4月,公司表示其车载业务保持着持续增长态势,相关产品线产能利用率处于健康状态。 上调至“买入”评级:公司主要从事新型精密电子元器件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公司新型精密电子元器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通信、消费、汽车电子、工业及控制自动化、数据中心、物联网、新能源及智能家居等领域。 同时,公司正对汽车电子、储能、光伏、数据中心、物联网、模组等新兴产业实施战略性布局。受益于万物互联、智能化、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及全球“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新能源产业升级,汽车电子、光伏、储能等下游市场应用场景不断扩展,电子元器件产业有望进一步发展,公司一体成型电感与LTCC产品需求量有望持续增加,各项经营指标均呈现向好趋势。未来随消费电子需求复苏,电子元件行业景气度持续回升,公司业绩有望再上台阶,我们看好公司一体成型电感业务有望受益于消费需求回暖而实现稳健增长,故上调至“买入”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26亿元、11.10亿元、13.30亿元,EPS分别为1.02、1.38、1.65元/股,PE分别为24X、18X、15X。 风险提示:技术研发风险;汇率波动风险;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鲁西化工 基础化工业 2024-06-05 11.95 -- -- 12.42 3.93%
12.80 7.11% -- 详细
事件1:2024年4月29日,鲁西化工发布2023年年报。公司2023年收入为253.58亿元,同比下降16.47%;归母净利润为8.19亿元,同比下降74.05%;扣非净利润为8.65亿元,同比下降71.67%。对应公司4Q23营业收入为74.15亿元,环比上升15.88%;归母净利润为3.12亿元,环比下降0.25%。 事件2:2024年4月29日,鲁西化工发布2024年一季报。公司1Q24营业收入为67.52亿元,同比增长2.61%,环比下降8.94%;归母净利润为5.68亿元,同比增长76.26%,环比上升82.05%。 点评:受爆炸事故影响,2023年公司业绩承压,1Q24业绩逐步回暖。根据公司2023年年报,公司2023年化工新材料产品/基础化工产品/化肥产品/其他产品板块收入分别为160.58/62.59/26.01/4.40亿元,YoY分别为-4.66/-39.08/-15.07/+147.96%,毛利率分别为14.54/13.87/7.17/4.36%,同比变化2.06/-22.63/+1.03/-16.24pcts。我们认为公司业绩同比下滑主要与子公司于2023年5月1日发生爆炸着火事故,双氧水装置停产以及主要产品销量下滑有关,2Q23公司业绩出现亏损。 销量方面,2023年公司辛醇板块销量为45.89万吨,同比下降5.75%;尼龙6板块销量为29.77万吨,同比下降5.49%;烧碱板块销量为66.24万吨,同比下降18.19%。 公司销售费用同比下降15.98%,销售费用率为0.19%,同比保持不变;财务费用同比上升4.88%,财务费用率为0.99%,同比上升0.20pcts;管理费用同比上升2.61%,管理费用率为2.35%,同比上升0.43pcts;研发费用同比下降5.82%,研发费用率为3.68%,同比上升0.42pcts。 1Q24公司业绩同比逐步回升,其主要原因为部分产品售价同比增加以及原材物料采购单价同比下降,产品毛利增加。 公司各项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有所波动。2023年公司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38.65亿元,同比下降24.46%;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34.28亿元,同比下降21.19%;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3.36亿元,同比上升60.31%;期末现金及等价物余额为3.82亿元,同比上升39.21%。应收账款同比下降43.75%,应收账款周转率有所上升,从2022年同期的398.03次上升到524.50次;存货同比下降4.75%,存货周转率有所下降,从2022年同期的14.09次下降到13.41次。 2023年公司多数产品价格下行,整体景气度较低。根据公司2023年年报披露,化工新材料板块中,PC消费领域需求端基本维持稳定,供需相对平衡,价格震荡运行;国内尼龙6产能增量企业较多,产能扩张速度大于需求增速;国内多元醇新增产能少,同行和下游企业原料和成品库存持续保持低位,需求稳定,带动正丁醇和辛醇价格持续高位运行;有机硅行业供给过剩,DMC价格持续低位运行,仍旧保持行业亏损、供强需弱局面;氟相关产品上半年市场整体震荡波动下行,下半年低位震荡波动。基础化工板块中,甲烷氯化物下游医药、农药、锂电池膜、海绵等行业上半年开工增加,产品价格相对稳定,下半年行业开工率下滑,产品价格低位震荡波动;二甲基甲酰胺新增产能陆续释放,整体市场供大于求,产品价格全年持续下滑;氯碱行业中,国内氧化铝产能利用率与烧碱需求较同比下降,烧碱呈现量价齐跌趋势,价格低位运行。我们认为随着下游需求的逐步向好,公司主要产品价格有望回升。 公司推进项目建设,未来新增产能较多。公司甲胺/DMF改扩建等项目按期投产,己内酰胺·尼龙6一期工程、有机硅等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根据公司2023年年报披露,公司己内酰胺·尼龙6一期工程、双氧水项目、聚碳酸酯项目、有机硅项目、24万吨/年乙烯下游一体化项目(二期工程)、15万吨/年丙酸项目工程进度分别为85%、60%、98%、75%、38%、35%。根据公司2024年5月16日投资者交流纪要披露,公司预计2024年度产品产量计划960万吨,营业收入预算目标313亿元。我们看好公司项目的建设与逐步达产,公司未来具备一定成长空间。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鲁西化工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293.79/326.44/341.74亿元,同比增长15.9%/11.1%/4.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34/22.89/26.15亿元,同比增长136.3%/18.3%/14.3%,对应EPS分别为1.01/1.19/1.36元。结合公司5月31日收盘价,对应PE分别为12/10/9倍。我们基于以下两个方面:1)我们认为随着下游需求的逐步向好,公司主要产品价格有望回升。2)我们看好公司项目的建设与逐步达产,公司未来具备一定成长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项目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安全环保风险
华勤技术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6-04 60.36 -- -- 61.97 2.67%
61.97 2.67%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年年报及 2024年一季报, 2023年公司营收 853.38亿元,同比-7.89%;归母净利润约 27.07亿元,同比+5.59%;扣非净利润 21.63亿元,同比+15.77%。 24Q1公司营收 162.29亿元,同比-3.52%,环比-20.65%;归母净利润 6.06亿元,同比+2.59%,环比-16.23%;扣非净利润 5.30亿元,同比+43.14%,环比+3.89%。 23年盈利符合预期, AIoT 及汽车电子高速增长: 收入端: 2023年公司营收略有下降,主要系智能终端等产品单台售价降低拖累营收。分产品看: 1)高性能计算产品营收 490.86亿元,同比+1.96%;毛利率 9.41%,同比+1.25pct。 2)智能终端产品营收 312.72亿元,同比-22.95%;毛利率 12.30%,同比+1.17pct。 3)AIoT 及其他产品营收 16.23亿元,同比+466.53%;毛利率 20.19%,同比-5.27pct。 4)汽车及工业产品营收 8.17亿元,同比+37.57%; 毛利率 18.33%,同比+7.11pct。 盈利端获利符合预期, 23年公司毛利率为11.33%,同比+1.48pct;净利率为 3.11%,同比+0.42pct。 24Q1毛利率为13.82%,同比+0.81pct,环比+2.56pct;净利率为 3.67%,同比+0.27pct,环 比 +0.16pct 。 费 用 端 : 23年 销 售 / 管 理 / 研 发 / 财 务 费 用 率 为0.28%/2.54%/5.33%/-0.11%,同比+0.06/+0.42/-0.12/+0.24pct。 随着 AI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助推行业中智能终端、高性能计算产品、汽车及工业产品、 AIoT 等领域的发展,整体行业预计将步入温和复苏周期,行业景气度呈现回升趋势, 未来公司业绩有望维持增长。 受益消费电子需求复苏+ODM 渗透率提升, 24年智能终端业务有望稳健增长: 行业需求持续复苏, 据 IDC 数据, 24Q1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 6,926万台,同比增长 6.5%,延续去年底的反弹势头,且市场表现高于预期。其中华为、荣耀市场份额并列国内第一,手机出货分别同比增长 110%、 13.2%。 据 Counterpoint 数据, 2023年公司智能手机 ODM 份额 27.9%,位列全球第一。展望 24年,Counterpoint预计智能手机 ODM/IDH出货量将同比增长 4%。 公司与华为是多年的多品类合作伙伴, 受益消费电子整体需求回暖及国产头部客户华为、荣耀出货量持续增长, 公司全球智能手机 ODM 龙头地位稳固,我们看好公司智能终端业务有望保持稳健增长。 充分受益 AI浪潮, 看好 AIPC+A I服务器提振公司业务成长力道: 1)数据 业务: 2023年数据中心业务实现营收 3倍增长。 23年 6月公司首发英伟达H800的 AI服务器,当月实现超 10亿元的销售收入。 24Q1公司已经量产出货最新的 NV L20GPU AI 服务器产品, NV H20GPU 平台产品也在完成互联网客户的适配和集群的灰度测试,正在导入中, 公司预计 24Q2可形成批量出货。 2) PC 业务: 23年公司笔电 ODM 业务稳健发展,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已进入全球前四。 多家厂商积极筹备有望在 24年发布多款 AIPC 新品, AIPC有望加速渗透。根据 Canalys 数据, 24年全球 AIPC 出货量将达到 5100万台,市场份额达 19%,预计 2028市占率将达到 71%。 我们认为,随着 2024年笔电市场大盘复苏,公司有望受益笔电行业传统头部客户以及智能手机头部客户的 PC 销量增长, ODM 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AIPC 渗透率加快提升,有望带动量价齐升, 看好 AIPC 提振公司业务成长力道。 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作为 ODM 领域的龙头公司,有望充分受益消费电子整体需求复苏,而 PC 与服务器相关业务亦有望分别受益于 AIPC 换机周期和操作系统升级、 AI 服务器需求火热而展现弹性, 我们看好公司未来长期增长空间。 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0.29亿元、 35.55元、40.86亿元, EPS 分别为 4.17元、 4.90元、 5.63元, PE 分别为 19X、 16X、14X。 风险提示: 行业周期波动影响,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汇率波动影响。
中科蓝讯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6-03 54.81 -- -- 63.30 15.49%
63.30 15.49%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 年年报及 2024 年一季报, 2023 年公司营收 14.47 亿元,同比+33.98%;归母净利润 2.52 亿元,同比+78.64%;扣非净利润 1.74亿元,同比+55.02%。 24Q1 公司营收 3.63 亿元,同比+18.19%,环比-8.65%;归母净利润 0.55 亿元,同比+11.07%,环比+0.81%;扣非净利润 0.46 亿元,同比+24.27%,环比+27.93%。 盈利端表现亮眼, 各产品线稳健增长: 2023 年公司营收稳健增长,主要系消费电子行业逐步回暖,下游及终端需求有所增强,公司产品出货量稳步增长。 分产品看,蓝牙耳机芯片/蓝牙音箱芯片/数字音频芯片/智能穿戴芯片/其他芯片 分 别 营 收 8.63/3.40/0.93/0.58/0.78 亿 元 , 同 比 分 别+24.10%/23.04%/60.00%/153.29%/207.80%。盈利端实现高增长,主要系:1)优化产品结构, 高毛利的讯龙系列销售占比持续提升。 2)现有产品更新迭代,性能提升的同时提高了产品性价比。 3)公司合理把控供应商采购成本,降低生产成本。 23 年公司毛利率为 22.56%,同比+1.64pct;净利率为17.39%,同比+4.34pct。 24Q1 毛利率为 20.43%,同比+0.85pct,环比-1.01pct;净利率为 15.12%,同比-0.97pct,环比+1.42pct。 随着公司八大产品线的产品上量以及今年新推出的讯龙二代+、讯龙四代以及可穿戴AB568X 系列量产后,毛利率水平有望在未来三个季度逐步回升。 费用方面,23 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0.43%/2.08%/11.35%/-3.53%,同比+0.02/-0.47/+1.17/-1.94pct。 持续推动技术升级, 新品不断突破: 截至 23 年末,公司研发人员达到 216人,较上年同期增长 27.81%。研发费用 1.64 亿元,同比+49.30%, 研发费用股份支付金额增长 393.12%。 1) OWS 耳机: 公司已实现从高阶 BT893X、中阶 AB571X 到入门级 AB5656 系列的全面覆盖, 特别是高阶 BT893X 系列,具备 Hi-Res 小金标双认证和 LDAC 高清解码,外加 58mW 的驱动, 目前应用于倍思 Bowie M2s、 realme 真我 Buds Wireless 3、 FIILKey Pro、万魔 Q30、魅蓝 Blus 2S 等多款高阶降噪产品。 2)无线麦克风: 公司完成从第 1 代到第2 代方案的迭代,从经典蓝牙的方式转变为低功耗蓝牙,实现稳定的多链路连接。 3)物联网: 公司研发了第一代蓝牙控制 SoC 芯片,是纯 BLE 控制类的物联网芯片产品, 可用于 MESH 组网、 BLE 控制、语音遥控器等市场,已有多家客户导入量产。 4) 可穿戴产品: 公司基于“蓝讯讯龙”二代和三代, 研发了可穿戴智能手表、手环产品技术平台。 为了进一步满足产品复杂图像处理的需求,公司推出了新一代可穿戴 SoC 芯片,单芯片集成了 RISC-VCPU、图像图形处理加速器、显示处理控制器,对图像处理和渲染效率更高,具有极高性价比。 白牌市场支撑基本面业绩, 持续向终端品牌客户渗透: 公司客户以白牌客户为主,白牌客户占比超 80%。印度、东南亚及非洲等新兴市场国家仍是 TWS耳机、手表等可穿戴产品的增量市场,随着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对白牌 TWS耳机需求同步提升。据 Counterpoint 数据, 2023 年印度智能手表出货量同比增长 50%。 在巩固现有白牌市场份额和优势的基础上, 公司以“蓝讯讯龙”系列高端芯片为抓手,进一步向终端品牌客户渗透,逐步形成以“知名手机品牌+专业音频厂商+电商及互联网公司”为核心终端客户的更完整的品牌和市场布局, 目前已进入小米、万魔、 realme 真我、倍思、漫步者、腾讯 QQ音乐、传音、魅蓝、飞利浦、 NOKIA、摩托罗拉、联想、铁三角、喜马拉雅、boAt、 Noise、沃尔玛、科大讯飞、 TCL 等终端品牌供应体系。 维持“买入”评级: 我们看好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伴随高端讯龙系列芯片在终端客户渗透率不断提高,订单销售起量,公司毛利率有望持续提升。 同时,公司不断推出新产品、对现有产品系列进行持续优化升级,并迭代更为先进的芯片产品,亦为公司未来业务发展注入动能。白牌+品牌市场双轮驱动,打开公司业绩向上空间。预估公司 2024 年-2026 年归母净利润为 3.36亿元、 4.46 亿元、 5.68 亿元, EPS 分别为 2.80 元、 3.72 元、 4.73 元,对应PE 分别为 19X、 14X、 11X。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核心人员流失风险、技术开发和迭代升级风险、市场竞争加剧
立讯精密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6-03 31.96 -- -- 40.22 24.91%
42.94 34.36% -- 详细
事件:据 IT之家报道,苹果与 OpenAI达成合作,iOS18 将引入生成式 AI。 5 月 27 日,据 IT 之家网站披露,苹果已与 OpenAI 达成协议,将为今年 iOS18 系统提供一系列生成式 AI 功能,预计将在下月举行的 WWDC 2024 上官宣与 OpenAI 达成的合作伙伴关系。 4 月 25 日公司发布业绩预告,预计 24H1 归母净利润 52.27~54.45 亿元,同比增长 20%~25%,扣非净利润 47.89~50.77亿元,同比增长 15.3%~22.2%。 消费电子稳健增长,有望受益大客户手机代工业务及 AI终端需求增长驱动。 23 年公司消费电子营收 2046.76 亿元,占比 88%。公司深耕消费电子多年,实现“零部件-模组-整机”平台化布局,将受益 AI终端需求增长。21 年公司及控股股东完成对江苏纬创与昆山纬新 100%股权收购,成功切入 iPhone 代工业务,根据协议,合伙企业上年净利润超过 3亿元部分将 90%划分给公司及全资子公司立讯实业,上市公司将享有大部分利润,有望增厚今年业绩。 通讯业务前瞻性布局发力,未来有望受益英伟达 GB200 NVL72 需求放量。 23 年公司通讯互联业务营收 145.38 亿元,同比+13.3%,占比 6%。3 月 19日,英伟达在 GTC2024 上发布基于全新 Blackwell 架构的 GB200 芯片及GB200 NVL72,后者可为大语言模型(LLM)推理负载提供 30 倍的性能提升且能效提升达 25 倍(相比 H100 Tensor Core GPU)。公司协同头部芯片厂商前瞻性共同制定 800G/1.6T 等下一代高速连接行业标准,在高速铜缆、线缆等领域技术及成本优势明显,可为英伟达 GB200 NVL72 单柜整套提供约 209万元解决方案,预计总市场规模将达千亿元,期待未来需求放量。 汽车业务打造成长新引擎,单车价值量可高达 3-4万元,未来成长空间可期。 23 年公司汽车业务营收 92.52 亿元,同比+50.5%,占比 4%。依托消费电子积累技术经验,同时与国内外头部汽车品牌客户深度合作,实现向汽车产业跨界赋能,已形成汽车线束/连接器、智能座舱、车身电子、电源管理四大业务线,公司 23 年交付的 SmartEV 的复杂线束单车价值超 1 万元,可进入的所有产品单车价值约在 3-4 万元,目标第三个五年实现 2000 亿元规模。 国内果链龙头受益 AI浪潮,发力通讯&汽车业务赛道,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作为国内果链龙头有望受益 AI 浪潮,同时布局汽车&通讯,三驾马车齐驱并进,成长空间广阔。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净利润分别为 137.11/171.82/206.20 亿元,对应 24/25/26 年 PE 为 16/13/11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终端需求不及预期;客户相对集中;管理风险;研发不及预期等
中鼎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5-31 12.60 -- -- 12.99 3.10%
12.99 3.10% -- 详细
事件:(1)公司发布2023年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172.44亿元,同比+15.63%,归母净利润11.31亿元,同比+16.7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9.77亿元,同比+28.60%,其中Q4单季实现营收44.70亿元,同比-3.95%;归母净利润2.56亿元,同比+17.02%;扣非归母净利润2.50亿元,同比+62.14%。(2)公司分布2024年一季报,2024Q1公司实现营收46.92亿元,同环比分别+21.58%/+4.96%;归母净利润3.61亿元,同环比分别+37.56%/+41.2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02亿元,同环比分别+40.48%/20.88%。 收入端:2023年公司营收172.44亿元,同比+15.63%。分业务来看,智能底盘系统业务-空气悬挂系统业务实现营收8.22亿元,同比+20.13%;毛利率22.74%,同比+1.31pct。公司旗下AMK是空气悬挂系统的高端供应商,是捷豹路虎、沃尔沃、奥迪、奔驰、宝马等世界顶级主机厂和国内多家造车新势力及传统自主品牌供应商,截至2023年年报发布日公司累计获得订单总产值约121亿。旗下子公司鼎瑜科技专注于空气弹簧的研发、生产,2024年4月空气弹簧及储气罐产品已获得项目定点14.18亿元。 智能底盘系统业务-轻量化底盘系统及橡胶业务实现营收55.24亿元,同比+21.33%;毛利率15.48%,同比-1.82pct。公司锻铝控制臂底盘轻量化总成产品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旗下子公司四川望锦公司球头铰链总成产品为底盘系统核心安全部件及性能部件,技术领先且具有高技术门槛。已获得奔驰、长安、广汽、比亚迪等多个主机厂订单。2023年度轻量化业务累计获得订单约85亿元。冷却系统业务实现营收51.86亿元,同比+19.91%;毛利率16.47%,同比+0.12pct。公司旗下子公司德国TFH是发动机及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管路总成产品优秀供应商,拥有自主专利的独家生产技术creatube工艺以及TPV软管和尼龙管的核心技术。目前已经给宝马、沃尔沃、奥迪、大众、吉利、小鹏和理想等新能源汽车平台配套。子公司中鼎流体积极布局热管理系统总成及核心零部件产品的研发与生产。2023年度热管理系统业务累计获得订单约为120亿元。密封系统业务实现营收36.34亿元,同比+14.18%;毛利率26.04%,同比+0.48pct。旗下子公司德国KACO、美国COOPER、美国ACUSHNET企业拥有国际前三的密封系统技术。已经成功开发配套高性能新能源电机密封、新能源电池模组密封系统和电桥总成等产品,为沃尔沃、蔚来、上汽、广汽等新能源汽车平台配套。密封业务属于高技术壁垒行业,可靠性要求极高,具有全球密封行业顶尖技术水平。其他业务实现营收20.78亿元,同比-4.14%,毛利率45.12%,同比+12.59pct。 毛利端:2023公司毛利率21.95%,同比+1.08pct。主要由于空悬系统、橡胶业务、冷却系统、密封系统、其他业务毛利率增长拉动整体毛利率提升,2023年空悬系统/轻量化系统/橡胶业务/冷却系统/密封系统/其他业务营收占比+4.77%/+11.15%/+20.88%/+30.07%/+21.07%/+12.06%,同比+0.18%/+3.65%/-2.15%/+1.07%/-0.27%/-2.49%,各项业务占比结构调整使得盈利能力向好。 利润端:2023年归母净利润11.31亿元,同比+16.78%。2023公司期间费用率14.11%,同比+0.35pct。具体来看,公司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83%/5.76%/0.98%/4.54%,同比分别变化+0.15pct/-0.19pct/+0.29pct/+0.11pct,管理费用控制良好,利息支出增加1.08亿元,同比+85.80%,拉动财务费用上涨。23Q4归母净利润2.56亿元,同比+17.02%,环比-25.83%。2024Q1公司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50%/5.20%/1.48%/4.58%,同比+0.001pct/+0.004pct/+0.33pct/-0.04pct。24Q1归母净利润3.61亿元,同比+37.56%,环比+41.20%;净利率同环比+0.91pct/+2.06pct,公司控本成效逐步显现。 聚焦智能底盘系统,推动公司业务向智能化方向迈进,推动海外业务成本控制和精细化管理,同时推动传统业务与空气悬挂、轻量化底盘、热管理系统增量业务落地发展。2023年研发投入7.83亿元,同比+18.42%。公司围绕智能底盘系统、冷却系统和密封系统三大业务,持续围绕“全球模块化管理、技术迭代升级、产业补强补全”的目标稳健发展。底盘轻量化领域拥有球头铰链总成的核心技术。热管理领域拥有自主专利的独家生产技术creatube工艺以及TPV软管和尼龙管的核心技术,公司在所处细分领域行业全球排名前两位。总体来看,2023年公司合同负债0.89亿元,较期初增长95.29%,存货35.09亿元,较期初增长6.95%,为2024年收入确认提供订单支撑。我们认为,凭借公司的技术竞争力及下游新能源汽车的旺盛需求,公司营收有望持续稳步增长。 投资建议及盈利预测:(1)智能底盘+热管理布局蓄势待发,三大增量业务订单充足(2)密封、空气悬挂等领域龙头,技术具有较高进入壁垒(3)公司全球资源整合进入兑现期,海外成本控制和精细化管理提升。 2023年实现了较为亮眼业绩,随着公司在新能源领域布局的加深,再叠加安徽安美科、安徽特思通等国产化项目的推进,公司成长空间巨大。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0.04、228.74、259.41亿元,增速依次为16.0%、14.4%、13.4%,归母净利润依次为13.92、15.72、18.46亿元,增速依次为23.0%、12.9%、17.5%,对应PE为12.3、10.9、9.2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配套车型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新产品开发不及预期;新客户开拓不及预期。
龙佰集团 基础化工业 2024-05-31 21.19 -- -- 21.69 2.36%
21.69 2.36% -- 详细
事件:2024年4月24日,龙佰集团发布2023年年报,公司2023年收入为267.65亿元,同比上升11.00%;归母净利润为32.26亿元,同比下降5.64%;扣非净利润为31.16亿元,同比下降4.68%。对应公司4Q23营业收入为65.11亿元,环比下降7.28%;归母净利润为10.84亿元,环比上升23.23%。 2024年4月24日,龙佰集团发布2024年一季报。公司1Q24收入为72.94亿元,同比增长4.54%,环比增长12.03%;归母净利润为9.51亿元,同比增长64.15%,环比下降12.29%;点评:产品均价下降导致毛利率下滑,公司全年业绩短期承压。根据公司2023年年报,公司2023年钛白粉、铁系产品、锆系制品、海绵钛、新能源材料、其他板块的收入分别为177.68/25.73/11.02/22.68/10.47/11.31亿元,YoY分别为9.83/3.60/4.99/6.27/59.71/69.75%;毛利率分别为28.51/49.15/13.33/17.87/-3.31/14.33%,同比变化-0.42/+4.36/-10.18/-10.58/-15.66/-14.28pcts。 公司营收同比上升主要与公司有效提高产能利用率,主要产品销量增加有关。 2023年公司销售钛白粉115.89万吨,同比增长24.93%;销售硫酸法钛白粉79.64万吨,同比增加22.15%;销售氯化法钛白粉36.25万吨,同比增加31.48%;销售海绵钛4.70万吨,同比增长28.15%;其他产品:销售铁精矿433.82万吨,同比减少0.65%;生产磷酸铁6.61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157.80%。公司毛利率的下降主要与主要产品价格下跌有关,根据生意社数据,2023年钛白粉平均售价为1.66万元/吨,同比减少12.17%。 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增加27.70%,销售费用率为2.04%,同比上升0.27pcts;财务费用同比上升132.72%,财务费用率为0.89%,同比上升0.47pcts;管理费用同比下降29.83%,管理费用率为3.73%,同比下降2.17pcts;研发费用同比上升0.04%,研发费用率为3.78%,同比下降0.42pcts。 钛白粉价格逐步触底回升,公司业绩有望逐步修复。根据生意社数据显示,2024年1-3月,钛白粉均价分别为16453.62/16680.95/17107.14元/吨,同比变化分别为3.27%/2.84%/0.14%,环比变化分别为-0.52%/1.38%/2.55%。钛白粉价格的同比上涨推动了1Q24公司业绩的同比提升。环比来看,钛白粉价格2024年1月已逐步触底,目前正处于回升通道之中,公司业绩有望逐步修复。 公司各项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存在一定波动。2023年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34.04亿元,同比上升6.49%;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29.77亿元,同比上升46.74%;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12.20亿元,同比下降142.15%;期末现金及等价物余额为16.01亿元,同比下降33.44%。 应收账款同比上升33.71%,应收账款周转率有所下降,从11.43次下降到10.17次;存货同比上升11.94%,存货周转率有所下降,从3.04次下降到2.83次。 我国钛白粉产能稳步提升,出口份额逐步扩大,公司有望凭借龙头优势提升自身市场份额。随着科慕、泛能拓等部分国外钛白粉产能的退出,我国钛白粉产能占比逐步扩大。根据涂多多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钛白粉产能在981.9万吨,中国产能占比为55%,新增产能多数来自中国。产量方面,根据钛白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处统计,2023年我国钛白粉行业总产量为416万吨,同比增加6.3%,再创历史新高。相对于欧洲本土钛白粉企业,国内钛白粉企业在成本、环保等方面均具有优势,市场竞争力凸显,我国钛白粉出口份额逐步扩大。根据公司2023年年报披露,2023年我国钛白粉出口量达到164万吨,2019-2023年复合增长率为13.09%,2021-2023年国内钛白粉出口量占比分别为34.50%、39.13%、41.07%,出口占比逐年提升。我们认为随着国内钛白粉企业竞争力的增强,未来钛白粉出口量仍有上升空间。 全球钛白粉生产厂商中,公司行业龙头地位稳固,公司现有钛白粉产能151万吨/年,按产能计是全球最大的钛白粉生产商。公司同时是钛白粉行业为数不多的同时具有硫酸法工艺和氯化法工艺的钛白粉供应商,是中国唯一贯通钛全产业链的钛白粉生产企业。随着未来环保政策的趋严,能耗较高的中小产能将逐步退出,市场份额将向头部企业集中,公司作为拥有成熟氯化法钛白粉生产技术的龙头企业有望获利。我们认为随着国内钛白粉行业竞争力的提升,未来出口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国内中小落后产能也将在较高能耗的能耗要求下逐步出清,公司作为拥有技术优势的钛白粉龙头企业有望凭借自身竞争优势逐步扩大市场份额。 海绵钛供给格局发生转变,公司布局中高端产品领域。我国海绵钛产能维持增长态势,根据公司2023年年报披露,2023年全球海绵钛产能为44.4万吨,我国产能占比为63%,产能占比逐步提升。受俄乌冲突影响,乌克兰海绵钛工厂关停,供给减少1.2万吨。目前高质量海绵钛的产量增速无法满足需求的增长,未来随着大飞机国产化进程的加快,航空航天用高端海绵钛的需求预计将稳步增长。公司目前拥有海绵钛产能5万吨,云南国钛年产3万吨转子级海绵钛智能制造技改项目二期(1.5万吨)、甘肃国钛3万吨/年转子级海绵钛技术提升改造项目二期(1.5万吨)正在进行设备调试,项目落成后公司海绵钛产能将增长至8万吨/年。我们看好公司在中高端海绵钛领域的布局以及产能优势,预计公司海绵钛板块将在需求上升中实现业绩增长。 公司资本开支较大,多个项目取得环评批复。根据公司2023年年报披露,700万吨绿色高效选矿项目、700万t/a钒钛磁铁矿绿色高效选矿创新技改工程、20万吨金红石型钛白粉后处理工程项目、10K吨/年海绵钛生产线升级改造创新项目、年产5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项目等已取得环评批复。20万吨/年氯化法钛白粉建设项目、红格北矿区1300万t/a采矿工程、年产8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改扩建及其深加工项目、年产30万吨锂电材料绿色制造项目正在编制环评报告。我们看好项目的实施与建成,预计其可为公司业绩贡献增量。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龙佰集团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312.53/350.24/377.10亿元,同比增长16.77%/12.07%/7.6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90/47.07/55.23亿元,同比增长23.68%/17.96%/17.33%,对应EPS分别为1.67/1.97/2.31元。结合公司5月29日收盘价,对应PE分别为13/11/9倍。我们基于以下三个方面:1)我们认为随着国内钛白粉行业竞争力的提升,未来出口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国内中小落后产能也将在能耗要求下逐步出清,公司作为拥有技术优势的钛白粉龙头企业有望凭借自身竞争优势逐步扩大市场份额。2)我们看好公司在中高端海绵钛领域的布局以及产能优势,预计公司海绵钛板块将在需求上升中实现业绩增长。3)我们看好项目的实施与建成,预计其可为公司业绩贡献增量,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经营管理风险、环保标准提高带来的风险、产品及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产品需求风险、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水晶光电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5-30 14.62 -- -- 17.00 16.28%
20.60 40.90%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报和 2024年一季报,公司 2023年实现营收 50.76亿元,同比增长 16.01%;实现归母净利润 6.00亿元,同比增长 4.15%;实现扣非净利润 5.23亿元,同比增长 2.72%。2024年 Q1实现营收 13.45亿元,同比增长 53.41%,环比下降 11.89%;实现归母净利润 1.79亿元,同比增长 92.49%,环比增长 9.96%;实现扣非净利润 1.70亿元,同比增长170.77%,环比增长 7.88%。 23年业绩同比稳健增长,24年 Q1业绩同比快速增长:2023年全年公司业绩稳健增长,主要系:1. 2023年 Q3、Q4,公司新产品量产顺利进入高峰期; 2. 公司为大客户配套的微型棱镜模块产品顺利量产;3. 薄膜光学面板在客户的持续份额提升以及产品良率的提升。2024年 Q1公司业绩实现同比高速增长,主要系:1. 光学元器件业务、薄膜光学面板业务和反光材料业务实现同比约 85%、45%、50%的大幅增长;2. 内部成本挖潜和期间费用率大幅下降。2024年 Q1,公司毛利率为 24.00%,同比下降 0.36pct,环比下降5.70pcts;公司净利率为 13.79%,同比增长 2.90pcts,环比增长 2.89pcts。 费用方面, 2024年 Q1公 司销售、管理、研发及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21%/5.45%/6.26%/-1.74%,同比变动分别为-0.24/-1.95/-3.61/-0.96pct。 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均有下降,公司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智能手机市场复苏,新品快速放量:2023年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智能手机市场跌幅收窄,于年底重新回到正增长轨道。根据 IDC 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 11.7亿台,跌幅较 2022年收窄至 3%。另据 IDC预计,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 12亿部,同比增长 2.8%,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走出低谷,开始呈现复苏上扬态势。在光学元器件领域,公司微型光学棱镜于 2023年 6月成功实现量产,公司成为全球首家四重反射棱镜模组量产供应商。公司微型棱镜模块新品在业界率先实现量产落地,展现消费级量产实力。公司将持续围绕微型光学棱镜模块项目迭代,业务有望实现稳定增长。在反光材料领域,2023年,公司国内外车牌膜业务已实现批量 供货,贡献千万级销售。在半导体光学领域,2023年,公司芯片镀膜产品攻克光刻、镀膜等技术难题,实现从玻璃镀膜到芯片镀膜的重大技术突破,并顺利完成市场开发,已贡献可观销量。 车载光电市场广阔,汽车+AR构造新的成长曲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 3,016.1万辆和 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11.6%和 12%,产销量创历史新高。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958.7万辆和 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5.8%和 37.9%,市场占有率达到 31.6%,渗透率达到 30.4%。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汽车的功能定位正从单纯的出行工具逐渐向智能移动生活空间转变,汽车消费进入存量时代,新能源市场成为行业增长的主动力。公司抓住新能源汽车起势的窗口期,打开车载光电业务发展新格局。公司全年 HUD 出货量超 20万台,其中 AR-HUD 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2023年,公司成功取得捷豹路虎的 HUD 项目,成为第一个进入海外主流整车品牌的中国HUD Tier1企业。新进吉利、东风岚图、长安马自达等多家主机厂,并获得十余个定点项目。在 AR/VR 方面,公司在元宇宙赛道布局十余年,已形成了全技术路径布局,具备从光学元器件到光学模块,以及近眼虚空显示的各类光波导技术的一站式光学解决方案能力,为终端客户解决光学硬件难题。公司聚焦反射、衍射光波导技术开发,整合相关资源,围绕量产实现设计、工艺和检验的技术突破,努力奠定产业化基础。公司系统的客户布局和行业第一的 AR-HUD 出货量,加快推动公司 HUD 业务从保生存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快速提升公司在车载领域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实现了车载光电领域的战略卡位,开启公司成长新曲线。 上调盈利预测,维持 “买入”评级:公司持续聚焦光学元器件、车载光电、AR/VR 等三大业务。公司成熟产品持续保持稳定态势,薄膜光学面板等新兴业务持续增长,公司在光学领域具有长期成长潜力。未来,公司有望受益于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浪潮,以及公司微棱镜等新产品持续放量,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增长,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 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98亿元、9.96亿元、11.70亿元,EPS 分别为 0.57元、0.72元、0.84元,对应 PE 分别为 26X、20X、17X。 风险提示:汇率波动风险、下游需求恢复不及预期、技术革新风险、市场竞争风险。
桐昆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4-05-30 15.15 -- -- 16.44 8.51%
16.44 8.51% -- 详细
事件1:2024年4月26日,桐昆股份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为826.40亿,同比上涨33.30%;归母净利润7.97亿元,同比上涨539.10%;扣非净利润4.55亿元,同比上涨5208.32%。 事件2:2024年4月29日,桐昆股份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1Q24营业收入为211.11亿元,同比上涨32.66%,环比上涨1.02%;归母净利润5.80亿元,同比上涨218.01%,环比增长644.30%。 点评:2023年公司业绩全面改善,1Q24公司盈利水平大幅提升。2023年公司总体销售毛利率为5.06%,较去年同期上涨1.83pcts。2023年公司财务费用同比上涨83.49%,主要原因为财务利息支出增加;销售费用同比上涨17.14%,主要原因为销售人员薪酬增加;研发费用同比上涨6.05%。2023年公司净利率为0.99%,较去年同期增长0.77pcts。1Q24公司净利率上涨至2.77%,1Q24公司归母净利润同、环比均大幅上涨。我们认为,公司2023年及1Q24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其PTA、聚合、纺丝产能攀升,以及纺织行业国内市场需求韧性较强。 2023年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同比显著上涨。2023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1.21亿元,同比增长192.03%,主要原因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加。投资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4.84亿元,同比增长35.69%,主要原因为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减少。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5.27亿元,同比下跌49.19%,主要原因是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增加。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6.90亿元,同比下降12.79%。应收账款6.93亿元,同比下降12.81%,应收账款周转率上升,从2022年同期107.03次变为111.12次。存货周转率下降,从2022年同期9.43次变为8.90次。 公司化纤板块产销两旺,长丝产量逆势增长。根据公司2023年年度报告,公司2023年化纤行业板块营业收入749.37亿、同比上升24.31%,毛利率为5.60%、同比上升2.33pcts。在产品价格方面,2023年公司主要产品价格市场均价同比整体小幅下跌,1Q24价格同比有所改善,根据ifind数据,2023年POY、FDY、DTY的现货价格同比分别为-3.62%、-2.09%、-2.76%,2024年一季度POY、FDY、DTY的现货价格同比分别为3.52%、3.47%、2.62%。 2023年公司涤纶长丝产量继续领跑行业,长丝销量较去年也有明显的增长。2023年公司POY、FDY、DTY的产量分别为797.87万吨、145.73万吨、99.8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5.68%、34.92%、22.66%;销量分别为784.37万吨、146.94万吨、99.4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5.36%、38.48%、27.32%。1Q24公司POY、FDY、DTY的销量分别为193.51万吨、41.53万吨、23.46万吨,同比分别为37.43%、36.93%、12.68%。我们认为,2023年公司涤纶长丝产品以量补价,1Q24公司长丝产品较去年同期量价齐升,未来随着长丝行业逐步复苏,公司业绩有望继续提升。 涤纶长丝行业有望逐步复苏,行业集中度提升利好龙头企业。延续我们之前《涤纶长丝行业格局走向集中,聚酯产业链利润有望向长丝端转移》报告的观点,我们认为下游终端纺服需求有望逐渐回暖,且近年来长丝落后产能不堪成本重负而逐步出清,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此外,龙头企业逐步完善聚酯涤纶全产业链布局,配套上游的PX和PTA,一体化成本优势日益凸显。我们预计,随着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公司作为涤纶长丝龙头企业之一,有望充分发挥其竞争优势,利好业绩提升。 公司不断强化产业链一体化,聚酯产品产能持续攀升。根据公司2023年年报,公司嘉兴石化和嘉通能源PTA项目以及相应的长丝工厂建设,使得公司PTA年产能首次突破千万吨,达到了1300万吨;涤纶长丝年产能达到1350万吨,推动公司在全球长丝市场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历史新高,分别为全球18%和国内28%。此外,公司恒阳项目首套聚纺装置开车,三套聚纺装置紧锣密鼓接连投产,均完成满产达产的目标;恒超二期项目长丝和切片产量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公司宇欣项目成功开车,填补了西北五省聚酯化纤市场的空白,实现了产销转化的良好发展;下半年恒超三期项目开工,旨在进一步提升差别化新材料生产能力;中昆项目投产,实现了“燃料变原料、原料变材料”的转变,为公司补链、延链、强链提供了新的支撑。我们认为,公司聚酯产业链不断延伸,产能持续扩张,有利于巩固公司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941.74/1005.62/1071.1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20/42.03/52.30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29/1.74/2.17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倍数分别为11.6X、8.6X、6.9X。我们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公司涤纶长丝产销两旺,长丝产品价格有所提高,随着新产能投放及下游需求复苏,公司化纤板块有望贡献更多业绩;2)涤纶长丝行业有望景气上行,行业走向集中利好龙头企业;3)公司加强聚酯产业链一体化,产能规模持续扩大,整体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高。我们看好长丝行业景气上行及公司规模优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行业波动风险;技术研发滞后风险;新建项目进展不及预期;原材料和能源价格波动风险;环保合规风险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490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