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490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天承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5-30 52.37 -- -- 63.02 20.34%
63.02 20.34%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年年报及 2024年一季报, 2023年公司营收 3.39亿元,同比-9.47%;归母净利润 0.59亿元,同比+7.25%;扣非净利润 0.55亿元,同比+2.39%。 24Q1公司营收 0.80亿元,同比+6.16%,环比-12.78%;归母净利润 0.18亿元,同比+57.69%,环比+6.01%;扣非净利润 0.15亿元,同比+31.83%,环比+2.78%。 原材料价格下行导致 23年营收下降,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2023年公司营收下降主要系水平沉铜专用化学品的销售价格随原材料硫酸钯采购价格变动而变动, 23年硫酸钯平均采购价格同比明显下降,进而造成 23年营业收入减少。 扣除相关原材料持续下行因素后,实际公司业务量在整体上升。 24Q1公司整体出货量明显增长,其中电镀类产品的增长更为显著。 23年公司毛利率为 35.70%,同比+4.22pcts;净利率为 17.28%,同比+2.68pcts。 24Q1毛利率为 38.80%,同比+4.68pcts, 环比+4.02pcts;净利率为 22.40%,同比+7.32pcts,环比+3.97pcts。 毛利率同比持续大幅提升主要系公司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并迭代产品的配方,高毛利的电镀系列产品销售占比提升促使公司毛利率提升。 费用方面, 23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5.26%/5.77%/6.60%/-0.86%,同比+0.71/+1.98/+0.69/-1.24pcts。 高端 PCB化学品研发进展顺利, 海外产能有望释放: 公司持续聚焦高端 PCB专用电子化学品, 应用于沉铜、电镀、棕化、粗化、退膜、微蚀、化学沉锡等多个生产环节。 针对新高端 IC 载板 ABF 膜如 GL102和国产载板增层材料的特性,公司开发了兼容性更强的除胶剂、调整剂和低应力化学沉铜液等产品,随着公司载板沉铜专用化学品在材料兼容性和产品性能等方面的提升,公司在载板领域新开拓了华进半导体封装先导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江阴芯智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 公司 ABF 载板的核心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沉铜、电镀、闪蚀等,已陆续通过客户的认证。在 FC-BGA 领域,公司与各大客户的样品打样测试正有条不紊进行,和国际巨头安美特等公司处于同一起跑线。 随着 PCB 产业链向东南亚转移, 23年 11月公司发布公告拟在泰国投资建设生产基地。 公司已与 24年下半年将在泰国、马来西亚等地区投产的部分客户进行了充分沟通,相关的前期技术支持、解决方案提供等工作在陆续进行中,公司将在前述客户开线投产时向其提供产品及配套技术服务。 发力半导体先进封装, 第二增长曲线渐显: 公司正积极探索泛半导体领域的全新增长点,以原有的高端 PCB 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为基石,进一步将业务触角拓展至集成电路、光伏以及面板等多个领域,积极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公司以先进封装作为切入点进入集成电路领域,于 23年下半年开始布局集成电路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相关的核心添加剂产品。 从 24年 1月份到 5月,RDL、 bumping、 TGV、 TSV 等产品均进入到国内头部客户处进行验证,目前都获得了不错的测试结果,符合客户的预期。上海二期项目工厂已具备生产能力,即将启动试生产工作,后续等待终端客户的验证。 上调至“买入”评级: 公司作为国内高端 PCB 专用化学品龙头,近年来突破技术瓶颈,水平沉铜化学品打破海外垄断,加速高端 PCB 专用化学品国产化进程,逐步实现对安美特产品替换。 在高端 PCB 材料基本盘的基础上, 公司寻求半导体领域高端产品的发展,塑造第二增长曲线。 先进封装相关电镀产品目前在头部封测客户等多处下游验证顺利,上海二期项目有序推进,叠加下游 PCB 行业需求逐步回暖,我们看好公司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未来业绩有望持续增长, 故上调至“买入”评级, 预估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 0.92亿元、 1.27亿元、 1.78亿元, EPS 分别为 1.58元、 2.19元、3.07元,对应 PE 分别为 34X、 24X、 17X。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环境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
徐工机械 机械行业 2024-05-28 7.65 -- -- 7.97 1.40%
7.76 1.44% -- 详细
事件。公司4月30日发布2023年度报告及2024年一季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共计928.48亿元,同比-1.03%;归母净利润为53.26亿元,同比+23.51%。2024Q1,公司营业总收入为241.74亿元,同比+1.18%;归母净利润16.00亿元,同比+5.06%。 公司盈利能力略有提升,费用率维持稳定。2023年公司净利润恢复增长趋势,销售毛利率及净利率分别为22.38%和5.64%,同比增长2.17pct、1.06pct。 费用方面,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分别为67.02、27.06、7.26亿元,同比变化-0.93%、+18.44%、+444.81%,其中财务费用大幅变化主要受2023年利息收入和汇兑损益的影响。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7.22%、2.91%、0.78%,同比变化+0.01、+0.48、+1.01pct,基本保持稳定。 公司坚持“国际化主战略”,引领产品走向世界。近年来,公司坚定地推行国际化战略,深耕国家化布局,成立国际事业总部。2023年公司分别在英国、新加坡等国家成立了5家销售子公司。英国KHL集团的世界榜单YellowTable中,以公司为主体的徐工蝉联前三,公司也是唯一蝉联前三的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2023年公司海外收入共计372.20亿元,同比+33.70%,占公司营业总收入的40.09%,较上年增长10.42个pct。 传统行业稳重求进,基础设施更新带动需求增长。公司是工程机械行业内极具竞争力与影响力的企业。2023年传统产业实现质的加速提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补短提能增效,继续做公司的支柱业务。其中,起重机械收入211.87亿元,同比-11.20%;土方机械收入225.60亿元,同比-4.56%,主要由于内需低迷,但是出口高增;混凝土机械收入为104.25亿元,同比+9.72%。毛利率均实现增长,起重机械、土方机械、混凝土机械毛利率分别增长2.73、0.37、1.72pct。起重机械产品中,全地面和越野吊出口双突破200台,履带吊公司市场占有率继续领跑行业;混凝土机械推进市场、技术、产能协同,新能源搅拌车产量突破千量;道路机械产品市占率稳居行业第一。2024年3月27日住建部发布的《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工作实施方案》鼓励更新购置智能建设设备,基础设施设备即将迎来更新换代,工程机械需求大大增长,公司作为行业内领先企业,将依据国家政策持续发展传统主业。 战略新兴产业量质齐增,形成新看点。战略新兴产业势头正劲,收入贡献度超过20%。公司的高空作业平台和矿业机械产品2023均实现收入高增长。 高空作业平台收入共计88.83亿元,同比+35.62%;矿业机械收入为58.61亿元,同比+14.17%。除此之外,公司的农业机械在行业中拥有差异化技术和高可靠性,拖拉机、收获机批量交付,收入增长10倍。公司控股子公司徐工道金公司持续深化研究特种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及产业化,为公司智改数转网联提供技术和方案支撑。 投资建议。公司以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国际化“五化”转型升级为主线,聚焦主业高端化转型,同时发展战略新兴产业,贯通智能化运营脉络,从各方面推进公司业绩不断增长,市场地位稳固,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我们预计2024-202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6.43、81.93、103.12亿元,EPS为0.56、0.69、0.87元,PE为13.8、11.2、8.9倍。 风险提示:经济波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供应链安全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阿科力 基础化工业 2024-05-27 44.07 -- -- 49.39 12.07%
49.39 12.07% -- 详细
事件1:2024年4月26日,阿科力发布2023年年报。公司2023年收入为5.37亿元,同比下降24.73%;归母净利润为0.24亿元,同比下降80.10%;扣非净利润为0.19亿元,同比下降83.54%。对应公司4Q23营业收入为1.23亿元,环比下降8.21%;归母净利润为0.03亿元,环比下降51.98%。 事件2:2024年4月26日,阿科力发布2024年一季报。公司1Q24营业收入为1.03亿元,同比下降28.13%,环比下降16.32%;归母净利润为0.01亿元,同比下降81.01%,环比下降52.56%。 点评:下游风电需求不足叠加新增产能较多,聚醚胺价格下跌,公司全年业绩承压。根据公司2023年年报,公司2023年脂肪胺/光学材料板块收入分别为3.52/1.84亿元,YoY分别为-28.38/-16.70%,毛利率分别为9.30/24.92%,同比变化-19.33/-8.85pcts。2023年公司脂肪胺板块销量为2.07万吨,同比上升15.21%;光学材料板块销量为5347.28吨,同比上升25.69%。供需错配导致聚醚胺产品价格短期下跌。根据2023年年度主要经营数据公告,2023年聚醚胺平均售价为17017.31元/吨,同比下降37.83%。公司销售费用同比下降21.97%,销售费用率为1.53%,同比上升0.06pcts;财务费用同比上升18.14%,财务费用率为-1.55%,同比下降0.13pcts;管理费用同比下降18.86%,管理费用率为6.95%,同比上升0.50pcts;研发费用同比下降37.70%,研发费用率为3.37%,同比下降0.70pcts。 1Q24聚醚胺价格仍处于下行区间,短期拖累公司业绩。根据公司2024年一季度经营数据公告披露,1Q24公司聚醚胺销售均价为16106.17元/吨,同比下降8.29%,聚醚胺行业短期低迷,产品价格与利润逐步触底,公司业绩短期承压。 公司经营性活动与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波动较大。2023年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0.43亿元,同比下降70.26%;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0.94亿元,同比上升190.24%;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0.29亿元,同比上升7.29%;期末现金及等价物余额为3.55亿元,同比上升44.41%。应收账款同比下降13.30%,应收账款周转率有所下降,从8.74次下降到8.60次;存货同比下降14.20%,存货周转率有所下降,从9.83次下降到9.21次。 长期来看聚醚胺需求稳步增长,产能释放预期对产品价格形成压力。由于我国风电装机总量处于持续扩大的趋势,聚醚胺需求量稳步增长。根据沙利文统计,我国聚醚胺市场已从2016年的4.22万吨增长至2020年的10.14万吨,复合增长率为24.50%,预测2025年我国聚醚胺销售规模将达到14.8万吨,2020-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7.86%;供给端来看,国内企业聚醚胺产能也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根据公司2023年年报披露,国外总产能截至2023年已达到22万吨,据不完全统计国内企业计划到2025年新增产能约20万吨。未来供给格局的宽松对聚醚胺产品价格形成了一定的压力。我们认为虽然新建产能预期压力较大,但目前较低的产品价格及利润在一定程度上会减缓相关产能的建设进度,未来新建产能投产存在不确定性。 COC/COP材料性能优异,公司产品实现国产化替代,千吨级产线放量在即。 COC/COP拥有热变形温度高、透明性高、双折射率低、介质损耗小、介电常数小等优良特性,可用于各类镜头、显示屏薄膜、5G天线接收罩等光学元件的制造;COC/COP具有高收缩性、低收缩力、低密度以及高气体阻隔性等特征,可用于生产食品、化妆品、保健品等高端应用领域的包装材料;COC/COP还具有水汽阻隔性高、生物相容性好、耐热和耐化学腐蚀等优异性能,可用于制作微量滴定板、血液储存器、试管、预充针和吸液管等医疗器械。由于COC/COP商业化壁垒较高,目前世界主要产能掌握在日本企业手中,中国COC/COP存在进口依赖。根据阿科力2023年年报披露,瑞翁公司产能47600吨,宝理塑料产能35000吨,三井化学产能6400吨,日本合成橡胶产能5000吨。公司COC/COP产品主要用于光学领域以及医疗领域,透光率、折射率及玻璃化温度等关键指标均达到进口产品水平。公司已经与多家下游应用领域的知名企业进行了产品认证和测试等前期工作并签署了意向合作协议,下游产品覆盖手机光学镜头、光学元件、高端医疗包装材料(西林瓶)等领域。 根据阿科力2023年年报披露,公司在已建成5000吨光学级环烯烃原料生产线的基础上建设环烯烃聚合物(COC)千吨级生产线,将于2024年建成并投产运行,产品放量在即。远期来看,公司于2022年10月公司投资10.5亿元在潜江江汉盐化工业园建设年产2万吨聚醚胺、3万吨光学材料(环烯烃单体及聚合物(COC/COP))项目,并已于2023年底前完成全部地下部分施工,光学材料项目一期工程产能预计为1万吨,包括0.7万吨环烯烃单体以及0.3万吨环烯烃聚合物。我们看好公司COC产品国产替代化放量在即以及未来产能的逐步投产,预计其可为公司业绩贡献增量。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阿科力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6.21/9.97/11.94亿元,同比增长15.75%/60.54%/19.6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3/1.40/1.92亿元,同比增长123.65%/163.54%/37.54%,对应EPS分别为0.60/1.59/2.19元。 结合公司5月21日收盘价,对应PE分别为73/28/20倍。我们基于以下两个方面:1)我们认为虽然新建产能预期压力较大,但目前较低的产品价格及利润在一定程度上会减缓相关产能的建设进度,未来新建产能投产存在不确定性。2)我们看好公司COC产品国产替代化放量在即以及未来产能的逐步投产,预计其可为公司业绩贡献增量,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行业竞争日益加剧的风险、产品技术创新的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
泰和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4-05-27 10.32 -- -- 10.40 0.78%
10.40 0.78% -- 详细
事件 1: 2024年 4月 29日,泰和新材发布 2023年年报。公司 2023年收入为 39.25亿元,同比上升 4.67%;归母净利润为 3.33亿元,同比下降 23.59%; 扣非净利润为 2.35亿元,同比下降 25.79%。对应公司 4Q23营业收入为 10.15亿元,环比上升 4.8%;归母净利润为 0.55亿元,环比下降 13.97%。 事件 2: 2024年 4月 29日,泰和新材发布 2024年一季度报告。 公司 2024年一季度收入为 9.66亿元,同比下降 4.55%,环比下降 4.83%;归母净利润为 0.25亿元,同比下降 81.43%,环比下降 53.86%。 点评: 氨纶价格低迷拖累公司盈利水平。根据公司 2023年年报,公司 2023年 氨 纶 板 块 /芳 纶 板 块 收 入 分 别 为 14.89/24.06亿 元 , YoY 分 别 为-6.96/+12.64%;毛利率分别为-3.00/40.82%,同比变化-3.16/+0.36pcts。 公司营收增长与产品销量提升有关。 2023年公司氨纶板块销量为 5.16万吨,同比上升 28.57%;芳纶板块销量为 1.72万吨,同比上升 21.32%。公司利润水平下滑主要与氨纶价格下滑, 氨纶产品价格处于底部有关。根据 ifind 数据, 2023年氨纶 20D 平均价格指数为 37391元/吨,同比下跌 32.05%;氨纶 40D 平均价格指数为 32481元/吨,同比下跌 23.53%。 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同比上升 53.30%,销售费用率为 2.88%,同比上升 0.91pcts;财务费用同比下降 138.20%,财务费用率为-0.13%,同比下降 0.50pcts;管理费用同比上升 31.33%,管理费用率为 7.00%,同比上升 1.42pcts;研发费用同比上升 14.35%,研发费用率为 5.08%,同比上升 0.43pcts。 1Q24氨纶价格仍处于下行通道, 拖累公司 1Q24公司业绩。 氨纶行业竞争激烈,价格持续下跌,根据 ifind数据,1Q24氨纶 20D在平均价格指数为 34293元/吨,同比下跌 16.21%,环比下跌 4.35%;氨纶 40D 平均价格指数为 29793元/吨,同比下跌 16.19%,环比下跌 5.13%。氨纶价格的持续下跌短期内拖累公司业绩。 公司各项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存在一定波动。 公司 2023年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 3.56亿元,同比下降 24.55%;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18.46亿元,同比下降 4.69%;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 24.83亿元,同比上升 14766.08%;期末现金及等价物余额为 20.94亿元,同比上升91.71%。应收账款同比上升 116.97%,应收账款周转率明显下降,从 25.60下降到 14.83次;存货同比上升 68.65%,存货周转率有所下降,从 3.95次下降到 3.08次。 氨纶仍处于扩产期, 供大于求局面或将延续。 根据化纤信息网统计, 2023年底全球氨纶产能 163万吨,其中国内氨纶产能约 123万吨,同比增长 13%,增速创 2016年以来的新高。 氨纶下游需求虽然有所恢复,但仍处于供过于求状态,产品价格依旧处于低位,多数企业出现亏损。短期来看,氨纶仍处于扩产高峰期,根据公司 2023年年报披露, 2024年国内氨纶预计新增产能30万吨,供给面宽松对价格产生较大压力, 公司预计产品价格或将在成本线上下浮动。 公司是国内首家氨纶生产企业, 名义产能为 10万吨/年,位居国内前五位,分布于烟台及宁夏两个基地。 我们认为氨纶价格逐步探底或将推动中小落后产能的出清,行业集中度有望逐步提高,公司作为行业头部企业之一有望在这一趋势下中长期受益。 芳纶价格短期下跌,公司运营彰显韧性,积极推进芳纶涂覆膜项目落地。 2023年国内间位芳纶价格竞争加剧;对位芳纶需求减弱叠加国际龙头恢复供给,产品价格出现下跌, 但公司 2023年芳纶及其制品的产销量、收入及毛利润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凸显了公司芳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根据公司2023年年报披露,公司芳纶年末名义产能已达 26000吨,在建产能为 26000吨,产能有望快速提升。 根据公司官网新闻显示, 2024年 4月 29日,公司与星源材质两大材料领军企业成功举办联合发布会,正式推出了合作开发的芳纶系列隔膜产品, 共同注资成立了烟台星和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相较于现在主流陶瓷或者 PVDF 涂覆,星和 SAFEBM 芳纶涂覆隔膜具有更优的热性能、吸液、保液性能、更轻的比重,能提高电池的电性能、安全性以及制造效率。 根据公司 2023年年报及 2024年 5月 13日投资者交流纪要披露,公司的锂电池芳纶涂覆隔膜项目于 2023年 3月建成投产, 目前为一条 3000万平米的产线, 已经给几十家客户送样检测,涂覆性能受到下游客户的一致认可。目前,芳纶涂覆隔膜项目已通过多家电池客户的现场审核,同时在动力电池、户储电池、低温电池、半固态电池等项目中取得较好的进展, 部分客户实现了小批量订单,新车间和产线已在施工建设之中。 我们看好公司芳纶产能的扩充以及在芳纶涂覆膜方向的布局, 我们认为公司芳纶板块盈利能力或将持续提升。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泰和新材 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 51.58/65.26/75.88亿元,同比增长 31.40%/26.53%/16.2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36/6.24/7.29亿元,同比增长 30.78%/43.16%/16.93%,对应 EPS 分别为 0.50/0.72/0.84元。结合公司 5月 22日收盘价,对应 PE 分别为 22/15/13倍。 我们基于以下两个方面: 1) 我们认为氨纶价格逐步探底或将推动中小落后产能的出清,行业集中度有望逐步提高,公司作为行业头部企业之一有望在这一趋势下中长期受益。 2) 我们看好公司芳纶产能的扩充以及在芳纶涂覆膜方向的布局,我们认为公司芳纶板块盈利能力或将持续提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生产成本上升的风险、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管理及人才风险
东方盛虹 纺织和服饰行业 2024-05-24 9.49 -- -- 9.28 -2.21%
9.28 -2.21% -- 详细
事件 1: 2024 年 4 月 25 日, 东方盛虹发布 2023 年年度报告,公司 2023 年营业收入为 1404.40 亿元,同比上涨 119.87%;归母净利润为 7.17 亿元,同比上涨 17.35%;扣非净利润为 2.17 亿元,同比上涨 155.20%。事件 2: 2024 年 4 月 29 日, 公司发布 2024 年一季度报告,公司 1Q24 营业收入为 367.39 亿元, 同比增长 24.34%, 环比下跌 0.61%;归母净利润为 2.47亿元, 同比下跌 66.53%, 环比上涨 114.01%。点评: 计提存货减值影响公司短期业绩。 2023 年公司总体销售毛利率为11.27%,较去年同期上涨 3.60pcts。 2023 年公司财务费用同比上涨 75.73%,主要原因为利息支出增加;销售费用同比上涨 74.75%, 主要原因为职工薪酬及仓储费增加;研发费用同比上涨 33.46%, 主要原因为研发投入增加。2023 年公司净利率为 0.51%,较 2022 年同期下跌 0.34pcts。 公司 2023 年度营收同比大幅增长主要因为系公司全资子公司盛虹炼化全面投产, 盛虹炼化投产第一年实现营收近千亿元, 而 2023 年公司净利率同比下滑主要是因为天然气等能源价格及绝大多数石化产品价格下跌,造成 2023 年石化全行业“增产增销不增利”的情况。 此外, 2023 年公司计提存货跌价损失 22.10亿元,其中库存商品、 原材料、在产品及半成品分别计提 17.20 亿元、 2.77亿元、 1.75 亿元。 2024 年一季度,公司发生资产减值 5.04 亿元,均为存货跌价损失, 1Q24 资产减值损失仍对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了一定影响。2023 年公司经营性活动产生净现金流同比大幅上涨。 2023 年公司经营性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为 83.43 亿元,同比上涨 379.00%, 主要原因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增加。投资性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为-220.46 亿元,同比上涨 33.74%, 主要原因为购建固定资产支付的现金减少。筹资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为 99.83 亿元,同比下跌 68.47%, 主要原因为未开展非公开募集资金,以及借款净流入减少。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 63.86 亿元,同比下跌 37.18%。应收账款同比上涨 110.70%, 主要原因为销售增加,应收客户款项增加。应收账款周转率上升,由 2022年同期 104.14次变为 129.21次。存货周转率上升,由 2022 年同期 4.99 次变为 6.97 次。公司炼化业务产能全面释放,盛虹炼化营收近千亿。 截止 2023 年 12 月,我国炼油总产能达到 9.36 亿吨/年,稳居世界第一, 产业集中度与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其中千万吨及以上炼厂已增加到 36 家。 2023 年是盛虹 16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产能全面释放的第一个完整年度,主要产品包括 110万吨/年乙烯, 280 万吨/年对二甲苯, 190 万吨/年乙二醇, 30 万吨/年醋酸乙烯, 40/25 万吨/年苯酚/丙酮等基础化工产品。 2023 年第一季度炼化装置负荷逐步提升,二季度开始包括常减压、芳烃、乙烯等关键环节均达到或者接近满负荷运行状态, 最终 2023 年全年原油处理量达到 1580 万吨。 2023 年盛虹炼化实现营收 991.93 亿元,净利润近 4.81 亿元,未来公司计划从“开满”到“开优”,进一步提升盛虹炼化的盈利能力。聚焦新能源新材料业务, 深化“1+N”产业布局。 根据《东方盛虹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 20240507》, 2023 年公司众多新能源新材料产品获得突破性进展, 斯尔邦石化第四套丙烯腈装置投产,总产能升至 104 万吨/年,成为世界第一;自研 POE 中试成功, 10 万吨/年工业化装置建设工作正在实施;百万吨 EVA 项目持续发力,向着“打造全球最大的光伏膜生产基地”目标不断迈进; 锂电材料方面, EC/DMC、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项目在 2023 年陆续建成投产; 13 万吨/年的 PETG 高端聚酯新材料也在 2023 年投产。斯尔邦石化是公司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经营主体, 2023 年斯尔邦石化营业收入169.48 亿元,净利润 7.51 亿元。 根据公司 2023 年年报,截至 2023 年斯尔邦石化拥有 240 万吨/年 MTO 装置(以甲醇计),为全球单套最大的醇基多联产装置。在下游的高端烯烃衍生物中,斯尔邦石化拥有 EVA 产能 30 万吨/年,主要用于生产光伏级 EVA,市场份额全球名列前茅。 我们认为,未来公司将持续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领域,深化“1+N”布局,进一步拓宽公司业务成长空间。长丝行业逐渐复苏,再生聚酯纤维毛利较高。 根据《东方盛虹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 20240506》 截止 2023 年底,公司拥有涤纶长丝总产能 355 万吨,其中再生聚酯纤维 55 万吨, 盛虹化纤收入 240.88 亿,净利润 1.07 亿。 从产品毛利率来看,涤纶长丝毛利率 5.68%,与行业其他头部企业基本保持一致;从产品结构来看, 2023 年 POY/FDY 产品的阶段性行情相对较好, 但公司长丝产品中占比较高的 DTY 则表现相对疲软,而再生聚酯纤维表现良好,毛利率水平高于其他长丝品种。 从行业角度来看, 由于涤纶长丝行业新产能投放节奏渐缓,下游纺织服装领域需求持续复苏,预计未来长丝行业将维持缓慢复苏趋势。 延续我们之前《涤纶长丝行业格局走向集中,聚酯产业链利润有望向长丝端转移》报告中的观点,我们预计长丝落后产能不堪成本重负或将逐步出清, 行业景气度有望上行,且随着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龙头企业一体化成本优势也将日益凸显。投 资 建 议 : 预 计 公 司 2024-2026 年 实 现 营 业 收 入 分 别 为1525.60/1649.07/1740.78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2.16/45.67/60.80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49/0.69/0.92 元,当前股价对应的 PE 倍数分别为19.9X、 14.0X、 10.5X。我们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盛虹炼化产能全面释放,随着未来从“开满”到“开优”, 其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2) 公司持续深化“1+N”布局, 众多新能源新材料产品获得突破性进展,助力公司未来成长; 3) 长丝行业景气度有望上行,公司再生聚酯纤维表现良好。 我们看好盛虹炼化盈利水平提升及新能源新材料产品投放,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新建项目进展不及预期;汇率波动等风险。
新化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4-05-24 26.14 -- -- 25.94 -0.77%
25.94 -0.77% -- 详细
事件1:2024年4月25日,新化股份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为25.97亿元,同比下降3.23%;归母净利润2.53亿元,同比下跌23.27%,扣非净利润为2.40亿元,同比下跌21.59%。 事件2:2024年4月25日,新化股份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1Q24公司的营业收入为7.44亿元,同比增长12.35%,环比增长7.29%;归母净利润0.76亿元,同比下跌2.83%,环比增长57.59%。 点评:2023年公司业绩承压,部分主营产品价格下跌。2023年公司总体销售毛利率为23.26%,较去年同期下跌0.31pcts。2023年公司财务费用同比上涨228.36%,主要系可转换债券利息支出增加及汇兑收益减少所致;销售费用同比上涨11.53%,主要系支付REACH认证费用增加所致;管理费用同比上涨9.19%,主要系子公司管理人员薪酬支出及交通、办公等费用增加所致;研发费用同比上涨3.59%。2023年公司净利率为11.12%,较去年同期下滑2.65pcts,1Q24公司净利率为11.89%,较去年同期下滑0.91pcts。2023年公司业绩同比下降,主要是因为脂肪胺、有机溶剂类产品销售价格下降,2024年一季度公司盈利同比小幅下滑,环比改善较明显。 公司2023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同比下跌。2023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81亿元,同比下跌12.85%,主要系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增加;投资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2.07亿元,同比上涨62.49%,主要系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减少及银行理财产品到期赎回原因所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27亿元,同比下降105.5%,主要系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减少原因所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7.30亿元,同比增长7.50%。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3.86%,应收账款率周转率下跌,由2022年11.30次变为9.90次。存货周转率下降,由2022年6.62次变为6.51次。 公司脂肪胺、合成香料板块受价格影响业绩下滑,盐湖提锂、锂回收等业务增速较快。根据公司2023年年度报告,公司2023年脂肪胺板块营业收入为12.32亿元、同比下降13.97%,毛利率为16.56%、同比下降4.21pcts;有机溶剂板块营业收入为4.87亿元、同比增长11.78%,毛利率30.55%、同比增长5.05pcts;合成香料板块营业收入5.19亿元、同比下降0.59%,毛利率为20.58%、同比减少3.57pcts。产品产销量方面,2023年,公司生产脂肪胺10.12万吨,有机溶剂6.06万吨,合成香料1.51万吨。受下游偏弱的市场需求及装置升级改造停工影响,脂肪胺产品销量较上年下降5.85%,有机溶剂和合成香料板块销量均有所增长,同比分别增长21.37%和2.34%。 2023年公司业绩受到市场需求下降、销售价格下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在盐湖提锂、锂回收等业务板块具有较快增速,一定程度上对冲了产品需求不振价格下跌的影响。 多个新建项目稳步推进,2万吨电子级双氧水与8000吨电子级氨水项目提前终止。2023年,公司全面推动了生产设施提升改造和智能化数字化工厂建设,10万吨的有机胺装置及罐区建设、TMDD操作室的升级,以及江苏T-206塔更换、高醇IPA改造和APC先进控制系统的优化等稳步推进。此外,大洋中试基地项目成功启动并完成了多种特种胺类产品的试生产,为特种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关键的实验数据;公司与兴福电子签订了电子级异丙醇产品合资协议,将异丙醇产品拓展至电子级高端市场;江苏馨瑞三期项目完成了环评审批,宁夏香料一期项目按计划逐步投产,扩大产能。 在锂电回收领域,公司与江苏耀宁新能源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了年处理1万吨废旧锂电池的回收生产线,并成功将萃取剂技术应用于格林美电池的回收流程中,同时,与盐湖股份及蓝科锂业合作的萃取法沉锂母液提锂工业化试验项目也在2023年7月份顺利投产。然而,由于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年产2万吨电子级双氧水与8千吨电子级氨水项目于2023年4月提前终止。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1.16/36.76/42.07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5/4.71/5.5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91/2.54/3.01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倍数分别为14.0、10.6、8.9。我们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公司盐湖提锂、锂回收等板块业务向好;2)宁夏合成香料项目、锂电池回收及盐湖提锂等项目产能逐步释放,有望拓宽公司增量空间,我们看好公司未来成长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和能源价格波动风险;环保合规风险;海外销售风险,在建项目进度不及预期等风险。
昀冢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5-24 18.03 -- -- 18.48 2.50%
18.48 2.50%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5.25亿元,同比+13.35%;实现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同比亏损扩大;实现扣非净利润-1.31亿元,同比亏损扩大。2024年Q1公司实现营收1.41亿元,同比+56.72%,环比+0.70%;实现归母净利润-0.30亿元,同比亏损扩大,环比亏损减少;实现扣非净利润-0.34亿元,同比亏损扩大,环比亏损减少。 24Q1营收大幅增长,利润端亏损环比减少:23年及24年Q1公司营收大幅增长,主要系国内智能手机终端市场需求复苏,下游客户订单增长,带动营业收入大幅提升。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扩大主要系MLCC业务和半导体引线框架业务亏损扩大所致。其中MLCC业务还处在研发及试产阶段,使得材料、人力、折旧等期间费用大幅增加。同时半导体引线框架业务处于市场开拓期,产品定价较低、产能利用率不足、固定费用占比较高导致毛利率偏低。若剔除MLCC、半导体引线框架等新业务影响,公司24Q1消费电子业务扭亏为盈,较去年一季度盈利能力提升。23年毛利率为18.75%,同比-3.95pcts;公司净利率为-26.30%,同比-10.18pcts。24年Q1公司毛利率为22.26%,同比+11.26pcts,环比+2.81pcts;净利率为-23.55%,同比+12.32pcts,环比+26.35pcts。费用方面,2023年全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及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76%/13.65%/20.28%/5.72%,同比变动分别为-1.05/+3.11/+3.54/+1.19pct。其中,研发费用同比增长,主要系公司加大电子陶瓷等新领域的研发投入所致。 受益需求复苏+手机光学技术升级,CMI有望加速放量:据IDC数据,24Q1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6,926万台,同比增长6.5%,延续去年底的反弹势头,且市场表现高于预期。其中华为、荣耀市场份额并列国内第一,手机出货分别同比增长110%、13.2%。受益于国内智能手机品牌出货量持续增长,以及OIS光学防抖、潜望式摄像头向中低端手机加速渗透,公司CMI有望加速放量。公司将根据下半年量产订单情况进行扩产规划,主要针对的是CCMI相关的产线扩充,以满足客户需求。24年公司将重点推进CMI三代及四代产品在高端旗舰机的应用,同时依托成本优势,积极拓展CMI一代、二代在中低端终端手机的市场份额。随着未来CMI三、四代产品放量,良率提升,公司毛利率将逐渐改善,步入修复通道。 电子陶瓷厚积薄发,陶瓷基板有望迎来快速成长期:电子陶瓷是公司中长期战略业务,主要包括MLCC和DPC两大业务。1)MLCC:MLCC业务已于23年11月进入试产及量产阶段,未来2年公司会重点围绕产品开发、制程工艺优化、成本控制等方面投入资源,提高公司竞争力。25-26年,伴随公司MLCC产品线增多、生产和工艺持续成熟稳定,有望在销售额增长的同时,逐步减少亏损。2)陶瓷基板:21年子公司池州昀冢投资建设汽车电子精密零部件及电子陶瓷基板项目,23年公司已研发成功陶瓷基板产品并进入量产阶段,主要应用于大功率LED照明、紫外LED、5G通讯微基站射频器件、传感器和电力电子功率器件等领域。此外,23年底公司自主研发的DPC激光热沉器件实现商业化量产,公司已开发多种类型的预制金锡陶瓷热沉产品,包括预制金锡的氮化铝、碳化硅等产品,重点应用于激光、医美、军工等领域,目前月产量进入持续爬坡阶段,未来产能有望加速放量,DPC业务进入快速成长期兑现业绩。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公司主要从事光学领域精密零部件及汽车电子、电子陶瓷等领域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销售。其中,消费电子精密电子零部件产品为公司支柱产业,主要应用在智能手机摄像头中的音圈马达VCM和摄像头模组CCM中,终端应用于华为、小米、OPPO、VIVO、荣耀、传音等主流品牌智能手机。1)消费电子业务:行业需求持续复苏,国产手机品牌市场表现强劲,好于预期。据IDC数据,24Q1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6,926万台,同比增长6.5%,延续去年底的反弹势头,连续第二个季度市场出货同比正增长,其中荣耀、华为出货同比增长13.2%、110%。 公司产品主要满足国内主流终端手机市场应用,我们看好CMI业务受益于华为、OV米等国产手机销量增长,出货量有望延续高增长。另一方面,手机光学技术不断创新,苹果、华为引领潜望式镜头加速渗透。智能手机光学摄像头和模组的市场空间快速提升,潜望式马达及可变式光圈应用逐渐扩大,为公司CMI系列产品的应用创造了更多的市场空间,CMI产品在潜望式马达、OIS马达中的市场需求得到进一步提升。根据TSR数据,预计到2026年,全球VCM的出货量将增长至20亿颗。伴随智能手机光学摄像领域的升级,特别是潜望式马达应用的逐渐扩大,对产品的精密度、空间及性能有更高的要求,公司CMI系列产品,不仅在设计开发上独具创新,同时也可降低传统摄像头马达的制造成本,节约马达内部设计空间,为智能手机光学领域的迭代升级提供了更优的解决方案。公司已从最初的一代CMI产品更新升级至第四代产品,即IV-HDCMI,产品集成度进一步提高,并在原有的生产工艺基础上增加了陶瓷基板和DriverIC,进一步提高了产品技术壁垒,有效节省摄像头模组空间,产品价值量亦有所提升。同时,OIS光学防抖+潜望式摄像头加速向中低端手机渗透,催生CMI需求增长。公司CMI产品已逐渐从中高端手机下沉到单机价格千元左右的手机终端应用,从而带动公司一二代CMI产品的出货量。在高端机型和旗舰机领域,公司积极推动CCMI产品在潜望式及长焦摄像头的应用,满足客户对摄像头马达更高的技术和功能需求。如公司推出的三代CCMI产品在H公司P系列产品中得到技术升级和成功应用。 2024年公司还将积极推动四代CCMI产品在终端市场的应用和量产。近年来,公司积极拓展汽车电子及电子陶瓷业务,有望接续消费电子业务发力。2)汽车电子方面,公司主要产品为底盘线控制动系统的控制器部分,包括ABS,ESC,ONE-BOX的控制器以及EPB组件。公司已完成了从自动植入成型设备到线圈自动绕制,总成自动组装/检测的智能化自动产线的研发。与此同时,公司积极布局车规级IGBT市场,有望在2024年继续增加IGBT客户供应商体系准入,为汽车电子业务创造新的业务增长点。3)电子陶瓷业务:高容MLCC主要被日本厂商等垄断,国产替代需求巨大,公司拓展MLCC业务有望加快MLCC国产化替代进程。24年公司MLCC业务重心聚焦研发,围绕新产品开发、工艺技术提升,制造成本优化、质量和稳定性提升等方面,不断提高公司产品竞争力。短期内仍有可能因投入较高而拖累公司利润,但中长期看,随着公司良率提升,产能准备充分,有望在MLCC迎来周期底部向上拐点时为公司业绩提供较大的弹性,因此我们给予“买入”评级。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0亿元、0.48亿元、0.83亿元,EPS分别为-0.50、0.40、0.69元/股,25-26年PE分别为41X、24X。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下游客户集中度较高风险。
中触媒 基础化工业 2024-05-24 21.57 -- -- 21.86 0.32%
21.64 0.32% -- 详细
事件1:2024年4月22日,中触媒发布2023年年报。公司2023年收入为5.50亿元,同比下降19.21%;归母净利润为0.77亿元,同比下降49.34%;扣非净利润为0.54亿元,同比下降57.61%。对应公司4Q23营业收入为1.86亿元,环比上升45.79%;归母净利润为0.34亿元,环比上升728.29%。 事件2:2024年4月22日,中触媒发布2024年一季报。公司1Q24营业收入为1.99亿元,同比增长61.19%,环比上升7.22%;归母净利润为0.35亿元,同比增长1610.19%,环比上升4.26%。 点评:公司核心产品下游需求不佳,2023年公司业绩承压。根据公司2023年年报,公司2023年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系列/非分子筛催化剂系列板块收入分别为4.39/0.81亿元,YoY分别为-31.26/280.39%,毛利率分别为32.62%/15.93%,同比变化-6.61/-1.20pcts。2023年公司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系列板块销量为2848.24吨,同比下降30.83%;非分子筛催化剂板块销量为393.00吨,同比上升8.26%。公司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产品因下游需求不佳导致销量下滑,对公司收入产生一定影响。公司销售费用同比下降19.30%,销售费用率为1.83%,同比保持不变;财务费用同比下降19.92%,财务费用率为-1.14%,同比下降0.37pcts;管理费用同比上升14.05%,管理费用率为11.63%,同比上升3.39pcts;研发费用同比下降4.07%,研发费用率为8.64%,同比上升1.36pcts。 下游需求回振,1Q24公司业绩逐步复苏。根据公司2024年一季报披露,受益于下游客户采购数量的大幅提升,1Q24公司营收同比实现高增长。产品售价的提升及销量提升带来的规模效应共同推进了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1Q24公司销售毛利率为37.61%,同比上升5.97pcts。 公司各项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波动较大。2023年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1.07亿元,同比上升100.31%;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5.53亿元,同比上升23.15%;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1.31亿元,同比下降108.87%;期末现金及等价物余额为2.69亿元,同比下降68.20%。应收账款同比下降23.52%,应收账款周转率有所下降,从3.29次下降到2.10次;存货同比上升7.07%,存货周转率有所下降,从1.39次下降到1.10次。公司深度绑定下游客户,核心产品实现稳定供应。全球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市场呈现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生产厂商主要有庄信万丰、巴斯夫、优美科等,占据了全球主要的市场份额。公司与巴斯夫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巴斯夫全球移动源脱硝分子筛主要由公司供应,公司产品已实现向欧洲、南非、北美市场销售,在国际市场的发展空间得到了拓宽。受益于我国国六排放标准的实施以及其他国家尾气排放标准的趋严,公司预计全球移动源脱硝分子筛市场空间仍将进一步扩大,我们看好公司与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行业头部企业的深度绑定,公司产品市场优势明显,营收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 公司注重研发投入,持续优化产品矩阵。公司在研发方面持续加码,根据公司2023年年报披露,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为4753.49万元,研发费用率为8.64%,同比上升1.36pcts。公司及全资子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221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166项,PCT国际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52项。公司利用自身研发力量,积极布局了TRH特种分子筛、VOCs净化催化剂、乙二醇合成催化剂等多种环保型新材料分子筛及催化剂产品,顺酐催化剂等金属催化剂产品,间甲酚、高纯氧化硅、高纯氧化铝等精细化学品。我们看好公司结合未来市场趋势的新产品布局,预计公司产品结构的优化将带来核心竞争力的增强。 公司部分在建项目投产在即,产能有望逐步释放。根据公司2023年年报及部分项目延期公告披露,公司环保新材料及中间体项目(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3300吨、非分子筛催化剂3200吨、精细化学品10000吨)因扩建延期投产后,公司预计完工时间为2026年2月。根据公司2023年年报及投资者问答平台信息显示,特种分子筛、环保催化剂、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产业化项目(特种分子筛3000吨、环保催化剂、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1000吨)已具备试生产条件,公司预计2024年会形成销售。我们看好公司在建项目的逐步达产,预计其可为公司业绩贡献增量。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中触媒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8.13/10.29/12.39亿元,同比增长47.78%/26.58%/20.4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4/2.01/2.48亿元,同比增长99.67%/30.87%/23.57%,对应EPS分别为0.87/1.14/1.41元。结合公司5月21日收盘价,对应PE分别为25/19/15倍。我们基于以下三个方面:1)我们看好公司与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行业头部企业的深度绑定,公司产品市场优势明显,营收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2)我们看好公司结合未来市场趋势的新产品布局,预计公司产品结构的优化将带来核心竞争力的增强。 3)我们看好公司在建项目的逐步达产,预计其可为公司业绩贡献增量,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汇率波动风险、行业市场被压缩的风险、下游市场需求变化风险、环境保护风险、下游客户较为集中的风险、新产品开发失败的风险
炬芯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4-05-23 21.49 -- -- 28.24 8.74%
23.97 11.54%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5.20亿元,同比+25.41%;实现归母净利润0.65亿元,同比+21.04%;实现扣非净利润0.51亿元,同比+64.16%。2024年Q1公司实现营收1.18亿元,同比+45.48%,环比-17.67%;实现归母净利润853.46万元,同比+6.57%,环比-52.93%;实现扣非净利润546.95万元,同比+944.28%,环比-62.36%。 消费电子需求回暖+新品持续放量,23年业绩稳步高升:2023年公司营收稳步上升主要系消费电子行业市场需求逐步回暖,各产品线实现国内外头部品牌客户导入,多款新品持续放量。分产品看,蓝牙音频SoC芯片/便携式音视频SoC芯片/端侧AI处理器芯片营收为3.86/1.00/0.34亿元,同比+42.58%/-11.74%/+30.76%。其中,2023年智能手表SoC芯片系列销售收入同比增长高达三倍,蓝牙音箱SoC芯片系列销售收入快速增长,其中低延迟高音质无线音频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翻倍。23年公司毛利率为43.73%,同比+4.39pcts;净利率为12.51%,同比-0.45pct。公司盈利端大幅提升主要系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单位销售成本有所下降,高毛利率产品销售占比提升,由此带来的规模效应提升了公司整体利润水平。24Q1公司毛利率为45.42%,同比+4.42pcts,环比-0.14pct;净利率为7.20%,同比-2.64pcts,环比-5.40pcts。23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36%/6.49%/31.80%/-7.97%。同比分别-0.05/-0.45/+1.73/+2.15pcts。 产品线多点开花,加快端侧AI布局:1)蓝牙音箱:公司已成为行业终端品牌的主流供应商并已实现中高端蓝牙音箱SoC的国产替代。公司蓝牙音箱芯片应用在哈曼、SONY、安克创新、Razer等品牌产品中,表现亮眼。2023年公司蓝牙音箱SoC芯片系列销售收入快速增长,其中低延迟高音质无线音频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翻倍。2024年公司将坚定落实大客户战略,继续加大与中高端品牌客户的深度合作,提高公司在蓝牙音箱客户市场的渗透率,公司预计24年以哈曼、SONY等为代表的大客户销售额将快速起量。2)智能手表:2023年公司第一代智能手表芯片ATS3085C/85L/85凭借其低功耗、高帧率、高性能的特点,在国内外市场迅速放量,并作为主控芯片应用于品牌客户小米、荣耀、Noise、Fire-Boltt、Titan、realme、Nothing、boAt等多款终端手表机型中,且表现亮眼,出货创新高,2023年出货量已突破千万级。 3)端侧AI:公司最新一代基于SRAM存内计算的高端AI音频芯片已流片回来,目前处于内部测试阶段,公司预计今年年中将向下游客户提供样品芯片。 该芯片采用22纳米制程,架构升级为CPU+DSP+NPU三核异构,可以为电池驱动的便携式产品在较低功耗预算下带来更强大的算力,实现更高的能耗比。 印度市场快速起量,手表新品有望快速放量:根据CounterpointResearch数据,2023年印度智能手表出货量同比增长50%。Fire-Boltt、Noise和boAt分别以30%、25%和17%的份额位居第一、第二和第三位。公司第一代智能手表单芯片ATS3085系列已应用于知名品牌Noise、Fire-Boltt、boAt和realme等中高端机型中,全方位渗透进入了印度智能手表头部品牌,截至23年6月单月出货量已达百万级,有望持续受益印度市场智能手表需求放量。 23年7月公司推出第二代智能手表芯片,目前已有终端产品在海外市场出货,未来将有国内外客户终端产品批量上市。公司表示目前在手订单充足,下游客户新开案意愿较强,新订单取得顺利。基于客户对于第二代智能手表芯片的2.5DGPU界面效果、低功耗技术等整体性能表现满意,市场反馈良好,我们认为24年公司智能手表芯片有望快速放量贡献业绩。 上调至“买入”评级: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伴随高端音箱芯片和智能手表芯片快速起量,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公司坚定落实大客户战略,持续加大国内外一线品牌渗透率。同时,不断拓展新客户、新市场,对现有产品系列进行持续优化升级,并迭代更为先进的芯片产品,亦为公司未来业务发展注入动能。从成长性来看,公司持续布局高成长性新品,基于SRAM存内计算的高端AI音频芯片预计今年年中将向下游客户提供样品芯片,满足智能终端设备AI需求,故我们上调至“买入”评级,预估公司2024年-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0.89亿元、1.18亿元、1.52亿元,EPS分别为0.73元、0.96元、1.25元,对应PE分别为36X、27X、21X。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技术开发和迭代升级风险、市场竞争加剧。
铂力特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4-05-23 60.00 -- -- 65.49 9.15%
65.49 9.15%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4 年一季报,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06 亿元,同比+54.72%; 实现归母净利润 0.01 亿元,同比+104.72%,扭亏为盈;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14 亿元,同比+56.72%,亏损收窄。 业绩大幅增长, 产品结构变动至利润率有所下降。 2024Q1 公司营业收入同比+54.72%,归母净利润同比+104.72%,较去年同期增幅较大,这主要系受益于公司经营规模扩大及市场应用领域的拓展, 带动 3D 打印定制化产品、自研设备和原材料的营收和净利润均有所增长。 公司 2024Q1 单季毛利率41.25%,同比-7.37pct,环比-11.16pct,这主要是由于公司销售产品种类变化,部分产品结构相对简单,以及销售规模增加致价格水平下降, 未来随着产能提升带来的规模化成本优势,毛利率有望修复。 定增落地促产能建设,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有望进一步夯实。 2023 年 12 月,公司定增成功完成, 实际募资净额为 30.07 亿元,预计达产后新增 3D 打印原材料产能 800 吨、新增 3D 打印定制化产品打印工时 160 万小时。从具体项目看: 1) 2024 年 3 月,公司三期项目 C、 D 开工,至此公司三期项目所有地块均已开工建设; 2) 2024 年 4 月,公司四期项目 E 块地举行上梁仪式,标志着四期项目建设即将进入预交付阶段。公司项目建成后,预计能有效缓解公司产能不足问题、大幅提升上游原材料自供能力、 并抓住行业发展的“风口机遇期”,进一步建立并夯实公司全产业链优势。 下游应用持续拓展可期,看好 3D 打印加速渗透 3C 领域。 一方面公司不断加深与航空航天企业的紧密合作关系, 2023 年全年公司来自航空航天领域的收入达 6.90 亿元,占总收入的 56.02%;另一方面公司持续进行下游其他应用领域的市场拓展,并在模具制造、医疗研究、汽车制造、能源动力、轨道交通、船舶制造、电子工业等多领域实现应用和批量生产销售。 我们认为,3D 打印下游应用场景丰富,蓝海市场尚待发掘。随着荣耀、苹果、小米等3C 巨头纷纷在新品中采用 3D 打印钛合金结构件, 叠加技术迭代和成本降低,3D 打印在 3C 行业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有望带来新业绩增长曲线。 积极布局出海业务, 持续开拓海外合作伙伴。 2023 年公司海外业务收入 0.51亿元,同比+118.45%。 公司积极进行海外合作伙伴的开拓,并在 2024Q1举得了一系列突破: 1)与韩国 Lincsolution 签订代理商协议, 共同开拓韩国 市场; 2) 与波兰 CadXpert 签署代理商协议, 共同开拓波兰以及波罗的海周边国家和地区市场; 3) 与尼日利亚 RusselSmith 签署代理商协议, 共同开拓西非、纳米比亚、安哥拉和乌干达等地市场。 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加强产品及解决方案在海外市场的推广, 有望贡献新业绩增量。 投资建议: 公司作为中国领先的金属增材技术全套解决方案提供商, 是国内少数已构建原材料、装备、定制化产品和技术服务完整的 3D 打印产业链的企业, 具备较强的品牌和客户优势。 未来, 随着下游应用的拓展,叠加公司产能的释放, 以及产业链一体化优势的凸显, 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快速增长,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7.98/25.33/34.98 亿元,同比增长 45.88%/40.90%/38.10%;归母净利润 3.11/5.01/7.02 亿元,同比增速为 119.62%/61.04%/40.18%, EPS 分别为 1.14/1.84/2.58 元,对应 PE 为52/33/23 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下游市场拓展不及预期风险;项目建设不及预期风险;技术路线迭代风险。
嘉应制药 医药生物 2024-05-22 7.00 -- -- 7.60 7.80%
8.13 16.14% -- 详细
基本盘:资产结构良好,依靠两大核心独家产品,自主造血能力强。 公司的资产结构和现金流状况良好,自主造血能力较强,不依赖大额资本性支出,业绩层面有两大核心独家单品支撑——接骨七厘片为国家基药+独家品种,双料喉风散为独家品种+百年传承配方,在华南地区有一定影响力。 产品端:产品结构持续改善,收入弹性有望释放。 公司过去风格偏保守,一直没有挖掘新的潜力品种,导致主导产品较为集中。去年公司开始开发独家中药大品种,以固精参茸丸为突破口,新增大蜜丸品种,有望成为新业绩增长点,截至 2024 年 5 月固精参茸丸在手订单充足,公司积极响应投资厂房扩大产能,长期增长动力足。此外,主导产品接骨七厘片纳入集采,院内有望逐步放量;双料喉风散增加新剂型,加速拓展渠道;积极开展疏风活络片、调经活血片变更研究工作,推进第二个潜力单品上市流通。长期来看,参股公司的天然冰片有望实现天然冰片进口替代和合成冰片升级替代。 费用端:推进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可期。 公司归母净利率 2014-2016 年维持在 12%-14%的水平, 2017-2021 年波动较大,近两年回升至 6.5%左右。扣除资产减值损失因素,公司近五年归母净利率稳中有升,优化空间较大。今年公司将持续加强精细化管理,合理控制成本费用支出,叠加集采因素销售费用率有望进一步优化,利润端向上可期。 管理端:公司管理层逐渐稳定,内部制度修订完善工作顺利完成。 公司管理层逐渐稳定,经营企稳回升。 正面历史遗留问题,截止 2023 年底,内部制度的全面修订完善工作已顺利完成,助力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 投资建议: 公司作为区域型制药领军企业,拥有两大核心独家品种,公司基本盘较为稳定,且目前从产品端、费用端、管理端都已经显现出边际向好趋势, 叠加中医药政策支持和人口老龄化等宏观因素,公司业绩有望迎来突破。 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实现营收 6.9/8.39/9.75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9%/22%/16%;实现归母净利润 0.52/0.77/1.07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1%/49%/39%;对应 PE 估值分别为 63/42/30X。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接骨七厘集采放量不及预期,公司主导产品较为集中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天然冰片需求不及预期。
万润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4-05-21 11.78 -- -- 11.61 -1.44%
11.61 -1.44% -- 详细
事件1:2024年4月19日,万润股份发布2023年年报。公司2023年收入为43.05亿元,同比下降15.26%;归母净利润为7.63亿元,同比上升5.78%;扣非净利润为7.18亿元,同比上升0.50%。对应公司4Q23营业收入为11.30亿元,环比上升2.51%;归母净利润为1.88亿元,环比上升0.77%。 2024年4月19日,万润股份发布2024年一季报。公司1Q24营业收入为9.38亿元,同比下降9.19%,环比下降16.98%;归母净利润为0.98亿元,同比下降44.32%,环比下降47.58%。 点评:抗原检测试剂盒需求萎缩,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下滑。公司2023年功能性材料/生命科学与医药产品板块收入分别为33.66/8.82亿元,YoY分别为+12.25/-56.67%,毛利率分别为43.91%/36.22%,同比变化0.99/1.10pcts。2023年公司功能性材料板块销量为7846吨,同比增长26.96%;生命科学与医药产品板块销量为295吨,同比上升76.65%。受抗原检测试剂盒产品需求下滑影响,子公司MP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指标下降,进而拖累了公司整体营收。利润方面,功能性材料板块收入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公司整体盈利水平的提升,公司归母净利润再创历史新高。公司2023年销售费用同比下降22.87%,销售费用率为3.10%,同比下降0.30pcts;财务费用同比上升82.93%,主要系汇率变动导致本期汇兑收益同比减少所致,财务费用率为-0.27%,同比上升1.07pcts;管理费用同比下降12.10%,管理费用率为8.41%,同比上升0.30pcts;研发费用同比上升2.01%,研发费用率为8.47%,同比上升1.43pcts。 受部分产品下游需求萎缩影响,1Q24公司业绩短暂承压。受沸石下游客户客户去库存影响,公司沸石系列环保材料营收出现下滑。为减轻去库带来的影响,公司目前正积极与下游客户展开沟通,同时积极开拓吸附与催化类沸石分子筛产品市场,打造新的收入增长点。此外,部分去年同期阶段性需求的客户定制医药中间体产品需求萎缩也对公司营收产生了影响。 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波动较大。2023年公司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10.84亿元,同比上升10.24%;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17.03亿元,同比下降85.14%;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3.50亿元,同比上升397.48%;期末现金及等价物余额为7.25亿元,同比下降25.61%。应收账款同比上升31.57%,应收账款周转率有所下降,从12.09次下降到8.16次;存货同比下降0.52%,存货周转率有所下降,从1.76次下降到1.26次。 公司与汽车尾气催化剂行业头部企业深度绑定,沸石环保材料竞争优势明显。 全球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市场呈现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根据公司2023年年报,全球领先的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生产商庄信万丰在柴油车尾气治理领域占据了超过50%的市场份额,公司与庄信万丰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长期来看,随着汽车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沸石环保材料市场需求有望持续提升。此外,公司积极推动吸附与催化等新领域沸石分子筛的开发与市场推广,吸附领域VOCs的沸石分子筛已实现中试产品销售,300吨沸石分子筛产能正在建设当中。我们看好公司沸石分子筛产品的应用前景以及公司与行业头部企业的稳定合作,产品市场竞争力突出。 电子信息材料领域,公司实现多元化布局。公司主要进行液晶材料与OLED材料的生产,同时积极布局聚酰亚胺材料、半导体制造材料等产品。OLED成品材料方面,子公司三月科技目前已有多个自主知识产权的OLED成品材料通过下游客户验证并实现供应,并于2023年启动了“综合技术研发中心暨新型光电材料高端生产基地项目”,整体计划投资5.3亿元;OLED升华前材料方面,子公司九目化学于2023年启动并积极推进“九目化学生产基地A04项目”,计划投资1.45亿元,以提升OLED升华前材料的产能。半导体材料方面,公司“年产65吨光刻胶树脂系列产品项目”已投产。聚酰亚胺(PI)材料方面,热塑性PI材料已实现中试产品对外持续供应,量产线建设也在积极推进中。根据公司2024年4月21日投资者交流纪要显示,公司热塑性PI材料成功选入《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产品手册(2023年版)》。此外,公司启动了PEEK的研发工作,目前已产出实验室样品,有望为公司业绩贡献增量。我们看好公司在电子信息材料领域的多元化布局,OLED材料、PI、PEEK、光刻胶树脂等多种高附加值产品有望为公司未来业绩贡献增量。 新能源材料领域,公司积极扩大产品矩阵。根据公司2024年4月21日投资者交流纪要披露,公司成功开发了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的光学胶膜材料,目前正处于认证阶段。此外,子公司九目化学持续推进无氟燃料电池质子膜材料开发,已有中试产品向下游销售。我们看好公司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持续开拓,其将为公司在膜材料领域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也印证了公司出色的新材料研发能力。 生命科学与医药行业领域,公司积极克服不利影响实现稳健运行。根据公司2024年4月21日及4月22日投资者交流纪要披露,虽然抗原试剂盒需求下降对公司收入形成一定冲击,但“万润工业园一期B02项目”以及“药业制剂二车间项目”的投入使用推动了医药产品收入的增长,除去MP生命科学与体外诊断业务以外的医药产品收入比2022年增长约超60%。1Q24虽然客户定制医药中间体产品需求萎缩,但原料药与成药制剂业务相对稳定。 此外,根据公司2023年年报披露,万润药业氨甲环酸片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的药品注册证书,CDMO产品R-PZQ原料药通过了EMA下的CHMP(欧洲人用药品委员会)的审批,各项业务均高速发展。我们认为公司生命科学与医药板块短期受到市场环境因素冲击承压,长期来看公司医药产品各项业务发展稳定,板块整体有望实现稳健运行。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万润股份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45.77/52.81/58.91亿元,同比增长6.31%/15.37%/11.5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85/8.84/9.86亿元,同比增长-10.26%/29.17%/11.50%,对应EPS分别为0.74/0.95/1.06元。结合公司5月15日收盘价,对应PE分别为16/12/11倍。我们基于以下四个方面:1)我们看好公司沸石分子筛产品的应用前景以及公司与行业头部企业的稳定合作,产品市场竞争力突出。2)我们看好公司在电子信息材料领域的多元化布局,OLED材料、PI、PEEK、光刻胶树脂等多种高附加值产品有望为公司未来业绩贡献增量。3)我们看好公司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持续开拓,其将为公司在膜材料领域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也印证了公司出色的新材料研发能力。4)我们认为公司生命科学与医药板块短期受到市场环境因素冲击承压,长期来看公司医药产品各项业务发展稳定,板块整体有望实现稳健运行,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出口税收政策变化的风险、汇率风险、下游市场需求风险
兆驰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5-20 5.09 -- -- 5.27 1.15%
5.15 1.18%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和2024年一季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171.67亿元,同比增长14.23%;实现归母净利润15.88亿元,同比增长38.61%;实现扣非净利润15.29亿元,同比增长60.09%。24年Q1公司实现营收41.06亿元,同比增长11.14%,环比下降8.34%;实现归母净利润4.15亿元,同比增长8.25%,环比增长30.97%;实现扣非净利润4.08亿元,同比增长21.95%,环比下降0.69%。 受益海外市场+LED景气提升,降本增效助力盈利同比增长:根据洛图科技发布的数据,2023年公司电视全年出货量约1050万台,在全球电视ODM工厂出货量排名第三,同比增长24.7%,增幅主要来源于海外增量订单;受益于LED市场需求企稳回升,公司LED产业链毛利率同比提升4.95pcts至25.81%。2023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18.83%,同比+1.82pcts;净利率为9.61%,同比+1.84pcts。24年Q1公司毛利率为17.78%,同比-0.55pcts,环比-2.80pcts;净利率为11.05%,同比+0.21pcts,环比+3.75pcts。费用方面,2023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15%/1.27%/4.10%/0.37%,同比变动分别为-0.06/-0.21/-0.09/-0.23pcts,降本增效成果显著,助力公司净利润实现同比快速增长。 深化垂直产业链协同优势,COB技术应用贡献业绩:2023年,公司LED产业链各环节覆盖照明、背光、直显三大主流应用领域,各环节多链条深度协同,以推动上、中、下游在各应用领域向高附加值转型。产能方面:截至2023年底,公司氮化镓芯片产量为105万片(4寸片);23年期间,公司砷化镓芯片产量为5万片(4寸片)。LED芯片的扩产为公司提升MiniRGB、MiniBLU、高端照明等高附加值市场份额提供源动力。产品方面:公司MiniRGB芯片出货量已达到10000KK组;MiniLED背光产品布局完整,其中MiniLED电视的背光模组客户覆盖国内外头部电视品牌客户;高毛利大功率照明已量产,全光谱健康照明产品已实现批量出货。此外,公司引领COB显示技术的革新,并在COB显示市场中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2023年公司COB显示应用实现营业收入5.41亿元,净利润0.35亿元。随着COB技术逐步成熟,产能释放、价格下沉,COB产品有望从G端走向B端/C端,提升在偏向消费级的教育屏、会议一体机等商业显示、家庭影院领域渗透率。积极开拓新业务增长点,有望受益AI浪潮:2023年,风行在线实现营业收入6.75亿元,净利润0.94亿元;风行在线定位为数字文娱创作与分发平台,目前有视听平台及终端业务、小程序内容分发、短剧制作发行三大业务板块。 公司利用AI技术在影视剧、短剧的创作与推广上进行垂直应用的持续开发和创新,旗下产品橙星推已面向达人用户推出多款AI创作工具,是将AI与产业应用进行高效结合并实现商业化的较早的成功实践者。2023年,公司凭借在接入网与通信应用领域的深厚积累以及集团产业链的协同优势,成功收购了广东瑞谷以及光模块团队,完成了光通信领域器件与模块的垂直整合;同时,兆驰瑞谷将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拥抱AI、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不断研发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推动光通信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下调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2023年,得益于LED行业景气度逐步回暖以及公司积极布局覆盖照明、背光、直显三大主流应用领域的LED产业链,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随着公司LED芯片产能顺利释放、COB新产线陆续投产,公司有望进一步打开市场盈利空间。考虑到2023年公司业绩不及预期,同时LED行业处于缓慢复苏阶段,我们下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23亿元、25.49亿元、29.84亿元,EPS分别为0.47元、0.56元、0.66元,PE分别为11X、9X、8X。 风险提示:汇率波动风险、存货跌价风险、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市场需求不及预期。
巨化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4-05-20 25.21 -- -- 25.13 -0.32%
25.15 -0.24% -- 详细
事件:2024年4月18日,巨化股份发布2023年年报。公司2023年收入为206.55亿元,同比下降3.88%;归母净利润为9.44亿元,同比下降60.37%;扣非净利润为8.23亿元,同比下降64.60%。对应公司4Q23营业收入为46.43亿元,环比下降21.53%;归母净利润为1.97亿元,环比下降23.44%。 2024年4月25日,巨化股份发布2024年一季报。公司1Q24收入为54.70亿元,同比上升19.52%,环比上升17.82%;归母净利润为3.10亿元,同比上升103.35%,环比上升57.74%。 点评:产品均价下降导致利润下滑,2023年公司业绩短期承压。公司2023年含氟精细化学品/氟化工原料/含氟聚合物材料/基础化工产品及其他/制冷剂/石化材料收入分别为0.49/6.80/22.07/41.25/59.83/25.08亿元,YoY分别为-17.31%/-20.83%/-11.54%/-15.33%/-12.21%/48.35%;毛利率分别为20.09%/24.29%/12.72%/20.44%/13.14%/5.19%,同比变化分别为-19.83/-31.21/-18.3/-9.74/4.53/2.64pcts。尽管公司多数产品销量实现稳健增长,但主要产品市场供大于求导致价格下跌,公司营收出现小幅下降。2023年公司含氟精细化学品/氟化工原料/含氟聚合物材料/基础化工产品及其他/制冷剂/石化材料平均售价分别为9.79/0.29/4.67/0.18/2.03/0.77万元/吨,YoY分别为108.00%/-40.03%/-29.77%/-34.14%/-1.85%/-4.59%。销量方面,除制冷剂以及食品包装材料销量下降以外,其他产品销量均呈现增长态势。2023年公司含氟精细化学品/氟化工原料/含氟聚合物材料/基础化工产品及其他/制冷剂/石化材料销量分别为0.14/36.38/4.42/159.36/28.79/35.84万吨,YoY分别为13.94%/32.60%/23.48%/7.45%/-13.00%/71.91%。公司净利润的下降主要与产品价格下跌有关,2023年公司主要产品价格下跌减利34.29亿元,主要原料等价格下跌增利16.33亿元,合计减利17.96亿元。 公司2023年销售费用同比下降11.64%,销售费用率为0.67%,同比下降0.06pcts;财务费用同比上升79.83%,财务费用率为-0.11%,同比上升0.39pcts;管理费用同比下降5.40%,管理费用率为3.31%,同比下降0.06pcts;研发费用同比上升21.47%,研发费用率为4.84%,同比上升1.01pcts。 受益于制冷剂行业景气度提升,1Q24公司利润同比实现高增长。2024年为三代制冷剂配额实施首年,过剩产能去化,产品价格恢复至合理区间。根据公司2024年1-3月经营数据公告披露,1Q24公司制冷剂均价为23724.97元/吨,同比上升17.98%,环比提升10.12%。制冷剂产品价格以及毛利率的回升,推动了公司盈利水平的恢复。 公司各项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存在一定波动。2023年公司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21.96亿元,同比下降33.78%;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27.19亿元,同比上升23.66%;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2.10亿元,同比下降70.32%;期末现金及等价物余额为15.27亿元,同比下降16.34%。 应收账款同比下降6.11%,应收账款周转率有所上升,由20.50次上升到21.73次;存货同比上升2.11%,存货周转率有所上升,由10.05次上升到10.27次。 三代制冷剂配额落地,产品价格有望上涨。2023年11月6日,国家生态环境部正式颁布2024年三代制冷剂配额方案,(1)HFCs生产/使用基线值为2020-2022年平均生产/使用量,分别加上含氢氯氟烃(HCFCs)生产/使用基线值的65%,2024年HFCs生产/进口/内用生产配额总量分别18.52/0.06/8.98亿吨CO2;(2)企业2024年度生产配额,按生态环境部核查的2020-2022年生产量为基准,按品种发放;(3)HCFCs基线值65%部分,2024年暂不全部分配到生产和使用单位;(4)生产单位仅可在申请2024年配额时进行不同品种HFCs配额调整,且调增量不得超过企业该品种配额量的10%。三代制冷剂供给端的收紧推动了主流产品价格的上涨,根据氟物在线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R32价格为28000-32000元/吨,价格中枢较年初上涨12500元,R125价格为42000-45000元/吨,价格中枢较年初上涨15500元,R134a价格为30000-32000元/吨,价格中枢较年初上涨3500元。我们认为随着三代制冷剂供应端的收紧,主流三代制冷剂产品价格仍有上行空间,利好公司氟制冷剂板块业绩。 公司收购飞源化工巩固配额优势,同时积极布局四代制冷剂及电子氟化液等高端产品。根据公司2023年年报披露,公司于2024年1月完成对淄博飞源化工公司的股权收购,完善了公司制冷剂“1+3”的全球布局,进一步巩固了公司三代制冷剂配额优势。2024年三代与二代制冷剂配额于2024年1月正式发布,三代制冷剂方面,公司HFC-32生产配额为107791吨,占比为44.99%;HFC-125生产配额为64185吨,占比为38.74%;HFC-134a生产配额为76525吨,占比为35.48%;HFC-143a生产配额为20666吨,占比为45.40%;HFC-227ea生产配额为9397吨,占比为30.04%;HFC-245fa生产配额为189吨,占比为1.33%。二代制冷剂方面,公司HCFC-22生产配额为47467吨,占比为22.24%。根据公司2023年年报披露,公司为氟制冷剂领域全球龙头企业,二代制冷剂R22生产配额处国内第二位,三代制冷剂生产配额及主流单品种生产配额处于第一位(占有率远高于其他企业);此外,公司积极布局四代制冷剂及电子氟化液等具有高技术附加值的产品。四代制冷剂方面,公司拥有第四代含氟制冷剂产业化生产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目前拥有两套主流产品生产装置,年产能约8000吨,并投运多年。电子氟化液方面,公司主要产品为氢氟醚D系列产品以及全氟聚醚JHT系列产品,随着国内外半导体、电子产品、浸没数据中心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电子氟化液需求量逐步增长。根据公司2023年年报披露,公司巨芯冷却液项目的规划产能为5000吨/年,项目一期1000吨/年已建成投产,主要产品包括有JHT电子流体系列、JHLO润滑油系列以及JX浸没式冷却液。我们看好公司在三代制冷剂方面的配额优势以及在四代制冷剂以及电子氟化液方面的先发布局,我们认为公司氟制冷剂行业龙头地位将进一步凸显。 公司深耕特色氯碱化工,打造一体化产业链。公司致力于打造以VDC-PVDC为核心的新型食品包装材料产业链,产品PVDC保鲜膜、PVDC保鲜袋、PVDC肠衣膜树脂、PVDC-MA树脂、PVDC乳液等。根据公司2023年年报披露,公司加快药包及涂料用PVDC乳液的产业化、开拓国内外PVDC乳液市场,为产品销量提供了增长空间。公司行业地位稳固,根据公司2023年年报披露,VDC、PVDC产业产能规模跃居全球首位,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 我们看好公司PVDC产品的规模优势,预计随着PVDC应用空间的逐步扩大,公司板块业绩有望稳定增长。 公司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多个项目预计2024年完工。根据公司2023年年报披露,公司2023年新增3万吨/年甲醇,3万吨/年R32,3.5万吨/年混配制冷剂包装,0.7万吨/年氟橡胶,1300吨/年食品包装膜,1.6万吨/年PVDC树脂,5万吨/年正丙醇,5000吨/年异丙醇,2.05万吨/年丁醇,2万吨/年液氨,1.09万吨/年液氩,4万吨/年二氧化碳产能。2024年公司计划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68项,计划投资额33.93亿元,多个含氟聚合物及含氟精细化学品项目计划于本年度完工,为公司未来发展蓄力,具体包括5000吨/年FEP,5000吨/年PTFE,7000吨/年PTFE,5000吨HEP/年,4.8万吨/年VDF单体,2.35万吨/年PVDF树脂,800吨/年HFE-254,400吨/年D2,1500/年D3,500吨/年D4,柔性化生产400吨/年四氟丙醇(TFP)及450吨/年八氟戊醇产能。我们看好公司主要项目的实施与建成,公司氟化工产能继续提升,带来新的成长点。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巨化股份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241.92/272.57/301.95亿元,同比增长17.12%/12.67%/10.7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44/34.71/45.36亿元,同比增长180.21%/31.28%/30.69%,对应EPS分别为0.98/0.1.29/1.68元。结合公司5月15日收盘价,对应PE分别为26/20/15倍。我们基于以下四个方面:1)我们认为随着三代制冷剂供应端的收紧,主流三代制冷剂产品价格仍有上行空间,利好公司氟制冷剂板块业绩。2)我们看好公司在三代制冷剂方面的配额优势以及在四代制冷剂以及电子氟化液方面的先发布局,我们认为公司氟制冷剂行业龙头地位将进一步凸显。3)我们看好公司PVDC产品的规模优势,预计随着PVDC应用空间的逐步扩大,公司板块业绩有望稳定增长。4)我们看好公司主要项目的实施与建成,公司氟化工产能继续提升,带来新的成长点,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环保标准提高带来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氟制冷剂产品升级换代风险
晶丰明源 家用电器行业 2024-05-20 50.14 -- -- 55.88 11.45%
61.79 23.23%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年年度报告和 2024年一季报, 2023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3.03亿元,同比增长 20.74%;实现归母净利润-0.91亿元,同比增长 54.21%;实现扣非净利润-1.46亿元,同比增长 52.33%。 2024年 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19亿元,同比增长 20.21%,环比下降 17.71%;归母净利润-0.29亿元,同比增长 51.01%,环比增长 47.78%;扣非净利润-0.30亿元,同比增长 60.75%,环比增长 54.92%。 23年亏损大幅收窄, 1Q24毛利率显著改善: 得益于库存清理、产品结构优化等举措,以及收购凌鸥创芯控制权带来的业绩贡献,公司 23年整体经营业绩同比显著提升。 2023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 25.67%,同比+8.09pcts,主因系公司产品结构优化及 LED 照明业务毛利率修复;净利率-6.08%,同比+12.99pcts。费用方面, 2023年全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及财务费用率分别 为 3.06%/7.86%/22.54%/2.21% , 同 比 变 动 分 别 为+0.12/-2.01/-5.55/+1.48pcts;其中管理费用率与绝对值同比均有所下滑,主要系 2023年因部分股权激励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未达到公司 2023年度业绩条件冲回前期已分摊确认的股份支付费用所致。 2024年 Q1,得益于 AC/DC电源管理芯片产品收入的快速增长及凌鸥创芯并表,公司营收同比实现稳健增长;同时,得益于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以及库存分类细化管理的开展,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显著修复,使得经营亏损进一步收窄。 市场推广、技术研发取得突破,多产品线齐头并进: 目前,公司主营业务共有 LED 照明电源管理芯片、 AC/DC 电源管理芯片、电机驱动与控制芯片及DC/DC 电源管理芯片四条产品线。 2023年,公司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新业务销售收入占比逐步提升,各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齐头并进。 LED 照明方面,公司面向欧盟照明新 ErP 标准推出的系列产品及精准控制、强抗干扰能力的DALI 标准产品均取得较好的市场反馈;同时,应用于商业照明领域的高性能灯具产品业务发展迅速,突破多家高端照明品牌客户, 23年销售收入 1.42亿元,同比增长 47.51%。 AC/DC 电源管理芯片方面,公司的小家电电源管理芯片产品业务规模增长较快,已在多家板卡厂实现批量出货,在九阳、小熊、 Sharkninja、徕芬等品牌客户中的销售份额持续提升;大家电电源管理芯片已向麦格米特等板卡厂实现批量出货,同时有多款产品进入一线白电品牌厂商产品验证阶段; 18W 及 20W 快充产品已成功导入多家国内知名品牌客 户、与多家头部电商客户达成合作;同时,依托零待机功耗技术,公司成功取得与国际知名品牌合作机会。 DC/DC 电源管理芯片方面,大电流 DC/DC电源管理芯片整体解决方案中各产品均已完成研发并取得不同程度市场进展;应用于 PC、服务器、数据中心、基站等领域的多相控制器已有多款实现量产; Drmos 全系列产品进入客户送样阶段;集成同步降压转换器芯片(POL芯片)进入客户导入阶段,部分产品实现量产; EFUSE 进入客户导入阶段。 此外, 2023年,公司完成第五代高压 BCD-700V 工艺平台相应的测试调整工作并逐步导入产品量产,预计在 2024年实现 LED 照明电源管理芯片产品的全面量产,基于该工艺平台,公司照明产品生产成本将进一步下降; DC/DC电源芯片产品工艺方面,公司自研打造低压 BCD工艺平台完成技术研发工作,已进入良率改善阶段,预计 2024年可实现产品量产。 收购电机控制 MCU公司凌鸥创芯,协同效益逐步显现: 2023年 4月,基于公司战略发展规划,为了进一步加强双方协同效应以及提高公司经营决策效率、增加盈利能力,公司使用自有资金收购南京凌鸥创芯电子有限公司38.87%股权。收购完成后,凌鸥创芯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其产品与公司原有电机业务共同构成电机驱动与控制芯片产品线。 2023年,依托于公司的业务赋能,凌鸥创芯应用于电动出行、电动工具领域的产品实现了国际和国内品牌客户突破;其 MCU 产品与公司 AC/DC 电源芯片产品形成组合方案,在大、小家电业务方面均有实质性突破。 2023年度,凌鸥创芯实现销售收入1.76亿元,净利润 0.53亿元;其中公司合并报表计入销售收入 1.40亿元,计入净利润 0.32亿元。公司 24年一季报显示,在汽车电子方面, 凌鸥创芯MCU 产品已在多个应用领域实现量产。 2024年 Q1,因收购控股子公司凌鸥创芯带来的业绩贡献,公司电机驱动与控制产品收入 0.57亿元,同比增长663.90%。 下调盈利预测,上调至 “买入”评级: 公司主营业务为电源管理芯片、驱动控制芯片的研发与销售,产品包括 LED 照明电源管理芯片、电机驱动与控制芯片、 AC/DC 电源管理芯片和 DC/DC 电源管理芯片等。 2023年,公司积极适应市场变化情况,采取内生及外延并举的模式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同时,持续提升工艺水平,增强产品竞争力;并通过推出再融资方案,投入高端电源管理芯片产业化项目及研发项目,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考虑到未来随着公司第五代高压 BCD-700V 工艺平台全面导入 LED 照明电源管理芯片产品并实现量产,公司照明产品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同时随着高端电源管理芯片产业化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的稳步推进,公司有望扩大电源管理芯片业务规模,深化在 AC/DC 及 DC/DC 领域的业务布局,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及市占率,故上调至“买入“评级。然而,考虑到照明、消费电子等市场景气度仍未完全复苏,故下调 2024年、 2025年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97亿元、 1.76亿元、 2.45亿元, EPS 分别为 1.55元、 2.80元、 3.90元, PE 分别为 46X、 26X、 18X。 风险提示: 产品售价下滑风险、市场竞争风险、行业周期性波动风险、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490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