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56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超图软件 计算机行业 2021-08-12 29.46 -- -- 31.87 8.18%
31.87 8.18%
详细
GIS基础软件名企,全球排名第三,国内市场份额第一。公司长期致力于GIS软件基础平台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努力突破战略性、前瞻性关键核心技术,拥有体系化、平台化的创新技术研发能力,构建了GIS 基础软件五大技术体系(BitDC),即大数据GIS、人工智能GIS、新一代三维GIS、分布式GIS和跨平台GIS技术体系。 根据ARC咨询集团《地理信息系统市场研究报告》,超图SuperMap位居全球GIS市场份额第三、亚洲GIS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稳居国内市场份额第一。 产业迎来关键上升期,下半年营收增速或有明显提升。随着自然资源部提出加快构建实景三维中国和住建部印发《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技术导则》,GIS行业将实现从二维到三维的全面升级,三维GIS等信息化手段的高效运用已经成为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和高效落实城市设计的必然趋势,GIS产业迎来关键上升期。公司2021H1实现营收6. 24亿元(+19.25%),其中,GIS软件实现营收6. 15亿元(+19.69%)。公司GIS 软件业务包括基础平台软件、应用平台软件,同时基于上述平台软件为客户提供各类定制软件增值服务。其中GIS基础软件收入贡献占比20%以上,利润贡献占比30%以上。未来,随着行业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公司基础软件的占比和利润贡献可能持续增加。考虑到公司营收的季节性因素,以及上半年的招投标与在手订单情况,我们预测公司下半年的营收增速相比.上半年或有明显提升。 营业成本增长较快,费用管控良好,研发投入力度较大。公司2021H1人工及外包成本增长较快( +26.78%、+28. 17%),致营业成本同比+28.38% (较营收+9.13pcts ),销售毛利率52. 32% (-3.39pcts)。期间四项费用率合计42. 72%(-4. 68pcts),费用管控能力较好。研发投入1.18亿元( +29. 08%),较同期营收增速+9. 83pcts,显示公司研发投入力度较大。在以上因素共同影响下,实现销售净利率8.59% ( +0. 87pcts),归母及扣非净利润均保持快速增长。存货4.36亿元( +20. 07%),合同负债9.32亿元.( +26.27%),主要系在手及正在执行的项目较多影响,同时也为下半年业绩增长打下了良好基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69亿元(+12. 78%)。同比有所改善、公司一般在下半年集中回款,经营性现金流由负转正。我们认为,公司上半年营收增速基本符合预期。营业成本增速与营收相比略高,费用管控情况较好,有待继续观察。在GIS行业技术升级的关键上升期,公司适时加大研发投入,可以帮助企业有效确立竞争优势,率先完成领先技术卡位。 定增完成,资本助力公司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提升。公司7月完成定增,实际募集资金净额7.15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SuperMapGIS 11基础软件升级研发与产业化、自然资源信息化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智慧城市操作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目前,公司在跨平台GIS技术、二三维一体化GIS技术、云端一体化GIS技术和大数据GIS技术方面在业界占据领先地位,在人工智能GIS技术、空间区块链技术、AR 地图技术等方面也有独特竞争优势。我们认为,在行业升级发展的关键时刻得到资本助力,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提高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逐步拓宽产品和技术应用范围,同时企业资产结构更趋稳健,可以有效增强公司的市场核心竞争能力。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在国家持续加大新基建和信创投入的大背景下,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已经展开,未来三年可能是属于行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公司在GIS基础软件领域技术领先、布局全面,可以完全实现国产替代,未来核心受益于行业的快速成长。预测超图软件2021. 2022、 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9. 66亿元、23. 31亿元、27.2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 91亿元、3. 51亿元、4.1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60元、0.72元、0.86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5倍、29倍和24倍,维持“买入”评级。
新光光电 2021-08-11 45.00 51.60 216.95% 48.98 8.84%
48.98 8.84%
详细
事件:公司8月9日盘后披露2021年半年度报告,2021年上半年实现公司营业收入7586.26万元(+123.65%),归母净利润1257.62万元(+378.99%),毛利率55.22%(+19.16pcts),基本每股收益0.126元/股(+380.00%),实现同比扭亏转盈。 投资要点: 公司2021年上半年业绩受益于批产产品放量,经营效率提升明显2021年上半年报告期内,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86.26万元(+123.65%),归母净利润1257.62万元(+378.99%),由于2020年上半年公司业绩亏损主要受疫情影响,剔除亏损因素,对比2019年上半年可比财务数据,营业收入相较2019年上半年增长23.35%,归母净利润相较2019年同比增长112.80%,表明公司业绩受疫情的影响基本消除。 具体到公司的各类产品,军品方面包含批产产品及研发产品,批产产品主要是光学制导系统和光电专业测试设备中已经进入定型阶段的产品,研发产品主要是光学目标与场景仿真系统和激光对抗系统。批产产品销售金额4519.25万元(由于2020年上半年同期受疫情影响此部分收入为0,相比2019年同期增长111.62%),研发产品销售金额1642.92万元(+204.15%,相比2019年同期减少56.31%);民用产品销售金额1125.28万元(-57.60%,2019年上半年此部分无收入),主要因本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人体温度智能检测设备的销售额同比下降2297.00万;其他业务收入1101.37万元(+455.81%,相较2019年同期增长342.58%),主要系电力检测产品通过试点验收后,已实现了在电力系统一定规模的销售,销售额同比增加903.22万元。批产产品收入提升,以及发出商品项较期初增长54.38%,表明公司产品销售业务较快增长,印证了我们往期报告中对公司未来批产产品下游总体单位主机产品的交付及研发产品研制进度推进的预期,公司2021年业绩或存在跨周期确认,有望兑现至未来业绩。 2021年上半年报告期内,公司费用金额支出相对稳定,本期合计为3153.40万元(+6.03%),费用绝对值提高,但是销售费用率(9.24%,-1.40pcts)、管理费用率(23.93%,-25.78pcts)各项费用率降低,体现公司经营效率提升明显。公司在研发费用投入1226.46万元(+29.60%),在光学制导、模拟仿真、激光对抗等专业技术攻关方面均取得进展。我们注意到,公司的存货各项均在上期高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增长:公司本期存货为8987.30元,较期初增加29.06%,其中,原材料、在产品和库存商品较期初分别增加13.88%、33.30%和20.49%,合同负债1762.73万元,较期初增长70.94%,我们认为,存货保持增加表明公司为在手订单 做充足准备。 多项军品项目持续推进并取得成效,行业地位进一步巩固公司当前五大业务光学制导系统、光学目标与场景仿真、光学专用测试、激光对抗和民品,其中光学制导系统业务是公司未来收入稳定增长的核心基础。公司光学制导系统主要分为光学成像和非成像制导两种类型。在光学制导产品配套军贸和未来国家级军品型号应用的多个制导类产品,产品性能显著,成熟度提高。配合总体单位研制的多个光学制导类产品不断优化,陆续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同时配合总体单位及军方需求,积极参与多个重点型号的论证和研制,并实现工程化应用,公司多项关键技术有效支撑了多个重点导弹型号任务的研发、生产和装备;已开展的外贸型电视制导类、低成本红外制导类及激光制导类产品随总体单位靶场飞试试验取得成功。伴随产品定型,我们判断该业务全年收入将增长迅速,且“十四五”期间公司批产产品比例有望进一步提高,批产产品的增长会带来规模效应,盈利能力有望增强。 光学目标与场景仿真业务已研制四代系列产品,部分指标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报告期内公司首次承接军方大型光电环境仿真系统,标志着公司已具备承接系统级项目能力,进一步奠定及提升了公司在系统仿真领域中的行业地位。 光电专用测试设备业务目前已完成10余项重点型号导弹的配套任务,为多个型号的武器系统提供可靠的光电检测装备保障。公司具备将光电专用测试设备系列化、模块化的能力,将公司核心技术应用于远距离探测等方向,并不断向光电专用测试类设备的“小型化、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方向发展。光电专用测试设备主要为导弹定型、批产贮存和发射各环节提供测试技术支持和装备支撑,多款光电专用测试产品已实现批量生产,伴随“十四五”多个型号逐步定型,实战化演习加大导弹量的需求,贮存测试需求也有望同步提升,公司该业务收入有望恢复性增长。 激光对抗系统业务由光学系统向整机方向发展,在激光系统小型化控制系统研发基础上,先后完成了小型化车载激光系统、便携式激光系统研制、机载激光系统研制。在国内首次实现在动平台上对运动目标进行成像、捕获、跟踪和瞄准,并完成精准毁伤。 民品业务将先进军用技术向其他领域转化,结合自身在光电领域的研发优势及市场需求,针对电力检测、森林防火等民用领域进行了产品开发。报告期内实现销售金额1125.28万元(-57.60%),主要因本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人体温度智能检测设备的销售额同比下降2297.00万元,同时,其他业务收入1101.37万元(+455.81%,相较2019年同期增长442.58%),主要系电力检测产品通过试点验收后,已实现了在电力系统一定规模的销售,销售额同比增加903.22万元。民品业务和其他业务扣除疫情影响后增长迅速,收入有望快速增长。 公司顺利实施股票激励提升员工积极性公司完成实施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其中首次授予31位激励对象(占公司全部职工的355人的8.73%)80万股限制性股票,约占公司股本的0.80%,授予价格14.8元/股。此次计划进一步提升员工凝聚力和团队稳定性,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升经营效率,给公司带来更高的经营业绩和内在价值。
双良节能 家用电器行业 2021-08-11 8.49 -- -- 12.28 44.64%
14.28 68.20%
详细
拟定增35亿元建设40GW 单晶硅一期项目(20GW)2021年8月8日,公司发布《2021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计划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预计不超过35亿元(含本数),其中30亿元用于建设40GW 单晶硅一期项目(一期项目20GW,总投资规模69.99亿元),其余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项目。该项目由双良硅材料(包头)有限公司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稀土高新区滨河新区进行建设,项目建成后将达到年产20GW 大尺寸光伏单晶硅片的生产能力。 本项目建设周期为24个月,达产后投资内部收益率为 28.84%(税后),投资回收期为4.96年(税后),项目经济效益较好。此次定增股数上限为488176742股(不超过本次非公开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的30%),若不考虑其他因素,按照募集35亿元计算,此次定增发行底价为7.2元。 大尺寸硅片具备后发优势,贡献收入可期公司40GW 单晶硅一期项目全部采用1600炉型单晶炉,可生产210mm、182mm 及以下各规格尺寸光伏单晶硅片。根据CPIA,2019年156.75mm 和158.75mm 尺寸的硅片合计占据我国市场的90%以上,2019年我国硅片产能为173.7GW,传统小炉型单晶炉设备无法生产182mm、210mm 的大尺寸光伏硅片。而 CPIA 预计至 2023年,以 182、210为代表的大尺寸硅片合计市场占比将突破85%。大尺寸光伏硅片可以带来全行业成本下降,有效降低度电成本,大尺寸光伏硅片也代表着光伏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 根据公告,40GW 单晶硅一期项目(20GW)总投资额为699901万元,投资回收期为4.96年,据此估计全部建成后项目年均能为公司带来净现金流量14亿元。公司近5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最高为2017年的4.29亿元,故单晶硅项目建成后或成为贡献公司收入的最大业务。 定增优化资本结构,降低债务风险公司2021H1总资产为52.13亿元,负债为29.79亿元,资产负债率57.14%。此次定增预案按照35亿元计算,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定增后公司资产负债率将降至34%,使得公司资本结构将得到优化,从而有效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优化公司财务状况。 平价时代光伏中长期景气得到确认,看好公司硅片生产优势2021年6月11日,发改委发布《通知》指出2021年起新备案集中式光伏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和新核准陆上风电项目,中央财政不再补贴,实行平价上网,这项政策对光伏行业的影响和意义是重大的,光伏平价上网意味着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是不可逆转的。截止到目前,已经有16个省份明确了超258GW 的新增装机目标,光伏中长期景气度得到确认。 公司作为多晶硅还原炉领域的龙头企业,其产品是硅料生产商的核心设备,与硅料厂商具有天然的亲密合作关系,从而有望在硅料环节取得一定优势。根据公司公告,预计项目达产后平均年营业收入为108亿元。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1.46亿元、68.14亿元、94.32亿元,YOY 分别为51.85%、116.61%、38.4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8亿元、5.87亿元、8.57亿元,YOY 分别为109.59%、103.94%、45.90%,继续重点推荐。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市场需求下滑;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波动等风险;光伏行业政策变动风险等。
天宜上佳 2021-08-09 23.65 -- -- 28.28 19.58%
34.96 47.82%
详细
事件: 天宜上佳发布 2021半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2,305.13万元(YOY+56.75%), 归母净利润 5,640.38万元(YOY+48.07%), 扣非归母净利润 5,404.46万元(YOY+30.41%)。 公司在立足现有轨道闸片优势业务的同时,积极布局光伏和军工高景气赛道,新业务进展顺利, 放量可期, 未来增长空间大。 轨道闸片业务:复工复产顺利进行,行业需求明显增加。 2021年上半年铁路运输呈现稳定恢复态势,期间累计发送旅客 13.65亿人次,同比增长 67%。轨道闸片作为短周期耗材, 动车平均每年需要更换 2.5次, 铁路运输的恢复运营推动轨道闸片需求的明显增加。 报告期内,公司粉末冶金和合成闸片业务实现收入 2.00亿元。 截至报告期, 天宜上佳拥有 11张 CRCC 核发的《铁路产品认证证书》及 6张《铁路产品试用证书》,产品覆盖国内时速 160-350公里动车组 33个及交流传动机车车型,是持有 CRCC 证书覆盖车型最多的厂商,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 护城河深。 光伏材料业务: 碳碳产品加速替代传统石墨材料,放量在即。 根据光伏行业协会报告, 中国 2021年光伏新增规模预计为 55-65GW,“十四五”期间年均光伏新增规模 70-90GW。 光伏行业已由政策驱动转向技术经济驱动, HJT 等新型电池的出现, 有望替代 PERC 电池,推动的行业的发展。 在晶硅制造热场领域技术替代也在进行, 碳碳复合材料由于使用寿命更长,并且适用于生产大尺寸硅片的大直径热场系统,已经逐步实现了对传统石墨材料的替代,尤其是在坩埚、导流筒等关键光伏热场部件, 市场前景广阔。 军工制造业务: 布局航空金属结构件和军用新材料业务,有望成为新的增长极。 报告期内,公司飞机零部件及地面设施收入为 1040.54万元,高频声学装备结构件收入为 946.83万元。 1)航空金属结构件:天宜上佳 2021年 3月通过收购瑞合科技进入成飞供应链体系,为中航工业下属多家主机厂、成飞民机等民用客机分承制厂提供航空零部件,包括机身框类、大梁、翼梁等。瑞合科技已经并表, 2021年业绩承诺净利润为不低于 2,500万元, 2021-2022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 6,000万元, 2021-2023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 10,500万元。 2)军用新材料:该业务以子公司天仁道和为主体,依托强大的科研攻关团队,向航空航天、海洋船舶、 国防装备等领域提供优质的碳纤维制品。目前已完成驱散系统面板底座支架、无人直升机尾桨桨叶、火箭姿控舱等产品的设计研发,其中驱散系统面板底座支架已经实现销售收入。 ? 投资建议天宜上佳是国内轨交闸片制造龙头, 深入布局高景气赛道,光伏和军工新业务进展顺利,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增长极, 维持买入评级。 考虑到公司经营和子公司并表情况, 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6.96亿元、 10.01亿元和 14.6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35亿元、 3.36亿元、 4.73亿元,对应 2021-2023年的 PE 为 53倍、 37倍、 26倍。 风险提示: 疫情反复;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通达股份 电力设备行业 2021-08-05 5.74 7.04 18.52% 7.07 23.17%
7.07 23.17%
详细
事件:公司7月31日公告,2021H1 营业收入9. 76亿元(-4. 99%),归母净利润0. 48亿元(-49. 55%),毛利率15. 42% (-2. 25pcts),净利率4. 84% (-3. 55pcts). 投资要点: . 原材料涨价影响电线电缆业务,军工业务维持高度景气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 76亿元,同比下降5. 36%,实现归母净利润0. 48亿元,同比下降49. 55%。 分业务板块来看,报告期内电线电缆制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 99亿元(-4. 78%),在营收中分别占比为92. 10% ( +0.20pcts) ;报告期内,电线电缆业务毛利率为11.81% (-3. 42pcts),电线电缆业务毛利率有所下滑主要是由于近半年来铜铝等原材料价格相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截至2021年7月30日分别较年初提升23. 48%/27. 21%), . 侵蚀了公司电缆业务较大的利润,从而对该部分业务盈利能力有一定程度影响;军工零部件制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0. 77亿元( +30.02%),在营收中占比为7. 90%(+2. 13pcts),公司所处的航空零部件加工行业受益于新一代航空航天装备进入批量装备阶段,行业进入景气度上升期,同时叠加公司德国DST智能化航空零部件柔性加工生产线已完成部分安装调试工作,并开始批量生产,在智能化、数字化、集约化的生产模式下,进一步提升公司生产效率,上述因素叠加导致公司军工零部件制造业务在整体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双双下滑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较高增速;报告期内,军工零部件制造业务毛利率为57. 42% (-5. 74pcts),主要受新机型批产阶段价格有所下降的影响,但伴随着公司航空零部件订单放量所带来的规模效应以及智能化生产线应用的全面铺开所带来的成本管控效率提升,将进一步平滑 型号降价对净利润的影响,长期来看,公司军工零部件制造业务毛利率降幅有望逐步趋缓,总体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费用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为0. 99亿元(+7.19%),费用率为10.10%(+1. 15pcts),具体来看,管理费用为0.34亿元. ( +117. 77%),较.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主要系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导致工资费用增加及母公司办公费用增加所致。 电线电缆业务稳步发展, 开拓军工高景气赛道①电线电缆业务- --客户群体稳定,坐拥存量市场开拓增量空间公司的电线电缆产品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为特高压/超高压用钢芯铝绞线系列等架空导线产品;电气化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承力索等铜合金系列电线电缆产品;配网及建筑用架空绝缘系列电缆产品。 受到电线电缆行业普遍具有“料重工轻”的特点,在该部分业务经营过程中具有原材料成本占比较大,毛利率水平相对较低,并且由于该部分业务的销售合同多为闭口价合同,中标时产品销售价格已经确定,在执行过程中以铜铝为首的原材料价格波动会对该部分业务利润造成一定影响,2021 年上半年有色金属价格波动上行,铜铝平均价格分别较.上年同期大幅上涨,双重因素叠加导致报告期内,除架空绝缘电缆产品外,钢芯铝绞线系列与承力索等铜合金系列电线电缆产品毛利率均呈现不同程度下滑,从而带动电线电缆业务整体净利润水平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客户结构稳定,电线电缆产品线稳步扩张。目前公司主要客户包括国家电网及其关联企业、南方电网及其关联企业、中铁总公司以及中能建、中交建等大型综合承包商,客户对公司认可度较高且自身具有强商业信誉,无论是从回款质量及业务现有业务经营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并且公司多年来在电线电缆业务方面持续加大对新产品的研发力度,进一步丰富电线电缆业务产品结构,长期来看,通过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以及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充,公司该部分业务有望恢复高速发展。 ②军工零部件加工业务-一募投项目加速推进,进一步挖掘配套潜力2016年4月,公司完成对成都航飞航空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的收购,自此开始涉足航空零部件制造领域。成都航飞在航空零部件制造领域已深耕多年,主营产品为飞机结构零部件及大型关键结构件的高端精密加工制造服务,具体包括机体钛合金、铝合金框、梁、肋、接头等数控加工件,钣金及复合材料成型模具等,产品覆盖我国现阶段正在加速列装的战斗机和教练机、C919等多种机型。下游客户除目前主要配套的成飞与贵飞外,也在积极拓展包括沈飞、西飞、航发集团在内的多个优质主机厂。 募投项目顺利推进,产能逐步释放。产能方面,成都航飞分别于2016年10月与2020年3月启动“航空零部件制造基地建设项目”与“新都区航飞航空结构件研发生产项目”,总投资额分别为6. 22亿元/1.8亿元。 其中航空零部件制造基地建设一期项目已投入2. 57亿元,并已于2019年底完成验收,购置设备主要为备为德国DST智能柔性五轴加工设备、高速龙门铣削中心、卧式/六轴数控加工中心等设备共计19台(套)。一期项目目前产能为年产飞机结构件1万件。该项目二期目前正在推进中,目前已投入金额6, 935. 93万元,预计于2023年投产,投产后飞机结构件年产能将增至3万件,将实现年收入4. 05亿元,净利润9, 600.86万元;新都区航飞航空结构件研发生产项目主要包括日本FMS柔性五轴加工设备、五轴龙门加工中心等设备共计23台(套),以此组建3条数控机床柔性生产线。目 前已投入金额2,632. 27万元,预计于2022年建成投产,投产后预计年产各类航空零部件25700 件,并实现年收入1. 02亿元,净利润2, 175.53万元。 业务布局纵向延伸,战略切入核心环节。目前以爱乐达、德坤航空(利君股份子公司)、立航科技在内的多家企业均已布局航空部组件装配业务,成都航飞作为拥有核心关键技术、设备以及高质量控制水平的优质企业,公司有望在此基础上,以业务优化作为未来发展重点方向,逐步切入部装业务领域,实现精密制造、部组件装配双足并进的总体业务布局,战略切入航空零部件加工的核心环节,并进- -步加深与主机厂的业务绑定。 股权激励成功实施,强化未来发展动能公司于2021年1月29日实施股权激励,向公司董事长、高级管理人员在内的166人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为792. 90万股,在总股本中占比约为1. 53%。本次激励计划分两期解锁,并对母公司及子公司成都航飞分别设置相应业绩考核要求:以2019 年收入及利润指标为基数,母公司2021-2022年收入增速分别不. 低于30%/50%,即2021-2022年母公司收入将不低于21.57亿元/24. 89亿元,相对于2020年增速分别为21. 09%/39. 72%;子公司成都航飞2021-2022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80%/230%, 即2021-2022年其净利润将不低于0. 59亿元/0.69亿元,相对于2020年增速分别为20. 00%/41. 43%。 整体来看,此次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对于母子公司分别设置不同考核指标,且指标要 求相对较高,不仅体现公司对于自身经营及业绩维持高增速的信心,同时对于母、子公司的差异化考核,也侧面反映公司通过实施科学、长效的激励机制,实现管理层、核心员工与公司利益的趋同,进一步稳定子公司核心人才,充分调动其管理团队的积极性,更好的促进公司整体业务发展。 投资建议:1. 公司募投项目有序推进,集约化、智能化生产线推动公司经营效率持续提升,从而进一步对冲降价带来的负面影响;公司业务布局纵向延伸,战略切入部组件配装核心环节,深化与主机厂业务绑定,业务布局不断优化,打开业务新增长点;2.电线电缆业务作为公司传统主 业,公司凭借多年的经验积累,形成了较强的生产组织能力,在产品综合质量以及运营效率方面在行业内均保持较高水平,长期来看,铜、铝等上游原材料价格将逐步趋稳,该部分业务有望重回增长轨道;3. 股权激励成功实施,进一步稳定核心技术人才,调动管理团队积极性,实现管理层、核心员工与公司利益的趋同,更好的促进公司业务发展。 基于以上观点,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9. 87亿元、21. 42亿元和23.7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 17亿元、1. 56亿元及1. 84亿元,EPS 分别为0.22元、0.30元、 0.35元,我们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格7.04元,分别对应32倍、23倍及20倍PE,当前不到1.3pb. 风险提示:募投项目推进不及预期;军品放量进度不及预期;电缆业务恢复不及预期;市净率长期处于低位,上游原材料价格 上涨等风险。
中科创达 计算机行业 2021-08-05 141.98 -- -- 145.85 2.73%
149.60 5.37%
详细
事件:公司 7月 30日发布公告,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收 16.94亿元(+61.44%),归母净利润 2.77亿元(+58.85%),扣非归母净利润 2.56亿元(+64.98%),销售毛利率 42.25%(+2.24pcts)。 投资要点: 营收增速创近六年同期新高,AIOT+智能汽车+5G 成长动力强劲。 公司以智能 OS 系统为核心,专注于 Linux、Android、RTOS、鸿蒙等智能操作系统底层技术及应用技术开发。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收 16.94亿元(+61.44%)、增速创近六年同期新高,其中近四年同期增速分别为+23.61%、+27.15%、+42.78%、+61.44%,呈现出明显的加速抢跑态势。其智能软件、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物联网三大核心业务均持续取得突破: (1)智能软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7.28亿元(+30.21%),其中来自于终端厂商的收入 4.85亿元(+57.16%); (2)智能网联汽车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4.93亿元(+70.06%),其中软件许可收入 0.75亿元(+92.00%)。 (3)智能物联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4.68亿元(+137.23%)。我们认为,公司在智能 OS 领域具有基于芯片底层的全栈系统技术优势,与芯片、元器件、终端、互联网等合作厂商建立起了良好的行业生态,充分受益于 AIOT 万物互联、软件定义汽车的历史发展趋势,以及 5G 手机渗透率的不断提升。业绩释放呈加速抢跑态势,未来或将持续高速成长。 整体盈利能力随规模扩张稳健提升,软硬件整合趋势明显。随着营收规模的快速增长,公司报告期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2.56亿元(+64.98%),较同期营收增速高出 3.54pcts,盈利能力稳健提升。销售毛利率 42.25%(+2.24pcts),创近 19年以来同期新高。 期间营业成本 9.79亿元(+55.41%)略低于营收增速,其中,硬件产品和材料采购成本 3.53亿元(+165.03%),软硬件结合趋势明显。销售费用 0.56亿元(+40.06%)显著低于营收增速,研发投入 2.74亿元(+112.13%)显著高于营收增速,研发驱动的高新技术企业特征明显。财务费用 0.27亿元,主要系汇率波动所致。 预付账款 1.20亿元(+174.98%),存货 7.46亿元(+103.03%),主要系芯片、电子类原材料供应链紧张加大备货所致。合同负债3.97亿元(+37.93%),显示新订单锁定情况良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0.24亿元(-88.94%),主要系公司加大 IoT 原材料备货及发放奖金所致。我们认为,芯片电子供应链紧张仅仅短期扰动企业现金流,不影响行业长期成长逻辑,公司与高通、华楷体 为等厂商共建产业生态,产品软硬件结合发展可能带来更高的用户粘性。 物联网市场迅速成长,携手华为发布鸿蒙操作系统发行版,并量产出货。人工智能、5G、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技术推动物联网市场的快速发展,根据 GSMA 发布的《2020年移动经济》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物联网的收入为 3430亿美元,预计到 2025年将增长到 1.1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1.4%。作为鸿蒙生态 2.0首批合作伙伴,子公司创思远达已发布基于 RISC-V 的 WiFi+BLE 芯片的鸿蒙操作系统发行版,并开始逐步量产出货。成为业内率先完成 HarmonyOS Connect 全套餐集成适配,面向嵌入式 WiFi+BLE 芯片的操作系统,支持鸿蒙碰一碰配网以及 HarmonyOS Connect,能有效缩短客户产品鸿蒙适配、HiLink 对接周期。可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照明等面向个人、家庭和行业的物联网产品和解决方案。我们认为万物互联时代来临,公司可以享受到物联网与国产操作系统两方面快速增长的红利。 软件定义汽车趋势已来,公司 SOA 智能软件平台可实现车云一体、跨域、跨 OS 的灵活部署和全面配置。国家推动“汽车从单纯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转变”,未来有更多传感器、高性能芯片、5G 技术以及数据、算法、连接要在汽车上实现智能化应用。公司积累了丰富的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操作系统、3D 引擎、机器视觉、语音和音频、自动化测试等产品和技术,能够提供操作系统开发、核心技术授权、应用定制、自动化测试等一站式、全产品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基于车云一体的 SOA 系统。公司基于 SOA 架构的融合座舱平台,可实现场景和服务的解耦,快速完成场景服务的开发变更及升级迭代。并且创新性的推出智能场景引擎及智能 AI 助手方案,能够实现千车千面、千人千面的个性化体验。目前,公司已经成为全球知名的智能网联汽车平台产品提供商,在全球拥有超过 200家智能网联汽车客户。我们认为公司在智能汽车领域技术布局全面,处于软件定义汽车的主赛道,未来或深度受益于汽车智能化的时代浪潮。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在智能 OS 领域具有基于芯片底层的全栈系统技术优势,与芯片、元器件、终端、互联网等合作厂商建立起了良好的行业生态,充分受益于 AIOT 万物互联、软件定义汽车的历史发展趋势。其产品软硬件结合发展可能带来更高的用户粘性,业绩释放呈加速抢跑态势,未来或将持续高速成长。我们上调公司 2021、2022、2023年归母净利润至 6.15亿元、8.45亿元、11.40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1.45元、1.99元、2.69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101倍、73倍和 5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产业技术快速迭代升级。
三角防务 航空运输行业 2021-08-03 41.87 52.74 91.16% 57.30 36.85%
57.30 36.85%
详细
事件:公司7月29日公告,2021H1营业收入4.67亿元(+45.28%),归母净利润1.65亿元(+64.06%),毛利率46.90%(+3.72pcts),净利率35.38%(+4.05pcts)。 投资要点: 业绩创历史同期新高;存货规模扩大,有望兑现至利润表实现全年业绩高增长2021H1,公司营业收入4.67亿元(+45.28%),归母净利润1.65亿元(+64.06%),均为历史最高;毛利率46.90%(+3.72pcts),为近四年最佳水平,净利率35.38%(+4.05pcts),为历史最高。报告期内,公司参研生产的军品定型量产,营业收入规模持续扩大,规模效应显现,盈利能力逐步提升。公司借助400MN 大型模锻液压机设备参与新一代战斗机、大型运输机等军工装备重要型号的预研到定型的整个阶段,成功进入主机厂的供应商体系。供应产品一旦定型且规模化生产后,一般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保持了较好的客户粘性。随着主机厂新一代装备的批量化生产,公司的规模与业绩有望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 报告期内,公司收入和毛利润仍主要来自于模锻件产品且占比持续提升。模锻件作为公司的主要产品,随着前期参与预研型号的定型、小批量生产并逐步量产,公司模锻件收入保持较高增长。模锻件实现收入4.43亿元(+71.40%),营收占比94.92%(+14.49pcts),贡献毛利润2.10亿元(+78.81%),毛利润占比96.01%(+11.28pcts),毛利率47.44%(+1.96pcts)。公司的模锻件产品主要是通过400MN大型模锻液压机锻造而成,公司拥有的400MN 大型模锻液压机是我国拥有的压力吨位在万吨以上的少数几台之一,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缸精密模锻液压机。 除模锻件外,公司产品包括自由锻和其他产品,占比均较小,对业绩贡献较小。自由锻营业收入0.12亿元(-75.67%),毛利率17.75%(-9.07pcts)。公司自由锻产品主要为新一代飞机自由锻件属于模锻件定型阶段前产品,其产品规格、技术标准及锻造工艺尚未固化以及新材料研发的自由锻具有试制性质,该类业务存在订单间歇性、产品结构变化大、批量小及难以集中生产的情况,导致毛利率波动较大。 其他产品营业收入0.11亿元(-6.61%),毛利率17.75%(-4.92pcts),公司其他业务收入主要为客户自带原材料加工,订单分散其有一定的波动。费用方面,2021H1,公司期间费用率为6.20%(-1.17pcts),公司期间费用多为固定费用,随着公司规模增加,规模效应显现,费用率进一步降低。 存货规模扩大,有望兑现至利润表实现全年业绩高增长。报告期末,公司存货8.58亿元(+12.32%),为历史最高。其中占比较大的为原材料2.55亿元,减少0.46亿元;在产品2.94亿元,增加0.62亿元;发出商品2.60亿元,增加0.73亿元。公司主要产品采取以销定产,生产模式全部为以销定产,一般而言,公司存货均可以对应至订单,存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说明公司在手订单充足,且公司评级报告披露,截至2021年3月底,公司锻件在手订单为10.36亿元。 2018年-2020年度及2021H1,公司存货周转率分别为0.88、0.99、0.59及0.31,2020年和2021H1下降较快的主要原因为公司在手订单较多导致原材料和在产品大幅增加,叠加2020年受新冠疫情和客户排产计划影响产品验收有所延缓。我们认为,随着军品确认收入进度加快,存货周转率有望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存货向收入转化进度加快,增厚公司全年业绩。 与各大主机厂稳定合作,充分受益于主机厂新一代装备批产公司目前已进入国内各大主机厂的供应商名录,主要产品服务于航空、航天、船舶等领域。公司产品目前已应用在新一代战斗机、新一代运输机及新一代直升机中,并为多种类型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供应主要锻件产品。 在锻造行业,是否拥有大型模锻液压机生产设备是制约企业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公司拥有的400MN 模锻液压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缸精密模锻液压机,具有刚性好、压力稳定、压制精度高、生产工艺范围宽广、批量锻件一致性好等特点,可用于大型运输机、新一代战斗机、民用客机各类框、梁整体化生产,也可作为航空发动机用涡轮盘、压气机盘、燃气机盘生产研制平台,适用于铝合金、钛合金、高温合金高强度合金钢等难变形材料大型构件的整体模锻成型,可以满足目前在研、在役的先进飞机、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中的大型模锻件生产。 公司借助400MN 大型模锻液压机设备参与新一代战斗机、大型运输机等军工装备重要型号的预研到定型的整个阶段,已具备较好的先发优势,将优先受益于新一代装备批产。 从锻件到零件,产业链延伸,打开成长空间公司2021年5月发行可转债募集9.04亿元,用于建设先进航空零部件智能互联制造基地;拟建设航空精密零件数字化智能制造生产线和飞机蒙皮镜像铣智能制造生产线,预计形成年加工近3000件结构件的能力以及年加工5000余件蒙皮零部件的能力。募投项目项目建设周期为3年,预计2024年中的开始试生产,达产率为50%,贡献2.37亿元营收、0.57亿元净利润;2025年中达到80%的产能,贡献3.79亿元营收,1.42亿元净利润;2026年中之后预计达产100%,每年可贡献4.74亿元营收、1.98亿元净利润。该基地主要瞄准两个方向:① 推动锻件产品全面向粗加工状态及精密加工状态交付转变,挖掘锻件产业链延伸的附加值。 随着近几年我国军用飞机产量的大幅增长,主机厂基本向“供应链管理+装配集成”的模式转变,聚焦装配和系统集成主业,对锻件产品而言,基本都要求锻件以目前的锻造毛坯状态向粗加工或精加工交付状态甚至零件交付状态转变。 从锻造企业的角度,尽快实现包含锻造生产、数控加工、特种工艺、理化测试等全工序生产和检测能力,形成从锻件到零件的全过程保障能力是未来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截至2021年6月,三角防务有超过50%的粗加工和精密加工任务需外协,严重影响了产品的交付进度和质量保证能力,削弱了公司产品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公司通过募投项目,扩大、优化装备能力,充分利用智能互联制造技术,延伸产业链,向客户提供关键、重要、高附加值产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② 开展核心结构件和蒙皮加工业务,增大公司在航空制造领域的市场份额大型钛合金整体结构件在飞机构件、框架等部件中均有大量应用,且近几年呈现大型化、整体化趋势。 钛合金结构件大量采用薄壁和桁架结构,通常90%以上的余量需要由切削加工方法来去除。未来飞机大量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大量结构件采用大型整体薄壁的结构,该领域主要被德国STARRAG 和法国FIVE 等企业所垄断。 公司通过建设先进航空零部件智能加工生产线,满足我国航空领域新一代大型飞机结构件加工工艺精度要求,进一步满足我国某新型运输机、新型高级教练机大量的蒙皮加工需求。公司拟以开展航空领域蒙皮镜像铣先进加工业务为目标,针对航空领域对关重、复杂航空蒙皮类零件的精密加工需求,开展业务拓展,实现航空航天复杂、曲面、大型、特殊材料等零件生产加工,增大公司在航空制造领域的市场份额,增强公司的产业竞争力。 投资建议:1. 公司业绩创历史同期新高,营业收入净利润均显示较高速的增长;存货规模持续扩大,有望确认至利润表,增厚公司全年业绩。 2. 公司借助400MN 大型模锻液压机设备参与新一代战斗机、大型运输机等军工装备重要型号的预研到定型的整个阶段,已具备较好的先发优势,将优先受益于新一代装备批产。 3. 公司募投项目有序推进,将推动锻件产品全面向粗加工状态及精密加工状态交付转变,挖掘锻件产业链延伸的附加值;同时拓展核心结构件和蒙皮加工业务,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点,从锻件到零件供应商,打开成长空间。 基于以上观点,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49亿元、14.96亿元和18.0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5亿元、5.41亿元及6.56亿元,EPS 分别为0.84元、1.09元、1.32元(不考虑可转债摊薄的影响),我们给予目标价格53.00元,分别对应63倍、49倍及40倍PE。 风险提示:募投项目推进不及预期;军品放量进度不及预期。
振芯科技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1-08-03 27.55 32.14 78.36% 34.86 26.53%
37.34 35.54%
详细
事件: 公司 7月 29日盘后披露 2021年半年报,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60亿元(+111.60%),归母净利润 7929.52万元(+586.81%), 基本每股收益 0.14元(+587.44%), 毛利率 59.27%(+8.87pcts),净利率 22.95%(+17.86pcts), ROE 为 7.52%(+6.29pcts), 业绩大幅增长,经营效率明显提高。 投资要点: 紧跟北斗导航及 IC 市场高景气赛道,公司报告期业绩提速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60亿元(+111.60%), 归母净利润 7929.52万元(+586.81%), 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北斗系统全球组网及集成电路行业发展提速,公司凭借自身积淀,紧抓机遇,同时积极强化新产品推出速度和重点市场拓展力度,持续加强了研发投入和供货保障能力。 公司整体毛利率 59.27%(+8.87pcts),主要系受益于北斗系统全球组网及集成电路行业发展提速,使公司主营业务中毛利率较高的北斗终端及集成电路业务提升所致。 公司各项费用率大幅降低,经营效率改善明显,继续加大研发投入。 公司费用本期合计为 1.18亿元(+139.44%), 费用绝对值提高,但是销售费用率(6.51%,-3.14pcts)、管理费用率(12.91%,-10.03pcts)和财务费用率(0.44%, +0.28pcts)各项费用率降低,体现公司经营效率提升明显。 研发费用支出 0.46亿元(+60.99%)系加大研发投入、 引进研发人才研发项目外协加工费增加所致,主要发展了集成电路方面SDR、转换器、北斗三号芯片、高速接口等重点产品的创新和升级; 在北斗三号基带设计终端设计等进行研发创新,并加强了视频安防和卫星综合应用方面的研发力度,有助于公司未来为市场提供更全面完整的需求。 多项业务稳步推进, 北斗行业加速发展推动北斗业务板块快速拓展公司专注于“元器件-终端-系统-服务”一体化全产业链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运营, 从业务板块具体来看, 公司主要业务板块包括北斗终端、 集成电路板块及运营业务板块和安防监控板块。 公司北斗终端及运营业务实现收入 1.45亿元,同比增长135.73%,毛利率 63.40%(+4.50%),占总营收比例 40.20%(+4.11pcts), 主要系受益于北斗全球系统组网,公司积极推进“北斗+”应用模式,巩固并提高公司的行业地位和技术优势,强化重点市场拓展力度、销售订单大幅增长并积极提升产品交付速度。 相关产品包括手持型、车载型、船载型、指挥型等九大系列 100多种北斗终端,广泛应用于地质、电力、交通、地灾监测、应急救援、地基增强、智能驾驶、智慧城市等行业。 公司不断拓展北斗产品新应用场景,继续围绕北斗高精度产品及解决方案在国土地灾、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等行业应用拓展,初步搭建了完整的行业产品和渠道体系;同时,公司依托和西南交通大学成立“北斗时空交通大数据研究中心”打造交通运输行业平台产品,有望在重点市场实现批量化应用。 公司集成电路板块业务报告期实现收入 1.48亿元,同比增长 117.88%,毛利率 65.01%(+13.61%), 占总营收比例 41.04%(1.18pcts) 主要系受益于集成电路行业市场需求增长、公司积极推进产品生产交付。 公司自主设计研制的高端集成电路产品按应用分为视讯类、导航类、通信类;按功能分为射频类、接口类和 SoC 类。目前已形成包括北斗关键器件、转换器、软件无线电(SDR)、频率合成器、视频接口、硅基多功能 MMIC 等六大重点系列数百种产品。 各项产品在细分领域均处于优势地位,并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加强研发投入。其中,公司自主研制开发的北斗三号基带已突破了在动态、精度、灵敏度、抗干扰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实现了全球导航定位和语音/图像/短报文通信功能,通过了用户单位测试并进入选型目录;公司射频收发、视频接口和高速传输等重点类别产品销量和销售额维持高增长势头;公司已逐步将既有视频高速传输技术布局汽车智能座舱和无人驾驶等市场。 公司安防监控业务实现收入 0.66亿元,同比增长 62.14%,毛利率 37.76(% +2.26%), 占总营收比例 18.29% (-5.58pcts),主要系公司积极开拓视频产品市场,并推动项目施工进度及验收工作。 报告期,公司安防监控业务稳步推进,成功中标成都部分区县等天网改造升级项目等。 目前公司已拥有成体系、成系列的智能视频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四川为中心在西南片区拓展了多个智慧城市、天网、雪亮工程等智慧安防项目。 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预案,近年来首次公开募资公司 2021年 4月 14日召开 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公司 2021年度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预案》等议案, 本次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本次发行前公司总股本 55734.00万股的 10%,即 5573.40万股,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1.85亿元。 募集资金净额将用于: 1)北斗三号多功能核心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13500万元; 2)补充流动资金5000万元。北斗三号多功能核心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建设期24个月, 是在公司已突破北斗三号各项关键技术的基础上,针对北斗终端设备升级换代以及北斗短报文通信应用即将爆发的契机,研发多款北斗三号核心芯片,对未来全球覆盖下的北斗导航、通信应用布局。公司拟采用 28nm 及以下先进流片工艺,开展下一代北斗三号核心芯片研发并实现量产,进一步提升灵敏度、定位精度等核心指标,大幅降低芯片功耗,综合提高公司北斗芯片的市场竞争力, 项目所研发的高性能北斗核心芯片,具备体积小、功耗低、精度高、融合短报文通信等特点,解决突破新一代北斗核心芯片的先进工艺技术和性能瓶颈,大幅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也将对部分国外 GNSS 芯片逐步形成替代,市场前景广阔。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 1)公司深耕北斗领域,目前在北斗领域已构建了“元器件-终端-系统及运营”的完整产业链, 在核心芯片终端研制和生产方面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随着北斗行业的景气度升温以及各型智能终端对 IC 产品的数量和性能要求提高,同时叠加贸易争端等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芯片等国产化之路更受重视,未来在航空航天、导航、通信、计算机、汽车电子、视频图像等下游应用领域对高性能 IC 的需求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和提升,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一定的规模增速。根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在京发布《2021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 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 4033亿元人民币, 2014-2020年产值复合增速约为20.11%。其中公司主要为上游基础器件公司,上游产值在 2020年约占产业链总产值 9.52%。 公司主业有望受益于行业需求提升,业绩进一步释放提升; 2)已有大额确定合同: 公司本报告期末已签订合同、但尚未履行或尚未履行完毕的履约义务所对应的收入金额为 7.12亿元,预计将于 2023年 12月 31日前履行完毕; 3)本次募集资金投资计划项目紧密围绕公司主营业务,项目实施有助于公司抓住北斗三号卫星组网完成所带来的下游终端市场爆发的发展机遇,实施后将有助于加快公司产品化战略的实施和提升经营业绩,加强公司在相关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应对下游需求变化的能力,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和行业地位。 基于以上观点,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8.23亿元、 10.80亿元和 13.6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3亿元、 1.73亿元和 2.07亿元, EPS 分别为 0.27元、 0.31元和 0.37元。我们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 32.60元, 对应2021-2023年预测收益的 121倍、 105倍及 88倍 PE。 风险提示: 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公司诉讼解决进程不及预期、 募资计划进程不及预期、 募投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西部超导 2021-08-03 77.30 -- -- 96.50 24.84%
96.50 24.84%
详细
事件:公司7月30日公告,2021H1营收12.56亿元(+31.76%),归母净利润3.13亿元(+136.36%),毛利率42.48%(+7.96pcts),净利率24.89%(+11.49pcts)。 投资要点: 高端钛合金优势企业,促进军用钛合金相关技术显著提升:公司主要从事高端钛合金材料、超导产品和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公司产品以“国际先进、国内空白、解决急需”为定位,始终服务国家战略,补上了我国新型战机、大飞机、直升机、航空发动机、舰船制造所需关键材料的“短板”。尤其是公司多种牌号钛合金填补了国内空白,基本满足了国内高端市场对钛材性能水平的需求。 规模效应显现,公司盈利能力大幅提升:2021H1公司收入同比增长31.76%,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136.36%,毛利率(42.48%,+7.96pcts)、净利率(24.89%,+11.49pcts)实现快速提升,一方面是由于公司高端产品市场需求旺盛,高毛利产品结构占比提升,另一方面也是公司规模效应的显现。2021Q2实现了公司历史最佳单季度业绩,收入7.23亿元、归母净利润1.85亿元。具体业务来看:1. 高端钛合金材料:2021H1实现收入10.35亿元(+26.22%,营收占比82.42%),钛合金产品是公司收入和利润贡献的主要来源,核心产品在国内军工市场的主导地位稳固。我们认为钛合金板块高毛利产品结构占比提升,以及规模效应是公司整体毛利率上升,盈利能力增强的主要动力。具体进展方面,①实现了某型超高强韧钛合金材料关键性能稳定控制,满足型号技术要求;②通过了商飞公司Ti6Al4V钛合金材料的资质认证,未来将逐步实现产品批量交付;③突破了某大规格高强高韧高淬透性钛合金材料工程化制备技术,已被成功选材应用。以上成果将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提供新的动能与支撑。 2. 超导产品:2021H1实现收入1.05亿元(+15.62%,营收占比8.36%),受益于MRI医疗市场的稳定需求,公司NbTi超导线材月产量不断提升,全球市场份额持续扩大。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低温超导线材商业化生产企业,也是目前全球唯一的铌钛锭棒、超导线材、超导磁体的全流程生产企业,具体进展方面,①开发超导材料和磁体技术在电力领域的应用;②扩展未来核聚变应用;③超高速磁悬浮用超导磁体推进顺利。为未来公司在国家重大项目扮演关键角色打下基础。 3. 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2021H1实现收入0.52亿元(+515.15%,营收占比4.11%),目前公司高温合金材料虽然仍在起步的关键时期,利润贡献较小,但已经初见端倪,典型产品已向多个型号小批量交付,收入快速增长,市场得到了进一步开拓,产品质量稳步提升。随着公司未来在国内高温合金空白领域的突破及产业化,高温合金板块有望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新支柱。 费用率降低提升盈利能力:公司在销售规模增加的同时,费用率(14.82%,-1.48pcts)降低。具体来看,管理费用(0.75亿元,+27.15%)、销售费用(0.10亿元,+57.00%)、财务费用(0.12亿元,-50.76%)、研发费用(0.89亿元,+35.17%)。总体费用控制较好,一定程度促进了公司净利率的提升。其中财务费用的下降,主要是外币汇率波动当期汇兑收益增大所致。 采购扩大、备战生产,经营现金流大幅改善:公司预付款项(0.37亿元,+272.74%)和应付票据(5.82亿元,+61.32%)较上年期末大幅增长,主要由于公司生产规模扩大采购量增加,表明公司订单充足,正在备战生产。同时公司经营现金流(1.02亿元,同比增加4.08亿元)由负转正,大幅改善,主要是公司收到销售商品现金增加所致,回款向好。 做好定增募投项目,突破产能瓶颈:公司短期内面临的短板是产能瓶颈,公司7月9日公告,拟募集总额不超过20.13亿元用于相关扩产项目,①《航空航天用高性能金属材料产业化项目》可新增钛合金5050吨/年、高温合金1500吨/年产能,建设期3年;②《高性能超导线材产业化项目》可新增MRI用超导线材产能2000吨/年,建设期2年。 投资建议:公司聚焦端钛合金材料、超导产品及高性能高温合金三类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高端材料,持续创新能力是公司最重要的竞争力之一。高端钛合金材料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钛合金和高温合金材料填补我国新型战机等武器装备的关键材料短板。随着我国“两机”重大专项的逐步实施,以及“十四五”提出跨越式武器装备的发展,以高端钛合金和高温合金材料为首的高附加值、高技术的高端材料将拥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具有战略性意义,公司亦将因此受益。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0.21亿元、39.77亿元和48.6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72亿元、8.29亿元和10.17亿元,EPS(不考虑增发摊薄)分别为1.30元、1.88元和2.31元,我们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投产不顺,原材料价格上涨,技术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恩华药业 医药生物 2021-08-03 13.39 -- -- 14.67 9.56%
15.50 15.76%
详细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6,502.34万元,同比增长25.81%;利润总额47,817.11万元,同比增长17.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090.55万元,同比增长16.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1,628.60万元,同比增长17.50%;基本每股收益0.41元,同比增长17.14%。 核心产品高速增长,推动公司业绩稳定增长。报告期内,公司麻醉类产品实现营业收入86,639.86万元,同比增长63.43%;毛利率90.91%,较去年同期下降了0.62个百分点。精神类产品实现营业收入54,322.99万元,同比减少4.77%;毛利率83.34%,较前值上升了0.12个百分点。公司2020全年麻醉类产品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手术数量大幅下滑,导致药品销量下滑导致。随着我国疫情形势逐渐缓和,公司核心产品恢复明显,麻醉类药品销量已超过2019和2020同期水平。公司麻醉类产品的高速增长,带动了公司整体业绩平稳增长。 研发力度持续加大,为同期历史最高。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为15,657.07万元,同比增长53.94%。目前公司在开展中的研发项目共计70个,包括15项创新药项目、38项仿制药在研项目和19项一致性评价项目。 一致性工作方面,报告期内,公司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等4个产品通过一致性评价工作,预计下半年仍有产品陆续获批一致性评价。创新药研发方面,公司麻醉镇痛药TRV-130注射液已进入Ⅲ期桥接临床试验阶段。公司研发力度近年来持续加大,2021H研发费用为公司上市以来历史同期最高水平,随着公司各项项目逐渐步入成熟,未来公司有望迈入研发收获期,进一步丰富产品管线,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公司市场空间,增厚公司业绩。 好欣晴IPO工作稳步推进。公司联营公司江苏好欣晴积极布局互联网医疗服务产业,利用新冠疫情快速开展自身互联网医疗业务。目前好欣晴IPO工作正在有条不紊持续推进,公司表示目前已与多家基金开展对接工作,2021Q3将完成2亿规模融资,未来如好欣晴IPO成功,将有望提升公司投资收益。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摊薄后(暂不考虑转增的影响)的EPS 分别为0.90元、1.09元和1.32元,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14.63倍、12.10倍和10.05倍。恩华药业是我国麻醉药品领先企业之一,核心产品在疫情形势稳定后恢复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药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政策风险、新冠肺炎疫情风险
双良节能 家用电器行业 2021-08-02 8.89 12.19 186.15% 10.67 20.02%
13.58 52.76%
详细
领先的零碳绿色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积极布局新能源双良节能位于中国江苏江阴,自 1982年创业,近 40年来谋求创新,不断发展,在“节能节水、光伏新能源”数字化智造、服务型智造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从中国走向世界,是国际化的能源服务运营商、环境治理运营商和智能互联的“绿色”专家管家。2021H1,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以及碳中和带来的需求提振,公司实现营收 12.49亿元,同比增长 69.21%;归母净利润 1.02亿元,同比增长 470.35%。剔除 2020年一季度受到的疫情影响,公司 2019H1-2021H1营收复合增速为 7.04%,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为 21.36%。 节能节水业务或将在碳中和背景下迎接快速增长在“碳中和、碳达峰”的宏伟发展目标下,公司节能节水系统、光伏新能源装备均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加之下游客户持续复苏,对公司产品及服务的需求快速增加,往期订单收入确认叠加新增订单的交付,公司盈利能力将有显著提升。 进入 2020年以来,公司新获节能节水业务大单不断,客户包括茅台集团、国电投、国家能源集团国电电力、大全新能源、通威等各行业的龙头企业。根据公司公告和我们的统计,2020年公司签订的节能节水业务订单金额为 20.03亿元,而 2021年截至 7月 13日,公司签订的节能节水订单为 19.41亿元,已经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新能源业务有望助力公司业绩取得突破随着光伏平价时代到来,光伏装机量有望进一步增长,CPIA 预测,未来 3年我国光伏累计新增装机量将突破 230GW,接近 2020年我国总装机量水平(253GW)。光伏行业持续景气不论对于公司多晶硅还原炉业务还是硅片业务都有积极作用。 公司的多晶硅还原炉设备是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工艺流程中使用的核心设备,而改良西门子法是世界范围内生产多晶硅采用的最多的方法。今年以来,光伏硅料价格接连上涨,到 6月初致密料达到高点为 206元/kg,相比去年末的价格上涨了近 150%。目前致密料价格为 203元/kg,仍然在高位维持。硅料价格高企刺激了下游厂商扩产欲望,公司 2020Q4至今的还原炉业务订单金额合计突破 20亿元,与去年总营收达到同一水平。 根据 CPIA,2019年 156.75和 158.75尺寸的硅片合计占据我国市场的 90%以上,2019年我国硅片产能为 173.7GW。而 CPIA 预计至 2023年,以 182、210为代表的大尺寸硅片合计市场占比将突破 85%,由于生产 156.75、158.75硅片的设备无法同时生产 182、210的大尺寸硅片,随着大尺寸硅片市场份额不断提高,硅片旧的小尺寸产能将被淘汰,故目前切入大尺寸硅片赛道没有历史负担,轻装上阵,甚至会取得后发优势。 核心优势明显,行业地位突出,看好公司长期发展公司拥有完整的综合能源服务产业链,为客户提供节能领域包括设计、制造、安装调试、智慧运维等在内的一揽子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公司拥有世界领先的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研发制造基地、空冷钢结构塔研发制造基地,以及多晶硅还原炉制造基地,技术实力雄厚,高端优质客户遍及全球。 同时,公司作为多晶硅还原炉领域的龙头企业,其产品是硅料生产商的核心设备,与硅料厂商具有天然的亲密合作关系,从而有望在硅料环节取得一定优势。硅片产品有望与多晶硅还原炉设备协同发展,双翼齐飞。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1-2023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3145.69百万元、6813.98百万元、9432.48百万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88.01百万元、587.36百万元、856.97百万元,YOY 分别为 109.59%、103.94%、45.90%; 对应 2021-2023年的 PE 为 49.15X/24.10X/16.52X。考虑到双良节能行业龙头地位和硅片创收预期,给予双良节能 2022年 36倍 PE,对应股价为 13.00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市场需求下滑;硅片产能落地不顺;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波动等风险。
星云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8-02 59.28 -- -- 82.30 38.83%
82.30 38.83%
详细
投资要点: 锂电检测行业领先企业。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以锂电池检测系统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以电池仿真测试、电池过程测试及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为核心,向电池制造企业及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电池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公司开发了储能变流器(PCS)及智能电站控制系统,与锂电池、储能行业头部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并推广储充检一体化储能电站系列产品;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福建星云检测与下游客户深度合作,开展锂电池检测服务;通过控股子公司及参股公司开发充电桩、运营管理平台等相关产品并开展充电运营服务。客户覆盖动力电池厂商(CATL、国轩高科等)、消费电池厂商(欣旺达等)、整车厂(一汽、上汽、东风、蔚来等)、检测机构(汽车工程研究院、北京工业设计研究院等)以及华为、长电等其他领域客户。 2020年全年及2021Q1业绩高速增长。2020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5亿元,同比增长57.24%,主要受到锂电池组自动化组装设备(收入2.15亿元,同比增长58.8%)、锂电池保护板检测系统(收入1.24亿元,同比增长251.7%)、检测服务(收入0.45亿元,同比增长99.6%)等业务拉动,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0.5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506%。2021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1亿元,同比增长64.91%,归母净利润0.2亿元,同比增长729.55%。 电动化大势所趋,锂电业务受益于下游扩产。扎根于锂电检测领域,公司锂电池组自动化组装设备、相关检测设备需求将受益于动力电池需求的爆发。在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因素的推动下,由政府、车企(传统车企/新势力/跨界造车)、消费者三方的共同参与下,电动化大趋势确立,电动车渗透率的提升速度可能会超预期:1、从需求端看,1)中国、欧洲、美国等地区均推出新的电动车补贴政策;2)推动充电桩、换电站等新能源车基础设施建设,减免停车费、充电费减免等优惠进而降低电动车使用成本,通过限牌、限行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燃油车使用成本;3)政策补贴和引导力度加大,新能源汽车产品力增强,同时汽车消费主力人群逐步转变,购买新能源汽车意愿持续加强。 2、从供给端看,1)动力电池成本持续下降促进电动车硬件成本价格下降;2)在诸如中国双积分制度、欧洲最严碳排放新规等政策驱动下,传统车企加速电动化布局,新势力则希望借由电动化的窗口实现对传统车企的反超;3)特斯拉等厂商诸多爆款车型的鲶鱼效应促进各方厂商不断推出在价格、续航等方面更具竞争力的车型;4)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进一步增强电动车产品吸引力。 3、电动化大趋势持续深入。根据EV Sales,2021年5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44.2万辆,同比增加199%,其中EV29.5万辆,同比大增190%,前5月累计销量达196.2万辆,新能源车渗透率5.8%。根据中汽协,6月新能源车产销均为24.8和25.6万辆,分别同比增长1.3倍和1.4倍。1-6月累计产销分别达到121.5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均增长2倍,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约为9.4%。 4、下游扩产需求旺盛。根据SPIR,预计2025全球锂电池出货量1135.4gwh,相比2020年增长337.5%,其中动力锂电池873.6GWH。国内外主要动力电池厂商加速扩产,带来相关检测、组装设备需求爆发,如宁德时代规划的产能基地2025年预计达产超550GWh,中航锂电预计2025年达产、在建和规划的产能300GWh;国外方面,SKI拟IPO以帮助实现2025年200GWh的产能目标,LG新能源预计2023年扩产至260GWh,Northvolt规划2030年产能150GWh。 公司前瞻性、针对性布局储能。近期,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30GWh以上。据CNESA,截至2020年底,中国运营储能项目容量总计35.6GW,其中抽水蓄能31.79GW,新型储能3.81GWh,根据政策要求未来5年内新增新型储能的市场空间约为26.19GW,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1.09%。电化学储能优势显著,伴随着电池成本的不断下降,渗透率有望快速提高。据GGII,2020年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为16.2GWh,2025年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达到58GWh,未来四年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 在储能业务方面,公司主要面向电网侧储能和储充检一体化充电站。其中主要产品包括充电桩、储能变流器以及在此基础上打造的“储充检一体化智能充电站”,近期公司、宁德时代、时代星云与国网电动共同合作的福建省首座“多站融合”超级充电站已正式投入运营。公司定增募投项目新能源汽车电池智能制造装备及智能电站变流控制系统产业化项目(总投入4.7亿元,定增2.3亿元),满产后预计年产120套储能变流器(PCS)、各类UPS变流器8000件,1100套充电桩。 深耕大客户,锂电、储能业务有望快速发展。公司客户涵盖动力电池、消费电池、整车厂、检测院所等各类机构。公司深耕宁德时代等大客户,有望与其实现共同发展:1)公司与宁德时代业务往来稳定,2020年年初到12月10日,公司与宁德时代及其控股子公司累计合同达2.15亿元,而截止到5月11日,公司2021年签订采购订单金额累计达到1.27亿元;2017-2019年,公司对宁德时代及其控股子公司销售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93%、39.51%、39.85%;2)宁德时代入股公司,2020年公司拟非公开增发募集资金不超过4亿元,宁德时代通过福建闽东时代乡村投资发展合伙企业认购309.6万股,共计约1亿元;3)公司与宁德时代合资成立时代星云,合资公司深耕储能领域,风光储充测一体化智能电站、家庭智能后备电源系统、基站智能后备电源系统等。 宁德时代是动力锂电池全球龙头,市占率稳定在全球前二名,2025年规划电池产能超过550Gwh,发布钠离子电池加码储能发展,贯彻“以可再生能源和储能为核心的固定式化石能源替代、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移动式化石能源替代、以电动化+智能化为核心的应用场景”的发展战略。通过入股、设立合资公司等方式,公司与宁德时代在动力和储能业务上均实现深度绑定,锂电检测和储能业务有望为公司的持续高速发展奠定基础。 投资建议:公司技术领先、产品丰富、客户优质,未来有望维持较快的增长速度:1)电动化趋势的持续深入,动力电池需求持续增加,凭借在锂电检测设备行业的竞争优势,公司将受益于下游客户的快速扩产;2)政策落地后,电化学储能未来五年快速增长,公司前瞻性布局,PCS、充电桩等业务未来有望快速增长;3)深度绑定宁德时代,有望与大客户共同快速发展。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收入为7.86亿元、10.86亿元、13.7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98亿元、1.69亿元、2.36亿元,EPS为0.66元/股、1.14元/股,1.60元/股,对应PE分别为83X、48X、35X。首次覆盖,给与“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技术更新迭代不及预期的风险,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速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储能普及速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北摩高科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1-07-26 104.73 97.60 335.33% 135.30 29.19%
135.30 29.19%
详细
事件: 公司 7月 23日公告, 2021H1营收 5.79亿元(+153.24%),归母净利润 2.26亿元(+109.65%),毛利率 77.83%(+3.79pcts),净利率 52.10%(+4.88pcts)。 投资要点: 军用飞机刹车制动系统的重要供应企业: 公司从事军、民两用航空航天飞行器起落架着陆系统及坦克装甲车辆、高速列车等高端装备刹车制动产品, 产品广泛应用于歼击机、轰炸机、运输机、教练机、军贸机、直升机、航天高空飞行器及坦克装甲车辆等重点军工装备,也可应用于民用航空、轨道交通领域,主要收入来源于军品,系军工领域高端装备制造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部分产品独家生产、不可替代。 各业务领域取得成果,业绩实现高速增长: 2021H1公司在营收(+153.24%)、 归母净利润(+109.65%)均实现高速增长, 得益多个方面:①首次实现起落架业务收入,完成从零部件、材料供应商向系统供应商跨越式转变;②公司去年 9月并入子公司京瀚禹, 2021H1贡献收入 2.79亿元,利润 1.55亿元, 剔除并表影响, 公司依然实现 3.00亿收入(+31.41%),总体维持稳定增长;③收购陕西蓝太,民航业务稳步发展,公司民品业务占比提升(11.23%, +9.85pcts);④刹车盘产品收入实现快速增长(+162.69%)等。具体业务板块来看: 1、 飞机刹车控制系统及机轮业务实现收入 1.27亿元(-28.33%),毛利率 77.78%(+5.28pcts)。 板块业务收入有所下滑, 我们认为这种阶段性回落主要是由产品交付节奏和收入确认时间影响所致, 全年来看板块总体仍然向好,而毛利率的提升有望进一步增加板块利润贡献。 2、 刹车盘业务实现收入 1.22亿元(+162.69%),毛利率 83.44%(-0.01pcts)。 板块上半年收入大幅增长,我们认为一方面是军机放量以及部队训练增大,加大了产品采购,另一方面,公司收购陕西蓝太(我国取得民航飞机炭刹车盘 PMA 许可证最多最全的企业),整合 PMA 资质,在民航产品的收入增加所致。 3、 检测试验业务实现收入 2.77亿元,毛利率 77.46%。 该业务为公司去年下半年并表京瀚禹新增业务, 目前已经成为公司收入占比(47.89%)最高的业务。 业务主要包括飞机起落架、刹车控制系统、机轮及刹车装置等部件的检测、维护和修理等保障性工作, 属于后市场业务,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较好, 同时随着我军训练损耗加大, 市场空间较广。 4、起落架业务实现收入 0.40亿元,是公司突破性业务。 完整的飞机刹车制动系统产业链包含上游原材料、预制体、电子元器件等,中游刹车盘(副)、刹车控制系统及机轮等,以及下游的起落架等机电系统。 这一业务的收入确认是公司向下游拓展的重要成果,业务板块也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毛利率提升,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加强: 公司综合毛利率(77.83%)提升了 3.79pcts,
图南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1-07-23 40.81 25.10 -- 63.87 56.51%
69.50 70.30%
详细
事件:公司7月20日公告,2021H1营收3.47亿元(+35.67%),归母净利润0.89亿元(+124.64%),毛利率39.57%(+10.91pcts),净利率25.70%(+10.18pcts)。 投资要点: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1124.64%,毛利率大幅提高110.91个百分点,铸造高温合金制品放量2021H1,公司在营业收入3.47亿元(+35.67%)为历史同期最高,归母净利润0.89亿元(+124.64%)同样为历史最高。公司毛利率39.57%(+10.91pcts)及净利率25.70%(+10.18pcts)大幅增加,表明公司盈利能力快速提升。 从收入结构看,公司产品主要包括铸造高温合金制品、变形高温合金制品、特种不锈钢三大类。 铸造高温合金主要应用于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生产,下游客户为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受益于下游需求放量,公司铸造高温合金制品2021H1实现收入1.58亿元(+57.11%),营收占比45.45%(+6.29pcts);铸造高温合金毛利率为50.73%(+7.71pcts),毛利占比58.27%,是业绩增长的主要来源。 变形高温合金主要应用于燃气轮机、石油化工领域,部分用于飞机、航空发动机领域,是公司传统优势产品;2021H1实现收入0.93亿元(+4.03%),保持平稳,营收占比26.88%(-8.17pcts);变形高温合金毛利率30.78%(+10.24pcts),毛利占比20.90%。 特种不锈钢主要应用于飞机、航空发动机领域,部分用于燃气轮机、核电及船舶制造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2021H1实现收入0.36亿元(+76.68%),增长较快;营收占比10.41%(+2.42pcts),稳步提升;特种不锈钢毛利率44.01%(+19.96pcts),毛利占比的11.58%。 费用方面,2021H1,公司销售费用率1.42%(+0.03pcts),销售费用与营业收入增速基本一致;管理费用率6.99%(+3.29pcts),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内实施股权激励,确认股份支付费用;财务费用率为-0.15%(-0.58pcts);研发费用率5.31%(+0.66pcts),平稳增长。 报告期末,公司存货2.4亿元,较期初增加24.39%,或表明公司在手订单充足。应收账款0.50亿元,较期初增加56.36%。在建工程0.23亿元,较期初增长279.99%,募投项目稳步推进。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0.87亿元,同比增长808.56%,销售额增长,回款情况较好。高温合金全产业链核心供应商,有望持续受益于航空航发高景气度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成为国内航空发动机用大型复杂薄壁高温合金结构件的重要供应商,国内飞机、航空发动机用高温合金和不锈钢无缝管的主要供应商,承担了我国多款重点型号航空发动机材料、关键部件的配套科研和生产任务。公司三大类产品概述如下:①铸造高温合金系列公司依托国际先进的熔炼装备,针对性的开展了高温合金熔炼技术攻关,成功制备出低S、低O含量的高温合金。目前,国内具备生产大型高温合金复杂薄壁精密铸件的厂家主要为安吉铸造与图南股份,其中图南股份在国内的率在国内率先实现直径大于1,000mm、壁厚小于2mm的大型高温合金精铸件批量生产,铸件尺寸精度高、加工余量小、壁厚薄,形成了为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稳定供货的能力。 公司是国内少数既生产铸造高温合金母合金又生产大型高温合金的复杂薄壁精密铸件的企业之一,具备全产业链能力,有一定的成本控制优势。 ②变形高温合金系列公司的变形高温合金系列产品主要为棒材、丝材、管材,对于交付周期严苛的客户有较强的吸引力,公司产线覆盖规格范围广,形成了品种多、批量小、结构复杂产品的生产管理优势和协同供货能力,在配套工程、解决用户需求方面能力较强,增加了客户的粘性。 ③特种不锈钢系列航空用不锈钢无缝管材合格率低一直是困扰国内航空企业的难题,公司摒除传统制管工艺的不足之处,开展了高精度无缝管材制造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制造出综合性能稳定、质量优异的高品质不锈钢无缝管材,在国内航空管材上占据突出的市场地位。 镍基高温合金是现代航空发动机、航天器和火箭发动机以及舰船和工业燃气轮机的关键热端部件材料(如涡轮叶片、导向器叶片、涡轮盘、燃烧室等),也是核反应堆、化工设备、煤转化技术等方面需要的重要高温结构材料。 航空发动机为高温合金最重要的应用领域,在新型的先进航空发动机中,高温合金用量占发动机总重量的40%--60%。随着对新型先进航空发动机推重比的要求不断提高,对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的依赖也越来越大。伴随军机、民机的不断放量,国产航空发动机研发和制造取得进展及大飞机国产化率的不断提升,高温合金材料的需求将在未来迎来较大的增长空间和进口替代空间。公司作为国内少数高温合金全产业链供应商,也将持续受益于行业高景气度。 募投项目突破产能瓶颈,股权激励助力长远发展公司于2020年7月首发上市,募集资金5.26亿元,用于年产1,000吨超纯净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建设,预计2022年7月达产,达产后每年可为公司贡献1.91亿元收入;年产3,300件复杂薄壁高温合金结构件建设项目,预计2022年12月达产,达产后每年可为公司贡献1.30亿元收入。根据招股书披露,公司2017年-2019年,公司高温合金产能利用率均超过100%,其中2019年产能利用率为121.72%。 报告期内,公司募投项目持续推进,突破产能瓶颈,为业绩增长夯实基础。 2021年3月,公司公告18.58元/股的价格向31名激励对象授予268.00万股限制性股票(占总股本1.34%),分别设置以2020年为基数,2021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分别不低于15%和16%,2022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分别不低于30%和32%的解锁条件,用于激发员工活力,助力企业长远发展。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高温合金企业中少数同时具备生产铸造高温合金、变形高温合金的全产业链企业,具有如下特点:①公司深耕航空领域多年,与下游建立了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在铸造高温合金领域,公司是是主要的大型高温合金复杂薄壁精密铸件供应商;在变形高温合金领域,公司在小批量、多品质,复杂结构上以交期响应快、协同能力强等特点形成差异化竞争;在特种不锈钢领域,公司在航空管材上占据突出的市场地位。②随着军机、民机的不断放量,国产航空发动机研发和制造取得进展及大飞机国产化率的不断提升,高温合金材料的需求将在未来迎来较大的增长空间和进口替代空间。公司作为国内少数高温合金全产业链供应商,将持续受益于行业高景气度。 ③公司募投项目持续推进,突破产能瓶颈,为业绩增长夯实基础。股权激励绑定核心骨干,有望助力公司长远发展。 基于以上观点,我们预计公司2021--32023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7.52亿元、59.35亿元和612.2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84亿元、22.22亿元及53.05亿元,SEPS分别为20.92元、11.11元、31.53元。我们给予目标价格050.00元,分别对应454倍、545倍及333倍倍PE。 风险提示:募投项目推进不及预期;军品放量进度不及预期。
东方精工 机械行业 2021-07-16 4.80 -- -- 5.45 13.54%
7.31 52.29%
详细
事件:7月12日,东方精工发布2021H1业绩预告,报告期内归母净利润预计为17800万元~20300万元,同比增长40%~60%;基本EPS 预计为0.13元~0.15元,去年同期EPS 为0.08元,业绩符合预期。 国内经济形势良好,子公司Fosber 亚洲高端瓦楞纸板线业务收入创历史最佳。东方精工在瓦楞纸包装装备领域属于第一梯队,行业整体市场规模约为400亿至500亿元。目前,中国瓦楞纸包装设备处于升级换代阶段,国内约10000条瓦楞纸生产线中只有约200条属于高端瓦楞纸设备,升级空间较大。子公司Fosber 亚洲专注中国市场高端智能瓦楞纸设备,公司营收从2017年0.3亿元、2018年1.2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超过2亿元,2021H1再创历史最佳,增速较快,前景广阔。 百胜动力持续完善产品结构,业绩实现稳健增长。子公司百胜动力在巩固小马力机型市场竞争力的同时,持续加强品牌建设,优化经销商体系,加大研发力度,完善产品结构,开发电动舷外机技术,同时受益于疫情下国外消费品市场对水上动力产品需求的增长以及国内客户拓展顺利等因素,2021H1出口业务及内销收入均实现良好增长,百胜动力已与瑞典著名柴油舷外机品牌OXEMarine 签署经销协议,大功率柴油舷外机无论在商用市场还是政府服务市场都有巨大的潜力,报告期内大马力产品销售同比实现快速增长。 终端需求旺盛,下游造纸企业扩产需求高。根据Wind 等数据,2020年全国网上实物商品零售额569886亿元,同比增长13.89%;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完成业务量达833.58亿件,同比增长31.22%。作为网购商品物流配送的“标配”,即使有疫情影响,网购和快递行业对瓦楞纸箱的需求量依旧保持上升趋势。瓦楞原纸和箱板纸产消缺口持续扩大,2020年为397万吨,同比增加86.38%,创历史最高,下游造纸企业扩产需求高。 投资建议东方精工是国内瓦楞纸设备制造龙头,子公司Fosber 集团是高速宽幅瓦楞纸板生产线领域全球最大的两家公司之一,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占有率在约30%,受益于下游瓦楞纸需求旺盛,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6.49亿元、46.29亿元和58.3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2亿元、6.65亿元、7.72亿元,对应2021-2023年的PE 为15倍、11倍、10倍。 风险提示:造纸企业设备投资不如预期;瓦楞纸消费量降低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56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