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40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晶科能源 机械行业 2024-04-26 7.55 -- -- 7.68 1.72% -- 7.68 1.72%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实现营业总收入1186.82亿元,同比增长43.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40亿元,同比增长153.2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48.16亿元,同比增长507.62%;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4.19%,同比提升12.15个百分点。 点评:全年业绩创新高,四季度盈利有所承压。2023年,公司全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取得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光伏行业旺盛的市场需求、公司光伏组件产品出货量的显著增长、N型产品占比提升以及规模效益导致的期间费用率的降低。全年公司光伏组件出货量78.52GW,同比增长77.11%。光伏组件平均销售均价1.46元/瓦,同比降低0.34元/瓦,单瓦毛利0.21元,同比提升2分。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光伏组件中N型出货48.41GW,占比61.65%。N型组件相对于P型产品有明显溢价,进而提振公司的盈利能力。2023年第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35.85亿元,同比增长12.31%,环比增长6.7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86亿元,同比下降13.97%,环比下降56.75%。四季度光伏行业竞争激烈,产品价格剧烈波动,光伏组件盈利能力下滑。 公司保持TOPCon电池领域保持领先地位,一体化产能持续增长。 公司持续完善一体化产能布局,硅片、电池和光伏组件产能以及匹配度不断提升。截止2023年底,公司硅片、电池和光伏组件产能分别达85GW、90GW和110W,一体化产能配套率85%以上。2024年,公司将保持谨慎扩张节奏,优先聚焦山西大基地优势产能落地。 公司山西大基地一期14GW产能项目于2024年3月投产,预计年中满产,同时,二期项目将于7月投产,进一步提升公司一体化产能。预计到2024年底,公司硅片、电池、组件的先进产能规模将分别将达到120GW,110GW和130GW,N型产能超过100GW,持续巩固行业领先地位。2024年,根据SMM预测,N型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70%,TOPCon电池技术成为市场主流技术。TOPCon光伏组件价格相对于PERC组件存六分左右溢价。尽管光伏组件行业供给充裕,TOPCon产品溢价水平存在收敛趋势,但TOPCon产品作为优势产能,仍具备相对优势。 公司TOPCon电池转换效率不断提高,储备新技术、新工艺进而保持技术领先性。2023年年底,公司N型电池量产平均效率超过25.8%,2024年一季度量产平均效率超过26%,基于TOPCon的钙钛矿叠层电池转化效率32.33%,技术优势较为明显。公司在现有大尺寸超薄单晶硅片、高效N型TOPCon电池技术、高效N型双面组件技术的基础上,储备IBC电池技术、钙钛矿电池技术、组件回收等技术,并有序稳步推进其他新技术的开发与导入。这有利于公司把握行业技术路线变化,维持长久竞争力。 2024年光伏行业供给仍将充裕,行业将加速优胜劣汰。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披露的数据,2023年,中国、全球光伏装机分别达216.88GW、390GW,分别同比增长145.12%和69.57%。2024年,预计中东、非洲等新兴区域的清洁能源需求有望保持高增态势,而中国、欧洲预计需求平稳,全球光伏装机容量有望稳健增长。而供给端,尽管PERC产能退出,N型产品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但行业产能规模较大且海外逐步自建产能,同时面临贸易政策变化风险,各环节产能阶段过剩仍是行业面临问题。当前光伏制造各环节盈利承压,将加速落后产能出清,而头部企业具备资金优势、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维持公司“增持”评级。预计2024年、2025年、2026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51亿、63.62亿、72.93亿元,对应每股收益0.53、0.64、0.73元,按照2024年4月23日7.50元/股收盘价计算,相应PE为14.02、11.79和10.29倍。短期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对行业产生负面影响,各制造环节盈利空间被压缩。公司作为TOPCon电池领域头部企业,具备技术领先优势、全球化布局优势、品牌优势和较强的资本实力,并积极布局储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和组件回收等业务。公司估值位于较低水平,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产业链产能扩张过快,阶段性供给过剩风险;全球光伏装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国际贸易政策变动、贸易摩擦风险。
建龙微纳 基础化工业 2024-04-26 34.39 -- -- 35.28 2.59% -- 35.28 2.59% -- 详细
投资要点:公司公布2023年年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72亿元,同比增长13.8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3亿元,同比下滑22.65%,扣非后的净利润1.37亿元,同比下滑11.32%,基本每股收益1.84元。公司同时公布了2024年一季报,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2亿元,同比下滑41.1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32亿元,同比下滑47.74%,扣非后的净利润0.28亿元,同比下滑52.09%,基本每股收益0.38元。 全年收入保持增长态势,业绩略有下滑。公司是我国吸附分子筛行业的领军企业,主要从事无机非金属多孔晶体材料分子筛吸附剂相关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等业务,产品包括分子筛原粉、分子筛活化粉、成型分子筛以及活性氧化铝,广泛应用于工业气体分离、医用氧气、能源化工、石油化工、环境治理等领域。2023年以来,公司加大迭代产品的研发进度,在成熟产品方面向客户推出成本更优的升级产品,推动公司核心产品销量与收入稳中有升。在新产品开发方面,公司结合分子筛产品的性能优势,开发更多引领市场消费、解决客户产品痛点的新型分子筛产品,在汽车领域、家电等行业,新产品应用实现突破。公司积极调整市场销售策略,主动加大新领域、新产品的市场拓展力度和研发投入,加大一线市场客户需求响应,推动了营业收入持续保持增长。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72亿元,同比增长13.87%。 2023年,公司及时根据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积极调整营销模式,采取更为主动的销售策略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全年公司人员支出、市场推广和研发投入增加等使得销售、管理及研发费用支出上升22.46%,对全年利润带来一定压力。公司产品毛利率则总体稳定。受期间费用提升的影响,公司全年净利润同比下滑22.65%,扣非后的净利润同比下滑11.32%。 一季度业绩环比提升,海外市场开拓进一步加快。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2亿元,同比下滑41.18%,实现净利润0.32亿元,同比下滑47.74%,环比增长86.01%。 一季度公司产品销售结构和客户结构同比变化较大,由于下游不同行业采购周期的差异导致业绩同比下滑。公司加强了国际存量市场的开拓,积极开发国际增量市场。目前泰国建龙来自欧美和东南亚地区的分子筛订单持续增加,生产线产能利用率大大提升。在甲烷提纯领域,分子筛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东南亚显著提升,未来需求有望继续增长。一季度公司实现外销收入约5004万元,同比增长19.63%,海外布局优势进一步显现。未来公司将逐渐从销售出海向技术出海转变。目前泰国建龙二期项目正有序推进,预计于2024年底投产。随着公司的国际化战略的不断推进,有望为公司业绩带来更广阔的增长空间。 业务布局持续多元化,新产品、新业务取得积极进展。公司坚定走高质量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围绕分子筛吸附、催化材料在能源化工、石油化工、环境治理等领域作为主要研发方向,持续推进新产品的研发和布局。2023年公司成功实现了对海外气体行业巨头新建VPSA项目的制氧分子筛供应,同时达成了4万标方以上新建VPSA制氧项目的分子筛供应。石油石化领域,公司完成了中石油长庆油田的世界第二、亚洲最大的天然气项目及塔里木油田超大型天然气项目的分子筛供应,拓宽了公司产品应用场景,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行业的领先地位。在分子筛新应用领域,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3年取得较好进展,相关新产品销售收入月2400万元。其中汽车刹车系统、空气悬架系统等产品贡献较大,合计实现了千吨级的规模化销售,2024年有望进一步放量。在催化剂领域,公司产品在石油化工领域也实现销售突破,应用于石油化工的催化剂已实现数十吨以上的销售突破。新产品、新项目的推出与落地拓宽了公司产品的应用场景,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同行业的领先地位。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4、2025年EPS分别为2.38和3.00元,以4月23日收盘价34.12元计算,PE分别为14.34倍和11.39倍。公司估值合理,结合公司的发展前景,维持公司“增持”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公司市场开拓进展低于预期
云铝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4-04-26 13.88 -- -- 14.83 6.84% -- 14.83 6.84%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6.69亿元,同比下降11.96%;实现归母净利润39.56亿元,同比下降13.4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9.30亿元,同比下降9.69%。 投资要点:受到限电限产、铝价震荡下行等因素影响,公司业绩受到一定扰动。2023年第一和第四季度,公司按照要求进行了两轮能效管理降低用电负荷,在开展用能管理期间公司的电解铝产量相应减少,2023年公司生产氧化铝142.83万吨,生产炭素制品78.35万吨,生产原铝239.95万吨;围绕市场需求,公司进一步优化调整产品结构,生产铝合金及铝加工产品123.25万吨。公司主营产品营收金额受产销影响下降,但毛利率实现增长。分产品来看,公司电解铝/铝加工产品/其他产品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15.96/204.07/6.6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32%/-20.63%/60.68%,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50.61%/47.83%/1.56%;公司电解铝/铝加工产品/其他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17.85%/14.04%/3.87%,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0.67%/0.88%/-1.28%。 公司重点项目顺利投产运营,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2023年,公司所属企业云铝源鑫石墨化新材料等新建项目达产达效;与专业电力企业合作,由发电企业投资的厂区内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加快推进,完成所属企业云铝溢鑫、云铝润鑫、云铝海鑫等8个厂区光伏项目建设,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为216兆瓦,进一步拓宽了公司绿色电力保障渠道。公司及所属企业ERP系统等已成功上线运行,拓展公司办公平台运用,实现招标项目立项、调研、对标、采购审批等重要环节线上协同管理。云铝溢鑫数字孪生工厂系统实现数据和模型驱动生产过程全要素管控;云铝文山电解铝智能工厂项目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公司拟定2024年度生产经营计划。2024年公司主要生产经营目标为:氧化铝产量约140万吨,电解铝产量约270万吨,铝合金及加工产品产量约126万吨,炭素制品产量约80万吨。公司拟加快延链补链步伐,在做强做优产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一是充分发挥公司绿色铝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下游的合金化、炭素回转窑改罐式炉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打造公司完整产业链;二是深入推进铝灰、大修渣、炭渣无害化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筹划“三废”集中处置产业化布局,完善废铝回收体系,提高再生铝产业化规模,加快赤泥脱钠等关键技术攻关;三是通过自身获取、与发电企业合作等方式大力争取新能源指标,持续完善光伏项目建设,提升新能源占比。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根据宏观环境变化、公司项目进展进度和未来生产规划,我们调整公司2024/2025年营业收入556.24/588.68亿元至476.11/502.31亿元,调整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60.29/66.56亿元至42.78/46.10亿元,预计公司2024/2025/2026年全面摊薄后的EPS分别为1.23元/1.33元/1.41元,按照4月23日13.68元的收盘价计算,对应的PE分别为11.09倍、10.29倍和9.69倍。美联储加息即将进入尾声,叠加国内利好政策频出,铝价有望企稳回升;随着未来公司产业链升级以及下游需求逐步回暖,公司业绩有望持续修复,结合行业发展前景及公司行业地位,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1)美联储加息超预期;(2)国际宏观经济下行;(3)国际局势复杂多变;(4)行业政策发生变化;(5)铝价大幅波动;(6)下游需求不及预期;(7)公司产能供给不及预期。
纽威数控 机械行业 2024-04-18 18.20 -- -- 20.20 10.99% -- 20.20 10.99% -- 详细
投资要点:纽威数控(688697.SH)发布 2023 年全年业绩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21 亿元,同比增长 25.76%,实现归母净利润 3.18 亿元,同比增长21.13%。 海外高速增长推动公司营收逆势增长公司 2023 年报实现营业收入 23.21 亿元,同比增长 25.76%,实现归母净利润 3.18 亿元,同比增长 21.13%; 扣非净利润 2.76 亿元,同比增长24.57%。 2023 年分业务看: 大型加工中心实现营业收入 9.59 亿,同比增长 14.98%,占营业收入 41.33%;数控立式加工中心营业收入 6.46 亿,同比增长29.72%,占营业收入比例 27.83%;数控卧式加工中心营业收入 6.92 亿,同比增长 41.83%,占营业收入 29.8%。 公司主要数控机床产品都出现较大幅度增长。 公司国内业务营业收入 16.38 亿,同比增长 6.66%; 国外业务营业收入 7.05亿,同比增长 112.99%。 国外业务高速增长推动了公司营业收入逆行业形势快速增长。 受市场形势影响公司毛利率、 净利率小幅下滑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26.46%、同比下滑1.03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3.69%,同比下滑 0.52 个百分点;扣非净利率 11.89%,同比上下滑 0.11 个百分点。 主要原因是 1)由于需求减弱,市场竞争加剧,部分产品价格下行,用工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 2023 年机床行业营业收入、利润、毛利率都明显承压。除数控卧式加工中心外, 公司主要产品毛利率都有所下降,带动整体毛利率下滑; 2)国外销售收入大幅增长112.99%, 国外产品毛利率31.35%,同比提高了 3.58 个百分点,公司海外占比提升较好地对冲了毛利率的下滑。 分业务看: 2023 年大型加工中心毛利率 24.47%,同比下降 2.89 个百分点;数控立式加工中心毛利率 25.28%,同比下降 0.05 个百分点;数控卧式加工中心毛利率 30.2%,同比增加 0.57 个百分点。 公司国外业务毛利率 31.35%,大大高于国内业务毛利率 24.14%,国外业务大幅增长 112.99%,增速远高于国内业务增速(6.66%)。 机床行业周期触底迎来复苏,公司作为数控机床龙头充分受益公司是我国能提供丰富的数控机床型号产品的少数供应商之一。经长期技术积累,公司已推出大型加工中心、立式数控机床、卧式数控机床等系列 200 多种型号的机床产品,在国产数控机床行业位居前列。 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测算, 2023 年我国金属加工机床生产额为1935 亿元,同比增长 1.1%。其中金属切削机床生产额 1135 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 6.7%。我国金属加工机床消费额 1816 亿元人民币,同比降低6.2%,其中金属切削机床消费额 1108 亿元人民币,同比降低 15%。 2023 年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重点联系企业的统计数据显示,金属加工机床的新增订单和在手订单,同比分别下降 8.0%和 14.3%。由于需求减弱,市场竞争加剧,部分产品价格下行,用工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 2023年机床工具行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 35.8%,较营业收入同比降幅高出25.5 个百分点,利润率较上年同期降低 4.1 个百分点。 根据国统局公布的规模以上企业统计数据, 2023 年我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为 61.3 万台,同比增长 6.4%,自 2023 年 9 月以来,结束连续 17 个月的下降,恢复并连续 6 个月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 2024 年 1-2 月金属切削机床产量 9.23 万台,累计增长 19.5%。 金属切削机床行业从去年四季度开始明显触底反弹,结束了 2021 年以来持续下跌的趋势,有望迎来新一轮周期复苏。公司作为国产数控机床龙头企业,充分受益机床行业的周期复苏,有望迎来新一轮业绩的增长。 工业领域设备更新, 10 年以上老旧机床更新换代催化行业需求2024 年 3 月 13 日,国务院发布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方案提出支持交通运输设备和老旧农业机械更新。 2024 年 4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六部门印发了《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将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抓手,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实施方案提到:一是实施先进设备更新行动。针对工业母机、农机、工程机械等行业,加快服役 10 年以上老旧机床等落后低效设备更新替代。 我国机床行业带有明显的周期和成长属性。上一轮行业周期高点在2011-2014 年左右,年产量 86 万台,低点在 2019 年左右只有 41.6 万台,从 2023 年 9 月起金属切削机床产量逐步结束连续近 2 年的下滑趋势转为连续 6 个月正增长,行业触底反弹趋势明显。按照 10 年以上老旧机床加速更新的政策来看,上一轮行业周期高峰的机床正好到达 10 年以上使用寿命,面临更新换代。本轮工业领域设备更新重点强调了 10 年以上老旧机床设备更新,将明显催化行业更新,带动机床行业需求。 聚焦数控机床核心技术,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近年高速成长公司长期致力于中高档数控机床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重视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 参与了多个国家及江苏省重大科研项目。公司累计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等研发项目 9 项,提高了数控机床精度、加工效率、可靠性等整体性能。 公司掌握机床精度与保持领域、机床高速运动领域、机床故障分析解决领域、操作便捷领域、复杂零件加工领域和功能部件自主研发领域 6 大领域核心技术,从而实现公司数控机床产品的高精度、高效率和高可靠性。其 中,公司应用核心技术推出的高性能高速卧式加工中心、车铣复合数控机床等产品,在部分指标性能方面达到了较先进水平,部分产品与国外竞争对手相比已具备竞争优势,逐步获得国内客户的认可及采购。 公司积极推动机床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已开发出了大扭矩电主轴、高精度数控转台等部分机床核心功能部件, 实现了该等核心功能部件供应自主可控、有效降低了产品成本,从而提高了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公司从 2017 年营业收入仅 6.36 亿增长到 2023 年 23.21 亿, 6 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速高达 24.08%,归母净利润从 2017 年的 0.21 亿增长到 2023年 3.18 亿, 6 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 57.29%,在聚焦数控机床核心技术及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公司业务实现了连续高速增长。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是国内数控机床龙头企业,受益国内机床行业周期复苏及大规模工业设备更新,行业需求有望迎来复苏,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充分受益。我们预测公司 2024 年-2026 年营业收入为 28.25 亿、 33.39 亿、 38.3 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87 亿、 4.65 亿、 5.5 亿,对应的 PE 分别为 15.72X、 13.08X、11.06X,公司估值合理,行业面临周期拐点,业绩迎来稳定增长,同时公司分红稳定, 2021 年、 2022 年报分红比例达到 50%, 2023 年报预计每10 股分红 6 元,分红比例达 60%,股息率超过 3%, 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宏观经济景气度不及预期:2: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及预期; 3:行业竞争加剧,毛利率下滑; 4:国产化进度不及预期
中控技术 机械行业 2024-04-18 44.97 -- -- 48.98 8.92% -- 48.98 8.92% -- 详细
2023年公司业绩持续高增长,在同行中表现突出。 2023年公司收入 86.20亿元,增速 30.13%;归母净利润 11.02亿元,增速38.08%。虽然面临经济形势压力,但公司依然维持了高增长势头,盈利能力也在提升。 2023年公司全球化战略步入了全新的阶段。 2023年 4月,公司发行 GDR 打开了国际融资渠道。 9月,公司开始在在新加坡、沙特、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设立子公司,海外本地化运营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10月,公司首家 5S 店在沙特落地。 2023年公司海外合同额近 10亿,取得了约 90%的增速,后续在海外业务收入上仍然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2023年公司创造性地提出了“1+2+N”的智能工厂建设新模式,目前已经累计应用了四千多套,为未来智能工厂建设提供了一条明确的实施路径。 公司在工业 AI 领域实力雄厚,研究成果正在加速落地。 公司持股、实控人控股的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 2022年入选了科技部的“智能制造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持股子公司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2024年发布了首款全域自研的通用人形机器人“领航者 1号”,已在中海油、华谊集团、沙特阿美等全球高端用户中落地应用;公司即将推出首个面向流程工业运行优化与设计的 AI 大模型, 有望在流程工业的效率上实现革命性的突破。 维持对公司“买入”的投资评级。 预计 24-26年公司 EPS 分别为1.86元、 2.28元、 2.85元,按 4月 12日收盘价 44.60元计算,对应 PE 为 24.02倍、 19.60倍、 15.64倍。 风险提示: 经济形势对下游客户信息化进度的影响;国际形势对海外业务推进的影响。
新天科技 机械行业 2024-04-11 3.37 -- -- 3.38 0.30% -- 3.38 0.30% -- 详细
新天科技(300259.SZ)发布2023年全年业绩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86亿元,同比下降3.15%,归母净利润为2.14亿元,同比下降12.92%。 行业需求稳定公司盈利稳健,智慧水务、热力等业务增长较快公司2023年报实现实现营业收入10.86亿元,同比下降3.15%,归母净利润为2.14亿元,同比下降12.92%;扣非净利润2.21亿元,同比下滑11.79%。 2023年分业务看:公司智能水表及系统实现营收4.37亿元,同比下降7.5%,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0.23%;工商业智能流量计实现营收2.93亿元,同比下降5.52%,占营收26.93%;智能燃气表及系统实现营收1.99亿元,同比增长0.87%,占营收18.29%;智慧水务、智慧节水、智慧热力等新业务实现营收1.58亿,同比增长10.89%,占营收14.55%。 盈利能力相对稳定,水表毛利率小幅下滑,工商业流量计、燃气表毛利率明显上升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44.59%、同比上升0.57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9.68%,同比下降2.21个百分点;扣非净利率20.33%,同比下滑2个百分点。净利率下滑较多的主要原因有公司四项费用率分别有所上升。 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1.3%、5.72%、8.45%、-1.11%,同比分别上升了1.11、1.25、0.77、0.72个百分点。 分业务看:2023年公司智能水表业务毛利率40.11%,同比下降了1.85个百分点;工商业流量计毛利率61.57%,同比上升3.23个百分点;智能燃气表毛利率23.73%,同比上升了3.08个百分点。 公司2023年共计销售智能计量表3212007台,同比基本持平去年。 公司工商业流量计业务毛利率较高,主要经营主体是公司并购的上海肯特仪表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94亿,归母净利润1.04亿,是公司重要的利润构成。 数字经济推动水表、燃气表等智能化升级,需求稳健可持续增长智慧水务、智慧燃气、智慧热力、智慧农业作为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和数字乡村建设的基础,随着数字经济以及数字中国建设的大力发展,能源、水利、市政基础设施、农业生产经营的数字化转型将会提档加速,为公司相关产品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根据智研咨询整理,我国智能水表的市场渗透率2008年至2021年期间连年提升,2008年智能水表市场渗透率仅8.1%,2021年智能水表市场渗透率已上升至40%以上。随着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海绵城市、节水型城市及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建设,未来智能水表将会深入覆盖更多居民用户。根据智研咨询《2020-2026年中国智能水表市场深度调查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预计2022年我国智能水表市场销售量为5000万台,2026年我国智能水表市场销售量预计约7000万台,智能水表市场需求前景广阔。 近年来,随着我国天然气消费量的整体上升趋势,推动了智能燃气表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伴随着近年来燃气安全事故的时有发生,天然气行业的安全性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安全用气理念深入人心,使得智能化成为时代趋势,智能燃气表作为燃气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智慧城市建设、物联网时代背景下,智能燃气表市场的规模在不断提升。根据智研咨询统计,2015年-2021年我国智能燃气表年市场规模由40亿已提升至87.61亿元,预计2024年中国智能燃气表市场规模达到100亿元,到2028年将增长至119.23亿元。 公司所处的行业智能水表、智能燃气表、智慧业务(水务、节水、热力)等均属于公用事业行业应用,需求相对稳健增长,周期性较小,同时受益数字经济及智能化改造,智能水表、燃气表等新产品结构逐步提升,龙头市场份额不断集中,给行业龙头带来了可持续的增长空间。 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有望带动居民、工商业水表、燃气表新一轮老旧更换需求2024年3月13日,国务院发布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方案提出,要加快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围绕建设新型城镇化,结合推进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以住宅电梯、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城市生命线工程等为重点,分类推进更新改造。推进各地自来水厂及加压调蓄供水设施设备升级改造。有序推进供热计量改造,持续推进供热设施设备更新改造。持续实施燃气等老化管道更新改造。推动地下管网、窨井盖等城市生命线工程配套物联智能感知设备建设。上述政策的出台,为公司智慧水务、智能水表、电磁流量计、智能热量表以及智能燃气表等产品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24年4月8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工作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到2027年,对技术落后、不满足有关标准规范、节能环保不达标的设备,按计划完成更新改造。方案提出十项重点任务: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供水设施设备更新、污水处理设施设备更新、供热设施设备更新、液化石油气充装站标准化更新建设、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环卫设施设备更新、建筑施工设备、建筑节能改造。 明确了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财政补助、税收优惠、再贷款贴息等配套支持政策,强调实施标准提升行动,加快更新淘汰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老旧高耗能等不达标设备。 大规模设备更新重点提到了城市基础设备更新,包括供电、供水、供热、供气等更新改造。政策持续推动下有望带动居民、工商业水表、燃气表进行新一轮更新换代,加速智能化渗透,对行业需求有明细催化。公司作为国内智能水表龙头企业充分受益。 公司盈利稳健,分红意愿较强,分红比例和股息率较高公司主要从事公用事业水表、燃气表、智慧水务等业务,行业需求稳定,周期性较小,盈利能力较强,因此具有较强的持续分红能力。公司近年持续加大分红比例,每年有两次分红窗口,2020-2022年报分红比例分别为27.76%、42.45%、47.01%,每股分红(含税)分别为0.09、0.15、0.15元,按照公司4月8日收盘价3.34元计算,股息率分别为2.69%、4.49%、4.49%。2023年报披露分红每10股分红0.7元。公司盈利能力稳定,分红意愿较高,股息率较高,具有较好的投资价值。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是国内智能水表龙头企业,同时布局智能燃气表、智慧业务(水务、热力、节水),未来具有稳健增长的空间。同时,受益大规模设备更新,智能水表、燃气表等产品有望充分受益催化更新需求。公司盈利稳定性较好,分红比例股息率较高。我们预测公司2024年-2026年营业收入为11.81亿、13.24亿、15.07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7亿、2.92亿、3.41亿,对应的PE分别为15.29X、13.47X、11.53X,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宏观经济景气度不及预期:2:市政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补贴不及预期;3:行业需求不及预期;4:行业竞争加剧,毛利率下滑;5:智慧水务、节水、热力等新业务发展不及预期。
招商证券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4-04-11 13.88 -- -- 15.24 9.80% -- 15.24 9.80% -- 详细
2023 年年报概况:招商证券 2023 年实现营业收入 198.21 亿元,同比+3.13%;实现归母净利润 87.64 亿元,同比+8.60%;基本每股收益0.94 元,同比+9.30%;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7.91%,同比+0.37 个百分点。 2023 年拟 10 派 2.52 元(含税)。 点评: 1. 2023 年公司利息净收入、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其他收入占比出现提高,经纪、投行、资管业务净收入占比出现下降。 2.股基交易量随市小幅下滑但份额再创历史新高,代销保有规模保持持续增长, 合并口径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14.16%。 3.股权融资规模下滑的幅度较大,各类债券主承销金额同比回升, 合并口径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6.53%。 4.券商资管规模与净收入双降,公募基金业务收入贡献小幅下滑,合并口径资管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13.99%。 5.持续发展中性投资业务,固收投资收益率显著跑赢基准指数, 合并口径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同比+21.94%。 6.两融余额及股票质押规模同比均出现小幅回升, 合并口径利息净收入同比+8.20%。 投资建议:报告期内公司股基交易量市场份额、财富管理 AUM 续创历史新高;中性业务及固收投资双轮驱动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实现改善;公募基金业务虽有小幅回落但整体利润贡献依然行业领先;公司顶住市场下行压力,整体经营业绩表现优于行业。作为国务院国资委体系内规模最大的券商,公司未来有望在监管扶优限劣以及建设一流投资银行的政策导向中持续受益。 预计公司 2024、 2025 年 EPS 分别为 0.86 元、 0.96元, BVPS 分别为 12.96 元、 13.70 元,按 4 月 8 日收盘价 13.90 元计算,对应 P/B 分别为 1.07 倍、 1.01 倍,维持“增持”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1.权益及固收市场环境转弱导致公司业绩出现下滑; 2.市场波动风险; 3.投资端改革的政策效果不及预期
中国银河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4-04-11 11.48 -- -- 12.31 7.23% -- 12.31 7.23% -- 详细
2023年年报概况:中国银河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336.44亿元,同比+0.01%;实现归母净利润78.79亿元,同比+1.43%;基本每股收益0.67元,同比-4.29%;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52%,同比-0.70个百分点。2023年拟10派2.20元(含税)。 点评:1.2023年公司资管业务净收入、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占比出现提高,经纪、投行、利息、其他收入占比出现下降。2.发力高净值客群,经纪业务保持行业领先,合并口径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13.56%。3.股权融资规模下滑幅度较大,各类债券承销金额创历史最佳,合并口径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19.77%。4.券商资管结构进一步优化,固收品牌特色更加凸显,合并口径资管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3.63%。 5.固收投资稳健增长,大力拓展基于客需的创新类投资交易业务,合并口径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同比+36.93%。6.两融及股票质押规模双升,合并口径利息净收入同比-19.37%。7.国际业务保持在东南亚核心市场的领先地位,营业收入同比+11.28%。 投资建议:报告期内公司发力高净值客户,买方投顾能力进一步提升;以客需业务为抓手推动投资业务提质增效,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明显回暖;国际业务实现差异化竞争,营收稳健增长。作为中央汇金控股的券商,公司经营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及实体经济,未来有望在监管扶优限劣以及建设一流投资银行的政策导向中持续受益。预计公司2024、2025年EPS分别为0.63元、0.72元,BVPS分别为9.58元、10.06元,按4月8日收盘价11.53元计算,对应P/B分别为1.20倍、1.15倍,维持“增持”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1.权益及固收市场环境转弱导致公司业绩出现下滑;2.市场波动风险;3.投资端改革的政策效果不及预期
硅烷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4-04-11 14.49 -- -- 14.60 0.76% -- 14.60 0.76% --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23年年度报告,2023年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21亿元,同比增长17.55%。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8亿元,同比增长62.98%,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2.82亿元,同比增长51.77%,基本每股收益0.95元。 投资要点:硅烷气量价齐升,2023年业绩表现靓丽。公司是我国硅烷气细分行业主要供应商之一,主要从事高性能氢硅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为氢气(工业氢、高纯氢)与电子级硅烷气,下游应用行业包括光伏、显示面板及半导体行业。受益于光伏行业快速发展、需求旺盛,带动公司硅烷气产量和价格同比明显提升。根据公司问询函回复,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硅烷气平均售价为24.44万元/吨,与2022年全年平均售价相比提升25.20%。2023年全年硅烷气生产2200吨,同比增长20.87%。在硅烷气量价齐升的影响下,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21亿元,同比增长17.55%。 全年费控平稳,公司盈利能力提升显著。从盈利能力上来看,2023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39.06%,较去年同期增加7.15pct。硅烷气销售价格上行叠加公司硅烷气销售占比提高两方面因素下,公司毛利率有较大幅度提升。公司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27%/5.66%/1.21%/2.83%,较去年同期分别-0.01/+0.21/-0.22/+1.85pct。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合计7.14%,较去年同期减少-0.02pct。在盈利能力提升和整体费用率控制平稳的影响下,公司实现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2.82亿元,同比增长51.77%,综合净利率为27.5%,较去年同期增加7.65pct。 多领域驱动硅烷气市场需求增长。光伏领域:根据CPIA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随着N型电池生产成本降低和良率提升,技术路线转变带动硅烷气的用量增幅将超过50%,即生产1GW的TOPCon电池所需的电子级硅烷气将超过24吨;显示面板领域:显示面板产业国产集中度逐步提高,新能源汽车市场景气度提升拉动车载屏幕需求推动硅烷气需求增长;硅碳负极:硅碳负极能量密度高,是下一代锂电池负极材料。随着配套产业链的逐步成熟和产品性价比的提升,硅碳负极材料电池渗透率不断提高,拉动硅烷气需求。根据公司问询函回复,预计到2025年相应的硅烷气需求量达1.42万吨;电子级多晶硅:随着我国企业逐步具备规模化生产电子级多晶硅的能力,实现国产替代,带动对硅烷气需求若2025年我国电子级多晶硅的国产化率达到70%,将产生9100吨的电子级硅烷气需求。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为12.88/14.16/14.8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3.42/3.75/3.93亿元,对应的EPS为1.05/1.15/1.21元,对应PE为14.23/12.97/12.38倍。考虑到硅烷气行业的高景气度,以及硅基负极材料等下游新型应用领域的不断涌现,公司气体产品需求或持续增加,首次覆盖我们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硅烷气销售价格下行,行业竞争加剧,研发不及预期,客户过于集中
广发证券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4-04-10 13.11 -- -- 13.49 2.90% -- 13.49 2.90% -- 详细
2023年年报概况:广发证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33.00亿元,同比-7.29%;实现归母净利润69.78亿元,同比-12.00%;基本每股收益0.83元,同比-18.63%;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66%,同比-1.57个百分点。2023年拟10派3.00元(含税)。 点评:1.2023年公司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占比出现提高,经纪、投行、资管、利息、其他收入占比出现下降。2.代理股基交易量随市小幅下滑、份额保持稳定,代销规模及保有规模均保持增长,合并口径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9.03%。3.股权主承销金额小幅下滑,各类债券主承销金额达到近年来最高,合并口径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7.21%。4.券商资管业务短期承压较重,公募基金业务收入贡献小幅回落,合并口径资管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13.55%。5.固收以及股权衍生品自营投资均取得较好的投资业绩,合并口径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同比+95.00%。 6.两融规模小幅增长、市占率持平,质押规模出现一定幅度回升,合并口径利息净收入同比-23.53%。 投资建议:报告期内公司合并口径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下滑的幅度优于可比券商,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低基数下实现显著改善。虽然公司券商资管业务短期承压、公募基金业务收入贡献有所下滑,但公司大资管业务具备较为显著的品牌优势及投研优势,有望受益于大力发展权益基金、加大中长期资金引入力度等投资端改革系列政策红利,并驱动公司业绩重回上升通道。预计公司2024、2025年EPS分别为0.79元、0.89元,BVPS分别为15.50元、16.41元,按4月3日收盘价13.21元计算,对应P/B分别为0.85倍、0.80倍,维持“增持”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1.权益及固收市场环境转弱导致公司业绩出现下滑;2.市场波动风险;3.投资端改革的政策效果不及预期
国泰君安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4-04-10 13.51 -- -- 13.92 3.03% -- 13.92 3.03% -- 详细
2023年年报概况:国泰君安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361.41亿元,同比+1.89%;实现归母净利润93.74亿元,同比-18.55%;基本每股收益0.98元,同比-21.60%;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6.02%,同比-1.86个百分点。2023年拟10派4.0元(含税)。 点评:1.2023年公司资管业务净收入、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占比出现提高,经纪、投行、利息、其他收入占比出现下降。2.代理股票交易市场份额持续回升,机构经纪业务各细分领域实现全面增长,合并口径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11.16%。3.IPO逆势小幅走高、再融资下滑幅度较大,各类债券主承销金额保持平稳,合并口径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14.45%。4.券商资管业务净收入同比实现增长,华安基金实现并表,合并口径资管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148.60%。5.场外衍生品规模保持持续增长,固收投资实现稳健盈利,合并口径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同比+22.19%。6.两融规模稳中有升、市场份额小幅下滑,质押规模微幅回升,合并口径利息净收入同比-41.18%。7.境外交易及投资业务扭亏为盈,利息收入增幅明显,国际业务收入同比+54.96%。 投资建议:报告期内公司机构客户全面增长带动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的下滑幅度优于可比券商;自营业务坚定向低风险、非方向性转型,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明显回暖;国际业务显著改善。公司经营稳健、各项业务均衡,机构经纪与交易投资客需业务的持续拓展将进一步增强公司的业绩韧性。预计公司2024、2025年EPS分别为0.93元、1.02元,BVPS分别为17.16元、18.10元,按4月3日收盘价13.73元计算,对应P/B分别为0.80倍、0.76倍,维持“增持”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1.权益及固收市场环境转弱导致公司业绩出现下滑;2.市场波动风险;3.投资端改革的政策效果不及预期
中信证券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4-04-09 19.00 -- -- 19.27 1.42% -- 19.27 1.42% -- 详细
2023年年报概况:中信证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600.68亿元,同比-7.74%;实现归母净利润197.21亿元,同比-7.49%;基本每股收益1.30元,同比-8.45%;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81%,同比-0.86个百分点。2023年拟10派4.75元(含税)。 点评:1.2023年公司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占比出现提高,经纪、投行、资管、利息、其他收入占比出现下降。2.财富管理业务与机构经纪业务保持行业领先,合并口径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8.47%。3.IPO主承销规模下滑的幅度较大,进而拖累了投行业务的整体表现,合并口径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27.28%。4.券商资管规模及管理费收入双降,公募基金业务较为平稳,合并口径资管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9.97%。5.自营业务搭建多元业务框架,保持收益相对稳定的业务形态,合并口径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同比+22.82%。6.信用业务总规模保持增长,合并口径利息净收入同比-30.61%。7.境外业务保持行业领先,营业收入同比+14.78%。 投资建议:报告期内虽然公司经纪、投行、资管业务受市场环境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但行业地位稳固;自营业务搭建多元业务框架,加大非方向性布局,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保持相对稳定;境外业务稳健经营,营业收入持续增加。作为行业龙头,公司近年来业绩波动显著收敛,利润总额维持高位水平。预计公司2024、2025年EPS分别为1.25元、1.37元,BVPS分别为18.00元、19.08元,按4月3日收盘价19.16元计算,对应P/B分别为1.06倍、1.00倍,维持“增持”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1.权益及固收市场环境转弱导致公司业绩出现下滑;2.市场波动风险;3.投资端改革的政策效果不及预期
华泰证券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4-04-09 14.00 -- -- 14.30 2.14% -- 14.30 2.14% -- 详细
2023年年报概况:华泰证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365.78亿元,同比+14.19%;实现归母净利润127.51亿元,同比+15.35%;基本每股收益1.35元,同比+14.4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12%,同比+0.63个百分点。2023年拟10派4.30元(含税)。 点评:1.2023年公司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占比出现提高,经纪、投行、资管、利息、其他收入占比出现下降。2.股基交易量及代销规模随市小幅下滑,公募基金保有规模保持增长,合并口径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15.75%。3.股权主承销金额的下滑幅度较为明显,债券主承销金额保持持续增长,合并口径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24.53%。4.券商资管净收入小幅下滑,公募基金业务保持增长,合并口径资管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12.92%。5.持续打造平台化、体系化的投资交易能力,合并口径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同比+96.77%,显著回暖。6.两融余额及市场份额双升,进一步压降股票质押规模,合并口径利息净收入同比-63.84%。7.国际业务收入同比+19.49%,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 投资建议:报告期内受市场环境影响,公司经纪、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出现小幅回落,但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的显著回暖驱动公司经营业绩实现超预期改善;公司推动国际化发展提档升级,业务收入持续增长,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在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与投资机构的政策导向下,公司有望凭借科技赋能下的财富管理和机构服务“双轮驱动”战略、走在高水平双向开放前沿的国际化发展能力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持续受益。预计公司2024、2025年EPS分别为1.30元、1.43元,BVPS分别为17.75元、18.67元,按4月3日收盘价14.12元计算,对应P/B分别为0.80倍、0.76倍,维持“增持”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1.权益及固收市场环境转弱导致公司业绩出现下滑;2.市场波动风险;3.投资端改革的政策效果不及预期
劲仔食品 食品饮料行业 2024-04-08 14.33 -- -- 16.01 11.72% -- 16.01 11.72% -- 详细
公司发布 2023 年报: 2023 年公司实现营收 20.7 亿元,同比+41.3%;归母净利润 2.1 亿元,同比+68.2%;扣非净利润 1.9 亿元,同比+64.5%。 公司 2023 年的销售毛利率至 28.17%,同比+2.55个百分点。 2021Q4 之后公司销售额进入较高增长区间, 2023 年延续了高增趋势。 2023Q1、 Q2、 Q3、 Q4,公司营业收入分别同比+68.4%、 +35.17%、45.92%和 26.51%, 全年延续 2022 年的高增势头。 市场红利、 渠道拓展以及产品策略构成高增长的三大原因。 公司深耕的休闲鱼制品市场目前处于高增长阶段,公司在该市场占有先机,销售指标位列第一,充分享有了市场红利。 此外, 销售高增长受益于线下渠道的强势拓展: 2023 年线下渠道贡献的收入接近 80%,销售额较上年增长 43%,较线上高 8.24 百分点。 最后, 公司的“大包装”和“散称”等产品策略为消费者提供了较高的价值,产品性价比突出。 产品储备丰富,大单品培育接力未来增长。 分产品看,继“深海小鱼”后,“鹌鹑蛋”有望成为第二个大单品。 2023 年,公司的深海小鱼系列销售额 12.91 亿元,同比增 25.87%, 在一定的基数上保持了较高的双位数增长。其次,公司的禽类制品 2023 年收入达到 4.52亿元,同比增长 147.56%;其中鹌鹑蛋实现 3 亿元突破,未来有望成为“十亿元”级别的大单品。 产品毛利率上升,主要因为 2023Q3 之后成本显著回落。 2023 年,公司实现销售毛利率 28.17%,同比+2.55 个百分点。其中,各项品类的毛利率,以及经销和直营模式的毛利率均有不同幅度的上升。 2023 年下半年公司的营业成本显著回落,是全年毛利率提升的主要原因: 2023Q3、 2023Q4,营业成本同比增幅较当期收入分别低 7.21、11.45 个百分点, 2020 年四季度以来的成本压力显著缓解。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 2024、 2025、 2026 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 0.62、 0.84、 1.01 元,对应的市盈率分别为 23.56、 17.29、 14.44倍。 继坚果之后, 鱼制品跻身为高增长赛道。 公司在零食市场占据了较好的赛道, 高增长可持续。 我们上调公司评级为“买入”。 风险提示: 零食的竞争门槛低, 品类高增长招致更多对手进入该市场,加剧市场竞争, 品类盈利将会大大降低。
当升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4-08 42.70 -- -- 54.29 27.14% -- 54.29 27.14% -- 详细
事件: 公司公布 2023年年度报告。 投资要点: 公司业绩符合预期。 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 151.27亿元,同比下降 28.86%;营业利润 22.21亿元,同比下降 12.52%;净利润 19.24亿元,同比下降 14.80%;扣非后净利润 19.80亿元,同比下降14.8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 12.22亿元,同比增长 5.32%; 基本每股收益 3.80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15.67%;利润分配预案为拟每 10股派发现金红利 7.52元(含税),公司业绩符合预期。 其中,公司第四季度实现营收 25.84亿元,环比下降 37.62%;净利润 4.33亿元,环比下降 23.56%。 2023年,公司非经常损益合计-5549万元,其中政府补助 5397万元、远期结汇及公允价值变动-1.93亿元。目前,公司作为全球锂电正极材料龙头企业,主要研发、生产与销售多元材料、磷酸(锰)铁锂、钴酸锂等锂电池正极材料和多元前驱体等材料。 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和动力电池产量持续增长, 带动正极材料需求增加。 中汽协和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显示: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合计销售 944.81万辆, 同比增长 37.48%,合计占 31.45%;其中新能源汽车合计出口 120.3万辆,同比增长 77.6%。 2024年 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 120.60万辆,同比增长29.30%,合计占比 29.98%。 伴随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及动力电池出口增加, 我国动力电池和其他电池产量持续增长。 2023年我国动力电池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 778.10GWh, 同比增长 42.5%; 其中出口 152.6GW。 2024年 1-2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 108.8GWh,累计同比增长 29.5%;其中出口 16.6GWh。 2023年 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 2024年延续和优化了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 动力电池上游原材料价格回落有助于动力电池降价及提升新能源汽车性价比,总体预计 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 对应电池上游正极材料需求将持续增增长。 高工锂电统计显示: 2022年,我国正极材料出货 190万吨,同比增长 68.14%; 2023年出货 248万吨,同比增长 30.53%,其中磷酸铁锂材料占比66.53%、三元材料占比 26.21%、钴酸锂占比 3.39%。 公司锂电材料业绩短期承压,预计 2024年出货量增长。 2014-2018年,公司锂电材料及其他业务营收增速总体持续提升, 2019年营收下降主要系上游原材料价格回落致行业价格下降; 2020年以来,锂电材料相关营收增速持续提升, 且在公司营收中的占比均维持在 94%以上。 2023年,公司锂电材料业务合计销量 62740.20吨,同比下降 1.19%;库存量 2173.97吨,同比下降 51.09%,库存下降主要系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公司加速了库存周转;对应营收 149.90亿元,同比下降 28.94%,在公司营收中占比 99.09%,营收下滑主要系正极材料行业价格大幅下降。截止 2023年底:公司已建成产能 11万吨,考虑 2023年新建成产能释放时间段, 2023年实际有效产能 8.3万吨,产能利用率 73.30%,在建产能磷酸(锰)铁锂等合计 4万吨;其中多元材料产能 7.7万吨、钴酸锂产能 6000吨。 结合行业增长预期, 展望 2024年公司锂电材料业务出货有望增长,主要基于:一是公司具备客户优势。公司定位高端市场,全面融入海外高端新能源车企及一线品牌动力电池产业链,与 SK On、AESC、 LG 新能源、 Murata 等开展业务合作,如持续深入拓展北美车企及欧洲电芯大客户业务, NCM811等高镍及超高镍产品在海外持续放量;国内持续与蜂巢能源、亿纬锂能等合作。 2023年,公司前五大客户合计营收 88.60亿元,合计占年度销售总额的比例为 58.57%,较 2022年提升 13个百分点。 其次,公司积极抢占下一代电池材料市场并有序放量。其中, 多款高能量、高安全、长寿命的磷酸(锰)铁锂材料持续向中创新航等批量销售;超高镍产品销量同比实现数倍增长,年内累计出货数百吨;钠电正极材料出货量持续稳定增长,实现了海内外客户数百吨供货;高容量高密度富锂锰基材料实现百公斤级出货。 三是强化上游供应链拓展力度。公司与中信国安、 中伟股份、华友钴业、格林美等供应商通过签订采购长单、技术协作、投资参股等方式在镍、钴、锂等关键矿产资源开展合作,形成“原料-前驱体-正极-电池-车企”的产业链合作。 公司盈利能力略有提升,预计 2024年承压。 2023年,公司销售毛利率 18.06%,同比提升 0.66个百分点; 其中第四季度毛利率为17.0%, 环比第三季度回落 2.69个百分点。 2023年公司分行业毛利率显示: 智能装备业务为 36.46%,同比回落 3.64个百分点;而锂电材料业务为 17.89%,同步提升 0.67个百分点,其中多元材料为 19.08%, 同比提升 0.81个百分点; 钴酸锂为 2.71%,同比回落6.42个百分点。 结合正极材料及上游原材料价格走势,总体预计2024年正极材料均价较 2023年将承压,同时考虑公司三元材料行业地位及营收占比提升,预计 2024年公司盈利能力总体承压。 关注境外欧洲项目建设进展。 公司欧洲新材料产业基地总规划 50万吨,其中多元材料 20万吨、磷酸(锰)铁锂 30万吨,将分期建设。 2023年 7月 28日,公司与 FMG(芬兰矿业集团)和 FBC(芬兰电池化学品有限公司)签订了合资协议,拟设立合资公司负责欧洲新材料产业基地一期项目的建设及运营,一期项目拟在芬兰规划建成年产6万吨欧洲新材料产业基地,总投资计划 7.74亿欧元,建设周期34个月,生产线按照 NCM811/NCA 的要求设计,同时具备生产NCM523、 NCM622多元材料的能力。项目建设有助于抢占欧洲等海外市场机遇,深入融入欧洲电动汽车产业链。 关注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进展。 2024年 2月,公司公布 2024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拟向公告控股股东矿冶集团发行不 超过 151950232股股票, 发行前矿业集团持股比例为 23.19%; 发行价格为 27.41亿元/股,拟募集资金总额不低于 8亿元且不超过 1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发行完成后,有助巩固公司行业地位,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维持公司“增持” 投资评级。 预测公司 2024-2025年摊薄后的每股收益分别为 2.49元与 3.02元,按 4月 2日 43.15元收盘价计算,对应的 PE 分别为 17.32倍与 14.30倍。目前估值相对行业水平合理,结合行业发展前景及公司行业地位, 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不及预期; 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汇率大幅波动。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40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