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48/775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鸿路钢构 钢铁行业 2021-10-14 48.86 49.73 168.23% 47.96 -1.84%
59.60 21.98%
详细
订单较快增长,看好公司量价齐升,维持“买入”评级10月11日晚公司披露21年前三季度经营情况,21Q1-3公司新签订单173.1亿,同比+37.6%,其中Q3单季度新签订单67.8亿,同比+40.3%,21Q1-3钢结构产量242.5万吨,同比+45.8%,其中Q3单季度87.7万吨,我们认为在钢价相对趋稳后,公司Q3订单增速恢复至较好水平,作为行业龙头,生产效率有望超过行业平均水平,潜在产能对应的产量有较大成长空间,同时精益管控有望为公司带来较为持续的成本优势,继续看好公司产量、吨净利双升,维持“买入”评级。 大订单数量逐步增多,成本传导顺畅彰显龙头议价能力19Q3/20Q3/21Q3单季度公司承接的超1万吨的制造合同为3/9/14个,数量同比大幅提升,且来料加工业务仅3单,其余材料(含钢材)订单的单吨售价在6914.4-8422.4元/吨之间,较20Q3的5275.6-6453.4元/吨的价格区间有明显提升(中枢售价同比+45%),考虑到Q3单季度钢材价格上涨幅度较高(以全国螺纹钢均价测算同比+41%),我们认为单吨售价的提升体现出公司较好的成本转嫁能力。此外,大订单数量的超高增长一方面体现出市场需求向项目大型化的转变,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公司在大客户处认可度的提升。我们认为大体量/短交期项目的增多,有望提升公司在客户处的议价能力,进而使得公司吨净利提升不仅受益于自身规模效应体现,同时受益于单吨加工费的提升。 单季产量略低受复杂订单影响,产能扩张或助推后续规模效应持续释放21Q3单季度钢结构产量87.7万吨,我们认为单季产量略低主要系公司单季产品中复杂项目占比较高,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加工量,但复杂项目单吨净利也可能较高。我们预计21年全年公司产量有望达到340万吨以上,旺盛需求带动下公司基本面有望持续兑现成长逻辑,未来制造业务占比进一步提升也将进一步优化报表质量。21Q3公司累计收到政府补贴1.6亿,其中与经营相关的政府补贴1.2亿,对应税后1亿(15%税率),对公司业绩的增长亦具备一定支撑作用。公司公告2022年末目标产能达500万吨,产能扩张持续推进,公司规模效应和降本能力有望持续带动吨净利提升,后续可转债若实现转股,财务费用率也有望明显下行。 看好中长期成长性,维持“买入”评级我们认为公司2019年以来持续兑现成长逻辑,继续看好公司持续扩产增量提质带来的成长持续性。根据最新股本,我们预计21-23年EPS2.19/2.82/3.52,当前可比公司21年Wind一致预期PE15倍,公司商业模式和成本控制能力均明显优于行业均值,给予21年30倍PE,对应目标价65.7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对利润影响超预期;下游景气持续性不及预期。
珍宝岛 医药生物 2021-10-14 17.82 22.84 113.66% 18.20 2.13%
18.20 2.13%
详细
产品涉及领域广泛,构筑中药、化药和生物药三大板块公司以中药研发起家,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收购,现已形成集中药、化药、生物药三大产品体系为一体的综合药企。公司拥有多款在研中药、化药创新药,化药仿制药等。2021年,珍宝岛与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虎林龙鹏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共同投资特瑞思,正式加入生物药赛道,进一步扩充公司管线,打开公司未来成长空间。 中药二次开发增加产品竞争力,化药研发聚焦抗肿瘤抗病毒两大市场中药为公司主营业务板块,2020年其销售额达到19.80亿元,营收占比为58.4%。自1996年成立,公司中药研发体系不断完善,通过开展二次开发提升产品质量,使得产品更具竞争力。公司通过“互联网+”建设中药信息化标准平台、“平台+实体”打造大宗中药材电子交易平台和电商平台。目前已形成研发-采购-生产-营销-平台建设的全产业链系统。核心产品注射用血塞通具备专利保护,2020年已进入营销回暖期。化药板块,公司通过引进和合作开发实现抗病毒和抗肿瘤领域的小分子化药布局。引进的抗流感一类创新药ZBD1042(HNC042)对标国内唯一上市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注射剂帕拉米韦。临床前试验发现,HNC042抗病毒疗效优于帕拉米韦,其在中国已于2020年末完成Ⅰ期临床桥接试验。另外两款在研的抗肿瘤化药均已进入临床阶段,目标适应症覆盖肝癌、胃癌、乳腺癌等大类癌种,具有一定市场潜力。 投资特瑞思,进军生物药领域公司2021年通过投资特瑞思进入生物药赛道。特瑞思拥有多款在研生物药,其中三款药物进度较快。TRS003为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因为其展现的与原研高度类似属性,成为全球首个被FDA批准做互换III期临床试验的产品,目前正在进行国际多中心Ⅲ期试验;TRS004为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同样与原研产品高度相似,现已获批美国临床,准备启动I期临床试验。TRS005为国内首个抗CD20-ADC药物,在临床前动物模型中TRS005表现出的抗肿瘤效果是单抗药物的8倍以上。TRS005预计扩展Ⅱ期临床,完成后申报有条件上市,有望借助ADC类药物首发优势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测公司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0.49亿元、45.39亿元、49.9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8亿元、6.00亿元、6.96亿元;EPS分别为0.66元、0.71元、0.82元。我们预计,公司2021年市值有望达到195亿元人民币,对应目标价为23.10元。首次覆盖,予以“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集中采购风险;市场竞争风险
通富微电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10-14 19.46 28.68 44.92% 21.23 9.10%
22.00 13.0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第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2.8亿元至 3.2亿元,同比增长85.66%–112.26%;预计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6.8-7.2亿元,同比增长 159.73%–175.01%。 点评: 公司盈利大幅度上升主要原因为: 2021年第三季度,受全球智能化加速发展、电子产品需求增长等因素影响,公司国际和国内客户的订单需求保持旺盛态势,公司在高性能计算、 5G、存储器、消费类电子、功率器件、工业及汽车电子、显示驱动等方面的业务持续扩大。 技术研发硕果累累,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举例来看, 1)先进封装技术领域: 2.5D/3D 封装产品技术已完成立项,为下半年建线做好了设备和人才准备;导入多家客户,多款 FO 新产品已通过可靠性验证,完成关键客户新一代 GPU 应用 FO 技术项目开发工作。 2)存储器领域:对于 DDR5等新产品,完成了新设备设置、新材料验证以及相关工艺储备; 3)新能源汽车电子应用领域:公司专注于功率模块技术开发,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功率模块生产解决方案,目前在散热结构及相关工艺领域获得了国家专利授权,巩固了公司在国产车用功率器件封测环节领军企业的地位。 4) FCBGA领域:成功完成 6项超大尺寸 FCBGA 样品生产,具备了 5nm 产品的工艺能力并完成了相关认证保持公司在 FCBGA 技术方面全球领先的地位。 规模继续扩大,产销及盈利快速增长: 公司紧抓市场发展机遇,积极发展核心优势产品,推进差异化的市场发展策略。公司继续在高性能计算、 5G 通讯产品、存储器和显示驱动等领域,积极布局产业生态链,加强与 AMD、联发科、卓胜微、长鑫存储、长江存储等国内外各细分领域头部客户的深度合作。在 SOC、 MCU、电源管理、功率器件、天线通讯产品等高速成长领域,继续发挥公司现有优势,扩大与国内外重点战略客户的深度合作。同时,在国产 FCBGA 产品方面,市场拓展成绩显著, 21年上半年收入、利润同比翻番。 下游应用多点开花,智能化、 5G、物联网、电动汽车、以及家电、平板等终端市场需求增加。 AIoT进入发展“加速段”:智能化技术配套已成熟,未来十年快速成长, 2021半导体价值量有望达到 2500亿人民币;汽车电子所展现的颠覆性趋势不可小觑,随着 AIOT 和新能源汽车的加速渗透,龙头企业的纷纷布局入场,汽车半导体的价值和量有望同步升级。 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 500万辆, 2030年,汽车电子在整车中成本占比有望从 2000年的 18%增加到 45%; 5G 智能机占比提升带来半导体价值量大幅提升, 5G 智能机相关零组件如射频、摄像头有望持续迭代升级, 根据 IDC预计 5G 手机半导体将会占到 2021年手机市场营收的三分之二。 公司在克服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产能紧张的情况下,通过有效组织,实现产能最大化,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尽力聚焦满足重点战略客户的订单交付需求。 后摩尔时代先进封装+化合物半导体有望改道芯片业,公司前瞻布局相关技术。 后摩尔时代来临,本土半导体板块迎来加速追赶黄金期,先进封装、第三代半导体在芯片制造方面大有可为。 公司具备封测第三代碳化硅半导体的能力,并已开展相关业务,同时前瞻开展先进封装 3D 封测技术布局。 投资建议:基于公司所在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国产替代+终端需求持续增加逻辑下长期成长动能,及盈利情况超预期,我们将公司 2021年净利润预测由 7.9亿元上调到 8.8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中美贸易冲突加剧; 产品研发不及预期; 业绩预告只是初步测算结果,具体数据以正式披露的三季报为准。
新大正 房地产业 2021-10-14 36.99 -- -- 38.85 5.03%
41.08 11.06%
详细
公司21Q3收入5.3-5.5亿,同增63%-69%,环比Q1(同增55%)Q2(61%)提速增长,考虑到去年H1低基数影响,Q3高速增长充分体现公司强劲成长动能。21Q3归母0.49-0.51亿(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同增36%-41%,低于收入增速主要系公司处于扩规模阶段,项目开拓费用前置影响,本季净利率9%+,环比增长。 具体来看,收入增长主要系:①市场拓展大力推进。Q1-3新拓项目中标14亿,饱和年化合同收入金额约6.4亿,同增160%,其中重庆以外占比超80%。②合资合作及并购公司影响。本期新并民兴物业,合作设立青岛大正融源智慧城市运营服务公司等。③延伸服务增值服务提升。公司全力打造增值服务,开发创新产品,不断试点落地,寻找共性并复制推广,拓展产品规模。 净利增长不及收入主要系:①新进项目数量大幅增长。Q3新进57个,2021年累计新进92个,新项目入场前期成本较高,未来随项目成熟,相应成本将回归正常。②战略推进基础年推进的影响。公司加大人才培养招聘,调整优化组织架构,着力城市公司建设,奠定中长期成长坚实基础。③整体环境及政策影响。疫情相关减免类社保优惠年内逐步到期,重庆地区性企业社保政策有所调整,人工成本上涨超过1300万。④股份支付费用。Q1-3股权激励费用影响净利约849万,剔除该影响,归母净利同增37%-41%。 我们认为,本季财务及经营数据充分反映非住宅物管可观市场潜力,以及公司市场化拓展拿单能力,加速规模快速增长,标杆性项目落地体现新大正高标准的服务品质。民营物管公司优质在于灵活激励体系,积极服务意识以及增值项目开拓效率。 公司内生外延创新多项并举,通过重点中心城市打造,增强城市自主拓展能力,具体来看: (1)设立分公司拓展管理半径,拿单能力显著提升。公司积极进行物业拓展团队及条线建设,目前已形成以集团统筹、各业务单元及城市公司全面开花的拓展形式,在全国各地建立约80人营销团队,较上市前提升近80%,强有力提升拓展能力。 从去年开始公司从以往全国分版块区域机会型发展,开始有重点向中心城市进行精准拓展。重点中心城市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均进行人员“高配”,从城市公司负责人、营销运营财务人事到项目经理、中后台专业人员配置约12-20人的专业团队,在该重点中心城市的市场培育期,进行专业运作,为后续市场拓展和项目运营进行充足准备。 (2)上市以后公司加强合资合作开展。与多个国有管理平台、战略合作方合作,在贵州、山东、河南、重庆等多地成立5家合资公司,结合新大正公司的专业能力及合作方的资源优势,共同开发业务,上半年通过合资公司承接业务体量超1亿元。 (3)收并购是借力资本拓展的重要方式。公司在2020年完成上市后首次收并购,目前民兴物业整合顺利,而且在四川区域上半年完成新拓业务约4000万,有力推动规模成长。 维持盈利预测,给予买入评级。公司作为独立第三方物业服务企业,主要为各类城市公共建筑提供物业服务,专注于智慧城市公共建筑与设施的运营和管理,提供综合物业管理服务、专业管理服务和增值服务。通过不断深化研究客户需求、作业场景及服务标准,让客户专注于主业,给客户创造价值和优质服务体验。我们预计21-22年净利分别为1.8/2.6亿,PE分别为34/24x。 风险提示:毛利率降低,提费不及预期,开拓项目不及预期,业绩预告仅为公司初步测算结果,具体财务数据请以正式披露的三季报为准
汉威科技 机械行业 2021-10-14 20.49 -- -- 24.46 19.38%
30.89 50.7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1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02亿-2.19亿元,同比增长15%-25%;扣非归母净利润1.46亿-1.58亿元,同比增长25%-35%。同时,拟向控股二级子公司高新供水转让全资子公司百隆工程100%的股权。 我们的点评如下: 克服不利因素抓取机遇,继续深化高质量发展 2021前三季度归母利润增速中值水平为20%,相比上半年12.3%的增速进一步提升。其中Q3归母净利润预告6723万-7240万元,同比增长30%-40%,扣非利润5151万-5422万元,同比增长90%-100%。在“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及区域疫情等影响的背景下,公司仍呈加速增长。其中智能仪表业务表现强劲,前三季度营收约3.80亿元,同比增长71.65%,对应归母净利润4183万元,同比增长约277.63%;Q3收入1.23亿元,同比增长约为107.92%,对应利润2124万元,同比增长约618.66%,该业务受益于国家智慧城市、新基建、新燃气安全生产法实施以及国产替代,在智慧燃气、智慧安全、智慧水务等领域实现快速突破,预计高增张趋势可持续。 向控股二级子公司转让全资子公司股权,逐步优化资产结构聚焦主业发展 公司筹划拟向控股二级子公司高新供水转让全资子公司百隆工程100%的股权,主要为更好配合推进全市“供水一张网”建设,同时整合公司公用事业板块业务资源,逐步优化资产结构,进一步聚焦主业发展,为未来剥离出表铺垫,更好聚焦传感器和仪表业务。 中期来看:优势领域有望深度受益,未来持续快速成长可期 在国内燃气/消防爆炸事件后,工业安全/燃气等安全有望上升为刚需,餐饮行业燃气监测市场空间可观,原来渗透率较低,受安全法的要求短期内或将显著增长,其带来的市场空间并非短期就会被消化,周期预计最少在2-3年,公司作为气体传感器龙头相关产品有望深度受益。在工业等领域也迎来国产替代机遇,公司在中石化2021-2022年度框架采购招标中,连续四次取得入围佳绩,并在参与的五个标段中,均取得前两名的优异成绩,同时公司今年也首次入围中海油,未来持续快速成长可期。 长期来看:受益于双碳目标以及物联网各行各业渗透,同时公司新产品、新领域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公司的主要业绩驱动因素有:1)物联网各行各业渗透加速传感器需求释放;2)新《安全生产法》驱动安全刚需共识,公司优势领域市场空间广阔;3)低碳减排,“双碳”目标为公司带来长期受益;4)国产化替代进程加速,产品迎来更多市场机遇;5)家居/车载等消费领域智能化升级提升公司产品需求。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万物互联时代来临,全社会各个行业面临智慧化、数字化的发展机遇,进而带动前端的传感器和仪器仪表的需求提升,同时公司布局物联网应用业务,在前端的物联网和仪器仪表端发力,空间有望逐步打开。考虑上游芯片紧张及原材料涨价风险,下调21-23年净利润分别2.8亿、4.0亿和5.2亿元(原值为3.0亿、4.3亿和5.5亿元),对应22年18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物联网行业竞争加剧、上游芯片紧张及原材料涨价风险、集团化经营带来的管理风险、新冠疫情影响、业绩预告为公司初步测算实际以三季报数据为准等
保利发展 房地产业 2021-10-14 14.14 -- -- 14.54 2.83%
16.40 15.9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年9月经营情况公告,9月单月实现销售面积247.55万平方米,同比减少28.75%;实现销售金额360.18亿元,同比减少28.42%。 2021年年1-9月累计销售面积2543.7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8%;累计销售金额4102.32亿元,同比增长11.66%。 累计销售量价齐升,销售均价较为稳定公司2021年9月单月销售金额360.18亿元,同比去年9月减少28.42%,较今年8月同比增速6.76%下降35.18pct;销售面积247.55万平方米,同比去年9月减少28.75%,较今年8月同比增速10.60%下降39.35pct;销售均价为14550元/平方米,去年9月单月销售均价为14484元/平方米,同比略有增长,环比今年8月销售均价15020元/平方米同比下降3.13%。公司2021年1-9月累计销售金额4102.32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1.66%,较去年累计同比增速增长5.72pct,较今年1-8月的同比增速18.03%下降6.37pct;2021年1-9月累计销售面积2543.73万平米,同比去年增长4.08%,较去年累计同比增速下降2.47pct,较今年1-8月的同比增速9.52%下降5.44cpt;累计销售均价为16127元/平方米,同比去年增长7.29%,环比1-8月累计销售均价16297元/平方米略有下降。公司累计销售量价齐升,均价较为稳定,公司全年销售业绩可期。 拿地以高能级城市为主,权益比例维持高位公司2021年9月新增8个地块,从区域分布看,华南:华中:华东=3:3:2;从城市能级看,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及以下=6:2;从权益比例看,100%权益:非100%权益拿地比例为5:3。9月新增项目占地面积为44.43万平方米,新增规划建面120.31万平方米,其中二线城市新增建面占比74.43%,三线城市及以下等低能级城市的新增建面占比为25.57%,该比例较上月二线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78.21%:21.79%维持较为稳定,拿地依然以高能级城市为主;区域分布看,华南区域:华中区域:华东区域=33.09%:32.92%:33.99%,各个地区较为平均。权益比例看,9月拿地对应权益地价为90.42亿元,总地价为112.53亿元,相应的权益比例为80.35%,较上月的74.63%的权益比例上升5.72pct,这与9月合作拿地减少有关。 当月拿地力度环比提升明显,同比去年维持稳定根据权益地价计算,2021年9月公司拿地力度为25.11%,与上月12.54%相比提升明显,去年9月拿地力度为26.73%,今年较去年同期拿地力度下降1.63pct,拿地力度基本持平。从楼面价看,2021年9月新增项目楼面价为9354元/平方米,较上月5935元/平方米提升57.6%,较去年同期4748元/平方米增长明显,主要与9月补货集中在华南、华东和华中的较发达城市有关。9月的地售比为64.29%,较去年同期的32.78%和上月的39.52%提升较多。 投资建议:公司累计销售量价齐升,补货较为积极,考虑到未来地产政策有望边际放松,公司全年销售可期,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净利润299.77亿元、330.82亿元、375.96亿元,对应EPS为2.5、2.76、3.14元/股,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房屋价格大跌、销售不及预期、宏观经济不及预期
金地集团 房地产业 2021-10-14 11.50 -- -- 12.08 5.04%
14.22 23.65%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2021年9月销售简况,2021年9月公司实现签约面积98.1万平方米,实现签约金额212.0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0.88%、17.84%,增速较上月下降4.13%、5.63%。2021年1-9 月公司累计实现签约面积1,062.5万平方米,累计实现签约金额2,286.9亿元,同比分别上升29.02%、34.49%,增速较上月下降8.85%、9.36%。 销售均价稳步提升,累计销售维持高速增长 公司2021年9月实现签约金额212.0亿元,同比下降17.84%;实现签约面积98.1万方,同比下降20.88%;签约均价21610.6元/平米,同比增长3.86%(去年9月单月销售均价为20806.5 元/平方米),环比上升1.64%(今年8月销售均价21262.6元/平方米)。公司2021年1-9月累计实现签约金额2,286.9 亿元,同比上升34.49%;累计实现签约面积1,062.5万平方米,同比上升29.02%;1-9月累计销售均价为21523.8 元/平方米,同比增长4.23%(去年1-9月累计销售均价为20649.7元/平方米),环比上升0.03%(今年1-8月累计销售均价21517.2 元/平方米)。考虑到2021年Q3行业受政策调控影响销售出现普遍性降温,公司在2021年9月销售额下滑速度低于其他龙头公司,回落处于预期范围之内;同时考虑到9月公司维持较为积极的拿地节奏,为Q4提供较为充足的货源基础,在稳定去化率的基础上, 21年预计有望完成2800亿的销售规模目标。 拿货集中于华南区域,环渤海地区拿地积极 公司2021年9月新增项目主要集中分布于一二线城市,9月公告披露新增项目总地价为27.13亿元,较上月大幅提升(8月公告披露新增1工业用地金额0.29亿元)。以总价口径看,一线城市:二线城市=73%:27%,去年同期二线城市:三线城市=60%:40%,较去年更集中于高能级城市;华南:环渤海:海西=73%:17%:10%;华东:华南:华北:东北=10%:73%:4%:13%,新增土地投资金额主要集中于华南区域。公司9月新增项目总占地面积为19.37万平方米,新增计容建面38.04万平方米,较上月增长明显(8月公告披露新增计容建面为12.33万平方米),以新增计容建面口径看,一线城市:二线城市=32%:68%,去年同期二线城市:三线城市=32%:68%,公司主动调整增加一二线城市投资,减少于三线城市的土地获取;华南:环渤海:海西=32%:59%:9%;华东:华南:华北:东北=9%:32%:46%:13%,新增计容建面主要集中于华南、华北区域,同时环渤海经济圈所占比重较大。公司加大对一线核心城市土地投资力度,并围绕深耕区域进行适当下沉。 拿地力度环比上升,地售比同比增长 从拿地总价/单月销售金额看,9月拿地力度为12.80%,较上月提升12.65个百分比,较去年同期下降4.96个百分比;从楼面价看,2021年9月新增项目楼面价为7132元/平方米,较上月233元/平方米提升明显,主要与8月所拿地块为工业用地,楼面价较低有关,较去年同期5658元/平方米提升26.06%,主要为9月新增项目以一线城市为主,拉高整体拿地均价(9月新增深圳项目面积较大,对应楼面价为16202元/平米)。9月的地售比为33.00%,1-9月地售比为33.14%,较去年同期分别提升5.81%、5.74%,较上月提升多,主要受月度拿地结构与推货节奏影响。 投资建议:考虑到2021年Q3行业受政策调控影响销售出现普遍性降温,公司在2021年9月销售额回落速度低于其他龙头公司,处于预期范围之内;同时考虑公司拿地积极,累计销售稳定。由于公司业绩表现及相关指引,我们预计公司21-23年净利润,分别为112.17亿元、123.23亿元、138.10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48、2.73、3.06,对应PE分别为4.61X、4.19X、3.7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调控收紧销售不及预期宏观经济波动
旗滨集团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1-10-14 16.68 -- -- 19.09 14.45%
19.48 16.79%
详细
21前三季度业绩高增,维持“买入”评级公司 21Q1-3实现收入/归母净利/扣非业绩 107.66/36.58/35.90亿元,yoy+64.2%/+200.9%/+215.2%, 其中 Q3实现收入/归母净利/扣非净利分别39.9/14.7/14.4亿元, YoY+44.2%/+106.4%/+112.8%。我们判断公司盈利主要由浮法原片贡献, Q4浮法高景气有望延续,而节能/光伏/电子/药用玻璃领域报告期内贡献利润或较少,但远期有望为公司带来较好成长性。 浮法玻璃或贡献主要利润, 单位盈利有望高位维持据我们测算,浮法玻璃 21Q1-3营收约 94亿元,其中 Q3约 35亿元。我们认为公司业绩高弹性主要系浮法玻璃行业高景气下公司浮法原片业务实现量价齐升所致(6月后浮法玻璃价格持续上行, Q3公司浮法玻璃含税均价预计超 140元/重箱)。 我们认为, 目前公司其他业务业绩贡献有限(药用、电子玻璃仍在发展初期,光伏玻璃产能有限且价格处于低位),若以 14.6亿元净利计算,我们预计 Q3单位净利仍超过 49元/重箱。 随着政策对平板玻璃产能的严格控制,落后产能持续淘汰, 2020年/21年 M1-8全国浮法玻璃共计冷修、停产产能分别达 6050t/d 和 3150t/d。随着行业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入,公司浮法龙头地位愈发稳固。 毛利率明显提升,费用控制总体较好21Q1-3公司毛利率 54.7%,同比提升 19.67pct; Q3单季度毛利率 57.5%,环比 Q2上升 3.39pct,我们测算浮法玻璃市场均价(含税) Q3较 Q2季度末上升 6.8%,毛利率上升不及单价上升幅度主要系纯碱等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所致。 21Q1-3公司期间费用率 15.34%,同比上升 1.48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同比分别-0.73/+2.69/+0.71/-1.18pct,管理费用率提升是由于公司规模扩大以及业绩奖励增加所致,总体来看,我们认为公司费用控制效率较好。 21Q1-3公司实现净利率 33.91%,同比大幅提升15.37pct。我们认为 Q4浮法玻璃价格有望稳中有升,能部分抵消原材料成本上升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预计全年浮法均价和公司浮法单箱利润仍有望保持高位。 非浮法业务有望带来中长期成长性,维持“买入”评级中长期看,随着公司明年 5条光伏玻璃产线逐渐投产,按当前价格计算,我们预计 2023年光伏玻璃有望贡献超过 7亿元的利润增量,而深加工/电子/药玻的利润贡献也有望逐步显现。我们认为公司短期弹性/中长期稳健成长性俱佳,技术突破也有望带来估值重塑,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我们略微调低 21-23年盈利预测至 48.6/54.8/64.7亿元(55.4/56.7/64.5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超预期增长,下半年竣工端行情不及预期,公司扩产不及预期
立昂微 计算机行业 2021-10-14 115.15 -- -- 136.98 18.96%
145.88 26.6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72-4.11亿元同比增加184.48至214.42%;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3.44-3.80亿元,同比增长278.99%至318.88%。 点评:硅片+功率器件+化合物半导体射频芯片“三驾马车”齐拉动,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优势。我们坚定看好公司在半导体硅片/分立器件高需求以及国产替代逻辑推动下的成长动能。公司2021年三季度业绩预增亮眼原因包括:1)较早布局且完成了6英寸、8英寸硅片新产线建设,实施了功率器件芯片制造产线的产能技改提升,较为充分地满足了目前不断趋热的市场需求;2)持续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力度,持续推进优质客户开拓,并加大与战略级客户的合作力度,进一步优化了产品结构;3)通过管理提升和精益化生产,在技术改进、良率提升和成本费用控制节约等方面成果显著;4)行业景气度提升,公司依据市场供需状况,适时进行了产品价格调整看好公司持续受益“半导体硅片+分立器件”行业高景气度+国产替代机会。行业景气度提升,受到“疫情经济”、半导体国产替代加快以及智能经济快速发展带动的下游需求持续增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公司8英寸硅片市场占有率稳步攀升。随着新能源汽车、AI、物联网等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半导体硅片及分立器件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根据SEMI预测,2021年全球硅片出货量会达到125亿平方英尺,同比增长5%,2022年将会达到132亿平方英尺,同比增长5.3%,之后增速会逐渐回落。而根据WSTS预测,全球半导体分立器件市场规模将在2020年至2021年基本保持稳定,但受益于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我国半导体分立器件行业销售收入占全球比重逐年上升,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当前全球硅片市场仍呈寡头垄断格局,2018年前五大海外厂商占据了92.57%的市场份额,无论是8或12英寸国内企业都需要依赖进口。同样,国内半导体分立器件厂商全球市场份额较小。公司较早布局且完成了6英寸、8英寸硅片新产线建设,实施了功率器件芯片制造产线的产能技改提升,有望受益于半导体景气周期+进口替代所带来的市场空间。 持续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力度使公司具备长期竞争优势。公司不断优化产品结构:12英寸硅片方面,经过前期的客户拓展和产品验证,技术能力已覆盖14nm以上技术节点逻辑电路,功率器件及图像传感器件覆盖客户所需技术节点且已大规模出货;8英寸硅片产销量进一步放大,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半导体功率器件芯片方面,车规级功率器件芯片、光伏用旁路二极管控制芯片产销量大幅提升;化合物半导体射频芯片产销量也稳步提升。 52亿募投项目资金加持,持续加大投入硅片+功率半导体+硅外延片项目。公司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2亿元,投向年产180万片集成电路用12英寸硅片、年产72万片6英寸功率半导体芯片技术改造项目、年产240万片6英寸硅外延片技术改造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通过此次发行,公司将丰富产品种类、扩大产品产能,完善产业布局,提升公司综合竞争能力。具体来看,提高在半导体硅片主流市场的份额,在沟槽肖特基功率二极管芯片的生产能力大幅提升以及巩固8英寸及以下硅片产品的市场头部地位。 投资建议:基于公司在半导体硅片和分立器件行业高需求及国产替代逻辑下的长期增长动能我们上调预测,将2021净利润预测由4.4/6.2/8.1亿调整为5.8/6.3/8.2亿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销售区域集中、劳动力成本上升、疫情加重、研发技术人员流失
紫金矿业 有色金属行业 2021-10-13 10.98 -- -- 11.95 8.83%
11.95 8.83%
详细
溢价收购股权获低成本锂资源。紫金矿业拟以9.6亿加元溢价36%收购Neo Lithium所有股份,预计交易将于2022年上半年完成。10月8日,Neo Lithium公司披露公告显示,紫金已同意以每股6.5加元、总对价9.6亿加元收购Neo Lithium的所有已发行股票,与公司过去20日股价加权平均价相比,溢价约为36%。本次收购已获得Neo Lithium董事会一致批准,交易的全部细节将于2021年11月邮寄给股东。交易将根据安大略省《商业公司法》下的安排计划完成。本次交易须获得至少66%的股东投票通过,股东大会预计将在2021年12月举行,该交易预计将在2022年上半年完成。700万吨LCE资源量+790PPM卤水浓度,3Q项目远期产量有望翻番至4万吨LCE/年。品位/储量:Neo Ltihum拥有Tres Quebradas(3Q)盐湖100%权益,3Q项目碳酸锂当量总资源量约756.5万吨(锂离子浓度边界品位400mg/L),其中低品位湖区平均锂浓度为636PPM,高品位湖区平均锂浓度高达926PPM,运行周期内平均品位高达790PPM。且镁锂比极低。投资额/运营成本:项目计划投资3.19亿美元,设计产能2万吨LCE/年,对应单吨碳酸锂投资额1.6万美元,为全球锂矿绿地项目最低。项目单吨碳酸锂运营成本仅为2914美元,同时,现有勘探数据可支持3Q项目碳酸锂年产量升至4万吨LCE/年。中试线/投产时间:项目预计在2021 年Q4发布终可研报告,并在当年获得环评许可后开工建设。同时,公司已在Fiambalá建成1:500 (对应40吨/年)中试工厂,产出碳酸锂纯度高达99.797%,获得宁德时代认可。 大宗化碳酸锂领域,卓越资源识别/矿业运营管理能力有望再现紫金奇迹 全球范围来看,传统周期品资源有限性决定矿业公司内生禀赋。因此,并购发展是矿业公司成长的必经之路。而资源甄别能力,对应高品位资源的稀缺性,给予矿业公司估值溢价空间。对于锂行业而言,大宗化碳酸锂/精细化-氢氧化锂是我们看好的两条主线。其中,大宗化碳酸锂领域,中资企业走出去并购锂资源已成趋势,阿根廷作为锂资源布局必争之地对应一定溢价空间,紫金利用传统矿业海外并购丰富经验,在战略资源领域有望大放异彩。对公司而言,在进一步勘探增储/开发年限提升/资本开支优化/开发规模提升/运营成本降低多个方面,有望再现公司在传统矿业公司的优势。此次并购大概率只是紫金矿业布局锂资源的开端,全球范围突出的资源识别/矿业运营管理能力,助力公司充分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效益转变。 盈利预测与评级。紫金矿业矿铜矿金产量持续爬坡,降本效应带来盈利能力超预期,考虑全球范围铜、金、锌价格中枢高位,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年实现EPS为0.52、0.72、0.9元/股,(前值为0.48、0.65、0.75元/股)对应当前动态PE为20、14、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开发及产量释放不及预期,全球流动性收紧/需要不及预期带来金铜价格大幅下跌
美格智能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1-10-12 30.00 -- -- 44.30 47.67%
55.49 84.97%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三季报业绩预告,预计 2021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 7554万元-8054万元,同比增长 513.2%-553.8%; 2021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 2800万元-3300万元,同比扭亏增长 1533.5%-1789.5%。 我们的点评如下: 持续拓展市场扩大客户规模, 营收呈高增长,未来有望持续公司预计 2021前三季度营收 13-13.8亿元,同比增长 88.68%-100.29%,其中21Q1\Q2\Q3营收分别为 2.6亿、 4.41亿和 6-6.8亿元,季度营收同比和环比增速都呈高增长趋势, 预计源于智能模组出货持续扩大,以及 FWA(固定无线接入)等终端产品持续放量,预计未来高增趋势可持续。 产品结构优化,盈利能力提升公司预计 2021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 7554万元 -8054万元,同比增长513.2%-553.8%,预测中值为 7804万元,同比增长 533.5%;预计 21Q3单季度归母净利润 2800万元-3300万元,同比扭亏增长 1533.5%-1789.5%,预测中值为 3050万元,同比扭亏增长 1661.5%。 主要源于营收高增长,以及高毛利产品出货增多,Q3毛利率呈环比提升。 公司技术能力突出+持续拓展市场,未来有望不断突破整体来看: 1)公司 4G 智能模组出货量居于行业前列,并于行业内首家推出 5G 智能模组,目前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智能模组产品序列,具备较强的技术领先性; 2)公司领先的定制化开发技术在新零售、智能网联车、 5G FWA 等物联网核心领域形成规模化应用,建立了较为深厚的行业积累; 3)公司业务经历多年发展,积累了一批以海外领先品牌、运营商、上市公司为代表的优质客户资源,公司以此为基础,持续深化与现有客户合作,不断扩展客户群体范围,公司市场基础不断稳固发展,尤其是海外市场发展十分迅速,为公司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充足动能。 公司凭借自身的技术领先性以及对市场及客户的持续拓展,未来发展有望不断突破。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短期看, 公司处置精密组件业务完毕,同时物联网业务基于强大的技术和产品能力,不断开拓新市场,受益智能模组和智能终端在智慧物流/支付、运营商、人脸识别等多领域的持续突破,公司业绩有望迎来大幅反转; 中长期看, 公司凭借伴随华为快速成长起来的技术和产品开发能力,同时加大力度补足市场和渠道短板,在运营商 FWA 终端、车载产品以及机器人等新科技领域有望快速拓展,打开广阔成长空间。预计公司 21-23年归母净利润为 1.19亿、 1.84亿和2.74亿元,对应 22年 PE 为 28倍, 重申“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激烈; 车联网等市场开拓不及预期; 应收账款坏账风险; 汇率波动风险;业绩预告为初步估算结果,具体数据以三季报为准
利扬芯片 2021-10-12 45.19 -- -- 51.00 12.86%
52.61 16.4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1年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 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2.68亿元至 2.81亿元,同比增加 52%到 60%;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0.77-0.82亿元同比增加 152%到 168%。;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 0.73-0.78亿元,同比增加 154%到169%。 点评: 5G+MCU+AIOT 带动芯片测试高增长, 公司凭借技术及服务优势,抓住下游多点开花机遇。 AIoT 黄金时代已至,开启半导体“千亿级”大赛道,公司前瞻布局 AIOT 领域脸识别、智慧家居等;新能源汽车带动汽车半导体价值和量有望同步升级 ,公司前瞻布局车联网、胎压监控、自动驾驶等; 5G 时代来临,引领射频滤波器等市场需求高速起量。公司积极把握市场机遇,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引进优质客户,客户结构发生变化。随着募投项目逐步推进,测试产能逐渐释放并产生效益,公司 2021年前三季度延续在 5G 通讯、 MCU、 AIoT 等领域的芯片测试增长趋势。 扩产+国产化需求使测试订单饱满,公司产能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三季度预计创公司单季历史新高。 中国大陆晶圆厂加大投资力度扩张产能+芯片设计公司迎来高速成长,测试需求发展紧跟。晶圆制造的本土化趋势明显,将有利于晶圆测试行业的发展。 2020年下半年起市场空前景气产能供不应求,中芯华虹扩产趋势明确未来 5年有望持续扩产,产能快速扩张带动测试需求起量。同时 2020年的 IC 设计销售为 3, 378.4亿元,增长 23.3% ,测试需求将跟随发展。公司 2021年第三季度测试订单饱满,产能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第三季度(2021年 7月 1日-9月30日)营业收入预测为 10,849万元至 12,149万元,较上年同期(2020年 7月1日-9月 30日) 5,154万元大幅增加 111%至 136%,并创公司成立以来单季度历史新高。 针对下游高发展应用持续深耕研发布局,叠加独立测试赛道不可或缺&高毛利优势,看好公司长期发展。 公司把握下游应用高企机遇,持续研发触控芯片、指纹芯片、无线工控芯片等测试技术及条状封装产品自动探针台、 3D 高频智能分类机械手等设备开发技术能力。叠加芯片测试行业毛利率整体高于电子行业,属于不可或缺&高客户粘性赛道。芯片测试在集成电路产业链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缺陷相关故障的影响成本从 IC 级别的数十美元,到模块级别的数百美元,乃至应用端级别的数千美元。公司占领测试赛道毛利率整体高于行业平均,同时公司结合设备+软硬件深度研发绑定客户为战略合作伙伴提高客户粘性,看好公司长期发展。 投资建议:公司受益于 5G+MCU+AIOT 等下游应用高企高增长,叠加产能逐渐释放并产生效益,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快速增长。我们上调盈利预测,将 2021-2023年净利润预测由 0.8/1.4/2.0亿,调整为 1.1/1.6/2.1亿,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销售区域集中、劳动力成本上升、疫情加重、研发技术人员流失
普冉股份 2021-10-11 329.00 192.24 114.12% 416.50 26.60%
458.60 39.39%
详细
1.非易失性存储器领域后起之秀,深度绑定优质客户供应商,下游市场多点开花需求高企NOR Flash+EEPROM 存储器领域后起之秀,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芯片的设计与销售。公司于 2016年成立, 2021年 8月 23日于科创板上市,首日涨幅高达 225.79%。 公司绑定优质客户,前五大客户较为稳定。 NOR Flash 方面,公司和汇顶科技、恒玄科技、杰理科技等主控原厂,深天马、合力泰、华星光电等手机屏幕厂商建立合作关系; EEPROM 方面公司绑定舜宇、欧菲光、三星电机等行业内领先的手机摄像头模组厂商以及闻泰科技等 ODM 厂商。 产品市场空间广阔,终端市场需求高企。 公司产品以 NOR Flash 和 EEPROM 两类非易失性存储器芯片为主,可广泛应用于手机、计算机、网络通信、家电、工业控制、汽车电子、可穿戴设备和物联网等领域。 2.以产品竞争力打开市场空间,公司业绩增长亮眼2018-2021H1年,公司营收及净利润保持高增长态势。 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1.8亿、 3.6亿、 7.2亿、 5.1亿,同比增速高达 128.97%、 103.76%、 97.62%、 87.17%。 同期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13亿、 0.43亿、 0.80亿、 1.10亿。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三: 1)下游终端应用市场需求旺盛, 智能手机换机潮、蓝牙耳机出货量强劲,拉动了上游市场的总体需求。 2)采取高性价比的策略打入市场, 出货量增速较快。 3)产品性能和规格不断提升, 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中小容量板块长板优势明显,布局大容量高可靠市场打开第二增长曲线公司产品从电压、制程、功耗、面积等都与头部公司齐头并进。 公司 NOR Flash 产品的性能优势(例如极低的功耗、较低的生产成本等等)与其采用的基础工艺技术SONOS 有很大关系,相比主流工艺技术 ETOX, SONOS 在功耗上、生产成本上有较大优势。同时产品差异化性能也体现了公司自主研发的核心设计技术水平。 公司加紧研发布局高容量存储器,同时推进开发双技术路线 。 战略布局SONOS+ETOX,在不同容量的产品中采取差异化的技术路线,充分发挥两种技术各自的比较优势。公司目前基于 ETOX 工艺并结合公司的低功耗技术体系,已启动研发设计, 并将保持低功耗的产品特性和优化的芯片面积, 目前按公司计划开发中。 4.终端应用市场需求景气,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下游市场快速起量NOR Flash 市场:TWS 蓝牙耳机和 TDDI、AMOLED 手机屏幕相关产品终端需求旺盛。 产业景气背景下, NOR Flash 价格第三季度上涨速度将高于预期,公司下半年业绩可期。 EEPROM 市场: 智能手机换机潮带动市场快速发展,叠加手机摄像头数量不断增加,汽车电子化趋势显著, EEPROM 芯片市场有望保持高增长。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021/2022/2023年净利分别达到 2.09/3.43/4.65亿元,对应EPS 5.77/9.48/12.85元/股。可比公司方面,选取聚辰股份、兆易创新、复旦微电作为可比公司, 2022年对应的平均 PE 倍数为 42.50倍;对应 2022年净利 3.43亿元,EPS 9.48元/股, 2022年目标价格 402.79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竞争压力加剧、 SONOS 工艺技术授权到期、 应收账款风险、 供应商集中度风险、 NOR Flash 和 EEPROM 产品的技术迭代风险、晶圆及封测价格上涨风险
盈康生命 医药生物 2021-10-11 15.10 -- -- 15.87 5.10%
17.28 14.44%
详细
公司2021年9月30日发布重大资产购买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四次修订稿),公司拟通过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盈康医管持有的苏州广慈100%的股权,交易金额为4.5亿元。本次方案中交易对价较前次评估值6.3亿元降低1.81亿元,降幅达28.68%。通过调整标的资产总体对价后,本次交易对应的交易市盈率、净资产增值率显著降低,对上市公司及中小股东权益形成有力的保护,也有利于公司医院整合工作的加快推进。 标的资产盈利能力较好,并购整合完成后有望增厚公司业绩 苏州广慈前身为原广慈医院,成立至今已超过15年,在当地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知名度,是一所以肿瘤为特色的经营稳健的二级医院。从经营数据看,2021年上半年,苏州广慈已实现总收入2.3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0%,毛利润约0.43亿元,扣非净利润约0.19亿元,各项金额年化后均超过年初计划收购时对2021年度的预测金额(2021年净利润业绩承诺金额0.37亿元)。此外,苏州广慈2021上半年毛利率明显提升,预计未来随着医院对诊疗设备投入加大、供应链集约化管理推进、加强人才梯度建设,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苏州广慈医院毛利率水平。 标的资产顺利整合后,将有利于拓展长三角肿瘤医疗服务市场 苏州作为较为发达的地级市,肿瘤诊疗需求较大,根据苏州统计年鉴,2015年至2019年,恶性肿瘤一直作为苏州市疾病死因首位,但肿瘤诊疗资源相对缺乏,截至2019年末,苏州市区221家医院中主要为综合医院,广慈医院所在的吴中区多数医院未开设肿瘤专科,根据卫健委网站查询及公开渠道信息统计,截至2021年6月末苏州市区肿瘤专科医院仅有苏州广慈一家。苏州广慈医院在当地具有较强优势,本次收购后苏州广慈,将会有力提升公司在长三角经济圈的肿瘤医疗服务能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测公司2021-2023年的收入为6.84/14.31/17.17亿元(未考虑到苏州广慈收购,根据公司公告,其预测广慈医院2021-2023年营业收入为4.39/4.88/5.45亿元)及归母净利润为1.31/1.43/1.57亿元(未考虑到苏州广慈收购,根据公司公告,其预测广慈医院2021-2023年净利润为0.37/0.49/0.59亿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交易审批风险;交易对价资金筹措风险;商誉减值风险;业绩承诺无法实现的风险。
中国平安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1-10-11 51.27 -- -- 54.00 5.32%
54.00 5.32%
详细
事件:华夏幸福初步拟定了债务重组计划:公司规划将通过卖出优质资产回笼资金、出售资产带走债务、现金清偿、债务展期、设立信托等方式分批实现债务化解2192 亿元的金融债务,具体方案如下:1)卖出资产回笼资金约750 亿元,其中拟安排约570 亿元用于现金偿付金融债务。 2)出售资产带走金融债务约500 亿元。 3)优先类金融债务展期或清偿约352 亿元。 4)以持有型物业等约220 亿元资产设立的信托受益权份额抵偿。 5)剩余约550 亿元金融债务由公司承接,展期、降息,通过后续经营发展逐步清偿。 2、分析:据我们测算,华夏幸福的首期现金清偿率预计达42.5%(570 亿元/1340 亿元。具体为:用于现金兑付的资金规模为570 亿元;2192 亿元规模的金融债务中剔除“出售资产带走金融债务约500 亿元”和“优先类金融债务展期或清偿约352 亿元”,即剩余的待化解债务为1340 亿元)。 中国平安2021 年上半年,对华夏幸福相关投资资产进行减值计提、估值调整及其他权益调整金额为359 亿元,占风险敞口的66%(总敞口为540 亿,其中包括股权投资180 亿元和表内债券投资360 亿元)。此次债务化解方案意味平安针对华夏幸福的减值已经充分,预计后期将无需再计提减值及估值调整,未计提减值及估值调整的181 亿风险敞口占2020 年末EV 比重为1.4%。随着后续偿债进展的进行,预计可转回部分已计提的拨备,假设所有拨备转回及权益部分估值上升,占2020 年末EV 比重为2.7%(359 亿/2020年末EV)。 3、投资建议:此前中国平安股价调整主要源于负债端低迷叠加投资地产带来的风险担忧,目前中国平安的地产投资风险基本落地,中长期仍需观察负债端改善的情况。公司的负债端仍处于调整期,预计2021 年全年NBV同比增速约-13%,2022 年开门红在高基数及代理人规模下滑的压力之下,增长仍面临挑战,需继续关注寿险改革进展及负债端改善的情况。截至10月8 日,平安2021PEV 为0.66 倍,估值历史低位。 风险提示:债务重组计划目前尚未经公司董事会审议,具体方案可能调整;资产出售进展慢于预期;公司负债端改善进展慢于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48/775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