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93/440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电魂网络 计算机行业 2022-04-04 24.23 30.34 90.34% 28.86 14.52%
27.75 14.53%
详细
事件: 电魂网络近日发布 2021年年度报告,公司 2021年度实现营业收入 9.96亿元,同比下降 2.7%; 归母净利润 3.39亿元,同比下降 14.19%;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2.81亿元,同比下降 13.7%。 研发投入扩大显著,海外业务占比持续提升。 受行业总体增速放缓以及 2020年疫情初期宅经济带来的业绩高基数的影响, 公司 2021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有所下滑。 研发投入方面,公司 2021年累计投入研发费用 2.1亿元,同比增长 26.77%。公司多年来重视研发积累,在游戏引擎、服务器软件、直播观看、同步验证、数据库缓存、即时战略同步等方面保持着较高的技术水平,并拥有多项游戏造型专利及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此外,公司近年来出海业务逐渐形成规模,2019-2021年海外营收分别为 0.56/1.03/1.44亿元,占总营收比重分别为 8.07%/10.05%14.49%, 子公司游动网络旗下的 SLGX 卡牌模拟经营类手游《华武战国》 在 2021年上半年的季度流水均为出海日本的中国游戏 Top20。 游动网络自 2017年出海以来, 在港澳台、日本、越南、印尼等地区均有产品进入谷歌苹果双榜畅销前二十,运营的游戏覆盖全球多地区。 关注《梦三国 2》入选亚运会电竞项目机会。 公司深耕国风精品化电竞产品, 旗下经典端游产品《梦三国 2》于 2021年 11月正式入选 2022年亚运会首批正式电竞比赛项目,与之一同入选的游戏均为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极高影响力的产品,承载着全球最大的电竞爱好者群体,《梦三国 2》作为独特的国风端游,其成功入选亚运会,意味着其将有更多机会被世界电竞爱好者所接触,获得更高的世界影响力。 现有产品稳定运营,多款新游将陆续推出。 2022年,公司现有主要游戏产品《梦三国》端游、《梦三国》 手游、《我的侠客》、《野蛮人大作战》等流水基本保持稳定。随着 2022年杭州亚运会召开,《梦三国 2》 的流水有望在赛事的助力下得到进一步提升。 此外,公司自研储备项目《螺旋勇士》 、 《野蛮人大作战 2》 已经取得版号, 代理产品《契灵笔记》、《Silent Mist》 等预计年内上线海外,新品的蓄力有望在未来 1-2年内为公司业绩带来较为明显的增量。 给予“增持”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 2022-24年的营收分别为11.79/14.34/16.50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3.99/5.18/6.17亿元, 对应 4月1日收盘价 PE 分别为 16/12/10倍, 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版号延期发放的风险; 新品表现不及预期的风险;海外监管的风险; 股东减持的风险。
天味食品 食品饮料行业 2022-04-04 17.89 15.02 70.29% 22.00 22.70%
28.85 61.26%
详细
事件:天味食品发布21年年报,全年实现营收20.25亿元,同比-14.34%,归母净利润1.85亿元,同比-49.32%,归母扣非净利润1.22亿元,同比-60.53%。其中Q4实现营收6.28亿元,同比-25.22%,归母净利润1.04亿元,同比+137%,归母扣非净利润5832万元,同比+348%。 公司指定22年营收目标同比+15%,净利润+30%。 点评:收入分析:消费疲软++策略改变,收入出现暂时性下滑。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20.25亿元,同比-14.34%(Q1:+56.21%;Q2:-15.41%;Q3:-37.12%;Q4:-25.22%),公司自Q2开始收入继续下滑,主要跟消费不景气、公司战略改变有一定关系,21H2以来公司战略逐步从销售目标达成,转为关注产品日期新鲜度与渠道库存健康。11)分品类:火锅底料实现营收8.75亿元(同比-28%),川菜调料8.49亿元(同比-10%),冬调2.12亿元(同比+112%);22)按渠道:经销商15.66亿元(同比-21.7%),定制餐调2.53亿元(同比+56%),电商1.57亿元(同比+1%);33)按市场:公司大本营西南市场、华中市场、华东市场表现略好于收入增速,西北市场、华北市场增速下滑超过20%+。 44)经销商:全年净增经销商408家,其中前三季度经销商净增加、Q4经销商大幅减少。 利润分析:促销、成本压力增大,全年利润表现不乐观。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1.85亿元,同比-49.32%(Q1:+4.13%;Q2:-104%;Q3:-96.25%;Q4:+137%)。21年毛利率32.22%,同比-9.27pct,一方面是会计准则变更影响,促销返利不再计入费用、直接冲减收入,同时公司全年通过促销等方式实现库存去化,促销对毛利率影响较大,另一方面是原材料成本上行,对毛利率有一定影响。全年公司毛销差12.75%,同比-8.69pct,主要是与毛利率关系较大。 2222年展望:库存清理迎拐点,次第复苏待花开。11)收入:一方面,根据渠道、终端及公司调研,我们认为公司去库存行动已经结束,战略重点更加专注在日期新鲜度和库存健康,未来公司渠道有望步入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未来消费有望逐步企稳。在低库存、消费企稳及低基数的三重作用下,公司收入有望逐步回归增长的快车道。22))利润未来随着规模优势逐步显现,固定类型费用率有望逐步下行,低基数下可展望利润弹性,但同时考虑到成本压力较20年大幅上行,我们预计利润恢复到20年水平尚有一定难度。但公司目标15%/30%的收入/利润实现难度不大。 未来展望:行业加速出清,龙头有望受益,股权激励赋能。复合调味品行业未来市场空间巨大,目前仍处于行业发展初期,品类参与者众多。21年消费行业需求不振、社区团购等冲击,复合调味品企业也经历了一波出清,小企业被动退出,具有资金实力、产品力和品牌力的企业如天味、颐海有望从中受益。同时22年公司股权激励有望落地,从机制上保障企业竞争,保证企业高速高质发展。 盈利预测与评级:公司处于复合调味品发展黄金时期,所处赛道优良,经历了21年行业发展困难期,行业出清加速,我们看好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短期随着渠道出清结束,消费逐步企稳,叠加21年低基数,公司有望迎来一波高质量增长,同时股权激励有锁定营收增速底线。不考虑股权激励费用,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收入增速分别为21%、23%、20%,利润增速分别为41%、29%、21%,对应EPS分别为0.34元、0.45元、0.54元,我们按照2022年业绩给予65x估值,一年目标价22元,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销售环境恶化;原材料等成本快速上升;食品安全问题等。
航发控制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4-04 22.97 -- -- 25.36 10.40%
28.94 25.99%
详细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研究报告航发控制是我国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龙头企业,背靠中国航发集团,主要拥有三大业务板块:发动机控制系统及衍生产品、国际合作业务和非航产品及其他。2020年,公司4家全资子公司西控科技、贵州红林、北京航科和长春控制合计贡献公司营业收入的,净利润的101.61%。聚焦核心主业,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99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归母净利润3.68亿元,同比增长30.68%;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20.24亿元,同比增长25.00%,实现归母净利润2.96亿元,同比增长,经营效益稳步提高。从产品分类来看,公司聚焦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及衍生产品这一主业,近5年主业营收持续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80%左右及以上。2021年上半年,下游军品需求旺盛,公司大额订单付款落地,合同负债爆发性增长,由2020年的0.97亿元激增至8.95亿元,较上期末增长825.52%。我们认为,公司聚焦主业,核心发力,优化产品结构,在手订单充足,未来发展有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军机加速列装预期强烈,政策扶持助力高增长。航空发动机是国之重器,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国家高度重视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发展。 而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是发动机的大脑和神经中枢,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航空发动机的性能。军改以来,公司下游航空、航天、电子、兵器、船舶及核工业领域重点武器装备计划大规模放量,武器装备加快换代升级,航空发动机及控制系统的发展时不我待。公司在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将受益于加速列装、武装结构升级和国产替代三重驱动,进一步提高整体盈利水平和技术壁垒,巩固动力控制系统稀缺龙头地位。民用航空发动机国产替代化势在必行,长期有望打破业绩“天花板”。目前,民用航空发动机主要由美国、英国、法国和俄罗斯垄断,而我国民航发动机的研制正处于发展阶段,正在逐步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近年来,我国民用航空市场增长迅速。国家高度重视民用航空工业发展,大力推进C919、ARJ21等国产民机研制,与世界一流航空制造企业先后开展以整机总装生产为代表的深度工业合作。未来民航市场空间广阔,国产替代化势在必行,作为国内航空动力控制系统的龙头企业,公司直接受益于未来民航发动机的高需求牵引和先进技术驱动,有望深度介入国内民用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市场,打破业绩成长的“天花板”,形成新的业绩增长点。客户基础夯实,国际合作业务有望复苏回升。未来疫情将得到有效控制,民用航空市场需求将持续扩大,民机转包和航空发动机零部件转包生产将继续持续增长。全球航空发动机巨头对于转包供应商的选择具有一套十分严格的筛选机制和操作流程,而公司早已与通用电气、霍尼韦尔、罗罗、赛峰等国外知名航空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坚实的合作关系,为其提供民用航空精密零部件的转包生产,如航空发动机摇臂、飞控系统和燃油系统滑阀偶件及其他精密零件的制造。同时,公司拥有行业领先的技术、具备难以替代的成本控制优势,这为公司未来受益于转包市场稳定增长的需求夯实了技术和成本基础。数字式电子控制系统(FADEC)代表未来方向。随着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控制系统从液压机械式控制,发展至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FullAuthorityDigitalEngineControl,FADEC)系统。FADEC精度高,能减少燃油消耗,实现容错控制、状态监视和发动机超温、超转、喘振等各种功能保护,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 作为国内航空发动机FADEC系统研制的主力军,中国航发控制系统研究所(614所)承担了业内绝大部分国家重点型号、批产及预研任务,为我国研制出了多种型号航空发动机FADEC系统。公司背靠中国航发,能与614所优势互补,携手在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领域共同发展,创造协同效应。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未来公司围绕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核心主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着力突破关键技术,优化产品结构,公司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将不断提升。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为4.81亿元、6.69亿元、9.12亿元,EPS为0.37元、0.51元、0.69元,对应PE为63倍、45倍、33倍,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军机列装不及预期;民品业务扩展不及预期。
中谷物流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2-04-01 10.62 -- -- 11.57 8.95%
11.71 10.26%
详细
事件中谷物流(603565)发布年报,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22.9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7.9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4.0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36%,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 103%。 点评 1、报告期内,虽然公司完成运输量 1,326万 TEU,同比增长 1.33%,但是本期利润却大幅增长。 主要原因有 2个: >>公司在 21年上半年出售 4艘集装箱船舶,产生税后资产处置收益 4.7亿。 此收益仅占全年归母净利的 20%。 >>2021年度运价上涨, 2021年 PDCI 平局值比上年同期上涨22%。 2022年的 Q1期间, PDCI 仍处于高位。 2、公司所处于的市场竞争格局公司主业是国内沿海内贸集装箱运输,目前正在试点亚洲邻国的近洋航线。 >>政策法规: 不得使用外国籍船舶经营国内水路运输业务。所以在此行业政策规定下,目前该市场基本由三家国内企业共同占据。中谷物流属于其中之一。 >>根据交通运输部统计, 2010至 2019年国内规模以上港口内贸集装箱吞吐量复合增长率达 10.67%。因 2020年疫情,外贸的需求旺盛,出现了内贸运力补充外贸市场的情况, 导致 2020年内贸集装箱吞吐量,同比仅增长 3.74%(见附图) 。 2021年 1-10月,中国国内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 8.03%。 >>国家政策引导多式联运、降低公路运输占比,提升铁路和水运的集装箱物流占比,此举也是交运行业“碳中和” 目标之一。沿海水运比铁路和公路的碳排放更低更环保,而且运费更便宜。 >>公司的航运网络覆盖全国 25个沿海主要港口与超过 50个内河港口, 航线班期稳定。 公司已开辟长三角到胡志明和海参崴的近洋航线,探索“国内国际”两个循环的有机结合,未来不排除到东南亚或日韩航线的可能性。 3、公司运力资源截止 2021年末,公司总运力 246万载重吨,自有运力占比 59%。 公司 21年签订 18条 4600TEU 新船合同,预计从今年四季度逐月逐条下水后,自有运力还将进一步提升。随着自有新船交付,公司会逐步清退租用船舶。自有运力除了满足自身需要外,也可对外出租赚取利润。 2021年末公司相同船型的租赁成本较上一年末增长近一倍。 投资评级首次覆盖,给与“增持”评级。预计公司未来 3年 EPS 分别为 2.47、2.86和 3.1,对应 PE 分别为 10.8、 9.3和 8.6。 风险提示高油价时间持续时间过长,国内沿海运价下降过快。
奥普特 2022-04-01 187.41 -- -- 189.88 0.66%
269.46 43.7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报,实现收入8.75亿元,同比增长36.21%;实现归母净利润3.03亿元,同比增长24.04%。其中Q4单季度实现收入2.32亿元,同比增长29.06%;实现归母净利润8490万元,同比增长35.32%。 公司同时发布2021年利润分配预案,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1.50元(含税),现金分红金额占当年归母净利润的31.32%。 新能源等新行业领域收入增速显著,继续深耕机器视觉。分行业看,21年公司3C、新能源、其他行业分别实现收入5.18亿元、2.58亿元、9953.22万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39%、241.69%、39.82%,在锂电、半导体、汽车行业均取得了明显的收入增长。展望未来,一方面在3C和新能源领域,公司与知名终端客户和设备厂商有长期合作经历,将凭借品牌优势继续深耕客户需求,同时积极推进半导体、汽车等新行业应用落地;另一方面,公司将继续导入新产品,丰富现有产品线,包括工业读码器、3D激光传感器、深度学习产品等。 毛利率受产品结构影响有所下降,销售及研发费率增加。2021年公司销售毛利率66.51%,比2020年下降7.43pct,主要系毛利率较低的新能源收入占比提升影响。2021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率分别为16.31%/3.09%/15.67%/-2.11%,比2020年分别变动2.45/-1.18/ 3.77/-1.79pct,销售和研发费率有所上升,系公司持续加大研发、销售人员扩充力度,短期提高了费用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2年-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1.57亿元、15.56亿元、20.2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2亿元、5.16亿元和7.37亿元,对应EPS分别为4.76元、6.26元和8.94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锂电需求波动,行业竞争加剧。
恒生电子 计算机行业 2022-04-01 46.65 -- -- 44.62 -4.35%
46.98 0.71%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报,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54.97亿元,同比增长31.73%;归母净利润14.64亿元,同比增长10.73%;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9.47亿元,同比增长29.03%。 业绩符合预期。2021年公司毛利率为72.99%,相对于去年同期下降了4.10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为27.11%,相对于去年同期下降了3.26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为10.15%,相对于去年同期提升了1.67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为12.40%,相对于去年同期下降了0.53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为38.92%,相对于去年同期提升了3.07个百分点。 主营业务收入增速表现突出。分产品来看,2021年大零售IT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1.11亿元,同比增长39.79%;大资管IT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7.06亿元,同比增长39.84%;互联网创新业务实现收入8.03亿元,同比增长33.69%;数据基础设施IT、银行IT和非金融业务营业收入分别为3.54亿元、3.54亿元和1.63亿元。 并购完善资金交易系统布局。公司在收购了恒新利融公司的基础上,收购了Finastra 在中国大陆和港澳地区的资金管理系统Summit 和Opics 相关业务及知识产权,并与控股子公司云赢网络进行业务整合,完善了在资金交易系统领域的布局。 投资建议:公司是我国金融科技公司的龙头企业之一。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EPS分别为1.25元、1.49元和1.78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金融IT监管政策从严;行业竞争加剧。
中联重科 机械行业 2022-04-01 6.06 -- -- 6.57 8.42%
6.57 8.4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1年年报,全年实现收入 671.31亿元,同比增长3.11%;实现归母净利润 62.70亿元,同比增长-13.88%。 受多重不利因素影响,致使 2021年公司业绩承压。2021年公司全年实现收入 671.31亿元,同比增长 3.11%;实现归母净利润 62.70亿元,同比增长-13.88%。业绩下滑主要因素为:1)从去年 4月份开始,工程机械行业增速回落,主要原因为房地产行业的政策调控叠加专项债投放不及预期导致基建项目开工量下滑,而公司主营业务中,工程机械行业占比 95%;2)原材料价格上行,增加企业成本压力;3)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公司 2021年研发费用达到 38.65亿元,同比增长15.56%,研发费用率达到 5.76%,同比上升 0.62pct。 稳增长政策不断推进,提振工程机械需求。今年以来,稳增长政策效果初现,国家统计局公布的 1-2月经济数据强于市场预期。从基建投资的角度来看,今年 1-2月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含电力)较去年同期增长 8.10%,这也是自去年 5月份以来,增速首次转正,很好的体现了此前政策提出的“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要求。同样,从专项债的发行进度来看,今年全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 3.65万亿元,1-2月发行速度明显提速,3月 23日,财政部公布 1-2月全国发行新增债券 10776亿元,其中一般债券 2001亿元、专项债券 8775亿元。而去年同期地方未发行新增债券。今年在稳增长的主线下,基建发力将提振工程机械需求。 工程机械电动化或将成行业增长新引擎,积极关注公司进展。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工程机械电动化已是大势所趋。截至 2021年 12月,公司已累计发布了 50多款新能源产品,产品类型覆盖混凝土泵车、混凝土搅拌车、汽车起重机、高空作业平台、挖掘机、矿卡、叉车、应急车辆、农业机械等领域,新能源化形式囊括纯电动、混合动力、氢燃料,全系列新能源化产品基本形成。考虑到工程机械设备存量非常大,很多排放标准比较低,电动替代燃油会催生巨大的更新需求。公司作为电动化领跑企业,在电动化大潮中有望获得更多市场份额,龙头地位更加突出!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 2022年-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737.80亿元、797.93亿元、895.1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4.82亿元、84.87亿元和 100.38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86元、0.98元和1.16元,维持“买入”评级。
广汽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3-31 10.74 17.14 132.88% 11.94 11.17%
17.72 64.9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1年度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757亿,同比+19.8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73.35亿,同比+22.95%。Q4实现收入 201亿,同比+0.77%,环比-3.72%;归母净利润 20.5亿,同比+112.81%,环比+116.58%。 传祺+埃安,双轮发力促营收增加。本报告期公司合并实现营业收入 757亿,比上年同期增加 19.82%,主要得益于集团自主品牌产品不断丰富,销量保持增长。特别是埃安系列投放了 AION Y, AION S PLUS和 AION V PLUS 三款新产品,全年累计销量达到 12.02万辆,同比大幅增长 101.8%。传祺系列推出影豹,GS4PLUS, 第二代 GS8, M6Pro等全新或改款车型,全年总销量 32.42w 辆,同比+10.35%。双轮发力共同促使营收增加。 公司全年毛利率 8.61%,同比+1.49pct,集团克服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等综合因素后,毛利率还能实现正增长,主要靠产品结构的变化以及新能源产能利用率超过 100%,其中高附加值车型 M8在2021年销量同比大幅增加 95%,带来盈利能力升高。 广丰广本如期兑现,盈利能力进一步加强。2021年度投资净收益118亿,同比+19%。其中广汽丰田本期带来投资收益 57亿,同比+18.75%;广汽本田 43亿,同比+16.2%。而受制于缺芯影响,广丰全年销量增长只有 8.23%,广本销量-3.17%;说明合资企业的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2022年作为双田产品大年,再加上芯片缓解,我们认为双田带来的收益将会实现高速提升。 2022四箭齐发,自主和合资有望逆势突围。2022年前两个月广汽集团整体销量增长 18%,远超行业平均,四个盈利单元持续发力。广丰迎来强产品周期,汉兰达,锋兰达,塞纳多款车型支持新增产能,年度冲刺百万销量目标;广本思域姊妹车型上市首月销量近万辆,也即将迎来百万年销目标;埃安作为新能源领军者,已经具备 20w 辆年产能,今年有望持续发力;传祺前两月同比销量+25.45%,也实现快速增长,并且公司转移部分产能给第三方,提高自身产能利用率,今年自主毛利率有望继续提高。集团四箭齐发,2022逆势突围。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10亿 元/135亿元 ,对应 2022年 PE 10.6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乘用车行业销量不及预期,终端优惠幅度大于预期,原材料价格持续恶化。
四方达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2-03-31 9.84 13.10 102.47% 11.45 16.36%
17.30 75.81%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报,2021年实现收入4.17亿元,同比增长30.9%;实现归母净利润9202.77万元,同比增长22.23%。 公司同时发布2022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Q1将实现归母净利润3600万元~4200万元,同比增长59.27%~85.82%。 资源开采产品行业高景气,精密加工业务拓展顺利。分业务看,21年公司资源开采类产品实现收入2.35亿元,同比增长20.79%。随着海外疫情恢复、油价上涨,北美活跃钻井平台数量持续提升,预计今年公司该块业务将继续保持景气增长。21年公司精密加工类产品实现收入1.59亿元,同比增长52.14%。立足核心材料刀片,公司拓展了精密超硬刀具产品,为该块业务带来了高速增长。 储备CCDVD金刚石制备技术,发展前景广阔。金刚石在消费的培育钻石和功能型材料领域应用广阔,其中培育钻石行业数据显示,今年1-2月印度累计进口培育毛石3.08亿美元、同比增长81%、渗透率5.8%,行业正在高速发展、渗透率较低、未来发展空间巨大。金刚石由于热学、光学、电学等性能优良,未来功能型材料需求也将逐渐打开。公告显示,公司20年4月受让郑州大学拥有的部分CVD金刚石制备技术及金刚石功能应用技术,打造未来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2年-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45亿元、6.75亿元、8.5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6亿元、2.02亿元和2.6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32元、0.41元和0.55元。维持“买入”评级,6个月目标价13.44元,相当于22年42倍动态市盈率。 风险提示:下游油气勘探景气波动,培育钻石技术研发不及预期。
兴瑞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3-31 15.34 24.76 53.31% 15.29 -0.33%
19.26 25.55%
详细
事件:兴瑞科技于2022年3月30日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2.52亿,同比增长20.32%;实现营业利润1.23亿元,同比下降14.8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3亿,同比下降10.87%。 外部环境的负面拖累是公司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受全球贸易战、疫情、供应链缺料、原材料价格上行、汇率波动等经济环境的负面因素持续影响,2021年兴瑞所面对的行业形势依然严峻。营收占比最大的智能终端与汽车电子虽然都实现了营收的正向增长(尤其是汽车电子实现了近60%的营收成长),但毛利率分别有8.22个和3.79个百分点的下滑,成本端和运营端的压力非常明显。考虑到这些行业侧的负面影响因素,尤其是疫情、缺料、原材料这些,都并非行业市场的常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负面影响的边际效应将会逐渐递减,公司在今年后半有望回到营收与盈利水平双重提升的正常轨道。届时,公司在东南亚制造基地的新增产能、国内新能源汽车相关领域的新品突破、包括下游客户覆盖面的逐渐拓宽,这些最近两年的正面积累所带来的弹性将能得到充分体现。 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连接与构件成长增速可观,兴瑞的竞争优势正逐渐显现。2021年,公司整体汽车电子收入达到3.95亿元,以59.95%的高速成长创下细分领域历年销售额新高。这一数据中,更多的成长显然来自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贡献,因为在全球缺芯缺料的背景下,传统汽车厂商2021年的出货量仍在下滑,公司能在此背景下实现逆流成长,新能源汽车相关产品功不可没。 首先,得益于与松下等大客户同步研发积累的技术和量产能力,公司获得了与国内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的合作机会,并在为新能源汽车头部客户提供新能源汽车三电产品方面取得了突破,换言之,公司2021年实现了客户迭代与增长落地,取得了更多的行业客户资源,使公司的渠道端出口迅速打开。 其二,公司在三电领域已经实现了从单一零组件到模组类产品的研发突破,鱼眼端子发明专利也已经公示,样件得到了下游大客户的认可与应用,这意味着公司产品端已并非过去仅仅依赖连接器或少数BDU类产品,开始向PDU、OBC、DC-DC,还有鱼眼端子相关的所有连接器模块组件产品方向拓延。公司可交付组件的单车平均价值量显然在逐渐叠加与抬升,这是非常好的成长构架。 显然,公司未来的产品交付模式,会从过去的单一部件走向与客户前期开发紧密嵌合的定制化解决方案,覆盖会延伸至新能源汽车上所有的模块化单元,兴瑞科技在高压强电传输/隔绝与模组设计、包括精密镶嵌注塑等复合领域的深厚积累优势正在逐渐显现,成长可期。 投资评级与建议:我们在过去关于兴瑞的多篇报告中一直在说明和传递兴瑞科技在新能源汽车连接与构件领域的底蕴与渠道优势,从2021年下半至今公司的关注度来看,目前兴瑞科技已经成功走出了过去不被市场了解的“认知与学习期”,很多投资者开始逐渐认可并接受兴瑞在行业内的细分龙头地位。虽然当下受制于外围环境和行业的一些负面因素,公司利润成长未及先前预期,但这只是瑕不掩瑜的短期抑制,近期公司股价的调整也已经充分反映了市场对这些因素的关注。 我们预估公司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1.49、2.61、3.84亿元,当前市值对应估值分别为31.34、17.89、12.17倍,看好公司未来的持续成长空间,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全球经济受疫情持续影响再次衰落,(2)5G终端和汽车电子下游需求增量不及预期;(3)东南亚新设工厂达产进度不及预期。(4)公司新能源汽车客户拓展与品类迭代升级不及预期。
广联达 计算机行业 2022-03-31 35.13 -- -- 37.87 7.80%
41.66 18.5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报,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55.62亿元,同比增长40.92%;归母净利润6.61亿元,同比增长100.06%。 业绩符合预期。2021年公司毛利率为83.95%,相对于去年同期下降了4.54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为12.92%,相对于去年同期提升了3.26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为28.24%,相对于去年同期下降了3.11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为19.56%,相对于去年同期下降了2.39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为23.73%,相对于去年同期下降了3.31个百分点。 各项业务均保持良好发展。数字造价业务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38.13亿元,同比增长36.64%;数字施工业务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2.06亿元,同比增长27.82%;数字设计业务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31亿元,同比增长250.12%。 定增保障新业务良性化发展。公司的再融资主要投向了造价大数据及AI应用项目、数字项目集成管理平台项目、BIMDeco装饰一体化平台项目、BIM三维图形平台项目以及广联达数字建筑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基地。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云计算龙头企业之一。围绕建筑垂直领域不断内生外延布局。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EPS分别为0.81元、1.06元和1.4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BIM落地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云赛智联 计算机行业 2022-03-31 8.13 10.30 -- 8.58 4.63%
8.51 4.67%
详细
事件:公司于2021年3月28日晚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93亿元,同比增长8.7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6亿元,同比增长3.00%,其中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54亿元,同比变动-23.63%。 紧抓城市数字化转型发展机遇,坚持高质量发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我国城镇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要一环,数字经济则是当前最为有效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上海市已规划在“十四五”期间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在转型过程中,将充分发挥数字化对城市发展的先导、支撑和驱动作用,最大程度释放数字红利。公司作为上海数字化城市建设的主力军,近两年相关业务领域的核心技术和产品能力得到不断夯实,当下正迎来推动三大业务齐头并进的行业机遇,公司业绩在“十四五”期间有望迎来高质量的成长。 云服务和大数据:IDC、云服务、大数据稳步推进,打造城市数字化转型业务坚实的数字底座。 (1)在IDC 业务方面,松江大数据计算中心一期工程已投入运营,公司机柜保有量提升约4000个,当然由于放开租赁时间较晚,且当前租赁比例仍然较低,新增机柜对科技网络收入及业绩的推动效应尚未得到体现,但从东数西算的趋势看,凭借区域优势、人才优势和产业优势,东部地区的算力和存储能力的单位价值量有望得到进一步凸显,当前,松江大数据计算中心已启动建设园区配套110KV 电力用户站工程,为后续扩容进行了提前的准备,届时,三大数据中心利用互联互通的资源优势,有望全面提升服务能级。公司合资成立上海云赛数海数据服务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全国IDC 运营服务,可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私有云、国企监管云、媒体云、国企专有云、交通委专有云等。 (2)云服务管理业务通过南洋万邦和信诺时代实现沿海地区全面覆盖,以政务云为突破口,持续强化云MSP 管理服务能力,当期已可提供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服务管理平台,公司与微软Azure、华为云、阿里云等强强联手,两家子公司通过微软 AEMSP 认证,公司在云服务管理技术、资质等层面的优先布局,将充分受益未来商用云服务市场的不断成长。 (3)大数据领域,公司再度中标市大数据中心数据资源平台建设(二期)、自贸区大数据服务平台等项目,成为“一网统管”轻应用开发及赋能中心首批合作伙伴。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是负责“随申码”和上海市“健康云”等平台的大数据支撑和维护处理的主体单位,当前上海市防疫管控正处于关键节点,公司在华东板块,尤其是上海市政核心大数据领域计算、处理、抗压、维护、输送等细分领域的能力将得到充分检验,公司的行业领军地位也会进一步得到展现。 行业解决方案:调整策略,构建特色竞争优势。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公司对行业解决方案业务板块进行了战略调整,转型至 “顶层规划、设计咨询、平台建设、系统集成、伴随服务和数据治理”的项目解决方案供应商,报告期内,公司为机场集团、上港集团、临港集团、申通地铁、蔬菜集团、上海青年干部学院等大型国资国企完成数字化转型方案 20余份,此外,子公司科学仪器的检测仪器,是智慧城市数据采集层的核心硬件基础,公司不断升级相关产品,有望进一步加强行业解决方案的竞争优势。随着我国智慧城市、数字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涉及顶层规划、细化设计、标准体系、实施细则、硬件产品等的行业解决方案,有望获得客户的青睐,进而推动该业务收入及业绩的增长。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维持增持评级。公司在IDC、云服务、大数据和行业解决方案等业务方面的布局,契合上海市数字化城市转型的趋势,“十四五”建设期间,公司有望迎来一轮较高质量的成长,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69、3.16和3.74亿,当前股价对应PE 44.35、37.68和31.88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1)国内云计算市场渗透放缓拖累公司相关业务推进速度; (2)智慧城市建设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发展影响出现波动; (3)核心业务受到竞争对手恶意扩张导致成长不及预期。
苏博特 基础化工业 2022-03-30 20.10 29.58 346.83% 24.18 18.47%
25.25 25.62%
详细
实控人经验丰富, 全国布局产能。 公司实际控制人缪昌文和刘加平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建科院在技术和产品给予支持,公司多年位列“外加剂十强” 首位。公司加快全国产能布局,拥有四大母液生产基地和 20个复配基地。 2020年公司高性能减水剂母液产能33.8万吨,高效减水剂母液产能 44.3万吨。 行业集中度提升, 头部企业受益。 2020年中国混凝土外加剂销量1,694万吨、行业规模 411亿元,其中:减水剂销量占比 66.7%、行业规模 274亿元。 2016年以来,随着环保和安全政策趋严,行业集中度明显提升,五年时间企业数量从 6,000家减少到 1,000家, CR3和 CR10提升 8.99和 4.53个百分点。 我们看好减水剂行业前景, 行业 beta 源于稳增长政策发力、机制砂占比增加、商混率增加, 行业alpha 源于龙头扩产、品类扩张、客户认证,头部企业有望受益。 研发和盈利能力突出。 公司研发实力雄厚,研发费用率和专利数量居行业首位。 通过收购检测中心股权介入检测业务,可以实现双方技术和客户的协同。 公司外购环氧乙烷生产聚醚, 盈利能力突出,2020年扣除运费后的单吨毛利 788元、 利润率 37%, 2021年净利润逆势增长 15-25%。 公司功能性产品领先优势突出, 大英项目 20万吨产能释放及未来镇江 37万吨和江门 7万吨项目投产有望增加产能。 投资建议与估值: 预计公司 2021-2023年 EPS 1.28/1.57/1.91元,对应 PE 16/13/11倍。 鉴于国内经济正处于稳增长阶段,与 2020年国内经济形势存相似之处,因此以公司 2020年最高市盈率作为估值参考。 给予苏博特 2022年 20倍目标市盈率, 未来 6-12个月目标价31.40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 成本增加;回款风险; 环保和安全政策;疫情加剧。
中颖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3-30 54.46 73.08 321.45% 53.54 -1.69%
57.55 5.67%
详细
事件: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94亿元,同比增长47.58%,实现归母净利润3.71亿元,同比增长77.00%,扣非归母净利润3.61亿元,同比增长88.39%。 预计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01-1.12亿元,同比增长50%-65%MMCU:行业高景气、外商策略调整,部分领域国产化进程加速,公司明确受益。回顾2021年,在新能源车市场快速成长的带动下,全球MCU芯片需求明确提升,而在供给端,瑞萨大火等诸多突发事件造成供给反而有所收缩,在此情况下,外资一线MCU供应商调整市场策略,将资源更多集中于诸如车载等相对高阶的市场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国内白电MCU应用市场的国产替代进程,公司凭借产品高性价比、高稳定性、低不良率等优势,成为国产替代MCU的主要选择之一,报告期内实现了变频大家电领域的量产突破,今年以来,意法半导体、恩智浦、英飞凌等外资MCU核心供应商的产品价格调涨预期,体现出当下全球MCU的景气度依然维持在较佳的水平,公司在白电MCU市场的占有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当然,在晶圆产能持续吃紧的情况下,公司亦在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保障产能供给,如自购测试机台委托代工、产品制程从8寸切换至12寸、与晶圆供应商长期稳定合作等。 锂电池管理芯片:从消费到动力,市场增量可观。当前,公司锂电池管理芯片产品在手机、TWS耳机领域已实现多家主流品牌厂商的量产,成功突破至前装环节,笔记本电脑领域亦开始获得认可及采用。锂电池管理芯片的应用场景囊括大部分消费类电子产品,原本的替代空间对内资厂商而言便已足够,而且近两年,消费电子快充功能的不断普及,带动了锂电池管理芯片的市场空间的进一步提升,此外,在电动自行车、储能等动力终端上,锂电池管理芯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整体市场带来了可观的增量弹性。对公司而言,随着国产品牌话语权的不断加强,公司有望持续提升消费电子、笔电、动力领域锂电池管理芯片的市场份额。 AADMOLED驱动芯片:稳健成长,依托下游客户实现国产替代。近两年,AMOLED屏正逐渐成为手机主流屏幕方案,内资AMOLED面板厂亦在陆续进入量产阶段,但相关驱动芯片市场仍主要为韩系和台系厂商所主导,公司以内资手机品牌厂商和屏厂为目标客户,不断实现新技术、新产品导入,未来有望受益于国内相关市场的持续增长,实现销售和利润规模的不断扩大。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上调买入评级。公司各细分业务和产品线均处于成长轨道上,传统产品MCU稳健成长,锂电管理芯片、AMOLED驱动芯片以及WiFi芯片的突破正为公司带来可观的业绩增量弹性,预计公司2022-2024年分别实现净利润5.06、6.63和8.70亿,当前股价对应PE34.34、26.23和20.00倍,上调公司评级至买入。 风险提示:(1)MCU景气度下滑造成国产替代趋势放缓;(2)锂电管理芯片客户导入进度及订单量不及预期;(3)国内AMOLED产线良率爬升进度较慢导致显示驱动芯片起量进度滞后。
欧普康视 医药生物 2022-03-30 35.34 48.99 266.14% 37.63 6.48%
57.92 63.8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全年实现营收12.95亿元(+48.74%)、归母净利润为5.55亿元(+28.0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88亿元(+22.87%)。四季度实现营收3.00亿元(+13.20%)、归母净利润为1.12亿元(-28.2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2亿元(-27.68%)。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46元(含税)。整体业绩符合预期。 角膜接触镜销量快速增长,均价受收入重分类影响。全年角膜接触镜收入6.87亿元(+26.87%),销量63.45万片(+35.53%),收入增速慢于销量主要是此前控股医疗机构收取角膜塑形应用中的检查、复查、试戴、材料等列入医疗收入;进一步拆分OK镜收入6.70亿元(+28.45%)、日戴维系列收入0.17亿元(-13.96%)。护理产品收入2.28亿元(+47.49%),得益于终端扩张及自产护理产品放量;普通框架镜及其他收入1.96亿元(+84.44%),预计相关批发业务归入贡献增量;医疗收入1.77亿元(+180.78%),主要得益于1)并表的医疗机构数量增加;2)控股医疗机构角膜塑形应用中的检查、复查、试戴、材料等收入单列为医疗收入。 批发业务影响毛利率,股权激励相关影响表观利润增速。公司全年毛利率为85.21%(-0.76pct),若剔除股份支付的影响国内业务毛利率为79.77%(+1.72pct)、国外业务毛利率为89.50%(基本持平)。费用端,全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富费用率分别为3.68%/12.66%/15.37%/-0.08%,同比变化1.12/-0.49/1.28/-0.26个pct,除各项业务受股权激励费用影响外,研发费用还由于自研PEG伊立替康进入II期,全年同比+105.22%。整体全年扣非后归母净利率为44.75%,同比基本持平。公司全年毛利率为76.69%(-1.86pct),其中OK镜毛利率89.66%(-0.55pct),主要是以前高毛利的检查、复查、试戴、材料被转出;护理产品毛利率54.83%(-0.65pct)相对稳定;普通框架镜及其他毛利率61.90%(-11.29pct),主要是并表子公司中低毛利的批发业务的收入转入;医疗服务毛利率72.30%(+19.29pct),高毛利的检查、复查、试戴、材料转入。 费用端,全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富费用率分别为18.83%/7.95%/2.11%/0.29%,同比变化0.42/-0.50/-0.07/0.37个pct,整体全年扣非后归母净利率为37.67%(-7.93pct),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净利率同比较低,预计主要是受股权激励相关所得税和费用分摊影响,下半年两者合计影响公司利润约0.44 亿元。 投资并购持续扩大自有视光终端,研发进展顺利。公司21 年公司直销占比提升至64.00%(+2.05pct),全年公司通过新设78 家和并购30 家新增108 家子公司,减少22 家;新增的合作终端300 多家, 目前已建立合作关系的终端总数超过1400 家,其中参股和控股的终端超过350 家。 研发方面,自产镜片材料研发完成,正处于药监局全性能检验阶段,22 年有望小批量试用、自产润滑液已完成临床试验并申报注册, 有望22 年完成注册审批、超高透氧OK 镜临床试验已完成大部分样本入组、阿托品滴眼剂的院内制剂申报已受理,有望于22 年完成大部分临床前研发工作。 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是国产角膜塑形镜先驱,经过多年经营形成梦戴维、DreamVision 和日戴维等知名角膜接触镜品牌,且通过经销和自营并购形成强大的销售渠道,是国内眼视光领域稀缺标的。预计22-24 年归母净利润为7.63/10.00/13.29 亿元,对应当前PE 为40/30/23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销量不及预期;终端拓展进展不及预期;新品研发不及预期;竞争压力大于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93/440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