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王华君 1 1
博众精工 2023-04-11 31.48 -- -- 34.17 8.55%
34.17 8.55% -- 详细
事件:近期公司发布2022 年业绩预告以及2023 年一季度业绩预增预告。 2022 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5%,2023Q1 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345-412%2022 年:公司实现营收约48 亿元,同比增长26%,实现归母净利润约3.6 亿元,同比增长约85%。2022Q4 公司实现营收约17.7 亿元,同比增长约20%,实现归母净利润约1.9 亿元,同比增长约39%。 2023 年Q1: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约4590-5280 万元,同比增长约345%-412%(中枢约4935 万元,同比增长约379%)。扣非归母净利润约2520-2900 万元,同比增长约259%-313%(中枢约2710 万元,同比增长约286%),业绩整体符合我们一季报前瞻的预期。 净利率:2022 年公司归母净利率约7.4%,较2021 年同口径提升约2.4 个百分点,主要系1)各项业务发展顺利,核心产品竞争力提升,拉动业绩增长;2)规模效应+精细化管理,公司期间费用率下降;3)汇率波动带来的正面影响。 3C 自动化设备+新能源设备双轮驱动,盈利能力有望稳步提升3C 自动化设备:核心业务,公司在消费电子领域采取横向拓宽、纵向延深业务战略。公司在消费电子领域与苹果等龙头公司建立深度合作,2023 年下半年MR等新品问世有望使公司盈利能力提升。中长期看可穿戴设备有望接力行业发展,根据IDC 数据,2017-2021 年可穿戴设备出货量CAGR 约39%。 新能源设备:新成长型业务(含切叠一体机、注液机、换电设备等),2022 年获重大突破,核心客户拓展顺利,有望打开新增长极。2022 年11 月公司与J.S 公司签署为期1 年的锂电自动化设备框架协议,总金额约8 亿元,预计2023 年该业务盈利能力将提升。中长期看,我们预计国内2025 年锂电设备市场规模约1366 亿元,2023-2025 年CAGR 约13%;2021-2025 年国内换电设备市场规模CAGR 约118%,公司作为头部企业,有望持续受益于新能源行业发展。 积极拓展半导体及核心零部件领域,有望打开新增长曲线目前公司已完成一台 AOI 半导体检测设备样机并出货至联合科技进行测试,核心零部件公司灵猴机器人出货量不断提升。中长期看,公司着力培育的核心零部件、半导体检测设备领域市场空间大,有望为公司打开新增长曲线。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6 亿、5.4 亿、7.6 亿元,同比增长85%、49%、43%,对应2022-2024 年PE 分别为38、25、18X,公司作为3C 自动化设备龙头,积极拓展新能源、半导体领域,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对苹果产业链依赖风险;2)新能源设备、半导体设备开拓不及预期
王华君 1 1
博众精工 2022-12-13 29.90 -- -- 30.41 1.71%
34.48 15.32%
详细
公司是 3C 自动化设备领域龙头企业,2016-2021年营收 CAGR 约 20%公司是国内自动化设备龙头企业,专注深耕工业装备制造领域,目前主营业务可分为自动化设备与治具及零部件两大板块。受新能源业务拓展等因素影响,公司2016-2021年营收 CAGR 约 20%,归母净利润 CAGR 约-7%。 全球自动化市场规模超万亿,维持平稳增长,2018-2027年 CAGR 约 7.6%根据 TMR、工控网数据,全球工业自动化 2027年市场规模约 4381亿美元,2018-2027年市场规模 CAGR 约 7.6%。我国自动化及工业控制 2020年市场规模约 2057亿元,2004-2020年 CAGR 约 7%。 可穿戴设备有望接力消费电子行业发展,新能源设备打开新成长空间消费电子为公司核心业务领域,目前传统消费电子市场趋于饱和,未来可穿戴设备有望接力行业发展,根据 IDC 数据,2017-2021年可穿戴设备出货量 CAGR 约39%。公司积极开发切叠一体机、注液机、换电设备等切入新能源领域,有望打开公司新增长极,预计国内 2025年锂电设备市场规模约 1366亿元,2023-2025年 CAGR 约 13%; 2021-2025年国内换电设备市场规模 CAGR 约 118%。 强研发+客户优质+快速交付能力,公司综合竞争实力强劲1)强研发:2018-2021年研发费用率中枢约 13%;目前共取得有效授权专利2140项,参与制定机器人领域国际标准 1项,国家标准 13项,行业标准 4项。 2)客户优质:公司已与苹果、华为、三星、荣耀、罗技、科沃斯、戴尔、京东方等消费电子龙头公司建立深度合作;新能源领域,公司已经拓展宁德时代、蔚来、北汽、蜂巢能源等行业标杆客户。 3)快速交付能力:消费电子产业季节性明显,公司是苹果整机产品的组装与测试环节国内销售规模最大的自动化组装设备供应商之一,兼具交付速度与质量。 积极拓展半导体及核心零部件领域,有望打开新增长曲线当前公司已完成一台 AOI 半导体检测设备样机并出货至联合科技进行测试,核心零部件公司灵猴机器人出货量不断提升。中长期看,公司着力培育的核心零部件、半导体检测设备领域市场空间大,有望为公司打开新增长曲线。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 4.1亿、5.6亿、8.1亿元,同比增长 110%、36%、45%,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 CAGR 约 41%,对应 2022-2024年 PE 分别为 29、21、15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对苹果产业链依赖风险;2)新能源设备、半导体设备开拓不及预期
博众精工 2021-11-25 47.10 62.03 111.35% 52.20 10.83%
52.20 10.83%
详细
事件: 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3.56亿元,同比增长49.99%,归母净利润 0.54亿元,同比下滑 48.49%。 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2.24亿元,同比增长 11.08%,归母净利润 0.99亿元,同比下滑 66.46%。 消费电子视觉检测设备龙头, 横纵向业务布局打破成长桎梏。 公司自创立以来,深耕智能制造装备领域,主要产品包括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柔性生产线、自动化关键零部件及工装夹/治具。 公司产品过往的核心应用领域为消费电子,主要包括精密组装设备和产线、精密量测设备、精密 bonding 设备、精密检测设备等,且已经全面覆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 TWS 耳机、智能手表和智能音箱,当前非手机类消费电子相关订单及收入占已达到一半,具备相当强的消费电子产业链横向维度拓延能力。 当然,公司的目光并未局限于消费电子领域,基于自主开发的关键共性技术和零部件,公司已经横向切入至新能源和半导体等快速发展的领域,且正开始逐渐发力,以新能源为例,公司已能为客户提供注液机、激光模切机、电芯配对机、涂胶机和 pack 自动化线,未来,新能源领域核心客户资本开支的不断加大,该业务有望成为公司的第二成长极。 与此同时,公司过去几年积极往产业链上游纵向拓展,布局机器视觉软硬件系统,当下已能实现 3D 智能相机、超高分辨率相机、光源、镜头、伺服驱动、直线电机、机械手臂和软件系统等的自给,且能实现对外销售,这有利于降低公司的制备成本,加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整体而言,当下对公司的定位,不应局限于设备集成商角色,而应当理解为专注于研发和创新的技术驱动型企业。 聚焦 A 客户有利有弊,公司存利去弊,逐步走出业务拓展阵痛期。 公司与消费电子核心客户的合作始于 2010年, 2017-2019年,公司对 A客户及其指定的 EMS 厂商形成的销售收入占比超过 70%, A 产品以“制造工艺难、精度要求高、设计领先性强” 著称, 能较好的推动设备供应商技术储备及迭代能力的提升, A 客户的多年合作供应,使得公司在机器视觉、机械传动、自动化等底层技术方面的能力领先于同行业者,为公司后续的横纵向产业链拓延奠定基础,于此同时, A 客户对供应商技术研发、规模量产、质量控制和快速响应等方面的能力的考较,对公司而言是天然的护城河所在。 事件: 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3.56亿元,同比增长49.99%,归母净利润 0.54亿元,同比下滑 48.49%。 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2.24亿元,同比增长 11.08%,归母净利润 0.99亿元,同比下滑 66.46%。 消费电子视觉检测设备龙头, 横纵向业务布局打破成长桎梏。 公司自创立以来,深耕智能制造装备领域,主要产品包括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柔性生产线、自动化关键零部件及工装夹/治具。 公司产品过往的核心应用领域为消费电子,主要包括精密组装设备和产线、精密量测设备、精密 bonding 设备、精密检测设备等,且已经全面覆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 TWS 耳机、智能手表和智能音箱,当前非手机类消费电子相关订单及收入占已达到一半,具备相当强的消费电子产业链横向维度拓延能力。 当然,公司的目光并未局限于消费电子领域,基于自主开发的关键共性技术和零部件,公司已经横向切入至新能源和半导体等快速发展的领域,且正开始逐渐发力,以新能源为例,公司已能为客户提供注液机、激光模切机、电芯配对机、涂胶机和 pack 自动化线,未来,新能源领域核心客户资本开支的不断加大,该业务有望成为公司的第二成长极。 与此同时,公司过去几年积极往产业链上游纵向拓展,布局机器视觉软硬件系统,当下已能实现 3D 智能相机、超高分辨率相机、光源、镜头、伺服驱动、直线电机、机械手臂和软件系统等的自给,且能实现对外销售,这有利于降低公司的制备成本,加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整体而言,当下对公司的定位,不应局限于设备集成商角色,而应当理解为专注于研发和创新的技术驱动型企业。 聚焦 A 客户有利有弊,公司存利去弊,逐步走出业务拓展阵痛期。 公司与消费电子核心客户的合作始于 2010年, 2017-2019年,公司对 A客户及其指定的 EMS 厂商形成的销售收入占比超过 70%, A 产品以“制造工艺难、精度要求高、设计领先性强” 著称, 能较好的推动设备供应商技术储备及迭代能力的提升, A 客户的多年合作供应,使得公司在机器视觉、机械传动、自动化等底层技术方面的能力领先于同行业者,为公司后续的横纵向产业链拓延奠定基础,于此同时, A 客户对供应商技术研发、规模量产、质量控制和快速响应等方面的能力的考较,对公司而言是天然的护城河所在。 事件: 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3.56亿元,同比增长49.99%,归母净利润 0.54亿元,同比下滑 48.49%。 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2.24亿元,同比增长 11.08%,归母净利润 0.99亿元,同比下滑 66.46%。 消费电子视觉检测设备龙头, 横纵向业务布局打破成长桎梏。 公司自创立以来,深耕智能制造装备领域,主要产品包括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柔性生产线、自动化关键零部件及工装夹/治具。 公司产品过往的核心应用领域为消费电子,主要包括精密组装设备和产线、精密量测设备、精密 bonding 设备、精密检测设备等,且已经全面覆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 TWS 耳机、智能手表和智能音箱,当前非手机类消费电子相关订单及收入占已达到一半,具备相当强的消费电子产业链横向维度拓延能力。 当然,公司的目光并未局限于消费电子领域,基于自主开发的关键共性技术和零部件,公司已经横向切入至新能源和半导体等快速发展的领域,且正开始逐渐发力,以新能源为例,公司已能为客户提供注液机、激光模切机、电芯配对机、涂胶机和 pack 自动化线,未来,新能源领域核心客户资本开支的不断加大,该业务有望成为公司的第二成长极。 与此同时,公司过去几年积极往产业链上游纵向拓展,布局机器视觉软硬件系统,当下已能实现 3D 智能相机、超高分辨率相机、光源、镜头、伺服驱动、直线电机、机械手臂和软件系统等的自给,且能实现对外销售,这有利于降低公司的制备成本,加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整体而言,当下对公司的定位,不应局限于设备集成商角色,而应当理解为专注于研发和创新的技术驱动型企业。 聚焦 A 客户有利有弊,公司存利去弊,逐步走出业务拓展阵痛期。 公司与消费电子核心客户的合作始于 2010年, 2017-2019年,公司对 A客户及其指定的 EMS 厂商形成的销售收入占比超过 70%, A 产品以“制造工艺难、精度要求高、设计领先性强” 著称, 能较好的推动设备供应商技术储备及迭代能力的提升, A 客户的多年合作供应,使得公司在机器视觉、机械传动、自动化等底层技术方面的能力领先于同行业者,为公司后续的横纵向产业链拓延奠定基础,于此同时, A 客户对供应商技术研发、规模量产、质量控制和快速响应等方面的能力的考较,对公司而言是天然的护城河所在。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