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579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申通快递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5-01-17 10.90 -- -- 10.88 -0.18% -- 10.88 -0.18% -- 详细
事件:2025年1月13日,申通快递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业绩超市场预期。 2024年,申通快递实现归母净利润9.50-10.50亿元,同比增长178.84%-208.1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9.50-10.50亿元,同比增长179.86%-209.32%;基本每股收益为0.63-0.70元/股,上年同期为0.23元/股。 投资要点:司公司2024Q4业绩表现优秀,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强劲根据我们计算,公司2024Q4实现归母净利润2.98-3.98亿元,同比增长148.33%-231.67%,环比2024Q3增长38.60%-85.1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11-4.11亿元,同比增长139.23%-216.15%,环比2024Q3增长53.96%-103.47%。2024Q4业绩或创2020年以来单季度新高。 2024年快递行业持续向好,公司市场份额稳步提升2024年快递行业持续向好,根据国家邮政局数据,2024年快递业务量完成1745亿件,同比增长21%,行业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公司坚持“业务发展、服务体验及利润”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均衡发展的策略,通过拓展产能,提升时效质量体验,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递根据我们计算,申通快递2024年年1-11月业务量累计同比增长29.6%,2024年年1-11月累计市占率约为13.0%,同比+0.8pct。 规模效应显著降本增效,看好单票盈利修复带来业绩弹性公司通过持续深化数智运营体系、精细化管理、单量持续稳定增长带来明显规模效应,降本增效成果显著。2024Q3单票归母净利润0.04元元,设假设12月件量增速同比35%+,计我们预计2024Q4单票归至母净利润提升至0.045-0.060元元。随着公司周转加快,时效亦有提升空间,有望摆脱单纯的以价换量策略,“价”稳“本”降的背景下,有望实现单票盈利的持续修复,相比其他同行有较大修复空间。看好公司未来的单票盈利向上弹性。 回购公告彰显公司长期发展信心2024年12月19日,公司发布关于回购股份方案的公告。回购资金总额在人民币1.4-2.5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人民币15元/股。按回购价格上限15元/股和回购资金总额下限1.4亿元及上限2.5亿元测算,回购股数约占总股本的0.61%-1.09%。2025年1月9日,公司首次回购股份2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13%,平均成交价为9.99元/股。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我们预计申通快递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81.42亿元、550.65亿元与619.96亿元,同比分别+18%、+14%、+13%。根据申通快递2024年度业绩预告,公司盈利修复超预期,因此我们对归母净利润预测提高为9.92亿元、13.84亿元与17.32亿元,同比分别+191%、+39%、+25%,对应EPS为0.65元、0.90元、1.13元,对应PE分别为15.11倍、10.83倍与8.65倍。公司通过合理的价格竞争,以及较大的降本空间,有望持续实现单票盈利修复,带来较大的业绩弹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长不及预期、电商件增长不及预期、市场扩张不及预期、并购整合风险、人工成本快速上升、油价暴涨。
万华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25-01-17 67.17 -- -- 69.29 3.16% -- 69.29 3.16% -- 详细
化工行业未来的竞争优势在于“工程师红利”,万华化学是国内少有的以技术创新驱动公司发展的典型。公司以优良文化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和卓越运营打造出高技术和低成本两大护城河。万华化学正以周期成长股的步伐向全球化工巨头之列进军。 短期看,影响万华化学基本面的是产品的景气度,从表征指标来看,价差是影响短期利润最核心的因素。万华化学的产品体系日益庞大,为更好地表示公司景气的程度,我们将万华化学的产品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按照现有的产品体系,对营收和原材料的差值建模,在现有产品体系下追溯历史上营收和原材料的价差,将价差定义为万华化学价差指数,以此来判断公司的景气位置。长远看,影响万华化学基本面的是未来的成长,能够证明公司具有持续进化能力的里程碑式的产品至关重要。万华化学在MDI赛道上已经证明了自己,公司未来可能落地的项目就是公司未来发力的方向,就是公司持续进化的空间。 2024Q4万华化学价差指数处于历史11.32%分位数分位数截至2024年12月31日,2024年Q4万华化学价差指数平均为74.23,较2024年Q3上升1.76,处于历史11.32%分位数(以2010年Q1价差为基点)。考虑到价差环比有所改善,预计Q4归母净利润39亿元。 其中,截至12月31日,万华化学聚氨酯板块Q4价差指数均值为92.87,较2024Q3上升5.67,处于历史19.76%分位数。万华化学Q4石化板块价差指数平均为61.04,较2024Q3下降3.74,处于历史底部。万华化学Q4新材料板块价差指数平均为37.10,较2024Q3下降0.86,处于历史9.47%分位数。 重点项目进展据流程工业网,2024年12月4日,万华化学举行了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会上表示乙烯二期项目预计2025年一季度建成投产,乙烯一期技术正在进行原材料进料技术改造预计2025年末建设完成。2024年12月18日,万华福建工业园MDI一体化扩能配套项目-气体扩能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公众参与说明公示。万华环保科技(福建)有限公司编组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公众参与说明公示。 2025年1月2日,万华化学绿电产业园一期年产1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公示。 2025年1月3日,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柠檬醛ISPO单元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公示。 MDI价格价差价格价差据Wid,2024年12月,聚合MDI均价18223元/吨,同比+16.74%,环比-0.77%;纯MDI均价18756元/吨,同比-8.05%,环比-1.39%。2024年12月31日,聚合MDI价格18200元/吨,纯MDI价格18650元/吨。 据Wid,2024年12月,聚合MDI与煤炭、纯苯平均价差12358元/吨,同比+26.70%,环比-1.36%;纯MDI平均价差12892元/吨,同比-11.35%,环比-2.23%。2024年12月31日,聚合MDI与煤炭、纯苯价差12532元/吨,纯MDI价差12982元/吨。 据天天化工网和百川盈孚,2024年以来,海外MDI装置非计划内停产频发,包括:1)美国巴斯夫40万吨装置4月11日不可抗力停产;2)美国科思创33万吨装置4月底不可抗力停车;3)美国陶氏34万吨装置5月21日不可抗力停产;4)韩国锦湖三井于7月23日故障停车;5)荷兰亨斯迈47万吨/年MDI装置于8月5日被宣布不可抗力。6)美国陶氏34万吨/年MDI装置因前端原料装置供应宣布不可抗力。此外,海外部分MDI装置处于低负荷,据海关总署,1-11月国内聚合MDI出口量合计110.34万吨,同比增长10.1%。 下游冰箱出口量同比提升,房地产新开工同比下滑2024年11月,国内家用电冰箱产量861万台,同比+2.6%;2024年11月,家用电冰箱出口量637万台,同比+8.0%。 2024年11月,国内冷柜产量347万台,同比+5.6%;2024年11月,国内冷柜销量338万台,同比+2.3%。 2024年11月,国内汽车产量343.7万辆,同比+11.1%;2024年11月,国内汽车销量331.6万辆,同比+11.65%。 2024年11月,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6.73亿平方米,同比-23.0%。2024年11月,房屋累计施工面积72.6亿平方米,同比-12.7%。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综合考虑公司产品价格价差,预计公司2024/2025/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906、2305、261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0、204、260亿元,对应PE分别14、10、8倍,考虑公司未来成长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建设不及预期;市场大幅度波动;新产品不及预期;同行业竞争加剧;产品价格大幅下滑;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终端需求低于预期;数据测算与公司实际公开披露情况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海光信息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5-01-17 147.19 -- -- 134.82 -8.40% -- 134.82 -8.40% -- 详细
事件:2025年1月13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营年营收87.2~95.3亿元,同比增长45.04%~58.52%;归母净利润18.1~20.1亿亿元,同比增长同比增长43.29%~59.1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7.1~18.8亿元亿元,同比增长比增长50.48%~65.44%。 投资要点投资要点:2024Q4公司营收增速25%~64%,预计CPU+DCU实现双增长实现双增长经过我们测算,预计经过我们测算,预计2024Q4营收25.8~33.9亿元,同比增亿元,同比增长24.85%~63.99%;归母净利润2.8~4.8亿元,同比-21.37%~+33.9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润2.4-4.1亿元亿元,同比同比-22.27%~+33.94%。我们预计计2024年,公司年,公司CPU+DCU双产品均实现了高速增长。双产品均实现了高速增长。 1)CPU:2024年年,公司的公司的CPU产品进一步拓展市场应用领域产品进一步拓展市场应用领域、扩大市场份额,支持了广泛的数据中心、云计算、高端计算等复杂应用场景。我们预计:公司下游运营商、金融等行业需求进一步提升,根据中国电信官网,2024-2025年中国电信服务器集采招标中国产化比例达67.5%。金融行业方面,工农中建均是公司客户,2024年10月以来,浦发银行、四川农商联合银行等均大规模采购了海光芯片服务器。 2)DCU:公司处理器产品(DCU)属于GPGPU的一种,采用“类CUDA”通用并行计算架构,能够较好地适配、适应国际主流商业计算软件和人工智能软件。海光海光DCU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高速并行数据处理能力、良好的软件生态环境三大技术优势,已经实现了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商业计算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可以用于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客户覆盖了包括智算中心“新基建”、互联网、金融、运营商等行业。公司与头部互联网厂商推出了联合方案,打造了全国产软硬件一体全栈AI基础设施,形成了多个标杆案例。2024年年,公司公司DCU产品快速产品快速迭代发展,得到市场更广泛认可,也进一步促进了公司业绩的较快增长。 2024年研发支出持续高增长,未来将加大市场推广力度年研发支出持续高增长,未来将加大市场推广力度公司持续专注于海光公司持续专注于海光CPU和海光DCU芯片的研发工作,芯片的研发工作,重点围绕处理器设计、处理器安全、软件优化等关键技术加大研发投入,通过高强度研发投入,不断实现技术创新、产品性能提升,保持了国内领先的市场地位。根据公司业绩预告,预计预计2024年年度实现研发投入32.3亿亿元到元到36.6亿元,同比增长14.96%到到30.26%。经测算,预计2024Q4公司实现研发投入公司实现研发投入10.6亿元到14.9亿元亿元,同比增长同比增长25.1%到到75.73%。公司高端处理器产品已经得到了国内行业用户的广泛认可,逐步拓展了浪潮、联想、新华三、同方等国内知名服务器厂商,开发了多款基于海光处理器的服务器,有效地推动了海光高端处理器的产业化。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大市场推广力度,将公司高端处理器产品拓展至更多领域,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公司也会积极关注相关行业招标的机遇和进展。 2025年展望:AI+政策+新品等多重驱动,公司成长有望提速新品等多重驱动,公司成长有望提速我们看好我们看好2025年,公司CPU和和DCU双核心产品的持续高增长:双核心产品的持续高增长:1)CPU:根据IDC,2024年H1我国服务器CPU产品的国产化率约为20%,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我们预计:2025年,公司CPU将迎来将迎来政府专项债落地、信创政策深化推进、新产品竞争力提升及需求放量等新的机会。 2)GPU:2025年1月,我国中部地区规模最大的智算中心在河南郑州正式投产,预计到2025Q1将达到30000P算力规模,全部建成后算力规模超10万P,将成为中部最大、国内领先万卡算力集群。我们认为:2025年年,我国智算中心将在政府、互联网、运营商等多行业持续落地建设,海光信息作为国资央企参股的高端处理器领军企业,有望发挥在在CPU、GPU、、卡间互连、交换芯片、软件生态等领域的布局优势,在国内国内AI芯片市场实现份额提升。芯片市场实现份额提升。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公司CPU与DCU产品持续迭代,将受益于国产高端处理器的需求持续增长。我们根据公司2024年业绩预告调整了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93.06/147.19/208.57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35/34.6/51.08亿元,EPS分别为0.83/1.49/2.20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72/96/65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国际局势风险,市场竞争风险,大模型发展不及预期,新品迭代不及预期,短期相对估值较高等。
正帆科技 综合类 2025-01-17 36.68 -- -- 37.23 1.50% -- 37.23 1.50% -- 详细
事件:2025年1月14日,正帆科技发布2024年业绩预增公告。 2024年公司非设备类业务收入大幅提升,业务结构转型效果明显:公司预计实现营收50~55亿元,同比+30%~43%;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5.22~5.63亿元,同比+30%~40%,中值5.43亿元,同比+35%;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75~5.10亿元,同比+40%~50%,中值4.93亿元,同比+45%;预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3.7~4.2亿元,同比+220%~264%,主要系公司运营管理效率持续提高,且应收款项增幅低于收入增幅,回款力度大幅提升。 2024Q4业绩保持快速增长,经营性现金流环比进一步改善: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90~2.31亿元,同比+46%~77%;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66~2.01亿元,同比+19%~44%;预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53~3.03亿元,环比+5%~26%。 投资要点:设备+材料+服务三位一体,定位半导体、光伏、生物制药等高端制造。公司业务分为设备(Capex)与非设备(Opex)两类,覆盖半导体、光伏、显示等泛半导体以及生物制药等高端制造领域。设备类业务主要分为电子工艺设备和生物制药设备两大类;非设备类业务包括材料和服务业务,可提供电子特气、电子大宗气和高纯工业气体以及半导体前驱体等先进材料,服务业务包括MRO(维护+维修+运营)和Recycle(循环再利用)业务。 2024年公司半导体行业市场中的设备和非设备类业务的份额均持续提升。截至2024Q3末,公司在手订单充足,IC行业占比约50%。 此外,近年来公司非设备类业务快速发展,公司产品和业务机构已发生较大变化,非设备类业务的收入和回款与非设备类业务相比周期缩短、速度加快。同时公司设备份额的提升带来更多客户粘性,Opex业务得以在Capex业务的基础上快速发展。 设备类业务:半导体板块和GasBox是未来增长看点。 (1)公司电子工艺设备主要应用于泛半导体行业,包括高纯介质供应系统和GasBox(泛半导体工艺设备模块与子系统)两块业务。 1)高纯介质供应系统:该业务为公司传统主营业务,公司产品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已完全具备与国际供应商同台竞争的能力,长期服务国内包括中芯国际、长江存储、长鑫存储、京东方、晶科能源、隆基绿能、三安光电等在内的头部泛半导体行业客户。 2)GasBox:增持子公司鸿舸半导体股权,GasBox业务将增厚母公司业绩。公司该业务实施主体为控股子公司鸿舸半导体,后者在国内供应商中处于领先地位。2024年1-11月,鸿舸半导体净利润约0.91亿元,同比+35%,且公司预期GasBox业务未来几年将保持高速增长。从盈利能力来看,2024Q1-3鸿舸半导体净利率为17%,盈利能力明显高于同期正帆科技的整体水平。2024年12月4日,公司宣布拟以约3.36亿元收购鸿舸半导体少数股东约30.5%的股权,收购完成后,公司对鸿舸半导体的直接持股比例将由60%增加至90.5%。未来GasBox业务有望进一步增厚母公司业绩。 (2)生物制药设备:根据公司2024年半年报,公司该业务经过10年发展,覆盖长春金赛、百奥泰、信念医药、科前生物、沃森生物等多家头部行业客户,已逐步在生物制药领域占据稳定的市场地位。 非设备类业务:可转债申请获上交所审核通过,气体、前驱体产能逐步释放,MRO基数不断增长,Opex业务打开第二成长曲线。 (1)气体与前驱体:2022年公司以简易程序定增募投的潍坊高纯大宗项目、合肥高纯氢气项目分别于2024年4月、2024年6月建成投产。此外,2025年1月11日,公司2023年启动的可转债项目获交易所审核通过,铜陵、丽水等地产能有望加速落地,其中铜陵前驱体生产基地预计2024Q3投产,2025年逐步达产。随着上述新建产能的逐步释放,公司气体和前驱体业务有望持续快速放量。 (2)MRO业务:公司MRO业务主要针对客户已建成介质输配送系统提供后续配套服务。随着公司设备累计装机量的不断增长,MRO业务的客户群体和设备基数持续扩大,未来有望稳健增长。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基于审慎性原则,暂不考虑公司拟收购事项的影响,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52.51/72.02/92.8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43/7.52/10.41亿元,对应PE分别为19/14/10X。目前公司在手订单充足,气体与前驱体产能逐步释放,业绩有望保持较快增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资本开支不及预期,产能建设不及预期,新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下游行业政策变化风险。
新集能源 能源行业 2025-01-14 6.94 -- -- 7.27 4.76% -- 7.27 4.76% -- 详细
事件:2025年1月8日,新集能源发布2024年业绩快报:公司2024实现营业收入127.9亿元,同比下降0.42%;归母净利润23.7亿元,同比增长12.4%(上年同期21.1亿元)。ROE为16.32%,同比下降3pct。 投资要点:2024年全年:吨煤售价提升叠加成本优化,吨煤毛利同比+14%;板集电厂二期投产、发电量同比+24%,带动电力业务业绩增厚。煤炭业务方面,量端,公司实现原煤生产2152.22万吨,同比+0.57%,商品煤生产1905.51万吨,同比-1.62%,商品煤销量1887.20万吨,同比-4.14%。价格端,公司实现吨煤售价567元/吨,同比+3%。成本及毛利端,公司实现吨煤成本340元/吨,同比-3%,吨煤毛利228元/吨,同比+14%,整体看,煤炭业绩增厚与售价同比上升以及成本同比下降有关。电力业务方面,量端,公司全年累计发电129.72亿度,同比+24%,上网电量122.55亿度,同比+24%,价格端,公司全年售电均价0.4065元/度(不含增值税,同比-0.8%),电力业务业绩增厚,主要是板集电厂二期投产带动发电量大幅上升。 环比看2024Q4:量、价、成本全方位环比优化,煤炭、电力业务业绩均环比增厚。煤炭业务方面,量端,公司实现原煤产量517万吨,环比+14%,商品煤销量509万吨,环比+9%。价格端,公司实现吨煤售价582元/吨,环比+4%。成本及毛利端,公司实现吨煤成本336元/吨,环比-2%,吨煤毛利246元/吨,环比+15%。电力业务方面,公司四季度发电44亿度,环比+9%,上网电量41亿度环比+10%,售电均价0.408元/度(不含增值税,环比+2%),电力业务业绩环比增厚,主要是板集电厂二期投产后产能利用率提升所致。 电厂建设有序推进,煤电一体化布局进一步完善。公司控股板集电厂(一期2×100万千瓦、二期2×66万千瓦)、上饶电厂(2×100万千瓦)、滁州电厂(2×66万千瓦)、六安电厂(2×66万千瓦),全资新集一电厂、新集二电厂两个低热值电厂,控股装机容量为798万千瓦,参股宣城电厂(1×63+1×66万千瓦)。目前,板集电厂二期两台机组分别于2024年8月31日、9月30日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并转入商业化运营,上饶电厂、滁州电厂和六安电厂分别于2024年3月、2024年3月以及2024年6月开工建设,预计在2026年建成投运。整体看,公司积极发展煤电联营,在电厂建设的有序推进下,上下游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将进一步保障盈利稳定。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我们预测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8/137/155亿元,同比增长0%/7%/14%,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23.7/23.8/26.9亿元,同比增长12%/0%/13%,折合EPS分别是0.92/0.92/1.04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7.7/7.7/6.8倍。2024年整体业绩表现较好,符合我们预期。考虑到公司长协煤比重高业绩波动小,煤质或将逐步回归至正常水平,同时电力资产达产后上下游一体化程度加深,业绩增长的同时稳健性再提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煤炭市场价格大幅下跌风险;安全生产事故风险;煤矿达产进度不及预期风险;火电厂投产不及预期;政策调控力度超预期风险。
赛轮轮胎 交运设备行业 2025-01-09 14.50 -- -- 15.46 6.62% -- 15.46 6.62% -- 详细
2025年 1月 6日, 赛轮轮胎发布关于投资建设“柬埔寨全钢子午线轮胎扩建项目” 暨对相关子公司增资的公告: 公司拟对赛轮香港、 赛轮香港拟对赛轮新加坡、 赛轮新加坡拟对 CART TIRE 分别增资 9348万美元,拟建设柬埔寨全钢子午线轮胎扩建项目, 项目总投资 9348万美元, 其中建设投资 6118万美元、 流动资金 3230万美元, 项目建设期 9个月, 项目建设完成后预计新增年产 165万条全钢子午线轮胎产能, 预计实现年平均营业收入 24473万美元, 年平均净利润 4712万美元, 项目投资回收期为 2.23年。 项目全部建成后柬埔寨工厂将具备年产 2100万半钢子午线轮胎及 330万条全钢子午线轮胎的生产能力。 投资要点: 扩建项目立足柬埔寨优惠贸易地位, 满足北美及柬埔寨市场需求2024年 1-9月, 公司柬埔寨全资子公司 CART 实现营业收入 4.09亿美元, 实现净利润 1.02亿美元, 净利率为 25%。 公司在柬埔寨拥有丰富的建设及运营经验, 本次“柬埔寨全钢子午线轮胎扩建项目”建设完成后, CART TIRE 将具备年产 2100万条半钢子午线轮胎和年产 330万条全钢子午线轮胎的生产能力, 可以更好地满足北美市场与柬埔寨当地市场对全钢子午线轮胎产品的需求, 并进一步增强公司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能力, 对提升企业竞争力、 扩大市场占有率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目建设也将有利于提升公司产品销量、 营业收入及利润, 进而提高上市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在建项目逐步推进, 未来增长动能强劲公司在建产能体量大, 看好长期成长。 2023年 10月, 柬埔寨工厂新投资建设年产 600万条半钢子午线轮胎项目, 2024年 1月又追加投资增加 600万条半钢子午线轮胎年产能, 叠加本次扩产项目拟新增 165万条全钢子午线轮胎产能, 项目全部建成后柬埔寨工厂将具备年产2100万半钢子午线轮胎及330万条全钢子午线轮胎的生产能力; 2023年 12月, 公司公告拟在墨西哥成立合资公司, 投资建设年产 600万条半钢子午线轮胎项目; 2024年 3月, 公司公告拟在印度尼西亚投资建设年产 360万条子午线轮胎与 3.7万吨非公路轮胎项目。 截至 2025年 1月, 公司已有及在建产能合计为 2765万条/年全钢子午线轮胎、 1.03亿条/年半钢子午线轮胎、 44.7万吨/年非公路轮胎。 实控人之一致行动人增持, 彰显长期发展信心2024年 11月 11日, 公司发布关于实际控制人之一致行动人增持公司股份计划暨取得《贷款承诺函》 的公告。 公司实际控制人袁仲雪先生之一致行动人瑞元鼎实拟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 6个月内, 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公司股份, 本次增持资金总额不低于人民币 5亿元( 含) , 不超过人民币 10亿元( 含) 。 2025年 1月 5日, 公司发布关于实际控制人之一致行动人增持股份的进展公告, 自 2024年 11月 18日至 2025年 1月 3日, 瑞元鼎实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增持公司股份5864.01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的 1.78%, 累计增持金额约 8.4亿元,本次增持计划尚未实施完毕。 本次增持彰显公司长期发展信心。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预计公司 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323.95、 366.50、 439.07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3.85、 50.57、 64.40亿元, 对应 PE 分别 11、 9、 7倍, 看好公司成长性, 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情况、 新产能建设进度不达预期、 新产能贡献业绩不达预期、 原材料价格波动、 环保政策变动、 经济大幅下行。
拓普集团 机械行业 2025-01-09 47.51 -- -- 58.00 22.08% -- 58.00 22.08% -- 详细
事件:2025年1月6日,拓普集团发布公告:公司董事会授权公司管理团队以不超过现金3.3亿元人民币洽谈收购安徽岳塑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芜湖奇瑞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源享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计持有的芜湖长鹏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100%股权。投资要点:收购拓展客户矩阵,市场份额有望提升。公司拟收购的标的公司芜湖长鹏为安徽岳塑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芜湖奇瑞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源享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三家公司联合持股,持股比例分别为52.87%、33.33%、13.79%。标的公司的主要业务为汽车内外饰、轻量环保材料及加工工艺的开发、研制和应用,产品包括汽车顶棚、地毯、衣帽架/遮物帘、隔音/减震垫等品类,客户主要为奇瑞、零跑、比亚迪、吉利、大众、江淮等主机厂。我们认为,本次收购将进一步扩大公司产品的市占率,加深和拓展公司与下游客户的合作,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行业地位。后续公司有望利用经营管理优势及产业链垂直整合优势,增厚业绩并提升盈利能力。 产能布局持续完善,国际化战略稳步推进。根据公司公众号(2024/10/28),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国内工厂有序推进,杭州湾产业园八期建设完工,已进入设备调试阶段,九期正在建设中。安徽淮南和浙江湖州工厂已陆续投产,西安、济南、河南等工厂建设持续推进中。海外方面,国际化市场战持续加速。北美墨西哥产业园一期项目第一工厂和二期项目已投产,另外一家工厂设备安装调试中。美国奥斯汀和奥克兰工厂稳步推进。波兰工厂二期正加紧筹划中,为承接更多欧洲本土订单奠定基础。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公司为国内优秀的平台型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客户、品类的持续开拓下业绩有望保持稳健增长,结合最新情况,我们调整公司的盈利预测(基于审慎性原则,暂不考虑拟收购事项影响),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营业收入265、344、431亿元,同比增速为35%、30%、25%;实现归母净利润30.03、38.64、47.73亿元,同比增速40%、29%、24%;EPS为1.78、2.29、2.83元,对应PE估值分别为27、21、17倍,我们看好公司未来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新能源客户销量不及预期;2)热管理、空悬、线控制动、机器人执行器等业务拓展进度不及预期;3)全球产能拓张速度不及预期;4)汇率、原材料价格波动;5)行业整体景气度不达预期;6)国际贸易政策存在不确定性,关税税率大幅波动。
中微公司 电力设备行业 2025-01-06 181.18 -- -- 194.00 7.08% -- 194.00 7.08% -- 详细
刻蚀设备领军企业, 多领域布局打开成长空间。 中微公司主营刻蚀、 薄膜沉积等半导体设备, 下游涵盖集成电路、 先进封装、LED外延片等领域, 其半导体设备已被广泛应用于国际一线客户从65nm到5nm及更先进的芯片加工工艺。 CCP刻蚀国产龙头, ICP刻蚀稳步突破。 公司已对28nm以上的绝大部分CCP刻蚀应用和28nm及以下的大部分CCP刻蚀应用形成较为全面的覆盖, ICP刻蚀设备也已在逻辑、 DRAM、 3D NAND、 功率和电源管理以及微电机系统等芯片和器件的60多条客户的生产线上量产, 并持续进行更多刻蚀应用的验证。 薄膜沉积设备顺利推进, 量测检测设备持续布局。 根据公司2023年报, 公司近两年开发的LPCVD及ALD设备已有四款进入市场, 其他十多种导体薄膜沉积设备也将陆续进入市场; 此外公司通过投资布局了光学检测设备板块, 并计划开发电子束检测设备, 未来将不断扩大对多种检测设备的覆盖。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87亿元、 116亿元、 150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40%、 32%、 29%,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亿元、 25亿元、 32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1%、 37%、 30%, 对应当前市值的PE分别为68倍、 50倍、 38倍。 公司是国产刻蚀设备龙头, 在刻蚀、 薄膜沉积及量测检测设备领域均有布局。 我们维持公司“ 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晶圆厂扩产不及预期、 新设备验证进度不及预期、 行业竞争程度超预期、 毛利率提升不及预期、 海外上游零部件断供风险、 汇率波动风险。
曼恩斯特 机械行业 2025-01-03 53.65 -- -- 56.74 5.76% -- 56.74 5.76% -- 详细
事件:2024年12月25日,曼恩斯特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资讯,12月20日曼恩斯特子公司蓝方技术与宇树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机器人本体软硬件技术、机器人产业落地等领域开展合作。 投资要点:同宇树科技强强联手,打造四足与人形机器人成长新路径。宇树科技作为全球四足机器人和中国人形机器人整机领域的先行者,根据高工机器人公众号,2023年宇树科技占据全球四足机器人约70%的销量份额;2023年发布首款通用人形机器人H1,2024年5月再推“升级版”人形机器人G1,基础版售价仅9.9万元,并于2024年11月正式宣布G1开始量产。而蓝方技术在电机驱动方面有较强优势,2024年11月初,蓝方技术公布一项微型电机驱动器控制系统及方法的发明专利,可提高机器人等领域电机系统的稳定性和寿命。目前曼恩斯特持有子公司蓝方技术67%的股份,此次蓝方技术与宇树科技合作,有望受益于为宇树科技机器人配套出货。 涂布平台型技术领军者,从锂电延伸至光伏钙钛矿、面板显示等泛半导体行业打开成长空间。1)锂电:公司是国内锂电池涂布模头行业的龙头,据公司2024年半年报,2022年国内市占率达到31%,并推出过滤器、全陶瓷双层全自动涂布模头等新品。在固态电池领域,目前公司已初步完成干法电极设备布局,涵盖配料混合、粘结剂原纤化、造粒、成膜、集流体复合等全套前端工艺。2)钙钛矿:目前公司产品已涵盖GW、中试以及实验室的单结、叠层涂布设备。 据公司2024年半年报,从2023年中期取得突破到2024H1,公司累计取得超1亿元钙钛矿涂布设备订单,客户包含京东方、极电光能等头部企业,并成功中标GW级钙钛矿涂布系统(涂宽2.4米)。 3)面板显示:2024年以来,公司接连取得头部面板企业涂布模头和涂布机订单,近期再度中标头部客户量产型涂布机,进展顺利。 布局储能系统与氢能装备,新业务正快速放量。1)储能:得益于储能行业高景气,2024年公司旗下子公司湖南安诚集中式及工商业储能系统订单快速增加,上半年中标新疆2GW光伏项目(二期)6.76亿元订单(含税);2024年11月公司又取得河北张家口电站项目1.2GWh设备订单。2)氢能:公司可提供氢能领域专用涂布装备、PEM和AEM电解槽、制氢撬装系统装备及制氢整体解决方案,有望受益于电解水制氢规模化量产。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5.96/20.30/25.7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5/1.87/2.93亿元,对应PE分别为110/44/28X。考虑到公司涂布模头行业地位稳固,储能业务快速扩张,同时布局多种新技术领域,成长潜力较大。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扩产不及预期;新技术产业化不及预期;研发布局与下游发展趋势不匹配;市场竞争加剧;资产减值等风险。
今世缘 食品饮料行业 2025-01-03 44.70 -- -- 45.96 2.82% -- 45.96 2.82% -- 详细
2024年总结:稳健增长,巩固优势。12月29日,2025今世缘发展大会召开。1)产品:2024年国缘V3成为第四大单品,年度开瓶率同比+60%以上;国缘开系焕新升级,四开基本盘牢固;新派高端浓香国缘2049、今世缘典藏宝石系列等新品上市。产能方面,2万吨浓香型智能化酿造中心顺利投产,公司总产能已达6万吨,新建2万吨清雅酱香产能有望于2025年全面投产,届时公司总产能将达8万吨。2)市场:“省内精耕攀顶”成效明显,南京/淮安/盐城/徐州等优势市场在高基数、高占有下继续保持增长,扬州/泰州/南通/苏州等区域品牌势能提升;“省外攻城拔寨”取得重大突破,好于以往和预期,安徽、山东两省销售额超2亿元,千万级地级市数量不断增加,板块市场销售占比不断提升,海外拓展逐步展开。 2025年规划:细化产品,聚力精耕。1)产品:300-800元、100-300元两大公司优势价格带,在全国和江苏市场占有率稳定上升,次高端竞争格局尚未成型,仍具备较大空间。开系方面,公司将分别制定四开、对开跨越百亿时间节点和具体举措;省内重点聚焦V3加快放量;强化淡雅质价比认知,扩大百元价格带份额;主导培育产品层面,V9/V6以南京、苏州为核心深化培育,带动苏南大板块,辐射长三角,国缘2049实施十年培育计划,实现厚积薄发。2)市场:省内加速攀顶,目标“百城过亿元、大镇过千万、万店过百万”;省外分级突破,2025年规划“四级市场”:10个板块市场(嘉兴、滁州、杭州、合肥、湖州、济南、济宁、临沂、菏泽、枣庄)+8个准板块市场+21个潜力市场+20个机会市场。3)渠道:保持政策投入的延续性与稳定性,持续提高两级经销主体满意度。通过配额管理、库存监管、市场秩序三查等方式,实现保价稳价,致力量价利平衡。 增持方案出台,彰显公司发展信心。2024年12月30日,今世缘发布公告,控股股东今世缘集团拟增持股份,价格不超过46元/股(含),拟增持股份金额2.7-5.4亿元(含)。我们认为此次增持方案充分体现出控股股东对于公司发展的信心及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也体现出公司对于投资者回报的重视。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2024年是公司百亿再出发、勇攀新高峰的开局之年,公司确立2024年经营目标为总营收122亿元左右,净利润37亿元左右。在江苏市场次高端持续扩容的背景下,我们看好公司借势继续扩大收入规模,短期无须过度担忧省内竞争问题,继续看好公司未来增长韧性。我们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6.53/128.65/141.7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85/39.28/42.78亿元,EPS分别为2.86/3.13/3.41元,对应PE分别为16/14/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消费复苏节奏受抑制;2)市场竞争加剧导致费用提升;3)经济大幅波动致白酒价格下滑;4)产品升级节奏不及预期;5)渠道拓展不及预期;6)食品安全风险。
卫星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25-01-01 19.02 -- -- 20.47 7.62% -- 20.47 7.62% -- 详细
事件:2024年12月26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关于2025年关税调整方案的公告:2025年1月1日起,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对部分商品的进口关税税率和税目进行调整。为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2025年对935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推进绿色低碳发展,降低乙烷、部分再生铜铝原料的进口关税。 投资要点:乙烷进口关税调整,公司原材料成本有望降低2025年1月1日起,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对部分商品的进口关税税率和税目进行调整。为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2025年对935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为服务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2025年增列乙烷本国子目,乙烷进口暂定税率为1%(乙烷商品的最惠国税率为2%)。公司轻烃裂解制烯烃项目每年需要进口大量乙烷,通过与美国头部能源公司ET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在美国共同拥有码头、管道资产,获得乙烷资源,上下游供应链配套完善。本次关税调整有利于扩大国内乙烷进口,保障公司现有产能及在建项目乙烷原材料需求,同时将进一步降低公司进口乙烷原材料成本。 多项目有序推进,α-烯烃综合利用项目打开成长空间2024年7月16日,公司发布关于卫星能源三期项目一阶段顺利投产的公告,公司年产80万吨多碳醇项目一阶段装置经投料试生产后已成功产出合格产品,标志着卫星能源三期项目一阶段一次开车成功,有效解决了卫星化学C3一体化产业链上下游原料配套的问题,实现C3产业链耦合闭环。公司嘉兴基地加快推进26万吨高分子乳液项目,拓宽丙烯酸酯下游向高端纺织乳液、涂料乳液、粘合剂、电池粘合剂与涂覆剂等化学新材料发展,促进公司产业链在质与量上的大幅提升。 2024年第二季度,公司α-烯烃综合利用高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计划总投资约266亿元,一阶段项目总投资额约121.50亿元人民币,建设内容为2套10万吨/年α-烯烃(LAO)装置、1套90万吨/年聚乙烯装置(45×2)、1套45万吨/年聚乙烯装置、一套12万吨/年丁二烯抽提装、一套26万吨/年芳烃处理联合装置及配套的200万吨/年原料加工装置(含WAO配套装置)。α-烯烃综合利用高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扩大公司上游乙烯产能规模;同时公司α-烯烃综合利用高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高碳α-烯烃的技术,向下游延伸高端聚烯烃(mPE)、聚乙烯弹性体(POE)、润滑油基础油(PAO)、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等新材料,进一步夯实公司功能化学品、高端新材料和新能源材料的发展基础,支撑公司长期成长。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45、531、66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4、68、95亿元,对应PE分别11、9、6倍。公司C2业务成本优势显著,α-烯烃综合利用项目打开成长空间,加速布局POE等各类新材料,看好公司长期成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情况、新产能建设进度不达预期、新产能贡献业绩不达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环保政策变动、经济大幅下行、乙烷价格大幅震荡、未来中美之间的竞争存在不确认性。
奥特维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12-30 44.90 -- -- 45.27 0.82% -- 45.27 0.82% -- 详细
事件:2024年12月22日,奥特维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资讯,公司近期连续获得两家光伏龙头客户的批量0BB串焊机改造确认,主要用于TOPCon技术路线,改造产能合计约20GW。 投资要点:0BB产业化进程加速,改造先行,新建随后。近期公司获得两家头部客户合计20GW的0BB改造确认,表明当前0BB改造已具备一定性价比。随着银价提升、主产业链价格筑底企稳,2025年有望迎来TOPCon-0BB改造需求的放量,0BB新机需求释放仍需等待下游出清或HJT等电池新技术产业化。 奥特维作为串焊机龙头,有望充分受益于0BB技术产业化。公司于2024年8月推出的超高速0BB串焊机适用于多种电池技术路线及多种焊接工艺,兼具超高速、高兼容性和高稳定性,竞争优势明显。公司作为全球串焊机龙头,市占率高达70%,目前市场上存量的奥特维串焊机数量超过6000台,公司仍在确认过程中的后续改造项目总产能超60GW,未来将持续受益于0BB产业化。此外,公司正配合多个龙头企业测试BC串焊工艺,有望推出现有SMBB串焊机升级至BC串焊机的改造方案。松瓷机电股份收购落地,单晶炉业务将进一步增厚母公司业绩。2024年12月13日,公司公告收购松瓷机电少数股东股权事项完成工商变更登记,自此公司对松瓷机电的直接持股比例由40.63%增加至73.84%。松瓷机电作为奥特维单晶炉业务的实施主体,近年来正处于高速增长期。 2023年公司获得天合光能18+亿元低氧单晶炉大额订单;2024年9月接连获得9亿元和4亿元单晶炉及配套设备海外订单。2024H1松瓷机电净利润为1.01亿元,同比扭亏,净利率由2023年全年的5.7%快速提升至16.7%,盈利能力已接近奥特维的整体水平。公司预测2024年全年松瓷机电的净利润将达2.17亿元,同比增长409%。此次公司提高松瓷机电这一优质资产的持股比例,将进一步增厚母公司业绩。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2.20/105.37/121.5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89/20.24/23.46亿元,对应PE分别为8.34/6.96/6.00X。考虑到公司在手订单充足,串焊机行业地位稳固,新品拓展持续推进,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扩产不及预期;新技术渗透率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研发布局与下游发展趋势不匹配;客户集中度较高;汇率波动风险;存货减值及应收账款等风险
巨星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12-27 30.61 -- -- 34.30 12.05% -- 34.30 12.05% -- 详细
2024年 12月 21日, 巨星科技发布 2024年业绩预告。 2024年: 预计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22.8-25.4亿元, 同比+35%至+50%; 中值 24.1亿元, 同比+42.5%。 预计公司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22.9-25.5亿元, 同比+35至+50%。 报告期内, 美国子公司 Arrow Fasteer Co.,LLC、 Prime-Lie Products, LLC 由于美国服务业和制造业成本大幅上升, 导致其盈利能力同比大幅下降, 预计将计提商誉减值准备超过 1亿元。 2024Q4: 预计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3.48至 6.02亿元, 同比+88%至+225%; 预计公司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3.59至 6.13亿元, 同比+138%至+307%。 投资要点: 海外工具消费复苏, 公司产能逐步释放。 截止 2024年 12月报告期内, 北美工具消费复苏, 逐渐回到正常增速水平, 公司主要客户结束去库进程, 公司订单逐步和终端销售情况匹配; 同时公司依靠自身竞争力研发了大量新的产品品类, 获得新的客户订单, 随着公司东南亚产能不断释放, 产能瓶颈也得以突破, 预计全年营业收入同比增幅超过 35%, 公司盈利也同比得到大幅增长。 目前公司订单比较充足, 预计未来将继续加大全球化产能布局, 继续保持合理增速。 生产布局全球化, 海外产能加速落地。 公司在全球拥有 23个生产基地, 2024年 1月收购全球前二的μ级瑞士高精度测量仪器和工具品牌 TESA, 完善现有产品线。 已完成收购的瑞士 Lista Holdig 和美国 Arrow Fasterer 均在 2024期间实现盈利。 此外, 公司的东南亚基地正在加快推动产能落地。 持续打造海外核心渠道壁垒+持续拓展新品类。 公司持续合作全球知名的家居建材用品零售商, 主要有美国 HOME DEPOT、 美国WALMART、 美国 LOWES、 欧洲 Kigfisher 和加拿大 CTC 等多家大型连锁超市, 为其最大的工具和储物柜供应商之一。 公司连续获得核心客户 Lowe'S Compaies, Ic.颁发的“Vedor Parter of theYear” 奖项和 The Home Depot Caada“家得宝加拿大” 颁发的装潢存储部门“Parter of the Year 2024” 奖项。 此次获得家得宝加拿大颁发的装潢存储部门供应商奖项, 系公司持续发展非手工具类业务后获得的重要认可, 体现公司品类拓展的能力。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1.02/176.93/212.72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2.58/28.72/34.87亿元, 对应 PE 分别为 15.18/11.94/9.83X。 目前公司订单比较充足,预计未来将继续加大全球化产能布局, 有望继续保持合理增速, α属性较强, 上调至“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汇率波动风险; 北美房地产复苏不及预期风险; 关税加征风险; 与核心客户渠道合作风险; 海外工厂产能建设不及预期等。
杭叉集团 机械行业 2024-12-27 18.33 -- -- 20.50 11.84% -- 20.50 11.84% -- 详细
事件:公司于2024年12月23日以现场表决方式召开第七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投资设立杭叉美国智能物流有限公司的议案》。投资要点:公司全球化布局再下一城,稳固北美市场战略地位。为加快智能仓储物流业务在北美市场的拓展步伐,推动公司物流系统集成方案和产品在北美市场的应用,进一步增强公司在北美市场竞争力,公司拟持股100%在美国设立杭叉美国智能物流有限公司(暂定名,以当地注册核定为准),注册资本500万美元(以实际出资额为准),经营范围为:物流系统规划及计算机系统集成、智能工业机器人(AGV,AMR等)、自动立库设备、输送线设备、密集存储设备、工业车辆的销售及租赁;系统方案在项目现场的安装、调试服务;物流软件和电气控制系统开发、销售与实施;售后市场的配件供应、维保及质量追踪等业务(暂定,以注册核定为准)。 智能仓储物流持续推进。公司在2012年就前瞻性布局AGV业务,2016年上市项目包括《年产800台智能工业车辆研发制造项目》。 通过这几年的投入及发展,智能板块颇具规模,形成了杭叉智能、杭奥智能、汉和智能三大业务群,在食品饮料、轮胎、新能源汽车、光伏等行业均获得了优异的业绩和口碑。2023年全年新增AGV项目超过200个,AGV产品销售超过1600台,营收同比增长超过150%。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排名,杭叉智能荣获2023年中国市场无人叉车营收额最高厂商,并入选2023年度高工全球金奖,由杭叉智能实施的“中策未来工厂项目”被评为中国移动机器人行业标杆案例,“未来工厂自动化配送及仓储解决方案”被评为2023年度浙江省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进一步奠定行业领军企业地位。 公司全球化布局,产品+渠道+售后全面开花。1)新能源前瞻布局:公司凭借在新能源工业车辆用锂电池、驱动电机、整车电控等三电关键零部件的前瞻布局,相关核心技术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零部件和整机制造智慧工厂的建设,构建行业品类齐全的新能源产品体系。2)重视渠道及售后网络:重视国内外营销渠道建设和市场推广,构建行业最为完备的全球化营销服务网络,截至2023年底,在国内外市场设立70余家直属销售分、子公司及600余家授权经销商和特许经销店。国内市场:打造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济南、合肥、重庆、长沙、沈阳、西安等60余个国内区域性营销服务中心。海外市场:陆续成立美国、欧洲、加拿大等10家海外销售型子公司及欧洲配件服务中心,公司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产品海外市场销售规模快速提升。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8.26/185.72/205.1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79/21.63/23.75亿元,对应PE分别为12/11/10X,公司产品矩阵持续扩张,全球竞争力持续提升,具有较强α属性,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仓储物流业务进展不及预期、汇率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国内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等
九号公司 家用电器行业 2024-12-27 45.11 -- -- 52.80 17.05% -- 52.80 17.05% -- 详细
本篇报告核心解决以下问题:1)公司作为智能短交通与服务机器人先行者,业务涵盖电动平衡车&滑板车、电动两轮车、全地形车、割草机器人等多个行业,下游行业特征与景气度如何?未来增长点在哪里?2)公司产品比较优势如何?公司具备何种能力,得以在跨行业竞争中维持自身优势?一、公司概况——聚焦短交通与服务机器人,产品智能化优势突出九号公司为智能短交通与服务机器人先行者,以平衡车起家,业务逐步拓展至电动平衡车、电动滑板车、电动两轮车、全地形车、割草机器人与服务机器人等多板块;公司发展经历初创期(2012-2013年)、并购拓展期(2014-2019年)、自主发展期(2020年-至今)三个阶段;完成了从深度合作小米集团,到建设自主品牌的转变;2017-2023年,公司自主品牌分销与海外收入占比呈现提升趋势。 九号公司为境内首家以VIE架构发行CDR的红筹企业,管理层技术背景深厚,奠定研发实力护城河。 九号公司基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以用户体验为先进行产品设计创新,人才团队规模及专利数量行业领先,并主导全球短交通与服务机器人行业标准制定;公司多次上修股权激励目标,2024年收入利润目标增速20%;2023年首次分红,股利支付率67%(现金分红+回购存托凭证)。 二、电动两轮车——行业高端化趋势显著,公司产品智能化加持、卡位高端市场2023年市场空间5500万辆,智能化带来增量需求:根据艾瑞咨询、绿源集团控股招股书、弗若斯特沙利文,2023年中国电动两轮车销量约为5500万辆,高级电动车(制造商建议零售价≥3500元)占比从2020年的2.0%提升至2026年的5.0%;行业竞争格局集中,据德勤《电动两轮车行业白皮书》(2023),电动两轮车行业CR5由2019年的49%提升至2021年的69%,龙头市占率持续提升;出行便捷+代步工具为购车首要原因,耐用性、电池及续航为购车主要关注因素,31.7%的车主在购车时关注智能化功能。 公司产品智能化功能加持,卡位4000元以上/7000元以上价格带和中高端市场:2020-2023年,公司电动两轮车业务收入持续高增,复合增速114.0%;线上线下渠道同步推进,2024年11月线下门店数达7300家,“双十一”线上销售额多平台第一;公司产品集便利性、防盗性、娱乐性、交互性、实用性、安全性于一身,独创RideyPOWER智能铅酸系统、ABS+RSC、HITS等功能,树立智能化、高档次品牌形象;研发端,电动两轮车核心技术多品类复用,持续研发赋能;产品端,公司卡位4000元以上/7000元以上价格带和中高端市场,单车价格及毛利率高。 三、全地形车——UTV/SSV及休闲娱乐占比提升,中国制造出口欧美;公司首推混合动力车系,1000cc排量段马力及智能化功能领先全地形车是一种非道路用轻型车辆,主要分为ATV、UTV、SSV三类。2010-2020年销量提升,2003-2023年UTV/SSV占比升高:根据春风动力2023年报、瑞银(UBS)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10-2020年全球全地形车销量复合增速为5.8%;根据北极星年报,ATV销量稳定,2003-2023年UTV/SSV销量占比升高,从2003年的9.6%提升至2023年的64.9%;根据春风动力招股书、QYR数据,全地形车消费市场集中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根据北极星年报,2023年北美全地形车占比84.3%;根据春风动力招股书,个人客户占比从2000年的40.0%提升至2013年的84.2%,以休闲娱乐需求为主。 中国市场出口导向明显,2021年-2024年9月出口额维持高位:根据春风动力公司公告,中国全地形车行业以出口欧美为主,2022年外销比例超过95%;中国市场竞争格局高度集中,2023年CR4出口金额占比91.5%,2021年-2024年9月中国全地形车出口金额维持高位。 公司首推混合动力车系,全地形车收入持续增长:公司全地形车产品于2021年量产出货,产品矩阵包括ATV/UTV/SSV三种车型的7个系列,2021-2023年收入复合增速为11.7%;公司产品入驻北美、欧洲线上线下主流渠道,并在荷兰、德国、美国、韩国等市场设立子公司和办事处,实现用户感知和触达;公司自研ORV平台和混合动力车系,1000cc排量段马力及智能化功能超越同行。 四、割草机器人——欧美市场草坪文化盛行,割草机器人渗透率提升空间广阔;公司产品矩阵完善,500平米到10000平米全花园覆盖2024E全球OPE市场空间308亿美元,80%以上集中于欧美;2020年割草机占全球OPE市场比例为37%:欧美国家草坪文化盛行,修剪整齐的草坪成为中产生活的象征,且不按规定进行草坪护理或将面临罚款,催生园林工具需求;据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史丹利百得公司公告,2024E全球OPE市场空间308亿美元,80%以上集中于欧美;割草机为核心品类,2020年占比37%,欧洲市场渗透率高于美国。 割草机器人渗透率持续提升,传统厂商多采用埋线式技术,无边界参与方多为中国企业:根据FortuneBusinessInsights,2020-2025年割草机器人市场空间及渗透率持续提升,市场空间复合增速13.9%,渗透率预计从2020年的13.9%提升至2025年的22.0%;截至2022年1月,全球割草机器人市场富世华、Gardena、宝时得市占率分别为39%、26%、26%,传统厂商多采用埋线式技术;无边界割草机器人技术路径包括UWB、RTK、纯视觉、3D激光雷达等,参与方多为中国企业。 九号公司割草机器人采用EFLS融合定位技术,产品矩阵完善,实现500平米到10000平米全花园覆盖。 五、其他业务——以电动平衡车&滑板车起家,持续布局服务机器人、Ebike业务电动平衡车:根据EVTank《中国电动平衡车行业发展白皮书(2021)》,2020年全球电动平衡车出货量1032万台,其中中国、海外产量占比分别为90.3%、9.7%,约60%中国生产的平衡车以出口方式销往全球;2020年九号公司市占率为8.6%,伴随公司业务重心迁移,电动平衡车收入有所下滑,2021-2023年分别为10.9、7.7、4.2亿元。 电动滑板车:根据QYResearch,2023年全球电动滑板车销售额21.2亿美元,2024-2030年复合增速13.5%;2023年欧美销售额占比76%,中国产量占比为87%;2021-2023年公司电动滑板车收入有所下滑,但自主品牌占比提升。共享滑板车: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相比自行车更适配欧美需求;根据Statista,2023年全球共享滑板车市场空间为18.12亿美元,2017-2029年复合增速为57.4%;2022年全球共享滑板车竞争格局较为集中,Lime、Lyft、Bird、Bot、TIER为市占率前5名,份额分别为14%、13%、11%、9%、9%,CR5为56%;公司为Voi、Lyft、Uber、Spin等海外龙头提供ODM代工业务。 服务机器人:根据IFR,2021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空间172亿美元,2017-2024年复合增速为23.5%,中国市场占比不断提升,从2017年的18.2%提升至2024E的35.2%;其中餐饮配送机器人、酒店配送机器人占比分别为43.6%、36.1%;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23年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占率前5均为中国企业,CR5为56%;公司服务机器人产品谱系持续拓宽,覆盖国内近万家酒店、餐饮等应用场景。 E-bike:公司于2024年1月布局E-bike领域,先后推出E-bikeXyber、E-bikeXafari、E-bikeB100等产品。 六、财务分析——盈利能力增强带动ROE提升2016-2023年公司收入持续增加,从2016年的11.5亿元提升至2023年的102.2亿元,归母净利润于2020年同比扭亏为盈;公司核心业务板块由平衡车&滑板车向电动两轮车迁移,机器人、全地形车有望贡献新动能;2021年至今,公司主要业务毛利率呈提升趋势,销售费用率提升、管理费用率改善、研发费用率高于同行。 2019-2023年,公司销售净利率及权益乘数拉动ROE提升,相比同行仍有提升空间;公司营运能力较强,净营业周期高于雅迪控股、爱玛科技,低于涛涛车业。 七、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投资建议:预计九号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2.06/189.20/235.87亿元,同比增长38.97%/33.18%/24.6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57/16.03/22.82亿元,同比增长93.53%/38.51%/42.39%,对应PE(每份存托凭证)分别为28.09/20.28/14.24X。电动两轮车行业高端化趋势明显,全地形车(UTV/SSV)及割草机器人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我们看好公司智能化技术加持下的产品设计能力,以及Segway子公司与本土化团队赋能的海外渠道建设能力,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品拓展不及预期、渠道拓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技术迭代风险、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产品迭代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579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