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80/230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中触媒 2022-11-24 42.67 -- -- 42.50 -0.40%
42.50 -0.40%
详细
11月21日,公司发布公告,修订与巴斯夫于2017年签订的《原材料采购合同》,对新基础价格、采购量区间、价格公式等事项作出规定。 销售范围扩展至全球,移动源脱硝分子筛业务有望持续放量移动源脱销分子筛销售地区拓展至全球,业绩有望持续高增。本次协议对2017年原料采购合同的产品类型进行了增补,包括升级迭代的移动源脱硝分子筛在内的多种产品采购事项进行了约定;对多种产品销售价格将根据采购量区间进行调整,采购量区间设置了0吨至6000吨及以上的若干数量区间,当年产品销售价格将根据前年年末的预测采购数量进行确定;约定了当汇率及原材料成本变化较大时的价格调整机制;产品销售区域由原亚太地区拓展为全球范围。巴斯夫为全球知名化工企业,且为全球脱硝催化剂的主要供应企业之一,此次协议修订使得中触媒获得除亚太地区以外的订单,是巴斯夫对公司移动源脱硝分子筛产品质量及生产能力的认可,有利于提升公司在工业催化剂行业的市场拓展力和综合竞争力,公司移动源脱硝分子筛业务有望放量,业绩有望实现较大增长。 股权激励彰显信心,分子筛催化剂头部企业未来可期10月20日晚,公司发布股权激励计划,拟授予的股票期权数量为800.00万份,约占本激励计划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1.76亿股的4.54%,其中首次授予643.00万份,约占本激励计划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3.65%;预留157.00万份,预留部分占本次授予权益总额的19.63%,激励计划首次授予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为每份31.80元。本次激励计划首次授予股票期权的考核年度为2022-2024年三个会计年度,以2021年净利润为基期,2022年考核为净利润或累计净利润增长率超30%,公司层面行权比例为100%;2023年净利润增长率超70%,公司行权比例为100%;2024年净利润增长率超150%,公司行权比例为100%,按照最高行权比例条件计算,公司2022年-2024年预计分别可实现归母净利润1.74亿元、2.28亿元和3.35亿元,公司此次股权激励充分彰显公司业绩信心。HPPO法扩产叠加丰富的产品矩阵提供业绩增长动力2022年HPPO法将进入扩产周期,预计新增185万吨产能,公司已与卫星化学等形成稳定合作,随着HPPO法产能陆续投产,公司钛硅分子筛有望实现快速增长。同时,公司核心产品技术均为自主研发,此外,公司还与国内多所知名院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这种“自主研发为主、产学研合作为辅”的研发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公司目前已经形成了MTO、MTP催化剂等多项技术储备,同时积极布局固定源脱硝分子筛、乙二醇催化剂、光触媒催化剂、间甲酚等多个领域,公司的制氧分子筛技术研究目前处于小试阶段,两大募投项目“特种分子筛、环保催化剂、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产业化项目”和“环保新材料及中间体项目”也在稳步推进当中,预计将分别于2022年和2023年投产。随着公司项目陆续投产,丰富的产品矩阵未来也将给公司提供业绩增长动力。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1、2.84、4.10亿元,同比增速为35.4%、56.9%、44.4%。对应PE分别为42、26、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2)产品价格大幅波动;(3)装置不可抗力的风险;(4)环保政策变化风险;
光迅科技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2-11-23 17.50 -- -- 17.66 0.91%
24.25 38.5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三季报。 2022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2.81 亿,同比增长11.7%,实现归母净利润4.92 亿,同比增长7.8%(扣非后4.47 亿,同比增长7.9%)。 单三季度来看,公司实现营收17.38 亿,同比增长9.2%,环比下滑4.9%,实现归母净利润1.81 亿,同比增长10.6%,环比增长7.7%。公司三季报业绩表现符合我们预期。 PON 接入、数通、DCI 子系统等为收入增长主要驱动,毛利率同比下降主要受产品结构影响。 根据公司10月2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披露,前三季度数通收入占比23%,同比增长约20%;接入收入占比近25%,有10%以上的增长;传输板块包括无源、长距离光模块、传感和子系统等增速在个位数。 PON 接入方面,根据工信部数据,截至9 月底我国10GPON 端口数已达1268 万个,比上年末净增482 万,千兆宽带服务网络建设持续超“十四五”规划指引。我们预计千兆宽带建设今年将新增OLT 局端端口至少620 万个,带来10GPON OLT 光模块市场34 亿元以上,同时,光猫/智能家庭网关市场的高景气也有望带来BOSA、ONT 光模块市场增长。光迅是国内接入网光模块/光器件第一梯队供应商,我们认为公司接入板块收入全年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速,但接入市场竞争相对激烈毛利率较低,公司三季度毛利率环比下滑3.1pct(另外一个原因是上半年因供应链问题部分备料成本较高)。 数通方面,尽管国内互联网大厂资本开支增速相对低迷(前三季度阿里+腾讯资本开支同比下降17.4%),北美云计算基础设施保持高景气,云计算交换机主要大厂Arista 三季报营收同比增长46.3%,国内运营商亦持续加大云底座数据中心建设。受益于设备商市场订单饱满以及产品结构向200G、400G 高速升级,光迅科技今年或表现出高于国内市场平均水平的增速。 子系统方面,光迅科技主要提供光放大、OLP、汇聚分流、DCI 等产品。 国内运营商持续推进DCI 开放解耦,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今年发布的DCI 波分招标中,行业竞争格局重塑,二线光传输厂商切入。光迅具有完整的波分子系统、相干/长距非相干、光放大器产品能力,提供子部件/贴牌代工能力,有望持续受益于全球DCI 建设高景气,前三季度DCI收入增速超40%。保持在国内光芯片领域研发优势地位,未来研发技术路线明确。 根据公司10 月28 日投资关系活动披露,目前芯片产能主要自给,按商业化换算已达到5-6 亿元收入规模。公司具有完整的硅基/二氧化硅无源芯片、InP 光芯片、GaAs 光芯片以及混合光子集成工艺平台,目前25G波特率DFB/VCSEL 量产能力为国内领先水平。目前公司重点布局研发硅光、薄膜铌酸锂、WSS 等下一代光电子器件技术,其中硅光主要用于相干COSA、数通光引擎等;铌酸锂薄膜可用于未来的大带宽高集成度长距离光模块;WSS 主要用于全光网ROADM 实现光传输网络架构的扁平化、智能化。 卫星互联网、激光雷达卡位重要环节,具有想象空间。 根据企查查消息,今年10 月,中国星网网络系统研究院发布通信卫星中标公告,中标人包括航天五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中电科54 所以及银河航天,这标志我国卫星互联网进入实质性网络建设阶段,卫星及其载荷制造环节有望率先受益。光迅科技在卫星方面的主要产品包括用于卫星姿态控制的光学传感器(如测量光线方位角度的太阳敏感器/星敏感期)以及用于星间通信的窄线宽激光器及其模块。根据公司披露,其过去在星敏感器方面出货已累计超过亿元,未来也有望成为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星际激光收发模块主要供应商。根据公司测算,低轨卫星互联网步入建设高峰期后每年需求或在3000 颗以上,公司涉及的市场空间达到30 亿元。 此外,在ECOC2022 上,光迅科技发布了车载激光雷达用光器件一站式解决方案,其发布的1550 千瓦级光纤激光器作为1550nm 激光雷达发射光源,内部集成1550nm 种子光源以及高功率光放大器;此外,光迅还可以为激光雷达厂商提供1550 种子激光器、PD、APD、ISO、滤片、CPL、Combiner 等光器件。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光迅科技作为光器件/光模块一线厂商,将持续受益于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建设,接入、传输、数通多产品线协同有望对冲行业周期,公司有望持续取得高于光通信行业平均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43 亿、7.38 亿、8.49 亿元(前值为6.38、7.47、8.69),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运营商传输网投资不及预期,公司数据中心市场份额低于预期,自有芯片产能或质量问题,全球地缘政治影响供应链稳定性,激光雷达市场拓展不及预期。
美格智能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2-11-23 30.31 -- -- 31.24 3.07%
36.18 19.37%
详细
公司概况美格智能作为后起之秀,凭借智能模组的差异化竞争成功切入物联网模组行业,深耕车载和 FWA 景气赛道,依靠多年华为合作技术底蕴和比亚迪等客户资源禀赋,一跃成长为全球智能模组龙头。公司成立于2007年,2012年获得高通授权,2014年进入华为供应商体系,给华为提供技术开发服务,2017年中小板上市,逐渐剥离精密组件业务,聚焦物联网模组和解决方案,2020-2021年领先行业推出了基于高通平台的 5G 高算力智能模组系列。 公司聚焦车载、FWA 和泛 IoT 三条业务线,提供智能模组、算力模组、数传模组、物联网解决方案及相关技术开发服务。车载业务,公司主要提供应用于智能座舱域控制器、ADAS\DMS、辅助驾驶、车载监控等环节的智能模组或数传模组,其中公司 5G 智能模组在比亚迪多款车型规模应用;FWA 业务,公司主要给海外运营商和品牌客户提供FWA 终端产品或解决方案,包括室内 CPE、室外 ODU、4G/5G BOX和 4G/5G MiFi 等;泛 IoT 业务,公司主要向新零售、金融支付、现代物流或共享经济等领域的大客户提供模组、终端或解决方案。 行业概览物联网模组行业高景气,国内厂商全面领先,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智能模组有望引领 AIOT 时代。2022年 Q2全球蜂窝物联网模块出货量同比增长 20%,竞争格局方面,移远、广和通、美格三龙头产品矩阵不断完善,聚焦打造 OpenCPU、天线服务、eSIM 服务等软实力护城河。与数传模组相比,智能模组主要增加了芯片算力和操作系统,具备更加开放安全的软件环境,底层芯片算力更强、集成度更高。 2021年智能模组渗透率约 3.75%、应用前景广阔,在我国车载模组市场需求旺盛,或将成为智能座舱域及车身舒适域控制器主流方案。 公司推荐逻辑1)物联网海外需求韧性好,与国内消费复苏共振。车载业务随着比亚迪汽车销量快速突破有望带动公司智能模组出货量持续增长;FWA 业务海外 CPE 需求旺盛、公司在手订单饱满,业务增长持续性好;泛IoT 业务随着疫情缓解消费复苏,国内新零售、金融支付、现代物流和共享经济等领域的需求有望恢复。 2)华为合作技术底蕴深厚,大客户资源禀赋优秀。研发驱动型公司,给华为提供多年技术开发服务,构建完整研发体系,业务延展性好。 同时坚持大客户战略,深度绑定国内比亚迪、商米、东集等大客户,拓展海外运营商、上市公司以及品牌客户,业务爆发性好。 投资建议公司聚焦物联网模组和解决方案,深耕车载、FWA 和泛 IoT 领域,多年华为合作技术底蕴深厚、客户资源禀赋优秀。物联网海外需求韧性好、国内消费复苏共振下,公司车载和 FWA 业务增长确定性强,盈利能力稳步提升。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82、2.77、3.99亿元,对应 EPS 为 0.76、1.16、1.67元,当前股价对应2022-2024年 PE 分别为 39.54X/25.94X/18.01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海外需求疲软、国内消费复苏不及预期;2)车载、FWA 业务订单释放不及预期;3)疫情反复导致新一轮原材料缺货涨价。
青鸟消防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1-23 30.54 -- -- 33.08 8.32%
33.30 9.04%
详细
事件1:公司控股股东拟向持股5%以上股东、公司董事长协议转让部分股份公司控股股东北京北大青鸟环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大青鸟环宇”)与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公司董事长蔡为民先生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北大青鸟环宇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向蔡为民先生转让公司股份44,900,000 股,占公司总股本564,277,212 股(为公司2022 年度非公开发行股份后的总股本,下同)的7.96%。本次转让未触及要约收购。本次转让前,北大青鸟环宇持有公司总股本的31.88%;蔡为民先生持有公司总股本的9.85%。本次转让完成后,北大青鸟环宇持有公司总股本的23.92%;蔡为民先生持有公司总股本的17.81%。 此次股份转让体现信心本次转让价格为24.54 元/股,总转让价款为人民币110,184.60 万元,转让价格相对于公司2022 年11 月21 日收盘价27.91 的87.93%。我们认为,董事长以此价格承接总股本的7.96%,体现了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事件2:公司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公告书本次新增股份上市日为2022 年11 月22 日,本次发行获配对象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8 名对象,8 名对象合计发行7442.22 万股,合计获配金额为17.87 亿元。募集资金主要用于:青鸟消防安全产业园项目、绵阳产业基地升级扩建项目、智慧消防平台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公司未来长期发展,维持盈利预测为: 2022-2024 年预测营业收入为50.2/66.5/86.9 亿元;2022-2024 年预测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6/7.72/9.74 亿元;2022-2024 年对应的EPS 为1.26/1.58/1.99 元;按照2022 年11 月22 日非公开发行股份上市后股本计算的EPS 为1.09/1.37/1.73。公司当前股价对应股份上市前的PE 为22/18/14 倍。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1)政策波动风险;2)市场竞争加剧影响利润率的风险;3)原材料大幅波动的风险;4)研究依据的信息更新不及时,未能充分反映公司最新状况的风险。
美联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2-11-23 21.80 -- -- 22.88 4.95%
22.88 4.95%
详细
事件:公司与四川 省达州市宣汉县人民政府签署《招商引资协议》,约定公司向全资子公司美联新材料(四川)有限公司增资4.5 亿元,并以其为实施主体投资100 亿元建设“年产230 万吨新能源及高分子材料产业化建设项目”。 向上延伸钛白粉一体化提升产品盈利水平,横纵布局加强产业链竞争优势项目建设共分三期:一期90 万吨硫酸装置、20 万吨钛白粉装置用于建设30 万吨高端塑料色母粒、60 万吨硫酸亚铁,预计投资30 亿元且于2025 年6 月底前试生产;二期120 万吨硫酸装置、30 万吨钛白粉装置用于建设50 万吨高端塑料色母粒、90 万吨硫酸亚铁,预计投资45 亿元且于2026 年6 月底前试生产;三期15 亿平动力锂电池隔膜预计投资25 亿元且于2027 年底前试生产。以上项目全部投产达效后,预计年产值160 亿元,极大增强公司创收及盈利水平。 公司充分利用四川省达州市充沛的天然气及矿产资源优势、地方政府强力支撑及配套齐全的园区,加快项目建设进而巩固现有业务优势,提升市场话语权及盈利水平:1) 色母粒:钛白粉是白色母粒的重要原材料,一体化布局既可保障原料供给,更有助于降低成本从而改善色母粒盈利水平。 2) 正极及前驱体:副产品硫酸亚铁是生产磷酸铁、普鲁士蓝的中间原料。储能及低续航乘用车需求井喷驱动磷酸铁锂及上游磷酸铁快速增长,普鲁士蓝类正极有望凭借较高的比容量及低成本优势在这一领域同样迎来广阔发展空间,共同消化硫酸亚铁产能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公司与产业多方强化合作,出资1400 万获得深圳华钠新材7%股权,后者准备进行1000 吨级别产品中试;与七彩化学成立合资公司建设18 万吨普鲁士蓝类正极,后者50 吨中试生产线已投产,相关产品已通过部分电池厂商的检测,深厚的技术积淀有助于此次项目顺利推进。 3)隔膜:采用硫磺制酸的过程会产生大量蒸汽,可用于生产电池湿法隔膜,加快扩张的产能可就近服务西南区域客户。公司目前已有三条隔膜生产线建成投产,另有一条生产线已进入试生产阶段,从而建成合计3 亿平产能。公司坚定推进产能建设,远期规划或将超过15 亿平。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2/23/24 归母净利润至3.72/5.52/8 亿元,对应P/E 为32x/23x/17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发展不及预期;产能扩张产品开发不及预期;材料价格波动等。
江苏银行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2-11-23 7.02 -- -- 7.59 8.12%
7.62 8.55%
详细
深耕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地区,区位优势资源禀赋齐备。 江苏省经济发展动能强劲,市场主体庞大,民营经济活跃,融资需求旺盛。江苏银行是本地唯一一家省属法人银行,服务本地实体经济有动力、有能力、有经验。政信资源丰富、长期深耕本土企业带来的资源禀赋是大对公业务拓展的基本盘;管理层战略定力强、数智化转型赋能业务发展是扩大经营优势的助推力。服务实体经济的稳健打法让江苏银行在顺逆周期中,市场份额都稳居江苏省前列。 回归信贷本源,风格稳中有进,突破量-价-险“不可能三角”实现盈利能力回归。 量增:2022Q3总资产规模 2.92万亿元,YoY+13.17%,其中贷款规模YoY+14.86%。尤其是在市场融资需求同比下降的 2022H1仍然保持15.13%高扩表速度,表现了逆周期调节的灵活性。价稳:发力小微、零售等高收益客群,净息差在 2022H1上升至 2.36%高位,议价能力强、客户粘性高。高存贷比下降息周期中息差不降反升,投放策略优、利率风险敞口小。盈利稳健可持续,2022Q3净利润增速 31.31%,连续 7个季度在城商行中保持领先。负债成本与同业差距逐年缩小,净息差有望企稳。质优:历史包袱出清,高扩表同时严控不良新增,2022Q3不良率为 0.96%,拨备覆盖率为 360.05%,不良下行斜率比以往更陡峭,且风险偏好并未降低。信贷结构向先进制造业、绿色环保、科技创新发力,同时压降高不良行业贷款占比,未来资产质量有望进一步改善。 小微经营夯实“稳”的基础。 小微经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护城河来自于数智化赋能+本土经营优势的巧妙结合,前者来自成熟的金融科技的应用和不断适应市场新变化的产品创新能力,后者来自经验老道的专业小微客户经理队伍。 线上线下打破数据、产品、流程界限,叠加本地城商行决策半径短的优势,形成的总分支高效协同机制难以复制。普惠型小微贷款是小微贷款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2022H1同比增速 24.4%,省内市场份额保持领先。 零售转型再添“进”的动力。 以消费金融为抓手,数字化转型增添动能:重点提升零售贷款占比,零售贷款规模保持高增,占全行各项贷款比例由 2017年的 25.1%增长到2022H1的 36.3%。结构上以消费贷为主要发力点,规模从 2019年起稳居城商行第一。线上 APP 体验不断完善,客户数和客户 AUM 双增。 财富管理能力卓越,城商行中客户 AUM 首家突破 1万亿元,2022H1理财规模同比增长 26.1%,零售为理财提供渠道优势,高收益理财又促进获客,未来中收、投资收益增长还有空间。 投资建议预测江苏银行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
映翰通 2022-11-23 50.50 -- -- 50.89 0.77%
54.77 8.4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三季报。 2022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85 亿元,同比下降15.6%;实现归母净利润0.51 亿元,同比下降45.1%;扣非后净利润为0.45 亿元,同比下降28.2%。若剔除宜所智能不再并表因素,报告期内公司收入同比下滑8.4%,Q3 业绩不及预期。单三季度来看,公司实现营收0.86 亿元,同比下滑38.3%,环比下滑37.7%;实现归母净利润0.12 亿元,同比下滑78.8%,环比下滑66.7%。 国内疫情反复、国网项目延迟等多重因素影响,Q3 业绩不及预期。 分产品来看,根据公司发布的10 月投资者关系活动公告披露,前三季度工业物联网通信产品同比增长7.8%,其中海外市场增速约51%。而国内方面DTU、无线路由器等相当比例的收入来自电力行业,受疫情以及二十大保电等原因部分项目延期。智能配电网产品线前三季度收入下滑约17.3%,原因是疫情影响和二十大保电部分项目施工停滞,二是部分芯片缺货影响订单交付。智能售货控制系统方面,前三季度收入下滑约25%,由于今年夏季国内多地疫情反复,下游运营商&品牌商新机布放较原计划缩减。此外,公司持续加大对海外销售渠道和AI 货柜等新品研发的投入,三季度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均环比有所增加,整体上净利率下滑较为明显。 海外市场拓展顺利,工业通信和边缘计算产品继续保持高增速。 在工业无线路由器等通信产品上,海外传统优势厂商为Cradlepoint、Sierra Wireless、Teltonika、DIGI 等,长期的品牌优势以及与传统工业电子集成商的合作关系导致工业通讯市场进入壁垒较高。公司与施耐德、ABB、罗克韦尔、GE 等欧美工业巨头具有长期合作关系,逐渐形成了良好的产品口碑和用户背书。与竞争对手相比,公司的产品性价比具有绝对优势,其基于对工业通讯协议的理解和云边端垂直打通推出的INOS 网络操作系统助力产品实现更高的可靠性、功耗优势。前三季度,公司海外收入可比增长为51%,主要由于:1)海外营销渠道和电商渠道组建初见成效;2)边缘计算车载网关和星汉云SDWAN 网络解决方案等新品逐渐贡献收入。展望未来,公司IWOS 电网状态监测产品已在境外十几个国家试点,未来有望打开更大的市场,境外售货机非智能机改造空间在千万台以上,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有望加速改造。 IWOS 渗透率仍低,随着能源结构转变电网感知层和网络层投资或加速。 故障指示器安装在配电网架空线路上,通过检测线路电流和电压的变化从而判断给出故障指示,有助于大大减少人工巡检工作量并及时排除故 障避免更大的停电损失。在双碳转型过程中,由于大量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的接入,导致电压闪变、谐波引入、局部负载不均衡等电网质量问题出现,同时由于电网故障时短路电流大小发生改变,传统继电保护可能发生保护失效或误动作。传统故障指示器仅能起到故障位置指示作用,做不到预防性维护,而高精度暂态录波型故障指示器能在线路状态异常时触发高采样录波,实现复杂故障回溯反演甚至做出线路异常预警,从而变“被动保修”为“主动监控”。根据我们测算,国内IWOS市场空间接近200 万套,百亿空间,目前渗透率尚不足30%。目前,公司IWOS 在手订单上万台,前三季度在北京、辽宁、上海等省份招标中也取得了较大份额,Q4 有望加速交付。 工业互联网建设有望加速,公司作为工业网关核心标的将受益。 日前,中国商飞获颁国内首个5G 工业专网频段,5G+工业互联网发展迈出关键一步。在2022 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上,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表示,工信部将研究出台支持工业互联网规模发展新举措,进一步丰富政策工具箱。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包括工业交换机、无线路由器、DTU、边缘计算网关、小基站等,工业无线路由器主要用于工业总线和以太网数据接入、转换,实现数据的上云,结合边缘计算能力,有望实现如图像识别、传感器数据预处理、远程设备管控等对实时性要求极高的场景。我们测算到2024 年全球无线路由器、边缘计算网关市场规模分别将达到35 亿元、60 亿元,目前竞争格局方面,主要以海外和台湾品牌为主,公司市场空间广阔。 投资建议短期内,考虑电网延期项目交付节奏以及国内防疫政策对无人零售市场的不确定性,我们调整公司2022-2024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4/1.28/1.80 亿元(前值为1.09/1.45/2.00)。我们认为公司处于工业互联网通信基础设施核心标的,云边端一体化布局有望打开更大市场。 智能配电网状态监测和无人AI 零售业务也有望逐步回暖,目前估值调整充分,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内疫情反复影响产品交付,配电网投资低于预期,海外市场拓展不达预期,无人零售市场拓展不达预期。
华大智造 2022-11-23 127.68 -- -- 124.55 -2.45%
124.55 -2.45%
详细
基因测序应用潜力大,催生对测序仪设备的旺盛需求基因测序已经在基础生物学研究、医学诊断、生物技术开发、法医生物学、系统生物学、微生物学等多个其他应用领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终端应用具有广泛拓展性,从科研服务到临床应用,从肿瘤诊疗到感染病防治,且未来随着测序成本的降低,基因科技的商业化场景层出不穷,催生对基因测序仪及其配套耗材的需求增加。根据 Markets and Markets 和灼识资讯数据,2019年全球基因测序仪及耗材市场规模约 38.98亿美元,其预计 2024年将达到96.87亿美元,2019-2024年 CAGR 为 20%,2019年中国基因测序仪及耗材市场规模约 42.22亿元,其预计 2024年将达到 111.92亿元,2019-2024年 CAGR 为 22%。 华大智造公司技术源头完整,具备全球竞争力公司技术源头来自收购的美国公司 CG,并在其技术基础上,完成了一系列技术和专利的完善,成为中国唯一、全球唯三的能够自主研发并量产临床高通量基因测序仪企业。公司在基因测序领域已形成以“DNBSEQ 测序技术”、“规则阵列芯片技术”、“测序仪光机电系统技术”为代表的多项核心技术,并借助关联公司华大基因的渠道优势,实现了测序仪的量产,在海外市场也能与 Illumina 正面竞争,且已经在英国、美国等国家和 Illumina 实现诉讼和解,海外市场的天花板已打开。公司是后起之秀,我们预计公司该业务未来三年境内外均能保持较高增速,整体复合增速预计在 40%左右。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收入端有望分别实现 45.09亿元、55.80亿元和 70.3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14.8%、23.7%、26.0%,归母净利润分别 22.82亿元、6.83亿元、8.9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71.9%、-70.1%、31.5%,2022年扣除 Illumina 支付的 3.25亿美元净赔偿费(约人民币 22.36亿元,税率按 21%假设)后,调整后的归母净利润约 5.16亿元,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约 32%。 2022-2024年对应的 EPS 分别为 5.51元、1.65元和 2.17元,对应的 PE 倍数分别为 22x、74x、56x。考虑到公司是国产基因测序仪内唯一实现量产和商业化的公司,基因测序仪技术壁垒高,下游市场空间大,公司技术可拓展性强,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对华大基因关联交易依赖高的风险。 在研产品临床、商业化推进不及预期。
中化国际 批发和零售贸易 2022-11-22 6.88 -- -- 7.77 12.94%
7.77 12.94%
详细
事件描述11月 16日晚,中化国际发布公告,子公司中化新加坡拟以非公开协议转让方式向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南橡胶)转让持有的 Halcyon Agri Corporation Limited(合盛公司)36%的股份。 出售完成后,中化新持有合盛公司的股份比例将为 29.2%,交易对价为每股 0.315美元。 非核心业务逐渐剥离,聚焦主业实现向生产型企业转型此举有利于公司进一步聚焦精细化工主业,实现资源合理分配。此次交易顺利完成后,合盛公司将完成出表。根据公告披露,合盛公司 2021年净资产 72,415万美元,营业收入 245,982万美元,净利润 1,705万美元。出表后,公司贸易营收比重将大幅下降,随着连云港 C3产业园全面达产,以及新材料项目陆续落地,公司化工新材料主业占比不断提升。 近年来,公司对现有资产组合“既做加法,又做减法”,不断优化业务组合。“做减法方面”,中化国际已相继退出物流、农化、部分化工贸易等非核心业务,此次剥离非核心、重资产业务天然橡胶是公司又一重大举措。“做加法方面”,主业化工新材料领域,公司通过增持扬农集团股权,持续增加对新材料业务的投入,打造多基地、上下产业链一体化的产业布局,促进资源向主业集中,公司盈利结构持续优化。近年来,公司加速调整战略方向,逐渐由传统贸易业务为主向精细化工生产型平台转型,我们认为公司价值将被市场重估。 资本开支持续增长,后续成长性可期此外,此次交易有利于减轻公司资产减值压力,同时回笼资金 1.81亿美元,为其余核心业务后续投入进行资金支持。 连云港 C3项目即将投产贡献业绩增量。连云港碳三项目一期将于2022年底-2023年初陆续投产,项目总投资规模 139.13亿元,投产后预计实现年均营业收入 110亿元、年均利润总额 17亿元。碳三项目增强公司一体化链条,形成产业链闭环。此外,公司后续聚合物添加剂项目一期、对位芳纶下游衍生项目等陆续投产有望为公司贡献利润增量。 对位芳纶突破高模高强牌号,产业链优势明确。对位芳纶从设备到工艺控制的难度较高,2021年全球产能仅 12万吨左右,主要掌握在杜邦和帝人手中,是国内亟需实现自主可控的材料。公司拥有单套最大产能,累积共 5500吨/年,并且在今年已突破高模高强牌号,实现稳定供应。另外,公司的芳纶也拥有上游产业链优势,对位芳纶的重要 原料对苯二胺和对苯二甲酰氯是下属公司扬农集团的产业链下游,原料保障优势明显。 投资建议两化整合大背景下,公司定位为承载中化集团的重要化工新材料管线孵化平台。随着“2+N”战略(2为环氧树脂及聚合物添加剂产业链,N为专精特新新材料产品)深入,公司积极推进布局对位芳纶、锂电池正极材料、尼龙 66等国产替代重点材料。我们预计 2022-2024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6. 10、19.84、27.46亿元,同比增长-26.0%、23.2%、38.4%,对应 PE 分别为 11.85、12.50与 9.0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及主要产品价格波动引起的各项风险; 安全生产风险; 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宏观经济下行。
云天化 基础化工业 2022-11-22 20.20 -- -- 24.29 20.25%
24.79 22.72%
详细
事件点评11月 16日晚,云天化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募集资金不超过 50亿元,用于建设聚能新材 20万吨/年磷酸铁项目(20亿元)、天安化工20万吨/年磷酸铁项目(15亿元)和偿还贷款(15亿元)。 积极布局电池新材料领域,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本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电池新材料项目建设。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对象为包括公司控股股东云天化集团在内的不超过 35名特定投资者,其中,云天化集团拟以现金方式认购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认购金额不低于人民币 75,000.00万元(含本数),其余股份由其他发行对象以现金方式认购,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 20个交易日(不含定价基准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 80%。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募集资金总额(含发行费用)不超过 5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将用于投资建设聚能新材 20万吨/年磷酸铁项目和天安化工 20万吨/年磷酸铁项目以及偿还银行贷款。公司积极布局电池新材料,本次非公开发行项目的实施,将有效优化公司产品结构,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公司产品市场竞争优势和盈利能力,提升公司整体的资产收益水平,加速公司产业转型升级。 背靠丰厚磷矿资源,设立子公司推进磷资源多元化深度开发利用依托丰厚磷矿储量提供优质稳定的磷精矿,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显著。公司是国内磷化工龙头企业,受益于云南省自然资源丰富的地理区位优势,储量位居国内首位,同时,公司拥有原矿生产能力 1450万吨,擦洗选矿生产能力 618万吨,浮选生产能力 750万吨,是我国最大的磷矿 采选企业之一。磷矿的丰厚储量为公司精细磷化工、磷酸铁生产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9月 20日,公司发布公告拟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云天矿产,注册资本 10亿元,并以云天矿产为投资主体建设“电池新材料前驱体配套 450万吨/年磷矿浮选项目”,预计项目投资总额 18.96亿元。 该项目将有助于公司充分发挥资源、技术和全产业链优势,提升中低品位磷矿利用水平,推进磷资源多元化深度开发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公司精细磷化工、磷酸铁产业优质磷矿资源供应,进一步发挥自身一体化规模效应。 驶入新能源发展赛道,携手华友控股加速新能源项目落地进程新能源项目稳步投产,搭建氟化工增值产业链。目前公司正在投资建设年产 50万吨磷酸铁及配套装置项目,初步形成了产业规模。根据公司9月 7日公告,新建 10万吨/年磷酸铁装置 8月份已进入设备调试、试生产阶段,9月进入全面投产阶段。配套设施 10万吨/年精制磷酸一期、二期项目已经相继投产,20万吨/年双氧水项目正在按计划推进。公司正积极加快 2×20万吨/年磷酸铁项目的用地、建设报批等工作,计划于2023年底建成投产。根据 9月 29日公告,公司与华友控股签订《关于磷酸铁、磷酸铁锂项目合作意向协议》。双方拟通过磷酸铁、磷酸铁锂产业合作,推动 50万吨/年磷酸铁、50万吨/年磷酸铁锂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加速新能源项目落地进程。氟化工方面,依托公司磷矿中富含的氟硅资源,按照“氟硅酸—氢氟酸—氟精细化学品—氟电子化学品”的增值路径,纵向延伸氟化工产业链。2022年上半年,公司子公司 1万吨/年氟硅酸镁项目、1500吨/年医药中间体含氟硝基苯项目正常生产。参股公司生产销售的产品有食品级磷酸、无水氟化氢、氟化铝等;参股公司六氟磷酸锂项目等生产线按计划推进。磷酸铁及氟化工的提前布局助力公司乘新能源之风上行。同时依托自身一体化产业链优势,公司成本也有望做到行业较低水平,非肥板块有望带来持续的业绩增量,打开利润成长空间。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2.68、64.95、72.90亿元,同比增速为 72.1%、3.6%、12.2%。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6、6、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2)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 (3)相关政策变动风险; (4)国际贸易风险; (5)环保政策风险。
鲁西化工 基础化工业 2022-11-21 12.58 -- -- 13.60 8.11%
15.15 20.43%
详细
10月29日,鲁西化工发布2022年三季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235.18亿元,同比增长0.20%;实现归母净利润31.16亿元,同比下降13.5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0.556亿元,同比下降28.72%;实现基本每股收益1.620元/股。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8.75亿元,同比下降23.62%,环比下降23.54%;实现归母净利润3.80亿元,同比下降60.94%,环比下降73.1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60亿元,同比下降78.64%,环比下降74.12%。 需求较弱价差收窄,三季度业绩环比承压。 公司上半年整体业绩维持较好增长,尽管丁辛醇产品价格经过2021年大幅增长后今年来明显回落,但基础化工产品和化肥板块保持良好增长,主要由于甲胺、氯甲烷、复合肥等产品的销量及价格的双增长,从而抵消了一部分多元醇盈利下滑影响。但第三季度,公司业绩明显承压。第三季度,公司毛利率13.09%,同比/环比-24.27pct/-13.41pct;净利率5.54%,同比/环比-5.28pct/-10.21pct。根据我们对公司价格价差的跟踪,原材料价格从高位有所下跌,公司主要外购原材料苯/甲醇/原盐/丙烯/双酚A/浓硫酸/磷酸一铵价格环比-12.57%/-6.7%/+0.0%/-11.42%/-18.14%/-62.06%/-19.62%。但由于产品均处于传统淡季,叠加宏观经济下行,产品价格下跌更多,致使主要产品价差收窄明显。 化工新材料板块,2022Q3主要产品聚碳酸酯/己内酰胺/尼龙6/有机硅DMC/正丁醇/辛醇价格环比-17.2%/-11.6%/+3.8%/-20.8%/-25.2%/-28.2%,价差方面,聚碳酸酯-双酚A/己内酰胺-苯-液氨-硫酸-双氧水/尼龙6-己内酰胺/有机硅DMC-硅石-甲醇-浓盐酸-浓硫酸-液碱/正丁醇-丙烯/辛醇-丙烯价差环比-15.7%/-5.6%/+30.5%/-28.6%/-42.3%/-44.9%。其中,有机硅主要下游为建筑等行业,受疫情、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等因素影响,有机硅需求偏弱,叠加行业较多新产能释放,市场供大于求,导致有机硅价格下降,价差大幅缩窄。此外,营收比重较大的丁辛醇产品价差同样收窄,主要因为下游增塑剂、PVC薄膜、电线电缆需求下滑。 基础化工板块,2022Q3主要产品二氯甲烷/三氯甲烷/DMF/甲酸/32%烧碱价格环比-26.7%/-31.1%/-19.3%/-43.4%/-13.0%;价差方面,二氯甲烷-甲醇-液氯/三氯甲烷-甲醇-液氯/DMF-甲醇-液氨+一甲胺+三甲胺/甲酸-甲醇-氢氧化钾/烧碱+液氯-原盐价差环比-59.0%/-65.2%/-21.0%/-43.5%/-24.4%。 化肥板块,2022Q3主要产品复合肥价格同比+17.5%,环比-4.0%。由于原料单质肥价格下降明显,价差较上季度大幅上升,环比+90.8%。 费用方面,2022Q3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19%/1.97%/0.87%,环比变动+0.03/+0.27/+0.56pct。三费整体控制良好。 公司巩固现有一体化优势,积极扩产延链、补链、强链,长期成长可期。公司多年来的发展具备了明显的一体化及产业链循环的经济优势,产品品类众多,并且产品间具备较强的协同效应。公司持续延链、补链、强链,扩大化工新材料的比重,提高产品市占率。目前在建及规划的项目有60万吨/年己内酰胺-尼龙6项目一期工程、8#9#双氧水项目、聚碳酸酯节能减排扩产项目、高端氟材料一体化项目、20万吨/年双酚A项目、甲胺/DMF改扩建项目、百万吨有机硅项目一期工程等。其中双氧水自供己内酰胺-尼龙6装置,双酚A项目建成后能够满足园区内聚碳酸酯生产所需,并部分外销。整体一体化程度和循环经济优势加深。 资本开支将驱动公司盈利持续增长。120万吨/年双酚A项目已于2022年11月投产,预计将于明年开始贡献业绩,该项目总投资7.9亿元,预计实现营收/利税28/3.8亿元;己内酰胺-尼龙6一期项目,预计2022年四季度建成投产,总投资达33.00亿元,预计可实现年均营收/利税42.6/7.2亿元;有机硅一期项目总投资33.3亿元,预计2023年年底建成投产,预计实现年均营收/利税40/7亿元;甲胺/DMF改扩建项目总投资1.25亿元,预计实现年均营收/利税10.0/7.2亿元。公司拟吸收合并鲁西集团,中化集团直接控股,公司效率进一步提升。 2022年4月30日,鲁西化工发布公告,公司筹划通过向鲁西集团的全体股东发行股份吸收合并鲁西集团。此次吸收合并顺利完成后,中化集团将成为公司直接控股公司,合计权益48.93%。此举将有助于减少公司治理分层,提高管理和决策的效率,同时将优化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46、46.88、51.87亿元,同比增速为-18.9%、25.1%、10.6%。对应PE分别为6.45、5.16、4.66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原材料及主要产品价格波动引起的各项风险;(2)安全生产风险;(3)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4)产能扩张风险;(5)重组过程中暂停、中止、取消风险等。
美联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2-11-21 21.16 -- -- 22.88 8.13%
22.88 8.13%
详细
事件:与七彩化学合资建设18万吨电池级普鲁士蓝(白)项目,公司持股51%公司与鞍山七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投资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共同出资5亿元设立辽宁美彩新材料有限公司,并以该标的公司为实施主体投资25亿元建设“年产18万吨电池级普鲁士蓝(白)项目”,其中公司持股比例为51%,占据主导地位。 依托独特禀赋横向布局普鲁士蓝类钠电正极,产能扩张提升长期竞争力普鲁士蓝(白)具备较高的能量密度、结构稳定性及成本经济性,在钠电池发展浪潮下商业应用有望提速。公司加码普鲁士类材料具备明显竞争优势:1)技术工艺保障产品性能:公司前次出资1400万获得深圳华钠新材7%股权,后者人才、技术、产品优势显著深耕钠电从而产业化进展顺利,准备进行1000吨级别产品中试,其普鲁士蓝类正极工艺相对成熟,一方面与公司形成稳定可靠的供应关系,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公司在该路线的技术积淀。本次合作方七彩化学拥有普鲁士蓝(白)产业化技术、成本以及环保处理优势,其普鲁士蓝正极材料50吨中试生产线已投产,相关产品已通过部分电池厂商的检测,有助于合资项目顺利推进。 2)一体化保供降本:氰化钠为普鲁士类正极的核心原材料,子公司营创三征30万吨产能为正极材料扩张提供有力支撑,一体化布局有利于降低成本拓展市场。 3)准入壁垒高:氰化物属于危险化学品,其生产制备需要极为严苛的特殊资质,准入及扩产门槛高,行业参与者极少。公司持有稀缺的生产许可以及近二十年生产经验,且产能领先全球,具备明显先发优势。 此次合资项目拟分三期建设:一期1万吨计划投资3亿元预计23年底投产;二期5万吨计划投资8亿元预计24年投产;三期12万吨计划投资14亿元预计26年投产,产能加快扩张形成有效供给从而提升竞争力。 隔膜产能扩张进展顺利凸显美联速度,优质客户保障订单及质量,业绩有望兑现公司目前已有三条隔膜生产线建成投产,另有一条生产线已进入试生产阶段,从而建成合计3亿平产能。公司坚定推进产能建设,远期规划或将超过15亿平。客户方面,已通过安驰科技产品认证并完成中试订单交付,其他客户送样认证顺利推进。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2/23/24归母净利润至3.72/5.52/8亿元,对应P/E为31x/22x/17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发展不及预期;产能扩张产品开发不及预期;材料价格波动等。
富创精密 2022-11-21 133.48 -- -- 142.98 7.12%
142.98 7.12%
详细
半导体产业链国产化的根基,设备零部件环节战略意义巨大。 设备国产化进程的过程中,供应链体系的安全和合理性考量会将设备国产化推入新阶段。设备零部件环节实现国产化是未来保证半导体设备行业能够完全独立自主的基础。根据国内外设备上市公司的招股书所披露的数据统计,半导体设备的成本80%-90%为原材料采购,包括机械类,电气类,仪表类等零部件。庞杂繁复的零部件体系确保不同品类设备在产线平台上得以稳定运行。国产化的演变趋势是渐进式向上游传导,从产线国产化,到设备国产化,再到零部件国产化,中国大陆产业链最上游的零部件公司正在多种零部件层面进行突破。 新形势下美系零部件供应减少,国产零部件亟需加速拓展份额随着美系设备的出口禁令趋紧,美系零部件的供应状况愈发紧张。国产设备及零部件需要迅速填补美系设备/零部件供应减少产生的空白。因此,国产公司亟需在更加核心,更先进制程的元件和零部件层面突破。根据SEMI数据,2022年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175亿美元,预计将比2021年提升14.7%。刻蚀,薄膜,抛光等多品类的制程设备部分重要的核心零部件仍需进口,国产零部件仍有在结构和体量上继续突破的空间。 乘国产化东风打开国内市场,主要产品7nm制程竞争壁垒高现阶段,富创精密的主要客户仍以海外大客户为主,近年来,其海外营收的比例逐步降低,21年海外营收占比约为60%,随着公司南通工厂的建设的推进,公司将会有更充足的产能释放以匹配国内客户,公司业绩将跟随国内设备厂商的产品的导入同步放量。今年以来,公司在持续为北方华创供应的同时,营收在拓荆科技,华海清科等客户端均有增长,明年国内客户端的增速预计将维持在较高水平。半导体设备精密零部件行业所需的资本和研发投入门槛较高,经过多年研发积累,公司累计量产产品超过千种,相应产品应用于多个前道半导体设备品类。目前,公司已具备百级和千级洁净间和半导体级别的洁净检测能力,精密零部件产品的高精密、高洁净、超强耐腐蚀能力、耐击穿电压性能优异。四大产品类别中的工艺零部件、结构零部件中部分产品已应用于7nm制程的半导体设备,成为全球范围内为数不多的具备7nm制程工艺的精密零部件厂商。 投资建议公司主要业务为半导体设备零部件业务,是高成长属性的核心赛道。2022年可比公司PE平均值为53倍。考虑到可比上市公司中仅公司一家业务以半导体设备零部件为主,且7nm先进制程产品稳定出货给重要客户,我们给予相对更高估值。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2.19、3.56、5.20亿元,对应EPS分别1.05元、1.70元和2.49元,最新收盘价对应PE为130x、80x和55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晶圆厂扩产进度不及预期;下游客户拓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同益中 2022-11-18 21.99 -- -- 22.87 4.00%
22.87 4.00%
详细
事件:拟使用自有 资金1.8亿元增资盐城优和博,获取 70%的股权。 同益中于11 月16 日发布对外投资公告,拟使用自有资金1.8 亿元认购盐城优和博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增注册资本1.4 亿元,认购完成后将获取其70%的股权。 优和博一期投产、具加速扩产基础,填补公司明年新产能真空。盐城优和博从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复合材料的生产和销售,22Q1 实现营业收入768.94 万元,净利润-339.44 万元,收益法评估后的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为7980.14 万元。优和博已取得了年产3000 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项目的建设手续,目前一期1000 吨已达产,并且已订购第二期1000 吨产能生产线,具备产能迅速扩大至3000 吨产能的基础,提升收入规模和盈利能力。同益中2240 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能预计2023 年底达产,优和博新增产能在上市公司支持下迅速释放,形成产品规划和区域辐射的联合体,共同整合市场资源和销售网络,提高响应能力、延伸销售市场。 行业景气度延续,产能+技术优势带动份额提升。在地缘冲突和国内军队换装背景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市场需求持续提升,后续行业产能释放、工艺优化、成本降低,为民用渗透率提升提供支撑。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到2025 年全球需求量增长至16.5 万吨,且行业具备一定的技术和资质壁垒。公司是国内少数专注军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可生产40cN/dtex 以上的高强纤维且具备稀缺认证资质,预计到2023 年同益中和优和博共形成8560 吨纤维、2800 吨无纬布、50万块防弹胸插板和18 万顶头盔产能,持续提升市场份额。 盈利预测:公司是国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业先锋,技术水平和产能均处于第一梯队,收购子公司在高景气周期内持续释放产能、优化产品结构、延伸销售市场,我们预计2022-24 年归母净利润1.96/2.67/3.20 亿元(前值为1.96/2.34/2.77 亿元),对应PE 为22/16/14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扩张不及预期;技术更新迭代;行业竞争加剧。
广立微 计算机行业 2022-11-17 108.00 -- -- 112.40 4.07%
112.40 4.07%
详细
半导体全产业链国产化迫切,破局良率提升多环节技术国际局势不确定的背景下,半导体全产业链的国产替代迫在眉睫。其中,良率关系产品的成败及利润率,半导体材料厂商Entegris(应特格)执行副总裁及首席运营官Todd表示,对于尖端的逻辑晶圆厂而言,1%的良率提升意味着1.5亿美元的净利润。因此与良率提升息息相关的测试环节尤为重要。 公司自2003年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集成电路EDA软件与晶圆级电性测试设备的研发,发展至目前,公司软硬件覆盖了测试芯片设计EDA软件、电性测试设备、测试数据分析软件等芯片良率提升的关键环节,率先打破了海外巨头是德科技和PDFSolution在相关技术领域的垄断,公司客户已经覆盖三星、华虹集团、粤芯半导体、合肥晶合、长鑫存储等国内外著名厂商。WAT设备国内领先,技术能力对标海外龙头晶圆测试是集成电路制造、设计环节必备的测试之一,WAT测试是集成电路产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晶圆产品出货前第一次经过完整的电性测试流程,对测试精度、准度及一致性要求高,行业技术门槛较高。2020年,公司自主研发出WAT测试设备进入量产,成为国内唯一具有量产能力的供应商,打破Keysight电性测试领域对全球垄断的局面。从具体参数来看,Keysight的设备国际领先,其电流量程覆盖10pA至1A,电流测试精度达0.1fA,电压测试精度达0.1uV;公司电性测试设备电流量程覆盖100pA至1A略低于Keysight,其余主要参数均已经实现持平。同时在成品率提升领域公司实现了全流程的覆盖,具备更完整的解决方案。从财务数据看,公司测试机及配件业务营业收入,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实现200%以上的增长,占比由25%提升至51%。从市场空间来看,按照我国大陆各英寸生产线月产能600+万片测算,WAT电性测试设备市场空间超过20亿元。持续投入软件研发,数据软件存百亿潜在空间2019年至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率维持30%以上的高投入,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后复合增长率为60%,主要应用于EDA软件开发及WAT设备研发。截至目前,公司EDA软件包括测试结构设计,外围电路绕线设计及IP电路设计、物理拼接等多个方面。并自主研发的可寻址测试芯片及超高密度测试芯片,提升设计密度及测试效率百倍以上。已经推出泛EDA软件的半导体数据分析产品DataExp,在成品率数据分析方面,可将大量设计DOE信息与电性测试数据结合,通过数据建模快速找到缺陷多发的IC设计版图模式。从市场空间来看,假设我国大陆2025年约300条晶圆生产线测算,国内测试芯片EDA市场规模约40亿元,半导体行业数据分析软件长期存在约40亿元的市场空间。根据PDFSolution测算,全球半导体数据分析市场存在上百亿美元的市场空间。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分别实现收入3.52/6.22/10.64亿元,同比增长78%/77%/71%;实现归母净利润1.0/1.7/2.8亿元,同比增长58%/69%/65%,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技术研发突破不及预期;2)政策支持不及预期;3)下游需求不及预期;4)核心技术人员流失。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80/230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