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03/617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安图生物 医药生物 2017-08-04 40.47 35.74 -- 45.66 11.97%
56.05 38.5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17年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收5.8亿元,同比+34.3%;归母净利润1.9亿元,同比+29.6%;扣非归母净利润1.7亿元,同比+23.0%;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2亿元,同比+25.7%。利润分配方案:每10股派现3.6元(含税)。 业绩符合预期,化学发光延续高速增长态势。公司2017H1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34.3%和+29.6%,业绩符合预期。从单季度看:公司2017Q1和2017Q2收入同比分别为+25.8%和+41.1%,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为+24.2%和32.7%,略超市场预期。公司收入增速超归母净利润增速的主要原因有:1)公司新增东芝生化仪器事业部并表,仪器毛利率远低于公司本部试剂毛利率;2)公司上半年研发投入达6683.8万元,同比增速达48.5%,占营收比例达11.5%,从而导致公司期间费用率整体同比上升1.7pp。分产品线看:我们预计公司磁微粒发光试剂收入近2.5亿元,同比60%左右,延续高速增长态势。考虑到公司磁微粒化学发光占营收比例近45%,扣非净利润贡献估计在60%,磁微粒化学发光已成公司最主要的业绩增长动力,我们认为该业务高速增长态势有望延续。 静待流水线和质谱上市,公司收入增长有望提速。公司流水线有望2018年推向市场,考虑到流水线将带动公司发光仪器成为检验科主力机型,我们认为流水线推出或将显著提升公司仪器单台试剂产出,化学发光业务有望上一个新台阶。同时,在微生物检测领域,质谱为最先进的技术之一,发展空间巨大。公司飞行质谱有望今年底推出,微生物业务或将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极,或将带动公司2018年步入加速成长阶段。化学发光壁垒高、增速快、空间大,为IVD必争之地,公司为A股化学发光最好标的。化学发光是IVD行业发展最快的细分领域之一。目前市场规模出厂口径约200亿元,行业增速20%-25%。由于化学发光仪器试剂封闭化,研发难度大,市场进入壁垒高,但国内市场维持高速增长,且目前国产占比10%出头,市场空间巨大,为国内IVD企业必争之地。根据我们行业专题报告分析,我们认为公司为A股化学发光最优秀和最具潜力的公司,成长性显著,主要原因如下:1)检测菜单:公司磁微粒化学发光检测菜单比较丰富,国内排名第二,优势项目主要集中在传染病等大市场领域;2)装机量:预计公司全年装机超800台,年底公司存量装机达2400台,上量迅猛,国内排名第二;3)仪器单产:按2016年年报估算公司仪器单产超30万/台,远超新产业和迈克生物,国内第一;4)原材料:公司抗原抗体等核心原材料自给率达80%,为国内最高;5)渠道及研发:在化学发光方面的渠道网络布局及研发投入均在A股排名第一。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17-2019年收入和净利润复合增速分别为35%和30%,EPS分别为1.06元、1.40元和1.79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38倍、29倍和23倍。考虑到公司化学发光高成长性和流通市值小溢价,我们坚定看好公司发展,当前位置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磁微粒化学发光增长或不达预期;竞争加剧或导致产品降价;新产品研发或外延进展或不达预期;渠道扩张进度和整合或不大预期。
万华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17-08-03 34.82 37.66 -- 36.77 5.60%
42.87 23.1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半年报,2017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244.30亿元,同比增长95.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61亿元,同比增长255.35%,EPS1.79元。其中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4.23亿元,同比增长87.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66亿元,同比增长188.42%。 公司中报业绩超预期,超预期之处来自于销量增长。公司中报业绩超过我们之前预期,我们认为主要的原因来自于公司二季度销量超预期。公司聚氨酯系列产品一季度销量40.08万吨,二季度销量46.84万吨,上半年销量超过我们之前对全年140万吨销量预测的一半。石化系列产品一季度销量67.06万吨,二季度销量84.64万吨,上半年销量151.69万吨(含LPG 贸易),超过去年全年石化产品127.83万吨的销量,也超过我们之前预测的销量。 公司业绩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价差扩大和产品销量增长。上半年MDI 市场整体货源偏紧,价格处于高位,相比于去年同期大幅上涨,公司产品的价差扩大。我们选取华东地区纯MDI、山东地区聚合MDI、华东地区加氢苯、秦皇岛Q5500山西产动力煤、华东地区原盐这些数据来计算价差,今年上半年纯MDI 价差为17551元/吨,聚合MDI 价差为14635元/吨,同比增长83%和181%。另外,公司MDI 和石化产品的销量增长也是公司业绩增长的原因。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上调对公司今年产品销量的预测数值,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17-2019年EPS 分别为3.29元、3.34元、4.02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为43.97%,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放缓风险、MDI 产品价格和价差大幅波动风险、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风险、珠海一期项目下游客户拓展低于预期风险。
先导智能 机械行业 2017-08-03 67.19 -- -- 68.65 2.17%
87.50 30.23%
详细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17年半年报,营业收入实现 6.2亿元,同比增长 59.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实现1.6亿元,同比增长76.3%。其中,锂电设备营收4.4亿元,占比为71.4%,毛利率为42.6%,光伏设备营收1.3亿元,占比为21.1%,毛利率为47.4%。 在手订单充足,17年将确定性高增长。16年年报中,公司账面预收款余额为7.7亿,16年末在手订单或超20亿,同时中报显示公司目前发出商品账面余额为10.6亿元,预收账款达到历史最高点11.2亿元,同比增长143.1%,从侧面佐证了公司17年业绩将实现高增长。公司半年占全年营收比重较小,应更关注公司毛利率提升和期间费用率下降带来的盈利能力的提升。 并购泰坦新动力即将落地,强强联手将显著提升公司竞争力:公司发股付现收购泰坦新动力事项已于7月28日收到证监会核准文件,并购事项即将落地。泰坦新动力与上市公司的协同作用主要体现在两点: (1)泰坦新动力产品主要应用于锂电池后段生产的化成、分容和检测工序,此次交易后上市公司锂电设备产品线将由前、中段延伸到后段,将有利于公司的“整线化”战略; (2)泰坦新动力下游客户主要包括比亚迪、CATL、珠海银隆、中航锂电等,上市公司和泰坦新动力上游供应商趋同,下游客户重叠,在品牌、技术、研发、销售等方面也具有显著协同效应,有助于提升双方的核心竞争力及盈利能力。 新能源汽车新进入者和更新换代需求保障锂电设备厂商业绩持续性。国际传统知名车企纷纷加入新能源汽车行列,如沃尔沃宣布自19年起推出的新车型将全为纯电动或混动;奔驰与北汽将合作建立纯电动车生产基地。同时特斯拉引领国内企业亿纬锂能、比克、力神等纷纷布局21700电池,设备厂商将在电池厂商的更新换代中受益。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由于公司所绑定的大客户扩产需求强劲且公司业绩先行指标表现优异,我们上调盈利预测,在不考虑泰坦新动力并表的情况下,预计17-19年EPS 分别为1.41元、1.92元、2.37元,对应PE 为48倍、35倍和28倍。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将保持49.4%的复合增长率,公司是唯一一家可以为比亚迪和特斯拉提供动力锂电池卷绕机的国内设备企业,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锂电池产能过剩风险、锂电设备行业竞争加剧风险等。
恒顺醋业 食品饮料行业 2017-08-03 9.93 6.27 -- 10.70 7.75%
13.58 36.76%
详细
剥离地产非核心业务,聚焦调味品主业,公司基本面逐步向好。公司自2013年开始逐步剥离地产非核心业务,降低财务杠杆,减少财务费用支出,盈利能力大幅好转。聚焦的调味品主业稳步发展,形成以醋为主,酱油、料酒等多品类均衡发展态势。公司10万吨高端香醋年底将达产,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整体毛利水平。公司战略性调整产业布局,聚焦调味品,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基本面逐步向好,未来调味品主业有望实现加速成长。 产品升级与提价战略上正确,渠道库存导致业绩短期承压。公司出于对品牌和产品形象升级的考虑,于2016年6月对旗下多款主力产品更换包装,并进行相应提价。在当时节点下对产品换代提价既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又顺应行业涨价趋势,从战略上是完全正确的。但是由于经销商提前备货,且备货周期较长量较大,渠道库存积压,直接影响了17Q1出货。Q1收入端增速仅为2.9%,业绩短期承压,同时也反映出公司在对渠道的精细化管控和营销执行力上的欠缺。 预计Q3库存压力开始逐步消除,Q4增速将有望恢复至10%以上的正常水平。 机制欠缺灵活性,国企改革有望释放活力,但混改方案短期内恐难落地。公司国企机制下管理层和营销人员有效激励机制不足,难以激发经营活力,导致恒顺与海天等民营企业相比,在生产、经营、管理上有较大差距。公司自2014年开始酝酿国企改革,由于种种原因进度远低于市场预期,混改方案短期内仍难落地。公司目前正积极筹划新的薪资体系方案,目的是提升营销和管理人员薪资水平,与业绩实现挂钩,试图从内部打破体制束缚,从而激发活力提升效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聚焦主业,基本面有较大好转,但内部机制仍未完全理顺,营销执行力有待提升,业绩大的拐点出现仍尚待时日。预计2017-2019年公司净利润将保持17%的复合增长率,未来三年EPS分别为0.33元、0.38元、0.46元,对应PE为30倍、25倍、21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渠清库存速度或不及预期;10万吨高端醋产能消化或不及预期。
兄弟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17-08-02 15.30 10.71 111.61% 17.56 14.77%
19.15 25.1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半年报,2017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54 亿元,同比增长28.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4 亿元,同比增长129.4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9 亿元,同比增长170.78%,EPS0.29 元。公司预计2017 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3 亿元-2.72 亿元,同比增长150%-180%。 公司是维生素龙头企业。公司主要从事维生素和皮革化学品等精细化工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维生素产品包括维生素B1、B3、K3 和维生素B5 系列产品,主要用作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医药原料等;皮革化学品主要包括铬鞣剂和皮革助剂等系列产品,广泛用于皮革、毛皮的鞣制和加工。公司新增苯二酚及其衍生物、造影剂及其中间体建设项目。其中,苯二酚及其衍生物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医药、化妆品等多个应用领域;造影剂及其中间体产品广泛应用于X 射线造影检查。公司目前维生素B1、B3、K3、铬鞣剂、皮革助剂产能为3200 吨、5000 吨、3000 吨、4.5 万吨、2 万吨,尚有1.3 万吨维生素B3、5000 吨维生素B5 项目在建。 公司业绩的主要驱动因素是部分产品价格上涨。公司三种维生素产品的价格今年价格同比都有一定程度的上涨,根据我们跟踪的价格显示,今年上半年,烟酰胺进口价格68.86 元/kg,烟酸国产价格67.34 元/kg,分别同比增长74%、70%;维生素K3(MSB96%)国产价格127.82 元/kg,同比增长165%;维生素B1 国产价格372.44 元/kg,同比增长18%。 兄弟医药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为了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结构、完善产品产业链,公司成立了江西兄弟医药有限公司,2015 年非公开发行的募投项目正在按计划推进,公司计划今年下半年正式投产,受调试、试生产、市场开拓等因素影响,产能将逐步释放。江西二期的三个项目(苯二酚项目、碘造影剂项目、研发中心项目)仍将按照原计划推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暂不考虑可转债发行、股权激励对公司未来股本的影响,预计2017-2019 年EPS 分别为0.65 元、0.76 元、0.79 元,参考申万化学原料药目前的估值水平(39 倍动态市盈率)我们认为给予公司2017 年28 倍PE 较为合适,对应股价18.20 元,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兄弟医药项目进展不达预期的风险,维生素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下游需求下滑的风险。
陆家嘴 房地产业 2017-08-02 23.56 18.99 94.31% 25.76 9.34%
25.76 9.34%
详细
事件:公司近日发布半年报,2017H1实现营业收入56.2亿(+25.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5亿(+18.4%),加权平均ROE为5.9%,相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2个百分点。 “地产+金融”龙头标的,存量运营时代发展优势突出。当前A股地产板块中,公司在营和在建的办公商业体量很大,而且从租金水平、出租率和稳定性看也十分优质。截止到2017年上半年末,公司在营商办建面164万方,权益建面144万方,在建面积221万方。公司在2016年底完成收购陆金发88.2%股权,获得“保险+信托+证券”3家持牌金融机构,初步构建“商业地产+商业零售+金融投资”的发展格局。在房地产从增量开发到存量运营的趋势下,公司的商业地产板块有望和金融板块产生真实的业务协同效应,比较优势突出。 跨区域布局取得实质性进展,品牌辨识度显著提升。2017年5月9日公司发布重大资产重组实施完成公告,联合华宝信托收购苏州绿岸95%的股权实施完成。苏州绿岸在苏州高新区持有17幅地块,土地性质包括住宅、商办、工业(研发)等,规划总建面约108万方。公司以小体量资金代价获取了项目的控制权,是继天津之后走出上海的又一大型成片开发项目。此外,公司在上海进军前滩国际商务区,参与临港亚太运营中心项目,跨区域布局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营商办面积有望持续放量,零售业务多点发力。2016年公司在营物业租金收入(含合并报表外)为36.4亿,2017H1为20.3亿,公司在建面积扣除出售部分建面约197万方,明显超过当前在营面积,未来租金收入放量可期。公司正在加大中短期产品的运营,房产开发项目(含商业及办公等类)开发成功后整体转让或将成为公司经常性的业务。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17-2019年EPS分别为1.08元、1.40元、1.70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将保持29%的复合增长率,给予公司2017年26倍估值,对应目标价28.08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信捷电气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17-08-02 33.30 39.99 9.62% 35.89 7.78%
39.32 18.0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17 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收2.22亿元,同比增长40.3%; 归母净利润6396.4 万元,同比增长50.9%。公司业绩显著提升主要是由于下游行业复苏,带动PLC、伺服产品等业务销售收入快速增长。 国内PLC 龙头,营收同国内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公司主要产品有可编程控制器(PLC)、人机界面(HMI)等产品系列及整套自动化装备。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种自动化领域。公司的客户结构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营收具有周期性特征。而从2016 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的工控行业出现复苏迹象,2017 年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6 万亿元,同比增加22%;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3.2 万亿元,同比增加18.5%。公司作为国内PLC 龙头,且能提供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营业状况受益于工控复苏,下半年有望继续保持高增速。 “高端制造”产业转型,工控行业发展势不可当:中国是亚洲第二大工控生产国,自2009 年起至今,年均复合增速达到17.2%,是世界上增速最快的国家, 但部分中高档产品仍然和国际巨头有差距。根据工信部提出的高端装备制造发展目标,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销售收入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25%,将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工控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发挥进口替代优势,向智能化成套设备供应商迈进:公司从细分市场入手,已经在国内小型可编程控制器(PLC)占据70%市场份额,积聚了一定的品牌效应。同时公司在积极开拓技术,向中高端、大型PLC 市场进军,在伺服系统、人机界面、智能装置等设备实现全面的进口替代。此外,公司不断丰富产品线, 增加产品的深度和广度,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整体自动化服务方案和配套的解决措施,向欧美自动化龙头公司靠拢。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17-2019 年EPS 分别为0.96 元、1.26 元、1.64 元,对应PE 分别为35 倍、27 倍和20 倍。考虑到作为工控领域龙头的汇川技术目前动态市盈率43 倍,我们同样给予公司2017 年43 倍估值,对应目标价41.28 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产能扩建或不及预期的风险、高端制造领域进口替代进程或不及预期的风险。
宏发股份 机械行业 2017-08-02 42.73 22.70 -- 42.27 -1.08%
45.80 7.1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17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收约30.3亿元,同比增加22.9%;归母净利润约4.04亿元,同比增加23.6%;扣非后净利润近4亿元,同比增加25.4%。 家电行业复苏,电表差强人意:随着国内家电市场的复苏,公司通用继电器业务出现供不应求状况,发货金额12.5亿元,同比增加41.8%,多地工厂产能利用率维持在100%以上的高位;汽车电子发展良好,1-6月汽车继电器累计发货5.15亿元,同比增加32%,完成了公司年度经营计划的59.1%,北美市场增速显著,同比增速达181%,汽车继电器产品已经覆盖了大部分的国产品牌和主要的美系、德系、韩系知名整车企业,此外新产品电器盒、真空泵等也陆续推向市场,未来汽车电子业务将做大做强;电力继电器产品因国网装表量下降40%,南网招标模式改革项目延后影响,虽出口同比增长40%,但仍表现差强人意,报告期内累计发货7.56亿元,同比增长2%,全球市占率仍维持在55%以上。 高压直流产品出现波动但市场仍保持乐观:受到上半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不景气的影响,报告期内高压直流继电器累计出货1.23亿元,同比增长7.14%,仅完成年度计划的29%。下半年新能源汽车将迎来快速放量期,而公司与CATL达成战略合作并已批量出货,成为保时捷、路虎、德国邮政车指定供应商,预计下半年在全球范围内仍将新增5-6家重点客户,全年完成销售计划无忧,而作为公认的全球新能源汽车继电器龙头,宏发股份未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将更加牢固,此业务带来的利润贡献也将逐步体现。 低压电器领域继续夯实基础:国内的低压电器业务同公司熟悉的继电器业务经营模式有很大不同,报告期内公司开关事业部累计发货3.38亿元,是年度计划的48.3%。未来公司将重点推进新产品的研发工作,并拓宽销售渠道,实现市占率的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17-2019年EPS分别为1.47元、1.74元、2.13元,考虑到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市场关注度及公司在此领域的地位,可在我们原有估值目标30倍的基础上适度上调,给予公司2017年32倍估值,对应目标价47.04元,因近期涨幅已与目标价空间不大,所以下调至“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推广或不达预期、原材料价格或大幅上涨等风险。
恩华药业 医药生物 2017-08-02 13.90 -- -- 14.79 6.40%
15.50 11.51%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公告,2017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8亿、2.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0.8%与21.7%。 整体经营稳定,工业与商业平稳增长。2017Q2实现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4亿、1.2亿元,同比增长11.1%、21.8%,与2017Q1基本持平。2017H1,公司实现工业与商业收入分别为9.1亿、7.6亿元,同比增速均为11.1%;工业与商业占公司总收入比例分别为54.5%、45.1%,与2016年同期水平基本持平。 从产品线分析,上半年公司三大主营业务(麻醉类、精神类和神经类)实现收入分别为4.5亿元、3.2亿元、4200万元,同比增长分别为7.6%、10.5%、12.4%; 其中,麻醉类产品在右美的快速放量的驱动下保持平稳增长,而精神类与神经类产品由于招投标工作的顺利推进而取得明显增长,未来增速有望进一步提高。 上半年期间费用率有所增长,销售费用率约27.4%,同比增长5个百分点,主要系营销费用结算政策调整及子公司新增产品营销费用增加共同影响所致;期间管理费用率约7.2%,同比增长1.9个百分点,研发支出及工资薪酬支出增加共同影响所致,公司上半年研发投入约5971万元,同比增长82.2%。 销售改革稳步推进,精神类品种期待放量。公司在产品分线销售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营销体系改革,在销售队伍的管理方面实现以省为区域中心的扁平化管理,提高了一线销售员工的销售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公司产品的销售。以右美为代表的二线品种依然维持高速增长,根据样本医院数据,右美2017H1销售额同比增速约50%,而度洛西汀、阿立哌唑等基数较小品种增速超过50%。 受国内精神疾病市场教育匮乏影响,国内精神类药品市场相对空白,市场成熟度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随着社会高速发展,社会精神类疾病高发病率现实将逐步得到充分认可,未来国内精神类药物市场空间有望达到1000亿元,公司度洛西汀、阿立哌唑等主流精神类药物将维持当前增长趋势,有望成为公司继麻醉药后的又一核心业务。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17-2019年EPS分别为0.39元、0.49元、0.61元,对应PE为36倍、28倍、23倍。公司在营销改革和产品进入新版医保的推动作用下,以右美为代表的二线品种将维持高速增长,公司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标进展不达预期、药品申报进度不达预期等风险。
迈克生物 医药生物 2017-08-02 23.76 26.14 -- 26.15 10.06%
27.39 15.2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半年报,2017年上半年实现营收8.4亿元,同比+26.0%;归母净利润1.9亿元,同比+16.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8亿元,同比+31.6%;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1476.5万元,同比-72.5%;EPS为0.35元。 业绩基本符合预期,自产化学发光+打包业务为公司主要增长动力。公司2017年上半年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26.0%和+16.9%,但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31.6%,业绩基本符合预期。从单季度看,2017Q2公司实现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23.9%和+16.6%,延续较快增长态势。分产品线看:1)公司自产产品实现收入3.4亿元,同比+35.5%,其中自产试剂实现3.3亿元,同比+34.1%。自产试剂中化学发光延续高速增长态势,实现营收1.2亿元,同比+67.4%;生化试剂预计实现营收2亿元,同比+18%左右;自产血球试剂在低基数上是实现收入增速135.6%,预计全年可达2000万左右。我们认为,未来3-5年化学发光产品及未来新增自产产品将是公司业务主要增长动力;2)公司代理产品实现收入4.9亿元,同比+21.3%;其中代理试剂实现4.3亿元,同比+24.1%;代理仪器实现6402万元,同比+20%;我们认为,在公司渠道扩张和打包模式拓展下,公司代理业务未来有望延续20%-25%增长。 存量单产提升+新高速仪器获批,驱动公司化学发光进一步高速增长,公司业绩有望提速。虽然上半年仪器发货预计在100-200台,但公司化学放光试剂收入仍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公司仪器单产正持续提升:我们测算化学发光仪器单产从2015年的10-11万/台,增长到了2016年的13万/台,到2017年中报预计已达15万/台。考虑到基层检测项目的不断丰富,我们认为公司仪器单产2017年有望超过16万/台,2018年有望达18-20万/台,将有力带动试剂快速增长。另外公司针对三甲医院的模块化200速和300速新仪器有望年底获批,从2018年开始销售。参考安图生物30万/台以及进口150-300万/台的单产,我们认为新仪器获批后带动公司仪器单产进一步提升,驱动化学发光业务高速增长,从而带动公司业绩快速提升。我们认为公司高速化学发光仪器有望年底前获批,2018年下半年开始上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17-2019年EPS分别为0.70元、0.89元、1.13元,对应PE为34倍、27倍和21倍。考虑到“齐全产品线+营销渠道扩张”赋予公司成为IVD龙头企业的必备素质和潜质,我们仍然坚定看好公司发展,公司为国内最优秀IVD企业之一,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公司设立进展或业绩低于预期、化学发光放量或低于预期、股权变动风险、并购项目业绩或低于预期。
福晶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17-08-01 14.12 18.57 34.17% 16.70 18.27%
24.48 73.37%
详细
固体紫外激光器和超快激光器市场爆发,利好上游材料厂商:固体紫外激光器和超快激光器在精密微加工领域普及率逐渐提升,OLED等脆性材料的应用增加了固体紫外激光器的市场规模;同时在食品包装打标、3D打印方面也有较好的应用。我们预计未来两年市场至少能增长3倍以上。福晶科技作为激光晶体和非线性晶体材料的龙头能直接受益于行业增长。 全球激光器巨头景气度明显提高:福晶科技下游客户包括大族激光、华工科技、美国相干、德国通快和IPG等,近年来明显可看到景气度提高。美国相干并购罗芬,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激光器公司;德国通快公司公司计划为固体激光器投资3000万欧元,预计将于2017年底开始投产,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公司总生产面积将为当前的两倍。IPG、大族激光、华工科技等公司也增长迅速,直接利好公司激光相关产品销售。 非线性晶体属于耗材,应用弹性更大:非线性光学晶体和激光晶体的使用寿命明显少于激光器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定期更换。导致激光器需求的爆发对晶体的弹性更大。 非线性光学晶体全球龙头,高技术壁垒成就公司竞争力: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的LBO、BBO非线性光学晶体及其元器件的生产企业,全球市占率分别为60%、40%。该项技术是中科院花费几十年时间做出的研发成果,具有极高的技术壁垒。公司技术积累雄厚,强大的科技研发实力和长期技术的积累是公司保持持续高增长的“护城河”。 AR行业展现广阔前景,带动光学元器件业务发展:公司从事激光光学元器件及其配套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营收六年来持续上涨。作为VR/AR设备上游光学元器件供应商,2016年光学元器件业务年营收高达8369万元,同比增长32%左右。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17-19年净利润分别为1.51、2.37、3.54亿元,对应当前股价40、26、17倍PE。公司为细分子行业龙头,技术壁垒极高,给予公司18年35倍PE,对应股价19.4元,给予“买入”评级。 固体紫外激光器和超快激光器市场爆发,利好上游材料厂商:固体紫外激光器和超快激光器在精密微加工领域普及率逐渐提升,OLED等脆性材料的应用增的应用。我们预计未来两年市场至少能增长3倍以上。福晶科技作为激光晶体和非线性晶体材料的龙头能直接受益于行业增长。 美国相干、德国通快和IPG等,近年来明显可看到景气度提高。美国相干并购罗芬,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激光器公司;德国通快计划为固体激光器投资3000万欧元,预计将于2017年底开始投产,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公司总生产面积将为当前的两倍。IPG、大族激光、华工科技等公司也增长迅速,直接利好公司激光相关产品销售。 明显少于激光器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定期更换。导致激光器需求的爆发对晶体的弹性更大。 的LBO、BBO非线性光学晶体及其元器件的生产企业,全球市占率分别为60%、40%。该项技术是中科院花费几十年时间做出的研发成果,具有极高的技术壁续高增长的“护城河”。 AR行业展现广阔前景,带动光学元器件业务发展:公司从事激光光学元器件及光学元器件供应商年光学元器件业务年营收高达8369万元,同比增长32%左右。 我们预计公司17-19年净利润分别为1.5、2.4、3.5亿元,对应当前股价39、25、17倍PE。公司为细分子行业龙头,技术壁垒极高,给予公司18年35倍PE,对应股价19.6元,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固体紫外激光器行业增速或不达预期;公司扩产或不达预期。
杭氧股份 机械行业 2017-08-01 11.50 13.29 8.79% 14.55 26.52%
18.32 59.30%
详细
推荐逻辑:1)空分设备龙头,市场占有率高。公司是亚洲最大的空分设备制造商,国内大型空分设备市场占有率超过50%,下游订单大幅回暖,空分设备盈利能力显著提升;2)工业气体销售经过多年积累,为公司提供稳定盈利基础。公司上市后加速在工业气体领域的布局,气体销售已为公司提供了稳定的盈利基础;3)工业气体呈现量价齐升之势。在钢铁、煤炭、煤化工等行业需求带动下,工业气体需求量和价格同步提升,尤其是零售气体业务将为公司提供重要业绩弹性。 受下游景气度提振带动,公司空分设备订单大幅提升。公司作为国内空分设备设计制造业的龙头,相关设备技术位于世界前列。受下游行业影响,2015年是公司空分设备订单低点,但进入2016年尤其是2016H2以来,随着煤化工、钢铁、石油化工回暖,陆续有新项目落地。在此背景下,公司2016年下半年空分设备订单显著提升,16年新增订单达到26亿元。2017Q1公司与浙江石化签订约9亿元设备订单。空分设备业务已经走出周期低点,后续增长强劲。 工业气体已成为业务核心,零售气体量价齐升。工业气体被誉为工业的“血液”,是现代工业重要的基础要素。公司自IPO以来在该方向上持续加大投资力度,受益于公司自身具有大型空分设备设计生产能力,公司该项业务发展迅速,目前拥有超过20家工业气体生产企业,生产能力超过100万M3/小时水平。进入2017年以来,受下游影响,工业气体出现量价齐升状态,公司工业气体尤其是零售气体业务将为公司提供重要业绩弹性。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17~2019年EPS分别为0.22元、0.58元、0.72元,对应PE分别为53倍、20倍、16倍。公司作为空分设备和气体销售领域国内龙头,结合可比公司及公司历史估值情况,给予公司2018年25倍PE,对应目标价14.50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风险;下游煤化工、石油化工新开项目不及预期风险;零售气体价格波动风险。
中国巨石 建筑和工程 2017-08-01 10.80 7.87 3.28% 11.19 3.61%
15.29 41.57%
详细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中期业绩预告,预计今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30%以上,去年同期归母净利润7.62亿元。 公司是玻纤行业龙头。公司玻璃纤维纱及制品的设计产能为132万吨,国内第一,规模优势明显。公司自主研发与建设的年产12万吨无碱玻璃纤维池窑生产线仍为全世界最大的单体池窑生产线。公司吨纱能耗处于行业内较低水平。目前公司通过收购股权,有效控制了铂/铑漏板设备和玻璃原材料的主要供应商,加强原材料自给率。另外,公司年产60万吨叶腊石微粉生产线项目在前期筹备阶段,建设期两年,若投产将进一步提高公司原材料自给率。公司还向下游产业链延伸,2016年收购了主营风机叶片的连云港中复连众26.52%股权,巨石集团年产10万吨不饱和聚酯树脂生产线已于2016年底开工建设,建设期一年,“玻纤+树脂”复合材料的生产将有利于公司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公司产品更多元化。 公司上半年整体经营业绩稳定,销量增长。2017年上半年,全球玻璃纤维行业继续稳定增长,公司产品销量同比增长,产品价格总体平稳,综合成本持续下降。公司坚持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国内外生产布局;坚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生产效率;坚持深化结构调整,积极适应“绿色环保经济”发展新趋势。 在调整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方面效果显著,高端产品和高端市场的占比不断提高,制造成本和各项费用持续下降为业绩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17-2019年EPS 分别为0.69元、0.76元、0.82元。考虑到未来业绩增长确定性高,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为16.4%,参考同行中材科技的估值水平(wind 一致预期为2017年20.63倍PE,2018年16.85倍PE),我们认为给予公司2017年18倍PE 较为合理,对应股价12.42元,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反倾销的风险,受宏观经济影响的风险,项目达产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玻纤价格下行的风险。
中材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17-08-01 20.50 10.05 -- 24.06 17.37%
28.61 39.5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中期业绩快报,2017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4.8亿元,同比增长18.1%;归母净利润约3.7亿元,同比增长37%。 业绩大幅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两个:1)玻璃纤维需求旺盛,公司募投2条十万吨玻纤生产线建成投产,产能规模提升叠加制造成本下降带来盈利能力提升;2)公司在2016年对气瓶产业实行去产能,消除业绩拖累,实现经营业绩改善。公司是特种纤维复合材料龙头,已逐步形成玻璃纤维、风电叶片和锂电池隔膜三轮驱动发展模式。目前公司三大主业齐向好:公司主业玻纤业务景气向上,风电叶片下半年有望迎来爆发,锂电池隔膜随新能源汽车销量提升有望快速放量。 锂电隔膜放量在即,成为公司新兴利润增长极。6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5万辆和5.9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43%和33%,超出市场预期,印证新能源汽车行业重新步入高成长周期。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增长将带来锂电隔膜的需求大幅提升,而高端湿法隔膜相较于干法隔膜可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符合政策和行业发展方向,有望成为未来主流。目前高端湿法隔膜产品供不应求且被国外巨头主导,公司2.4亿平方米产能已开始建设,其中一期1.2亿平方米将于今年中期投产,二期1.2亿平方米将于18年上半年投产,届时公司将成为湿法锂电隔膜龙头之一,规模优势明显。同时,公司已初步完成客户布局,产品已得到比亚迪、CATL、亿纬锂能等主流电池厂商认证,产品下半年开始有望迅速放量,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玻璃纤维量价齐升,景气度有望持续。玻纤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被广泛用做传统材料的复合材料,下游主要是建筑、交通、电子、风电等行业。随着基于玻纤防水材料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汽车轻量化对于轻质的玻纤制品的需求不断提升和玻璃制品如微玻璃纤维在电子领域的应用不断延伸,玻纤的需求有望不断向好,预计未来几年维持5%左右增速。供给端,2017年行业新增产能投产35万吨左右,低于预期,而冷修带来的受限产能高达80万吨以上,造成供给收缩明显,叠加目前库存处于相对低位,我们预计玻纤行业将维持高景气。公司作为我国玻纤行业领先企业,拥有68万吨产能,同时低成本产能占比高达60%,有望充分受益于行业景气周期。 风电业务景气向上,气瓶去产能减轻负担。由于2015年风电行业“抢装”行情,提前透支了2016年的需求,造成行业出现低迷,公司2016年风电营收也同比下滑19%。但自2018年1月1日开始,路上风力发电标杆上网电价将得到调整,I、II、III类资源区上网电价将得到下调,因此企业有动力在2017年底之前进行加快布局,将带来风电叶片需求大幅回暖。同时,公司2017年二季度风电叶片出货量环比改善,印证下半年需求将得到大幅提升,我们预计全年叶片业绩将稳定增长。同时,由于气瓶行业不景气,公司于2016年开始主动收缩气瓶业务,已逐步实现去产能和调结构,气瓶业务对于公司业绩的拖累已逐步消除。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17-2019年EPS分别为0.96元、1.19元、1.31元。考虑到公司湿法隔膜放量在即、玻纤持续高景气和风电下半年可能出现“抢装”,给予公司2018年20倍PE,对应目标价24.0元,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产销量低于预期的风险、玻纤和风电片叶产品价格大幅下行的风险、在建项目投产不达预期的风险。
道明光学 基础化工业 2017-08-01 9.33 -- -- 9.72 4.18%
10.95 17.3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17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35.6%;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811万元,同比增长159.8%。同时公司预计2017年1-9月份实现归母净利润变动区间为8851-10776万元,同比增长130-180%。 微棱镜膜放量,业绩大幅增长。报告期内公司新型产品微棱镜膜快速放量,促使公司营收同比增长35.6%。公司2015年增发募投项目“年产3000万平方米功能性薄膜生产线建设项目”已经步入放量时期,其中“年产1000万平方微棱镜型反光膜生产项目”贡献大部分上半年业绩增量。目前该产品毛利约50%,且相较于曾处于垄断地位的美国3M等企业,公司在产品性价比突出,有望逐步实现进口替代。公司产品结构优化,拉升公司综合毛利率4个百分点至36.6%,与此同时,上半年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大幅减少,共同带动公司业绩增长。 铝塑膜放量在即,有望接力微棱镜膜成为公司又一利润增长极。6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5和5.9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43%和33%,超出市场预期,印证新能源汽车行业重新步入高成长周期,公司锂电池铝塑膜市场前景广阔。目前日本昭和电工和DNP等寡头垄断铝塑膜行业,占据全球约90%的市场份额,进口替代空间较大。公司锂电池铝塑膜项目于2017年二季度已经进入稳定的量产阶段,经过前期的市场开拓,初步形成小规模稳定的销量,预计下半年销量或将实现较快速度增长。 并购华威新材料延伸至光学膜领域,综合膜企正在显现。公司拟以3.5亿元并购华威新材料的重大资产重组已经拿到证监会核准批文。华威新材料主营业务为增亮膜、光学膜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同时在多功能复合光学膜(增光膜+扩散膜)、量子膜、3D显示材料、硬化膜、钻石膜、金属膜以及短距激光投影幕布等新产品领域均有相应的研发。我们认为在光学膜产业作为消费电子产品的上游行业近年正加速向中国大陆转移的趋势下,我国自主光学膜生产企业迎来战略发展机遇。此次并购完成后,上市公司产品种类将进一步丰富,并将向综合性功能性膜材料生产企业的战略目标更近一步。 盈利预测与估值。假设公司2017年底完成此次重大资产重组,预计17-19年EPS分别为0.20元、0.32元、0.41元,对应动态PE分别为47倍、30倍和23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功能性薄膜放量或不及预期的风险;2)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带来的风险;3)并购华威新材料进程或不及预期的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03/617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