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547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三特索道 社会服务业(旅游...) 2024-07-16 13.35 -- -- 13.50 1.12% -- 13.50 1.12% -- 详细
核心观点:事件:1H24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6000-9000万,同比增18%至77%,预计实现扣非净利5600万元—8400万元,同比-10%至+35%。其中,Q2预计实现归母净利0.26-0.56亿元,同比+18%至+154%,实现扣非净利0.23-0.51亿元,同比+16%至+159%。 1H24多区域项目布局优势显现。公司公告预计1H24营收同比仍有下滑,我们认为主要因核心景区梵净山,以及武汉、千岛湖项目上半年受天气因素影响表现不佳,但部分被华山、猴岛、庐山、珠海项目的增长所抵消。其中,华山北峰索道上半年接待游客量同比+14%;海南猴岛在新营销、新产品、新项目驱动下营收增长超10%;珠海项目游客人数和总收入均实现双位数增长;庐山项目基于强势的IP营销,上半年游客接待量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均超一成。 降本控费持续推进,1H24减值事项减少贡献增量。公司自国资入驻以来持续推进降本增效、解决历史遗留的包袱问题,1H24减值计提事项大幅减少推动利润大增。其中,公司去年同期存在房屋拆迁补偿计提预计负债1371万元,以及对参股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计提减值准备1337万元。 投资建议:公司当前经营改善趋势明确,预计今年减值事项减少+梵净山暑期扩容效应显现将带来可观利润释放空间,同时中长期亦有储备项目推出驱动持续增长。我们暂不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6年归母净利各为1.7、2.0、2.2亿元,对应PE各为14X/12X/10X,考虑公司当前估值仍低于同业,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风险;新项目建设进展低于预期的风险。
奥迪威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7-15 11.88 -- -- 14.39 21.13% -- 14.39 21.13% -- 详细
奥迪威:国内精密智能超声波传感器龙头,研发驱动产品升级。 公司深耕传感器与执行器领域二十余年, 2015年 5月公司成功登陆新三板, 2022年 6月于北交所上市, 2023年 7月入选国家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公司主要产品按技术原理及其功能可分为感知层的传感器与执行层的执行器两大类。 传感器带动业绩高速增长,盈利能力稳中有升。 股权相对分散,除前三大股东外,其余股东持股均低于 5%, 德赛西威等产业资金积极入股。 股权激励绑定高管及核心技术人员利益,增强团队凝聚力。 传感器是“万物互联之眼”,国内战略地位不断提高。 传感器历经“结构型-固体型-智能型”的技术迭代, 智能传感器是决定未来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能级的关键核心与先导基础, 上游涉及半导体、金属、陶瓷等原材料以及敏感、转换、信号处理、辅助等元件,中游包括各类传感器模组组装与产品制造,下游则是汽车电子、工业电子、消费电子、网络通信、智慧医疗、仪器仪表、智能家居等领域的终端设备或系统集成。据中国(无锡)物联网研究院、赛迪顾问、亿渡数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 2023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约 2,003亿美元/+8.6%,其中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约 468.9亿美元/+12%, 全球智能传感器渗透率约 23.4%,存在较大抬升空间, 2023年国内传感器市场规模约 3,884亿/+14.3%,约占全球的 27.4%,其中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约 1,336.2亿/+15.7%,约占全球的 40.2%, 国内智能传感器渗透率约 34.4%。 超声波传感器是智能传感器的重要分支, 汽车产量回暖、 ADAS 搭载率走高、 行泊一体化大规模落地将提振车载超声波传感器需求,机器人有望成为超声波传感器的下一站风口。 公司产能有序扩张,产品技术性能优异。 据公司发展规划, 2027年高性能超声波传感器产线升级及产能扩建项目达产后,每年超声波传感器将新增产能 6,160万只,较 2021年直接翻番,大陆、诺博、比亚迪、德赛西威预计将成为公司车载超声波传感器的需求贡献主力。 多层触觉及反馈微执行器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达产后,每年压触传感器与压触执行器将分别新增产能 2亿只与 1.2亿只,华硕、 Vivo、小米与华为、三星将分别对它们进行消化,公司 2023年传感器的产能利用率维持在 75.6%的高位。公司产品技术性能可与外资“掰手腕”,品牌持续积累,汽车电子方面, 公司产品参数上与博世、村田制作所各有千秋,差异化竞争愈发激烈, 智能仪表方面, 公司渗透欧美,客户稳定,智能家居方面, 公司首创芯片级雾化模组,支持二次开发, 消费电子方面, 公司压触反馈升级消费者痛点,产品进度领先。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 5.81/7.13/8.54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93/1.15/1.39亿, EPS 分别为 0.66/0.82/0.99元。 综合相对估值法与绝对估值法, 公司最终每股合理估值区间为 13.94-16.40元,首次覆盖,给予奥迪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国内外传感器与执行器政策存在不确定性的风险;下游汽车电子、智能仪表、智能家居、消费电子需求修复缓慢的风险;传感器与执行器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新一代 AK2车载超声波传感器、压电触觉反馈微执行器等新产品开发不及预期的风险;传感器与执行器行业技术变革加快的风险。
大唐发电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4-07-12 3.20 -- -- 3.19 -0.31% -- 3.19 -0.31% -- 详细
核心观点:大唐集团旗下综合电力平台。公司是大唐集团旗下综合电力平台,以及集团旗下火电业务的最终整合平台,装机主要分布于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截至2023年年末,公司控股装机73.28GW,其中煤机、燃机、风电、光伏、水电装机分别为45.62GW、6.63GW、7.46GW、4.37GW、9.20GW,占比分别为62.3%、9.0%、10.2%、6.0%、12.6%。此外公司参股宁德核电和塔山煤矿等优质项目,近5年年均投资净收益超过25亿元。 火电行业:电改促业绩稳定性提升,板块有望迎估值重塑。目前煤电收入以电能量电价为主,占比在75%以上,因此盈利能力受煤价影响大,周期属性强。以大唐发电为例,过去10年间公司火电业务毛利率在-10.1%~32.9%之间、度电毛利在-0.036~0.118元之间大幅波动。随着电改推进,煤电调峰、调频等调节性价值持续提升,带动容量补偿、辅助服务收入占比提升。我们测算,至2030年煤电将有50%左右收入来自边际成本低、稳定性高的容量补偿和辅助服务,其或将成为煤电主要且稳定的利润来源,煤电公用事业属性将显著提升。目前火电板块PB均值为1.22x,随着其由周期属性向公用事业属性转变,板块PB相对核电2.14x、水电2.92x有较大修复空间。 煤价进入下行通道,公司火电盈利修复空间大。我们测算今年煤炭整体供需将进一步宽松,长期来看“双碳”能源转型抑制煤炭需求,煤价重心有望持续下移。目前公司电源结构仍以火电为主,2023年公司火电装机与发电量分别为52.25GW和2266亿千瓦时,占比分别为71.3%和82.4%,并且燃料成本占火电营业成本的85%以上,因此公司火电板块盈利能力修复空间大。我们测算在2024年火电上网电价下降3%(0.013元/千瓦时),燃料成本下降6%(0.02元/千瓦时)的情景下,火电业务利润总额将增加670%(17.6亿元)至20.1亿元,对应单位GW利润总额4000万元左右。展望远期,随着容量补偿和辅助服务成为主要利润来源,预计2030年火电单位GW利润总额将提升至1.2-2.5亿元。 公司新能源开发进入加速期,储备项目支撑长期成长空间。公司大力推进低碳清洁能源转型,2023年新能源总装机11.83GW,营收79.14亿元、利润总额30.36亿元,十四五以来装机、营收复合增速均为24%。2023年新能源装机、营收、利润总额占比分别为16.1%、6.5%、54.5%。随着风电、光伏上游价格下降,我们预计新能源建设将进入加速期,2024-2025年新增装机分别为6GW、8GW,同比分别增长64%、33%。公司依托传统能源调峰等优势,多措并举获取新能源项目资源,十四五以来累计完成项目核准21.13GW,支撑新能源装机长期成长空间。 投资建议: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53/52.67/62.26亿元,对应PE分别为13.7x/10.8x/9.2x。长期来看,电改将推动火电业绩从强周期性转向高度稳定性,且在发展新能源方面具有资源及消纳优势,估值有望迎来重估。我们认为公司估值仍有提升空间,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煤价超预期上涨的风险;新能源开发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上网电价下调的风险。
东鹏饮料 食品饮料行业 2024-07-12 222.22 -- -- 236.48 6.42% -- 236.48 6.42% -- 详细
事件:7月10日,公司披露业绩预告,预计24H1收入78.6~80.8亿元,同比+44%~48%;归母净利润16.0~17.3亿元,同比+44%~56%;扣非归母净利润15.5~16.8亿元,同比+56%~70%。24Q2收入43.8~46.0亿元,同比+47~55%;归母净利润9.4~10.7亿元,同比+53~75%;扣非归母净利润9.3~10.6亿元,同比+72~97%。 收入增速创Q2历史峰值,特饮高景气+补水啦放量。24Q2收入预计同比+47~55%,增速为上市至今单二季度最高值,主要得益于:1)宏观复苏节奏偏慢背景下产品高性价比优势进一步彰显;2)网点开发节奏明显偏快叠加单店动销旺盛,下游渠道库存下降,订单需求超出产能供给,部分订单累积至季度末释放;3)全国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雨水较少的西南与北方成为新的增长极;4)补水啦在网点快速开发+SKU扩充+促销支持+代言人等多因素推动下表现持续亮眼,日销峰值持续创历史新高。 规模效应、精细化管理叠加成本回落,Q2盈利能力显著改善。24Q2归母净利率为21.4%~23.2%,同比+0.8~2.6pcts,绝对值为上市至今单季度最高值,若剔除投资收益因素,扣非归母净利率同比+3.1~4.9pcts,预计主要得益于:1)特饮大单品规模红利持续释放;2)数字化叠加渠道精细化管理,推动内部效率提升;3)渠道杠杆效应推动下,补水啦突破关键收入体量后步入利润扩张期;4)白糖、pet瓶与纸箱等大宗原料价格同比下降。 投资建议: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收入同比+37%/25%/22%,归母净利润同比+43%/26%/25%,PE为29/23/18X,公司业绩的确定性与成长性较稀缺,短期看7-8月随着气温攀升+雨水带北移+奥运赛事,动销有望延续旺盛,公司将冲击24财年目标,叠加白糖与包材等成本同比延续下降趋势,利好利润端弹性释放,长期空间则需关注特饮产品裂变+第二增长曲线持续性,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新品表现不及预期的风险,食品安全风险。
张江高科 房地产业 2024-07-11 18.16 -- -- 18.75 3.25% -- 18.75 3.25% -- 详细
立足科技产业: 公司成立于 1996年, 同年挂牌上市,是主营房地产园区开发、运营和产业投资的公司,实控人为上海浦东新区国资委。 经过 30余年的发展,公司立足科技产业的发展,围绕科技地产打造全生命周期发展模式,为科技企业提供从孵化加速到研发办公的全产业发展载体,为科创公司提供物理空间、产业投资等各方面资源。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0.26亿元,归母净利润 9.48亿元,其中房地产业务实现收入 20.02亿元、投资相关业务实现收益 8.51亿元。 汇集高科技产业的国家级园区: 公司主要资产为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张江科学城的高科技园区。 张江科学城规划面积 220平方公里,具有“一心两核、多圈多廊”的空间布局。 目前汇聚 24000多家企业,含国家、市级研发机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截至 2023年末,贡献租金收入的主要出租房地产建面规模 133.12万方,均位于张江区域,其中研发楼、厂房、办公楼业态建面占 58.81%。 园区招商与产业投资相辅相成: 公司运营主要包括产业园区招商服务、产业投资两方面。 1)园区: 通过全周期持有物业,形成“招商+服务”的业务链条,并可在项目成熟期通过 REITs 等通道退出并运营管理项目,实现成熟阶段的轻资产经营; 2023年,张江科学城引入重点企业 63家。 2)投资: 形成“直投+基金+孵化”的全过程投资方式入股投资高科技企业并获得投资收益;截至2023年末公司累计直投项目 52个,投资总额 38.6亿元。资产通过 REITs 上市后公司可投资于上市 REIT,获得投资收益;所投企业也可在张江科学城内办公发展; 因此园区业务和投资业务相辅相成,形成全生命周期的运营模式。 加大专业科技投资力度: 公司建有专业的投资团队,加大科技投资力度。 公司通过直投、创投、设立基金等方式参投生物医药、电子科技等行业的公司。 截至 2023年末,公司主要参股 16家公司, 2020-2023年,公司每年新增投资的企业数量分别为 12家、 13家、 5家、 5家。 2021-2023年,公司投资企业中每年分别有 2家、 6家、 3家企业于科创板上市,彰显公司专业的投资能力。 投资建议: 公司立足科技产业, 是围绕科技地产发展的全生命周期运营公司。 房地产业务以园区运营和开发为主,通过招商和服务的业务链条全周期持有运营物业,是公司稳定发展的基石;投资业务实现收益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基本维持在 50%以上,为公司业绩增长带来弹性。 我们预计 2024年-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1.08亿元、 12.07亿元、 12.65亿元,对应 PE 为 25.57X、23.46X、 22.40X。 我们看好公司在全生命周期模式下稳中有升发展前景, 首次覆盖, 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实施不及预期的风险,园区运营不及预期的风险,宏观经济不及预期的风险,芯片制造行业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生物医药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投资业务收益不及预期的风险,房地产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
学大教育 社会服务业(旅游...) 2024-07-09 60.38 -- -- 56.45 -6.51% -- 56.45 -6.51%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1H24业绩预告,1H24预计实现归母净利1.30-1.85亿,同比+46%~108%;实现扣非净利1.18-1.73亿,同比+21%~77%。 取业绩预告中值,预计公司Q2扣非净利同比+67%。以业绩预告中值计算,我们预计公司Q2实现归母净利1.58亿/同比+87.5%,实现扣非净利1.46亿/同比+67.2%。公司Q2业绩维持较快增长趋势,一方面预计仍主要受益于个性化教育业务聚焦的高中学段政策友好,且需求持续增长,叠加公司持续提升经营效率、优化成本费用,推动盈利能力显著改善。 另一方面,公司自双减后开始大力推进推进职业教育、文化阅读、医教融合等新业务发展,预计亦开始贡献部分增量。 签约岳阳现代服务职业学院,职教转型持续推进。公司自推动业务转型以来,已完成对近10所中等职业学校的收购与托管,并聚焦“专精特新”和“紧缺人才”两大方向,与全国范围内多所高等职业院校、行业企业达成合作,项目覆盖共建产业学院、二级学院、实习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基地,以及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诸多方面。 1H24公司完成与岳阳现代服务职业学院签约,待校址落成后,公司将参与岳阳现代服务职业学院的合作运营,共同开展聚焦“专精特新”和“紧缺人才”领域的高质量职业教育实践。 投资建议:公司当前成长逻辑清晰,传统个性化教育业务受益产业规范化发展趋势,供需优化驱动盈利能力提速。职教、普高等综合教育服务业务在外延并购加速推进下,有望充分享受当前升学+就业并重的双重需求。暂不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6年归母净利至2.6亿元、3.3亿元、4.2亿元,对应PE各为27X、22X、17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变化的风险;招生进展、新业务拓展低于预期的风险。
心脉医疗 机械行业 2024-07-04 102.81 -- -- 103.94 1.10% -- 103.94 1.10% -- 详细
事件:1)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的自愿性披露公告,预计2024H1实现营收7.77~8.08亿元(+25%~30%),归母净利润3.91~4.19亿元(+40%~50%);2)公司发布关于受让OptimumMedicalDeviceInc.(简称OMD)股权的公告,拟使用自有资金6,500万美元受让OMD公司72.37%股权。 新品入院顺利促进稳定增长,海外市场布局加速推进。2024年1-6月公司整体销量实现较好增长,带动公司净利润快速增长,主要是创新产品Castor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Minos腹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ReewarmPTX药物球囊扩张导管持续发力,新产品Talos直管型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及Fontus分支型术中支架系统入院家数及终端植入量增长较快。此外,公司持续开发地市级、县级医院市场,积极推动全球范围内与区域行业领先客户的合作,持续推进主动脉及外周介入产品在欧洲、拉美、亚太等国家的市场准入和推广,新品上市前临床试验有序展开。 拟全资持有Lombard,形成全球差异化竞争力。Lombard为OMD下属全资子公司(英国及德国公司),其具备满足CE、FDA及日本PMDA要求的覆盖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质量管理体系,拥有完善的组织架构和团队。此次受让并全资持有OMD及其旗下Lombard,有望在产品、技术、知识产权及管理体系等方面赋能,并助力公司进一步增强自身全球差异化竞争力:一方面,Lombard业务具备多年技术积累,已形成丰富且具较强竞争力的产品管线,在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拥有20余年产品推广历史,产品覆盖23个国家;另一方面,Lombard具备先进的制造工艺技术(如自动编制、自动缝合、自动抛光等),能赋能并显著提升公司产品性能及生产效率,有望在心脉在研产品中逐步延伸应用。 海外子公司经营持续向好,有望深度协同贡献业绩增量。据公司公告,近年OMD经营业绩持续改善,营业收入保持增长,2023年同比增长43.55%且亏损逐步收窄(2024Q1仅微亏),并预计于2024年度实现扭亏为盈。同时,心脉医疗拟通过此次收购建立欧洲市场业务平台,搭建多个境外业务中心实现市场的深度覆盖,进而深化推进国际化战略。据公司公告,欧洲主动脉瓣覆膜支架市场规模将于2029年达到8.24亿元(占全球22.8%,仅次于美国),同时公司有望在未来5年将在欧洲市场的市占率逐步从2022年的不足2%(按手术量)提升至10%以上。 投资建议:心脉医疗是国内主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领域的龙头企业,自主核心产品性能已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外市场持续顺利拓展,未来有望逐步成长为全球心血管领域领先企业。我们预计公司2024年-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67/9.00/12.11亿元,同比增长35.37%/35.07%/34.48%,EPS分别为5.41/7.30/9.82元,当前股价对应2024-2026年PE为19/14/11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研发进展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新品推广效果不及预期的风险、产品降价超预期的风险。
五粮液 食品饮料行业 2024-07-03 123.13 -- -- 129.36 5.06% -- 129.36 5.06% -- 详细
事件:6月28日,公司召开股东大会,公司管理层针对公司2023年经营情况和2024年重点工作进行交流。 大单品稳健经营:公司今年针对核心大单品第八代五粮液实施了控量挺价的策略。从目前进展来看,在销量方面:根据广州日报,第八代五粮液的动销和回款进度符合公司预期,社会库存也比较合理。在刚过去的端午节,第八代五粮液的动销保持了两位数的同比增长;在价格方面:根据百荣酒价的数据,第八代五粮液批发价格在3月-4月由925元上行至940元;5-6月稳定在940元;6月20日以来价格有所下行,6月29日价格显示降至925元。我们认为最近价格下行受淡季需求偏淡和近期茅台价格下降影响,目前茅台价格显示企稳迹象,五粮液批价通过短期供货节奏调整也有望修复。整体而言,上半年公司大单品在量价平衡原则下实现了稳健的发展。 其他主销产品发展较快:在第八代五粮液稳健经营的基础上,新增投放量将向其他主要产品倾斜,主要包括1618五粮液、39度五粮液、45度五粮液和68度五粮液,加强市场布局。从目前进展来看,根据每日经济新闻,得益于宴席活动和红包扫码等反向激励动作,五粮液1618、39度五粮液回款和动销增速较快;45度五粮液、68度五粮液的招商签约、回款等工作也在按照计划有序推进之中。整体来看,今年五粮液其他主销产品发展状态较好,为第八代五粮液分担了增长任务,使得大单品量价平衡策略得以稳健推进。 积极布局2000元+市场,抓“危中之机”:根据钛媒体,公司将着力做强年份酒系列,推出经典五粮液10年、20年、30年、50年,不断满足2000元价位段以上需求。新的经典五粮液系列产品采用了年份酒概念,我们认为更容易被高端酒消费者认知和接受;渠道运营模式也将做有利于市场布局的调整创新。近期飞天茅台价格下降对渠道信心有所影响,在此环境下,五粮液加强2000元以上价位段布局,我们认为是在抓“危中之机”,树立品牌形象,为公司未来发展打下重要基础。 投资建议:从目前进展看,“1+3”产品矩阵策略下,公司核心大单品第八代五粮液的控量挺价策略得以稳健推进,1618五粮液和其他新品也较好地分担了增长任务;对于2000元+市场的布局其实是在抓“危中之机”,有望为公司长期发展打下重要基础。我们认为在行业景气度下行和市场集中度提升双向趋势下,五粮液受益于强品牌力、千元价格带竞争格局优化以及营销工作执行改善,属于稳健+积极的性价比标的选择。维持2024-26年EPS预测8.81/9.78/10.87元,2024/6/28收盘价128.04对应P/E分别为14.5/13/12倍,估值已低,重申“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第八代五粮液批价下行的风险,白酒需求继续走弱的风险。
诺瓦星云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4-07-02 192.97 -- -- 201.99 4.67% -- 201.99 4.67% -- 详细
公司是国内 LED 显控和视频处理系统龙头,过去三年份额持续扩张。 公司在技术和客户方面具有竞争优势。过去三年公司 LED 显控系统营收增速显著高于行业和竞争对手,获客能力强。目前公司国内市占率处于绝对领先。经测算, 2023年公司在国内 LED 显示控制和视频处理系统市场的占有率约为68%,单视频处理系统的国内市占率超过 50%。 出海发挥竞争优势,为公司带来增长 alpha。 未来三年全球 LED 市场将以18.4%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美洲和 EMEA(包括欧洲、中东和非洲)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22.73%和 21.5%,相较于国内市场,海外市场增速更快。公司依托自身在产品性价比、销售服务体系、海外活动承办经验和品牌方面的优势扩张海外市场,收入和毛利率双升。 Barco 是公司在海外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与之相比,公司除产品性价比优势显著之外,在主业上更加专注且在研发上更为投入。 2020-2023年公司境外营收快速增长,产品境外毛利率远高于境内。 行业技术革新为公司带来增长 beta。 小间距 LED 产品优势叠加成本下降,商用、家用显示需求成为增量, 2022年开始小间距 LED 的渗透率加速提升至60%,是当下以及未来几年的主流产品。 MLED 大势所趋, 2025年将迎来应用规模化落地元年,目前全球渗透率大约为 5%,预计到 2027年会提升到10%。 8K 超高清技术对显示控制系统的数量和性能要求更高, XR 和 3D 裸眼带来新的增长点。随着超高清视频普及,视频处理系统核心地位上升,平均价格上涨。视频处理系统与发送卡集成化趋势有助于提升公司客户粘性。 市场增速估算: 对于小间距 LED(P2.5-P1),接收卡的销量增速等于 LED出货面积增速;而对于 MLED(P<1),接收卡的销量增速大于 LED 出货面积增速。因此, LED 显控系统市场增速大于且比较接近 LED 行业出货面积的增速,由于 LED 单位面积价格下降, LED 出货面积的增速大于销售额的增速。视频处理设备市场同样受到小间距和高分辨率的拉动,小间距 LED 显示屏的无缝拼接和高清对视频处理设备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视频拼接器的需求增加且视频控制器逐渐与发送卡形成 1:1的对应关系。随着点间距的缩小,视频处理设备占 LED 显示屏的成本比例不断提升,若假设未来视频处理设备占 LED 显示屏的成本比例平均为 6%计算(2023年约为 4%),则 2027年全球视频处理设备市场空间约 84亿, 2023-2027年复合年增速超过 35%。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38.33/50.68/67.26亿元,同比增长 25.49%/32.24%/32.70%;实现归母净利润 8.08/11.39/15.55亿 元 , 同 比 增 长 33.16%/40.87%/36.59% ; 当 前 股 价 对 应 PE 分 别 为22.24/15.79/11.56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变动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新技术应用不及预期的风险。
上海医药 医药生物 2024-06-12 18.70 -- -- 19.55 4.55%
19.55 4.55% -- 详细
事件: 2024年 6月 8日,上海医药宣布终止四个研发项目的临床试验及后续开发,继一个月前终止三个研发项目后第二次调整新药开发管线。本次四个项目研发投入 1.15亿元,加上此前三个项目投入 3.22亿元,近期终止的七个项目累计投入 4.37亿元。 终止前景较弱管线,有利于聚焦资源投入核心项目,降低研发费用投入释放业绩。 公司 2023年研发投入 26.02亿元,其中研发费用 22.04亿元,同比增长 4.35%,占工业营收(262.57亿)的比重为 8.39%,占 2023年扣除一次性特殊损益影响的归母净利润(49.19亿)比重为 44.8%,研发投入对归母净利润影响较大。此次终止前景较弱的早期项目,为合理配置研发资源、聚焦优势管线,有利于提升研发费用效率、释放业绩。 此次终止项目以早期项目为主,主要包括 4个单抗和 3个小分子项目。 单抗项目研发投入 3.45亿元,占比 79%;其中针对乳腺癌的 B003处于Ⅱ期临床入组阶段,治疗 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 B001和针对乳腺癌的 B002处于Ⅰ期临床结束阶段,用于多发性硬化症的 B001-A 获批 IND 后未开展临床试验。 小分子项目研发投入 0.92亿元,占比 21%;其中用于乳腺癌/脂肪肉瘤的 I022处于Ⅱ期临床结束阶段,针对晚期实体瘤的 I022-K 和治疗 NSCLC 的 I010处于Ⅰ期临床结束阶段; I022和 I022-K 均为 1类创新药, I022本次仅终止针对乳腺癌一线适应症的临床开发,其他适应症的临床试验及后续开发正常进行。 管理层换届完成,期待新管理层改革成果。 上海医药 2023年实现管理层换届,新董事长、总裁及管理团队均已就任,同时在执委会层面引入云南白药总裁董明先生作为执行董事,混改引入外部监督管理机制。新管理层聚焦工业园区整合、南北商业整合等一系列降本增效工作,有望提升经营活力、逐步释放业绩。 投资建议: 上海医药作为工商一体的综合性大型药企, 工商板块业务协同造就竞争优势, 创新发展战略引领企业转型。我们看好国企深化改革的潜力,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5.30/61.72/67.94亿元,同比增长46.76%/11.61%/10.08%, EPS 分别 1.49元、 1.67元、 1.83元,当前股价对应2024-2026年 PE 12.6/11.3/10.2倍, 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药品集采降价高于预期的风险、混改整合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新药研发失败的风险等。
奥瑞金 食品饮料行业 2024-06-12 4.57 -- -- 4.56 -0.22%
4.56 -0.22%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公告,拟以每股要约股份7.21港元的要约价,向中粮包装全体股东发起自愿有条件全面要约,以现金方式收购中粮包装全部已发行股份。 截至预案签署日,公司共持有中粮包装24.4%的股份,预计本次交易将最高收购其75.56%的股权,现金代价总额为60.66亿港元。 下游需求稳健成长,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2023年,中国金属包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5.62亿元,行业市场规模占整体包装行业的比例约为13.05%,对标全球45~50%的水平具备较大提升空间。同时,啤酒罐化率稳步提升,持续贡献增量需求。据Euromonitor数据,截至2022年,中国的啤酒罐化率仅在30%左右,而英美等发达国家啤酒罐化率约65%,日本啤酒罐化率接近90%。 若收购落地,竞争改善将带动行业盈利向好,双方协同将实现效率提升。 中粮包装为中国金属包装龙头之一,铝制包装业务为百威英博、可口可乐、雪花啤酒等头部客户提供服务,马口铁包装在下游奶粉罐、旋开盖、气雾罐、钢桶等多个细分领域保持领先地位。2023年,中粮包装铝制包装、马口铁包装分别实现53.46、42.1亿元。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二片罐市场中,奥瑞金、宝钢包装、中粮包装及昇兴控股市占率分别为20%、18%、17%、12%。若公司成功实现收购,1)二片罐、三片罐市场集中度将得到明显提升,进而实现行业竞争格局的优化,盈利能力有望持续向好;2)双方将在产能布局、客户资源等方面实现协同,提升整体经营效率。 投资建议:公司为金属包装龙头,传统业务优势地位稳固,稳步扩大产能规模,积极拓展业务版图,若本次收购落地,有望带来规模及盈利能力提升,未来成长性显著,预计公司2024/25/26年能够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38/0.42/0.46元,对应PE为12X/10X/10X,维持“推荐”评级。风险提示:收购结果不确定的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业务布局不及预期的风险、红牛诉讼结果不确定的风险。
昆药集团 医药生物 2024-06-12 20.99 -- -- 21.07 0.38%
21.07 0.38% -- 详细
事件: 2024.6.7 公司发布公告, 公司拟与关联方华润三九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以自有或自筹资金 17.91 亿元收购华润三九持有的华润圣火 51%股权(原华润三九持有 100%股权),华润圣火较其财务报表净资产账面价值 9.3 亿元增值率为 277.65%。 若本次交易完成,华润圣火将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收购华润圣火,加强公司在三七产业链的竞争力。 华润圣火成立于 1995 年, 2016 年成为华润三九全资子公司, 主要产品为“理洫王 ” 血塞通软胶囊、黄藤素软胶囊和磺胺嘧啶银乳膏。 华润圣火旗下 3 家控股子公司, 1) 昆明圣火医药有限公司(持股 100%)主要进行医药营销服务; 2) 云南圣火三七药业有限公司(持股 100%)主要进行口服用三七总皂苷提取、血塞通制剂及 GSP 物流; 3) 华润三九(云南)三七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持股 70%)主要进行三七全产业链上游业务拓展(种植、种子种苗等);三七中药材、三七皂苷、三七资源等三七产业链相关业务。 2023 年华润圣火实现营业收入 7.51 亿元,同比增长 1.61%;净利润 2.03 亿元,同比增长 0.88%。 经审计评估,华润圣火总资产账面价值为10.67 亿元;总负债账面价值为 1.37 亿元;净资产账面价值为 9.30 亿元,股东全部权益评估价值为 35.12 亿元,评估值增值 25.82 亿元,增值率 277.65%。本次收购有利于公司实现三七业务战略性整合,助力公司打造三七产业链标杆企业, 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心脑血管领域产品的市场份额,实现公司成为“银发健康产业引领者、精品国药领先者、老龄健康-慢病管理领导者”的战略目标, 同时解决血塞通软胶囊存在的同业竞争问题。 长期逻辑: 五年战略规划落地, 2028 年末工业收入达 100 亿元。 公司制定五年( 2024 年-2028 年)战略发展规划, 昆药集团聚焦精品国药、老龄健康-慢病管理两大核心业务领域,通过短期、中期、长期三步走的发展行动规划,以及内生发展加外延扩张方式,力争 2028 年末实现营业收入翻番,工业收入达到 100 亿元,致力于成为银发健康产业第一股。 投资建议: 五年战略规划落地, 2028 年末工业收入达 100 亿元, 口服产品在华润三九赋能下有望持续放量,注射剂在政策复苏和带量集采下逐步修复增速。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归母净利润为 5.76/7.77/10.11 亿元, 当前股价对应 2024-2026 年 PE 为 27/20/15 倍, 维持“推荐 ”评级 。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产品毛利率的风险;汇率波动影响公司汇兑收益的风险;下游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联美控股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4-06-10 5.56 -- -- 5.82 4.68%
5.82 4.68% -- 详细
清洁供热和广告发布业务双轮驱动的现金奶牛 。 联美控股本质上是一家控股型公司,主要通过下属子公司分别从事清洁供暖和广告发布业务,其中广告发布业务经营主体兆讯传媒已于 2022 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得益于优秀的成本费用管控能力,公司盈利水平领先同行,同时居民供热业务的预收款性质使得公司的现金回收情况良好,在手资金充裕, 2023 年末货币资金达到 80 亿元,大幅领先可比公司。充足的在手资金助力公司连续 7 年进行现金分红,以 2024 年 6 月 6 日收盘价计算的 2023 年股息率达 3.61%,性价比突出。 煤价下行带来短期盈利改善,增量+存量替代需求助力长期成长。 供热价格相对稳定使得供热企业的成本传导能力有限,在煤价高位运行背景下盈利承压,代表性企业 2023 年毛利率相比 2020 年的降幅在 5%~35%不等。因此,短期来看, 随煤炭供需格局优化, 供热企业将受益于煤价中枢的进一步下移,盈利能力有望改善。而长期来看,城镇化率持续提升和工业园区的庞大基数奠定了城市集中供热的增量需求,而双碳政策导向下,以燃煤供热为主的供热结构优化也将释放可观的存量替代需求 。具体到联美控股核心经营区域沈阳市,其在“十四五 ”、“十五五”期间将分别新增供热面积 4000、 4000 万平方米,同时供热结构优化将产生 8900、 7500 万平方米清洁能源供热需求, 行业扩容助力相关企业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沈阳地区供热龙头,成本优势奠定核心竞争壁垒。 在供热价格较为稳定的情况下,供热企业的收入弹性主要来自供热面积的增加,而成本管控能力则成为与同行拉开盈利差距的胜负手 。从供热面积来看,作为沈阳地区供热龙头企业之一,公司 2022 年市占率接近 23%,因此将充分受益于沈阳市供热面积新增需求 。与此同时,公司也积极布局生物质热电联产、再生水源热泵等清洁能源供热技术,有望乘借沈阳市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供热的东风 。从盈利能力来看,公司通过长协锁价+关联方采购+淡季储煤+精细化管理策略打造全方位成本优势,盈利水平持续领先同行。 高铁媒体业务阴霾褪去,商圈数字户外媒体业务静待花开。 公司子公司兆讯传媒为国内高铁传媒第一股,已形成布局全国铁路网的数字媒体网络,数字媒体资源数量排名全国前列 。短期来看,出行恢复带来短期高铁广告花费边际改善,兆讯传媒业绩有望迎来拐点。长期来看,预计到 2035 年,我国高速铁路将达到 7 万公里,相比 2023 年末的 4.5 万公里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促使高铁广告价值进一步凸显,公司高铁媒体业务大有可为 。与此同时,兆讯传媒于 2022 年进军商圈数字户外媒体领域,该业务目前仍处在前期投入阶段,预计进入经营期后,每年将为其贡献 0.75 亿元净利润,相对 2023 年的弹性达到 56%,有望成为兆讯传媒的第二增长极。 投资建议: 预计 2024-2026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9.12、 9.72、 10.42 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3.89x、 13.03x、 12.16x。 公司是区域供热龙头,管理、 财务质量优异,清洁供热潜力大,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煤炭价格超预期上涨的风险,高铁站点资源流失的风险,户外裸眼 3D 高清大屏业务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九丰能源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4-06-07 27.20 -- -- 31.52 15.88%
31.52 15.88%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限制性股票与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公司同时发布《未来三年(2024-2026年)现金分红规划》。 股权激励+员工持股双管齐下,业绩稳健增长方向确定:公司股权激励计划授予权益总计565.70万股/份,激励对象137人,其中限制性股票首次授予24.35万股、授予价格13.17元/股;股票期权首次授予24.35万份,授予价格21.07元/份。激励计划业绩考核指标为:2024~2026年归母净利分别为15.00亿元、17.25亿元、19.84亿元。公司同时发布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规模不超过9877.50万元、不超过750万股,股票来源为回购账户股票,授予价格13.17元/股,业绩考核指标为2025~2027年分别为17.25亿元、19.84亿元、22.81亿元。本次发布的激励计划及员工持股计划激励充分,同时给出了一个增长较快、跨度较长的业绩考核指标,彰显公司对业绩持续增长的信心和决心。 推出固定现金分红+特别现金分红计划,高分红、高股息增强投资价值:公司同时发布《未来三年(2024-2026年)现金分红规划》。固定现金分红:2024~2026年分别为7.5亿元、8.5亿元、10亿元,按照2024年6月5日收盘价,股息率分别为4.54%、5.15%、6.06%;按照公司激励计划业绩考核指标,年分红率在50%左右。规划同时叠加了特别现金分红计划,2024~2026年,如公司年度归母净利同比增长超过18%,当年将启动不低于2000万元的特别现金分红,该计划使得公司股息率水平有望进一步提升。 一主两翼发展格局兼具稳定性和成长性,持续稳健增长可期:公司定位为“有价值创造力的清洁能源服务商”,目前已涵盖清洁能源、能源服务、特种气体三大业务板块,以LNG/LPG为主的清洁能源业务具有盈利稳定、现金流优异的特征,受益于全球低碳发展需求,未来有望保持稳定增长;公司近年快速布局能源服务、特种气体等业务,展现了较强的执行力;能源服务业务在能源物流服务以及能源作业这两大增长点推动下,迎来快速增长期;以氦气资源为核心的特种气体业务,也将助力公司在航空航天这一巨大特种气体需求领域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26亿元、17.53亿元、20.47亿元,对应PE分别为10.82倍、9.42倍、8.07倍,公司经营稳健,能服及特气业务打开成长性,本次激励计划及现金分红计划也进一步明确了公司稳健增长、高分红的特征,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LNG/LPG价格波动的风险,公司能源服务、特种气体业务开拓不及预期的风险。
长城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6-06 24.98 -- -- 26.28 5.20%
26.82 7.37% -- 详细
三十年整车制造经验铸就自主品牌龙头, 产品结构优化助力业绩高景气。 公司成立于 1984 年, 最早以 轻型客货汽车起家 , 后逐渐拓展至皮 卡、 SUV、 轿车等产品品类, 具备丰厚的整车制造经验, 并广泛布局动力系统、 底盘系统、 车身结构件、 车规级半导体、 智能化系统等汽车核心零部件。 公司目前布局有哈弗、坦克、 WEY、 皮卡、 欧拉、 机甲龙六大品牌, 在国内储备了充足产能, 并在泰国、巴基斯坦、 俄罗斯、 巴西等多地建厂, 引领国内主机厂“ 生态出海” 。 得益于以坦克为代表的豪华品牌销量占比提升和出口的高速增长, 公司产品结构优化, 助力 业绩 高 景 气, 2023 年 /2024 年 Q1 公 司分 别 实 现营 业 收 入 1732.12 亿 元 /428.60亿元, 同比分别+26.12%/+47.60%,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48.34 亿元/20.24 亿元,同比分别+7.98%/大幅扭亏, 产品结构优化带动产品均价和毛利率增长。 扬长: 科技研发反哺产品, 巩固坦克品牌与出口领先优势。 公司构建了以资源层-工具层-应用层为架构的森林生态技术体系, 广泛布局新能源智能汽车核心零部件, 依靠高强度的研发投入积累, 公司进入成果收获期, 技术成果赋能产品走向新能源+智能化第一梯队, 成为公司核心竞争力, 助力公司优势品牌进一步提升产品实力。 当前坦克品牌 实现对 20-70 万元越野 SUV 市场的全覆盖, 具备了较为成熟的产品矩阵, 并依靠专为越野产品打造的 Hi4-T 混动系统快速实现新能源转型, 产品销量稳居细分市场首位, 未来品牌还将发布高端产品 800, 继续提升品牌豪华属性, 有望为销量带来新增长动能。 出海方面, 公司拥有二十余年的产品出海历史, 目前已完成旗下全部品牌的出海布局, 坦克品牌出口量快速提升, 国内品牌优势开始向全球辐射, 当前公司主要布局的出口市场如巴西、 墨西哥、 俄罗斯、 泰国等地中国自主品牌渗透率仍有广阔提升空间, 且在“ ONE GWM”的战略统筹下, 公司快速深化全品牌海外布局, 因地制宜推出适合当地市场特征的产品, 预计海外销量将继续成为全年业务亮点, 推动盈利能力的继续提升。 补短: 产品焕新+技术升级+渠道调整再次拥抱新能源与智能化浪潮。 由于产品定价、 技术、 渠道、 品牌定位等方面的不足, 公司首代新能源产品的市场拓展有所失利, 新能源转型落后于整体市场, 但公司及时调整产品策略, 叠加研发成果进入收获期带来的智能化技术的明显进步, 公司正快速补齐过去短板, 推动新能源转型的再次启航。 哈弗: 利用 Hi4 系统的性能优势深挖细分市场, 带来定价高但性能、 尺寸等具备显著差异性优势的猛龙等紧凑型产品, 提升品牌辨识度与知名度; WEY: 全新正向研发产品蓝山市场拓展取得初步成效, 智驾版于北京车展首发, 智能驾驶、 智能座舱全面升级, 智能化性能有望跃居行业第一梯队, 有望驱动销量再增长。 同 时公司试水直营模式, 计划于年底实现 200+零售中心开业, 适配高端品牌销售特性, 提升销售效能; 欧拉: 纯电动市场扩容速度放缓,产品迭代加速推动市场竞争程度上升, 公司放缓纯电品牌新品推出节奏, 稳固纯电产品盈利能力, 公司全品类优势以及平台化技术工具有望平滑纯电品牌暂时缺位带来的弊端, 在前沿智能化技术成果在高端品牌的率先应用达到提升公司品牌形象的效果后, 智能化技术的平行迁移有望为经过产品与技术沉淀后的欧拉品牌带来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进而激发销量增长潜力。 投资建议: 预计 2024~2026 年公司将分别实现营收 2235.03 亿元、 2599.79 亿元、2841.97 亿元, 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102.51 亿元、 131.52 亿元、 157.98 亿元, 对应 EPS 分别为 1.20 元、 1.54 元、 1.85 元。 基于公司新能源销量低基数下的增长潜力和“ 生态出海” 的布局优势, 综合考虑绝对估值与相对估值, 公司合理每股价值区间为 29.97 元-40.31 元, 对应市值区间为 2560.02 亿元-3443.25 亿元, 维持公司“ 推荐” 评级。 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的风险; 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智能化技术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547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