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78/230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奥特维 2022-12-21 189.01 -- -- 231.58 22.52%
231.58 22.52%
详细
事件概况2022年12月14日,公司发布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预案,拟发行不超过11.4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本次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期限为自发行之日起六年,转股期限自发行结束之日起满六个月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至可转换公司债券到期日止。 募投项目助力扩产,优化产品结构本次募集资金拟投入以下项目:(1)10.4亿元拟投向平台化高端智能装备智慧工厂。公司当前生产经营场所使用较为紧张,分散于1处自有厂区及6个租赁取得的经营场所。公司通过建设智慧工厂,可以大幅增加高端智能装备的生产能力,以满足市场需求,有助于实现资源统一调配。新工厂聚焦已获得市场认可的新产品,兼顾在研高端智能装备,且公司新工厂将具备较高的自动化水平及生产调度能力。 (2)0.6亿元拟投向光伏电池先进金属化工艺设备实验室。通过建设覆盖光伏电池片后道工艺环节的实验线及测试设备,用于研发、验证公司光伏电池设备。从而提升公司光伏电池片设备研发效率及对技术秘密的保护能力。 (3)0.4亿元拟投向半导体先进封装光学检测设备研发及产业化。拟研发半导体封装测试领域的先进封装光学检测设备,并试制、测试该产品样机。 多重布局助力公司持续高成长1)光伏:公司在串焊机、单晶炉之外,沿着光伏产业链推出了电池丝网印刷整线、光注入退火炉等设备。其中,控股子公司旭睿科技丝网印刷整线已取得润阳光伏N型电池片1.3亿元中标。公司电池丝网印刷整线截至2022年9月末在手订单1.71亿元。 2)锂电:公司锂电布局不断发力新产品,储能用模组PACK智能生产线等通过自主研发形成的新产品已推向市场,截至2022年9月末在手订单1.49亿元;锂电池叠片机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3)半导体:公司铝线键合机积极推动验证进程,并已获得通富微电、德力芯及其他客户小批量订单;半导体装片机属于键合机前道配套设备,处于持续研发中,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6.70/53.12/67.1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7/9.52/12.28亿元,2021-2024年归母净利润CAGR为49%,以当前总股本1.54亿股计算的摊薄EPS为4.25/6.16/7.95元。公司当前股价对2022-2024年预测EPS的PE倍数分别为45/31/24倍,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1)光伏行业后续扩产不及预期的风险;2)技术迭代带来的创新风险;3)新业务拓展的不确定性风险;4)研究依据的信息更新不及时,未能充分反映公司最新状况的风险。
仙鹤股份 造纸印刷行业 2022-12-16 31.23 -- -- 32.20 3.11%
32.70 4.71%
详细
仙鹤股份:特种纸龙头企业,具备产品多元化平台型生产能力。公司是国内高性能纸基功能材料研发生产的龙头企业,产品矩阵丰富、种类多达 60余种,在多个细分赛道中保持市占率领先。伴随产能释放与结构优化,公司业绩高增,近五年营收、净利润 CAGR 分别 22.34%、36.79%。 行业:格局及成长性优异,成长潜力大。当前我国特种纸仍处于高速成长阶段,相比大宗纸而言聚焦差异化利基市场,供需结构优异。根据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数据,2020年我国特种纸及纸板产量 718wt,近十年产量 CAGR 为 12.1%,远高于同期整体机制纸及纸板(同期产量CAGR 为 1.02%)。特种纸未来仍具备较大增长潜力,短期受益于疫后消费复苏(格拉辛纸、热敏纸等);中长期受益于 1)以纸代塑(食品包装纸等)、2)下游应用渗透率提升(医疗包装用纸等)、以及进口替代(电容器纸等)与品牌出海(装饰原纸等)。 公司:柔性化生产能力构筑核心壁垒,2023年浆价下行将显著增厚利润。1)柔性化生产能力迅速响应下游的波动需求。公司在生产端,具备领先于行业、符合产业趋势的显著优异底层生产通用能力——平台式生产能力,即向高景气细分赛道灵活切换产能的生产能力,公司在多细分纸种市占率位居第一。2)客户储备丰富依赖性低,单一客户渗透率提升空间大。3)随海外浆厂新增产能释放,2023E 浆价预期下行,公司盈利中枢有望上移。2023E 弹性测算:假设阔叶浆价下降 5%~30%,若全年销量按 120万吨计算,对应净利润范围 11.66~15.79亿元。 产能释放突破瓶颈,林浆纸一体化生态打开成长远景。基于良好的供需结构,公司产能利用率饱和,上市以来逐年加大资本开支,产业链布局延伸至上游开展林浆纸一体化建设,远期将新增 380wt 纸产能与 320wt浆产能。若按吨纸浆耗为1吨计算,2024年公司木浆自给率将达到35%,远期木浆自给率有望突破 60%。我们预计公司 2022E-2024E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61/12.20/14.15亿元,同比分别-25.1%/+60.2%/+16.0%。 对应 PE 分别 28.56X、17.82X、15.36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市场竞争加剧,产能投放不及预期。
万华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22-12-15 91.48 -- -- 96.30 5.27%
108.00 18.06%
详细
事件描述2022年 12月 13日下午,万华化学对外发布公告:公司计划在烟台工业园实施乙烯二期工程,主要建设 120万吨/年乙烯裂解装置、25万吨/年低密度聚乙烯(LDPE)装置、2x20万吨/年聚烯烃弹性体(POE)装置、20万吨/年丁二烯装置、55万吨/年裂解汽油加氢装置(含 3万吨/年苯乙烯抽提)、40万吨/年芳烃抽提装置,实现自主开发的POE、差异化专用料等高端聚烯烃产品产业化。根据公告,乙烯二期项目将选择乙烷和石脑油作为进料原料,与公司现有的 PDH 一体化项目和乙烯一期项目形成高效协同,该项目计划投资额 176亿元人民币,已经于 2022年 8月获得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通过,预计于2024年 10月开始陆续投产。 乙烷+石脑油原料成本更低芳烃为 MDI 提供原料,2x20万吨 POE 产能国内规划最大进展最快乙烷+石脑油作为乙烯裂解原料,工艺成本相比丁烷+石脑油具有优势,同时芳烃为 MDI 工序纯苯提供原料。公司乙烯二期原料端采用乙烷+石脑油的方式,乙烷裂解乙烯法成本具有优势。原料石脑油裂解可生产 40万吨/年芳烃抽提,主要用于生产苯、甲苯等,实现 MDI 与TDI 工序中纯苯原料的部分自给,降低纯苯的外购比例,进一步从源头实现全产业链一体化。公司 POE 早在 2021年就完成千吨级的中试,经过改进后下游客户试用效果 OK, 可用于汽车改性及光伏胶膜等领域。一期 20万吨 POE 项目预计将在 2024年上半年实现投产,届时将是国内第一家完成 POE 产业化的公司。 电池材料业务实现整合,新能源发电持续推进成立电池科技有限公司,与西藏矿业合作整合锂电上游资源。近期公司与西藏矿业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进行盐湖高附加值产品研发、生产,未来有望建立盐湖提锂、材料制造、资源回收的全产业链闭环,共同打造盐湖开发更加强有力的利润支柱。同时成立万华化学集团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对内将进一步整合全公司资源,对外着重抢占市场,弥补没有上游锂资源的劣势,1万吨三元正极材料项目于 2022年初投产,目前处于客户验证与推进中,5万吨磷酸铁锂项目预计2023年上半年可实现投产。 与国能、隆基合作推进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项目,早日完成绿色能源体系。在风电领域,公司依托烟台与福建沿海的地理优势,联合国能集团共同建设福建省马祖列岛主岛 310MWp 海上风电项目与烟台莱州 93MWp 分散式风电项目(一期装机容量 48MWp),两项目共 计可实现年发电量达 16.6亿度。在光伏领域,公司与华能集团合作共同打造 1300MWp 莱州海上光伏发电项目、潍坊 1260MWp 海上光伏发电项目、烟台招远 140MWp 农光互补型光伏发电项目以及海阳市600MWp 渔光互补型光伏电站项目,共计可实现发电量达 42.8亿度电。另外,公司与隆基绿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光伏材料、光伏以及 BIPV 等应用领域上发挥各自优势,能够加深合作,早日实现节碳减排、构建绿色能源体系。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78.52、235.29、260.88亿元,同比增速为-27.6%、31.8%、10.9%。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16、 12、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2)项目审批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3)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 (4)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的风险。
晶品特装 2022-12-15 94.98 -- -- 96.00 1.07%
98.98 4.21%
详细
公司重视技术研发,技术储备力量雄厚公司是研发驱动型企业。经过多年的艰苦钻研,已经掌握多传感器融合探测、微小型高精度光电云台、超宽带雷达探测、高效动力驱动、高适应性底盘、多自由度自适应机械臂、高效人机协同及操控共 7项重要核心技术。未来公司仍将持续聚焦于主营业务领域核心技术研发。 光电侦察设备产品已能满足多场景应用基于国防安全领域在战场感知方面的需求持续增加和技术进步带来的效率提高,Markets and Markets 数据显示,全球军用光电设备市场空间有望在 2025年达到 130亿美元。多年来,公司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并开发了单兵头戴、手持、枪瞄等多类光电侦察设备及多款无人机载光电吊舱产品,产品技术参数或指标优异。未来,公司有望凭借技术领先性及产品丰富度充分享受到下游行业的高景气度。 军用机器人业务未来有望与行业共成长可搭载多种任务载荷的地面机器人及无人战车,在不同场景下可执行各类作战任务,将大大提高军队作战能力,军用无人系统市场前景广阔。 近年来,公司突破并掌握了机器人制造全流程的关键技术,自主开发了多款地面机器人和无人车,其中四款军用机器人型号均以综合评比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中标。伴随着募投项目产能逐渐释放,我们认为公司有望凭借先发优势与军用机器人行业共成长。 投资建议基于下游行业的高景气度及公司在无人装备领域行业的地位,伴随募投产能的逐渐释放,公司将充分享受景气红利。我们预计 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0.70/1.00/1.47亿元,对应市盈率为 101.90、71.00、48.14倍,首度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募投项目产能释放缓慢、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疫情因素影响物流。
盐田港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2-12-14 5.13 8.38 69.64% 5.22 1.75%
5.45 6.24%
详细
优质港口资产注入,23年、24年利润总额改善幅度达 70%、147%假如资产重组于 2023年上半年顺利完成,公司将获得盐田港中港区 3期 35%股权,该部分股权有望在 2023H2和 2024年为公司带来约 3.7亿元和 7.8亿元税前利润,相当于 2021年利润总额的 69.7%和 146.9%。 港口业务产能利用率持续提高,自主经营的港口进入利润释放期惠州荃湾煤炭港,2022H1产能利用率从 2021年的 45.9% 爬升至 54.3%(环比+8.4pp),收入 1.1亿元(同比+48.2%),净利润从 2021年亏损4,229万元减少至亏损 315万元,预计 2022全年可实现扭亏为盈。 黄石新港,2022H1产能利用率从 2021年的 38%提升至 47%(环比+9pp),收入约 1.1亿元(同比+20%),净利润同比增长 91%至 2,218万元,预估 2022年全年净利润有望突破 5,000万元。 我们判断,惠州荃湾港和黄石新港从 2023年起,利润有望大幅增长。 高速业务量、价齐升在即,将进一步提升公司业绩惠盐高速深圳段约 20KM,疫情导致 2022H1车流量同比-17.9%,收入同比-15.4%。判断量或价有 3次提升机会:疫情防控政策边际改善带动车流量的自然修复,需关注高速通行费优惠政策的变化;2023下半年 4车道变 8车道,约 8KM 通行费价格提升 33.3%及分流其他路段车流量带动量价齐升;2024年深中通道投入运营带来车流量增量。 投资建议:业绩改善确定性高,当前估值未反应多重利好,建议买入测算 2024年港口业务和高速业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1.5亿元和 1.5亿元,采用分部估值法,给予港口业务 15xPE 估值,高速业务13.8xPE 估值,对应合理市值为 172.5亿元和 17.9亿元,合计约 190亿元,对应股价约 8.45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地缘冲突加剧;高速收费政策持续;资产重组不及预期;财务成本增长超预期;油价上涨等
爱尔眼科 医药生物 2022-12-13 28.64 -- -- 34.58 20.74%
34.89 21.82%
详细
2022 年11 月29 日,公司发布公告,拟收购西安爱尔、泉州爱尔、都江堰爱尔等26 家医院部分股权,交易对价合计9.07 亿元,标的估值15.35 亿元。 点评: 收购对价合理,期待后续对收入利润的贡献根据公司公告,本次收购的26 家医院2021 年总收入6.43 亿元,净利润-0.14 亿元,净资产2.42 亿元;2022 年前三季总收入6.11 亿元,净利润0.47 亿元,净资产2.93 亿元。本次部分股权收购交易价格为9.1亿元,对应2021 年PS 为2.4x,收购对价估值合理。 本次收购的26 家医院中,泉州爱尔、西安爱尔、都江堰爱尔等11 家医院在2021 年实现盈利,2022 年前三季度有24 家医院实现盈利(浏阳爱尔、萍乡爱尔小幅亏损),预计在未来将持续为上市公司贡献收入利润。 投资建议: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专业眼科连锁医疗集团,目前医疗网络已遍及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欧洲、美国、东南亚等地,奠定了全球发展的战略格局;独创的分级连锁模式及其配套的经营管理体系在业内持续领跑。我们看好公司深厚的护城河和规模优势,维持“买入”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将实现营业收入185.74/229.23/281.63 亿元人民币,同比+23.8%/23.4%/22.9%;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0.71/40.19/51.62 亿元人民币,同比+32.2%/30.8%/28.5%。 风险提示国内外疫情反复风险;海外市场扩张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润达医疗 医药生物 2022-12-13 11.57 -- -- 11.62 0.43%
16.22 40.19%
详细
公司代理+售后起家、一步步成长为检验科战略合伙人润达医疗立足华东、辐射全国,是业内最早探索整体综合服务的医学实验室综合服务商。作为国内临床检验科合伙人,主要业务分支包括IVD 产品生产、流通服务、IT 信息化、工程师售后服务和实验室运营等,润达在全国各地及海外拥有四十余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为客户提供近 19000个品项的体外诊断产品、为 4000+家医院机构客户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公司财务稳健,即使疫情影响下 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76.34亿元(+14.98%),实现归母净利润 3.06亿元(-4.88%);单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28.73亿元(+19.88%),实现归母净利润 1.46亿元(+23.94%),收入利润均呈现增长态势,业务恢复较快、韧性充足。毛利率和净利率稳中有升,而由于今年 3-5月份上海、东北等地疫情反复,22Q1~Q3毛利率(26.15%)、净利率(6.65%)略有下滑,但单三季度公司毛利率 27.76%,净利率8.09%,盈利能力快速恢复。 公司综合能力稀缺、是检验科有力补充,IVD 检测超 4000亿元空间公司作为医院检验科合伙人,其主营业务可以分为综合服务平台体系模块、IVD 产品研发制造业务模块及数字化检验信息系统业务模块等,其中镶嵌了售后维修、技术支持、质量控制管理、实验室运营管理等各种综合服务,其实并没有体现在报表但是又不可或缺。市场理解公司是类代理公司,其实对公司的理解还停留在 2008年以前,实际上公司 2008年后开启自有产品的研发和供给、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搭建售后工程师等综合服务团队等,可为下游医疗机构提供信息化服务、供应链服务、售后维保服务、质量管理服务、新项目拓展优化等标准化、体系化服务,其综合服务能力不仅得到各级医疗机构认可,也得到像国药集团、中国医药等药品流通企业认可,国药控股,通用集团,南京医药,柳药集团等分别与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发挥公司在检验领域的综合服务能力优势,对医院检验科深度绑定合作,本质是在不断拓宽深度合作的医院客户数量,不断扩大市场规模。 从行业角度看,IVD 检测大行业,为医疗行为的入口和分流,精准医疗下,4000亿元的市场还在持续扩容。近年我国检验行业市场规模稳步提升,2021年我国公立医院检验收入 4093亿元、2015-2021公立医院检验收入 CAGR 10.63%,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受益于检验项目的持续扩容、医疗支付水平的持续提高和检验意识的持续增强,检验行业仍然可以保持较快的增速,行业市场空间足够大。此外,政策的演变对公立医院检验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立医院有意愿和第三方检验服务提供商合作以实现降本增效、提高收入,但具备综合服务能力的企业较为稀缺。公司多年深耕 IVD 生产流通服务行业,前期通过与医院合作建立了成熟的服务流程和信任度,并且集约化平台服务 业务有效解决公立医院检验科痛点,有望在行业春风中快速成长。 发展路径持续推进,公司产品和服务持续更深更广满足医院检验发展公司底层能力是对医院检验科和检验需求的理解并且能够通过公司的产品(代理+自研)、IT 系统、工程师服务等综合能力去实现。一旦医院对外合作的窗口持续打开,则公司具备更大的发展空间。 (1)LDT 打开新合作业务,2022年 10月 9日《开展上海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发布,鼓励有条件的医院开展自行研制体外诊断试剂(LDT)试点,随后公司和华山医院等医疗机构开展相应的合作,也显示出公司在产品研发和检验服务能力得到客户认可,未来上海地区大型三甲医院也会陆续和公司开展 LDT 业务合作。LDT 检测业务毛利率较高,未来会进一步给公司带来盈利的改变。 (2)积极布局特色化自主品牌产品研发,自有产品矩阵持续丰富:1)惠中诊断检测产品,有糖化,生化,POCT,分子诊断等;2)昆涞质控产品:第三方质控品及质控软件;3)润达榕嘉产品:质谱仪、核酸提取仪等;4)数字化检验信息系统产品:LIS,BIS,慧检—人工智能解读检验报告系统,mai47供应链管理平台,LAB+实验室试剂库存管理平台,POCT 管理平台等。公司在质控、糖化、信息化产品方面商业化较为成功,收入占比较大,未来其他产品也将持续上线。自研产品毛利率 70%起,也会进一步拉高公司的盈利质量。 投资建议: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润达医疗是全国领先的检验科战略合作伙伴,通过多年深耕 IVD 供应链服务及实验室综合服务,具备系统化自主产品开发能力系统化的 IT开发服务能力、完备的工程师服务团队体系,持续获得客户的认可。 从商业板块看,在政策推动检验在院内发展的趋势下,公司有望乘春风,持续提高市占率,为公司绑定更多的医院;从工业板块看,公司纵深布局 IVD 产业链,未来有望持续扩充产品矩阵,打造第二增长曲线;从新政策看,LDT 业务切入打开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空间。未来公司的毛利率和净利率,随着更多自研产品的上市和 LDT 业务开展,将会持续稳健的提升,我们看好公司医院检验科战略合伙人的战略定位和稀缺的能力,预计 2022~2024年公司将实现营业总收入102.28/123.42/146.83亿元人民币,同比+15.4%/20.7%/19.0%;实现归母净利润 3.88/5.04/6.16亿元人民币,同比+2.1%/29.9%/22.2%; 对应 P/E 17.59/13.54/11.08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集约化模式推广不及预期;工业条线推广不及预期;模块整合不及预期;合资公司经营不及预期风险。
龙佰集团 基础化工业 2022-12-12 19.07 -- -- 20.21 5.98%
23.13 21.29%
详细
事件描述12月 6日晚间,公司发布公告,拟现金收购云南国钛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朝阳东锆新材料有限公司 100%股权,子公司武定国钛金属有限公司拟现金收购龙佰武定钛业有限公司钛矿精选厂及高钛渣生产线相关资产。 股权结构变更后业务实现聚焦,公司专营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公司此次收购云南国钛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朝阳东锆新材料有限公司 100%股权,是为了适应行业发展趋势,进一步实现业务聚焦,提升专业化经营水平,充分发挥规模化效应,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子公司武定国钛金属有限公司拟现金收购龙佰武定钛业有限公司钛矿精选厂及高钛渣生产线相关资产,目前该资产具备精选钛精矿产能 5万吨/年,并同时有高钛渣产能 8万吨/年,本次股权结构变更将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公司及各子公司管理职能和业务职能,提升整体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有利于公司可持续发展。 并表振兴矿业,公司钒钛磁铁矿资源储备量翻倍增长公司全资子公司龙佰矿冶已分别与振兴基金、德原能源签署了《攀枝花振兴钒钛资源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有限合伙人合伙份额转让协议》,并已向振兴基金支付 2.23亿元,向德原能源支付 1,686.89万元,龙佰矿冶享有钒钛资源股权投资中心 99.9667%的份额。钒钛资源股权投资中心持有振兴矿业 99.9565%的股权,振兴矿业成为钒钛资源股权投资中心控股子公司,并被动成为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的子公司。振兴矿业拥有庙子沟铁矿和徐家沟铁矿,两者合计拥有钒钛磁铁矿资源 19744.56万吨(如考虑徐家沟铁矿铁路及公路压覆则增加 14642.74万吨),矿山服务年限将达到 20年。而 2021年底公司红格铁矿保有资源量 13310.72万吨,本次被动并表后,公司控制的钒钛磁铁矿资源量增加超过一倍,有力保障了公司原材料供应,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提升公司盈利水平。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年-2024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39.44、279.69、341.8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41.03、46.60、55.33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1X、10X、8X。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公司技术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2)公司产能释放速度不及预期;
赛微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2-12 14.88 -- -- 16.62 11.69%
17.80 19.6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三季报。 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5.55亿,同比减少 13%,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161万,同比减少 98%,而扣非后为-9112万,整体承压。单 Q3来看,公司实现营收 1.78亿,同比下降 27%,环比下滑 13%,实现归母净利润 670万,同比下降 136%,环比下滑 56%。 MEMS 业务今年基本保持稳健,但受到瑞典克朗汇率大幅下跌和导航业务剥离双重影响,整体收入下滑。 根据公司半年报,瑞典 silex 贡献了 MEMS 营收近九成,北京 Fab3目前营收仍以工艺开发为主,量产客户正在逐步导入中。在俄乌冲突和欧洲疫情持续影响下,瑞典 Silex 保持了在全球领先地位,MEMS 业务保持稳定。但由于截至 9月 30日,瑞典克朗/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下降 15%左右,前三季度瑞典产线营收与去年大致持平。若仅考虑 MEMS 业务且完全剔除汇率因素,公司前三季度 MEMS 收入较 2021年同期增长8%。同时近年来,公司逐步剥离了全部航空电子业务以及大部分导航业务,截止半年报公司导航类产品和其他收入为1979万元,公司自2022年第二季度起不再从事惯性导航业务,聚焦 MEMS 主营业务稳步发展。 北京 FAB3产线客户持续导入,后续有望从工艺开发推进到小批量生产阶段,明年有望部分实现规模量产。 北京 FAB3产线已成功导入十余家国内知名 MEMS 客户,开展合作产品超过 40余个,产品覆盖硅麦、电子烟开关、惯性器件、BAW(FBAR)、微振镜、气体、微流控、光通信等不同类别。核心产品硅基麦克风已进入量产阶段,但受到消费电子整体低迷影响客户下单节奏略有延迟。滤波器方面公司和国内领先设计公司深度合作,代工产品覆盖 WiFi 2.4G和 5G 等应用领域,并已有验证合格的产品进入小批量阶段。MEMS 微振镜方面,Fab3上半年和知名车载 Lidar 厂商开展深度合作,目前工艺能力得到客户认可并逐步推进商务谈判。基于瑞典 Silex 多年工艺经验,虽然瑞典 ISP 否决了技术合作输出,我们认为公司仍有望逐步实现多品类产品工艺的跑通和高良率量产,建立与国内其他 MEMS 产能相比更加独特的竞争优势。 公司毛利率短期承压,未来随着客户持续导入和规模化量产有望持续改善。 根据公司公告,由于俄乌冲突导致了能源/原材料成本上涨,同时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也增加人工成本,前三季度瑞典产线毛利率同比下降了10%以上。同时北京产线仍处于运营初期,在收入整体较小的情况下由于刚性的人工成本、固定资产折旧分摊、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综合毛利 率较低。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公司披露,北京产线晶圆制造业务毛利率为大额负数,但工艺开发毛利率实现了 50%以上,公司在工艺开发的良率和客户服务方面已卓有成效,未来量产业务将随着产能的爬坡毛利率显著改善。费用率方面,公司保持高研发投入,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8.6%,同时由于股权激励费用的摊销,管理费用较去年增加 75%。 多措并举解决 GaN 产能瓶颈,GaN 业务还将向 IDM 模式持续推进。 公司在 GaN 外延片方面具备 6-8英寸外延材料生长能力且技术成熟。 在 GaN 器件设计方面,公司也持续进行产品迭代并已实现了客户快充产品中的应用。为解决产能保障问题,公司一方面继续与境内外 GaN代工厂进行合作,另一方面加紧推动山东 GaN 产线建设。目前,公司GaN 设计和材料子公司聚能创芯以及 GaN 制造参股子公司聚能国际正在推进下一轮融资,我们认为在快充/新能源车/光伏等市场需求快速带动下,GaN 业务前景良好。 投资建议1)考虑到北京量产客户导入进度延迟以及下游消费电子需求复苏仍需时间;2)若今年股权激励目标未达成费用摊销将减少;3)暂不考虑Fab5收购、北京中试线等新增产能,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收入分别为 9.0、15.3、23.4亿元(前值为 10.7/16.0/23.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57、1.25、3.15亿元(前值为 0.55/1.20/2.76),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经济下行导致 MEMS 芯片需求下行,欧洲能源成本高企导致瑞典产线毛利率恢复不及预期,北京产线量产客户导入不及预期,Fab5收购审批风险等。
中伟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2-12 80.50 -- -- 75.63 -6.05%
80.50 0.00%
详细
中伟股份:出货量不断提升,盈利能力持续增强中伟股份是三元前驱体行业的细分龙头。公司是专业的锂电池新能源材料综合服务商,主要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的研发、生产、加工及销售,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新材料、新能源领域。公司三元前驱体和四氧化三钴产量占比行业领先。2021年,下游新能源汽车需求景气,叠加公司产能不断扩张,公司出货量达到 15.83万吨,占全球出货量的 24%左右;四氧化三钴出货量为 2.34万吨,占全球出货量 24%左右,登顶全球正极前驱体市场双料第一,成为新能源汽车与 3C 电子产业链举足轻重的材料供应商。2022年 Q1-Q3,公司营收为 222.86亿元,同比增速为 60.64%,继续保持了高增速。公司净利润为 10.85亿元,同比增速为 41.74%,相比营收增速有所放缓,这主要是因 2022年 H1镍钴为主的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而导致。 高镍技术占据先发优势,产能扩张绑定下游核心产业链公司技术优势显著,占据高镍前驱体先发优势。公司在 IPO 之前就坚持以高镍低钴三元前驱体为研发与产销方向,基于共沉淀法最终形成多项核心技术,研发实力在三元前驱体领域具备领先地位。公司三元前驱体8系及 8系以上产品占比接近 50%,同业单位销售售价行业领先。2021年,公司三元前驱体销售价格为 10.04万元/吨,高于华友钴业的 9.75万元/吨和芳源股份的 9.41万元/吨,高镍三元前驱体的先发优势显著。 公司成功打入全球龙头客户供应链。与 LG 化学、当升科技、厦门钨业以及特斯拉签订了合作协议,为公司营收增长提供充分保障。为满足客户需求,公司三基地生产体系不断扩建,产能快速提升,盈利增长得到保障:考虑产能爬坡之后,我们预计 2022/2023/2024年末公司会拥有25/40/50万吨的三元前驱体年有效产能。 富氧侧吹积极拓展,自供硫酸镍打造一体化前驱体供应商前驱体加工的盈利来源是赚取加工费,定价模式采用“原材料+加工费用”的成本加成模式。 高镍低钴大趋势下,镍布局成为上游重点。811前驱体原材料中的镍成本基本占据了前驱体售价的三分之二,镍的自供率在前驱体厂商的竞争中至关重要。公司建设或参股多个镍冶炼项目,总计规划产能 24.5万吨,增强了对上游的掌控能力。公司中青新能源一期已经于 2022年 10月投产,我们预计 2022年该项目产出 3000金吨高冰镍;2023年随着各个项目的陆续投产,我们预测各项目总计产出 6.5金吨镍产品; 2024年总计产出 20.5金吨镍产品。公司镍自供率不断提升,我们预计 2023年公司有望提升 1.0万元/吨左右的单吨前驱体毛利润。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 2022-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 378.06亿元、517.00亿元、634.96亿元,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19.13亿元、41.57亿元和 59.92亿元,同比增长为 103.8%、117.3%和 44.1%。公司富氧侧吹项目于 2022年 10月成功产出高冰镍,成本控制比较可观,随着 2023年和 2024年公司前驱体产能继续快速扩张以及硫酸镍自供率的不断提升,公司业绩有望在2023年和 2024年继续保持高增长,2022-2024年,公司对应当前市值的PE 分别为 28X、13X 和 9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扩产进度不及预期风险,新能源汽车需求不及预期。
高测股份 2022-12-12 77.03 -- -- 84.88 10.19%
84.88 10.19%
详细
高测股份于12月8日于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近日,高测股份与河南省滑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5GW光伏大硅片项目合作协议,公司将投资2.1亿元,充分利用滑县资源优势,发挥公司在切割设备、切割耗材及切割工艺方面的技术优势与协同优势,积极探索实现光伏大硅片更低成本切割。 光伏切片代工业务需求旺盛,产能再次扩张此次扩产前,公司切片代工产能总体规划47GW,2022年末产能可达21GW,“建湖(二期)12GW光伏大硅片项目”预计分两阶段于2023年和2024年投产。本次扩产后,公司达产、在建和待建切片产能共计52GW,本次扩产项目建设周期预计4个月,将能缓解公司现有切片产能不足问题,从而满足更多客户新增硅片切割加工服务需求。 在切片代工客户方面,公司已经与通威股份、美科股份、京运通、双良节能、润阳光伏、爱旭股份、英发、华晟、华耀、亿晶等公司建立了长期切片合作关系,并与隆基绿能、晶澳科技等公司建立了切片业务合作关系。公司"设备+耗材+工艺"的全面积累,带来了切片业务的稳定发展保障,光伏行业高景气下切片代工业务需求旺盛。 半片切割方案匹配异质结电池制程需求2021年,高测股份行业首发210mmX105mmX120μm异质结专用半片切割方案,并且率先实现120μm规模化量产,同时积极储备100μm、90μm、80μm技术探索,大幅提升出片率。将半片切割从电池片制备完成之后,提前到硅片制造环节,在开方与磨抛之间加入中剖的工序,更匹配异质结电池的制程和组件发展趋势。 定增稳定推进,大股东全额认购彰显信心公司于2022年11月22日公告了定增问询回复,本次定增拟募集不超过9.2亿元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或偿还贷款。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张顼先生将以现金方式认购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的股份。 投资建议由于切片代工产能提高,我们略为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2.23/52.34/72.38亿元(前值32.23/50.14/71.5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2/8.69/11.53亿元(前值6.11/8.35/9.93亿元),2021-2024年归母净利润CAGR为88%,以当前总股本2.28亿股计算的摊薄EPS为2.69/3.81/5.06元。公司当前股价对2022-2024年预测EPS的PE倍数分别为29/20/15倍,考虑到公司切割设备及耗材的市占率高,且公司切片代工及创新业务带来业绩弹性,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1)光伏行业后续扩产不及预期的风险;2)硅片价格下跌带来的风险;3)技术迭代带来的创新风险;4)新业务拓展的不确定性风险;5)测算市场空间的误差风险;6)研究依据的信息更新不及时,未能充分反映公司最新状况的风险。
华恒生物 2022-12-12 152.99 -- -- 161.40 5.50%
193.65 26.58%
详细
事件描述12月 7日,华恒生物发布关于对外投资的公告,由公司控股子公司天津智合的全资子公司赤峰智合实施生物法年产 5万吨 1,3-丙二醇建设项目,预计建设期为 24个月。 生物法为 PDO 主流生产工艺PDO 的生产技术主要有化学法和生物发酵法两种,当前以生物法为PDO 主流生产工艺。化学法以德固赛的丙烯醛水合氢化法和壳牌公司的环氧乙烷羰基化法为代表。由于原料不可再生、生产过程污染严重、生产成本高等因素,这两家公司当前已经退出 PDO 市场。生物法因为具有反应条件温和、过程绿色无污染、生产成本低、产物易于分离、合成的 PTT 色泽较化学合成法更好等优点,现在已经成为生产 PDO 的主流工艺,以杜邦的发酵工艺为代表,杜邦在 PDO 行业依靠其成本优势、产品优势处于垄断地位。公司采用自主研发的生物法生产 1,3-丙二醇技术工艺,建设年产 5万吨 1,3-丙二醇工业化生产装置。项目建成后,有助于解决 PTT 生产过程中的“卡脖子材料”问题。 PDO 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PTT 聚酯是其主要应用场景1,3-丙二醇主要可用于增塑剂、洗涤剂、防腐剂、乳化剂的合成,也用于可食品、化妆品和制药等行业。但其最主要的用途是作为聚合物单体合成性能优异的高分子材料,替代乙二醇、丁二醇生产多醇聚酯,用于制造性能优异的新型聚酯纤维 PTT,进而应用于服装、地毯、电子、汽车等市场。具体来看,2020年中国大约 80%左右的 PDO 用来生产 PTT纤维,少量用于化妆品和医药等领域。 PDO 的量产助力 PTT 渗透提升。PTT 相较 PET、PBT、PA6等纤维多方面性能占优,但受限于 PDO 供给等因素,PTT 价格较 PET、PBT 和PA6不占优势,限制了其应用拓展,且原料短缺、成本高价及产品比价优势不足等亦导致国内 PTT 行业开工率低迷,16-19年国内 PTT 行业开工率均不足 50%,PDO 技术和量产能力突破成为 PTT/PDO 市场拓展的“卡脖子”环节。1,3-丙二醇价格为 PTT 纤维主要弹性成本项目,因此1,3-丙二醇价格下降是推动下游 PTT 纤维放量的关键因素。在发酵法自产 PDO 并生产 PTT 的条件下,自 19年以来的原料价格水平下降,葡萄糖路径的 PTT 合成成本基本能够与 PBT/PA6的化工合成工艺成本接近。同时基于 PTT 的性能优势,若 PDO 国产化持续突破并助力 PTT 降本,PTT 潜在替代空间广阔,而 PTT 的渗透亦将显著提升 PDO 的市场需求。同时,PDO 成本的下降亦有望助力其在日化、医药等领域的继续渗透。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04、4.30、5.38亿元,同比增速为 80.6%、41.3%、25.3%。对应 PE 分别为 54、38、3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原材料及主要产品价格波动引起的各项风险; (2)安全生产风险; (3)环境保护风险; (4)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5)股权激励不及预期。
圣邦股份 计算机行业 2022-12-09 176.02 -- -- 191.71 8.91%
193.15 9.73%
详细
国内模拟芯片自给率较低,长期来看,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圣邦股份是国内模拟芯片头部企业。虽然中国是最大的模拟芯片消费市场,但是当前本土模拟芯片自给率不足20%,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虽然短期内消费市场仍有疲软,但随着经济复苏以及疫情好转,预计市场对于消费的需求也将逐渐回暖,带动模拟芯片需求复苏并提升。 Catalog模式模拟芯片头部企业,增加产品覆盖度推动企业快速发展作为国内领先的Catalog(目录式)模拟芯片设计公司,圣邦产品种类丰富,目前在售型号4000余种,模拟芯片产品全面覆盖电源管理和信号链领域。目录式芯片公司可以更加全面覆盖下游应用领域及终端客户需求,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通讯设备、消费类电子、工业和汽车电子等领域,其终端客户数量众多,营业周期性波动小,企业稳定快速发展。 持续研发投入以及行业并购,借鉴国际领先模拟半导体公司成功之路公司坚持重研发投入,其团队核心成员均具有国际一流半导体公司研发及管理经验;技术、业务骨干毕业于一流院校。并且,公司借鉴国际领先模拟半导体公司,通过持续并购加强其在部分模拟产品的领先地位并大力扩充产品线种类,以更加全面开拓下游应用市场领域。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9.68亿元、11.30亿元、13.10亿元,对应市盈率为63x、54x和47x,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渠道及终端客户库存积压风险、行业竞争加剧。
北路智控 计算机行业 2022-12-08 76.50 -- -- 78.80 3.01%
89.44 16.92%
详细
深耕煤矿信息化15年,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北路智控成立以来便聚焦煤矿信息化领域,能够为下游客户提供“软硬件一体化”的解决方案。通过持续的创新升级与技术延伸,目前形成了智能矿山通信、监控、集控及装备配套四大类产品体系,覆盖感知层、传输层、执行层及应用层四大层级。近年来,公司积极把握行业发展机遇,加大研发,不断提升核心技术实力,营收利润快速增长,营收端,2018至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由2.1亿元增长至5.8亿元,CAGR为41%;利润端,2018至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由0.4亿元增长至1.5亿元,CAGR为56.6%。我们认为,公司深耕煤矿信息化多年,行业积淀深厚,有望把握煤矿信息化建设机遇,实现业绩持续快速增长。 煤矿信息化市场空间超千亿,行业领军有望充分受益煤炭是我国能源体系的支柱,近年来在多重驱动力下加速发展,一是国家与地方相继出台煤矿智能化建设相关政策,二是煤矿事故犹存与招工难问题催生煤矿智能化转型需求,三是煤炭行业回暖,煤矿煤企盈利能力提升。根据《2020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到“十四五”末,全国煤矿数量控制在4000处左右,建成智能化生产煤矿数量1000处以上。我们假设到2025年智能煤矿的数量为1100处,且智能矿山的建设达到了中级水平,则“十四五”期间智能煤矿的市场规模为1265-1771亿元。公司聚焦煤矿信息化多年,已形成了多个核心竞争力。从产品来看,公司四大产品线能够广泛应用于多种煤矿生产作业场景,有效满足煤矿生产过程中信息高可靠传输交互、工作全场景可视化监控及智能分析、生产设备智能集中控制等需求,且产品性能不断提升。从技术来看,公司坚持自主研发,已掌握12项核心技术,在多协议融合通信、矿用打钻管理、井下精准定位等方面行业领先。截至2022年6月,公司已拥有161项软件著作权以及22项发明专利。从客户、项目经验来看,公司有国家能源集团、陕西煤业、焦煤集团等多个服务的案例,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行业knowhow;且已凭借综合实力与主要客户之间建立了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2021年前五大客户集中度达42%。 客户拓展+业务拓宽+携手郑煤机,公司成长空间广阔从客户拓展来看,公司不断加深与存量客户的合作,并不断拓展增量客户。 截至2021年3月,公司产品已在100多个县市使用,并取得了广泛的认可度。且近年来公司不断扩大销售团队规模,销售人员数量由2019年的77人拓展至2021年的113人。从业务拓宽来看,公司依托其在通信、监控与自动控制等领域的积累和技术优势,在智能化程度和安全生产需求均较高的行业间进行低成本跨行业的复制,进而通过“强链+延链”的方式实现持续快速增长。截至2021年12月,公司已与北元集团就其智慧化工综合解决方案签署了1150万元的销售合同。从与郑煤机携手来看,公司凭借自身在智能矿山领域多年的积淀,有针对性地为郑煤机提供高度定制化的智能化升级方案等,助力其在数据传输可靠性、采煤机移动数据回传等方面形成一定的行业领先优势,截至2020年已累计推广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约180套。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分别实现收入7.8/10.2/13.4亿元,同比增长35%/32%/31%;实现归母净利润2.0/2.7/3.5亿元,同比增长35%/33%/31%,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风险提示1)行业政策变动风险;2)市场竞争加剧风险;3)技术升级迭代风险;4)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
卓越新能 2022-12-08 60.55 -- -- 63.30 4.54%
69.71 15.13%
详细
国内生柴龙头行稳致 远,上游渠道、技术、规模等优势突出作为国内产销规模最大、最早从事废油脂制取生物柴油的企业,公司已深耕行业20 年,截至2022H1 生物柴油产能40 万吨(技改后),生物基材料产能9 万吨,依靠自主研发形成核心技术,废油脂转酯化率99%,生物柴油高品质得率88%以上,技术处于业内领先水平,市占率20%以上,构建了稳定、规范的采购体系和覆盖全国及东南亚地区的采购渠道。2016-2021年营收、归母净利CAGR 分别达45.9%、46.9%,2022 年前三季度营收、归母净利分别同比增长82.9%、114.9%,受益于产能不断扩张及行业供不应求格局,公司业绩快速增长。 2022 年欧盟《RED III》审议通过,目标翻倍需求再加码欧盟占全球生柴消费量约一半,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柴油消费市场,2022 年再次修订的欧盟《可再生能源指令III》通过审议,要求到2030 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达到45.0%(上一版为32.0%),其中可再生燃料在运输部门的占比需达到29.0%(比提案高出3pct,上一版为14.0%),需求翻一番,欧盟目前生物柴油缺口约300 万吨,我们测算到2030 年欧盟生物柴油需求量近6300 万吨,其中2021-2030 先进生物燃料(非粮原料)消费量CAGR 为20.9%,欧盟碳配额价格的快速攀升也进一步推高生物柴油的需求量,随着掺混比例的上调及其他ILUC 原料的逐步淘汰,国外供不应求格局持续,相较于国外主流使用的植物油原料,国内以废油脂为原料兼具明显成本优势&双倍减碳比例,出口竞争力强,国内产能CR5 约59.3%。 公司产能稳步释放增厚业绩,积极拓展烃基产品美山二期10 万吨/年生物柴油生产线已于2021 年12 月开工建设,预计2022 年底建完,届时生柴产能将达到50 万吨/年,10 万吨/年烃基生物柴油和5 万吨/年天然脂肪醇项目“三通一平”工作完成后即可开工建设,2021 年提出用3-5 年达到年产75 万吨生物柴油、25 万吨生物基材料产品规模,目前在建拟建生物柴油产能45 万吨、副产品25 万吨,处于快速发展期,期待未来产能释放增厚业绩。 投资建议:预计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6.3/7.9 亿元,对应年份PE 分别为14.9X/12.0X/9.5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及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在建筹建项目投产及建设进度不及预期,国内外政策变动,汇率及税收优惠政策变动,测算假设存在误差风险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78/230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