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141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中国联通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3-11-27 4.46 -- -- 4.45 -0.22%
5.00 12.11%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三季报,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16.9亿元,同比增长 6.7%;归母净利润 75.8亿元,同比增长 10.9%。 点评: 收入结构持续优化,产业互联网业务占收比达 24%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 2525.2亿元,同比增长 5.4%。收入结构持续优化,产业互联网业务实现收入 606.9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达到 24.0%,同比提升 1.8pct。EBITDA 为 786.7亿元,同比增长 2.7%。 基础业务稳盘托底,用户价值稳中有升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移动主营业务收入 1307.0亿元,同比增长2.6%,移动 ARPU 达到 44.3元。截至 2023年 9月 30日,移动用户规模达到 3.32亿户,年内移动用户净增 967万户;固网宽带用户达到 1.11亿户,年内净增用户超 783万户。2023年前三季度,宽带接入及应用收入为 460.4亿元,同比增长 8.7%,宽带综合 ARPU 达到 47.9元,用户价值稳中有升。个人数智生活、联通智家业务主要产品付费用户达到近 2亿户,年内净增近 6000万户。 联通云保持良好增长,物联网业务快速发展2023年前三季度,联通云保持良好增长,实现收入 367.0亿元,同比增长36.6%。公司持续丰富云资源储备,全面满足客户全场景上云需求,支撑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积极参与央企数字化转型。此外,公司面向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打造行业解决方案,截至 2023年 9月 30日,物联网终端连接数达到 4.67亿个,2023年前三季度物联网业务收入为 75.2亿元,同比增长 21.9%。 大数据业务行业领先,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2023年前三季度,大数据业务收入为 40.7亿元,同比增长 46.7%。公司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为导向,深耕数字政府、数字金融、智慧文旅、工业互联网等领域,聚焦场景需求丰富重点行业应用,助力数字社会建设和实体经济发展。 公司加强新型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5G、宽带、政企、算力网络建设,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年内授权专利数量达到 1888个,同比增长38.2%,进一步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公司业绩表现稳中有进,盈利能力持续提升,联通云、物联网、大数据、 数字化应用等创新业务保持良好增长。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0.87亿元、89.49亿元、98.87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7.74X、16.03X、14.51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信运营行业竞争加剧;创新业务发展不及预期;数据要素发展不及预期;管理层经营策略调整。
仙乐健康 食品饮料行业 2023-11-24 33.27 -- -- 38.56 15.90%
38.56 15.90%
详细
公司发布 2023 年三季报。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25.03 亿元,同比增长 39.96%,同期营业成本增长 41.85%;当期销售毛利率达到 30.15%,同比下降 0.93 个百分点;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 1.85 亿元,同比增长 14.2%。业绩呈现收入高增,盈利水平略下滑,以及净利润增幅小于收入的整体特征。 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收入实现较高增长,主要得益于产品销量的稳健增长,以及产品均价的上涨。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收入实现了较高增长,较上年同期上升 37.65 个百分点,也较 2019 至 2022 年同期 12.41%的平均增幅高出 27.55 个百分点。公司收入实现了较高增长,考虑到并表的 BF 的业务三季度才开始兑现盈利,因而本期的销售增长主要来自公司的既有业务。其中,一是受益于主打产品的销量或保持了稳健增长,或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二是主打产品的价格较上年上涨较多。假设前三季度的销量增长是上半年情况的延续:20231H,公司的软胶囊销量同比增长 17.15%,保持了上年同期 16.9%的较高增长水平;软糖销量同比增长7.98%,保持了上年同期 7.99%的增长水平;粉剂和功能饮品的销量分别增长35.08%和 18.93 %,较上年同期的 -56.98%和-20.75%大幅提振,实现恢复性增长。根据我们的测算,20231H,软胶囊的出厂价格上涨 44.29%,软糖上涨 6.72%,二者在当期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 45.4%和 19.59%,就收入贡献而言,是目前公司的第一和第二大产品。因而,两大产品的出厂价上涨,是 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收入实现高增的主要原因。 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的产品盈利进一步下滑,但二、三季度呈现出逐季度改善的积极迹象。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的销售毛利率降至 30.15%,较上年同期进一步走低 0.93 个百分点,我们判断与 BEST FORMULATION 并表有较大关系。但是,2023 年二、三季度,销售毛利率呈逐季度回升的势头,盈利呈现积极改善的迹象,三季度的成本增速也落至收入之下。同时,公司的费率走高:2023 年前三季度,销售、管理和财务费率分别为 7.41%、9.81%和 1.41%,管理费率显著下降 2.21 个百分点,而销售和财务费率同比上升 2.56 和 1.6 个百分点。2023 年以来,公司强化了营销和市场投入,在中国、北美和欧洲市场的营销团队正处于全面升级阶段,预计销售费率将会维持在一个合理较高的水平。此外,公司当前的财务费率也处于较高的位置 投资策略:保健品的海外市场仍显示了良好的增长韧性,软胶囊这一传统剂型的持续高增,印证了海外市场对于保健产品的需求具有刚性特征。三季度后,美国市场开始结构性补库,部分消费品的库存已经处于较低的位置。对主打产品提价后,公司对于成本的对冲能力得以增强,二、三季度盈利逐步见底回升,四季度有望进一步上升。公司当前处于全球化推进的发展阶段,2023、2024 年其销售、管理和财务费率将会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我们预测公司 2023、2024、2025 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 1.54、2.00、2.64 元,对应的市盈率分别为 21.67、16.71、12.68 倍,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国内市场恢复较慢,软糖等新剂型增长放缓,产能爬坡后需求支撑不够;BF 资产未来所产生的收益不及预期。
中国电信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3-11-24 5.16 -- -- 5.29 2.52%
6.23 20.7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811亿元,同比增长6.5%;实现归母净利润271亿元,同比增长10.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72亿元,同比增长10.7%。 点评:净利润双位数增长,加大研发费用投入2023Q3,公司实现单季度营收1224.24亿元,同比增长4.1%;单季度归母净利润为69.48亿元,同比增长11.1%,单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创今年以来新高。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成本为2663.29亿元,同比增长6.1%,主要系公司产业数字化、智慧家庭等高增长业务方向的投入增加所致;销售费用为407.52亿元,同比增长0.1%;管理费用为270.35亿元,同比增长6.4%;研发费用为73.35亿元,同比增长24.0%,主要由于公司加大高科技人才引进,围绕云计算、AI、安全、量子、5G等重点领域,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财务费用为5.90亿元,同比增加5.63亿元,主要系铁塔租赁负债利息支出增长所致。 用户规模和价值稳健增长,智慧家庭价值贡献持续提升移动通信服务:公司优化5G网络覆盖,围绕个人数字化应用需求,加快推进5G应用AI智能化升级,推动用户规模和价值实现稳健增长。2023年前三季度,移动通信服务收入为1519.16亿元,同比增长2.4%,移动用户净增1463万户,达到约4.06亿户,5G套餐用户净增3965万户,达到约3.08亿户,渗透率达到75.8%,移动用户ARPU为45.6元,同比增长0.2%。 固网及智慧家庭服务:公司坚持“5G+千兆宽带+千兆WiFi”融合发展,加快基础连接产品与云、AI、安全等数字化新要素融合,深化智慧社区、数字乡村场景融通,依托高速连接和多场景融合应用为数字生活赋能。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固网及智慧家庭服务收入达到929.05亿元,同比增长3.9%,有线宽带用户达到1.89亿户,智慧家庭收入保持快速增长,拉动宽带综合ARPU达到47.8元,智慧家庭价值贡献持续提升。 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智算能力建设产业数字化: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产业数字化业务收入达到997.41亿元,同比增长16.5%。公司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以融云、融AI、融安全、融平台为驱动,充分发挥云网融合、客户资源和属地化服务优势,加大优质高效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网络+云计算+AI+应用”推动千行百业上云用数赋智,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公司加强智算能力建设,在内蒙古、贵州、宁夏等地建设了公共智算中心,并在31省部署了推理池,以满足各类AI应用推理的需求。2023H1智算新增1.8EFLOPS,达到4.7EFLOPS,增幅62%。针对AI大模型,公司近期新发布了千亿参数星辰语义大模型。该模型的“幻觉率”降低了40%,外推窗口增加到96K,多轮逻辑理解的准确率超过90%。此外,公司发布了星辰多模态大模型。在数据方面,已经完成超500TB文本数据、12亿张图文数据、日采集2PB视频数据的积累,并不断拓展合作公共数据和行业优质数据,是首家加入中国大模型语料数据联盟的运营商。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实施云改数转战略,C端业务稳健增长,产业数字化业务快速发展。 此外,公司加强智算能力建设,持续布局AI领域,全年净利润有望保持两位数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4.92亿元、336.16亿元、369.85亿元,对应PE分别为15.52X、14.07X、12.79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信运营行业竞争加剧;新兴业务发展不及预期;数据要素发展不及预期;管理层经营策略调整。
中国移动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3-11-23 88.02 -- -- 95.55 8.55%
107.08 21.6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三季报,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7756亿元,同比增长 7.2%;实现归母净利润 1055亿元,同比增长 7.1%。 点评: 推进 5G 全民化,打造家庭市场“四领先”工程个人市场:公司深化“连接+应用+权益”融合运营,加快推进 5G 全民化,持续夯实客户根基。截至 2023年 9月 30日,公司移动客户总数达到 9.90亿户,其中 5G 套餐客户数达到 7.50亿户,5G 套餐用户渗透率为 75.8%。2023年前三季度,流量业务保持稳定增长,手机上网流量同比增长 16.2%,手机上网 DOU 达到 15.6GB;移动 ARPU 为 51.2元,同比增长 1.0%。 家庭市场:公司着力拓展“全千兆+云生活”价值空间,推进千兆驱动宽带领先、内容驱动大屏领先、平台驱动 IoT 领先、生态驱动 HDICT领先“四领先”工程,家庭市场良好增长。截至 2023年 9月 30日,公司有线宽带客户总数达到 2.95亿户,净增 2252万户,其中家庭宽带客户达到 2.62亿户,净增 1786万户。2023年前三季度,家庭客户综合 ARPU 为 42.1元,同比增长 2.4%。 政企市场增收动能强劲,大力推进算力资源建设政企市场:公司强化“网+云+DICT”一体化拓展,充分发挥云网资源禀赋优势,保持强劲增收动能。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 DICT 业务收入为 866亿元,同比增长 26.4%。 算力方面,公司大力推进算力资源建设。 (1)优化算力结构,中心云集约化,边缘云泛在化,构建云边一体计算能力。2023H2,公司算力规模达到 9.4EFLOPS,力争 2025年算力规模超 20EFLOPS; (2)加快建设企业级集中智算中心,构建中训边推、训推一体的“N+31+X”智能计算体系; (3)引入前沿技术,加大跨学科技术融合创新,布局攻关算力原生、存算一体芯片、全调度以太组网以及算力路由等创新技术,推动产业化发展。 实际控制人继续增持股份,彰显发展信心公司发布《关于实际控制人增持公司股份进展暨继续实施增持的公告》,实际控制人中国移动集团计划自 2022年 1月 21日至 2022年 12月 31日期间内择机增持公司人民币普通股股份,累计增持金额不少于 30亿元且不超过 50亿元。2022年 11月 30日,中国移动集团延长增持计划实施期间至 2023年 12月 31日。2022年 1月 21日至 2023年 10月 16日期间,中国移动集团累计增持公司 26,258,410股 A 股股份, 约占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 0.123%,约占公司已发行 A 股股份总数的2.909%,累计增持金额约 15.14亿元(不含佣金及交易税费),已超过增持计划下限的 50%。中国移动集团将继续实施增持并在 2023年 12月 31日前完成增持计划。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系统打造以 5G、算力网络、能力中台为重点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创新构建“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经营业绩表现良好。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43.89亿元、1434.99亿元、1528.42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4.14X、13.24X、12.43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信运营行业竞争加剧;新兴业务发展不及预期;数据要素发展不及预期;管理层经营策略调整。
华兰生物 医药生物 2023-11-22 23.38 -- -- 24.55 5.00%
24.55 5.00%
详细
华兰生物全称为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始建于1992年,是一家从事血液制品、疫苗、重组蛋白等生物制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04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代码为002007。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创始人安康。截至2023年三季报,安康通过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45.25%的股份。 公司主营业务为血制品业务。2022年年报数据显示,血制品收入占比近6成。从上游采浆情况看,目前公司的采浆量位于国内第一梯队,2022年合计采浆超过1100吨;公司也是我国血液制品行业中血浆综合利用率较高、品种较多、规格较全的企业之一。 目前拥有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人纤维蛋白原、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等11个以“华兰”为品牌的血液制品品种(34个规格),生产规模、品种规格、市场覆盖和主导产品产销量均居国内同行业前列。 2022年年报显示,公司四成左右的收入来自于疫苗领域。疫苗业务主要依托于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华兰生物疫苗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67.5%,下简称“华兰疫苗”,代码为301207)。华兰疫苗成立于2005年,是全球首批上市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诞生地,全球第五家、我国首家通过流感疫苗WHO预认证的企业。也是我国最大的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生产基地。目前已经上市的品种包括: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儿童剂型)、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汉逊酵母)。医药魔方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我国共有459次流感疫苗批次,其中华兰疫苗流感疫苗批签发批次为103批次,占比22%,位居行业首位,其中四价流感成人剂型77批次,儿童剂型14批次,三价流感疫苗12批次。金迪克流感疫苗批签发批次占比约为15%,排在第二位;其他企业的占比均不超过10%。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13亿元,同比增长8.62%;实现归母净利润10.67亿元,同比增长18.51%;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9.06亿元,同比增长19.4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9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21.05%。基本每股收益0.59元。单看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28亿元,同比增长85.78%;实现归母净利润5.41亿元,同比增长70.2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0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1.89%,基本每股收益0.30元。 根据华兰疫苗财报数据可以测算出,公司前三季度血制品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1.95亿元,同比增长7.4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31亿元,同比增长17.48%。其中,第三季度血制品板块实现营业收入7.59亿元,同比增长0.7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73亿元,同比增长2.74%。前三季度血制品利润的快速增长得益于采浆量的提升以及白蛋白和静丙在新冠疫情之后旺盛的市场需求。 2022年年报显示,目前公司共拥有单采血浆站32家,其中广西4家、贵州1家、重庆15家、河南12家。其中7家河南的单采浆站于2022年获批,2023年上半年已有4家建成投并获得单采血浆许可证,剩下3个预计在2023年年底前建成;新浆站的采浆贡献将在2024年逐步体现。公司未来还将积极推进浆站扩张,2023年11月1日披露的调研活动信息显示,公司将继续申请新建单采血浆站,旗下重庆公司未来拟在巫山、丰都申请新建单采血浆站。同时,公司将继续通过工艺优化、新产品开发、技术升级、产品结构调整提高血综合利用率,实现血液制品稳定增长。 疫苗板块看,华兰疫苗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18亿元,同比增长1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55亿元,同比增长22%。 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6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14.1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9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64%。 根据中国疾控公布的今年第44周(截止11月5日)流感周报监测数据显示,从哨点医院报告的(ILI%)数据来看,我国南北方的流感流行情况,都明显高于前三年,也就是2020~2022年的同期水平——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ILI%(流感样病例占比)为5.7%,而前三年同期为3.5%、3.6%和3.0%。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ILI%为4.6%,也明显高于前三年同期的2.4%、2.6%和2.6%。Q4的流感疫苗销售有望维持较好的水平。另外新品Vero细胞狂苗、破伤风疫苗2M23有望在2024年逐渐贡献收入。 创新药领域,公司主要依托参股公司华兰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持股比例40%,下简称“华兰基因”)。目前华兰基因共有9个产品获得临床试验批件,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等6个单抗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贝伐单抗已经于2023年7月取得药品注册上市许可受理通知书,预计2024年上半年能够批准上市。 预计公司2023年、2024年、2025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82元,0.95元和1.11元,对应的11月16日收盘价23.17元/股,市盈率分别为28.26倍,24.39倍和20.87倍,给予公司“买入”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浆站扩张低于预期,流感疫苗销售低于预期,新药研发进度低于预期
紫光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1-17 21.38 -- -- 22.18 3.74%
22.18 3.74%
详细
公司发布三季报:2023年前三季度收入 552.2亿元,增速 2.5%;归母净利润 15.4亿元,增速-6%;扣非净利润 13.0亿元,增速-13%。 单季度数据来看,Q3公司收入和利润增速放缓。前三季度新华三的国际业务、运营商业务依然保持较好的增长,同比分别增长了13.72%和 20.94%,国内企业业务表现最弱,增速-2.3%。三大费用 Q3合计金额增速-7%,是 2020Q3以来的首次下滑。公司积极备货,存货从半年度末的 198亿元增长到 231亿元。 全年来看,我们认为 Q4仍然有较多积极因素,将推动 Q4景气度的改善,主要包括: (1)电力、金融等行业因素影响导致 Q3数字化进展不及预期,有望在 Q4加速落地; (2)2023年国内运营商的采购相对滞后; (3)1万亿国债的落地也有望对 Q4经济带来积极的推动; (3)AI 对数通产品需求的释放。 新华三剩余股权收购和定增事项从并行变为串行,但仍在有序推进过程中。2022年为例,新华三占公司收入的 67%,占公司净利润的 88.18%(按照 51%的股权比例计算),股权收购完成将意味着公司业绩的大比例提升。 国产替代的有序推进、英伟达特供中国新品的推出、存货的增加将有助于公司解决美国芯片禁令带来的供应问题。 首次覆盖,给予对公司“买入”的投资评级。公司正在推进对新华三的全资控股,从而将带来业绩较大比例的提升。此外,作为国内头部 ICT 企业,公司有望长期受益于 AI 带来的产品升级需求。不考虑定增和新华三股权收购的影响,预计 23-25年公司EPS 分别为 0.82元、1.04元、1.32元,按 11月 15日收盘价21.52元,对应 PE 为 26.18倍、20.60倍、16.33倍。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因素对原材料供应的潜在影响;行业竞争加剧。
隆华科技 机械行业 2023-11-17 7.52 -- -- 7.66 1.86%
7.66 1.86%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 2023 年三季度报告,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8.94 亿元,同比增长 12.05%。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77 亿元,同比增长 15.30%,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 1.57 亿元,同比增长 29.01%,基本每股收益 0.20 元。 投资要点: 公司是工业换热器领域领军企业,同时积极开展新材料业务。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节能环保产品及服务、高分子复合材料、电子新材料三大板块。节能环保板块:公司节能业务产品以复合空冷式换热器为主,聚焦于石油、化工等大工业传热领域;环保业务以工业水处理业务为重点,积极开展大型工业企业的水处理业务;萃取分离业务主要产品为各类萃取分离剂,广泛应用在湿法冶金、电池金属提取制备及回收等领域。高分子复合材料板块:产品主要以 PVC 和PMI 泡沫为主,广泛应用在军工、风电、轨道交通等领域。电子新材料板块:产品主要以钼靶和 ITO 靶材为主,应用于显示面板、光伏等领域。 公司前三季度营收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公司是节能环保领域的综合方案供应商,2023 年上半年收入占比最高的节能环保业务营收同比增长 10.98%,推动了公司业绩的提升。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18.94 亿元,同比增长 12.05%,实现归母净利润 1.77 亿元,同比增长 15.30%。单看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7.07 亿元,同比增长 32.48%,实现归母净利润 0.58 亿元,同比下滑 5.00%,公司业绩整体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公司费控能力良好,前三季度净利率同比小幅增加。从盈利能力来看,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 24.20%,较去年同期减少-1.06%。公司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3.41%/8.81%/1.38%/4.58%,较去年同期分别-0.44/-1.05/-0.45/-0.24pct,销售期间费用率较去年同期下降 1.95pct 至 13.60%,公司整体费控能力较强。因此公司净利率较去年同期上升 0.43pct 至 10.21%。单看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 24.90%/8.99%,较去年同期-0.81/-2.8pct。 靶材业务有望受益于国产替代化机遇。公司正处于从节能环保领域转向新材料业务的业务拓展期。子公司丰联科光电主要产品包括钼、钨、铜、钛等金属靶材、氧化铟锡(ITO)靶材及超高温特种功能材料,其中钼靶材和 ITO 靶材收入占比较高。公司是国内首家批量供应 G10.5 平面 ITO 靶材的供应商和国产 ITO 靶材的主力供应商,应用于京东方、TCL 华星、天马微电子等客户的多条高世代 TFT 生产线。靶材作为一种关键半导体材料,产品开发和客户认证周期较长,产品进入供应体系后,客户粘性较强。在国产替代的机遇下,随着日韩等厂商的退出,靶材市场空间逐步加大,公司 ITO靶材业务有望受益。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营业收入为27.40/32.67/37.77 亿元,净利润为 2.21/2.98/3.56 亿元,对应的 EPS为 0.24/0.33/0.39 元,对应的 PE 为 30.47/22.62/18.95 倍。考虑到靶材和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前景和公司在节能环保领域的行业地位,首次覆盖我们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研发进度不如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
中国船舶 交运设备行业 2023-11-17 26.06 -- -- 29.30 12.43%
32.15 23.37%
详细
投资要点:中国船舶发布三季报。2023 年前三季度,中国船舶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96.53 亿元,同比增长 28.8%;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25.61 亿元,同比增长 74.82%。 三季报营收增速达到整体上市以来最高,逐步接近盈亏平衡2023 年前三季度,中国船舶合计实现营业收入 496.53 亿元,同比增长28.8%;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25.61 亿元,同比增长 74.82%,扣非归母净利润-4.28 亿。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91.28 亿元,同比增长 30.98%;归母净利润为 20.08 亿元,同比增长 58.21%。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增长,主要因为完工交付船舶数量同比增加,归母净利润的增长,主要由于公司全资子公司外高桥造船处置海工平台,产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 25.21 亿元。公司今年营业收入增长快速,Q1-Q3 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0.95%、97.95%、30.98%,公司今年营业收入增长快速,是自 2019 年中国船舶集团几大核心造船资产整体上市以来最快。公司扣非净利润逐步缩小,三季度毛利率快速提升,逐步接近盈亏平衡。公司上半年新接船舶订单 88 艘/619.17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61.49%;三季报公司合同负债为 637.44 亿元,同比增长 39.66%,公司订单情况良好,增速较高。 毛利率稳步上升,Q3 单三季度毛利率达 16.53%2023 年三季报公司毛利率 11.04%,同比上升 1.01pct。 公司毛利率稳步提升,其中 Q3 单季度毛利率达 16.53%,同比增长 4.09 个 pct,环比增长9.71pct。2023 年三季报公司净利率 5.16%,同比上升 1.28pct。2023 年三季报公司加权 ROE 为 5.46%,同比上升 2.33pct。 新船价格指数持续向上,造船三大指标持续向好,船舶景气周期到来,上市公司盈利有望开启修复中国船舶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核心军民品主业上市公司,公司主要业务包括造船业务(军、民)、修船业务、海洋工程及机电设备等。核心资产包括江南造船厂、外高桥造船厂、广船国际、中船澄西等。从 2021 年开始,船舶市场出现了明显的周期复苏,根据 CNPI 数据显示:中国新造船价格指数从 2020 年底的 773 点一路上涨到 2023 年 10 月底的 1060。新造船价格指数一路上扬,逼近上一轮船舶周期的高峰水平。2023 年 1-9 月我国造船完工量 3074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10.6%;新接订单量 5734 万载重吨,同 比增长 76.7%;手持订单量 13393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30.6%。1-9 月,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在手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 份额的 48.7%、68.5%和 54.7%,均位居世界第一造船三大指标从 2021 年开始明显复苏,2021 年全年造船新接订单量为6706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131.8%。手持订单也从 2021 年触底反弹,2023年 9 月达到 13393 万载重吨,对比行业最低谷的 2020 年底接近翻倍。造船完工量增长较慢,经历长期行业低谷,造船产能缓慢复苏,带动船舶需求进一步趋紧,新船价格仍将持续向上的趋势,对行业复苏明显利好。公司 2023 年中报披露新接船舶订单 88 艘/619.17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1.49%,手持造船订单 264 艘/1933.78 万载重吨,修船订单 83 艘/13.68 亿元,海工装备合同订单金额 45.43 亿元,机电设备合同订单金额 24.24 亿元。公司手持造船订单饱满,交船期最远已排至 2027 年,未来几年业务饱满。公司今年交付的仍是 2021 年左右的订单,当时船价低点、钢价高位,因此盈利能力较差。今年下半年开始交付 2021 年下半年后订单,当时船价逐渐上涨,钢价开始呈下跌趋势。随着公司 2021 下半年以来承接的高价订单开始陆续交付,公司盈利能力将逐步得到修复。船舶行业周期较长,经历了漫长的行业低估,全行业持续亏损多年,产能退出明显,市场竞争格局明显改善,随着高价订单逐步交付,船舶制造行业有望实现量价齐增的周期复苏格局,企业盈利有望开启修复。公司作为船舶工业旗下核心资产,将充分受益船舶行业的周期复苏。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旗下核心军民品主业,资产包括江南造船厂、外高桥造船厂、广船国际、中船澄西等国内外著名船厂,充分受益船舶行业周期复苏,量价齐增的良好景气周期,未来几年有望迎来盈利修复。我们预测公司 2023 年-2025 年营业收入预测分别为 705.21 亿、828.29 亿、965.76亿,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 31.11亿、61.12亿、86.93亿,对应的 PE 分别为 37.46X、19.07X、13.41X,公司即将迎来景气周期,盈利修复空间大,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船舶行业需求不及预期;2:公司订单交付不及预期; 3: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4:行业竞争加剧,毛利率下滑;5:新船价格不及预期
桂冠电力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3-11-17 5.52 -- -- 5.75 4.17%
5.97 8.15%
详细
桂冠电力10月28日发布2023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0.97亿元,同比减少29.25%;归母净利润11.37亿元,同比减少64.66%。 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42亿元,同比减少35.23%;归母净利润2.24亿元,同比减少82.96%。 红水河流域来水持续偏枯,发电量下降致业绩下滑公司是以水电为主的发电企业,截至2023年9月末,公司在役装机1271.46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1023.54万千瓦,火电装机133万千瓦,风电装机76.6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38.32万千瓦。根据公司公布的2023年前三季度发电量完成情况,1-9月由于红水河流域来水较平均偏枯4-5成,造成公司骨干电厂发电量减少,另外公司位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水电站也因所在区域来水偏枯影响,发电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来水偏枯导致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水电发电量166.8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5.83%。火电、光伏发电、风电发电量分别同比增长75.23%、192.86%、5.39%,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水电出力下滑的影响。公司整体发电量218.6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6.03%。水电发电量下降导致公司三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出现下滑,业绩低于我们预期。 三季度我国水电发电量整体持续回暖我国水电来水呈现季节性丰枯交替,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3年上半年由于来水偏枯,我国水电发电量同比减少22.9%。进入三季度,我国水电来水逐渐由枯转丰,水电发电量持续改善,从7月份起,水电发电量增速跌幅收窄,8月份同比增长18.5%,9月份增速提升至39.2%。水电行业整体基本面在逐渐修复,根据公司三季度业绩说明会,预计四季度红水河流域总体偏枯2-3成,降幅将有所收敛。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公司新能源发电装机陆续投产水电作为公司主要的业绩来源,2023年前三季度出力下滑较严重,公司积极储备,开发和建设新能源项目,风电装机从零开始逐渐形成规模,光伏项目陆续投产,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合计占比超过9%,发电量分别同比增长5.39%、192.86%,风光发电量的增长缓解了水电出力波动带来的影响。2023年下半年以来,公司计划投资建设德保桂易光伏项目一、二期工程、陆川古城五星光伏项目、大化红旗光伏项目及广西来宾都满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等五个光伏项目共43.6万千瓦,田东印茶新发风电场项目、陆川横山风电场项目等两个风电项目共20万千瓦。公司新能源发电项目的陆续投产将带来新的业绩增量。 公司加强成本管控,拟实施中期分红公司持续加强资金成本管控,2023年上半年综合融资成本率降至2.98%,2023年三季度公司财务费用同比降低24.11%。自上市以来,公司每年保持现金分红,已实施现金分红23次,累计现金分红金额143亿元。2020-2022年,公司分别实施现金分红14.98/11.82/15.76亿元。公司拟于2023年年度中期实施现金分红,分红总额6.31亿元(含税),分红议案已经11月14日2023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盈利预测和估值公司作为央企大唐发电集团旗下的水电上市公司,主力水电站位于我国十三大水电基地之一的南盘江红水河水电基地,短期业绩下滑源自水电站所在流域来水偏枯。从中长期看,红水河来水具备持续改善的空间,公司水电电价也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公司业绩具备复苏的潜力,同时公司陆续投产的新能源发电装机将会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空间。 鉴于2023年三季度公司水电站所在流域来水低于预期,我们相应下调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5.09亿元,维持公司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29.47亿元、32.83亿元,对应2023-2025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19元、0.37元、0.42元,按照11月15日5.60元/股收盘价计算,对应PE分别为29.24X、14.98X、13.44X,维持公司“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电力需求不及预期;电价下滑风险;来水不及预期;项目进展不及预期;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系统风险。
中船防务 交运设备行业 2023-11-17 23.30 -- -- 25.20 8.15%
26.69 14.55%
详细
投资要点: 中船防务发布 2023年三季度业绩公告: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约 97.72亿元,同比增长 33.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 2420万元,同比增长 1.92%。 营收快速增长,基本达到盈亏平衡点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约 97.72亿元,同比增长 33.88%;归母净利润约 2420万元,同比增长 1.92%,扣非归母净利润-407万。 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37.9亿,同比增长 25.16%,归母净利润 1153万,同比增长 139.61%,扣非净利润-1955万。 公司今年营业收入增长快速,Q1-Q3营业收入分别增长 68.27%、29.93%、25.16%。营业收入快速增长,过去几年船舶行业新接订单的复苏逐步传递到船舶企业营业收入层面,但由于目前交付的主要是前期船价相对低位、钢价低位、汇率高位时承接的订单,建造过程中的钢价变动及汇率波动,导致产品毛利相对较低,盈利能力并未体现。从公司近年财报看,今年三季报,随着公司近 2年营业收入的快速增长,今年已基本达到盈亏平衡点。 毛利率尚未发生明显改善,盈利能力仍未回暖2023年三季报公司毛利率 6.81%,同比上升 0.14pct。毛利率未明显改善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完工产品为前期船价相对低位、钢价低位、汇率高位时承接,建造过程中的钢价变动及汇率波动,导致产品毛利较低,随着后续 21年以后的高价位订单陆续交付,公司毛利率有望得到充分改善。 2023年三季报公司净利率 0.35%,同比下降 0.13pct。 2023年三季报公司加权 ROE 为 0.15%,同比基本持平。 新船价格指数持续向上,造船三大指标持续向好,船舶景气周期到来,上市公司盈利有望开启修复中船防务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下大型骨干造船企业和国家核心军工生产企业,控股子公司黄埔文冲创建于 1851年,有着 172年的建厂史,130多年的军工史,是国内军用舰船、特种工程船和海洋工程的主要建造基地,中国疏浚工程船和支线集装箱船最大最强生产基地。 从 2021年开始,船舶市场出现了明显的周期复苏,根据 CNPI 数据显示: 中国新造船价格指数从 2020年底的 773点一路上涨到 2023年 10月底的1060。新造船价格指数一路上扬,逼近上一轮船舶周期的高峰水平。 造船三大指标也从 2021年开始明显复苏,2021年全年造船新接订单量为 670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131.8%。手持订单也从 2021年触底反弹,2023年 9月达到 13393万载重吨,对比行业最低谷的 2020年底接近翻倍。船舶行业订单需求快速增长,但交货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造船完工量缓慢增长,根据上市公司 2023年中报及公开业绩交流信息显示, 2023年上半年公司新承接 7型 20艘造船订单,实现新接订单 73.26亿元,同比增加 132.94%,公司手持造船订单饱满,交船期最远已排至 2027年。 随着公司 2021下半年以来承接的高价订单自今年起陆续交付,公司经营业绩也将逐步体现。 船舶行业周期较长,经历了漫长的行业低估,全行业持续亏损多年,产能退出明显,市场竞争格局明显改善,随着高价订单逐步交付,船舶制造行业有望实现量价齐增的周期复苏格局,企业盈利有望开启修复。公司作为船舶工业旗下核心资产,将充分受益船舶行业的周期复苏。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旗下黄埔文冲等核心造船资产,充分受益船舶行业周期复苏,量价齐增的良好景气周期,未来几年有望迎来盈利修复。我们预测公司 2023年-2025年营业收入预测分别为 152.27亿、180.42亿、214.18亿,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 7.15亿、14.06亿、21.09亿,对应的 PE 分别为 46.6X、23.7X、15.8X,公司即将迎来景气周期,盈利修复空间大,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船舶行业需求不及预期;2:公司订单交付不及预期; 3: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4:行业竞争加剧,毛利率下滑。
绿的谐波 交运设备行业 2023-11-17 142.89 -- -- 164.00 14.77%
164.00 14.77%
详细
投资要点: 绿的谐波发布 2023年三季度业绩公告: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约 2.54亿元,同比减少 26.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 7250万元,同比减少 43.36%。 行业低迷,三季报业绩承压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约 2.54亿元,同比减少 26.26%;归母净利润约 7250万元,同比减少 43.36%,扣非归母净利润 6648万,同比减少 36.78%。 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8244万元,同比下降 18.42%,环比下降0.71%;归属股东净利 2185万元,同比下降 39.88%,环比下降 15.90%。 公司业绩下滑主要原因是工业机器人行业下游需求放缓,行业竞争加剧,公司产品销量下降所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 7-9月工业机器人产量当月同比分别为-13.3%、-18.6%、-14.3%,较上半年跌幅扩大。 三季度行业增速放缓,减速器需求承压。 行业低迷毛利率下降,盈利能力下行2023年三季报公司毛利率 41.73%,同比下滑 9.44个百分点,环比 2023H1下降 0.62个百分点。 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3C、半导体、电子等产业为主的行业景气下滑,工业机器人行业低迷,减速器竞争加剧。 2023年三季报公司净利率 29.08%,同比下降 8.21个百分点,环比 2023H1下降 0.9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毛利率下降明显。 2023年三季报公司加权 ROE 为 3.69%,同比下降 3.16个百分点。 谐波减速器国产龙头,中长期受益国产化推进公司是专业从事精密传动装置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包括谐波减速器及精密零部件、机电一体化执行器、微型电液伺服装置、智能自动化装备等,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数控机床、医疗器械、半导体生产设备、新能源装备等高端制造领域。公司在国内率先实现了谐波减速器的工业化生产和规模化应用,打破了国际品牌在国内机器人谐波减速器领域的垄断。根据公司 2022年报披露:2021年公司在国内谐波减速器市场份额达到 24.7%,仅次于行业龙头哈默纳克 35.5%,排名行业第二。 减速器是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机器人减速器国产化率仍然较低,国际纳博特斯克、哈默纳克等巨头仍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从中长期看,国产减速器仍具有较大的国产替代空间,绿的谐波是国产谐波减速器龙头企业,中长期有望受益机器人减速器核心零部件的国产替代。 公司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募集资金扩产,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抢占市场。根据公司 2023年 8月 22日公告《关于绿的谐波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的回复报告(修订稿)》披露信息显示:公司 IPO、定增等几大募投项目达产后,公司产能将增加至 179万台/年(159万台减速器+20万台机电一体化产品),是公司 2022年谐波减速器产量 27.70万台的 6.63倍(减速器产能 5.74倍)。公司产能的快速扩张有利于公司顺应行业发展,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利于推进机器人减速器国产化的进程。 人形机器人进入快速发展期,打开谐波减速器成长空间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 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到 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人形机器人集成了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市场空间极大。谐波减速器体积小,负载轻、传动比大,广泛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小臂、腕部、手部。人形机器人因为较高的动作要求,自由度数远高于传统工业机器人。以特斯拉 optimus机器人为例,一共有 40个自由度,较传统工业机器人 3-6个自由度相比提高了一个数量级,意味着单个机器人中减速器的应用数量也将明显增加。 人形机器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给谐波减速器行业带来更大的成长空间。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是国产谐波减速器龙头企业,中长期受益工业机器人减速器国产替代,同时,受益人形机器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谐波减速器在人形机器人中应用更多,价值量更大,人形机器人给谐波减速器行业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 我们预测公司 2023年-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3.87亿、5.41亿、7.82亿,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8亿、1.66亿、2.47亿,对应的 PE分别为 222.45X、144.32X、97X。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工业机器人需求不及预期;2:人形机器人市场发展不及预期;3:市场竞争加剧,毛利率下滑;4:机器人传动执行技术路线发生变化。
金宏气体 基础化工业 2023-11-16 25.91 -- -- 26.23 1.24%
26.23 1.24%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23年三季度报告,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80亿元,同比增长23.87%。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9亿元,同比增长53.31%,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2.28亿元,同比增长61.00%,基本每股收益0.53元。投资要点:三季度公司业绩持续增长。公司是国内重要的特种气体和大宗气体供应商,主营业务为大宗气体、特种气体和燃气三大类100多个气体品种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80亿元,同比增长23.87%;归母净利润2.59亿元,同比增长53.31%。单看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46亿元,同比增长27.45%;归母净利润0.97亿元,同比增长37.72%。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增长的原因主要系:(1)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一站式供气服务的优势,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市占率不断提高,产品销量增加。(2)公司部分电子大宗载气项目贡献稳定营收及利润。(3)受益于目前半导体国产替代的背景,公司高毛利率的特气营收占比已升至50.50%,与2023年上半年相比,提升1.29pct,与2022年底相比提高8.35pct。公司毛利率稳中有增,费控能力向好。从盈利能力上来看,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为38.43%,较去年同期增加2.48%,主要受原材料采购价相对平稳,高毛利率的特种气体比重上升所致。公司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8.40%/12.14%/0.74%/3.73%,较去年同期分别-0.10/-1.36/+0.04/-0.33pct,期间费用率合计21.27%,较去年同期减少-1.42pct。公司各项费用增速放缓,盈利质量有所提高,因此净利率较去年同期上升2.82pct至15.35%。单看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37.17%、15.79%,同比-0.7pct/+1.1pct。电子特气业务与大宗载气协同发展,提高综合竞争力。 公司围绕集成电路、光伏等行业客户,不断提升特种气体综合服务能力。电子特种气体方面,公司已逐步实现了一系列产品的进口替代。其中,公司优势产品超纯氨、高纯氧化亚氮等产品已正式供应了包括中芯国际、海力士、镁光在内的一批知名半导体客户。投产新品电子级正硅酸乙酯、高纯二氧化碳正在积极导入集成电路客户,其中高纯二氧化碳已实现小批量供应,正硅酸乙酯已在联芯、苏州和舰等公司进行大批量测试;电子大宗载气方面,截至2023年9月,公司已签7个电子大宗载气项目订单,其中2个已开票供气。公司首个大宗载气项目广东芯粤能项目(合同金额10亿元,履约期限20年) 8月正式量产供气,北方集成创新中心项目已在临时供气状态,厦门天马项目、无锡华润上华等项目均在实施过程中。在产品方面,公司计划12个液氦储罐氦气,目前已到位9个,充分保障集成电路客户需求。整体来看,随着公司电子气体项目的持续落地量产,公司电子气体方面业务有望实现稳定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考虑到下游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对工业气体特别是电子气体的增量需求,为公司远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为24.50/30.45/37.99亿元,净利润为3.45/4.11/4.70亿元,对应的EPS为0.71/0.84/0.97元,对应的PE为35.72/30.05/26.24倍,维持“增持”评级。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能建设不如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
奥普光电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1-16 39.24 -- -- 39.30 0.15%
39.30 0.15%
详细
投资要点: 奥普光电发布 2023年三季度业绩公告: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约 5.15亿元,同比增长 32.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 7878万元,同比增长 13.41%。 业绩稳健增长,去年同期大额投资收益致 Q3单季度业绩下滑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约 5.15亿元,同比增长 32.56%;归母净利润约 7878万元,同比增长 13.41%,扣非归母净利润 7091万元,同比增长 10.21%。 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6亿,同比增长 15.35%,归母净利润 2580万,同比下滑 21.75%,扣非净利润 2307万,同比下滑 26.55%。 公司三季报业绩稳健增长,三季度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下滑,主要原因是去年三季度有笔较大的投资收益 3120万,对比今年三季度增加 2187万,扣除投资收益的影响,公司三季度仍实现了明显的归母净利润增长。 长光宇航并表产品结构变化,毛利率净利率稳步上升2023年三季报公司毛利率 41.28%,同比上升 9.6pct。毛利率上升主要原因是公司产品结构变化,长光宇航 2022年 9月并表,今年全部并表,长光宇航主营业务航空复合材料毛利率较高,产品结构变化致公司毛利率大幅提高。 2023年三季报公司净利率 22.9%,同比提升 3.33pct。主要原因是产品结构变化毛利率提升,同时去年三季报投资收益较高,净利率基数偏高导致今年净利率增幅明显低于毛利率增幅。 2023年三季报公司加权 ROE 为 6.7%,同比下滑 0.3个百分点。 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旗下光电测控资产平台,在光电测控、光电编码器等领域优势明显公司隶属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是国内光电测控仪器制造行业的重要企业。 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为光电测控仪器设备、新型医疗仪器、光学材料、光栅编码器、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公司主体是从事光电测控仪器设备,主要应用于军工、医疗设备行业,产品包括光电经纬仪光机分系统、航空/航天相机光机分系统、新型雷达天线座、精密转台、军民两用医疗检测仪器。公司具有完备的军工资质,从技术实现和产品生产上主导了国内国防光电测控仪器设备的升级和更新换 代,在国防光电测控领域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 控股子公司长光宇航主要从事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主要应用于商业航天、空间相机、武器装备等领域。通过对碳纤维的加工成型,为航空航天载荷、导弹火箭等提供结构件及功能件。2023年中报实现营业收入1.38亿,净利润 3797万元,产品毛利率 46.87%,净利率 27.48%,盈利能力较强,受益航天、导弹等需求增长。 控股子公司禹衡光学是国内光电编码器龙头企业,是国家编码器工程唯一中试基地。光栅编码器广泛应用于自动化领域,是数控机床、伺服电机、重大科研仪器等领域中大量应用的关键测量传感器件。国内光栅编码器长期依赖进口,德国海德汉、日本多摩川、西班牙发格、英国雷尼绍等外资企业占据主要市场。禹衡光学高端光栅编码器,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空白,根据 MIR 睿工业数据统计 2022年禹衡光学编码器市场份额占比 8%,仅次于外资巨头多摩川、海德汉位列第三,是国产高端光学编码器的龙头企业。未来受益工业母机、伺服电机、机器人等高端装备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市场渗透空间较大。公司的光栅编码器也是人形机器人成本端重要构成部分,充分受益国产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进程。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是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旗下光电测控仪器龙头企业,同时拥有航空复合材料、光栅编码器等核心资产,受益军工、高端装备国产化、人形机器人等行业需求发展。公司是典型的专精特新企业,各项业务小而美,具有很强的技术壁垒。我们预测公司 2023年-2025年营业收入预测分别为 8.22亿、10.93亿、14.42亿,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 1.12亿、1.76亿、2.55亿,对应的 PE 分别为 83.14X、52.97X、36.51X,公司估值合理,增长可持续性强,首次覆盖,给予公司评级为“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军工行业需求不及预期;2:工业母机、人形机器人等行业发展不及预期;3:公司产能拓展不及预期;4:行业竞争加剧,毛利率下滑。
芒果超媒 传播与文化 2023-11-16 28.74 -- -- 31.32 8.98%
31.32 8.98%
详细
11月11日,芒果TV、湖南卫视、金鹰卡通、小芒电商四平台以“驷马难追·芒果和TA的朋友们建群大会”为主题联合举行招商会,现场发布芒果重点综艺超100档,重点电视剧80部以及动画、纪录片、晚会等内容。 投资要点: 深耕头部综艺IP价值。2024年公司将继续深耕头部综艺IP,包括《声生不息》《时光音乐会》《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大侦探》《再见爱人》《花儿与少年》《中餐厅》等王牌综艺IP的系列节目在每个季度均有排播。 探索多元赛道原创新综艺可能性。重点打造“艺人IP全链路新综艺”赛道,让艺人成为内容共创者,推出包括《快乐老友记》《小熊花园》《林中小屋》《人生至少有一次》《你没事吧》等艺人IP综艺。此外,在多元赛道上将推出女性情感真人秀《是女儿是妈妈》、太空主题真人秀《火星1号》、创新真人秀《中国村花》、实验社交综艺《逃出讨厌岛》、青年动作演员成长秀《来者何人》、实景博弈游戏推理综艺《魔方新世界》等综艺节目。 发布超80部重点电视剧。根据芒果TV官方微博发布的2023-2024年公司大剧片单,共分为“爱与成长”、“东方燃情”、“人生百味”、“赤子情怀”、“悬疑探秘”5个主题,共计超80部影视剧项目,实现多元题材和类型的覆盖。 此外,芒果TV与中国移动咪咕开启“大片联创计划”,旨在与各大影视公司通力合作,着力打造头部影视项目,计划内的首部作品古装武侠剧《水龙吟》已经发布,还有与华策影视深度合作的大剧《国色芳华》《都是好时光》等。同时芒果TV与业内知名的导演、编剧合作签订“超级合伙人”协议,加深产业链合作,创作包括《末路之徒》《瓷龙入海》《女神蒙上眼》、政法系列三部曲《追踪夺命金》《治安先锋》与《大瘾》等多个剧集。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公司多年积累了比较强的内容品牌优势,在综艺节目领域奠定了行业领先地位,保持“综N代”节目不断更新同时积极探索创新赛道的发展可能。影视剧集内容方面通过内部孵化和与外部合作等多种模式结合,不断扩充影视剧集内容的丰富性,增加影视剧集内容储备。继2022年湖南卫视和芒果TV进行深度融合后,此次又加入金鹰卡通和小芒电商,实现了四平台融合发展,进一步发挥公司的内容优势,拓宽公司内容覆盖的群体和营销链路,预计将为公司打开更多的商业变现模式和增长空间。暂时维持此前的盈利预测不变,预计2023-2025年EPS为1.13元、1.33元和1.49元,按照11月15日收盘价28.36元,对应PE为25.12倍、21.25倍和19.06倍。 风险提示:广告招商效果不及预期;会员增长情况不及预期;
平煤股份 能源行业 2023-11-16 10.62 -- -- 12.05 13.47%
12.44 17.14%
详细
平煤股份发布2023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30.96亿元,同比减少18.10%;归母净利润31.38亿元,同比减少33.63%。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1.27亿元,同比减少18.98%;归母净利润9.04亿元,同比减少33.68%。 继先前陆续公告公司部分董事、高管、控股股东、控股股东高管、监事会主席等主体增持公司股份计划后,公司9月8日公告了回购股份方案,本次回购股份资金总额在2-3亿元之间。截至10月31日,公司已累计回购股份1122.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4851%,已支付的总金额为1.14亿元。 第三季度业绩同比降幅收窄公司煤炭业务以精煤为主,2022年公司冶炼精煤营业收入占比超过七成。 根据公司公布的2023年三季度经营数据,前三季度,公司原煤产量2305.35万吨,同比增长1.66%;商品煤销量2310.63万吨,同比降低2.00%。公司煤炭产销量并未出现较大变动,因此业绩同比下降主要源于公司焦煤长协价格随着市场价的下调。 从同比增速看,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19.0%、33.7%,较第二季度降幅24.5%和40.3%已有所收窄。炼焦煤市场价格于2023年二季度出现较大幅度下跌,进入三季度后已经有所回升,11月13日,平顶山产主焦煤车板价2120元/吨,较三季度末价格上调200元/吨。 我们预计公司四季度业绩将有所改善。 2023年以来煤炭供需宽松使得煤价下行明显我国原煤生产保持稳定,进口快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月份,我国生产原煤34.4亿吨,同比增长3.0%;进口煤炭3.5亿吨,同比增长73.1%。据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1-9月份我国累计进口炼焦煤7273万吨,同比增长60.08%,进口总量由多到少分别依次是蒙古国、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和澳大利亚。9月份,我国进口炼焦煤1082.5万吨,这也是我国首次单月进口炼焦煤总量突破千万吨。受我国煤炭供需端整体宽松的影响,煤价下行明显。 公司持续推进精煤战略公司优质低硫主焦煤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具有低硫、低灰、低磷、低碱金属、热态指标好、有害元素少等先天优势,是大型钢焦企业炼焦配煤不可或缺的基础和骨架原料,公司与国内多家大型钢铁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公司主焦煤长协比例为100%。公司精煤战略的核心在于稳步提升精煤的产量,2023上半年公司精煤产量完成618万吨,同比增加21万吨。2018年以来公司冶炼精煤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52.6%、54.6%、61.5%、64.5%、72.1%,呈现逐步提升的态势。 公司持续借力资本市场运作,拟发行低碳转型挂钩公司债券2023年3月,公司完成29亿元可转债发行。2023年6月,公司完成“23平煤04”债券发行,票面利率为4.13%,为2023年以来债券融资成本新低。2023年10月,公司拟公开发行低碳转型挂钩公司债券不超过20亿元,募集资金拟用于投向符合国家低碳转型相关发展规划或政策文件及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用途。根据公司公告,公司存在集团下属夏店矿、梁北二井及瑞平公司煤矿资产注入的预期,并计划推进煤焦产业整体上市。 公司持续加强成本管控公司加强人力成本管理,持续推进人力资源改革,截至2022年末,公司在职员工的数量为5.36万人,同比减少1.16万人。公司强化成本管控,2023年三季报公司应付职工薪酬同比降低39.3%。公司计划2023年底完成组织架构优化调整,持续推动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盈利预测和估值公司专注焦煤主业,公司通过股份回购,及控股股东等在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份,均彰显对于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中长期看,公司存在产能增长的预期,公司持续推进的精煤战略有利于业绩的增长。 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40.95亿元、43.86亿元和45.91亿元,对应每股收益为1.77、1.90和1.98元/股,按照11月13日10.62元/股收盘价计算,对应PE分别为6.00X、5.60X和5.35X,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煤价下跌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政策推进不及预期;成本管控不及预期;安全生产风险;系统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141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