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8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行动教育 传播与文化 2025-04-16 39.68 -- -- 39.80 0.30% -- 39.80 0.30% -- 详细
事件: 2024 年,公司实现收入 7.8亿元、同增 16.5%,实现归母净利润 2.7亿元、同增 22.4%,实现扣非后净利润 2.4亿元、同增 12.2%。 拟向全体股东每 10股派发现金红利 7.5元(含税)。 点评: 24Q4较 Q3边际改善。 24Q3受宏观经济影响,报到率下滑,带来收入和利润增速放缓。 9月底多项政策发布后, 24Q4较 Q3收入和利润增速改善, 24Q1/Q2/Q3/Q4收入增速为 28.1%/39.5%/0.3%/4.5%,归母净利润增速为 34.4%/28.1%/5.7%/25.8%。 培训收入小幅增长, 咨询业务翻倍式增长。 24年, 管理培训收入 6.3亿元、同增 6.3%,管理咨询收入 1.5亿元、同增 97%。 收入结构变动致毛利率下滑。 24年,综合毛利率同减 2.2pct 至 76.1%,主要是低毛利率的管理咨询业务占比提升所致。拆分来看,管理培训毛利率同增 1.5pct 至 83.6%,管理咨询毛利率同减 4.1pct 至 44.2%。 销售费用率降低,管理费用率提升。 24年,销售费用率同减 1.1pct 至25.4%,管理费用率同增 0.5pct 至 14.0%,研发费用率同减 1.6pct 至2.8%。 收款小幅增长,合同负债双位数增长。 24年, 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9.3亿元、同增 3.8%。 24年末, 合同负债 10.8亿元、同增 12.7%。 维持高股息率。 公司 24年半年度、第三季度、年度合计拟分配现金红利 2.67亿元,分红率达到 99.5%,股息率达到 5.7%。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Q3受宏观经济影响业绩承压, 随着 9月底多项政策发布, Q4呈边际改善趋势,年末合同负债双位数增长为 25年业绩增长奠定基础。另外,上市后一直维持高股息率。 预计 25/26/27年归母净利润 3.01/3.50/3.99亿元,当前股价对应估值 15x/13x/12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对教育行业收款的影响;客户付费意愿变化的风险。
安琪酵母 食品饮料行业 2025-04-15 33.45 -- -- 34.05 1.79% -- 34.05 1.79%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1.97亿元,同比+11.86%;归母净利润13.25亿元,同比+4.0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70亿元,同比+5.79%。其中,24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85亿元,同比+8.98%;归母净利润3.71亿元,同比+3.6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30亿元,同比+12.01%。 点评:Q4酵母主业高增,国内持续恢复。分产品看,Q4酵母及深加工产品、制糖产品和包装类产品分别实现营收31.43亿元、3.68亿元和1.03亿元,同比分别+20.83%、-40.42%和+1.01%,同时产品类别新增食品原料。分区域看,Q4公司国内和国外分别录得营收28.38亿元和14.55亿元,同比分别+8.9%和+12.8%。一方面,公司酵母主业增长持续提速;另一方面,公司国内收入持续呈现复苏态势。 全年毛利率略有下滑,利润略低于预期。毛利端看,尽管核心原料糖蜜全年价格呈下行趋势,但年初产品降价的影响叠加海运费用的升高使得公司全年毛利率达23.52%,同比-0.67pct。费用端看,整体费用率表现平稳,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0.27pct、-0.14pct、-0.28pct、+0.30pct。结合其他收益和资产减值损失后,公司营业利润率达10.29%,同比-0.82pct,使得归母净利润率达8.72%,同比-0.63pct,整体利润略低于24年13.69亿的目标。 持续开拓市场,提升产能人效。地域上看,公司2024年海外业务增速达19.36%,公司加快海外布局,完成巴西公司、阿尔及利亚公司设立,并积极推进印度尼西亚公司的设立及酵母项目建设的准备工作。产能端看,公司2024年酵母系列产品产能达45万吨,同比提升21.6%,并有海内外多个项目正在推进。人才端看,公司2024年向974名激励对象实施第二轮股权激励,充分激发员工能动性。 25年目标稳健,Q1国内需求弱复苏。公司年报经营计划中,计划今年营收同比增长10%以上。具体到Q1,公司国内需求复苏偏弱,出口则维持强势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增长动能充分,把握低估机遇。收入端看,尽管短期国内复苏偏弱,但公司海外业务增速强劲,综合增长动能仍然充分。 中长期看,YE渗透率的提升叠加海外业务的不断拓展有望持续推动公司收入增长。利润端看,25年核心原料糖蜜价格有望持续下降,但固定资产折旧同比有望增加。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EPS为1.78/1.99/2.33元,分别对应2025-2027年19X/17X/14XPE,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食品安全问题,行业竞争加剧
万孚生物 医药生物 2025-04-14 21.25 -- -- 21.40 0.71% -- 21.40 0.71%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0.65亿元(yoy+10.85%),归母净利润5.62亿元(yoy+15.18%),扣非归母净利润4.97亿元(yoy+19.9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62亿元(yoy+10.05%)。其中2024Q4实现营业收入8.83亿元(yoy+16.17%),归母净利润1.26亿元(yoy+43.14%)。 点评:海外本地化成效凸显,北美市场呼吸道产品放量,驱动境外收入增长43%。①分区域来看,受集采、DRGS等医保控费措施影响,公司在境内市场实现收入19.62亿元(yoy-1.65%),而境外市场得益于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本地化运营成效逐步凸显,以及北美市场呼吸道检测产品获批FDAEUA授权后,贡献新的成长动力,实现收入11.03亿元(yoy+43.23%),表现亮眼。②分业务条线来看,慢病管理检测业务以化学发光、免疫荧光为核心,电化学、分子、病理多元化发展,在国内等级医院中心实验室不断渗透,在海外中小实验室快速放量,实现收入13.69亿元(yoy+22.38%),保持较快增长;传染病检测业务得益于国内春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以及呼吸道产品在北美市场的突破性进展,实现收入10.42亿元(yoy+9.50%);毒品检测业务因北美市场竞争加剧略有下滑,实现收入2.86亿元(yoy-13.39%);优生优育检测业务实现收入2.94亿元(yoy+9.97%),保持稳健。我们认为公司多业务线协同发力,收入端展现了较强的成长韧性。 收入结构优化+费用管控,双重驱动盈利能力稳步提升。受益于高毛利产品线(如化学发光、分子诊断)占比提升与成本管控优化,2024年公司销售毛利率64.15%(yoy+1.54pp),从费用率情况来看,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率22.30%(yoy-1.21pp),管理费用率7.26%(yoy-0.95pp),运营效率持续提升,规模效应凸显使得费用率稳中有降;研发费用率为13.43%(yoy-0.24pp),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巩固公司技术壁垒。公司整体净利率18.44%(yoy+0.81pp),盈利能力在收入结构优化与费用管控双重驱动下,稳步提升。我们认为,随着公司“组合化、国际化、数智化”战略持续落地,多平台协同发展,试剂加速放量,叠加AI辅助诊断与数字化平台建设,公司竞争力有望不断增强,长期成长可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4.76、39.80、45.5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3.4%、14.5%、14.4%,实现归母净利润为6.42、7.46、8.7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3%、16.3%、17.5%,对应2025年4月9日收盘价,PE分别为16、13、11倍,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因素:市场开拓不及预期的风险;新产品研发、注册及认证风险;政策变动风险;市场竞争导致产品价格大幅下降的风险。
兖矿能源 能源行业 2025-04-11 12.99 -- -- 12.95 -0.31% -- 12.95 -0.31% -- 详细
事件:2025年4月8日,兖矿能源发布关联交易公告,拟以现金140.66亿元收购控股股东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权属公司山东能源集团西北矿业有限公司51%股权,其中以现金47.48亿元收购西北矿业现有股东26%股权,以现金93.18亿元向西北矿业增资。 点评:西北矿业煤炭资源储备丰富,核定产能总计达6105万吨/年。西北矿业主要布局陕西、甘肃、山西、内蒙古南部等地,共有12家煤炭企业,持有14宗矿业权(包含12宗采矿权、2宗探矿权),主要煤炭品种包括动力煤、配焦煤。产能方面,西北矿业在产煤矿产能3605万吨/年,在建煤矿产能1000万吨/年,此外还拥有探矿权资产核定产能1500万吨。产量方面,2022年、2023年和2024年1-11月分别实现产量2950万吨、2834万吨、2862万吨。资源储量方面,西北矿业拥有资源量63.52亿吨,其中在产及在建煤矿资源量为48.61亿吨,探矿权资源量为14.91亿吨;西北矿业拥有可采储量36.52亿吨,其中在产及在建煤矿可采储量为26.86亿吨,探矿权可采储量为9.66亿吨。 剔除非经常性亏损干扰,西北矿业2024年盈利呈现增长态势。西北矿业2024年1-11月净利润14.74亿元,较2023年下降7.92亿元。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西北矿业业绩下降有特殊原因:一是五举煤矿(核定产能300万吨)首年投产仅完成90万吨产量,而各项固定成本及费用较高导致当年亏损6.89亿元;二是为客观公允反映资产价值,西北矿业下属资产计提2.8亿元减值,抵减了西北矿业2024年利润。若剔除上述9.26亿元非经常性亏损,2024年1月至11月调整后净利润约为24亿元,相比2023年有一定的业绩增长。 随着存量矿井达产达效和增量项目稳步推进,未来西北矿业成长空间仍然广阔。2025年,五举煤矿和刘园子煤矿有望实现全面达产,贡献480万吨增量产能。同时,西北矿业拥有油房壕、杨家坪两座在建矿井,在建产能1000万吨/年。此外,西北矿业拥有马福川、毛家川探矿权转采项目,目前正在办理探矿权转采矿权手续,规划产能1500万吨/年。随着存量产能的达产达效以及增量产能项目的稳步推进,未来西北矿业成长空间仍然广阔。 本次收购直接增厚兖矿能源盈利水平,是兖矿能实现3亿吨原煤产量目标的关键布局。2024年1-11月,西北矿业完成商品煤产量2862万吨,约占2024年兖矿能源商品煤产量的20%。以西北矿业2024年1-11月数据年化测算,本次交易将提升兖矿能源2024年营收、净利润约12.37%和7.68%,现金收购直接增厚公司盈利水平。此次收购山东能源集团优质资产,兖矿能源实现了西北区域优质煤矿资产注入,也是向3亿吨原煤产量目标迈进的重要一步。 低现金、低估值实施收购交易,性价比凸显。本次收购采取“收购股权+现金增资”的方式,兖矿能源既减少了收购股权的现金支付,还通过增资形式将现金流留存于上市公司体内并支撑西北矿业建设发展。同时,转让方承诺2025年-2027年西北矿业累计扣非净利不低于71.22亿元,差额以现金补足。2025-2027年,西北矿业年化扣非净利承诺为23.74亿元,以承诺业绩测算,本次并购交易的市盈率为7.69倍,低于兖矿能源A股市盈率8.8倍(4月8日收盘价)。从单吨资源收购价格来看,本次西北矿业单吨资源量收购价格为2.88元/吨,单吨可采储量收购价格为5元/吨。本次资源收购价款显著低于一级市场平均成交水平,凸显收购性价比。 未来兖矿能源将持续聚焦煤炭主业,加快落实3亿吨规划目标。公司在加快落实控股股东所属西北、内蒙古等区域优质煤矿资产注入的同时,也会积极获取陕蒙、新疆等国家能源战略基地“核心产区”优质煤炭资源,同时密切关注境外焦煤、有色金属等资产并购机会。 盈利预测及评级:现阶段煤炭产业仍处于产能短缺驱动的新一轮景气周期,我们预计未来3年的国内外煤炭中枢价格有望趋稳运行。随着公司内生产能不断释放,集团股东优质资产有序注入和深化国企改革下的员工股权激励持续推进,兖矿能源有望朝向“清洁能源供应商和世界一流企业”持续成长。我们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133、139、142亿元,EPS为1.32、1.39、1.41元/股,对应PE为9.59、9. 14、8.98倍。我们看好公司高水平的治理、内生外延的成长空间和未来发展转型战略,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国内外能源政策变化带来短期影响;国内外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发生重大煤炭安全事故风险;公司资产注入进程受到不可抗力影响。
仙鹤股份 造纸印刷行业 2025-04-11 20.51 -- -- 21.56 5.12% -- 21.56 5.12% -- 详细
事件:公司控股股东仙鹤集团计划自4月7日起6个月内,累计拟增持股份金额3-5亿元,彰显发展信心和投资价值。浆纸价格小幅探涨,成本改善明确。我们预计Q1公司盈利有望环比平稳或小幅改善,Q2有望创新高,全年盈利有望超预期。 1)浆纸价格小幅提升:我们预计2-3月热转印、热敏、格拉辛、食品卡等景气向上纸种提价部分落地,且4月仍有提价预期;4月浆厂坚持挺价(阔叶+20美金/吨)、以涨促销,后续浆价或震荡偏强,驱动盈利能力提升。 2)新基地成本改善:公司广西基地、湖北基地林浆纸一体化匹配度逐步提高,伴随新基地产能爬坡,我们预计盈利中枢持续向上。 3)原料结构持续丰富:广西桉木浆、湖北芦苇浆已真实应用在产品中,带来明确成本下降;未来有望进一步丰富原材料体系,广西木片依托自有林地+政府协调国有林场+具运输成本优势的市场化采购,原料优势有望逐步放大。成长路径清晰,新基地扩张+新产品开发+海外业务扩张。 新基地扩张:24年公司广西&湖北林浆纸基地相继落地,两大项目首期合计将投产90万吨以上造纸产能及90万吨左右纸浆产能;根据我们测算,公司2025年造纸产量增速高达30%+,浆纸协同有望带来经营成本改善。 新产品开发:公司持续开发差异化产品,包括电解纸、固态电池绝缘纸、低定量薄型圣经纸、高强度真空镀铝原纸、亮光型无铝铝箔衬、食品级不锈钢板用衬纸、缓释薄片材料(加热不燃烧)、纸基滤棒材料、生活用纸等新产品。 海外业务扩张:持续开发新产品替代进口海外产品,我们预计未来也会逐步加强产品、产能出海,海外收入占比持续提高,后续有望凭借海外产能实现加速扩张。 盈利预测&投资评级: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6、14.4、17.9亿元,对应PE估值分别为13.5X、10.0X、8.0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终端需求不及预期,产能投放不及预期,竞争加剧。
中国神华 能源行业 2025-03-27 37.76 -- -- 39.67 5.06% -- 39.67 5.06% -- 详细
事件:2025年3月21日,中国神华发布年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83.75亿元,同比下降1.37%,实现归母净利润586.71亿元,同比下降1.71%;扣非后净利润601.25亿元,同比下降4.36%。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933.48亿元,同比上涨4%;基本每股收益2.95元/股,同比下降1.70%。资产负债率为23.42%,同比下降0.66pct。 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单季度营业收入844.76亿元,同比下降6.77%,环比下降1.57%;单季度归母净利润125.97亿元,同比上涨10.26%,环比下降23.98%;单季度扣非后净利润140.91亿元,同比下降6.42%,环比下降14.87%。 煤炭板块:销量增长价格下降,成本端控制良好,盈利较为稳定2024年公司商品煤产量3.27亿吨,同比略有+0.5%;煤炭销售量4.593亿吨,同比+2.1%;综合售价578元/吨,同比下降3.3%,其中年度长协/月度长协/现货/坑口直销售价491/705/627/285元/吨,同比-1.8%/-12.7%/-2.0%/-13.1%,销量占比53.6%/33.7%/7.9%/4.8%,同比-3.9/+9.3/-5.1/-0.3pct。2024年煤炭业务毛利率30.0%,同比下滑2.0pct,实现利润总额543.65亿元,同比下降7.1%。2024年公司自产煤销量3.27亿吨,同比+0.5%;吨煤售价527元/吨,同比-3.8%;单位生产成本179.0元/吨,同比持平。除人工成本同比增长26.5%增至47.3元/吨外,原料成本、折旧摊销、其它成本项均有所下降。在市场煤价波动下行的2024年,公司实现自产煤毛利率44.5%,同比下滑2.1pct,煤炭业务盈利比较稳定。 电力板块:煤电电量及销售电价一同增长,燃煤成本下降带动利润增长2024年公司总发电量2232.1亿千瓦时,同比上升5.2%;总售电量2102.8亿千瓦时,同比上升5.3%。截至2024年末公司总装机容量达到46264MW,其中燃煤发电装机容量43184MW。2024年公司售电价格为403元/兆瓦时,同比-2.7%;平均售电成本为357.2元/兆瓦时,同比-1.6%,主要原因是平均燃煤采购价格下降;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4960小时,同比降幅4.0%。实现利润总额111.47亿元,同比+4.7%;毛利率16.3%,同比-0.6pct。 运输与煤化工板块:运输板块盈利提升,化工板块销量下降致使利润下滑运输板块:2024年公司铁路分部实现铁路周转量3121亿吨公里,同比+0.9%;毛利率37.8%,同比+0.8pct,实现利润总额125.62亿元,同比+13.8%。港口分部实现黄骅港装船量2.144亿吨,同比+2.3%;天津煤码头装船量0.44亿吨,同比-3.9%;毛利率40.7%,同比-3.7pct,实现利润总额21.22亿元,同比-7.8%。航运分部实现航运货运量1.299亿吨,同比-15.0%;航运周转量1494亿吨海里,同比-9.3%;毛利率10.8%,同比+5.8pct,实现利润总额2.60亿元,同比+160.0%。煤化工板块:受设备检修影响,公司聚乙烯销量33.22万吨,同比-8.8%;聚丙烯销量31.36万吨,同比-8.2%;公司煤化工板块实现毛利率5.8%,同比-5.4pct,实现利润总额0.37亿元,同比-80.5%。 有序推进煤炭资源接续工作,集团资源注入助力主业增长。2024年,新街台格庙矿区新街一井、新街二井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批复,有序推进建设准备工作。完成补连塔煤矿、上湾煤矿、万利一矿、黑岱沟露天煤矿、哈尔乌素露天煤矿等采矿权证整合工作,完成金烽寸草塔煤矿等采矿许可证变更;神山露天煤矿取得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批复,生产能力由60万吨/年核增至120万吨/年。此外,公司收购杭锦能源取得进展,已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本次交易涉及煤炭保有资源量38.41亿吨(评估利用口径)、可采储量20.87亿吨(评估利用口径),分别占2024年6月末中国神华保有资源量和可采储量的11.40%和13.59%。按2024年6月末的资源量计算,本次交易将使中国神华煤炭保有资源量增至约375.3亿吨、可采储量增至约174.5亿吨,显著提高中国神华煤炭资源储备。交易完成后,中国神华煤炭产能将合计增加2,570万吨/年(含在建产能1,000万吨/年),煤电发电机组装机容量将增加1,200MW。塔然高勒井田2029年达产后,标的公司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或将大幅提升。 深入推进煤电一体化布局,各发电业务稳步增长。公司全年完成总售电量210.28十亿千瓦时,占同期全社会用电量98,521亿千瓦时1的2.1%,其中市场交易电量达205.20十亿千瓦时,占总售电量的比例为97.6%;平均售电价格403元/兆瓦时(2023年:414元/兆瓦时),同比下降2.7%。公司享有获取容量电费资格的国内煤电机组共68台,约占本集团国内煤电机组总数的94%,2024年共获取容量电费约50亿元(含税)。此外,公司有序推进九江二期、北海二期、清远二期等在建项目建设,高标准开工定州三期、沧东三期等火电项目。深化煤电机组“三改联动”,完成沧东电力等电厂共计6台机组供热改造,新增供热能力962万千瓦;完成九江电力等电厂共计9台机组灵活性改造,新增调峰能力74万千瓦;完成台山电力等电厂共计21台机组节能降碳改造,本集团火电供电标准煤耗降至292.9克/千瓦时(2023年:294.9克/千瓦时),同比下降2.0克/千瓦时。 提质增效重回报,高分红回馈股东。根据《中国神华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公告》,公司向全体股东派发2024年度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币2.26元(含税)。按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公司总股本19,868,519,955股计算,拟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44,903百万元(含税),占2024年度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下归属于本公司股东净利润的76.5%,较2023年75.2%进一步提升,对应2025年3月21日收盘价36.62元股息率为6.2%。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回顾市场,我们认为动力煤价格调整是淡旺季切换的正常现象,而全年看2025年煤炭需求对于长协价格仍有较强支撑,市场价格也暂时不具备单边下行的条件,随宏观经济回暖或支撑煤价上行。同时全社会用电量有望持续增长,支撑盈利能力稳定提高。公司高长协比例及煤电港运一体化运营使得经营业绩具有较高稳定性,叠加高现金、高分红属性,长期投资价值值得关注。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68.35/569.18/573.99亿元,EPS为2.86/2.86/2.89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形势存在不确定性;地缘政治因素影响全球经济;煤炭、电力相关行业政策的不确定性;煤矿出现安全生产事故等。
中海油服 石油化工业 2025-03-27 15.03 -- -- 15.01 -0.13% -- 15.01 -0.13% -- 详细
事件:2025年3月25日晚,中海油服发布2024年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483.02亿元,同比+9.5%;实现归母净利润31.37亿元,同比+4.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2.29亿元,同比+11.4%。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66元,同比+4.8%;经营性净现金流为110.17亿元,同比-15.9%。其中,2024Q4,公司实现营收146.40亿元,同比+0.3%,环比+31.5%;实现归母净利润6.92亿元,同比-6.4%,环比-18.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7.53亿元,同比+9.2%,环比-13.7%。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15元,同比-6.2%,环比-16.7%。 点评:2024年公司海外业务拓展加速。分业务看,2024年,公司钻井、油技、船舶、物探板块的收入同比分别+9.4%、+7.4%、+20.9%、+14.2%。四个板块占总收入比重分别为27%、57%、10%、6%,船舶业务增幅明显,主要受公司通过整合船舶资源、扩充船舶管理数量从而增加作业量的影响。四个板块毛利率分别为7.5%、22.9%、4.3%、2.1%,同比分别-1.8pct、+0.8pct、+1.4pct、-1.1pct。分地区看,公司国际业务拓展加速,2024年国内/国际收入占比分为77.5%/22.5%,收入同比分别+8.0%/+14.9%,国内/国际毛利率分别为18.1%/7.4%,分别同比+0.4pct/-1.7pct。国际业务和钻井业务毛利率均受中东部分作业暂停以及新增作业平台准备成本影响有所下降。现金流方面,公司年度现金资本开支减少、取得现金借款减少导致投资和筹资净现金流均有所下降。其他方面,因偿还债务,公司利息费用同比减少。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主要是因墨西哥子公司税务事项确认滞纳金及准备金相关的营业外支出合计约2.5亿元。 钻井服务:尽管作业日数有下降,但平台日费同比提升。2024年,公司运营48座自升式钻井平台、14座半潜式钻井平台,其中44座在中国,18座在海外。钻井业务国内/国际毛利率水平分别为14.12%/-3.41%,盈利水平主要受国际板块拖累。工作量方面:2024年自升、半潜式钻井平台日历天使用率分别同比+0.9pct、-11pct至81.8%、65.2%,其中半潜式平台受国内南方台风天气因素影响工作量有所减少。价格方面:2024年自升式、半潜式平台日费分别为7.5、14.3万美元/天,同比+1.4%、+7.5%。 24上半年中东暂停的4条公司平台中,振海6号已入列东海作业,AE1和COSLSEEKER已在东南亚锁定合同,随着公司挪威北海地区高日费钻井平台以及南海八号在南美投入作业,我们认为公司未来日费水平以及平台利用率仍将提升。 油田技术服务:海外市场开拓成果丰硕,利润率稳步提升。2024年,公司“璇玥”高端油气技术装备品牌成功发布,“璇玑”系统规模化应用能力不断增强,“海弘”完井系统有效提升我国海上完井产业自主化水平。公司在强化技术的同时持续拓展外部市场份额,成功签订东南亚钻完井液、电缆测井等项目服务合同。 船舶服务:截至2024年底,公司运营三用工作船、平台供应船、油田守护船等200余艘船舶(2023年为170余艘)。公司船舶管理数量及年度作业量大幅提升,实现成功开拓东南亚市场新客户,首次进入非洲市场等成绩。 物探服务:2024年公司物探业务国内/国际毛利率分别为-14.08%/33.18%。公司合理配置国内外装备资源,充分利用国内冬季时窗互补释放产能,推动海外区域发展取得突破,完成西非、南美、东南亚地区作业任务,工程勘察业务成功签订首个北美作业服务合同。 中海油资本开支维持高位,有力保障油服订单。2024年,公司与中海油有限公司关联交易占比为77.4%。2025年,中海油计划资本支出1250-1350亿元。中海油持续高额的资本开支水平保障了公司业绩稳定增长,公司国内作业量或将稳步提升。 公司分红比例提升,持续回馈股东。2024年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0.23元(含税),分红比例为35.08%,较上年提高1.83pct。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05、43.22和46.5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7.7%、7.9%、7.6%,EPS(摊薄)分别为0.84、0.91和0.97元/股,按照2025年3月25日收盘价对应的PE分别为18.07、16.75和15.56倍。我们认为,考虑到公司未来持续海外拓展和行业良好景气度,2025-2027年公司业绩将持续增长,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波动和油价下行风险;需求恢复不及预期风险;上游资本开支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新集能源 能源行业 2025-03-27 7.14 -- -- 7.13 -0.14% -- 7.13 -0.14% -- 详细
事件:2025年3月21日,新集能源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7.27亿元,同比减少0.92%;实现归母净利润23.93亿元,同比增长13.44%;扣非后净利润23.88亿元,同比增加16.30%。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4.58亿元,同比减少8.91%;基本每股收益0.92元/股,同比增加13.51%。其中,单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38亿元,同比增加12.21%,环比增加10.43%;实现归母净利润5.69亿元,同比增加201.28%,环比减少12.32%;扣非后净利润6.01亿元,同比增加283.77%,环比减少7.43%。公司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拟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60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4.14亿元。 点评:煤炭板块:Q4产量同环比回升明显,煤质提升叠加成本管控共筑煤炭板块优秀业绩。煤炭产销量方面,2024年全年公司原煤产量2152.22万吨,同比+0.57%;商品煤产量1905.51万吨,同比-1.62%;商品煤销量1887.20万吨,同比-4.14%。其中,单Q4原煤产量594.51万吨,同比+23.92%,环比+14.37%;商品煤产量517.13万吨,同比+15.37%,环比+14.32%;商品煤销量508.60万吨,同比+14.20%,环比+8.62%。价格方面,2024年全年煤炭销售均价567.43元/吨,同比+2.91%。其中,单Q4煤炭销售均价582.07元/吨,同比+1.51%,环比+4.35%。成本方面,2024年全年商品煤成本339.68元/吨,同比-3.22%。其中,单Q4商品煤成本336.41元/吨,同比-17.82%,环比-2.36%。虽然公司刘庄煤矿2024年历经两次停产影响单季产量,但Q4公司煤炭产量提振明显,公司全年煤炭产量下滑有限。公司单Q4商品煤售价同环比均逆势上行,我们预计公司煤质出现进一步提升是主要原因;叠加公司成本管控效果凸显,吨煤成本同环比下降,共筑公司煤炭板块实现单Q4毛利同比+49.77%,板块业绩表现优异。2025年初以来港口煤价下行明显,但一方面公司销售现货比例较小、以长协为主,另一方面煤炭热值及产量均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且公司成本管控能力较强,我们预计煤炭分部利润降幅有限。 电力板块:2024年电力分部盈利大增,我们预计2025年板集二期增发电量可弥补安徽电价小幅下行的影响。2024年Q4,受益于板集二期电厂如期投产发电,公司电力板块业绩实现稳中有增。电量方面,公司电量同比高增。2024年全年实现上网电量122.55亿千瓦时,同比+16.95%。其中单Q4上网电量41.39亿千瓦时,同比+34.78%,环比+9.99%。电价方面,受益于安徽电价顶格上浮,公司电力板块实现平均上网电价(不含税)406.5元/兆瓦时,同比-0.81%,继续维持较高的电价水平。展望2025年,虽然安徽长协电价同比-23.64元/兆瓦时,但在安徽电力存在硬缺口的背景下公司机组利用小时数有望维持高位,板集二期满发带来上网电量增长,有望“以量补价”抵消电价下行对板块业绩的影响。同时,板集二期电厂投产也进一步加深公司煤电一体化进程。公司单Q4煤炭自用比例已经提升至38.50%,较去年同期提升7.55pct。我们预计随着公司在建电厂持续投产,公司煤炭内销比例有望实现持续提升。 分红:每股股利持续提升,资本开支达峰后分红比例有望大幅提升。分红方面,公司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拟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60元(含税),同比提升0.01元/股;共计派发现金红利4.14亿元,分红比例达17.32%,对应当前公司市值的股息率为2.23%。虽然公司当前分红比例偏低,但公司自2018年以来每股分红绝对额实现持续提升。且考虑到公司目前有上饶、六安、滁州三个电厂在建,资本开支规模较大;待2026年公司在建电厂实现投产,资本开支实现达峰后,受益于公司自由现金流的改善和盈利中枢的提升,公司有望具备大幅提升分红的能力,从而成为潜在的高分红标的。 核心优势:煤电一体化协同发展,盈利有望持续提升。公司在建及规划燃煤机组容量高达464万千瓦,分布于安徽、江西等地。其中,江西上饶电厂、滁州电厂和六安电厂均已开工建设,我们预计均于2026年中投运。至2026年,公司煤电控股装机有望达到796万千瓦,带动板块业绩实现高增长。待在建电厂全部投运后,我们预计电厂燃料用煤将主要由公司自产煤供应,形成“煤电一体”模式,从而有望获得稳定盈利。同时,在安徽经济高速发展推动用电量需求增长、电力供需相对偏紧的背景下,新建煤电机组的利用小时数有望维持高位,且我们预计可维持较好的电价水平。叠加安徽电力现货市场加快推进,省内煤电机组有望获得额外收益。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新集能源作为中煤旗下煤电一体化龙头,其煤炭资产优质、成本管控能力强,电厂装机快速增长、煤电一体化协同发展,兼具稳健经营和业绩高增长潜力。我们调整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22.84/27.06/28.48亿元;EPS分别为0.88/1.04/1.10元/股;对应3月21日收盘价的PE分别为7.87/6.64/6.3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煤价大幅下降风险,电价和煤电利用小时数下滑风险,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风险,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风险。
金山办公 计算机行业 2025-03-27 313.00 -- -- 315.35 0.75% -- 315.35 0.75% -- 详细
事件:金山办公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51.21亿元,同比增长12.4%;实现归母净利润16.45亿元,同比增长24.8%;实现扣非净利润15.56亿元,同比增长23.3%;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1.96亿元,同比增长6.71%。公司毛利率为85.14%,同比基本持平。单2024Q4来看,公司实现营收14.94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归母净利润6.05亿元,同比增长43%;实现扣非净利润5.66亿元,同比增长41%。 C端AI应用商业化持续推进,推动个人订阅业务稳健增长。2024年公司WPSAI产品迭代升级,推出面向个人用户的WPSAI办公助手,包括AI写作助手、AI阅读助手、AI数据助手、AI设计助手。2024年公司WPS个人业务实现收入32.83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国内收入31亿元,累计年度付费个人用户数4170万,同比增长17.49%,WPSAI月度活跃用户数达1,968万。WPS海外业务拓展顺利,24年海外个人端收入1.83亿元,累计年度付费用户达174万。截至2024年末,WPSOffice全球月度活跃设备数为6.32亿,同比增长6.22%。 其中,WPSOfficePC版月度活跃设备数2.91亿,同比增长9.81%;WPSOffice移动版月度活跃设备数3.41亿,同比增长3.33%。 B端持续融合AI功能,企业迎来AI协同办公时代。2024年WPS365涵盖WPSOffice、WPS协作、WPSAI企业版,打通文档、协作、AI三大功能,实现一站式AI办公,并推出WPSAI政务版、WPS365教育版。WPS365已落地华润集团、中粮集团、中国中铁、国药集团等各行业头部客户,另外公司加速覆盖民营企业和地方国企。在政企和信创方面,公司提供以WPS客户端和文档中台为代表的产品,积极推进客户从单一软件产品向WPS365平台的采购升级。2024年公司WPS365和WPS软件服务分别实现营收4.37和12.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9.3%和-8.6%,公司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客户逐步从使用WPS软件转向选择WPS365办公服务。 成本费用控制良好,产品体系不断完善。费用方面,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9.4%/7.9%/33.1%,同比变化1.87pct/-1.89pct/0.79pct;公司毛利率为85.1%,同比基本持平。公司坚持注重相关产品研发,研发费用维持高位。2024年公司研发人员共计3473人,占总员工比例约67%。在高研发力度下,1)公司将大模型与全线产品深度融合,利用“AI网关”统一管理不同大模型能力;2)公司统一多屏体验,实现PC大屏、平板、移动小屏和Web内核的一致性;3)升级迭代私有云版本,降低协同办公平台部署,支持AI产品适配,兼容国产化硬件。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C端AI应用商业化持续落地,月活设备数与付费用户数同比增长;B端持续融合AI功能,WPS365业务表现亮眼。我们预计2024-2026年EPS分别为4.62/5.95/7.23元,对应P/E分别为67.03/52.01/42.7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AI产品市场接受度不及预期;下游客户付费能力不及预期;
中国石化 石油化工业 2025-03-25 5.76 -- -- 5.84 1.39% -- 5.84 1.39% -- 详细
事件:2025年3月23日晚,中国石化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745.62亿元,同比下降4.29%;实现归母净利润503.13亿元,同比下降16.8%;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80.57亿元,同比下降20.80%;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415元,同比下降17.80%。其中,第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80.21亿元,同比下降4.61%,环比下降10.42%;实现归母净利润60.66亿元,同比下降19.09%,环比下降29.00%;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0.90亿元,同比下降60.72%,环比下降51.22%;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05元,同比下降16.67%,环比下降28.57%。 点评:需求承压+毛利收窄,炼化板块拖累公司业绩。油价端,2024年国际油价中高位震荡运行,上半年油价呈现冲高后回落企稳态势;下半年受全球宏观经济形势转弱、地缘担忧情绪放缓,国际油价震荡下行。2024年布伦特平均油价为79.86美元/桶,较2023年中枢下移2.31美元/桶。分板块盈利看,2024年公司勘探开发、炼油、营销、化工板块分别实现经营收益564、67、186、-100亿元,同比+114、-139、-73、-40亿元。整体来看,公司业绩贡献主要来自上游勘探开发板块,而下游板块受成品油需求疲弱和化工品毛利收窄影响,经营效益有所下滑,对公司业绩带来明显拖累。 稳油增气取得新进展,降本增效成果显著。2024年公司不断加强高质量勘探和效益开发,在四川盆地超深层页岩气、渤海湾盆地页岩油等勘探取得重大突破,胜利济阳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建设高效推进,新兴、溱潼油田1.8亿吨页岩油探明地质储量获自然资源部评审认定,境内油气储量替代率达144%。在油气上产方面,2024年公司实现油气当量产量515.35百万桶,同比增长2.2%,其中原油产量281.85百万桶,同比增长0.3%,天然气产量233.50百万桶油当量,同比增长4.7%;从销售角度看,2024年公司销售原油773万吨,同比+6.8%,原油平均实现价格3896元/吨,同比-1.7%,销售天然气408亿方,同比+10.4%,天然气平均实现价格2230元/千方,同比+3.4%,天然气量价齐升为公司上游板块贡献较大业绩增量。在降本增效方面,公司在控制整体勘探投资的基础上,进行勘探投入结构性调整,加大成功率较高的非常规油气勘探力度,优化成本支出,2024年公司勘探费用为人民币94亿元,同比降低15.2%,油气现金操作成本745.40元/吨,同比下降1.3%,公司进一步强化成本管控,全年上游板块毛利率25.2%,同比+3.1pct,单位盈利上行叠加油气产量释放,推动公司上游板块业绩提升。 成品油消费疲软与化工景气低迷,炼化板块盈利中枢下行。炼油板块,2024年公司原油加工量为252.3百万吨,同比-2.0%,成品油产量153.49百万吨,同比下降1.6%,汽油、煤油产量分别同比+2.6%、+8.6%,产量下滑主要来自柴油。2024年公司炼油现金操作成本为209元/吨,同比降低1.6%,但由于航煤裂解价差同比变差,以及汇率差导致进口原油采购成本增加,公司炼油毛利为人民币304元/吨,同比减少人民币49元/吨。成品油销售板块,2024年公司成品油总经销量2.39亿吨,同比基本持平,其中境内成品油总经销量1.83亿吨,同比下降2.8%,汽油、柴油销售量分别-0.8%、-4.9%,平均实现价格分别-1.3%、-5.5%,国内成品油消费疲软,拖累板块业绩。化工板块,2024年化工板块景气仍处于磨底阶段,公司持续优化原料、装置、产品结构,公司实现全年乙烯产量1347万吨,同比-5.9%,合成树脂产量2009万吨,同比-2.4%,从结构上稳步提升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并进一步扩大化工品出口,适当增加了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单体及聚合物等相关产品产量,化工品出口量同比增长13.1%。整体来看,公司下游各板块毛利率中枢均有所下移,炼油、销售、化工毛利率分别为1.6%、5.1%、0.9%,同比-0.8%、-0.1%、-0.9%,炼化板块业绩短期承压。 市值管理机制落地,高分红强化股东回报。公司首次制定市值管理机制,2024年公司制定市值管理制度,重点提升资产质量、运营效率和企业价值,并将市值管理作为一项长期战略管理行为。在股东回报方面,2024年公司预计2024年全年派发现金股利每股人民币0.286元(含税),与回购金额合并计算后年度利润分派比例达到75%。我们认为,公司市值管理机制落地彰显其长期投资价值,通过高分红与股东共享发展成果,强化股东回报。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45.65、575.70和615.95亿元,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8.5%、5.5%和7.0%,EPS(摊薄)分别为0.45、0.47和0.51元/股,对应2025年3月21日的收盘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12.91、12.24和11.44倍。我们看好公司上游增储上产和下游板块景气改善,叠加公司高股东回报,我们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原油价格大幅波动风险;公司新建产能投产不及预期的风险;下游需求修复不及预期的风险;新能源汽车销售替代风险
青岛港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5-03-24 8.59 -- -- 10.61 23.52% -- 10.61 23.52% -- 详细
事件:青岛港(601298.SH)发布2024年业绩快报。 经营表现:吞吐量维持稳增,集装箱吞吐量逐季改善。 货物吞吐量:2024年实现6.94亿吨,同比增长4.5%;2024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分别实现1.72、1.82、1.79、1.61亿吨,同比增速分别为6.9%、6.4%、3.9%、0.7%。 集装箱吞吐量:2024年实现321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7.2%;2024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分别实现767、815、831、804万标准箱,同比增速分别为11.5%、6.7%、6.3%、4.7%。 财务表现:24Q4归母净利润高增14.83%。 营收:2024年实现189.41亿元,同比增长4.23%;2024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分别实现44.30、46.37、49.11、49.6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67%、0.68%、9.10%、9.93%。 归母净利润:2024年实现52.35亿元,同比增长6.33%;2024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分别实现13.17、13.25、12.90、13.0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60%、1.56%、5.31%、14.83%。 扣非归母净利润:2024年实现50.77亿元,同比增长5.93%;2024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分别实现12.93、12.98、12.94、11.9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33%、0.29%、9.01%、9.98%。 业绩增长主要受益因素:根据公司2024年业绩快报,2024年公司经营业绩稳健增长,主要得益于集装箱板块的出口重箱业务量增加,同时物流板块受益于集装箱业务量增加,带动场站及代理业务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青岛港业绩增长稳健,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营业收入189.41、194.07、199.11亿元,同比增长4.23%、2.46%、2.60%,实现归母净利润52.35、55.21、58.08亿元,同比增长6.33%、5.46%、5.20%,对应EPS为0.81、0.85、0.89元,2025年3月20日收盘价对应PE为10.49、9.95、9.4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港口整合推进不及预期;集装箱吞吐量不及预期;液体散货吞吐量不及预期。
上汽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25-03-21 15.61 -- -- 16.07 2.95%
16.07 2.95% -- 详细
以整车业务为核心,铸就燃油时代龙头车企。上汽前身可追溯1955年成立的上海内燃机配件制造公司,2011年集团实现整体上市。发展初期上汽集团先后与德国大众、美国通用成立合资公司,合资品牌为上汽期初发展起到了巨大贡献;21世纪以来,上汽确立了建设自主品牌的“四条道路”,全面打响自主开发、技术创新的关键战役,先后推出了荣威、宝骏、智己等自主品牌。2022年上汽集团销售整车530.3万辆,连续十七年保持国内第一,并率先成为中国首个新能源汽车、海外市场“双百万辆企业”。目前,上汽集团的业务主要涵盖整车、零部件、移动出行和服务、金融、国际经营、创新科技等领域,形成了以整车业务为龙头,六大板块紧密协同、相互赋能、融合发展的业务格局。 新能源自主品牌强势崛起,合资板块经营承压。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正处于智能电动化转型浪潮之中,呈现出新能源渗透率突破临界点、智能化竞争加剧、全球化布局加速等多种趋势,一方面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新能源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中国汽车工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另一方面合资品牌、央国企车企因为电动化转型偏慢、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市占率不断下滑,2024年主流合资品牌累计零售销量629.9万辆,同比减少15.7%,同时市场占有率从2019年51.4%下降至2024年27.5%。上汽集团合资板块亦出现明显下滑,上汽大众、上汽通用销量、产能利用率、归母净利润等指标均达到历年低值,同时上汽自主板块受到上汽通用五菱销量影响,2024年销量也出现同比下滑。 从涓流到浩瀚,上汽集团转型再出发。1)政策支持,核心管理层注入新动能。 上汽集团转型发展获得国资委、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与支持,同时2024年下半年公司完成从集团到主要子公司、合联营公司管理层更换,为公司未来发展注入新的管理动能;2)合资板块转型发展,拥抱智能化、本土化发展。为了谋求新时代背景下合资车企发展最优解,上汽大众、通用正积极推动自身智能化、本地化发展;与此同时,凭借自身强大的智能电动化领域的技术储备,上汽集团也积极反向赋能合资品牌,领衔中国市场的合资品牌走向合资2.0时代;3)品牌整合、技术底座升级、智驾能力提升全系统推进。握指成拳,推进荣威、飞凡品牌整合,推进“大乘用车板块”组建,加速推进集团品牌、渠道整合;升级“七大技术底座”,全面赋能上汽旗下各自主品牌全新车型;智驾方面,发布“一段式端到端直觉式智驾大模型”,智己汽车已经成为行业内首个同时具备L2、L3、L4级智能驾驶量产能力的品牌;4)众擎易举,携手华为开启合作新篇章。2025年2月,上汽集团与华为在上海签署深度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尚界”品牌,一方面“七大技术底座”为整车制造提供底层支持,另一方面华为智驾“类人决策”提供科技支撑,双方团队深度融合、携手共进,合作或将达到“1+1>2”的协同效果。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的营收分别为6549.5、6831.1、7202.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1、113.4、135.7亿元,对应PE分别为112.2、15.9、13.3倍。考虑到公司积极进行电动智能化转型、计提减值轻装上阵、加强对外合作等多重因素,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汽车销量不及预期,新能源转型不及预期,对外合作不及预期,海外出口受政策影响风险。
海油工程 建筑和工程 2025-03-19 5.55 -- -- 6.39 15.14%
6.39 15.14% -- 详细
事件:2025年3月17日,海油工程发布2024年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9.54亿元,同比下降2.59%,实现归母净利润21.61亿元,同比上涨33%;扣非后净利润18.09亿元,同比上涨46%。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8.50亿元,同比下降24.87%;基本每股收益0.49元/股,同比上涨32%。资产负债率为41.38%,较2023年全年上涨3pct。 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单季度营业收入95.28亿元,同比下降2.66%,环比上涨36%;单季度归母净利润4.17亿元,同比上涨68%,环比下降23.94%;单季度扣非后净利润5.03亿元,同比上涨220.00%。 点评:2024年公司盈利能力保持提升。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12.28%,较上年提升1.53pct,净利率为7.30%,较上年提升2.00pct。其中2024Q4,公司毛利率为13.39%,环比-0.20pct,同比+4.94pct;公司净利率为4.45%,环比-3.21pct,同比+2.06pct,主要受公司项目所处阶段影响,2024年公司陆地建造工作量小幅下降,海上安装工作量提升。 分业务来看:2024年公司海洋工程总承包、海洋工程非总承包、非海洋工程项目收入占比分别为72.33%、18.00%、9.66%,较上年占比分别+9.71pct、+7.45pct、-17.16pct。海洋工程、非海洋工程项目毛利率分别为11.90%、15.60%,分别较上年+3.25pct、-0.30pct,公司海洋工程收入占比以及盈利能力提升均带动公司业绩增长。我们认为,海洋工程业务利润率提升主要受海上安装工作量占比提升以及年内完工项目较多影响,24年公司钢材加工量、海上作业投入船天分别为45.39万吨、2.87万天,分别同比-3.83%、+15.73%。 分地区来看:2024年公司境内、境外收入占比分别为80.70%、19.30%,较2023年结构没有明显变化。公司与中海油有限关联交易收入占比70.76%,较上年提升,主要受中海油有限的资本开支上调影响。公司境内、境外毛利率分别为13.04%、9.10%,较上年分别+3.60pct、-7.05pct,境外毛利率明显下降主要受公司境外业务目前处于施工初期影响。 公司在海外新能源业务方面取得突破。2024年,公司新签订单总额302.44亿元,同比-11%。截止2024年末,公司在手未完成订单约400亿元,为未来工作量提供有力支撑。公司持续深化国际工程总承包商身份转型,成功与壳牌签订企业框架合作协议,与沙特阿美续签长期合作协议,新承揽卡塔尔RUYAEPCI09、沙特CRPO149&152总承包工程、SHWE气田四期开发总包工程合同、文莱壳牌PRP9海管更换工程等项目。在新能源方面,公司新承揽英奇角欧洲海上风电工程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384.66亿元,预计2027年全面投产。中海油资本开支维持高位,海工国内订单有保障。2024年中海油资本开支预计在1320亿元,2025年中海油资本开支预算在1250-1350亿元,仍维持在高位水平,其中开发支出占比61%。我们认为,中海油高水平资本开支仍能继续保障公司国内业务工作量。 公司分红比例维持在40%以上。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01元(含税),本次分红比例为41.12%,较上年基本持平。按2025年3月17日收盘价计算股息率为3.65%。 深海科技蓄势待发,公司有望受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纳入新质生产力培育方向,明确提出推动其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深海资源开发、装备制造及信息技术等领域迎来系统性发展机遇,公司装备业务有望在政策推动下迎来快速发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57、25.50和27.4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9.1%、8.2%、7.8%,EPS(摊薄)分别为0.53、0.58和0.62元/股,按照2025年3月17日收盘价对应的PE分别为10.32、9.54和8.85倍。我们认为,公司未来有望受益于中海油高水平资本开支和行业景气度持续回升,20252027年公司业绩或将持续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波动和油价下行风险;需求恢复不及预期风险;上游资本开支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东鹏饮料 食品饮料行业 2025-03-18 234.00 -- -- 266.39 13.84%
286.95 22.63%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业绩,全年实现收入158.39亿元,同比+40.63%,归母净利润33.27亿元,同比+63.09%。 点评:基地市场持续深耕,深度全国化。2024Q4公司实现收入32.81元,同比+25.12%,主要系东鹏特饮深度全国化、补水啦高速增长。具体来看,2024Q4公司持续深耕优势市场,广东区域营收同比+13.6%至9.33亿元,收入占比同比-3.1pct至28.3%;广西区域收入同比+2.1%至2.19亿元。全国市场加速发展,华中区域收入同比+24.6%至3.51亿元;华东区域收入同比+26.9%至3.99亿元;西南区域收入同比+20.5%至3.59亿元;华北区域收入同比+85.2%至3.53亿元。 补水啦全年收入近15亿,第二曲线表现优秀。从产品结构来看,2024Q4受益于全国市场高速发展,东鹏特饮收入同比+19.4%至27.97亿元;其他饮料收入同比+80.2%至4.95亿元。市场关注公司第二增长曲线发展,2024Q4“东鹏补水啦”收入同比+114.2%至2.84亿元,持续高增,全年收入实现14.95亿;不包含“东鹏补水啦”的其他饮料收入同比+48.4%至2.11亿元。 规模效应明显,费用率下行。2024Q4公司营业成本同比+27.4%,毛利率同比-1.01pct至43.89%,我们认为主要系年底公司会计处理方面较为保守所致,全年看毛利率提升1.74pct。费用率方面,受益于东鹏特饮和补水啦收入高增的规模效应,销售费用率同比-1.52pct至18.87%,管理费用率同比-0.57pct至3.64%。综上,2024Q4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61.21%至6.19亿元,归母净利润率同比+4.23pct至18.88%;全年归母净利润同比+63.09%至33.27亿元,归母净利率同比+2.89%至21%。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公司在广东省内持续深耕,而省外不断优化经销体系、完善业务团队,我们认为公司能量饮料有望在全国市场保持较好增长。展望2025年,我们认为“东鹏补水啦”有望持续贡献收入增量。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EPS分别为8.61、10.77、12.55元,对应2025年3月13日收盘价(220.36元/股)PE为26、20、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原材料价格波动、新品增长不及预期、全国化不及预期
华大智造 机械行业 2025-03-17 89.82 -- -- 97.55 8.61%
97.55 8.61% -- 详细
核心观点:华大智造是全球为数不多具有自主研发测序仪能力的企业之一,是当前全球少数几家能够自主研发并量产从Gb级至Tb级低中高不同通量的临床级基因测序仪企业之一,公司目前已经搭建了全矩阵的测序仪产品,并通过实验室自动化、BIT、细胞组学等业务,形成测序整体解决方案,赋能测序业务,强化竞争优势。 1、测序仪性能优异,产品矩阵完善,满足测序客户各类使用需求华大智造经过持续的研发攻坚,突破核心技术,当前可量产的测序仪测序结果和illumina高度一致,在运行效率和数据产出性能方面,比illumina的测序仪更优,其临床拳头产品DNBSEQ-G99系列是目前全球同等通量测序仪中速度最快的机型之一,科研重器DNBSEQ-T20x2是全球日通量最高的测序仪。公司紧跟基因测序仪“超高通量”、“小型化”的发展趋势,搭建了多种通量型号的测序仪产品矩阵,从桌面型的DNBSEQE到大型测序平台DNBSEQ-Tx,测序通量从1-5G,到近百T,产品类型丰富,价格梯度明显,满足用户在不同应用场景的使用需求。 2、仪器装机增加+使用率提升,试剂放量可期,带动盈利能力持续提升随着公司产品能力不断提升,基因测序业务收入不断增长,2022年华大智造基因测序业务收入约17.6亿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约5.2%(2019年约为3.5%),2023年延续增长趋势,实现收入22.9亿元(yoy+30.3%)。但相较于illumina,华大智造试剂耗材占比(华大智造约为60%vsillumina约为80%)及测序仪单台试剂消耗(华大智造平均54万vsilluminanova系列100-120万美金)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我们认为:①随着与公司合作客户数量增多,华大智造品牌认可度的提升,终端装机数量不断增加,为后续提升客户试剂消耗量奠定了基础;②华大智造通过仪器的升级,使得测序成本不断下降,能更进一步吸引合作伙伴基于DNBSEQ测序技术平台去开发产品,推动基因测序在肿瘤精准医疗、病原微生物检测等领域的应用落地,从而带动仪器使用率提升。仪器装机增加+使用率提升,华大智造基因测序试剂耗材放量可期,业务结构有望优化,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3、国产替代有望加速推进,加强海外布局,测序业务成长可期国内市场是公司测序仪业务发展的基石,近年来展现出较强的成长韧性,2023年公司大陆及港澳台区域实现测序业务收入14.43亿元(yoy+24.38%)。随着2025年商务部发文将illumina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并禁止其向中国出口基因测序仪,测序仪国产化进度有望加速,公司作为国产测序仪龙头企业,有望凭借着突出的产品能力、市场能力和技术支持能力,抢占较多市场。就海外市场来看,2022年公司与Illumina就美国境内的所有未决诉讼达成和解,2023年1月,公司开始在美销售全系列测序产品,DNBSEQHotMPS也正式进入英国、德国等欧洲市场,随着专利障碍肃清,公司在欧美市场取得重要突破,欧非区2023年实现收入3.67亿元(yoy+48.31%),美洲区实现测序仪相关业务收入1.59亿元(yoy+160.27%)。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全球基因测序仪及耗材2022年度市场规模约为48亿美元,中国市场比例仅为13.1%,海外市场潜力较大。我们认为随着公司产品陆续获得海外市场准入,海外业务有望进入发展快车道。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2.10亿元、38.99亿元、46.6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0.3%、21.4%、19.6%,实现归母净利润为-5.99亿元、-0.81亿元、1.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86.5%、244.7%。考虑公司现有产品的成长性和海外市场潜力,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知识产权诉讼导致市场拓展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关联交易占比较高的风险;国际地缘政治环境不确定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8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