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5/230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恒帅股份 机械行业 2024-03-12 78.50 -- -- 79.16 0.84% -- 79.16 0.84% -- 详细
以微电机技术为核心,拓展清洗业务及电机技术产品业务 公司最初以汽车清洗业务起家,并基于原有微电机技术, 积极顺应汽车智能化趋势形成丰富产品矩阵。公司纵向布局集成度更高的电机模块产品,智驾发展下 ADAS 主动感知清洗业务, 不断拓展公司微电机技术和流体技术的新应用场景,同时掌握热管理冷却歧管的制造能力。 其中清洗业务和微电机业务作为两大核心业务, 2022 年营收占比分别为 52.98%和36.34%。 积极推动产业链一体化,拓展客户资源及产能布局公司采取平台化产品战略,实现零部件标准化,同时前瞻布局电机核心材料新兴磁性材料及谐波磁场电机技术,提高该产品自主、同步、试验研发能力。公司积极拓展境内外客户资源,通过 tier1, tier2 向国内知名整车厂/全球知名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供应配套产品,如长城汽车、吉利汽车、小鹏汽车/斯泰必鲁斯、庆博雨刮等。 微电机业务:顺应汽车智能化趋势,拓展车用微电机应用场景智能化趋势催化车用微电机应用场景增量需求以提高整车的便利度、舒适性及科技感。智能化配置正快速渗透, 越来越多玩家积极布局微电机在汽车中的应用场景,场景已拓展至门类、底盘、座椅、热系统及清洗系统。 公司已在车身“四门两盖”领域开发出诸多应用场景,并由单电机向“电机+执行器”集成方向发展。我们测算,公司当前智能化配置类微电机产品应用国内市场 2023 年规模为 9.86 亿元,未来 3 年复合增速近 40%,同时受益于丰富的海内外客户,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容。 清洗业务:基于清洗系统,拓展海外布局&ADAS 自动感知清洗系统清洗业务规模稳定增长,毛利修复,考虑到海外市场竞争环境较好,布局清洗系统业务出海, 在美国(装配为主)和泰国分别建设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国内出台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试点指南,有意加速 L3 级别智能驾驶落地,智能驾驶传感器清洗系统将成为新的增长点。为了保持自动驾驶的安全性, L3 级别以上的车对于摄像头、 激光雷达保持洁净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我们测算,智能清洗有望在 25 年随 L3 级别自动驾驶法规落地而规模放量,并随自动驾驶逐步发展和安全标准日渐严苛而空间扩容,在 L2+轻型车渗透率达到 40%时,智能清洗的全球市场规模为 128 亿元。 目前公司积极进行 ADAS 清洗产能建设布局,智能驾驶辅助传感器清洗系统已经向部分客户小批量校样并进行路试。 热管理业务:发展热管理业务目前公司已在热管理领域进行布局,包括“电子循环泵、阀、歧管”等产品的开发,其中冷却歧管产品是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关键部件,业务增速较快。 投资建议以微电机为核心技术能力,清洗业务规模化发展并前瞻智能化清洗,电机业务多品类布局,乘智能化浪潮。 我们预测公司 2023-2025 年实现营 业 收 入 分 别 为 9.61/12.50/16.19 亿 元 , 同 比 增 速30.0%/30.2%/29.5%, 将实现归母净利润 2.02/2.68/3.54 亿元,同比增长 38.7%/33.0%/31.80% , 对 应 2023/2024/2025 年 P/E 分 别 为32.78/24.65/18.71x。 首次覆盖,看好智能化赛道下公司微电机制造的核心能力,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汽车销量不及预期;(2)汽车智能化发展不及预期;(3) L3 级智能驾驶普及不及预期;(4)原材料成本上涨;(5)海外工厂建设进度不及预期。
继峰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4-03-12 12.84 -- -- 13.20 2.80% -- 13.20 2.80% --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获得某新能源汽车主机厂的座椅总成项目定点,根据客户规划,本项目预计从2024年10月开始,项目生命周期5年,预计生命周期总金额为78亿元。 公司乘用车座椅业务进入从乘用车座椅业务进入从1到到N的阶段,多个项目密集量产在即的阶段,多个项目密集量产在即。目前公司累计公告的乘用车座椅在手订单共8个,首个项目在去年已顺利量产,今年新增新能源客户的多个量产项目,座椅业务上量及盈利改善有望超预期,接下来再突破合资、新造车势力、自主客户定点值得期待。 公司有望成为座椅千亿赛道中最快把握国产替代机遇的白马标的。乘用车座椅ASP较传统内饰产品(百元级别)显著提高,国内乘用车座椅行业空间超千亿、蕴含较大的国产替代机遇,相较于传统内饰件赛道成长空间更大。随着继峰前期多个座椅定点陆续进入量产配套阶段,公司将在实现更大规模效益、更高自制率、更好利润率上更具先发优势,有望成为率先把握乘用车座椅成长机遇的白马公司。 2024年是公司重要年是公司重要的成长时点,业绩拐点的确定性逐步明朗。2024年重点关注公司核心经营举措的落地,实现确定性与成长性边际向上,具体包括:1)海外整合:尤其是格拉默美洲区,通过多种方式提升经营管理能力;2)座椅业务:尝试进一步突破,包括获取核心客户定点、提升自制率等方式降本、积极推进全球化等;3)贷款置换等方式降低费用。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在格拉默整合、做强乘用车座椅总成大单品的路径上终将有所斩获,国产替代白马公司终会加冕。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2.0亿、4.6亿、10.0亿元(前值为3.0亿、6.8亿、10.5亿元),对应PE75、33、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汇率波动风险、股权质押风险、资产进一步减值风险、整合不及预期、市场、客户开拓不及预期、乘用车座椅开拓不及预期等。
海信视像 家用电器行业 2024-03-11 23.60 -- -- 27.69 17.33% -- 27.69 17.33% -- 详细
公司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23Q4:收入138.9~144.2亿(+5~9%),归母4.2~4.8亿(-27~-17%)。23全年:收入531.2~536.5亿(+16~17%),归母20.5~21.1亿(+22~25%)。Q4收入、利润基本符合此前市场预期。此外公司发布《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重点提及:1)控股股东及公司部分董监高承诺6个月内不减持公司股份;2)相较22年,公司拟提升2023现金分红总额。收入分析:全年增长稳健,内外销份额持续提升据我们预计拆分:电视业务:我们预计全年同比约+15-20%,Q4单季同比约+10-15%。1)分量价看,预计价增贡献高于量增。公司披露23年电视销量为2654万台,量增+5%,参考行业大屏化节奏和面板涨价情况,我们认为23年价增幅度高于量增,预计均价约+10%以上水平。2)分区域看,预计外销贡献高于内销。内销:我们预计23年全年同比约个位数增长,快于行业。参考奥维,海信+Vidda+东芝合并后销额全年、Q4同比分别同比+5%、+,相较同业,23年海信系电视零售额市占率达(同比+3.4pct),内销份额上公司龙头优势进一步加固。外销:我们预计23年全年同比+20%-25%水平。环比看Q4增速可能因外需走弱略有放缓,参考奥维睿沃,公司23年全年海外出货量+12.2%,Q4受外需走弱影响出货量增速相比Q1-3有所下滑,但海外规模扩张延续。据omdia和奥维,23年海信系电视全球出货量市占率达13.23%(同比+1.2pct),蝉联全球第二,公司外销份额亦有提升。新显示业务:我们预计全年同比+20%以上。其中激光电视优势突出,据Omdia,23年海信激光电视全球出货量市占率,蝉联全球第一。 利润分析:全年盈利稳定,Q4投入持续以预告中值计,公司23年归母净利率3.9%(+0.3pct),单Q4为(同比-1.0pct,环比-0.8pct)。整体看全年盈利仍处改善通道,而Q4单季同环比有所波动。我们预计Q4净利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二:1)面板成本上行:23Q2面板价格上涨,Q3-4持续维持高位;2)销售费用投入:Q4是传统促销旺季,“双十一”“黑五”等购物节催化下公司持续投入营销资源,抢夺全球市场份额。投资建议:公告彰显内部信心,维持“买入”我们的观点:2024为体育赛事大年有望从需求端催化电视回暖,成本端24Q2起面板价格基数压力将有缓解,加之产品结构共促利润率提升;公司层面,全球份额提升+产品结构优化+面板周期影响减弱的长逻辑持续兑现。同时公司公告控股股东及高管自愿不减持并提高分红总额已彰显内部发展信心。盈利预测:结合短期业绩释放进展,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3-25年收入533/588/649亿,同比17%/10%/10%;归母21/24/29亿,同比25%/14%/,(前值收入543/608/670亿,归母22/26/31亿),当前PE16/14/11X。参考22年分红率50%,若23年分红率>=50%,24年公司股息率将超3%,为成长与分红俱佳的优质标的,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面板成本上涨超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内外需求不及预期。
重药控股 批发和零售贸易 2024-03-07 5.00 -- -- 5.55 11.00% -- 5.55 11.00% -- 详细
立足西南发展商业网络辐射全国, 医疗器械类业务凸显成长性重药控股是服务于医药全产业链的现代医药流通企业, 是“中央和地方” 两级药品器械储备单位, 也是国内仅有的三家经营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全国性批发企业之一; 同时公司持续布局“互联网+医药” 智能平台。 公司目前在全国医药商业行业中位列前五, 位居西部第一, 营销网络覆盖全国 31 个省、 市、 自治区。公司收入规模持续增长。 2017-2022 年, 公司收入从 230.45 亿元上升至 678.29 亿元, CAGR 为 24.10%; 2023 前三季度, 收入达到 583.84 亿元, 同比增长 15.54%。 2018 年, 公司开始逐步发展医疗器械板块业务, 2018-2023H1, 医疗器械类业务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从 5.38%提升至 16.37%, 截至 2023H1, 公司有序推进器械 SPD 项目建设, 目前已开展器械项目共计 14 个, 销售规模约 5.5 亿元, 器械类业务凸显高成长性。 公司“十四五” 规划布局清晰, 立足重庆大本营, 逐步辐射全国2020 年公司提出“一千两双三百城、 三化四能五路军” 的“十四五” 战略规划, 力争 2025 年实现千亿收入目标, 完成全国商业网络覆盖 300 余个区域; 业务上实现批发零售一体化, 逐步进军器械试剂、 专业药房、 中药保健品、 第三方储配、 新兴业务五个细分市场。 公司持续巩固重庆大本营优势。 公司的重庆事业部在区县下设 30个批发子公司, 800 余人服务区县市场, 配送 10000 余家终端客户, 销售规模超过 60 亿元, 市场份额稳居重庆地区前茅。 同时公司持续向全国市场布局, 2016-2022 年, 重庆市以外的收入占比从 20.85%上升至 62.84%, 并且公司积极在全国范围内并购优质企业, 2022 年, 公司在湖南、 河南和北京新增了三个公司的收购;2021 年在内蒙古、 浙江和重庆完成了优质标的收购, 同时在上海和浙江搭建了分公司, 填补空白市场, 巩固了西南地区的纵深覆盖。 国企改革持续推进, 或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2024 年 2 月 6 日, 重药控股、 中国医药发布公告: 重药控股间接控股股东重庆化医控股( 集团) 公司正在与中国医药控股股东中国通用技术( 集团) 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开展战略整合事宜。 根据中国医药公告显示本次整合或将导致重庆医药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变更为通用技术集团。 中国医药业务涉及医药健康全产业链, 目前构建了以国际贸易为引领、 以医药工业为支撑、 以医药 商业为纽带的贸、 工、 技、 服一体化产业格局。 改革或有益于公司主业持续优化发展。 投资建议公司收入整体稳步增长,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收入分别796.33/910.72/1033.22 亿元, 分别同比增长17.4%/14.4%/13.5%,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99/10.26/12.18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6.6%/46.9%/18.6%, 对应估值为 12/8/7X。 首次覆盖, 给予“买入” 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医疗改革不断深化的风险、 资金需求加大的风险、 应收账款规模扩大的风险、 管理难度加大的风险
长电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3-07 30.45 -- -- 26.30 -13.63% -- 26.30 -13.63% -- 详细
事件2023年 3月 4日,公司公告全资子公司长电科技管理有限公司拟以现金方式收购晟碟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 80%的股权,收购对价约 62400万美元(最终价格将根据交割前后的现金、负债和净营运资金等情况进行惯常的交割调整)。 本次交易完成后,收购方持有标的公司 80%股权,出售方持有标的公司 20%股权。 收购加强存储封测布局标的公司晟碟半导体母公司为西部数据,西部数据是全球领先的存储器厂商, 在 NAND Flash 市场以 15%左右的份额占第四位的位置。西部数据自 2003年起便与公司建立起了长期合作关系,是公司的重要客户之一。 晟碟半导体成立于 2006年, 位于上海市闵行区,主要从事先进闪存存储产品的封装和测试,产品类型主要包括 iNAND 闪存模块, SD、MicroSD 存储器等。产品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工业与物联网,汽车,智能家居及消费终端等领域。 财务方面, 晟碟半导体 2022年及 23H1收入分别为 34.98亿、 16.05亿元,净利润为 3.57亿、 2.22亿元,对应净利率为 10.2%、 13.8%,净利率属于行业较高水平。 存储市场逐步恢复根据 WSTS(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统计,存储芯片是半导体第二大细分市场,占比 28%左右。 2023年存储芯片市场有所受挫,总体销售额同比-31.0%,下降至 896.01亿美元,但是随着上游原厂控产以及市场需求恢复,2024年存储器销售额将同比增长 44.8%达到 1297.68亿美元,基本恢复到 2022年的水平。 长电科技下游应用领域主要在通讯电子、消费电子以及运算电子,收购晟碟半导体将扩大公司在存储及运算电子领域的市场份额,提升智能化制造水平,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营业收入 295.2、 342.7、 388.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15.4、 25.7、 35.3亿元,对应 EPS 为 0.86、 1.44、 1.97元,对应 PE 为 35.6、 21.3、 15.6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收购进度不及预期、 封测景气度不及预期、扩产进度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技术开发不及预期。
卫星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24-03-06 16.90 -- -- 20.01 18.40% -- 20.01 18.40% -- 详细
事件描述2024 年 3 月 1 日晚, 卫星化学发布公告推动落实“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 以维护股东利益, 推动提升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 技术立企,持续增强研发创新能力公司重视打造化学新材料“生态圈”, 针对性开发聚烯烃、 聚乙烯弹性体、 POE、 EAA 等高端新材料, 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其中, 公司通过外延内生攻克了高碳α -烯烃、 POE、 EAA 等新材料, 弥补国内空白。此外, 公司不断充实研发团队,构建研发创新体系,研发费用自 2021年起大幅增长, 2022 年达 12.38 亿元, 2023 年前三季度已达 12 亿元,同比上升 24.09%, 2023 上半年内公司已申请专利 50 件,获授权专利51 件。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 ESG 表现优秀卫星化学创建绿色低碳“产业链”, 全年二氧化碳吸收利用达 10 余万吨,大力推进风电、光伏等绿色能源利用; 社会责任方面, 将“为社会创税、为股东创利、为员工创收”作为企业担当, 高度重视信息披露工作, 真实准确完整披露信息;公司治理方面,架构科学合规、 权责明确、富有效率。 以投资者为本, 重视股东回报稳定科学分红为加深投资者对于公司生产经营等情况的了解,卫星化学建立公开公平、透明、多维度的投资者沟通渠道。同时,公司积极践行与投资者共享发展成果, 最近三年累计分红 17.73 亿元,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占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 16.52%。 投资建议我们持续推荐轻烃化工龙头企业卫星化学。 短期看, 2024 年一季度乙烷价格环比进一步下降, 烯烃及下游小幅回升, 乙烷裂解价差走阔。 中期看, α -烯烃综合利用高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顺利推进,即将迎来落地。项目总投资约 257 亿元,建成后公司烯烃产能将翻倍,进一步加强烯烃平台化优势。 公司各项前期工作扎实推进,有望在 2024 年开启建设,保证未来 2-3 年成长性。 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85、 67.32、 74.86 亿元(出于谨慎性原则,暂未考虑 α-烯烃项目影响),同比增速为 62.8%、 35.0%、 11.2%。对应 PE 分别为 11.45、 8.48、7.63 倍。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及主要产品波动引起的各项风险;装置不可抗力的风险;国家及行业政策变动风险
中国中铁 建筑和工程 2024-03-05 6.33 -- -- 7.38 16.59% -- 7.38 16.59% -- 详细
全球综合建设龙头,经营质量持续改善作为全球最大的多功能综合型建设集团之一,公司在基础设施建设、设计咨询、装备制造等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公司纵向“建筑业一体化”,横向“主业突出、相关多元”的产品产业布局逐步形成。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829.18亿元,同比增长4.09%;实现归母净利润240.12亿元,同比增长4.37%;实现净利率2.98%,同比增长0.03pct,盈利水平持续改善。2023年公司新签合同金额为31006亿元,同比增长2.20%。 传统基建业务结构升级,新兴业务打开第二成长曲线基本盘基建板块近几年毛利率较高的公路业务(毛利率中枢在12%左右)市政及其他业务(毛利率中枢在9%左右)占比整体呈上升趋势,铁路业务(毛利中枢在4%左右)占比持续减少,公司持续升级业务结构,盈利水平有望得到保障。公司打造“第二曲线”发展引擎,重点培育水利水电、清洁能源等业务,截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水利水电新签合同277.2亿元,同比增长5.8%;清洁能源新签合同219.9亿元,同比增长5.9%。同时公司大力发展矿产资源业务,拥有5座现代化矿山,年矿石处理能力达2200多万吨,年金属生产能力总和超过25万吨。 公司持续扩张资源利用业务,2023年全年新签资源利用项目334.40亿元,同比增长41.70%。 “一带一路”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海外业务有望成为新发力点建筑央企海外承接项目多元化发展,当前已迈入项目结构转型升级新阶段,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类基础设施项目有望成为建筑央国企拓展海外市场的主要领域。公司是“一带一路”建设中主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力量之一,代表性海外项目包括印尼雅万高铁、中老铁路等,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境内营收5586.09亿元,同比增长4.8%,实现境外营收321.57亿元,同比增长16%,境外营收增速远高于境内。就2023年新签项目来看,全年公司境外新签订单增速高于境内新签订单增速,为8.7%(境内1.8%)。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预计未来海外业务有望成为新的发力点。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12234.13亿、12844.13亿、13453.03亿,对应归母净利润为341.04亿、364.18亿、377.53亿元,对应当年动态市盈率为4.59倍、4.30倍、4.14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风险提示(1)地产行业波动风险;(2)基建投资增速不如预期风险;(3)国企改革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陈姝 9 8
苏泊尔 家用电器行业 2024-03-01 53.56 -- -- 61.60 15.01% -- 61.60 15.01%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3年业绩快报,预计实现营收 213.01亿元,同比+5.6%; 归母净利润 21.80亿元,同比+5.4%; 扣非归母净利润 19.92亿元,同比+5.5%。 其中 23Q4预计实现营收 59.34亿元,同比+14.3%;归母净利润 8.18亿元,同比+7.8%; 扣非归母净利润 6.58亿元,同比+6.4%。 外销高增、盈利能力回升,业绩符合预期内销稳健、外销高增,盈利能力提升。 收入方面, 根据奥维云网, 23年国内小家电销额同比-9.6%,销量-1.8%。 公司发力刚需品类, 小家电线上市占同比+1pct 至 22.5%,线下市占同比+0.4pct 至 33.4%;炊具线上市占+1.8pct 至 24.9%,线下市占率 47.7%, 市占率逆势提升下内销预计实现平稳增长。外销方面,受益于 SEB 补库,公司公告预计 24年与 SEB 关联交易额 60亿元, 同比+27.2%,预计 Q4外销环比持续改善, 同比实现高增。 利润方面, 得益于产品和渠道结构改善, 预计实际毛利率有所提升, 叠加严格控费, 公司盈利能力环比改善显著, Q4预计实现净利率 13.8%,环比+4.8pct,同比-0.8pct。 展望未来, 内销优势品类稳市占,长尾新品提份额, 看好公司持续跑赢行业。外销方面,公司公告预计 24年与 SEB 出售商品关联交易额 61.1亿元,同比+3.2%, 叠加 SEB 集团经营持续向好(24年目标营业利润率提升 0.9pct 至 10%), 预计外销增长中枢稳健。 投资建议预计 23-25年收入分别为 213.01、 226.19、 238.98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 5.6%、 6.2%、 5.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1.80、 23.88、 26.01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 5.4%、 9.5%、 8.9%,对应 PE 分别 19.95、 18.22、16.72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 原材料大幅涨价; 海运费大幅上涨。
贝斯特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2-29 30.00 -- -- 31.46 4.87% -- 31.46 4.87% -- 详细
公司简介: 以精密加工为基, 三梯次布局稳步外拓公司是精密零部件与智能装备领军企业, 深耕精密制造行业 20 余年,行业积累丰富。 公司营收规模持续增长, 2023 年 Q1-Q3 营收 10.1 亿元,同比增速达到 26.7%, 2023 年 Q1-Q3 净利润 2.12 亿元,同比+36.0%。 2017 年以来期间费用率总体下降,费用管控良好。 2023 年H1 合同负债达 4963.98 万元,同比+122.04%,在手订单充裕。精密汽车零部件一直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 2023H1 营收占比达到91.8%。公司基于精密加工优势,持续扩大业务范围,构建三梯次业务, 布局涡轮增压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及滚动功能部件。 第一梯次:筑牢涡轮增压器压舱石,稳定公司基本盘公司主要产品为涡轮增压器配件,处于涡轮增压器产业链中游。公司涡轮增压器零部件业务毛利率高于已上市的其他可比公司。1) 节能减排大势所趋,涡轮增压优势显著:涡轮增压器通过空气压缩可以增加发动机输出功率,实现降低燃料消耗与节能减排, 配置涡轮增压的燃油车、混动车减排量分别达到 10%-15%、 60%-90%。 2) 2025年我国汽车涡轮增压渗透率有望达到 71.8%: 从配置率来看,我国汽车涡轮增压器配置率与欧洲仍有较大差距, 2021 年配置差距达到 26pct,国内涡轮增压配置率仍有较高提升空间。 根据我们的测算, 2025年我国汽车涡轮增压渗透率有望达到 71.8%,装配涡轮增压器的汽车总量有望达到 2293 万辆, 2023-2025 年复合增速达 10.6%。 3) 涡轮增压系统下游需求稳定,公司与主要客户建立长期稳定合作机会,客户粘性高,行业壁垒稳定公司头部零部件生产商地位。 第二梯次:开拓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赛道政策支持下新能源汽车行业迅速发展。轻量化为新能源汽车带来更高性能。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需求增长带动零部件市场扩张。公司深度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产线已经成熟。公司联合控股子公司苏州赫贝斯、易通轻量化切入新能源赛道,产品重点覆盖新能源汽车车载充电机组件、直线变换器组件、转向节、新能源压铸零配件等。公司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已涵盖纯电、氢能、混合动力三条技术路线。 第三梯次:全面布局直线滚动功能部件,导入“工业母机”新赛道滚珠丝杠是核心传动功能部件,重点应用于机床、半导体、机器人等领域, 具备定位精度高、灵敏度高和承载能力强的特点。 中国滚珠丝杠市场规模逐步扩大, 21 年规模达到 25.6 亿元,然而高端的丝杠产品仍然多依赖进口,进口替代空间广阔。公司以全资子公司宇华精机为独立平台布局直线滚动功能部件,已具备了相对成熟的条件或优势。公司生产的滚珠丝杠副等产品首台套已实现成功下线。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我们预测公司 2023-2025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3.76/16.92/21.29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9/3.63/4.67 亿元,以当前总股本计算的摊薄 EPS 为0.85/1.07/1.37 元。公司当前股价对 2023-2025 年预测 EPS 的 PE 倍数分别为 36/29/22倍。公司所处申万行业分类为汽车-汽车零部件-底盘与发动机系统,此细分品类包含公司总计103家,因各家业务差别较大,我们选取同属此分类的三家公司作为可比公司: 1)新坐标-主业布局精密零部件,积极布局滚珠丝杠精密零部件; 2)精锻科技-精锻齿轮领先企业,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及机器人业务; 3)北特科技-底盘精密零部件领先企业,重点布局底盘及铝合金轻量化。 23-25 年三家可比公司 PE 均值为 40/26/21。考虑公司作为精密零部件领先企业,积极切入新能源汽车、工业母机丝杠领域成长空间广阔,精密加工优势显著,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2)汽车行业周期波动影响以及行业政策性风险。 3) 产品价格下降风险。
宁德时代 机械行业 2024-02-29 158.18 -- -- 199.30 26.00% -- 199.30 26.00% -- 详细
业绩公司 2023年三季度实现营收 1054.31亿元,同比+8.28%, 环比+5.21%,实现归母净利 104.28亿元,同比+10.66%,环比-4.2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 94.28亿元,同比+2.9%,环比-5.2%, 符合市场预期。 毛利水平小幅提升,预计电池出货环比增长, 创新产品快速推进公司三季度出货约为 100GWh,其中动力约为 80GWh,储能约为 20GWh,相较 2季度出货量环比提升 25-30%。 盈利方面, 公司 Q3单季度毛利率为22.42%,环比+0.46pct,毛利水平小幅提升。 Q3归母净利率 9.89%,环比-0.98pct,净利率下降主要系人民币兑欧元升值的汇兑亏损。公司持续推出创新产品:麒麟电池已交付极氪,理想新车型 Mega 即将上市;今年 8月发布全球首款 4C 磷酸铁锂神行超充电池,可实现全温域快充,充电 10分钟续航 400公里,预计年底量产明年一季度上市。 动力电池装机量均稳居世界第一,技术储备深化海外合作根据 SNE Research, 2023年 1-8月公司全球动力电池装机份额为 36.9%,同比+1.2pct, 稳居世界第一。 其中欧洲 1-8月市占率达 34.9%,同比+8pct。 公司已获得欧洲本土车企定点,如大众、宝马、奔驰等大额订单,预计欧洲市占率将稳步提升。 公司持续深化海外合作,动力方面,与福特汽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合作内容涵盖在中国、欧洲和北美的动力电池供应,公司德国工厂已顺利投产,匈牙利项目一期在建,预计两年内建设完成,二期已和政府做前期沟通; 储能方面,公司已与美国储能技术平台和解决方案供应商 FlexGen 达成合作协议,将在三年时间内为后者供应 10GWh 的储能产品,与美国公用事业和分布式光伏+储能开发运营商 Primergy SolarLLC 达成协议,为 Gemini 光伏+储能项目独家供应电池,项目完成后,将成为美国最大的光伏储能项目之一。此外,公司通过不断推动换电, 共享储能发展。巧克力换电块实现批量生产,并已在厦门、合肥、贵阳等地开展。公司首创的 MTB 技术率先应用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旗下的重卡换电项目。公司着重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供应网络,原料来源包括但不限于长协、投资、自制、回收。 投资建议: 考虑到行业竞争加剧,我们下修 23/24/25年公司归母净利为 433/569/662亿元(原值 474/628/739),对应 P/E 为 19/14/12,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动力电池行业需求不及预期, 新技术发展预期, 行业竞争加剧
焦点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4-02-28 31.34 -- -- 35.86 14.42% -- 35.86 14.42% -- 详细
降本增效明显,扣非净利同比增长 31.71%公司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 15.27亿元,同比增长 3.51%, 录得营业利润 3.96亿元,同比增长 19.95%,实现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后净利润3.79亿元和 3.6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26.12%和 31.71%,主要由于中国制造网收入稳增的同时,公司实现了较为明显的降本增效所致。 传统业务稳中有增,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公司 B2B 业务实现收入 13.24亿元,同比增长 5.24%,其中中国制造网录得收入 12.46亿元,同比增长 3.4%。 2023年中国制造网在加大海外买家流量投放的同时,还强化移动端布局,最终实现买家 APP端活跃用户数量同比增长 47.6%,商机同比增长 31.6%。 此外,公司还积极拓展新兴市场, 23年来自中东、南美、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商机同比显著增长,实现市场多元化转型。最终, 中国制造网实现现金回款较去年同期增长超 15%,平台收费会员数达 24,586位。 AI 麦可持续迭代,有望带动会员数量和 ARPU 的双重增长公司首次披露 AI 业务收入, 23年公司 AI 业务共录得 632万元。 2023年 4月公司率先在跨境 B2B 领域内推出 AI 外贸助手 AI 麦可,为企业提供智能化、自动化的解决方案,截至目前 AI 麦可已持续多代,提质增效明显。截至 23年末,购买 AI 麦可的会员数约 4000位(不含试用体验包客户),现金回款超过 2000万元。 今年 2月份, AI 麦可再次升级, 在业内首次推出了全新的视频生成功能,该功能能够根据上传的产品图片自动生成最长 45秒的高清视频,用户只需要输入关键词或者描述, AI 麦可还会为其生成一段高质量的文案,让视频内容更加丰富。同时还推出了智能排版(可根据外贸企业发布的产品信息一键生成 PDF 文档,支持一键美化、智能排版)、 行业情报(可以对外贸行业数据,如买家搜索热度、行业热词、买家分布给出专业分析和建议,还能引入全球贸易数据,更好地评估买家采购能力)等功能,通过深度结合 AI 技术,大幅提升外贸人的工作效率。 我们认为 AI 提效是外贸电商天然适配场景, AI 麦可也将直接提升外贸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外贸供应商门槛,解决外贸面临的“时差”“沟通成本”等痛点,帮助外贸企业提升交易机会,从而最终带动变现能力的提升。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公司在 AI 赋能下的持续降本增效能力,以及 AI 麦可持续迭代下对变现能力的提升。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实现营业收入17.7亿元/21.50亿元/25.07亿元,同比增长 15.9%、 21.5%、 16.6%; 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4.65亿/5.80亿/6.93亿元, 同比增长 22.6%、 24.8%、 19.5%,维持"买入"评级。
同花顺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4-02-28 124.93 -- -- 145.49 16.46% -- 145.49 16.46% -- 详细
事件概况同花顺于2月26日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35.64亿元,同比增长0.14%;实现归母净利润14.02亿元,同比下降17.0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3.69亿元,同比下降15.27%。 单Q4实现营收11.92亿元,同比下降7.14%;实现归母净利润6.32亿元,同比下降21.8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11亿元,同比下降19.53%。 营收正向微增,利润短期承压营收方面,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35.64亿元,同比增长0.14%。分业务来看:1)增值电信业务实现营收15.29亿元,同比下降0.61%,占总营收的比重为42.9%,同比下降0.3pct;2)广告及互联网业务推广服务实现营收13.59亿元,同比下降10.97%,占总营收的比重为38.13%,同比下降4.8pct;3)软件销售及维护业务实现营收4.38亿元,同比增长53.53%,占总营收的比重为12.3%,同比增加4.3pct;4)基金代销及其他交易服务业务实现营收2.39亿元,同比增长14.04%,占总营收的比重为6.7%,同比增加0.8pct。 利润方面,2023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4.02亿元,同比下降17.0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3.69亿元,同比下降15.27%。主要系公司集中资源对人工智能(AGI)大模型领域进行投入,研发费用增加;以及为扩大市场份额,加大销售推广力度,销售费用增加。 毛利率小幅下滑,研发投入持续加大2023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89.09%,同比下降0.5pct;净利率为39.35%,同比下降8.2pct。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为11.79亿元,同比增长10.51%,研发费用率为33.09%,同比增加3.1pct,主要系公司继续加大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研发,尤其是大模型方面的研发,在专业人才引进和算力资源建设等领域的投入等增加所致;销售费用为4.97亿元,同比增长35.15%,销售费用率为13.95%,同比增加3.6pct,主要系加大营销推广力度,销售人员薪酬及广告宣传费用增加所致;管理费用为2.04亿元,同比增长27.19%,管理费用率为5.74%,同比增加1.2pct,主要系总部大楼折旧、管理人员薪酬及办公费用等增加所致。 流量优势明显,223023年注册用户数同比增长11.47%机构客户方面,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已覆盖了国内90%以上的证券公司,此外还覆盖了大量的公募基金公司、私募基金公司、银行、保险公司、政府、科研院所、上市公司等机构客户;个人用户方面,截至2023年12月31日,同花顺金融服务网累计注册用户约6.2亿人,同比增长1.47%;每日使用同花顺网上行情免费客户端的人数平均约为1447万人,同比下降1.09%;每周活跃用户数约为1936万人,同比下降0.31%。根据Wind,2023年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额为8765亿元,同比下降5.2%。展望未来,随着资本市场逐步回暖,公司作为金融信息服务行业领军者有望充分受益。 业内首家通过网信办备案的金融对话大模型—问财HithinkGPT2024年1月12日,公司正式发布大模型——问财HithinkGPT,这是业内首家通过网信办备案的金融对话大模型。HithinkGPT大模型是公司从训练语料、训练框架到模型结构的设计,均从零开始、创新构建,预训练金融语料达到万亿级tokens,涵盖了股票、债券、期货、外汇、商品价格、宏观经济指标、行业数据等多个方面的数据,具有全面的实时金融数据、强大的语义理解、专业的投顾建议、生动的表达形式、可控的内容生成等特点,经过前期多轮测试与优化,该模型在金融场景中表现出色,能够高分通过多个金融领域的专业考试。未来,公司将加快现有人工智能产品业务与大模型的融合,在大模型+金融投顾、大模型+智能客服、大模型+智能投研、大模型+代码生成、大模型+法律咨询、大模型+办公助手、大模型+翻译等领域开展应用,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提高产品竞争力。 展望未来,公司有望在AI赋能下进一步提升付费转化率及ARPU值。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分别实现收入40.2/45.9/52.1亿元,同比增长13%/14%/14%;实现归母净利润15.7/18.3/21.1亿元,同比增长12%/16%/15%,维持“买入”评级。
英诺特 医药生物 2024-02-28 33.88 -- -- 38.13 12.54% -- 38.13 12.54% -- 详细
事件: 2024年 2月 22日,英诺特发布 2023年度业绩快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4.78亿元(+7.03%),归母净利润1.75亿元(+15.95%),扣非净利润 1.49亿元(+12.26%);单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00亿元(+47.06%),归母净利润 8817万元(+283.51%),扣非净利润8275万元(+393.14%)。 点评: 收入利润超预期增长,核心收入同比增长 205%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78亿元,其中非新冠核心收入 4.16亿元,同比增长 205.49%;非新冠业务的利润增速不低于收入增速,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超预期增长;公司全年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合计 4943万元。23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00亿元,归母净利润 8817万元,收入、利润几乎均来自核心业务(新冠占比极低),第四季度计提减值合计 2180万元。 呼吸道病原体的快速鉴别是临床痛点,对检测时效性要求高针对不同的呼吸道病原体,如流感、肺炎支原体、新型冠状病毒等,需要鉴别诊断病原,方能正确用药,不同病原体对应的特效药治疗方案差异很大;流感治疗存在 48小时黄金法则,及时检测并给予药物干预可以明显缩短病程或预防重症发生。公司产品可实现 3-9种病原体联合检测, 15-25分钟即可判读结果,极大满足了检测时效性要求, 适合门急诊快速筛查使用场景,加快流感高发季医院诊疗流程。 公司是国内呼吸道 POCT 检测龙头,持续开拓终端医院,提升渗透率报告期内,公司加大等级医院及基层医疗市场的开拓力度,终端市场覆盖医院数由 1700家提升至 4000家,呼吸道检测产品渗透率迅速提升。 公司现有重磅呼吸道联检产品包括抗原/抗体三联检、全血/血清五联检、免疫荧光九联检,均为国内独家品种,检测病种涵盖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超过 15种呼吸道病原体,近乎满足所有临床检测需求,是我国呼吸道病原体 POCT 检测龙头。 投资建议: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测公司 2023-2025年营业收入有望实现 4.78/5.96/8.32亿元,同比增长 7.0%/24.6%/39.8%;归母净利润实现 1.75/2.77/4.04亿元,同比增长 15.9%/58.4%/45.9%;对应 EPS 为 1.28/2.03/2.97元,对应 PE倍数为 24/15/11x。 公司作为呼吸道病原体 POCT 检测龙头, 2023年核心收入和利润超预期增长, 我们看好其未来 1-2年核心产品继续放量。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国际化不达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三诺生物 医药生物 2024-02-27 23.30 -- -- 25.07 7.60% -- 25.07 7.60% -- 详细
血糖监测行业,刚需市场,人群基数大,市场潜力大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和治疗的重要环节,血糖检测结果可以反映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紊乱程度,用于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评价降糖方案治疗效果以及指导调整治疗方案。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及生活作息习惯变化,糖尿病患者数量呈现不断增长趋势,2021年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人数达到5.37亿人,比例约占全球10%左右的总人口,中国大陆成年糖尿病患者也达到了1.41亿人,预计2030和2045年分别将达到1.64亿人和1.74亿人。庞大的糖尿病患者群体为血糖监测市场提供重要的需求基础,中国2015年糖尿病患者人数约为7730万人,糖尿病监测医疗器械市场规模33亿元(约5亿美元),2020年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约1.16亿人,糖尿病监测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85亿元(约13亿美元)。 预计2030年我国糖尿病监测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可达397亿元(约61亿美元)。 公司BGM保持稳健增长,CGM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可期三诺生物成立于2002年,深耕血糖监测行业二十余载,在国内血糖仪市场份额高,拥有超过2100万用户,血糖仪产品覆盖超过3000家的等级医院、超过22万家药店及11万家诊所,是国产血糖监测的核心品牌。公司在BGM领域拥有“安稳”、“安稳+”系列,“金稳”、“金稳+”系列,“金智”系列,“安易”、“亲智”等不同系列的家用血糖监测产品,凭借较高的性价比优势,满足不同C端客户需求。同时,公司也在发力院内市场,打造“金”系列产品、双功能产品、iPOCT、分钟诊所以及院内糖尿病管理系统,实现院内市场占有率提升。而且血糖仪在糖尿病患者中渗透率仍较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我们预计,未来很长时间内公司BGM业务仍能实现10-15%复合增长。 CGM较BGM拥有微创的检测优势,通过24小时连续监测组织液中的葡萄糖水平,获得更全面的趋势数据。三诺CGM产品采用第三代传感器技术,MARD值低于8.71%,而且年使用费用低于5000元,消费者可负担。CGM首年上市有望实现收入近亿元,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CGM收入分别为0.8亿元、3.0亿元和6.0亿元,2030年有望突破20亿元。同时,公司CGM产品正在美国临床试验中,2025年中预计能够获得FDA批准上市。美国CGM市场是医保付费市场,居民支付能力更强,我们预计公司正式进驻美国市场后,经过5年左右耕耘,能够占据2-3%左右的市场份额,销售收入约3-5亿美元,长期目标是达到10%左右的市场份额,销售收入超10亿美元。公司海外子公司经营向好,公司盈利能力边际改善公司通过海外收购,实现了从单一血糖指标检测向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尿酸、尿微量白蛋白等围绕糖尿病及相关慢病的多指标检测系统的转变。公司对海外子公司的整合已经进入尾声,海外子公司PTS已经盈利,Trividia2023年下半年已经实现盈利,预计2024年全年维度业绩继续好转。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收入有望分别实现41.54亿元、47.98亿元和55.6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约47.6%、15.5%和15.9%,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3.05亿元、4.50亿元和5.6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约-29.2%、47.6%和26.2%。考虑到公司深耕于血糖监测,品牌价值已经形成,BGM业务中长期保持10-15%增长,CGM已经在国内上市,海外出海空间大,2025年中预计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远期峰值国内外市场合计有望达到40亿元(国内外各20亿元左右),CGM也有望成为公司增长的第二成长曲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CGM销售不及预期风险。 海外子公司经营出现不可预期亏损风险。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泰恩康 批发和零售贸易 2024-02-27 14.25 -- -- 15.40 8.07% -- 15.40 8.07% -- 详细
代理起家,拓展研发外延成为综合性医药企业泰恩康成立于1999年,经过20余年的发展,公司已经发展为一家以代理业务为基础,自产产品快速发展的综合性医药公司。公司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1)代理运营阶段(1999-2002);(2)拓展医疗设备领域阶段(2002-2009);(3)切入医药生产阶段(2009至今)。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郑汉杰、孙伟文夫妇,两人合计直接持有公司36.33%股份。公司产品品类丰富,公司代理产品主要为和胃整肠丸、沃丽汀和强生的吻合器。其中,和胃整肠丸、沃丽汀是公司在中国的独家代理产品;公司自产产品分为化学药、外用药及中药、医疗器材及卫生材料,其中“爱廷玖”盐酸达泊西汀片用于治疗18-64岁男性早泄(PE)患者,为国内“首仿”,其质量、疗效与原研药相同。该产品自2020年上市以来快速放量。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达5.81亿元,同比增长1.34%,公司归母净利润达1.42亿元,同比增长11.53%。公司销售模式以经销为主,2022年,公司经销收入约5.83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为74.38%。 代理自产齐发力,三大核心品种构筑核心竞争力和胃整肠丸:竞争格局优,提价策略带来新增长。和胃整肠丸属于肠胃用药中的止泻通便类药物,公司自成立之初便开始代理销售,和胃整肠丸的销售收入从代理第一年的128.28万元,增长至2022年的1.58亿元。2023年上半年,和胃整肠丸贡献销售收入0.96亿元,同比增加55.80%。2023年7月,公司与泰国李万山签署《技术转让合同》,公司受让取得泰国李万山拥有的“和胃整肠丸”全套生产技术,并进行生产线改造,提升其整体产能。本次交易完后,“和胃整肠丸”将成为公司自有OTC药品,进一步扩大公司在品牌中成药领域的生产销售优势。和胃整肠丸有望量价齐升,为公司带来持续增量。 沃丽汀:治疗眼底疾病原研药,知名度和渠道优势助力稳定增长。沃丽汀为日本第一药品产业株式会社生产的原研药,公司为沃丽汀中国总代理,沃丽汀与竞品相比,竞争优势明显。 爱廷玖+爱廷威:爱廷玖PE市场表现亮眼,爱廷威在抗ED市场有望快速放量。抗ED市场成熟,竞争激烈,最初进入中国抗ED药物市场的药企都是外国企业,借助价格和渠道优势,爱廷玖快速放量,2021年销售额达到1.54亿元,同比增长约115%,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为23.55%,收入超过和胃整肠丸,成为公司销售额第二大产品。公司自主研发的“爱廷威”他达拉非片于2022年6月获批,并于2022年8月上市销售,其质量、疗效与原研药品等同。“爱廷威”他达拉非片与“爱廷玖”盐酸达泊西汀片形成联动效应,协同打开两性健康市场,增加公司盈利水平。2022年公司两性健康用药实现销售收入2.29亿元,同比增长48.48%;2023年上半年,公司两性健康用药实现销售收入1.44亿元,同比增长36.15%。 三大研发平台,赋能自研药品核心技术公司以成为创新驱动型综合性医药企业为目标,已建立三大医药研发技术平台:功能性辅料和纳米给药关键技术平台、生物大分子药物关键技术平台以及仿制药开发及一致性评价技术平台。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主要的医药自主研发项目34项,其中7项已经提交药品注册批件申请,1项提交了临床试验申请,1项获批开展II期临床试验,形成了良好的梯队。在加强公司自主创新的同时,泰恩康还通过控股子公司博创园切入白癜风创新药赛道。CKBA(赛克乳香酸)软膏将是公司挺进创新药赛道的第一步,白癜风缺乏对症药物治疗,国内现有化药均未获批白癜风适应症,市场存在空白。目前国内白癜风的研发格局良好,赛道拥挤度低。目前公司CKBA白癜风II期临床试验正式启动,研发上市有望打开公司未来成长的天花板。此外CKBA不仅可用于白癜风创新药的研发,还能够拓展至阿尔茨海默症适应症,目前,CKBA通过靶向MFE-2治疗阿尔茨海默症动物,效果显著,潜力无穷。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8.15/10.62/13.74亿元,同比增长4.0%/30.3%/29.4%,归母净利润分别1.79/2.67/3.59亿元,同比增长2.5%/49.3%/34.2%,对应2023-2025年EPS分别为0.42/0.63/0.84元,对应估值分别为43X/29X/21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风险;代理运营业务的经营风险;进口药品注册证到期再注册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5/230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