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5/230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巨星农牧 农林牧渔类行业 2023-06-30 33.15 -- -- 34.74 4.70%
34.71 4.71%
详细
巨星农牧:西南生猪养殖龙头,逆势快速扩张乐山巨星农牧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四川振静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中高端皮革的研发、制造和销售。2020年资产重组后,公司新增以畜禽养殖为主的主营业务,聚焦养殖,逐渐成为西南地区集种猪繁育、商品猪生产、饲料生产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9.68亿元,同比增长 33.0%,其中,生猪出栏 153.01万头,同比增长 75.7%。 主要上市猪企扩张减速,生猪养殖行业有望持续去产能①受困于生猪养殖行业持续低迷,主要上市猪企资本支出逐年回落,2021-2022年分别降至 974亿元、494亿元,2022年已回落至 2019年的水平。②2022年末,主要上市猪企在建工程余额自 2018年以来首次下降。同时今年以来,多家上市猪企陆续下修 2023年出栏目标,从 1-5月生猪出栏情况看,经过下修的出栏目标完成率较高。③2022年 12月,生猪养殖行业再次陷入亏损,2023年 1季度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降至 4305万头,较 2022年末下降 1.9%,2023年 4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再降 0.5%。由于生猪养殖效率明显提升,产能需进一步出清。2023年 1-5月,仔猪销售持续盈利,随着市场对下半年猪价预期的转变,6月仔猪价格开始明显回落。我们判断,随着生猪价格的持续低迷,仔猪销售或进入亏损期,产能去化有望加速。 合理规划养殖产能,控制成本实现出栏高增公司始终在提高生产管理效率,控制养殖成本的基础上实现出栏量快速扩张。2021-2022年,公司生猪出栏量分别为 87.1万头和 153.01万头,同比分别增长 308.9%和 75.7%。根据公司规划,2023-2024年生猪计划出栏量分别为 300万头、500万头,并在之后三年实现年出栏 1000万头的中长期目标。2023Q1,公司生猪出栏量约 48万头,公司会根据育肥猪、仔猪价格变化进行合理的出栏调整,若后续仔猪价格走低,或考虑减少部分仔猪销售,我们预计 2023年公司生猪出栏量为 280-300万头。 健全养殖管理体系,优化成本打造核心竞争力公司深耕生猪养殖产业,逐渐建立了集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等多个环节于一体的完整生猪产业链,充分发挥业务链协同效应。①饲料端:全程饲料自主供应,主动调整饲料配方,以精准营养理念及时优化配方,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饲料原材料成本上涨压力。②种源端:公司深度合作世界知名种猪改良公司 PIC,通过自繁降低仔猪成本、PIC 配套系优良性能降低肥猪养殖成本,推动养殖指标不断优化。③管理端:公司与世界知名养猪服务技术公司Pipestone 达成合作,通过借鉴学习海外先进管理经验加速自身养殖体系迭代。 投资建议巨星农牧是我国西南地区优质养殖龙头,兼具出栏量成长弹性与养殖成本优势,我们预计 2023-2025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2.48亿元、91.20亿元、121.02亿元,同比增长 32.3%、73.8%、32.7%,对应归母净利润 0.55亿元、9.68亿元、13.55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11元、1.91元、2.68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畜禽产品价格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成本上升风险;产能扩张低于预期风险等。
中国重汽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6-28 15.89 -- -- 18.49 16.36%
18.49 16.36%
详细
心无旁骛专攻主业,成长为重卡整车制造龙头整车制造龙头1)重卡市占率稳居行业龙头。公司主营业务是制造、销售重卡整车与车桥配件,其中重卡营收占比约80%。2022年重汽集团重卡销量为15.8万辆,市占率为23.5%,稳居行业第一。2)经营业绩具有一定周期性。2018-2020年公司重卡销量逐年增加,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随之处于上升通道。2021-2022年公司重卡销量大幅下跌,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随之深度回落。2023Q1随着重卡市场销量回升,公司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大幅反转。3)公司销售毛利率中枢基本维持在9%-10%,总体较为稳定,而且2019年以来期间费用率整体呈现下滑趋势,降本增效成果显著,研发费用率也已提升至1.5%,保持上升趋势。 今年重卡销量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明后年步入快速上行时期今年宏观经济处于弱复苏阶段,基建投资与物流运输需求温和,重卡行业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明后年宏观经济复苏进程加快后,与投资相关的工程建设用车以及与快递快运相关的物流用车将持续增长。同时,在“到2025年新能源和国六排放标准货车保有量占比力争超过40%”的目标约束下,叠加国三、国四淘汰政策的催化,更新置换需求将有力支撑重卡市场恢复。此外,海外市场的需求持续增长,打开了重卡行业的增量空间,预计重卡出口将突破20万。综上,预计2023-2025年重卡销量约为90万、100万、120万辆。 产品、营销、出口、技术优势明显,带动重卡量价齐升明显,带动重卡量价齐升1)产品优势:矩阵丰富,品牌向上,组合优势明显。公司拥有高端品牌“黄河”、豪沃、AMT与新能源产品系列,在长途高速、绿通、冷链、城建渣土、环卫等重点细分市场具有不同的产品,覆盖了高、中、低档产品层次,品牌联动与组合优势明显。2)渠道优势:海内外营销网络布局完善。公司在全国各地设有29个销售分公司,拥有300余家经销网络,并在海外1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22个境外KD工厂,在9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了各级经销商近300家。3)出口优势:总量稳步提升,结构转向高端化,带动出口量价齐升。随着行业出口规模的增长,公司借助健全的营销网络、丰富的产品层次、良好的品牌形象,实现出口总量的持续增长。同时出口结构不断向高端化转变,提高了出口单车价值。4)技术优势:电动化、智能化,带动单车价值增加。公司在新能源重卡与智能网联领域持续进行技术研发,保证了产品领先性,提高了单车价值。 投资建议看好重卡市场上行周期与出口市场增量空间下的龙头表现。考虑到明后年宏观经济复苏进程加快,叠加“到2025年新能源和国六排放标准货车保有量占比力争超过40%”带来的更新置换需求,以及出口需求的持续增长,预计2023-2025年重卡销量约为90万、100万、120万辆。同时,集团公司重卡销量市占率稳定在20%以上,因此假设中国重汽A在集团公司的占比稳定在69%,从而2023-2025年公司重卡销量预计分别为13.3、14.8、17.8万辆。对于单车均价,其会随行业景气度略微上涨,预计2023-2025年单车均价为23.81、24.05、24.29万元/辆。从而,2023-2025年公司整车销售业务营收预计为317.39亿元、356.18亿元、431.69亿元。此外,公司配件销售业务与重卡销量相关,预计2023-2025年公司配件业务收入稳步提升为74.65亿元、91.18亿元、111.38亿元。其他业务营业收入假设保持不变。 综上,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约为392.72/448.05/543.75亿元,同比+36.3%/+14.1%/+21.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68/14.57/21.54亿元,同比+399.9%/+36.4%/+47.8%,对应EPS为0.91/1.24/1.83元,对应PE为18/13/9倍。根据SW商用载货车细分行业分类,选取江铃汽车、一汽解放、中集车辆、福田汽车、江淮汽车作为可比公司,2023年平均PE估值为41.22倍。目前行业正处于复苏起步阶段,未来行业有望迎来快速上行,并且公司出口规模持续增长,产品结构丰富,处于行业龙头地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海外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公司出口销量的业务占比较高,海外市场需求对业绩影响较大。 2俄乌局势发展超出预期:俄乌冲突及国际局势使得对俄罗斯出口成为行业以及公司销量的主要增量空间,从而受俄乌冲突及国际局势变化的影响较大。 3国内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公司销量受行业景气度影响较大,国内市场正处于弱复苏阶段,后续复苏强度对公司业绩影响较大。
五洲特纸 造纸印刷行业 2023-06-27 14.66 -- -- 15.72 7.23%
15.99 9.07%
详细
公司发布定增与2023限制性股票激励方案。1)定增:控股股东全额认购增持定增:拟向控股股东、实控人赵磊先生,赵晨佳女士、赵云福先生、林彩玲女士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8.5 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用于补充流动资金;2)限制性股票激励方案:拟向激励对象(高管及核心骨干等在内的118 人)授予限制性股票352.30 万股,授予价格7.28 元,考核指标为23-25 年扣非归母净利润目标2.5/5.5/7 亿元,即同比增速53.34%/120%/27.3%。大股东增持+股权激励彰显发展信心。 产品矩阵持续优化升级,自有浆线建设稳步推进。公司持续优化升级产品矩阵:1)食品卡:精益生产下产能利用率持续爬坡,预期23 年产量仍有小幅增量。2)特种包装纸:根据公开交流信息,江西基地工业包装纸产线改造有序推进,改造后将生产文化纸及格拉辛纸,预期格拉辛纸新产能将最早于23Q4 投放。3)数码转印纸:除原有热转印纸改造升级为数码转印纸外,公司另新增一条2.2wt 数码转印纸产线。根据公开交流信息,新产线已于23Q1 落地,随产能爬坡逐渐释放利润。4)描图纸:根据公开交流信息,公司新增的1.8wt 描图纸产线有望23Q4 投产。除上述产线升级优化外,首条30wt 化机浆产线也将于23Q4 在江西基地释放,在热电联产基础上提升中长期盈利稳定性。 高价浆压力消退,需求复苏带动吨盈利扩张。今年以来整体行业复苏不及预期,但上半年浆价下跌幅度及速度略超预期,且在木浆供给端持续扩张背景下,预计浆价低位盘整将持续。我们认为全年公司盈利呈现逐季阶梯式增长,23Q3 开始持续有食品卡、文化纸及热转印销量产能爬坡带来的量增,成本下行幅度大于纸价,盈利能力逐季边际修复明显,等待宏观需求复苏,吨盈利将迎来较大弹性。 24 年新一轮产能扩张,底部增持看好发展。湖北基地有序推进,根据公开交流信息,首批箱板瓦楞纸(各30wt)有望于24Q3 释放,进入新一轮产能扩张周期,由特种纸领军企业迈向综合性浆纸一体化龙头。预计23-25 年归母净利润3.1/6.2/7.3 亿元(前值5.4/7.4/8.6 亿元),同比+50.3%/101.6%/17%。对应PE 18.4X/9.1X/7.8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上行、市场竞争加剧、产能投放不及预期等。
凯赛生物 基础化工业 2023-06-27 58.95 -- -- 66.47 12.76%
67.00 13.66%
详细
6月25日下午,公司公告定增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60,000.00万元引入招商局集团,发行价格为43.34元/股,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贷款。同时拟与招商局集团签订业务合作协议,招商局采购并使用凯赛生物的产品中生物基聚酰胺树脂的量于2023、2024和2025年分别为不低于1万吨、8万吨和20万吨。采购产品为生物基聚酰胺树脂或生物基聚酰胺纤维复合材料(包括短纤维复合树脂、连续纤维预浸带、连续纤维预浸纱),或其片材、异型材、管材等成型材料。 招商局集团与公司展开合作,协同拓展生物基聚酰胺应用场景公司与招商局集团合作,拓展公司产品广阔应用场景。招商局集团系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将发展绿色科技作为重要战略部署。与传统化工方式相比,公司的技术能力在基础材料制造领域可有效降低碳排放,环保产品最终可应用于招商局集团下属多个实业板块,有望实现板块生物替代。本次发行能够增强双方的战略合作关系,业务合作的顺利开展有望打造低碳乃至零碳产业的“灯塔型”项目,进一步为公司合成生物产品更加广阔的应用场景奠基,募集资金及招商集团后续提供的金融服务,助力公司构建融资优势,把握行业机遇,并有望进一步实现“全球合成生物领军企业”的战略目标。从长期看,生物基尼龙对比石油基仍具成本和性能优势,随着大经济周期的逐步改善上行,凯赛生物也将以此次与招商局集团合作为契机,开启生物基PA的规模化放量。 尼龙复材市场规模较大,生物基尼龙有望加速渗透2025年尼龙复材市场规模较大,生物基尼龙有望加速渗透。汽车轻量化趋势以及工程塑料对耐热性、力学性能标准提升将持续使尼龙复材市场增长。汽车和电子电气是尼龙复材最主要的应用领域。汽车领域中轻量化趋势叠加新能源汽车需求的持续增长;电子电气领域中连接器、LED照明设备等工程塑料的性能要求提升;风电叶片大型化、轻量化趋势下,尼龙相比于环氧树脂拥有更好防腐性、可回收性;以及集装箱领域,尼龙复材能够保证相同力强度下比钢、铝合金轻,能够有效降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 产品持续创新突破关键产业化技术,生物基聚酰胺放量在即聚酰胺复合材料突破关键产业化技术开发,下游应用场景加速落地。公司持续进行产品创新,在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生物基戊二胺及生物基聚酰胺功能材料等领域所积累的生物制造技术基础上持续研发,不断改进菌种及纯化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高温聚酰胺、连续纤维增强型生物基聚酰胺复合材料的应用开发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已经进入到样品试制阶段,有望进入“以塑代钢、以塑代铝、以热塑代热固”,替代金属、替代热固型材料的大应用场景,例如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设备,有轻量化需求的新能源汽车、高铁、集装箱等交通运输设施,综合阻燃保温建筑材料等众多复合材料类下游产业。公司在山西综改区规划的年产50万吨生物基戊二胺、90万吨聚酰胺产能按计划进行,预计将在23年年底陆续开始投产。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27、10.21、15.37亿元,同比增速为31.4%、40.5%、50.5%。对应PE分别为45、32、2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宏观经济及产业政策波动风险;(2)市场竞争加剧风险;(3)关税等进出口政策及国际贸易环境变化风险;(4)新项目建设及达产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5)原材料和能源价格波动风险;
卫星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23-06-21 14.81 -- -- 16.36 10.47%
16.60 12.09%
详细
事件描述6月 17日,卫星化学发布公告,α-烯烃综合利用高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与园区管委会完成签约。该项目总投资约 257亿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250万吨/年 α-烯烃轻烃配套原料装置、5套 10万吨/年 α-烯烃装置、3套 20万吨/年 POE 装置、2套 50万吨/年高端聚乙烯(茂金属)、2套 40万吨/年 PVC 综合利用及配套装置、1.5万吨/年聚 α-烯烃装置、5万吨/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装置、副产氢气降碳资源化利用装置、LNG 储罐(以项目备案为准)。公司应于 6个月内完成开工前各类手续办理,并于 2024年底前开工建设。 轻烃原料产能翻倍,打开长期成长空间卫星化学现有 250万吨乙烷裂解制乙烯装置及下游配套装置,此次投资包含 250万吨/年轻烃配套原料装置,从烯烃原料规模上较原有产能翻倍,打开未来成长空间。公司轻烃路线具有流程短、收率高、低成本、低碳排、低能耗、低水耗等特点,同时具有很强的稀缺性,难以复制壁垒极高,公司α-烯烃综合利用项目进一步提升规模优势,原料采购量提升便于成本进一步降低,同时为α-烯烃及 POE、高端聚烯烃等新材料提供低成本原料,一体化产业链优势抗风险能力强。 加码α-烯烃及 POE 产业链,聚焦高端聚合物新材料下游配套装置来看,公司继此前 10万吨 α-烯烃及 POE 项目规划之后又规划 50万吨 α-烯烃及 60万吨 POE 装置,把握 α-烯烃及 POE 国产化先机。3月底,公司 α-烯烃成功完成千吨级别中试,实现国内首套 1-辛烯装置的投产。我们认为在未来 POE 的竞争中,α-烯烃将是制约产业以及决定未来企业成本竞争力的关键,同时公司也拥有处于行业成本最左侧的乙烯,我们认为公司将在未来 POE 产业链的竞争中将脱颖而出。 此外,公司规划的高端聚乙烯(茂金属)、聚 α-烯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均为国内供给不足环节,从技术上与 α-烯烃及 POE 项目有一定的协同性,从盈利性角度而言,较一期、二期项目产品附加值提升明显,盈利中枢有望进一步提升。 投资建议短期来看,C2、C3成本压力显著减轻,乙烷价格较去年高点下跌超60%将对卫星成本端带来显著改善。同时,6月丙烷 CP 指导价格环比下调 105美金,C3PDH 盈利将迎来改善。成本端改善将在二季度和三季度逐步体现,业绩预计有环比上升弹性。同时 C2、C3下游产 品价格价差处于历史底部,需求有望逐季迎来修复。长期来看,公司α-烯烃综合利用项目产能翻倍,进一步加强烯烃平台化优势。 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0.64、68.05、75.50亿元(出于谨慎性原则,暂未考虑此次α-烯烃综合利用项目),同比增速为65.4%、34.4%、10.9%。对应 PE 分别为 9.84、7.32、6.6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原材料及主要产品价格波动引起的各项风险; (2)安全生产风险; (3)环境保护风险; (4)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信立泰 医药生物 2023-06-20 32.58 -- -- 33.50 2.82%
33.85 3.90%
详细
2023年6月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口服小分子创新制剂恩那度司他(商品名:恩那罗)。本品为新一代缺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口服药,用于非透析的成人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贫血治疗。 点评:肾性缺血国内可用药物稀缺,国内第二款HIF-PHI药物《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表明我国CKD患者目前约有1.2亿人且呈逐年增多的趋势,给国家医疗卫生资源带来沉重负担。罗沙司他作为国内首款获批上市的口服小分子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HIF-PH)抑制剂,由FibroGen和阿斯利康共同开发。据阿斯利康财报,2021年罗沙司他销售额达到1.8亿美元,主要来源于中国市场。 国产HIF-PHI药物恩那度司他的上市,将更好的满足国家肾性贫血患者用药需求,并在2025年之前与罗沙司他形成双寡头竞争格局。 安全性及依从性等优势,为中国CKD患者提供新选择恩那度司他片是信立泰于2019年从日本JapanTobacco公司引进的一款口服活性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恩那罗对HIF靶点的调控更加合理适度,刺激生成的内源性EPO(促红细胞生成素)更贴近生理浓度,具有用药依从性好、药物相互作用风险低、给药方便等优势。CKD患者无需按体重调整药物剂量,每天只需服用一次口服药便能达到治疗效果。上市后,将为中国广大成人慢性肾脏病患者带来全新的用药选择,更好地满足该领域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公司团队构成及产品布局均为国内领先,多管线即将进入收获期信立泰专注以心脑血管为主的慢病领域,以心脑血管领域为核心,向肾科、代谢、骨科、自身免疫等领域拓展延伸,建立起了系列产品梯队,既有上市多年的仿制药产品,也布局多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在研管线,行业专科地位巩固。除恩那度司他已在中国上市外,公司阿利沙坦复方制剂SAL0107、DPP-4i降糖药物SAL067已申报上市申请,SAL0108、S086(高血压)、长效特立帕肽等多个产品处于Ⅲ期临床,公司创新转型成果初显。 投资建议: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失败风险:医药行业创新研发投入高、周期性长,风险大。 创新之路充满不确定因素;公司虽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提升产品成药率,但研发仍需承担相应的失败风险;审批准入不及预期风险:公司药品及器械申报临床及注册等环节可能面临审批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公司产品进入医保获集采可能会面临丢标等风险;行业政策风险:随着医保控费逐渐深化,国家带量采购政策的全面实施,一系列政策趋势或将影响药品招标价格。市场竞争较大的创新药品种或面临医保谈判降价幅度超预期的风险,生物类似药或面临集中采购降价幅度超预期的风险;成本上升风险:原材料成本、人力资源成本以及环保成本均呈现刚性上涨趋势,给公司的成本控制带来持续压力;销售浮动风险:市场竞品及未来上市新药可能对产品销售造成一定影响,导致销售不及预期。年信立泰营业收入分别为40.32亿元、50.71亿元、60.8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5.8%、25.8%、20.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35亿元、9.25亿元、11.4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5.4%、25.9%、24.1%。对应PE分别为57X、46X、37X。未来公司创新产品持续发力,我们看好公司走出低谷之后创新药不断兑现带来的持续增长,看好公司多板块陆续放量的良好势头。维持“买入”评级。
阿科力 基础化工业 2023-06-20 50.52 -- -- 50.29 -0.46%
50.29 -0.46%
详细
事件:月13日,公司披露对上交所关于定增相关问询函的答复,公司目前已经突破了环烯烃共聚物连续法聚合工艺技术、环烯烃共聚物提纯技术等关键技术,并已完成环烯烃单体生产线以及环烯烃聚合物的小试及中试测试,环烯烃单体已具备产业化能力,聚合物具备产业化基础,产品经客户试用,透光率、折射率及玻璃化温度等关键指标均达到进口产品水平,公司相关研发及规模化生产工作稳步推进。 COC产业化加速,阿科力历经多年研发占据先发优势,产业化装置推进顺利COC(环烯烃聚合物)具有高透明度等优良的光学性能、低吸水性以及生物相容性等,目前主要用于光学镜头材料及医药包材。国内尚无产业化装置落地。近两年,COC/COP国内产业化进程加速,一方面,国内部分企业经过多年研发积累已实现了一定的产业化突破;另一方面,光学领域中消费电子、新能源车等下游产业链明显转移至国内,该材料由日本卡脖子问题日益突出,供应链安全担忧下下游厂商的国产替代意愿加强,从而促使上下游产业化开发进程加快。目前该材料在很多领域仍呈现过高的价格将产品定位于高端应用领域,我们认为市场主要瓶颈仍在供给侧。 由答复函来看,阿科力千吨中试项目推进顺利,各项指标达到进口产品水平,有望于2023年底投产。同时,客户开拓方面,公司已与下游客户或潜在客户进行商务对接,并得到了客户的积极回应。公司已与多家下游知名企业达成意向合作,覆盖光学、医疗领域。公司研发方面已经过长时间摸索,目前进展处于产业链前列。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阿科力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0.57、1.20、1.78亿元,EPS0.65/1.36/2.03元,对应PE为78.83X/37.39X/25.08X。考虑到公司未来业绩高增速的预期,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湖北潜江项目产能投放不及预期;聚醚胺及高透光材料行业竞争加剧;高透光材料推广不及预期;风电装机不及预期。
首都在线 计算机行业 2023-06-16 18.91 -- -- 20.13 6.45%
20.13 6.45%
详细
丰富的算力节点部署,数量可观的 GPU 储备2022年内, 公司已建设 1万片面向图形处理的 GPU 资源池, 应用于以数字人为载体的元宇宙和以数字孪生为载体的产业元宇宙领域,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的 GPU 图形处理公有云厂商,并与燧原科技达成合作。公司计划在今后几年的时间内,继续发挥先行及规模优势,占据 GPU 图形算力的主导地位,同时对虚拟化管理云平台系统持续加大投入,支持 GPU 计算资源的生命周期管理,并实现裸金属、 KVM 云主机和渲染云桌面的异构计算调度。 AI 算力风口已现, 训练侧叠加推理侧需求快速爬坡AI 大模型时代到来, 短期看训练侧对算力需求催化, 中长期推理侧将形成强势支撑。 数据显示, ChatGPT 的总算力消耗约为 3640PF-days,而一个总投资 30亿元的数据中心能够支撑约 500p 算力需求,可以推算出一个类似 ChatGPT 项目需要7个左右的上述 IDC 项目作为支撑。未来,国内相关 AI 企业也有望快速跟进,其模型训练过程也将激发对数据中心算力的需求,这将直接刺激 GPU 算力市场产生边际变化。 助推游戏出海, 高针对性垂直行业解决方案借助公司全球环网、分布式节点等基础设施,首都在线能够为世界不同地区客户提供服务,并针对数字建筑、游戏开发、工业设计、教育培训等领域提供高度契合其需求的解决方案,积累了相当规模的优质客群。在游戏领域,公司能帮助客户将国内跑通的游戏方案快速推广至海外节点,并长期提供优质、稳定、灵活的算力平台,助推游戏出海、数字孪生、元宇宙等。 中立 IaaS 企业,中长期市场规模有望稳健扩张从市场结构侧看, 2016至 2021年中国公有云市场以 IaaS 为主,目前已由 2016年的51%增长至 2021年的 74%, IaaS 赛道在享受云计算总体β的同时也在取得结构侧加速。与此同时,受益于公司灵活部署、安全保密、中立原则等特性,广受腰部以下客户信赖,公司积累了大量存在长期合作协议的忠实客户。 从市场规模来看, 云计算市场规模快速扩大,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复合增速高于全球。从市场规模来看,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2022年云计算白皮书》, 2017至 2021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由 1467亿美元增长至 330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22.5%; 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由 2017年的 692亿元增长至 2021年的 322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47.0%,高于全球增速。 投资建议首都在线作为国内中立云计算服务领域的领先企业,有望长期受益于云计算市场规模和渗透力的双增,并充分受益于 AI 大模型催化下的算力需求增长。过去一段时间,公司快速扩张业务规模,投建数据中心,为未来的高质量增长奠定了基础。 我们预计首都在线 2023-2025年分别实现收入 15.71/20.34/25.13亿元,同比增长 28.5%/29.5%/23.5%;实现归母净利润 0.56/0.72/0.95亿元,同比增长-129.5%/28.4%/32.4%,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上海电影 传播与文化 2023-06-15 34.10 -- -- 34.20 0.29%
34.20 0.29%
详细
行业情况:优质内容供给充沛,23年五档票房为影史第三高1)供给侧:2023年优质影片丰富,诸多海外热门影片定档,包括灌篮高手(4月20日上映,上映后5天票房破4亿)、银河护卫队3(5月5日上映,截至6月12日票房6.0亿)、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崛起(6月9日上映,截至6月12日票房2.8亿),闪电侠(定档于6月16日);国内也有《满江红》(1月22日上映,票房45.4亿)、《流浪地球2》(1月22日上映,票房40.3亿)、《无名》(1月22日上映,票房9.3亿)等热门影片。 2)需求侧:23年电影票房有所回暖,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23Q1中国电影票房达158.6亿,同比增长13.5%;23年五一档票房达15.21亿,为影史第三高,仅次于21年的16.74亿和19年的15.27亿。 3)政策侧:5月21日,财政部、国家电影局发布《关于阶段性免征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政策的公告》,2023年5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免征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此次免征期长达6个月,涵盖五一、暑期、国庆等多个票房产出能力较强的档期,有望推动电影产业加快复苏。 公司情况:基本面稳健,盈利能力显著改善公司为上海国资委实控的国企,现已形成“专业化发行公司+综合型院线+高端影院经营”的完整电影发行放映产业链,主营业务包括影院经营、院线经营、电影发行。22年公司旗下联和院线累计实现票房20.01亿元(不含服务费),市场占有率为7.49%,全国排名第四。 23Q1公司部分影院租赁条款改为纯提成形式,显著降低租金成本,盈利能力得到显著改善,23Q1毛利率达23.7%,同比提升14.0pp,环比提升30.3pp。 收购上影元文化51%股权,丰富IP矩阵并布局IP+业务2022年10月成立的上影元由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及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集团与美影厂以无偿方式向上影元转让独占许可与非独占许可各30个,授权10年至2032年。独占许可IP包括大闹天宫、葫芦兄弟、黑猫警长等,独占许可包括没头脑和不高兴、中国奇谭、舒克和贝塔等经典IP。收购上影元后,公司IP矩阵得到显著丰富,业务有望持续向产业链上游深入。 首先,6月8日《中国奇谭(第二季)》正式启动,其中热门短片《小妖怪的夏天》将推出院线大电影并已启动制作,上影元将从开发阶段开始为《中国奇谭(第二季)》和《小妖怪的夏天》量身打造IP运营策略,形成上影集团原创开发、上影元运营的模式,未来上影集团会推出覆盖全产业链的“奇谭宇宙”;其次,上影元发布“艺术元计划”,持续发掘有创造力的艺术家,从而形成创作者、作品、市场之间的良性循环;最后,上影元发布“IP+商业”的合作战略,宣布与中信出版集团、PICO、森宝积木AREA-X、网易游戏等启动“IP+商业”合作,例如,上影元已携手中信出版推出新书《中国奇谭(典藏版)》。 上海影城全面焕新,上市公司将充分发挥与上影集团的协同效应上海电影控股股东为上影集团,上影集团以影视创作、生产、宣传、销售、发行、放映等为主营业务,上影集团“十四五战略”确定了“精品内容、大IP开发和数字化转型”三大核心战略,而IP+AIGC,正是上影大IP开发和数字化转型战略的结合。2023影视+产业大会上,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上影股份董事长王健儿强调了技术与IP结合的紧迫性,表示将积极调动上影集团资源与生态优势,推动IP+技术驱动下的电影产业升级。 未来,上影元有望与上影集团旗下的上海影城、上海影视乐园、及其他IP持续发挥协同效应。例如,6月8日起,《中国奇谭》沉浸式快闪打卡区和“小卖部”主题店将登陆焕新升级后的上海影城,售卖《中国奇谭》的新品手办、精美周边,由上影元独家运营的孙悟空、黑猫警长、葫芦兄弟等经典IP的周边也会在此上架出售。 与喜马拉雅等共同出资成立公司,以AI+广播剧形式孵化IP6月2日公司发布公告,拟与上海喜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电影译制厂有限公司、上海睿炫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上海喜上眉梢科技文化有限公司,探索以声音为载体,结合AI技术孵化大IP的途径。 该公司业务线囊括了有声剧、广播剧、影视动画、游戏、衍生产品、IP孵化、人才培养等领域,将通过声音进行全IP深度规划和探索。目前喜上眉梢的首个原创作品《魔都奇谭》已亮相,《花亦山心之月》《动物派对》等项目在合作孵化中。 投资建议在不考虑上影元文化带来的增量收入与利润的情况下,预计23-25年公司总收入为802/951/1113百万,同比增长117.8%/18.5%/17.0%;预计23-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72/241/314百万,同比增长151.5%/40.0%/30.0%。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影票房表现不及预期,AI技术发展不及预期,IP转化不及预期
达仁堂 医药生物 2023-06-13 48.00 -- -- 47.88 -0.25%
47.88 -0.25%
详细
百年中药企业,混改后焕发新机。 达仁堂1914 年在天津创办, 2001 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20 年母公司天津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医药集团)完成国企混改,其67%股权公开挂牌转让项目的最终受让方为津沪深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津沪深医药)。混改后,天津市国资委不再为达仁堂实际控制人,津沪深医药间接控达仁堂,津沪深医药无实际控制人。2021 年12 月,张铭芮女士担任董事长,她曾担任太极集团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行业经验丰富。 公司产品覆盖广泛,以中药业务为主,同时涵盖化学药业务。主打产品速效救心丸知名度高,销售广泛。 依托主打产品“速效救心丸”,打造心脑血管产品线。 近年,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增长,心脑血管相关药品需求量持续增长。“速效救心丸”在心脑血管治疗领域,知名度高,销量和市占率持续增长,2021 年速效救心丸实现收入13 亿元,2022 年继续维持增长。公司依托“速效救心丸”建立了心脑血管产品线,公司计划通过持续学术推广和速效救心丸的知名度来带动心脑血管系列产品销售。在医疗端,以“中国心,健康行”作为工作主线,全年累计开发医院数千户,开展学术会议数百场,着力打造标杆型科室和标杆型医院。 公司全面推动“三核九翼”和“1+5”新布局,重点产品的二次开发,持续开展科研创新2022 年,达仁堂全面布局“三核九翼”中短期战略规划和“1+5”中长期战略布局,2023 年公司计划继续推进,力争市场营销板块新突破。公司市场开拓工作围绕着“三核”开展,建立心脑血管线产品线;强化以京万红软膏为主的皮肤品牌建设和精品国药系列产品。公司在“三核”的基础上建设“九翼”协同产品布局优化。“1+5”战略布局聚焦“达仁堂”主品牌,精心布局中医药相关产业。 2022 年,达仁堂研发投入总额为1.51 亿元,目前完成了速效救心丸、通脉养心丸、胃肠安丸等共计12 个中药重点品种,6 个潜力品种的资料整理,提出研发方向55 条,形成科研项目立项建议27 项,完成33 个项目的节点目标。 投资建议达仁堂拥有百年历史,2020 年完成混改,提出并推动全新“三核九翼”和“1+5”战略规划。公司拥有知名产品“速效救心丸”,并建立心脑血管产品线。随着公司战略布局的推进,未来业绩具有发展潜力。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收入分别91.8/103.7/117.6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13%/1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8/13.3/16.3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5%/23%/23%,对应估值为34X/28X/23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成本上升风险,研发风险等。
航天环宇 机械行业 2023-06-13 27.58 -- -- 30.55 10.77%
30.55 10.77%
详细
航空航天主机单 位产品配套与工程应用服务领域核心合作伙伴之一经过多年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公司通过自主创新打破国外技术封锁,目前已形成了多项核心技术。公司已成为航天科技、中航工业、中国航发、中国电科、中国商飞等大型央企下属科研院所和总体单位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致力于推动航空航天细分领域核心技术的国产化进程及产业化发展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公司具备了涵盖从产品设计、仿真分析、工艺设计、精密制造、装配集成到调试测试全过程的研制生产能力,特别是在高精密星载产品的研制、航空航天先进工艺装备集成研制、航空航天复合材料零部件研制、“天伺馈”分系统产品研发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能力、产业化优势和综合竞争力。 下游行业的市场空间广阔,公司有望凭借技术优势充分享受行业红利航空航天产业一直是我国重点支持和大力发展的战略性产业,航空航天零部件、航空航天碳纤维复合材料、航空航天工装及卫星通信等行业均存在广阔的市场空间。公司主营的宇航产品、航空航天工艺装备、航空产品、卫星通信及测控测试设备,属于航空航天产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考虑到公司的技术优势,未来有望充分享受到行业红利。 投资建议基于下游航空航天行业的高景气度及公司的技术优势,伴随募投产能的逐渐释放,公司将充分享受景气红利。我们预计2023-2025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82/2.71/4.05 亿元,对应市盈率为60.74、40.79、27.31 倍,首度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募投项目产能释放缓慢、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润达医疗 医药生物 2023-06-09 14.26 -- -- 20.00 38.89%
19.80 38.85%
详细
事件根据润达医疗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内容,6月 6日,公司与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基于华为云平台打造面向医疗领域的 AI 大模型,实现智慧医疗服务。 事件点评 AI 大模型赋能,医疗+AI 先行者持续领跑根据协议,双方将基于润达在智慧检验和智慧医疗服务领域的行业经验及资源优势,结合华为云在云计算&大数据、AI&物联网等方面的领先技术和解决方案,在智慧医疗、数字化转型、生态建设等方面展开密切合作,通过资源互补实现协同效应,推动智慧医疗高质量发展,助力医疗 AI 应用落地。 顺应行业发展所带来的需求,润达近年来持续加大数字化医疗信息平台建设,目前打造了 200余人的 IT 技术团队,为检验平台插上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翅膀,在检验临床信息化、实验室智能化管理、质控、检验大数据分析解读等各环节赋能传统检验医疗服务向精益化、智慧化转型升级,持续推动智慧医院建设。 本次与华为云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是公司在 AI 及医疗信息化领域的又一标志性进展,医疗+AI 的先行者持续领跑行业。华为云作为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模型领域的领先企业,在达成正式合作后,将为润达的医疗+AI 业务持续赋能,推动医疗健康 AI 在检验报告智能解读、互联网检验等领域的应用,为润达在 C 端探索用户全周期健康管理提供技术便利,为 B 端客户提供更加多元化服务,加速大模型在医疗场景中的应用和落地。 投资建议:维持“买入”评级润达医疗是全国领先的检验科战略合作伙伴,通过多年深耕 IVD 供应链服务及实验室综合服务,具备系统化自主产品开发能力系统化的 IT 开发服务能力、完备的工程师服务团队体系,持续获得客户的认可。公司本次与华为云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将进一步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基础,赋能传统检验服务向精细化、信息化、智慧化的方向升级,帮助医院客户进一步降本增效,同时向 C 端用户的使用场景探索,加速构建润达的纵深护城河。我们看好公司医院检验科战略合伙人的战略定位和稀缺的能力,预计 2023~2025年公司将实现营业收入123.41/146.82/172.74亿元人民币,同比+17.6%/19.0%/17.7%; 实现归母净利润 5.03/6.15/7.45亿元人民币,同比+20.5%/22.2%/21.1%;对应 P/E 14/12/10x。 风险提示集约化模式推广不及预期;工业条线推广不及预期;模块整合不及预期;合资公司经营不及预期风险。
和胜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3-06-08 20.43 -- -- 33.08 14.46%
23.39 14.49%
详细
深耕铝合金制造十余载,具备一体化生产能力和技术储备公司深耕铝型材加工,目前已拥有从铝挤压型材到弯曲成型再到焊接的电池托盘一体化生产能力和技术储备,近年来产销率均保持在 95%以上,为公司后期产能复制提供良好基础。 2023年 Q1归母净利润为 0.25亿元,同比减少 51.23%,主要受新能源需求淡季的影响,业绩短期承压。随着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回暖和电池托盘产能加速释放,公司业绩有望持续改善。 汽车零部件业务发展迅猛,电池托盘领域先发优势明显公司较早的布局新能源领域,汽车零部件业务主要包括电池箱体、模组结构件和电芯外壳三大类别。电池托盘领域,公司已在交付规模、研发能力和生产制造等方面已经形成领先优势。1)营收方面:公司汽车零部件业务 2021年进入爆发期,2021、2022全年实现营收 1179、2056百万元,同比增长 139%、74%;2)交付能力方面:2022全年已向全球领先的锂电池制造企业、汽车制造企业交付电池箱体共计 57万套左右,出货量位居行业前列。 深度绑定头部电池厂,充分享受 CTP 技术变革红利公司凭借铝挤压技术先发布局电池托盘业务,优先进入宁德时代、广汽、比亚迪等优质客户供应链,并于 2022年与宁德时代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此外,CTP 技术的“电芯-电池包-底盘”架构模式,相比于传统模式,对电池托盘工艺要求更高,将带动电池托盘单车价值量显著提升。公司凭借其在新能源车零部件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客户资源,行业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叠加 CTP 技术变革带来价值量提升,未来公司电池托盘业务有望进入量价齐升阶段。 投资建议我 们 预 测 公 司 2023-2025年 营 业 收 入 分 别 为43.97/61.39/84.18亿 元 , 归 母 净 利 润 分 别 为3.53/5.56/8.26亿元,按 2023年 6月 5日收盘价计算,对应 PE 为 17/11/7倍。根据 iFinD 一致预测,同行业可比公司 2023年平均 PE 为 16倍。公司作为电池托盘一体化龙头企业,深度绑定头部电池厂,CTP 技术变革下有望实现量利齐升。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新能源汽车销量未达预期;2)CTP 渗透未达预期;3)产能释放不及预期;4)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
万华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23-06-08 86.06 -- -- 93.19 8.28%
99.78 15.94%
详细
事件描述2023.5.30晚,公司公布 6月份 MDI 挂牌价,中国地区聚合 MDI 挂牌价 18800元/吨(同 5月份相比没有变动);纯 MDI 挂牌价 23300元/吨(比 5月份价格上 调 500元/吨)。 MDI 价格底部逐步修复,未来价格中枢有望上移节后在经历完补库周期后,MDI 下游整体处于弱复苏阶段,MDI 价格从 3月份逐步回落,进入 5月份,价格逐步趋稳并有所修复。根据百川数据,4月 28日,聚合 MDI/纯 MDI 价格分别 15212/18600元/吨,截至 2023.6.5,聚合 MDI/纯 MDI 价格分别 15675/19400元/吨。需求端看,4月份冰箱/冰柜产量分别为 840.9/205.0万台,同比分别+28.89/+23.72%,环比分别-10.19/-18.57%,冰箱产量仍处在底部区间震荡,随着夏季冰箱使用高峰到来,我们预计未来冰箱需求将有所好转。纯 MDI 下游需求整体缓慢跟进,未来金九行情叠加部分厂商装置检修,我们认为纯 MDI 以及聚合 MDI 价格目前处于底部区间,未来价格中枢仍有望进一步上移。 聚合 MDI 出口量保持高位,MDI 供给格局长期稳定4月份聚合 MDI 出口量 9.93万吨,同比提升 19.3%,环比下降 2.5%,今年 1-4月份,聚合 MDI 共计出口 40.88万吨,保持较高水平出口量,其中出口到俄罗斯以及土耳其的聚合 MDI 今年整体增速较快,我们预计未来欧洲需求将维持偏弱,但俄罗斯以及中东地区出口增量将保证聚合 MDI 水平位于高位。此外,公司收购烟台巨力,福建基地 40万吨 MDI 项目于 2022年底投产,宁波基地规划新的 30+30万吨 MDI项目,未来 TDI、MDI 行业竞争格局将持续向好,公司在聚氨酯领域的话语权进一步加强。 新材料项目加速推进,未来增速成长可期公司新材料板块产业链以及项目规划愈加完善,公司 4万吨/年尼龙12项目于 2022年四季度正式投产,同时布局下游尼龙 12弹性体,打通尼龙 12产业链。5万吨磷酸铁锂项目预计今年投产,1万吨六氟磷酸锂项目环评公示,同时与西藏矿业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进行盐湖高附加值产品研发、生产,未来有望建立盐湖提锂、材料制造、资源回收的全产业链闭环。4.8万吨柠檬醛及衍生物预计 2024年投产,届时柠檬醛、维生素、香精香料产业链将相继打通,20万吨 POE 项目预计 2024年上半年投产,届时将成为第一家工业化 POE 的国产厂商,同时满足下游光伏级需求。公司多个项目陆续投放,加速推进,未来盈利能力长期可期。 投资建议万华化学是全球聚氨酯行业龙头,新能源、香精香料、POE、半导体等新材料项目加速推进,未来有望持续较高的资本投入,业绩中枢有 望逐步上移。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00.38、259.16、319.5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23.4%、29.3%、23.3%。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13、 10、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2)项目审批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3)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 (4)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的风险。
洋河股份 食品饮料行业 2023-06-05 131.14 -- -- 141.84 8.16%
150.00 14.38%
详细
江苏白酒结构突出,引领全国消费升级江苏消费能力凸显韧性,公共卫生事件冲击后全省社零占全国社零比例由8.5%迅速提升至9.7%,年社零总额超4.2 万亿。近年来,江苏省内白酒市场总量规模稳步扩容,从2016 年的260 亿元提升到2021 年的500 亿元以上,五年CAGR 达14%,白酒消费结构更向次高端及以上价格带集中。我们测算,苏南地区白酒规模约270 亿,占据半壁江山,苏北地区超过140 亿,苏中地区规模在90 亿左右,省内消费南北差异大,当前以苏南为代表,商务活动用酒逐步向600 元以上升级,我们认为苏中、苏北有望在苏南带领下渐次提升消费结构。 深度调整期对症下药,大刀阔斧迎改革从2016 年开始,洋河开始步入调整阶段,相对竞争优势逐渐缩小,公司2019 年开始进入改革期,组织管理上增设事业部独立运作三大品牌,分价格带精细运作蓝色经典系列,人员方面人才提拔释放管理活力,多维激励叠加柔性考核提升运营效能;产品端,蓝色经典全价位带多维升级打造增长新一极;渠道端用“一主多辅”取代深度分销,逐步厘清渠道顽疾。 改革红利逐步兑现,洋河有望再发力梦系列于2020 年完成M6+和水晶梦两款大单品的换代升级,2021 年基本实现新老产品的交接完成。标志着洋河下一阶段增长以及引领消费升级的核心驱动已准备完毕,海、天系列正处于省外市场主流价位区间,考虑到升级换新后带来的多维改善,海、天系列有望维持稳定增长,充当公司省外扩张的基石,双沟实行“双名酒”为公司基本战略,双沟品牌得以独立运作,有望成为增长新一极;“渠道方面一商为主,多商配称”形成厂商和谐生态,费用投放以消费者为核心强化终端培育,同时通过数字化营销系统助力控货稳价,秉持消费者至上助推体验提升;品牌价值层面,公司坚持情感共鸣到名酒IP 打造,通过积极的费用投放打造强大名品价值。洋河当前逐步步入改革红利兑现期,有望再次开启增长空间。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营业收入353.04/411.90/474.67 亿元,同比+17.3%/16.7%/15.2%;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3.98/135.92/160.57 亿元,同比+21.5%/+19.3%/+18.1%,对应PE分别为17.8/14.9/12.6 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消费复苏不及预期、消费升级放缓、区域扩张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5/230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