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6/230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乐普医疗 医药生物 2023-06-02 24.05 -- -- 23.40 -2.70%
23.40 -2.70%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2年年报和 2023年一季度报告。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 106.09亿元,同比下降 0.47%;归母净利润 22.03亿元,同比增长28.12%,扣非归母净利润 21.42亿元,同比增长 15.50%。 2023年 Q1实现营业收入 24.37亿元,同比下降 4.39%,归母净利润 5.97亿元,同比增长 9.45%,扣非归母净利润 5.62亿元,同比增长 2.78%。 事件点评: 器械板块仍是公司最亮眼的业务,2022年创新器械产品同比增长超40%2022年公司医疗器械板块实现收入 58.79亿元(yoy-4.70%),扣除与疫情急救性需求相关影响后公司常规业务营收增长 35.64%。目前器械板块中冠脉植介入及结构性心脏病业务贡献较多,外周植介入、心脏节律管理及电生理等目前尚未形成规模,随着产线逐渐丰富,收入贡献有望逐步扩大,心血管植入创新组合全年实现 43.60%快速增长(主要包括药可切组合、结构性心脏病等),传统冠脉金属支架受集采影响占比持续下降。 目前公司所有器械业务,涉及未集采的品种较少,公司外科类产品如吻合器、超声刀,IVD 领域均有望通过集采实现销量快速增长。2022年 11月,江西省医保局公布了《关于肝功生化类检测试剂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拟中选结果公示的通知》,乐普诊断所有申报项目全部中选入围。2022年 12月福建省医保局组织开展腔镜切割吻/缝合器类医用耗材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乐普外科多品牌获得腔镜系列产品全线中标,旗下品牌长沙润杰手动、电动腔镜获得剩余量首选分配资格。2023年通过带量采购中标,公司相关产品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该业务板块可实现稳健增长。 除扩大已布局器械品类的市场份额外,公司也坚持创新,在研产品丰富。 (1)冠脉介入领域,公司已推出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有利用精准诊断;在研还包括各类功能性球囊、药物球囊,其中脉冲声波球囊目前已向 NMPA 提交注册申请,锚定球囊正准备提交注册申请。 (2)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公司积极布局可降解材料的封堵器,避免传统金属封堵器各类并发症的同时,也可使患者长期获益;且也在向心脏瓣膜领域布局产品。除了公司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冠脉介入和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公司也在外周介入、心脏电生理、心脏节律管理、神经调控、心衰等领域布局产品。 消费器械布局元年,未来成长可期2022年公司在消费属性医疗器械领域展开战略布局,不断探索消费市场。目前在皮肤科、眼科、齿科领域均已有产品陆续面世。齿科领域,子公司乐普乐齐专注儿童和成人隐形正畸,并针对细分市场需求,推出 efree 儿童生长趋势矫治器、ifree 儿童青少年隐形矫治器等一系列特色产品。眼科领域,下属公司上海菁视代理并销售角膜塑形镜及配套护理产品,公司也正快速推进角膜塑形镜及配套护理产品的自主研发,而且下属公司菁眸的角膜塑形镜也已获批上市。皮肤科领域,公司利用材料学研发平台,布局了一系列注射类皮肤科产品。 消费医疗领域市场空间大,与居民消费升级息息相关。公司在器械领域深耕多年,在材料领域更有多年积累,目前在消费医疗器械领域横向探索,有望成公司另一大业绩增长来源。 投资建议结合公司 2022年报情况,我们预计 2023-2025年公司营业总收入为 111.32亿元、131.07亿元、153.17亿元,同比增长 4.9%、17.7%、16.9%。对应归母净利润为 25.36亿、29.84亿、34.82亿,同比增长15.1%、17.7%、16.7%。EPS 为 1.35元、1.59元、1.85元,对应当前股价 PE 分别为 18倍、16倍、13倍。公司是我国医疗器械龙头企业,综合公司经营情况及盈利能力,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环境风险; 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
日联科技 机械行业 2023-06-02 173.14 -- -- 178.42 3.05%
178.42 3.05%
详细
射线智能检测装备领军日联科技是国内领先的工业 X 射线智能检测装备供应商,应用于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铸件焊件及材料等检测领域;研制出了中国首款封闭式热阴极微焦点 X 射线源,已应用于 X 射线智能检测装备中。 2019-2022年公司营收 CAGR 为 48.20%,归母净利润CAGR 为 108.01%。 2023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11亿元,同比增长 38.2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0.14亿元,同比增长146.57%。 X 射线检测设备:多点布局助力高成长根据沙利文咨询,预计到 2026年我国 X 射线检测设备除医疗健康领域外的其他主要应用领域的市场规模为 241.4亿元, 2022-2026年我国X 射线检测设备市场规模的 CAGR 约为 15.2%。 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 公司是最早进入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 X 射线检测设备领域的国内厂商之一,以约 6%的市场占比处于国内企业领先水平。 新能源电池检测领域: 公司业务规模位列国内市场第二位,根据沙利文咨询统计, 2021年公司市占率约为 14%。随着公司自产 130kV 射线源的稳定量产及在主要新能源电池厂商设备的验证通过,以及公司产能逐步放出,公司在新能源电池领域的竞争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巩固。 铸件、焊件及材料领域: 公司为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压力容器、工程机械等领域提供 X 射线检测解决方案。公司已完成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首台一体化压铸成型车架 X 射线检测设备的交付,并已完成大功率 X 射线智能检测装备重要零部件 225kV 高压发生器的研发及样品试制。 X 射线源:打破垄断,核心部件自主可控公司通过长达十年的研发投入,已完成 90kV、 130kV 封闭式热阴极微焦点射线源的量产,是国内唯一实现闭管式热阴极微焦点 X 射线源量产的企业。 X 射线源的后续发展推进:公司推进产能爬坡,计划于三年内实现微焦点 X 射线源的自主可控;围绕微焦点 X 射线源进行持续性基础研发;推进自产 X 射线源的客户验证进展并积极开展其他客户批量销售开拓。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
宿迁联盛 基础化工业 2023-06-01 15.69 -- -- 15.71 0.13%
16.20 3.25%
详细
受阻胺类光稳定剂 龙头企业,布局全产业链服务平台公司是国内受阻胺类光稳定剂龙头,现有产能3.4 万吨,位居行业首位,预计2024 年新增0.8 万吨产能。2021 年公司受阻胺光稳定剂系列产品在全球受阻胺光稳定剂市场的占有率约为19%,在全球光稳定剂市场的占有率约为13%,位居行业前列。目前,公司主要产品已具备“关键中间体→光稳定剂产品→防老化解决方案”完整产业链条的生产服务能力,并已形成以光稳定剂为核心,向高分子材料防老化助剂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拓展业务的产业格局,不断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和整体盈利能力。 高分子材料市场稳定增长,光稳定剂需求不断攀升光稳定剂能够提高高分子材料耐光性并延长使用寿命,目前受阻胺类光稳定剂已成为最主流的光稳定剂产品。近年来全球及中国的塑料、橡胶、化纤等行业均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成为拉动光稳定需求增长的强劲动力。从光稳定剂的需求来看,近年来全球光稳定剂市场规模正在逐年扩大,复合增长率达到3.65%。根据 MarketsandMarkets 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2021 年全球高分子材料助剂市场容量预计约1,103 亿美元,自2016 年以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0%。2020 年全球光稳定剂(受阻胺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猝灭剂)市场规模约为11.95 亿美元, 2021年至2026 年全球光稳定剂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2026 年全球光稳定剂市场规模将达到16.49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6%。 横纵双向拓宽产业链布局,降本增量助力公司成长公司以受阻胺光稳定剂系列产品为核心,纵向拓展产业链,横向丰富产品系列,不断巩固与扩大公司现有业务优势。纵向方面,公司已成功量产三丙酮胺、四甲基哌啶醇等关键中间体,已攻克了己二腈/己二胺、癸二酸/癸二酸二甲酯等中间体的关键技术,并取得相关发明专利,1.5 万吨癸二酸二甲酯预计2023 年5 月投产,3 万吨己二腈、己二胺预计2024年1 月投产;横向方面,公司已突破紫外线吸收剂、阻聚剂等高关联系列产品的核心技术,产品筹建工作已进入实施阶段,2.7 万吨耐候助剂系列产品预计2024 年3 月投产。此外,公司新建2 万吨复配助剂预计2024 年1 月投产。未来随着产业链结构逐步完善以及新增产能陆续落地,公司有望降本增量进入发展快车道。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受阻胺类光稳定剂龙头企业,纵向拓展己二腈/己 二胺、癸二酸/癸二酸二甲酯业务,完善公司产业链;横向拓展紫外线吸收剂、阻聚剂等高关联产品。产业链上各环节环环相扣,上下游相互依托,一体化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和规模优势明显,预计公司2023 年-2025 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9.34、26.93、36.80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56、4.08、5.84 亿元,对应PE 分别为25X、16X、11X。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技术创新风险;快速成长导致的管理风险;国际贸易摩擦的风险;新产能投产不及预期。
航天南湖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6-01 25.33 -- -- 27.81 9.19%
27.66 9.20%
详细
国内防空预警雷达领域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公司聚焦防空预警雷达领域,开展雷达装备及相关系统的研发和生产,产品主要包括雷达及配套装备,主要供应国内军方客户和军工集团。未来公司将继续深耕防空预警雷达业务领域,致力于成为国际一流的防空预警雷达企业。 深耕防空雷达,以核心技术确立了行业地位防空预警雷达作为军用雷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土防空预警体系中承担着重要职责,是国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公司高度重视新技术在军用雷达上的应用,多年来围绕未来作战使用需求,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形成了一整套核心技术储备,助力公司近年来成功中标多型防空预警雷达领域研制项目,有望持续提升公司的市场占有率,稳固公司在防空预警雷达领域的优势地位。 国防信息化建设加速有望推动公司稳健发展为提升军队现代化水平,包括军用雷达在内的信息化装备长期来看都将作为武器装备投入的重点,市场需求将不断得到深度挖掘,带动国内军用雷达市场的持续增长。基于公司在高机动、低空目标预警探测等方面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未来有望充分享受到行业红利。 投资建议基于下游行业的高景气度及公司在防空雷达领域的地位,伴随募投产能的逐渐释放,公司将充分享受景气红利。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96/2.44/3.07亿元,对应市盈率为44.15、35.32、28.10倍,首度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募投项目产能释放缓慢、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华中数控 机械行业 2023-05-31 41.98 -- -- 62.00 47.62%
61.98 47.64%
详细
公司概况:国产高端数控系统龙头,引领创新公司是国内中高端数控系统领军企业, “一核三军”战略助力长足发展,立足数控系统核心技术,持续开拓机床数控系统、工业机器人及智能产线及新能源汽车配套三大板块业务,引领进口替代。公司营收稳定增长,规模持续扩张,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 16.63亿元,同比+1.81%,2018-2022年 CAGR 达到 19.36%。20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680万元,同比-46.2%。公司深耕数控系统市场,机器人及智能产线、数控系统及机床是公司主要的产品,2022年在总营收中占比分别达到49.6%、42.48%。2019年公司完成校企改革,卓尔集团成为公司控股股东,从资金、市场化拓展及决策效率提升三方面为公司赋能。 行业层面:中高端数控系统进口替代空间广阔1)数控系统是机床核心部件,是决定机床性能、功能、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一般占数控机床成本的 20%左右,其下游主要包括国防军工、汽车船舶、机械制造和石油化工等工业。发展高档数控系统,打破国外企业的价格垄断和技术封锁,是推动中国机床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产业安全和国防安全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2)标准型及高档数控系统由于技术难度大要求高,国产化率较低。截至目前,海外数控系统依然在中国大陆市场占据主流。发那科、西门子、三菱三大龙头 2021Q1年合计市场份额达 65%。相比海外顶尖企业,国内领先企业在产品功能完备性、性质及适用范围、可靠性方面均存在发力空间。 3)“04”专项以来,国内企业自主研发了系列化中/高档数控系统产品,攻克了开放式平台、现场总线、高速高精、多轴多通道、同步控制和可靠性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实现了国产数控系统的跨越式发展。 2015年后,政策助力持续升级,国产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自主化进程加快,高端设备制造企业技术突破步伐有望加速。 未来发展:应用赋能研发,产学研一体发展未来可期1)研发持续高投入,技术突破进行时: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公司研发费用率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2022年公司研发费用达 2.4亿元,同比+17.6%,2023Q1研发投入进一步提升同比+11.27%,2023Q1公司研发费用率达 23.08%。高研发投入下公司核心技术不断突破,主打产品华中8型数控系统与德日等高性能数控系统产品功能全面对标,标准型 600余项匹配度达100%,高档型1900余项匹配度达98%。公司专利持续增加,核心零部件自供水平较高,综合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 2)定增支持外拓,高端数控系统持续突破:公司 2020、2023年两次发布定增计划,持续增加公司数控系统及工业机器人核心产品产能,2023拟定增项目建成后预计新增营收总计 17.26亿元,公司产能持续增长。 e_ummary 3)客户资源丰富,核心客户协同开发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公司深耕数控系统市场多年,多领域客户资源丰富,与核心客户协同开发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与山东豪迈、埃弗米、华工激光等多领域下游客户在高档数控系统方面开展合作,为公司产品性能验证提供广阔实例,持续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我们预测公司 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20.1/24.5/29.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95/1.52/2.2亿元,2022-2025年归母净利润 CAGR 为 136%,以当前总股本计算的摊薄 EPS 为 0.48/0.77/1.11元。公司当前股价对 2023-2025年预测 EPS 的 PE 倍数分别为 89/55/38倍。我们选取同样聚焦机床及数控系统业务的科德数控及机器人领先企业汇川技术、埃斯顿作为可比公司,考虑到公司作为国内中高端数控系统领先企业,深耕技术研发,“一核三军”战略助力公司覆盖行业范围持续外拓,有望在数控系统国产化加速背景下获得更多竞争优势,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华厦眼科 医药生物 2023-05-31 48.25 -- -- 75.94 4.43%
50.38 4.41%
详细
深耕福建、辐射全国,眼科医疗服务品牌迎来发展黄金期华厦眼科是国内眼科医疗服务品牌龙头之一,成立于 2004年,已实现省内外布局,截至目前公司覆盖 17个省、46个城市,旗下共 57家医院、23家视光中心,医院数量业内第二,辐射华南、西南、华北、华东、华中等地区,规模国内领先。公司以厦门眼科中心为发展原点,目前已成功运营上海和平、福州眼科、深圳华厦等多家区域旗舰眼科医院,省外扩张卓有成效。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2.33亿元(+5.51%);实现归母净利润 5.12亿元(+12.5%)。2023Q1公司实现营收 9.31亿元(+15.10%);实现归母净利润 1.50亿元,同比增长 34.01%。在管控全面放开、消费全面复苏的背景下,感染高峰已于春节前结束,我们认为公司即将迎来业绩恢复和发展黄金阶段。 公司始终以眼科全科诊疗业务作为基础,近年公司持续优化收入结构,高毛利项目如视光业务收入占比持续提升(2021/2022年毛利率分别为 56.4%/55.60%),在近视防控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眼科诊疗业务中,公司屈光项目占比显著提升(2022年占比 33.19%),已超过白内障项目,消费眼科医疗服务提升趋势明显,未来将助力公司长期健康发展。 专科实力雄厚、医师资源丰富,医教研一体化助力公司长远发展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夯实和提高核心医疗业务实力,已建立覆盖白内障、屈光、眼底、斜弱视及小儿眼科、眼表、青光眼、眼眶和眼肿瘤、眼外伤在内的八大眼科亚专科科室及眼视光的眼科全科诊疗服务体系,多位学科带头人为医院发展保驾护航。厦门眼科中心是公司学术基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承担公司科研和医师培训等任务,成熟的培养体系为公司提供优质医师资源,持续吸引患者、巩固品牌口碑,形成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 眼科医疗服务需求升级,近视防控等政策助推消费眼科医疗市场扩容;疫情感染高峰结束,眼科医疗服务行业修复性增长确定性高1)我国屈光患者数量庞大且仍在持续扩容,我国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全球第一(2018年 53.6%),大批未被满足的需求为公司视光中心业务和屈光业务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手术矫正是主流手段,未来随着医疗服务的消费升级,中高端术式占比有望持续提高,盈利能力进一步加强。2)我国白内障手术量增速明显、老龄人口增长带来的患者基数也快速增长,行业规模有望快速增加。未来随着中高端晶体使用比例的提高,公司白内障业务客单价有望持续提升。3)三年疫情对线下诊疗形成很大冲击,放开后有望实现快速复苏。2019年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累计 77.45亿人次,2020/2021年分别累计实现 49.47亿和 60.52亿人次,分别同比 2019年下降 36.13%/21.86%。2022年 1-11月,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 58.57亿(+6.20%),医院总诊疗人次 36.06亿 (+3.75%)。2021年民营医院诊疗人次 6.13亿(+15.46%)。单月看,2022年 9月总诊疗人次 5.25亿,同比 2019年下滑 26%。放开以来,各地医疗机构经过感染高峰的医疗挤兑后逐步恢复正常,今年医院端诊疗人次有望实现快速复苏,眼科服务需求有望爆发。 投资建议:给予“买入”评级公司是业内有口皆碑的眼科医疗服务连锁集团,具备完善的医师培养体系和持续优化的业务结构,体内医院大部分已进入快速爬坡阶段,全面扭亏可期。我们看好公司在眼科医疗服务高景气赛道的先发优势和扩张能力,预计 2023~2025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41.58/52.71/65.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28.6%/26.8%/24.2%;实现归母净利润6.50/8.33/10.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27.0%/28.2%/31.5%。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医疗政策变动风险;人才资源短缺风险;医疗纠纷风险。
中科飞测 机械行业 2023-05-31 72.21 -- -- 87.98 21.84%
87.98 21.84%
详细
量测检测设备产品广覆盖,半导体制造质量控制领域先行者。 中科飞测是国内领先的高端半导体质量控制设备公司,成立以来专注于检测和量测两大类集成电路专用设备的研发,公司产品线已涵盖了无图形晶圆缺陷检测、图形晶圆缺陷检测、三维形貌量测、薄膜膜厚量测和套刻精度量测设备等产品,可覆盖 27.2%的量测检测设备市场,同时公司正在研发的纳米图形晶圆缺陷检测和晶圆金属薄膜量测设备等。目前公司已有+在研的量测检测设备共计可覆盖 50%以上的市场,对应了 100亿元以上的国内需求,相关研发将进一步提高公司产品线覆盖的广度。 量测检测设备市场广阔,国产化进程方兴未艾。 量测检测设备的市场空间仅次于光刻机,刻蚀机和薄膜沉积设备,同时也是除光刻机外国产化率最低的一环核心设备。2022年全球超过1000亿美元的前道设备市场中,量测检测设备占据了 13%-14%的份额。 2022年国产化率在 5%以内,可替代空间巨大,公司是中国量测检测设备市场中占有份额最大的国内厂商,产品广泛出货于主流逻辑和存储 fab 厂(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先进封装(长电科技、通富微电等),功率 fab(中芯绍兴、士兰集科等)。 量测检测产品矩阵不断完善,研发投入支撑主流产线国产替代。 公司已有多台设备在 28nm 产线通过验收,另有对应 1Xnm 产线的SPRUCE-900型号设备正在研发中,对应 2Xnm 以下产线的DRAGONBLOOD600型号设备正在产线进行验证,并已取得两家客户的订单。在前道量测检测领域,公司业务规模高于其他国内厂商,技术研发均向 2Xnm 以下节点推进,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公司部分产品目前仍在在客户验证阶段,随着研发和产品开发的不断完善,我们预计公司将继续在大陆 fab 厂中的份额进一步提升,随国产化趋势逐步放量。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3年-2025年收入分别为 7.74亿元,11.51亿元以及16.18亿元,分别对应 PS 为 29倍,19倍以及 14倍,2023年-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54亿/1.00亿/2.08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扩产不及预期,国际供应链风险等。
迈瑞医疗 机械行业 2023-05-29 310.93 -- -- 314.30 1.08%
315.03 1.32%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2年年报和 2023年一季度报告。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 303.66亿元,同比增长 20.17%,归母净利润 96.07亿元,同比增长20.07%,扣非归母净利润 95.25亿元,同比增长 21.33%。 2023年 Q1实现营业收入 83.64亿元,增长 20.47%,归母净利润25.71亿元,同比增长 22.14%,扣非归母净利润 25.29亿元,同比增长 22.05%。 事件点评: 医疗新基建带动生命信息支持业务保持平稳增长2022年公司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实现收入 134.01亿元(yoy+20.15%),其中微创外科业务全年仍实现了高速增长,硬镜系统增长超过 90%。国内医疗新基建对业务增长贡献显著,截至 2022年底,国内医疗新基建待释放的市场空间超过 245亿元,足以支撑公司未来两年该业务线的增长。 而且,公司生命信息与支持产线的产品竞争力已经全面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在海外市场也加速渗透高端客户群,2022年公司突破了超过300家全新高端客户,并有超过 450家已有高端客户实现了更多产品的横向突破。预计随着疫情品类产品高基数影响缓解,海外常规品类如AED、麻醉机、灯床塔也将恢复至高速增长状态,海外市场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也将恢复中高速增长。 IVD 海外高端客户持续突破,国内三级医院占比持续提升,化学发光原材料短板借助海肽有望快速解决2022年公司体外诊断业务收入为 102.56亿元(yoy+21.39%),其中海外市场体外诊断业务全年增长超过 35%。高端客户方面,2022年公司突破了近 300家全新高端客户,并有超过 120家已有高端客户实现了更多产品的横向突破,其中包括近 70家第三方连锁实验室,开启体外诊断业务海外高端连锁实验室成批量突破的元年。未来,随着公司对海外市场的营销、物流供应、生产制造、临床支持、IT 服务等本地平台化能力的建设加强,海外中大样本量实验室的渗透也将显著加速。 另外,公司也积极参与国内 IVD 集采,借助集采中标,公司实现了多个区域空间三级医院的快速进院,如安徽省化学发光集采、江西省牵头的肝功能生化试剂集采以及安徽省的凝血试剂集采等,三级医院占国内体外诊断收入的比重在过去四年有一倍以上的提升。 从公司 IVD 板块涉及的细分领域看,公司在血球领域竞争力强,拳头产品 BC-7500系列装机近 2,000台,进一步巩固了公司血球市场第一的行业地位;生化领域,公司中标江西医保局牵头组织的 23省生化 肝功试剂集采,公司报量前后在当地的市场占有率有一倍左右的提升。 未来结合公司高端生化仪 BS-2800M 的上市,公司国内生化业务的增长有望提速。 化学发光领域,公司也是国内市场的龙头企业,2021年公司收购了全球知名的 IVD 原材料领域公司海肽(HyTest),实现了在 IVD 原材料领域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未来,公司将加大海肽生物的研发和运营投入力度,除了全球范围增加销售和运营管理人员外,还将大幅增加其研发团队的规模和研发场地,确保未来 5年开发的新产品能够满足公司化学发光业务对原材料的需求,以补充公司在化学发光原材料方面的不足。 影像板块,中高端超声收入占比持续提升2022年公司医学影像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64.64亿元(yoy+19.14%),其中超声增长超过 20%,主要是得益于全新高端超声R 系列和全新中高端超声 I 系列迅速上量带来的海内外高端客户群的突破。 在国内市场,通过超声产品持续的技术高端化和应用临床化,公司在院内传统超声科室和新兴临床科室加速实现高端突破,二、三级医院占国内超声收入的比重连年提升,高端超声占国内超声收入的比重已超过一半。 在国际市场,受益于全新中高端台式超声 I 系列(基于全息数据的ZST+域光平台,并搭载极速处理硬件架构)以及多款全新 POC 超声重磅推出,公司的超声业务开启从中低端客户向高端客户突破的征程;此外,国际中小型影像中心仍在持续复苏,对中低端超声需求有较强的推动作用。 投资建议结合公司 2022年报情况,我们预计 2023-2025年公司营业总收入为 369.78亿元、441.55亿元、532.46亿元,同比增长 21.8%、19.4%、20.6%。对应归母净利润为 116.84亿、141.13亿、171.77亿,同比增长 21.6%、20.8%、21.7%。EPS 为 9.64元、11.64元、14.17元,对应当前股价 PE 分别为 32倍、27倍、22倍。公司是我国医疗器械龙头企业,综合公司经营情况及盈利能力,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环境风险; 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
麦澜德 机械行业 2023-05-26 42.07 -- -- 42.56 1.16%
42.56 1.1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 年及2023 年第一季度业绩: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7 亿(yoy+10.32%);归母净利润1.22 亿(yoy+3.0%);扣非净利润8904 万(yoy-14.9%)。 2023Q1 实现营业收入1.09 亿(yoy+46.34%),归母净利润3239万(yoy+53.6%),扣非净利润2701 万(yoy+33.22%)。 ? 事件点评? 2022 年下半年推出多款新产品,为下一年业绩增长提供动力2022 年上半年,公司自研的磁刺激设备推出市场,由原来的代理为主转向了完全销售自产的磁刺激设备,毛利率也有大幅提升。2022年下半年,公司推出了自动版的子宫复旧仪、高频评估电灼仪,在生殖康复和生殖抗衰领域有了更多的拳头产品。 公司持续增加研发投入,2022 年公司研发费用约0.41 亿元,研发费用率约为10.97%。公司成立以来持续的高研发投入,打造了公司在盆底康复领域完整的产品解决方案。未来公司还将进一步升级产品,包括盆底智能超声诊断设备、二代电刺激设备、二代阴道电极(耗材)、二代磁刺激设备、二代电超声治疗仪、多元生物信息检测与物理治疗技术预研项目等多款产品。 ? 股权激励计划为2023-2026 年公司中长期增长指明方向公司上市后推出了中长期的股权激励计划,激励计划考核2023-2026 年四个会计年度的归母净利润,以2022 年归母净利润为基数,2023-2026 年的归母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30%/69%/120%/186%,2023-2026 年复合增速不低于30%。2023Q1 公司收入和利润端增长均超过30%,一方面与疫情后行业需求复苏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公司推出新产品,产品结构改善有关。 公司长期愿景是关注女性健康和美,在女性健康领域,公司用近10年时间在盆底康复领域构建起竞争壁垒,未来也有机会向“美”这个领域拓展。而仅考虑盆底康复市场,国内市场的渗透空间还很大,患者教育还不充足,公司作为行业头部梯队,积极下沉市场,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未来也能充分享受行业增长红利。 ? 投资建议结合公司2022 年年报以及公司股权激励方案情况,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收入有望分别实现5.18 亿元、6.87 亿元和9.33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7.4%、32.6%和35.8%,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1.38 亿元、1.93亿元和2.58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到13.4%、39.6%和33.8%。2023-2025 年的EPS 分别为1.37 元、1.92 元和2.57 元,对应PE 估值分别为32x、23x 和17x。基于公司所在行业政策环境友好,公司产品组合协同效应强,公司中长期股权激励为业绩增长指明方向,维持“买入”评级。 ?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及推广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保隆科技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5-25 46.02 -- -- 57.07 23.34%
60.98 32.51%
详细
事件: 2023年 5月 17日,保隆科技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债募资,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14.32亿,用于空气悬架系统智能制造扩能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空气悬架系统智能制造扩能项目包含的三个子项目为年产 482万支空气悬架系统部件、空气弹簧以及汽车减振系统配件智能制造项目。 核心观点: 空悬市场扩容空间大,公司产品线布局完善 (1)空悬国产化进程加速,市场扩容空间大。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新能源趋势”加速发展,研发和制造成本高昂的空悬在乘用车和商用车市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乘用车方面,高端空悬搭载的车型已下沉到 30万区间,主机厂积极引入国内空悬供应链,促进空悬国产化发展;2022年国内乘用车空悬系统的整体渗透率约 1.2%,预计到 2025年渗透率将提升至 15%左右。在商用车方面,海外发达地区商用车空悬渗透率已达 85%左右,国内商用车渗透率还很低,在法规的强制要求下,商用车空悬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2)公司空悬产品线布局完善,提高公司竞争力。公司已在空悬系统领域深耕 11年,覆盖空气弹簧、电控减振器、控制系统、储气罐、悬架高度传感器、车身加速度传感器多个产品的核心技术体系,具备全系统开发能力。在 2022年实现营收 2.55亿元,同比+368.39%,其中 2022年配套出货高端新能源乘用车空气弹簧产品超过 4.6万套,23Q1公司空气弹簧月均出货量达到 8000台,预计 2023年有望贡献 10亿营收;2024年随着量产项目增多,根据公司目标出货量 50万台,2024年营收有望达20亿。 空悬产能逐步提升,加速公司市场拓展目前公司空气悬架业务方面以空气弹簧和储气罐的生产为主,乘用车空气弹簧生产线有 5条,最大产能可实现 50万台,储气罐产线有 3条,最大产能可实现 100万支,在手订单量约 48.52亿元,为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产能消化提供了有力的市场需求保障。此次空悬系统智能制造扩能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 6.8亿在合肥园区建设年产 482万支空气悬架系统部件项目,达产后,空气弹簧减振器总成、独立式空气弹簧、空气供给单元和悬架控制器将分别实现 141万、137万、100万和 104万支的销量;同时,拟投入募集资金2.75亿和0.8亿在宁国园区分别建设空气弹簧项目和汽车减振系统配件智能制造项目,空气弹簧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实现 312万支商用车空气弹簧和 150万支乘用车空气弹簧的销量,汽车减振系统配件项目建成后则可以分别实现 270万支储气罐和 278万支铝制件的销量。本次资金募集将为公司未来产品和服务的扩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巩固提升公司市场份额和行业地位。 扩张公司营运资金,支撑公司战略发展本次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债将募集 3.97亿作为流动资金。2022年公司营收为 47.78亿元,同比+22.58%。流动资金方面,近五年公司流动资金稳定增长,2022年公司的流动资金为 38.20亿,同比+18.41%;但随着公司业务规模不断提升,对流动资金需求持续增加,本次流动资金补充将保障公司运营资金正常周转,优化流动资金管理,提高抗风险能力。 投资建议传统业务增长稳健:1)TPMS 国产替代趋势持续,售后换件市场规模稳定增长;2)气门嘴及配件业务中 TPMS 气门嘴和配件的占比持续上升; 3)汽车金属零件因新能源车快速渗透,公司增速放缓。战略业务快速发展: 1)传感器产品矩阵丰富,拳头产品与规模效应提升整体竞争力;2)空气悬架产能逐步提升,支撑客户定点需求;3)ADAS 领域布局不断扩张,即将迎来量产收获期。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9.14/77.60/99.23亿元,同比增长 23.8%/31.2%/27.9%;将实现归母净利 润 3.71/4.97/6.52亿 元 , 同 比 增 长 73.1%/34.0%/31.3% , 对 应2023/2024/2025年 P/E 分别为 26.90/20.08/15.29x。首次覆盖,看好公司空气悬架及传感器业务的快速发展,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风险;乘用车及商用车销量不及预期;成本下沉趋势不及预期; 新业务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可孚医疗 综合类 2023-05-24 49.78 -- -- 52.55 5.56%
52.55 5.56%
详细
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9.77亿元,同比增长30.82%;实现归母净利润3.02亿元,同比下降29.6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47亿元,同比下降31.51%。 同时,公司也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2023Q1实现营业收入8.55亿元,同比增加42.38%;实现归母净利润1.35亿元,同比增长167.93%;扣非归母净利润1.25亿元,同比增长158.53%。 点评:2022年经营环境复杂,但最终实现股权激励目标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增速约30.82%,完成了公司股权激励对收入端30%增长的考核目标。具体看公司各业务板块,健康监测板块实现营收7.86亿元(yoy+41.91%),主要是血氧仪、血糖系列、尿酸系列等新品推出,并通过公司渠道实现快速放量;康复辅具板块实现营收5.92亿元(yoy+42.91%),主要受益于健耳听力业务快速增长及橡果贸易和吉芮医疗的并表;医疗护理板块实现营收10.99亿元(yoy+43.72%),主要由于防护类产品收入增长所致;呼吸支持板块实现营收2.38亿元(yoy+19.19%),主要受益于制氧机和鼻腔护理产品上市并逐步完成产能爬坡。 分季度看,2022Q4公司实现营收10.99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1.38亿元,同比增长约90.22%和68.99%,较Q3环比分别提升88.85%、260.30%,2022Q4业绩的快速提振对公司2022年全年完成考核目标贡献了较大的增量。 分渠道看,2022年公司线上渠道实现收入20.23亿元,同比增长36.52%,线上平台主要包括淘宝、京东、拼多多、抖音、唯品会等;线下渠道实现收入8.46亿元,同比增长30.74%。公司线下重点推进与百强连锁药房和区域龙头连锁药房的合作,加大新客户开拓力度,推动下沉市场布局。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2年研发投入约1.18亿元,较同期多投入近0.48亿元(yoy+67.77%)。截至2022年底,公司已获得专利436项,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凭证、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77项,国外产品资质认证83项,构建多层次的产品梯队和研发管线。2022年,公司也推出了推出新款制氧机、血氧仪、透明质酸钠敷贴、IVD类产品、造口袋、鼻腔喷雾、口腔护理等多款畅销产品。 2023Q1公司盈利能力提升,远超市场预期公司2023Q1实现营收8.55亿元,同比增加42.38%;实现归母净利润1.35亿元,同比增长167.93%;销售毛利率实现51.17%,销售净利率达到15.59%,利润率水平达到近几个季度以来的最好水平。我们认为公司销售毛利率的提升主要是公司产品结构中以康复辅具(如健耳听力、轮椅、护理床等)、鼻腔护理类线上高毛利产品需求恢复,收入增速较快,从而带动毛利率提升。 另外,公司在线上运营上具有多年的经验,过去3年疫情下终端需求持续变化,导致线上推广费用效率有所下降,2023年第一季度后,回归正常的经营环境后,公司对市场需求的判断更准确,费用投放更有效率,用“销售费用/销售毛利润”的比值来表征的话,该指标2023Q1约为45%,为公司近两三年里较低的水平。 投资建议考虑公司新发布的2022年年报情况,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收入分别为36.75亿元、45.13亿元和56.14亿元,收入增速分别为23.5%、22.8%和24.4%,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4.48亿元、5.51亿元和6.86亿元,增速分别为48.4%、23.2%和24.4%,2023-2025年EPS预计分别为2.15元、2.64元和3.29元,对应2023-2025年的PE分别为23x、19x和15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销售费用投放效率不及预期风险。
甘源食品 食品饮料行业 2023-05-23 87.24 -- -- 91.38 3.30%
90.12 3.30%
详细
甘源食品是坚果炒货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以经销模式为主甘源食品于 2006年在江西萍乡创立,是一家以籽类炒货、坚果果仁和谷物酥类为主要产品的休闲食品生产企业。公司主要销售模式为经销模式,经销渠道覆盖大卖场、连锁超市、批发市场、便利店等多类终端。 公司已构建起全国化渠道网络,“甘源食品”的品牌影响力与认可度正持续提升。目前公司已是瓜子仁、青豌豆、蚕豆细分领域的龙头,并在口味型坚果细分赛道处于领先位置。 新增长动能正培育成熟,近年来盈利能力受成本上涨压制2017-2022年公司营业总收入 CAGR 为 12.9%,其中经典老三样(瓜子仁、青豌豆、蚕豆)系列产品近年来增速有所放缓(2017-2022年收入 CAGR 约 5.4%),公司积极培育增长新动能,综合果仁及豆果/其他系列产品快速成长(2017-2022年收入 CAGR 为 32.8%/28.7%)。盈利能力方面,公司净利率水平在同行可比公司中处于中上水平,2020年以前净利率保持逐步提升趋势,2020年公司净利率达到 15.3%。2020年下半年以来公司成本压力增大,2022年公司净利率降至近年来低位。 坚果炒货优质赛道,供给需求两侧共同推动行业规模增长休闲食品行业市场规模超万亿,但休闲食品品类众多,格局较为分散。 公司所在的坚果炒货细分市场 2021年规模约 2000亿元,当前市场集中度不高。坚果营养价值高、口味佳、消费场景丰富支撑需求持续增长,同时供给端加大力度进行产品创新、消费者教育与渠道网络铺设,国内坚果行业增长空间仍大,并有望在疫后加速扩容。 公司此轮改革力度大、程度深,积极梳理产品配合渠道结构优化面对老三样系列产品增速放缓、核心渠道商超渠道流量下滑的挑战,公司进行了一轮力度大、程度深的改革。产品端,公司加快产品创新,推出夏威夷果、松子仁、巴旦木仁等高端树坚果系列产品,产品力进一步提升,受到消费者高度认可。同时补充膨化类、烘焙类、酥类产品,丰富产品矩阵并助力渠道的扩张与下沉。渠道端,公司一方面积极拥抱快速发展的新兴渠道,包括零食专营、高端会员店、新兴电商等渠道,另一方面致力于做大做强商超、流通等传统渠道。为精细化运营各类细分渠道,公司将销售团队的组织结构调整为八大事业部,并为各事业部匹配专业能力强、具备丰富经验的负责人。2022年下半年开始,公司针对各细分渠道特征进行产品线梳理,为各渠道打造最适配的产品库。本轮改革已接近尾声,公司产品动销能力与渠道扩张能力显著增强。 高成长性新兴渠道有力拉动增长,传统渠道优化调整培育动能零食行业正面临渠道结构的显著变化,以量贩零食专营店为代表的新兴渠道快速成长,公司在此轮深化改革后,已具备与此类渠道合作的基础与优势。量贩零食渠道方面,合作品牌的下游门店扩张+公司合作产品 SKU 数量增加+合作量贩零食品牌数量增加共同驱动公司产品销售规模高速增长。高端会员店方面,公司产品力突出,后续将与高端会员店合作更多 SKU,可更大程度受益于高端会员店渠道的高客户粘性以及高端会员店数量的稳步增长。电商方面,专业化电商运营团队已组建完毕、电商渠道产品梳理完成,后续自播、达播、分销齐发力,电商渠道收入预计将维持快速增长态势。KA 渠道方面,公司积极调整优化产品组合,并对经销商队伍进行汰换与改造,KA 渠道大盘有望呈现稳中有进的增长态势。流通渠道方面,公司在此渠道基础较为薄弱,目前处于补短板、打基础阶段,未来增长可期。 成本压力缓解、规模效应显现,净利率水平将逐渐修复2020H2至 2022H1,公司毛利率大幅受制于棕榈油价格的显著上涨。 2022Q3起棕榈油价格大幅回落此后维稳,2023Q1棕榈油现货平均价格基本回落至 2021年上半年价格水平。我们判断今年棕榈油不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若无特殊事件冲击,棕榈油价格区间震荡的概率较大,公司毛利率向上修复的确定性强。此外,随着公司聚焦优势品类,以及后续坚果新品的推出,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2023年安阳工厂大概率扭亏,亦将促进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公司 2023Q1业绩已开始验证此轮改革效果,后续改革红利将持续释放。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 2023-2025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20.4/24.6/29.3亿元,同比+40.5%/+21.0%/+19.0%;实现归母净利润 2.8/3.6/4.5亿元,同比+76.1%/+27.9%/+25.2%;EPS 分别为 2.99/3.82/4.79元。目前公司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29/22/18倍,考虑到公司正处于深化改革后的加速发展期,成长空间与成长速度可观,且具备在产品、品牌、渠道上的竞争优势,我们认为当前估值水平处于合理区间的下限,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渠道扩张不及预期风险;2)成本再次大幅上涨风险;3)新品推广不及预期风险;4)食品安全事件风险。
华正新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5-23 30.37 -- -- 36.00 18.54%
36.10 18.87%
详细
PCB及CCL行业处于摩底阶段,周期修复可期需求端:PCB及CCL行业23Q1处于反复磨底阶段,需求企稳、大周期向上或将出现在23Q2及以后(PCB和半导体大周期相似,持续三年左右,21Q3为本轮周期高点),行业部分低端产品价格已降至盈亏平衡点附近,进一步下降空间不大。 成本端:受海外冲突等事件影响,铜箔等大宗商品22年维持高位,挤压覆铜板公司盈利能力。随着全球通胀缓解、树脂等供应稳定,我们认为23年上游成本端压力或将有所改善。 产能端: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并把握行业复苏机会,公司于2022年发行可转换债券,募集资金中4亿元投向珠海富山制造基地的建设,计划年产2400万张高等级覆铜板,一期项目预计年产量960万张,该项目按计划部分完工投产。 CBF膜(对标味之素ABF膜)有望打破日本垄断,验证取得良好成果ABF载板市场快速增长,上游薄膜作为ABF载板最重要的上游材料,完全被日本垄断,成为封装产业链较为薄弱的环节。CBF积层绝缘膜的研发有望打破日本垄断并保障产业链国产化进程。根据公司22年年报显示:公司半导体材料产品线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开展终端验证。CBF积层绝缘膜加快新产品开发进程,在CPU、GPU等半导体芯片封装领域进入了下游IC载板厂、封装测试厂及芯片终端验证流程,并取得了良好进展。BT封装材料在MiniLED背光和直显应用领域实现稳定市场供应,在存储芯片、微机电系统芯片、射频模块芯片等应用市场开展终端验证。 乘新能源东风,铝塑膜大幅扩产基于锂电池需求和国产化率稳步上升,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增长等,公司使用自有资金1.4亿元进行增资,主要用于建设年产3600万平方米铝塑膜扩产项目,该项目目前处于试生产阶段和客户验厂阶段。铝塑膜业务在高水平扩大产能的同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工艺开发,并推动核心原材料国产化,已有多款产品实现原材料的多元化选择。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0.66、2.88、6.14亿元,对应市盈率为62.41、14.36、6.73倍,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风险提示产能投放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石基信息 计算机行业 2023-05-19 15.31 -- -- 21.66 8.84%
17.70 15.61%
详细
事件概况5月17日,公司发布《关于全资子公司与希尔顿集团签订InfasysCloud重大合同的公告》,约定公司及其子公司将以SaaS服务的方式为希尔顿集团和其关联公司旗下管理和运营的酒店提供新一代云餐饮管理系统InfrasysCloud及相关专业服务和配套硬件产品。 签约希尔顿,InfrasysCloud市场地位进一步提升本次签约客户为HiltonDomesticOperatingCompanyInc.(希尔顿美国),希尔顿美国为希尔顿集团全资子公司。希尔顿集团于1919年成立,是一家领先的全球酒店公司,在122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9个世界级品牌,包括7200多处酒店物业和110多万间客房。在其100多年的历史中,希尔顿集团接待了超过30亿名客人。本次签约约定公司及其子公司将以SaaS服务的方式为希尔顿集团和其关联公司旗下管理和运营的酒店提供新一代云餐饮管理系统InfrasysCloud及相关专业服务和配套硬件产品。我们认为,本次签约一方面表明公司新一代云餐饮管理系统InfrasysCloud的技术领先性得到客户的认可;另一方面,有助于进一步提升InfrasysCloud的市场地位,为下一步的市场拓展奠定基础。 国际化战略持续推进,上线酒店数量逐渐增加1)InfrasysCloud是公司为全球高端酒店餐饮及高端连锁社会餐饮客户自主开发的全新一代云餐饮管理信息系统产品。目前该产品已陆续获得超过十家知名酒店集团的严格测试与评标认证,其中包括全球影响力TOP5的酒店集团中的四家,并在这些酒店集团中不断拓展上线,公司已成为全球主要酒店餐饮信息系统提供商之一。截至2022年底,InfrasysCloud云POS产品上线总客户数达3087家(2021年底为2271家);2)新一代云架构的企业级酒店信息系统产品石基企业平台已得到三家标杆客户半岛、洲际和朗廷酒店集团的认可,并在以上集团中示范酒店的系统成功上线,已具备全面推向市场的能力,并开始为系统的更多负载和压力测试做准备,为2023年的大批量上线打下基础。截至2022年末,石基企业平台在半岛、洲际、朗廷、Ruby、Sircle等酒店集团共上线54家酒店,如成功在半岛集团的北京王府半岛酒店和旗舰店香港半岛酒店切换原有PMS,并获得客户好评。展望未来,随着疫情因素的消退,石基企业平台的上线进程有望加快。 首批通义千问伙伴,与阿里云共建酒旅大模型4月26日,2023阿里云合作伙伴大会上,阿里巴巴发布“通义千问伙伴计划”,石基集团成为通义千问首批七家合作伙伴之一,将与阿里云推动大模型在酒旅行业落地应用。公司是领先的大消费行业技术服务商,也是全球最主要的酒店信息管理系统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将与阿里云探索构建酒旅行业的专属大模型,对酒店运营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从而优化酒店业务布局,改进服务流程,提升用户体验。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国内酒店信息化领军企业,在垂直领域积累深厚,有望与AI结合,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分别实现收入30.2/35.4/41.9亿元,同比增长16%/17%/18%;实现归母净利润0.38/1.6/2.8亿元,同比增长105%/329%/75%,维持“买入”评级。
美格智能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3-05-19 28.51 -- -- 38.95 36.62%
38.95 36.62%
详细
事件回顾: 公司 2022年年报和 2023年一季报显示,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 23.06亿元,同比增长 17.11%,归母净利润 1.28亿元,同比增长 8.2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0.99亿元,同比增长 47.34%。公司海外营收占比逐步提升,智能网联车和 FWA 业务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泛 IoT 业务受客户需求转弱影响有所下滑,但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不断增强。 2023年 Q1实现营业收入 4.43亿元,同比增长 10.62%,归母净利润0.18亿元,同比下滑 26.31%。Q1各行业下游需求整体属于弱复苏,公司海外营收占比继续提升,车载业务依旧处于高增长态势,毛利率环比提升态势。 两部门出台意见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公司智能网联车业务有望受益5月 17日,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对外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对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优化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环境等作出具体安排。首先,新能源汽车下乡将带动大量的充电桩先行先建,目前充电桩几乎标配物联网模组,有望带动公司充电桩相关的模组快速起量;其次,目前一线城市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超过 50%,而部分三四线城市渗透率不足 10%,新能源汽车下乡或将激发新一轮汽车贝塔行情。公司车载业务随着比亚迪汽车销量快速突破有望带动公司智能模组出货量持续增长。 多模态大模型呼吁低延时高效能边缘算力,公司算力模组加速渗透随着 Stable Diffusion 等扩散模型的快速发展以及 SAM 高质量数据集和图形工具的开源,图像、视频、VR 等 AIGC 流量未来或出现爆发式增长。未来与工业孪生世界、AI NPC 的互动需要低延时高可靠,如工业互联网、智慧煤矿等应用需要流量不出园,呼吁算力本地化部署。算力模组是公司智能模组的一条产品线,公司前瞻性投入 AI 算力相关研发,并于 2022年年初正式发布算力模组产品且大批量商用发货。公司的算力模组目前最高可以提供近 48TOPS 的 AI 算力,最开始应用于云服务器、无人机、工业视觉检测等相关场景,目前逐步扩展到 AI 零售、VR 眼镜、AI-box、数字人、边缘侧终端等新的领域,未来带算力模组的工业网关、服务/人形机器人、无线安防等出货量将快速提升。 投资建议公司聚焦智能/算力模组和解决方案,深耕车载、FWA 和泛 IoT 领域,多年华为合作技术底蕴深厚、客户资源禀赋优秀。物联网海外需求韧性好、国内消费复苏共振下,公司车载和 FWA 业务增长确定性强,盈利 能力稳步提升。调整公司 2023-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值分别为2.01、3.05亿元(前值 2.77、3.99亿元),新增 2025年预测值为 4.36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77、1.17、1.67元,当前股价对应 2023-2025年 PE 分别为 37.67X/24.88X/17.42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政策落实不及预期;2)海外需求疲软、国内消费复苏不及预期; 3)车载、FWA 业务增长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6/230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