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311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开润股份 纺织和服饰行业 2024-06-07 21.01 -- -- 22.11 5.24%
22.11 5.24% -- 详细
公司全资子公司“滁州米润”拟以募集资金1.37亿元收购安徽泰合持有的“上海嘉乐”10.9%股权,以0.63亿元收购玖安投资持有的“上海嘉乐”5%股权,合计以2亿元收购“上海嘉乐”15.9%股权,本次交易后公司直接持有上海嘉乐51.85%股权(此前为35.94%),我们分析,此次收购意义在于:(1)嘉乐并表增厚业绩;(2)公司从包类代工进入服装代工领域、市场空间更大。上海嘉乐全部股权估值12.6亿元,公司拟变更可转债募投项目1.6亿元(更改前为时尚女包工厂项目计划信息化建设项目)及自有资金0.4亿元,合计2亿元进行收购。 分析判断:此次收购助于公司全面切入服装赛道,预计24年收入/归母净利增厚8/0.12亿元,25年收入/归母净利增厚20/0.52亿元。23年上海嘉乐收入/净利为12.85/-0.75亿元,24Q1收入/净利/净利率为3.22/0.11亿元/3%,我们假设嘉乐24年收入增速为30%,净利率3%,并表时间为6个月,则预计此次合并24年收入/归母净利增厚8/0.12亿元;25年收入/归母净利增厚20/0.52亿元。 嘉乐未来成长空间在于新客户拓展+净利率修复。(1)我们分析,嘉乐的优势在于印尼布局+针织品类,20年收购时,嘉乐19年收入/净利约13/1亿元,净利率8%,此后由于疫情影响、设备自动化更新投入、老设备处置、新客户从接小单开始爬坡等因素,净利率受损,24Q1已实现扭亏,但未来仍具备提升空间。开润接手后,我们认为公司可以在两方面对嘉乐进行扶持:1)拓展新客户,如Adidas、Puma、MUJI,此前嘉乐则主要服务于优衣库;2)增强议价谈判能力。 投资建议我们分析:(1)根据我们测算,24年2B业务有望实现高双位数增长,核心优势来自印尼布局,核心驱动在于净利率修复、下游补库存、公司在老客户份额提升以及新客户拓展。我们估计老客户NIKE、迪卡侬、VF高单增长,叠加新客户优衣库和PUMA贡献。(2)根据我们测算,24年2C业务有望实现30%高增长。(3)此次收购上海嘉乐,有助于增厚业绩,并做大服装代工业务。考虑此次收购并表,上调24/25/26年收入预测38.36/45.77/52.60亿元至46.39/65.85/75.70亿元;上调24/25/26年归母净利预测3.01/4.09/4.93亿元至3.14/4.61/5.65亿元;对应调整24/25/26年EPS1.31/1.92/2.36元。2024年6月5日收盘价21.00元对应24/25/26年PE为16/11/9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汇率波动;产能扩张不及预期;系统性风险。拟收购事项尚未完成,存在不确定性。
佐力药业 医药生物 2024-06-06 16.23 -- -- 16.30 0.43%
16.30 0.43% -- 详细
公司核心品种快速放量,业绩迈入快速增长通道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现代化制药企业,主要品种包括乌灵胶囊、灵泽片、灵莲花颗粒、百令片、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及聚卡波非钙片等。公司乌灵系列等核心品种近年来保持快速放量趋势,公司在近年来收入端保持稳定增长,利润端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3年及 2024年 Q1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19.42、6.7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7.61%、35.75%,2023年及 2024年 Q1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3.83、1.4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40.27%、46.14%。 乌灵胶囊拥抱集采推动院内持续增长,OTC端放量未来可期精神障碍疾病患病人群数量庞大。根据 WHO 统计,2019年,每8人中就有 1人,即全球共有 9.7亿人有精神障碍,其中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人数分别达到 2.8、3.01亿人,发病率分别达到3.61%、3.88%。此外,睡眠障碍人数也十分庞大,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预计我国 2022年成人失眠患者达到 2.9亿人。乌灵胶囊针对抑郁、焦虑、失眠等适应症有明确的 GABA作用机理、基因芯片研究和 Meta 分析结果支持,且被纳入 64个临床指南、专家共识及专著,乌灵胶囊成长空间巨大。此外,公司目前正在进行AD 方面的二次开发,以及帕金森病等在内的多种适应症临床实验,随着适应症范围的持续拓宽,乌灵胶囊的渗透率有望持续提高。2024年 Q1,乌灵胶囊销售数量和销售金额分别同比增长43.86%和 37.25%。随着江苏、福建、京津冀 3+N 联盟等地区在2024年开始陆续执行集采工作,有望通过以价换量策略推动乌灵胶囊在医院端持续放量。在院内市场的学术形象引领以及 OTC渠道建设的不断加强,未来院外市场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根据投资者关系记录表,乌灵胶囊目前的 OTC 销售占比约 10%,预计随着院外市场放量下,销售占比有望提升至 20%以上。 百令系列有望打造第二增长曲线,中药饮片及配方颗粒业务未来成长可期2023年百令片实现销售额 2.02亿元,同比减少 21%。目前集采中标省份的百令片销量占比超过 70%,后续集采对百令片的影响有望边际减弱。此外,2024年新版医保目录,百令片的医保适应症放宽,可广泛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有望为公司带来增量患者。2024年 Q1,百令片的销售数量同比增长 7.11%,已开始恢复增长。2023年 12月,公司百令胶囊获批上市,是国内首个获批同名名方药,百令胶囊和百令片在销售方面具有较强的协同作用,公司未来有望将百令系列打造为 10亿元规模的品种。 盈利预测公司乌灵系列有望保持快速增长,百令系列有望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我们预计公司在 2024/2025/2026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4.10/29.79/37.68亿元,同比增长 24.07%/23.62%/26.47%,归母净利润 5.22/6.71/8.57亿元,同比增长 36.38%/28.44%/27.70%,对应 2024年 06月 03日收盘价 15.54元/股,EPS 分别为0.66/0.84/1.08元,PE 分别 23.63/18.40/14.41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核心品种乌灵胶囊院内销放缓、竞争药品数量增加导致市场竞争加剧、OTC 渠道拓展不及预期、中药饮片及配方颗粒销售不及预期、乌灵胶囊新适应症研发不及预期、百令胶囊新品推广不及预期
米奥会展 综合类 2024-06-06 21.81 -- -- 21.76 -0.23%
21.76 -0.23% --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我们认为有望进一步激发经营积极性,提升团队稳定性,助力长期发展。 分析判断:公司发布股权激励计划(草案),目标值增速符合预期:本次股权激励计划草案考核收入或扣非归母净利润,完成度80%以上可按比例解锁。根据本次股权激励计划草案,24-26年收入考核目标分别为13.05/16.31/20.3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6%/25%/25%,23-26年cagr35%;24-26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3/3.28/3.9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0%/20%/20%,23-26年cagr29%(未考虑股权激励费用摊销)。若按照80%完成度计算,23-26年收入复合增速25%,23-26年净利润复合增速20%。我们认为本次股权激励计划对收入及利润均设立了较高的目标,有助于公司进一步夯实经营壁垒,抢占市场规模。 股权激励涵盖208人,有望更大程度激发经营活力:会展为人力密集型行业,本次股权激励计划授予对象为208人,首次授予313万股,占总股本的1.37%,包括高管及核心业务技术人员,占2023年底员工总人数的22%,规模高于2021及2022年公司推出的股权激励计划,有望进一步激发经营活力。 激励费用相对较低,对利润影响较少:本次股权激励授予价格10.61元/股,根据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本次股权激励总费用为3173万元,预计2024-2027年摊销费用分别为1064/1290/635/183万元。 公司壁垒深厚,商业模式优,具备中长期高成长性展会是贸易撮合的重要平台,我们认为公司将持续享受赛道红利,同时公司资源突出,经营策略灵活,中长期具备高成长性。1)公司为外展龙头,运营壁垒深厚。根据公司年报,公司2023年出国办展面积、组织参展企业数量、展位数等占2023年审批执行的出国办展项目各参数比重均超过50%,在国内组织出国展览的组展单位中排名第一,IP、展馆资源、海外布局等先发优势显著。2)专业化、国际化持续推进,助力长期成长。专业化布局逐步成型,组织行业论坛,赋能中国制造、中国品牌走出去,在深耕行业的基础上服务更多的供应商,扩大专业展展会规模,并吸引更多的专业大买家参加公司的专业展会,形成良性循环。公司在新加坡投资设立了全资子公司,并在印尼成立公司,立足当地,协助开拓RCEP国家展会业务,参展商有望逐步扩展至海外外贸企业。3)数字化建设赋能会展升级。根据公司年报,公司已实现AI在数据匹配、内容生成、视频制作中的广泛使用,逐渐打造了以数据驱动的数字化专业展,实现数字化办展、数字化参展、数字化观展全链路精准对接。 投资建议我们维持之前的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4-26实现收入分别为11.4/14.2/17.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3.5/4.5亿元,EPS分别为1.21/1.53/1.94元。参考2024年06月04日收盘价22.18元/股,对应最新PE分别为18x/14x/11x,维持公司“增持”评级。风险提示(1)疫情反复带来的出入境受限、会展延期等风险;(2)国际政治冲突,对“一带一路”、RCEP等国家或地区经济、会展带来的冲击风险;(3)出口贸易下滑风险;(4)2021年公司因业绩预告与最终审计结果不符被出具警示函。
润本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4-06-06 20.25 -- -- 19.86 -1.93%
19.86 -1.93% -- 详细
我们为什么看好润本?润本股份成立于2006年,目前拥有驱蚊、婴童护理、精油为核心的产品矩阵。在驱蚊行业与个人护理行业竞争较为激烈的市场中,公司以质为本,坚持“研-产-销”一体化模式;以“润本”品牌为基,贯彻“大品牌,小品类”战略;乘国内电商发展东风,线上渠道成长迅速,凭借细分领域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市场地位较前。公司业绩表现优秀,2019-2023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8.7%/58.3%,业绩持续高速增长。我们认为,公司立足婴童优质赛道,已形成深厚的品牌护城河,成长确定性强。出生率下降暂不影响行业人均消费增长的逻辑,看好公司上市后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募投项目释放产能瓶颈,线下渠道加速铺设,中长期增长动力十足。 分析判断:婴童护肤行业增势稳健,国货品牌持续突围2017-2022年,我国驱蚊杀虫市场规模从51.81亿元增至74.6亿元,CAGR为7.56%,驱蚊杀虫市场规模呈现稳健增长趋势;婴童护理市场受生育率下降影响不明显,整体保持稳健增长趋势,市场规模由2009年61.51亿元增长至2023年320.05亿元,对应CAGR为12.5%。婴童护理行业国货崛起显著,CR10里国产品牌市占率由2019年15.2%提升至2023年16.3%,同时行业仍有较大成长潜力,2022年中国婴童护理人均消费(按0-14岁人口口径计算)125.3元/年,2017-2022年CAGR8.8%,相比全护肤品及个护品类的人均消费496.1元/年仍有巨大空间,润本凭借研产销一体战略,可紧跟行业趋势快速推出新品,有望在行业需求扩张中加速抢占市场空间。 润本的护城河:研产销一体化,打造安全、平价、创新的品牌形象公司历时多年打造了自主研发、自有生产线、官方直销渠道的一体化产业链。产业链的垂直布局为公司带来了高性价比、高盈利能力、新品推出迅速的核心竞争力。作为深耕婴童赛道的品牌,润本以“安全”、“温和”、“天然”作为产品研发主线,在产品同质化相对较重的驱蚊赛道中成功突破,塑造了安全、婴儿适用的品牌形象,并进一步延伸至婴童护理产品。在婴童护理行业逐步成长下,公司凭借优质品牌形象和全面的婴童产品矩阵,有望抓住行业红利期快速扩张。 未来成长看点:募投产能稳步扩张,线下渠道重点发力公司产品需求旺盛,2020-2021年自有产能几乎处于满产状态,产能利用率超过95%,随着2022年义乌工厂建成,产能压力有效释放,2022-2023年产能分别增加87.8%、44.5%。借助IPO募资,公司拟扩张黄埔工厂,建设期3年,建成后产能将进一步增加6720万件/年,预期带来边际收入7.6亿元。在义乌工厂建成以及黄埔工厂升级稳步推进下,公司产能瓶颈将得到有效缓解,同时黄埔工厂募投项目兼具研发中心属性,有望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加快研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公司线下销售渠道2023年营收占比24.09%,毛利率47.74%。尽管线下经销商渠道相比线上直销毛利率较低,但驱蚊产品及护肤品作为相对较高频的平价消费品,行业整体线下渠道占比不低。 公司已经开发了包括大润发、沃尔玛/山姆会员店、7-11、名创优品、屈臣氏、华润超市等KA渠道,以及WOWCOLOUR等特通渠道,随着线上线下融合趋势的加强,预计公司线下渠道未来成长潜力较大。 投资建议:公司深耕婴童驱蚊及护理产品多年,在研产销一体以及优质品牌形象的深厚护城河下有望加速抢占市场份额。我们预测公司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13.4/17.2/21.6亿元,每股收益0.73/0.93/1.18元,对应2024年6月3日收盘价20.65元,PE分别为28.44/22.18/17.49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生育率下降快于预期;2)行业竞争加剧;3)新渠道拓展不及预期。
正帆科技 综合类 2024-06-05 33.64 -- -- 38.19 13.53%
38.19 13.53% -- 详细
CAPEX和OPEX业务并举,业绩持续快速增长。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工艺介质供应系统商,专业从事电子工艺设备、生物制药设备、电子气体和先进材料以及MRO服务,覆盖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合肥长鑫、通威、隆基、晶澳、长春金赛等多领域头部客户,业绩实现快速增长。1)收入端:受益半导体&光伏行业大规模扩产需求,2023年公司营收达到38.35亿元,2016-2023年CAGR达到31%,稳健增长。2)利润端: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4.01亿元,2016-2023年CAGR达到52%,明显高于同期收入端增速,反映出盈利能力明显提升。2016-2023年公司销售净利率分别为3.35%、4.05%、6.41%、7.08%、11.20%、9.15%、9.66%、11.04%,真实盈利水平持续提升。2023年公司新签合同66亿元,同比+60%,2024Q1新签订单18亿元,同比+22%。截至2024Q1末,公司在手合同75亿元,同比+68%,其中半导体行业占比53%。公司在手订单充足,随着相关订单陆续交付&收入确认,将驱动业绩端高增长。 CAPEX业务:工艺介质系统需求依旧旺盛,半导体设备零部件为新增长点。1)工艺介质系统:工艺介质系统投资额约占项目总投资的5%~8%,与下游资本开支紧密挂钩。若仅考虑集成电路行业需求,我们预估2023年中国大陆工艺介质系统市场规模为178亿元,2025年有望达到242亿元。若再考虑到光伏、平板显示、LED等行业需求,则市场需求更为广阔。在本土企业中,公司和至纯科技较为领先,2023年公司电子工艺设备实现收入29.00亿元,至纯科技系统集成及材料收入23.80亿元。从收入角度来看,二者较海外龙头仍有较大差距,市场份额提升空间较大。2)半导体设备零部件:气柜模组(GasBox)为干法泛半导体设备内部的模组化气体供应系统。若仅考虑半导体设备需求,我们预估2023年全球和中国大陆GasBox市场规模分别为29.6和10.2亿美元,2025年有望达到34.6和13.8亿美元。公司深耕气体输送系统多年,设备外输送系统与设备内部气体系统底层技术互通,具备较强先发优势。公司产品已经向国内头部半导体设备(例如北方华创、拓荆、中微、微导、晶盛等)和光伏电池片工艺设备厂商批量供货,已获国内头部工艺设备厂商的广泛认证,2023年收入同比增长104%,新签订单同步高速增长。此外,鸿舸半导体持续加大新品研发进度,有望在半导体设备模组零部件领域实现多品类的持续扩张。 OPEX业务:电子气体产业布局加速扩张,前驱体放量在即。展望未来,考虑到泛半导体行业的周期性,在未来下游扩产增速放缓背景下,与存量产线直接相关的OPEX业务的战略重要性将愈发凸显,公司正在材料、服务端积极布局。1)电子气体:分为电子特气和电子大宗气两大类,2023年全球电子大宗气和电子特气市场规模分别为18和51亿美元,合计达到69亿美元。公司在电子特气领域已形成较强市场竞争力,是国内为数不多能稳定量产电子级砷烷、磷烷的企业之一,募投项目重点布局电子气体,并重点加码电子大宗气,实现产品和区域覆盖度的拓展。2)前驱体:前驱体为半导体薄膜沉积核心原材料,2021年中国大陆市场规模约5.94亿美元,2028年将达到11.5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10%。全球半导体前驱体市场由欧美、韩国企业主导,国产替代空间较大。公司在铜陵电子材料生产基地投建的前驱体制造基地,将覆盖20余种前驱体产品,涉及硅基、金属基、High-K和Low-K四大品类,预计2025年逐步达到量产,有望成为OPEX业务另一重要增长点。3)MRO:即维护、维修、运营,主要针对已向客户交付使用的电子工艺设备、生物制药设备提供后续配套服务。公司为本土少数具备MRO一站式服务的综合能力的企业,2023年MRO业务收入占比仍仅为5.81%,后续成长空间较大。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2024-2026年营业收入预测分别为53.96、71.46和90.43亿元,同比+41%、+32%和+27%,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93、8.48和11.59亿元,同比+48%、+43%和+37%,2024-2026年EPS分别调整为2.07、2.95和4.04元(原值2.09、2.99和4.09元,主要系股本调整),2024/5/31股价33.32元对应PE为16、11和8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资本开支下滑、市场竞争加剧、新业务开支不及预期、2021年5月、2022年8月上交所给予公司口头警示等。
紫光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5-29 22.38 -- -- 24.54 9.65%
24.54 9.65% -- 详细
1、事件紫光股份发布《紫光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购买预案》公告。根据公告,公司计划通过其全资子公司紫光国际,以现金方式将收购控股子公司新华三少数股东股权的比例由49%调整至30%,交易作价为21.4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1.8亿元,同时决定终止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2、下调收购新华三股权比例至30%,终止定增,剩余19%股权有远期安排2023年5月26日,公司发布重大资产重组具体方案,拟以支付现金方式向HPE开曼购买新华三48%股权,向IzarHoldingCo购买新华三1%的股权,合计交易定价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47亿元。此外,公司拟通过定向增发方式筹集不超过120亿元资金用于本次股权收购交易。2023年9月24日,公司宣布终止重大资产重组相关事项;待完成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后,再推进新华三股权收购的相关事项。 2024年5月25日,公司发布了进一步调整后的重大资产购买预案,将收购比例由49%调整为30%,终止定增,对新华三的持股比例将由51%提升至81%。公司拟通过紫光国际以现金方式购买HPE开曼所持新华三29%的股权,以及IzarHoldingCo所持的1%股权,合计作价为21.4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1.8亿元),收购资金来源于公司自有资金及银行贷款。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为131.8亿元,公司已计划向银行申请不超过1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美元的贷款。此外,公司宣布拟终止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不超过120亿元A股股票的事项。对于剩余的19%股权,公司放弃优先购买权,但HPE开曼授予紫光国际一项购买期权,允许紫光国际在30%股权交易交割完成后的第16个月至第36个月内选择行使购买剩余19%的股权,期权交易价格为13.57亿美元。3、持续投入AIGC,收购新华三发挥ICT协同效应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前瞻性布局推动AI与云智原生数字平台的结合,实施“AIinALL”战略,为AIGC技术的全面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023年,公司推出全栈液冷解决方案,发布全系列G6液冷服务器和全系列液冷DC交换;推出全球首款单芯片800GCPO硅光交换机、CR16000-M8和CRT19000-20等高端路由器、Wi-Fi7新品、5G小基站等;深度拓展公司百业灵犀私域大模型+优选通用及行业细分大模型的“1+N”行业智慧应用,不断升级“数字大脑”,以全栈能力支撑AIGC行业应用需求。本次收购新华三股权,有利于发挥ICT协同效应,公司利润有望显著增厚。新华三拥有计算、存储、网络、5G、安全、终端等数字化基础设施整体能力,提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智能联接、边缘计算等在内的一站式数字化解决方案,以及端到端的技术服务。 公司对新华三的持股比例将由51%增加至81%,优化了公司整体业务布局,每股收益将明显增厚;同时将加速新华三科技创新进程,使新华三在助力百行百业数字化转型中发挥更大的协同价值。AI催化,数据中心交换机市场空间持续放量。公司面向AI智算场景,提供业界性能领先的400G/800G高速交换机产品,并具备CPO/LPO等先进技术布局,在业界首发800GCPO硅光交换机,率先满足十万卡级别高性能GPU集群网络需求;此外发布业界首款园区400G核心交换机,并支持200G增强以太环网技术,满足园区用户未来5-10年业务发展需要。在AI智算需求持续催化下,交换机相关收入体量有望快速增长。4、发布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规划,加强现金分红2024年5月25日,公司同日发布未来三年(2024-2026年)股东回报规划,计划采用现金、股票或现金与股票结合方式分配股利,除特殊情况外,在当年盈利且累计未分配利润为正情况下,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不少于当年实现合并报表可供分配利润的10%。5、投资建议:公司作为数字化解决方案行业领导者,持续受益于百行百业数字化转型需求,业绩有望企稳恢复,同时伴随AI应用持续推广,公司作为相关基础设备厂商有望受益。维持收入预测,预计2024-2026实现营收分别为831.0/901.5/987.0亿元,考虑新华三2024年持股比例提升,基于审慎性原则,归母净利润预测由24.8/29.1/34.2亿元调整为26.8/38.6/45.3亿元,每股收益分别由0.87/1.02/1.20元/调整为0.94/1.35/1.58元,对应2024年5月24日22.43元/股收盘价PE分别为24.0/16.6/14.2倍,维持“买入”评级。6、风险提示:数字化转型不及预期;运营商云计算投入不及预期;AI智算推广不及预期;上游芯片等原材料成本波动风险;本次交易被暂停、中止或取消风险;新华三剩余19%股权不确定性。
海尔生物 医药生物 2024-05-29 38.72 -- -- 40.59 4.83%
40.59 4.83% -- 详细
事件概述据中证网讯,海尔生物宣布拟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实现对上海元析仪器有限公司的控股收购。收购后,海尔生物持有上海元析70%股权。此次收购将快速补齐海尔生物分析仪器领域产品线,并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助力公司正式切入科学分析仪器赛道,为未来增长提供强劲动能。 并购补齐分析仪器产品线,发挥优势协同发展收购标的上海元析从事科学分析仪器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拥有光谱类、有机元素分析类、前处理类等丰富的细分市场产品线。公司研发创新能力突出,已获得70余项国家专利及软著证书。光谱类、有机元素分析类设备在国产仪器中位列第一梯队,并销往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购完成后,双方将发挥各自在研发、市场及品牌的优势,协同发展。在技术方面,依托海尔生物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平台与上海元析齐全的产品阵容,双方将搭建分析仪器互联互通平台,完善智慧实验室应用场景,并拓展环境、化工等实验室新场景;市场方面,双方将借助海尔生物在海外的本地化布局,整合在不同类型、层级客户资源,进一步增强面向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品牌方面,凭借海尔生物的口碑效应及丰富的生态资源,双方将持续拓展业务边界,实现科学仪器产业链纵深发展。 非存储业务布局持续完善,打开公司成长的新空间作为公司重要成长板块,非存储业务产品布局持续完善,2023年非存储产品营收8.67亿元,总收入占比达38%,同比增长超30%;2024Q1收入占比39%,同比增长22%,环比增长36%。此次并购上海元析后补足分析仪器产品线,在非存储产品上布局继续完善,和公司自动化样本管理、生物培养、离心制备等为代表的新品类一起,持续带动公司非存储板块高速增长,打开公司成长的新空间。 投资建议我们维持公司盈利预测,2024-2026年营收为27.68/34.3/42.71亿元,归母净利润为5.26/6.7/8.47亿元,EPS为1.65/2.11/2.66元,对应2024年5月24日收盘价39.97元,PE分别为24/19/15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海外拓展不及预期;收购尚未完成风险;收购整合不及预期风险
米奥会展 综合类 2024-05-24 21.19 -- -- 23.24 9.67%
23.24 9.67% -- 详细
会展是门好生意,利润率与现金流表现亮眼全球会展龙头英富曼品牌影响力深远,产品溢价能力高,财务预见性佳:1)深耕专业化,全球范围内孵化450个子品牌,头部展会品牌年收入超过1亿美元;2)品牌力造就强溢价,2017-2019年,informamarket分部经营利润率均在30%以上;3)展会变现能力强,除展位费之外,观众、赞助商、广告商均贡献收入;4)财务预见性高,预收款模式下年初即可锁定全年40%以上营收。 米奥为出海办展龙头,已建立多重竞争壁垒。按展位销售数量、参展企业、参展面积统计,公司2023年市占率均为行业第一。虽然利润率与规模与龙头公司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我们认为公司在1)展馆资源;2)境外买家资源;3)品牌力等方面已经建立了较为深厚的壁垒。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有望持续释放利润1)2023年为公司专业化发展元年,单区域扩容+区域复制成长路径清晰,助力公司展位销售快速增长。长期来看,我国展览业目前覆盖40余个行业,公司有望通过合作办展方式进行行业拓展。2)网展贸为公司在线下展会的基础上推出的线上撮合工具,于2017年开始贡献收入,技术持续迭代下渗透率有望逐步提升。根据我们测算,中期维度下网展贸产品收入贡献有望超过2亿元。3)会展行业具备较强的规模效应,不同规模展会毛利率差异较大。2023年公司平均会展展位数量达到了765个,自办展毛利率大幅超过疫情前。2024年单展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毛利率具备持续提升空间。 投资建议:我们略调整之前的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4-26实现收入分别为11.4/14.2/17.0亿元(原预测为11.5/14.2/16.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3.5/4.5亿元(原预测为2.8/3.5/4.4亿元),EPS分别为1.21/1.53/1.94元(原预测为1.82/2.30/2.84元,股本增加对EPS稀释较大)。参考2024年05月23日收盘价20.66元/股,对应最新PE分别为17x/13x/11x,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疫情反复带来的出入境受限、会展延期等风险;(2)国际政治冲突,对“一带一路”、RCEP等国家或地区经济、会展带来的冲击风险;(3)出口贸易下滑风险;(4)2021年公司因业绩预告与最终审计结果不符被出具警示函。
瑞普生物 医药生物 2024-05-21 16.78 -- -- 17.04 1.55%
17.04 1.55% -- 详细
公司为我国动保行业领军企业。2014-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由5.85亿元稳定增长至22.49亿元,CAGR+16%;从归母净利来看,2010-2018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在1亿元左右波动,2019年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63%,2022年受下游低景气拖累有所下降,2023年随着宠物产品等新产品的上市及持续深化与养殖集团的合作深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53亿元,创历史新高。下游基本面逐步改善,行业景气度有望底部回升:(1)原料药、化药制剂及生物制剂市场规模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相比于全球,我国动保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2)动保为典型的后周期行业,业绩与下游盈利水平强相关,随着产能去化养殖基本面逐步改善,动保景气度有望底部回升。 (3)宠物经济方兴未艾,宠物消费品中宠物医疗占比29%,其中药苗占比为13%,比例上高于传统经济动物,宠物动保发展前景广阔。(4)合成生物学作为未来产业之一,具有高成长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且目前正处于政策风口。 主营业务经营稳健,看好新业务未来发展:(1)公司创新氛围浓厚,软件&硬件设施齐备,2023年研发费用投入居行业第一,且体系完善;(2)禽用生物制品为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2023年营收占比为41%。据我们测算,2015-2018年,公司禽用疫苗市占率稳定在10%左右,2019年,受益于动保行业及下游养殖行业集中度提升,公司禽用疫苗市占率提升至13%,2020年进一步提升至14%。(3)畜用疫苗产品线丰富,未来公司有望受益于养殖行业集中度提升。(4)布局宠物行业多年,目前迎来收获期。(5)2023年公司前瞻性布局合成生物业务,目前正值政策风口。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主营业务经营稳健产品矩阵丰富。随着母猪产能持续去化,对应目前生猪供应逐月减少,叠加下半年需求旺季,养殖有望改善推动动保景气上行,基于此,我们上调公司2024-2026年营收26.07/30.61/36.49亿元至26.61/32.06/38.23亿元,上调归母净利润5.02/6.07/7.21亿元至5.41/6.52/7.26亿元,上调EPS1.08/1.30/1.55元至1.16/1.40/1.56元,2024年5月17日收盘价16.76元/股对应24-26年PE分别为14/12/11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动物疫情风险,市场竞争风险,产品开发风险,合成生物业务推进不及预期,2019-2020年公司及部分高管由于营销中心以员工个人名义开设账户收取客户款项,且部分款项未纳入公司账户存储及账务核算收到警示函。
北方华创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5-20 290.29 -- -- 335.70 15.36%
350.00 20.57% --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 2023年报和 2024年一季报。 2023年业绩符合预期,IC 设备收入占比提升明显1)收入端: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 220.79亿元,同比+50.32%,收入规模快速增长,主要系应用于高端集成电路领域的刻蚀、薄膜、清洗和炉管等 IC 设备订单加快交付确认。分产品看:电子工艺装备实现收入 196.11亿元,同比+62.29%,其中刻蚀设备近 60亿元,薄膜设备超 60亿元,立式炉和清洗设备超30亿元;电子元器件收入 24.32亿元,同比-5.51%。 2)利润端:2023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38.99亿元,同比+65.73%,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35.81亿元,同比+70.05%,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率、扣非后归母净利率分别为 17.66%、16.22%,分别同比+1.64、+1.88pct,盈利水平有所提升; 23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 41.10%,同比-2.73pct,主要系电子元器件收入占比下降且毛利率下降所致,23年公司期间费用率-3.16pct,主要系规模效应。 2024Q1业绩持续高增,新接订单延续快速增长1)收入端:2024Q1公司实现营收 58.59亿元,同比+51.36%,符合业绩预告指引,主要系订单加速交付确认。2023年公司新签订单超过 300亿元,其中集成电路领域占比超 70%,24Q1我们预计新接订单维持高速增长,在手订单充足,确保2024年收入端延续快速增长态势。 2)利润端:2024Q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11.27亿元,同比+90.40%,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0.72亿元,同比+100.91%; 2024Q1归母净利率、扣非归母净利率分别为 19.23%、18.30%,分别同比+3.94、+4.51pct,盈利水平持续大幅提升,24Q1公司整体毛利率为 43.40%,同比+2.22pct,期间费用率同比+1.86pct,主要系研发费用率+2.83pct。 半导体设备产品线持续完善,平台化逻辑稳固公司为半导体设备平台型龙头,产品涵盖刻蚀、薄膜沉积、氧化退火、清洗等细分领域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占据一定市场份额。1)刻蚀设备:ICP 实现了 12英寸各技术节点的突破,多晶硅及金属刻蚀系列 ICP 设备实现规模化应用,完成了浅沟槽隔离刻蚀、栅极掩膜刻蚀等多道核心工艺开发和验证;CCP 介质刻蚀设备实现了逻辑、存储、功率半导体等领域多个关键制程的覆盖;TSV 刻蚀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国内主流Fab 厂和先进封装厂,是国内 TSV 量产线的主力机台,市占率领先。2)薄膜设备:PVD 实现了对逻辑芯片和存储芯片金属化制程的全覆盖;布局拓展了 DCVD 和 MCVD 两大系列产品,已实现 30余款 CVD 产品量产应用。3)立式炉及清洗设备: 立式炉系列化设备在逻辑和存储工艺制程应用的全面覆盖,清洗设备实现了槽式工艺全覆盖,同时高端单片工艺实现突破。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 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299.31、396.71和492.03亿元,同比+36%、+33%和+24%,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5.80、77.57和 102.96亿元,同比+43%、+39%和+33%,2024-2026年 EPS 分别为 10.51、14.61和 19.39元,2024/5/14股价 291.30元对应 PE 为 28、20和 15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半导体行业景气下滑、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等。
华海清科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4-05-20 117.82 -- -- 206.66 17.42%
140.44 19.20% --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 2023年报和 2024年一季报。 23年业绩延续快速增长,扣非盈利水平持续提升2023年实现营收 25.08亿元,同比+52%,其中 Q4为 6.68亿元,同比+30%。分业务来看,2023年 CMP 设备和其他业务分别收入 22.78和 2.30亿元,分别同比+59%和+6%。2023年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24和 6.08亿元,分别同比+44%和+60%,2023年销售净利率和扣非销售净利率分别为 28.86%和24.25%,分别同比-1.52和+1.21pct,扣非盈利水平持续提升,主要受益于规模效应下费用率下降。2023年销售毛利率和期间费用率分别为 46.02%和 21.83%,分别同比-1.70和-2.80pct。 Q1业绩增速放缓,在手订单饱满收入确认有望加速2024Q1实现营收 6.80亿元,同比+10%,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02和 1.72亿元,同比+4%和+3%,增速有所放缓。2024Q1销售净利率和扣非销售净利率分别为 29.72%和25.25%,同比-1.74和-1.87pct,略有下降。2024Q1销售毛利率和期间费用率分别为 47.92%和 22.02%,同比+1.26和+3.32pct,可见期间费用率提升是净利率下降主要原因,主要系管理和研发费用率明显上提,同比+1.98和+0.87pct。截至 2024Q1末,公司存货和合同负债分别为 27.32和 12.26亿元,环比+13%和-8%,同比+19%和-8%,在手订单依旧充足,随着设备持续交付确认,24年营收有望重回快速增长。在新接订单方面,我们预计 24Q1签单量维持在较高水平,全年有望延续快速增长势头。 立足 CMP 设备不断完善产品线,关注先进封装等对减薄设备需求拉动1)减薄设备:12英寸超精密晶圆减薄机 Versatile-GP300,满足 3D IC 对超精密磨削,已取得多个领域头部企业的批量订单,并开发晶圆减薄贴膜一体机,突破超薄晶圆加工难题。 2)划切设备:研发 12英寸晶圆边缘切割设备,2024H1已发往某存储龙头厂商进行验证。3)清洗设备:已批量用于公司晶圆再生生产,首台单片终端清洗机发往国内大硅片龙头企业验证,FEOL/BEOL 晶圆正背面及边缘清洗的清洗机已完成装配。4)膜厚量测设备:应用于 Cu、Al、W、Co 等金属制程的薄厚量测设备已实现小批量出货,部分机台已通过验收。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 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35.00、47.40和 60.34亿元,同比+40%、+35%和+27%,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09、13.33和 16.99亿元,同比+39%、+32%和+27%,2024-2026年 EPS 分别为 6.35、8.39和 10.69元,2024/5/14股价 181.40元对应 PE 为 29、22、17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半导体景气下滑、新品拓展不及预期等。
中科飞测 机械行业 2024-05-20 49.80 -- -- 61.50 23.49%
61.50 23.49% --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 2023年报和 2024年一季报。 半导体量检测设备快速放量, 23年业绩实现高速增长1) 收入端: 2023年实现营收 8.91亿元,同比+74.95%,分产品看:检测设备实现收入 6.54亿元,同比+70.15%;量测设备实现收入 2.22亿元,同比+88.56%。 2)利润端: 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 1.40亿元,同比+107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 0.32亿元,实现扭亏。 2023年公司销售净利率、扣非归母净利率分别为15.75%和 3.56%,分别同比+13.44、 +20.81pct,盈利水平大幅提升,主要系规模效应下费用率下降。在费用端, 2023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46.03%, 同比-16.64pct,其中研发费用率同比-14.78pct,下降尤为明显。在毛利率端, 2023年公司销售毛利率达到 52.62%,同比+3.95pct, 其中检测设备、量测设备毛利率分别为 57.17%和 38.79%, 同比+4.54、 +2.95pct,表现十分出色。 2024Q1营收延续快速增长势头,合同负债环比提升1)收入端: 2024Q1实现营收 2.35亿元,同比+45.60%,主要系公司在手订单充足,公司半导体设备产品销量同比大幅增加; 2)利润端: 2024Q1实现归母净利润 0.34亿元,同比+9.1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778万元,实现扭亏,真实盈利水平有所改善。 2024Q1公司销售毛利率为 54.34%,同比-0.92pct,依旧表现出色。 2024Q1期间费用率为 47.46%, 同比-5.8pct,主要系规模效应。 截至 2024Q1末, 公司合同负债为 4.78亿元,环比有所提升, 我们推测 2024Q1接单延续快速增长势头。 国产量测设备龙头,充分受益国产替代浪潮量测设备市场规模大、国产化率低,而且盈利水平出色,是弹性较大的细分赛道之一。 公司无图形晶圆缺陷检测、图形晶圆缺陷检测、套刻精度量测、介质薄膜膜厚量测、三维形貌量测、金属薄膜膜厚量测设备已在国内各类客户批量量产应用,明场纳米图形晶圆缺陷检测设备和光学关键尺寸量测设备已出货客户开展产线工艺验证,暗场纳米图形晶圆缺陷检测设备正在进行客户样片的工艺验证和应用开发中,在产品持续丰富的同时,积极布局先进制程, 充分受益进口替代浪潮。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 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3.41、 19.48和 26.08亿元,同比+51%、 +45%和+34%,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20、 3.29和 4.67亿元,同比+57%、 +50%和+42%, 2024-2026年 EPS 分别为 0.69、 1.03和 1.46元, 2024/5/14股价50.67元对应 PE 为 74、 49、 35倍。 考虑到量/检测设备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较低的国产化率,公司成长弹性较大,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半导体景气下滑、新品拓展不及预期等。
芯源微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5-17 89.76 -- -- 115.70 28.90%
115.70 28.90% -- 详细
公司发布2023年报和2024年一季报。 后道封装和小尺寸需求低迷,Q1收入端短期承压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17亿元,同比+23.98%,其中Q4为5.10亿元,同比+4.57%,增速放缓。分业务来看:1)光刻工序涂胶显影设备:2023年实现收入10.66亿元,同比+40.80%,我们判断前道track实现大幅增长,后道封装和化合物半导体track短期承压。2)单片式湿法设备:2023年实现收入6.00亿元,同比+9.09%,主要系清洗机、去胶机收入增长拉动。3)其他设备:2023年实现收入1330万元,同比-74.96%。 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4亿元,同比-15.27%,短期承压。细分下游来看,我们判断前道track延续快速增长,后道封装和化合物半导体领域需求依旧低迷。2023年公司签单同比基本持平,截至2023年末,公司在手订单约22亿元(含税)。截至2024Q1末,公司合同负债和存货分别为4.14和17.77亿元,分别环比+10%和+9%。随着在手订单陆续交付、收入确认,公司2024年收入端表现有望逐季度边际改善,重回快速增长。 期间费用率明显提升,Q1盈利水平明显下降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1和1.87亿元,分别同比+25.21%和+36.37%。2023年销售净利率和扣非销售净利率分别为14.57%和10.90%,分别同比+0.12和+0.99pct,盈利水平有所提升。1)毛利端:2023年销售毛利率为42.53%,同比+4.13pct,大幅提升,其中涂胶显影设备、单片式湿法设备毛利率分别为38.84%和46.37%,分别同比+4.19和+7.20pct,我们判断主要系零部件国产化降本、产品结构优化等所致。2)费用端:2023年期间费用率为30.79%,同比+1.78pct,一定程度上压制利润端表现,其中销售、管理、研发和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0.77、+0.36、+0.53和+0.10pct。 2024Q1公司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01和863万元,分别同比-75.73%和-84.90%。2024Q1销售净利率和扣非销售净利率分别为6.40%和3.53%,分别同比-16.49和-16.30pct,盈利水平明显下降。2024Q1销售毛利率和期间费用率分别为40.30%和45.79%,分别同比-5.01和+13.91pct。 前道涂胶显影设备持续突破,产品体系快速拓展公司在稳固涂胶显影设备龙头地位的同时,不断由后道向前道领域拓展,同时不断拓展清洗、键合、划片等设备,持续完善产品体系,打开成长空间。1)涂胶显影设备:在稳固后道先进封装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公司重点加码前道市场投入力度,已成功推出offline、I-line、KrF及ArF浸没式等型号,浸没式机台已获得国内5家重要客户订单,国产替代有望加速。2)清洗设备:公司物理清洗机已成为国内逻辑、功率器件客户主力量产机型,同时新一代高产能物理清洗机已发往国内重要存储客户开展验证。在物理清洗机基础上,公司战略性布局市场规模更大的化学清洗机,已获得国内重要客户的验证性订单。3)键合设备:针对先进封装需求,公司前瞻性布局临时键合、解键合设备,已陆续获得多家头部客户订单,进入小批量销售阶段。此外,公司还发布SiC划片裂片一体机,相较砂轮式切割工艺,产能效率大幅提升,进一步完善公司在小尺寸领域的产品布局。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1.22、28.03和37.78亿元,同比+24%、+32%和+35%,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5、4.12和5.56亿元,同比+26%、+31%和+35%,2024-2026年EPS分别为2.29、2.99和4.03元,2024/5/14股价88.65元对应PE为39、30和22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半导体行业景气下滑、新品拓展不及预期等。
凯因科技 医药生物 2024-05-15 29.64 -- -- 30.72 3.64%
30.72 3.64% -- 详细
丙肝:国家政策加持下诊疗率有望快速提升,凯力唯医保适应症拓展后迎来加速放量从我国丙肝患者人数来看,据Polaris数据,2020年估计我国HCV感染者948.7万例;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我国丙肝新发人数约20万/每年。从国家政策来看,2016年WHO提出到2030年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我国卫健委也于2021年9月15日发布了《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行动工作方案(2021-2030年)》。目前我国HCV感染者诊疗率仍较低,据Polaris估计,2020年我国丙型肝炎感染者的诊断率仅为33%,治疗率仅为11%,展望未来在国家政策加持下有望推动丙肝诊疗率提升并推动丙肝药物市场扩容。凯力唯(盐酸可洛派韦胶囊)于2020年2月获批上市系1类创新药,并于同年通过医保谈判进入医保目录;22年经医保谈判续约将报销适应症拓展至泛基因型,系我国首个国产丙肝泛基因型全口服治疗方案。凯力唯医保适应症拓展后迎来加速放量,2023年全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过200%。 乙肝:已布局系列乙肝创新疗法,其中派益生乙肝适应症申报在即并有望打造第二增长曲线从我国乙肝患者人数来看,据Polaris数据,慢性HBV感染者约为8600万例;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新发患者数量维持在90-100万/每年。NAs和聚乙二醇干扰素合理联用系现阶段最有可能实现临床治愈的治疗策略。从我国用于乙肝治疗的长效干扰素竞争格局来看,已获批上市用于治疗乙肝的长效重组人干扰素包括默沙东的佩乐能、罗氏的派罗欣和特宝生物的派格宾,其中佩乐能已停产、派罗欣自2022年12月31日起不继续在中国大陆地区开展商业推广。同时,凯因已针对乙肝适应症布局系列创新疗法包含KW-001/KW-027/KW-034/KW-040,其中KW-001(派益生乙肝适应症)I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全部受试随访、出组,我们预计有望于24年内完成NDA申报、25年有望获批。故展望未来我们认为乙肝治疗长效干扰素竞争格局将较好,凯因及特宝有望呈双足鼎立态势。 其它商业化产品:有望实现稳健增长,为公司贡献稳定现金流除凯力唯外,公司还有多款已商业化品种,包括金舒喜(人干扰α2b阴道泡腾片)、凯因益生(人干扰α2b注射液)、凯因甘乐(复方甘草酸苷胶囊)、甘毓(复方甘草酸苷片、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和安博司(吡非尼酮片)。其中,金舒喜系国内独家α2b干扰素泡腾片剂型,稳居我国妇科外用重组人干扰α2b市占率第一;考虑到其为非医保及非集采产品,且江西省联盟集采中价格降幅为21.8%较温和,故此次中标江西省联盟集采有望为公司带来利润提升。安博司(吡非尼酮片)系指南中建议使用的抗纤维化药物之一,目前我国获批吡非尼酮的厂商为凯因和北京康蒂尼,并仅有赛维药业和依科制药的吡非尼酮片正处于审评中,预计短期内竞争格局良好,安博司有望实现快速放量。公司产品布局丰富,金舒喜、安博司等其它已商业化产品有望实现稳健增长为公司贡献稳定现金流。 业绩预测及投资建议公司专注于病毒性疾病领域,主要产品覆盖抗病毒、抗炎及抗肺纤维化三类,以抗病毒为主。考虑到我国丙肝患者基数大且诊疗率低,距离国家2030年目标仍有一定差距;同时,公司核心品种凯力唯经22年医保谈判续约后报销适应症拓展至泛基因型,系我国首个国产丙肝泛基因型全口服治疗方案,未来有望实现加速放量。在研新品方面,KW-001(派益生乙肝适应症)I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全部受试随访、出组,预计有望于24年内完成NDA申报、25年获批。其余商业化产品如金舒喜及安博司等竞争格局良好也有望贡献稳定现金流。我们预测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91/22.13/28.1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83/1.15/1.52元,对应2024年5月10日收盘价30.46元/股,对应PE分别为37/26/20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在研产品线研发及推进不及预期;新产品市场推广不及预期;集采降价超预期
绝味食品 食品饮料行业 2024-05-14 19.76 -- -- 21.85 7.32%
21.20 7.29% -- 详细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2.61亿元,同比+9.64%;归母净利润3.44亿元,同比+46.63%;其中23Q4实现营业收入16.30亿元,同比+8.45%;归母净利润-0.45亿元,同比减少0.58亿元。 2024Q1实现营业收入16.95亿元,同比-7.04%,归母净利润1.65亿元,同比+20.02%,扣非归母净利润1.56亿元,同比+15.66%。 分析判断:23年经营稳步恢复,24Q1短期承压23年公司围绕“深耕鸭脖主业”的核心战略,克服原材料价格波动、消费习惯变化等严峻挑战,在经营层面进一步优化加盟商结构、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并通过区域产品创新和线上渠道拓展,不断提升运营效率和门店存活率,营业收入同比提升9.64%至72.61亿元。 分业务来看,鲜货类产品/包装产品/加盟商管理/其他营收分别为57.68/28.23/0.83/9.74亿元,分别同比+6.09%/+32.75%/+11.38%/+33.82%,鲜货产品受消费场景复苏和新增门店数量增加推动增长,门店总数达到15950家,净增874家;包装产品高增使得占比进一步提升,其他主营业务高增持续强化公司供应链优势。 分区域来看,西南/西北/华中/华南/华东/华北/新加坡、加拿大、港澳市场营收分别为8.32/1.41/22.19/16.05/12.93/8.87/1.30亿元,分别同比-3.76%/+106.52%/+10.81%/+12.06%/+8.72%/+19.04%/-13.22%,华中和华东市场实现恢复性增长,西北市场加速规模扩张。 24Q1我们认为受需求影响,公司经营短期承压,收入同比下降7.04%至16.95亿元。 成本改善兑现,利润率提升成本端来看,公司毛利率同比下降0.8pct至24.77%,预计主因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和收入结构变动,Q2-Q4毛利率环比逐季提升,我们认为成本端压力持续缓解。费用端来看,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7.44%/6.38%/0.58%/0.19%,同比-2.31/-1.39/0.00/-0.11pct,整体费用端改善较大,其中销售费用率下降较多主因营销支出减少,管理费用率下降主因股份支付费用减少。投资收益减少和资产减值损失增加对利润有所影响。综合来看,虽然成本端承压,但公司通过有效的费控管理实现利润端高增,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高增46.63%至3.44亿元,相应的净利率同比提升1.44pct至4.37%。 24Q1成本端受益于核心原材料价格回落,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3.93pct至13.84%;费用端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7.88%/6.27%/0.60%/0.49%,分别+1.09/-0.04/0.14/0.47pct,销售费用率增加预计与旺季加大投入相关;综合来看,得益于成本端压力释放,公司盈利能力改善,归母净利润同比提升20.02%至1.65亿元,相应的净利率同比提升2.18pct至9.4%。 门店端精耕细作,单店模型优化可期24年是公司经营调整的关键一年,门店端将从过去以拓展份额为主专向精耕细作,推动门店和加盟商结构调整,优化单店模型;成本端核心原材料同比均有所下降且逐渐形成趋势,有望带来盈利弹性。我们看好随着成本下行和公司一系列的数字营销活动带动单店营收逐步恢复,后续业绩逐季改善,净利率稳步恢复。中长期来看,公司已经在泛卤味赛道深度布局,佐餐卤味、新式卤味均有落子,供应链领域已参投超过20家优质产业链相关公司,为公司未来成长储备动能。投资建议参考公司最新业绩报告,我们下调公司2024-2025总营收90.50/101.63亿元的预测至76.97/84.67亿元,新增26年91.44亿元的预测;下调2024-2025年EPS为1.58/1.98元的预测至1.23/1.43元,新增26年1.62元的预测;对应2024年5月9日收盘价20.95元,PE分别为17/15/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成本压力缓解不及预期,新品推广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23年4月,湖南证监局对公司出具警示函;23年8月,上交所对公司及董事长、财务总监、董秘予以监管警示;21年11月、22年9月,上交所分别对公司予以监管警示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311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