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58/806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海油工程 建筑和工程 2018-08-22 5.64 -- -- 6.80 20.57%
7.06 25.1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18年半年报,2018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76亿元,同比下降14.42%;实现归母净利润-1.82亿元,同比下降191.27%。公司二季度单季度业绩扭亏为盈。 2018年上半年,海洋油气工程行业的发展总体处于恢复发展阶段。虽然全球海洋油气工程市场的资本开支规模有所增长,新启动的项目数量有所增加,但单个项目的平均投资规模较过去明显缩减,服务价格仍然面临较大压力,价格战仍在持续进行,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上半年公司项目有序实施,巴西P67项目顺利完工,多个大批项目等待开工 1)上半年公司共运行13个海上油气田开发项目和2个模块化陆上建造项目,还有12个项目等待开工。 2)巴西FPSOP67的实施与交付,显著提升了公司在FPSO领域的工程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国际知名度。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家FPSO工程总包商,也使公司拿到了进军南美巨大浮体市场的入场券。 3)大批项目等待开工,工程建设渐入繁重时段:蓬莱19-3油田4区调整、旅大21-2等数个大型海洋工程项目等待开工,福建漳州、陕西西安和浙江宁波三地的陆上LNG项目也将在下半年动工,海外尼克森油砂长湖西南项目也会在近期内开工。 订单承揽额同比大幅增长,公司明后年业绩有望驶入快车道 2018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市场承揽额约99.64亿元,较去年同期53.12亿元增长87.58%,承揽了流花、旅大、曹妃甸、浙江LNG二期等国内大型工程项目。其中国内市场承揽额89.11亿元,较去年同期51.32亿元增长73.64%;实现海外市场承揽额10.53亿元,较去年同期1.80亿元增长485%。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在手未完成订单额约176亿元。 公司为中海油油服板块核心子公司,有望受益中海油资本支出计划大幅增长 1)中海油储量寿命达历史低值,有提高资本开支需求:截至2016年底,公司油气储量寿命仅为8.1年。储量替代率也达到了6%的极低值。 2)2018年中海油资本开支计划大幅增长40%-60%:中海油2017年实际资本支出约500亿元,继2015-2016年连续两年大幅下跌后小幅回升。2018年资本支出计划为700-80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0%-60%。 3)公司营业收入与母公司中海油资本开支紧密相关:公司营收增速与中海油资本支出增速基本同步。随着2018年中海油资本支出大增,公司的中海油业务量有望得到显著提升。 公司有望受益中海油资本开支大幅提升,以及海外业务快速拓展:我们预计公司2018-2020年EPS分别为0.14、0.29、0.45元,对应PE为39x、20x、x。目前公司PB为1.1倍,股价安全边际较高,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国际油价持续低迷的行业风险;国际市场运营带来的风险;汇率变动风险;工程项目实施风险;自然灾害、恶劣天气等自然因素带来的风险。
中国中铁 建筑和工程 2018-08-22 6.91 -- -- 7.29 5.50%
8.07 16.79%
详细
综合型建筑巨头,领军基建领域:公司系中国乃至全球最具实力、最具规模的国资委旗下特大型综合建设集团之一,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基建建设、勘察设计咨询、工业制造、房地产开发、矿产资源等诸多领域。基建建设横跨国内外,几乎涵盖包括铁路、公路、市政、房建、城轨、水利水电、机场、港口、码头等所有领域。公司在铁路、城轨、高速公路的市场份约为45%、50%、12%,是国内基建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军企业。 订单储备历史最好,受益铁路、城轨市场回暖:公司2017年新签订单规模高达1.56万亿,2016-2017年复合增速为27.6%,为八大建筑央企之最。其中基建订单复合增速32.77%、勘察设计18.79%、工程设备及零部件15.75%、房地产15.75%。基建各细分领域除了铁路订单有所下滑外,公路、城轨、市政及其他新签订单均大幅增长,最近两年复合增速分别为94.18%、42.16%、39.24%。目前基建稳增长整东风又起,作为铁路、城轨市场的寡头之一,公司有望率先受益;订单储备方面,截止2017年底公司在手未完成订单2.57万亿,订单保障倍数3.71倍,为历史最高水平。 基建主业上升趋势明确,盈利能力不断提升:自2015年的低点之后,公司收入增速进入上升通道,2017年营业收入增长7.77%,基建主业回暖是核心因素。2017年公司基建收入增长8.18%,市政工程(包含城轨)表现亮眼,收入增长15.23%。随着扩内需、稳增长政策的不断落实,公司存量订单新开工有望加速,凭借深厚的订单储备,公司收入将继续保持上升态势;盈利能力方面,2017年公司毛利率为9.38%,在存在“营改增”扰动的情况下仍然提升0.79个百分点,彰显强劲的盈利能力。公司毛利率提升一方面得益于基建业务和资源业务的回暖,另一方面公司最近几年加强管理,在坚持向经营规模要效益的同时,持续加强项目成本管控。 资源业务欲火重生,利润增长再添动力:公司在国内外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通过“项目换资源”、收购等方式获得了一批矿产资源项目。受铜、钴、钼等价格的持续下跌订单影响,2014-2016年子公司中铁资源亏损合计58.81亿,占2014-2016年合计净利润的16.7%,是拖累公司业绩的核心因素。2017年随着资源品价格的企稳回升,公司资源业务扭亏,实现净利润6.28亿。目前铜、钴、钼等资源品价格保持稳定,公司资源业务有望继续保持较好的盈利水平,成为业绩增长的重要一极。 持续计提大量减值,资产质量不断夯实:2014年开始,公司资产减值规模逐年提升,2015-2017年分别高达34.69亿、38.80亿、92.45亿,占当期净利润的比重为29.43%、30.54%、65.09%,资源业务、物资贸易、房地产等业务资产得到彻底的夯实,资产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为公司未来的业绩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降杠杆”先行一步,“债转股”树立标杆:公司资产负债率在2013年达到历史高点,目前处于下行通道,从最高的84.6%下降到2017年的79.9%。按照国资委的要求,到2020年需要将资产负债率降至75%以下。目前公司已经率先启动债转股方案,引入包括中国国新在内的9位投资者对二局工程等四大子公司增资115.966亿。目前该方案已经进入资产置换阶段,公司已发布购买资产预案。不同于其他央企的债转股方案,公司接受了9家债转股投资人委派的11名董事、监事参与到标的子公司的公司治理和企业重大经营决策中,尽量对投资人的股东权益进行维护,有望成为市场标杆。 预计公司未来两年收入增速分别为8.24%、7.74%,归母净利润增速为16.5%、17.5%,EPS0.82、0.96,对应PE为9.0倍、7.6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固定资产下滑风险、地方债务风险、订单失速风险
口子窖 食品饮料行业 2018-08-22 47.50 -- -- 51.40 8.21%
52.32 10.15%
详细
事件:口子窖公布2018年中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59亿元,同比增长23.67%,实现净利润7.33亿元,同比增长39.45%,基本每股收益1.22元,同比增长38.64%;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09亿元,同比增长27.51%,实现净利润2.85亿元,同比增长43.15%。 核心观点:公司二季度业绩继续超预期,我们强调的核心逻辑持续兑现,即产品结构加速升级+省外加速增长,徽酒200元价位产品已进入爆发增长阶段,未来成长潜力十足。口子窖作为民营优秀酒企,经营风格稳健务实,近期受经济悲观预期,公司跟随白酒板块出现调整,对应2018年PE不足20倍,我们认为消费换档升级趋势不可逆,经济正常波动对区域酒影响不大,坚定看好公司中长期发展前景,持续重点推荐。 二季度业绩加速增长,消费换档逻辑持续验证。18Q2公司收入9.09亿元,同比增长27.51%,环比提高6.49pct,超出市场预期,报告期末预收账款5.86亿元,同比增长30.22%,反映终端需求持续旺盛;公司净利润2.85亿元,同比增长43.15%,环比提高5.95pct,产品结构升级驱动利润更快增长。分产品来看,18H1高档酒收入20.43亿元,同比增长27.38%,我们预计口子窖10年增速继续保持50%左右增长,6年增速约20%,5年双位数增长;中档酒收入0.52亿元,同比下降12.14%,低档酒收入0.38亿元,同比下降21.89%。分区域来看,省内收入17.63亿元,同比增长22.91%;省外收入3.70亿元,同比增长33.39%,与一季度增速基本持平,省外重点市场迎来加速发展。 毛利率持续提升,销售费用率继续下行。18Q2公司毛利率为73.90%,同比提高3.31pct,得益于高档酒快速增长;期间费用率为14.20%,同比下降3.30pct,其中销售费用率为9.60%,同比下降1.37cpt,管理费用率为4.76%,同比下降2.01pct,财务费用率为-0.16%,同比提高0.08pct;净利率为31.30%,同比提高3.42pct,盈利能力持续提升,主要得益于10年及以上产品快速增长。18Q2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65亿元,同比增长87.50%,现金流表现优秀。 省内200元产品爆发增长,省外开拓步入正轨。目前安徽市场主流价位由120-150元向200多元升级,即产品换档升级,省会合肥市场的婚宴等大众消费场景普遍使用口子窖10年和古井8年等产品。根据过去产品成长路径,未来其他地级市乃至县城将逐步向省会看齐,口子窖将充分受益,当前200元产品占公司收入不到30%,随着渠道的进一步深度运作,未来省内成长潜力充足。省外市场方面,公司坚持以点带面、点状发展、板块化布局,今年开始选取一批具有实力团队的省内经销商进入省外重点区域发展,推进全国化市场的初步布局,我们认为这种经销商派遣制模式,对于口子窖来说是最为合适的,上半年表现反映省外布局进入加速期,未来华东市场发展具备良好看点。 退休股东减持属正常行为,持续看好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公司公告刘安省、孙朋东、张国强、赵杰和仲继华拟自2018年9月7日起6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合计减持不超过0.99%公司股份,我们认为这是公司上市解禁后原始股东的正常减持行为,减持比例小,且上述股东均退休不担任核心职务。我们一直强调公司是少数民营酒企的优质标的,稳健经营风格贯穿徽酒发展历程,产品加速升级和省外加快发展两大核心逻辑逐步兑现,继续看好公司中长期发展潜力。 投资建议:继续重点推荐,重申“买入”评级。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18-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4.40/53.91/64.33亿元,同比增长.25%/21.43%/19.31%;净利润分别为15.35/18.84/22.68亿元,同比增长37.87%/22.71%/20.37%,对应EPS分别为2.56/3.14/3.78元。 风险提示:三公消费限制力度加大、消费升级趋势放缓、食品品质事故。
冀中能源 能源行业 2018-08-22 4.12 -- -- 4.24 2.91%
4.24 2.91%
详细
公司披露2018半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107.8亿元(+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05亿元(+6.1%),其中Q1、Q2分别为2.87、3.18亿元,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为6.84亿元(+12.4%),每股收益为0.17元/股(+6.1%),加权平均ROE为3.07%(+0.06%)。 煤炭销量和售价同比微增,板块利润贡献较为稳定。报告期内,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收入占比84%)煤炭产销量分别为1390万吨(-5.7%)、1461万吨(+3.76%),其中精煤产销量分别为597万吨(-12.4%)、623万吨(-10.4%),洗混煤和原煤销量分别增加20%和36%。根据我们测算,煤炭综合售价622元/吨(+1.9%),吨煤成本444元/吨(-0.3%),吨煤毛利为179元/吨(+13元/吨),煤炭板块贡献净利润7.1亿元,折合吨煤净利润约48元/吨,同比微增1.4元/吨。 焦化业务盈利能力显著提升,但体量偏小。报告期内,第二大收入来源(收入占比13%)焦炭产/销量69/68万吨,同比+3%/+1%,吨焦价格2069元/吨(+11%),吨焦成本1882元/吨(+12%),实现吨焦毛利187元/吨(+1.7%)。得益于焦炭业务的量价齐升,公司焦化企业金牛天铁净利润0.56亿元(+0.26亿元),吨焦净利润达到81元/吨(+36元/吨)。 转让宣东矿等盈利较弱的资产,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资产质量。报告期内,公司拟将下属宣东矿(150万吨)、张家口煤炭销售分公司、张家口物资贸易分公司、张家口洗煤厂、张家口机械修造分公司等与煤炭业务紧密关联的张家口矿区的经营性资产及负债转让给集团全资子公司张矿集团,交易作价为5951万,上述标的资产2018年一季度亏损2503万元,此次转让有助于减轻公司经营压力,优化上市公司资产质量水平。此外根据公告,前期邢台矿剩余的48万吨/年产能指标成功转让给了神华国能宝清煤电化等三家公司,合计金额8223万吨(含税及手续费),折合每吨171.3元,此次指标转让预计增加归母净利润5700万元。 财务费用下降,管理费用上升,整体期间费用率较为稳定。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1.9亿元(+7.4%),系销售服务费等增加所致;管理费用9.4亿元(+18.6%),系职工薪酬及修理费等费用上升所致;财务费用2.9亿元(-7.5%),系本期利息收入大幅上升所致。三项期间费用合计14.2亿元,期间费用率13%,同比上升0.6个pct。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18/19/20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12.1/12.6/13.2亿元,折合EPS分别是0.34/0.36/0.37元/股,当前4.14元股价对应PE分别为12.1/11.6/11.1倍,给与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低迷;行政性调控的不确定性。
锡业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18-08-22 10.33 -- -- 10.91 5.61%
11.70 13.26%
详细
事件概述:锡业股份8月17日披露公司2018年半年报,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0.64亿元,同比增长7.3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2亿元,同比增长26.16%;实现扣非净利润4.54亿元,同比增长27.91%。从单季度数据看,今年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0.31亿元,同比基本持平,环比增长22.1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7亿元,同比增长29.09%,环比增长57.39%;实现扣非净利润2.77亿元,同比增长35.67%,环比增长56.50%。 核心产品均价上扬支撑业绩高增长,华联锌铟仍为公司主要利润源。 2018H1,锌价虽呈下行态势,但均价同比仍大幅上扬,上半年LME3M 锌均价为3252美元/吨,同比上涨20.4%;同时,锡、铜上半年均价分别为14.60万元/吨和5.20万元/吨,同比分别上涨0.95%和11.72%,我们认为核心产品价格上涨,是公司业绩高增长的主因。而华联锌铟作为公司重要的锌产品基地,当仁不让成为利润贡献“主力军”,H1华联锌铟实现净利润5.91亿元,同比增长17.5%,H1公司锌产品毛利率为高达69.63%,较去年同期上涨7.09个百分点,而锡锭产品毛利率有所下滑(18.36%→16.55%),或与精矿供应紧张背景下加工费下滑有关;锡材以及化工品毛利率同比分别提升3.3、3.9个百分点,显示公司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附加值进一步提升。 募投项目有序推进,资源供给能力再度提升。公司于2016年以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4亿元,其中21亿元用于投资年产10万吨锌、60吨铟技改项目,2018H1该募投项目已经顺利实现联动试车,后续随着生产调试以及达产达标,有望逐步贡献利润。此外,华联锌铟铜街-曼家寨360万吨/年采矿权证成功获取,评估报告显示,矿区矿石资源储量9288万吨,金属量:锌329.72万吨(品位3.55%),锡31.15吨(品位0.34%),铜3.1万吨(品位0.03%),相关采矿扩建工程及其配套项目建设也正在加紧推进,公司资源供给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硬短缺:2018年表现为结构逻辑,2019年过渡为总量逻辑。资源品位下降(由5-6%降至1-1.5%)+开采方式转变(露采→坑采),导致缅甸锡精矿供给能力显著下降和开采成本上升,再考虑到当地资源前景不明以及政府精矿储备量不断被消耗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缅甸原矿产量高峰已过,2018年尚有库存对冲产量下降的影响,2019年供给能力下降问题将更为突出,也即,2018年表现为结构逻辑,而2019年有望过渡至总量逻辑,预计2018年缅甸矿供给降幅在1.5-2.0万吨区间,约占全球锡精矿产量的5%左右。而国内矿有效增量仅为6000-8000吨,远不能抵消缅甸降幅,再生锡仍将保持平稳,因此,供给端组合为:一大降(缅甸矿)、一小增(国内矿)、一平稳(再生锡),收紧趋势确立,再叠加稳中有增的需求,我们认为“锡牛”行情或将为期不远。铜原料供需仍将紧平衡,铜价中枢有望系统性上移;锌供需虽边际改善,但短缺格局仍将延续,全年均价来看,有望继续维持增长,华联锌铟盈利能力仍有保障。锡业股份作为全球锡行业龙头,有望深度受益于此轮“锡牛”行情。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18/2019/2020年净利润分别为10.2/12.6/13.5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0.61/0.76/0.81元,目前股价对应的PE 估值水平分别为16x/14x/13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宏观经济波动带来的风险;缅甸资源储量大幅波动的风险;锡、铜、锌价格不及预期的风险。
中泰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18-08-22 8.72 -- -- 9.17 5.16%
9.17 5.1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18年半年度报告,2018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3.49亿元,同比增长62.7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43亿元,同比下降0.1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12.11亿元,同比下降1.58%;EPS为0.58元/股。 上半年经营数据完成度较好,2季度业绩环比高增,新增产能投产将贡献业绩增量。(1)2018年上半年,公司产品实现产量数据和经营目标完成比例分别为电石(131.78万吨/50%)、PVC(90.17万吨/52%)、烧碱(62.82万吨/51%)、粘胶短纤(26.02万吨/44%)、粘胶纱(15.08万吨/53%)和电(66.77亿度/52%),各产品指标完成较好。根据我们测算,2018年上半年,PVC、烧碱、粘胶短纤和粘胶纱销售不含税价格分别为5640元/吨、3509元、9751元/吨和14006元/吨,各产品毛利率分别为28%、60%、28%和13%,烧碱、PVC等维持高毛利率。(2)2018Q2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8.18亿元,同比增长49.67%和环比增长92.77%,二季度业绩高增。业绩环比高增主要归因于2季度PVC和烧碱等价格环比增长。(3)根据公司公告,公司在建产能中有30万吨PVC、15万吨烧碱、20万吨粘胶短纤和120万吨兰炭,预计于2019年将陆续投产,贡献业绩增量。 PVC景气度有望回升,烧碱盈利能力仍强。(1)PVC行业产能自然出清,行业处于弱平衡状态,供需格局实质性好转,PVC均价中枢处于逐步上移趋势。2018年PVC均价为6575元/吨,较2017年均价提升200元/吨。根据2017年PVC行情,随着需求旺季的来临、环保对于供给影响、油价上涨和人民币贬值导致成本增加,我们预计PVC后续价格仍有望上涨。此外,公司近年来致力于向上游完善PVC产业链,逐步掌控氯碱产业所需的煤炭、原盐、石灰石等资源,夯实了原料供应基础,具备了氯碱行业的低成本的资源条件,也使得公司能够获取原材料上涨带来的额外收益,一体化布局步入丰收。(2)2018年上半年烧碱需求增速为0.7%,需求维持稳定。由于受到环保回头看和氯碱企业氯碱补贴不高的影响,部分地区需求出现下滑,导致烧碱价格走低。据卓创资讯,当前烧碱价格(华东市场价)为3800元/吨,较前期高点大幅下滑。烧碱的下游产品主要是氧化铝、化纤等,我们认为后续由于电解铝的需求旺季将来临,叠加部分产能释放拉动氧化铝的需求,从而推动氧化铝产量提升,而带动烧碱需求增加,烧碱价格有望止跌回升。 棉花景气周期开启,有望拉动粘胶需求。棉花经过连续三年去库存后,有望迎来新一轮的补库存周期。17/18年度国内棉花供应较为充足,但若18/19年度仍保持相同的产量、消费量和净出口量线性外推,18/19年度结束之后,我国棉花库存约在570万吨,库存消费比将进一步下降至69%,国内棉花市场将处于爆发临近状态。从全球来看,2018/19年度棉花仍将呈现出产小于需的状态,库存快速消化,全球的库存消费比将降至66.8%,进而或将带动全球棉花价格走强。且前期不断有天灾影响棉花种植,我们认为棉花市场的大周期有望开启。棉花的景气周期来临有望提振替代品粘胶的需求,虽然18年粘胶产能周期刚到顶点,但扩产的企业多数为行业龙头,且最近行业开工率较低叠加出口较好,产能增量并未完全变为有效供给,加之目前行业盈利已经回到15年周期底部抬升的位置,我们认为公司粘胶产品的边际向好趋势确立,后续盈利能力有望回升。此外,2017年我国粘胶出口量为29.75万吨,占总产量的8.3%,出口占比相对较小,贸易摩擦影响有限。当前公司阿拉尔富丽达20万吨/年粘胶短纤项目正积极推进,届时公司将拥有71万吨/年的产能,龙头地位进一步确立。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18-2020年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25.55、27.31、29.64亿元,同比增长6.35%、6.88%、8.55%;对应EPS为1.19、1.27、1.38元,对应PE分别为8倍、7倍和7倍。 风险提示事件:产品价格大幅下行的风险、项目投产不达预期的风险。
永兴特钢 钢铁行业 2018-08-22 15.60 -- -- 15.73 0.83%
15.73 0.83%
详细
业绩概要:永兴特钢公布2018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4.28亿元,同比增长24.05%;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24亿元,同比增长34.33%;基本每股收益0.62元,2017年同期为0.46元,其中2018年1-2季度EPS分别为0.25元、0.37元; 半年报业绩增长稳健:虽然上半年我国基建投资呈现大幅回落之势,但地产领域在货币政策转向之后表现持续亮眼,1-6月份房地产投资累计增速9.7%,地产新开工累计增速为11.80%,与此同时制造业投资从底部实现稳步改善,1-6月抬升至6.8%,这为钢铁等强周期行业业绩的改善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司处于不锈钢棒线材细分领域,奥氏体双相不锈钢为公司的拳头产品,报告期内公司产品单吨净利高达1547元,创上市以来最高水平。另外,量的增长对公司业绩也形成进一步支撑,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产品销量14.39万吨,同比增长17.76%,对应下游领域如石化、能源装备、机械交通等领域。报告期内,公司三项费用率为5.89%,与去年同期相比提升1.08个百分点,其中管理费用同比增加52.21%,主要是由研发投入增加所致,而财务费用增加631.14%至671万,主要由票据贴现利息及银行借款利息增加所致,销量的增加也使销售费用小幅上升11.11%; 募投项目全面投产:截至最新,公司年产25万吨棒线复合车间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达到项目预定可使用状态。募投项目投产后解决了原有前道的熔炼能力和后道的轧钢能力不匹配问题,完全投产后轧钢产能将达到25万吨,具体包括线材13.6万吨、棒材8.4万吨及大盘卷3万吨,另外锻打产能3万吨,半成品直接销售2-3万吨,公司最终年销售产品可达到30万吨以上。今年作为该项目投产元年,预计全年产量达到28万吨,目前上半年该棒线项目已实现效益2251.50万元,进一步夯实了公司业绩增长基础; 地产表现亮眼带来行业需求韧性:虽然现在已进入8月,但从最新社库去化及成交量数据来看,目前淡季需求强度尚可,并未出现明显回落。另外从我们调研情况来看,上半年整体需求好于预期,主要原因在于地产赶工。年初我们即对地产不悲观,贸易摩擦外压之下,我们在4月17日突发降准率先提出,财政、货币双紧将转变为财政中性而货币松动,地产投资或超预期,从而对基建下滑构成对冲。从最新经济数据来看,地产领域1-7月数据表现亮眼,其中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10.2%,增速提高0.5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14.4%,增速提高2.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4.2%,增速提高0.9个百分点,近几个月地产领域量的增长表现持续超预期,降准之后地产领域量的增长持续超预期;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不锈钢棒线材领域的龙头,双相不锈钢和锅炉用管享有盛誉,不锈钢无缝管管坯市场超高的市场占有率使公司在细分市场拥有较强的议价能力。未来随着新产线产能完全释放,公司在不锈钢棒线材领域的销量有望更上一层楼。预计公司2018-2020年EPS为1.40元、1.49元以及1.54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大幅下滑导致行业需求承压。
华夏银行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18-08-22 7.36 -- -- 7.84 6.52%
8.25 12.09%
详细
中报亮点:1、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速回升。2、资产结构进一步优化,贷款同比高增17.4%。中报不足:1、负债端存款有一定压力,存款环比-0.4%,且活期化程度降低。2、净非息收入增长较弱。3、逾期90天以上占比不良较年初上升。4、资本补充仍有一定压力。 业绩概览:拨备前利润增长有一定压力,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回升。1Q18、1H18营收、拨备前利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5%/-1.4%、1.0%/-0.9%、0.9%/2.1%。 1H18业绩同比增长拆分:正向贡献业绩因子为规模、成本、拨备、税收。负向贡献因子为息差、非息。各因子贡献变化情况:规模增速较1季度增速减弱。息差仍为负向贡献,负向贡献力度减弱。非息收入较弱;拨备反哺利润。 投资建议:公司18E、19E PB 0.55X/0.50X(股份行0.73X/0.65X);PE 4.72X/4.49X(股份行5.90X/5.53X)。公司经营表现一般,总体资产质量表现平稳、存量压力稍大,公司估值便宜,期待未来的经营改善。 风险提示:经济下滑超预期。
兰花科创 能源行业 2018-08-22 6.96 -- -- 7.27 4.45%
7.62 9.48%
详细
中报业绩同比大增,主因产品盈利改善以及计入大额营业外收入 公司2018中报实现归母净利润6.29亿元,同比增加1.18亿元,涨幅2.58%,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主营产品煤炭、尿素、二甲醚、已内酰胺均实现盈利改善;二是非经常性损益贡献5712万元,主要是由于晋城国投公司以持有的兰花煤化工公司和兰花污水处理公司股权对化肥分公司关停损失进行补偿,增加营业外收入9711万元。 煤炭板块业绩同比增长,主因价格领先成本上涨 煤炭是公司的第一大业务。产销方面,2018H1公司煤炭产量为376万吨,同比下降6.0%,煤炭销量为341万吨,同比下降7.2%;价格成本方面,公司煤炭售价为635元/吨,同比增长10.8%,吨煤销售成本237元/吨,同比增长7.2%,吨煤毛利398元/吨,同比增长13.4%。虽然煤炭板块产销量下降,但价格上涨领先成本上涨,所以煤炭板块的毛利实现13.6亿元,同比增长4.97%。 尿素板块业绩同比减亏,主因价格领先成本上涨,但停产拖累业绩 尿素是公司的第二大业务。产销方面,2018H1公司尿素产量为44.4万吨,同比下降10.9%,尿素销量为42.94万吨,同比下降22.38%,主要是由于供暖季两家分公司停产;价格成本方面,公司尿素售价为1759元/吨,同比增长28.4%,吨尿素销售成本1596元/吨,同比增长16.1%,吨尿素毛利为163元/吨,由负转正,去年同期为-5元/吨。虽然尿素板块产销量下降,但价格上涨超过成本上涨,所以尿素板块的毛利实现7011万元,同比由负转正,去年同期为-284万元;2018H1尿素板块利润总额为-7862万元,去年同期为-1.26亿元,同比减亏。 己内酰胺业绩同比扭亏,二甲醚业绩小幅增长 己内酰胺于2017年投产,2018H1产量为6.03万吨,同比上涨17.1%,销量为6.02万吨,同比上涨26.74%,单吨售价为13604元/吨,同比上涨12.8%,单吨销售成本11141元/吨,同比上涨6.8%,吨毛利2463元/吨,同比上涨51%,价格涨幅领先成本,板块毛利同比大幅上涨,利润总额为6362万元,去年同期为-2069万元,同比扭亏为盈。2018H1公司二甲醚产量为13.79万吨,同比上涨4.63%,销量为13.83万吨,同比下降1%,单吨售价为3527元/吨,同比增长13.6%,单吨销售成本3321元/吨,同比增长16.4%,吨毛利205元/吨,同比下降18.9%,成本涨幅领先价格,板块毛利同比下降,但从利润总额来看2018H1为677万元,去年同期则为307万元,业绩小幅增长。 在建矿以及化工项目有望陆续投产,公司仍有成长空间 玉溪煤矿240万吨产能矿井仍在推进建设,预计年内可以试生产;永胜煤业120万吨产能煤矿于今年7月实现联合试运转。同宝90万吨产能、沁裕90万吨产能两矿去年底顺利取得复工批复,百盛(90万吨产能)二期工程建设启动。田悦分公司年产2万吨乌洛托品项目于2017年7月投入试投产,煤化工分公司15万吨/年复合肥项目竣工调试。 恢复提取“煤矿转产发展基金”和调整望云矿折旧年限,成本有所上升 公司所属生产煤矿自2018年8月1日起,按5元/吨恢复提取“煤矿转产发展资金”,预计提取煤矿转产发展资金1491万元,预计将减少2018年利润总额1491万元、净利润1203万元。公司所属望云煤矿分公司西区生产区域相关固定资产调整为按尚可使用年限17个月(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计提折旧,每月增加计提折旧约241万元,将使2018年利润总额减少1205万元,净利润减少1205万元。 盈利预测:2018-2020年EPS为0.92、0.97、0.99元 我们预计未来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对煤炭、尿素、二甲醚、己内酰胺价格的走势判断,以及在建矿和化工新项目有望投产等因素,公司未来业绩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预测2018-2020年EPS分别为0.92、0.97、0.99元,对应PE分别为7.4X/7.1X/6.9X,对公司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及预期,环保政策力度加大,新项目建设进度滞后。
蓝光发展 房地产业 2018-08-22 5.57 -- -- 5.64 1.26%
5.64 1.26%
详细
公司2018年上半年实现营收80.09亿元,同比增长24.3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20亿元,同比增长118.84%,EPS0.14元。 业绩高增,销售表现亮眼 报告期内,公司净利增速高于营收主要原因:结算毛利率提升。随着近两年行业回暖期销售项目陆续进入结算期,公司结算毛利率同比扩大4.41个百分点至28.65%。销售方面:根据公司公告,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额413.73亿元,销售面积384.22万平,同比增长36.66%、27.22%;销售均价10768元/平方米,同比增长7.42%。展望下半年,公司可售货值充裕(全年1500-1800亿元),叠加当前仍较高的去化率,全年有望冲击1000亿元销售大关。 土地投资相对积极,杠杆率稳中有升根据公司月度公告数据,上半年公司新增土储建面439万平、总地价119亿元,同比增长226%、85%,其中拿地金额占销售额比重为29%,同比扩大7.5个百分点。地价方面,2018年上半年拿地楼面价为2709元/平,同比下降43%,土地成本下行主要源于公司城市布局能级的下沉,上半年三四线占拓展建面比重为91%。从拿地方式来看,公司拓展资源方式多元化,根据我们跟踪,2018年1-7月,公司非直接招拍挂项目的储备资源占比超过55%。 财务方面,由于公司拿地相对积极,上半年公司杠杆率稳中有升。18年中期末净负债率为115.08%,较17年末扩大了23.55个百分点。报告期公司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优化债务结构,如发行了永续中票10亿元、购房尾款ABN11.4亿元、购房尾款ABS8.2亿元、私募债31.1亿元等,且10亿美元债项目已获发改委备案。融资成本方面,2018年上半年末综合融资成本为7.33%,较17年上升0.14个百分点。 “股权激励+跟投”调动员工积极性,高管增持彰显管理层长期信心公司自6月底公告高管增持计划,截至7月20日,本次增持计划实施完毕,累计增持236.75万股,占总股本比例0.08%,耗资1410万元,增持平均价位5.96元/股。此次增持一方面彰显了管理团队对公司发展的长期信心;另一方面配合股权激励(给予核心高管及业务骨干一共12804份期权,占总股本6%(转增前))、项目跟投机制(员工跟投合计持有项目股权比例上限为15%,高于一般同行的10%),将进一步强化管理团队与公司利益绑定,助力公司长远发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扩张迅速,2017年销售保持高增长,而现代服务业、医疗器械和3D生物打印三项业务均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蓝海行业,其中物业服务及生物医药平台嘉宝股份、迪康药业均拟在港股IPO上市。公司土储丰富,积极进行全国布局,股权激励及“蓝色共享”员工事业合伙人计划进一步提升公司获取项目的质量和项目运营效率,为高速增长的持续性打下基础。我们预计公司18、19年EPS为0.75元、1.12元,对应当前PE为7.36x、4.92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销售不达预期,行业调控及流动性持续收紧等。
恒源煤电 能源行业 2018-08-21 6.43 -- -- 6.61 2.80%
6.71 4.35%
详细
公司披露2018半年报:实现营业收入31.5亿元(-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53亿元(-28.3%),其中Q1、Q2分别为2.04、2.49亿元,扣非后为4.55亿元(-28.6%),EPS 为0.45元(-28.3%),加权平均ROE 为6.25%(-4.02pct)。 业绩同比下滑原因一:煤炭产、销量下滑。主要受刘桥一矿(产能140万吨)关闭影响,公司产销量下降,上半年原煤产量541.4万吨(-16%),商品煤销量449.9万吨(-7.5%),其中,第一季度原煤产量271.5万吨(-16%),商品煤销量215.6万吨(-5%);第二季度原煤产量269.9万吨(-16%),商品煤销量234.2万吨(-10%)。由于煤炭产销量下滑,煤炭主营业务收入29.4亿元,同比下降2.7%。 业绩同比下滑原因二:所得税率恢复正常。受企业所得税影响,2017年公司前三季度利润用于弥补2015年度剩余亏损9.8亿元,使得上年度利润基数较高,自2017年四季度公司已经按规定计提所得税费用,税率恢复至25%。 煤炭主营业务价格同比上升,成本控制能力较为出色。2018上半年,公司煤炭销售均价653元/吨(+5.2%),其中Q1/Q2分别为657、649元/吨;吨煤销售成本419元/吨(同比持平),其中Q1/Q2分别为418、420元/吨;吨煤毛利234元/吨(+32元/吨),其中Q1/Q2分别为239、229元/吨。由于煤炭收入占比高达93%以上,则不考虑其他业务吨煤净利润为101元/吨(-30元/吨)。 刘桥一矿关闭导致管理费用上升明显,但财务费用有所下降。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0.44亿元(+9.6%),主要是因为一票制运输费用增加所致;管理费用4.14亿元(+35%),主要是因为刘桥一矿关井闭坑导致留守人员及善后的各项费用增加所致;财务费用0.59亿元(-31.4%),主要是因为平均借款总额下降,利息支出下降所致。三项期间费用率17.6%,同比增加3.3个pct。 安徽省国企改革或成公司未来重要看点。作为内生增长能力较为欠缺的公司,外延式发展或有助于其做大做强。安徽省在国企改革方面,着力推动企业整体上市(比如近期淮北矿业注入雷鸣科化),公司大股东皖北煤电集团(持股54.96%)除了在安徽,还在晋陕蒙布局煤炭资源储备。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18-2020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9.5/10.2/10.6亿元,折合EPS 分别为0.95/1.02/1.06元/股,当前6.54元股价对应PE 分别为6.9/6.4/6.2倍,低估值优势明显,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速不及预期;行政性调控的不确定性;新能源持续替代。
星宇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18-08-21 53.19 -- -- 51.75 -2.71%
52.70 -0.9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18年半年报,2018年H1实现营收24.5亿元,同比增长22.43%,2018年H1实现归母净利润3.0亿元,同比增长32.31%。 受益于一汽大众产品周期,营收增速有望维持。2018年H1公司实现营收24.5亿元,同比增长22.43%。今明两年为大众密集的新产品投放期,下半年预计推出4款新车,首款SUVT-ROC探歌已上市,明年预计再度投放6款大众品牌新车型和3款奥迪品牌新车型。其中TROC、速腾、迈腾LED款车灯价值量更高,我们预计下半年及2019年营收增速能够维持。 产品结构改善,毛利率回暖,盈利能力提升。(1)上半年下游整车增速放缓叠加原材料塑料粒子等价格维持高位的影响,公司成本端承压。随着新项目批产,大灯产品占比上升,产品结构改善、毛利率回暖。2018年H1毛利率为21.64%,维持去年同期水平。(2)2018年H1期间费用率为8.29%,同比下降2.06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管理费用率下降。(3)受益于毛利率回暖以及费用率降低,2018年H1净利率为12.24%,同比提升0.87个百分点。 LED大灯已投产,公司将充分享受车灯产业升级红利。(1)LED车灯量价齐升,前景开阔。我国LED车灯市场进入爆发期,新车LED尾灯普及,LED前照灯加速渗透。同时单车配套价值提升显著,以LED渗透率最低的前照灯为例,一套卤素车灯400-500元,氙气车灯800-1000元,一套LED前照灯价值量可达到2000元。(2)公司多款LED车灯、智能车灯已经研发成功,技术研发顺利。公司是最大的自主车灯厂商,已经成功切入一汽大众、一汽丰田、广汽乘用车等主机厂供应链,有多年的合作历史,客户资源优质,将充分享受行业发展红利。 盈利预测与估值建议:我们预计2018/2019/2020公司将实现归母净利润为6.12/8.06/9.91亿元,增速分别为30.24%、31.72%、22.94%,对应的EPS为2.22/2.92/3.59元。对应2018年8月17日的收盘价52.38元的PE为23.6/17.9/14.6倍。公司作为自主车灯龙头,客户资源优质、LED车灯布局早投入大,将深度受益于一汽大众的产品周期以及车灯行业LED化的行业红利,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销量增速下滑的风险、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风险、客户集中度风险。
新集能源 能源行业 2018-08-21 3.84 -- -- 4.04 5.21%
4.04 5.21%
详细
公司披露2018年度中报:营业收入45.62亿元,同比上升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65亿元,同比上升398%,其中Q1/Q2分别为3.6/4.1亿元,扣非后为6.57亿元,同比上升196%。折合EPS为0.3元/股,同比增加400%。公司上半年业绩表现较为靓丽,具体点评如下: 煤炭与电力业务皆量价齐升,煤炭收入同比上升34%,电力收入同比上升16%。报告期内,受益于新集一矿(180万吨/年)的投产,公司原煤产量912.3万吨,同比上升14%,商品煤产量786万吨,同比上升21.3%,商品煤销量775万吨,同比30.3%。上半年,公司商品煤综合售价较去年同期上涨13元/吨至488元/吨,量价齐升致使公司煤炭收入同比上涨34%至37.8亿元。至于火电业务,板集电厂(2*1000MW)效能继续提升,上半年公司合计发电量54.5亿度(+10%),售电量51.8亿度(+11%),度电售价0.31元(+4.8%),电力业务收入达到16亿元(+16%)。 上半年营业成本有所增加,但涨幅小于收入,毛利率创近年来新高。一方面由于新集一矿投产,公司煤炭产量、掘进尺同比增加,造成材料费、安全费用、人工成本、井巷工程基金、劳务费用等有所增加;另一方面,由于电厂发电量增加,使得发电燃料成本有所增加。上半年,公司营业成本同比上升21%至24.4亿元,上涨幅度小于收入,毛利率达到46%,创近年来新高。 得益于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非经常性收益大幅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非经常性收益1.1亿元,扭负为正,其中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达到1.6亿元,是驱动非经常性收益大涨的主要因素。收到政府补偿232万元,而上年同期为1840万元。 积极实施人员分流,管理费用有所提升。从期间费用来看,公司财务费用5.2亿元,同比上升8.4%;销售费用0.2亿元,同比上升11%,系工资及社保费用增加所致;管理费用3.1亿元,同比上升46.8%,系管理人员工资上涨以及三矿关闭后分流生产人员的各项费用列支管理费用所致。期间费用率18.7%,同比下降2.4个pct。 拟关闭在建杨村煤矿,资产效益进一步提升。为了积极做好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公司拟将杨村煤矿(在建矿井)列入化解产能矿井,化解产能500万吨,该议案已通过董事会决议。公司认为杨村煤矿资源赋存条件差,现有采煤技术下开采不经济。同时,公司拟将杨村煤矿现有产能指标进行置换,以提升现金收入,并开展杨村煤矿地下煤炭气化开采科技项目,最大限度减少矿井关闭对公司造成的影响。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测公司2018-2020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12.5/13.0/13.2亿元,折合EPS分别是0.48/0.50/0.51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7.8、7.5、7.4倍,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速不及预期;行政性调控的不确定性;新能源持续替代。
润达医疗 医药生物 2018-08-21 9.74 -- -- 10.78 10.68%
10.78 10.6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18年中报业绩快报,实现营业收入27.95亿元,同比增长58.6%,归母净利润1.44亿元,同比增长50.0%,扣非净利润增长1.44亿元,同比增长55.3%。 业务规模持续扩大,经营性现金流持续改善。2018Q2实现营业收入15.0亿元,同比增长49.6%,归母净利润0.88亿元,同比增长39.7%,规模扩大速度较快的原因主要是公司积极进行市场布局,通过内生和外延渠道整合的方式,使得公司整体综合服务业务市场接受度逐步提高,客户数量及收入稳步上升,并通过集团协同效应使整体业务规模显著上升,规模效应进一步体现所致;与此同时,2018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3亿元,与去年同期-9,227万元相比有明显改善,我们预计主要原因在于公司高度重视经营质量与风险管控工作,一方面加强了自身及子公司对医院的应收账款管理,另一方面凭借较强的渠道优势提高对上游产品供应商的话语权。 集成业务加速异地复制,同时积极探索精准中心、区域检验中心等新业务模式。公司在全国范围一方面通过经销商开展集成业务,另一方面借助国药的渠道优势提高市场份额,;同时公司在上海、黑龙江等地区开展第三方精准检测实验室业务,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建设区域检验中心并提供整体综合服务,积极探索各种新型业务模式,在IVD流通领域集中度持续提升的过程中保持了较强的先发和规模优势。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18-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2.89、81.12和100.79亿元,同比增长45.63%、28.97%、24.2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5、4.39、5.50亿元,同比增长52.96%、30.94%、25.38%,实现EPS分别为0.58元、0.76元、0.95元。目前股价对应2018年18倍PE,考虑到IVD渠道仍在整合期,公司全国性集成业务扩张有望持续加速,我们认为公司2018年合理估值范围在25-30倍PE,合理估值价格区间在14-18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供应商相对集中风险、医院招投标风险、应收账款坏账风险。
丽珠集团 医药生物 2018-08-21 38.50 -- -- 41.45 7.66%
41.45 7.66%
详细
事件:丽珠集团发布2018年半年报,2018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5.65亿元,同比增长6.78%;实现归母净利润6.33亿元,同比增长25.66%;扣非净利润为5.71亿元,同比增长25.45%。同时发布三季度业绩预告,第三季度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2.24亿元-2.91亿元,同比增长0% -30%;前三季度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7.95亿元-8.62亿元,同比增长17.06%-26.95%。 业绩符合预期,产品结构优化。参芪扶正注射液和鼠神经生长因子受到政策影响,上半年收入分别下滑34.66%和18.13%。在此情况下业绩依旧取得了较快增长,主要是由于二、三线产品梯队持续丰富,受益于产品推广和营销改革,二三线产品快速放量。参芪扶正和鼠神经生长因子两者的收入占比从2017年的24%下降到了2018年上半年的17%;公司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辅助用药政策对公司的影响将持续减弱。 分板块看,西药制剂产品实现营收21.45亿元,同比增长14.18%;原料药和中间体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1.99亿元,同比增长19.49%;中药制剂产品实现8.62亿元,同比下滑20.52%;诊断试剂及设备实现收入3.38亿元,同比增长16.90%。 分产品看,参芪扶正注射液实现销售收入5.46亿元,同比下滑34.66%。促性激素领域中的重点品种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和尿促卵泡素分别实现销售收入3.59亿元和2.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43%和3.93%;消化道领域的重点品种艾普拉唑肠溶片实现销售收入2.81亿元,同比增长34.49%;雷贝拉唑实现销售收入1.26亿元,同比增长50.07%;得乐系列实现销售收入0.84亿元,同比增长4.66%;鼠神经生长因子实现销售收入2.29亿元,同比下降18.13%;抗病毒颗粒实现销售收入2.10亿元,同比增长29.85%;注射用伏立康唑实现销售收入1.38亿元,同比增长44.48%;精神领域的氟伏沙明及哌罗匹隆分别实现销售收入0.53亿元和0.1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3.85%和42.31%。原料药及中间体重点产品:阿卡波糖实现销售收入1.10亿元,同比增长5.27%;米尔贝肟实现销售收入0.78亿元,同比增长109.61%;林可霉素实现销售收入0.71亿元,同比增长4.03%;盐酸万古霉素实现销售收入0.62亿元,同比增长15.98%。 从费用率看,上半年销售费用率36.8%,同比下降2.61pp。财务费用率-2.49%,同比大幅下降,主要由于银行存款增加,利息收益增加;同时由于美元升值,外币资产汇兑收益增加。管理费用率5.5%,本期会计政策变更研发费用单列,管理费用率大幅下降,同口径下管理费用率保持稳定。研发费用支出2.44亿元,同比增长42.2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817万元,主要是本期汇缴了上年处置珠海维星实业有限公司股权产生的企业所得税人民币78,983.50万元,剔除此事项影响,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72.49%。 生物药、微球平台两大创新平台。目前已有6个生物药进入临床阶段,2019年开始将陆续有产品获批上市。生物药研发中目前进展较快的是III期临床试验的重组人绒促性素,我们预计有望于2018年报生产;抗PD-1单抗美国I期临床试验基本完成,同时国内I期临床也进展顺利;抗TNF-α单抗II期临床正在进行中,抗HER2单抗I期完成,准备进入II期;抗CD20单抗I期临床正在进行中;微球平台的壁垒在于工业化,公司在现有亮丙瑞林微球成功商业化的基础上,继续开发曲普瑞林微球、长效亮丙瑞林微球(3月缓释)等新品种,带来中长期高成长性。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2018-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94.77、107.80、122.97亿元,同比增长11.09%、13.76%、14.07%,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0.80、13.08、15.72亿元,同比增长-75.61%、21.12%、20.18%。目前公司股价对应2018年PE为26倍,丽珠集团是产品梯队、创新布局和营销能力兼备的稀缺标的,现有产品梯队及销售能力的提升,可以维持公司业绩在高研发投入下继续较快增长,而在创新药、精准医疗全产业链的布局为公司未来提供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药品研发失败风险,国家限制辅助用药的风险,招标降价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58/806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