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99/184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北京君正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4-19 68.17 -- -- 73.79 8.09%
123.59 81.30%
详细
定增募资14.07亿元,加速智慧视频及车载芯片产业化,维持“买入”评级 2021年4月14日晚,公司公告2021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不超过1.40亿股,募资不超过14.07亿元。其中,拟投入2.16亿元用于嵌入式MPU系列芯片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拟投入3.62亿元用于智能视频系列芯片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拟投入1.75亿元用于车载LED照明系列芯片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拟投入2.37亿元用于车载ISP系列芯片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拟投入4.2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收购北京矽成之后,公司已形成“计算+存储+模拟”三大芯片业务布局,本次募投项目实施后,将充分补充和完善公司现有的产品布局,既做大做强芯片主业,又充分发挥协同效应,为公司未来业务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我们维持公司2021-2023年盈利预测,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9/8.06/10.77亿元,对应EPS1.09/1.72/2.30元,当前股价对应2021-2023年PE为63.3/40.0/29.9倍,维持“买入”评级。 以车载ISP系列芯片为抓手,扣响公司本部技术导向车规级领域的大门 公司自收购北京矽成后,拥有了车规级别实验室和流程,向客户提供的车规等级芯片均通过AEC-Q100体系的测试并可提供测试报告,已构建起车规级芯片研发平台。而本次车载ISP系列芯片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便是基于公司多年来在智能视频芯片领域积累的技术经验,与北京矽成在车规级芯片设计技术领域的深厚沉淀相结合,研发面向车载摄像头的三款ISP芯片。由此,将扣响公司本部技术导向车规级领域的大门,进一步促进公司本部与北京矽成的协同发展以及整体的深度融合,积极布局及拓展公司产品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应用。? 微处理器及智能视频芯片高景气度不减,加码研发巩固行业地位 随着物联网行业标准不断完善以及各国政策的大力扶持,物联网产业呈现包含家用智能可穿戴设备、安防摄像头、仿真机器人、教育类电子产品等众多应用场景,整体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次募投项目中加码嵌入式MPU及智能视频芯片研发,将助力公司充分把握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巩固行业地位。 风险提示:车用半导体景气度下行的风险;中美贸易摩擦、新产品开发风险。
博威合金 有色金属行业 2021-04-16 10.04 -- -- 11.26 10.50%
12.42 23.71%
详细
疫情等外部因素扰动拖累整体业绩,2020年业绩不及预期公司发布2020年度报告,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75.89亿元(YoY-0.04%),归母净利润4.29亿元(YoY-2.45%)。2020年受到疫情蔓延、华为事件等多重外部环境扰动下,终端需求出现大幅缩减,致使公司新材料业务表现不及预期,其归母净利润YoY-14.74%,叠加下半年光伏海外运费高企以及汇兑损益等不利因素从而拖累公司全年整体业绩表现。谨慎考虑到未来疫情等外部因素及数字化改造持续投入的影响,我们下调2021-2022年盈利预测,并新增2023年盈利预测,预计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5.73(-0.53)、6.71(-1.00)、8.30亿元,EPS分别为0.73、0.85、1.05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4.6、12.5、10.1倍,考虑到近期股价调整已基本反映公司订单的负面影响,维持“买入”评级。 新材料业务下滑,高附加值比重稳步提升,产品结构升级持续推进受疫情、需求下滑等因素以及数字化改造对产线的影响,公司2020年整体销售目标达成情况欠佳,实际销量(万吨)和达成率(%)分别为:板带材2.75/78.61;棒材8.01/93.16;线材2.50/99.91;精密细丝2.25/83.77;新材料合计15.51/89.76。 新能源实际/目标销量为570MW/720MW。新材料受影响最大的是精密细丝和板带材业务,精密细丝因德国贝肯霍夫受疫情影响较大,而板带材业绩下滑主要因为销售未达目标以及对汽车电子加深布局等因素致使成本大幅增加。但需看到,产品结构和品种优化不断被验证,进一步奠定高毛利基础。 数字化转型攻坚之年,19.8万万吨新材料销量目标只为再攀高峰经过2020年深度推进后,本年度将成为数字化转型攻坚之年,是公司实现硬件自动化信息化,管理数字化变革的重要节点,项目落地后将大幅提升产品研发及制造水平,为比肩国际巨头提供充足动能。此外,基于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公司2021年新材料目标为19.80万吨,相较2020年目标销量和实际销量同比增长达14.6%、27.7%,彰显公司对需求增长的信心,蛰伏蓄力只为再攀高峰。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数字化改造进度及新建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金安国纪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4-16 13.88 -- -- 16.44 18.44%
20.29 46.18%
详细
2021Q1业绩预告超预期,充分受益于覆铜板提价弹性,维持“买入”评级公司发布2020年业绩快报及2021Q1业绩预告,2020年营业收入达到36.1亿元,YoY+8.6%,归母净利润实现1.8亿元,YoY+15.4%,其中2020Q4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4亿元,归母净利润0.9亿元,同时公司发布2021Q1业绩快报,单季度盈利达到2.32~2.79亿元,YoY+580~720%,环比实现156~210%的增长。 考虑到覆铜板龙头厂商对全年需求及价格展望乐观,且本轮覆铜板价格周期相比于2016-2017年拉长,我们下调2020年盈利预测并上调2021-2022年盈利预测至1.8/15.1/20.6亿元(前值为2.3/11.9/11.6亿元),EPS为0.25/2.07/2.83元(前值为0.32/1.63/1.59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53.2/6.3/4.6倍,维持“买入”评级。 需求与原材料价格推动2021Q2提价加速,覆铜板价格全年展望乐观自2020Q3以来,海外订单持续流入,下游PC、家电、工控、汽车需求回暖,带动PCB厂商订单能见度拉长至3个月以上,处于历史高景气水平,大功率、大电流等覆铜板产品因热压环节单批次产出少于薄板,加剧覆铜板供应紧张。考虑到疫情后的经济复苏叠加5G创新驱动的半导体景气向上周期,本轮覆铜板涨价周期将超过2016-2017年连续提价5个季度。龙头厂商生益科技、建滔积层板对全年覆铜板需求及价格展望乐观,我们认为2021Q2各大厂商将加快FR-4提价步伐,考虑铜箔、玻纤、树脂三大原材料的价格上涨推动成本基础高于上轮,本轮以FR-4(1.5mm18/18um)为代表的覆铜板价格高点有望超越2017年。 公司小客户为主模式带来强议价力,盈利表现超越同行公司以小客户为主的商业模式,在覆铜板提价周期中具备超越同行的议价能力,2019年前五大客户集中度仅为4.8%,低于可比公司,伴随覆铜板提价加速,毛利率与净利率单季度攀升。公司通过垂直整合上游玻纤材料,实现盈利提升。 风险提示:原材料成本加速上升导致公司毛利率下降;公司产品结构改善不及预期;PCB景气度下降导致公司覆铜板产品价格下滑;覆铜板行业竞争加剧
德赛西威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4-16 98.22 -- -- 109.05 10.72%
124.46 26.72%
详细
2021Q1业绩大超预期,同比增长超超312.08%,智能驾驶核心标的加速成长2021年4月14日晚,公司公告2021年一季度报告。2021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42亿元,同比增长78.30%;实现归母净利润2.28亿元,同比增长312.0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23亿元,同比增长416.11%。公司前瞻布局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及网联服务业务,目前已形成显著先发优势,并且在新客户、新产品的加持下公司业绩正加速向上。考虑公司研发投入资本化情况,我们上调2021-2023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99(+1.15)/8.96(+0.64)/11.37(+0.5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45/1.63/2.07元,当前股价对应2021-2023年的PE分别为63.2/56.4/44.4倍,维持“买入”评级。 座舱、智驾、网联全面开花,三驾马车驱动公司持续高增长座舱领域,公司多屏智能座舱、显示模组、液晶仪表等产品持续获得一汽红旗、广汽乘用车、长城汽车等核心客户的新项目订单。其中,搭载QNX虚拟机技术及QNXNeutrino实时操作系统的新一代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已实现量产,公司在高毛利车载软件领域的研发实力已初步显现。智能驾驶领域,公司左手英伟达、右手造车新势力小鹏、理想,成为国内智能驾驶域控制器领域量产先锋。而AVP、360环视系统、DMS等产品也已突破上汽通用、长城汽车、上汽乘用车、蔚来汽车等客户。智能网联领域,公司整车级OTA、网络安全、蓝鲸OS3.0终端软件等网联服务产品已陆续实现商品化,突破长安福特、江淮大众、赢彻科技等客户。整体来看,公司2020年已获得年化销售额70亿元的新项目订单,未来将在座舱、智驾、网联三驾马车的驱动下持续高增长。 绑定英伟达生态,卡位智能驾驶黄金赛道英伟达是全球车载AI芯片的龙头供应商,目前最新发布的自动驾驶芯片Atlan算力已达到1000TOPS,计划于2025年量产。而基于强大的硬件实力,英伟达亦提供开源的Drive系列软件堆栈,并正以此塑造自身生态圈。公司是英伟达在国内的唯一合作伙伴,未来有望深度绑定英伟达,率先卡位智能驾驶黄金赛道。 风险提示:乘用车销量不及预期;智能驾驶产品推进速度不及预期
青鸟消防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4-16 29.18 -- -- 40.57 -1.79%
28.65 -1.82%
详细
2021年年一季度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700-5800万元,延续良好的成长趋势青鸟消防公告2021年Q1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Q1实现营业收入4.3-4.9亿元,同比增长153.2%-188.6%,相比2019年Q1增长16.2%-32.4%。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700-5800万元,同比增长799.7%-1010.3%,相比2019年Q1变动-7.8%-13.7%。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散,公司业绩同比大幅回暖,收入较2019年Q1已实现较大增长,消防电子龙头的高成长趋势得以延续。我们维持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预测4.29/5.26/6.43亿元,对应EPS为1.74/2.14/2.61元,当前股价对应2020-2022年PE为23.9/19.5/16.0倍,维持“买入”评级。 高强度费用投放影响短期盈利能力,但有望增强公司长期竞争力根据我们测算,2021年Q1公司销售净利率在10.9%-11.8%之间,环比2020年Q4的17.0%(根据公司2020年度业绩快报测算)下降较为明显,主要因为长期战略布局下期间费用投入强度较高:(1)持续保持研发投入强度,完善国内外产品线的升级,开发新进的细分行业(特别是图像应用产品线等);(2)持续加强应急疏散、工业消防以及智慧消防、家用消防、安消一体化等新业务的投入;(3)经济复苏背景下公司人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等短期上升明显。虽然持续高强度的费用投入在短期对公司盈利能力造成一定拖累,但中长期有望为公司开拓新的成长点,实现以技术驱动的长期降本增效,巩固公司作为行业龙头的竞争力。 “三驾马车”继续发力,公司成长空间广阔目前国内前30家消防企业的市占率不到10%,消防报警行业放开市场化竞争后,龙头公司在品牌、渠道、一站式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将得以突显,而刚性政策的推出和消防安全意识的提高将推动消防报警行业持续成长。作为行业龙头,青鸟消防将以通用消防报警、应急照明与智能疏散、工业消防业务这“三驾马车”为核心,同时发力智慧消防、家用消防等市场,有望在以2021年为元年的三年规划中成长为综合性消防报警龙头。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自研芯片应用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妙可蓝多 食品饮料行业 2021-04-15 63.50 -- -- 80.00 25.98%
84.50 33.07%
详细
蒙牛承诺注入奶酪资产并剥离液奶业务,公司将成蒙牛旗下奶酪平台公司公告未来大股东内蒙蒙牛承诺自本次非公开发行完成之日起2年内将内蒙蒙牛及其控制企业的包括奶酪及相关原材料贸易在内的奶酪业务注入上市公司。 同时,内蒙蒙牛将确保上市公司于本次发行完成之日起3年内退出液态奶业务,变为蒙牛的奶酪运营平台。假设合并蒙牛旗下奶酪业务之后,公司将直接超越百吉福成为国内奶酪行业的龙头。此次非公开发行完成之后,大股东蒙牛将全力支持公司奶酪业务的发展,助力公司成为国产奶酪的绝对龙头。我们维持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预计分别为0.65/3.19/5.37亿元,对应EPS0.16/0.77/1.29元,当前股价对应2020-2022年PE为401.2/81.2/48.3倍,维持“买入”评级。 变身蒙牛奶酪运营平台,成就国内奶酪行业绝对龙头内蒙蒙牛承诺在非公开发行成为公司大股东之后将公司打造为其奶酪业务的运营平台。目前蒙牛旗下奶酪业务主要有和欧洲最大乳企ArlaFoods共同成立的高端奶酪品牌爱氏晨曦,包括儿童奶酪棒、休闲奶酪、佐餐奶酪等,同时还推出了Castello高端奶酪和Lurpak液体黄油。2020年蒙牛奶酪业务收入已达8.07亿元,假设合并入公司后,公司整体奶酪业务收入将近30亿元,将直接超过百吉福成为国内奶酪行业的龙头。蒙牛旗下奶酪业务注入及公司液态奶业务剥离之后,公司将变身为纯粹的奶酪运营平台。蒙牛将在原材料采购、产品技术研发、产能保障、营销和渠道、企业管理等多维度全力支持公司走向国产奶酪的绝对龙头。 短期看奶酪棒的持续爆发,长期看奶酪消费渗透率的持续提升目前公司核心单品奶酪棒依旧处于100%以上的高速增长阶段。奶酪棒作为儿童休闲零食升级的绝佳品种,参考果冻(市场规模约200亿元)和旺仔牛奶(销售规模超百亿),我们认为其市场规模有望超200亿元。同时奶酪棒作为儿童零食,可以从小培养奶酪的消费习惯,从而长期提升奶酪消费的渗透率。借鉴消费习惯相近的日本(奶酪占乳制品消费比例为18%并持续提升中,龙头雪印地位长期稳固),我国奶酪市场规模千亿可期,并且龙头领先优势显著。 风险提示:食品安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奶酪棒销售不达预期等风险
明泰铝业 有色金属行业 2021-04-15 18.19 -- -- 19.90 9.40%
24.93 37.05%
详细
Q1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超200%%,创历史新高,维持“买入”评级4月12日公司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20亿元至3.40亿元,同比增长164.46%至180.9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70亿元至2.90亿元,同比增长213.95%至237.21%,二者均创公司历史新高。公司作为铝加工行业龙头,一方面依托成本优势不断进行产能扩张、提升产销量水平,另一方面持续推动产品结构升级、提高产品吨毛利,最终实现业绩的高速增长。 我们维持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11、17.56、21.81亿元,EPS分别为2.08、2.59、3.22元,当前股价对应2021-2023年PE分别为8.5、6.9、5.5倍,维持“买入”评级。 产品量价齐升,司助力公司Q1业绩大幅增长产销量方面,2021年Q1公司铝板带箔产量27.90万吨,同比增长40.98%,铝板带箔销量28.06万吨,同比增长54.60%。吨毛利方面,铝加工行业下游需求旺盛,公司订单饱满,2021年1月份以来部分产品加工费有所提价;同时,公司进一步加强成本管控,叠加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吨毛利水平持续提升。公司产品量价齐升,共同助力Q1业绩大幅增长。 产能扩张叠加吨毛利提升,公司业绩有望继续维持高速增长一方面,公司持续推进在建项目建设工作,其中光阳铝业项目新增产能10万吨,预计将于2021年6月开始陆续投产;明晟新材料搬迁项目新增产能20-30万吨,其中一期项目预计将于2021年6月投产。随着在建项目的陆续落地,我们预计2020-2023年公司产品销量将由97.45万吨/年陆续增长至150万吨/年。另一方面,公司现有再生铝产能30万吨,同时在建产能36万吨预计将于2021年下半年投产,届时将进一步降低公司原材料成本。此外,随着产品结构的持续升级,交通运输、食品药品包装等高端领域的产品占比将逐步加大,产品吨毛利也将随之提高,我们预计2020-2023年公司产品吨毛利将由1725元陆续增长至2447元。 风险提示:产能投放不及预期、需求大幅下滑。
中科曙光 计算机行业 2021-04-15 28.85 -- -- 29.85 2.93%
31.13 7.90%
详细
我们高度看好公司核心技术实力和国之重器地位,维持“买入”评级考虑研发投入加大,我们下调公司公司2021-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10.35、12.85亿元(原预测为11.34、15.25亿元),同时预测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15.25亿元,EPS为0.71、0.89、1.05元/股,当前股价对应2021-2023年PE为40.5、32.6、27.5倍,考虑公司在国产芯片领域的稀缺性和领先地位,维持“买入”评级。 业绩符合预期,经营效益显著提升(1)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1.61亿元,同比增长6.66%;Q4单季度高速增长53.11%。(2)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8.22亿元,同比增长38.53%,远高于收入增速。主要原因为:一是公司毛利率为22.13%,同比略提升0.05个百分点;二是公司相关费用支出有所下降,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02%、2.19%、7.23%,同比分别下降0.81、0.20、0.51个百分点。特别是财务费用率从2019年的1.5%将至0.16%,主要由于银行贷款规模减小,可转换公司债券提前转股不再计提利息支出所致。 海光公司发布多项创新产品,收入高速增长彰显竞争力海光芯片作为国产CPU领军,在技术与生态方面极具领先优势,有望充分受益于国产化趋势。2020年以来,海光公司发布了多项创新产品,并持续中标一系列重要行业的国产化项目,包括前期运营商集采、公安部招标等,彰显技术和市场竞争力。根据公司年报,2020年海光公司实现收入10.22亿元,同比增长161.9%。 加速核心技术研发,致力于构建先进制造产业生态公司在北京、天津、苏州、青岛、合肥、深圳、上海、成都等地构建先进计算产业大协同网络,形成供应链稳定、产业生态完备的发展格局。同时,公司将组织产学研力量联合攻克基于国产芯片的整机研发、新一代高性能计算架构技术、下一代互联网等关键共性技术、存储IO等核心技术,进行多技术融合创新以及跨界融合创新,构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具有集聚效应的创新生态。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市场竞争加剧;芯片业务不达预期。
吉比特 计算机行业 2021-04-15 372.64 -- -- 464.64 22.10%
588.51 57.93%
详细
研运一体精品游戏厂商,差异化突围取胜,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我们看好公司突出的研发、发行及运营能力,公司以《问道》IP为基石,逐步拓展Roguelike、放置、模拟经营等细分赛道,拓宽成长边界。2021年2月上线的《一念逍遥》验证了公司在差异化赛道的自研能力,或成为公司继《问道》之后的第二业绩支柱。此外,公司储备有《摩尔庄园》、《复苏的魔女》、《精灵魔塔》等游戏,上线后或贡献亮眼业绩增量。我们预测公司2021/2022/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09/16.24/18.51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9.60/22.60/25.76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9.0/16.5/14.5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问道》IP经久不衰,长线运营能力出众公司于2006年推出《问道》端游抢占市场先机,积累了国内首批MMORPG用户,并将游戏沉淀为经典IP,经久不衰。公司于2016年成功将《问道》“端转手”延长IP生命周期,并通过尊重用户反馈、版本持续迭代保持玩家新鲜感;通过每年三次大型运营推广活动配合大版本更新,稳固流水表现;通过泛娱乐布局推动游戏出圈,吸引年轻新用户。根据七麦数据,2017-2020年《问道手游》iOS游戏畅销榜排名分布逐年向头部靠近,未来游戏流水或仍将稳中有升。 差异化赛道优势明显,拓宽产品及品牌边界公司一方面深耕Rougelike赛道,通过代理由同一团队研发的系列化游戏培养游戏IP及忠实用户,已成功打造“Roguelike等于雷霆游戏”的品牌形象,随着《提灯与地下城》带来市场对Roguelike赛道关注度提高及公司储备系列化游戏上线,公司或受益明显。另一方面通过《一念逍遥》验证差异化赛道自研能力,游戏上线至4月10日iOS游戏畅销榜平均排名为第十名,流水表现亮眼,而公司协助《最强蜗牛》买量发行积累的放置类游戏发行运营经验或助力《一念逍遥》流水保持稳定、延长生命周期,成为公司继《问道》之后的第二业绩支柱。 风险提示:单一产品依赖的风险、新游戏上线时间推迟或流水表现不及预期的风险、游戏行业政策变化对公司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瑞联新材 2021-04-15 79.93 -- -- 85.43 5.50%
97.60 22.11%
详细
汇兑损益拉低增速,看好公司核心技术在CDMO,的延伸,维持“买入”评级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10.5亿元,同比增长6%,归母净利润1.75亿元,同比增长18.15%。考虑汇兑损失的影响,我们下调2021、2022年盈利预测,新增2023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2.33(-0.16)、3.09(-0.12)、3.75亿元,对应EPS分别为3.32(-0.22)、4.40(-0.17)、5.34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4.6、18.6、15.3倍。我们看好公司受益于OLED高景气,并进一步拓展核心技术在医药CDMO的延伸应用,维持“买入”评级。 OLED材料收入增长不及液晶滑减少,医药中间体毛利率下滑3.76pct2020年公司显示材料、医药中间体、电子化学品及其他产品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62、2.47、0.4亿元,分别同比-4.61%、+58.38%、+14.31%,毛利率分别为31.02%、68.20%、44.65%,较2019年分别减少2.11、3.76、0.12个百分点,整体毛利率上升0.63个百分点至40.3%。显示材料收入下滑主要系韩国面板商退出LCD市场、海外混晶客户采购策略调整以及新冠疫情等因素导致液晶板块收入减少16%至4.8亿元;相反,由于OLED小尺寸屏渗透率提高,LGD广州8.5代线投产带动氘代材料放量,公司OLED材料业务增长23%至2.82亿元。医药业务毛利率下滑主要系产品结构变化以及部分产品售价下调。电子化学品业务,一个配套用于OLED显示面板上的某种膜材料的上游中间体产品实现销售约2500余万元。 医药中间体新老产品持续放量,管线数量大幅升提升69%受益Chugai艾乐替尼终端销售额保持增长,公司医药中间体大单品PA0045销量同比增长25%至32吨。2020年公司增加了三个销售额过千万的新产品,其中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的创新药的中间体PA5437实现销售3100余万元。公司产品管线不断丰富,截至2020年末,公司现有医药管线合计61个,较2019年新增25个,其中终端药物为创新药的项目16个,仿制药项目9个。根据公司经营计划,将继续加大对欧美日优秀药企的拓展,2021年底力争将产品管线扩增到100+。 风险提示:医药中间体研发风险,显示技术升级切换,公司控制权稳定风险等。
京东方A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4-15 6.44 -- -- 7.65 16.97%
7.53 16.93%
详细
2020年业绩符合预期,2021Q1业绩预告超预期,维持“买入”评级。 2020年,公司实现营收1355.53亿元,同比+16.80%,归母净利润50.36亿元,同比+162.46%。其中,2020Q4归母净利润25.60亿元,环比三季度增加12.19亿元,业绩符合预期。公司亦发布2021Q1业绩预告,预计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50~52亿元,超我们预期,主要系2021年以来,半导体显示行业产品价格继续保持了上行趋势。我们司上调公司2021~2022年年盈利预测增并新增2023年年为业绩预测为202.45/210.40/227.37亿元(前值101.30/160.56亿元,227.37亿元)为新增),EPS为为0.58/0.60/0.65元(前值为0.29/0.46元元,0.65元为新增),当前股价对应年未来三年PE为为11.4/10.9/10.1倍倍,维持“买入”评级。 毛利率受益面板涨价持续改善,规模优势增强业绩弹性。 2020Q4公司毛利率28.2%,环比三季度大增9.6pcts,主要得益于LCDTV面板价格持续上行。群智咨询数据显示,12月,32、43、55、65寸TV面板价格分别较9月上升30.4%、29.8%、24.3%、17.9%。受益行业高景气,2020年全年公司毛利率19.7%,较2019年上升了4.5个百分点。武汉10.5代线的投产、对中电熊猫南京8.5代和成都8.6代液晶产线的收购巩固了行业龙头地位,规模优势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年TFT-LCD出货面积同比+10.61%,规模优势增强了公司业绩弹性。 原材料缺货加剧LCD面板供需紧张,2021Q1拉开全年业绩高增序幕。 2021Q1,远程办公、居家娱乐等需求刺激IT、TV类产品持续增长。玻璃基板、驱动IC等原材料缺货,加剧了LCD面板行业供需紧张,一季度LCD面板价格继续大幅上扬,以32寸TV面板为例,3月价格较2020年12月增长28.3%。 我们预计,驱动IC缺货短期难以缓解,全年面板价格将维持在高位。武汉10.5代线产能良率的持续爬坡、熊猫南京8.5代和成都8.6代的加入及整合使京东方产能进一步扩充。价量齐升背景下,京东方全年业绩高增长无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低于预期、原材料紧缺缓解、LCD新产能释放超预期
美年健康 医药生物 2021-04-15 11.40 -- -- 13.11 15.00%
13.11 15.00%
详细
经营改善趋势不变,全年业绩有望好转,维持“买入”评级4月12日,公司发布2020年报:全年取得营业收入78.15亿元(-8.33%);归母净利润5.54亿元(+163.93%);扣非净利润亏损6.00亿元(+30.91%);经营现金流净额9.73亿元(-22.73%)。EPS0.14元/股(+0.37元/股)。公司同时发布了2021年Q1业绩预告:2021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预计亏损3.8-4.3亿元,较2020年同期下降28.16%-36.51%,EPS亏损0.10-0.11元/股。在提升医质、品牌形象提升、数字化全方位助力等因素下,公司已经进入量、价、质三重提升的拐点期,维持公司2021-2022年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51、11.77、14.36亿元、EPS分别为0.24/0.30/0.37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6.7/37.7/30.9倍,维持“买入”评级。 Q4收入加速提升,2020全年销售人均单产提升,减员增效成效显现2021Q1归母净利润亏损3.8-4.3亿元,主要由于受春节假期影响及客户消费习惯等原因,Q1是健康体检行业的传统淡季,且2020年体检客户在2021Q1体检周期不足1年,2021Q1相比2019Q1未减亏,但业绩好转趋势不变,仍对Q2-Q4业绩恢复保持信心。公司2020上半年受疫情影响,2020Q3-Q4随着营业逐步恢复正常,体检需求快速反弹,加上公立医院订单外溢,下半年业绩快速回暖并实现盈利,2020Q4收入创历史新高。公司2020年业绩增速基本为内生增速,收入下滑主要是人次下降所致,客单价仍稳中有升;2020年销售单人产出82.7万,较2019年增加3.7万,公司销售体系减员增效取得初步成效。体检中心逐步进入成熟期,预计盈利门店及成熟门店数量占比将持续提升,带动整体净利率提升。 2021年有望回归正常增长,渠道价值凸显公司继续稳健发展,巩固现有团检市场的优势,同时大力开拓个检市场和优质渠道,加大力度开发央企等大型优质客户的集团订单,进一步完善专业体检和健康管理服务,同时强化产品创新和研发工作,2021年起有望回归正常增长轨道。 风险提示:体检中心扩张过程中的管理风险。
华峰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21-04-15 11.00 -- -- 13.76 24.08%
15.30 39.09%
详细
氨纶龙头Q1归母净利润高倍数增长,维持“买入”评级4月12日公司发布业绩快报,2020年公司实现营收146.70亿元,同比增长6.42%;实现归母净利润22.78亿元,同比增长23.71%。同时公司发布一季度业绩预告,2021Q1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4.50-16.50亿元,同比增长431.94%至505.32%。 结合业绩快报,我们上调公司2020-2022年盈利预测,预计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22.78(+0.63)、42.80(+14.40)、46.42(+9.87)亿元,EPS分别为0.49(+0.01)、0.92(+0.31)、1.00(+0.21)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2.3、11.9、10.9倍。氨纶持续景气,公司作为龙头有望充分受益,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氨纶景气不断上行,公司业绩环比持续增长2020年Q3以来,在双原料成本支撑及需求复苏的背景下,氨纶价格、价差不断上涨。根据Wind数据,2020年Q4,氨纶40D均价为36,762.30元/吨,环比+28.69%;根据我们测算,氨纶平均价差为20,393.85元/吨,环比+36.26%。2021年Q1,氨纶40D均价为51,551.79元/吨,环比+40.23%;氨纶平均价差为27,164.14元/吨,环比+33.20%,同比+78.66%。氨纶高景气下,公司业绩环比不断增长。2020年Q4,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0.37亿元,环比+80.03%;2021年Q1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4.50-16.50亿元,环比+39.83%至+50.11%,同比431.94%至505.32%。 根据百川盈孚数据,2020年Q4以来,氨纶行业开工率维持在80%-90%的高位,而库存持续处于两年以来的历史低位,供给紧平衡格局不断确立,2021年氨纶价差有望维持较高水平,公司作为氨纶龙头将充分受益。 重庆华峰4万吨氨纶产能有望投产,公司作为全球氨纶巨头不断成长根据百川盈孚,2021年下半年,重庆华峰4万吨氨纶产能有望投产,届时公司氨纶产能将达到22万吨,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远期,公司拟建30万吨/年差别化氨纶项目。“十四五”期间,公司将有望实现“4050”目标:国内市占率达40%+,年产量50万吨+,我们坚定看好公司作为全球氨纶巨头不断成长。 风险提示: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宏观经济下行等。
华阳集团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4-15 27.73 -- -- 37.00 32.52%
36.74 32.49%
详细
2020年全年业绩高增长下,产业链缺芯事件背景下2020Q1业绩符合预期公司公告了2020年业绩快报及2021年一季报,2020年全年实现收入33.74亿元(-0.27%),归母净利润1.81亿元(+143.04%),全年高增长。其中,2020Q4公司实现营收12.55亿元(+32.66%),归母净利润0.92亿元(+1214.29%)。2021Q1预计归母净利润0.51-0.58亿元,同比增长187.90%-227.41%;扣非净利润0.5-0.57亿元,同比增长851.71%-984.95%,符合预期。新客户开拓叠加座舱电子放量,公司业绩有望保持高速增长。我们维持此前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1/2.76/4.12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38/0.58/0.87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76.5/50.2/33.6倍,维持“买入”评级。 缺芯事件背景下公司供应链韧性十足,凸显座舱电子龙头优势2021年以来,供需失衡导致汽车电子芯片供应链紧张问题加剧,各个整车厂环节排产计划均有所变动。在此背景下,公司一方面持续关注供应链风险情况,正凭借多年以来所积淀的供应链及库存管理能力,充分保障自身HUD、无线充电等核心产品供应链稳定,凸显行业龙头优势。另一方面,公司亦积极与下游客户沟通协调,实现产品供需动态平衡,保障公司业务有序扩张。未来,随汽车芯片供需失衡问题的逐步趋缓,公司产品在持续的强劲需求下,有望维持高增长态势。 新客户突破+座舱新产品加速放量,业绩进入高速增长期HUD领域,公司深耕W-HUD多年并在TFT及DLPAR-HUD领域技术专利积累深厚,相关产品获得东风日产启辰、长城、广汽、北汽、Vinfast等客户的定点项目,部分项目已从2020Q4开始量产供货。同时,随着公司第一大客户长城汽车率先在哈弗、大狗、狂欢等多个车型批量搭载HUD产品,有望在业界带来极强的示范效应,提升其他各个整车厂的搭载上车意愿。车载无线充电领域,2020年公司承接了PSA、长安福特、现代、长城、长安、北汽等客户的新项目并获得一汽丰田、沃尔沃等供应商代码。同时,随着车载无线充电产品功率的持续提升,产品单车价值量亦有望进一步提升,实现量价齐升。 风险提示:下游智能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座舱电子渗透提升缓慢。
深南电路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4-15 78.13 -- -- 83.35 5.51%
111.90 43.22%
详细
PCB业务稳健成长,持续精进PCB技术能力,维持“买入”评级公司发布2021Q1季报,单季度营业收入27.2亿元,YoY+9.1%,QoQ+4.1%,归母净利润为2.4亿元,YoY-12.0%,QoQ-26.5%,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0亿元,YoY-19.7%,QoQ-29.9%。考虑到2021Q2公司将下游转移原材料提价压力,基站通信类修复,下半年服务器订单需求亦将提振公司的整体的毛利率,南通三期有望在2021Q4贡献收入,我们维持此前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2/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17.4/20.8/24.7亿元,对应EPS为3.55/4.25/5.04元,当期股价对应PE为24.7/20.6/17.4倍,维持“买入”评级。 单季度成本承压,待通信类类PCB业务重启2021Q1公司单季度成本承压,毛利率为23.4%,环比2020Q4的25.7%下降2.3pct。 一方面,2020Q4基站订单招标重启,订单于2021Q1末重新批量生产,公司营业收入环比实现提升;另一方面,上游覆铜板FR-4材料提价对公司营业成本造成压力,公司非高速产品占PCB业务收入比例超过三成,一季度以来上游覆铜板材料提价幅度在30-40%,对公司营业成本造成一定程度的压力,预计二季度公司将向下游终端厂商提价以消化成本上涨,盈利有望实现环比改善。 内资标杆PCB厂商打造“3-in-One”战略布局,拓展汽车市场发展空间公司布局“3-in-One”战略,从PCB业务延伸至上游封装基板、下游电子装联,充分挖掘客户价值。公司以技术领先为核心竞争战略,2020年研发费用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创历史新高,达到6.4亿元,YoY+20.2%,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5.6%,创历史新高,研发主要投向下一代通信PCB、存储封装基板。产能扩张方面,持续深耕数通、拓展汽车业务,南通数通二期面向中高端服务器领域客户,公司启动南通三期汽车工厂建设项目。 风险提示:原材料覆铜板成本上涨、贸易摩擦导致核心客户订单不及预期、核心网络新品客户导入不及预期、封装基板业务导入不及预期、汽车板竞争加剧。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99/184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