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0/418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丽珠集团 医药生物 2021-02-26 38.00 49.40 30.52% 41.89 10.24%
57.50 51.32%
详细
各项业务稳健增长,合伙人计划保障长期发展趋势。公司是国内老牌制药企业之一,目前己形成原料药+制剂+诊断试剂全面发展的业务布局,其中1)原料药:特色品种如高端抗生素和宠物药逐年增多;2)制剂业务:经历由普药到专科制剂驱动的转型升级,亮丙瑞林等重磅产品放量带动板块实现快速增长;3)诊断试剂:稳扎稳打,19年起新品陆续上市,20年疫情下研发上市新冠抗体检测试剂盒带动板块收入快速增长。 展望未来,亮丙瑞林和艾普拉唑保持稳定增长,原料药和诊断试剂受益于特色产品和新品放量,公司整体业绩稳定增长基础坚实;中长期合伙人持股计划锁定未来十年净利润不低于15%复合增长,长期稳健发展动力充足。 打造丰富在研管线,二次转型大幕已启,有望于222年后进入重磅新品兑现期。聚焦创新药及高壁垒复杂制剂,布局微球、生物药等五大技术平台,有望于22年后进入重磅新品兑现期,并借助公司强大的销售网络顺利实现产品更替接续。公司现有业务贡献丰沛现金流,为保持竞争力公司研发投入逐年稳定增长,此外公司在手现金超过90亿元,后续将通过BD或投资布局前沿技术如基因编辑和细胞疗法等,长期创新研发实力值得期待。 微球制剂参与壁垒高企,市场竞争格局优异。微球研发与产业化壁垒极高,市场参与者较少,国内戈舍瑞林等GnRH-a类药物仍有广阔长效升级和进口替代空间,重磅阿立哌唑微球在国内为空白市场,整体市场空间巨大,公司作为国内微球制剂龙头,产业化经验丰富,品种布局全面,将充分受益于市场扩容。 单抗研发助力公司掘金自免与肿瘤广阔市场。生物药是全球新药研发的核心领域,公司是国内最早布局单抗药物的企业之一,近年通过领导变更和管线梳理,已初步确立研发布局思路和方向。除即将上市的r-hCG外,公司已储备IL-6R单抗(III期)、IL-17A/F单抗(I期、me-better)等自免重磅在研以及PD-1(胸腺癌II期)、Pro-IFN(I期)和CD19/CD20CAR-T(临床前)等差异化肿瘤创新药,公司生物药研发即将进入兑现期。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预计公司预计公司20/21/22年收入分别为105.21/113.40/126.5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52/20.74/23.72亿元,对应当前PE分别为22/18/16/倍。参考板块内综合性药企估值,考虑到公司发展前景,给与公司21年25倍PE,对应目标价为55元,给与“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制剂产品降价风险,在研产品获批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金证股份 计算机行业 2021-02-26 16.16 -- -- 16.05 -0.68%
16.05 -0.6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增持公告,公司高管将在未来6个月内逐步增持公司股票。 高管增持彰显公司信心。本次增持公司高管包括公司董事长李结义先生、董事杜宣先生;监事会召集人刘瑛女士、监事刘雄任先生、监事李世聪先生;高级副总裁吴晓琳先生、王海航先生、王清若先生、张海龙先生,董事会秘书殷明先生;董事长助理周志超先生。计划增持增持116万股公司股份,合计增持金额不低于1,740万元,不高于2,088万元,增持价格为15至18元。 中标多家资管机构。近期公司中标了交银理财、兴业银行、兴化基金的资管机构。公司中标了交银理财的投资交易平台,金额超过千万;在兴业银行,公司中标了理财产品代销管理平台;兴华基金则是IT整体解决方案以及软硬件总包项目。 定增加码公司长期发展。本次募投项目拟投入不超过10.01亿元,用于“券商资产负债管理整体解决方案项目”、“券商重资本业务一体化解决方案项目”、“大资管业务一体化解决方案项目”、“金融云平台项目”、“分布式交易技术实验室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 投资建议:在管理层的变更下,公司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公司所处的金融科技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我们预计2020-2022年公司的EPS分别为0.36/0.47/0.64元,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股权激励行权条件无法完成;行业竞争加剧
爱博医疗 2021-02-25 213.81 -- -- 212.00 -0.85%
301.98 41.2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业绩快报,实现营收2.73亿元(+39.88%),归母净利润0.97亿元(+ 44.80%),扣非净利润0.90亿元(+ 41.22%)。EPS 1.08元/股。 业绩符合预期,人工晶体稳健增长,角膜塑形镜快速放量 分季度看,2020年四季度公司业绩延续高增长态势:Q4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0.92亿元(同比+ 65.64%),归母净利润0.28亿元(同比+ 58.13%)。 分业务看,人工晶体稳健增长,角膜塑形镜快速放量:2020年,公司人工晶状体收入2.23亿(同比+24.70%),角膜塑形镜收入0.41亿(同比+479.59%);经我们测算,Q4单季度,公司人工晶状体收入约0.75亿元,角膜塑形镜收入约0.13亿元。 短期,带量采购降低准入门槛,人工晶体业务有望保持稳健增长 我们在《眼科系列报告 (一)--带量采购有望促进人工晶体格局重塑》中提出,“由于带量采购整体上更看重产品的性能、质量,而非品牌的既往市占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质量过关国产产品的准入门槛,相应地弱化了进口在终端覆盖上的先发优势”。根据公司业绩快报,人工晶状体带量采购政策促进了公司终端客户数量的持续增加。公司中标的以中端人工晶体为主,我们认为这在短期内为公司人工晶体业务的稳健增长提供支撑。 中长期,高端人工晶体研发进展有序推进,角膜塑形镜有望受益于行业高景气 人工晶体业务:中长期,需求升级叠加国内高端白内障术式逐渐成熟,为高端产品放量提供基础,公司高端人工晶体研发进展有序推进。2020年,3款预装式产品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非球面衍射型多焦人工晶状体通过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 角膜塑形镜业务:角膜塑形镜在我国8~18岁近视青少年的渗透率仅为1.26%,提升空间大。经历约20年的市场培育,需求端患者对角膜塑形镜的认知及消费能力提高,服务端眼视光医生供给增多,这些为角膜塑形镜渗透率的提升提供了基础,而公司角膜塑形镜凭借独特的产品设计、多样化的市场推广,有望受益于行业高景气度。盈利预测:公司是国内眼科器械头部企业,产品凭借技术优势在终端医疗机构的品牌认可度逐步提升,其中主营产品人工晶体增长稳健,重点产品角膜塑形镜逐渐成为新的成长引擎。预计公司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7/1.37/1.90亿元,对应PE 分别为188/133/96倍,继续给与“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带量采购降价超预期的风险;带量采购中标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
金山办公 2021-02-25 381.00 -- -- 364.47 -4.34%
391.29 2.7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快报,实现营业收入22.61亿元,同比增长43.14%;实现归母净利润8.79亿元,同比增长119.56%,处于业绩预告的偏上限。 订阅收入保持高速增长,费用有所下降。机构授权业务实现了高速增长,个人订阅业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受疫情影响,公司线下市场推广活动、差旅活动及人员招聘活动受限,公司节省了相关成本费用。 拥抱协作战略。2020年12月份,金山办公发布了“金山表单、金山会议、金山日历、金山待办以及FlexPaper”5款全新的协作产品。以办公为核心,公司以及陆续发布了稻壳、公开课等增值服务体系;从产品矩阵上来看,目前公司已经布局了文字、表格、演示、PDF、图片、日历、会议等多条产品线。 云+AI构建公司未来。2020年,保存在公司云上的文件数量和文档数据都获得了大幅度增长,充分彰显公司适应了用户的云办公需求。公司的AI能力落地其翻译、扫描、抠图等各个功能之中。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办公软件的龙头企业,在云办公趋势下享受行业高速增长红利。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2年的EPS分别为2.36元、3.28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付费用户数增长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旗滨集团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1-02-24 14.64 19.63 155.27% 16.00 9.29%
16.79 14.69%
详细
浮法业务推动业绩弹性。我们判断,2021年浮法玻璃行业将延续高景气度,公司作为国内浮法原片龙头,集规模、渠道及品牌等优势于一体,充分受益行业景气度上行;同时公司纯碱、石油焦等原燃料可以做到集采,价格低于行业平均,随着石英砂自供比例不断提升,成本优势突出;而公司产能位于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区域,下游需求旺盛且价格优势明显,形成天然的区位优势,价格不断走高的背景下,2021年浮法业绩具有高弹性;乘政策东风,加码光伏领域。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指引下,未来光伏行业有望保持快速发展,预计“十四五”期间全球年均新增装机量达到150-170GW,同时随着双玻组件渗透率不断提升,光伏玻璃的需求将维持高增长,基于光伏行业的高景气度,公司通过转产及新建生产线快速提升光伏玻璃产能,目前公司已经跟隆基开展合作,预计到2022年末公司光伏玻璃产能将超过6000吨/天,随着公司产能释放将受益光伏行业高景气度,为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 产业链延伸有望迎突破,2021年可期。目前公司电子玻璃高端产品已经试验性生产,21年有望实现商业化量产,技术瓶颈突破后或加速扩产;同时中性硼硅药用玻璃一期已经于21年1月末投产,随着技术瓶颈的突破以及产品的问世,公司药玻二期扩建已经提上日程,电子玻璃与中性硼硅管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公司依托资源、渠道、成本等优势有望快速抢占市场份额,未来产品结构更加优化,高端产品提升公司竞争壁垒,有望迎估值提升周期。 投资建议:公司浮法主业提供业绩支撑,产业链延伸带来新的成长性,我们调整2020-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9.02(+41.2%)、33.2亿元(+74.3%)、39.6亿元(+19.5%),对应EPS分别为0.71、1.23、1.47元,对应20-22年PE估值分别为20.4、11.7和9.8倍,低估值、高分红对长期投资者极具吸引力,维持“买入”评级,上调目标价至22.14元。 风险提示:地产投资大幅下滑,供给端大幅扩张超预期,原燃料价格大幅上涨等
旭升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1-02-24 33.63 24.02 87.95% 35.80 5.29%
35.41 5.29%
详细
事件:据外媒报道,特斯拉今年初始已经对标准续航升级版和Performance高性能版的Model3和ModelY价格进行调整,标准续航升级版各降低1000美金,Performance高性能版各上涨1000美金。于2月22日再次调整了Model3和ModelY的长续航版本价格,各降低1000美金。 1、特斯拉不断向下试探价格,12021年有望冲刺0100万台::在2020年受疫情影响且全球汽车销量整体下滑的情况下,特斯拉销量接近50万辆,同比提升36%左右,主要是受益于上海临港工厂实现Model3批产。2021年开始,临港将批产ModelY,由于ModelY和Model3共用很多零部件,再加上规模效应加成,成本进一步下降,我们预测国内Model3和ModelY依然有价格向下空间。 优异的性能和先进的自动驾驶系统,以及合理并且接近燃油车的价格,2021年特斯拉销量有望冲刺100万台。 2、受益于大客户,旭升股份有望持续超预期::公司从2013年开始与特斯拉合作,作为国内第一家进入特斯拉供应链的中国企业说明公司有着精准的战略眼光。从初期合作的较为简单的零部件,到后期合作的铝合金锻造件,铸造件,甚至挤压件,已经实现铝合金全方位工艺拓展和产品品类拓展。公司当前为特斯拉临港工厂Model3,ModelY配套传动系统,电池系统等核心零部件,并且单车价值量在21年由于国产替代有望持续提升。同时,国外ModelS,ModelX在2021年推出改款车型,公司依然会作为核心供应商提供相应产品。 3、多客户齐发力,02020年业绩公告超预期::公司此前1月15日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1-3.5亿元,同比增加50%-69.4%。扣除非经常损益的净利润为2.8-3.2亿,同比增长42%-63.3%。公司2020年业绩超预期,不仅由于大客户特斯拉的增长带动,也由于多家客户如采埃孚,北极星,伊顿,马瑞利等共同实现高速增长。特斯拉由2019年营收占比53.6%下降到2020年上半年49%左右,间接说明特斯拉高速增长的同时,其他客户也实现营收大幅提高。4、、轻轻量化需求提升,铝合金将成为汽车主流结构件:作为汽车轻量化材料之一,铝合金正在逐渐取代钢的应用。尤其新能源汽车对于轻量化的要求更高,为了减少车身重量,提高续航里程,车内铝合金的价值量有望继续提升。公司发展目标明确,专注于新能源汽车铝合金的精加工产品的生产和研发,为了满足新订单和新客户需求,不断投入建设新工厂。未来3-5年公司新产能将逐渐投入使用,预测会维持稳定的销售收入增长。 投资建议:公司致力于新能源汽车和汽车轻量化领域,未来成长空间大。提高盈利预测,预计20/21/22年归母净利润3.23/5.93/7.3亿。 风险提示:客户销量不及预期,工厂进度不及预期。
卫星石化 基础化工业 2021-02-24 46.99 21.17 8.01% 47.62 1.34%
47.62 1.3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业绩快报,实现营业总收入107.73亿元,同比下降0.05%;营业利润19.06亿元,同比增长31.73%;利润总额19.00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30.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55亿元,同比增长30.04%;基本每股收益1.52元,同比增长26.67%。 1、20Q4业绩超预期带动2020年业绩创历史新高2020年Q1-Q4,公司单季度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0.4亿元(新冠疫情影响,非正常情况)、4.34亿元、4.28亿元、7.53亿元。其中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5%,环比增长76%,单季度利润创历史新高。 我们分析主要由于(11)公司各装置运行稳定,成本控制优化。(22)20Q4,国内经济复苏,美元贬值,油价中枢向上,公司聚丙烯、丙烯酸及酯系列产品价格上涨,价差扩大叠加原料乙烷库存收益。比如聚丙烯价差(+122元/吨),丙烯酸价差(+2056元/吨),丙烯酸丁酯价差(+2122元/吨)环比扩大。 2、C3产业链持续扩张巩固龙头地位,业绩靓丽持续向好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C3产业链的打造,特别是上游引进丙烷脱氢(PDH)装置解决核心原料丙烯自给之后带来明显成本优势,完成了全产业链布局。公司目前具有90万吨/年丙烯、48万吨/年丙烯酸、45万吨/年丙烯酸酯、45万吨/年聚丙烯、21万吨/年高分子乳液、15万吨/年SAP、22万吨/年双氧水以及2.1万吨/年颜料中间体产能。 产能扩张方面,公司平湖基地新增818万吨//年丙烯酸和030万吨//年丙烯酸酯项目已基本完工,预计将于近期建成投产,公司在丙烯酸及酯领域的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同时,公司3300万吨//年聚丙烯新材)料(研发生产改性聚丙烯)、2255万吨//年双氧水预计12021年底建成。价格方面,20121年以来聚丙烯(+14.2%)、丙烯酸(+23.4%)、丙烯酸丁酯(+35%)等产品持续上涨,量价齐升将保障公司业绩中枢向上。 3、CC22产业链多年开拓即将进入收获期,打开公司成长空间公司为充分利用美国页岩油气革命带来的大量低成本乙烷,自2017年规划布局乙烷裂解制乙烯项目,切入C2产业链。公司250万吨乙烷裂解制乙烯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计划总投资195亿元(预计实际成本要低),主要产品包括40万吨/年HDPE,以及两套产能72/91万吨/年的EO/EG联产装置、25万吨/年聚醚大单体项目,预计将于22年33月正式投产。同时,二期5125万吨乙烯产业链项目预计22022年年底建成,增量空间巨大,具体产品方案包括040万吨//年年HDPE,272万吨//年年EO,060万吨//年苯乙烯,525万吨//年聚醚大单体,626万吨//年丙烯腈等,更加丰富。公司CC22产业链的拓展将使公司原料来源及产品体系更加多元化,提升抗风险能力的同时盈利能力大幅增强。 盈利端,我们建模回溯62016年至今乙烯项目一期净利润中枢约28亿元,随着近期乙二醇价格的快速上涨,盈利有扩大趋势。 4、盈利预测及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分别为16.55亿元、33.15亿元和45.23亿元,对应EPS1.35元、2.71元和3.69元,PE35X、17X和13X。我们为认为公司作为C3产业链龙头不断扩张巩固其地位,同时C2产业链开拓即将进入收获期,成长空间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滑、产品价格大幅波动、项目投产进度及盈利不及预期。
凯乐科技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1-02-24 9.09 -- -- 9.49 4.40%
9.49 4.40%
详细
事件:公司近期发布公告,子公司湖北黄山头酒业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荆州市科达商贸投资有限公司拟以30,037.00万元的价格将其所持黄山头酒业49%的股权转让给亚洲汇储湖北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本公司放弃行使相关股权的优先购买权。本次交易完成后,亚洲汇储将成为黄山头酒业的控股股东。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资产处置有序推进。近年来,公司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非主业资产的剥离和处置。2014年,公司将控股子公司黄山头酒业有限公司持有的凯乐名豪酒业51%股权转让给四川名豪酒业;2015年,公司将黄山头酒业38.23%股权转让给荆州市科达商贸有限公司。此外,公司加大对武汉、长沙库存房产的处置力度,而且还剥离了与主业关联性不大的江机民科等子公司。我们认为,公司通过一系列结构调整措施有利于集中资源发展高科技产业,为公司轻装上阵、转型升级创造良好条件。 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军工++通信”前景广阔。公司自确定“参军、参警”的转型升级战略以来,通过收购上海卓凡通讯科技有限公司开始布局专网通信业务。在量子通信领域,公司以量子通信数据链产业化项目、自主可控计算平台项目、智能指控终端及平台项目为载体,募集资金10.1亿元的定增项目,为公司转型中高端通信设备制造提供了资金保障;同时公司在北京、上海等地成立了量子通信数据链应用产业化以及相关产品研究院或者研发中心,为稳步进入量子通信数据链产业化应用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18年,公司旗下凯乐光电等相继取得军工资质,建立了较完备、规范的军品研发和生产体系。我们认为,公司在“军工+通信”领域已经拥有比较深厚的技术积累,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0-2022年的净利润为8.12亿元、9.05亿元、10.22亿元,EPS为0.81元、0.91元、1.03元,维持“买入”评级。
蓝思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2-23 31.80 46.02 238.13% 33.69 5.94%
33.69 5.94%
详细
事件:公司今日发布公告,为了满足日常生产经营需要,同时提高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财务费用,公司拟在保证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资金需求及项目投资计划正常开展的前提下,结合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使用不超过人民币60亿元的暂时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 合理灵活使用募集资金有望快速丰裕公司现金流,保障业务开展。关注这则公告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公司并非更变募集资金使用用途,而是在募集资金项目还未开展的当下,暂时借用,在限定期限内仍要归还至募集资金,其最直观的好处公告里也已提及,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一年期贷款利率3.85%测算,本次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预计可为公司节约财务费用2.31亿元。但其实对公司正面的影响并非只是节省财务费用,公司在2月8日已经公告了湘潭组装业务行将开展,玻璃、蓝宝石、陶瓷、金属、组装、车载相关组件业务的订单爆满,都需要充裕的自由现金流去予以支持。2020年是蓝思业务扩张非常重要的一年,可成可利的金属业务的纳入,组装业务的前期铺垫,核心客户各类新品、新材料应用的推广,都已经全面展开。金属方向,铝合金是既有主体,不锈钢正在推进;组装方向,智能手机、手表与平板都将是今年很重要的构成;车载方向,包括中控屏、仪表盘、B柱、车窗等等,蓝思所覆盖的组件未来会越来越多。未来需要消耗现金流的业务覆盖也将越来越大,良好的自由资金是公司保持规模和资源优势,持续成长的重要保障。 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持续提高,生产与财务成本不断优化。自2019年下半以来,公司在生产、经营、资本等方面的管理水平持续提高,不但搭建了完整的内部生产配套体系,实现了前十大物料的内部生产(自行制造),大幅降低了生产辅料、辅助工具及耗材的成本。在资本运作、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水平也在持续提高,展现了较高的管理与运作水平,因而能够维系连续六个季度的持续高速、良性成长。 充足自由现金流是公司深化、开展新业务的坚实基础。前文我们已经提及充足自由现金流对全新业务开展以及垂直整合的重要意义,蓝思以消费电子与汽车电子为双轴,在各大客户的强力支持下,公司不断丰富并深化产品覆盖面,跟随核心客户的产业布局,完成双龙头业务在行业的全面领先,行业地位进一步提升的未来,非常值得期待。 盈利预测和评级:维持买入评级。组装业务的如期落地,为公司平台型业务凑齐了最后一块拼图,凭借在玻璃、陶瓷、蓝宝石等外观件产品生产制备方面深厚的技术工艺储备和经验积累,叠加在模组、模切、声学、PCBA等应用领域的逐步成长,公司已完成了整机组装业务的顺利拓展。展望未来,在当下平台基础之上,蓝思覆盖面越来越广的组件市场份额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而新能源汽车、可穿戴、智能家居等更多全新领域,公司将以模组级或整装级的方式全面铺开,成长显然值得期待,预计公司2020-2022年的净利润分别为50.51亿、78.02亿和100.75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31.58、20.44和15.8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因疫情全球蔓延或全球宏观经济下滑导致消费者购机能力减弱,大客户新机销售情况不及预期;(2)康宁或其他微晶玻璃生产厂商无法有效地快速降低原材成本;(3)竞争对手恶性降价导致行业利润率下滑。
国际医学 医药生物 2021-02-23 11.30 15.00 183.02% 11.54 2.12%
18.23 61.33%
详细
全国医院医疗市场保持较快增速,高等级医院资源显著稀缺。根据卫健委《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发布的数据,全国卫生总费用自2010年的19980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6519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4.04%,保持了较高增速。其中,全国医院总数量自2010年的20918家增长到2018年的33009家,年复合增长率为5.87%,三级医院年复合增长率8.94%,显著高于平均增速。截至2019年末,三级医院数量占比仍仅为全部医院总数的8%,但却承担了23.62%的诊疗和38.42%的住院需求,且三级医院的病床使用率超97.5%,国内能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三级医院处于显著稀缺状态。 主要资产梳理:①高新医院,中国第一家民营三甲医院,2013-2019年净利润率均维持在13%以上,盈利能力稳定;去年底床位数已从808张扩增至1500张。②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国内已建成最大单体医院,规划最大床位5037张,现仅开放1500张,人才方面受益军改,设备方面,投入超10亿,并成为全国第6家、西北首家获得质子放射治疗系统准予许可的医疗机构。③国际医学商洛医院,现为综合性二甲医院,床位设置500张,建设中新院区预计2021年投入使用,建成后将成为商洛地区最有竞争力的三甲医院,最大床位数1800张。④国际医学康复医院,预计2022年投入使用,设计床位3600张,内设妇女儿童医院、骨科医院和康复、中医老年病医院等。 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内生增长性强,有望实现控费医疗向消费医疗转变。现阶段中心医院主要以医保患者为主,控费医疗属性重,随着医院口碑的提升,疑难杂症患者比例提升,自费占比将大幅增长。向消费医疗属性的转变将为公司提供强劲的内生增长动能。 综合性医院复制性差,但服务的半径和深度具有大幅拓展的潜力,业绩确定性强。综合性医院患者具有机构资源导向和专家资源导向。从诊疗人次/常驻人口的数据上看,陕西省的诊疗人次/常住人口比值明显小于北京、上海等医疗服务行业较发达地区,陕西省内尤其西安市的医疗资源优势还不明显,西安市内高等级医院的整体口碑和专家资源优势还不够突出,对陕西及周边省份的虹吸效应还没有显现。随着国际医学大力资本投入,国际医学有望与西京和唐都等西安高端三甲医院慢慢形成集群,在患者,医保和医生等多领域形成正向虹吸效应。 盈利预测和评级:我们认为2021年公司业绩将迎来拐点。一方面,2020年12月28日西安地铁六号线国际医学中心站开通将提高病人就诊的便利程度,有利于中心医院门诊就诊量的增长,进而提升门诊患者向住院患者的导流质量;另一方面高新医院新院区投入运营,病人转化率进一步提高、医院整体经营结构更加合理,国际医学整体业绩将逐步释放,未来前景值得期待。截至2021年2月19日,公司的收盘价为11.31元,总市值为257亿元,我们预计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10亿元、31.80亿元和55.5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0.56亿元、1.12亿元和4.00亿元,对应的2020年-2022年EPS分别为0.02元/股、0.05元/股和0.18元/股,市盈率分别为565.50倍、226.20倍和62.83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诊疗环境恢复不达预期;病人数量不及预期;医保控费趋严
天铁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1-02-23 13.28 -- -- 16.27 22.52%
18.97 42.85%
详细
事件:公司近日发布定增预案: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含发行费用)不超过81,000.00万元,资金投向主要包括年产40万平方米橡胶减振垫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年产45万根钢轨波导吸振器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点评:募投减振垫产线项目将有效助力公司突破产能瓶颈,有望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公司本次定增计划拟新建40万平方米橡胶减振垫产线,投资总额为56,822.95万元,本次定增募集资金拟投入49,800.00万元,拟建设周期为3年。截至2019年,公司减振垫产能为24.79万平,本次募投项目建成后公司减振垫产能将扩至2.61倍。当下我国轨交建设需求旺盛,公司减振垫为高等减振,主要用于城轨、城际等轨道减振降噪,行业呈现高景气度,公司技术优势显著、市场竞争力强,本次扩产有望成功突破产能瓶颈,提高公司供货能力和效率,进而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以及实现业绩高速增长。 新建钢轨波导吸振器产线,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提升综合竞争力。轨道结构减振产品主要分为道床类、轨枕类、扣件类和钢轨类,公司当前主营产品减振垫、弹簧隔振器为道床类减振产品,橡胶套靴为轨枕类产品,轨下橡胶垫板为扣件类产品,而钢轨波导吸振器则为钢轨类产品。轨道项目根据具体项目环境与减振标准要求进行设计,并综合考虑效果与成本,进而确定减振产品的种类与数量,因此部分项目会应用多种减振产品。公司目前减振垫、弹簧隔振器、套靴均已取得较高的市场影响力及份额,本次募资投向钢轨波导吸振器,将进一步完善产品体系,增强行业竞争力,公司作为唯一覆盖各类轨道减振产品的企业,将有效巩固其龙头地位。 下游轨交有望呈现长期高景气,轨交主业高增长预期强。我国施行“交通强国”战略,依托“城市群”规划,轨交建设需求旺盛,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的1万公里城际市域项目已列入“十四五”重大项目开工计划,我国“十三五”期间已确认19个城市群建设计划,随着其他城市群逐步落地,长期轨交建设空间广阔。预计2021-2025年地铁营运里程每年增长约13%,未来10年城际、市域年均增长最低15-20%,不论短期还是中长期来看,轨交减振行业景气度均较高。(详请参照我们最新专题《“交通强国”发力,“城市群”激发轨交长期向上动能》)高成长低估值,公司当前配置价值凸显。公司在轨交减振龙头地位基础之上,不仅不断开拓新产品丰富主业,同时子公司昌吉利发展新能源、精细化工领域,打造核心竞争力。主业轨道减振板块,在原有减振垫、套靴、弹簧隔振器等领先地位基础之上,与全球轨道扣件系统龙头英国潘德路合资成立浙江潘德路轨道科技有限公司,强强联合实力凸显;子公司昌吉利新能源,主要产品为氯代正丁烷、正丁基锂和氯化锂,技术先进、品牌优质,受益于锂产业链价格上涨周期,且下游需求旺盛,不仅增厚利润,同时助力公司提升估值。此外,公司投建的建筑减隔震产能进展顺利,未来将受益于抗震立法,享受行业扩容红利。 投资建议:公司是轨交减振降噪领域龙头公司,下游轨交长期受益于我国“交通强国”战略,行业空间将受“城市群”广阔的建设需求所带动。同时公司拓宽业务领域,发展高价值的新能源板块,布局建筑减隔震,享受建筑减隔震扩容红利。预计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2.9、4.0亿,EPS分别为0.56/0.85/1.18元,对应PE分别为22.13/14.58/10.51倍,公司属高增长低估值细分龙头,市值成长空间较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落地不及预期,城轨建设不及预期,基建资金面收紧。
卓越新能 2021-02-23 58.48 -- -- 64.63 10.52%
64.63 10.52%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2020年业绩快报,2020年公司实现营收15.99亿元,同比增长23.50%,归母净利2.40亿元(扣非2.01亿元),同比增长11.15%(扣非同比减少1.38%)。基本每股收益2.00元。Q4单季度实现营收3.96亿元,同比增长45%;净利润0.46亿元,同比9.5%。 得益于生物柴油价格上升,公司QQ44业绩环比大幅改善。 受东宝厂事故影响,公司三季度业绩净利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Q4在东宝厂尚未复工的情况下公司营收同比实现了高增长,净利亦稳中有升,企稳迹象明显,我们判断,这主要得益于四季度生物柴油价格的上涨以及新建3万吨醇酸树脂的投产。但受其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公司综合毛利率略有下降。 东宝复产、募投投产,221021产销高增长确定;公司进入产能释放期。 东宝厂已于今年1月初复产,上市募投的10万吨生物柴油产能项目也于1月底正式进入调试生产,今年公司生物柴油总产能达到40万吨,预计产销量也有望实现40%左右的大幅增长,达到30万吨以上。 随着公司美山基地的募投项目进入试生产,公司目前已建成东宝10万吨/年、平林10万吨/年、厦门卓越8万吨/年、美山10万吨/年4个生物柴油生产基地,合计产能近40万吨,美山基地将成为未来几年公司重要的产能增长点。公司计划2021在美山基地再新建10万吨产能,远期公司规划在美山基地新建10万吨盈利能力更强的烃基生物柴油以及配套5万吨天然脂肪醇和5万吨丙二醇。届时,公司生物柴油总产能将到达60万吨,各类产品总产能近80万吨。公司业绩有望随产能增加而持续增长。 欧盟RREDⅡ12021年实施,生物柴油需求进入新一轮增长期。根据我们统计,2019年以来欧盟、中国、日韩等全球主要经济体相继做出“碳中和”的承诺,美国也有望重返巴黎协定,在碳减排压力下,燃料领域对生物柴油需求旺盛,欧盟出台了强制添加政策,是生物柴油消费量最大的地区。欧盟《可再生能源指令Ⅱ》于2021年开始实施,根据该法案,2030年生物燃料在交通部门的消费比例要达到14%(2019年约7.3%),且以粮食为原料的传统生物柴油添加比例上限要由2021的7%下降到低于3.8%;先进生物柴油添加比例下限由2021的0.5%提升到6.8%。卓越新能产品所属的先进生物柴油将有更大的需求空间。 按照到2030年欧洲柴油消费量2亿吨、生物柴油添加比例达到下限的14%测算,届时欧洲生物柴油需求量约为2800万吨,约是2020年的两倍。按照7000元/吨计算,对应市场空间超过1500亿元。 碳中和、垃圾分类有望从供需两端推动我国生物柴油消费市场开启。 我国做出在2030年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承诺,预计“达峰计划”有望于2021年发布实施。根据行业测试数据,1吨生物柴油可实现2.83吨的碳减排,生物柴油作为可再生低碳清洁能源,有望在我国燃料领域的碳减排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我国正在推行“垃圾分类国家制度”,也将带来废油脂处置的刚性需求增量。按照我国2025年城市垃圾产生量3亿吨、35%湿垃圾分出量、废油脂处理装置占湿垃圾重量3%计算,届时仅垃圾分类就将新增超过300万吨的废油脂处理需求。 2019年,中国柴油表观消费量为14619.3万吨,同比下滑6.25%;中国煤油表观消费量为3869.6万吨,同比上涨4.32%。如果未来我国推行B5生物柴油标准,按照1.5亿吨柴油消费量测算,对应生物柴油需求可达750万吨;远期推行B10生物柴油将带来1500万吨生物柴油需求。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业绩略超我们之前预测,鉴于生物柴油价格的上涨等因素,我们小幅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0~2022年净利分别为2.40亿元、3.60亿元、4.80亿元,每股收益分别为1.93元、2.89元、3.87元,对应PE分别为31倍、21倍、16倍,公司产能释放有望带动业绩持续增长,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水平,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三花智控 机械行业 2021-02-11 25.47 28.97 39.15% 27.08 5.00%
26.75 5.03%
详细
事件:公司近期发布收到上汽集团累计10亿元的核心电动车平台订单,成为电子膨胀阀,热管理集成模块等产品独家供货商;以及通用汽车北美大型电动车平台热管理集成组件的独家供应商,预计销售额超过9亿元。 1、新订单新突破,稳固龙头地位:公司近期连续发布利好消息,不仅作为上汽集团的独家供应商拿到旗下电动车核心平台的电子膨胀阀和热管理集成模块的项目;也收获北美通用全球化电动车平台的热管理集成组件项目,并且独家供货。三花再一次用实力证明其国际龙头地位。并且在新能源汽车成长拐点处,迎来了一次次新订单突破。 2、黄金赛道蓄势待发,高成长性未来可期: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升级已经完成,上游供应商技术能力完善,下游传统车厂和新势力频频发力,产品百花齐放。同时,从2020年开始终端消费者认可度快速提高,购买意愿明显。我们预测未来几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将会呈现高速增长。热管理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一部分,即将进入爆发增长期。 3、集成化系统具备高附加值、高壁垒,三花竞争优势明显:公司从2017年陆续公告拿到了不同客户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热管理零部件订单,其中包含戴姆勒,沃尔沃,宝马,蔚来等。同时,公司产品品类全,除了电子膨胀阀是全球龙头,也储备了Chiller,电子水泵,水冷板,储液器等多个零部件技术。在产品多样化的同时,公司也不断深耕系统研发能力,现已具备作为系统供应商的能力做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开发。公司此前已经公告拿到通用汽车电池冷却组件,电子水泵和热管理阀订单。这次收获的新订单为热管理集成组件,逐渐证明公司作为高附加值,高壁垒的集成化供应商,不断提高单车价值量,极具竞争优势。 4、汽车家电双轮驱动,微通道产品有望厚积薄发:除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公司在家电业务上持续稳定增长,其中微通道业务如大型中央空调,冷柜,冷链运输作为公司战略发力点,未来有望厚积薄发,实现国产替代。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龙头企业,竞争力强,我们预测公司2020/2021/2022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5.5/20.8/25.4亿元。风险提示:客户销量不及预期,新能源普及不及预期,竞争加剧。
宇通客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2-11 13.70 23.71 -- 17.90 30.66%
17.90 30.6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 5,115万股,占本计划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 2.31%,涉及的激励对象总人数为 555人,授予价为 6.99元。 深度绑定员工利益,股权激励赋能成长。本次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拟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 5,115万股,占本计划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2.31%。其中,涉及的激励对象总人数为 555人,具体包括:董事、高级管理人员、重要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和业务骨干等。本计划的三个解除限售期分别是授予完成登记之日之后的 1至 2年后、2至 3年后、3至 4年后,每个解除限售期解除限售比例都为三分之一。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为每股 6.99元,折价高达 50%左右,为员工谋福利诚意十足,有助于更深绑定员工利益并激发员工斗志。 三年业绩托底,坚定发展信心。股权激励业绩考核以 2020年度净利润为基数,假设 2020年归母净利润为以业绩预告中值 5亿元左右,公司 2021年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 116%,即净利润达到 10.8亿元;公司2022年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 202%,即净利润达到 15.1亿元;公司 2023年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 315%,即净利润达到 20.75亿元。业绩考核为未来三年的恢复及增长托底,也彰显了公司对未来的行业恢复以及公司持续发展充满信心。 行业连续四年筑底,复苏指日可待。客车行业 2017年以来已经历连续四年的调整,2020年全年公司累计销量 4.2万辆,下滑 29%左右,全年深度筑底。目前影响行业需求的不利因素不断解除,随着疫情的进一步缓解,各种限制逐步解禁,座位客车市场需求持续回暖的趋势不变。同时未来两年为新能源车补贴最后两年,新能源客车需求亦有望集中释放,海外需求与订单已开始逐步恢复,客车行业有望逐步走出底部开启复苏之势。公司作为客车行业龙头,市场优势地位显著,有望跟随行业复苏不断受益。 投资建议:公司为客车行业全球龙头,客车行业经历四年下滑后有望迎来回暖复苏,公司未来有望随着行业回暖、疫情影响逐步消除及海外需求不断恢复持续受益,同时公交智能化将带来新的增长动力。我 们预计 2020年/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1亿元/16.2亿元,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客车需求不达预期,新能源客车集中释放不达预期
杭氧股份 机械行业 2021-02-10 33.16 -- -- 37.19 12.15%
37.19 12.1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业绩快报,实现收入100.29亿元,同比增长22.49%,实现净利润8.66亿元,同比增长36.33%。 设备和气体业务均实现新突破,220020年业绩稳健增长:2020年全年公司实现收入100.29亿元,同比增长22.49%,实现净利润8.66亿元,同比增长36.33%,业绩实现稳健增长,两大业务板块设备业务实现稳健增长,气体项目随着投资增加,零售业务的拓展,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气体投资规模持续扩张,已成为公司支柱产业:公司已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气体服务商,2017-2019年,公司工业气体业务收入为39.12亿元、44.64亿元、46.64亿元,呈稳步增长态势。2020年公司先后获得承德杭氧二期2万空分项目、济源杭氧国泰二期4万空分项目及广东河源德润钢铁1.1万空分项目等气体投资项目,并在衢州东港园区项目上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已与东港园区内用气企业达成供气协议,并着手推进3800m3/h液体空分项目建设。2020年前三季度,气体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约54%,气体产业已逐步发展成为公司支柱产业。 拟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过1188亿,进一步加大气体业务投入力度:公司于2021年1月发布可转债发行预案,拟募资不超过18亿元,投入吕梁气体、东港气体、黄石气体、广东气体、济源国泰气体、太源气体等6个气体项目,进一步加大气体行业投资。工业气体需求企业对供气稳定性和气体性质有较高要求,且具有一定的排他性,现阶段是通过精准布局、快速扩张占据市场份额的关键时期,公司加大气体投资将为公司未来贡献稳定的现金流和奠定成长基础。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8.66亿、10.89亿和13.26亿,对应PE分别为38倍、30倍和2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项目投产不及预期,设备订单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0/418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