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2/726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厦门银行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2-10-20 5.39 -- -- 5.69 5.57%
5.99 11.13%
详细
事件:10月18日,厦门银行发布2022三季度业绩快报,实现营业收入44.5亿,同比增长15.4%,实现归母净利润18亿,同比增长19%。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AE)为11.09%,同比提升0.45pct。点评:营收增长稳健,盈利增速季环比提升。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5.4%、19%,季环比分别变动-2.8、3.9pct。单季营收、盈利同比增速分别为10.8%、28.4%,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29.4、17.3pct。受上年三季度高基数影响,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增速较二季度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15%以上高位,且盈利增速季环比明显提升,在国内银行业整体经营压力加大背景下,反映出公司经营稳健。同时,我们看到公司拨备覆盖率较2Q末提升21pct至385%,这既有公司不良改善的因素,也反映公司利润增长较为“扎实”。疫情扰动叠加经济修复偏弱,规模扩张速度放缓。22Q3末,公司总资产、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13.7%、12.5%,较2Q末分别下降0.7、1.9pct;贷款较年初增长8.7%,较年中增加3.2pct;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为52.3%,较2Q末下降0.2pct,资产结构大体稳定。参照公司过往信贷投放节奏与结构,上半年信贷投放以对公领域为主,下半年则会加大零售信贷投放,考虑到三季度厦门地区疫情仍未平复、居民加杠杆意愿依旧偏弱,或对公司下半年信贷投放造成一定影响,对公信用扩张或仍占主导。市场类负债吸收力度加大,资金利率低位形成正贡献。截至3Q末,公司总负债、存款、市场类负债同比增速分别为14.2%、14.4%、13.9%,季环比分别变动-0.7、-7.5、9.9pct。其中,3Q单季新增市场类负债146亿,同比多增115亿;存款则减少33亿,同比少增119亿。在存款定期化、3Q资金利率中枢进一步下移背景下,预计公司加强高息存款的内部管理,并适度加大对市场类负债吸收力度。3Q息差料大体稳定,存款挂牌利率下调红利逐步释放。公司3Q单季营收环比增长7.2%,高于总资产3.4%的环比增速,考虑到公司净利息收入占比在80%左右,预计公司3Q息差水平大体维持稳定,并未对营收形成太大拖累。此外,公司官网10月1日发布公告称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主要涉及1Y以上储蓄定期存款,活期、对公存款并未做调整。其中,1Y-3Y储蓄定期存款下调15bp,5Y储蓄定期存款下调20bp。存款挂牌利率下调有助于缓释公司息差收窄压力,但考虑到活期、对公存款并未做调整,负债成本改善节奏或相对后置,存款挂牌利率调整所释放红利相对偏弱。不良指标实现“双降”,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提升。截至3Q末,厦门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约为16.4亿,较2Q末减少0.34亿左右,不良贷款率较2Q末下降4bp至0.86%,不良指标实现“双降”,资产质量延续稳中向好态势。从拨备水平来看,公司拨备覆盖率较2Q末提升21pct至385%,拨贷比较2Q末提升2bp至3.31%,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提升。考虑到3Q公司贷款损失准备新增217亿,同比少增116亿,公司信用成本或有所下行,拨备覆盖率提升主要由不良改善贡献。 50亿可转债发行获证监会受理,发行后或提升业绩增长动能。9月28日,公司发布公告称50亿可转债获证监会行政许可申请受理。截至22Q2末,公司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83%,若按可转债规模15%计入当期核心一级资本静态测算,可转债发行成功后将改善公司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0.35pct左右。随着可转债进入转股期,公司为促转股或具备较强业绩释放诉求,核心一级资本增厚也有助于拓展经营空间。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厦门银行是福建省内异地布局最全的城商行之一,海西经济区经济发展强劲,公司经营区位优势凸显。厦门银行信贷投放以对公业务为主,并主要投向制造业、批发零售业,零售端则向个人经营性贷款和住房按揭贷款倾斜。同时,公司资产质量优异,3Q不良贷款率进一步降至0.86%,较高的拨备覆盖率使得公司风险抵补能力较强,也大幅拓展了利润平滑空间。公司当前可转债发行事宜已获证监会受理,待可转债发行顺利落地后,将有助于进一步增厚核心一级资本,拓展公司经营空间。维持公司2022-2024年EPS预测为0.95/1.08/1.20元,当前股价对应PB估值分别为0.64/0.58/0.53倍,对应PE估值分别为5.65/4.98/4.46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宽信用力度不及预期。
比音勒芬 纺织和服饰行业 2022-10-20 24.10 -- -- 25.50 5.81%
28.68 19.00%
详细
2022Q3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20%、+30%,弱市下业绩表现优异公司 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22.25亿元、同比增长 13.02%,归母净利润5.73亿元、同比增长 24.93%,扣非净利润 5.34亿元、同比增长 24.67%。 分季度来看,22Q1~22Q3公司单季度收入分别同比+30.16%、-14.33%、+20.10%,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41.29%、-13.40%、+30.42%。22Q2受疫情影响公司业绩出现下滑,22Q3随着疫情逐步受控,公司业绩展现出较强的复苏势头、同比实现较快增长。22Q1~22Q3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归母净利率分别同比+2.07、+0.18、+2.42PCT,22Q3归母净利率达 30.57%。 前三季度费用率下降、毛利率平稳,存货和应收账款周转加快,经营净现金流增加毛利率:2022年前三季度毛利率同比略下降 0.51PCT 至 74.82%。分季度来看,22Q1~22Q3单季度毛利率分别为 75.49%(-1.07PCT)、75.64%(-0.44PCT)、73.77%(+0.03PCT),Q3毛利率同比已企稳。 费用率:2022年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 2.45PCT 至 43.49%,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35.49%(-2.52PCT)、5.33%(+0.23PCT)、3.18%(+0.34PCT)、-0.50%(-0.51PCT),财务费用率同比下降主要系利息收入增加贡献。疫情背景下公司仍能实现严控费用、提升了盈利能力。 分季度来看,22Q1~22Q3单季度期间费用率分别同比-3.37、+1.62、-0.89PCT,其中 22Q3期间费用率下降主要系销售和管理费用率分别同比-1.37、-0.27PCT 贡献。 其他财务指标:1)存货 22年 9月末较年初增加 4.39%至 6.89亿元、同比增加12.87%,存货规模同比增速与收入增长接近、较为良性,且两年以内的库存占比提升;存货周转天数为 325天、同比减少 14天。 2)应收账款 22年 9月末较年初减少 17.60%至 2.30亿元、同比减少 18.21%;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 31天、同比减少 9天。 3)前三季度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减少 5.35%至 6071万元,22Q3单季度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减少 21.57%。 4)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同比增加 15.11%至 7.91亿元。 疫情扰动下业绩表现靓丽、复苏强劲,期待高端运动时尚龙头继续强势三季度在国内部分地区仍有疫情反复影响以及消费整体需求偏疲弱的背景下,公司虽然以线下渠道销售为主(22H1线下收入占 94%),但收入、归母净利润逆势实现较快增长。公司作为高端运动时尚休闲龙头、所处赛道景气度较高,定位精英人群,客群黏性高、需求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整体经营韧性突出。回顾 2020年,一季度疫情影响较严重,但公司于 20Q2收入便恢复了 27%的快速增长;22年从三季报来看,公司亦呈现了较早且强劲的复苏势头。 2022年上半年疫情背景下公司仍净拓店 25家,期待下半年疫情缓解背景下公司扩张加速,且疫情加速经营不佳的中小品牌、国际品牌出清,公司品牌力突出、业绩韧性强,在渠道中的议价能力亦有望增强、提高渠道质量。另外,公司在机场及高铁站均有门店布局,随着疫后出行逐步修复,线下销售仍可期待进一步复苏。 长期以来,公司持续通过内生外延多方面驱动业绩高增长,四季度期待旺季下公司销售表现继续强势。截至 22年 9月末公司账上资金共计 28亿元,资金充足、抗风险能力强。我们维持公司 22~24年盈利预测,对应 22~24年 EPS 分别为1.41、1.77、2.12元,22、23年 PE 分别为 16、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超预期致终端消费疲软、存货积压、行业竞争加剧、费用管控不当。
水晶光电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0-19 11.85 -- -- 13.44 13.42%
13.44 13.42%
详细
2022 年10 月14 日,公司董事长林敏提交《关于提议公司回购部分社会公众股份的提议书》,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以及公司价值的认可,为增强投资者信心, 提议人提议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部分社会公众股份。本次拟回购总金额不低于人民币1 亿元、不超过人民币1.5 亿元(含),回购价格不超过人民币14 元/ 股(含),实施期限为自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回购方案之日起6 个月内。 点评: 回购计划彰显信心。本次回购股份将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按回购资金下限人民币1 亿元测算,预计可回购股份数量为714 万股,约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0.51%;按回购资金总额上限人民币1.5 亿元测算,预计可回购股份数量为1071 万股,约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 0.77%。本次回购计划不仅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信心,同时能够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公司核心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团队凝聚力,促进公司健康稳定发展。公司董事长、高管于2022 年4 月实施了增持计划,其中林敏先生于2022 年4 月18 日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方式增持公司股份34.52 万股,合计增持金额352.13 万元人民币。 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处于细分行业领先地位。公司目前已构建光学元器件、薄膜光学面板、半导体光学、汽车电子(AR+)、反光材料五大业务板块。光学元器件业务是公司经营的“压舱石”,在智能手机多摄浪潮和成像技术升级背景下,吸收反射复合型滤光片、微型光学棱镜等产品不断升级,量产能力不断提升;薄膜光学面板业务以手机端业务为业绩支撑,市场份额不断攀升,同时积极开拓车载、智能家居、游戏办公等非手机领域的产品应用;半导体光学业务受益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智能终端产业的蓬勃发展,在智能手机、智能家居、金融支付、智能穿戴、智能驾驶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汽车电子(AR+)业务以汽车电子及AR 为战略核心, 布局 AR-HUD、激光雷达关键元器件、智驾伴侣、车载投影、智能车灯等产品; 反光材料业务以夜视丽分拆上市为目标,中高端反光布业务市场份额正快速提升。 维持“买入”评级:我们维持盈利预测不变,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5.5/7.0/8.1 亿元,对应目前PE 为29X/23X/20X。公司汽车电子业务今年有望快速放量,同时手机光学持续创新有望带动公司单机价值量持续上升,我们持续看好公司在光学赛道的长期成长潜力,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新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客户导入进度不及预期风险,疫情反弹影响供应链风险。
奥海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2-10-19 40.27 -- -- 44.31 10.03%
44.31 10.0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2022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3.65亿-4亿元,同比增长 46.78%—60.85%。 点评: 受益于非手机板块快速增长和汇兑收益,Q3业绩同比高增。公司 Q3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1.19亿-1.54亿元,同比+38.15%—+78.66%,环比-15.6%—+9.2%。 Q3业绩同比高增主要原因: (1)公司积极拓展市场,新客户、新项目不断增加,尤其是非手机板块业务显著增长,促进业务稳健增长; (2)外销业务显著增加及人民币汇率变动等因素对公司业绩提升带来显著增长。 第一增长曲线:消费电子(手机/PC/IoT/动力工具/无线)充储电业务正经历从1到 N 发展。 (1)中低端机型有望普及 60W 以上快充,高端旗舰机型有望普及120W 以上快充。智能手机充电器功率提升趋势渐明,在前装大功率化+后装需求提升趋势下,预计手机快充 ODM 代工市场 25年将超千亿元,22-25年 CAGR超 20%。公司大功率产品占比增加带动 ASP 提升,手机充电器业务均价从 18年 7.3元上升至 22Q1的 17.5元。 (2)受益于万物互联、动力工具无绳化、户外露营流行等趋势,公司在 IoT 电源、自主品牌、户外电源、动力工具电源、数据电源等领域业务拓展顺利,充储电业务正从手机走向全生态链。 第二增长曲线:新能源车业务(VCU/MCU/BMS/OBC)有望快速成长。公司收购智新控制 67.2%股权积极布局新能源车三电系统。智新控制产品布局:电机控制器(MCU)、电池管理系统(BMS)和 整车控制器(VCU)、整车域控(VDC)及动力域控产品(PDCU)等。目前智新控制已拿到东风、日产、吉利、长城、本田、大众、高合等多家企业定点项目。我们看好公司利用原本消费电子的供应链优势深度赋能智新控制供应链,实现智新业绩和盈利能力的飞跃式增长。 第三增长曲线:光伏逆变器业务空间巨大。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规模 2028年接近 2000亿元,中国厂商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国内光伏逆变器生产需求量巨大。 公司将开发奥海自主技术的分布式光伏逆变器、逆变储能、户外储能等产品,未来与光伏逆变器头部厂商的合作值得期待。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到公司前三季度业绩以及新能源车业务的高成长性,我们略微上调公司 22-24年归母净利润至 5.01(+5%)/6.81(+4%)/8.93(+3%)亿元,当前市值对应 PE 分别为 22X、16X、12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消费电子景气低迷;外汇及原材料价格波动;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东华测试 计算机行业 2022-10-19 39.80 -- -- 44.40 11.56%
48.58 22.06%
详细
事件:9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配套支持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扩市场需求、增发展后劲。9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专项支持金融机构以不高于3.2%的利率向制造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设备更新改造提供贷款,贷款额度为2000亿元以上,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每次展期期限1年。 政策贴息及专项再贷款设立推动科学仪器需求释放,多个应用场景受益。本次政策支持领域为教育、实训基地、新型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转型等 10个领域。 政策补贴的推进将会加速设备的更替周期,科学仪器需求有望得到进一步释放。 科学仪器作为基础性设备,对于推动产业安全发展、自主可控具有关键意义。高校科研等领域是东华测试科学仪器产品的重要应用场景,东华测试有望充分受益于这一政策,实现业务快速发展。 公司为科研领域结构力学测试仪器的领导者。公司是国内结构力学测试行业的龙头企业,在该领域深耕近 30载,掌握行业核心技术。公司结构力学性能测试系统曾应用于神州系列飞船、大飞机、磁悬浮等“大国重器”相关研究项目的测试,积累了众多成功应用的案例。公司下游客户积累深厚,涵盖科研检测机构、高校市场、军工市场和企业市场。目前,国内结构力学仪器市场以外资为主,主要供应商包括美国 NI、比利时 LMS 与美国 PCB,三家企业在各自领域术业有专攻。 随着公司不断推进新品研发及原有产品更新迭代,业务布局逐渐完善,有望进一步加速科研领域结构力学测试仪器的国产替代。 电化学工作站市场开拓顺利,广泛应用于各类科研机构。公司电化学工作站产品可用于电化学分析、腐蚀与防护研究、新能源研究、材料研究、生物研究等多个领域。目前公司持续拓展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以及企业配套服务等市场方向。作为国产高端科学仪器产业化的成功实践者,公司电化学工作站产品优势突出,与国外竞品对比性价比高,已广泛应用于国内知名高校及研究所。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东华测试深耕科学仪器赛道,结构力学、电化学工作站等业务稳步发展,有望受益于政策贴息及专项再贷款设立带动的科学仪器需求释放。我们维持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 1.47、2. 10、2.94亿元,2022-2024年对应 EPS 分别为 1.06、1.52、2.13元,对应 PE 分别为 36x、25x、18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项目推进不达预期风险;延迟交货风险;内外部经营环境变化的风险;核心技术失密风险。
珀莱雅 休闲品和奢侈品 2022-10-19 175.50 -- -- 179.96 2.54%
179.96 2.54%
详细
2022Q3 公司收入同比增长14~2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0~45% 公司发布22 年第三季度主要经营数据:22Q3 公司整体发展势头向好,营业收入12.50~13.50 亿元、同比增长14.20~23.34%,归母净利润1.80~2.00 亿元、同比增长30.25~44.72%,22Q3 虽然在淡季及疫情反复、消费环境偏疲软的背景下收入增速有所放缓,但在大单品战略持续显效下公司利润端表现好于预期, 净利率持续提升。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76~39.76 亿元、同比增长28.67~31.99%,归母净利润4.77~4.97 亿元、同比增长30.92~36.41%。 三季度行业处于销售淡季,旗下品牌线上销售Q3 后半段现改善 从三季度线上各平台表现来看,淘系平台上,主品牌珀莱雅7 月和8 月销售额同比均为下滑,9 月同比增速转正;彩妆品牌彩棠7 月淘系销售额同比下滑,8 月和9 月同比增速均超20%。抖音平台上,主品牌珀莱雅7 月销售额同比下滑, 8 月同比增速转正,9 月同比实现近翻倍的增长;彩棠由于抖音基数较小,7~9 月单月同比均实现翻倍增长。京东平台上,主品牌珀莱雅7 月销售额同比下滑, 8 月和9 月同比增速均超20%。 大单品战略不断深化,研发、营销持续精进 长期以来公司主推大单品策略、并取得明显成效,上半年主品牌珀莱雅大单品收入占比超35%,且天猫平均客单价提升至261 元。目前主品牌珀莱雅已针对不同功效打造了标志性的大单品系列,并持续根据消费者的反馈进行产品迭代升级,如9 月源力精华升级至2.0 版本,产品成分、功效及肤感继续优化。公司不断精进研发实力,9 月新任命魏晓岚为首席科学官,其在全球化妆品领域有近20 年研发工作经验、将为公司研发注入更多国际视野。同时公司持续注重内容营销,9 月联合中国青年报及壹心理等机构共同发起“回声计划”青年心理健康公益行动,通过线上线下公益讲座和视频唤起消费者共鸣、实现品牌声量传播。 期待四季度销售旺季表现 短期双十一销售大促在即,我们期待四季度旺季中公司的销售表现,年内公司积极向股权激励目标迈进、即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均不低于25%。我们继续看好公司不断夯实大单品战略、多品牌矩阵持续发力,同时经营效率提升、盈利能力持续加强。考虑到三季度公司业绩表现好于预期,我们上调公司22~24 年盈利预测(归母净利润较前次盈利预测分别上调3%/3%/3%),按最新股本计算,对应22~24 年EPS 分别为2.61、3.28、4.08 元,22、23 年PE 分别为67 倍、53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内疫情影响超预期致终端消费疲软;渠道拓展、营销投放效果、新品推出效果不及预期;小品牌培育效果不及预期;对行业趋势变化把握不当; 费用控制不当。
上海天洋 能源行业 2022-10-18 12.74 15.27 251.03% 14.30 12.24%
16.40 28.73%
详细
立足热熔胶行业,多业务共振发展:公司是国内热熔胶行业龙头,现有热熔胶产能 35000吨,利用热熔胶领域的技术经验拓展热熔墙布、光伏胶膜、电子胶等领域,4.5亿平方米光伏胶膜扩产项目投产进度较快,预计于 2023年释放全部产能。站在当前时点,我们看好公司充分受益于现有业务市占率提升和扩产项目产能投放,公司具备较高的长期投资价值。 环保替代背景下,公司热熔胶市占率有望提升:胶粘剂下游涵盖木材加工、服装、新能源、电子电器等多领域,多项需求协同驱动下,我国胶粘剂市场空间稳健增长,2010-2020年需求量 CAGR 为 5.3%。政策驱动胶粘剂行业的 VOCs 受控愈加严格,鼓励高端化胶粘剂的发展,公司主要产品热熔胶具有无毒环保的特性,将充分受益于行业环保化趋势。此外,公司加大研发投入,2018-2021年研发费用 CAGR 达到 30%,不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将有助于公司巩固现有行业领先地位,并深化与客户的合作领域。 独创四层热熔墙布,营销投入进入收获期:作为高端装修材料,墙布价格相较于墙纸、乳胶漆更贵,但在施工和使用性能上具有较大优势。2014-2020年,我国墙布销量从 6500万平方米增长至 11.87亿平方米,CAGR 高达 62%。公司凭借自身热熔胶产能及技术的优势打造的四层热熔网膜无缝墙布相较其余墙布产品优势显著,未来有望持续抢占墙布行业市场份额。2021年,公司墙布业务在店面、线上、直播带货等营销渠道大幅投入,随着前期投入进入收获期,墙布业务有望扭亏为盈,叠加产能放量盈利增长可期。 扩充光伏胶膜产能,发挥品类协同效应盈利可期:“碳中和”政策驱动光伏新增装机量大增,我们预测 2025年全球光伏胶膜需求量有望达 21亿平方米。光伏胶膜行业长期呈现“一超多强”竞争格局,公司依托热熔胶技术经验,前瞻布局光伏胶膜行业十年, 2017-2021年公司光伏胶膜产量从 1401万平方米增长至2670万平方米,CAGR 为 17.5%,毛利率与行业龙头的差距迅速缩小。我们认为,公司扩充光伏胶膜产能进展较快,补全白膜、PET、POE 膜产品阵列,叠加规模效应,光伏胶膜业务有望驱动公司新一轮成长。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预计公司 22-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4、2.54、2.86亿元, EPS 分别为 0.31、0.76、0.86元/股。公司主业充分受益于环保替代,墙布业务进入收获期,扩产光伏胶膜业务成长前景广阔,我们给予公司 23年 20倍 PE,对应目标价为 15.27元,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新产能投放不及预期,光伏需求不及预期。
中国建筑 建筑和工程 2022-10-18 5.22 -- -- 5.78 10.73%
6.17 18.20%
详细
事件:中国建筑 22年 1-9月实现新签合同总额 27267亿元,同比+11%;其中房建/基建/房地产新签订单 17775/6675/2725亿元,同比+9%/+31%/-9%。22年 9月,公司新签订单同比+11%,较 8月-16pcts,其中房建/基建/地产单月订单同比+3%/+35%/+26%。 点评: 基建订单增长提速,新开工竣工环比回暖:22年 9月,公司建筑业务新签合同额 2989亿元,同比+10%。分业务,房建业务新签合同额 2198亿元,同比+3%,较上月-29pcts;基建业务新签合同额 779亿元,同比+35%,较上月+12pcts。 基建订单提速,或受益于“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带动行业高景气度。22年 9月,公司房屋新开工/竣工面积分别同比+94%/+57%,环比分别+137/+77pcts,回暖迹象明显。 9月销售回暖,累计新增货值稳居行业榜首:2022年 1-9月,公司地产业务合约销售额 2725亿元,同比-9%,其中单 9月同比+26%,较 8月环比+7pcts,或由于销售结构变化所致;9月公司合约销售面积同比-18%,较 8月环比-20pcts。22年 9月,公司新购置土地储备面积 66万平方米,同比-82%,较 8月环比+6pcts。根据克而瑞 22年 1-9月房企新增土储货值百强榜单,中建系地产位居行业第一(中海地产+中建东孚+中建二局+中建智地)。 21H2以来,公司逆势加大拿地力度,截至 22年 9月,公司拥有土地储备 9166万平米,对应 21年销售面积静态去化周期约为 4年,在手土储充沛。房地产行业产能出清背景下(高杠杆企业被动退出),竞争格局或将持续优化,叠加集中供地政策影响,土地资源或进一步向资金实力优秀的优质头部房企集中。后续公司有望凭借其健康的财务状况、顶级央企的信用渠道、低于同业的融资成本在行业景气度底部实现逆势扩张。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中国建筑在建筑业、房地产行业的竞争力无可撼动,9月公司基建订单增长提速,或受益于“稳增长”政策发力,以及公司作为龙头企业获取订单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地产业务方面,行业下行期公司拿地力度加大,或将在行业底部实现逆势扩张。维持公司 22-24年 EPS 预测 1.45元、1.71元、2.01元。现价对应公司 22年动态市盈率 3.6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房屋建设需求下滑风险,基建投资增速下滑风险,房地产业务拿地价格过高风险。
中国电建 建筑和工程 2022-10-17 7.27 -- -- 7.80 7.29%
8.06 10.87%
详细
事件:中国电建公告,2022 年1-9 月,公司新签合同额约7730 亿元,同比+48%; 其中,国内/国外新签合同额约6665/1065 亿元,同比+55%/+16%。其中,22Q3 新签订单1959 亿元,同比+42%。 点评: 单月订单同比+103%,基建领域发力明显:22 年9 月,公司新签合同额约1085 亿元,同比+103%;国内国外均明显升温:分区域来看,国内/国外新签合同额约为794/291 亿元,同比+84%/+182%,环比+44/+199pcts;基建订单发力明显:分业务来看,能源电力/水资源与环境/基础设施/其他业务新签订单为462/179/411/34 亿元,占新签订单总额比例为43%/16%/38%/3%,较上月环比-10/-1/+9/+2pcts,由此判断基建业务助力公司单月订单高增长。 光伏发电类大订单较多,或反映下游需求仍旺盛:22 年9 月,公司新签大订单(单个订单超5 亿元)31 个,其中光伏发电类项目数量最多(共10 个),或反映下游需求仍然旺盛;风电项目3 个,新能源项目仍占主导地位。新能源领域的高景气度,亦有助于公司风光发电资产规模稳步扩张。22 年9 月,公司单个订单平均金额为1.5 亿元,在年内处于中等水平(1-8 月分布于0.8-2.7 亿元), 由此判断9 月订单高增长并非由少数大订单集中释放所致,或主要受益于下游需求旺盛。判断 22Q4“稳增长”仍然是政策主旋律,公司作为能源及基建领域龙头将持续受益。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中国电建22 年9 月新签订单高增长,国内国外均呈现增速回升趋势,其中基建领域明显发力,判断受益于“稳增长”政策逐步落地, 基建投资景气度持续升温。公司在能源电力工程领域有深厚的积累,将受益于“稳增长”背景下国家对能源网络的建设,同时我们也看好公司“十四五”期间对新能源发电运营领域的业务开拓。维持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99 亿元、111 亿元、125 亿元。现价对应公司22 年动态市盈率为11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发电项目工程承包建设需求不及预期、新签订单增速放缓、项目回款不及预期、疫情扰动影响经营活动。
顺丰控股 交运设备行业 2022-10-17 47.50 -- -- 54.28 14.27%
61.67 29.8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布2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4.2亿-45.7亿元,同比增长146%-154%;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8.0亿-39.5亿元,同比增长1041%-1086%。其中2022年第三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9.1亿-20.6亿元,同比增长84%-99%,环比增长28%-38%;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6.5亿-18.0亿元,同比增长104%-122%,环比增长33%-46%。 国内疫情反复,公司快递业务量同比微增。公司2022年前八月业务完成量约69.6亿票,同比增长约2.2%(调整后),低于行业平均增速(4.4%);公司业务量全行业占比约为9.9%,较上年同期占比下降0.2pct(调整后)。公司22年8月业务完成量同比增长9.2%,高于行业平均增速(4.9%),公司业务量全行业占比约为10.0%,较上年同期占比增加0.4pct(调整后)。 嘉里物流并表,公司收入大幅增长。公司2022年前八月速运业务收入约1,106亿元,同比增长约5.5%(调整后),高于行业平均增速(3.9%);平均单票收入约15.9元,同比增长约3.3%(调整后)。由于嘉里物流并表,公司2022年前八月实现供应链及国际业务收入约600亿元,同比增长约397%(调整后)。 合并统计以上收入,公司2022年前八月共实现收入约1,706亿元,同比增长约46%(调整后)。 成本管控继续发力叠加嘉里物流并表,盈利能力回升。在国内实施科学精准防疫及快递行业增速转正的背景下,公司采取精益经营的举措,助力第三季度业绩同比及环比均实现较快增长:1)在收入端,公司业务量与营业收入增速回升,通过提高服务质量与差异化竞争力,进一步夯实端到端多元物流服务能力,保持健康的产品结构与收入增长;2)在成本端,精益化资源规划与成本管控的成果稳固,持续深入多网融通和营运模式优化,资源整合与协同能力增强,伴随业务量回升,网络规模效益持续改善;3)公司自2021年第四季度起合并嘉里物流联网有限公司的业绩,前三季度业绩上年基数较低。 鄂州机场投运,国际业务未来可期。鄂州花湖机场于7月17日投运,货运首期开通至深圳、上海航线,年内将开通大阪、法兰克福国际航线。随着未来机场转运枢纽投运,公司将继续深化国内时效覆盖及国际网络布局,贡献业务增量。 投资建议:面对国内疫情反复等外部环境,在国内实施科学精准防疫及快递行业增速转正的背景下,公司通过精益化资源规划与成本管控,推动22年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环比提升;鄂州机场正式投运,依托嘉里物流的增量资源,公司的全球网络布局将逐渐深入,带来更多业务增量。我们维持公司22-24年净利润预测分别为63亿元、93亿元、109亿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导致快递需求下降;行业竞争超预期导致单票收入下滑,进而影响公司利润水平;创新业务扩张拖累公司盈利水平。
凯盛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0-17 8.81 -- -- 11.25 27.70%
11.25 27.70%
详细
事件:公司拟分别与控股股东凯盛科技集团所属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中研院”)、安徽华光光电材料科技集团(“华光集团”)签订《股权托管协议》,受托管理中研院所持安徽凯盛基础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凯盛基材”)70%股权、受托管理华光集团所持凯盛石英材料(太湖)有限公司(“太湖石英”)100%股权以及凯盛石英材料(黄山)有限公司(“黄山石英”)70%股权。托管费用为每家 50万/年。 点评:三家标的主营硅基材料业务,丰富公司产品矩阵。凯盛基材:主要从事高性能空心玻璃微珠的研发,其产品为国家“863”计划科研成果转化的专利产品,具有低密度高强度等特性,广泛应用于深海探测、石油勘探、航天航空、高频高速电子通讯等领域,是凯盛科技硅基产品线的拓展。 太湖石英:主要产品为高纯石英砂,开发了天然石英矿提纯高纯石英砂技术,中试产品已经顺利向客户供应,正在建设年产 5000吨高纯石英砂项目,产品可用于石英棒、石英管和石英坩埚中层及外层材料。 黄山石英:主要产品为电工电子级硅微粉、电子玻璃砂、医药玻璃砂、水晶玻璃砂等,是公司球形二氧化硅、电子玻璃等产品的上游原材料。 以上三家公司的业务均是凯盛科技应用材料业务的扩大和补充,将丰富其硅基材料产品矩阵,可更好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天然石英部门将凭借集团及上市公司资源,积极寻找或布局优质石英矿资源。 合成和天然路径互补,期待高纯二氧化硅领域突破。公司年产 5000吨高纯合成二氧化硅项目正在按计划推进中,产品纯度可达 6N-7N,产品可用于生产高端半导体器件、N 型硅片坩埚内层材料、石英玻璃管/棒、石英砣等。当前受益下游光伏装机高景气,天然高纯二氧化硅供给短缺,产品价格持续高位。未来公司天然石英砂与合成石英砂业务有望形成有效互补,将为下游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并打破国内高纯石英产业对于境外资源的重度依赖。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新材料业务发展潜力十足,极具看点,尤其高纯合成二氧化硅在国内极具稀缺性,目前亦托管集团天然石英砂资产,成长确定性增强。折叠屏手机正处加快推广阶段,我们亦长期看好折叠屏手机发展趋势和公司在国内 UTG 领域的领先地位。因此维持公司 22-24年 EPS 为 0.30/0.45/0.63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UTG 业务市场开拓不及预期,新材料项目研发和建设不及预期,疫情反弹和贸易摩擦风险,资产和信用减值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山西汾酒 食品饮料行业 2022-10-17 275.95 -- -- 277.19 0.45%
318.80 15.53%
详细
事件:山西汾酒发布2022 年1-9 月经营情况,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221 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8%左右,实现净利润70 亿元,同比增长42%左右。估计Q3 单季实现营收67.7 亿元,同比增长31.7%,净利润19.45 亿元, 同比增长44.3%。 Q3 经营数据恢复高增。三季度国内疫情仍有点状散发,公司灵活调整营销政策, 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同时,由于二季度主动调整节奏、经营较为从容,下半年留有余力(二季度末合同负债约48.44 亿元,环比Q1 末增加9.64 亿元)。Q3 单季公司总营收同比增长约32%,基本符合此前市场预期,环比二季度明显加速, 在同业内成长势能较为强劲。净利润同比增幅约44%,略超出此前预期,净利率28.75%,同比提升2.52pct,盈利能力明显抬升。青花系列等中高端产品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另外二季度公司在疫情下加大市场促销、奠定基础,估计三季度费投效率有所优化。 青花势能显著,省内基础雄厚,省外持续拓展。1)分产品看,估计青花系列收入增幅高于整体收入增幅,上半年青花系列在汾酒收入占比已达到40%+,估计三季度有望继续提升,其中青30 占比增加,特别在华东、华南等消费能力较强的区域发展较好,公司加大团购渠道运作、培育高端消费群体,青20 七月以来动销逐渐恢复、批价亦稳定下来。玻汾继续控制供给,估计增幅相对平稳,但渠道反馈批价稳中有升,需求一直较为旺盛,八月献礼版玻汾在郑州上市,定位百元价格带,在经典款玻汾的基础上满足中高层消费者需求,献礼版玻汾采取限量供货,后续或将逐步拓展至其他城市。老白汾、巴拿马保持稳健增长。2)分区域看,公司持续全国化拓展步伐,基地市场基础雄厚,煤炭等能源价格上涨对山西省内消费能力亦有一定利好,京津冀、河南、山东等区域亦有较好优势,华东、华南等市场聚焦资源,估计成长速度相对更高。 逆境下显现抗风险能力,销售势头良好。在疫情散点复发、消费略显疲软的环境下,公司具备较强的抵御风险能力。一方面,汾酒具有强势的基地市场,且产品矩阵覆盖齐全,能够承接多个价格带的需求,逆境下公司成长动能充足、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亦体现了深厚的品牌力、精细化的销售和渠道运营能力。目前回款发货等按进度推进,库存亦处于低位,动销表现在行业内相对突出。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维持2022-24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80.8/105.3/134.0 亿元,折合EPS 为 6.62/8.63/10.98 元,当前股价对应P/E 为42/32/25 倍,三季报业绩亮眼或将带来催化,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内疫情反复,青花系列增长不及预期,省外扩张不及预期。
中国化学 建筑和工程 2022-10-17 7.89 -- -- 8.34 5.70%
9.27 17.4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 1-9月经营情况简报。2022年 1-9月,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新签合同金额 1204.76/2355.11亿元,同增 33.4%/36.7%;2022年 Q3,公司营业收入/新签合同额达到 453.16/730.61亿元,同增 33.0%/80.5%;2022年 9月,公司营业收入/新签合同额达到 165.12/283.77亿元,同增 21.9%/65.2%。 点评: 1-9月营收与新签合同额继续维持高增长态势: 2022年 1-9月,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 1204.76亿元,同增 33.4%;累计新签合同金额 2355.11亿元,同增 36.7%。其中建筑工程承包/勘察设计监理咨询/实业及新材料销售/现代服务业/其他业务新签合同额分别为 2220.6/37.7/49.8/31.5/15.5亿元,建筑工程承包/勘察设计监理咨询业务分别同增 38.2%/17.7%。单建筑工程承包板块,化学工程/基础设施/环境治理业务新签合同额分别为 1678.3/491.4/51.0亿元,分别占建筑工程承包业务新签合同额的 76%/22%/2%。按地区分布统计,公司 1-9月实现境内/境外新签合同额 2145.4/209.7亿元,同增 33.2%/87.2%。 2022Q3与 9月营收与新签合同额同比高增,新材料业务比重有所提升: 单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 453.16亿元,同增 33.0%;实现新签合同额 730.61亿元, 同比大增 80.5%,其中建筑工程承包/勘察设计监理咨询/实业及新材料销售/现代服务业/其他业务新签合同额分别为 693.0/7.8/9.5/9.9/10.4亿元,建筑工程承包/勘察设计监理咨询业务分别同增 90.0%/2.1%,主营业务建筑工程承包业务强势增长,是拉动公司新签合同额上升的主要动力。建筑工程承包/勘察设计监理咨询/实业及新材料销售业务实现的新签合同额比重分别为 94.9%/1.1%/1.3%。 2022年 9月,公司营业收入为 165.12亿元,同增/环增 21.9%/8.1%;实现新签合同额 283.77亿元,同比大增 65.2%。建筑工程承包/勘察设计监理咨询/实业及新材料销售业务实现的新签合同额比重分别为 96.3%/1.0%/1.4%。实业及新材料销售业务比重仅次于建筑工程承包业务,随着未来公司在新材料业务创新投入的增加,我们预计新材料新签合同额比重将持续上升。 股权激励计划进展有条不紊: 公司于 8月中旬发布公告宣布拟回购股票进行股权激励。9月上旬,公司首次通过集中竞价的方式回购 99.99万股,约占总股本 0.016%,最低/高成交价为 9.14/9.34元/股;截至 9月底,公司累计回购股份达到 2199.98万股,占总股份比例为 0.36%,最低/高成交价为 7.92/9.34元/股。交易均符合公司既定的回购股份方案。公司股权激励计划进展有条不紊,既可凝聚核心技术骨干的力量,也侧面反映出公司经营状况长期向好的态势。 维持公司“买入”评级:公司 1-9月营收与新签合同额维持高增长态势,Q3/单9月新签合同额同比大增 81%/65%,基建业务持续发力,新材料业务比重有所提升;股权激励计划进展有条不紊,反映出公司经营状况长期向好的态势。我们维持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5.56亿元、69.06亿元和 73.93亿元,对应公司 EPS 分别为 0.91元、1.13元和 1.21元,现价对应公司 22年动态市盈率为 8.6X,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化工行业景气度下滑,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公司技术扩散风险。
常熟银行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2-10-17 7.97 -- -- 8.36 4.89%
8.36 4.89%
详细
事件: 10 月13 日,常熟银行发布2022 年三季度业绩快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6.8 亿元,同比增长18.6%,归母净利润20.8 亿元,同比增长25.2%。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AE)13.4%,同比提升1.5pct。 点评: 营收维持高位增长,盈利增速突破25%历史峰值。前三季度常熟银行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8.6%、25.2%,分别较上季变动-0.3、5.2pct;3Q 单季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18.2%、33.2%,同比分别变动-6.2、8.4pct。在信贷供需矛盾加大、LPR 报价多次下调背景下,公司业绩增速在去年3Q 较高基数上“更上一层楼”,营收盈利仍实现双高增。 信贷投放节奏有所放缓。3Q22 末,常熟银行贷款同比增速为15.4%,较上季下滑7pct,信贷投放节奏较前期有所放缓。3Q 单季贷款新增投放20.3 亿,同比少增约89 亿;存量占总资产比重较上季下滑1.5pct 至65.9%。但考虑到公司上半年贷款投放节奏较快、投放进度前移,叠加3Q 长三角地区零散疫情反复扰动,贷款增速仍维持15%以上高位已属难得,整体来看预计公司年内信贷投放仍能保持“供需两旺”格局。 存款增长保持稳健。3Q 末,常熟银行存款增速为14.2%,同上季持平,3Q 单季存款减少4.67 亿,同比多减1.98 亿,存量占负债比重为79.5%,较上季下滑2.5pct; 但公司1-3Q 新增存款242 亿,同比多增超17 亿,前三季度存款增长节奏仍保持稳健。市场类负债方面,1-3Q 累计新增107.5 亿,同比多增19 亿;其中3Q 单季新增80.9 亿,同比少增13.1 亿,存量占负债比重较上季提升2.5pct 至20.5%。 不良双降,拨备覆盖率进一步提升至540%。3Q 末,常熟银行不良率为0.78%,较上季改善2bp;不良余额14.6 亿,较上季下降0.25 亿,公司资产质量持续向好。同时,公司3Q 末拨贷比4.23%,较上季度小幅下滑7bp。拨备计提仍维持一定强度,拨备覆盖率进一步提升至542%,预计仍将稳居上市银行前列,风险抵补能力持续强化,后续拨备反哺利润空间相对充足。 60 亿可转债上市发行,资本安全边际有望持续增厚。10 月13 日,公司公告60 亿可转债将于10 月17 日正式上市发行。基于2Q22 数据静态测算:后续若60 亿可转债全部转股,预计可改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2.8pct 至12.66%。盈利高增叠加可转债上市发行,公司内源外延资本补充能力持续提升,为后续规模扩张及业绩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常熟银行作为江浙地区优质农商行,坚持“向下、向小、向信用”的发展方向,独具一格的MCP 移动信贷展业模式+扎实信用风险管控基础+异地展业牌照优势共筑公司在小微业务护城河。江苏地区信贷供需两旺的环境优势和公司积极主动的负债成本管控能力也为NIM稳定运行提供较强支撑。同时,公司不良率持续低位运行,增量风险相对可控,资产质量持续向好,风险抵补能力不断夯实。60 亿可转债获批发行也将助力公司增厚核心一级资本,拓展后续资产扩张空间。此外,常熟银行股价表现亮眼,年初以来股价涨幅近22%, 居上市银行第三,近两个月涨幅1.03%,居上市银行第六。当前PB(LF)倍数为1.04,基本位于近三年35%分位水平,性价比相对突出。为此,我们维持2022-2024 年 EPS 预测为0.97/1.17/1.37 元,当前股价对应PB 估值分别为0.97/0.87/0.77 倍,对应PE 估值分别为8.05/6.68/5.71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持续零散性出现,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成都银行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2-10-17 16.18 -- -- 15.84 -2.10%
15.84 -2.10%
详细
事件: 10月 13日,成都银行发布 2022年三季度业绩快报,实现营业收入 152.5亿,同比增长 16.1%,实现归母净利润 67.5亿,同比增长 31.6%。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年化)为 18.51%,同比提升 2.2pct。 点评: 三季报业绩表现依旧亮眼,营收与盈利增速维持高增。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 16.1%、31.6%,季环比分别变动-0.9、0.1pct;3Q 单季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 14.3%、31.8%,同比分别变动- 13、11.5pct。 整体来看,公司业绩表现依旧亮眼,在信贷供需矛盾加大、8月份 LPR 报价进一步下调影响下,尽管银行业整体面临息差收窄的特征,但公司依然能够录得 16%、30%以上的稳定营收、盈利增速,彰显公司作为成渝地区头部城商行实力。 3Q 扩表动能强劲,后续信贷投放有望维持较高景气度。22Q3末,成都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速为 21.6%,季环比提升 0.2pct,3Q 单季新增资产 136.3亿,同比多增 32.8亿。公司 3Q 扩表动能依旧强劲,对净利息收入形成较好支撑,结构上预计信贷投放整体仍维持较高景气度。 今年以来,市场化私人部门融资需求偏弱,“稳增长”有赖于政府或准政府投资,四川省整体基建投资力度较大。据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披露,截至 9月 20日,四川省 221个项目获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投放,合计投放金额 457亿元,位居全国第二。四川省信贷投放亦维持较高景气度,8月末各项贷款同比增速较上月末提升 0.3pct 至 15.4%,增速位居全国首位且年初以来逐月提升。公司作为四川省头部城商行,今年以来深度融入成渝经济圈建设,上半年对公贷款增速同样录得 38.4%的较高水平(位居上市银行第 1)。往后看,当前私人部门融资需求仍然偏弱,稳定经济增长仍需基建投资持续发力,基建领域贷款作为公司传统优势业务,有望支撑公司 4Q 信贷投放维持较高景气度。房地产市场需求侧刺激加码背景下,也有助于推动按揭需求回暖。 不良贷款率季环比下降 2bp 至 0.81%。22Q3末,成都银行不良贷款率较 2Q 下降 2bp 至 0.81%,资产质量延续前期向好态势,不良贷款率自 2016年以来逐年下降,22Q2末位居上市银行第 4。公司同时具备较强的风险抵补能力,22Q2末,拨备覆盖率高达 474.4%,在上市银行中位居第 8。房地产政策的持续转暖有助于缓释银行涉房类融资的资产质量压力,经济回暖也有助于修复居民受损的资产负债表,公司当前风险抵补能力维持高位,后续信用成本有望维持稳定。 主要股东通过可转债转股方式增持,减轻资本补充压力,彰显对公司未来发展信心。公司近期披露 3Q 可转债转股结果暨股份变动公告,成都交子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都产业资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都欣天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市协成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等股东以转股方式增持公司股份 0.72亿股,占成银转债转股前公司已发行普通股股份总额的 2%,合计增持金额 10亿元左右,主要股东以可转债转股方式增持,一方面有助于公司减轻资本补充压力,进一步拓宽未来增长空间,同时也彰显对公司未来发展信心。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成都银行根植成渝经济圈,战略定力沿着“稳定存款立行、高效资产立行”的轨道前行,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公司提供大量优质资产,较强的核心负债获取能力保证存贷板块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的有效匹配。同时,公司资产质量优异,不良贷款率持续低位运行,较高的拨备覆盖率使得公司风险抵补能力较强。公司可转债自 2022年 9月 9日开始进入转股期,公司当前股价为 15.79元/股,高于转股价 13.9元/股的水平,距离触发有条件赎回条款还有14.4%的空间,预计公司后续仍有较强的业绩释放诉求,增强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的同时推动可转债转股。考虑到公司 3Q 合计 0.72亿股可转债转股,下调公司 2022-2024年 EPS 预测为 2.51/2.95/3.45元(均下调 2%),当前股价对应PB 估值分别为 1.10/0.95/0.82倍,对应 PE 估值分别为 6.29/5.35/4.58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宽信用力度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2/726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