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亨通光电
|
通信及通信设备
|
2022-11-21
|
16.41
|
--
|
--
|
17.53
|
6.83% |
|
17.53
|
6.83% |
|
详细
事件:2022 年11 月14 日,公司公告陆续中标国内、国外海洋能源项目,中标总金额为31.37 亿元,占公司2021 年营收7.60%。 本批公包含6 个项目,包含海缆采购、附件采购、海缆防冲刷保护、运维服务, 以国内海缆项目为主。其中,龙源射阳100 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220kV 海缆采购17.82 亿元;绥中-锦州油田群岸电应用工程海底电缆和附件采购及施工敷设(PC)7.66 亿元;龙源射阳100 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35kV 海缆采购4.84 亿元; 泰国PEA 乌龟岛33kV 海电缆项目0.68 亿元;国家电投山东半岛南海上风电基地V 场址500MW 项目海缆防冲刷保护及附属工程专业分包0.18 亿元;运维服务总计0.19 亿元。该批项目合同的履行主要影响公司2023 年业绩。 海陆电缆在手订单充足,持续中标海上风电项目。截至2022 年9 月末,公司拥有海底电缆、海洋工程及陆缆产品等能源互联领域在手订单金额约160 亿元。2022 年,公司中标10 个以上海缆项目及多个海洋工程项目,体现了公司在海洋能源领域的综合技术实力。公司在江苏射阳布局新的海底电缆生产基地,一期计划于2023 年下半年实现投产,进一步提升公司海缆生产能力。 十四五期间海底电缆业务快速成长,倡议十四五末海风累计装机达100GW。根据风电之音披露,2022 年上半年我国海上风电风机公开招标规模超预期,高达16.1GW。《2022 全球海上风电大会倡议》提出,到“十四五”末,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需达到100GW,到2030 年累计达200GW,到2050 年累计超过1000GW。公司作为海底电缆龙头,海洋业务有望持续持续增长。 深耕跨洋海底光缆业务,截止2022 年9 月末在手订单约65 亿元。公司继续深耕全球跨洋海缆通信网络建设业务,已成为国内唯一海底光缆全产业链公司。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除PEACE 跨洋海缆通信系统运营项目外,推进了索马里、菲律宾、巴西、沙特等多个国家的项目,截至2022 年9 月末,在手订单金额约65 亿元。 投资建议:公司为中国光纤光网、智能电网、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的创新型企业, 在光纤通信、超高压海缆、硅光子及新能源材料等领域不断突破。考虑到受抢装潮结束影响,2022 年全国规划装机量较少,我们维持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为23.27、28.94、33.42 亿元,对应PE 分别为17x、14x、12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光纤价格景气周期回落,毛利率下滑,海缆景气度下滑。
|
|
|
中天科技
|
通信及通信设备
|
2022-11-16
|
20.11
|
--
|
--
|
20.17
|
0.30% |
|
20.17
|
0.30% |
|
详细
中天科技是国内光缆/电缆/海缆龙头,围绕通信、新能源两大战略方向,业务不断破局。公司各业务之间相互支撑、联系紧密,业务兼具“防守”和“进攻”属性,已形成光通信+电力传输+海洋系列+光伏储能业务四维布局的结构。公司近两年主要的成长逻辑是风光储占比的持续上升,这也带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 2022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24.70亿元,同比增长 400%,2021年前三季度计提资产减值损失 20.84亿元,如果剔除影响,估测 2022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约 10%。 “进攻”业务: 长期来看抢装潮后海风市场动力依旧充足,海缆龙头具备持续成长性。截至 22年 7月末,国内已公布“十四五”规划的海风装机容量接近 80GW,为截至 2021年底累计装机量的两倍以上,海风持续高景气。海缆是平价上网时代优质细分赛道,技术门槛高、降本压力小、市场增量大,根据我们测算,2022-2025年中国海缆新增市场规模为 84/122/166/210亿元,市场空间大且竞争格局优,CR4超过 90%。公司为海缆销售额市占率第一,占比高达 37%。截至 2021年底,公司海洋系列业务在执行订单约 70亿元。公司具有技术、客户、施工多方面优势,将充分受益海风高景气,助力公司业绩增长。 光伏业务以资源推动上下游集成,储能大储先行者。中天科技定位光、储、箔细分领域,在光伏装机高增长、新能源+储能大势所趋的背景下,定位光伏“卡脖子”细分赛道、率先发力大储市场,凭借电力电网公司熟悉电网调度、了解电网运行的独特优势,连续中标光伏及储能项目。光伏 EPC 项目上,公司如东项目将带动合计超 230亿元光伏材料、储能系统、电气设备的收入。在储能业务上,公司可实现电网侧储能电站所需设备内部自主配套率 95%以上,2021年中国企业国内储能系统集成出货量排名第 10,在手订单充足,受益新能源配储大趋势。 “防守”业务: 公司为国内光纤光缆和电力线缆龙头。 (1)光通信业务看行业:受益行业景气度回升,2021年中国移动集采量同比提升 20%,价同比提升 58%。公司为光纤光缆龙头企业,行业回暖带动公司营收规模和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2)电力线缆业务看公司:公司高端产品突出,营收稳健增长,为公司提供了可靠的基本盘。 投资建议:光纤光缆行业景气度攀升,新能源业务放量。公司为国内光纤通信、电力线缆龙头企业,不断拓展公司业务,公司新能源转型成功。考虑到 2022年全国规划装机量较少、海工确认或推迟,我们调整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 35.27/45.72/51.17亿元(调整幅度为-9.9%、0.2%、-3.1%),当前股价对应 22-24年 PE 分别为 20x、15x、14x,维持 “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业政策变动风险,下游客户集中度高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盈利预测与估值简表
|
|
|
阿石创
|
机械行业
|
2022-11-15
|
25.92
|
29.94
|
23.87%
|
30.00
|
15.74% |
|
30.39
|
17.25% |
|
详细
深耕 PVD 镀膜材料二十余载,战略布局 PET 铜箔业务。公司成立于 2002年,主营产品为 PVD 镀膜材料,包括 ITO、钼、铜、铝、硅、钛、钽及各类合金与稀有金属靶材,应用领域从光学到节能玻璃,再扩展至 LED 与显示面板、光伏与半导体等。公司发展以研发创新为本,创始团队专业背景深厚,股权结构十分稳定。公司的核心竞争实力,为对于 PVD 镀膜技术的复合理解力以及应用拓展力。2022前三季度,公司业绩维持稳定增长,实现营收 4.98亿元,同比增长15.91%;实现净利润 1889.59万元,同比增长 0.43%。公司厚积薄发,未来在PET 铜箔及光伏 ITO 靶材的双轮驱动,有望迎广阔的发展空间。 公司为溅射靶材产业国产化的领军者,ITO 靶材业务值得期待。物理气相沉积PVD 是一种优势显著的真空镀膜技术。在 PVD 技术下,用于制备薄膜材料的物质统称为 PVD 镀膜材料,为泛半导体领域制备功能薄膜的核心原材料。公司自主研发 200多款高端镀膜材料,竞争优势显著。平板显示领域,公司目标实现ITO、钼、铜、铝靶材的一站式供应。ITO 靶材技术门槛高,被列为 35项“卡脖子”技术之一,光伏异质结产业有望大幅扩容 ITO 靶材市场。公司布局 ITO靶材近十年,2017年量产线投产,积极推动 ITO 靶材在光伏领域的扩产与验证。 PVD 溅射镀膜技术延伸,公司 PET 铜箔业务有望率先实现量产:在锂电池行业中,PET 复合铜箔是传统锂电池集流体(铜箔)的良好替代材料,可节省约 2/3的铜,显著降低材料成本,实现量产后进一步扩大电芯的降本空间。另外,PET铜箔充当了保险作用,如果出现针刺的情况,PET 铜箔可以将针刺位点迅速断开,从而大幅提升了锂电池的安全性。PET 铜箔未来几年产业化进程有望加速,达到电池 GWh 级别对应的量产规模。而当前 PET 铜箔工业化生产的难点在于 PVD溅射镀膜环节。公司丰富的 PVD 镀膜经验,正好对应解决当前 PET 铜箔的技术难点,为公司发展 PET 铜箔业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22年 10月,公司与东威科技、腾胜科技正式签署复合铜箔设备装备协议,完成了设备选型和下定的工作,PET 铜箔业务取得关键进展,未来有望实现 PET 铜箔的量产。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深耕 PVD 镀膜材料二十余载,PET 铜箔业务有望崛起,未来发展空间广阔。我们预测公司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将分别为 6.95、9.23、12.1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21、0.70、1.15亿元,对应 EPS 为 0. 14、0.46、0.76元,参考相对估值以及绝对估值结果,我们给予公司 30元的目标价(23年 PE 66x),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光伏异质结产业化不及预期风险;国内光伏/风电政策波动风险;全新技术变革的风险;PET 铜箔业务量产进度不及预期风险等。
|
|
|
上海临港
|
房地产业
|
2022-11-15
|
12.35
|
--
|
--
|
12.95
|
4.86% |
|
12.95
|
4.86% |
|
详细
事件:2022 年11 月10 日,公司公告称拟以现金人民币约33.02 亿元收购公司实际控制人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临港集团”)持有的上海临港新片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片区经济公司”)85.7143% 股权,交易完成后新片区经济公司将成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点评:本次交易将为公司注入优质土储资源与金融业态因子,提升公司产业园规模,同时增强公司服务性收入水平和盈利能力。 优质资产再注入,业绩增长添动力:新片区经济公司是滴水湖金融湾的开发主体, 成立于2019 年8 月,本次交易前公司持有新片区经济公司14.2857%股份,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持有新片区经济公司100%股份。截至本次交易评估基准日(22 年6 月30 日),新片区经济公司净资产评估值约38.53 亿元,较账面净资产增值13.21%,公司收购85.7143%股权对应股权溢价约3.85 亿元。于评估基准日,新片区经济公司旗下3 家子公司合计持有上海市临港新片区105 社区金融东九/金融西九项目、滴水湖金融湾二期项目可开发土地面积约124.6 万平米, 新片区经济公司权益占比为51%,其中多数地块处于待开发阶段。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土储将得到充分补充,未来园区管理规模将继续扩大,业绩增长可期。 产业布局拓展,增添金融业态因子:滴水湖金融湾是临港新片区推进开放型特殊经济功能区建设的核心承载区之一,是临港构建金融服务新生态的重要窗口。本次交易完成后,一方面将为公司注入金融业态因子,有利于公司融合金融资源要素,构建更丰富的现代服务业功能平台体系,为公司落实“一体两翼”发展战略提供更广阔的施展空间;另一方面,打造滴水湖金融湾品牌,将丰富公司的品牌内涵,增强上海临港品牌影响力,有助于提升公司内在价值及核心竞争力。 背靠临港集团,深耕临港新片区,资源拓展空间大:公司是上海市国资委下属的临港集团旗下专业从事产业载体开发的上市公司,作为临港新片区开发建设的主力军,具有极高政策资源禀赋。目前公司与临港集团合作开发的特色园区还包括临港新片区信息飞鱼、临港新片区国际氢能谷等项目,未来有希望承接临港集团更多核心优质资产,作为公司独立外拓业务过程中的重要补充。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在上海产业园业内具有品牌与规模优势,背靠临港集团资源丰富,作为临港新片区的开发主力军,业务发展稳健。维持公司22-24 年EPS 预测分别为0.65、0.88、1.17 元,当前股价对应22-24 年PE 为18.4、13.6、10.2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竣工、销售与租赁不及预期,产业投资亏损,疫情反复超预期等风险。
|
|
|
中国建筑
|
建筑和工程
|
2022-11-15
|
5.28
|
--
|
--
|
6.17
|
16.86% |
|
6.17
|
16.86% |
|
详细
事件:中国建筑 22年 1-10月实现新签合同总额 30356亿元,同比+14%;其中房建/基建/房地产新签订单 19799/7326/3128亿元,同比+14%/+27%/-6%。 22年 10月,公司新签订单同比+49%,较 9月+38pcts,其中房建/基建/地产单月订单同比+89%/-3%/+26%。 点评: 房建订单显著提速,境内外订单增速均有改善:22年 10月,公司建筑业务新签合同额 2684亿元,同比+53%。分业务,房建业务新签合同额 2024亿元,同比+89%,较上月+86pcts;基建业务新签合同额 651亿元,同比-3%,较上月-39pcts。房建订单增长提速或由于:1)公司房建业务多元化,受房地产新开工影响有限;2)随着中小企业产能出清,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市场份额提升;3)低基数效应。22年 10月,公司房屋新开工/竣工面积分别同比+12%/-12%,环比均出现回落。从区域来看,22年 10月公司国内外新签订单同比+49%/+108%,较上月+37/+128pcts,均出现明显回暖。 销售面积增速回暖,累计新增货值稳居行业榜首:2022年 10月,公司地产业务合约销售额同比+26%,较 9月环比持平。2022年 1-10月,公司合约销售面积同比-21%,其中单 10月同比+15%,较 9月环比+33pcts,改善明显。22年10月,公司新购置土地储备面积 164万平方米,同比+82%,较 9月环比+165pcts,或受供地节奏影响。根据克而瑞 22年 1-10月房企新增土储货值百强榜单,中建系地产位居行业第一(中海地产+中建东孚+中建二局+中建智地)。 21H2以来,公司逆势加大拿地力度,截至 22年 10月,公司拥有土地储备 9201万平米,对应 21年销售面积静态去化周期约为 4年,在手土储充沛。房地产行业产能出清背景下(高杠杆企业被动退出),竞争格局或将持续优化,叠加集中供地政策影响,土地资源或进一步向资金实力优秀的优质头部房企集中。后续公司有望凭借其健康的财务状况、顶级央企的信用渠道、低于同业的融资成本在行业景气度底部实现逆势扩张。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中国建筑在建筑业、房地产行业的竞争力无可撼动,22年 10月公司房建订单增长提速,或受益于公司业务多元化发展以及公司作为龙头企业获取订单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地产业务方面,行业下行期公司拿地力度加大,或将在行业底部实现逆势扩张。维持公司 22-24年 EPS 预测 1.45元、1.71元、2.01元。现价对应公司 22年动态市盈率 3.7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房屋建设需求下滑风险,基建投资增速下滑风险,房地产业务拿地价格过高风险。
|
|
|
骄成超声
|
|
2022-11-15
|
166.10
|
--
|
--
|
182.00
|
9.57% |
|
182.00
|
9.57% |
|
详细
超声波设备领先厂商,横向拓展推动公司发展:公司是专业提供超声波设备以及自动化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以超声波技术平台为基础,抓住机遇自轮胎超声波裁切转入锂电池极耳超声波焊接,拓展 IGBT 端子焊接等领域,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动力电池、橡胶轮胎、无纺布、汽车线束、功率半导体等领域。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公司超声波焊接设备及配件业务 2021年国内销售额市占率达20%~30%,打破必能信过往几近垄断地位,已积累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重点客户。全球电动化、能源革命大势所趋,下游锂电池大规模扩产仍在持续,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高,驱动公司超声波设备与配件销售增长。 多层极耳焊中超声波焊接地位不可替代,公司设备已获头部客户认可:锂电池生产工序复杂、材料特殊多元、工艺参数敏感,超声波焊接是一种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的固相连接技术,在锂电池多层极耳焊接工艺中地位无可替代。公司自2016年超声波卧式焊机在宁德时代顺利验证通过后,结合客户需求,持续研发创新出超声波焊接监控一体机,2021年获得宁德时代大批量订单。可实现多层焊接的超声波楔杆焊机于 2020年推出,2021年获得规模订单。2021年、22H1公司动力电池超声波焊接设备收入分别为 1.96亿元、1.60亿元,同比增长1171%、139%。据公司招股说明书,预计到 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超声波焊接设备市场规模累计达 43亿元,我们认为,公司凭借过硬的技术与服务,未来动力电池超声波焊接市占率将持续提升,营收持续增长。 复合铜箔增量超声波设备应用,泛半导体领域蓄势下一波增长极:公司自主研发动力电池超声波滚焊设备,可应用于复合集流体极耳转印焊接增量环节。目前复合铜箔产业化加速,未来大规模应用复合集流体将打开公司超声波滚焊等设备应用空间。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弯道超车,本土产业链完善,需求端快速渗透,拓宽超声波在汽车线束焊接应用,IGBT 端子焊设备国产化迫切,公司将超声波技术横向拓展至汽车线束、IGBT 焊接领域,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截至 22Q1末,二者在手订单近 1000万元。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是国内超声波设备龙头,超声波焊接设备与配件受益于动力电池扩产,市占率稳步提高,存在增长空间;未来复合集流体产业化、泛半导体领域国产替代都将为公司带来新增长极,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E 的归母净利润为 1.09/1.81/2.68亿元,对应 EPS 为 1.33/2.21/3.27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131x/79x/53x。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动力电池行业增速放缓或下滑;客户集中度高及大客户依赖;技术变革及产品研发不及预期;新股存在股价波动风险。
|
|
|
中芯国际
|
|
2022-11-15
|
40.79
|
--
|
--
|
43.96
|
7.77% |
|
43.96
|
7.77% |
|
详细
事件:3Q22公司实现收入19.07亿美金,同比增长35%,环比增长0.2%,落在此前0%-2%的指引区间,其中晶圆销售业务收入17.64亿美金,环比下滑1.5%,主要由于晶圆出货量环比下滑4.7%。实现毛利率38.9%,在此前指引区间38%-40%内。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71亿美金,同比增长46.5%,对应归母净利率24.7%。 由于外部需求下行,公司营收在4Q22持续承压:3Q22公司晶圆收入环比下滑1.5%,其中受益于产品组合优化,ASP环比提升3%;而出货量环比下滑4.7%,主要由于外部需求下行、以及内部部分工厂进行了岁修。再加上3Q22公司新增3.2w片约当8寸月产能,因此公司产能利用率从 2Q22的97.1%下滑至92.1%。由于下游手机、消费领域需求未见复苏,我们预计公司整体ASP或将承压,同时在公司产能持续增加情况下,我们预计4Q22公司产能利用率将进一步下滑。考虑到需求疲软、以及部分客户需要缓冲时间解读美国出口管制新规而带来的影响,公司指引4Q22收入环比下滑13%-15%,对应全年营收73亿美元,同比增长34%;公司指引毛利率区间30%-32%,相比3Q22大幅下滑,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产能利用率下滑、以及部分产品价格下滑。 公司积极扩产,长期关注国产替代逻辑:公司将22年capex投入指引从50亿美元上调至66亿美元,主要是为了支付长交期设备提前下单的预付款。根据公司已公布的扩产规划,未来5-7年公司将逐步新增34w片12寸产能。短期来看,由于半导体行业景气度的波动,快速扩产或使公司产能利用率和盈利能力承压;但中长期来看,由于我国的芯片自给率仍然较低,公司的产能储备将使其在国产替代背景下充分受益。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扩产进度符合预期,维持中芯国际(0981.HK)22年归母净利润预测 17.69亿美金,考虑到后期公司产能利用率下滑风险,下调 23-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 16%/19%至 16.52/19.45亿美金,对应同比增速为 4%/-7%/18%;同理,预期中芯国际(688981.SH)22-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 124/115/136亿人民币,对应同比增长 15%/-7%/18%。考虑到半导体景气度下行、以及公司仍然有受美国管制的潜在风险,维持港股中芯国际(0981.HK)“增持”评级;A 股中芯国际并无明显估值优势,维持 A 股中芯国际(688981.SH)“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半导体板块估值系统性波动;美国管制政策趋严。
|
|
|
元力股份
|
基础化工业
|
2022-11-15
|
20.22
|
--
|
--
|
26.70
|
32.05% |
|
26.70
|
32.05% |
|
详细
木质活性炭行业龙头,产能稳健扩张,结构持续优化。公司木质活性炭已连续多年产量、销售量、出口量居全国第一,2021年其活性炭产能为 11.47万吨,主要应用于食品发酵、医药化工、环保等行业。随着南平工业园区活性炭项目、南平元力环保用活性炭项目建设完毕,预计到 2024年活性炭产能有望达到 15.97万吨,新增产能中用于环保的占比提升,产品结构有望持续优化。 公司电容炭产能居国内前列,受益于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发展及进口替代双逻辑。 2021年,公司拥有 300吨电容炭产能,居行业前列,电容炭系超级电容器最主要电极材料,后续将充分受益于风电等新能源产业(2020年市场规模占比约为41.31%)对超级电容器需求的拉动作用;由于电容炭制备技术基本掌握在日韩等少数国家,我国进口依赖度超过 80%,后续公司产能将扩张至 600吨,或进一步实现进口替代。 电容炭企业有望同时受益于储能时代发展。超级电容器可为汽车、机械等多个行业提供瞬时储能;电容炭和钠电池负极硬碳在炭化、活化工艺等方面相近,目前超级电容炭和硬碳的龙头均是日本可乐丽,而钠电池下游包括两轮车、A00电动车、储能(我们预测 2026年储能占国内钠离子电池装机规模比例为 42.95%),从产业演化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公司在储能时代也有望充分受益、大放异彩。 合并同一实控人所属两家硅化工企业,实现与活性炭产业热能与物料循环利用。 2021年元禾化工硅酸钠产能 27万吨/年,居行业前列,未来仍有 16万吨/年产能逐步投产,其产品主要供给 EWS(与 EVONIK 合资建设)用于生产白炭黑(产能 10万吨/年),EWS 是国内白炭黑行业少数取得轮胎认证的供应商之一;2021年,公司通过受让三元循环,布局硅酸钠下游硅胶的生产,目前产能 2万吨/年,未来产能将逐步提升到 8万吨/年。 公司股权激励业绩目标较高,可转债转股价格对当前股价形成有效支撑。按照公司股权激励计划行权条件计算,2022年扣非归母净利润至少为 1.73亿元,对2022年公司业绩形成有效支撑;截至 2022年二季度,公司近 9亿规模可转债进入转股期(截止至 2027年 9月 5日),转股价格自 2022年 7月 7日起调整为 17.51元/股,对当前股价形成有效支撑。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做为木质活性炭龙头企业,公司积极布局硅酸钠第二增长曲线,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 12、2.56、3.26亿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30X/25X/19X,其电容炭产品有望充分受益于储能、新能源时代,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扩张不及预期;下游需求表现不及预期。
|
|
|
中国石化
|
石油化工业
|
2022-11-14
|
4.29
|
--
|
--
|
4.66
|
8.62% |
|
4.72
|
10.02% |
|
详细
事件:2022年 11月 10日,公司发布公告称,中国石化集团与中国石油集团于2022年 11月 10日签署了无偿划转协议,拟由国务院国资委批准通过国有股份无偿划转方式将中国石化集团持有的公司 21.37亿股 A 股股份(约占公司总股本的 1.77%,以公司公告日总股本计算)划转给中国石油集团。 点评: 签署框架协议,“两桶油”加强战略合作。2021年 12月 1日,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在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共同承担国家油气安全保障重要任务,将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新贡献,同时以协议签署为契机,在油气业务、新能源、信息化与数字化等领域全面深化合作。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共同承担国家油气安全保障重要任务,分别在上游油气资源和下游化工领域占据国内主导地位,并在新能源领域均有重要战略布局。在国际地缘政治复杂的大背景下,中石油与中石化的战略合作,有助于发挥各自优势,在油气业务、新能源、信息化与数字化等领域全面深化合作,共同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股权划转深化合作,强强联合共筑发展新篇章。在两大集团战略合作深化的背景下,2022年 9月,中国石油集团将下属股份公司 18.3亿股无偿划转给中国石化集团,我们认为本次中国石化集团对中国石油集团的股权划转是继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石油集团向中国石化集团划转股权之后的又一关键节点,有助于两大集团在油气及能源保障领域的合作实质性落地。 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背景下,“两桶油”增储上产、新能源转型工作有望加速推进。尽管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世界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但我国原油、天然气对外依赖度极高,中国石化与中国石油战略合作持续深化,是我国能源安全把控迈出的重要一步,增储上产有望迎来政策加码,推动油气储量、产量进一步上行。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下,全球将逐步进入新能源时代,油气消费比例将持续下滑,油气企业转型为大势所趋。中国石化与中国石油战略合作持续深化落地,表明了其积极拥抱碳中和的决心,依靠资本优势与技术优势加速向氢能、光伏等新能源领域转型。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继续看好公司作为国内石化化工龙头的核心竞争力,未来随着公司新产能逐步投产,新能源领域布局落地,长期成长前景广阔。我们维持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2-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34/754/778亿元,对应的 EPS 分别为 0.61/0.62/0.64元/股,维持 A+H 股“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油价格大幅下行风险,炼油和化工景气度下行风险。
|
|
|
京东方A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2-11-10
|
3.56
|
--
|
--
|
3.72
|
4.49% |
|
4.32
|
21.35% |
|
详细
(1)公司发布2022 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27.44 亿元,同比下降19.45%;实现归母净利润52.91 亿元,同比下降73.75%(调整后);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5.51 亿元,同比下降91.72%(调整后)。报告期内收到政府补助46.72 亿元。 (2)京东方拟以不超过21亿元的自筹资金认购华灿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的A股股票,认购完成后将以23.08%持股比例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华灿光电公告显示,拟向京东方定向发行3.72亿股股份,募集资金总额为20.84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其中17.5亿元将用于Micro LED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基地项目建设,3.34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点评: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影响业绩,产品结构动态调节体现出龙头良好盈利韧性:受终端需求不佳、客户端控库存等因素影响,半导体显示行业供需失衡,公司三季度业绩承压。公司前三季度资产减值准备合计计提74.82 亿元(大多为存货跌价准备), 转回转销后,报告期内减值损失共影响归母净利润约-21.55 亿元。考虑到目前LCD 面板价格大多跌破现金成本,本次减值准备计提体现了会计处理的谨慎性,后续若面板价格回暖,减值准备可根据情况转回或转销。收入结构方面,公司积极进行动态产品结构调整,2022 年前三季度TV 收入占比20%,IT 收入占比47%,MBL& 其他收入占比33%,其中OLED 收入占比21%,相较2021 年底提高近十个百分点。 面板价格企稳,边际改善预期增强:根据WitsView 公布的10 月下旬的面板价格数据,电视面板价格在经过连续五季下滑后开始企稳回升,32、43、50、65寸TV面板分别报价27、48、81、107美元/片,均较9月小幅上涨1美元。伴随着面板厂积极的执行减产计划,下游TV面板库存压力趋缓;同时,需求端,整机厂开始购入面板储存战备库存,为迎接第4季销售旺季及23年终端需求回归准备。我们认为,在供需两端的共同作用下,LCD面板价格将在四季度持续回暖,公司盈利水平有望边际好转。 持续加码布局MLED 业务,通过控股华灿光电打通MLED 全产业链:MLED业务是京东方“1+4+N”事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进行前瞻技术储备、确保全球显示龙头地位的关键布局,MLED 业务22 年前三季度营收增长同比超过50%。从公司MLED业务布局上看,已实现由直显到背光的全面覆盖;已分别成立专门的MINI直显以及车载、显示器、TV等MINI LED背光业务部门;在MLED领域推出P0.9玻璃基Mini LED直显、75英寸和86英寸8K Mini LED、34英寸玻璃基Mini LED电竞显示器等多款产品,并率先实现玻璃基Mini LED产品的量产商用,已为创维、康佳、AOC等下游客户供货。公司仍在持续加码布局MLED产业。10月底,公司公告,下属控股子公司创元科技拟投资建设应用LTPO技术的第6代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主要生产VR显示面板、MiniLED直显背板等高端显示产品,项目总投资290亿元。而通过本次对华灿光电的战略投资,京东方将实现对MLED产业链核心环节的整合,进而融合自身在封装、应用领域积累的优势资源,完整打通衬底、外延、芯片、封装、应用全产业链,尤其是快速补充LED芯片关键技术,与公司主动式驱动、高速/巨量转移技术协同,构建完整MLED技术体系。 Mini&Micro LED 技术是下一代显示技术的重要选项,市场前景广阔: Mini&Micro LED以更高的亮度、色彩色域、对比度、显示寿命等优势已然成为下一代显示技术的重要选项;而从技术发展看,LED直显技术迭代空间大,可从Mini LED往Micro LED方向发展,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应用领域也将逐渐拓宽,由商用市场如指挥调度中心、会议室往高端影院、高端展示再到消费级市场如AR\VR等方向渗透,应用边界持续拓宽。根据TrendForce数据,预计2030年MLED全球市场规模将超过3300亿元,其中MLED直显领域将超过1800亿元,21-30年CAGR达到18%;MLED背光领域将超过1200亿元,21-30年CAGR超30%。 华灿光电是行业前列的LED 芯片供应商,掌握Mini/Micro LED 芯片核心技术: 华灿光电的Mini LED芯片是和京东方形成战略合作的纽带,华灿在Mini RGB直显和Mini背光方面已经有多年的积累。华灿光电在2019 年便开始量产销售Mini LED 芯片,技术积累和布局较早,目前其Mini LED RGB 芯片已应用于主流终端厂商多个重点项目中,Mini LED 背光芯片已覆盖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电视、车载等全尺寸全系列终端产品。Micro LED方面,华灿同样具备多年的技术积累,在特别是在芯片端,2017年开始已经与韩国一线背光显示终端品牌合作,在技术研发方面具有深厚的积累。Micro LED中小尺寸产品良率进一步提升,大尺寸圆片波长均匀性达到业内领先水平,Micro LED像素器件在22年10月实现了上屏点亮。 维持“买入”评级:基于目前面板行业景气度以及公司前三季度业绩情况,我们下调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60.33(-66.6%)/86.2(-62.5%) /132.49(-49%)亿元,对应PE 估值分别为23X/16X/10X,对应PB 估值分别为1.0X/0.9X/0.9X。考虑到公司目前的估值水平,以及其在行业下行周期中的盈利韧性和MLED 等创新业务前景,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面板价格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MLED、折叠屏等新技术发展不及预期。
|
|
|
太极股份
|
计算机行业
|
2022-11-10
|
27.27
|
--
|
--
|
33.89
|
24.28% |
|
43.17
|
58.31% |
|
详细
事件:公司 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70.61亿元,同比增长 0.8%;实现归母净利润 1.17亿元,同比增长 36.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9131万元,同比增长 28.6%。 前三季度营收增速保持平稳,净利润快速增长: (1)营收端,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 0.8%。分季度看,2022年 Q3公司单季营收 21.39亿元,同比减少 35.5%。Q1和 Q2分别同比增长 18.7%和 44.7%。 (2)利润端,2022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36.4%。分季度看,2022年 Q3实现归母净利润 8062万元,同比增长 39.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6428万元,同比增长17.3%。Q1和 Q2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 5.1%和同比增长 113.3%。 (3)毛利率端,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为 20.5%,同比增加 1.1个百分点。分季度看,Q1、Q2、Q3的毛利率分别为 24.1%、15.8%、24.0%。 (4)费用端,公司前三季度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2.4%、13.1%、1.8%,分别同比+0.3、+0.3、-0.1个百分点,费用率保持稳定。 自主可控产品体系完整,看好公司持续受益于信创二阶深化:公司布局形成了包含普华操作系统、金仓数据库、金蝶中间件、慧点办公软件在内的自主产品体系,并牵头组建中国电科信创工程研究中心,自主可控产业生态体系日益完善。1)在数据库领域,子公司人大金仓推出的金仓数据库一体机 KingbaseXData,具备一站式部署、自动化运维、全局管理深度监控等特点,补齐了人大金仓在软硬件一体产品上的空白。2)在管理软件领域,子公司慧点科技发布新一代协同办公平台 WE.Office 8.2、CUBE 智能应用支撑平台、WE.Builder 快速应用构建平台和大监督产品,新 OA 项目交付成本显著降低,继续保持央企市场领先地位。 成立基于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业务的子公司北京太极法智易科技有限公司,助力企业解决合同管理领域的痛点。3)在操作系统领域,普华软件聚焦申威芯片生态,以申威+普华+行业应用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提升市场增量;面向智能驾驶市场,自主研发了普华灵思自适应基础软件平台;推出了 AUTOSAR CP+AP 一体化解决方案,覆盖智能网联汽车感知、决策、控制系统的软件开发需求,支撑传统汽车向智能网联汽车转型。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维持公司 22-24年营收预测 121.17/140.95/163.88亿元;维持公司 22-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 4.49/5.41/6.49亿元。对应 22-24年 EPS分别为 0.77/0.93/1.12元,对应 PE 分别为 34x/28x/24x,看好信创带来的市场空间及政府、企业、关键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信创政策落地不及预期、下游客户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
|
|
东方通
|
计算机行业
|
2022-11-10
|
24.13
|
--
|
--
|
26.50
|
9.82% |
|
26.50
|
9.82% |
|
详细
事件:公司2022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97 亿元,同比下降24.43%;归母净利润-1.81 亿元,同比下降573.11%,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90 亿元,同比下降970.57%。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营收与净利润短期承压:(1)营收端:2022 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24.43%。分季度看,2022 年Q3 公司单季度营收9533 万元,同比下降48.24%,Q1 和Q2 分别同比下降-47.30%和同比增长108.22%。(2)利润端: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573.11%。2022 年Q3 归母净利润-8991 万元,同比下降271.9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9144 万元,同比下降-275.12%。(3)毛利率端: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为68.18%,与去年前三季度毛利率相比下降了18.97 个百分点。分季度来看,2022 年Q3 公司单季毛利率为77.56%,Q1 和Q2 毛利率分别为67.53%和61.31%(4)费用端:研发投入持续上升,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到1.92 亿元,同比增长23.15%。前三季度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分别同比增长33.96%、2.09%。 信创二阶深化,国产中间件厂商有望充分受益:为实现信息技术自主可控,我国政府将信创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提出“2+8”安全可控发展体系。其中“2” 是指党政两大体系,“8”是指八大主要行业,包括金融、石油、电力、电信、交通、航空航天、医院、教育。在国家政策和数字经济发展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 党政、金融、电信、交通、军工、能源、医疗等行业全面启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程,随着这些工程的加速落地,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中间件产业发展。计世资讯数据表明,2021 年东方通以9.7%的市场份额在中国中间件产品中呈现领先态势。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到疫情对市场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公司研发持续投入,下调公司22-23 年营收预测至11.33/15.08 亿元,较上次预测-21%/-16%, 新增24 年营收预测19.67 亿元;下调公司22-23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2.22/4.17 亿元,较上次预测-63%/-47%,新增24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5.72 亿元;22-24 年对应PE 分别为50x/27x/19x,看好信创二阶深化行业景气度持续,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投入回报不及预期,信创落地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
|
|
三安光电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2-11-10
|
20.00
|
--
|
--
|
20.65
|
3.25% |
|
20.95
|
4.75% |
|
详细
事件:2022年11月7日发布关于全资子公司签署《战略采购意向协议》的公告。点评:公司全资子公司湖南三安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湖南三安”或“供方”)与需求方(以下简称“需方”)签署《战略采购意向协议》。需方(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公司)承诺自2024年至2027年确保向湖南三安每年采购碳化硅芯片,超出部分由双方协商确定。基于2022年市场价格感知(供方提供),包含2023年产生的研发业务需求,预估该金额总数为人民币38亿元(含税)。此协议的签署,进一步表明公司在国内碳化硅芯片领域的领先地位。公司碳化硅产品主要为高功率密度碳化硅二极管及碳化硅MOSFET。湖南三安碳化硅产业链包括长晶-衬底制作-外延生长-芯片制备-封装,碳化硅衬底已向多家国际大厂送样验证,已获得客户的验证通过并实现销售。 碳化硅二极管产品已覆盖PFC电源、车载充电机、光伏逆变器、家电等应用领域,主要客户包括国内某知名客户、威迈斯、弗迪动力(比亚迪)、阳光电源、古瑞瓦特、固德威、上能、德业、维谛、比特、长城、英飞源、科华、英威腾、格力等客户;碳化硅MOSFET产品已送样数十家客户验证,代工业务已与龙头新能源汽车配套企业合作;车规级产品与新能源汽车重点客户的合作已取得重大突破,业务合作意向深度及广度不断延伸。公司其他集成电路业务涉及射频前端、电力电子、光技术等,均按照规划推进产能逐步扩张。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砷化镓射频产能已扩充到12,000片/月、光技术产能2,000片/月、湖南三安电力电子碳化硅产能6,000片/月、电力电子硅基氮化镓产能1,000片/月。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到LED行业处于下行期,我们下调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为144.83(业绩下修-15.25%,下同)、211.23(-12.06%)、239.26(-15.23%)亿元,下调公司2022-2024年净利润为16.59(-21.34%)、31.25(-11.15%)、36.61(-14.50%)亿元,对应PE分别为56x、30x、25x。 考虑到公司在SiC领域进展较快,未来受新能源汽车、5G等应用驱动,客户导入顺利,收入规模增长迅速,我们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LED芯片价格下行,MiniLED应用、化合物半导体产能不及预期等。
|
|
|
特锐德
|
电力设备行业
|
2022-11-09
|
15.97
|
--
|
--
|
17.07
|
6.89% |
|
19.42
|
21.60% |
|
详细
事件:10 月27 日,公司发布2022 年三季报,累计实现营收68.84 亿元,同比增长22.38%,实现归母净利润1.05 亿元,同比增长21.80%。其中三季度单季实现营收23.85 亿元,同比增长6.46%,实现归母净利润6300.09 万元,同比增长15.19%。 智能箱变及户外电力设备业务紧握新发展机遇:公司高度专注于智能箱变产品的集成设计与研发生产,研究出了针对大型新能源基地的新一代数字化全预制式模块化变电站集成解决方案,通过对变电站一、二次设备及土建工程的全面工厂预制化,极大地提升了新能源发电站的建设效率,公司先后中标华能、华润、华电、大唐、国电投、国能投等国企的新能源电站项目。公司紧抓新基建契机,积极拓展数据中心、石油化工、轨道交通、电池等新行业及新领域,先后中标张家口怀来云储数据中心、北京汇天网络科技110kV 变电站等项目。 “充电网、微电网、储能网”构建电力平衡新形态:据特来电预测,2025 年电动汽车渗透率将超过70%,届时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000 万辆,充电终端含公共充电桩500 万、私有充电桩2000 万台,将形成3000 亿度/年的充放电量, 电动汽车储能2 亿度/天,梯次电池储能1 亿度/天,电动汽车储能将成为新型电力系统重要的调节资源。截至2022 年6 月30 日,公司运营公共充电桩28.69 万台,其中直流充电桩数量17.57 万台,市场份额约为26%,排名全国第一; 公司2022 年上半年充电量超26 亿度,市场份额约为31%,排名全国第一。 虚拟电厂挖掘电动汽车大规模灵活性资源潜力:10 月29 日,特来电2022 充电网新技术新产品发布会在青岛举行。特来电虚拟电厂平台、充电型微电网创新产品、梯次电池储能技术创新产品和驻地站“特惠充”创新产品等1 大平台和3 大产品依次发布。截至发布日,特来电虚拟电厂平台已完成与国内16 家电网调度中心的对接,参与调峰充电场站1885 座,可调度容量超1500MW,已调度电量超6200 万kWh。 公司三季度销售毛利率21.88%,同比增长2.66 个百分点,系原材料成本有所下降;三季度研发费率4.37%,同比增长0.53 个百分点,系公司加大充电产品研发增加;三季度管理费率、销售费率10.92%、5.73%,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电网需求与充电桩低于预期,竞争加剧,下调2022-2023 年净利润预测(下调69%/62%),新增2024 年预测,预计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2.25/3.88/5.20 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 73/43/32X。随新能源车高速增长,充电需求与利用率提升,有望迎来业绩拐点,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充电桩盈利不及预期,产业政策变更风险,行业竞争加剧。
|
|
|
阳煤化工
|
非金属类建材业
|
2022-11-08
|
3.23
|
--
|
--
|
3.56
|
10.22% |
|
3.96
|
22.60%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报,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5亿元,同比-0.5%,归母净利润1.92亿元,同比-56.4%;其中Q3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9.4亿元,同比-4.2%、环比-18.2%,归母净利润-0.36亿元,同比减少1.4亿元、环比减少1.7亿元。 点评:需求疲软叠加成本上行,公司QQ33业绩承压:2022年Q3公司主营产品尿素、聚氯乙烯、丙烯、烧碱、三氯化磷、双氧水销售均价分别为2261元/吨、5709元/吨、6372.6元/吨、2886元/吨、7129.5元/吨、641.6元/吨,分别同比+21.4%、-9.8%、-1.75%、+107%、+32%、-17%,分别环比-16%、-23.7%、-10.6%、-5.4%、-24.4%、-17%。原材料方面,煤炭、工业盐、动力电22年Q3采购价格分别同比+36.72%、+54.89%、+24.86%。2022年第三季度以来,公司主营产品需求较弱,聚氯乙烯出口下降,主营产品价格均环比下跌,同时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致公司Q3业绩下滑。 正元二期项目稳步推进,布局氢能产业链前景广阔:目前公司拥有尿素产能232万吨、聚氯乙烯产能30万吨、烯烃产能30万吨、烧碱产能40万吨、双氧水产能25万吨和甲醇产能40万吨。此外,正元二期项目规划新增合成氨40万吨/年(30万吨用于生产尿素,10万吨作为商品氨销售),尿素52万吨/年,氢气4.32亿立方米/年。目前正元二期项目已完成总体设计、项目前期手续完善、桩基的试桩、现场四通一平工作,预计2024年底完工。公司长期布局氢能源领域,拥有多个子公司,包括正元氢能,阳雄氢能,以及与深圳市氢雄重驱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联营公司氢雄双阳。正元二期项目建成后,公司氢气年产能将达到6.48亿立方米,有望成为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最大的氢源供应商。公司依托自身丰富的氢气产能和技术优势,协同氢能源产业上下游其他企业,在氢气提纯、加氢站建设、氢气供应等方面布局新业务,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需求较弱叠加成本上行,公司盈利承压,因此我们下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2.03(下调63%)/2.35(下调62%)/2.73(下调59%)亿元,折合EPS分别为0.09/0.10/0.11元。公司尿素产能稳步扩张,布局氢能产业链前景广阔,因此我们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项目投产不及预期;产品价格大幅波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