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7/315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晨光文具 造纸印刷行业 2022-03-10 49.37 -- -- 54.86 9.70%
54.16 9.70%
详细
事件概述: 晨光文具发布 2021年业绩快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 176.07亿元,同比+34.02%;归母净利润为 15.18亿元,同比+20.91%。其中,Q4单季度营收为 54.55亿元,同比+18.59%;归母净利润为 4.01亿元,同比+17.00%。在上年同期高基数、双减政策冲击、疫情反复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背景下,Q4单季度公司收入、利润仍保持 15-20%的增速,业绩表现略超我们此前预期。 分析判断: 21年完美收官,业绩再创历史新高。 21年公司积极应对双减政策冲击、疫情反复影响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年实现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76.07、15.18亿元,同比分别+34.02%、+20.91%,收入及利润水平再创历史新高。分季度看,Q1/Q2/Q3/Q4收入分别为 38.12/38.74/44.65/54.55亿元,同比分别+82.96%/+44.68%/+18.25%/+18.59%;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28/3.38/4.51/4.01亿元,同比分别+42.50%/+44.34%/+0.57%/+17.00%,其中,21年下半年收入端在上年同期高基数的背景下,同比增速相对上半年略有放缓,但仍保持 18%以上的增速;利润端则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成本端承压,利润增速略低于收入增长,其中,Q4单季度得益于公司高端化战略推进、产品提价落实以及科力普利润的快速释放,公司整体利润增速环比提升明显,业绩增长略超我们此前预期。 传统业务提质增效,科力普进入利润释放期。 分业务来看,1)传统业务:受双减政策、疫情反复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影响,预计 2021年增速有所放缓,短期业务承压。但我们认为晨光在传统业务的品牌力、渠道力、产品力仍保持领先的优势,筑造的护城河并没有变化,此外,2021年是公司新的五年战略开局之年,公司要用新发展理念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传统业务加快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及终端门店升级,客单价、单店收入以及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且中长期看,得益于国内市占率提升、海外市场发力,预期公司传统核心文具主业中期仍将维持 10%-15%的增长。 2)办公直销业务科力普:预计 2021年受益于中标客户增加,体量迅速壮大,且随着供应链的持续优化,对上下游产业链的议价能力进一步提升,盈利贡献扩大。我们认为,科力普所面对包括政府、央企、500强企业等大中型客户在内的大办公市场空间巨大,随着中标客户的逐渐增加,科力普规模逐步提升,预计 2022年有望迈入百亿元规模,随着规模的壮大,公司对上下游议价能力提升,盈利或将加速释放。 3)新零售九木杂物社:预计 2021年随着客流的恢复、门店持续推进以及经营坪效提升,预计收入规模保持快速增长,盈利水平持续改善。九木杂物社模式成熟,且不断践行晨光品牌和产品升级的桥头堡和全国领先的中高端文创杂货零售品牌定位,未来成长可期。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晨光传统业务产品渠道升级所带来量价提升空间,新业务正在迈入收获期,公司逐渐由文具龙头向文创巨头持续转型升级,看好其发展前景,近期公司已公告控股股东增持计划期限届满(科迎投资和杰葵投资合计增持 1.76亿元),彰显公司未来发展信心。我们维持此前盈利预测,预计 22-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15.63/265.90亿元;EPS 分别为 1.97/2.39元,对应 2022年 3月 8日 48.99元/股收盘价,PE 分别为 29/24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博腾股份 医药生物 2022-03-10 78.20 -- -- 98.40 25.83%
98.40 25.83%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拟以 2.66亿元收购睿智化学旗下凯惠药业的 100%股权,交易完成后凯惠药业将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凯惠药业 2021年前 11个月实现营业收入 1.31亿元,净利润-0.84亿元。 分析判断 拟以 2.66亿元收购凯惠药业,强化公司 CRO 业务能力布局此次公司拟以 2.66亿元收购凯惠药业 100%股权,对应 2021年PS 为 1.5~2倍,具有一定程度的性价比。凯惠药业成立于 2008年,位于上海奉贤,核心业务为满足临床前和临床阶段的工艺研发和生产需求,目前因生产设施改造,处于停工停产中。此次收购,战略意义上将弥补公司在上海地区中试车间的缺失,也与即将投入使用的上海研发中心(当前上海地区的研发中心也是博腾最大的研发中心)形成配套,实现前端 CRO 业务的连贯性。除此之外,公司并购凯惠药业也将进一步完善公司研发团队布局和客户广度的开拓,为后续业绩增长增添潜力。 经营拐点进一步确立,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CDMO 行业作为科技属性(工程师集群和低成本优势)+重资产属性并重的高景气度赛道,公司作为小分子 CDMO 行业的核心参与者,经过 2017年和 2018年连续两年战略调整与转型,公司从2019年开始已经迎来经营拐点,2019年至 2021年连续 3年经营业绩的亮眼表现,均进一步印证了公司基本面的变化。 公司自 2017年战略转型以来,研发投入力度空前加大,搭建了结晶技术、活性酶等各项核心技术平台,BD 数量也持续增加,基本面及业务能力快速提升和夯实,CRO 业务保持持续高速增长,业务结构更加优化和均衡。未来,随着公司产能利用率提升、CRO 人员项目管理能力提升,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都将持续提升,利润端增速有望持续超出收入端增速。长期看,公司布局的生物药 CMO 和制剂 CMO 将为公司打开更广阔的空间,现有化学药 CDMO 业务赛道好、成长速度快,有望推动公司未来几年持续保持 30-35%复合增速。 投资建议暂不考虑此次拟并购凯惠药业影响,维持 22-23年业绩预期 ,即 22-23年营收为 68.78/77.06亿元, EPS 为 2.25/2.56元, 对应 2022年 03月 09日 80.71元/股收盘价,PE 分别为35.94/31.5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和收入增长低于预期;毛利率和净利润率不能持续提升。
药明康德 医药生物 2022-03-10 96.35 -- -- 117.83 22.29%
117.83 22.29%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2022 年1 至2 月在手订单和销售收入同比增速均超过65%,创下历史新高。公司预计2022 年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将达到65-68%。展望全年,公司收入同比增长有望达到65-70%。 分析判断:22 年前2 个月业绩呈现超高速增长,验证公司一体化CRDMO 服务优势公司公告1-2 月在手订单和销售收入同比增速超过65%,且预期Q1 收入增速为65%~68%,与之前2021 年度业绩快报的全年指引相契合、彰显公司独特的一体化CRDMO(合同研究、开发与生产)和CTDMO(合同检测、研发和生产)业务模式优势。考虑到国内底层红利(工程师红利和生产成本优势),且目前国内CXO供应链占全球比重不高,综合来看,我们仍然维持之前CXO 行业在未来3~5 年依然处于高速增长的判断,其中药明康德作为根植于中国的全球性的CXO 龙头企业,将能持续受益于行业红利带来的高增长。考虑到年初以来的业绩超高速增长、以及公司的一体化服务优势,展望未来,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业务以及CDMO 业务”一体化服务龙头,将持续受益于行业高景气度、继续呈现高速增长。 “大而强”的平台型创新药服务商,展望未来5~10 年业绩将持续高速增长公司自2000 年成立以来,持续拓展业务范围、前瞻性进行多元化业务布局,目前已成为全球性的“大而强”的平台型服务商。展望未来5 年、乃至于10 年以上,公司核心竞争优势是平台型企业带来业务的延展性,即未来进行产业链业务扩张的能力是保证长周期维持成长的核心关注点。公司立足两大核心业务(实验室业务+CDMO 业务),积极布局细胞与基因治疗CDMO 领域、创新业务DDSU、以及临床CRO 领域等,展望未来5~10 年业绩将持续高速增长。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大而强”的平台型创新药服务商、具有全球业务竞争力,且以李革为领导核心的管理团队具有业务布局的前瞻性、以及进行业务拓展的能力,我们判断公司是A 股少有的具有中长期保持成长性的标的。考虑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化情况以及核心业务保持强劲快速增长,上调前期盈利预测,即21-23 年营收从228.54/305.17/409.43 亿元上调为229.02/384.82/484.85 亿元,考虑到21 年转增股本等因素,将EPS 从2.06/2.86/3.65 元下调为1.72/2.80/3.48 元,对应2022 年03 月09 日93.80 元/股收盘价,PE 分别为54.39/33.51/26.93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核心技术骨干及管理层流失风险、竞争加剧的风险、增长策略及业务扩展有失败的风险、核心客户丢失风险、汇率波动风险、美国市场药品降价风险、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国内外业务的拓展。
双良节能 家用电器行业 2022-03-09 12.20 -- -- 13.75 12.70%
13.75 12.70%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30亿元,同比+84.87%;实现归母净利润3.10亿元,同比+125.6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38亿元,同比+135.71%。 分析判断: 多晶硅还原炉营收亮眼,单晶硅业务取得初步进展受益于“双碳”政策推动及光伏行业景气度提升,公司节能节水业务营收出现大幅增长,多晶硅还原炉订单同比增加7倍以上,致使公司2021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得到较大幅增长。单季度来看,21Q4公司实现营收15.62亿元,同比+84.28%,环比+53.47%;实现归母净利润1.33亿元,同比+61.78%,环比+78.3%;扣非归母净利润达到0.83亿元,同比+23.91%,环比+18.87%。分产品来看,2021年公司溴冷机(热泵)业务营收11.94亿元,同比+40.02%,营收占比同比减少9.99个百分点至31.19%;空冷业务营收9.54亿元,同比提升32.13%,营收占比同比减少9.94个百分点至24.9%;换热器营收4.10亿元,同比+59.29%,营收占比同比下降1.72个百分点至10.71%;多晶硅还原炉业务营收达到9.79亿元,同比+453.60%,营收占比达到25.55%。另外,公司新业务在21Q4取得初步进展,182mm、210mm 方锭/硅片均有出货,单晶硅及其制品营收达到2.35亿元,营收占比达到6.14%。 费用率大幅下降,盈利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方面,受原材料价格上涨拖累,公司毛利率略为下降。2021年公司毛利率为27.84%,同比下降1.65pct;净利率为8.87%,同比上升2.32pct。分产品来看,公司溴冷机( 热泵)/空冷毛利率分别为28.12%/24.8%,分别同比下降2.9/2.18pct,换热器/多晶硅还原炉毛利率分别为31.68%/38.54%,分别同比上升1.37/5.81pct,单晶硅及其制品的毛利率为-12.05%。 2021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6.33%,同比下降4.78pct ,主要原因系销售/ 管理费用率下降, 分别下降3.98/1.50pct 至6.22%和4.60%。公司2021年研发费用率及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34%/1.17%,分别同比+0.16/0.54pct。受益于费用率水平下降,2021年公司净利率提升2.32pct 至8.87%。 投资建议公司新能源装备业务饱满,硅片业务发展持续向好,我们维持公司2022-2023年盈利预测,并增加2024年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85.95/130.35/175.79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24.4%/51.7%/34.9%;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11/12.15/17.23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29.2%/71.0%/41.8%;对应2022-2024年EPS分别为0.44/0.75/1.06元,对应2022年3月7日12.12元/股收盘价,2022-2024年PE 分别为28/16/11倍。 我们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硅片项目进展不及预期,节能节水业务订单增长不及预期。
长城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3-09 31.92 -- -- 30.64 -4.01%
37.70 18.11%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 2022年 2月产销快报:2月批发销量 7.1万辆,同比-20.5%,环比-36.7%。2月产量 7.1万辆,同比-16.9%,环比-36.6%。 分品牌看,2月哈弗品牌批发销量 4.2万辆,同比-31.2%,环比-40.2%;WEY 品牌批发销量 0.4万辆,同比+103.1%,环比-13.1%;皮卡批发销量 1.2万辆,同比-23.1%,环比-9.5%;欧拉品牌批发销量 0.6万辆,同比-15.1%,环比-52.7%;坦克品牌批发销量 0.6万辆,同比+96.0%,环比-37.6%。 分析判断: 春节及缺芯制约 短期产销承压2月短期受博世 ESP 芯片供给影响,公司产销承压。由于博世为公司主力车型的 ESP 独家供应商,博世产能受限对公司产能影响较大。公司层面也积极推进与博世共同制定产量提升方案,预计芯片产能 3月有望快速提升,助力公司产销进一步上量。 车型密集迭代,终端需求小幅承压。公司正处于改款换代与新品加速推出的窗口期,老款热度降低与新品尚处爬坡交织,导致终端观望需求增多。今年 1-2月公司累计销量 18.3万辆,同比-19.9%。我们预计随着新车型产品力逐步验证,公司全年销量有望逐步提升,具体来看: ü 哈弗品牌:主流 SUV 地位稳固,加速向智能化迈进。 1-2月累计销量 11.2万辆,同比-27.9%。其中,哈弗H6累计销量为 5.5万辆,同比-29.3%。哈弗神兽(新科技旗舰 SUV)上市 3个月累计销量已突破 2.1万辆,销量表现亮眼。 ü WEY 品牌:PHEV 版本加速推出。1-2月累计销量 1.0万辆,同比+16.5%。其中,明星车型拿铁 DHT 累计销量为 3,953辆,2月销量环比+52.4%,上市后爬坡迅速。今年 3月 1日摩卡 DHT-PHEV 正式上市,共推出定价 29.5-31.5万元两款车型,搭载全栈自研的 NOH高阶智能驾驶,今年魏牌多款车型将标配 PHEV 版本。 我们认为高端电动智能需求快速增长,自主品牌发力高端化有望率先抢占市场。同时,混动技术突破,支撑PHEV 在广大低能级城市快速替代燃油车,需求预计将持续提升。 ü 欧拉品牌:ASP 有望加速上行。1-2月累计销量 1.9万辆,同比+10.5%。其中 ,好猫累计销量为 1.3万辆,同比+262.0%。今年芭蕾猫、朋克猫、闪电猫等多款猫 系家族新成员预计将上市,产品矩阵向高端化迈进,ASP 有望加速上行。 ü 坦克品牌:坦克 500上市在即。1-2月累计销量为 1.7万辆,同比+80.6%。坦克 300累计用户数突破 10万,坦克 500将于 3月 18日正式上市,带动坦克系列量价齐增。 ü 长城皮卡:发力时尚商用、乘用休闲。1-2月累计销量2.4万辆,同比-34.5%。其中,长城炮累计销售 1.9万辆,“时尚商用皮卡”金刚炮也已于 3月 2日全面开启预售,今年,长城炮将全面发力时尚商用、乘用休闲两大品类,继续深耕国内与海外市场。 高端智能化引领 硬核技术加速输出今年 1-2月,柠檬、坦克及咖啡智能三大平台车型占比达75.1%。公司依托于三大核心技术平台,实现了在动力性能及全速域效率的突破,同时咖啡智能平台在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全面赋能,加速车型向智能电动化迈进。 硬核技术加速输出,智能化渗透率不断提升。今年 1-2月,公司智能化车型占比提升至 88.1%,带动 15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占比提升至 15.5%。借助三大平台模块化的研发生产,新车型开发周期将大幅缩短,带动核心技术输出的同时加速智能化渗透率的提升。 投资建议公司新产品国内外推广进展顺利,智能电动化新周期开启,新能源智能化车型占比快速提升,豪华化领跑地位愈发清晰,非车业务收入有望加速释放。我们看好公司今年量价齐增,由于缺芯影响,相应下修公司 2022-2023年业绩预期。 将公司 2022-2023年营业收入由 2,062.0/2,702.5亿元调整为 1,920.5/2,567.4亿元,归母净利润由 123.7/158.6亿元调整至 113.0/157.6亿元,EPS由 1.34/1.72元调整至 1.22/1.71元,对应 2022年 3月 8日收盘价 30.39元/股 PE 为 25/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缺芯影响超预期;车市下行风险;WEY、沙龙、哈弗等品牌所在市场竞争加剧,销量不及预期;出海进度不及预期。
东鹏饮料 食品饮料行业 2022-03-09 155.66 -- -- 160.22 2.93%
160.22 2.93%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2021年报,2021年实现收入69.8亿元,同比+40.7%;归母净利润11.9亿元,同比+46.9%;扣非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34.7%。其中,4Q21收入14.2亿元,同比+54.9%;归母净利润1.97亿元,同比+82.3%;扣非归母净利润1.2亿元。 分析判断: 在成长型赛道中快速获取市场份额东鹏饮料目前处于快速成长期,公司2021年收入同比+40.7%。快速的收入增长一方面源于国内能量饮料市场本身的成长性,2021年能量饮料市场同比+10.8%;另一方面东鹏抓住行业机会快速扩张,销售额份额由20.2%上升至23.4%。尼尔森数据显示红牛零售额自2H21开始进入同比下降趋势;竞品体质能量、乐虎销售表现也弱于行业整体;在能量饮料头部品牌阵营中东鹏表现一枝独秀。2022年公司制定收入同比增长不低于+15%的经营目标,首次给与未来收入增速指引。基于行业格局和公司基本面判断,我们预期公司有望实现更高收入增长。 系统性能力提升推动全国化1)产能供给方面,主力产品供应能力提升、更有保障,例如2021年瓶装线产能利用率72%,2020年500ml 金瓶特饮、250ml 金瓶特饮生产线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9%、77%,2021年分别实现收入50.2亿元(同比+62.8%、占比72%)、8.5亿元(同比+3.3%、占比12%)。非主力产品产能短缺情况改善,例如250ml 金砖特饮生产线产能利用率2020年为109%,2021年纸盒线产能利用率为76%。产能增长来源于2020年7月华南基地投产、2021年5月重庆基地投产后的产能释放。目前公司已建成投产7大生产基地,2个生产基地建设推进中,预计未来产品供给将得到较好保障、运输成本得到优化。 2)销售网络拓展方面,公司加快了渠道拓展速度,2021年末经销商数量达2312家,相比去年底+45%(淘汰22%,新增66%);全国覆盖终端网点数达209万家(VS 红牛网点数超400万家),相比去年底+74%。同时公司也加强了销售渠道激励和渠道赋能,2021年末应付渠道销售返利与折扣7.7亿元,占全年收入比重为11%(同比+1.7pct);2021年渠道推广费2.8亿元,同比+125%,主要因公司增加了冰柜等费用投放1.34亿元。区域层面,全国化拓展势如破竹,2021年大本营广东收入同比+29.7%,占比降为46%;广东以外地区(除电商、直营渠道)收入同比+53.6%,其中华东、西南增速高于整体。 3)品牌营销方面,东鹏近两年在广告宣传总体费用投放上相对保守,2021年占收入比重仅5.3%(同比-0.4pct),增量主要因上市后邀请明星进行了1.2亿元的专案传播。在主竞品红牛仍陷商标之争的局面下,我们判断东鹏通过较为保守的费用投放仍可获得品牌声量的相对提升。相对线上传播,公司更加注重线下渠道推广费用投入,收入占比在逐年提升,我们判断现阶段东鹏产品的铺货、陈列重要性优先于品牌的传播。 4)产品方面,东鹏在加快产品多元化,2021年4月、9月、12月分别推出东鹏0糖特饮、东鹏大咖咖啡、她能果汁能量饮料,2022年计划推出东鹏运动特饮、气泡特饮、250ml 新金罐、335ml 苗条罐产品,构建能量家 族系列产品。虽然我们预期新品需要一定培育期,短期对于收入总量贡献较小,主要在成熟市场贡献增量;但对比竞品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产品选择,也有助于乘着主品牌影响力快速提升之势,快速拓展消费人群和消费场景。 5)东鹏的数字化能力提升同样值得关注。公司表示对于货物流转的数字化追踪从“四码关联”升级到“五码关联”,我们认为这将进一步夯实公司竞争优势,例如“壹元乐享”促销活动对于消费者消费以及经销商客户经营东鹏都有较好的推动力,饮料属于快消品,高效的数字化系统将更好地发挥促销活动的激励作用。 盈利能力保持稳定由于存在理财产品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收益1.2亿元非经常性损益,我们从扣非净利润角度观察东鹏主业盈利状况。2021全年扣非净利率15.5%,同比-0.7pct,从2019-20213年维度看属于相对稳定。2021年毛利率同比+0.74pct,PET 瓶原材料聚酯切片市场价格上涨并未困扰公司,因公司提前锁价,采购均价同比-12%,我们据此推算2021年聚酯切片实际采购均价在6000元/吨左右。去年底以来聚酯切片市场价格在6000-7000元/吨波动,这部分成本占比约30%,我们认为2022年公司材料成本端仍有望得到较好控制。2021年公司销售费用率同比+1.6pct,主要因增加了渠道推广费和上市专案推广费。专案费用为短期影响,剔除此影响费效比呈提升趋势。 投资建议2021年东鹏饮料在产能布局、销售网络拓展、品牌营销、数字化能力等方面获得全方位系统性能力提升,支撑公司快速推进全国化,实现高于行业的快速增长,并保持稳定的获利能力。我们预期东鹏在2022年仍将保持快速成长状态,上调2022-23年收入预测84.8/104亿元至87.7/107.8亿元,归母净利润14.4/17.8亿元至15.1/18.7亿元,引入2024年预测收入130.5亿元、归母净利润22.7亿元。2022-24年EPS分别为3.78/4.68/5.68元,2022/3/7收盘价156.5元对应2022-24年P/E 分别为41/33/28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②市场竞争加剧;③食品安全问题。
臻镭科技 2022-03-09 65.77 -- -- 70.14 6.64%
70.14 6.64%
详细
正向研制、进口替代。公司是典型的“学霸企业”,实控人郁发新教授是业内知名专家。主要产品包括射频收发芯片及高速高精度ADC/DAC芯片、终端射频前端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微系统及模组等。产品适配性强,下游覆盖面广,可应用于无线通信终端、新一代电台、高速跳频宽带数据链、雷达、卫星通信、5G基站等,目前客户主要是航天两大集团。民用市场拓展方向主要是移动通信系统和卫星互联网等。 数模转换芯片方面,数字相控阵雷达、高速跳频数据链对ADC/DAC芯片的带宽和位数均有较高要求,这类高性能芯片受限于瓦森纳协议管控,国内市场需求强烈但长期得不到满足。国外这类雷达在F-35、萨德反导系统上均已装备。 电源管理芯片方面,每个雷达阵面通常包含数千到数万个不等的T/R射频通道,每个通道均需匹配若干颗该类T/R电源管理芯片,销量空间较大。T/R电源管理芯片约占T/R射频通道成本的10%,而整个雷达中T/R射频通道的成本约占70%左右。这类雷达在防空反导系统中应用广泛。 微系统及模组方面,公司的小型无人机综合处理微系统产品可将尺寸、重量缩小到传统无人机板卡级解决方案的一半,以可下覆盖从图像处理、传输、遥控到电调控制等完整功能。美军已装备“黑蜂”无人机系统用于单兵侦查。 高技术,低成本。公司的三维异构集成技术可有效平衡雷达的功能、性能、周期和成本,推动新一代装备向小型化、高性能、低成本方向发展。公司的微系统部分在研型号预计今年可以定型,量产后可大幅降低成本,价格有望降至原先的10%-30%。这将成为未来拓展军品市场的利器。 公司本次IPO超募8.32亿元,对这种精品型民参军公司“如虎添翼”。有助于积极拓展市场(可忍受短期现金流压力),布局更多领域。预计公司高性能民品产值未来3年会快速增长。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年分别实现营收1.91/2.70/3.90亿元,归母净利润1.00/1.63/2.39亿元,EPS分别为1.22/1.49/2.19元,对应2022年3月8日68.64元/股收盘价,PE分别为56/46/31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经营规模相对偏小的风险,订单取得不连续导致业绩波动的风险,业绩的季节性风险。
中科创达 计算机行业 2022-03-08 102.53 -- -- 110.77 7.67%
123.92 20.86%
详细
事件概述2022年3月3日公司披露2021年年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2,674.25万元,同比+57.0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726.91万元,同比+45.96%;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57.29%。此外公司发布股票增发预案,拟募集不超过31亿元。 分析判断: 2021年营收高速成长,扣非归母净利润与营收成长同步1、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与营收增速持平,归母净利润增速略低于营收增速主要原因为公司2021年政府补助相较于2020年减少约7千万人民币。 2、毛利率下降,或源于公司物联网业务高速发展:2021年公司毛利率约39%,同比-4.82pct。其中硬件采购成本同比+138.68%,或与公司物联网业务占比提升叠加去年物联网产品芯片成本提升有直接关系。 3、费用率方面:公司2021年管理费用率与财务费用率与去年保持相对持平,分别为9.85%、0.28%;而销售费用率与研发费用率均呈现下降,其中销售费用率为3.12%,同比下降1.03pct,研发费用率为12.43%,同比下降2.89pct。研发费用率与销售费用率下降或源于公司业务的规模效应初显。 汽车业务保持高成长,大力进军高阶智能驾驶1、汽车业务同比+58.9%,新业务拓展快。公司智能网联汽车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22,403.2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8.91%,占公司总收入30%。其中license 收入占比约为11.6%,与往年比略有下降,我们认为或源于创达2021年汽车新业务增多,汽车业务中软件服务收入增长快从而挤压了license 收入占比。 2、座舱与智驾双成长,大力发展高阶智能驾驶全产品。创达智能座舱基于一站式智能座舱HMI 工具链KanziOne 打造的融合智能泊车的AVM、APA 界面,实现软硬分离架构,助力车厂轻松OTA。而自动驾驶方面形成了低速+高速双场景能力:1)在低速驾驶领域,公司融合了座舱和低速驾驶的跨域创新, 支持从AVM、APA、RPA、HPA 到AVP 的全链产品、技术与解决方案。2)在高阶驾驶领域,公司全线布局智能驾驶平台, 进军智能驾驶和未来整车计算平台市场。形成从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平台、底层软件、操作系统、中间件、软件集成及测试全覆盖的自动驾驶开放平台和生态。 智能软件业务成长高于预期,物联网保持出货与客户拓展高成长1、智能软件业务增速高于预期:公司智能软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63,087.5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0.33%,占公司总收入40%。成长主要来自于终端厂商,且增速高于预期,我们认为这充分体现了智能软件业务上的可拓展性+可持续性,公司智能软件业务是为智能终端设备, 提供智能操作系统软件服务和技术解决方案,面向产品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手持终端、笔记本及POS 设备等,行业空间远未触达天花板。2021年公司获得HarmonyOS Connect ISV(鸿蒙智联独立软件供应商)认证,成为HarmonyOS Connect ISV 合作伙伴。同时公司与小米达成战略合作, 建立米家生态链接入认证实验室,以卓越的认证服务能力满足智能设备高品质、快速接入小米平台的需求。 2、物联网业务持续高成长:2021年公司智能物联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27,183.52万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82.87%,占公司总收入30%。公司在全球多个市场区域及多个智能硬件品类中取得突破,在机器人、智能视觉、XR、手持终端等产品领域不断扩大产品出货和客户拓展。 发布增发预案,继续深耕核心技术成长公司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拟募集资金不超过310,000万元,用于整车操作系统研发项目、边缘计算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扩展现实(XR)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分布式算力网络技术研发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发行对象将不超过35名,预计募集资金一半以上将用于边缘计算站研发以及整车操作系统研发,表明了公司对于新技术探索的决心,以及在物联网、智能汽车等领域业务发展的投入。 投资建议公司新兴业务所处行业高速发展,传统软件业务发展稳健,将持续推动公司增长。综合公司年报,我们上调公司22-23年营收预测56.5/79.7亿元,至22-24年营收预测60.48/87.01/121.84亿元;上调22-23年每股收益(EPS)2.20/3.09元的预测,至22-24年分别为2.21/3.16/4.39元,对应2022年3月3日130.19元/股收盘价,PE 分别为59/41/30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智能汽车行业发展不及预期风险;2)物联网行业发展不及预期风险;3)传统手机业务模式出现变化风险;4)宏观经济下行风险。
爱美客 机械行业 2022-03-08 467.20 -- -- 493.13 5.55%
543.35 16.30%
详细
业绩高增长,核心产品嗨体持续高增长公司发布 2021年年报,公司业绩持续高速增长,业绩增长略超市场预期。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4.48亿元,同比增长104.13%;实现归母净利润 9.58亿元,同比增长 117.8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9.14亿元,同比增长 115.55%。 公司 2021年业绩高速增长主要来源于溶液类注射产品(主要为嗨体)的快速增长,该类产品 2021年实现收入 10.46亿元(占营收比例约 72%),同比增长 133.84%。 嗨体等核心产品的持续放量增长推动公司业绩高增长,随着医疗美容行业监管趋严,头部的医疗美容产品提供商将获得更多市场机会,公司的核心产品嗨体等作为拥有 III 类医疗器械的合规产品,将受益于医美合规化发展,有望在医美行业合规化发展中扩大市场份额。 产品管线日益丰富,为后续业绩持续高增长奠定基础公司目前已拥有 7款获得药监局批准的 III 类医疗器械合规医美产品,包括嗨体、濡白天使(童颜针)、宝尼达等,是国内获得国家药监局认证用于非手术医疗美容Ⅲ类医疗器械数量最多的公司。与此同时,通过内部研发与外部合作,不断开发创新产品,公司还有肉毒素、利拉鲁肽减肥笔等重磅在研产品,这些均为公司未来 3-5年营收高增长奠定了基础。 投资建议考虑医美行业高速发展,公司核心产品保持快速增长,我们上调公司 2022-2023年盈利预测,同时新增 2024年盈利预测。 2022-2023年营业收入从 19.74/28.27亿元上调至22.65/31.74亿元,归母净利润从 12.82/16.89亿元上调至14.18/19.92亿元,新增 2024年盈利预测,预计 2024年营业收入为 42.2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25.39亿元、2022-2024年EPS 为 6.55/9.21/11.73元,对应 2022年 3月 7日收盘价469.50元/股,PE 分别为 72/51/4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医美行业政策风险,产品推广销售不及预期风险,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贵州茅台 食品饮料行业 2022-03-08 1693.51 -- -- 1752.01 3.45%
1799.15 6.24%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2022 年1 至2 月经营数据公告,实现营业总收入202 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0%左右;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2 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0%左右。 分析判断: 春节期间超高端产品表现突出,一季度顺利实现“开门红”根据今日酒价的数据,当前箱茅批价最低3100 元左右,散茅批价2780 元左右。估计多数经销商已完成节后新一轮打款,但尚未到货。根据目前进度推演,我们预计一季度整体收入乐观有望实现中高双位数以上增速。而且茅台直营比例增加和高端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也预计带动公司整体利润实现中高双位数以上的增长。 作为白酒行业超高端价位代表,茅台在春节时间段主要多用于社会礼赠、高端聚饮的场景需求,22 年春节疫情形势有所放松,高端白酒的多个消费场景得以激活,尤其在江苏、广东(除深圳)等经济发达区域表现尤为突出。 系列酒延伸超高端品牌力,腰部价位开始发力茅台品牌经过数年发酵,其品牌影响力继续向上向下有效延伸。精品、珍品、十五年、生肖酒(虎年)等高价位延伸产品春节动销情况明显优于往年;茅台1935 春节话题与市场热度一直居高不下;王子系列、迎宾系列等其他产品,在春节期间受益于二三线酱酒的收缩,也顺势接管了200-800 元的中高档、次高端酱酒市场。可以说茅台除飞天外,多支产品全面开花,利用自身品牌势能,在多价位快速扩充市场份额。 新管理层上任动作频频,茅台市场化改革初见成效自21 年9 月丁雄军董事长上任以来,茅台一扫过往种种沉疴旧弊。取消拆箱政策、重新梳理产品价格体系、扩建产能等一系列动作,对市场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展示了丁董事长的快速适应能力与高超决策水平。到目前为止,茅台正沿着市场化的方向稳步推进,我们认为,未来茅台在经销模式、渠道管理、产品结构、组织发展等方面或将有深化改革调整的动作落地。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白酒板块基本面良好,根据公司业绩预告数据上调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 年实现营业收入1086.02/1229.80/1386.62 亿元,同比+10.8%/+13.2%/+12.8%,上次预测同比+12.2%/+11.6%/ +10.7%;实现归母净利润528.56/616.69/712.17 亿元,同比+13.2%/+16.7%/+15.5%,上次预测同比+14.7%/+14.4%/+13.0%;EPS 分别为42.08/49.09/56.69 元,2022 年3 月8 日收盘价1707 元对应估值分别为40.57/34.77/30.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①疫情持续超预期;②经济下行导致需求减弱;③食品安全问 题等。
美迪西 2022-03-08 388.87 -- -- 473.88 21.86%
473.88 21.86%
详细
短中期来看,确定性高增长:新签订单&&员工数量高速增长,以及产能加速投产,增添未来33年业绩确定性高速增长。 公司成立于2004年,近年来通过核心高管的加盟(例如国际研发业务部的执行副总裁戴学东博士等),且通过高强度研发投入,持续完善公司临床前一体化服务能力、扩展公司核心竞争力。短中期来看,受益于国内创新药研发的繁荣带来的内需高景气度以及叠加持续拓展海外市场带来业绩增量,公司在新签订单实现超高速增长(2021年新签订单24.52亿元,同比增长87.6%)的基础上,且在员工数量及实验室产能角度(IPO募投南汇项目投产以及2022年拟定增项目等)继续强化供给端能力,增添未来3年的业绩高增长的确定性。 中长期来看,成长空间巨大:立足中国展望全球,有望成为全球临床前OCRO龙头之一。 循着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等发展路径,从目前业务结构和收入规模体量来看,美迪西比较类似2006-2008年的药明康德、2014-2016年的康龙化成。中长期来看,公司作为国内临床前一体化的稀缺标的,将持续能受益于国内创新药繁荣带来的高景气度与基于工程师红利下的全球创新药产业链转移,将继续深耕药物发现+CMC+临床前研究的一体化服务能力,有望成为全球临床前一体化服务龙头、成长空间巨大。 常态化股权激励的实施将能为公司持续增添确定性。 公司在继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基础上,2021年进一步对核心技术员工(彭双清、徐永梅、李志刚)和另外357名核心员工进行进一步股权激励计划,实现核心员工股权激励常态化、以及核心员工与公司及股东利益的一致性。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在2020年股权激励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业绩解锁条件,即2021-2023年营业收入或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不低于60%和70%,维持超高速增长、进一步增强未来业绩增长的确定性。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稀缺的临床前一体化标的,展望未来5~10年,将持续深耕药物发现+CMC+临床前研究业务,持续受益于国内市场的高景气度以及海外市场的持续拓展与CMC业务的持续落地,有望成为立足中国展望全球的临床前CRO龙头之一。考虑药物发现和临床前研究业务订单及营业收入保持强劲快速增长,略微调整前期盈利预测,即预计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从11.85/20.14/30.21亿元调整为11.67/19.83/29.75亿元,EPS分别从4.59/7.88/11.93元调整为4.54/7.79/11.78,对应2022年03月04日396元/股收盘价,PE分别为87.27/50.86/33.6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订单需求低于预期、募投项目投产低于预期、核心技术骨干及管理层流失风险、竞争加剧的风险、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
东方电子 计算机行业 2022-03-07 7.30 -- -- 7.11 -2.60%
7.11 -2.60%
详细
泛在物联网建设+疫情需求快速释放,电表迎来爆发式增长。(1)国家电网提出到2024年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智能电表是电力物联网的感知层终端,或受益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2)2018-2019年智能电表迎来更换周期,受疫情影响,硬性更换需求被积压。2021年-至今,电表需求爆发式增长,国家电网单相智能电表同比增长28.25%,三相智能电表价格提升。 我国智能电表市场订单分散,竞争格局趋于稳定。从过往国网统招订单情况看,三星医疗、华立科技、威思顿、国电南瑞、威胜集团处于第一梯队,市场份额均在3%-5%左右。 东方电子威思顿:智能电表领先企业。(1)公司位于国内智能电表第一梯队,国网统招连续六年保持三甲;需求释放背景下,订单量和订单金额有望大幅增长。(2)产品力卓越,技术实力持续领先;高压电能表入选冠军产品名单,同时是国内唯一一家提供数字式一二次融合柱上断路器方案的厂家。 投资建议:东方电子业务产品完全对标国电南瑞,十四五期间随着国网、南网加大加快投资,我们认为公司业绩有望迈上新台阶。维持盈利预测如下:预计2021-2023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为43.3/53.4/66.1亿元,归母净利润为3.4/4.5/6.3亿元,每股收益(EPS)为0.26/0.34/0.47元,对应2022年3月3日收盘价7.24元,PE分别为28/21/16倍,强烈推荐,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挤压;2)国网、南网投资不及预期;3)经济下滑导致的系统性风险;4)管理风险。
比亚迪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3-07 237.31 -- -- 251.00 5.77%
308.61 30.05%
详细
事件概述3月3日,公司发布2022年2月产销快报。2月公司汽车批发销售91,078辆,同比+335.2%,环比-4.6%。新能源乘用车销售87,473辆,同比+764.1%,环比-5.9%;其中,纯电动乘用车销售43,173辆,同比+451.0%,环比-6.9%;插电式样混动销售44,300辆,同比+1836%,环比-4.8%。同时,公司2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约为4.615GWh,同比+240.8%,环比-3.2%。 1-2月公司汽车累计销量为18.7万辆,同比+194.5%;1-2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为18.0万辆,同比+501.5%。其中,1-2月纯电动乘用车累计销量为9.0万辆,同比+301.6%;1-2月插电式混动累计销量为9.1万辆,同比+1080%。 分析判断::成长主线不改销量表现亮眼春节放假及退补等不利因素不改公司成长主线,2月表现超出我们预期。行业层面,受春节放假影响,2月汽车销量表现较淡,中汽协预计全行业2月销量环比-34.2%。公司层面,由于补贴退坡加上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公司也于2月起开启了电动车的全系调价,终端涨价1000-7000元不等。从销量上来看,2月公司新能源乘用车环比仅下滑5.9%,终端涨价后销量表现超出我们预期,彰显了公司强产品力下需求的韧性。 电纯电+混动双轮驱动,成长趋势明显。公司纯电+插混双轮驱动,销量大幅增长。今年1-2月,公司纯电乘用车累计销量为89,559辆,累计同比+301.6%;插电混动累计销量为90,840辆,累计同比+1080%。2月宋家族、秦家族分别销售24,534辆、24,503辆,产品热度持续攀升。我们认为公司DM-i混动有望加速替代燃油车,纯电在新车型周期及高端化路线下迎来二次成长。 主打车型产品力强势需求快速提升公司主打车型产品力强势,品牌高端化成效显著。纯电方面,2月销量达43,173辆,环比-6.9%。我们判断主要贡献源于秦Plus、汉、元及宋。混动方面,2月销量达44,300辆,环比-4.8%。我们判断主要贡献依旧源于秦PlusDM-i、宋DM-i及唐DM。旗舰车型汉表现稳定,2月销量达9,290辆,公司在自主品牌高端化上成效显著。 海豚上市以来月销持续走高,元PlusEV开启爬坡。作为e平台3.0首款车型,纯电新物种海豚自上市以来月销快速增长,2月销量达8,565辆。我们认为凭借强产品切入小型纯电这样的庞大市场,海豚销量有望持续走高。元PlusEV于2月19日上市,售价13.18-15.98万元,为e平台3.0首款A级潮跑SUV,新车CLTC综合工况续航里程分别为430km和510km。预计销量将快速爬坡,贡献增量。 平台化能力持续验证车型导入加速变现公司平台化能力持续验证。公司注重研发,平台化技术积淀深厚。DM-i平台实现亏电油耗的新突破,加速对燃油车的替代,多款车型热销验证平台化能力。e平台3.0重在提升效率,搭载八合一电动力总成、宽温域高效热泵等“黑科技”带来低温续航最高提升20%。平台首款量产车型海豚上市表现亮眼,平台新车型元PlusEV已于2月上市,预计销量将快速爬坡,公司基于技术去打造拳头产品的战略不断获得市场认可。 车型导入加速变现,汉汉DM-i上市在即。今年DM-i车型将继续扩充,平台化加速车型导入。汉DM-i即将开启预售,军舰系列多款车型也即将上市,注入新的增量,全年我们预计DM-i销量有望达到100万辆。e平台3.0打造的海洋系列多款车型也将上市。我们认为随着两大平台的车型不断输出,公司平台化能力从验证期将快速进入收获期。 投资建议托公司依托DM-i及及E3.0两大先进技术平台,车型迭代速度、以及爆款车型概率显著提升,新产能、新车型释放拐点在即。同时公司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屡经行业性不可抗力考验、并成功展现出极强的稳定性,可较好应对随着新车型的陆续上市以及快速放量,公司正迎来销量增长的拐点。我们维持上次盈利预测不变,预计公司2021-2023年营收为2,292.3/2,789.4/3,338.4亿元,2021-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为50.7/81.1/119.6亿元,对应的EPS为1.74/2.79/4.11元,对应2022年3月3日245.21元/股收盘价,PE分别为141/88/60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扩张低于预期;车市下行风险;新车型销量不及预期。
中环环保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2-03-03 8.87 -- -- 9.32 4.37%
9.26 4.40%
详细
事件概述2022年3月1日,公司披露2021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1.66亿元,同比增长22.67%;实现归母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增长27.99%;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48元。 分析判断:“水务++固废”双轮驱动,全年业绩符合预期。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66亿元,同比增长22.67%;实现归母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增长27.99%,业绩符合预期。2021年,公司继续聚焦“水务+固废”双主业,水务市场拓展方面,继续抢占新的水务市场订单的同时,加速了公司现有项目的提标改造和扩建项目的落地。全年水务业务收入3亿元,同比增长32%。固废和垃圾发电项目的市场开拓,2021年以收购石家庄垃圾发电项目和太和污泥干化处置项目为抓手,实现了固废版块的营收和利润快速增长,全年固废业务实现收入1.93亿元,同比增长304.44%。未来随着公司各类在建项目有序投产,运营项目规模逐步增长,产能利用率有效爬升,业绩有望维持稳步增长。 可转债发行获批,固废后续有望持续发力。 2021年6月16日,公司发布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预案,拟募集资金8.64亿元。2022年1月11日,证监会同意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注册申请。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承德县承德绿源热电建设项目、郸城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近年来,公司加速固废业务发展,截至2021年11月30日,公司已运营垃圾发电项目处理能力为2300吨/日,在建垃圾发电项目规模为2100吨/日。2021年公司毛利率35.75%,同比增加3.15pct,主要是固废业务收入占比提升,公司固废收入占比从2020年的5.03%提升至16.59%,且固废毛利率42.05%,高于公司整体毛利率,给公司毛利率提升形成积极贡献。随着公司固废业务处置规模不断逐步壮大,公司固废收入贡献将稳步提升,届时公司“污水+固废”双主业共同发力,公司业绩稳定增长可期。 经营效率提升现金流优秀,债务结构持续优化。 2021年,公司经营性现金净额(不含特许经营权项目投资支付的现金)继续表现亮眼,即2.26亿元,同比增长104.25%。公司现金流表现依旧强势,主要系本期收款增长所致。我们判断,公司收款增长主要系公司运营类项目规模提升,经营效率显著加强,其中投资运营服务收入同比增长79.23%,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入9.77亿元,同比去年同期增长22.14%。公司在资本市场也加强运作,项目贷融资总额也创历年新高,长期债务占比显著提升,期末长期借款金额同比增长28.15%,优化了债务结构。2021年实现筹资活动净现金流6.78亿元,同比增长8.98%,主要系融资规模增长所致。在自身扩大杠杆,确保在建项目资金稳定的前提下,公司仍维持较为安全的资产负债率,截至12月底资产负债率58.37%。公司后续有多个项目在建,优秀的财务结构,为公司业务稳健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有助于公司有效推动项目进程,按计划有序投产,利于公司长期发展。 投资建议公司已形成“污水+垃圾”双翼发展格局,污水处理业务和垃圾焚烧业务齐头并进,助力公司业绩高速增长。于目前公司固废业务运营规模,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和新增订单情况,我们下调2022和2023年盈利预测,新增2024年预测,2022-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从19.83亿元、26.59亿元下调至14.57亿元、18.1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5.0%、24.6%,2024年营业收入22.11亿元,同比增长21.8%;2022-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从3.30亿元、4.32亿元下调至2.60亿元、3.30亿元,分别增长28.7%、27.1%,2024年归母净利润4.05亿元,同比增长22.7%;对应EPS为0.61元、0.78元、0.96元;PE为15/12/1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新增订单获取不及预期;2)在手订单推进不及预期;3)新建垃圾焚烧项目产能爬坡速度不及预期。
爱科科技 机械行业 2022-03-03 32.25 -- -- 31.78 -1.46%
31.78 -1.46%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业绩快报,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 3.19亿元,同比增长 43.31%;实现归母净利润 0.54亿元,同比增长 9.4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47亿元,同比增长 7.29%。 分析判断: 短期因素致 21Q4业绩略低于预期受益于订单的持续增长及产能的释放,公司 2021年实现营收 3.19亿元,同比增长 43.31%;实现归母净利润0.54亿元,同比增长 9.48%。21Q4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0.93亿元,环比增长 9.41%,同比增长 27.40%;21Q4单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0.11亿元,环比下降 45.0%,同比下降 38.89%。公司业绩低于预期,主要是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2021年综合毛利率为 43.95%,较去年有所下降;其次,公司为保持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有较大幅度增加;另外,21Q4人民币升值,也在一定程度上拖累公司业绩。 非金属切割应用广泛,智能化渗透率有望提升。 公司产品下游应用主要涉及广告文印、汽车内饰、复合材料、家居家纺、纺织服装、办公自动化等。目前我国轻工业智能化水平 20%,智能切割行业下游相关的轻工行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 41.4%,处于较低水平,未来智能化设备需求有较大提升空间。 订单的持续增长及产能的释放助力业绩持续提升公司产能逐步释放,产能问题已经不是制约业绩增长制约因素,我们认为 2022年公司销售设备台数有望达到4000-4500台,较去年有明显的增长。同时,公司不断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加强销售队伍的网格化、专业化建设,增加专业性更强的经销比例,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订单的持续增长及产能的释放,有助于公司业绩的持续提升。 投资建议:根据业绩快报,我们下调公司 2021-2023年盈利预测。下调 2021-2023年公司 3.36/5.03/6.55亿元的营收预测至 3.19/4.79/6.26亿元,下调 2021-2023年公司 0.74/1.06/1.35亿元的归母净利润预测至0.54/0.84/1.15亿元,下调 2021-2023年公司 1.25/1.79/2.29元的 EPS 预测至 0.91/1.42/1.94亿元,以 2022年 3月 1日收盘价 32.32元计算,对应 PE 估值水平分别为 38/24/18倍。我们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行业波动风险;公司产品研发及市场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7/315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