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54/18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北京人力 批发和零售贸易 2023-05-22 25.85 -- -- 24.65 -4.64%
27.16 5.07%
详细
事件 1: 北京城乡发布重大资产重组进展的公告,其中披露了置入资产(北京外企)的 22年及 23Q1主要财务数据。①22年全年:北京外企实现营业收入 318.6亿元/+25%,归母净利润为 7.32亿元/+19%,22年即使在疫情影响、宏观承压的背景下业绩仍然取得稳健增速,超出我们此前预期;扣非后业绩为 4.29亿元/+10%。 ②23Q1(Q1财务数据未经审计):一季度,北京外企实现营业收入 91.95亿元/+23%,归母净利润为 3.38亿元/+57%,一季度业绩取得靓丽表现,我们认为或主要系子公司 Fesco Adecco 取得的政府补贴同比提升所致,但政府补贴与公司收入紧密相关且过往来看长期稳定存在,考虑到上述事项后我们认为 23Q1业绩仍超出我们此前预期同时全年维度下亦有望取得良好表现。 事件 2:公司证券简称变更事项已经上海证券交易所批准并办理,将于 2023年 5月 19日起由“北京城乡”变更为“北京人力”,资产重组事项逐一落地,看好重组完成后老牌人资国企迈入发展新篇章。 北京外企:老牌国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40余年行业深耕经验,与海外人服龙头Adecco 成立合资公司,外包业务展现较好成长。 北京外企成立于 1979年,为北京市国资委旗下资产,深耕人力资源服务行业 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与客户群体基础,公司客户涵盖互联网、金融、医药、能源、汽车、制造、零售等众多领域,并与之建立了良好关系。传统人力资源业务需求稳定,助力公司穿越经济波动维持稳健增长。外包业务快速增长,与Adecco 成立合资公司 Fesco Adecco(公司控股 51%)展现出较强业务能力,北京外企 19-21年外包业务复合增速达到 29%表现出色。 投资建议:当下宏观经济逐步回暖,全年稳就业仍然是主线之一,我们认为企业预算有望逐步释放,外包订单有望环比逐步回暖。同时公司一季度业绩取得亮眼表现,进一步为全年业绩稳健增长奠定良好基础。重组完成后北京城乡总股本将被摊薄至 5.66亿股,现价内含市值对应当年(重组完成后业绩计算)pe 仅 16X,我们预计公司 23-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8/10.5/12.6亿元,cagr 为 19.8%,目前估值仍非常具备性价比,继续推荐!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疫情反复;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公司外包订单不及预期等
迈为股份 机械行业 2023-05-19 172.38 -- -- 182.27 5.74%
215.45 24.99%
详细
事件:公司与安徽华晟全资子公司合肥华晟、宣城华晟签署设备采购合同。根据合同约定,合肥华晟及宣城华晟拟向公司采购高效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生产线设备13 条,共7.8GW。 HJT 大单落地,降本增效有望加速。继2022 年9 月公司与华晟签订7.2GW 订单以来,公司HJT 生产线再获大单,2023 年以来,公司已获得华晟8.4GW 高效HJT 电池生产线订单。随着双面微晶提效,半棒薄片降低硅片成本,银包铜、无主栅、电镀铜等环节持续节约银浆耗量,HJT 有望加速降本增效。光伏行业2022年共落地HJT 太阳能电池项目近29GW,表明了目前HJT 电池已经具备规模化生产的条件,在降本增效的内在驱动下,HJT 有望引领光伏行业新一轮技术变革。 丝网印刷设备销量稳步上升,HJT 设备有望加速确认。公司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成套设备凭借出色的性能及价格优势市场占有率始终处于市场前列,2022 年公司丝网印刷设备销量稳步上升,产品持续的更新迭代促进下游客户端对丝网印刷设备更新的需求增加。2022 年公司已经确认了HJT 电池整线设备的订单收入,后续将进一步推动异质结技术的降本增效,该业务将为公司利润增长提供新的增长点。 公司积极扩产加速客户订单交付验收,预计后续HJT 订单有望加速确认。 面板设备、半导体封装设备等新产品发展迅猛。公司凭借自身激光技术积累拓展显示面板设备及半导体封装设备市场;凭借优异产品性能,公司的显示面板相关产品已在京东方、深天马、维信诺等行业知名企业得到应用,半导体封装相关产品成功导入三安光电、长电科技、捷捷微电等国内主流封测厂商。2022 年公司半导体封装设备及显示面板设备陆续获得客户的验收,运行稳定,性能良好。 盈利预测:公司深度受益于高效晶硅电池技术迭代,预计2023-2025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14.09/23.45/32.53 亿元,对应PE 34.6/20.8/15.0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技术迭代不及预期,新技术研发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科华数据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5-17 41.07 -- -- 40.90 -0.41%
42.73 4.04%
详细
数据+数能“双子星”战略。科华数据前身创立于 1988年,成立初期,公司主要从事 UPS 的研发和制造,并于 2006年成为了国内最大的 UPS 制造厂商之一。随着经营规模和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基于深耕数十年的电子电力技术,公司分别于2007年和 2009年切入新能源和数据中心领域。2010至 2020年,公司持续完善各项业务产品及全球化布局,与相关领域战略大客户建立深度合作关系。2021年,公司成立科华数能,明确了打造以“科华数据”、“科华数能”为主的“双子星”战略布局,正式完成由 UPS 龙头到数据+数能“双轮驱动”的转变。近年来,公司经营业绩整体向好,积极推进员工持股和高管增持,彰显经营信心。 数据中心+智慧电能:市场空间广阔,有望稳健增长。IDC 领域,5G+云计算驱动算力需求扩张、 IDC 服务需求提升,据科智咨询预测,到 2024年,中国 IDC 业务市场规模将达 6122.5亿元,2021至 2024年三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超 25%。 公司深耕行业 10余年,为国内领先第三方 IDC 服务商,在服务范围、能耗、规模与枢纽布局等方面优势显著,并于腾讯等战略大客户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后续有望依托自身的产品技术能力与快速交付能力,进一步深化绑定与腾讯之间的合作关系,增强公司整体机柜规模,业务成长确定性强。 新能源:储能业务爆发,收入利润有望双增。储能作为综合能源系统的枢纽,为公司新能源业务的发展重点。国内市场来看,从国家层面到地方陆续推出一系列行业支持政策,长期增长确定性较强;海外市场来看,受政策、电价上涨、可再生能源发展等因素驱动,预计欧美储能行业将有望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公司在储能业务领域技术优势显著,产品及服务丰富,2022年 9月以来,公司国内市场连续中标多项大型储能项目,海外户用储能市场也签约合作超 2万套(近 400MWh)。 后续预计随全球储能装机量及运维服务需求持续提升,该领域业务有望持续高速增长。 投资建议:公司数据+数能“双轮驱动”,IDC 业务方面有望进一步深度绑定行业核心大客户,提升机柜规模、丰富服务内容,新能源储能方面在手项目充沛,有望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我们预计 2023-2025年,公司有望实现营业收入97.13/132.12/178.05亿元,归母净利润 8.00/10.59/13.21亿元,对应 PE 为 22.77/17.19/13.78。参考可比公司估值,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数据中心业务发展不及预期风险、智慧电能业务发展不及预期风险、新能源业务发展不及预期风险、核心原材料供应风险等。
翟堃 5 6
悦安新材 有色金属行业 2023-05-17 41.28 -- -- 53.76 30.23%
53.76 30.23%
详细
公司产品主要为羰基铁粉、雾化合金及制成品,业绩稳健增长。公司主要产品为羰基铁粉、雾化合金粉及制成品软磁粉、注射成型喂料粉、吸波材料等。公司2022年营收4.28 亿元,同比+6.1%,2022 年归母净利润0.99 亿元,同比+11.4%。产品持续发力,毛利率保持高位。 羰基铁粉性能优异应用光伏,公司产能增长有望持续受益下游需求增长。羰基铁粉性能优异-粒度细,价格较高,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工业、汽车工业、消费类电子产品、精密仪器仪表及电动工具、医药食品等领域。其中粉末冶金、金刚石材料、软磁材料预计都将保持一定增速,将对羰基铁粉需求起到拉动作用。 预计公司2023-2025 年产能为7000/9000/11000 吨,将持续受益下游需求增长的拉动。 粉末冶金、软磁材料、注射成型喂料粉、吸波材料四大材料前景广阔。(1)粉末冶金下游主要是汽车产业,目前国内粉末冶金单车用量仍在较低水平,据华经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7 年全球汽车粉末冶金市场规模可达340 亿元。(2)软磁材料:下游主要有光伏、新能源汽车、UPS、变频空调,光伏、新能源汽车将保持较快增速,UPS、变频空调较保持文件增速,预计软磁材料需求将持续增长。(3)注射成型喂料粉: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2022 年我国MIM 可达95 亿元,同比+13.10%,2016-2022 年复合增速可达11.67%。(4)吸波材料: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吸波材料市场规模预计到2025 年可达472 亿元,2021-2025 年增速7.99%。 盈利预测与估值:随公司产能扩张,羰基铁粉下游应用市场不断打开,公司作为羰基铁粉龙头企业将充分受益市场需求增长,预计公司23-25 年营收分别为5.13/6.50/8.27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6/1.67/2.17 亿元,对应PE27.86/21.06/16.23 倍, 2022-2025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预计年复合增速29.96%,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产能扩张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公司成本大幅上升。
思美传媒 传播与文化 2023-05-16 8.68 11.43 98.09% 8.97 3.34%
8.97 3.34%
详细
背靠四川省旅游投资集团,广告业务资源丰富。思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以“全景·精准·传播”为定位,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整合营销服务。2008年,公司加入中国4A协会。2019年,四川省旅游投资集团控股思美传媒,文旅融合,协同发展。公司为客户提供品牌管理、全国媒体策划及代理、广告创意设计、娱乐内容营销、公关推广活动、户外媒体运营、数字营销等全方位整合营销传播服务。拥有矩阵化的媒体资源布局,合作媒体200余家。客户资源丰富,覆盖汽车、互联网、电商、游戏、金融、旅游、快速消费品等行业。 宏观经济复苏有望带动广告业务基本盘顺周期上行。广告行业的表现受宏观经济的影响,2022年以来的疫情反复造成宏观经济波动,导致了广告需求的下滑。随着疫情结束,全市场广告刊例花费进入复苏前的震荡期,有望在进入复苏区间后迎来上涨。广告为公司基本盘,公司积极进行品牌营销直播电商等广告业务拓展。 与智谱华章达成战略合作,协助AI大模型在传媒领域变现。思美传媒与智谱华章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围绕传媒各个业务领域,包括媒体、数字人、智能写作等方面进行业务探索,并充分探讨智谱华章主导研发的大模型的商业化落地模式。未来随着双方业务合作的进一步加深,预计将对公司经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与川旅投旗下安逸酒店集团开展战略合作,促进文旅融合产业的开发及落地,有望贡献增量。安逸酒店集团于2021年成立,为四川旅投旗下子公司,管理167家酒店、超3万张床位。公司与安逸酒店集团开展战略合作,并设立文旅电商服务平台“安逸旅途”,拟就文旅产品再塑及产品推、销数字一体化,以及文旅电商服务及红人经纪开展合作。此次联合有望推动安逸酒店集团的文旅资源,与公司旗下的整合营销资源的互相促进和融合,为公司在文旅产业实现展业打开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除广告影视阅读等业务的AI积极赋能外,文旅本地生活等空间广阔,新业务战略规划进行中,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60/81/105亿元,同比增长44%/34%/30%;实现归母净利润1.8/2.5/3.4亿元,同比变化143%/42%/33%。考虑到公司净利润预计在2023-2025年处于高速增长的放量期,我们给予公司2023年35xPE,对应目标市值62亿元,对应目标价11.43元,仍有较大空间。我们看好公司的困境反转,股东和管理层业务动力强,战略规划清晰,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战略合作进度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监管趋严风险。
顺鑫农业 农林牧渔类行业 2023-05-16 34.30 -- -- 36.12 5.31%
36.12 5.31%
详细
事件:5月11日,公司公告,拟将全资子公司顺鑫佳宇房地产开发公司100%股权在北京产品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公司将对顺鑫佳宇49.74亿元的债权转为对顺鑫佳宇增资,增资全部计入资本公积,不增加注册资本。 债转股后顺鑫佳宇资产负债率降低,合并报表层面对利润表基本无影响。公司房地产收入基本是由子公司顺鑫佳宇贡献,房地产业务营收与子公司顺鑫佳宇营收基本一致。由于顺鑫佳宇信用不如母公司,预计借款多来自于母公司层面,近几年子母公司报表财务费用基本一致也可以印证。顺鑫佳宇向母公司的借款体现在其他应收款项目上,22年仍占用母公司约70亿元资金。顺鑫佳宇2022年营收6.37亿元,净利-7.76亿元。2023年1-4月营收11.26亿元,净利3.73亿元,期末资产45.4亿元,流动负债60.7亿元。净利3.73亿元系本次债转股带来的资产处置收益5.07亿元带动,还原后1-4月地产公司亏损1.34亿元。此次债转股,顺鑫佳宇报表层面,对顺鑫农业的其他应付款转为资本公积,资产负债率降低。合并报表层面,顺鑫农业其他应收款转为长期股权投资,顺鑫佳宇仍为全资子公司,资产科目内部转化预计对利润表基本无影响。 债转股挂牌转让后地产业务剥离进一步推进,业绩确定性增强。顺鑫农业每年的财务费用约2-3亿元,剥离房地产业务后,顺鑫农业的利息费用有望减少,母公司净利率有望进一步提高。公司前期投入20亿元买回顺鑫佳宇商务办公楼,优化顺鑫佳宇资产负债表,本次对顺鑫佳宇以债转股的方式进行增资,有利于推进顺鑫佳宇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加快地产业务剥离,符合公司聚焦主业战略和长远发展利益,减少地产业务对报表净利造成的波动,业绩确定性增强。 投资建议:22年是调整年,23年重点关注老品恢复+结构改善+金标大单品放量,酒厂经营、公司管理班子稳定,经营方向明确、战略定力强,继续强烈推荐。预计23-25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41.16/170.15/197.78亿元,同比增速为20.87%/20.53%/16.24%,归母净利润为6.76/8.72/10.96亿元,同比增速为200.38%/28.99%/25.68%,现价对应23-25年PE为37.90x/29.38x/23.38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风险,新品推广不及预期风险,白牛二销售不及预期风险
格力博 机械行业 2023-05-15 21.94 -- -- 26.42 20.42%
26.42 20.42%
详细
格力博发布22年报及23Q1业绩报告:1)22年:①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52.11亿元/+4.14%,归母净利润2.66亿元/-4.96%;②2022Q4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37亿元/-18.43%,归母净利润0.64亿元/+15.27%。2)2023Q1:公司实现营收15.51亿元/-0.77%,归母净利润0.87亿元/-40.78%。23Q1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4.0亿元/-145.24%,主要系应收账款同比增长51.63%。 公司全面投入自有品牌研发升级,自有品牌22年营收同增23%,占比+10pct至67%,23Q1自有品牌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1)分品牌:公司高度重视自有品牌建设和培育,22年自有品牌实现营业收入34.82亿元/+22.73%,自有品牌占比进一步提升(相比21年提升10pct至66.8%)。客户品牌22年收入17.3亿元/-20.19%,22年占营业收入比重33.2%,相比21年下滑约10pct。公司自有品牌greenworks多款产品在Amazon中位于最畅销产品之列,取得较好的口碑与市场反馈,随公司继续全面投入greenworks品牌产品研发和升级,我们认为23Q1公司自有品牌收入占比或有望进一步提升并取得相比于客户品牌更好的表现。 2)分产品:2022年公司新能源园林机械与交流电园林机械分别实现营收39.22亿元/+14.48%、8.28亿元/-27.97%,锂电产品继续保持增长;其他产品(空压机、电动工具、配件等)22年取得营业收入4.62亿元/+8.86%。 23Q1公司毛利率显著优化,费用投入有所提升导致23Q1净利率尚未显著修复。 1)毛利率:2023Q1公司毛利率为33.94%,同比22Q1的28.6%、环比22Q4的28.8%均得到明显优化,主要系海运费自22年Q4以来明显下滑,同时公司重视自有品牌发展、高毛利率的自有品牌占比不断提升。2)费用率:公司费用有所提升,其中22年及23Q1销售费用分别为6.1亿元、1.5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7.90%、47.40%,销售费率分别为11.70%/+2.86pct、10.13/+3.3pct,主要系公司拓展自有品牌业务,销售人员及广告费用投放的增加等原因。22年及23Q1管理费率分别为8.97%、9.55%,分别同比提升0.7pct、1.9pct。22年财务费用-1.6亿元,主要系汇率波动(22年产生约2亿元汇兑收益),23Q1财务费用为0.31亿元,去年同期为0.17亿元。公司持续提高研发实力,22年研发费用2.13亿元/+2.5%,23Q1公司研发费用0.61亿元/+8.8%,研发费率3.95%/+0.34pct。3)净利率:22年销售净利率5.1%/-0.5pct,23Q1毛利率虽显著修复但由于费用的提升,销售净利率为5.6%/-3.8pct。 商用领域占据市场先机,产品+生产布局搭建逐步完善、体系化,看好未来规模效应显现。2022年10月公司推出全新一代商用锂电割草车“擎天柱OptimusZ”及其系列,目前售价$26,999.99美元,相比竞品便宜约$13,000美元;最大输出功率高达65HP(高于汽油机38HP);搭载24kWh磷酸铁锂电池,产品性能上可覆盖21英亩割草面积以及最高8小时的使用时间,最快3小时快充;并具备4G/GPS通信连接能力,通过应用软件进行车队管理,智能化提升商用车队体验,有望成为未来业绩增长点。公司积极搭建经销网络,目前已经签约了近1000家经销商,今年目标实现签约经销商数量2000家。除此之外,公司生产端布局也逐步完善体系化,占地面积8万平米的美国田纳西工厂投产,23年1月“擎天柱OptimusZ”在美国工厂量产,节约运输成本、方便售后服务;同时也不断增强具备无关税、劳动力成本低、管理方便等优势的越南工厂的制造能力。公司前期对于产品及生产端投入搭建,看好后续规模效应显现后带动业绩提升。 投资建议:海运费、原材料已于22年Q4以来得到明显改善,23Q1已经验证毛利率端边际向好趋势,未来公司盈利能力有望逐步回归至正常水平。23Q1收入短期承压,下游终端需求受到海外衰退等影响,仍处于库存消化阶段,静待家用业务景气拐点。此外,公司自2015年开始布局商用领域,22年公司推出多款82v园林机械产品,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强商用领域的开发力度,预计后续23年下半年将有82V切割锯、锂电跨界多功能全地形车等多款商用新品上市,并进行三代智能割草机研发布局;家用业务将以greenworks品牌为主,打造自有品牌影响力,继续提升自有品牌销售收入占比,建议关注公司布局机会。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恢复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库存去化慢于预期
北新建材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05-12 25.40 -- -- 26.25 0.69%
29.00 14.1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一季度业绩报告,23Q1实现营业收入 47.24亿元,同比增加 2.48%; 同期归母净利润实现 5.91亿元,同比增加 5.5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5.62亿元,同比增加 3.98%。 高基数下 23Q1业绩稳定增长,石膏板龙头受益于地产复苏。在 22Q1营收高基数的背景下,23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增速转正,公司作为石膏板龙头受益于地产销售回暖趋势,行业龙头地位稳固。23Q1毛利率为 26.91%,相比 22Q1毛利率28.39%下降 1.48pct,而 23Q1期间费用率为 13.19%,相比 22Q1期间费用率14.9%下滑 1.7pct,其中管理费用率下降占主要原因,相比下降 1.63pct,公司作为中建材集团旗下石膏板龙头,在国企三年改革的背景下经营效率稳步提升。同时在 23年公司完善渠道网络的背景下,23Q1公司销售费用率小幅增长,相比去年同期增长约 0.1pct。 应收增速略高于营收增速,经营性现金流出减少。2023年 Q1公司应收账款和票据 37.31亿元,同比增长 5.6%,其中应收票据同比减少 14.4%,应收账款同比增长 6.9%,同期其他应收款同比增长 67.34%,公司应收账款增速高于营收增速,主要系公司调整授信政策,实施额度加账期的年度销售政策。23Q1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净流出 3.1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流出减少 0.95亿元,23Q1公司收现比 0.725x,相比去年同期 0.779x 下降 0.055x,公司现金回收速率小幅下降。 23Q1防水业务双位数增长,收购灯塔涂料剩余 51%股权。2023年,在保持石膏板业务龙头地位的基础上,公司将继续发展“一体两翼”中“防水、涂料”业务。 在陆续收购多家子公司后,2023年北新防水进入良性发展赛道,4月初,北新防水董事长管理表示公司 23Q1整体经营态势跑赢行业,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在涂料业务上,子公司北新涂料近期宣布以 1.3亿元收购天津灯塔涂料剩余 51%股权,交易完成后北新涂料将持有灯塔涂料 100%股权。作为航空航天涂料行业龙头企业,灯塔涂料在国家重点军工项目、特殊涂层等高精尖领域拥有多年研发生产经验,2022年底公司灯塔涂料南港项目年产 5万吨涂料、年产 2万吨树脂项目完工投产,预计可实现年产值约 9亿元。子公司北新涂料独立持股工业涂料企业,表明公司涂料布局不限于原有下游地产和市政业务,而是在建筑涂料、工业涂料多板块开展业务。 持续改善公司渠道网络,提升产品消费类属性。公司主要采用渠道销售模式,目前已经建立扁平化经销商网络,在当前下游需求变革下,公司积极寻求新发展方向。 一方面,公司增加渠道数量和渠道类型,推动“公装到家装、城市到县乡、基材到面材、产品到服务”四个转变,加大力度拓展县乡、家装零售业务,对冲传统建筑开发领域下行的压力,实现全年家装零售销量、县乡销量稳定增长;另一方面,在营销方面,公司坚持“工厂+工长”的立体式饱和营销,抢占机遇提升城市更新、老房翻新、消费升级推动二次装修等新兴蓝海市场,加速优势产品向消费类建材综合制造商转型。2023年 3月,公司高端石膏板品牌龙牌集团宣布石膏板+定制业务首批合作签约 10亿+收入,预计近期将持续开展石膏板+定制业务签约。 投资建议:考虑 23年下游需求企稳,收入进入稳步增长通道,在成本费用进一步 降低下利润增速提升,我们预计 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9.63/44.27/49.6亿元,EPS 分别为 2.35/2.62/2.94元,对应 PE 估值分别为 11.06/9.9/8.84,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基建、市政投资增长同比增长不及预期,下游地产开发商尚未企稳,原材料价格增长超于预期。
中来股份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5-12 13.36 -- -- 15.38 14.78%
15.33 14.75%
详细
事件:公司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95.77 亿元,同比增长64.5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01 亿,同比增长228.0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净利润2.79 亿,同比增长176.15%。2023 年Q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08 亿元,同比增长34.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3 亿元,同比增长15.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净利润1.26 亿元,同比增长62.09%。 公司背板产能稳步增加,近年基本满产满销。公司专注光伏先进辅材研发制造,是全球领先的太阳能背板制造商,具备全系列背板生产制造能力。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资料显示,2021 年公司背板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一。公司背板2022 年生产2.53 亿平米,销售2.47 亿平,2021 年生产1.67 亿平,销售1.68 亿平,产量、销量都维持增长,基本满产满销。公司积极加快推进背板产能的扩充,2022 年公司完成了年产5,000 万平方米背板扩产项目,已具备年产2.2 亿平方米背板产能。 截至2022 年末,公司背板产品累计发货超过210GW,户外稳定运行超14 年,终端客户零投诉,公司背板业务在背板行业中处于优势地位。 公司高效电池片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高效组件具有一定品牌优势。高效电池片方面。公司全资子公司山西中来光电是山西省光伏产业链“链主”企业,正在投建“年产16GW 高效单晶电池智能工厂项目”,其中一期8GW 中首批4GW 已经量产,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一期剩余4GW 及二期8GW 项目。截至4 月26 日,公司N 型TOPCon16BB 主栅高效电池量产平均转换效率可达25.2%,公司N 型TOPCon 电池量产技术水平以及电池转换效率在行业内处于前列。高效组件方面,公司控股子公司泰州中来光电是国内最早一批从事高效N 型TOPCon 双面电池及组件研发并实现GW 级量产的专业化企业,获得国家绿色工厂、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依托公司高效产品之品质、安全性能以及可为客户带来的价值优势,泰州中来光电N 型高效产品自2016 年以来累计出货量已超过7GW,获得全球范围内多家客户的认可,具备了一定的品牌优势。 在“整县推进”下,公司户用光伏系统快速发展。公司光伏应用业务主要为分布式户用光伏EPC 业务,受益于公司早期对光伏应用业务的布局,公司建立了“一县一代”代理商模式,并通过自主研发上线了“Solar Town 电站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系统”,该系统贯穿光伏电站前期立项、中期施工管理、后期运维监控、电站运营等全过程,实现了光伏电站全生命周期的大数据管理与集约化智能运维,有效提升了专业化、精细化、标准化、智能化水平。此外, 2021 年起国家提出“整县推进”等多项政策,在政策支持下,公司户用分布式业务快速发展。2022 年中来民生累计开发分布式光伏 1.94GW,在EPC 合作业务项下向上海源烨交付1.52GW 光伏电站,截至2022 年末累计向上海源烨交付近 2.2GW 电站。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光伏背板龙头,背板产能不断扩展,毛利率维持较高水平,龙头地位稳固。电池及组件业务随着新产能的不断释放,在未来原材料价格下降的背景下盈利能力也将明显提高。下游绑定央企,随着分布式市场的整县推进,公司光伏应用系统业务在手订单充足。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为9.3/15.64/22.59 亿元,对应2023 年5 月10 日收盘价PE 为16X/9X/7X,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业链价格波动风险,行业政策变化风险,终端需求不足风险。
安彩高科 基础化工业 2023-05-12 5.70 -- -- 6.06 6.32%
6.13 7.54%
详细
事件:公司近期发布一季度业绩公告,2023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12.2亿元,同比增长57.2%,同期实现归母净利润1011万元,同比下降47.8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06亿元,同比下降56.34%。 光伏玻璃投产营收大幅增长,价格低位+原材料高位挤压盈利空间。受到22H2公司光伏玻璃产能投产影响,公司23Q1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而同期光伏玻璃、浮法玻璃价格下降(其中浮法玻璃均价同比下滑21.28%),原材料价格偏高位(23Q1全国重质纯碱市场价同比增长9.25%),因此当期业绩并未随收入增长。 23Q1公司毛利率为9.37%,相比去年同期下滑1.17pct,期间费用率6.99%,相比去年同期增长0.23pct,其中管理费率和研发费率相比去年同期减少0.44pct、0.41pct,公司作为河南省属国企近年来不断提高员工人效,企业管理经营效率不断提高。此前公司发布公告表示公司将在安阳、许昌、焦作推进投建3个共计75万吨/年的石英砂硅基材料处理项目,2023年公司将持续推进原材料自供进程,原材料成本率有望进一步降低。同时远兴500t/a纯碱项目投产后,23H2纯碱价格受供需格局变化有望进一步下滑,进而实现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 23Q1公司经营性现金净流出,应收增速缓于营收增速。23Q1公司收现比为0.81,相比去年同期下降约0.19,同期经营性现金净流出3.51亿元,主要系公司用于购买商品、支付劳务的支出同比大幅增加70.8%。23Q1公司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同比增长133%,其中应收票据同比增长286%,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06%,预付账款同比增长65%。 一期药玻项目顺利投产,光热玻璃或迎需求高增。2023年公司依然以光伏、光热玻璃生产经营为主,同时扩充新领域的玻璃产品。2023年3月,国家能源局发文表示,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光热发电年新增开工项目规模3GW,而截至2022年底光热电站累计装机规模仅为588MW(约0.6GW),其中2022年新增装机规模为50MW,因此2023年-2025年光热电站装机规模有望大幅提升,进而带动光热玻璃需求大幅增长,公司作为唯二实现光热玻璃批量生产供货的企业,有望充分受益。2023年4月,公司一期5000吨中硼硅药玻窑炉顺利点火投产,新窑炉投产可进一步优化公司产品结构。 投资建议:考虑公司全年出货规模进一步扩大,原材料成本有望下降,我们调整2023/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2.39/3.3/3.97亿元,对应EPS0.22/0.30/0.36元,PE估值26.11/18.92/15.76,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玻璃价格受供需结构变化影响进一步降低;光热电站建设规模不及预期;原材料成本下降幅度不及预期。
兔宝宝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05-11 9.95 -- -- 10.85 4.03%
12.81 28.7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 年年报和2023 年一季报,2022 年公司实现营收89.17 亿元,同比减少5.4%;同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45 亿元,同比减少37.41%,2022 年实现扣非净利润3.46 亿元,同比减少40.45%。2023Q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12亿元,同比减少31.65%;同期实现归母净利润0.75 亿元,同比减少21.47%;实现扣非净利润0.58 亿元,同比减少24.9%。 22 年工程端减值拖累业绩,23Q1 业绩仍受地产复苏进程影响。2022 年公司板材业务实现收入44.82 亿元,同比减少1.88%;B 类板材使用费3.78 亿元,同比增长 43.88%;其他装饰材料17.82 亿元,同比增长1.75%。公司定制家居业务实现收入21.77 亿元,同比减少19.87%,其中全屋定制的零售业务实现收入5.16亿元,同比增长16.1%,青岛裕丰汉唐工程业务实现收入12.82 亿元,同比减少32.33%,主要系去年地产工程压力下,公司主动压缩了地产精装定制业务规模。 22Q4/23Q1 营业收入同比下滑受到地产大宗业务下滑影响,子公司裕丰汉唐风控下主动收缩业务规模,22Q4/23Q1 公司毛利率18.15%/22.75%,相比21Q4/22Q1毛利率19.25%/18.51% 分别下滑/增长1.1pct/4.24pct。22Q4/23Q1 期间费用率分别为6%/13.4% , 相比21Q4/22Q1 期间费用率8.7%/11.5% 下滑/ 增长2.7pct/1.9pct,其中23Q1 期间费用增长主要来源于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率增长,我们认为23 年公司板材家装和家具厂渠道铺设以及家居零售渠道开设仍为企业经营重点,从而影响铺设渠道的费用增加。 23Q1 现金流改善,同期应收账款/票据下滑缓于营收。受到地产流动资金紧张影响,公司基于应收账款回款风险(裕丰汉唐工程业务为主),2022 年公司计提信用减值2.06 亿元,其中22Q4 公司计提信用减值损失1.69 亿元,同时基于存货跌价准备和裕丰汉唐的商誉减值计提,2022 年/22Q4 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34/1.26 亿。23Q1 公司现金流有所改善,23Q1 公司收现比为1.187,相比去年同期1.036 增加0.151x,同期经营性现金净流出0.79 亿元,相比去年同期-3.91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加3.12 亿元。同期公司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为12.9 亿,同比减少7.9%,略缓于营业收入下降速度,其中应收票据同比下降80%,其他应收款同比下降60%。我们认为2023 年公司仍将以控制裕丰汉唐的应收账款规模为现金流风控的重要工作。 23 年板材和定制家居业务持续发展新渠道。公司两大业务板块分为以板材为主的装饰材料和定制家居业务,其中板材、石膏板等装饰材料主要通过门店零售分销、家装公司、家具厂和工装渠道(分别占比55%/12%/28%/5%)等经销渠道销售,受到家装趋势变化影响,板材客户从零售端木工向B 端家装公司和家具厂演化,因此2023 年公司快速布局B 端(家具厂、家装公司、工程)业务渠道,尤其在经销商在家具厂资源较为丰富背景下,家具厂在三个B 端渠道中增速较快。定制家居业务板块,公司通过裕丰汉唐大宗模式对接工程需求,同时本部家居业务通过经销商模式对接零售需求,预计2023 年工程业务板块仍将以控制风险收缩规模为主,而销售范围在华东区域的本部零售定制家居业务由于去年经营受到多重外界因素影响,预计二季度有较好表现。 投资建议:基于对2023 年下游行业资金短缺情况有所改善,地产销售复苏逐步转移至开工和施工阶段的考量,我们认为公司家居零售渠道、板材小B 渠道出货预计有较好表现,而现金流有所好转,我们调整2023/2024/2025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7.52/9.79/12.52 亿元,EPS 为0.97/1.27/1.62 元,对应PE 为11.02/8.46/6.62,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地产开发商资金状况好转不及预期;地产销售面积复苏不及预期;全屋定制渠道发展受阻。
亚玛顿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05-11 26.40 -- -- 28.58 8.26%
30.73 16.4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 年年报和2023 年一季报,其中2022 年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68 亿元,同比增长55.92%;实现归母净利润8359.34 万元,同比增长54.8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281.61 万元,同比大增362.88%。2023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9 亿元,同比增长14.62%,实现归母净利润0.16亿元,同比增长41.6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09 亿元,同比增长130.38%。 光伏玻璃产销双增带动业绩高增,23 年价格趋势仍为利润主要影响因素。2022 年报告期内,光伏玻璃营收仍占公司90.95%营收比例,公司营收和利润规模大幅增长,一方面受益于安徽产地加工产能的进一步释放,公司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提升2.0mm 及以下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因此光伏玻璃产量和销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同时报告期内,安徽深加工产线的产量以及成品率不断提升,单位加工成本进一步下降。22Q4 公司毛利率为9.62%,相比去年同期下降2.02pct,2023Q1 公司毛利率为6.88%,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89pct。22Q4 公司期间费用率为8%,相比去年同期下降3.1pct,其中财务费率和管理费率分别下降1.8/1.6pct,23Q1公司期间费率为5.5%,相比去年同期为增加1%,主要增长来源于研发费用增长。 2022 年12 月,公司发布公告拟在郧西县投资建设年产1500 万平方米高端电子玻璃生产线、年产1100 万平方米高铝电子玻璃生产线和高端电子玻璃生产线,预计首期投资20 亿元。2023 年公司预计仍将坚持超薄玻璃占比提升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对BIPV 建筑一体化、节能建材、电子消费类产品等领域持续开发和拓展,延伸产品多元化布局,优化公司产品结构,为公司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远兴500t/a 纯碱项目投产后,23H2 纯碱价格受供需格局变化有望进一步下滑,进而实现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 22Q4 经营性现金净额转正,应收账款和票据随营收同步增长。22Q4 公司收现比为0.78x,相比去年同期0.37x 增长0.41x,23Q1 公司收现比为0.67x,相比去年同期0.53x 增长0.14x,公司经营性现金回流效率有所提升。22Q4 公司经营性现金净流入1.69 亿元,相比去年同期2.61 亿元净流出实现4.3 亿元净增长,23Q1经营性现金净流出1.32 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小幅增长,公司年底现金流管控能力大幅提升。应收账款和票据方面,22Q4 同比增加53%,其中应收票据同比增加120.3%,应收账款同比增加30.6%;23Q1 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同比增加23.1%,其中应收票据同比增加21.4%,应收账款同比增加24%,23Q1 应收增速高于同期营收增速。 募投项目延期投产,后续凤阳资产有望并入。公司公告表示,募投项目“大尺寸、高功率超薄光伏玻璃智能化深加工建设项目”目前已经建成投产10 条深加工产线,剩余2*1.6mm 的深加工超薄光伏玻璃设备调试延期,因此预期投产时间延迟至2023 年9 月底。此前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的方式购买凤阳硅谷100%的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资产并入后公司将实现光伏玻璃生产垂直一体化的产业布局,考虑原材料和燃料均承受了较大的成本上升的压力,公司2022 年12 月召开第五届董事会上,审议通过了关于终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的议案。后期公司将在综合考虑外部环境变化、公司战略规划、估值调整等因素的前提下重新筹划本次交易事项。 投资建议:我们调整2023/2024/2025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75/2.25/3.80 亿,EPS 为0.88/1.13/1.91 元,PE 估值30.2/23.48/13.92,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子玻璃出货增长不及预期;原材料成本下降幅度不及预期;光伏玻璃产品价格受供需结构影响下滑。
何氏眼科 社会服务业(旅游...) 2023-05-11 40.46 -- -- 48.99 21.08%
48.99 21.08%
详细
事件:公司近期发布了 2022年年度报告及 2023年一季报。2022年:收入 9.6亿(-0.74%)、归母净利润 0.3亿(-61.6%)、扣非归母净利润 0.3亿(-63.7%); 2023Q1:收入 3.1亿(+26.9%)、归母净利润 0.57亿(+117.8%)、扣非归母净利润 0.55亿(+112.9%)。 2022年受疫情影响,门诊量下滑,业绩承压。2022年公司实现门诊量 116万余人次,实现收入 9.6亿,同比下降 0.74%、归母净利润 0.3亿,同比下降 61.6%。 销售毛利率为 38.4%(-1.9pct),销售净利率为 3.4%(-5.54pct)。分业务来看,1)屈光:收入 2亿,同比增长 1.5%,毛利率为 43.7%,同比下降 2.89pct;2)白内障:收入 1.3亿,同比下降 15.3%,毛利率为 31.2%,同比下降 5.67pct; 3)玻璃体视网膜诊疗:收入 0.7亿,同比增长 4.2%,毛利率为 21.4%,同比下降 4.85pct;4)视光:收入 3.5亿,同比增长 1.3%,毛利率为 48.4%,同比下降0.15pct。分地区看:辽宁省内收入 9.1亿(-2.7%)、辽宁省外收入 0.4亿(+78.2%)。 2023年 Q1疫后诊疗复苏强劲,业绩表现亮眼。2023Q1公司实现收入 3.1亿,同比增长 26.9%,归母净利润 0.57亿,同比增长 117.8%。销售毛利率为 47.2%(+6.89pct)、销售净利率为 18.3(+7.54pct)。从费用率来看:销售费用率为 11%(-1.65pct);管理费用率为 13.2%(+1.24pct)、财务费用率为-2.2%(- 1.25pct)。 眼科医疗服务行业一季度疫后复苏强劲,看好全年恢复性增长。1)疫情三年我国诊疗活动基本无增长:2021年全国医院端门急诊人次相较于 19年仅+0.8%,考虑到 22年国内疫情情况,仍有较大影响,即疫情三年诊疗活动延缓,基本无增长; 2)眼科医疗服务相关标的受损严重:2022相关标的利润端增速分别为,普瑞眼科-78.1%(疫情前 19年全年增速为 56.6%)、爱尔眼科+8.6%(疫情前 19年全年增速为 36.7%)、华厦眼科+12.5%(疫情前 19年全年增速为 32.6%)、何氏眼科-61.6%(疫情前 19年全年增速为 43.7%);3)眼科医疗服务标的 23Q1恢复强劲:2023Q1各眼科公司利润端增速分别为,爱尔眼科(+27.9%)、普瑞眼科(+334.8%)、何氏眼科(+117.8%)、华厦眼科(+34%),基于疫情三年压制的诊疗需求,及 23Q1眼科板块的亮眼表现,看好全年恢复性增长。 投资建议:公司深耕辽宁市场,同时在全国多地拓展业务版图,打开成长空间,在疫情期间公司业绩承压,且 2023年已进入后疫情时代,在疫后复苏的逻辑下,预计 2023-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2/1.6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连锁经营模式带来的扩张风险、医疗事故和医疗责任纠纷的风险、医保控费风险
福斯特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5-11 33.47 -- -- 35.81 6.99%
39.83 19.00%
详细
事件:公司 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 188.77亿元,同比增长 46.8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15.79亿,同比下降 28.1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净利润 14.44亿,同比下降 32.53%。2023年 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9.13亿元,同比增长26.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3.64亿元,同比增长 7.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净利润 3.46亿元,同比增长 9.65%。 公司胶膜产品全球市占率保持稳定,23年出货同比维持增长。2022年公司实现光伏胶膜产品销售量 13.21亿平米,同比增长 36.51%,连续多年市场占有率超过50%。公司光伏胶膜产品系列丰富,涵盖适用于晶硅电池/薄膜电池、单面电池/双面电池、单玻组件/双玻组件等不同技术路线的多样化需求,并不断满足近年来下游组件技术变化对产品提出的要求。未来面对海外光伏组件产能不断增长的产业趋势,公司将继续在泰国、越南等地持续扩张优势产能,阶段性在 2023年实现光伏胶膜年设计产能超 25亿平米,预计可封装 260GW 组件。 公司光伏背板全球市占率快速提升。2022年公司实现光伏背板产品销售量 1.23亿平米,同比增长 80.64%,实现营业收入 13.41亿元,同比增长 84.74%,全球市占率快速提升。公司的光伏背板业务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上述显著的成绩,得益于公司前期充分的技术积累和精准的市场策略,属于厚积薄发。公司的光伏背板产品品类齐全,涵盖复合型和涂覆型,尤其是涂覆型(CPC)光伏背板是公司重点投入自主研发的产品。公司始终注重质量第一、可靠性第一的理念发展背板产品,逐步得到绝大部分头部客户的认可,随着近些年终端市场对光伏背板产品性价比的重视程度提升,公司凭借成熟的 CPC 背板研发生产体系,产品出货量和市场占有率均快速提升,已经成为光伏背板产品的头部企业。公司基于完善的技术积累和良好的客户基础,启动嘉兴年产 1.1亿平方米光伏背板产品的扩产项目,未来公司将视市场需求继续投放新产能,利用差异化产品、高性价比优势助力公司持续提升在光伏背板领域的市场份额。 公司感光干膜已进入大型 PCB 厂商的供应体系,同时稳步发展功能膜材料业务。 公司基于长期从事光伏封装材料领域所积累的薄膜形态高分子材料制备技术体系,数年前即对感光干膜等 PCB 领域的电子材料进行重点研发和产业化探索。目前,公司感光干膜产品已进入大型 PCB 厂商的供应体系,市场需求有望继续提升。公司的铝塑复合膜业务和 RO 支撑膜业务稳扎稳打,提升产品性能、扩展产品品类、完善生产设备。继干法工艺产品稳定出货之后,铝塑复合膜的热法工艺产品也开始形成出货,2022年实现铝塑复合膜销售量 600万平米,产品的应用领域和客户群体也逐步从 3C 电池拓展到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产品知名度和行业排名均有提升,2023年有望实现出货量的大幅增长。RO 支撑膜继续开展差异化产品研发,获得下游客户的认可,并在水处理等工业应用领域继续发力,同时不断完善公司自主研发的生产设备,从配方、工艺和设备多个角度进行改进,不断提升支撑膜的产品性能。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光伏胶膜龙头企业,市场地位稳固,背板业务快速发展,电子材 料 和 功 能 性 膜 材 料 业 务 前 景 广 阔 , 预 计 公 司 23-25年 归 母 净 利 润 为30.11/37.96/46.12亿元,对应 PE 为 21X/17X/1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业链价格波动风险,行业政策变化风险,终端需求不足风险。
皖仪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5-10 26.77 -- -- 29.36 8.78%
29.12 8.78%
详细
公司以检漏仪器领域起家,业务范围拓展至环境监测和高端实验仪器。公司于2003年成立,成立之初以检漏仪器为主,2008年进入环保在线监测和实验分析仪器领域,截至目前,公司形成了环保在线监测仪器、检漏仪器、实验室分析仪器三大产品体系,产品广泛应用于环保、化工、电力、新能源锂电池、生物医药、科研等领域;财务方面看,2016-2022年公司收入复合增速为 23%,其中环保在线监测仪器和检漏仪器合计占比超过 85%,为公司收入核心来源。实验分析仪器业务目前占比较低,但随着公司新产品研发不断产业化,有望成为未来公司增长驱动力。 检漏仪器应用广泛,公司产品结构已实现高端化升级。公司检漏仪器以氦质谱检漏为主,目前形成氦质谱检漏仪、真空箱检漏回收系统、气密性检漏仪三大类产品矩阵,核心性能指标可对标国外龙头,产品重点应用于锂电池检漏,2019年占检漏仪器新能源应用领域的收入比重超 40%。高工锂电预计,2023-2025年我国锂电池出货量有望保持高增长,2025年出货量有望达 1747Gwh。当前公司在研的锂电池检测专机等新品已进入验证阶段,我们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扩张,叠加对动力电池安全性能要求进一步提高,有望带动检漏设备增长。 环境监测基本盘稳健,双碳目标下依旧充满机遇。公司环境监测产品主要涵盖大气污染物和水质监测,CEMS 系列产品可实现低量程监测,满足特殊行业超低排放需求。看到中长期: (1)大气方面:煤电“三改联动”和非电领域超低排放改造进程下,行业对于大气污染物的连续监测需求有望保持较高景气; (2)水环境监测方面:2020-2035年间我国将逐步推进水质监测向水生态监测转变,叠加国控断面数量预计翻倍和水质监测职责不断下沉,水质监测设备行业有望继续保持近年来复合增速近 30%的高增长态势。 高端实验分析仪器研发成果初显,政策加持下看好公司未来国产替代潜力。公司2012年开始设立博士后工作站,与中科大等多所院校合作,研发团队实力强劲,截至 2022,研发团队 429人,占比 34.96%。公司研发费用率多年以来在行业内同类公司中处于高位。实验分析仪器领域公司深耕色谱技术,已推出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多功能离子色谱仪等多个高端产品,实现国内超高效液相色谱首次商品化应用。目前公司在研项目储备充分,叠加国家层面 2022年以来从补贴、税收、规划等多角度对高端仪器国产化进程的重视,公司有望依托良好的底层研发实力,有望在国产替代浪潮下成为中流砥柱。 投资建议与估值:公司依托于环境监测仪器、检漏仪器和实验分析仪器三大业务,基本盘稳健的同时不断推进产品体系高端化升级,我们认为随着公司充足的在研项目逐渐产业化,有望长期支撑业绩良好增长。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为 9.27/13.51/19.97亿元,同比增加 37.3%、45.7%、47.9%。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1.03/1.54/2.25亿元,同比增长 115.7%、49%、46.4%。首次覆盖,给予“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成本上涨风险、研发项目进展不及预期风险、政府补助政策变化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54/18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