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5/726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普蕊斯 医药生物 2024-05-06 35.08 -- -- 37.36 6.50%
37.36 6.50%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业绩公告,其中:1)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0亿元(YOY+29.65%);实现归母净利润1.35亿元(YOY+86.0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4亿元(YOY+70.58%);2)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5亿元(YOY+17.42%);实现归母净利润0.23亿元(YOY-10.2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2亿元(YOY+7.74%),符合市场预期。 人员规模持续扩大,新签订单进一步提升。截至23年底,公司员工人数较22年底新增548人至4186人,同比增加15%,反映公司业务发展态势良好。2023年公司新签不含税合同金额为12.92亿元,同比增长23.89%;存量不含税合同金额为18.81亿元,同比增长24.97%。人员规模的扩张与在手订单持续提升,支持公司后续业务稳定发展。 创新药项目多样化,医院覆盖度广。截至23年底,公司在执行项目数量为1832个,累计参与SMO项目超过3000个。公司主要承接创新药项目,已累计推动61个肿瘤新药上市,目前参与的特色项目包括ADC项目60个、CAR-T项目55个、双抗项目75个。公司现在可覆盖临床试验机构数量超过1300家,服务范围覆盖国内近190个城市,强化了公司参与创新药SMO项目执行的能力,可快速响应并满足客户需求。 毛利率得到改善,多因素影响净利润。23年全年及24Q1公司毛利率分别为30.4%/25.3%,较22年全年和23Q1分别提升3.12pp/0.75pp,反映出公司信息化管理得到加强,运营效率提升。24Q1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主要是政府补助较23Q1减少,同时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同比分别提升0.15pp/0.36pp/0.34pp至1.13%/5.85%/4.70%。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是SMO赛道领先企业,在疫情扰动消退后毛利率及管理费用率得到明显改善。由于行业竞争加剧且生物医药研发需求疲软,下调公司24-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62/1.93亿元(分别下调17.3%/21.5%),新增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2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1%/19.3%/16.4%,当前股价对应PE为17/14/1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进度不达预期风险;政策变化带来价格下降风险。
方大炭素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4-05-06 5.29 -- -- 5.39 1.89%
5.39 1.89% -- 详细
事件: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3.88亿元,同比+3.12%,环比+10.60%;实现归母净利润 1.71亿元,同比-22.62%,环比+434.38%;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2.00亿元,同比+33.33%,环比+517.15%。 公司的盈利是在主业石墨电极行业亏损的背景下取得的。 (1)石墨电极占营收比例最大,根据百川盈孚数据显示,2024年 Q1石墨电极行业平均成本为 21799元/吨,较 23Q4环比-3.96%,毛利为-2981元/吨,较 23Q4亏损收窄 2.25%; (2)2023年公司净利润为 4.21亿元,除去成都方大炭炭复合材料、抚顺莱河矿业两家子公司净利润仅有 0.54亿元,这一部分为石墨电极业务净利润。 公司积极拓展除石墨电极外新产品贡献利润: (1)2023年公司国内客户量身研发的 600KVA 电解铝用石墨化阴极顺利下线,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2)2023年成都炭材(公司直接和间接持股 90.1%)实现新能源和半导体行业用关键石墨材料国产化,全年实现净利润为 3.47亿元,同比+1.44%。 公司资产负债率已低至 16%、货币资金长期高于带息债务。 (1)2024年 Q1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 15.53%,货币资金 66.01亿元、带息债务 14.17亿元、长期股权投资 67.97亿元; (2)2023年底,公司长期股权投资 67.75亿元,其中南昌沪旭钢铁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45.63亿元。 全国碳交易市场扩容预期升温。 (1)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 (2)全国碳市场综合收盘价在 2023年 7月 3日为 60元/吨,在 2024年 4月 30日为 103元/吨,亦即近十个月,全国碳价上涨了 72%,这对节碳行业构成利好。 公司有望显著受益于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 (1)短流程炼钢的碳排放显著低于长流程炼钢(高炉-转炉钢),如果碳价纳入钢铁冶炼成本,将会显著缩窄电炉钢相对于高炉转炉钢的成本劣势,甚至可能使得电炉钢炼钢在成本上更有优势; (2)公司的主营产品石墨电极是电炉炼钢的耗材,也主要用于电炉炼钢,如果电炉钢产量增加,将有望提升石墨电极的价格和利润; (3)公司作为石墨电极龙头企业,中长期投资价值进一步显现。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由于钢铁行业盈利处于低位,石墨电极利润进一步回落,我们下调公司 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 53.73%、54.58%至 4.89、5.91亿元,新增公司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 7.17亿元,当前碳交易市场扩容预期再度升温,将提升公司中长期投资价值,故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石墨电极行业下游需求大幅走弱;针状焦、石油焦原料价格大幅上涨。
派能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5-06 56.58 -- -- 85.60 6.15%
60.06 6.15% -- 详细
事件:派能科技2023年营业收入为32.99亿元,同比-45.13%;实现归母净利润5.16亿元,同比-59.4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48亿元,同比-64.50%。 23Q4实现营收2.5亿元,同比-89.77%,环比-49.18%;归母净利润-1.39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1.72亿元,同比转亏,环比亏损扩大。 2024Q1营业收入为3.86亿元,同比下降79.05%,环比增长54.11%;实现归母净利润0.04亿元,同比下降99.13%,环比转正。 点评:家储市场增速放缓,公司开拓工商储领域:部分国家和地区补贴退坡、海外下游渠道商去库、竞争加剧等因素,家储市场增速阶段性放缓,公司2023年储能软包电池销量1.87GWh,同比-46.92%。家储市场持续处于去库阶段,公司开拓工商储领域,23年公司工商储产品销量同比增加58%。储能电池23年平均单价17.31元/wh,同比持平,但下半年单价走低。 产能利用率低导致23年盈利承压,24Q1修复:公司家储产品销售量下降,新增产线陆续建成投产,固定成本增加,23年储能产品毛利率为31.65%,同比-2.45pct,其中23Q4综合毛利率-13.55%,主要由于产能利用率进一步走低,导致固定成本较高。24Q1毛利率35.76%,净利率1.02%,盈利修复主要由于订单结构改善、单价提升和单位成本降低。 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钠电、工商储领域:公司家储产品及船用电池均通过日本JET认证;钠离子电池通过德国莱茵TüV集团认证,1GWh钠电项目已投产;与Energy合作打造海外首座储能工厂落地意大利。在国内市场公司拓展工商储、离网海岛储能、光储充、通信储能等,200KWh工商储一体柜在多地规模发货。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户储市场增速放缓与公司产能利用率偏低,下调公司24-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4.00/5.52亿元(下调85%/87%),新增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6.88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35/25/20X。随着下游去库接近尾声,产能利用率提升,海外新市场与工商业储能持续拓展,公司有望困境反转,下调至“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竞争加剧盈利能力下滑、汇率波动风险。
鑫宏业 电力设备行业 2024-05-03 24.82 -- -- 27.04 8.94%
27.04 8.94%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2023年实现营收20.01亿元,同比增长10.66%;归母净利润1.65亿元,同比增长14.08%(较调整后2022年数据)。2023年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元(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4股。公司同时发布2024年一季报,24Q1实现营收4.86亿元,同比增长15.40%;归母净利润0.29亿元,同比减少20.18%,环比减少36.93%。 光伏与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依旧,公司相关业务规模稳中有增。受益于全球光伏装机高景气推动光伏线缆需求,以及新能源汽车行业迅速崛起带动了新能源汽车线缆的大量需求,公司相关业务充分受益。2023年,公司光伏线缆产品实现营业收入6.25亿元,同比增长17.86%,毛利率同比减少1.28pct至7.42%;新能源汽车线缆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0.79亿元,同比增长11.33%,毛利率同比减少1.34pct至15.71%;工业线缆产品实现营业收入2.05亿元,同比减少6.05%,毛利率同比减少1.64pct至16.33%。 紧抓产业链战略合作机会,巩固重要客户关系推动业务发展。公司与重要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光伏线缆领域,公司与晶科能源、阿特斯等知名光伏组件生产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与比亚迪等整车生产商及吉利汽车、上汽新能源等整车厂一级供应商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此外,公司的储能线缆、船舶线缆、核电线缆、轨道交通线缆、机器人线缆等产品也为公司业务发展提供了多元化支撑。 充分发挥技术研发优势,产品创新满足行业客户需求。在光伏线缆领域,公司持续研发125℃级光伏线缆用低烟无卤辐照交联聚烯烃绝缘材料配方及加工、防白蚁型光伏电缆结构设计及加工等,同时推出双并产品满足境外客户灵活的敷设需求;在新能源汽车线缆应用领域,公司联合吉利汽车率先研发出小外径、轻量化、大功率液冷充电线缆结构设计及加工工艺,应用于“极能”充电站,为国产超级充电桩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持续创新与迭代升级有望使得公司光伏线缆、新能源汽车线缆产品持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维持“买入”评级:考虑到竞争加剧使得公司盈利能力有所下降,我们下调24/25年并引入26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4-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34/2.94/3.51亿元(下调10%/下调9%/新增),对应EPS为2.41/3.03/3.62元,当前股价对应24-26年PE为14/11/10倍。公司三大业务协同发展,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与光伏行业需求增长,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向上,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竞争加剧风险。
未署名
伊利股份 食品饮料行业 2024-05-03 27.61 -- -- 28.22 2.21%
28.22 2.21% -- 详细
事件:伊利股份发布2023年年报和2024年一季报,2023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61.79亿元,同比+2.44%;归母净利润104.29亿元,同比+10.58%;扣非归母净利润100.26亿元,同比+16.89%。23Q4实现营业收入287.75亿元,同比-1.82%;归母净利润10.48亿元,同比-23.47%;扣非归母净利润15.73亿元,同比+56.49%。24Q1实现营业收入325.77亿元,同比-2.58%;归母净利润59.23亿元,同比+63.84%;扣非归母净利润37.28亿元,同比+12.39%。 终端需求有待恢复,主动调整销售节奏。1)液体乳2023年实现收入855.40亿元,同比+0.72%。其中常温液奶收入增长稳健,金典有机系列收入实现双位数增长。低温品类收入增势有所恢复,金典低温鲜奶收入实现50+%的增长。液体乳24Q1实现收入202.61亿元,同比-6.81%,主要系终端动销恢复较缓,公司主动调整销售节奏。2)奶粉及奶制品2023全年/24Q1分别实现收入275.98/74.28亿元,同比+5.09%/-0.20%。公司拆分婴配粉和成人粉为两个事业部,成人粉业务收入增长良好。奶酪品类2B业务增长较好,2023年稀奶油和马苏碎收入均实现20+%增长。3)冷饮产品2023全年/24Q1分别实现收入106.88/43.33亿元,同比+11.72%/+14.21%。 原奶价格下行提升毛利率,投资收益拉高短期利润。毛利率方面,2023全年/23Q4/24Q1公司毛利率分别为32.80%/31.74%/36.02%,24Q1同比/环比分别为+2.02/+4.28pcts。主要系原奶价格下降影响。费用端,2023全年/23Q4/24Q1销售费用率分别为17.89%/18.68%/18.45%,24Q1同比/环比分别为+1.38/-0.23pcts,主要系公司通过阶段性打折促销活动消化跨年产品。2023全年/23Q4/24Q1管理费用率分别为4.08%/4.43%/4.47%,24Q1同比/环比分别为+0.27/+0.03pcts。综合来看,2023全年/23Q4/24Q1归母净利率分别为8.26%/3.64%/18.18%,24Q1同比/环比分别为+7.37/+14.54pcts。24Q1利润增长主要是得益于转让控股子公司股权的投资收益。2023全年/23Q4/24Q1扣非归母净利率分别为7.95%/5.47%/11.44%,24Q1同比/环比分别为+1.52/+5.98pcts。展望全年,需求端恢复相对较缓,公司主动调整出货节奏,通过上半年的渠道梳理,下半年经营有望企稳。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到终端动销有待恢复及24年子公司股权转让的投资收益影响,调整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30.63/122.71亿元(较前次调整+11.17%/-7.57%),新增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31.49亿元;对应2024-2026年EPS为2.05/1.93/2.07元,当前股价分别对应P/E分别为14/15/1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恢复低于预期,原材料成本波动,核心产品增长不达预期。
伟思医疗 机械行业 2024-05-03 32.16 -- -- 49.00 5.47%
33.92 5.47% -- 详细
事件: 1)公司发布 2023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2/1.36/1.22亿元,同比+44%/45%/59%。经营性净现金流 1.34亿元,同比+56%; EPS(基本)2.00元。除回购专用证券账户外,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 1.5032元(含税),同时以资本公积向全体股东每 10股转增 4股,股利支付率为 75%。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2)公司发布 2024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8/0.22/0.19亿元,同比-8%/-28%/-27%。经营性净现金流 938.6万元。EPS(基本)0.32元。业绩略低于市场预期。 点评: 2023年经营明显恢复,4Q23业绩稳健增长,1Q24业绩承压:4Q23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30/0.35/0.31亿元,同比+24%/9%/8%。4Q23收入增速相较前三季度有所放缓,与院内外行业政策波动有关;利润端增速小于收入端,主要系股份支付费用计提增加。2023年公司营收创历史新高,盈利能力较上年有所回升,归母净利率和扣非归母净利率分别为 29.5%/26.3%,同比+0.3pp/2.5pp,剔除股份支付和所得税影响的归母净利率为 33.1%,同比+4.1pp。分产品看,2023年磁刺激类产品收入同比+47%,销售量同比+38%,与二代磁上市且产品单价提升有关;电刺激类产品收入同比+7%,销售量同比+22%,与市场竞争加剧和产品单价下降有关;电生理类产品收入同比+31%,销售量同比+17%,与二代团体生物反馈仪上市和广泛推广有关;耗材及配件类产品收入同比+31%,与主产品一同实现较快增长。1Q24公司收入利润承压,与招投标放缓等因素有关。 坚持创新驱动,丰富产品矩阵,优化业务结构:公司坚持创新驱动,持续投入在磁刺激、电刺激、电生理、康复机器人、激光射频等技术平台开发建设,丰富产品管线和技术储备。2023年研发投入 0.78亿元,同比+28%,新增授权专利 47项,新增软件著作权 8项,新增国内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5项、三类医疗器械证 1项,FDA认证 2项。原有产品迭代升级,1H23二代盆底功能磁刺激仪、二代经颅磁刺激仪、二代团体生物反馈仪顺利上市,23年 8月下旬成功开展“经颅电刺激仪”合作,进一步协同推进经颅磁刺激与经颅电刺激技术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新兴产品陆续上市,塑形磁产品于 23年 3月获得 FDA 认证,11月国内取证;23年 2月和 3月分别取得高频电灼仪二类医疗注册证与半导体激光三类医疗注册证;皮秒激光治疗仪的临床试验全部完成,有望于 24年底取证;射频抗衰、射频溶脂正在有序推进过程中。康复机器人的第一代产品已全部取证,覆盖人体上下肢全周期康复评估和训练;24年 2月 MagNeuro ONE 系列产品取证,拓展至经颅磁机器人。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到院内外招投标节奏放缓,且公司研发投入加大,下调 24-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 1.76/2.15亿元(较上次下调 3%/6%),新增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 2.59亿元,当前股价对应 24-26年 PE 为 18/15/12倍。 公司作为磁电联合康复器械龙头,卡位高成长蓝海赛道,坚持创新驱动,积极拓展康复和医美业务,有望受益于康复产业高景气和居民消费升级。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康复科建设放缓;新品研发失败或者市场推广不利;医疗政策风险等。
天融信 电力设备行业 2024-05-01 6.28 -- -- 6.35 1.11%
6.35 1.11%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度报告及2024年一季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31.24亿元,同比下降11.81%;实现归母净利润-3.71亿元,上年同期为2.05亿元;实现扣非净利润-4.17亿元,上年同期为1.54亿元;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净额5.17亿元,上年同期为-2.71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收入4.22亿元,同比下降9.93%;实现归母净利润-0.89亿元,同比减亏(上年同期为-0.91亿元)。 费用控制效果明显,商誉减值影响表观利润。2023年,公司持续降本增效,费用总额同比下降2.57%。公司新方向布局已基本完成,研发投入进入稳定期,研发费用同比下降6.35%;同时,公司流程数字化升级,管理效率提升,管理费用同比下降32.58%;但由于公司在营销侧的增长性投入,导致销售费用同比增加13.17%。此外,公司谨慎乐观看待行业需求恢复,调整发展节奏预测,对账面商誉计提了4.43亿元商誉减值,导致2023年净利润亏损。剔除商誉减值因素后,2023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72亿元。 新业务方向收入快速增长,盈利模式渐进优化。从产品收入结构看,公司2023年公司基础安全产品实现收入21.59亿元,同比下降11.30%;大数据与态势感知产品及服务实现收入2.30亿元,同比下降33.35%;基础安全服务实现收入4.03亿元,同比下降8.63%;云计算与云安全产品及服务实现收入3.22亿元,同比增长0.84%。从主要客户看,2023年公司政府及事业单位/运营商行业/特种行业营收同比分别增长8.48%/23.51%及59.05%。在新业务方向上,2023年公司云计算/数据安全/信创安全收入分别增长12.17%/6.87%/33.01%。同时,公司能力订阅营收占比保持稳定增长,2023年达到9.51%,较2020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 AI+安全先发优势,新赛道持续创新驱动强增长。2023年,公司正式推出具备风险预测、安全分析、情报抽取、知识生成等能力的天问大模型及依托天问大模型能力的天问系统,覆盖包括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产品功能配置、故障排查等各类场景。此外,公司在数据安全、云计算、信创安全、工业互联网安全、车联网安全、数字城市安全等新安全领域持续创新,为公司未来发展不断注入动力。 盈利预测:考虑到行业需求恢复节奏放缓,下调公司24-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3.87/5.24亿元(调整幅度-33.0%/-31.5%),新增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值5.49亿元,24-26年EPS分别为0.33/0.44/0.47元,对应PE为19x/14/13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网络安全产业发展进程不及预期。
三全食品 食品饮料行业 2024-05-01 11.97 -- -- 13.25 6.17%
12.70 6.10% -- 详细
事件:三全食品 2023年实现收入 70.56亿元,同比下滑 5.09%,实现归母净利润 7.49亿元,同比下滑 6.55%。4Q23/1Q24实现收入 16.41/22.54亿元,同比下滑 21.83%/5.01%,实现归母净利润 1.97/2.30亿元,同比下滑28.63%/17.76%,符合市场预期。 调理制品收入稳健增长,产品持续创新: 由于消费复苏节奏较慢,以及市场竞争加剧,公司 C 端产品有所承压,从产品上看,2023年米面制品/调理制品/冷藏及短保产品收入同比变动-9.46%/+28.44%/-8.29%,米面制品因 C 端收入占比较高,受商超体系影响较大,收入仍保持下滑态势,具有餐饮及肉制品属性的调理制品收入增长可观。为应对消费者需求变化,公司在产品推新上有所创新,一方面,公司推出“蒸、煎、煮、炸,样样随心”的饺子王系列产品,采用熟皮工艺,大幅缩短了烹饪时间,同时产品馅含量超过 70%,显著提升了消费者的用餐满足感。另一方面,公司重视产品健康化的发展,推出了粗纤维汤圆系列,首创“药食同源”五红/五黑汤圆内馅,在产品上市之后实现了销量的快速提升,充分发挥“三全”品牌在 C 端的优势。 B 端增长可观,电商有望贡献可观增量:从渠道上看,2023年零售及创新市场/餐饮市场收入同比变动-9.58%/+17.93%,B 端收入增速明显优于 C 端,从销售模式上看,2023年经销/直营/电商收入同比变动-2.25%/-18.87%/+20.71%,电商渠道表现较好。一方面,公司抓住了团餐、乡厨等 B 端场景的复苏,同时提升产品及服务意识,红糖糍粑、中式汉堡胚、奶酪鱼条、茴香小油条等产品在连锁餐饮企业中进一步渗透;另一方面,公司作为 C 端冻品龙头,具有一定品牌力,在电商渠道增长动能较优,“生水饺”销售额破亿,有望持续为公司提供增量收入。 费率优化抵消毛利率下滑,盈利能力保持稳定:2023年公司实现毛利率 25.84%,同比降低 2.23pcts,系市场竞争及水饺、汤圆等高毛利产品收入占比降低;销售费用率 11.48%,同比降低 0.41pcts,系零售端促销物料和促销人员投入更加精准化;管理费用率 2.30%,同比降低 0.63pct,主要系股权激励费用冲回。综上,2023年公司实现净利率 10.62%,同比小幅降低 0.16pcts。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到当前消费环境仍有承压,我们下调 2024-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 7.27/7.96亿元,较前次分别下调 23%/28%,新增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 9.06亿元,当前股价对应 2024-26年 PE 估值为 15/14/12倍,公司产品及渠道持续创新,亦有望在后续成为新的增长驱动,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放缓,原材料成本上涨,新品销售不及预期。
重庆啤酒 食品饮料行业 2024-05-01 68.70 -- -- 76.49 6.68%
73.29 6.68% -- 详细
事件:重庆啤酒 24Q1实现营业收入 42.9亿元,同比+7.2%;归母净利润 4.5亿元,同比+16.8%;扣非归母净利润 4.5亿元,同比+16.9%,利润超市场预期。 量价提升,经济产品内部结构升级顺利。2024Q1公司实现啤酒收入 41.78亿元,yoy+6.6%;其中销量为 86.68万千升,yoy+5.2%;吨酒价为 4820元/千升,同比+1.3%,量价齐升推动收入快速增长。1)分产品档次看:高档/主流/经济产品当期营收分别为 25.72/15.20/0.86亿元,yoy+8.28%/+3.57%/+12.39%。 其中经济类啤酒内部结构升级较快,其销量同比+1.69%,对应吨酒价同比+10.52%。2)分区域看:2024Q1西北区/中区/南区分别实现营收 11.60/18.09/12.09亿元,yoy+3.23% /+7.05%/+9.32%,大城市计划推进下,南区收入增速高于平均水平。截至 2024年 3月末,公司共有 2969家经销商,较 2023年底净减少 100家。 毛利率改善明显,带动净利率同比提升。1)24Q1公司毛利率为 47.9%,同比+2.74pcts。毛利率同比提升主要系高档产品收入占比提升;以及 24Q1销量增长较快,摊薄固定成本。2)24Q1公司销售费用率为 13.13%,同比+0.18pcts。 3)24Q1管理费用率为 3.13%,同比+0.02pcts。公司费用管控良好,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整体保持平稳。4)综合来看,24Q1公司销售净利率达到20.94%,同比+1.6pcts。 销量增速优于行业,改革效果值得期待。24年初,受消费场景修复以及低基数影响,公司销量增长环比提速,高档产品亦取得不错表现。啤酒销售受天气影响较大,4月由于南方雨水天气较多,预计对 Q2销量会造成一定影响,建议关注后续天气情况。 展望 24年,公司在费用投放和大城市计划推荐上均计划做出一定调整。费用投放上,公司此前费用投放集中在品牌端,今年将加大地面销售投放:增加销售人员和促销活动力度,这一措施有望补齐公司在渠道精耕上的短板。此外在大城市计划上,公司将制定精进打法,优化产品组合,强化落地执行。公司产品现饮渠道暴露度较高,23H2餐饮需求较弱拖累公司高端产品增长,24年餐饮渠道若持续修复,公司高端产品表现值得期待。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维持重庆啤酒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 14.63/15.97/17.19亿元,折合 2024-2026年 EPS 分别为 3.02/3.30/3.55元,对应 PE 分别为 23x/21x/19x,行业高端化逻辑并没有改变,品牌力是决定高端啤酒销售的核心驱动力,公司强大的品牌运作能力在外部压力纾解时将会得以体现,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边际竞争激烈程度高于预期;原材料成本下降不及预期。
浙江医药 医药生物 2024-05-01 9.46 -- -- 11.90 24.09%
11.74 24.10% -- 详细
事件1: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亿元,同比-4%,归母净利润4.3亿元,同比-20%;其中Q4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亿元,同比-4%,环比-1%,归母净利润1.3亿元,同比+133%,环比+341%。 事件2:公司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2024Q1,公司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2亿元,同比+12%,环比+17%;实现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3%,环比-15%;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6亿元,同比+8%,环比+2.1亿元。 点评:维生素景气度下滑,23年业绩同比下降:2023年,受下游饲料养猪业务盈利状况较差,叠加维生素原有产能恢复及新建产能释放影响,公司维生素产品价格同比显著下跌,致公司23年业绩下滑。2023年国内VA、VE、2%生物素均价分别为85元/kg、71元/kg、42元/kg,分别同比-48%、-17%、-27%。维生素市场供大于求,产品价格下跌明显,致公司盈利能力下滑。 维生素景气度回升,24Q1业绩逐渐修复:2024年Q1国内VA、VE、2%生物素均价分别为82元/kg、66元/kg、37元/kg,分别同比-10%、-14%、-16%,分别环比+11%、+4%、-5%。2024年以来,国内外维生素需求持续复苏,同时受供应端突发事件、停产检修等因素影响,维生素供给端趋紧,推动维生素价格回升。24年以来维生素价格触底回暖,公司盈利中枢上行,带动公司24Q1业绩逐渐修复。 积极创新研发布局新产品,医药业务成长空间不断打开:公司一直注重研发费用的投入,持续加大创新药物研发力度。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为8.6亿元,同比+6%。 截至23年年底,公司产品黄体酮软胶囊通过一致性评价,磷酸西格列汀(酶法)、盐酸米诺环素登记状态转A,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XC2309(SH-337)片批准药物临床试验。氧氟沙星等2个原料药、重酒石酸间羟胺注射液等5个制剂项目提交注册申请。子公司创新生物于2023年1月收到美国FDA核准签发的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500mg/瓶、1g/瓶、5g/瓶、10g/瓶四个规格按505(b)(2)申报的NDA新药申请批准信。子公司昌海制药于2023年6月29日通过美国FDA对盐酸米诺环素原料药的批准前检查和达托霉素原料药的现场检查。公司积极推动新产品研发及各项审批流程,拓宽医药业务未来盈利空间。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到维生素景气度下行,公司盈利能力有所下滑,因此我们下调公司2024-2025年盈利预测,新增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4(下调36%)/6.38(下调29%)/7.46亿元,折合EPS分别为0.50/0.66/0.77元,维生素景气度触底回暖,公司积极创新研发布局新产品,医药业务成长空间不断打开,因此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波动,研发风险,全球经济复苏不及预期。
京沪高铁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4-05-01 5.08 -- -- 5.41 4.24%
5.69 12.01%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报及 2024年一季报。公司 23年实现营业收入 407亿元,同比增长 110%(调整后);实现归母净利润 115亿元,同比扭亏;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15亿元,同比扭亏。公司 24年 Q1营业收入约 101亿元,同比增长 13.1%;归母净利润约 29.6亿元,同比增长 33%;扣非归母净利润约29.6亿元,同比增长 33%。公司拟派发现金股息 0.1116元/股(含税),现金分红率约 48%。 旅客发送量快速恢复,营业收入恢复增长。23年全国铁路发送旅客 38.6亿人次,同比增长 66.2%,较 19年增长 5.3%。23年京沪高铁本线列车运送旅客5325.2万人次,同比增长 209.1%,达到 19年同期的 99.9%;跨线列车运营里程完成 9204.4万列公里,同比增长 66.2%,达到 19年同期的 117%;京福安徽公司管辖线路列车运营里程完成 3559.5万列公里,同比增长 53.7%。整体来看,公司本线旅客量恢复程度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综合以上,公司 23年主营业务收入约 403亿元,同比增长 113%,较 19年同期增长 23.4%,其中客运业务、路网服务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 216%、75%,分别较 19年同期增长 3%、42%。 成本涨幅小于收入涨幅,毛利率大幅回升。公司 2023年主营成本约 221亿元,较 22年同期增长 31.9%,较 19年同期增长 36.9%。综合收入成本,公司 2023年主营业务毛利率约 45.3%,较 22年同期(11.9%)大幅提高,较 19年同期(50.7%)减少 5.4pct。 京福安徽亏损收窄。京福安徽 23年营业收入约 54.7亿元,同比增长 53.3%,净亏损约 9.7亿元,亏损较上年同期(28.0亿元)大幅减亏。 CR450动车组有望商用,推动公司盈利增长。北京日报报道,CR450动车组样车计划今年年内下线,运营时速将由 350公里提升至 400公里。如果未来CR450正式投入京沪线运营,预计将显著缩短京沪线运行时间,不仅能提高京沪高铁的市场竞争力,而且能提高京沪线本线运能,进一步推动公司盈利增长。 拟回购股份用于注销。公司公告拟用公司自有资金回购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5.87元/股,回购金额为 10亿元,以回购价格上限计算回购股份比例约占公司总股本的 0.35%,本次回购的股份拟全部用于注销并减少公司注册资本。 投资建议:铁路出行需求快速恢复,公司盈利能力快速恢复;公司依托区位优势,通过票价市场化改革、运行图调整进一步提高整体盈利能力;公司通过回购股份、保持分红(未来现金分红率预计保持 50%)回馈股东,与股东共享公司发展成果。考虑商旅需求恢复相对较慢,我们下调公司 24-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2%分别至 135亿元、154亿元,新增 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 170亿元;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导致旅客出行需求下行;京沪本线运能提升较慢;网间结算标准变化对公司营收产生负面影响;京福安徽盈利低于预期。
北新建材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4-04-30 30.59 -- -- 35.56 16.25%
35.56 16.25% -- 详细
事件:北新建材发布2024年一季报,24Q1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扣非归母净利59.4/8.2/7.9亿元,同比+24.6%/+38.1%/+40.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26亿元,同比+2.77亿元。业绩超过市场预期。 毛利率上行驱动盈利能力提升,经营现金流量明显改善。 24Q1公司毛利率28.6%,同比+1.7pcts,估计主要系公司石膏板主业销量增长、产品提价,以及护面纸、动力煤等原燃料成本进一步下行所致。24Q1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为4.9%/4.7%/3.6%,同比+0.6/-0.6/+0.5pcts,销售费用率提升主要系新子公司并表以及人工成本增加,最终销售净利率为14.0%,同比+1.5pcts。 Q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增加,主要系收入较高增长带来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现40.5亿,同比+17.4%,以及支付的各项税费2.1亿,同比-38.5%。 嘉宝莉完成并表,防水业务加强布局。 公司于2024年2月29日并表嘉宝莉,补齐涂料板块,且原股东承诺嘉宝莉2024年、2024-2025年、2024-2026年的税后净利润不得低于4.13亿元、8.75亿元、13.94亿元,对应24-26年业绩CAGR为12.1%,伴随涂料业务逐渐整合,有望逐步拉动公司业务增长。此外,公司加强布局防水业务,4月公司公告拟投资1.4亿在安徽滁州建设年产400万平方米热塑性聚烯烃类(TPO)防水卷材生产线和年产5万吨防水砂浆生产线项目,有助于加强对安徽、江苏、浙江、上海、山东省南部等地区的辐射,防水业务有望持续高增。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一体两翼战略下,石膏板主业稳健增长,产品结构提升和成本下行或推动盈利中枢上行;渠道&客户协同下石膏板+有望持续放量;防水业务增长势能显现,嘉宝莉纳入后补强涂料板块,公司成长性与盈利性兼具。 我们维持24-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44.93/50.46/56.26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涨价超预期,下游需求恢复不及预期,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亿华通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4-30 35.80 -- -- 38.99 8.91%
38.99 8.91%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8.01亿元,同比增长8.48%,实现归母净利润-2.43亿元;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0.13亿元,同比减少72.83%,实现归母净利润-0.91亿元。 燃料电池系统销量稳健增长,研发支出维持高位。 在2023年公司燃料电池系统销量同比增长23.62%至1900套,销售总功率同比增长17.27%至189410kW,销量的稳健增长带动板块营业收入同比增加4.64%至7.16亿元,毛利率则在燃料电池系统价格下降的背景下减少5.46个pct至34.56%。2023年公司零部件收入同比增长62.01%至0.31亿元,毛利率同比下降14.08个pct至12.60%,主要系零部件收入是为满足客户需求产生,该部分收入的毛利水平相对较低。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6.80%至1.7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小幅下降0.34个pct至21.31%。截至2023年末公司应收账款同比增长49.76%至16.22亿元,主要系营业收入规模持续增长以及客户回款不及预期等因素影响。 2024Q1公司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均有明显下滑,我们认为主要系行业季节性波动带来的交付和收入确认因素影响。根据氢云链统计,2024Q1新增燃料电池车招标总量达2681辆,已超过2023年总数,预计后续招标量有望持续提升。 布局上游制氢领域,首套PEM电解水制氢示范顺利产氢。 2023年公司成立了控股子公司北京亿华通氢能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联营的方式参股了新疆兆联清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布局上游制氢领域。自2023年6月发布首套PEM电解水制氢产品后,2024年3月公司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EM电解水制氢设备在新疆伊宁完成安装调试,成功产出氢气。该产品稳定产氢压力可达到4MPa,结构可承受最高6MPa压差的瞬时冲击,较行业均值提高了50%以上。 维持“增持”评级:考虑到行业竞争加剧致燃料电池系统价格持续走低,我们下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4-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49/-1.15/-0.17亿元。综合考虑行业高成长性、公司强大的配套能力与市场拓展能力、自产电堆与规模化,盈利能力提升空间大,公司作为A+H燃料电池第一股,有望受益行业高增长,看好公司成长趋势,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订单不及预期、客户集中度高、应收账款回款不及预期
威迈斯 机械行业 2024-04-30 33.24 -- -- 35.31 6.23%
35.31 6.23% -- 详细
事件:威迈斯发布2023年年报,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为55.23亿元,同比增长44.09%;归母净利润5.02亿元,同比增长70.42%;扣非归母净利润4.78亿元,同比增长77.61%。公司2024Q1营业收入为13.67亿元,同比增长30.99%,环比下降29.14%;归母净利润1.14亿元,同比增长29.54%,环比下降46.73%。 车载充电机行业第三方龙头,规模优势凸显:公司2023年车载电源出货201.2万台,同比增加38.45%,收入为49.32亿元,同比增长45.23%,均价2451.44元/台,同比增加4.89%;电驱系统出货3.46万台,同比下降44.67%,收入为1.84亿元,同比下降15.12%,均价5326.39元/台,同比增加53.41%。据NETimes,2023年,公司在中国乘用车车载充电机市场的装机量市场份额为18.8%,排名第二,公司在第三方供货市场出货量市场份额约为32.38%,排名第一。 23年净利率提升,降费增效、规模效益显现:公司2023年毛利率为19.84%,较上年增长0.09pcts,净利率为9.08%,较上年增长1.42pcts,降费增效、规模效应显著;其中,车载电源集成产品毛利率为18.83%,较上年下降1.61pcts;电驱系统毛利率为13.91%,较上年增长5.46pcts。 海外客户不断突破,EVCC产品受益新能源车出口:公司23年海外营收6.68亿元,同比增长192.14%,毛利率27.72%,较国内高近10pcts,同比增长12.77pcts。公司向Stellantis量产销售车载电源集成产品,并取得雷诺、阿斯顿马丁、法拉利等海外车企定点。另外,EVCC(电动汽车通信控制器)是新能源汽车出口必要的元器件,公司的EVCC产品将通信转接功能集成至车载电源中,有望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出口高速增长。 磁集成技术、800V车载电源技术领先,液冷模块实现量产:公司23年研发投入2.69亿元,同比增长40.53%,占营收比例为4.87%。公司在车载电源方面积累了磁集成控制解耦技术等核心技术,具有成本优势。通过使用碳化硅功率器件和高性能磁性材料,结合磁集成技术,有效达到800V产品的高转换效率要求,公司800V车载集成电源产品已获得小鹏汽车、某头部造车新势力、岚图汽车等客户的定点,其中小鹏G9已于22Q3上市,小鹏X9以及某头部造车新势力MPV车型已于24Q1上市。另外,公司40kW液冷充电桩模块产品已实现量产出货。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产品年降和公司产品结构升级,微调24-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6.69/8.89亿元(下调1%/3%),新增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0.96亿元,对应PE21/16/13X。公司作为第三方车载电源龙头,有规模优势,磁集成、800V产品具备技术差异化,液冷模块、海外客户打开第二曲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直流充电技术替代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拓普集团 机械行业 2024-04-30 63.31 -- -- 65.49 3.44%
65.49 3.44% -- 详细
业绩增长稳健: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23.2%至197.0亿元(vs.我们预测204.2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26.5%至21.5亿元(vs.我们预测21.7亿元)。1Q24公司营业收入同比+2.5%/环比+27.3%至56.9亿元(约占我们原预测19%),归母净利润同比+16.6%/环比+43.4%至6.5亿元(约占我们原预测21%)。公司业绩增长稳健;其中,4Q23空气悬架等智能汽车业务放量、轻量化底盘项目产能释放推动公司营收端同环比增长,1Q24华为问界爬坡对冲特斯拉承压影响。 “8+1”业务驱动长期发展,机器人业务前景可期:车端:公司已成功布局八大系列汽车产品。从2023年业务分拆来看,1)底盘系统表现强劲,收入同比+37.7%至61.2亿元;2)减震器、内饰功能件表现稳定,收入同比+11%至43.0亿元、同比+20.4%至65.8亿元;3)热管理、汽车电子收入同比+13.1%至15.5亿元、同比-5.8%至1.8亿元。机器人端:2023年公司新增电驱系统业务(对应机器人电驱执行器),销量0.02万套,收入185万元,毛利率81.3%(vs.2023年公司总毛利率同比+1.4pcts至23.0%)。2024/1/8公司2条机器人电驱系统生产线正式投产,年产能30万套。我们认为,公司机器人业务前景可期,看好公司汽车核心业务稳健增长、机器人部件业务协同推进的发展前景。 客户群持续拓宽+新产品渐入收获期:1)客户:公司现已配套华为(问界/智界)、小米等多家流量客户,车型覆盖拓宽+多元化客户结构将支撑公司营收持续增长。 2)产品:当前公司凭借机械、电控、软件的一体化研发整合能力,已形成汽车+机器人双产业模式,空气悬架、机器人执行器等智能化业务有望驱动业绩稳健增长+提振估值。3)产能:公司积极推进全球化布局+产能扩建,当前已在全球设立5个技术研发中心及70多个制造工厂,预计到2025E可形成1,440万套底盘系统、840万套内饰功能件、96万套热管理系统的年产能。我们判断,1)2024E空气悬架有望带动公司汽车电子业务迎来收获期、机器人端存在估值催化;2)Tier0.5级平台化供应商定位有望持续助力公司业务发展,底盘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一站式解决方案有望持续驱动单车配套价值量提升+客户群持续拓宽。 维持“买入”评级:鉴于特斯拉表现承压,下调2024E/2025E归母净利润预测8.0%/7.9%至28.5/38.5亿元,预测2026E归母净利润为46.4亿元。看好公司新产品放量驱动单车配套价值量提升+客户群持续拓宽前景,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销量增速不及预期、线控底盘渗透率不及预期、新建产能爬坡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全球贸易摩擦与地缘政治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5/726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