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5/726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天赐材料 基础化工业 2023-04-17 41.81 -- -- 47.68 14.04%
47.68 14.04%
详细
事件1:4月14日晚,公司发布2022年一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51.49亿元,同比增长229.71%,环比增长15.25%;实现归母净利润14.98亿元,同比增长422.19%,环比增长128.81%;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4.95亿元,同比增长427.01%,环比增长126.92%。 事件2:4月14日晚,公司发布关于投资建设年产30万吨磷酸铁项目(二期)的公告。公司拟通过控股子公司宜昌天赐投资建设该二期项目,建设地点在宜昌市枝江市姚家港化工园江林路以西、港盛路以南。二期项目总投资10.05亿元,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均营业收入22.48亿元,年均净利润2.27亿元。二期项目建设周期为9个月。 事件3:4月14日晚,公司发布《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预案》。公司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4.66亿元(含本数),用于年产15.2万吨锂电新材料项目、年产2万吨双氟磺酰亚胺锂项目、年产6.2万吨电解质基础材料项目、年产4.1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项目(一期)、年产6万吨日化基础材料项目(一期)和补充流动资金。 点评:电解液量利齐升,公司一季度业绩超预期:受益于锂电产业的高景气,叠加日益完善的一体化产业链布局、规模降本及优秀的控费能力等,2022年以来公司的盈利能力再度提升。公司锂电材料龙头地位稳固,其锂电池电解质、添加剂等产品持续放量,原材料自供比例不断提升,终端电解液产品盈利能力显著增强。与此同时,电解液市场需求持续向好,公司电解液产品量利齐升,为业绩增长提供强支撑。2022年1-3月电解液价格继续上涨,4月以来价格虽有所下降,总体仍维持高位。根据百川盈孚数据,2022年Q1电解液市场均价约为11.8万元/吨,环比上涨3.8%,同比上涨145.5%。 公司各产品扩产步履不停,保障长期成长能力:锂电材料方面,公司锂电池电解液及核心原材料的布局较为完善,在市场份额、工艺、成本等方面均领跑行业。目前公司仍在不断加大各产品的供应能力,且保证产能建设期间充足的资金供应。截至2021年年末,公司有80万吨电解液的在建产能。公司现有折固六氟产能3.2万吨/年,规划及在建的液体六氟产能44万吨/年。公司现有LiFSI产能2300吨/年,现又募资加码建设2万吨/年LiFSI,未来3年的产能规划超过6万吨。锂电池各产品的产能扩张是公司深入布局产业链一体化的重要步骤,能够为公司创造较大的降本空间,且未来随着新增产能的逐步投产能够增厚利润。与此同时,公司的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业务稳定增长,产品种类丰富,产能平稳扩张。双业务齐头并进,看好公司长期成长。 紧抓市场机遇,持续开拓磷酸铁业务。磷酸铁是生产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核心原材料,下游需求持续旺盛,目前市场仍存在一定的产能缺口。公司紧抓这一市场发展机遇,凭借自身优质的生产工艺,不断加强磷酸铁产品的战略布局,扩大其生产经营规模,目前正处于磷酸铁业务的开拓期。公司目前已具备3万吨/年电池级磷酸铁产能。现已规划建设10万吨铁锂电池回收项目,对应2.5万吨磷酸铁,预计于2023年完工。同时,公司在宜昌规划建设的30万吨磷酸铁项目的一期10万吨有望于2022年投产,现又加码二期产能布局。磷酸铁产能大幅扩张有望为公司贡献可观的收益,且能够稳固公司在新能源行业的领先地位,提高市场竞争力。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受益于公司锂电材料的放量及价格提升,叠加公司原材料自供能力的增强,公司盈利能力显著提高,2022Q1业绩超预期。在公司产能持续扩增叠加行业高景气的背景下,公司业绩有望维持高速增长。我们上调公司2022-2024年的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04(上调8.1%)/59.20(上调8.3%)/68.36(上调8.4%)亿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建设风险,产品价格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彤程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3-04-17 40.93 -- -- 41.55 1.51%
41.55 1.51%
详细
事件:4月14日晚,公司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23.08亿元,同比增长12.83%;实现归母净利润3.27亿元,同比下降20.44%;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47亿元,同比下降33.13%。2021年Q4,公司实现营收5.94亿元,同比增长8.89%,环比增长9.57%;实现归母净利润5063万元,同比下降37.65%,环比增长30.04%。原材料价格上涨自产酚醛树脂盈利下滑,公司业绩承压。报告期内,公司自产酚醛树脂业务产能利用率稳步提升,其中两大子公司彤程化学和华奇化学产能利用率在90%以上,报告期内新收购的镇江子公司也处于产能逐步恢复状态。2021年公司自产酚醛树脂业务产品销量达12.97万吨,同比提升35.4%。然而,由于2021年下半年原材料价格的大幅走高,公司2021H2成本压力明显增加。公司自产酚醛树脂2021年业务毛利率同比降低约9.5pct,致使全年业绩承压。后续来看,伴随着公司镇江工厂和新增6万吨/年橡胶助剂项目的进一步放量,公司自产酚醛树脂业务仍有望保持稳步增长。 此外,由于报告期内子公司北京科华并表,公司研发费用显著增加,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达1.47亿元,同比增长77.2%。光刻胶持续通过验证获得订单,产能放量未来可期。产品验证方面,2021年内公司共有20余支新产品通过客户验证并获得订单,其中包括KrF光刻胶、i线光刻胶、LED及先进封装用光刻胶。2021年公司电子材料业务营收达1.11亿元,其中北京科华营收为9261万元。参股公司方面,公司目前持有面板光刻胶生产商北旭电子42.4%股权。2021年北旭电子面板光刻胶实现销售收入2.56亿元,同比增长22.7%。同时,北旭电子潜江工厂年产6000吨正性光阻项目已于2022年1月正式投产,将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市占率。此外,公司全资子公司彤程电子旗下年产1.1万吨光刻胶及2万吨相关配套试剂项目预计于2022年上半年完成建设,并将于2022年下半年进入试生产和客户验证阶段。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由于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公司成本压力增加致使2021年业绩低于预期。我们下调公司2022-2023年的盈利预测,并新增2024年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5(下调24.4%)/6.50(下调28.1%)/8.23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2年PE约为38倍。我们认为后续伴随着公司特种橡胶助剂产能的进一步放量,同时叠加公司电子材料产品向下游的持续导入和产能扩张,公司仍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我们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风险提示:原材料及产品价格波动,产能建设风险,产品研发及验证风险。
亿华通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4-17 65.00 -- -- 94.16 3.47%
67.26 3.48%
详细
事件:亿华通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2021年度实现营业收入6.29亿元,同比增长9.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1.6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亏损1.78亿元,亏损同比扩大。坏账计提比例提升导致亏损扩大。公司21年净亏损同比扩大,主要由于加大计提了申龙客车和中植汽车(淳安)应收款项坏账损失,坏账计提比例从2020年的40%提升至90%,同时计提了部分存货跌价损失。公司主要产品燃料电池系统21年收入5.18亿元,同比增加3.63%,毛利率40.4%,同比下降4.69pcts,主要系随着行业市场的竞争发展,公司销售定价有所下降所致。 新产品技术研发突破,行业市占率领先。公司完成了两款新一代高功率燃料电池系统产品G120和G80Pro的研发,于2021年底发布了额定功率达到240kW的燃料电池系统产品,研发能力与技术领先。根据公司年报和工信部发布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上公告的氢燃料电池车型(不含底盘)共499款,其中搭载公司燃料电池系统的整车公告81款,占比16.23%,位居行业前列。冬奥会&示范城市群政策催化,亿华通作为系统集成龙头将优先收益。在碳中和背景下,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是重要抓手之一,燃料电池降本进程快速推进,城市群申报完毕,冬奥将重点示范,地方配套、行业龙头公司的融资也在加速推进。超过700辆搭载公司燃料电池系统的车辆投放在冬(残)奥会中用于交通保障,进一步推动了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和市场化的进程。搭载公司产品的燃料电池汽车已在北京、张家口、上海、成都、郑州及淄博等多个城市投入运营。 外资&产业认可公司龙头优势凸显,拟赴港上市拓宽融资渠道。2021年8月,公司以简易程序拟向UBS、北汽新动能、JPMorgan及MorganStanley等四家特定对象发行股票850,991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亿元。为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公司正在申请首次公开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相关工作正在有序进行。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受疫情影响、原材料价格上涨且随着产业化进程竞争加剧,我们下调公司22/23年业绩,新增24年业绩,预计公司22-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17/1.91/3.40亿元(下调41%/34%),当前股价对应PE为80/49/27倍。综合考虑行业高成长性、公司强大的配套能力与市场拓展能力、自产电堆与规模化,盈利能力提升空间大,公司作为科创板燃料电池第一股,有望受益行业高增长,看好公司成长趋势,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竞争加剧、订单不及预期、客户集中度高,应收账款回款不及预期。
恒力石化 基础化工业 2023-04-17 16.99 -- -- 17.38 2.30%
17.38 2.30%
详细
事件:2022年4月14日,恒力石化、恒力化纤与大连热电、热电集团签署《重大资产重组意向协议》。公司拟向大连热电出售公司直接及间接持有的康辉新材100%股权。 大连热电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恒力石化、恒力化纤合计持有的康辉新材100%的股份。 点评:11、全资子公司康辉新材拟分拆上市,重组后康辉新材仍并表于公司主体截至2022年4月14日,公司持有康辉新材59.5124%的股份,公司全资控股子公司恒力化纤持有康辉新材40.4858%的股份,因此公司实际持有康辉新材100%的股份。公司拟向大连热电出售公司直接及间接持有的康辉新材100%股权,大连热电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恒力石化、恒力化纤合计持有的康辉新材100%的股份。本次分拆完成后,公司股权结构不会发生变化,大连热电将成为康辉新材的控股股东,恒力石化将成为大连热电的控股股东。 总体看,本次重组完成后不会导致公司丧失对康辉新材的控股权,康辉新材业绩仍并表于公司主体,康辉新材未来业绩增厚公司仍然受益。也不会对公司其他业务板块的持续经营运作构成实质性影响,不会损害公司独立上市地位和持续盈利能力。 22、重组后康辉新材将专注于新材料领域,拥有独立融资能力保障未来发展康辉新材是上市公司差异化、高性能绿色环保薄膜与塑料新材料的主要发展平台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经过近十年的工艺技术积累与业务快速发展,康辉新材在中高端功能性薄膜和塑料新材料领域的行业竞争力持续提升,跻身国内一流水平。 2021年,康辉新材实现净利润10.86亿元。截至2021年末,康辉新材在营口基地拥有年产24万吨PBT工程塑料产能,是国内最大的PBT生产商,主要应用于汽车配件、聚合物合金、光缆保护套、电子电器等产业领域;拥有年产38.5万吨BOPET功能性薄膜产能,应用于BOPET的光学器材、离型保护、电子电器、车用装饰、建筑领域、包装领域等高附加值环节;拥有基于自主技术国内单套最大的年产3.3万吨PBAT产能,应用于PBS/PBAT的食品级购物袋、餐具和吸管领域等绿色环保应用。此外,康辉新材自主研发的高平滑MLCC(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离型基膜已实现量产;超平滑MLCC离型基膜工艺定型,并完成了日韩企业对样品的认证,开始小批量生产;超高平滑MLCC离型基膜通过日韩企业技术验证,正在加速推进中,以期快速实现量产。康辉新材开发的12微米在线涂硅离型膜成功实现量产并出口,成为国内唯一、全球第二家能够生产出该厚度产品的企业,月生产能力超过6000万平方米。 未来康辉新材在建年产80万吨功能性聚酯薄膜、塑料项目,45万吨可降解塑料,16亿平方米锂电隔膜等。1)年产80万吨功能性聚酯薄膜、功能性塑料项目:建设地位于江苏汾湖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总投资111.2亿元,建设内容包括高端功能性聚酯薄膜47万吨、特种功能性薄膜10万吨、改性PBT15万吨、改性PBAT8万吨。本项目生产国内紧缺、具有差别化、高附加值的产品,满足客户对中高端聚酯薄膜及功能性塑料的需求。2)年产45万吨PBS类生物降解塑料项目:建设地位于大连长兴岛,总投资17.98亿元,主要建设45万吨的PBS/PBAT可降解新材料产能。3)年产16亿平方米锂电隔膜项目:康辉新材引进日本芝浦机械株式会社和青岛中科华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湿法锂电池隔膜生产线共12条,年产能16亿平方米,自2022年1月起开始建设,预计18个月内完成交付。 康辉新材分拆重组上市后,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为康辉新材后续做大做强提供坚实的资金基础,能够更好地专注于功能性薄膜、PBT工程塑料、和PBS/PBAT生物可降解新材料和锂电隔膜领域的专业化经营发展。加快推动康辉新材在高端功能性薄膜、生物可降解新材料等国内紧缺的化工新材料产品的瓶颈突破,增强在核心技术研发和高端产能布局方面的发展能力。康辉新材拥有独立融资能力后,项目建设和研发投入资金有保障,未来业绩有望快速增长,也将进一步增厚公司的合并报表利润。 33、康辉新材业绩和估值有望提升,公司有望长期受益我们认为,一方面康辉新材业务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康辉新材利润占公司总体利润比例较小,公司估值主要基于大炼化等业务,因此康辉新材分拆上市后不会影响公司现有的估值逻辑。另一方面,康辉新材主要聚焦于高附加值的新材料业务,拆分上市后市场有望给予更高的估值,从而充分反映康辉新材的价值。康辉新材分拆上市后,拥有独立融资能力保障未来发展,业绩有望快速增长。未来随着康辉新材业绩快速增长以及估值水平的提升,公司持有的康辉新材股权将从非流动资产转变为高质量高流动性的上市公司股票资产,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也将更加健康。 44、夯实全产业链发展未来成长可期,看好“低估值++高成长性”的民营大炼化龙头依托上游“炼化+乙烯+煤化”的大化工平台,全产业链模式协同效应显著。 公司于大连长兴岛石化产业园区建设完成了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500万吨/年现代煤化工装置、150万吨/年全球单体最大乙烯项目和5套单体合计1160万吨/年的PTA装置共四大产能集群。公司持续强化上游“大化工”平台支撑的同时,加快布局下游高端新材料,使得公司上游丰富的“化工原料库”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上游“油煤化”融合的原料产品产出将为下游高附加值产品持续赋能。 加速转型布局下游新材料,当前时点看具备“低估值+高成长”特点。在“碳中和”背景下,公司目前正处于加速向下游高附加值领域延伸的阶段,我们认为公司作为民营大炼化龙头,自身原有业务的业绩表现有望持续亮眼,同时下游产业链的完善布局也将带来可观的业绩增量并降低业绩波动性,未来依旧具备较高成长性。从估值角度看,截至2022年4月14日,公司22年PE仅10倍,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间,我们认为在当前时点,公司兼具“低估值+高成长性”特点,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 55、公司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到目前分拆上市并未实施,仅处于规划阶段,因此我们维持公司22-24年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的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66.77亿元/181.60亿元/207.00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37元/2.58元/2.94元,维持“买入”评级。 66、风险提示新增产能投放进度不及预期,全球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国际原油价格波动,重组失败风险。
天赐材料 基础化工业 2023-04-14 41.36 -- -- 47.35 13.01%
47.68 15.28%
详细
事件:4月 10日晚,公司发布 2022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 223.17亿元,同比增长 101.22%;实现归母净利润 57.14亿元,同比增长 158.77%;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55.39亿元,同比增长 155.38%。22年 Q4公司实现营收 58.88亿元,同比增长 31.79%,环比减少 2.92%;实现归母净利润 13.54亿元,同比增长106.82%,环比减少 6.89%。 点评: 公司 22年业绩表现亮眼,锂电材料销量同比大增。2022年公司业绩大幅增长,其中营收的主力军锂电材料业务实现营收 208.22亿元,同比大增 113.94%,全年锂电材料的产销量分别为 43.9、43.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 95.5%、92.0%,其中电解液销量同比增长 122%。但是,由于锂电材料供需格局由紧张回归正常,22年以来整体价格呈现下降的态势,根据百川盈孚数据,22年 Q4电解液、溶质六氟磷酸锂的市场均价分别为 6.8、28.1万元/吨,环比变动+0.02%、+7.58%,较 22年高点(2月底)的 12、57.5万元/吨分别降低 43.6%、51.2%。22年该业务板块毛利率为 38.55%,同比增加 2.52个百分点。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方面,2022年公司销量稳步增长,实现销售收入 11.35亿元,同比增长 3.02%,毛利率为 29.83%,同比减少 3.75个百分点。 锂电材料产业链一体化布局愈加完善,新增产能释放顺利。截至 2022年年底,公司现有锂电池材料产能 51.09万吨/年,在建产能 169.5万吨/年,在建产能中的年产 2万吨 LiFSI 项目已于 23年 3月底进入试生产阶段。与此同时,在循环经济体系的持续布局下,公司正极材料业务已于 22年开始放量,宜昌 30万吨/年磷酸铁项目一期已于 10月进入投料试生产阶段,现已稳定生产,22年磷酸铁销量同比增长71%。磷酸铁二期项目已基本完成桩基施工,2.5万吨/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已于 23年 3月开始试生产。另外,公司进军锂离子电池辅材领域,于 22年 6月正式发布 4种锂离子电池粘结剂和 PACK/模组用胶粘剂的新技术与新产品,并积极与各大电芯客户推进合作。公司还于 22年 11月公告披露收购东莞腾威 85%股权,进一步实现锂离子电池用胶领域产品线的搭建。 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业务发展稳定,持续深度绑定国内外大客户。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方面,22年公司销量稳步增长,实现销售收入 11.35亿元,同比增长 3.02%。 截至 2022年底,公司现有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产能 7.84万吨/年,产能利用率在50%-100%之间,在建产能 12.3万吨/年,包括年产 18.5万吨日用化工新材料项目和年产 6万吨日化基础材料项目(一期),后者已于近日进入试生产阶段,并已产出部分合格产品。22年公司在洗护领域持续深度绑定国内外大客户,积极配合大客户行进关键原材料的开发和供应。特种化学品方面,由于大宗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市场整体低迷,公司采取积极的销售策略和渠道布局,并重点拓展工业有机硅和新能源领域。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锂电材料的再扩产有望进一步增厚业绩,但由于电解液供需格局扭转,价格处于下行的态势,我们下调公司 23-24年盈利预测,新增 25年的盈利预测,预计 23-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8.16(下调 26.8%)/60.79(下调 25.7%)/81.04亿元。公司作为电解液行业龙头企业,在产能规划及产业链布局方面拥有显著优势,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东宏股份 建筑和工程 2023-03-13 12.13 -- -- 12.24 -0.65%
13.29 9.56%
详细
事件:东宏股份发布2022 年年报。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归母净利润/ 扣非净利润29/1.5/1.3 亿元,同比+29%/+12%/+5%;22Q4,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7.7/-0.02/-0.14 亿元,同比+35%/+81%/+12%。 点评: 新增产能释放,带动产销量大幅增长。2022 年,公司PE 管/钢丝管/防腐管/保温产品/PVC 产品收入分别为4.6/3.8/10.2/3.1/0.9 亿元,同比+13%/-7%/+112%/+80%/+104%。2022 年,公司产销量分别为27/25 万吨, 同比+55%/+61%。产销改善主要由于:1)新增产能逐步释放;2)需求向好, 2022 年基建投资增速前低后高。 22Q4 盈利能力边际向好,收现比同比明显改善。2022 年,公司综合毛利率19.3%,同比-0.1pct;其中22Q4 毛利率为19.8%,同比+8.0pcts,环比+3.8pcts, 边际已出现改善趋势,或主要受益于原材料成本下行。2022 年,公司主要原材料聚乙烯/聚氯乙烯/钢丝/钢管钢带采购均价分别同比+1%/-12%/-13%/-14%。现金流层面,2022 年经营性净现金流+0.18 亿元,同比+2.19 亿元,主要由于收现比改善,2022 年公司收现比101%,同比+12pcts。 2022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低于收入增速,主要由于减值计提增长较快所致; 2022 年,公司信用减值损失及资产减值损失共计0.97 亿元,同比+131%,占收入比重为3.4%,同比+1.5pcts。减值增长较快主要由于应收账款账龄结构变化所致,截至2022 年末,公司账龄为2-3 年的应收账款约4.3 亿元,同比+4.2 亿元,该账龄区间坏账准备1.28 亿元,同比+1.23 亿元;账龄结构拉长或主要由于:1)项目大型化导致付款周期变长;2)公司下游领域以政府类项目为主, 受地产行业景气度低迷影响,2022 年基建地产链资金相对缺乏。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2022 年东宏股份产销量大幅增长,带动公司收入保持较快增长,部分产品品类收入增长接近翻倍。22Q4 公司毛利率环比已出现明显改善,原材料成本波动对公司盈利能力压制有望阶段性解除。展望2023 年,宏观复苏预期下,公司或将保持较快增长。考虑到2022 年净利润实际水平与我们此前预测值差异较大,结合我们对公司产能增长、市场竞争格局等方面的判断, 我们调整公司2023-2024 年EPS 预测分别为1.46 元(下调22%)、1.73 元(下调27%),新增2025 年EPS 预测2.18 元。现价对应2023 年动态市盈率8x,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能释放不及预期。
方大炭素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03-09 6.58 -- -- 6.93 5.32%
6.93 5.3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 年业绩快报,预计实现营业收入54.04 亿元,同比+16.18%, 实现归母净利润8.94 亿元,同比-17.54%;预计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79 亿元,同比+36.60%,环比+17.97%,实现归母净利润4.27 亿元,同比+102.54%, 环比+239.18%。 2022 年4 季度电炉开工环比改善,原料价格下行带动行业亏损大幅收窄:根据Mysteel 数据显示,2022 年Q4 85 家电炉钢开工率均值为58.72%,较Q3 环比提升4.50pct,根据百川盈孚数据显示,2022 年Q4 石墨电极行业平均成本为27436.84 元/吨,较Q3 环比-2.66%,毛利为-1011.88 元/吨,较Q3 环比收窄37.76%。 2023 年1-2 月石墨电极行业成本进一步下行带动行业盈利改善:根据百川盈孚数据显示,2023 年1-2 月行业平均成本为26507.02 元/吨,较2022 年Q4 均值下降3.39%,行业毛利均值为-334.65 元/吨,较2022 年Q4 行业毛利亏损较Q3 环比收窄66.93%。 国内双碳政策预期再升温,有望带动中期石墨电极行业盈利转好:3 月5 日,工信部部长金壮龙表示“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四个行业都制定了碳达峰方案,通过顶层设计已经明确了工业碳达峰的目标、任务、途径和措施,下一步就是要一件一件抓落实”,且近半年来,各地密集出台双碳相关政策,高碳行业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预期再度升温,由于石墨电极主要应用在短流程炼钢,相较于长流程炼钢可以明显减少碳排放量,故国内双碳政策预期再升温有利于石墨电极行业的中期景气度回升。 公司积极调节产品结构,2022 年上半年炭砖产品销量达到1.3 万吨:2021 年, 公司生产石墨电极16.93 万吨,炭砖1.93 万吨,而2022 年上半年面对电炉开工率不足等不利影响,灵活调整产品结构,生产石墨电极8.4 万吨,炭砖1.3 万吨。2022 年上半年度炭砖产量是2021 年全年产量的67.36%。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为应对石墨电极行业盈利能力走弱的影响,公司积极调解产品结构,增大炭砖产量,我们上调公司2022 年业绩预测10.86%至8.94 亿元,维持公司2023-2024 年盈利预测不变为11.23、15.31 亿元,当前“双碳” 政策预期再度升温,将提升公司中长期投资价值,且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兼具炭素新材料业务,为未来发展提供新动能,后续盈利有望持续回升,故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石墨电极行业下游需求大幅走弱;针状焦、石油焦原料价格大幅上涨。
九丰能源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3-03-09 24.65 -- -- 25.30 1.28%
24.96 1.26%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2年年度报告,22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40亿元,同比+30%,实现归母净利润 10.9亿元,同比+76%;其中 Q4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37亿元,同比-45%、环比-48%,实现归母净利润 1.5亿元,同比+1294%、环比-50%。利润分配方案为每股派发现金红利 0.30元(含税)。 点评: 清洁能源业务积极稳健发展,22年业绩实现大幅增长: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主要系 LNG 价格同比大幅增长与 LPG 业务量价同比大幅增长所致。LNG、PNG 业务方面,2022年,受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欧洲天然气供需格局持续偏紧,国内外天然气中枢价格整体上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2年我国液化天然气均价为 6828元/吨,同比+37%。在终端气价水平整体偏高大环境下,公司充分利用自身在资源池、LNG 船运、国际信用、专业能力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探索国际业务的稳定顺价模式,规避跨期风险敞口,通过价价联动、背靠背交易、协议顺价等方式,构建不同类型资源与客户的匹配关系,强化国际、国内业务顺价能力,公司 22全年 LNG、PNG 等产品销量达 146万吨,同比-25%,实现销售收入 126亿元,同比+27%。 LPG 业务方面,2022年,公司在巩固民用气消费市场的基础上,强化在化工原料用气市场的布局与投入力度,化工原料气业务取得积极突破。在新项目拓展方面,公司与惠州市港口投资集团、惠州大亚湾石化工业区投资等相关方达成协议,拟共同投资建设液化烃码头项目(5万吨级),并与惠州港公用液体化工码头、惠州大亚湾石化工业区投资、湖南宇新化工等相关方共同投资建设配套 LPG 仓储基地,打造“码头+库区”一体化服务模式,为埃克森美孚乙烯项目、湖南宇新化工可降解塑料项目、化工园区的其他潜在客户相关项目以及公司 LPG 业务提供一体化配套服务。 公司 2022年度 LPG 产品销量达 198万吨,同比+11%,实现销售收入 104亿元,同比+33%。未来,随着下游需求进一步回暖,天然气价格中枢不断回落,公司发展空间广阔。 依托产业链优势发展能源服务与特种气体业务,公司盈利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在能源服务业务方面,2022年,公司依托 LNG 船运、LNG 接收与仓储、LNG 槽运等业务与资产上游资源方提供井口天然气回收利用配套作业业务,形成能源服务业务并重点推动。目前公司自主控制 8艘运输船,其中 4艘 LNG 船舶(2艘自有,1艘待交付,1艘在建),4艘 LPG 船舶(2艘租赁,2艘在建),据公司测算,全部 LNG、LPG 船舶投运后,年周转能力预计达 400-500万吨。22全年公司能源物流业务实现营收 2.7亿元,实现毛利 0.98亿元,实现毛利率 36%。 在特种气体业务方面,公司通过延伸 LNG 业务产业链,将内蒙森泰 BOG 提氦项目由点到面拓展为氦气业务,公司高纯度氦气设计产能为 36万方/年,全年氦气产量约 18万方。同时,公司根据氢能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确定了氢气业务的短中长期发展规划,与巨正源和国鸿氢能开展合作,利用自身原料气开展“天然气重整制氢”业务,并以此为基础积极向电子特气等领域拓展,形成特种气体业务,拓展公司新利润增长点。公司能源服务与特种气体业务,和主营的清洁能源业务共同形成“一主两翼”发展格局,在发挥业务协同性的同时,进行针对性的资源投入和重点布局,可以有效提升公司整体发展质量,公司盈利稳定性有望进一步增强。 打造“海气+陆气”双气源,有效推进“上陆地、到终端、出华南”战略:2022年度,公司积极推进“上陆地、到终端、出华南”的 LNG 业务发展战略,把陆气资源整合放在优先位置,通过外延式并购方式推进优质资产布局,并取得积极进展。2022年 11月 30日,森泰能源 100%股权已变更登记至公司名下,成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森泰能源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31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3亿元。2022年 6月,公司成为华油中蓝第一大股东,森泰能源与华油中蓝二者共有近 100万吨/年陆上 LNG 产能,公司将在“陆气资源”方面获得重要支点。 2022年 10月 21日,公司与中国油气控股签署了《重组意向协议》,拟参与中国油气控股重组获得煤层气资源。未来,公司将正式形成“海气+陆气”双气源格局,有效降低单一气源对经营活动可能造成的波动;其次,公司的市场辐射范围将从华南区域快速扩展至西南及西北区域,走出华南市场;再次,上市公司将借此优势快速切入到 LNG 汽车加气市场,有效扩展终端应用领域,大大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上陆地、到终端、出华南”战略不断推进,清洁能源业务积极稳健发展,依托产业链优势发展能源服务与特种气体业务,培育新业绩增长点,未来发展动能强劲。因此我们维持公司 2023-2024年盈利预测,新增 2025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3-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2.57、15.18、18.03亿元,折算 EPS 分别为 2.01、2.43、2.88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及产品价格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能建设风险,研发风险,新产品市场拓展不及预期。
平安银行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3-03-09 13.63 -- -- 13.58 -0.37%
13.60 -0.22%
详细
事件: 3 月8 日,平安银行发布2022 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799 亿,同比增长6.2%;实现归母净利润455 亿,同比增长25.3%。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2.36%, 同比提升1.51 个百分点。 点评: 盈利增速稳定在25%上方,为行业较高水平。2022 年平安银行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6.2%、25.3%,增速较1-3Q 分别下降2.5、0.6pct。其中, 净利息收入、非息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8.1%、1.5%,比上季分别下降0.6、7.3pct。拆分盈利同比增速结构,规模扩张、非息、拨备为主要正贡献项;从边际变化看, 规模扩张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息差转为负向拖累、非息贡献明显收窄,拨备由负向拖累转为正贡献。 “以量补价”驱动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8.1%,较3Q 末下降0.6pct 1)资产端维持较高增速,4Q22 零售信贷维持较高投放强度。2022 年末,平安银行生息资产、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8.4%、8.7%,增速较上季末分别变动1.4、-2.2pct。贷款占生息资产比重较上季末下降1.3pct 至63.5%。4Q 单季新增信贷278 亿,同比少增570 亿;新增贷款主要投向零售领域,单季新增435 亿,票据压降120 亿。零售信贷主要品种上,住房按揭及持证抵押、汽车金融、“新一贷” 分别同比增长19.6%(其中住房按揭同比增长1.8%)、6.6%、0.7%;受疫情反复、居民收入预期等因素影响,信用卡应收账款同比下降6.9%,但通过增强“实动率”等精细化经营,信用卡循环及分期日均余额较去年全年增长22.1%。非信贷类资产方面,在行业性有效信贷需求相对不足情况下,公司适当增配了EVA 较高的债券类资产,金融投资4Q 单季增加631 亿,同比多增226 亿。 后续看,“疫后复苏”背景下,经济活力预计进一步修复、居民消费场景约束相应得到一定释放。平安银行作为特色鲜明的零售银行,无论是作为零售基石产品的涉房类信贷,还是近年来重点发力的汽车金融、信用卡等消费信贷领域,都有望随着有效需求修复录得更好表现。 2)存款延续较好增长态势,个人存款占比升破31%。截至2022 年末,平安银行计息负债、存款同比增速分别为7.1%、11.8%,较上季末分别提升2.5、0.8pct, 存款占计息负债比重较上季末下降1.2pct 至70.9%。其中,个人存款、对公存款同比增长34.3%、3.9%,零售存款占总存款的比重较3Q 末提升3.4pct 至31.2%。预计疫情及封控举措影响下,微观经济主体风险偏好下降,货币贮藏性需求较高;叠加11 月中下旬以来理财赎回压力加大,进一步带动部分资金回表, 共同推升零售存款高增。 3)息差季环比收窄2bp 至2.75%。平安银行2022 年净息差2.75%,季环比收窄2bp,同比下降4bp。①资产端,生息资产收益率为4.83%,季环比下滑2bp, 同比下降12bp;其中,贷款收益率为5.9%,季环比下降4bp。资产端收益率受银行业贷款定价下行因素拖累。②负债端,计息负债成本率为2.16%,季环比微升1bp,同比下降5bp;其中,存款成本率2.09%,季环比提升2bp。存款成本主要受定期存款余额占比提升拖累,与银行业“存款定期化”加剧趋势相一致。 非息收入同比略增1.5%,手续费收入、净其他非息收入增速“一降一增”,其中,1)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降8.6%至302 亿,降幅较1-3Q 有所收窄, 主要受资本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代理基金等收入下降;同时,疫情管控等因素约束居民线下消费活动,也对信用卡等手续费收入形成一定影响; 2)净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长22.3%至196 亿,主要是由于票据贴现、汇兑损益等业务收入贡献。 不良率维持低位,涉房类资产整体风险可控。截至2022 年末,平安银行不良贷款率较上季末上升2bp 至1.05%,继续位于1.1%以下。其中,企业不良贷款率较上季末下降10bp 至0.61%;零售贷款不良率较上季末提升9bp 至1.32%。疫情影响下,部分居民就业和收入受到影响,“新一贷”和信用卡等业务不良率有所上升。不良相关指标方面,关注贷款占比较3Q 末提升33bp 至1.82%,但逾期60 天以上贷款占不良的比重较3Q 末下降6pct 至83.0%,逾期90 天以上贷款占不良的比重较3Q 末下降6.8pct 至69.2%。 2022 年公司计提贷款减值损失642 亿元,同比增长8.0%。信用成本较上年末下降12bp 至1.93%。截至2022 年末,拨备覆盖率290.3%,较3Q 末持平; 拨贷比3.04%,较3Q 末提升5bp,保持较强的风险抵补能力。 涉房类资产质量方面:1)公司实有及或有信贷、自营债券投资、自营非标投资等承担信用风险的业务余额3236 亿(较3Q 末-117 亿),主要为对公房地产贷款余额2835 亿(较3Q 末-105 亿);其中,开发贷927 亿(较3Q 末-81 亿) 占贷款总额的2.8%(较3Q 末-0.3pct)。对公房地产贷款不良率较3Q 末提升71bp 至1.43%;2)理财资金出资、委托贷款、合作机构管理代销信托及基金、主承销债务融资工具等不承担信用风险的业务余额896 亿元(较3Q 末-158 亿元)。 当前房地产政策的持续转暖有助于缓释银行涉房类融资的资产质量压力,经济回暖也有助于修复居民受损的资产负债表,我们预计公司2023 年资产质量有望呈现稳中向好。 各级资本充足率保持稳健。截至2022 年末,平安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64%、10.40%、13.01%,分别较3Q 末下降0.17、0.25、0.32pct。根据央行发布的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D-SIBs)名单, 平安银行最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底线要求为7.75%,当前资本安全边际在1 个百分点左右。我们认为,为保持充足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公司能够维持一定的盈利增速。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平安银行近年来依托金融科技赋能、集团协同等多重优势,大力推动零售转型。2022 年末,零售客户AUM 近3.6 万亿,较上年末增长12.7%,“疫后复苏”逻辑下,公司零售信贷投放能力有望显著增强,资本市场回暖也有助于财富管理相关代销收入提升。维持2023-24 年EPS 预测为2.88/3.46 元,新增2025 年EPS 预测为4.10 元,对应2023-25 年PB 为0.63/0.55/0.48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如果经济修复不及预期,可能导致居民就业、收入和消费承压, 影响公司零售转型进展;2)房地产风险释放超预期,拖累整体银行业资产质量。
和而泰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3-09 16.89 -- -- 18.23 7.24%
18.68 10.6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关于全资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公告,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佛山市顺德区和而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于近日与某客户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以下简称“本协议”),协议约定该客户在2023 年向顺德和而泰采购50 万套以上产品订单,订单涉及公司储能业务领域产品。本协议为合作意向性协议,后续双方将签署具体合作协议以明确合作事宜并深化双方合作。 点评: 加速汽车电子产业布局。2019 年,公司正式成立汽车电子子公司,扩充汽车电子研发团队、销售团队、运营管理团队等,全力支持汽车电子业务的快速发展, 快速打开了公司第二增长曲线。目前,公司与全球知名汽车电子零部件厂商博格华纳、尼得科等形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获取了多个平台级项目;同时,与汽车整车厂建立了紧密的业务合作关系,有望为公司长期成长注入动力。 储能业务持续拓展。受益于在智能控制器领域多年积累的成熟研发能力和产品落地经验,公司进一步横向拓展控制器行业领域,积极布局储能业务领域电池管理系统(BMS)、储能变流器(PCS)等核心部件以及大型储能设备的控制业务及家庭储能业务。 截至2022 年6 月30 日,公司储能业务形成销售收入2217.60 万元。该协议的签署将进一步深化公司与该客户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双方后续更全面、深入、更具规模化的合作夯实基础;也将进一步稳固公司在储能行业的市场地位,为未来更大市场的开拓带来标杆效应。我们认为,公司有望持续扩大市场边界,开辟新的业务增长曲线。 发挥集成供应链综合优势。近年来,电子原材料供应紧张,部分核心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给公司经营成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公司充分发挥集成供应链综合优势,灵活调整供应机制,与紧缺物料供应原厂对话,通过锁定库存、提前备货等方式,保证供应稳定;同时,公司通过客户协同、产销协同、生产协同和供应商协同等共同运作的管理机制,实现客户满意度的提升、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同时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受上游电子元器件市场供需紧张的影响,以及行业需求边际放缓影响,使得公司业绩承受一定压力。我们下调公司2022-2024 年的归母净利润预测为5.18/6.92/9.38 亿元,较前次下调幅度为34%/34%/31%, 对应PE30/23/17X。我们看好新能源业务打开公司的长期成长空间,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毛利率下滑风险;下游市场需求不及预期。
恩捷股份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03-06 119.70 -- -- 117.12 -2.16%
124.05 3.63%
详细
事件:3 月2 日晚,公司发布2022 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25.9 亿元,同比增长57.7%;实现归母净利润40.0 亿元,同比增长47.2%;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8.4 亿元,同比增长49.6%。2022Q4 公司实现营收33.1 亿元, 同比增长25.3%,环比减少6.0%;实现归母净利润7.7 亿元,同比减少19.5%, 环比减少35.8%。 22 年公司锂电隔膜产能大幅扩张,收入规模和盈利能力均大幅增长。22 年公司业绩同比大幅增长,公司主营的膜类产品(包括BOPP 烟膜、BOPP 平膜及锂电池隔离膜产品)销量达10.3 万吨,同比增长30.6%,其营业收入为112.5 亿元, 占总营业收入的89.4%,毛利率维持高位,为50.4%。公司持续扩充锂电隔膜产能,现有产能70 亿平方米,位于全球首位。截至22 年底,重庆恩捷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微孔隔膜项目(二期)在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江苏恩捷动力汽车锂电池隔膜产业化项目的部分基建已完工;匈牙利锂电池隔膜项目基建已完工,正在进行设备的安装工作;玉溪恩捷锂电池隔膜项目顺利推进。与此同时,公司与Celgard 合资建设的首条干法隔膜产线正在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预计于23 年逐步形成产能。另外,BOPP 薄膜业务方面,截至22 年底,红塔塑胶年产7 万吨BOPP 薄膜改扩建项目生产厂房已建成,新产线设备在调试中。随着公司新增项目实施,公司产能将逐步释放,业绩增量可期。 锂电隔膜龙头地位稳固,充分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市场的快速增长。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市场高速发展,带动锂电隔膜行业高景气。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显示,截至22 年底,中国锂电隔膜出货量124 亿平米, 同比增长59%,其中湿法隔膜占比达75%。未来随着储能市场的快速增长,将进一步带来湿法和干法隔膜增量市场,行业前景广阔。22 年公司隔膜产能和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一,产品品类丰富达180 种,有望充分受益于行业高景气。 公司持续与下游主流电池厂商加强战略合作,签订保供协议保障产能消耗。公司的主要客户包括众多国内外主流电池厂商。22 年,公司与全球锂电池行业龙头宁德时代合作的厦门恩捷锂电池隔膜项目正在进行前期筹备工作,与锂电池行业领先企业亿纬锂能合资的湖北荆门锂电池隔膜项目正处于基建阶段,部分厂房及配套设施已基本完工。与此同时,公司还与多家高端客户如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国轩高科签订2023 年度隔膜保供协议,不断加深与重要客户的长期合作。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由于行业竞争加剧,公司盈利能力可能有一定程度下滑, 我们下调公司2023-2024 年的盈利预测,新增2025 年的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23(下调11.4%)/82.30(下调25.9%) /95.03 亿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落地风险,产能建设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欧陆通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3-06 57.54 -- -- 70.44 22.25%
84.68 47.17%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预案,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7.88亿元(含7.88亿元),其中4.03亿元拟用于充换电设施的充电模块生产项目,2.70亿元拟用于新总部及研发实验室升级建设项目,其余为补充流动资金。 完善充电模块战略布局,乘风行业需求释放。充换电设施的充电模块生产项目旨在扩大充电模块产能,实施地点为长三角,拟投资金额为 4.03亿元。在能源转型和双碳背景下,我国和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增长,充电设施缺口较大,充电桩需求快速释放,充电模块在直流充电桩成本中占比达 41%,有望充分受益于行业需求增长,为公司新增产能的消化提供有力保障。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以上海为总部、在苏浙皖设制造基地的联动模式。公司现有生产资源主要在珠三角地区,新增长三角产能,把握行业机遇期,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直流桩电压不断提升,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年报(2021)》,我国直流充电桩平均功率从 2016年的 63KW 提升至 2020年的 132KW。公司在 2022年末推出自主研发的充电桩 63kw 和 75kw 液冷模块,以及 25kw 和 30kw 的双向模块,部分产品采用碳化硅技术设计,推升效率高,并取得欧规、美规 EMI/EMC 等证书,产品技术突出,符合充电模块行业趋势。 增强研发技术储备,把握下游需求机遇。新总部及研发实验室升级建设项目旨在增强公司研发技术储备,丰富产品体系和竞争力,拟投资金额为 2.70亿元。开关电源涉及多学科交叉技术领域,产业集群度高,规模效应显著。公司深耕电源行业,不断延伸产品线,提高产品功率,拓宽应用场景,增强产品附加值和业务成长性,积极把握高功率、智能化、绿色化等发展趋势下的电源产品升级机遇。 根据中国信通院《数字中心白皮书(2022年)》,2021年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达 520万架,同比增长 30%。随着我国各地区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数据中心投资力度有望加大,将会带动配套电源产品需求量增长。公司增强相关储备,有望进一步满足客户的精细化、个性化需求,提升市场份额并增加中高端产品占比,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发布可转债预案,拟募资约 8亿元发力充电模块及其他业务领域,充分彰显公司对业务发展的信心。我们维持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 1.04、2.25、3.74亿元,对应 EPS 为 1.02、2.21、3.68元,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影响后归母净利润 1.70、2.51、3.84亿元,维持 “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客户较为集中的风险;次新股风险。
华正新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3-06 32.04 -- -- 35.20 9.55%
40.20 25.47%
详细
华正新材:专注于覆铜板领域,拥抱蓝海市场。华正新材成立于 2003年,公司主要从事覆铜板(包括半固化片)、复合材料(包括功能性复合材料和交通物流用复合材料)和锂电池软包用铝塑膜等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 5G 通讯、数据交换、新能源汽车、智慧家电、医疗设备、轨道交通、绿色物流等领域。公司于 2017年在上证主板上市。2022年受市场终端需求影响,产品价格下降,同时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产品毛利率下降。公司预计 20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3300万元-4000万元,同比减少 83.21%-86.15%。 覆铜板应用领域广泛,受益于 PCB 行业发展。受下游行业不断向多元化拓展以及下游行业需求扩张的拉动,全球 PCB 产值规模稳步上升,行业规模从 2000年的 416亿美元增长到 2021年的 809亿美元。同时,随着经济水平发展,数据通信、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的新一轮增长又创造了大量的 PCB 需求。公司覆铜板业务进一步深化落实产品结构升级和客户结构升级,2022年上半年,公司顺利发行可转债完成募集资金 5.7亿元,募投项目年产 2400万张高等级覆铜板。 我们认为,公司覆铜板业务有望受益于 PCB 行业的发展。同时,从库存角度看,我们认为 PCB 以及覆铜板行业公司库存压力有望缓解,库存周转天数有望进入下行通道。 IC 载板电子材料打开公司长期成长空间。IC 封装基板是封装测试环节中的关键载体,其基础材料分为积层绝缘胶膜和 BT 树脂等。据 QYR 数据,2021年全球积层绝缘胶膜类载板市场规模达到 43.68亿美元,预计 2028年将达到 65.2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5.56%。根据公司公告,2022年公司与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开展 CBF 积层绝缘膜项目相关产品的研发和销售。我们认为,该业务有望为公司提供长期成长动力。 业绩预测、估值与评级:华正新材专注于覆铜板领域,公司 2022年业绩有望触底,随着库存出清,需求复苏,产品价格有望上调,2023年起公司净利润有望重回增长趋势。IC 载板电子材料市场空间广阔,有望为公司提供长期成长动力。 我们预测公司 2022-2024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29.39/33.55/41.34亿元,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36/1.19/2.30亿元,对应 PE123/37/19X。 我们认为公司覆铜板业务周期性较强,远期净利润有望重回增长趋势。IC 载板电子材料业务在行业内布局领先,该业务壁垒较高,空间较大,有望给公司带来长期增长动力,保障公司长期成长。我们认为公司应享有一定的估值溢价,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波动的风险;市场竞争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汇率波动的风险。
天味食品 食品饮料行业 2023-03-06 18.95 -- -- 26.51 -1.19%
18.73 -1.16%
详细
事件:天味食品发布 2022年年报。22年实现营业收入 26.91亿元,同比+32.84%; 归母净利润 3.42亿元,同比+85.11%。其中,22Q4实现营业收入 7.82亿元,同比+24.51%;归母净利润 0.97亿元,同比-6.73%,业绩符合预期。 调整改革成效显著,22年收入恢复快速增长。22年公司坚持大单品战略和开发区域性特色产品并行,持续精耕渠道,坚持优商扶商、优化经销商管理模式,加上精细化管理提升终端动销,渠道库存保持良性,收入延续高增。1)分产品看,火锅调料/中式菜品调料/香肠腊肉调料/香辣酱/鸡精/其他分别营业收入 12.0/11.8/2.0/0.5/0.4/0.2亿元,同比+37%/+39%/-5%/+30%/+16%/+28%。其中火锅调料和中式菜品调料表现较好,主要系核心大单品手工火锅底料和鱼调料延续高增,在加强推广下季节性大单品小龙虾亦快速放量贡献收入。香肠腊肉调料收入同比下滑,与猪肉价格上涨、高温限电、春节前置及高基数有关。2)分渠道看,22年经销商/定制餐调/电商/直营商超/外贸分别实现收入 21.7/2.4/2.0/0.4/0.3亿元,同比+38%/-5%/+30%/+89%/+43%。其中,22年末公司共有 3414家经销商,同比增加 5家,而经销商数量基本持平下经销商渠道收入同比+38%,优商扶商成效显著。 提价对冲原材料上涨压力,费用合理收缩贡献利润弹性。1)22年毛利率为 34.22%,同比+2.00pct,毛利率有所回升主要系部分原材料比如油脂价格下降和 22Q4公司对部分产品提价对冲成本上涨,以及 21年为毛利率低点。2)22年销售费用率为14.42%,同比-5.05pct,主要系公司精准投放市场费用、合理控制广告费用,23年公司将调整销售费用结构,投入 0.7-1亿元广告费用(22年广告费用约 0.2亿元),同时缩减搭赠费用,23年整体销售费用率预计不高于 22年。3)22年管理费用率为 5.58%,同比+0.15pcts,主要系股权激励确认相应管理费用增加。此外,公司积极降本增效,数字化建设提高运营效率,22年 5月公司智慧工厂投产亦大幅提升产能及人效。4)综合来看,公司 22年净利率为 12.66%,同比+3.56pct。 全年圆满收官,23年增长势头有望延续。22年公司顺利完成目标,按业绩目标,23年公司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长均不低于 20%。业绩增长主要来自 C 端业务,按渠道分,一方面来自传统经销业务的平稳增长;另一方面来自新零售业务的快速增长,目前新零售业务占公司总收入不到 10%,公司期望未来 5年占比能提升至20%-30%。B 端业务预计处于逐步恢复的态势。公司将延续优商扶商政策,严控渠道库存良性;渠道扩张方面,调味品行业有 100-200万家网点,22年公司拥有超过40万个网点,公司未来将按照每年 5-10万个网点数进行扩张。 业绩增长按产品拆解,增长将主要来自中式复调,从行业来看中式复调渗透率增长在提速,行业仍处于扩容期。公司的中式复调业务的增长主要依靠酸菜鱼调料(复调业务的基本盘)+高速增长的小龙虾调料+地方风味大单品(如麻辣香锅、酸汤肥牛)。随着产品组合的不断丰富和品类升级,公司经过前期调整后有望重新激发增长活力。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结合公司 23年业绩目标,以及考虑到复调行业竞争仍较为激烈,我们下调天味食品 2023-2024年净利润预测分别至 4.11/5.15亿元(较前次分别下调 10%/10%),引入 25年净利润预测为 6.26亿元,当前股价对应 2023-25年 PE 分别为 50x/40x/33x,考虑公司股权激励计划有利于绑定核心骨干利益,激发团队积极性,我们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动销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食品安全风险。
老凤祥 休闲品和奢侈品 2023-03-03 48.54 -- -- 54.38 12.03%
74.57 53.63%
详细
公司2022年预计营收同比增长7.36%,预计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9.38% 公司发布2022 年度业绩快报:2022 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630.10 亿元,同比增长7.36%;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7.00 亿元,同比下降9.38%;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7.27 亿元,同比增长8.66%。 单季度拆分来看,4Q2022 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94.72 亿元,同比增长6.38%; 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44 亿元,同比下降8.95%;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52 亿元,同比增长8.89%。 2022年公司门店净增664家,期待2023年业绩复苏 截至2022 年末,公司黄金珠宝核心板块共计拥有海内外营销网点达到5609 家(其中海外银楼15 家),2022 年净增664 家。公司近几年一直维持较高门店增速,有利于公司不断提升市场覆盖面和占有率。我们预计公司2023 年也将维持较快的门店拓展速度,进一步巩固公司的市场竞争地位。 2022 年疫情对于线下客流影响较大,尤其2022 年12 月上旬上海疫情管控较为严格,对老凤祥的4 季度订货会产生了较大的不利影响。2023 年线下客流明显回暖,叠加2022 年部分婚庆递延刚需的释放,我们认为公司2023 年将有不错的业绩复苏表现。整体而言,我们认为2023 年消费板块将维持逐季改善、温和复苏态势。从细分赛道而言,我们最看好的就是黄金珠宝板块,主要是因为黄金珠宝,尤其是黄金类产品,兼具消费装饰和投资保值双重属性,在消费意愿和消费信心仍需恢复的阶段,景气度相对更高。老凤祥作为国内黄金产品龙头,品牌认可度较高,有望受益。 下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业绩略低于预期,主要是由于2022 年4 季度疫情对于线下门店客流以及老凤祥4 季度线下订货会的影响较大。考虑到2023 年消费的具体复苏节奏和力度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我们下调对公司2022/2023/ 2024 年EPS 的预测8%/ 6%/4%至3.25/3.84/4.44 元。公司黄金珠宝龙头地位稳固,门店数量较多,开店速度较快,品牌认可度较高,2023 年有望受益于黄金产品景气度的不断提升,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金价及人民币汇率波动大于预期,渠道拓展速度低于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5/726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