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26/350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联美控股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0-05-01 13.08 -- -- 14.62 11.77%
14.62 11.77%
详细
2019年业绩符合预期。公司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34.0亿元,yoy11.8%,其中清洁能源业务收入29.4亿元,yoy11.5%;广告发布业务收入4.4亿元,yoy16.3%。实现归母净利润15.9亿元,yoy20.9%;扣非归母净利润15.4亿元,yoy35.8%。业绩增长主要来自公司供暖面积及接网面积稳步增长、兆讯传媒业绩增长。公司2020年一季度营收17.6亿元,yoy25.0%;归母净利润9.0亿元,yoy15.1%。 毛利、净利稳定增长,现金流充裕。公司2019年综合毛利率54.6%(+2.1pct); 清洁能源业务毛利率53.2%(+2.0pct);广告发布业务毛利率66.3%(+1.5pct)。公司2019年净利率46.9%(+3.5pct),销售费用率1.8%(+0.03pct),其中管理费用率4.0%(-0.4pct),财务费用率-4.8%(+2.7pct),三费把控得当。公司现金流充裕,期末货币资金50.7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4.4亿元,yoy27.0%。 北方清洁取暖需求大,供热业务稳健发展。2019年公司的平均供暖面积约6580万平方米,同增6.1%,联网面积约8475万平方米,同增4.6%。公司供热总规划面积15232万平方米,仍有一倍以上面积增长空间。根据《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的目标:到2021年,清洁燃煤集中供暖面积达到110亿平方米,燃煤集中供热2017-2021复合增速26%。在北方清洁取暖、集中供热的高速建设下公司望受益。 分拆上市兆讯传媒,实现双赢发展。公司年初公告将分拆出传媒子公司兆讯传媒,我们认为公司将更聚焦供热主业,供热资产现金流优异、壁垒明显。且分拆上市后对标传媒类公司兆讯传媒估值有很大提升空间,分拆上市有助于其内在价值充分释放,联美控股所持有的权益价值也有望同步提升。另外,分拆上市有助于兆讯传媒扩宽融资渠道,实施激励手段,激发员工动力,提升整体经营水平与业绩,造就联美与兆讯的双赢局面。 高铁站是商旅人士的广告传媒的重要场景,兆讯传媒高成长。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四纵四横”到“八纵八横”,高铁时代已经到来,高铁站作为商旅人士的必经之地,广告价值凸显。子公司兆讯传媒已实现覆盖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超过500个签约站点,5600余台数字媒体资源的全国广告媒体网络,渗透率高,站点优质。在“八纵八横”及客户优化的基础上,兆讯传媒将持续高成长。 盈利预测。公司作为沈阳供热龙头,在沈阳供暖面积持续增长的基础上,2012-2021年供暖面积预计每年增加700-800万平方米,同时公司不断开拓工业及其他地区供暖业务,增厚利润。兆讯传媒受益于高铁流量的上行业绩高成长,且分拆上市后对标传媒公司估值望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分别为18.9/22.8/27.3亿元,EPS分别为0.82/1.00/1.19元/股,对应PE分别为17.3X/14.3X/12.0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工业供热及其他城市供暖开拓不及预期、分拆存在不确定性风险。
国电南瑞 电力设备行业 2020-05-01 10.65 -- -- 10.90 2.35%
12.69 19.15%
详细
业绩符合预期,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大幅改善。2019公司实现营收324.2亿,同比增加13.6%,归母净利润43.4亿,同比增加4.4%,扣非归母净利润41.5亿,同比增长14.7%(Q4单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26.4%),基于去年同期受会计政策变更增加非经常性损益的背景,公司全年扣非业绩与收入实现同步增长的表现符合预期。2019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46.8亿,同比增长46.0%,现金流改善明显主要系19年公司回款情况良好。2020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8.7亿,同比增加3.3%,实现归母净利润0.76亿,同比下滑1.0%,在受疫情影响下,仍保持业绩平稳。此外公司Q1业绩在全年占比较低(19年Q1业绩占比仅2%),后续伴随国网投资加大,我们预计公司业绩在二季度望显著回升。 新签订单增速高于营收增长,2020年初步经营规划落地。截止2019年末,公司在手订单398.3亿元,其中19年新签在手订单232.4亿元(同比增长20.0%);据公告,公司计划2020年实现营收357亿元,同比增长10%,发生营业成本254亿元,期间费用45亿元,经营态势稳健向上。 电网系收入增速达21%,信通业务增势明显。2019公司各业务稳健发展,电网系客户实现收入250.9亿,同比增长21.1%;非电网系收入72.4亿,同比下滑6.3%。 主要分产品的收入与增速分别为:电网自动化及工业控制(185.0亿,+10.4%)、继电保护及柔性输电(57.3亿,+6.6%)、电力自动化信息通信(49.8亿,+30.4%)、发电及水利保护(17.4亿,-12.7%)、集成及其他(13.6亿,+173.6%)。其中信通业务增速较快主要系19年国网加大电力物联网领域的投入,信息化统招规模增大。集成及其他业务实现高增主要系公司大力开拓相关配网节能、综合能源管理等业务所致。 毛利率方面,2019综合毛利率为28.8%,同比持平。分业务毛利率及变化情况为:电网自动化及工业控制(28.7%,+0.4%)、继电保护及柔性输电(34.5%,-3.9%)、电力自动化信息通信(25.3%,-2.5%)、发电及水利保护(11.5%,+5.8%)、集成及其他(39.0%,+4.9%)。其中继保产品因行业竞争加剧,毛利率有所下滑;集成类产品因节能设备租赁费增长,毛利率持续提升。 费用率保持稳定,研发保持高投入。公司2019期间费用率为12.8%,同比增长0.18个pct,其中销售/管理(含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9%/8.0%/-0.1%,同比-0.4/0.4/0.2个pct,财务费用增长主要系平均借款增加及汇率变动所致。2019年公司研发投入合计22.1亿,同比增长16.4%,研发投入总额占收入的6.8%,全年获专利授权395项。 新基建浪潮来临,南瑞深度参与。为响应中央号召,国网今年4月连续召开两次“新基建”工作领导会议,会议明确加快特高压工程项目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业务发展、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推广应用,加强“新基建”项目配套电力建设;并重点强调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型升级的关键。公司是国内电力工控领域优秀的IT企业和电力智能化领军企业,目前已在江宁基地搭建完成电力与5G技术融合创新应用研究实验室,并牵头编制了《电力5G网络应用重点专题研究框架》及《5G产业专项实施方案》,明确了下一步电力5G应用研究及产业发展方向。同时结合公司在国网历年信息化项目中领先的中标份额,我们认为公司将充分受益国网在信息化、数字化的新基建投资。 此外国网已将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额调增至4600亿,较年初规划提升10%。其中特高压侧,国网安排加速南阳-荆门-长沙工程等5交5直特高压工程年内核准以及前期预可研,并将总投资规划提升至1811亿元,行业景气度高。公司在控制保护与换流阀等特高压核心设备环节中标份额常年为居首位,望充分受益国网特高压投资加码。 “基本盘”业务龙头优势稳固,支撑公司稳健发展。调度自动化是南瑞集团起步最早的核心业务,主要产品已在国内广泛应用,省调及以上高端市场占有率高达9成以上。2019公司签订上海等3省市精准切负荷、天津等5省市调度系统、甘肃等5省市电力现货市场等项目。我们预计后续调度系统的升级与电力现货市场的推进都将继续驱动电网自动化市场增长,公司“基本盘”业务仍大有可为。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12/60.20/72.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4%/20.1%/20.8%,EPS分别为1.08/1.30/1.57元,对应估值分别为18.0/15.0/12.4倍,基于公司在电力设备领域的龙头地位,结合电力信息化与特高压的景气周期开启,我们看好公司业绩持续增长,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电网投资不达预期风险、税收优惠变动风险、人才风险。
精工钢构 建筑和工程 2020-05-01 3.40 -- -- 3.65 7.35%
4.79 40.88%
详细
Q1疫情环境下营收稳健、业绩优异,全年有望持续较快增长。公司2020Q1实现营收23.5亿元,同增6%,在Q1疫情影响下,公司仍能实现稳健增长主要系传统钢构和集成建筑业务加快增长,Q1在建项目显著多于去年同期所致;实现归母净利润1.3亿元,同增20%,位于此前公司业绩预告10%-30%区间中值水平,符合市场预期,其中集成建筑技术加盟业务和EPC业务贡献业绩占比约为50%(预计技术加盟业务贡献业绩约0.4亿元,去年同期约为0.5亿元,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EPC业务贡献业绩约0.2亿元,为主要增量),因此预计公司传统钢结构业务贡献业绩约0.7亿元,较去年同期(0.55亿元)增长约27%。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增8%。2019年公司新签订单总额140.4亿元,同增15%,已连续三年订单超百亿,在手订单充足,预计随着公司钢构EPC及集成建筑业务持续拓展,在手订单不断转化,全年有望持续较快增长。 毛利率稳定,费用率下降,现金流持续表现优异。盈利能力方面,2020Q1公司毛利率16.1%,YoY-0.1个pct,较为平稳。期间费用率10.0%,YoY-1.1个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YoY-0.2/-0.4/+0.1/-0.6个pct,公司费用率整体管理能力较强,在营收稳健增长的同时实现费用率明显下降。资产(含信用)减值损失冲回1692万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所得税率7.8%,YoY-4.9个pct,预计主要系使用前期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亏损、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影响所致。归母净利率5.4%,YoY+0.6个pct。收款及营运能力方面,公司2020Q1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2.5亿元,同比小幅减少0.3亿元;收现比与付现比分别为117%与116%,YoY-6/+1个pct,现金流表现持续优异。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0.57/1.33次,YoY+0.20/-0.07次,疫情背景下公司运营能力依然有韧性。 浙江基建政策持续加码,省内钢结构龙头有望显著受益。近期浙江省发布《杭绍甬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拟合力打造全国现代化都市连绵带、长三角金南翼核心主轴、浙江省域一体化示范区,实现在基础设施联结互通、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便利共享、要素市场开放互认等4大方面紧密对接。此外,近期浙江省在全面推进高水平交通强省建设动员大会上,明确将推进沿海高铁、杭州萧山机场综合枢纽、沪杭甬超级磁浮等千亿元“超级交通工程”建设,并将落地总规模1.2万亿元的“十大千亿”工程和总规模2.4万亿元的“百大百亿”等各类交通建设项目。随着浙江省基建政策持续加码,公建行业需求有望加速释放,公司作为浙江省钢结构龙头有望显著受益。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分别为5.0/6.2/7.5亿元,EPS分别为0.28/0.34/0.42元(19-22年CAGR为23%),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2/10/8倍;如若考虑增发摊薄,则EPS分别为0.23/0.28/0.34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5/12/10倍,鉴于公司传统钢结构业务有望受益行业景气度、集中度提升,EPC及装配式建筑业务有望较快拓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超预期风险,钢结构行业景气度下行风险、EPC及装配式建筑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等。
康弘药业 医药生物 2020-05-01 38.83 -- -- 40.62 3.89%
51.72 33.2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19年年报。公司2019年营业总收入32.57亿元,同比上升11.65%;归母净利润7.18亿元,同比上升3.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42亿元,同比增长2.06%。实现EPS为0.82元。公司2019年Q4实现营业收入8.48亿元,同比上升15.35%;归母净利润1.66亿元,同比下降11.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38亿元,同比下降21.53%。 公司发布2020年一季报。2020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3亿元,同比下降11.76%;归母净利润1.77亿元,同比下降1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51亿元,同比下降23.69%。 观点:业绩符合预期,2020全年充满期待。 公司2019年业绩表现符合预期。收入端稳定增长,业绩端由于研发(公司研发管线推进,研发投入增多)及销售投入加大(在2019年底的医保谈判中,阿柏西普新进医保,公司为了应对竞争对手的影响,需要加大学术推广力度,加强医生和患者教育)等原因,增速低于收入端。分版块来看,康柏西普持续快速放量(收入11.55亿元,同比增长30.98%),化学药与中成药稳定贡献现金流,顺利进军眼科器械与耗材领域。 公司一季报业绩符合预期。公司的主要业务板块康柏西普注射液、化学制剂及中成品刚需属性都相对较弱,受到一定疫情影响。我们认为,康柏西普在Q1的需求压制有望在接下来的三个季度释放,2020年全年业绩充满期待。 展望2020年,新增两大适应症进医保,医保谈判结果较乐观,康柏西普有望持续放量,年底全球多中心临床数据有望揭晓。康柏西普在此前的医保谈判中新增DME、CNV两大适应症纳入医保,合计患者人群近1000万人,进一步拓宽康柏西普医保用药范围,促进放量。另外,医保报销额度提高,且三药可合并计算,有利于就诊率提高,且患者更倾向于选择经济性较高的康柏西普,康柏西普有望在存量市场上争夺份额。另外,按照试验计划,全球多中心临床数据将于今年年底揭晓,如果康柏西普能够成功在美国上市,将大大拓宽其市场空间,有望成为峰值百亿人民币的大品种。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认为2020-2021年公司康柏西普有望用较小价格降幅+新增适应症带来加速放量,全球多中心临床数据揭晓在即,康柏西普国际化进程顺利推进,化药及中药持续提供稳定现金流。我们预计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7.44亿元、43.73亿元、51.68亿元,同比增长14.9%、16.8%、18.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16亿元、11.12亿元、13.69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27.6%,21.4%,23.1%,EPS分别为1.05元、1.27元、1.56元,对应PE分别为37X、31X、25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康柏西普降价超预期风险;康柏西普美国临床失败风险;非生物药板块调整速度低于预期风险;在研新药研发失败风险。
九阳股份 家用电器行业 2020-05-01 31.33 -- -- 33.20 5.97%
39.50 26.0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一季报。公司2020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02亿元,同比减少5.37%;归母净利润1.47亿元,同比减少9.9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43亿元,同比下降6.60%。 疫情影响下内销收入仍维持正增长。Q1在疫情影响下,小家电需求在不同渠道增长分化,更多消费者的消费转向线上,根据奥维数据显示,Q1电饭煲、料理机线上渠道销售额同比增速分别为4%、68%,线下渠道销售额同比增速分别为-47%、-45%。1)内销中:公司此前备货充足,产品供给端无忧,销售端及时调整销售策略,克服了线下门店停业、春节线下推广活动取消、物流效率放缓等诸多不利因素,通过自建的新零售体系、系统化的全民直播体系等方式(明星网红、KOL、KOC和线下门店导购团队共同搭建系统化的直播体系),实现了内销业务的正增长。2)出口方面:公司订单受到一定影响,导致公司一季度整体收入出现小幅个位数下降。3)展望全年:二季度随着疫情减弱,公司收入将能环比改善;出口业务也将逐步走向正轨。 我们预计公司全年能够实现双位数增长。 盈利能力整体保持稳定。2020Q1毛利率33.34%,同比提升0.62pct,主要是受益于原材料成本红利以及毛利率较低的出口业务占比减少;Q1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投入基本平稳,由于规模有所降低,销售费用率同比增长0.68pct至13.92%,管理费用率同比上升0.14pct至3.54%,研发费用率同比增加0.29pct至4.49%。Q1公司财务费用率下降0.72pct至-0.36%。整体2020年第一季度净利率同比下降0.3pct至8.57%,盈利能力基本保持平稳。公司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3亿元,同比下降19.35%,除了收入整体下降之外,主要系应收款项和存货有所上升。 公司2020年考核目标增速仍较为可观,期待公司经营新周期。公司考核目标为:2020年销售额、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11%、9%,解除60%限售股份,低于上述目标不解除限售;2020年销售额、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13%、11%,解除当期80%限售股份;2020年销售额、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15%、13%,解除当期100%限售股份,仍十分可观。2020年公司将进一步发挥九阳和shark的协同效应,发力吸尘器业务,九阳品类也将受益新品周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维持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16/10.01/11.05亿元,同增11.2%/9.2%/10.4%,对应PE为22.9/21.0/19.0倍,公司产品产品战略调整聚焦大单品,整体不断实现年轻化,积极发力新营销,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品拓展不及预期;行业增速放缓
杰瑞股份 机械行业 2020-05-01 23.41 -- -- 27.20 16.19%
33.21 41.86%
详细
2020Q1公司归母净利润同增102.32%。2020Q1,公司营业收入为13.54亿元,同比增长33.84%;归母净利润为2.23亿元,同增102.32%。 一季度公司及时复工复产,终端有序交付,收入端维持稳健增长。年后公司积极推动复工复产,装备制造业务整体受疫情影响较小。2019年末,公司存量订单约43.73亿元,同比增长21.40%;存货约41.65亿元,同增84.44%。 生产端恢复,终端有序交货,奠定收入端持续高增长。油服作业,阶段性受影响推迟,随着疫情影响趋弱,逐步恢复正常作业状态。 销售/管理费用率下降,汇兑收益贡献财务收入。一季度,公司销售/管理费用率分别为5.82%、4.81%,同比分别降低1.81%、1.29%。一方面,收入高增摊薄费用;另一方面,疫情影响一季度实际办公时间以及差旅活动缩减。 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20Q1为0.52亿元,同增76.77%。汇兑收益贡献财务收入,当期公司财务费用为-0.19亿元,较去年同期降低0.36亿元。 OPEC+减产会议达成协议优化供给端格局,把握能源自主安全主线国内页岩气开采景气度仍可期。4月13日,OPEC+达成减产协议,2020年5月至7月期间减产970万桶/日;2020年7月至12月期间减产800万桶/日,2021年1月至4月期间减产600万桶/日,大规模、长时间的减产措施有望改善供给端格局,而随着疫情稳定经济回暖带动消费端需求增长,中长期油价有望回升到合理区间。国内能源自主化主线下,非常规天然气的投资开发投资预期仍将可观增长。一方面,参照页岩气开采“十三五”规划,2020年国内页岩气产量将达300亿m3,收官之年投资力度可期;另一方面,作为“七年行动计划”实施第二年,资本品的投资处于弹性较大的时点。公司业绩稳定增长仍可期。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期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17.64、21.44、24.26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13.5/11.1/9.8倍。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国内非常规油气开采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兴森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05-01 11.25 -- -- 13.78 22.49%
16.60 47.56%
详细
事件:兴森科技于2020年4月27日公布2020年一季报。 20Q1业绩:实现收入8.61亿元,同比增长1.03%;归母净利润0.39亿元,同比增长5.84%;扣非净利润0.35亿元,同比增长8.01%。 盈利能力:20Q1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28.92%、5.86%,19Q1分别为30.3%、5.4%。 困境下业绩持续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费用管控持续见效。受到20Q1疫情以及Q1淡季的双重影响,公司仍然实现了收入的稳定以及利润的增长。 同时在疫情和新IC载板产线刚投产产生短期拖累的两大不利因素之下,公司毛利率略微下降,但通过持续的管理改善降低期间费用率,实现净利率的同比提升。此外,公司20Q1继续维持高研发支出(4552万元),研发费用率为5.29%。 目标高端PCB市场,产品结构顺应5G时代持续优化。公司从PCB样板向IC载板进军,开启PCB高端制造,持续提升产品结构。公司宜兴工厂定位8-12层高端小批量板,以应对光器件、服务器、安防等新基建需求。2019年宜兴工厂稼动率较低,但随着新基建带来的高端PCB需求的增长,以及宜兴产品升级和客户升级,有望实现稼动率的提高,从而带来盈利增长以及利润的高弹性。 下游需求旺盛趋势不变,公司产业链地位提高,全年业绩目标实现可期。无论是IC载板、样板及高端PCB在5G时代的需求都十分巨大。公司作为样板行业龙头,积极开拓IC载板业务,进行PCB产品、客户结构的双重优化,在海外疫情加速国产化进度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产业链地位的提高。同时基于5G带来的大需求(基站,服务器,存储等),公司业绩有望持续高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在2019年的扩产将会帮助公司未来营收较大增长,同时公司对各个子公司的多方面管控将持续帮助子公司提高盈利能力。我们预计公司2020年至2022年营收为46.12/56.33/72.14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为3.78/4.76/6.17亿元,对应PE为43.9/34.8/26.9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扩产不及预期。
上海钢联 计算机行业 2020-05-01 63.75 -- -- 86.38 12.75%
90.66 42.21%
详细
事件:公司2020年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505.65万元,同比增长8.92%;营业收入63.72亿元,同比减少71.0%。 寄售业务按净额法确认导致收入下滑,资讯业务稳步增长。2020Q1公司实现收入63.72亿元,同比减少71.0%,实现归母净利润0.35亿元,同比增长8.92%。其中,钢银电商实现收入62.79亿元,同比减少71.0%,实现毛利润1.47亿元,同比增长17.6%,实现净利润5291.11万元,同比增长2.94%。钢银电商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准则调整,寄售业务模式更新优化了业务模式、调整了合同条款,进一步降低了公司在交易过程中承担的风险,将不再承担向客户转让商品的主要责任,将寄售业务按净额法确认收入,对毛利润和净利润没有实质影响。2020Q1资讯业务实现收入0.93亿元,同比增长3.33%,实现利润1286.60万元,同比增长23.15%,业务合同期间确认递延收入有所增加,钢银电商拟挂牌精选层,钢银平台与SaaS产品链接打造全产业链闭环。钢银电商已进入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精选层挂牌的辅导期,拟申请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全国股转系统精选层挂牌,募集资金不少于12.5亿元。2020Q1平台结算量为565.21万吨,2019Q1同期为640.29万吨,受疫情影响下滑11.73%,2020年3月份以来平台交易规模持续扩大,单日成交量屡创历史新高。供应链服务规模为55.69亿元,受疫情影响同比下滑14.12%,随着钢银电商挂牌精选层,供应链服务规模有望大幅增长。钢银电商打造了服务于钢贸商的SAAS“钢银云-贸易管理系统”和服务于仓储加工企业的SAAS“钢银云-仓储加工管理系统”,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共享,数据共享,服务共享,形成全产业链服务生态闭环。 资讯业务跨品类协同效应初显,卫星遥感数据取得新进展。在数据和产品建设方面,公司完善各版块数据的融通,加强子公司山东隆众、中联钢与公司的数据协同,推进标准化产品建设。推出“钢联数据”智能版,升级图形、计算、多维度取数等功能、增加能化数据库,产品以大宗行业数据为核心延展到智能综合分析、资讯报告、地理空间信息等栏目;卫星遥感建设方面:①钢联地理信息系统平台:逐步丰富各大宗商品图层数据库,打通内部现有信息及新闻采集通道,正式上线并销售产品。②钢联航运大数据系统:完善航运数据算法,逐步上线各品种航运流量数据,迭代和完善可视化系统解决方案,摸索和尝试货运领域新的数据应用。③遥感大数据应用:拓展基于热成像及雷达探测波技术在商品领域的应用,获取更加客观,稳定,可靠的数据,逐步上线其他品种卫星数据应用解决方案交付客户使用。 公司资讯业务成长模式与价值存在巨大认知差。1)全球巨头发展史显示资讯行业具有极强领先者红利,上海钢联在数据综合处理、人才储备、客户群体、技术体系存在全面竞争优势,由资讯形成的指数初步具备全球影响力。2)公司跨行业议价权提升,黑色、有色、能化多品类指数跑赢同行,并被发改委采用,商业化在即。3)从资讯商业价值实现方式、国内资讯领军成长模式、全球巨头商业模式、竞争对手分析来看,上海钢联在资讯市场面临约80亿元成长空间。 目标市值203亿,维持“买入”评级。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4/5.64/8.25亿元,资讯业务2020年实际现金流收入为7.52亿,给予2020年资讯业务目标市值为128亿元,对应实际资讯收入17倍PS。预计钢银电商2020年融资后实现利润4.60亿元,公司未来3年复合增速达到59.77%,上海钢联对钢银电商的持股比例为33.80%(融资后),给予上海钢联的目标市值75亿元,对应PEG0.8,上海钢联2020年的目标市值为210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钢铁市场交易量不及预期;供应链金融融资进展不及预期;数据资讯业务推进不及预期;关键假设可能存在误差的风险。
三环集团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05-01 19.69 -- -- 20.99 6.60%
29.14 47.9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亿元,同比下降19%;实现归母净利润1.8亿元,同比下滑19%。一季度业绩基本符合预期,主要系疫情影响产业链复工所致。 净利润逐季改善,持续研发投入。受光通信建设周期及国内外疫情影响,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9%,但下滑幅度连续三个季度逐季收窄。毛利率为46.2%,同比下降4.7个百分点,主要系疫情影响传统光通信业务开展所致,但整体毛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从三费端看,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9%、7.9%、-0.9%,同比变化0.1、-0.8、-2.8个百分点,公司大额存单产生的利息收入及汇兑收益使得财务费用大幅下降。研发费用率为8.8%,同比增长3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大幅增加反映公司积极部署新业务,坚定决心战略性投入长远发展项目。我们认为,Q2在5G新基建建设提速下,传统陶瓷插芯业务有望逐级环比上行,同时伴随着海内外疫情得到控制,公司各项业务有望显著回升,业绩拐点已显。 MLCC加码扩产,享海量国产替代空间。MLCC广泛应用于通信、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智能家电等领域,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21年中国MLCC的市场空间约为630亿人民币。MLCC在5G终端产品需求旺盛,但国内市场适用于5G场景下的高端MLCC产品主要为日本、韩国企业主导,高端MLCC具备广阔的国产替代空间。公司正定向增发拟募资18.95亿投入5G通信用高品质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扩产技术改造项目,加速实现规模化、低成本量产高品质MLCC,以满足5G产业发展的海量国产化需求。鉴于对MLCC下游各终端需求的景气度上行,以及MLCC价格基本稳定的判断,我们认为MLCC业务将在未来两年为公司提供较大的业绩贡献。 内生自研筑就高壁垒,远图长虑建陶瓷平台。公司基于“材料+”模式衍生多个陶瓷产品业务,在多细分领域的市占率第一。通过研发,不仅积累了粉体的关键工艺技术,亦保障了垂直一体化生产模式下的高毛利率。公司是国内电子陶瓷龙头企业,具备陶瓷平台级能力,各项业务有望复制插芯的成长之路,长期成长动能十足。 投资建议: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11.9/15.8/19.1亿,对应2020年PE3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MLCC扩产不及预期;疫情影响下游需求。
赛意信息 综合类 2020-05-01 17.38 -- -- 19.72 12.81%
25.96 49.37%
详细
事件:4月28日,公司发布2019年年报和2020年一季报。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为10.76亿元,同比增长18.2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66亿元,同比下降41.57%;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0.56亿元,同比下降43.90%。2020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为2.41亿元,同比增长16.58%,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95.35万元,同比增长1018.89%,实现扣非净利润为130.30万元,同比增长142.41%。整体符合市场预期。智能制造拉动收入及毛利率增长,今年头部客户业务需求有望恢复。1)智能制造及工业物联网业务领域,实现营业收入2.64亿元、同比增长79.68%,收入占比自16.18%提升至24.58%,是收入增长的主要贡献。由于产品化程度提升,该业务板块毛利率较去年同期29.97%提升至31.56%。公司面向市场提供的S-MOM制造运营套件在开放性平台化的基础上,形成“标准平台+行业套件包+配置化服务”的业务模式。公司历史上专注于高景气度行业的客户拓展,在PCB半导体、泛家居、通信电子及相关零部件等行业持续深耕。目前,大型头部制造业企业通常具有多地点多工厂性质,首次项目通常以单工厂为切入,以多工厂推广进行复制,因此S-MOM等标准化产品有望加速推广,带动该业务持续增长。2)泛ERP业务运营管理软件领域,本期营业收入为7.01亿元、同比增长2.32%,毛利率为28.78%、下降5.98个百分点。2019年头部客户受“实体清单”影响,导致公司部分订单签订价格水平波动,使得相关业务毛利率受到的影响。预计2020年订单量和价格有望恢复。3)另外,2019年公司新增集团或大中型客户200余家,活跃客户500余家,全年订单同比增长33.5%,较往年有明显提升。 加大销售端拓展,研发投入稳步增长。本期销售费用为0.58亿元,同比增长59.26%,主要由销售员工人数增加以及市场推广活动增加;管理费用为0.81亿元,同比增长27.59%,主要由管理人员职工薪酬福利、股份支付费用增加;财务费用为-144.48万元,同比下降74.92%。本期研发费用为0.89亿元,同比增长25.15%,研发创新领域投入增加所致,特别是SMOM相关产品。 疫情影响下公司Q1收入仍保持增长,“新基建”行业IT需求依旧强烈。1)2020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2.41亿元,同比增长16.58%,略超出市场预期。主要得益于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业务领域的持续开拓,今年一季度在手订单充足、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使得公司在疫情影响下Q1收入仍保持增长。2)公司下游主要为通信、电子、半导体、家电等高景气行业的头部客户,如华为、美的、深南电路等。历史上在经济不景气环境下,预计对精细化管理诉求更高,IT投入意愿甚至可能提升。 拥有多个高景气行业诸多头部客户,智能制造产品推广有望提升盈利能力。1)2019年公司获得华为顶级战略合作伙伴殊荣。赛意自主解决方案已入选华为严选商城,SMOM系统再进入鲲鹏生态、加速推进企业私有云方案。还深度参与认证研究院,挑选国内优秀的数字化技术和软件公司,输送至相关企业。华为作为公司最大客户,同时公司客户结构持续优化,华为收入占比逐步下降。2)公司依托ERP客户渠道关系,包括华为、美的、步步高(VIVO手机)、阿里、伊利、松下等。基于在智能制造领域的优势行业合作经验,随着产品标准化和软件化程度提高,智能制造方案有望快速向细分行业纵深拓展。另外,未来客户业务与数据一旦上云,可以衍生诸多增值服务收入。3)自主产品软件毛利率较高,软件与硬件标准化产品以及企业云服务在智能制造方案不断渗透趋势下,有望长期提高公司整体盈利能力。 维持“买入”评级。根据关键假设以及2019年财报,预计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24亿元、18.25亿元和22.45亿元(2020-2022年之前为14.22亿元和17.93亿元),预计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2亿元、2.36亿元和3.34亿元(2020-2022年之前为1.53亿元和2.12亿元)。即未来三年利润CAGR为44%,给予PEG=0.9,对应PE为40x,2020年目标市值为65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业务推进不达预期;贸易摩擦风险;宏观经济风险。
韵达股份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0-05-01 22.23 -- -- 26.42 18.85%
29.18 31.26%
详细
事件:韵达股份发布2019年报和2020年一季度报告。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344.04亿元,同比增长148.3%,归母净利润26.47亿元,同比下降1.88%,扣非净利润24.14亿元,同比增长13.06%。2020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6.25亿元,同比下降15.86%,归母净利润3.34亿元,同比下降41.06%,扣非净利润2.6亿元,同比下降48.02%。 点评: 2019年公司市场份额提升2.02个百分点,受处置丰巢股权影响净利润有所下降。2019年公司实现业务量100.3亿票,同比增长43.59%,增速高出行业18.29个百分点,市场份额达15.79%,较18年提高2.02个百分点,排名行业第二,连续4年持续提升。2019年公司快递服务收入中增加了“派费收入”项目,实现营业收入344.04亿元,同比增长148.30%,其中快递业务收入319.64亿元,同比增长165.91%。公司利润同比下降主要系18年公司处置深圳市丰巢科技有限公司股权而获得一次性收益。 2020Q1受疫情影响规模效应尚未显现,价格战加剧业绩承压。第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公司完全复工较晚,实现业务量19.1亿件,同比增长7.06%。 公司毛利率同比下降3.52pct至12.07%,主要系固定资产占比较高,一季度件量较少规模效应未完全发挥出来,以及市场竞争加剧所致。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0.24pct至0.92%;管理费用率下降0.54pct至3.81%;研发费用率增长0.91pct至1.17%;财务费用率增长0.13pct至0.1%。 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精细化管理成果凸显。公司持续加大自动化设备投入力度,2019年公司在分拣中心设备处理能力同比提升50%以上,自动化设备资产占公司固定资产的比例约56.50%。公司分拨中心综合操作效率同比提升54%,分拨人均综合效能提升14.15%,车辆平均装载率提升3个百分点,2019年公司快递服务单票成本为2.83元,同一口径下连续五年呈下降趋势。公司通过开发“快件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全程时效和服务品质继续保持优秀水平,公众满意度居可比同行第一。2019年,公司积极发展各类平台散单业务,散单业务量同比增长79.13%。 投资策略:我们预测公司2020-2022年净利润为29.28亿元、33.07亿元、36.74亿元,同比增长10.6%、12.9%、11.1%,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商增长不及预期的风险、价格战超预期风险、人力成本大幅上升风险。
美的集团 电力设备行业 2020-05-01 44.99 -- -- 51.71 14.94%
62.67 39.3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19年报和2020年一季报。公司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2782.16亿元,同比增长7.14%,归母净利润242.11亿元,同比19.68%,其中Q4收入572.98亿元,同比增长5.30%,归母净利润28.95亿元,同比增长24.23%。2020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0.13亿元,同比-22.86%,归母净利润48.11亿元,同比-21.51%。 2019年线上业务驱动公司增长,20年Q1在疫情影响下仍相对稳健。2019年:1)按品类拆分:2019年暖通空调收入同比增长9.34%,消费电器收入同比增长6.31%;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营业收入251.92亿元,同比增长-1.89%,外部需求仍较为疲弱,内部经营处于调整中。2)按内外销:2019年公司内销收入增长8.16%。具体分渠道看,公司全网销售规模接近700亿元,增速达30%,在线上渠道保持了无可争议的领先优势,根据奥维云网显示,2019年美的线上市场份额达到30%;线下渠道2019年整体预计下滑4%左右。公司海外业务整体增长5.78%,略低于国内,主要系库卡业务增速较低有所拖累。2020年Q1:公司在疫情影响下,收入表现仍远好于行业,空冰洗线上和线下份额均有提升,线上空调份额更是提升13.5pct。 公司积极调整策略,2020线上销售同比增长11.7%,在内销的占比提升至45.6%,反映了公司经营的灵活性。 盈利能力稳中有升。2019年公司受益于产品结构升级原材料红利以及增值税率调整,毛利率同比变动1.33pct至28.86%。期间费用率方面,2019年公司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0.57pct,继续加码研发投入,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0.26pct,管理和财务费用率小幅下降0.23和0.11pct。公司2019年净利率同比提升近1pct至8.7%。2020Q1公司毛利率24.99%,受规模效应降低的影响同比下滑3.26%;得益于销售费用率的控制,公司Q1的整体盈利能力保持相对稳定。 常态化多层次激励机制持续激发公司经营活力。公司推出了第七期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第四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六期全球合伙人持股计划及第三期事业合伙人持股计划,常态化、多层次的激励体系稳固了公司高层、核心骨干与公司全体股东利益的一致。2019年公司回购股票31亿元,分红111.31亿元,分红率46%,展现了优异的股东回报机制。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254.63亿和293.42亿元(前值为266.42和303.57亿元),新增盈利预测330.45亿元,对应动态PE分别为14.3/12.4/11倍,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有不确定性;竞争加剧
长安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0-05-01 9.25 -- -- 10.98 18.70%
13.60 47.0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19年年报与2020年一季报,2019年实现收入706亿元,同比+6.48%,归母净利润-26.5亿元,同比-488.81%;2020Q1实现收入115.6亿元,同比-27.76%,归母净利润6.31亿元,同比+130.10%。 收入端,ASP上行,自主量价齐升,合资销量承压。分品牌看,1)自主受益于CS75plus爆款,2019Q4收入254.8亿元,同比+54.9%,环比+67.2%,以重庆长安+河北长安+合肥长安销量计,2019全年ASP8.31万元,同比+15.5%,2)长安福特受车型换代影响,销量承压,2019年收入280.9亿元,同比-43.5%,全年ASP15.27万元,同比+15.9%;3)长安马自达2019年收入162.1亿元,同比-19.7%,全年ASP12.13万元,同比+0.7%。 利润端,自主19Q4毛利率大幅上行,合资净利率下滑。1)自主:受益于2019年三季度发布CS75plus,2019Q4毛利率19.8%,同比+6.86PCT,环比+1.01PCT;2)长福福特受车型更替、渠道整合影响,2019净利润-38.6亿元,较2018(-8.04亿)降幅较大,净利率-13.7%,同比-12.1PCT;3)长安马自达主要受销量影响,2019年净利润18.7亿元,同比-26.0%,净利率11.5%,同比-1.1PCT。 费用管控有所成效,期间费用率-1.43PCT。公司2019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6.50%/3.21%/4.49%/-0.27%,同比-1.47/-0.99/0.65/0.37PCT,其中销售/管理费用率下行主要受益于公司降本增效措施有所成效,而研发费用预计主要用于新车型与智能驾驶相关项目。 公司2020年自主强车型周期,福特新车型导入,利润水平有望加速恢复。 1)自主品牌销售强势,3月旗下四大主力车型CS75/CS35/逸动/欧尚X7分别销售1.8/1.1/1.0/1.2万辆。此外,公司的新车系逸动Plus、UNI-T竞争力亦十分强劲,未来随着销量的逐步爬坡,公司自主品牌的盈利潜力有望继续释放。2)长安福特方面,2019年12月翼虎迭代产品锐际上市,首款国产化林肯车型冒险家于2020年3月上市,年内还有飞行家、航海家等重磅车型,新车加持下,福特品牌有望重新进入上升通道。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随着行业逐步企稳,公司品牌力回升,叠加自主、合资新车周期开启,我们依然看好自主品牌的逐步发力。考虑到出售资产对公司业绩增厚,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至41.44/49.99/57.31亿元,对应20-22年PE为10.5/8.7/7.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超预期下行,新车推出速度或不及预期。
格力电器 家用电器行业 2020-05-01 42.39 -- -- 46.53 9.77%
50.37 18.8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19年报和2020年一季报。公司发布2019年年报和2020年一季报。公司2019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005.08亿元,同比增长0.24%,归母净利润246.97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Q4收入431.14亿元,同比增长-13.73%,归母净利润25.79亿元,同比增长-49.28%。2020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9.09亿元,同比增长-49.01%,归母净利润15.58亿元,同比增长-72.53%,符合此前预告的区间。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2元(含税),分红率为29%。 疫情影响Q1收入,公司开始发力线上值得期待。2019年:按品类拆分,2019年空调收入同比下滑10.93%,生活电器同比增长46.96%,智能设备收入同比下滑31.12%,其他主营业务收入(主要为漆包线等零部件产品)和其他业务(主要系原材料采购等)同比增长31.21%和49.88%;分内外销看,公司内外销主营业务分别下滑8.26%和6.63%。Q1受疫情影响,公司销售收入同比下降49%。值得关注的是,格力开始在线上发力,以“董明珠的店”为依托,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零售模式,通过分销店铺实现迅速扩张,并借助云端平台实现对库存产品大数据分析、通过低库存预警反推生产计划,推动库存结构优化;公司也与各大电商平台展开更进一步的合作。 Q4计提较为充分,Q1疫情影响公司短期盈利能力。2019Q4毛利率变动-12.2pct至18.3%,四季度“百亿大让利”促销导致盈利有所下降,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4.8pct,其余的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同比分别下降1.1pct、1.2pct和1.5pct。公司2019年其他流动负债为651.81亿元,相比三季度末环比增长27.918亿元,费用计提较为充分。综上,Q4公司净利率变动-4.4pct至6.1%。2020年Q1毛利率变动-13.1pct至17.5%,主要是固定成本相对刚性,Q1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同比变-5.83、0.92pct、1.33pct和-2.32pct,净利率下滑4.4pct至6.31%。Q1公司合同负债(预收款项)同比下降34.7%,渠道整体打款意愿较弱,公司一季度报表反映公司真实经营情况,2020年一季度其他流动负债基本与19年末持平。2020年Q1存货额同比增长25%,经营现金流净额转为-117.7亿元,短期疫情之下公司现金流状况有所恶化。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218.9、240.3亿元(前值为212.61亿元、257.27亿元),新增2022年盈利预测为263.0亿元,同比增长-11.37%、9.76%和9.49%,疫情将短期导致公司盈利能力受影响,同时也将有利于份额向龙头集中,长期看公司竞争壁垒依然深厚,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具有不确定性;行业竞争加剧。
日辰股份 食品饮料行业 2020-04-30 53.93 59.83 174.45% 83.72 54.15%
92.30 71.1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19年报及2020一季度。1)年报: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6亿元,同比增长20.27%;实现归母净利润0.85亿元,同比增长22.15%;其中Q4营收0.84亿元,同比增长16.93%;Q4归母净利润为0.30亿元,同比增长19.88%。2)一季报:2020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0.46亿元,同比减少15.53%;实现归母净利润0.15亿元,同比增长0.81%。 2019年营收同增20%,20Q1疫情冲击餐饮渠道,预计20Q2有望回暖实现回补。受益连锁餐饮的快速发展以及餐饮渠道占比不断提升(2017/2018/2019年餐饮客户收入占比分别约为29.9%、28.5%、42.1%),公司2019年实现营收稳定增长(同比+20.3%)。分渠道及产品来看,2019年公司餐饮渠道实现高增(同比+77.9%),并带动酱汁类调味料同比快速增长34.3%,工业渠道(-1.7%)、粉体类调味料(-3.4%)及食品添加剂(-24.8%)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进入2020年一季度,疫情对餐饮渠道(同比-36.2%)的冲击是造成公司营收下滑的主因,同时食品加工企业同比下滑11.2%,其中60-70%为出口型加工企业,且该部分出口订单较为稳定。此外20Q1商超客户收入大幅提升(同比+142.2%)。目前疫情在海外扩散,公司加工型企业客户主要分布在日韩,商超及便利店为主要流通市场,餐饮占比较低,因此受到疫情的冲击相对较小。综合考虑国内餐饮及工业需求恢复等因素,我们预计Q2营收有望回暖实现回补。 2019年盈利能力较为稳定,20Q1净利率水平环比提升。从2019年全年来看,毛利率同比下滑0.27pct至50.22%,整体稳定,维持高位;受益费用率下滑0.32pct,公司净利率稳定提升0.46pct。由于公司未披露19Q1盈利水平,我们以2019年全年为参照,20Q1公司毛利率相较2019年下滑(-2.39pct)较为明显,我们认为一季度工业客户占比以及餐饮大客户占比提升是毛利率下行的主要原因,预计随着疫情好转,将有望实现恢复性提升。同时,20Q1整体费用率同比下滑7.91pct,其中销售费用率及管理费用率分别提升0.06pct、0.66pct,财务费用率及研发费用率分别下滑8.27pct、0.36pct,受此影响,公司20Q1净利率相较2019年全年提升2.22pct。 展望未来,短期疫情不改公司长期发展态势。在海外疫情扩散的背景下,便利店、商超等渠道需求增长或将为公司发展新添动力,同时国内的需求恢复亦将为公司增长创造空间。从长期来看,公司作为定制化的复合调味料领先企业,在复合调味料加速渗透的背景之下,受益连锁餐饮的快速发展而蓬勃发展。我们认为疫情对公司的短期扰动影响有限,且有望加速复合调味料的渗透进程。目前公司积极进行新客户开发、人员招聘及团队扩充,我们看好公司在优质赛道中的成长空间。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0/2021/2022年公司营收分别为3.4/4.1/5.1亿元,预计2020/2021/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1.0/1.3/1.6亿元(同比+20%/+23%/+27%),对应目前股价的市盈率为52x/42x/33x,给予“增持”评级,给予目标价62元,对应2020年60倍PE。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不确定性;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新客户开拓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26/350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