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9/32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山西汾酒 食品饮料行业 2023-10-30 242.50 -- -- 262.00 8.04%
262.00 8.0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三季报。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267.4亿元,同比+20.8%,实现归母净利润 94.3亿元,同比+32.7%; 23Q3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77.3亿元,同比+13.6%,实现归母净利润 26.6亿元,同比+27.1%。 经营稳健,全年目标达成度高。 据公司 2022年年报披露的 2023年经营计划“公司力争营业收入较上年增长 20%左右”,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同比+20.8%, 23Q3末公司合同负债较同期增长 4.5亿元至 51.7亿元, 全年营收目标达成无虞。 23Q3单季度公司营收同比+13.6%,主要系公司主动控制发货节奏稳定价盘,据今日酒价公众号当前青花 20价格 370元,较 6月底的350元有明显提升, 公司控量挺价工作成效显著。 大众消费向好,商务需求持续恢复。 2023年宴席市场率先恢复, 聚饮等消费场景较同期均有增长, 我们预计 23Q3公司腰部产品持续放量, 带动 23Q3单季度公司中高价酒营收占比环比 Q2提升 3.4pct 至 75.2%, 但商务消费仍处于恢复过程中,叠加公司此前青花 20产品提价推动经销商提前打款,我们预计 Q3青花系列产品价在量先、增速较 H1有所放缓, 带动 23Q3单季度毛利率同比-2.9pct 至 75.0%,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仅同比-0.6pct 至 75.9%,预计提价将在后续显著贡献产品盈利能力提升。 省外接棒省内贡献营收增长, 费用率下行贡献盈利能力提升。 23Q3单季度公司省内/省外营收分别同比+9.1%/17.1%至 31.3/45.8亿元, Q1/Q2公司省内市场营收同比+30.3%/41.3%,而省外营收同比+14.7%/26.4%,当前省外市场接棒省内市场贡献营收增长, 可见公司战略清晰,成长具备较强可持续性。 23Q3单季度公司销售/管理费用率同比-5.8/-0.6pct 至 10.6%/3.8%, 其中销售费用同比-26.5%,同时营业税金率同比-1.0pct 至 16.0%,我们认为主要系收入端的规模效应叠加费用错期确认影响, 带动归母净利率同比+3.7pct 至34.4%。 动销向好,未来可期。 当前在消费环境整体承压的情况下公司产品动销出众,行业动销逐季改善,我们认为公司在未来仍将受益于香型优势与改革红利,公司全年经营目标达成度高,同时在公司持续深化国企改革的背景下,管理、市场和品牌价值持续提升,不断优化市场布局,坚定发力青花汾酒,彰显品牌新活力,汾酒复兴未来可期。 盈利预测: 维持此前盈利预测, 2023-2025年公司实现实现归母净利润104.9/131.8/161.0亿元,同比+29.6%/25.6%/22.2%,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28.2/22.5/18.4x,看好汾酒复兴与长期价值,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省外拓展不及预期,高端产品推广不及预期,经济恢复不及预期。
常熟银行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3-10-30 7.39 -- -- 7.51 1.62%
7.51 1.62%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三季报,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75.2 亿(同比+12.6%),归母净利润 25.2 亿(同比+21.1%) , 与业绩预告披露基本一致。业绩: 整体保持较高水平。 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速达到 12.6%, 归母净利润增速较中报略有提升,预计仍为上市银行领先水平。 ROE 为 14.19%,同比提升 0.8pc。1) 利息净收入: 同比增 12.5%, 增速较中报下降, 净息差环比有所下降。前三季度净息差为 2.95%, 较中报下降 5bps,预计主要是资产端仍有一定压力。2)非息收入: 前三季度实现非息收入 10.17 亿, 同比多增 1.17 亿元,增速 13%(中报为-3.4%),单季度收入 4.40 亿元,同比多增 1.37 亿元,增速超过 45%。其中,单季度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0.19 亿元, 同比多增 0.16 亿元。 而其他非息收入 4.21 亿,同比多增 1.22 亿元,主要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71 亿元,同比多增 3.74 亿元,但投资收益+汇兑损益为 1.43 亿,同比少增 2.40 亿元,预计整体主要是短期波动所致。3)成本收入比( 39.3%)同比略升 0.3pc,保持相对稳定。4) 资产减值损失: 资产质量保持稳健优异的基础上, 前三季度拨备少提 5.1%驱动利润增长。规模: 存贷款增长稳健。 9 月末, 总资产 3285 亿元( 同比+15.6%),贷款 2185 亿, 同比增速 16.7%,环比增长 38.4 亿元,其中零售、 对公、票据分别增长 30 亿元、 4 亿元、 5 亿元。此外,投资类资产单季度增加54 亿元, 或主要是增配货币基金、同业存单等资产。 9 月末存款规模 2433亿元, 同比增速高达 17.5%,三季度增长接近 11 亿元,其中个人存款增长接近 22 亿元(个人定期增长 27 亿元)。定期存款整体占比进一提升至 69.44%,环比提升 1.25pc。资产质量: 整体保持稳健、优异。 9 月末不良率 0.75%, 环比持平,关注率环比提升 0.22pc 至 1.05%,预计主要是新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实行的一次性调整。 拨备覆盖率 537%,环比下降 13pc,拨备比 4.03%,环比略降 0.08pc,但仍保持同业领先水平。投资建议: 三季度, 非息收入表现较好,驱动营收增速进一步提升至12.6%,预计保持在同业领先水平。全年来看,预计可顺利完成业绩目标( 营收目标增速 10%,利润增速 20%, ROE 为 13.5%) 。 未来,若经济进一步企稳好转,公司小微需求有望恢复,业绩仍有一定弹性。 目前股价对应其 2023PB 仅 0.80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 小微业务竞争超预期;消费复苏不及预期
长沙银行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3-10-30 7.76 -- -- 7.54 -2.84%
7.54 -2.84%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三季报,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87.5 亿(同比+8.4%),归母净利润 58.5 亿(同比+9.2%) ,不良率 1.16%,环比持平。业绩:整体有所下滑,与同业趋势一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9.2%,较中报下降 1.4pc。营收同比增速8.4%,较中报下降 3.7pc,具体来看:1) 利息净收入: 同比+14.6%, 增速较中报下降 2.2pc。根据期初期末数据测算,净息差基本较中报保持平稳,但由于去年下半年基数不断走高(息差提升 6bps),预计同比仍略有下降。此外,规模增速有所下滑拖累利息净收入表现,或与零售需求较弱有关。2)非息收入: 前三季度实现非息收入 37.2 亿元,同比下降 4.6 亿元。其中,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13.30 亿元, 同比增速下降至 27%, 但仍保持同业较高水平。 此外,其他非息收入 23.9 亿元,同比下降 23.6%,降幅有所扩大,主要是三季报债市表现较弱和汇率波动影响公允价值变动和汇兑净收益走弱。规模: 总资产突破万亿。9 月末,总资产规模突破万亿元,接近 1.02 万亿元,同比增速 15.8%。贷款规模 4881 亿元,同比增速下降至 15.2%,预计主要是零售需求仍相对较弱拖累。存款规模 6327 亿元,同比增长 14.1%。资产质量: 趋势平稳。9 月末不良率 1.16%, 环比持平,关注率环比下降 0.01pc 至 1.63%。 拨备覆盖率 311%, 拨贷比 3.61%,基本保持稳定。 投资建议: 短期来看, 三季度公司业绩虽然有所下降,但预计营收增速仍保持同业领先水平。中长期来看, 长沙银行作为湖南省最大城商行,扎根本土, 随着经济修复以及当地区域发展, 预计对公、县域、零售等业务仍有广阔空间。 目前股价对应其 2023PB 仅 0.52x,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 小微业务竞争超预期;消费复苏不及预期
中国建筑 建筑和工程 2023-10-30 5.21 -- -- 5.28 1.34%
5.28 1.34%
详细
Q3 营收增长提速, 业绩环比改善符合预期。 2023Q1-3 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6712 亿元,同增 8.8%;实现归母净利润 437 亿元,同增 0.3%,增速低于收入主要受 Q2 地产盈利下行影响;扣非归母净利润同增 3.4%, 增速略高于归母业绩主要因上年同期子公司收购参股公司股权产生重估收益约 12 亿元。分季度看, Q1/Q2/Q3 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5248/5885/5579 亿元,同增 8%/2%/18%;实现归母净利润 147/142/147 亿元,同比+14%/-9%/-2%, Q3 营收、业绩均环比有所改善,但业绩增速低于收入,主要因单季毛利率下滑 1.3pct。展望四季度, 随着中海地产业绩基数大幅走低(中海地产 22Q4 经营利润同降 57%) ,对公司整体业绩拖累将逐步减弱, Q4 公司业绩有望在同期极低基数上实现明显改善。房建业务增长维持韧性,地产边际改善显著。 分业务看, 2023Q1-3 公司房建/基建/地产业务分别实现营收 10798/3895/1730 亿元,同比分别变动+11%/+9%/- 4%;分别实现毛利润 773/361/316 亿元,同比分别变动+10%/+2%/-9%,其中: 1)房建板块维持稳健增长, Q3 单季营收同增 16%,经营韧性较强,且结构持续优化, Q1-3住宅订单占比稳步下行至24.3%(环比23H1进一步下降1.3pct),工业厂房/教育设施类订单分别同增 57%/20%。 2)基建板块大力开拓铁路、水利、能源工程等新兴业务,三大领域 Q1-3 签单额分别同增 157%/227%/145%,增速表现亮眼。 3)地产板块 Q3 单季营收/毛利分别同增 61%/196%,环比显著改善, Q4 有望在低基数上进一步实现恢复性增长。费用率显著下行, 现金流延续改善。 2023Q1-3 公司综合毛利率 8.9%, 同比下降0.9pct, 其中房建/基建/地产业务毛利率分别同比持平/-0.6/-1.0pct( Q3 单季分别同比-0.6/-1.0/+8.6pct) ,地产盈利水平边际大幅改善。 Q1-3 期间费用率为4.21%,同比-0.4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持平/-0.1/-0.2/- 0.1pct; Q3 单季费用率同比-1.1pct,下行显著,预计主要因本期营收增长提速,刚性费用占比下行。资产(含信用)减值损失少计提约 16 亿元。投资收益同比减少 20 亿元。少数股东损益占比下降 0.82 个 pct。净利率下滑 0.22pct 至 2.61%。Q1-3 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 164 亿元,较上年同期少流出 362 亿元,现金流延续改善。大股东增持彰显信心,龙头价值亟待重估。 近期公司公告控股股东中建集团拟增持 5-10 亿公司股份,对应增持股份数量 0.97-1.93 亿股(以公告日收盘价计算),占总股本的 0.23%-0.46%, 彰显集团层面对公司价值认可及长期发展信心。 当前公司 PE(ttm)/PB(LF)分别为 4.2/0.56 倍, 均处历史最低区间,短期看公司 Q4业绩有望在低基数上实现回弹,叠加近期万亿国债增发落地、专项债发行提速,基建资金面迎边际改善,有望驱动公司估值修复。中长期看,公司施工主业市占率近年来稳步提升,且业务结构显著优化;地产业务受益行业供给侧改革提速,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集中,同时在新一轮国改驱动下,公司经营质量与市值动力有望持续提升, 价值重估动力充足。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47/600/650 亿元,同比增长 7.3%/9.7%/8.4%,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4.0/3.6/3.4 倍,估值已回落至历史底部区间,具备较强安全边际,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应收账款减值、地产毛利率大幅下行、政策推动不及预期等
潞安环能 能源行业 2023-10-30 18.78 -- -- 21.00 11.82%
23.43 24.76%
详细
公司发布 2023 年三季度业绩公告。 2023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330.1亿,同比-17.4%;实现归母净利润 72.7 亿元,同比-21.6%。其中, Q3 单季实现营业收入 111.3 亿元,同比-4.75%,环比+1.1%, 归母净利润 19.7亿元,环比+3.0%,同比-42.3%。符合预期。煤炭产销稳定。 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煤炭产销 4462 万吨/4041 万吨,同比+2.1%/+4.6%,其中喷吹煤产销 1603 万吨/1549 万吨,同比+2.4%/+14.4%,混煤产销 2216 万吨/2203 万吨,同比-4.4%/-3.8%。单季来看,公司 23Q3 实现煤炭产销 1508 万吨/1328 万吨,环比+1.6%/-7.9%,同比+5.7%/+6.2%, 其中喷吹煤产销 581 万吨/567 万吨,环比+12.2%/+8.6%,同比+13.1%/+26.8%;混煤产量 685 万吨,环比-9.3%, 混煤销量 667 万吨,环比-17.3%,同比-9.3%。煤炭售价回暖。 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吨煤售价 755 元/吨,同比-19.1%; 23Q3 单季吨煤售价 719 元/吨,环比+4.6%,同比-15.8%。煤炭成本上升。 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吨煤成本 343 元/吨,同比-14.5%; 23Q3 单季吨煤成本 355 元/吨,环比+9.2%,同比+28.2%。煤炭行业唯一高新技术企业,资源禀赋价值凸显。 公司主采“潞安矿区”资源禀赋和开采条件较好,洗选一体化程度较高,喷吹煤、优质动力煤等核心品种具备“特低硫、低磷、低中灰、高发热量” 等特性。公司是全国煤炭行业唯一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现有生产矿井 18 座除新良友煤业外均为标准化矿井,合计先进产能 4730 万吨(含 9 座国家一级和 8 座二级标准化矿井),单井规模均提升至 60 万吨/年以上,平均单井产量约 300万吨/年,具备持续享受供给侧改革政策红利优势。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3 年~2025 年实现营收分别 456 亿元、 468亿元、 484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 101 亿元、 106 亿元、 111 亿元, 对应 PE 为 5.6X、 5.3X、 5.1X, 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煤价坍塌式下跌, 煤炭销售不及预期
迈为股份 机械行业 2023-10-30 114.65 -- -- 131.98 15.12%
134.90 17.66%
详细
事件: 10 月 25 日公司发布《2023 年三季度报告》。公司 2023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51.07 亿元,同比增长 69.35%;实现归母净利润 7.14 亿元,同比增长 3.88%。其中,公司在本报告期内实现营收 22.38 亿元,同比增长 78.28%;实现归母净利润 2.89 亿元,同比减少 0.56%,扣非归母净利润 2.80 亿元,同比增长 1.46%。主要系公司主营业务产品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销售增长,使得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上升。合同负债不断提高,在手订单维持高增。 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合同负债 76.40 亿元,与 2023H1 相比增加 14.70%,再创新高;存货 111.50亿元,与 2023H1 相比增加 21.67%。同时,公司本报告期末总资产较上年期末增长 57.09%,主要系公司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在手订单持续增长,而验收周期较长,存货中发出商品大幅度增加。随着后续下游 HJT 电池进一步扩产, 公司不断推进降本增效,公司订单有望持续高增。HJT 费用前置影响逐渐消除,费用率情况不断改善。 报告期内,公司整体毛利率 32.30%,与 2023H1 相比-0.41pp。主要系由于异质结整线设备前期存在产线改造的情况,验收进度较慢,并且制造尚未产生规模效应。随着 HJT 整线设备确认周期开始缩短和成本管控,费用前置的影响逐渐减小,公司盈利能力将逐步提高。费用率方面, 2023 年第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分别为 1.64/0.44/0.14 亿元,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为 7.32%/1.96%/0.64%,期间费用率为19.05%,与 2023H1 相比-0.85pp,公司费用率逐渐改善。HJT 需求订单不断释放,致力推进异质结技术创新。 九月,公司与华晟新能源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约定华晟新能源将在三年内向迈为股份分期释放不低于 20GW 高效异质结太阳能无主栅组件串焊设备需求订单,首期 5.4GW 无主栅串焊设备采购合同已于 2023/9/16 签订,双方将共同推进异质结技术创新和产品降本增效,推动 HJT+NBB 成为新一代光伏主流技术。 我们判断订单确认的背后是 TOPCon 丝网印刷设备和HJT 整线设备均进入验收周期,后续业绩值得期待。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考虑到公司 2023Q3 盈利符合预期, 因此我们维持 2023-2025 对公司盈利 12.23/19.77/24.18 亿元的预测,对应 PE 为26.5x/16.4x/13.4x,维持“增持” 评级。 风险提示: 光伏装机量不及预期, HJT 设备环节竞争恶化。
值得买 计算机行业 2023-10-30 20.45 -- -- 23.70 15.89%
26.99 31.98%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年三季报, 2023Q1-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9.59亿元/同比+17.64%,归母净利润 0.14亿元/同比-46.53%,扣非归母净利润 0.03亿元/同比-66.76%;单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82亿元/同比+34.96%,归母净利润-0.14亿元/同比-331.13%,扣非归母净利润-0.16亿元/同比-2639.24%。 毛利率同比下降,利润端有所承压。 1)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同比下降,其中单三季度毛利率同比-9.9pct 至 42.8%,或系新业务占比提升及各业务毛利率有所下降所致; 2)费用端基本稳定,但因营收同比恢复,费用率同比有所下降, 2023Q3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9.9%/15.8%/13.8%,同比-3.2pct/-0.5pct/-0.9pct。 3)整体而言,受毛利率端影响,公司报告期实现归母净利润-0.14亿元/同比-331.13%,扣非归母净利润-0.16亿元/同比-2639.24%,有所承压。 布局 AIGC, MGC 内容占比提升,为用户、创作者提供全新体验。 2023年以来,公司持续丰富结构化内容产品形态,并在 AIGC、算法优化、风控引擎、低代码开发等方面的加大研发投入, MGC 内容占比提升。品类端,上线包括家用电器、电脑数码、母婴育儿等在内的多种垂类场景频道,帮助用户深度了解细分消费场景及决策逻辑,助力高效深度消费决策;以商品库为底层,并通过商品库去结构化地关联站内文章、笔记等消费内容,提升平台匹配效率及精准性;并围绕消费热点不断推出活动,打造良性发展内容社区生态。此外,公司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基于平台丰富消费内容场景和过去十几年积累的海量消费数据,通过 AIGC 技术重构核心产品和运营流程,提升运营效率,并希望创造新增长。 投资建议: 公司作为具备用户、内容、口碑优势的平台,深入布局消费内容、营销服务、消费数据三大核心业务板块,不断推进产品及内容优化升级。我们看好公司作为细分领域龙头的扩展能力和迭代能力,预计 2023-2025年营业收入至 14.07亿/16.18亿/18.08亿,归母净利润至 0.75亿/1.21亿/1.65亿,对应 EPS 分别为 0.6/0.9/1.2元/股,当前价格对应 PE分别为 36X/23X/17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新业务扩展不及预期; 2)行业恢复不及预期或竞争加剧; 3)电商平台政策变化; 4)政策监管风险。
华利集团 纺织和服饰行业 2023-10-30 50.50 -- -- 53.00 4.95%
54.09 7.11%
详细
单三季度公司收入同比-7%/业绩同比-6%,符合预期。 1) 2023Q1~Q3 公司收入/业绩分别为 143.1/22.9 亿元,同比分别-7%/-6%。 根据公司公告及汇率情况我们估算: ①美元口径收入/业绩均同比下滑低双位数。 ②量价拆分来看:前三季度销量 1.36 亿双(同比-20%) /人民币销售单价同比+16%/美元销售单价同比增长近 10%。 2) 单三季度来看: 2023Q3 公司收入/业绩分别为 51.0/8.3 亿元,同比分别-7%/-6%。 根据公司公告及汇率情况我们估算: ①我们估计美元口径收入/业绩同比均下滑 10%左右。 ②量价拆分来看: 2023Q3 销量 0.45 亿双(同比-17%,较 H1 表现略有改善) /人民币销售单价同比+12%/美元销售单价同比增长高单位数。盈利能力: 2023Q3 毛利率表现优秀,我们判断 Q4 有望维持。 2023Q1~Q3毛利率同比-0.6pct 至 25.3%(单 Q3 毛利率为 26.5%,同比+1.4pct,环比+1.0pct,我们判断表现好于同业、主要系公司成本管控有效,预计 2023Q4有望维持平稳) ;销售/管理费用率同比分别持平/-0.7pct 至 0.4%/3.5%;综合以上,使得 2023Q1~Q3 公司净利率同比+0.1pct 至 16.0%(单 Q3 净利率同比+0.2pct 至 16.3%) 。下游库存持续去化,订单预计 Q4 进一步改善。 1)公司与 Nike、 Deckers、VF、 PUMA、 UA 等核心客户保持深度合作,同时挖掘细分领域成长品牌新客户、积极推进合作进度,我们判断 2023Q1~Q3 新品牌客户 Reebok 等新品牌订单销售快速增长。 2) 2023Q3 公司销量同比降幅较 Q2 略有收窄,我们判断 2023Q4 收入在低基数下同比有望稳健快速增长。 3) 中长期来看,我们认为运动赛道下游需求仍有望保持较好景气度,公司目前已形成成熟的客户拓展与合作体系,未来订单有望具备长期成长性。成本精细化管理效果显著,中长期产能建设顺利推进。 1)公司成本及费用管控颗粒度细,根据订单即时快速调整生产, 2023Q1~Q3 毛利率同比仅-0.6pct至 25.3%, 盈利质量坚挺。 2)中长期产能扩张规划持续推进,我们估计 2023H2越南、印尼新工厂投产顺利推进。 长期来看,效率仍是核心竞争优势,公司生产管理水平高效,以大规模可持续的订单生产为主,员工成熟度高,同时借助自动化设备、 SAP 系统等持续推动效率提升、成本优化。2023 年表现平淡, 2024 预计快速增长。 1)我们判断 2023Q4 公司产能利用率有望环比改善, 收入在低基数下有望同比快速增长。 2)综合全年来看,我们估计 2023 年收入/业绩有望同比持平左右,后续伴随着需求端的改善,我们估计公司 2024 年收入及业绩均有望快速增长。 投资建议。 公司是运动鞋制造龙头,伴随客户订单资源倾斜、产能持续放量,业绩有望快速增长。我们根据近况调整盈利预测, 预计 2023-2025 年业绩为31.3/36.8/43.0 亿元,对应 2024 年 PE 为 16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消费需求及库存波动;产能扩张及改造不及预期;外汇波动风险
久祺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3-10-30 14.18 -- -- 15.80 11.42%
15.80 11.42%
详细
公司发布 2023三季报: 单 Q3实现收入 5.16亿元(同比+1.2%),归母净利润 0.43亿元(同比-18.5%),扣非净利润 0.38亿元(同比-23.3%)。 海外客户高库存影响仍存、下单较谨慎,但由于基数走低,收入保持平稳; 利润承压主要系去年同期汇兑基数较高。展望未来,伴随南美(23Q4)、欧洲(24Q1-Q2)旺季,客户下单节奏有望修复。 跨境电商维系高增,电踏车布局清晰、空间广阔。 从销售渠道看,传统代工受制于下游库存高企,预计仍承压;跨境电商方面,公司品牌知名度、美誉度较高,多平台获客,并开拓电踏车等新品扩张份额,预计 Q3延续较快增长。从品类来看,传统童车&成人车基数走低,降幅收窄;电踏车产品附加值较高,预计 Q3维持稳增。目前德清工厂 40万辆电踏车已顺利投产,未来天津金玖仍有 100万辆产能有望贡献增量。此外,公司积极延伸产业链布局,久翼智能聚焦电踏车智能模块打造(智能升级、 T-BOX、芯片、电机、电池),提升附加功能,未来有望持续抢占份额。 毛利率稳步提升,表观净利率下降。 单 Q3毛利率为 17.0%(同比+2.9pct),净利率为 8.3%(同比-2.0pct);受益于跨境电商占比提升&人民币汇率低位,毛利率提升,净利率承压主要系去年同期汇兑基数较高。从费用表现看,单 Q3期间费用率为 9.2%(同比+5.8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 费 用 率 分 别 为 6.5%/1.6%/1.5%/-0.4% ( 同 比-1.0pct/+0.3pct/+0.4pct/+6.1pct)。 现金流回暖,营运能力稳定。 2023Q1-Q3净经营现金流为 0.68亿元(同比-1.81亿元),单 Q3为 0.98亿元(同比+0.20亿元)。营运能力方面,截至 2023Q3,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 63.07天(同比-21.33天),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为 46.10天(同比-18.78天),存货周转天数为 32.26天(同比-0.41天)。 盈利预测: 预计 2023-2025年净利润为 1.4、1.9、2.4亿元,对应 PE 为 19.9X、14.6X、 11.7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需求复苏不及预期,电动车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
华能国际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3-10-30 7.43 -- -- 7.89 6.19%
8.72 17.3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度业绩报告。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13.22亿元,同比增长4.01%;实现归母净利润125.64亿元,同比增长418.69%;扣非归母净利润93.95亿元,同比增长285.54%,基本每股收益0.66元。单季来看,公司2023Q3实现营收652.89亿,同比下降2.67%;实现归母净利润62.55亿元,同比增长770.02%,扣非归母净利润38.24亿,同比增长410.89%。其中单季度业绩高增长,除了预期内煤电利润持续改善及新加坡业务利润增长外,主要系转让四川公司49%股权增加投资收益,大幅增厚利润,实际整体业绩符合预期。火电:度电利润环比明显改善,盈利能力持续提升。Q3公司燃煤/燃机发电量分别为1080.14/80.99亿千瓦时,同比分别-0.12%/+8.92%;利润总额分别为28.43亿元/3.51亿元,环比分别提升21.83/3.26亿元。 测算Q3燃煤/燃机度电利润分别为0.026/0.043元,环比分别提升0.019/0.039元,度电利润明显改善,火电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叠加近期电改政策频频出台,全国电力现货市场将加快建设,火电容量电价亦呼之欲出,有望持续提升火电盈利能力。新能源:Q3装机容量提升。受益于公司低碳转型策略驱动,以及风光成本下降,公司Q3新能源装机持续扩容,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分别为607.15/911.49MW,共计1518.64MW;发电量分别为63.28/33.24亿千瓦时,同比分别+8.09%/+83.74%;利润总额分别为6.66/8.22亿元,测算Q3风电/光伏度电利润分别为0.105/0.247元,其中风电度电利润环比下降0.136元。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全国电力龙头,优势突出,煤电利润持续改善,新能源转型成长空间广阔,整体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621亿元、2669亿元、2766亿元,同比增长6.2%,1.8%、3.6%;归母净利分别为154.69/156.67/176.29亿元,对应2023-2025年EPS分别为0.99/1.00/1.12元,对应2023-2025年PE分别为7.3/7.2/6.4倍,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装机速度不及预期;火电灵活性改造、绿电交易等行业政策推进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涨价。
爱婴室 批发和零售贸易 2023-10-30 15.70 -- -- 16.96 8.03%
18.01 14.71%
详细
事件: 10月 25日,公司发布 2023年三季报, 2023Q1-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4.21亿元/同比-7.65%,归母净利润 4693.34万元/同比+4.47%,扣非归母净利润 2110.18万元/同比-4.73%;单 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5亿元/同比+0.24%,归母净利润 542.09万元/同比+48.79%,扣非归母净利润-277.91万元/同比+55.96%。 开店环比提速,门店仍有调整,单季度营收同比增长。 1)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共新开 20家门店,分别位于上海(1家)/浙江(2家)/江苏(7家)/福建(4家)/广东(1家)/湖北(1家)/湖南(3家)/江西(1家),开店环比提速(2023H1共开店 8家);共关闭 32家门店,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分别各关闭 5/1/3/2/9/11/1家门店,门店仍有调整;截至报告期,公司共布局 459家门店(去年同期为 477家); 2)由于相比去年有所开店,且去年 Q3线上业务基数较低,公司单三季度营收恢复同比增长, 2023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55亿元/同比+0.24%。 毛利率有所下降,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1)2023Q3公司毛利率同比-2.3pct至 26.3%,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同比-0.7pct 至 27.4%,分品类,前三季度,奶粉类/食品类/用品类/棉纺类/玩具及出行类/母婴服务类/供应商服务类分别同比-1.42pct/-3.94pct/-2.07pct/-2.79pct/-5.08pct/+8.36pct/-1.97pct。 2)费用端, 2023Q3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1.9pct/-0.3pct/-0.5pct 至 21.6%/3.7%/1.0%, 2023Q3归母净利润542.09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277.91万元,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投资建议: 公司为口碑、产品组合调整能力、效率优势突出的母婴连锁龙头。 2021年收购贝贝熊,后逐步进行门店、供应链调整,力图区域互补,增强龙头地位,同时线上业务于近年不断发展,顺应行业趋势。预计 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34.95/37.15/39.8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7/1.04/1.22亿元, EPS 分别为 0.62/0.74/0.87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 25/21/18倍,维持公司“增持” 评级。 风险提示: 1)消费环境扰动使得展店、单店模型长期不及预期; 2)供应链优化不及预期; 3)行业竞争严重加剧。
安井食品 食品饮料行业 2023-10-30 122.00 -- -- 130.99 7.37%
130.99 7.37%
详细
公司发布 2023年三季报。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2.7亿元,同比增长 25.9%;归母净利润 11.2亿元,同比增长 62.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0.3亿元,同比增长 69.8%; 23Q3单季度营业收入 33.8亿元,同比增长 17.2%;实现归母净利润 3.9亿元,同比增长 63.8%;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3.3亿元,同比增长 48.0%。 主业稳健增长, 单品表现亮眼。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25.9%,传统速冻火锅料制品营业收入稳步增长, 速冻菜肴制品延续高增长。米面产品增速有所放缓,主要受大型连锁商超渠道市场环境影响所致。 1)分产品: 前三季度公司面米/火锅料(肉制品+鱼糜制品)/菜肴制品营收分别为 18.6/49.4/3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9.5%/19.6%/47.5%; 2023Q3单 季 度 营 收 分 别 为 5.9/17.9/9.1亿 元 , 同 比 分 别 增 长6.2%/16.4%/26.7%; 2)分渠道: 前三季度公司经销/商超/特通/电商/新零售渠道分别实现营收 83.2/5.9/8.3/2.0/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4%/下降 15.5%/增长 47.9%/增长 221%/下降 6.6%, 2023Q3单季度公司经销商/特通/商超/新零售/电商收入同比增长 19.1%/增长11.0%/下降 17.8%/增长 15.9%/增长 137.5%。截至本期末,公司经销商数为 1937个,较 2022年末增加 101个。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控费增效成果显著。 2023年前三季度/2023Q3单季度公司毛利率为 22.1%/22.0%,同比分别增长 1.0/2.4pct, 主要得益于原材料成本下行及产品结构持续升级。前三季度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为6.1%/2.4%/0.7%,同比分别-1.1/-0.8/-0.2pct, 2023Q3单季度为分别为6.1%/2.1%/0.8%,同比分别-0.2/-0.2/-0.02pct。对应前三季度/2023Q3归母净利率分别为 10.9%/11.5%,同比分别+2.5/3.3pct。 随着公司龙头效应凸显,盈利能力仍有望保持在较高水平。 盈利预测: 公司经营态势稳健向好,产品结构持续升级。考虑 2023至2025年公司股权激励费用较前次草案公布减少 1.55亿元,我们上调此前盈利预测。预计 2023/24/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15.7/18.4/22.6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22/19/15X,给予“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产能建设不及预期,新品推广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行业竞争加剧等。
口子窖 食品饮料行业 2023-10-30 47.70 -- -- 52.38 9.81%
52.38 9.81%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三季报。 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 44.5亿元,同比+18.2%;实现归母净利润 13.5亿元,同比+12.2%。单季度来看,2023Q3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15.3亿元,同比+4.7%,实现归母净利润 5.0亿元,同比+8.4%。 高档白酒增速领先,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分产品来看, 2023Q1-3公司高档/ 中 档 / 低 档 白 酒 分 别 实 现 营 收 42.4/0.7/0.6亿 元 , 分 别 同 比+19.3%/-17.5%/-5.8%, 23Q3单季度高档白酒实现营收 14.7亿元,同比+5.8%,产品矩阵持续优化。 分渠道来看, 2023Q1-3公司直销和批发代理渠道分别实现收入 0.9/42.8亿元,分别同比+57.3%和+17.5%,其中 23Q3单季度直销/批发渠道分别实现收入 0.4/14.8亿元,同比+90.9%/+3.5%,批发代理仍为公司当前主要渠道。 分市场来看, 2023Q1-3公司省内/省外分别实现收入 36.2/7.6亿元,分别同比+21.2%/+5.0%,其中 23Q3单季度省内实现营收 12.2亿元,同比 5.3%。 23Q3毛利率高增, 盈利能力提升。 从毛利率来看, 公司 23Q1-3/23Q3分别实现毛利率 75.2%/77.8%,分别同比+0.8pct/+5.0pct。 从费用率来看,销 售 费 用 率 23Q1-3/23Q3分 别 为 14.3%/15.4% , 分 别 同 比+0.5pct/+3.4pct;管理费用率 23Q1-3/23Q3分别为 5.9%/5.8%,分别同比+1.0pct/+1.8pct。 从净利率来看, 公司 23Q1-3/23Q3分别实现净利率30.3%/32.7%,分别同比+0.1pct/+1.1pct。 从现金流来看, 23Q1-3公司销售收现达 40.7亿元,同比+24.2%,整体现金流情况良好。 兼香系列上新,渠道改革加速。 产品端, 口子窖于 2023年初推出“兼 10、兼 20、兼 30”系列,既是对兼香系列产品的丰富,同时是对老产品口子年份酒的升级和迭代,未来随着省内 300元以上价格带的持续扩容,有望与古井共同享受省内消费升级所带来的次高端价格带红利。 渠道端, 公司针对原先经销体系进行调整和优化,不断推动渠道扁平化。另外,考虑到 3月 17日股权激励已正式落地,公司拟授予在职的高级管理人员、核心管理/技术/业务人员(共计 58人) 313万股,进一步提升内部员工积极性。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考虑到公司渠道和产品改革仍需时间验证,我们 小 幅 调 整 此 前 盈 利 预 测 , 预 计 公 司 2023-2025年 收 入 为61.3/70.9/80.8亿 元 ( 原 值 为 61.4/71.4/81.4亿 元 ) , 同 比+19.3%/15.8%/14.0%,归母净利润为 17.7/20.9/24.4亿元(原值为18.7/21.8/25.2亿元),同比+14.3%/17.7%/16.9%。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5年 PE 为 16x/14x/12x,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省内市场竞争加剧;高端产品推广不及预期;食品安全问题。
甬金股份 钢铁行业 2023-10-30 20.56 -- -- 23.78 15.66%
23.78 15.6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三季度报告。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75.81亿元,同比减少 9.17%;归母净利润 3.15亿元,同比减少 9.94%; 归属上市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 2.89亿元,同比减少 13.27%;基本每股收益 0.83元。 三季度业绩环比回落,销售毛利率基本平稳。 公司 2023Q3实现归母净利 1.02亿元,同比增长 111.69%,环比减少 15.00%;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 0.91亿元,同比增长 127.94%,环比减少 18.02%;公司2022Q4-2023Q3逐季销售毛利率分别为 4.62%、4.76%、4.74%、4.62%,逐季销售净利率分别为 1.88%、 1.59%、 1.69%、 1.43%, 2023Q3销售毛利率基本平稳,但净利率走弱, 2023Q3四项费用占比较 2023Q2增加 0.2pct。 三季度销量同环比均显著增长。 公司三季度产销量持续增长,前期投建项目逐步贡献产出, 根据公告 2023Q3公司冷轧不锈钢产品汇总产量为 80.9万吨,同比增长 36.0%,环比增长 19.2%; 冷轧不锈钢产品汇总销量为 78.0万吨,同比增长 33.4%,环比增长12.6%。 多项目稳步推进, 主业扩张空间大。 根据公告, 公司暂定拟通过子公司甬金金属科技(越南)有限公司以其自有资金投资实施“年加工 26万吨精密不锈钢带” 项目, 叠加待投产的浙江甬金“年加工 19.5万吨超薄精密不锈钢板带项目” 、 广东甬金三期“年加工 35万吨宽幅精密不锈钢板带技术改造项目” 、 甘肃甬金“年加工 22万吨精密不锈钢板带项目” 、 泰国甬金项目,以及筹建阶段的靖江甬金“年加工 120万吨高品质宽幅不锈钢板带项目” ,现有已公告且未投产不锈钢板带加工项目产能达 248.5万吨,相当于 2022年产量的 100.4%,未来主业扩张空间巨大。 加速深加工转型,多产线稳步推进。 根据公告, 公司拟投“年产 6万吨钛合金新材料项目” 及“年产 22.5万吨柱状电池专用外壳材料项目” ,两项目预计 2024年一季度达到试生产阶段; 除了传统主业不锈钢加工外,公司业务逐步向金属深加工环节扩张,从专注钢铁行业逐步扩展到有色金属等领域,进一步增强了公司应对单一行业周期波动的能力。 投资建议。 公司专注不锈钢冷轧加工环节,在主流产品竞争中占据优势,背靠多家不锈钢热轧龙头企业渠道快速扩张产能, 三季度销量持续改善,长期来看,其高成长性与金属材料加工成本优势突出;考虑到年初以来行业需求低迷现状,适当下调公司盈利预估,预计公司 2023年~2025年实现归母净利分别为 4.5亿元、 5.7亿元、 7.6亿元, EPS 分别为 1.17元、 1.50元、 1.98元,对应 PE 为 17.9倍、 13.9倍、 10.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上游原料价格大幅波动、产能快速提升导致加工费超预期下降、不锈板材需求不及预期、新业务发展存在不确定性。
五洲特纸 造纸印刷行业 2023-10-30 14.68 -- -- 16.34 11.31%
16.34 11.31%
详细
公司发布 2023三季报: 单 Q3实现收入 18.23亿元(同比+15.6%),归母净利润 1.19亿元(同比+1053.8%),扣非归母净利润 0.95亿元(同比+3492.6%)。根据我们测算, Q3销量约为 32万吨(环比+7万吨),均价约为 5600元/吨(环比-680元/吨),吨净利约 370元/吨(环比+300元/吨)。受益于产能爬坡&旺季需求回暖,公司产销创新高;前期让利客户&产品结构调整致均价下行,但低价浆入库改善成本,盈利修复可观。 展望未来, Q3频发涨价函提价, Q4成本低位、均价上行,盈利有望延续改善。 横纵布局,成长路径清晰。 截至 2023H1,公司总产能近 137万吨,其中食品卡&文化纸产能仍稳定爬坡;公司在建项目中 1.8万吨描图纸有望年底投产, 2024年湖北基地一期(瓦楞纸/箱板纸各 30万吨)预计年中投产贡献增量。此外,公司上游布局深化, 30万吨化机浆 9月已试生产、预计 10月后投产, 60万吨化学浆目前已至环评二次公示,投产后有望弱化周期波动。 盈利修复可观, Q4有望延续。 单 Q3毛利率 10.7%(同比+2.3pct),净利率为 6.5%(同比+5.9pct),盈利能力提升主要系成本改善, Q4伴随纸价上行,盈利修复有望持续。从费用表现来看,单 Q3期间费用率为4.3%( 同 比 -3.4pct) , 其中 销售 /管 理 / 研发 / 财 务费 用率 分 别为0.5%/1.1%/1.5%/1.1%(同比+0.2pct/-1.0pct/-1.6pct/-1.0pct),费用率改善主要系规模优势显现。 现金回暖,营运能力稳定。 2023Q1-Q3净经营现金流为 5.56亿元(同比+2.90亿元),单 Q3为 7.80亿元(同比+7.24亿元),现金流表现靓丽主要系定期存款收回和保证金转回增加。营运能力方面,截至 2023Q3末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 62.72天(同比+15.34天),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为40.53天(同比-2.23天),存货周转天数为 42.92天(同比+2.44天)。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 2023-2025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 2.7亿元、 5.8亿元、 7.3亿元,对应 PE 为 20.8X、 9.8X、 7.7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波动, 需求复苏不及预期,食品卡纸竞争加剧,产能爬坡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9/32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